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中的误区(精选4篇)
规模养殖中的误区 篇1
皮毛动物对饲料有特殊的要求, 养户在选择饲料时很迷茫, 存在各种疑问和困惑, 该文针对毛皮动物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几大误区予以阐述, 供选择饲料时参考。
1 是否应该用加水量大的膨化配合饲料
1.1 膨化配合饲料
膨化配合饲料是由彭化玉米、次粉、大豆、进口鱼粉、肉骨粉、油脂、复合维生素、微矿、磷酸氢钙、食盐、多种氨基酸、复合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成分组成。膨化原料玉米吃水量大, 其添加比例是有限的, 因毛皮动物的食物是以高蛋白、高脂肪为主的食肉动物, 自身分泌的淀粉酶很少, 所以含淀粉类较高的饲料原料不可多加;其它原料的吃水量较低。成品料的加水量以1:3~3.5为佳。加水量大的料含膨化玉米、膨化次粉比例较高, 既不能满足毛皮动物营养的需求, 也不易于动物消化和吸收, 特别是膨化次粉, 加水就成浆糊了, 不易消化, 利用率很低, 养殖成本相对较高。
1.2 毛皮动物的营养需求
毛皮动物的营养需求是以摄取干物质的量来计算的, 饲喂料中加入的水分过多, 虽然动物进食的体积很大, 但干物质含量偏低, 下次饲喂时动物很饿, 就会大量进食, 易引起胀肚, 且冲淡了消化酶, 引起消化不良, 与其饲喂时饲料中多添加水, 不如让其自由饮水
2 为何饲料用水搅拌成粘粥状, 20 min后变稀
狐狸、貉、水貂等肉食性毛皮动物, 它们的消化道短, 食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短, 加上食道内主要分泌蛋白酶和脂肪酶, 淀粉酶分泌的量很少, 对膨化玉米, 膨化次粉的消化利用率很低, 如果饲料中加入含有淀粉酶的复合消化酶, 饲料就会在稀释20 min后变稀, 能大大提高动物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率。
3 为何皮毛动物换料后没有以前吃得多
毛皮动物的嗅觉很敏感, 不同气味的料对其适口性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有10~15 d的过渡期, 换料时遵循先少后多的渐进原则, 把应激减到最小, 换完后感觉没有以前的料吃得多, 不要认为这个料动物不爱吃, 要看其长势, 因为毛皮动物是为能量而食的, 能量主要来源于脂肪和葡萄糖, 能量低的料动物爱吃, 吃得多, 因为饲料中能量低动物进食后很快会有饥饿感, 如不控制饲喂量, 猛吃, 可能会消化不好, 甚至一连几天不吃, 然后再猛吃, 时间长了胃肠病很多, 甚至胃穿孔, 造成很大的伤亡, 损失惨重, 如控制饲喂量, 动物就显得很饿, 看起来很爱吃, 其实耗料量增大, 养殖成本增高, 所以评价饲料不能只看吃的数量, 要看饲料转化率, 看整体效益。
4 饲料价位与养殖成本的关系
对养户而言, 饲料的成本是由2部分组成的, 一部分是有效成本 (饲料本身的成本) , 一部分是无效成本 (生产费用, 销售费用等) 。能给养殖产生效益的是有效成分。各厂家的价格高低取决于其有效成本的含量多少。由此可见饲料成本价格高的要比价格低的有效成分所占的比例大也就是说价格高的料要比价格低的料有效成分含量高, 相比之下用价格高的要比价格低的饲料合算, 因此价格高的饲料养殖成本并不高。
饲料在毛皮动物饲养中约占养殖成本的70%, 所以大家一直都很重视饲料的选择, 从表面上看饲料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殖成本的高低, 但是大家要考虑我们养殖的目的是为了赚多少钱, 要看投入与产出的综合效益, 不能单从饲料的价位上判断, 买贵饲料花钱多, 不合算, 其实是买得贵, 用得便宜;饲料价位高, 转化率也高, 用价格高的饲料并不提高养殖成本, 反而能够降低养殖成本, 提高养殖效益。
5 毛皮动物生长前期长得胖、肚子大、毛亮
狐狸、貉、水貂等毛皮动物前期是拉骨架的时候, 一定不要长胖, 要让它们瘦点, 拉开骨架, 长长身子, 到冬毛期时再让其长胖, 这样皮子长度大, 皮板结实且伸展度大, 毛长绒丰, 光亮不起球, 皮张等级高, 反之后期动物身子短, 毛稀易脱落, 皮薄伸展度小, 经济效益低。尤其注意的是前期饲料不要加水太多;另外前期饲料中也不要含较高的脂肪, 否则生长期的小兽胖胖的、大大的肚、毛色光亮, 很好看, 后期身子粗短, 毛易脱落, 无光泽, 甚至有的掉毛, 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6 动物的粪便黑亮与消化的关系
动物粪便颜色是与食物的成分相关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血粉、腐殖酸钠等原料, 也会出现粪便黑亮的效果, 广大养殖户要看动物的长势和综合效益, 不要只看粪便颜色论饲料好坏。
7 用目测代替称重
