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中的设计管理(精选12篇)
创新设计中的设计管理 篇1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设计已经深入企业的各个方面, 设计和管理的结合成为了必然现象。设计部是产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部门, 因此管理对于这个部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设计部门的管理主要是针对设计项目的管理, 设计师只能从属于项目的需要。设计部不同于其他的部门, 它的任务是创新。设计师是设计部门的构成主体, 是创新的源泉。因此,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管理者及设计师, 如何有效地对设计师进行管理, 又如何深入探究设计师与其管理者的关系,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活力和创造力是重中之重。
一、关于设计师
设计师是企业最重要的设计资源, 是特殊的群体。他们富有活力, 喜欢冒险, 凡事爱刨根间底, 还喜爱新奇、反常的东西或新花样。设计师们既让企业欢喜又担忧, 一方面他们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 另一方面设计师的某些做事方法及个性让管理者们头痛不已。但是设计师们都富有创造力, 这种创造力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的, 在今天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 这些人注定要成为一笔越来越重要的财富。
但是, 设计师往往会因为自己“创意”工作的特性而执着于个人的创造性, 忽视整个工作的连贯性, 并因此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他们的个性与创造性往往使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企业形象的延续性受到影响。
总之他们是很不好管理的一个群体。
二、关于设计管理者
管理者是在一个组织中、按照组织的目的去指挥别人行为的人。他往往会广泛运用如何培养设计师的许多方法, 他会激发每个员工更大的、富有创造性的努力。因此, 管理者对企业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今的设计管理者, 大都来自于多样化的专业领域和不同的教育背景。其主要技巧为设计理解力、设计领导力和人员管理。设计管理者们通过他们的个性以及语言和行为上的沟通技巧, 运用极为重要的知识与理解力融入相关组织, 不但在公司内部并且从外部系统中得以拓展。他们了解组织结构人员, 并且具有开放与创新思想。更重要的, 他们需要具备对企业事务的非凡理解力。还有一点必要的辅助条件:对设计本质的直觉或对设计的感情植入。
通过对设计师和设计管理者的分析可以看出, 管理需要设计, 设计必须加以管理。简单地说, 艺术设计管理是一门资源转化的艺术。平衡两种不同力量的过程。“两种不同的力量”是说设计管理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协调设计管理者和设计师之间的关系, 让设计管理者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协调设计师各方面的能力, 使其发挥最大的能量, 甘心尽最大努力为企业争取更多的效益。
三、如何做一名聪明、优秀的设计师
(一) 设计师的个性与团队精神
设计师的个性喜欢卖弄, 性格乖僻。性格是他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缺点。设计师首先要对自己的设计负责, 才能把自己的地位建立起来。设计师并不是只是自己埋头做研究, 做设计, 他还要与工程部、客户等交流沟通, 所以作为优秀的设计师, 最重要的就是与人的沟通能力。如果他做的设计只有自己明白, 不与别人沟通, 那很可能设计到最后就会变样。
在现代设计中, 越来越注重团队精神, 虽然需要设计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色, 但个人对最终的设计结果的影响也随之降低了。消费者需求已经从单纯的物质需求向情感需求转化, 产品更强调满足人的需要, 这使得设计活动越来越复杂, 已不是单个或单一类型的设计师能够完成的, 它需要多种类型的设计师甚至其他领域专业人员的通力合作。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团队当中, 还应该具备更多领域的知识。
(二) 优秀设计师具备的个人能力
企业设计师的个人能力强, 企业才具备采取积极设计战略的能力。所以, 优秀的设计师还要具备良好的学历、知识结构、工作的经历、年龄、性格、个人爱好、各项能力等等。在设计这个行业里, 设计师的天赋是很重要的, 但在今天的环境中我们不能忽视远比天赋更重要的东西———对设计恒久不变的兴趣与投入的热情, 特别是正确的工作态度才是成为成功设计师的保证。
(三) 设计师的大众性
目前, 市场现状是挑战也是机遇, 如果在机遇面前能幸存而生存, 那么这也是优秀设计师需要具备的能力。设计师除了与企业的专业人士合作, 把自己的才华贡献于整个群体和企业发展之中, 才能算得上是一名优秀聪明的设计师。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把企业产品推向消费大众, 使人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接受。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 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取向, 因此要经常把自己摆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上来看设计, 创意再好, 表现手法再不同一般, 不被人们的理解也就失去了作为设计的本质意义设计师要懂得企业产品开发与品牌市场的定位。
当然设计师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作为优秀聪明的设计师理解客户要求, 迅速高质提出创意是最重要的能力。所以在设计管理中核心的“人”就是设计师, 这一点就说明了设计师的重要地位。
四、如何做一名聪明、优秀的设计管理者
没有任何人能像有创造力的设计师那样在瞬间产生大的价值, 不过也没有像他们那样难以管理。许多设计管理者的不理解和厌恶感助长了这种对有创造力的人的偏见。其实, 只要管理得当, 设计师们就能像自动售货机那样让你的努力最终得到补偿。
(一) 设计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设计管理工作涉及内外, 贯通上下, 作为一名优秀设计管理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文化素质, 才能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 得心应手地开展自己的工作。设计管理者不仅要具备该系统的专业知识;如掌握包括现代管理学、领导科学、人事管理学等, 同时还要把这些知识和自己所领导的设计师们的个性实际结合起来, 探索最适合的管理方法;要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要有丰富的生活和工作经验, 这些对于开阔思路、增强应变能力和促进管理者自身的成长不无裨益。
(二) 设计管理者要知己知彼
了解设计师在工作中的心理需求特征, 对设计管理者有效地调动和激发设计师的工作积极性, 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设计师大都喜欢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当这些工作获得成功后, 成功的喜悦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就感远比其他报酬重要。因此, 设计管理者如果能在对设计师的管理过程中, 理解和灵活利用设计师的心理需求, 充分尊重设计师的创造个性, 尊重设计师采取的创造方法和获得的创造成效, 那么对设计工作的进行和设计师个人的发展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作为聪明的设计管理者还要深深的记住一点:你只是一个普通人, 有些事你能做到, 有些事却做不到。你的行为是有些限制的, 别人可能把你看成全能的人, 但事实上有些事你能做, 有些事不能。要么你学会得到并培养他们, 要么你被人吞并。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百胜。
(三) 设计管理者注意事项
1、若太多的官僚作风强加在设计师的身上并限制他们创造力的发挥, 那么企业中的创造力新概念就会消亡。所以要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避免设计师们接触繁文缛节。让他们能够在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自我考核的体系框架下, 自主地完成任务, 允许他们制定自己认为最好的工作方法。
2、要肯定及鼓励设计师。设计师有时候很在意别人对他的想法, 所以管理者应帮助把他们的工作投入竞争以得到别人的承认。另外一个方法是把他们的主意或设计很好地付诸实施。
3、给予指导并做出反馈。给设计师太多明确的指示会削弱他们非常注重的自主意识。设计师的管理者, 要学的最困难的事就是如何把握这种平衡、这种组织结构的缺乏。让他们接触客户, 从客户或别的部门中了解自己设计的不切实际性, 这样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调整。
设计师是企业创新的源泉, 设计管理者不仅要关心设计师的生活和工作, 为设计师提供轻松、自由和充满人情味的工作环境和制度环境, 为他们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更要根据每个设计师的特点, 塑造设计师的行为, 建立设计师主动创新、合作和学习的组织环境。而只有让不同性格、能力的设计师在他们合适的岗位中工作, 才能真正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 才能真正充分提高他们的自主工作、创新的意愿和能力。所以设计师与设计管理者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设计管理是对设计过程的控制, 好的设计是产生好的过程的前提, 而当过程控制达到“美妙”的境界, 设计管理就成了一个艺术行为。作为核心的“人”是设计师, 作为中心的“事”是设计, 而设计管理中最美妙的艺术还属于设计师和设计管理者之间的“斗智斗勇”。这就是设计管理中的设计师和设计管理者。
参考文献
[1]、李雪如.搞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刘国余.设计管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2006.
[3]、刘和山等.设计管理[M].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 2006.
