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奶牛养殖场

2024-11-25

规模奶牛养殖场(精选12篇)

规模奶牛养殖场 篇1

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年来, 我国的牛结核疫情加重,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牛结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和消灭, 有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喝生奶、吃未熟肉等途径传染给人, 进而发生扩散, 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更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牛结核病中以奶牛最易被传染, 而奶牛场集中饲养, 如有个别发病没有及时隔离, 便会很快蔓延至全群。并且由于人类和牛的关系因消费牛奶、奶制品、肉等原因较其他动物更为密切, 人接触病牛流产物, 饮用病牛的生乳或乳制品均可被感染, 所以奶牛场结核病的防控和净化极为重要。

1 结核病的诊断

1.1 病原

结核分支杆菌主要有三个型, 即牛分支杆菌、结核分支杆菌和禽分支杆菌。牛结核病的病原主要为牛型, 对奶牛群致病力最强, 人型、禽型也可引起本病。

1.2 临床症状

牛感染结核病经过非常缓慢, 由于患病器官不同, 临床症状各不一致, 可分为肺结核、肠结核、乳房结核、生殖道结核、淋巴结核、脑及脑膜结核。

1.2.1 肺结核

病初表现咳嗽, 开始短粗、干咳, 病情继续发展咳嗽加剧, 鼻液呈粘液、脓性, 灰黄色, 呼出气有腐臭味, 呼吸困难, 呈伸颈仰头状, 病牛明显消瘦, 贫血, 容易疲劳, 当发展成弥漫性肺结核病时, 体温升高40.0℃, 呈弛张热和间歇热, 体表淋巴结肿大, 当纵膈淋巴结肿大压迫食道时, 可见慢性瘤胃臌气。

1.2.2 肠结核

常见于犊牛。病牛表现食欲不振, 病初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 迅速消瘦, 顽固性腹泻, 粪便呈稀粥状, 混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 全身乏力, 肋骨显露。

1.2.3 乳房结核

乳房淋巴结肿大, 无热无痛, 可使乳区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 乳房表现凹凸不平, 病乳区泌乳量显著减少, 乳汁稀薄如水, 或泌乳停止, 乳汁呈灰白色, 有的病牛乳房发生萎缩。

1.2.4 生殖道结核

从阴道内排出白色或黄色浑浊粘液性、脓性液体, 内含絮状物, 子宫角增大, 母牛发情频繁, 性欲增强, 屡配不孕或怀孕牛流产。公畜附睾肿大, 阴茎前部可发生结节, 糜烂等。

1.2.5 淋巴结核

因其部位不同而症状各异, 有的牛体表淋巴结肿大, 常见于肩前、股后、腹股沟、颌下、咽及颈淋巴结等;咽后部淋巴结肿大, 压迫咽喉, 呼吸音多粗厉, 并响亮;纵膈淋巴结肿大时, 可产生瘤胃臌气症状;肩前和股后淋巴结肿大时, 可引发前后肢跛行。

1.2.6 脑及脑膜结核

有的病牛多呈神经症状, 如惊恐不安, 肌肉震颤, 站立不稳, 步态蹒跚, 头部僵硬, 眼肌麻痹, 后期陷于昏迷状态, 呼吸与心律失常。

1.3 剖检变化

牛结核病变常见于肺、肺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肠系膜和头颈淋巴结等, 形成突起的淋巴结, 呈干酪样坏死或钙化, 切开时有沙砾感;也有的软化、溶解, 形成空洞胸膜与腹膜发生密集结核结节, 呈粟粒大至豌豆大的半透明、灰白色坚硬结节, 形如珍珠。逐步增大并由纤维蛋白包围, 呈现粟粒性结核病变。肠结核发生于小肠或盲肠, 于肠粘膜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或溃疡, 溃疡周围呈堤状, 底部坚硬并覆有干酪样物。

1.4 诊断

1.4.1 病原学诊断

将病牛的病灶、痰、尿、粪便、乳及其他分泌物作抹片或集菌处理后抹片, 用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 也可用荧光抗酸染色, 或者在培养基上分离细菌。

1.4.2 皮内变态反应

牛型结核分支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是生产中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具体方法为:在奶牛颈侧中部上1/3处剪毛, 测量剪毛区中央皮皱厚度, 做好记录, 酒精消毒后注射结核菌素。72h、96h分别测量皮厚, 皮厚差≥4mm, 且注射部位有肿胀、热痛等明显炎性反应的均为阳性;皮厚差为2.1~3.9mm, 炎性反应不明显的为疑似阳性;皮厚差<2.1mm的为阴性;对于阴性反应牛应于注射后96h和120h再分别观察一次, 以防出现较晚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对疑似反应牛应于30d后进行复检, 并在48h、72h、96h分别观察, 复检阳性者按阳性牛处理。若仍呈疑似反应, 应间隔30再次复检, 结果仍为可疑, 则按阳性牛处理。

