创业培训现状分析(精选12篇)
创业培训现状分析 篇1
1 高职院校农业创业培训现状
第一, 较大的农业人口数量决定了高职院校加入农业创业培训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目前, 湖北省高职院校在涉农专业人数上与农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状态, 由于湖北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很多, 同时生产水平有限、生产力低下, 因此, 对农业人才的需求量是极大的。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农业相关专业人数较少, 必然使得创业培训的规模较小, 所以, 目前湖北省高职院校的农业创业培训缺口非常明显。
第二, 湖北省农业创业培训的内容在高职教育中加入时间较短, 因此, 培训水平有限。目前, 在湖北省高职院校的涉农专业教育中, 创业培训内容的加入是自20世纪末才开始的, 到目前为止才经历过短短10几年的发展, 各方面的教育方法与培训内容都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方面, 教学行为科学性不足, 使得农业创业教育尚未被高职院校重视起来, 也没有针对其进行专门的调查和研究, 培训内容与现实距离较远。
第三,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学生普遍为农村学生, 这些学生由于从小就接触农业生产, 因此在思维与认识上对农业及创业有着非常传统的观点, 难以通过单纯的理论性科学培训将创业教育的思想内涵深入到学生内心中。农业创业培训所关注的是在农业生产产业化过程中的大胆创新, 传统的保守思想使学生在接触到这样的新鲜事物时往往会产生心理上的抵制或消极情绪, 无法将科学的创业思维真正落实到农业生产中。
2 湖北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资源与农业创业发展需求分析
2.1 湖北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资源
目前, 湖北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职业院校无论从基本条件上说, 还是从师资队伍水平上说, 都已经为农业创业培训提供了相对充足的条件。根据具体的数据对比分析不难看出, 从办学条件上看高职院校的基本实训资源是远远高于中职院校的, 具体数据如下:
从教师资源上看, 高职院校的双师比例比中职院校高出了10%, 硕士学位以上以及高级教师资格等水平也都高于中职院校。但是教学名师的数量无论是省级名师还是国家级名师, 数量都远远没有中职院校多, 这说明一个问题:中职院校在教学质量和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对于职业院校在校生的人数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这个结果不难看出, 在湖北省这样一个农业大省, 涉农专业的学生比例还是远远不足以支持区域农业发展的, 因此, 只有加强农业创业培训, 改变人们心中对农业创业的观点, 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涉农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中。具体数据如下:
2.2 湖北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创业培训情况
首先从涉农专业的建设方面来说, 目前湖北省的高职院校共开设涉农专业数量为115个, 占专业总数的比例为15.4%, 这个比例与湖北省的农业发展需求相比仍显不足, 具体数据如下:
其次, 从高职院校具体的培训成果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对2014年一年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科技成果推广活动、专门的技能培训以及科普的活动次数等方面, 明显能够看到成果的推广效果与受益人群范围广, 而其它2项则是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的。具体数据如下:
2.3 湖北省农业创业发展对高职农业专业教育的需求
湖北省农业发展情况对高职涉农专业创业培训的需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要求高职院校农业创业培训能够提升实用性技术的教育水平, 根据目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先进技术要求, 选择最为实用的技术作为研究和教育对象。其次, 开发校企合作的农业创业模式, 提高创业教学实践水平的同时, 增加农业发展收入。再次, 将科技下乡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实现农业企事业上的发展, 这需要高职院校建立起专业的农业科技专家组, 针对农村新兴的农业创业环境进行有效地改革。
3 湖北省高职涉农专业加入创业培训的提升对策
3.1 为高职农业创业培训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
从省政府部门及省教育部门的工作完善开始, 针对高职院校展开政策性改革, 同时联合农业研究组织对高职农业创业培训加入专业的指导, 帮助高职院校建立起完善的培训体系, 无论从技术上、设施上还是创业培训的环境上, 都应当联合行业的发展现状, 为高职院校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从社会各个方面入手, 积极配合高职院校的创业培训工作开展。
3.2 结合湖北省农业产业发展状态改进专业设置
目前, 高职院校在专业配置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因素, 要改变这种状态, 就必须首先分析区域性的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根据不同的产业结构比例来调整高职的专业配置。另外, 创业培训进行的专业技能培养是农业产业发展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针对这些对农业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专业能力需要进行重点培养, 才能满足各自区域对农业创业人才的真实需求。例如, 某种农作物生长季节性特点和作物习性相关的内容, 是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因此, 在创业培训中就必须加入这些具有极大实践意义的内容, 而不能单纯仅从培养农业创业相关的理论与规律入手。
3.3 建立发展型创业培训体系, 随时应对农业经济的变化
无论是区域性的还是国家性的, 农业经济环境都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 由于不同的时期农业市场需求不同, 因此, 要求农业生产目标向着不同的方面转变, 高职院校的创业培训需要根据这种农业经济的变化及时对教学方法、内容、教育方向等进行调整。例如, 在当前的环境下, 现代农业技术中的生态培植、有机种植等已经占据了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主流位置, 高职院校就应当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创业培训课程或专业。针对这些时下与农业发展方向最为契合的内容进行教学, 必然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更好地为社会农业发展服务。
3.4 寻求农业创业培训和教育观念的创新思路
最后高职院校还应当寻求将创业培训与先进的教育理论相结合的新教学思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创业培训中应用必然存在许多不适合的方面, 创业培训应当做为一项具有强大的现实意识的内容对待, 教师需要注重校内创业教育氛围的营造,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接收教学内容的程度与反映, 根据学生的接收水平与学习状态进行培训、教育手段的创新。
4 结语
目前, 湖北省高职院校在开始进行农业创业培训之后已经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 与农业产业的结合实现了许多优秀项目的实施, 同时专业性技术培训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然而在当前农业经济不占据社会主流产业的环境下, 提高高职农业创业培训的水平, 才能有效促进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
摘要:首先分析了当前湖北省高校涉农专业创业培训的现状, 然后对湖北省涉农专业资源配置的情况以及与湖北省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解析, 最后提出了适合湖北省高职院校农业创业培训提升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湖北省,农业专业,创业培训,现状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术.高职院校参与农业创业培训现状分析与对策——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农业信息, 2014 (7)
[2] 任雪.高职院校农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温州大学, 2013
创业培训现状分析 篇2
摘要:大学生创业是提高个人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现行大学创业教育的缺失和制度的束缚,导致大学生创业困顿不前。强化大学生创业的国家干预,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营造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能力,是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现状对策
一、绪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它的最终结果是创造社会财富,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人类社会有经济活动开始,创业就已经产生了,可以说,创业是任何社会发展阶段都必不可少的经济活动。中国目前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创业无疑是推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的创业进程中,大学生是创业大军中的一股强有力的后备力量,然而,大学生创业现状却不容乐观。此外,目前中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既能创造社会财富,也能提供就业岗位,缓解中国的就业压力。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几率也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二、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中国大学生创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而广泛的大学生创业则是在1998 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加入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在当今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大学生创业相比过去面临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大学生创业的动机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在大学扩招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是良好的,创业被认为是摆脱工作束缚,使个人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达到理想彼岸的金光大道。而现在,除了自我实现的要求,大学生也渐渐开始用一种更为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创业,尤其在失业严重的时期,很多人有了为自己工作的想法,开始进行创业。
除了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创业环境变化也同样对大学生创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从2011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来看,将有30% 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在此情况下,党和政府已经把鼓励、促进大学生创业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措施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国内众多高校也纷纷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各种条件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大学生创业将机会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增大了。并且,大学生作为创业大军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拥有比较高的文化水平,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各种羁绊也较少,所以创业能够轻装上阵。但相比之下,由于涉世不深,缺乏各种经验,资本积累薄弱等原因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创业的夭折。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成果并不是十分乐观的。在所有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首次创业成功的比率是非常低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整体的创业成功率基本达到30%,而在创业大军中,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3%左右,只占到了成功创业企业的一成。从大学生创业低成功率来看,大学生创业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缺乏经验
首先,创业大学生对市场需求理解不深。由于学生身份的限制,大学生对各个行业的动态发展及商业信息把握不准,不能全面了解创业行情并进行理性的风险分析,因而找不到合适的自我创业方向,于是就可能导致创业者对于一些热门行业盲目跟从。此外,大学生缺乏创业的基本常识,如注册、贷款、办理各种工商手续、相关的法律常识、创业方式和技巧、首次创业所需的条件及各类注意事项等。这些基本常识的缺乏加大了大学生创业的困难程度,甚至有可能由于中间的某个环节没有做好而导致首次创业的失败。
其次,创业选择的行业面窄。在已经成功创业的大学生中,多数人选择了和自身专业相关的行业。这些行业大多属于高科技领域,如软件、网络等,而对小规模的餐饮、书报等生活类的行业涉及较少。而有些并不被大学生青睐的行业恰恰具备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优势。
再次,大学生创业方式的选择相对单一。在首次创业的毕业生中,由于经验的缺乏和对风险的考虑,很多人选择了合伙创业。在选择合伙人的过程中,很多人选择了自己的朋友和同学进行创业。而这些合作者的知识、经验等各方面与其相似,创业合作者之间缺乏知识和能力的互补,在决策中容易出现偏差。
(二)政府政策存在漏洞,执行力不强
事实上,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关于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一些好的政策,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以及高校并没有积极贯彻执行,仍然各行其是。某些领导甚至没有认真学习国家的创业政策,更谈不上研究和制定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政策。在制定政策的问题上,我们发现全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很大。有的地
区政府支持的力度非常大,例如上海,连续几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当数额的创业贷款。相对于这样强力的支持,全国很多地区做的还不够。
(三)创业教育薄弱
所谓“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21世纪的教育实际,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的新概念。对于大学而言,创业教育主要是指以开发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开设创业课程、资金资助、提供咨询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教育。由于现实能力的欠缺,我国高校中的创业教育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薄弱之处集中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缺乏创业意识教育。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缺乏创业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教育。中国的创业教育大多采用统一的刚性计划教育模式,知识结构单一,以专业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社会所需的具有良好的创业能力、鲜明的个性和创造思维的人才严重不足,现有的大多数毕业生只能被动求职,缺乏自主创业的能力。