创新设计中的设计管理 篇2
兴庆区满春中学
刘卉
2011-12 《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宁夏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组织管理文件的形式及windows xp系统中管理计算机文件的途径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对计算机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小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积累了一些基础知识和感性经验,对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但学生的层次差异很大,上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动机主要以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为主。从能力结构上看,初一学生模仿操作能力,感知能力较强,自主探究能力、有效合作能力还较弱,需要教师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1.能说出文件名的组成,明确扩展名的含义,并能识别常见的文件类型及扩展名。
2.能熟练地以树状结构建立文件夹,在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初步体验对信息资源进行归纳整理的方法,感受在日常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对各类资源(信息资料、物品)进行归类整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了解文件夹选项中的内容及设置方式 4.学会设置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和命名 2.能熟练地以树状结构建立文件夹 《管理计算机文件》第一课时
兴庆区满春中学
刘卉
2011-12 3.文件和文件夹属性的基本操作 难点:
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步骤一:欣赏视频《圣诞歌曲》
教师语言:同学们好,马上就要到圣诞节了!上课前先观看一段视频。教师行为:播放视频《圣诞歌曲》 学生行为:观看视频。步骤二:导入新课
教师语言:同学们知道这个视频是以什么形式存放在电脑中的吗? 学生行为:有些迷惘,说不上来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翻开教材45页,从书中寻找答案
学生行为:找到并齐读“在计算机中,一篇日记、„„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中。”
【设计意图】:恰逢中秋节,教师利用视频《圣诞歌曲》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浓厚兴趣,将注意点集中到课堂上来,然后顺势引导自然引出本课内容——文件。
二、教师引导 探究新知
步骤一:了解文件的概念
教师语言:那么什么是文件呢?看看书上怎么说? 学生行为:看书并齐读“文件是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集合”。教师行为:播放幻灯片,显示文件的概念。《管理计算机文件》第一课时
兴庆区满春中学
刘卉
2011-12 步骤二:通过信息的概念逐步引出文件名
教师行为:通过提问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文件概念中关键词“信息” 教师行为:由信息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出文件的分类:文本文件、声音文件、图形文件、图像文件和视频文件等。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分这些文件?根据学生回答情形,可类比如何区分班里50多名学生。
学生行为:认真思考,可能回答图标、样式、名字等 步骤三:明确文件名的组成,熟悉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扩展名
教师行为:肯定学生的回答,板书文件名的组成,并做形象类比(主文件名相当于人名,扩展名相当于人的姓。表示文件类型。)
学生行为:认真思考,理解文件名的组成。
教师行为:主文件名的命名规则有哪些?引导学生在课本中找到答案(幻灯片展示主文件名的命名规则)
教师行为:扩展名的命名规则有哪些?引导学生在课本中找到答案(幻灯片展示)展示:“扩展名的命名规则和常见文件类型和扩展名”。
步骤四:了解文件夹
教师行为:投影展示一张很乱的桌面图片,通过询问学生的“感觉”和“怎么办”引出文件夹以及在计算机中文件夹的存储方式
学生行为:观看幻灯片、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理解文件夹的概念和功能 教师行为:投影展示思考题(1、文件夹有名字吗?
2、文件夹需要有扩展名吗?
3、文件夹内还可以装文件吗?)
学生行为:积极思考认真回答。(文件夹内可以存放文件,也可以存放其他的文件夹。文件夹中所包含的其他文件夹称为子文件夹)《管理计算机文件》第一课时
兴庆区满春中学
刘卉
2011-12 【设计意图】:从信息的概念入手,引出文件的类型,从而了解文件名的组成,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到文件归类从放的必要性,然后引出文件夹,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加深对文件夹的认识。
三、阶段检测 巩固所学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完成47页试试看 学生行为:根据教师的安排完成试试看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规划文件和文件夹的存储方案。
四、自主探究 巡视指导
教师行为:有时候我们要根据我们自己的需求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设置,以便于我们能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文件夹的选项。(教师演示47页做一做)
学生行为:在教师引导下观察文件夹选项,并完成49页做一做
教师行为:“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都是window xp 提供的两种文件管理工具,利用他们,我们可以对文件、文件夹的属性进行设置,请同学们完成49页至51页的做一做和52页的试试看。
学生行为:学生按照书上操作步骤完成做一做和试试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实践操作,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进行设置
六、课堂小结
教师行为:展示知识框架图,帮助学生缕清学习思路,同时从后续章节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习惯两方面阐明本节内容的重要性。
《管理计算机文件》第一课时
兴庆区满春中学
刘卉
2011-12
管理计算机文件
第一课时
兴庆区满春中学
刘卉
创新设计中的设计管理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管理思想的不断创新以及商务模式与企业信息系统应用平台的发展,给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机遇与挑战,以往以信息处理、决策服务为主要目标的经管类专业MIS课程的案例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如何使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将所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是MIS课程案例教学改革与探讨的重点问题。本文针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了管理信息系统案例的设计探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也需要不断完善,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不断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案例教学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理解和综合运用MIS理论知识点的有效方法。理论知识点是抽象的,我们只有结合典型案例才能更深刻、生动地理解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案例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综合考虑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以及开拓创新性,该课程的案例教学须紧密结合课程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情境案例教学法和关联案例教学法。
一、情境案例教学法。
案例选择:难点是提炼和选择实验教学的情境,选择真实、典型、反映社会信息化需求的情境。特别是以学校、企业、医院等为代表的行业,通过整合归纳以及简化相关行业背景和分析具体情况,形成实验可操作性较强的情境描述,并整理成文档。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选择案例不但要考虑案例所反映问题的代表性,还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以及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技术的革新、管理模式的变更所产生的新形式。注意学生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和兴趣,首先结合学生的兴趣或所熟悉的环境,通过提出一些针对性较强问题,提示学生考虑一些贴近学习和生活的学生成绩管理问题、宿舍管理问题等。这样,学生在模仿规划、分析、设计该系统的时候就很容易进入角色,也容易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系统建设中。类似的,诸如食堂管理信息系统、超市管理信息系统、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等,都可以进行设计开发。自主选题的好处在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比较强烈,学习效率也大幅度提高。案例的选择需要紧贴教材的理论体系,以使得学生准确把握问题,使书本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认真思考和相互讨论,给出各自的初步设想或方案。然后,带着问题,结合案例,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运用开发方法和工具,逐步完成实验内容。
二、关联案例教学法
定义于二十世纪初流行至今的案例教学法,关联案例教学近几年才逐步进入课堂并应用于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关联案例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使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特点企业实际相结合不但有效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求知的热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它以传统案例教学为基础,不仅强调了“教师施教”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双向互动机制。因此,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本文认为关联案例教学是基于案例教学,强调知识与案例整合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特色在于所选案例彼此关联、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与理论知识完全匹配的开放式实践知识体系,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整个课程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知识的兴趣与能力。通过案例设计,给出一定情境,分析情境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化规范化,是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途径。将关联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 MIS 课程教学中,关联案例教学以系列案例取代独立案例,改善了传统案例教学中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低的缺陷,但在提倡这种教学法时,并不能排斥传统的演绎式教学法。因为关联案例教学虽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点的提炼以及强化方面,仍需要理论教学的辅助。
三、安排好案例实训
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后,为巩固教学效果,我们将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以对理论知识加强巩固和验证。课程设计的开展是与案例分析同步进行、互为辅助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课程设计的引导,而不能放任学生自己想当然地进行。引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中要注意以下事宜:
(1)做好课程设计动员工作
虽然采用案例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但面对教师提出的课程设计的任务,学生仍然会存在畏难心理,因此,必须做好课程设计动员工作,说明课程设计的重要性,通过明确设计要求、检查标准,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2)提供规模及难度适中的课程设计题目
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经验,在选题上会较难把握,可能会出现选题过大或过于简单的情况。为避免学生因选题不当造成课程设计失败或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教师最好提供一些规模及难度适中的课程设计的题目供学生选择。
(3)课程设计小组人数的控制及任务的分配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涉及诸多方面,而时间又较短,需要多人分工合作。课程设计小组的人员太多,则每个学生承担的任务就很少,达不到预期的练习效果,且容易出现互相依赖的情况;若人数太少,则每个小组成员承担的任务太多,任务完成的质量将不能保证。
四、结语
该课程内容很多,涉及面广,需要大量的案例来充实。所以,案例的完善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积累大量的案例。同是,也需要及时参与社会,才能获得足够的题材。由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管理信息系统地运用也不断升级,对案例的更新要求很高,所以,需要不断地搜集案例进行更新,才能保证学生接触到的时最前沿的问题。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MIS课程理论体系的理解,甚至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的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管理系统案例教学还刚刚起步,尚未建立起门类齐全的高质量教学案例库。由于资源和经验的限制,在案例写作、案例教学过程中必定存在许多困难。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促进学术沟通和经验交流,提高案例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为创新合作搭建广阔的平台,从而为MIS的案例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资源。案例也需要不断积累与更新。