2 控制措施

对检查出的阳性牛按以下方法处理:

2.1 病牛捕杀

对所检出的阳性牛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通过无放血的方法及时进来了扑杀。

2.2 无害化处理

对所有扑杀的病牛尸体采取焚烧的方式无害化处理。

2.3 消毒

饲养场的金属设施、设备等采用熏蒸的消毒方法;饲养场牛舍、运动场等选用烧碱、强力消毒灵等消毒药品喷洒消毒;饲养场的饲料、垫料等采取焚烧处理;污染的粪便进行堆积密封发酵方式进行生物热发酵消毒。

2.4 健康检查

奶牛场饲养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若发现饲养人员患有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的应及时予以辞退。

3 预防措施

3.1 加强检疫

从异地引进奶牛时, 入场后, 应隔离观察45d以上, 在经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阴性者, 方可混群饲养。如发现阳性反应牛, 应立即扑杀并无害化处理。

3.2 全面监测

对全县所有奶牛 (包括不产奶牛) 每年春秋分别进行1次结核病监测, 检出阳性反应牛时, 应及时予以扑杀。

3.3 牛群净化

凡被诊断出结核病阳性牛的场为牛结核病污染场, 均应进行牛结核病净化, 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阳性牛群应用提纯牛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进行反复监测, 每次监测间隔6个月, 发现阳性牛应及时扑杀, 并按照规定处理。

(2) 假定健康牛群连续2次以上监测结果均阴性时, 可认为是牛结核病净化群。

(3) 引进的牛入场后进行隔离饲养、观察、检疫。隔离牛舍与健康牛舍相隔的距离在50米以上, 疑似结核病牛或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可疑牛隔离复检。

(4) 牛群中检出并淘汰结核病牛后, 有关牛舍、用具及运动场所都应进行相关紧急消毒处理。

(5) 牛场及牛舍出口处, 必须设置消毒池, 内置3~5%生石灰溶液。消毒药要定期更换, 以保证消毒药物有效。另外整个养牛场每季度至少各进行1次全面消毒。

4 讨论与小结

(1) 部分养殖场 (户) 对结核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防疫意识较差, 部分牛几年都没有进行结核病检疫, 这是结核阳性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从外地引进奶牛, 由于检疫手段不完善, 导致结核病也随之引进, 检测出的结核阳性牛大部分是从外地购进的。

(2) 检出的部分阳性牛, 临床症状不明显, 个别甚至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因此检疫结果应以结核菌素变态反应为依据, 临床症状仅做参考。

(3) 奶牛场应重视外来疫情的侵入, 谢绝外来人员参观。

规模奶牛养殖场 篇2

轻松申报几十到几千万政府资金的信息服务平台

2015年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申报要求

申报要求

今年,国家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和养殖小区改造转型升级。

一、项目申报条件和要求

存栏奶牛300头以上的现有奶牛规模养殖场;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限养区内;奶牛饲养实行人畜分离、封闭管理,使用全混日粮技术(TMR),具有完整的养殖档案;没有患口蹄疫及检出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阳性的奶牛,具有相应的检疫合格证明;项目要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优先支持实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及种养结合模式的规模养殖场;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养殖场及乳品加工企业奶源基地。各地不得再申报2008-2014年已安排中央投资的规模养殖场(小区)。

二、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养殖场(小区)的粪污处理、水、电、路、防疫、挤奶、质量检测、生产性能测定采样等配套设施设备及饲草料基地。各地要根据养殖场(小区)的发展情况,统筹规划,合理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具体标准按照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与管理标准执行。

三、中央投资补助标准

中小企业获取国家资金补助

轻松申报几十到几千万政府资金的信息服务平台

中央投资分年存栏300—499头、500—999头、1000头以上三个档次予以补助。其中:

年存栏300—4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补助投资80万元。

年存栏500—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补助投资130万元。

年存栏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每个中央补助投资170万元。

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补助标准安排项目中央投资,不得擅自调整补助标准。地方政府要根据项目改扩建实际规模大小,视财力情况酌情安排配套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四、申报程序和要求

(一)省级畜牧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提出项目总体安排方案,联合布置地方开展项目申报工作。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择项目,并在当地主要媒体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公示,项目无争议后再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二)地方各级畜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项目单位编制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下同)并负责项目初审,地方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项目可研报告的审批及项目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由项目单位编制项目可研报告后,报所在地发展改革部门、畜牧主管部门,畜牧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发展改革部门按权限审批项目可研报告,并

中小企业获取国家资金补助

轻松申报几十到几千万政府资金的信息服务平台

会同畜牧主管部门提出资金申请报告,联合上报省级发展改革和畜牧主管部门。

附件

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与管理标准

为加快奶牛养殖方式转变,提高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以生产高效、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按照相对统一、兼顾地区差异的原则,制定本标准。