二是缺乏创业能力教育。大学生创业需要对创业决策和创业过程各种相关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把握,还需要有组织、管理、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技能。这就需要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并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各种能力。
(四)资金困境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目前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个很大的瓶颈就在于资金缺乏。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些毕业生有好的创业计划,但苦于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因而迟迟不能展开创业活动;另一方面,也不乏有一些已经创业但由于创业过程中缺乏资金而导致抗风险能力减弱,竞争力不强,最终导致创业失败的例子。大学生创业表现在资金方面的困难不仅在于资金的获取,也在于资金的使用上。学生创业吸引投资存在着三个误区。首先是急于得到资金,为得小钱让大股份,贱卖技术或创意。其次,在引入风
险投资的时候,即便投资人不能提供增值性服务和指导,仍无奈与其捆绑在一起。第三,对风险投资不适当的使用。而这些误区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创业者在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和信用,从而也影响到后续融资的可行性。
(五)观念制约
观念制约是大学生创业中的普遍情况,根源是中国的一些传统观念没有消除。中国人官本位思想严重,自古以来人们认为“学而优则仕”,读书的目的是当官。现在每年的公务员考试也总是异常火暴,有些地区参加考试的人数多于录用人数的数十倍。此外,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希望孩子毕业后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创业各项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并不考虑支持子女创业。而观念上的制约因素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意愿低。但是,中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是适合创业也需要创业的。尽管全国整体的创业形式是比较乐观的,但我们可以发现,创业大军的后备力量----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是很低的。
四、相关对策
大学生创业者属于知识分子人群,经过国家多年的教育培养,背负着社会的种种期望,面对大学生创业路上的种种困境,个人认为主要有如下对策:
(一)重视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注重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锤炼自己,勇于创业。大学生要想成功走上创业之路必须按照创业者素质的培养规律,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胆子,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业人格、创业思维和创业意识与技能,克服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积累型、继承型,掌握的知识多,运用的知识少,胆子小,生存能力差的局限。要克服万事俱备再去创业或者自己具备全部创业条件再去创业的错误观念。如果那样,没有人能去创业,因为不可能有一个具备创业者全部特质的人。创业者素质的培养是有规律的,其成长也是有过程的,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是创业者成长的捷径。
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意识。自信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更需要自信。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一步步磨炼自己的意志。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二)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其创业能力。大学生获得的最关键的创业知识来自所在学校。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是针对创业学生所开展的系统的创业知识传授,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使大学生能够在走向社会之后,顺利实现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一方面,我国在教育体制上面应该针对高等教育开展大力宣传,转变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就业观念,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认识到自主创业的意义。高校创业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适应性以及冒险精神和处理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另外,将创业教育纳入到高等院校教育必修课程体系之中,逐渐地改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创业理论研究来优化创业教育效果,通过创业模拟训练、案例分析以及参观调查实习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高校的创业教育。三是要不断地提升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高校创业教育中创业教师队伍是其中的关键力量,高等院校要逐渐建立起一批成熟的经验丰富的创业教师队伍。
(三)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高校学生逐步获取自身创业条件之后,要想成功开展创业行为,还需要良好的外界创业环境。首先,从行动上及相关的物质上给予大学生支持。通过各方面的支持可以使创业的学生胆子更大,能具备一颗更加勇敢的心去创业,从而使得更多的学生渴望创业,敢于创业,其创业意识自然能得到加强。其次,在生活中应给予更多的宽容与关心,当创业大学生遇到挫折与失败时,应予以更多的关注与宽容,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使他们能更加坚韧地去面对这一切,振作精神重新踏上创业的路。最后,应该给予创业学生更多的政策支持,这样可以使他们能有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加自由地挖掘自己的潜能,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欲望。政府管理部门应该看到学生创业所带来的好处及其未来的趋势,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来支持学生的创业活动,并提供相关的创业平台,促进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开展,提升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四)通过在校创业实践,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环节能使创业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是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其次,创业学生还可通过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创业见习、职业见习、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再次,高校创业学生平时可多与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交流,甚至还可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拜访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专业机构咨询,这些人的经验往往比从书本上的知识帮助更大。通过这种人际交往途径获得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将使创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最后,大学生投身于真正的创业实践,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这些活动成为创业学生步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同时创业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既为他们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了经验,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有利于增强创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为他们提供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促进创业成功。
(五)必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政府应对现有的政策进行调整,形成合理的、有力度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要尽量减少限制性条件,对大学生创业不能纯粹从解决就业的角度去看,而应该从为社会创造财富、为更多的人创造就业岗位的方面去认识。因此,创业政策应该尽量减少限制、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方便快捷、搞好服务,用良好的创业政策催生富有发展前景的大学生创业,培育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学生创业英雄。在资金方面,现实中最有可能为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的是政府、银行和企业。政府除了财政拨款以外,还要鼓励和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拓宽担保平台和融资平台,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的门槛。银行可以按照有利于创业者和方便创业者的原则,对于项目好、能力强、潜力大的创业者在融资担保方面进一步放宽条件。另外,社会募集也是一个有广泛拓展空间的渠道,由公司出资设立创业基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结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篇3
关键词:高校 创新创业 调查 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開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成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
一、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常州科教城在校学生。共收到有效样本437份,主要发现:
1.大多数受访者对创新创业不很了解(“大致了解”43%,“ 不太清楚”55)。
2.半数受访者(50%)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就叫创业,这就比较符合当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超过半数的(55%)受访者有过创业的打算,且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为最佳创业时间。
4.几乎所有受访者(99%)都具有不怕失败的优秀品质,如果创业失败几乎没有人选择放弃,选择放弃者仅仅只占其中的 ,失败后一些人(14%)会选择“筹集资金,努力二次创业”,还有一部分人(40%)会选择“等待时机,积累经验”。
5.更多的受访者能通过创业“使自己不断成长实现自我价值”、“可以做老板”、“可以解决就业问题”。
6.绝大多数受访者(83%)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联系并不紧密(“有关系但关系不大”71% “完全没关系”12% )。
7.很多受访者(63%)对我校创新创业工程不很了解(“不太清楚”51% “完全不知道”22% )。
8.大多数同学比较希望学校在创新创业方面可以“组织同学去创业基地实地考察”、“创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以及“设立大学生创业启动项目”。
同时我们也对大学生创业的一些想法进行了调查。
首先,对创新创业的了解程度,2%的受访者对创新创业十分清楚,43%的受访者对创新创业大致了解,但仍有55%的受访者对创新创业不太了解。其次,对创业的理解上,半数受访者认为开创一份事业就叫创业,近三成受访者认为创办一个公司或企业叫做创业,而一成受访者认为开发一些前沿的科技项目叫做创业,还有一成受访者对创业不够了解。在问及创业方向时,近半数的受访者创业时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超过三成受访者则会选择启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较低的领域;有近两成受访者会选择与自己所专业相关的领域;只有少数受访者会受潮流影响,从而选择当今热门领域。当问到自己创业有什么计划时,很多同学都认为在毕业工作后一段时间进行创业,因为,在社会上已经进行一些历练,并且也有了自己的人脉、资金、经验,这样,比在大学内创业更容易成功;很多同学选择创业是因为创业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使自己能在创业的过程中历练自己,让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 问及学校的相关服务与政策,有大多数同学对学校的创业政策不大清楚,可能是宣传力度不够应加大学校对于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让同学们对于创业也有初步的了解。也有很多同学希望学校在创新创业方面多做些举措,让同学们明白,想要创业要从哪方面入手,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在创业的热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很多同学热衷于让学校组织去创业基地考察和创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二、对策和建议
1.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基础上,同时引导毕业生积极自主创业,设立一些相关的课程,加强创业指导,拓宽内容和形式。为大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要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因而高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创业做准备。大学生创业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彰显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也是对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因此高校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很重要,应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从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创业经验。目前我校举办的创业大赛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提升自主创业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参与面小,导致这些创业大赛没有太大影响。在创业大赛之前应加大宣传力度。
4、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项目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后盾。大学生刚步入社会,自有储蓄少,资金问题一直是限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之一,可以设立创业专项基金,让学生立项、申请,弥补为其提供小额创业贷款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陈艳等.大学生创业素质调查与思考[J].高教探索,2006(4).