参考文献:
[1]李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启示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10卷
[2]刘雁红,崔永岩.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中作用的研究 [J].中国轻工教育,2009
[3]陶文宏,王英姿.关于大型仪器实验教学的思考[J]科技与教育,2008,9:182
设计管理过程中的设计评价研究 篇4
一、设计评价的概念
评价, 即“评估价值”, 通常是指经过全面、系统及严谨的分析与评估, 对评价对象的内容、含义及价值进行选择与决策的过程。针对相同事物, 人们往往会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进行好坏、美丑、优劣、高低等评判, 这种评判也直接决定了人们该对事物的认识以及后期的判断决策, 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手段。结合设计活动来讲, 设计评价就是设计师参照一定的标准对设计对象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 选取有价值的要素来进行设计活动。设计活动是设计师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巧妙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设计对象进行创造性改造的过程, 因此需要通过运用技术手段、美学法则及相关数学方法, 对设计资源的相关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判断。
二、设计评价的特点
1. 多元性
所谓多元性, 是指根据设计内容的多元性, 评价活动也是意向众多方面, 除自身的艺术与技术的相关要素外, 还会受到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设计评价的内容也十分广泛, 呈现出多元性的特征。设计内容的多元性, 在于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审美经验、生活习性、个性特征的千差万别等, 同时也会受到复杂的市场竞争的影响。
2. 复杂性
所谓复杂性, 是指结合设计要素而形成的评价过程复杂性。社会中的万事万物间关系错综复杂, 设计评价遵循设计原则, 化繁为简, 找出各要素之间能够相互匹配、相互协调的点, 达到最优的状态、实现设计目标的整体功能。
3. 组合性
组合性则是针对评价要素众多而进行有效的评价方法组合性。设计评价的内容涉及面广, 可能由几个或者多个个体组合而成, 组合性就是将这些相关联的所有部分合成、形成整体。它强调由众多的个体组合构成一个整体。
三、设计评价的分类
结合设计活动的复杂性, 设计评价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在不同领域的不同应用上, 设计评价的类型会多种多样。因此, 借鉴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 我们从性质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对设计评价进行划分。
从评价的性质来看, 设计的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较主观, 是设计师根据自身的经验, 对设计对象不可来量化的要素, 根据平时特征进行直接定性的判断, 如设计对象的美观性、舒适度等;定量评价是科学、精准的一种评价方法, 是要通过对对象的调查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数学方法对设计对象进行量化评价, 如设计对象涉及到的成本等。
从评价的内容上看, 分为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设计的综合评价是对设计活动所涉及到的艺术、技术、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相关要素进行整体性的评价活动;单项评价指的是对设计活动中的某一特定的要素指标进行评价活动。
四、设计评价的意义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设计过程中, 我们都在不知不觉地进行着不同的评价与选择, 而随着市场的复杂多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的需求越来越追求个性化, 仅凭经验和主观的判断来评价设计活动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快节奏变化了。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评价活动能够帮助设计师快速、准确地完成设计方案, 创造富有竟争力的产品, 帮助企业高效地实现战略目标, 树立企业形象。
1. 设计方案可行性的决策依据
评价活动对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资源具有价值识别、筛选和认定的作用。通过市场调查、资料收集与信息处理与分析, 打破传统的由设计师主观意识对设计方案进行筛选和决策, 将设计活动中所涉及的相关要素进行合理分析, 科学地进行设计决策, 为设计方案选择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
2. 正确引导设计活动实现设计目标
设计评价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新技术、新材料等相关要素进行处理, 以实现功能性为目标, 判断实施过程中的要素是否合理、技术是否可行, 来引导设计活动最终实现设计理念, 完成设计目标。
3. 及时发现问题, 科学解决问题
即通过评价, 发现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或者是隐形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而帮助设计师科学可靠地依据问题, 快速找出原因, 提供修改途径和措施, 积极完善方案。
4. 激发对象潜力, 推动设计成果的实现
评价过程是优胜劣汰的过程, 科学的决策及肯定, 能够激励的设计师更有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现高水平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设计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而随之带来的是设计地位的提升以及设计对人们生活影响。本文通过对设计评价概念、特点、分类及意义进行分析, 强调其在设计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及重要性。
关键词:设计管理,设计评价
参考文献
[1]赵伟军.论设计管理的内涵界定与科学发展[J].装饰, 2007 (12) .
[2]李轶南.略论计算机技术对美国当代互动设计和工业设计教育的影响[J].美苑, 2006 (6) .
创新设计中的设计管理 篇5
一、教材内容分析
广东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A版第一册(上),第2章第4节《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涉及到文件及文件夹操作和管理等相关内容,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Windows XP文件管理的方法及其特点,感受到科学合理的资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变化和影响,激发主动实践、促进技术素养的不断提升。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主要介绍了文件、文件标识符、目录树等概念,Windows XP文件组织管理的方式,如何使用“资源管理器”查看内容。
3、重难点分析
重点:文件和文件夹组织管理的方式。
难点:文件、文件夹命名规则、文件标识符及路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文件目录结构与文件标识符,路径的概念,知道常用文件的类型,学会文件组织管理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文件、查看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实践,知道Windows xp用“目录树”的结构组织和管理文件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积极认真的学习情感,促进信息分类分层管理观念的形成,提升组织管理信息的能力和培养讲究效率的现代人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所以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悉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学会了桌面上常用图标的使用。绝大部学生对于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使用经验,但对于如何合理管理文件从而提高计算机资源的使用效益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初一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发展时期,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得到发展,自我意识加强,自觉性有所提高,兴趣广泛,但情绪化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稳定性较弱,耐性不足,尚缺乏毅力和恒心。因此课堂上要以学习内容的丰富实用以及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有效,吸引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原则,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教练法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验操作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练习,各环节的教师讲述(学法渗透、突出重点、梳理知识)等为主,引导学生逐步熟练进行文件、文件夹的操作并提升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让每位学生在自身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件的相关概念、文件的科学管理及操作方法,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和提高。
五、教学资源和媒体选择
1、本课教材
2、教师自备“文件管理”文件夹
3、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室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1、上课铃响起老师才匆忙进入教室,开始上课,对故意摊放在讲台上的书及文稿,向同学们表示抱谦: “哪位同学上来帮老师整理一下讲台?”
2、请一位学生上台来整理
3、表扬学生,同时指出初一年级同学都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东西。生活上如此,在学习电脑操作同样是这样。(与学生谈话,揭示课题:《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
(二)、教学新课
1、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规则
(1)生:在D盘创建自己的文件夹,把共享文件夹里面的“文件管理”文件夹及其内所有文档复制到自己的文件夹内。(2)师:文件夹的命名有要求吗?
(3)生: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规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4)练习:以下哪些可以作为文件名?
①abc123? ②张三李四 ③read:me ④win.in.nx ⑤WJ*01(5)师:归纳文件夹和文件命名的方法和要求。
2、文件、文件夹的概念
(1)师:展示学生所创建的文件夹及文档
提出问题:计算机文件指的是什么,文件夹有什么作用?(2)生:阅读课本,讨论。(3)师:归纳讲解
①不管是文字、声音、图像还是程序,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到磁盘。②文件是指存储介质(如磁盘)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③保存文件的目录称为文件夹,相当于文件袋。[图示比喻]文件夹-“书包”,文件-作业、课本等
3、文件的类型
(1)生:观察“文件管理”文件夹里面的文件的图标,认识文件类型。(2)师:归纳文件名的组成,文件的类型是由文件扩展名决定的。
(3)生:在“文件管理”文件夹内创建子文件夹,把文件夹内的所有文件分类整理。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复制的操作,知道了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规则,由扩展名辨认文件类型,初步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这能够帮助我们今后更加熟练使用计算机。
七、板书设计
《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认识文件和文件夹
1、命名规则: 最长:255个字符 不能出现:“?”、“*”、“:”、“/”、””、“|”、““”、“<”、“>” 构成:文件名.扩展名
2、文件——课本
文件夹——书包
八、教学反思
创新设计中的设计管理 篇6
关键词:设计单位;项目管理;知识管理
设计单位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其项目管理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设计单位项目管理在管理方式上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就要建立健全的学科体系,为其提供体系的保障。而在项目管理中,知识是其基础,知识管理对项目管理的发展和建设着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现如今,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的管理和组织是目前设计单位项目管理人员最主要的探讨课题。
1.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类型与作用
在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当中,科学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各产品中的知识含量也相对的得到了提高。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知识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識是生产要素中的一种也是无形的投资成本,对其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对设计单位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