一、选址与布局

(一)养殖场(小区,下同)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限养区以外,背风向阳,通风良好,给排水方便。

(二)养殖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交通方便,有稳定水、电供应,水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三)养殖场附近应有条件获得足够的青粗饲料供应,具有养殖粪便消纳的环境承载能力。

(四)养殖场的整个功能区布局合理,分为生产区、管理区、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三大部分,管理区和生产区应处在上风向,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应处于下风向。

二、设施与设备

(一)养殖场应有车辆消毒池、更衣消毒室、兽医室、隔离区、病死牛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兽医防疫设施。

中小企业获取国家资金补助

轻松申报几十到几千万政府资金的信息服务平台

(二)养殖场应有挤奶厅、质量检测、饲料加工或贮存间、档案资料室、青贮窖等生产及管理配套设施。

(三)养殖场应有污水排放、粪便堆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内部净道和污道要严格分开,净道主要用于奶牛周转、饲养员行走和运料等,污道主要用于粪污等废弃物出场。

(四)圈舍朝向、规格、及各栋圈舍距离合乎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要求,有充足的运动场区。

(五)养殖场应有挤奶设备、质量检测设备、牛奶贮存及运输设备、青粗饲料加工调制设备、兽医诊疗器械等必要的设备。

三、管理及防疫

(一)养殖场有集中统一的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规范。

(二)养殖场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内容包括:奶牛配种、系谱、分娩、牛只变动、饲料、兽医防疫及用药、产奶量、牛奶质量等。

(三)养殖场内有足够数量的管理及技术服务人员,所有人员应符合从业健康及技能要求。

(四)养殖场有符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消毒防疫措施符合兽医卫生要求,并做好防疫记录。

(五)挤奶厅配有相应挤奶能力的挤奶设备及牛奶储存、质量检测设备,参加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要配备采样流量计,牛只消洁、挤

中小企业获取国家资金补助

轻松申报几十到几千万政府资金的信息服务平台

奶设备清洗消毒、挤奶过程管理、牛奶质量检测、牛奶冷却与储存程序应科学合理,符合规定要求。

(六)养殖场应有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饲草料供应方案,饲草饲料来源清楚、质量可靠,添加剂使用符合有关标准,每年每头成母牛应有不少于7立方米青贮饲料,可采用集中青贮或分户青贮的方式自行设计和安排。

四、环保要求

(一)养殖场周边、场内道路两旁应有绿化措施。

(二)养殖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其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益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计,处理后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

农村规模奶牛场机械挤奶技术 篇3

一、挤奶前准备

挤奶前要保证牛身的清洁卫生和挤奶器具的干净无菌,要温柔地驱赶和对待奶牛。

1. 挑选挤奶人员

挤奶人员要相对固定,应培训上岗,熟练掌握挤奶规范和操作流程;定期进行体检,并持有健康证;工作时要穿戴工作服、帽、胶鞋(工作服要始终保持清洁卫生),精力高度集中,热爱本职工作,爱护牛只。

2. 打扫栏舍卫生

挤奶前,一定要对牛舍内粪便进行清理,力求清洁卫生,同时做好牛身的清洁卫生,对奶牛体表特别是后躯的粪污泥垢要刷拭清洗。定期对牛床进行喷洒消毒,可使用的药物主要有3%苯扎溴铵 (新洁尔灭) 溶液和2%高锰酸钾溶液。

3. 清洁挤奶机器

挤奶前,应用40℃左右的清水彻底清洗挤奶机器,清除两次挤奶间隙滋生的细菌和管道残留的奶垢,然后打开过滤器旁的排污阀将水全部排完后关闭,最后打开过滤器安装过滤纸。

二、挤奶时操作

挤奶时要做好乳头的药浴工作,并通过乳房按摩及时发现病变,及早排除并治疗患病奶牛,随后正确使用套杯开始挤奶。

1. 清洁乳房乳头

对乳房和乳头清洗干净后进行药浴,推荐使用国家许可的奶牛专业消毒液,也可使用40℃左右的0.02%~0.03%高锰酸钾溶液,但需现配现用。药浴结束30 秒后,用干毛巾或干净的卫生纸擦净乳头上的药液,以免混入牛奶。干毛巾或卫生纸每头牛应准备一条或几张,以免造成交叉感染。用过的毛巾在挤奶完毕后集中起来用消毒液浸泡,再用洗衣机彻底洗净,晾干后放置消毒柜备用;卫生纸使用后废弃。

2. 检查乳房乳头

对奶牛乳房进行按摩,使其表面血管怒张,呈淡红色,温度升高,以利挤奶。在按摩清洁过程中(挤奶前)要检查或触摸乳房外表是否有红、肿、热、痛症状或创伤,若有异常应做详细记录,及时报告兽医进行治疗。前3 把奶要挤在专用乳汁检查杯中,以观察乳汁有无异常,忌直接挤在挤奶台或牛床上,否则会给细菌创造良好的生存及繁衍环境。