[2]鲍志伦.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视角下的教育改革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3).
农民创业培训的现状与思考 篇4
1 农民培训的现状
我国农民培训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针对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开展的培训, 另一部分就是针对需要从农业、第一产业中转移到非农产业, 也就是农村的二三产业和城镇的富余劳动力的短时技能培训 (如阳光工程) 。由于多种原因,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而针对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开展的培训大多是集中起来不分男女老幼, 不论能力高低, 一起上大课的方式, 大家听得似懂非懂, 有的字都不大会写, 基本不会做笔记, 学时就没有掌握好, 回去以后再用效果就更差了, 且有的学习内容根本没法用上。在技能培训方面, 缺乏针对性, 理论多, 实践少, 存在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现象;培训课程的职业分布局限在一些低层次的范围, 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培训难以满足需要;适合需要的公益性服务和培训项目也不多, 影响了培训实效。
2 农民创业的渴望
现代农业、服务业、生产制造业的发展和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的兴起, 政策的优惠, 使很多农民在家就富起来了, 这对在外打工的农民而言, 极具吸引力, 在家不但能发家致富, 还能照顾好老人孩子, 谁还想在外奔波, 靠出卖劳力赚取微薄的收入呢?因此, 农民对创业有极大的渴望, 但对项目的选择却不知从何下手, 怕投入了全部的血汗钱后, 竹篮打水一场空。徘徊犹豫着。在项目、技术、营销上, 需要政府更多的支持。
3 我国农民创业培训实训的现有条件
目前, 我国农民培训主要依靠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各类农业职业学校、农业推广机构, 但是这些培训基地的实训条件有限, 多数情况仍是讲理论, 不能在实训场所手把手, 面对面的教, 不能达到示范性的领着干的方式培训, 且培训后, 很少有跟踪服务, 培训期结束后基本就没什么联系了。这种培训效果不是很好, 如果能加大实训场所, 实训基地、实训中心的建设, 力求培训效果更好些。
4 农民创业培训基地的建设内容探索
为适应当前我国对农民科技培训、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 农民创业的需求, 农民创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是应时而生, 应势而行。培训对象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实训基地真正的直接进行农业生产, 把所有的技术变成现实。
农民创业培训实训基地要积极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高中等院校、农业推广服务机构、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创业培训实训基地不要设在农业高中等职业院校, 要创新培训机制, 要始终贯彻以“三农”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想, 坚持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的教学方针, 构建完善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为技能培训提供良好的支持。农民创业培训关键是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职能建设、技能条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 落实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职能和任务, 切实增强其对农民培训的统筹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 让培训基地成为连接农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社会教育资源的桥梁和纽带。力求主导项目、品种、主推技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学员在学习时能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 让培训学员回家就能干起来, 遇到问题可找培训基地解决, 全方位服务。基地服务培训的内容至少有项目品种的选择, 种植、养殖的关键技术传授, 机械设备的选购、使用, 农产品加工、贮运、销售、管理等;通过培训, 不仅能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 而且还能带动形成专业村, 使区域种植业、养殖业逐步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 推进粮食、蔬菜、果树、养殖等支柱产业的形成, 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5 结论
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决策下, 在农业和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下, 农业高中等职业院校建立现代化的“果、菜、奶、畜、林”等实训基地, 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 指导他们规范种殖, 科学养殖;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培养一批爱农业、素质高、能力强的农业技术带头人和专业合作组织专职人员。
通过农民创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 可以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需要、服务基层、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也可以为实施“新村建设”和构建特色产业链服务, 逐步实现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 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安胜利, 张红兵, 王秀君.农民创业培训的现状与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 2009, (2) :25.
[2]袁海燕, 赵保良.丁佳艳等.浅析农民创业培训的模式与存在问题[J].吉林农业, 2011, (7) :78.
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创业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有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深化高校教育模式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背景
1.就业压力
到2011年,我国大学层次的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为758万人,未来相当长的时
①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仍然很重。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难问题日益突
出,另外,我国高等学科设置不合理,教育的专业结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已严重滞后于培养目标的调整,而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导致许多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在主观上,有的学生就业时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之路,或者在就业后发现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或者觉得自己的能力无用武之地,于是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2.政策扶持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要拓宽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团中央书记陆昊同志指出,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是共青团贯彻落实党中央书记处重要指示精神,举全团之力推进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全团要认真总结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认识、实际操作、工作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力扎实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资金方面有包含多种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大学生创业的环境,为创业提供了比较大的帮助,也推动了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3.自身素质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且具有很高的创业热情,在实际的创业活动中,他们能够将所学专业技术与创业活动紧密结合,尤其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中,领悟能力较强,掌握专业知识快,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对人生观价值观刚刚稳固下来的大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学习和追寻成功企业家的脚步,实现个人理想、价值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推动力,在创业意向上,在校大学生有较高的创业激情,富有敢想敢做的创业精神。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
(一)鼓励政策
我国促进毕业生创业的鼓励政策主要包括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融资担保政策。目前全国性支持创业的财政资金主要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在融资担保方面,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① 大学生创业的现实问题探究付兆锋人民论坛 2010.12
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同时还有税费减免政策。
根据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各个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配套的政策,以促进当地大学生积极创业。2009年,我市相继出台了《临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安市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资金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减免高校毕业生在临自主创业企业相关费用的通知》和《临安市人才工作政策汇编》等相关政策的文件,从多方面提供优惠条件,以推动我市大学生创业。
(二)取得的成效
2010年,我市政府将筹建临安市大学生创业园列入政府 “十件”实事之一,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创业园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已陆续完善,拥有2645.5平方米孵化单元和部分厂房,园区内有装修齐全的会议室、洽谈室、党建活动室,可以帮助50余名大学生、留学人员创业者拎包入驻。截至2011年10月,创业园共入驻大学生创业企业20家,带动大学生就业197余人。除入园的企业之外,我市大学生创业企业总计已有58家,带动就业301人,集聚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能力、带动大学生就业的效益进一步增强。
除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之外,市政府拨付的创业扶持资金也逐年增加。2010年,市财政拨付大学生创业项目无偿资助企业8家,资助金额39万元,拨付大学生创业企业房租补贴20.5万元;2011年,拨付大学生创业项目无偿资助企业14家,资助金额53万元,拨付大学生创业企业房租补贴37.8万元,扶持惠及面逐步扩大。
此外,我市针对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的情况加强了创业相关的培训和帮扶政策。推行“创业导师制”,从我市“812”人才中选拔了首批9名有经验、有责任感的企业家,聘请为大学生创业导师,与创业大学生结对,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同时,注重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积极面向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培训,累计受训 700余人次,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
目前大学生创业园入驻的创业企业涵盖多个行业,如科技成果转化、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成活率达95%以上,并涌现出一批初具规模、效益稳定、技术含量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创业企业。如专业从事远红外碳晶发热板(刚性电热膜)制造的杭州暖洋洋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公司,公司现有管理层和行政人员共28人,其中27人为大专以上学历,去年完成销售额280万元,今年预计完成销售 额800 万元。临安香聚日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外贸公司,产品以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将产品销往美国、意大利等54个国家,拥有国家新型专利两项,公司管理层2人、营销5人,7人皆为本科学历。随着公司业务量的不断增大,正面向社会招聘英语六级以上的行政管理人员1名及大专以上学历业务营销员10名。公司去年完成销售300万元,今年预计完成销售500万元。
(三)存在的困难
1.客观困难
(1)服务体系不完善。
目前政府对创业的扶持政策主要聚焦在融资服务、税费减免等方面,对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解决途径关注较少,此外,没有相应的服务机构帮助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总结原因,以帮助他们恢复信心,指导他们为下次成功创业做准备,以此来改善我市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不高的现状。
(2)融资环境不利
创业是一项对资金需求较大的活动,而大学生普遍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创业资金不足成为大学生创业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创业初期,创业者不仅需要租店铺、厂房或办公
场所、聘请工作人员、还需要有维持店铺或企业运作的流动资金,对资金的需求很大。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创业大学生选择的都不是家庭创业(如继承家业等有家族资金支持的创业模式),而是选择合伙创业和自主创业,因而创业的资金问题比较棘手。很多创业大学生解决获得创业资金的途径是家长支持或者私人借贷,这种资金来源渠道获得的资金数额较小,持续性差,对家庭条件一般的创业者更易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创业活动的决策。
目前虽然有创业资金方面的政策扶持,但几万元的扶持资金对大学生创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在融资贷款方面,对抵押和担保的条件过于严苛,很多毕业生无房无地,又找不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因此就无法享受低息的银行贷款。此外,一些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时,还附加了一些限制性条款,如提高利率、贷款前先扣除利息等。
2.主观原因
(1)缺乏经验和技能