知识主要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类型。随着知识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人们对知识的管理和组织也开始渐渐加强,但是就目前而言,人们对于显性知识的关注度比较大。而显性知识通俗的来说也就是言传行知识。而目前人们对隐性知识,也就是意会性知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往往会忽视后者的存在,在一定情况下,还会对其作出损害以及遏制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使得知识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知识不一定都可以用言语来进行表达,有些知识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而对隐性知识的遏制、破坏和忽视,对于知识的全面管理和理解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和组织,以期为设计单位项目管理的有效开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对知识进行管理和组织时,要尽可能的对各类知识做到了解和掌握,将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相结合,不断的提高项目管理的知识管理能力,使得项目管理能够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保持其长远的发展,利用知识管理的作用,使得项目管理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职能,这对设计单位的发展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
2.知识的转化和创新
设计单位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对已经拥有的知识做到充分的利用,而且还要在进行新问题解决的同时,不断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创新,使得知识的储量更加的丰富,可利用的知识资源逐渐增多。设计单位在对知识进行创新时,可以采取将外部的知识与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进行结合,然后在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创新,而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对本身所拥有的信息进行创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在对知识进行创新之前,需要对知识的转化过程和生成过程进行有效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知识的创新符合设计单位实际的发展需求,创新的知识才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个人知识所涉及到的领域较为广泛,其主要包含了心理学等方面的学科。从全局看,个人知识的生产过程受到了需求和启发的影响,使得其生产过程具有系统性。在个人知识生产的过程中,先要确立一个目标,在目标确定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调查和研究,将所得出的知识再进行一次思维加工,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对于已经形成系统结构的知识再进行分散和再重组,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将这些新知识与目标所需要达成的知识进行比较,对知识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得知识结构更加的合理,不断向目标迈进。当然,在知识生产的过程当中,也不完全只是对新知识的调整,其中也会存在对目标的调整,或者是对整个生产过程的调整,这是需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而定,根据生产的过程来进行选择适当的调整方式。
3.知识管理的技术工具支持
知识主要的载体是人和物质。知识的获取、使用等过程都需要人与人或者是人与物质进行知识的交换,在知识交换的这一过程中,会产生技术体系结构。而技术体系结构主要包括技术方法与工具体系。而对知识进行处理的方法与工具都包含在技术体系结构中。
信息是知识的载体,信息化工具与信息系统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由来已久,而在知识管理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知识获取过程中,既要从组织内部也从组织外部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对于意会性知识,由于它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述,有效的办法是能找到谁具有所需要的知识。这样一来,对知识的搜索变成了对掌握知识的人的查询。这需要建立专家网络图。
利用信息工具来扩大和深化言传性知识的应用还有许多专门的工具,如CAD、PDM、DSS和ESS等,可以把它们的工作和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结合起来。上述各种工具相互之间又能联接起来,形成组织的知识管理系统。由于它还能对外联系,已经发展成为所谓组织的“知识门户”。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设计单位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相关三方面问题的探究,总结出了如何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知识,使得其能够在设计单位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创新上与决策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MBA、MPA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 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 时代项目管理教材开发项目组.项目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信息管理中的访问权限设计 篇7
系统的数据使用权限控制,是指防止不合法地使用数据库,以避免数据的泄漏、非法更改和破坏,本质上就是保证数据的合法访问,阻止非法访问。本文以某政府门户网站系统为例,来讨论如何实现多用户信息系统的数据使用权限控制的控制问题。
1 网站信息访问权限分配设计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 (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1) 是目前安全模型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其易管理而被广泛地应用在网络控制领域。将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人用分为4大类:信息报送人员、信息审核人员、信息维护发布人员和系统管理员。信息报送人员负责海量数据筛选、编辑、上传、存储等工作,系统维护员负责系统的维护、更新、数据库的管理等,系统管理员可以进入网站任何机器进行维护及保密工作等。将权限明确划分是考虑到权责到人有利于整个系统的统筹分配,每个人有相关的权限值只能访问到相应权限内的资源,这样保证信息的一定范围内的安全性。
1.1 角色级控制
角色的概念源于实际工作中的职务。一个具体职务代表了在日常工作中处理某些事务的权利,一个角色与权限关联可以看作是该角色拥有一组权限的集合,与用户关联又可以看作是若干具有相同身份的用户的集合,角色与用户和权限之间的关系,详细阐述了角色控制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由于该门户网站信息系统中的用户很多,且有些用户有完全相同的权限,如果单独给每个用户分别分配权限,势必大大增加管理的难度。因此,根据用户分工的不同,在数据库中建立了信息报送人员、信息审核人员、信息维护发布人员、系统管理员等不同的角色。根据分工的不同,分别赋予各个角色不同的权限集合,然后按部门将相应的角色赋予各个用户,这样就保证了用户登录时只能访问到其具有相应角色权限的数据信息,从而使用户的管理得以大大简化。
1.2 部门级控制
部门级安全性控制是指在一定的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一个部门的用户不能操作另外一个同等级别部门的某些关键数据,但允许高级别的用户操作访问低级别部门的数据。
比如,001为普通的管理的用户,admin为系统管理员。在001登录系统时,不允许他访问到其它内容的关键数据,也不能访问局端的一些数据,而是应该首先把其它部门的关键数据过滤掉,而在用户admin登录系统时,应允许其访问各个数据,即部门级控制要实现上级部门用户能访问和修改下级部门的数据,但不允许下级部门访问和修改上级部门的数据,也不允许同等级别部门用户之间相互操作对方的关键数据,其原理恰似企业中的上下级层次管理结构。
2 控制访问权限的登录设计
访问控制是系统安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网格中访问控制解决的是合法用户对网格资源的访问权限问题。在信息网格复合管理域这一特征环境中,访问控制需要考虑异构管理域问题,也即跨域的授权访问与查验。目前,针对跨域的访问控制的研究有很多。在信息网格系统中比较常用的几种访问控制机制有域信任模式、信任第三方的授权认证机制、用户映射或者权限关系映射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来解决跨域问题,但他们存在管理域数目增大、管理开销大、控制不灵活、实现困难等特点。针对这些缺点,本文在用户映射或者权限关系映射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权限预分配方案,从而实现跨域的复合授权与查验。
某些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例如,有时普通管理员需要找到一些资料,管理员无法到达现场需要委托其他工作人员打开其权限访问区域,这时就要把密码告诉给其他人,也就是把自己的权限交给了他人。将密码告知给别人需要承受一定的风险,如果是系统管理员将会有访问所有保密信息的权限,其他人本来是不能查阅,或者别人可能有意或者无意地破坏的机器,这些都是无法预知的。解决上边所说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授权密码控制的方式,设计如下:登录时先选择角色,然后每个角色有两个登录口,一个登录口使用原密码,另外一个使用授权密码,不同人员授权的密码访问权限也不相同。考虑到有限授权密码的使用同样存在着安全隐患,授权密码只能使用一次,引入随机生成密码方式,每次授权使用完毕又随机生成方式生成新的密码。访问记录:每次使用控制访问权限方式时,启用日志记录方式记录登录着行为,并且权限内不能做删除日志操作,以便查管理员查看。
3 结论
信息系统安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动态学科,其研究的内容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针对授权的访问机制,将访问控制考虑因素扩展到被授权人的实际操作环境的安全性上,将终端的安全性纳入考虑范畴中。
通过权限管理可以避免非法用户进入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删除或禁用某些不经常登录和有破坏数据安全倾向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某些禁用的用户取消禁用等,所以在信息系统设计中,权限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结合某网站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详细地讨论了在多用户信息系统中数据权限使用控制原理以及实现,使得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能充分、有效而且合理地使用其应用软件系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Bellare M, Canetti R, Krawczyk H.Keyed Hash Functions and Message Authentication[C]//Proceedings of Crypto’96.Los Angeles, Califomia, USA:[s.n]., 1996.
[2]Barraza O.Achieving999998%Storage Uptime and Availability.Dot Hill Systems Corpm, 2002.http://www.dothil1.com/products/whitepapers/5-9s_wp.pdf.
设计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创新 篇8
关键词:设计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创新,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虽然最近有放缓的趋势,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已经基本确定。全球经济环境瞬息万变,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颇受影响。2008年的金融危机风暴一直从美国刮到亚洲,我国很多地区的企业深受其害,广东、浙江这两个重灾区的企业纷纷关门、老板卷款外逃。最近两年,我国的设计企业又进入了行业的“寒冬”,国外的一些企业纷纷涌入参与竞争。面对现代商业环境经历的巨大变化,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如何以顾客为导向、如何建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等核心问题。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立足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宝。作为我国央企的大的专业设计院,主要是为各项生产建设项目提供全过程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这些设计企业在有效提高投资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节能减排的实施、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等方面身负重任,是生产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的角色。设计企业将各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对于推进我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对带动相关产品或装备的制造、相关材料的创新应用等方面起着积极的先导作用,是社会生产与建设的灵魂。目前,我国有部分设计企业尚处于“事转企”的阶段,很多制度尚未完善,在国际化市场中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很多设计企业重技术、轻管理,重设计、轻成本管理的现象十分普遍。
一、设计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很多设计企业很早就做出了成本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理论水平的提升,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势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成本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差距十分明显。
(一)成本预算的编制缺乏弹性
很多设计企业由于残存着的陈旧的成本管理思想,在进行成本预算编制时总是根据以往年度的经验,在结合各项历史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编制,这种成本预算缺乏弹性,不能及时帮助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例如:某设计企业下属的利比亚站点于2011年面临战争爆发的危机,站点工作人员全部撤回国内,而利比亚的大量设备也随之丢失,这对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但是,在进行成本预算编制时企业依据的主要是往年的历史数据,并已经在年初上报,而对于这种出现的困难又无法及时向上级单位提供科学的、真实的数据,最终导致该设计企业当年的整体经营指标无法顺利实现。
(二)成本预算执行不到位