毛皮动物的毛色是影响其价值的重要因素, 也是影响眼观其大小的因素毛长绒密光亮顺滑活泼好动的动物看起来个体小;而营养不良、毛稀无光、蓬乱竖立、无精打采的动物看起来个体大, 这就是习惯性的眼力的误差, 科学称量, 才能断定动物的真实毛长、体重。
8 饲料粉碎的颗粒度
毛皮动物的消化都是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蛋白质、脂肪、淀粉的, 饲料粉碎的粒度越细, 与消化酶接触的越充分, 消化吸收的越好, 饲料转化利用率越高, 养殖成本越低;颗粒度粗, 消化吸收就差, 饲养成本就高, 养殖效益下降。所以广大养殖户最好选用颗粒度细的饲料。再者狐狸、貉、水貂等毛皮动物采食速度快, 咀嚼少, 饲料颗粒的大小直接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和采食量等。
9 香味剂 (素) 添加量
饲料的味道当然还是天然的气味好, 油脂、鱼粉、彭化大豆、彭化玉米的味道是狐、貉、貂等最爱吃的。人为的增加香味剂、香味素不但增加了饲料的成本, 对动物的生长无益, 还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比如香味剂挥发得很快, 饲料放的时间稍微长一点, 就影响嗅觉非常敏感的毛皮动物的适口性和采食量。
1 0 饲料剩余与动物喜食的关系
毛皮动物有夜间采食的习惯, 夜间采食量占全天的50%以上, 动物的采食量占体重的4%~6%, 它们的消化道短, 长度约为体长的3~4倍, 食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短, 进食的次数多, 夜间人们的习惯是不给其加料的;要想动物生长快晚上要有一定量的食物让其采食, 才能满足它们生长、发育、繁殖、哺乳的需要, 白天料吃不完剩下了, 让其晚上吃就对了, 不要认为是动物不爱吃这个料
浅析养殖业中的用药误区及纠正 篇2
1 使用抗生素的常见问题
1.1 不合理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疗效, 扩大抗菌谱, 减少用药量, 降低毒性, 防止耐药菌的产生。但如果把青霉素与四环素的联合应用, 不仅没有扩大抗菌谱, 反而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因为青霉素为繁殖期杀菌剂, 四环素为抑菌剂;维生素C为弱酸类药, 青霉素在弱酸性环境下分解快, 故不宜配伍;中药类针剂正确的用法是应该用5%的葡萄糖溶液溶解中药注射剂。
1.2 过量、长期使用抗生素情况普遍存在
养殖者认为兽药质量较差, 含量不足, 使用药物多多亦善, 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加大抗生素使用剂量和长期使用现象普遍存在。
1.3 禁药不禁
据本人多年临床实践和实地调查, 很多中小规模奶牛养殖户常涉及到禁止在兽医临床上应用或禁止用于食品动物的药物主要有:痢特灵、氯霉素、已烯雌酚、醋酸甲孕酮、甲硝唑、氨茶碱、双胛脒和酒石酸锑钾等。
2 药物使用方法不妥当
常见的误区是不注意给药时间;不注意给药次数;不重视给药方法。从给药方式来说, 混饮或拌料是最常用、最习惯的给药方法, 但由于药物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 还应根据不同情况考虑喷雾给药和肌内注射给药。
需空腹给药的药物有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菌素、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等;需料后给药的药物有罗红霉素、左旋氧氟沙星。
3 用药疗程不够
目前在兽医临床上, 很多兽医工作者不管使用什么药物、不论什么疾病, 只要不见效, 就统统2天停药。有些病是有一定病程, 两天用药不显效并不代表用药错误, 盲目停药会使以前用药前功尽弃。还有的人就是见效停药, 这样容易造成病情复发, 甚至转为慢性病。在治疗中应遵循各种疾病的规律, 按照疗程进行治疗。在治疗用药时, 一定要达到药物治疗所需的疗程, 不可随症状消失、食欲恢复等表面现象来判断疾病的愈与否。
4 一味选用低价兽药
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兽药生产和流通的管理法规还不完善, 执法力量薄弱, 对假冒伪劣兽药产品打击力度还不够。兽药产品生产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落后, 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 以假乱真, 最终导致大量劣质价廉的兽药充斥市场, 这种产品的使用量要成倍增加, 而且效果很低甚至毫无效果, 不但增加了用药费用, 而且贻误了畜禽的治疗时机。
5 片面认为人药比兽药疗效确切
首先这种观点有违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自2004年1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 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其次人药用在食用动物身上, 会造成药物残留, 产生毒害作用, 最终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国家规定用作畜禽使用的药物必须有“兽用”标志。