由于大学生长期生活学习在校园,对社会缺乏较深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在市场运作、企业运营、行业背景等领域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目前我国高校也缺乏针对创业和企业管理相关的系统理论和实践课程,即使有也是形式为主,实际可用的创业技能很难获得,导致很多创业者只会“纸上谈兵”,而不懂得处理繁琐的具体事务。其次,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创办企业的各种办事流程均不熟悉,社会交往、沟通能力也不够,处理问题时考虑不够周全,对遇到的问题缺乏预见性,不会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此外,创业大学生往往缺乏社会关系,遇到创业难题时容易陷入“无人可找、无门可敲”的境地。
(2)管理能力不足
创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需要创业者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例如良好的业务能力,开发客户能力,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以及综合应变能力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经营管理能力。在创业初期,创业者个人的经营管理能力非常重要,事无巨细,都要自己亲自动手,在企业初具规模之后,还需要有管理和领导团队的能力,懂得选择并留住合适的人才,这种管理能力往往比自身的经营能力更为重要。而这种管理能力往往是大多数没有经验的大学生所欠缺的。
(3)心理素质不高
现阶段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创业,另外一部分创业者则是仅仅由于受到朋友影响或是一时心血来潮,盲目跟风,真正有创业理想和创业准备的人并不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大多都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呵护下长大,依赖性大,抗挫折能力弱,而市场竞争是最残酷和无情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挫折、打击。在创业初期,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生意惨淡,甚至连续几天、一两个星期的无人光顾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在这种情形下,很少有创业大学生能够真正受得了打击而坚持下来,不少创业大学生很容易就此悲观消沉,创业热情也消失殆尽,最后选择退出创业,导致创业失败。
三、对策思考
针对大学生创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部门的立场来看,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加以改善:
1.加强创业宣传
当前大学生创业意识已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和社会群众都在关注这一现象,因此,政府应适时地加强创业相关的宣传,向公众提供正确的引导。
具体来说,政府可以发挥公共资源配置优势,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络系统的建设,以这一网络系统为平台,将政府的优惠政策、职能部门的业务以及当地大学生创业现状等信息整合起来,以便于及时为创业者提供最新的创业信息。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进行创
业指导和交流,让创业者分享创业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经验,不仅有利于创业者取长补短,也有利于给有创业念头的在校学生提供参考和警示。
2.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应该构建一个健全的创业投资体系以推进创业资金来源多样化,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除了现有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之外,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加强对创业项目的审核,建立创新和紧缺项目库。对高技术含量和创新项目,要积极协调,尽可能引入风投公司的关注和注资,政府部门协同做好项目的跟踪管理,增强风投的信心。
3.完善“创业导师制”
第一,优化导师队伍。
我市目前推行的“创业导师制”已有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导师队伍主要以我市“812”人才为主,这些人才都是在企业中身负要职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平时自身业务也很繁忙,很少能有闲暇时间来指导创业者处理一些具体琐碎的事务和问题。所以在导师队伍的配置上,建议政府部门牵头,吸收一些熟知宏观政策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具有就业和创业指导资质的高素质人才、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管理层人士以及热心社会公益的人士加入队伍,这样不仅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过程中具体事务方面的指导,更重要的是机构中的专业人才可以运用自身的管理知识、管理经验和社会关系来辅助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创业者,全方位多阶段地对创业中可能面对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创业者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助跑和孵化功能。
第二,建立奖励机制
创业导师要真正能为创业者提供指导和帮扶作用,而不是只挂个名衔而已,为激励导师发挥作用,同时也是为了肯定导师们在繁忙工作之余对大学生创业的帮助,对那些真正提供了指导的导师们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也可以是晋升职称方面的优惠,例如将所扶持的项目列入评级考核等。
4.加强创业培训
在应对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创业者自身能力提高的要求中,政府部门应牵头,会合有关部门组织创业相关的专门性培训,例如工商、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等等,也可以请前述的导师或者专业人士来为创业者进行企业规划、人才培训和市场分析等方面的培训。
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影响;高校;政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増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増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可见,创业已经被纳入国家的重要议程,并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有调查显示,"毎増加一个机会型创业者,当年带动就业数量平均为2.77人,未来5年带动的就业数量平均为5.99人。"创业不仅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解决了就业矛盾,而且也成为继续创造"新经济"持续增长奇迹的重要手段。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由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习近平指出,"主导国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大学生创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创新实践,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创业现状
创业活动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2]2014 年 12 月 10 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 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现实却不容乐观,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只有 2%-3%,浙江地区成功率稍偏高些也只有 4%,与欧美国家的大学生创业20%的成功率有较大差距。[3]虽然现在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持认可态度,但由于各种原因,极少部分学生选择尝试创业,其中创业成功者自然少之又少。近年来,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但就实施过程来看,我国目前创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缺乏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创业政策制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足,政策的实施效果不甚理想,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创业政策体系。
个体及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本研究结合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探讨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毕业班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4]
1、个体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创业能力主要指其在学校的领导力、好奇心及创业技能,它受个体人格特质和家庭教育的影响,而且学生的创业能力越强,其创业的兴趣就会越强烈。个体人格特质体现在个体的性格、对创业的认知、对自身的创业能力自信度、先前的创业经验等方面。有研究表明,有创新思维、有主见、自信、对创业实现的价值有渴望、先前有过创业经历的大学生更有创业意向。当然,有家人或者亲戚是从事创业活动也会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影响显著,他们更倾向于尝试创业,家人、朋友、老师等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期望、鼓励或者认可也会加强大学生创业的意愿。
2、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是除了个体本身内在因素之外的外在创业环境因素。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创业环境模型,但是学术界倾向于认为GEM模型对创业环境的概括最为全面,能够较完整地、真实地反映影响创业者的各类环境因素。GEM是由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学院基于一个旨在研究全球创业活动的项目而提出的。在该模型中,创业环境条件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文化及社会规范9个方面。其中金融支持包括权益资本、种子期投资、创业资本、馈赠和政府拨款等,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获得金融支持能够缓解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政策涉及创业引导基金计划、税收优惠减免政策、财政扶持政策、创业培训以及政府采购计划等,积极的政府政策能够降低大学生的创业成本,有效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降低创业的风险。国内许多调查研究也表明,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激励因素,能够使大学生更了解创业历程、掌握创业技能,从而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并利用成功创业案例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激情。[2]
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推进大学生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机制。大学生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机制并不是意味着政府、高校、企业以及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的简单叠加,而是各类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和资源整合,努力培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通过加强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等措施,切实全面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知识,并努力创造条件使其接受创业实践锻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扶持政策,不断促进大学生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5]该机制包括:通过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和讲座,加强专业课程与创业教育课程的渗透和融合,系统介绍创业理论、创业知识和创业案例,就如何把握商机,如何撰写创业计划,如何融资,如何把握创业流程等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和培训;积极整合相关资源,努力搭建创业实践训练平台,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优势,将科研活动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营造高校创业文化氛围,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和媒介进行创业宣传,使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理念深入人心;鼓励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和交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在各部门联动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各类创业活动,如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模拟大赛、创业论坛等。
大学生创业政策创新与转型
政策转型是提高当前大学生创业政策及其支持体系有效性的必然选择,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高校,都需要从“全面扶持”的政策原则转变到“择优激励”的政策原则,从公共资源利用的效率来看,“全面扶持”的创业资助政策并不是效率最高的公共政策选择。可以考虑集中有限的资源,对创业项目进行分类评估,择优进行资助与激励。[6] 政策制订的原则应该是把各种优惠与资金集中到那些优秀的、最具有潜在成功可能的创业者身上;政府层面上要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群体的独特性来制订政策,不能将大学生创业与“弱势群体再就业”的创业活动混化一谈,强化符合大学生特长的创业引导与创业服务,尤其在科技创新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便利条件;创新创业培育模式。如可把以孵化基地、“创业苗圃”为支撑的 “圈养”与单以 “种子基金”股权投资的 “散养”相结合,尽量扩大政策的受益面和不同创业类型大学生的需求。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能力与意识的年轻群体,促进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也是填补了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缺陷,为实现大学生个人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也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注入新的血液,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创新型国家的崛起需要我们每个个人、家庭、学校和政府携手共同努力,协同合作,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创新创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军 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5年
[2]段利民,杜跃平 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兼对GEM模型的再检验[J].技术经济,2012(10).