有的设计企业虽然已经进行了科学的成本预算编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与制度,但是,在成本预算的执行中,经常出现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那些正处于“事转企”的设计企业,“想当然”的思想使得管理者失去了对成本预算执行的监督。还有的设计企业在执行成本预算时缺乏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评,无法为企业的经营过程提供指挥棒,更无法约束、激励企业的相关责任人,这种盲目执行预算的思想为设计企业的成本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受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设计企业的很多员工认为成本管理就是企业财务部门和领导考虑的问题,与自己无关,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降低成本只是为领导下的“紧箍咒”,自己不用费脑筋去研究。这些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使得成本管理工作不能深入基层,成本预算根本无法实现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科学、有效编制,使得成本控制缺乏科学、准确、合理的数据支持。
(四)成本管理体系滞后,成本核算对象较为笼统
随着外界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和来自同行业的竞争压力,设计企业中原有的成本管理体系已经无法再适应现代化的、信息化的、科学化的管理要求。例如:有的设计企业发展历史悠久,存在于设计企业中的原有的成本管理方法已经在企业中使用多年,积重难返。企业成本核算的对象很笼统,就算分部门核算了,但也没有具体细分到项目核算,无法考核项目成本和利润。
二、设计企业成本管理的优化与创新
(一)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责任制
设计企业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严格的、科学的、规范化的成本核算机制,这是全面提高设计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核心内容。设计企业可以在内部建立以全体工作人员为基础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将企业的成本目标与各生产经营部门的业绩考核和员工的奖惩机制挂钩。例如:设计企业应将生产经营指标层层分解到各经营部门,部门再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个人,并切实落到实处,在企业不同的环节中建立不同级别的控制,实现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责任制度,年底按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二)树立全新的现代成本管理理念
设计企业属于点多面广、机构复杂的科研型生产单位,有的设计企业的业务波及全国不同的大中型城市,甚至还有国外业务。因此,要想在设计企业中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就必须在企业内部树立全新的现代成本管理的理念,形成全员、全流程的管理。例如: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设计企业自2012 年9 月“营改增”以后,企业上缴增值税,相应的采购成本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进项税额来抵扣销项税额,降低企业的成本和税负,虽然“营改增”已经好几年了,但在企业中大部分的设计人员还根本不知道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对企业有何区别。除了要加强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外,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必不可少。领导要充分调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分支单位对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财务部门也要积极地与生产部门进行沟通,努力实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
(三)从注重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转变
商业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必须从传统成本管理转向以顾客为导向、着眼于竞争优势的战略成本管理。传统意义的成本管理主要关注成本核算,这远远不能满足战略成本管理的要求。企业必须由注重成本核算向注重成本控制转变,并从成本的经营性控制向成本的规划性控制转变,以提高竞争优势为终极目标。
(四)实现弹性成本预算编制
弹性预算编制方法是一项较为科学的管理方法,它能够系统、全面、动态化的反应出设计企业未来的经营目标,并将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层层分解和细化。设计企业的弹性成本预算编制中将成本按照其性态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中,固定成本的预算编制方法与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一致,而变动成本预算的编制主要是在作业成本法理论基础上,对传统的弹性预算方法进行了合理改造,形成了建立在成本动因分析基础上的弹性预算编制方法,设计企业可以在作业成本法的支撑下将成本核算细化到按项目(合同)核算,这种方法的运用进一步增强了设计企业成本预算的准确性、完整性。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设计企业对进一步完善、强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为了进一步提升设计企业的创新能力,设计企业纷纷采用新技术,对人才进行培养,对成本管理等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因此,设计企业必须将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特别是在成本管理方面不断探寻新的经验和创新点,为设计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颖.浅谈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2
[2]李冬敏,胡增会.勘察设计单位实施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和途径[J].经营管者,2013
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案例设计 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案例设计
1 引言
案例教学是一种相对新的教学方式, 源于1918年的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内容和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理解和进入特定事件的场景,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提高理论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恰当运用相关财务理论有效获取真实资料, 提高学生运用财务知识处理复杂多变的理财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提高学生独立决策能力。案例教学作为哈佛商学院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 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使学生适应目前市场环境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
目前尽管财经专业的一线教师普遍对案例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是案例教学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 原因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一是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 缺少组织实施案例教学的经验, 只能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去组织教学;二是有些案例不能将具体的案例事实与相关财务理论及课程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无法实现教学目标;三是我国资本市场并非强式有效和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 使得教师无法获取公司的真实情况, 加大了收集和编写案例的困难。基于以上原因, 本文从财务管理教学中案例的设计原则、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结合相关财务理论设计具体财务案例3个方面进行阐述,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述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资料并不详细具体, 是笔者归纳总结后的简要资料, 目的是为财经专业的一线教师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
一、财务管理教学案例设计的原则
案例教学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征, 运用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我国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教师虽然有着极大的热情组织案例教学,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也就是说国内缺少案例库, 案例的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是一个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的过程, 而案例设计的原则就是理论与实务的结合部分, 是经过论证、合乎大量观察和事实的, 具有理性认识的特征, 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我们在获取公司财务资料编写案例时, 一定要对设计原则有正确的认识。
2.1 时效性
从20世纪财务管理发展的五次浪潮[1]可以看出, 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方法的变化, 都是理财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理财环境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 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案例要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有些案例可能在一定历史时期有实际意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环境, 如果再拿出来讲解, 就会误导学生, 也偏离了教学目标。以财务管理目标为例,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 明确财务管理目标, 是搞好财务工作的前提, 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企业所面临的理财环境不同, 企业确定的财务目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我国, 财务管理目标就经历了总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4种表现形式。此处知识点可以引入美的电器的财务目标在股改前后的变化分析说明。2005年美的电器股份制改革之前, 何氏家族的利益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中起着主导作用;股改之后, 何氏家族的控股权得以明确和稳定, 其作为股东的利益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完全一致, 从而以增加股东财富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因此, 教师在选择财务案例时一定要关注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 适时对教学案例进行修改、调整和增减, 必要时要勇于放弃不适用的, 保证案例的时效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保证教学质量。
2.2 针对性
财务案例多取材于现实的企业, 现实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的、多变的, 可能需要应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才能解答。而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设置不同, 因此教师在准备财务案例时要有针对性。财务管理课程是会计学、管理学、金融学、财务学等各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针对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 在设计财务案例时要注意差别。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可能会更关注对财务报表的分析, 所以要结合公司的财务报表去设计案例, 在应用会计知识的同时解决财务问题;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会更关注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因此可以结合财务激励机制去设计公司治理结构, 例如股票期权;金融专业的学生更感兴趣的是金融市场、金融工具, 因此教师可以对比国内外资本市场对不同上市地区的公司财务信息的反应, 说明不同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财务学专业的学生要求会更综合, 只要与企业财务相关的知识点都要掌握, 所以教师针对财务专业的学生设计的案例可能会更复杂、更全面。另外财经类专业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各层次的培养目标不同, 案例教学所要求达到的目标也不同, 因此, 在选择教学案例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要求及案例的难易程度, 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教学案例。2.3代表性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财务案例的书籍, 教师不能拿过来就用, 有一些并非适合课堂讨论, 教师出于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根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选择并设计出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案例。通过分析和解决代表性案例中的具体问题, 借以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财务分析内容为例, 有的教材中所列的案例并非真正企业的实际数据, 而是以甲、乙公司或A、B公司这样的资料提供给学生, 只是简单提供数据, 让学生计算各个财务指标, 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还会造成学生反感, 建议教师不要选择这样的案例。目前笔者见到的市面上针对财务分析这一知识点,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教师可以作为案例讲解的是青岛海尔公司的财务分析。另外, 由于我国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颁布, 原有报表格式与数据生成都有所变化, 而有的教材中所列的财务报表仍以旧准则为根据, 教师在设计财务分析案例时要引起注意。