6 平时不预防, 有病乱用药
许多人预防用药意识差, 防疫观念淡薄, 抱侥幸心理, 平时舍不得投喂药物进行预防, 能省则省, 一旦发生某种疾病则往往又慌了手脚, 在缺乏必要诊断、不明病因的情况下胡乱用药, 既浪费了大量药费, 又贻误了治疗时机。
7 中兽医西化
目前很多中兽医开始西化, 在中药的使用上不能根据中医理论指导实践。中医理论是中国的国粹, 有着五千年的历史, 正确掌握中医理论来指导实践, 是兽医界的一门很高深的学问, 我们都应该在实际工作中一边学习一边总结, 加深理解、精益求精, 以使我们的国粹发扬光大, 而不是将中兽医观点西化, 如认为清热解毒就是抗病毒等错误认识。
规模养殖中的误区 篇3
我国虽然是畜牧业生产大国, 家畜饲养历史悠久, 但是家畜饲养的现代化技术水平却相对落后, 尤其是起步较晚的奶牛业饲养技术。奶牛饲养方法是舍饲、拴系、固定床位和食槽, 将青贮、干草、块根、糟渣类和精饲料分别喂给奶牛,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奶牛相对固定, 便于管理。缺点是高产奶牛易发生干物质食量不足, 从而导致产后失重恢复期延长, 产奶量上升缓慢甚至下降, 随之出现繁殖障碍和代谢病等;由于是分食制, 容易发生某种饲料进食过多而导致营养失衡;由于饲料投放准确度难以保证, 会造成某一种或几种饲料的浪费。
国际上先进的TMR (Total Mixed Ration为全混日粮的英文缩写) 饲养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 是根据奶牛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和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 按营养专家设计的日粮配方, 用特制的搅拌机对日粮各组成分进行搅拌、切割、混合和饲喂的一种先进饲养工艺。目前, 奶牛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以色列、荷兰及意大利等国普遍采用TMR饲养技术, 而在亚洲的韩国和日本, TMR饲养技术推广应用也已经达到全国奶牛头数的50%。
目前, 我国部分奶牛生产企业已引进TMR饲养工艺, 但普及率很低, 还没有得到广大养殖户的认可, TMR是实现奶牛场从传统的养殖方式顺利过渡到现代化饲养方式的一条快捷途径。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 推进养殖方式转变, 提高原料奶质量, 通过发展规模养殖小区 (场) 等方式, 加快推进养殖环节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 逐步解决奶牛养殖规模小而散问题。该工艺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并能提升养殖业机械化水平。
2 农业机械的作用
畜牧业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提高养殖业规模化水平, 国家将畜牧业机械和挤奶机械纳入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畜牧业机械在农业机械涉及范围较广, 奶牛规模化养殖就有动力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农用搬运机械及其他机械4大类20多种, 涉及从饲料搬运、青贮切碎、饲料混合、饲料搅拌、饮水、消毒、取料、投料、挤奶及废弃物处理等各环节。
本文主要论述奶牛规模化养殖中采用TMR饲养技术所用机械的作用。TMR饲养技术内涵是采用先进的机电联合加工和控制工艺把奶牛的精饲料和粗饲料的加工调制、搅拌混合、送料及喂料一体化, 实现针对不同阶段牛群饲养的机械化、自动化、定量化和营养均衡化。该饲养方式的主要机具是饲料搅拌车, 是实现奶牛机械化养殖的关键机具, 与其配套的机械有青贮饲料切碎机、粉碎机、饲料混合机和自走式取料机。配套机具完成青饲料的切碎发酵、精料粉碎、部分料的预混合、取料及各种饲料的混合投料过程。TMR饲料搅拌车将已经加工的各种粗饲料和精饲料以及饲料添加剂以合理的顺序加入到TMR饲料搅拌车混料箱内, 通过搅龙和刀片的作用对饲料切碎、揉搓和软化, 经过充分混合后获得增加营养指标的全混日粮, 由搅拌车完成投料。通过应用以上机械使饲料利用率和适口性大大提高, 其作用体现如下。
(1) 增加奶牛对饲料干物质的采食量, 缓解奶牛在泌乳初期高产奶量的能量需要与进食之间的营养平衡问题。TMR技术将粗饲料切短后再与精料混合, 这样物料在物理空间上产生了互补作用, 从而增加了奶牛干物质采食量。