[3]蒋开东,朱剑琼 大学生创业导向的高校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4]彭正霞,陆根书 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
[5]刘永芳,龚 放.创业型大学的生成机制、价值重构与途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2(10).
太原市大学生创业培训现状与对策 篇7
1 太原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1 创业培训宣传力度不够
太原市的SIYB的工作做得不够深入,了解SIYB大部分是从事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相关组织和单位的,很多高校、社区都不了解SIYB。
1.2 创业培训成功率较低
尽管太原市的SIYB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太原市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成功率仅约为10%,远低于北京、上海、西安以及沿海城市。
1.3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全市创业培训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等群体有不同的培训需求,需要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创业培训的针对性,而太原市的创业培训师资却因各种因素造成老师的授课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授课效果不是很理想。
1.4 创业培训机制有待完善
在创业孵化工程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太原市大学生上了创业道路,他们迫切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完善的创业后续服务,以保证创业成功率和经营稳定性,而太原市的目前的服务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不能满足创业大学生的需求[2]。
1.5 政府执行力不强
虽然太原市为大学生创业者出台了多方面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优惠政策,但大多是一些手续费、证件费等基础费用,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作用并不是很大[3]。尤其是贷款方面,虽然太原市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申请小额贷款不断降低门槛,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困难大学生创业者因条件限制无法申请到小额贷款,资金问题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最大“瓶颈”。
2 太原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对策及建议
在做好创业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要以做好大学生创业孵化为重点,为创业者提供“流水线”式的后续服务,帮助他们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高创业成功率。
2.1 加强SIYB创业培训宣传
创业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培训管理机构要通过高校、社区举办宣传推介会,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制作宣传海报和印制相关宣传资料,刊登创业培训政策,报道创业成功典型案例,印发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单、小册子,多渠道、全方位深入地宣传创业扶持政策[4]。全面介绍SIYB创业培训内容、流程、项目和成功创业的案例,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有力地推进了创业培训工作。
2.2 建立评价机制
评价是保证创业培训质量的主要环节。建立授课评价机制,通过学员对授课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客观地反映出教师的授课水平。创业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学员的意见,更深层次上了解学员的内在需求,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菜单、创业指导等环节。并对创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创业培训工作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5]。
2.3 实行多元化教学手段
一是政策学习,邀请太原市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相关人员,为培训学员开展各类促进大学生创业优惠扶持政策的专题讲座,为学员答疑解难。二是案例学习,邀请成功创办企业的大学生为学员介绍创业的经验和体会,介绍在创业过程中解决各种困难、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培训学员增加创业信心和风险意识;三是实地学习,组织培训学员参观太原市大学生创业园,通过对基地的感性认识,以更加理性地态度去创业。
参考文献
[1]许加暖.大学生创业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3):28-30.
[2]王海波,周淑敏.淮安市创业培训现状分析与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0(1):59-62.
[3]任富刚,白小利,路志强.太原市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创新创业问卷调查[J].太原科技,2009(9):37-38.
[4]宁慧青.大学生科技创业带动就业探讨[J].太原科技,2009(9):30-31.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篇8
关键词:高职,创业,现状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为缓解这一矛盾, 政府和教育部门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开始自主创业, 但问题也在逐步显现, 比如:缺乏经营管理经验、项目技术含量低、创业成功率低等。为针对性地提高高职学生创业能力, 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进行了研究。
一、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
为掌握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现状, 本文随机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本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 回收有效问卷779份, 有效率为97.4%。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一) 创业泡沫大
问卷中76%的学生对创业感兴趣, 但面对未来就业, 只有4.9%的学生选择先创业。目前已创业的在校生只有3.8%, 而创业成功率更低至0.8%。
(二) 创新意识不足
调查显示, 高职学生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低, 只有5%是高科技项目, 42.2%是商贸或服务类等低成本、低回报项目。这主要是因为68%的学生在创业的选择上, 主要解决的是谋生问题。
(三) 创业素质低
创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调查显示, 58.3%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缺乏创业能力, 这其中39.1%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经营管理能力。
(四) 创业环境认识不足
调查显示, 学生对社会现有的创业资源认识不足。了解国家创业政策的学生为15%, 了解国家税收减免政策的学生只有1.8%, 知道学校创业帮扶措施的学生有22.3%。
二、影响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因素
(一) 政策支持针对性不强
为支持大学生创业, 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 涉及融资、税收、创业培训等方面, 但在具体落实时, 却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 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创业帮扶虽较多, 但往往发布在不同的平台上, 内容零碎松散。同时一项创业政策的执行也经常涉及多个部门, 配合不协调时有发生。第二, 学生创业贷款落实较难。虽然国家有贷款政策, 但学生创业贷款由于无抵押风险高, 与银行零风险无抵押放贷诉求相矛盾。
(二)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水平较低
虽然全国各高校积极发展创业教育, 但创业教育的深度还远远不够。首先, 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现在高职院校的创业课一般是选修课、讲座, 没有将创业课融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中, 更无专业的系统课程。其次, 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一般由学工处负责, 任课教师由辅导员兼任。创业教育要求教师须同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创业经验, 而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大多缺乏创业实战, 授课往往纸上谈兵。
(三) 高职学生自身创业素质欠缺
成功的创业要求创业者各方面的优势能力高度集合, 但很多高职学生缺乏优秀的创业素质。首先, 缺乏经营管理能力。创业要求学生具备营销、财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这是大部分高职学生所欠缺的。其次, 缺乏必要的社交能力。高职学生在创业期间, 对外缺乏社交能力, 无法快速建立商业人脉, 扩大和留住客户群;对内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导致团队不合、凝聚力瓦解。最后, 缺乏创业实践。很多学生只是从书本上认识创业, 没有参与过实践, 对市场、行业、消费对象的了解不充分, 导致创业成功率低下。
三、提升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受政府、学校、自身三个层面的影响。只有发挥好三个层面的合力, 才能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 完善政府创业政策
以创业带动就业, 各级部门一定要将国家的政策贯彻到实处, 为学生创业提供有利条件。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整合各部门扶持政策, 扩大惠及面, 使广大高职创业者从中受益。同时, 政府应为学生创业拓宽融资渠道, 简化银行贷款手续, 调动政府和民间资金, 解决创业资金难题。
(二) 加大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力度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应加大创业教育力度。首先, 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通过课堂传授学生系统的创业知识与技能;其次,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一方面增强创业指导教师的培训, 另一方面外聘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来校担任创业指导教师。
(三) 提升高职学生自身创业素质
高职学生自身创业素质的高低, 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核心环节。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应从三方面着手:第一, 学习创业相关知识, 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 为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 鼓励学生多参与社团活动, 锻炼自身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协调能力等;第三, 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兼职实习, 投身实践, 积累经验, 为以后创业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周久军.论具有高职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策略[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2) :97-99.
[2]鲁凤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13 (5) :103-105.