3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合理组织、有效实施案例教学, 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案例教学一般依次经过教师准备案例、学生阅读案例、课堂讨论案例、进行评价总结、学生撰写报告5个环节。
2.1 教师准备案例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进度, 收集、整理资料, 精心选择、设计、熟悉案例, 在设计案例的同时要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 并提出案例思考题, 说明学生的任务和评价标准, 并提供参考文献。一般教师应在案例讨论前一周将资料发给学生, 给学生留出较充分的时间阅读、分析资料。
3.2 学生阅读案例
学生在获得教师发给的资料后, 应尽快阅读案例, 了解资料中公司的基本情况, 熟悉案例数据与财务信息, 必要时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例如报纸、期刊、电子数据库、网上资料) , 准备发言提纲, 为案例讨论作好准备。
3.3 课堂讨论案例
课堂讨论是各个小组以案例资料为背景加上查阅到的附加信息进行的沟通与讨论, 是展示小组研究成果的机会, 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由于每个小组虽然基本的案例资料一致, 但是通过其他途径查阅的资料可能会有的小组信息多些, 有的小组信息少一些, 这样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小组之间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一致, 另外也会由于持有的观点不同而导致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同, 这样就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及环境,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 避免学生讨论偏离主题, 并严格控制讨论的时间。每个小组要有一名同学作讨论记录, 为撰写报告做准备。
3.4 进行评价总结
每次案例讨论结束后, 教师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时间, 一般来说在讨论课的下课前10分钟进行会比课后总结效果好, 学生对讨论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反馈,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由教师归纳所采用案例运用到的理论知识, 讨论中遇到的重点与难点, 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更好一些, 对学生提出的财务对策也给予点评, 在指出学生的不足时, 教师要注意分寸, 多加鼓励, 避免伤害其积极性。另外, 作总结时, 并非要求教师给出唯一正确标准的答案, 但是如果对同一问题有多个答案时, 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分析每个答案适用的情形, 避免造成学生知识上的混乱。
3.5 学生撰写报告
学生在分组讨论后, 应结合教师的总结, 根据自己的观点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报告是学生提高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重新对案例进行思考总结, 加深理解讨论中遇到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一般在分析报告中首先要表述自己的观点, 再就观点展开具体的分析, 并用理论知识与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来支持自己观点。教师对学生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给出评语和打分, 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
4 依据相关财务理论设计具体财务案例
4.1 时间价值的计算——个人按揭购买住房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以个人按揭购买住房还款明细账单, 加深学生对时间价值概念的理解, 掌握时间价值的计算, 并对等额还款法有进一步的认识。
案例参考内容如下:
本案例可以设计的思考题有: (1) 请用所学知识说明2010年2月1日还款本金909.77及还款利息1 296.01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2) 依据还款计划书说明等额还款法中还款本金与利息有何特点。
4.2 筹资决策——透视“大宇神话”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通过韩国第二大企业集团大宇集团举债经营模式分析财务杠杆的双刃剑作用, 加深对资本结构理论的理解。
案例参考内容:大宇集团于1967年开始奠基建厂, 经过30年的发展, 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银行的信贷支持和在海内外的大力购并, 成为直逼韩国最大企业——现代集团的庞大商业帝国。1997年年底韩国发生金融危机后, 其他企业集团都开始收缩, 但大宇仍然我行我素, 结果债务越背越重。1997年大宇发行的公司债券达7万亿韩元。此后, 在严峻的债务压力下, 大宇虽然做出了种种努力, 但为时已晚, 1999年11月大宇集团不得不解体[2]。
本案例可以设计的思考题有: (1) 大宇集团为什么会倒下。 (2) 如何理解财务杠杆效应是一把“双刃剑”。 (3) 从资本结构理论角度分析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4.3 投资决策——红光照相机厂投资决策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通过红光照相机厂的投资决策分析, 使学生深刻理解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变动对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的影响, 掌握如何利用净现值指标进行投资决策分析。
案例参考内容:红光照相机厂是生产照相机的中型企业, 为了扩大生产能力, 红光厂准备新建一条生产线, 助理会计师王禹负责写出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报告。王禹经过调查研究, 计算得出投资项目的数据 (见表1) 。
依据该厂加权平均资金成本10%为贴现率, 计算净现值为3 353元, 从王禹的分析来看, 该项目总的现金流量为正, 净现值也为正, 按照投资决策的一般原则——接受净现值为正的项目, 应采纳该项目。但厂领导会议认为王禹忽略了物价变动问题, 如果考虑项目投资和使用期间的通货膨胀率10%后, 现金流量的变化见表2。
考虑通货膨胀之后的净现值为-60 016元, 使方案的决策结果从“应接受”转变为“应拒绝”[3]。
本案例可以设计的思考题有: (1) 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会对投资项目的哪些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 (2) 试通过计算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 来说明项目是否可行。
4.4 营运资本管理——沃尔玛的短期融资与“天天低价”的策略分析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通过介绍沃尔玛的短期融资策略, 使学生了解, 针对零售业如何进行营运资本管理,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不同的资产持有政策与融资政策对风险与报酬的影响。
案例参考内容:“天天低价”是沃尔玛重要的成功策略, 沃尔玛一直特别注重价格竞争, 长期奉行薄利多销的经营方针, 沃尔玛之所以能长期保持价格优势还得益于有效的成本控制。而进行有效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合理而又大胆的短期融资策略, 即沃尔玛妥善控制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增长 (即合理的营运资金政策) 。近年来, 沃尔玛的总体负债比率在60%左右, 从负债的结构来分析, 流动负债占整体负债的比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20%上升至60%左右, 沃尔玛利用其“大者恒大”的议价优势及竞争力, 压缩供货商资金, 使它在负债中可以使用较多没有资金成本的流动负债。沃尔玛的流动比率呈显著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该比率为2.4, 到2006年居然下降到0.9左右。虽然流动比率低, 但沃尔玛并不存在周转失灵的危险, 这是因为沃尔玛利用“天天收钱, 慢慢付款”的方法。对顾客销售商品时几乎都是现金收款, 但对供货商, 采用最快30天付款的传统, 这样一来就创造手头的营运资金了[2]。
本案例可以设计的思考题有: (1) 沃尔玛的营运资本管理政策属于哪种类型。 (2) 结合沃尔玛案例, 讨论不同的营运资本管理策略对企业风险和报酬的影响。
4.5 利润分配——用友软件的高额现金股利分配案例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通过介绍用友软件的发展历程和2001年度分配方案中出现大比例分红的背景和过程, 以期说明企业对股利政策的选择依据以及股利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案例参考内容:2001年5月用友软件在上海证交所上市, 当日创出中国股市新股上市首日最高的收盘价。2002年4月28日用友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01年度分配方案为10股派6元 (含税) 。刚刚上市一年即大比例分红, 一时之间市场上众说纷纭。究竟这样高额的现金股利发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酝酿出炉的, 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是否符合用友软件的企业发展思路, 是否具有大股东套现的嫌疑呢?根据用友软件主要财务数据表, 可以发现用友2001年确实有能力、有理由派发如此高额的现金股利:一是财务状况良好,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高于6, 资产负债率只有13%, 长短期都没有偿债压力, 财务风险很低, 主营业务利润率在90%以上, 并且有充裕的现金流量。二是投资项目并不急需资金, 虽然用友上市之前表示投资项目已通过政府审批, 但这些资金按使用计划将在3年内陆续投入。三是高股利现金分红后, 降低了公司的净资产规模, 提高了净资产收益率, 促使股票价格上涨[3]。
本案例可以设计的思考题有: (1) 说明用友高额现金股利分配的历史背景。 (2) 用友的股利政策对公司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4.6 财务分析——青岛海尔杜邦分析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通过青岛海尔公司2006-2007年的杜邦分析使学生全面了解海尔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并通过分解杜邦模型中的指标, 寻找盈利变动的根源。
案例参考内容:青岛海尔2006-2007年简易资产负债表及简易利润表如表3和表4所示[4]。
本案例可以设计的思考题有: (1) 根据青岛海尔2006-2007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编制杜邦分析图; (2) 根据青岛海尔两年数据结合行业因素比较分析各项损益和各项资产周转对盈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傅元略.公司财务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3]王化成.财务管理案例点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论设计教育中的品牌管理教学 篇10
1. 品牌对设计的重要影响
设计教育中对商业思维的培养, 一个关键的切入点就是品牌, 在当下, 品牌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不论是对组织还是对消费者个人来讲, 品牌的价值都不容小觑。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如今品牌所对应的产品对象已经从最初的实体产品泛化到包含有形产品、服务、渠道、人、地理区域、非营利性机构与组织, 甚至是想法和理念等, 实际上设计所针对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品牌化。强势品牌能产生巨大的附加价值, 同时强势品牌具有独特的市场影响力, 这就是品牌资产的价值,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 “21世纪的组织只有依靠品牌竞争了”。当然, 这里的组织既包含传统的商业组织, 又包含设计所关照的一切事物对象。因此设计不仅仅只是执行产品策略的过程, 而应该是贯穿品牌意识, 以品牌战略管理为基础的整合与系统设计过程。
品牌管理的内容纷繁复杂, 通常我们将其简化为以品牌定位与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 以及品牌经营和品牌传播三个部分。我们将品牌的这三个部分人格化地界定为你是谁、你做什么和你怎么说, 这三个部分应该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传统的设计概念中, 产品设计关注品牌经营中的产品与服务设计, 以及研发和生产环节, 而视觉传达设计关注识别设计及传播环节的视觉表现部分, 不论是教育教学还是业界实践, 这几部分的工作相互之间彼此孤立, 各自为政, 最终的结果就是囿于各自领域自说自话, 缺乏以品牌为指针的整体与策略意识, 使得设计脱离实际远离市场, 对品牌资产的积累毫无裨益。
用户需求的满足是设计的出发点, 从某种程度上讲设计即是为了消费, 因此必须关注消费者。当前社会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 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 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期待除了功能性和审美之外, 关注点更多偏向情感及社会认同等方面, 而后者恰恰就是人格化的品牌所产生的附加价值, 因此, 产品的设计策略必须与品牌的定位、品牌形象与品牌个性及品牌所独有的历史传统等品牌策略相匹配, 才能使设计在满足消费者功能性需求的同时, 也能满足消费者心理性及社会性需求。
2. 现行设计教育中品牌意识的缺失
在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目录中, 设计学一直归属于艺术门类, 甚至学科名称都是“艺术设计学”或“设计艺术学”, 直至2011年才升列为一级学科, 称为“设计学”, 与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等艺术学科并列并形成区隔。这种学科归属的传统造成教育界一种普遍现象就是, 设计过于艺术化, 设计教学中注重设计技巧和形式美感的培养, 而忽略了设计所必须面对的市场及商业价值, 就更不要谈对品牌构建的关注了。