(2) 可简化饲养程序, 便于实现饲喂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专业化, 并且与散栏饲养方式的奶牛生产相适应。简化劳动程序, 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饲养随意性, 使饲养管理更精确。同时, 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原料资源, 降低饲料成本, 由于饲料投喂精确度提高使饲料浪费量大大降低。据研究表明, TMR饲喂方式可降低饲喂成本5%~7%。使人工效率由过去的15~20头/人提高到40~50头/人。
(3) 由于采用饲养方式的改变, 能充分利用作物秸秆, 并通过粉碎等方式提高秸秆利用率, 降低饲料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4) 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带动下, 我国奶牛机械化养殖水平有较大提升, 为畜牧业机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5) 据统计, 使用TMR饲喂, 采用大量畜牧业机械, 可以随时改变奶牛饲料配比, 使奶牛泌乳曲线稳定, 可提高产奶率7%~10%。
(6) 使用TMR饲喂方式, 虽然增加了饲料加工机械, 但可以减少工作人员数量, 从而降低外部因素对奶牛防疫的影响。试验表明, 使用机械化饲喂方式可降低奶牛发病率20%。
(7) 据不完全统计, 由于机械化养殖技术的推广, 目前我国每年青贮秸秆1.8亿t (鲜重, 折风干秸秆6 000万t) , 氨化和微贮5 000万t, 养殖户通过简单切碎压块等处理后直接饲喂的约1.1亿t, 每年用于反刍动物养殖的秸秆总量约为2.2亿t。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利用, 节约了大量粮食, 推动了节粮型畜牧业发展。
3 努力方向
规模养殖中的误区 篇4
1 鲜绿中草药青饲保健概念、特点
母猪的日常保健包括疫苗防疫、药物预防和驱虫及其它一系列促进母猪生产性能发挥的有利措施。笔者所指的鲜绿中草药青饲保健, 特指野生植物鲜药直接饲喂以取代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的预防性保健。与其他抗生素保健药物相比, 鲜绿中草药青饲保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1) 天然性:鲜绿中草药具有各种结构成分的自然状态和生物活性, 保持了天然性外源精华的物质; (2) 无毒副作用:所含成分均为生物有机物, 对人和动物体有益、无毒副作用; (3) 营养作用:鲜绿中草药一般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糖、脂肪、淀粉、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动物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2 鲜绿中草药作青饲应俱备的条件
近年来, 国内许多文献报道, 多种中草药都可以加工或配伍后用作饲料添加剂, 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王玉 (1995) [2]年报道了18种野生植物作猪饲料既能增加猪的营养又可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 并在使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笔者所指的鲜绿中草药用法以青饲为主, 结合南方湘西地区部分养殖户采用鲜绿中草药青饲保健用法调查, 用作青饲的鲜绿中草药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具有数量优势。生长广范, 适应性强, 产量高, 在自然界资源丰富, 同时人工种植可以获得相当于或略小于青饲料种植的产量;二是具有较好的适口性;三是具有药用价值, 无残毒或残毒较小, 无副作用。
3 鲜绿中草药青饲用于母猪保健的作用机理
母猪保健目的是增强自身免疫力, 通过抗菌消炎、抗病毒防制呼吸、消化、生殖等系统各类疾病, 从而达到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目的。因此我们从以下5个方面来阐述鲜绿中草药青饲用于母猪保健的作用机理。
3.1 抗菌消炎作用
中草药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原微生物, 对溶血性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明显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据张俭等 (2006) [3]报道, 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畜禽的多种感染性疾病, 经常喂食鱼腥草, 对畜禽多种疾病具有有效的防治作用。李霞 (2003) [4]报道, 在配合饲料中加入3%、4%、5%的野菊花和其嫩枝叶, 分别试喂皮肤长有疖疮、食欲不振和生长不良的猪, 结果发现这些猪的症状均渐渐消失, 猪皮毛红润光亮, 肯吃喜睡, 增重明显加快, 并且猪一直保持健康快速生长。可见用野菊花喂猪, 的确有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及抗菌促长作用。