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 篇9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工具与方向
本文以调查问卷为主要工具,设置调查问卷一份,采用邮寄和网络的形式向在校大学生了解如下信息:创业的意愿、目的、意向、创业风险、学校创业教育等。另外,还对部分已经开始创业的大学生进行面谈或网络沟通。
1.2 样本数据的收集程序
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967份,其中废卷82份,有效调查问卷885份,有效回收率为73.75%。调查范围包括江苏省省内高校(如: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扬州大学等)和部分省外高校(如:安徽大学、东华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与52位同学进行了面谈或网络沟通,占调查总人数的5.88%。
2 分析结果与相关讨论
2.1 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
有40%的同学完全没有考虑自主创业,其中约11%的同学比较优秀,他们或是相信凭自己的优势能找到适合的工作,或是准备考研,继续深造;其余29%的同学有的是因为担心自己承受不了创业的艰辛,有的可以通过关系落实单位,有的家境富裕,生活无忧。约51.5%的同学很想创业,但由于缺乏资金、项目、经验、勇气及家庭支持等原因而没有实施创业,有8.5%的同学正在进行创业,其中3.66%的同学已成功创业。
有关“如果创业,你可能遇到的困难”的多项选择结果显示:“家人反对”被选择的比例最高,达67.77%。“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其次,为57.78%。“资金不足”第三,为42.22%。“面对风险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第四,为15.55%。“没有好的创业方向”第五,为13.35%。
2.2 大学生自主创业首要出发点
至于“创业的首要出发点”,17.2%的同学是为了积累经验,他们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通过在校期间的自主创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拓宽知识面、磨练意志、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毕业后到社会上开辟天地夯实基础;33.3%的同学是为了赚钱,以补贴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费用,或是为毕业后的创业积累资金;42.4%的同学是为了挑战自我、张扬个性,实现心中的职业理想;其余7.1%的同学分别是为了寻求刺激、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服务社会等等。
2.3 大学生自主创业意向
有关“创业意向”的多项选择结果显示:创意小店被选择的比例最高,达50.91%,比如高校内部或周边地区的餐厅、咖啡屋、美发屋、文具店、书店等,原因是:(1)学生顾客资源丰富;(2)熟悉同龄人的消费习惯,入门较为容易。连锁加盟其次,为49.09%,比如连锁快餐、家政服务、校园小型超市、数码速印站等,原因是技术、管理、广告、配货等由总部提供,只要投入少量资金就可以运作起来。智力服务领域第三,为46.36%,比如家教、培训班,原因是凭借自身的智力取得回报,几乎不要投入资金。高科技领域第四,为20%,比如软件开发、网页制作、网络服务、手机游戏开发等,原因是大学生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电子商务第五,为16.36%,原因是投资少、门槛低、经营灵活、弹性时间。
2.4 大学生对自主创业风险的认识
至于“对自主创业风险的认识”,有38%的同学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50%的同学部分认识,12%的同学则一无所知。
有关“创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的多项选择结果显示:“资金风险”被选择的比例最高,为70%;“团队成员协调风险”其次,为65%;“创新企业成长风险”第三,为50%;“市场风险”第四,为45%;“管理风险”第五,为37.5%;“其它(如社会、政策、法律等环境变化或自然灾害等)”第六,为22.5%。
与部分已实施创业的同学的面谈或网络沟通也显示,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杀手是资金不够、资金周转不灵甚至资金链断裂,许多好的创意、计划、市场机会常常因为资金不够而无奈放弃;其次是成员之间缺乏信任,彼此埋怨,搭便车等使团队的凝聚力下降,尤其当新创企业能正常盈利后,团队成员常常因为利益分配而相互猜疑,甚至分道扬镳。
2.5 学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对于“你所在的学校是否有创业指导?”回答为“是”的有11.5%,“否”的为34.62%,“不知道”的有53.85%;对于“您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吗?”只有14.63%的人回答为“有”;有关“您所参加的创业培训或讲座类型”的多项选择显示:“创业成功人士报告”为70%,“教授讲座”为36.67%,“实际技能培训”为16.67%;对于“您认为这些讲座或培训是否有帮助?”认为帮助很大的占18.75%,有些帮助的占43.75%,一般的占33.33%,帮助不大的为4.17%。
3 相关结论及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在校大学生基于积累经验、赚钱、挑战自我、寻求刺激、服务社会等目的,对自主创业有很高的热情,但由于资金、能力、社会关系、家庭支持、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项目等方面的限制没能付诸实施;而正在创业的大学生因对创业过程中的风险认识不够,或准备不充分,或无力处置而成功率很低。另一方面,校园创业气氛相对不足,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和指导,尤其缺乏创业实际技能培训。为此,应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重点、社会广泛参与、家庭全力配合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发展空间,增强大学生对创业风险的辨识、防范和处置能力,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比例和创业成功率。
3.1 政府应为创业教育提供资金和信息支持
3.1.1 资金支持
目前,我国政府投入到高校的创业教育经费,主要表现为项目形式,且范围窄、投入小、受众面低,有必要加大投入的力度。比如通过增加投入增量,整合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的培训资金,抽取部分用于支持高校创业教育;将部分企业创业教育培训项目向高校倾斜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3]。
3.1.2 信息支持
设立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咨询机构,为准备创业的个人提供咨询和服务;提供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构建国内交流平台并与国际学术研究接轨;整合学术界、政府、企业家资源,共同推动创业及创新环境建设;建立创业教育综合服务网站,设立创业教育案例库,实现资源共享。
3.2 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教育
树立“以创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让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创业紧密相连,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
3.2.1 改革课程体系
在传统的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课程有机集成、整体优化的课群建设,把创业常识、创业心理和创业技能、市场经济、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纳入到课群中;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增加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份额,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2 改革教学模式
确立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要特征的立体教学模式,将教育的空间观扩展至课堂内外、书本内外和学校内外,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外教学与社会实践、实训结合起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起来。
3.2.3 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双主教学模式”[4],即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相结合,借助各种手段、方法实现教学双方互为主体,彼此相长,通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抓住随机教育的机会,寓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组织管理、理财能力、工程意识、营销意识和沟通技巧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于教学过程。
3.2.4 改革学籍管理体制
采取弹性学制,既允许学生因为创业而推迟学习,也允许学生因为创业在修够学分的情况下提前毕业,甚至允许学生因创业而休学或转学。
3.2.5 完善师资结构
着力培养现有师资,通过理论培训、到企业锻炼、到国外参观、进行创业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素质;聘请一些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3.2.6 构建大学生创业扶持平台
(1)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该机构应该有较为固定的工作地点、教学设备和办公设施,并且有一定的工作经费或启动经费。专门研究在校学生创业教育的规律,负责创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计划、协调等工作,负责学生创业项目的立项审批、拨款、监管和指导。
(2)成立大学生创业导师团队。通过双选的方式,为创业学生配备导师,导师从项目的选择、可行性论证、计划、资源的筹措,到项目运作过程中业务流程的设置、规章制度的安排、风险的防范和处置等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为了提高学生与老师的积极性,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允许达到一定标准创业业绩的学生,免修与创业紧密相关的课程,给达到一定规模的创业项目增加经费投入,对符合要求的导师给予工作量的奖励等。
3.3 家庭应成为大学生创业最坚强的后盾
3.3.1 家长应转变观念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机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入,“体面”、“稳定”的工作机会将越来越少,而且在未来相当时期内劳动力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普遍。明天的能力需要今天来培养,家长要鼓励孩子在校期间多接受创业方面的训练,而不是只要求学习成绩。
3.3.2 家庭应给予各方面的支持
在校大学生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感情上对家庭的依赖很大,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往往是前所未有的,准备创业或处于创业中的大学生在彷徨之际,最想得到的是来自家庭的鼓励、宽容、指点和无偿的给予。所以,家庭不仅要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还要在生活中持之以恒地培养孩子理财、人际交往、生活自理、承受失败等方面的能力。
3.4 大学生应练就过硬的自主创业能力
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高速变化是每个新创企业的特点,要求创业者对风险、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具有很强的容忍度,表现为:有限度地冒险、风险最小化、风险共同分担、管理悖论和矛盾、对不确定性和缺乏系统结构的容忍、对压力和冲突的容忍、解决问题和整合方案的能力[5]。这些能力的形成光靠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必需理性地、做长期艰苦的积累。
3.4.1 制定适合自己的创业计划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积极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既要正确地评价自我,又要对经济社会有长远的认识和判断。选择风险低、投资少、专业对口、经营灵活、自己擅长的创业项目,确立合理的创业目标,并将目标转化为长期、中期、短期计划,然后脚踏实地的实施计划。
3.4.2 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创业能力的基础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大学生首先要珍惜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和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在此基础上,选修跨专业、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专业前沿、经济社会热点现象,以拓宽知识面;积极参与各项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创新计划以积累实践经验;养成“元认知”习惯[6],即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及其限度,深刻理解认知对象的基础上,形成认知结果或行动方案,并以认知活动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实现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通过不断的“元认知”训练,培养创业所必需地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3.4.3 做好承受和处置风险的准备
充分认识到风险与创业过程相随相伴,要以冷静、理智、平和的心态代替狂热的冲动,对可预见的风险要提前准备防范措施,对不可预见的风险要预先确定处置原则。每一次风险未必都能成功化解,在选择创业之前,大学生还必须做好承受挫折和失败、挑战自我的心理准备,拥有一个良好的创业心态,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http://learning.sohu.com.
[2]http://hi.baidu.com.
[3]http://www.kab.org.cn.
[4]郑爱华.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05,(02).