以国内设计学科中两个代表性专业产品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为例,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均以设计实现为中心。产品专业以造型与材料工艺、产品开发与设计表达为主, 定位于产品设计策略的执行者, 对于市场细分、市场定位等品牌营销前端要素重视不够, 产品设计与研发环节对定价、渠道及销售促进等营销工具组合缺乏了解, 更加忽略了品牌延伸策略及品牌全球化与区域化发展战略;视觉传达以各类平面媒体设计表现为主, 定位于作品本身的创意与设计, 虽然也会开设品牌形象设计的相关课程, 但内容仍以CIS系统中的VI部分为主。另外, 视觉传达顾名思义, 是研究信息传播的专业,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很多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核心课程中并没有开设传播学相关基础课程, 不研究传播基本规律, 不重视传播效果, 也缺乏基于品牌营销传播的策略思维训练。
在现行培养方案下, 设计专业学生兴趣点更多在设计技能方面, 而对于设计在品牌资产积累过程中的作用及设计在创意产业价值链中的作用等问题不甚了解。作为设计师, 很多人心中艺术情节浓重, 过于关注自我感受, 在实践环节的体现就是重视自我审美的张扬, 而忽略了设计主体对象所属企业或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与发展阶段等现实问题, 导致其设计得不到认同, 无法最大化地发挥自身价值。
3. 发展趋势与教学应对
社会变革也催生了设计的变革, 而且改变往往先在实践领域发生, 然后倒逼教育教学进行反思与改革。商业之间的竞争已进入品牌的竞争, 从市场化与商业化的角度讲, 设计对消费者的影响, 对组织与品牌的影响越来越强大。当下以设计思维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 从而缔造强势品牌的案例比比皆是, 如世界知名的苹果公司, 以及近几年蓬勃发展的聚美优品与小米手机等。这些品牌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 也必须时时强化与重视战略性品牌管理。设计改变社会的力量在增强, 设计师的角色与价值定位也随之发生变化, 与此相伴随的是对设计师能力水平与综合素养的更高要求。
发生在业界的这些变化在大学校园里也有所反映。电子商务的低门槛激发了众多创业者加入, 缔造了许多小而美的微品牌故事。有数据显示淘宝60万就业者中有31万是大学生, 这也为设计师群体提供了一个良好舞台, 摆脱了以往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式的桎梏, 致力于创业并打造属于自己的设计品牌。在笔者最近两年的教学过程中这种趋势也体现得非常明显, 不论是品牌管理相关的课程, 还是毕业设计、在实践环节, 都有学生以自己创业的设计品牌作为研究对象。在教学交流的过程中, 一个明显的体会是他们意识到了品牌构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在策略与执行层面明显有所欠缺。
因此, 需要对教学思路和方式作出调整, 对学生设计与创新创意思维的培养训练要扩展到商业和管理领域, 与品牌和策略意识相结合, 培养具有系统视野、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师群体。顺应这种发展趋势, 国内外已经有许多设计院校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 许多设计学院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诸如战略与策略、品牌与商业模式等领域的内容。如香港理工大学的微品牌 (Micro Brand) 教育课程, 通过教授设计学院的学生品牌与策划的相关知识, 强化管理和策略思维, 致力于帮助学生创立自己的品牌。笔者所任教的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整合创新班, 在其核心课程体系中, 策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突出设计管理、品牌策划与管理及品牌营销传播等内容, 以培养学生整合创新设计能力。
4. 品牌管理教学内容的设计
品牌管理课程内容设计应该考虑从两个层面着手, 第一是以品牌概念为核心的品牌本体及方法论知识建构, 这是常规教学与基础部分;第二是以品牌视角为切入点的商业与策略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设计时代强调运用包括产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手段, 为新的社会与经济形势下诞生的宏观热点问题和具体消费需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某种程度上讲, 设计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 因此策略意识对于培养优秀的设计师非常必要, 这一部分往往是隐形的但更加重要。
基于此, 设计专业的品牌管理教学体系应该涉及三大板块的内容, 即品牌学、营销学与传播学。品牌学以品牌策划与管理为核心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品牌概念, 品牌资产来源与构成, 品牌营销活动策划, 品牌战略设计, 以及品牌延伸和长期品牌管理等内容;营销学以市场营销为核心课程, 针对设计的商业化与市场化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的STP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 方法与策略, 以及营销组合策略;传播学以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和广告策划为核心课程, 主要讲解如何通过策略性传播与媒介设计向消费者传递品牌形象, 以提高品牌显著度, 构建品牌认知并积累品牌资产。三个板块之间的内容相辅相成, 与设计理论、设计表达与设计实践等其他设计专业知识相配合, 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以品牌项目运行为方式的教学实践环节, 培养具有整合创新能力与策略思维能力的设计师。
设计实践应该从执行设计策略到提供全过程决策, 其中商业化、品牌管理与策略等视角与手段都非常重要, 设计师只有摆脱偶然性与随意性, 更多关注社会变迁及相应的消费需求, 并在品牌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精心的规划与设计, 才能使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具有更深刻的社会影响和价值。
摘要:随着设计参与社会生活程度的不断深入, 设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显得极为迫切, 其中尤以设计学与管理及商学的结合最为明显。品牌是一个关键的切入点, 设计不仅仅是执行产品策略的过程, 而且应该是贯穿品牌意识, 以品牌战略管理为基础的整合与系统设计过程。本文从品牌对设计的重要意义出发, 探讨当下中国设计教育中商业化与策略管理意识的缺失, 基于社会发展趋势对设计教学的影响, 提出设计教学中应该注重品牌、营销及传播三大板块内容的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品牌管理与策略意识, 增强设计师整合创新与系统设计的能力。
关键词:设计教育,品牌管理,策略意识
参考文献
[1]吴廷玉.产品设计与品牌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
[2]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3][美]唐E·舒尔茨, 等.全球整合营销传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4][美]菲利普·科特勒, 等.营销管理 (第14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5]梁韵, 宁绍强.创业浪潮的兴起对设计教育的影响[A].2014中国 (无锡) 国际设计博览会高端论坛曁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 (三) ——哲学概念[C].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
[6]田君.设计教育:引领创意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的思考[J].艺术百家, 2007 (3) .
创新设计中的设计管理 篇11
关键词:价值管理;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实践
施工组织设计指在项目正式开工之前,对有关施工项目的施工活动、人员安排、技术文件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安排。水利工程施工条件异常复杂,受自然条件限制的范围比较大,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也比一般的施工项目深远,因此需要在开工之前,进行全面的施工组织计划,保障现场施工的有序进行。
一、价值管理的核心
价值管理活动的核心和关键是工作计划。整个项目的工作计划具有较高的适用性,需要根据各阶段的管理性质和任务要求分别制定。价值管理的实施环节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信息收集阶段、设计方案、方案评定阶段、方案研究阶段、方案提交阶段、方案跟踪阶段。
二、价值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为了分析价值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具体实践效果,本文以某水利工程项目为案例进行实践分析。
(一)项目介绍
某水利工程项目担负周围地区的用水调配和水资源的利用任务,建成后可有效控制利用区域范围内水流,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并可进行水量的调配,满足周围几万人民的生活、生产用水需求。由于该地区雨季持续时间较长,为防止涝灾对周围用水造成影响,该水利工程分为农田水利工程、排水工程、水力发电工程三部分。由于该项工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范围内居民正常生活用水等功能,而且工期要求紧张,因此,为实现项目建设价值和利益最大化,决定在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中采用价值管理模式。
(二)分阶段分析
1、成立价值管理小组
本项目的价值管理小组由设计人员、造价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工程监理师、承包商、市政工程师和2个专家组成,这两位专家均具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2、信息收集阶段
由价值管理小组的成员收集现场的地质环境和周围水资源信息;了解会计审查资料和各种相关文件,明确项目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指标;深入其他先进单位的施工现场进行实际考察,借鉴其他先进施工单位成功的施工经验。
3、设计方案阶段
价值管理小组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研究之后,筛选出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最后将价值管理的主要评价指标确定为以下四项:施工时间、实际工程量、施工机具占用面积、人工占用面积和施工难度等。通过对各分项工程进行上述评价指标的测算,最后得知区域内防洪工程在上述四项评价指标中均占据首位,因此,价值管理小组最终将区域内径流分配调节作为此次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并根据此项要求形成初步设计方案。
4、方案评定阶段
整个工程的方案研究重点在于水资源控制、开发方式和使用方式上,并且需确定合理开发目标,按照本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确定合理的工程规模,制定科学、经济、安全的工程布置方案。工程建成后应当具有储存多余水资源和供需时便于引用的功能。根据以上具体的施工要求,需要考虑具体的施工图,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5、方案研究阶段
价值管理小组通过广泛的借鉴参考,在征询施工经验丰富的专家之后,剔除了一些明显不符合技术要求和经济合理要求的设计方案,并制定方案评价表,对各项施工方案的施工人员数量、施工准备时间、总体施工时间、施工难度等进行评分,统计出各施工方案的最终得分。通过评分结果确定最终施工方案。
6、方案提交阶段
价值管理小组将最终确定的施工方案提交给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施工组织部门,并附上各方意见的汇总分析报告。
7、方案跟踪阶段
价值管理小组针对所选施工方案中总体施工时间略长的问题,运用价值管理过程中的方法进行优化。经过实际调查发现,通过降低材料运输过程中的人员消耗,并将消减的人员安排到其他项目中,可以有效的缩短工期,而且不会对材料运输产生影响。通过方案的后期跟踪,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方案进行不断的改进优化,确保实现最高的功效。
三、价值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实践价值
通过上述实际案例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价值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实践价值:(1)有效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实现过程项目的成本目标。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原材料、人工费等各项管理消耗较大,通过价值管理可以根据有关部门的施工设计文件和相关经济指标,对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工作量、劳动力、原材料、大型机具等进行精细计算和管理,合理分配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保证各项生产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科学组织,降低建设成本,达到业主的成本需求。(2)确定先进、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进度和项目建设质量。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直接影响着投资方的经济利益,施工进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施工方案的合理与否,因此,施工进度也是考量施工方案的重要评价指标。要想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就需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而价值管理小组则可以根据既定的工程要求和工期目标确定多套设计方案,并在综合考量和多方评价的基础上筛选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比较分析得出的最优施工方案,有利于明确各项施工环节对人力、物力、施工机具、原材料的实际需求,进而提高施工现场的劳动生产效率,避免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状况的发生,大幅度的缩短施工周期。
结论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价值管理在水利工程项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中能够通过专业管理小组的综合评定,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水平,保证施工质量。因此,价值管理对于完善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提高工程利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我们的水利行业来说也一样,只有通过我们不断的探索、实践、总结,我们总会找到一条符合时代要求的水利路,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我们水利人应尽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肖克社.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问题的初步探讨——以老江底水电站大坝上游围堰控制性灌浆工程为例[J].中国科技财富,2009,04:64-65.