3.2 抗病毒作用
中草药抗病毒的基本原理是扶正祛邪, 其中药抗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直接抑制病毒。主要有阻断病毒繁殖过程的吸附、穿入、复制、成熟中的某一环节, 从而达到抗病毒感染的目的;二是间接抑制病毒。由于病毒感染机体后, 必定寄生在机体的细胞中才能生存、繁殖, 某些药物在抗病毒的同时, 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通过促进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而达到抑制病毒的目的。
3.3 抗原虫作用
青蒿素对鼠疟、猴疟、人疟均具有显著抗疟作用外, 尚有抗血吸虫及钩端螺旋体作用;近几年来, 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用青蒿治疗和防制猪附红体病、猪弓形体病上取得了很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刘蒙恩 (2009) [5]报道, 利用青蒿中西结合治疗猪附红体病取得了很好疗效。姜铁民等 (2006) [6]报道,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如蒿甲醚 (Artemeter) 、青蒿琥酯 (Artesunater) 和双氢青蒿素 (Dihyroarteannuin, Cotecxin) 等均具有抗弓形虫的作用, 这类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虫体, 发挥其抑制弓形虫的作用, 成为治疗弓形虫病的新药。
3.4 提高繁殖母猪的免疫功能
中草药中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多糖、甙类、生物碱、挥发油类和有机酸类等, 具有提高和增强免疫系统中T、B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绞股蓝可促进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 并能促进大鼠脾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7];王令等 (2006) [8]报道, 绞股蓝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饲料添加剂应用到畜牧兽医上, 可促进动物生长, 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汤林虹 (2000) [9]等报道, 鱼腥草属“免疫激发型”中草药, 有效成分是癸酰乙醛即鱼腥草素, 其治疗机理除抗菌作用外, 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扶正方面有重要意义;青蒿素还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促进细胞免疫作用, 青蒿琥酯可促进Ts细胞增殖, 抑制TE细胞产生, 阻止白细胞介素及各种炎症介质的释放, 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10]。
3.5 其它方面功能
如益母草, 具有祛痰生新, 活血调经等功能。现代药学研究认为益母草能显著增强子宫肌肉的收缩力和紧张性, 并有明显的利尿作用。益母草被为产科疾病之要药, 在临床广泛应用于母畜不孕, 胎衣不下, 子宫内膜炎, 产后恶露。李卫东 (1999) [11]等1997冬季和1998年夏季试验报告, 哺乳母猪饲喂益母草, 母猪28日龄断奶后情期受胎率分别提高19%和11%。
4 中草药青饲保健使用方法
4.1 鲜绿中草药保健可以根据药用
植物的采收量和类别, 调整变动, 其用法、用量、主要作用参考如表1、表2:
注:采收鲜药情况从 (1) - (4) 方案选择其一, 灵活交替使用
注:根据采收鲜药情况, 从 (5) - (7) 方案选择其一, 在产前和产后灵活交替使用
4.2 中草药青饲保健注意事项。
(1) 母猪饲养管理要求:一是按母猪各阶段的营养要求供给优质的全价
防控建议
饲料;二是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按要求搞好免疫接种;三是不从疫区引种;四是定期消毒。
(2) 鲜绿中草药青饲保健鲜绿中草药用于青饲时, 不论植株老嫩, 都可直接投喂使用。经实践证明, 母猪的咀嚼功能的锻炼, 可减轻母猪的应激行为, 比如舔舐、咬栏和假性咀嚼等。空怀期母猪咀嚼粗纤维的锻炼可促进发情。