[5]刘国欣,王光杰.创业风险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篇10
创业大赛自1998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掀起热潮, 各级政府以及部分企业发起众多创业比赛,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创业能力。学生通过参加创业大赛, 将在学校的创业教育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在与组员的合作中形成团队意识, 不断在实战中扎实基本功。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举办了诸多创业大赛, 为高校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供平台, 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平安励志计划创业大赛、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中国”大赛等, 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二、学生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问卷中关于“你是否了解创业教育?”这一问题, 111人选择“清楚知道”, 占总数的22.2%;151人选择“听过, 但并不了解”, 占总数的30.2%;238人选择“从来没有听过”, 占总数的47.6%。关于“你了解国家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吗?”这一问题, 62人选择“十分了解”, 占总数的12.4%;73人选择“比较了解”, 占总数的14.6%;182人选择“不太了解”, 占总数的36.4%;183人选择“一点也不了解”, 占总数的36.6%。关于“你毕业后想自主创业吗?”这一问题, 52人选择“想过, 并一直在做准备”, 占总数的10.4%;73人选择“想过, 但不知道怎么去做”, 占总数的14.6%;120人选择“没想过”, 占总数的24.0%;255人选择“我还是觉得就业比较稳妥”, 占总数的51.0%。
综上所述, 民办高校学生对创业教育还不够了解, 多数学生没有强烈的创业意愿, 且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
三、创业教育师资专业化不强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导极大地影响着教学效果, 目前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主要是由具备企业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师和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构成, 缺乏科学严格的创业教育教师选拔制度, 教师普遍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缺乏创业实践经验、不具备综合性创业知识。
问卷中关于“你的学校有专门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的老师吗?”这一问题378人选择“有”, 占总数的75.6%;122人选择“没有”, 占总数的24.4%。可见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化上存在一定不足。
在对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负责人的访谈中也发现, 负责创业教育的教室多数是由辅导员等负责行政工作的教师兼任的, 欠缺丰富的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和创业实践经验, 讲授创业教育课程比较肤浅、不切合实际。部分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是由创业办的教师组成并经过省里专门的教育培训获得创业教育教师资格。但教育培训的内容还不够完善, 考核标准还不够全面。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师资总体上表现为数量短缺、缺乏创业教育专业知识和创业实践经验。
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问卷中关于“你所在的学校是否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这一问题103人选择“是”, 占总数的20.6%, 397人选择“否”, 占总数的79.4%。通过对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负责人的访谈发现, 民办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问题。
创业课程作为创业教育中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的形成创业意识、掌握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和成熟的创业心理素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我国的创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重理论、轻实践, 欠缺关于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课程。对创业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服务于创业实践, 但目前多数高校均是重视理论不注重实践, 缺乏创业实习基地。创业教育的一般性课程设置不够全面, 使学生的交际能力、自主能力、抗挫能力、合作能力等创业基本能力十分欠缺。第二, 忽视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的培养。第三, 直接引进国外教材缺乏完整科学的本土化教材。第四, 教育目标过于宽泛。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影响, 创业教育目标强调学生对创业知识的学习, 没有明确具体地对学生的每阶段学习设置科学合理的目标。第五, 创业课程鲜少设为必修, 与专业课程相分离。创业教育虽得到政府以及各地高校的重视, 许多高校也相继开设了创业课程, 但多数高校仅将其作为公选课, 没有与各专业学科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 且课时数较少。
通过对我国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笔者发现, 目前政府政策支持到位、创业教育环境优良, 创业大赛众多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 但仍然存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够专业、学生对创业教育重视不足和创业课程体系尚不完善的问题。因此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着手构建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注重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壮大。
参考文献
[1]何丽丽, 王飞民.民办高校KAB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12) :148-149.
[2]丁晶.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13 (8) :86-87.
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篇11
摘 要: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教育始终立足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出现和发展符合当前经济社会进一步繁荣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就业难题等客观要求,深受各级政府及高等院校重视。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较为多样,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两大层面,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大力推进,其教育成果日益丰富。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专项资金费用投入有限、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短板、理论教学实施不到位等不足之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引言: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其意义在于适应知识社会的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需要[1]。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接连取得重大成就,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社会财富日益丰富。在此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调动资金、技术、管理等经济要素的组合与应用,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就成为了一个摆在社会面前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伴随着经历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问题的出现,国家大力支持创业创业教育发展,鼓励、支持、引导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号召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教育实践。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利条件
(一)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有力配合。当前,国家已充分意识到创业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创业不仅有利于繁荣现阶段增速稍有放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受到美国等国家目前经济形势影响的市场环境,还可帮助缓解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通过创业带动社会劳动力就业,化解就业难题,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但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阶段的创业实践对于创业者个人的经济知识、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要求再度拔高,大学生群体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在成功创业方面具备更大的可能性,同时辅助以必要的创业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这也是推进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及完善不可跨越的一个方面。
创业教育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蓬勃发展,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学科和教育模式。而我国创业教育主要是新千年以来,在“以创促就”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力促动下,创业教育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公共话题[2]。近年来,“创业热”在国家的重视和推动下席卷整个社会,催生和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创业热情和动力的青年大学生投身创业大潮。前不久,政府出台新规定,允许大学生在校期间“休学创业”这一条不仅被视为高校建立弹性学制的一项表现,更是将对于创业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从未有过的高度。
针对以国家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教育比赛项目,各高校更是深刻体会相关部门指示精神,结合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和办学特色,广泛发布通知,动员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积极筹备参与此类活动,将自身所学专业或者感兴趣的学科专业与创业项目实践相结合,尝试实现新形势下的“学者皆有所成”。
(二)教育模式多样,教育成果初显。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受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现实社会条件所影响,我国创业教育存在发起时间晚、发展进程缓的特点。然而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创业教育模式、产学研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和综合型的创业教育模式等四种创业教育模式[3]。四类教育模式侧重点不同,但大致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两个层面,涉及教学、科研、竞赛、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
各高校在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自身建校实际和办学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提供创业启动资金支持,与相关企业单位达成合作协议,联合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特色平台。其中各高校组织培养的部分创业计划项目和所申请专利等已成功实现有偿转让或获得社会投资等,在未来将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此过程汇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作出重大成绩的创业榜样人物,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推进实施期间所取得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的教育成果,必将引领、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投身创业实践。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利条件
(一)专项资金费用投入有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其教育实践存在不可忽视的风险和难以预见的显效周期,其教学成果在某种程度上无法进行标准的考量和评判。这也就意味着短期之内无法就创业教育是否奏效而做出精准考量和数据支持。
对于任何类别的教育而言,专项资金的投入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反馈结果并不一定足以偿付当初的投入。现阶段,以部分省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例,创业类项目资助经费大致在10000元至
30000元之间不等,多数情况下只能支撑起小型的对于场地、租金等方面要求不高的创业实践。
与此同时,由于高校缺乏足够的专项费用资金用于创业教育,与此相配套的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就难免存在建设不到位、分配不均匀的情况,在现实条件下制约了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短板。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需要的优秀创业人才的教育责任。当前我国高校的类别大致可分为综合类、人文类、理工类、医药类、农林类、军事类等,不同类别的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存在不同的问题。理工类、医药类、农林类高校在创业领域或行业选择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凭借院校的优势学科和办学特色,其创业教育较易结合实际开展。综合类、人文类高校在创业者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条件。但对于多数院校而言,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是不争的事实。
借助于教育的形式帮助受教育者获得必要素质与技能,进而根据所获更好的指导其实践,应对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教育,对于师资队伍的专业背景、社会实践等层面存在一定的要求。缺乏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背景,缺乏创业类实践经验或认识的教职人员难以承担起创业教育的任务。
除此之外,目前在我国创业教育并未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几乎不存在该专业的专门招生教育。现实中可能就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负责创业教育的教师从未参与创业的实践,通过自学相关创业知识,并结合创业方面的常识为学生讲学授课,无形中这也为理论教学落实不到位埋下了伏笔。
参考文献:
[1] 谭雪薇,衡紫叶.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5(1):391.
[2] 曹扬,邹云龙.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创新教育的关系辨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99-202.