[2]涂祖卫.关于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09:219-220.
工业设计管理中的角色意识研究 篇12
随着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成立了产品研发或专职工业设计的部门,社会上专业从事工业设计事务的设计公司也在快速发展。无论是企业内部的设计研发还是委托设计专案,研发的成败与设计管理的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实践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表明,管理组织中人的因素往往是最为复杂和棘手的,因为设计团队往往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临时性,因而团队成员各自对自己的工作角色并非总能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而个人的角色意识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设计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与效果。
鉴于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思考,本文的目的是:探讨设计管理中的角色意识的概念;设计组织的特点及其所决定的组织中个人角色的特点;角色意识对于设计开发成败的影响,并以一个案例加以分析;以及在设计组织中建立良好的角色意识的影响因素。
1 角色与角色意识
角色本是一个戏剧、影视中的概念,专指演戏的人所扮演的人物形象,社会学中引用角色这一名词用以指称与人们的特定社会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这个地位的期待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1]。一个人从出生起就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扮演各种角色,要不断地学习各种适当的行为模式。在工作环境中,一个人的角色与他的职位直接相关,也与工作任务分配、个人经验与资历、沟通协调的结果等相关,工作中的角色与个人的权利、义务、行为规范等紧紧联系在一起。若要真正扮演好个人的角色,除了外界给予的压力与期望之外,个人必须将之转化成内在的要求,转化的关键就是角色意识。这里的角色意识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个人对自身角色的认同以及对行为规范的自觉遵守。只有认同,个人才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任务分配,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团队合作,只有各人将对行为规范的遵守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团队才能够高效率地互相配合。
2 产品设计管理组织架构以及组织中的个人角色特点
这里讨论的工业设计管理中的个人角色,是就产品开发活动中的个人而言的,因此首先需要了解给予个人角色定义的设计组织的特性。这里所说的设计组织指的是承担产品开发活动的专案组织,根据特定的产品开发任务,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专案小组承担研发。委托专业设计公司进行的产品设计专案与制造企业内的专案相比,两者在作业程序上有小部分差异,大体而言均是相似的,设计公司也会应客户需求而成立由相应领域专家所组成的专案小组[2]。以委外设计专案小组为例,设计管理的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由于产品设计开发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因此专案由多部门多样专才参与,包括工业设计师、结构设计师、市场人员等。可见,其中个人角色很大一部分是由他所处专业领域所决定的,专业的差别使得个人会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并争取实现设计目标,也直接导致了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其次,设计专案的负责人可能来自不同的部门和领域,这往往取决于产品开发的驱动因素。由于市场驱动的产品开发属于市场主导型,其专案负责人大多是市场部门人员或工业设计师;而新技术主导型的专案负责人大多是技术工程师。从组织层级角度来看各成员的角色可分为领导者和合作者两种类型,领导者对整个专案的目标制定、计划进度、协调统筹负责,合作者各自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对领导者提出的任务分配予以配合。担任专案负责人,除了专业和实务背景外,在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分析预测能力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再次,专案是一个暂时性的活动,因此设计团队常常会面对不熟悉的环境、不可预期的因素等,相对而言组织的活动风格也应属于有机式管理风格,以有利于产生设计创意和反应的灵敏度。在有机式管理中,个人角色具有高度的弹性,强调参与式的、挑战性的工作,充分发挥个人专长。
3 角色意识对于设计管理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在企划阶段结束之前,指派专案负责人和责任划分这两个工作就应当得到确认,即这时各人的工作角色分配应当到位,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各司其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设计活动的进行中各人的实际履行角色有时会与当初的定位有所出入,这会造成管理效率的下降和对设计协作造成困扰,这就是角色意识的欠缺而导致的,有时候当事人会过于执著于自己对于项目的理解而忽略了自己在团队中的正确位置。我们以一个设计公司的A、B两个案例的对比来探讨角色意识对于设计管理的影响。
这两个个案的客户是同一家公司,专案的工作量、时间进度、人员配备也基本相似(表1),但是执行结果却相差较大。在受访公司的运作中,专案负责人角色的责任与权力是在专案成立时与客户商讨确定并有正式的文件记载,设计公司方的专案成员由负责人指派并在设计规范研究会议中分配各自的角色。
调查时两个个案都已结束,首先对专案负责人进行访谈,让其口述自己在项目工作中的工作要点,对照文件记录表明绝大部分与正式文件中的记载吻合,项目成员和客户公司也对其工作效果予以肯定,可以相信这两个专案的负责人有良好的角色意识。对项目组成员的角色意识评价采取负责人评价和当事人自评两种方式。采用“设计(工作)完成效果”、“与他人配合协作”、“时间、成本的掌控”三个指标来进行,采用五分法给与判断。
评价的结果如表2、3所示。
从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出,两个不同的专案中成员各项自评的分值并没有很明显的差别,而负责人对各人的各项评价在两个专案中有较明显的差异。在对成员的访谈中发现,各成员似乎对自己的工作都持较肯定的态度,而专案负责人由于负责对内对外全面的协调,评价更为客观,因此,我们在此舍去成员的自评,而用负责人的评价结果作为判断依据。从这个对比中可以看出,个案A中各成员的角色意识达到较高水平,而在个案B中工业设计师甲和结构设计师在角色执行方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我们再对个案执行效果进行一个评估。由于专案执行中设计目标的制定、对设计进程的控制、设计目标的实现为其中的关键点,我们即以这三个要点作为评估指标,请客户公司以五分法来对两个个案分别作出评价。评价的结果如表4。综合量表测试和对客户的访谈,表明客户对个案A持较满意的态度,而对个案B的进程控制和目标的实现表示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现在把这两个评估的结果对照分析,可以发现,角色意识与专案执行效果存在有正相关的关系。当然,在本研究中仅以一个设计公司的两个个案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对于角色意识和管理执行效果关系的探索只能说是初探性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验证。
4 塑造良好的角色意识的影响因素
良好的角色意识有利于设计管理实现理想的效果,那么要在设计管理组织中塑造良好的角色意识,与哪些因素相关呢?本研究结合实践中的思考和对案例中组织成员的访谈,认为存在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的因素。
(1)内因是主要的方面,包括人格特质、权力、合作时间、能力与经验等。人格特质是个人情感或行为的特有模式,具有持续性、独特性及稳定性[3],我们认为具有利他主义和较和开放性特点的人比较容易接受设计组织的角色分配。产品开发过程中经常需要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每个人也常常会在角色实践过程中出现对自身责任和义务执行上的偏差,这都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协调。在面临新奇情境时,开放性较高的人往往较有耐性并善于探索,所以他们较少对变化感到紧张并能更有效地应付[4]。具有利他主义倾向的人比较容易对其它成员的意见引起重视,也较容易接受与起初的角色预期有一定差距的任务。对于专案管理者而言,在情绪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等方面还需具备更多的倾向。因为在产品设计项目中专案管理者需要扮演好“联络者”、“传送者”及“协调者”等多重角色[2]。权力是就负责人和成员间的关系而言的,负责人的权力大小会影响到成员能否自觉接受和履行角色分配。权力因素相对属于较被动的影响因素,但企业也应当视项目的重要程度委派相应职位人选担任项目负责人。合作时间反映的是成员之间熟悉程度,曾合作过较长时间的成员之间知己知彼,在沟通协调方面能够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因此当核心工作的承担者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互了解时,对新项目的角色要求也比较容易沟通与适应。经验与能力影响到各人对自己的掌控和对变化的应对,经验越丰富,对角色要求的把握能力也就相对越强。
(2)外因包括:客户对设计目标的理解、设计成本的限制等。客户对于设计目标的理解是否尊重专业人士的判断,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设计组织成员的角色意识。
例如:一个市场导向的产品设计,客户方没有意识到应当以市场专家和工业设计师担任主导工作,过于相信技术工程师从工程角度提出的限制并强行改变整个专案的执行方向,这就导致了组织中的人员出现角色的混乱。实践中在需要投入的环节没有给工作者提供适合的报酬和经费支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的角色意识。
5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对于设计管理中人的因素之一——角色意识进行了初探性的研究,认为设计组织中的个人角色意识对于设计管理的效果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是受研究方法所限,所得结果还需更多个案研究予以验证。另外本研究定性地分析了塑造良好的角色意识的影响因素,期望可以对企业设计部门或相关单位执行设计管理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韦克难,等.社会学概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2]邓成连.设计管理:产品设计之组织、沟通与运作[M].台北:亚太图书出版社,1999.
[3]张明.人格心理学新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出版社,2001:88-102.
【创新设计中的设计管理】推荐阅读:
美术设计中的创新意识07-21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设计08-11
创新管理设计08-28
设计管理创新10-10
设计部创新管理08-20
工业产品设计创新管理10-02
创新学分管理系统设计10-08
现代企业中的设计管理01-06
设计创意与创新设计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