(3) 按照先喂精料后喂鲜绿中草药的方式青饲, 将残留余渣清理干净。
(4) 将用不完的中草药采收阴干, 打碎供冬季拌饲料保健使用。
5 母猪中草药青饲保健效果
通过对3个中小规模养殖场和15户农村母猪散养户的应用观察, 鲜绿中草药青饲用于母猪保健具有独特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5.1 改善母猪繁殖性能。使用鲜绿中草药青饲保健的繁殖母猪发情明显, 不发生咬栏和假性咀嚼, 毛色光亮, 睡得安静;流产、死胎及木乃伊等现象发生率降低, 产仔后护仔性增强, 泌乳量增加, 提高了乳汁质量。母猪产后体质用生殖恢复快, 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发生率降低。
5.2 仔猪成活率明显提高, 因下痢或白痢、黄痢而死亡的记录降低。
5.3 是母猪免疫力增强, 一些不明原因的高热性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
6 使用实例
6.1 例一
6.1.1 地点:
红石林镇某猪场
6.1.2 基本情况:
2001年建场, 存栏长大杂母猪60余头, 程序免疫。2004年因不明原因引起的高热病死亡8头, 流产8胎次, 同时部分繁殖母猪轻微喘气, 发情不明显、屡配不上, 常年使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保健无明显效果。
6.1.3 方案选择:
以抗菌消炎, 抗原虫为主。选择方案 (1) 、 (4) 在空怀期和怀孕早、中期交替使用;选择方案 (5) 、 (6) 在怀孕后期和产后1个月交替使用。
6.1.4 使用效果:
2005年使用后, 母猪毛色光亮, 睡得安静, 不明原因引起的高热病死亡得到有效控制, 繁殖母猪无流产现象发生, 产科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
6.2 例二
6.2.1 地点:
南山村母猪散养户
6.2.2 基本情况:
有11头土杂母猪, 2006年全年共产仔202只, 因下痢和白痢、黄痢而死亡52只, 占总产仔数的25%, 某药店推荐使用基因工程苗预防效果不理想。
6.2.3 方案选择:
选择方案 (6) 、 (7) 在怀孕后期和产后1个月交替使用。通过母猪泌乳间接防制和治疗仔猪下痢和白痢、黄痢。
6.2.4 使用效果:
2007年产仔212只, 使用青饲保健后只有一窝仔猪发生白痢, 对患病仔猪的母猪加大方 (6) 马齿苋的用量, 另增加铁苋草, 青饲5 d后治愈。因下痢和白痢、黄痢无死亡现象发生。
6.3 例三
6.3.1 地点:罗依溪镇某猪场
6.3.2 基本情况:
2005年从长沙某猪场引进长大杂母猪40余头, 培育本地土杂母猪30余头, 共存栏70余头母猪。程序免疫, 其中蓝耳苗为死苗。2007年部分妊娠母猪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 同时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 食欲减退, 体温升高, 腹泻, 断奶前仔猪死亡率达40%。使用抗生素根本不见效果。
6.3.3 方案选择:
首先调整免疫程序, 改某生物药产蓝耳死苗为哈兽研活苗。中草药青饲保健以提高繁殖母猪免疫功能, 抗病毒和抗菌消炎为主。选择方案 (2) 、 (3) 在空怀期和怀孕早、中期交替使用;选择方案 (6) 、 (7) 在怀孕后期和产后1个月同时使用。
6.3.4 使用效果:
2008年初通过调整免疫方案和选择中草药青饲保健, 大大降低了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的发生, 仔猪死亡控制在5%以内, 猪场基本恢复正常生产。
7 问题与讨论
通过几个中小规模猪的初步使用效果观察, 鲜绿中草药青饲用于母猪保健可以增强繁殖母猪的免疫功能, 抗菌消炎, 防高热性病,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方面效果明显, 完全可以取代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保健, 而且应用简便, 值得借鉴和推广应用。
中草药青饲保健的缺点是用量较大, 受季节产量限制。解决方法是:中小规模猪场可采取“猪-沼-药用植物”的模式种植1~2亩, 既可满足全年需要。用不完的可阴干或晒干供冬春季使用。我国的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 用于保健的药用植物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
本方法不能取代疫苗保健。中小规模母猪养殖场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合理制定好免疫程序, 定期搞好免疫接种。
本方法适合山区中小规模母猪殖场和农村散养户。
防控建议
猪的春季药物保健