创业培训现状分析 篇12
1 高校创业教育理论现状
创业教育在我国仍属于“业余教育”,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总体而言,水平和层次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和体系[1]。很多学校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但不管是创业大赛,还是创业讲座,大多是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外活动,缺乏学校的统一管理,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1.1 高校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高校来说并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做为学校指导思想的一部分,因为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没有系统的创业学习理论课程,在各个专业的学习教育中也没把创业做为重点,最多是举行一些实践活动组织,如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成功者的经验报告等这样的创业教育虽然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内容太少且没有系统性。我国的创业教育基本上没融入到学校整体的教育体系中,各个学科的专业教学中只有利用课下的时间进行创业教育,这就会使整个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学位专业知识相互脱节,学生的创业就没有自己专业特长的优势;因此,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必须和专业知识教育相互结合起来才能把学生的创造能动调动起来,并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专业文化知识的熏陶和教化加强学生的创造力。
1.2 高校缺乏相关的创业教育类课程
我国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主要根据学科范围内容的各个分支及分类进行安排,课程安排基本上都是原有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这些理论的创造过程和方法没有一个完整的内容,对于创业教育这类课程更是少之又少,涉及创业活动类的课程几乎没有,很多学校也没有设置创业教育这个课程体系;因此,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知识信息非常缺乏,更不用说创新了。在设置的课程体系里,因为有关大学生就业及创业的理论指导课程太少,使好多学生并没有理解创业的真正意义,害怕自主创业带来的风险,也不知道创业需要有的自觉性和自主精神,也不具备应有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致使大学生对创业失去兴趣。同时,在课程的设置里,基本上都是按照各个学科进行分类的,对综合性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很少,使得各个学科的课程间隔离了起来,进而影响了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并且对学生的创业思想和创造性思维观念的形成没有起到引领的作用[2]。
1.3 高校缺乏创业教育的教师
我国高校中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很少,除了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没有成熟的研究成果,更没有好的理论上的学术作品及较高创业教育方面有价值的期刊杂志这些以外,更重要的是缺乏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创业教育专家团队。在美国等西方的顶级大学,基本上都有从事专门的创业理论研究的教授及专业的教师队伍,并且创业领域的首席教授数量比较多,而且这些教授都有过创业和投资的经历,对企业的运作规划非常熟悉;他们的创业教育课程有着很强的说服力。而在我国,各个学校因为教育体制的问题对教师创业实践并不重视,因此即使是创业教育方面的教授也只是纯学术方面的专家教授,基本没有创业经验和创业经历,真正有创业经历和经验的高校教师很少。由于没有自己的创业经验和经历,教师讲的课程就会空洞,使理论脱离创业的实际情况,进而课堂上只是满堂理论知识,基本上与创业实际很难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社会上对创业教师的需求和高校实际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相差很大,这主要是因为在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基本上为选修课,学校并没有真正地重视创业教育的课程,课时比较少,而现在许多高等学校的管理机制也对教师的数量进行了限制,因为教师的津贴分配都与课时相对应,并且高等学校对创业教育的教师也没有一个比较理想的评价体系,没有人愿意去担任这类课程;所以就使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数量与质量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3]。
我国各高校在选择创业教育的教材上大部分都用国外的教材,跟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不符合我国的国情,这就影响了高等学校对创业教育的讲授效果,对创业教育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创业教育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跨时代性,并且需要很多门课程综合起来,所以讲授起来比较难,很多教师望而生畏,如果缺乏创业经验和创业经历又没有深入的创业理论知识的研究,许多教师是不能承担起创业教育这门教学工作的。
2 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长效体系
2.1 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机构
高等学校要想把创业教育做好,就必须有一个专门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构,从学校领导到各个院系及教学部门、科学研究部门、学生处以及团委宣传部、大学生就业办公室等都要参与进来,还要从企业和社会上聘请一些成功人士来学校做讲座和指导工作;并且还要在整个学院各个系部建立分支机构,严密分工合作,全面进行创业教育培养,机构成立后,要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实践等工作进行全面负责,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协调各个学科之间的课程设置、培训讲座安排、实践活动的实施、创业能力大赛等这些活动,并专门成立对学生的创业咨询和创业基金的询问服务[4]。
这个机构还要在教学上对教师进行不断的培训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使教师能够与时具进,将教学方法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地培养出好的创业人才,可以把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等用在教学上,多开展一些实战训练,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创业知识,并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创业能力。
同时高等学校在建立创业研究机构后,还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营造创业的文化氛围,将创业教育和学校的教学等工作和活动融合在一起,全校采用多种形式支持创业,尊重创业,把创业精神发扬光大。
2.2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有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机构,还要设置合理的创业课程体系,作为创业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要加强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更要与实践结合起来,既放宽学习范围,又要有创业学习的特色,最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这就需要有好的合理的教材,教材要保证有特色,多种多样,有个性特点[5],并且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真正在大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理论知识的教育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大学一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创业的课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主要学习一些入门的基础理论课程,如创业指导、创业概论、创业社会常识、创业管理入门、创业心理和技能、商务沟通与交流、公关和交往、创业实务等这些最基本的课程,使学生对创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对创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何处理采取的措施,及在创业中如何进行交流、沟通、创业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创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把握市场机遇,如何进行市场调查,如何创办企业等等。为了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可以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聘请有关成功人士做报告,举办一系列的创业讲座的报告会,使学生转变观念,并对创业知识进行细化的研究学习。
大学二年级,在学生有了对创业了解以后,可以对有关创业的知识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学习,可开设的课程为市场营销、创业融资、团队训练、公司法与合同法、创业战略、企业财务基础、创业计划、创业市场调查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创业中怎么融资,怎么与成员沟通,怎么建立团队,怎么起领导者的作用,怎么对市场进行可行性的分析研究,如何写创业的计划,以及有关的法律文件等。对于创业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增加拓展训练这样的实践课程,组建创业训练营,专门让有创业经验的训练师进行系统科学的拓展训练,并举办一些大学生创业知识竞赛活动和创业生涯计划大赛,使学生逐渐深入到这些有意义的创业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大学三年级,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创业基本知识,不过这些知识还是缺乏系统,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创业知识的整合,系统学习创业知识。首先,对学生进行SYB培训,即“Start Your Business”[6],这一系列知识的培训课程需要有专业的教师,这样才能基本满足大学生对创业的需求,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实际参与、团队合作、娱乐性等特点使学生对创业建立一定的信心。创业培训课程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创业的意识培训,主要是学生认识到创业必须具有的基本技能及心理素质,能预见到一个创业项目的风险,对现实中的企业最基本的运营情况要有一定的了解;二是创业计划的培训,主要使学生能够对创业的项目计划体系结构有一定的了解,能用管理学及经济学等工具分析自己的创业项目,能独立地完成自己的创业计划书。通过SYB培训使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创业意识与理念的培养,能够对市场状况进行评估预测。
大学四年级,通过三年系统的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创业活动的参与,大学生在四年级重点放在创业实践活动的锻炼,学校可以为学生联系创业专业人士和有关企业家,从而建立学生与这些专家沟通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事业单位去亲自学习、实习、考察、锻炼,如果有可能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开始创办自己的企业,开始真正的创业活动。
2.3 构建专业的创业教师队伍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需要有一支专业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创业人才。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知识水平、创业能力、创业精神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观念。为了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教师要有全新的创新教育思想观念,有一种探索创新精神,并有扎实的创业基础知识和创业实践能力,还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为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教师进行培训:1)让教师每年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主要讲的是国内外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的一些成功经验,并让创业教育领域里有名的专家做讲座,从而让教师全面了解国内外在创业教育中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2)为了提高教师创业的能力,学校可以组织有关教师进行实际创业实践一个阶段,体验创业,从中获得创业经验。在国外一般学校都会让教师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去亲自体验创业实践活动,一步步按创业的步骤去实践操作,从而使教师获得了丰富的创业教育活动的经验,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活动时就可以现身说法。3)可以聘请创业界有关的专家加入到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学中来,因此创业是个与多个学科都有关系的复杂的现象,应从各个不同的领域里选取创业教育的专家教授,分别用他们各自的专业思想观念去指导大学生创业,例如:聘请有关理论专家讲创业上的经济管理等理论知识,聘请技术专家讲解有关领域的技术,聘请行政部门专家讲解一些有关创业的法律事务和有关的创业政策和创业程序,聘请有名的成功人士讲解他们的创业经历和成功经验,给学生树立一个成功的楷模,增强学生的创业热情。在有关各个领域专家的讲解指导下会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的思想,并增加他们的创业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创业能力。
2.4 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基地
大学生要创业,就需要有创业经历和创业经验,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教实践基地是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亲身体验创业的平台,在创业实践基地学生可积累经验,把自身内在的潜力挖掘出来,并充分适应创业环境。学校可以创建大学生创业园,设立专项基金,为学生提供企业所应有的一些办公经营场地,让学生亲自在这个企业中进行项目对接,注册项目,从各个方面去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校也可以组建一些团队进行项目策划开展各种各样的训练活动,协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此外,学校也可以在校内设立一些大学生超市、报亭、饭店等真正的较小的经济实体,租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经营,真正体验创业[7]。在校外为大学生联系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基地,联系市场前景好、可靠、具有较强的科研和生产能力、适合学生实习的单位与企业长期合作,成为学生见习、生产实习和创业锻炼的基地,从而培养他们创业的各种能力和精神,并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技术能力[8]。
3 结语
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的年代,高等学校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业人才,而高校进行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当然,高等学校不只是为社会培养创业型人才,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而创业教育中应给学生的价值理念、处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方式等这些综合素质的教育会比纯粹的创业教育具有较高的价值。
摘要:笔者主要研究了如何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培养教育,根据高等学校对创业教育的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从建立一个好的创业教育培养机构,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实践基地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高博.高校创业教育理念亟待加强[N/OL].科技日报,2015-3-10(04)[2015-06-11].http://www.wokeji.com/jbsj/sb_4440/201503/t20150310_989779.shtml.
[2]曲明贵,杨庆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现状之述评[J].教学研究,2010,33(1):38-40.
[3]杨宁.创业教育: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高教探索,1999(4):7-10.
[4]刘芬.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实证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8.
[5]杨文辉.我国创业教育现状的经济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09(18):81-82.
[6]张建国.论高校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体系的建构[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4):36-38.
[7]罗玉华,游敏惠,胡敏.论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创业精神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