春季时猪病多, 且多为混合感染, 发病后不易治愈。采用药物保健预防性措施, 控制疾病的发生或把疾病消除在发病初期, 可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1母猪的保健母猪产前、产后1周用利高霉素和黄芪多糖拌料饲喂, 以预防产后感染、消化道和呼吸系统感染;母猪产后24 h内可用强效阿莫仙3~4支肌肉注射, 以预防产后感染的发生;给仔猪断奶后在母猪饲料中拌阿莫西林, 喂服4~5 d, 可防治乳房炎、子宫炎, 提高受精率;母猪配种前24 h内每头肌注头孢噻呋钠0.5 g, 以提高受精率。
2仔猪的保健1日龄注射长效土霉素0.5 mL或头孢噻呋钠5 mg, 可有效防治仔猪黄、白痢;3日龄注射远征牲血宝1 mL, 补铁;7日龄注射长效土霉素1 mL或头孢噻呋钠10 mg;10日龄注射远征牲血宝1 mL, 补铁;14日龄注射长效土霉素1.5 mL或多福先头孢噻呋钠20 mg;30日龄用利高霉素和黄芪多糖拌料, 饲喂2周;40日龄用伊维菌素加阿苯达唑驱除体表、体内寄生虫;56日龄用复方阿奇霉素拌料, 饲喂1周, 可有效预防猪水肿病和呼吸道综合征;第十二周龄 (转育肥期) , 用泰乐菌素拌料饲喂1周, 防治呼吸道综合征。
3育肥猪的保健每月饲喂1周阿莫西林, 可有效防治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增强肌体抵抗力, 提高日增重;在每年春、秋喘气病易发季节, 可用泰乐菌素、黄芪多糖拌料饲喂;在冬季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多发时, 用克利奇拌料饲喂, 能有效治疗和预防这两种病。
相关链接
2010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总体要求
2010年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 总体要求是: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 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 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对小反刍兽疫的总体要求是, 在西藏等受威胁边境地区对所有羊强制免疫, 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 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
摘要:介绍和阐述了几种南方鲜绿中草药作青饲料在小规模母猪养殖保健中的使用方法及其机理, 注意事项, 应用效果等, 对缺点进行了客观分析, 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关键词:鲜绿中草药,青饲,母猪保健,机理,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武瑞, 康世良.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与绿色生态畜牧业.饲料博览, 2001 (02) :19~21
[2]王玉.药用野生植物饲料.饲料研究, 1991 (06) :21
[3]张俭, 刘胜贵, 伍贤进, 等.鱼腥草在畜禽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江苏农业科学, 2006, (06) :325-327
[4]李霞.野菊花喂猪防病又促长.湖北科技报, 2003, 10, 8
[5]刘蒙恩.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效果好.中国猪业, 2009 (10) :54
[6]姜铁民, 张守发.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和防治.中国猪业, 2006 (03) :39~41
[7]张永祥, 周金黄.绞股蓝总皂甙对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及其去甲肾上腺素与皮质酮的关系.中国药理学与毒学, 1992, 6 (04) :254~258
[8]王令、常玉敏.绞股蓝在畜牧兽医上的应用.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6 (06) :12~13.
[9]汤林虹, 田应华.灯台叶止咳平喘作用初析.中兽医学杂志, 2000 (4) :35~36
[10]易剑峰, 王珏, 林色奇, 等.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免疫调节研究概况.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 (01) :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