3. 启动挤奶机组

准备好挤奶机组后开始套杯,采用“S”形套杯法。套杯要迅速,尽量减少空气吸入。从初次接触乳头到上杯,时间必须控制在45~90秒。启动挤奶机机组后,检查真空泵的运行状态,稳压器是否进气,真空度是否正常(一般应在40~55千帕),系统是否漏气,确认无异常情况后,调节脉动器脉动频率。在挤奶过程中,应复测脉动频率是否稳定,必要时重新调节。

挤奶人员应精力集中,注意不要发生过挤或人为按压挤奶机组的情况,这样容易损伤乳头及乳组织,使奶牛感觉疼痛或引起血乳,还极易引发乳房炎。每次挤奶后,乳房内残留200毫升左右的牛奶不会对乳房造成任何不良影响,也不会影响下次的产奶量。

三、挤奶后处理

挤完奶后续工作非常重要,要做好乳头的药浴和机器的清洗工作,并及时储存并运输鲜奶。

1. 乳头再药浴

刚挤完奶的牛只,乳头管开张,乳房内压力暂时降低,细菌极易进入乳房内引发乳房炎。因此,挤奶完毕后应尽快对乳头进行药浴,必要时用碘液完全覆盖乳头表面,以碘液在乳头末端聚成滴为准。

2. 机器再清洗

挤奶完毕,要对挤奶机器进行彻底的清洗。预清洗:用35~40℃的温水清洗,直到水清为止。循环清洗:用65~85℃的热水,加酸性或碱性清洗剂,循环清洗8~15分钟,排出的清洗液温度不得低于40℃。后冲洗:用清水冲洗,直到排出的水清洁为止。

3. 储存新鲜奶

根据饲养奶牛数量购置不同容量的不锈钢储奶罐并配备制冷装置。挤奶开始后,启动储奶罐制冷机,使储奶罐冷却介质温度保持在0~1℃。挤出的鲜奶移送入储奶罐后,立刻启动搅拌器并持续搅拌。奶罐内的奶液最终温度不得超过4℃,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GB12693—2010)的有关规定。鲜奶储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应及时运到加工厂。

(作者联系地址:浙江省瑞安市畜牧兽医局 邮编:325200)

规模化养殖场奶牛腐蹄病的诊疗 篇4

关键词:奶牛,腐蹄病,诊疗

奶牛腐蹄病是指奶牛因指 (趾) 间皮肤外伤感染化脓菌引起的, 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此病的一般病原菌为坏死杆菌。患腐蹄病的奶牛会出现蹄变形、跛行、运动困难、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等症状, 严重的将被迫淘汰, 给奶牛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 随着高产奶牛的引进, 奶牛腐蹄病在我国各地都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 据有关资料表明, 腐蹄病占奶牛肢蹄病的40%~60%, 舍饲牛群中发病率高者可达到30%~40%。患腐蹄病奶牛的淘汰率占总淘汰率的19%, 比其他疾病的淘汰率高出4~6个百分点。研究表明, 本病的发生与季节因素, 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 有些疾病如乳房炎、子宫炎、酮病也能继发此病。

本文通过对在奶牛场收集到的7例患腐蹄病的奶牛采取了高锰酸钾配合手术治疗, 并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 再对其中一头采用了奶牛蹄健浴液配合中药进行治疗, 从而提出有效治疗方案, 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材料

某牛场有奶牛1 500头左右, 2011年4月13~16日, 发现7头成年荷斯坦奶牛 (其中3头6岁, 4头4岁) , 有不同程度的行走不便, 蹄叶肿胀, 表面发热。

1.2 治疗药物配方

1.2.1 蹄健浴液

无水甲醛, 无水甲醇, 4%的硫酸铜溶液。先将无水甲醛和无水甲醇以4:1的比例混合, 配成溶液A;4%的硫酸铜溶液为溶液B, 配制成A:B为1:10的强奶牛蹄健浴液。

1.2.2 雄黄散

雄黄、白芨、龙骨、大黄各500 g。

1.2.3 去腐生肌散

煅石膏500 g, 轻粉500 g, 赤石脂500 g, 黄丹100 g, 龙骨150 g, 血竭150 g, 乳香150 g, 冰片150 g。

1.3 方法

1.3.1 临床诊断

对7头奶牛分别进行整体观察, 测量其体温, 再进行局部观察, 并对蹄部进行嗅诊、触诊和叩诊, 根据整体观察和局部检查做出初步诊断。

1.3.2 病原菌检查

采用美蓝染色法对病料进行微生物检查。对7头奶牛, 在病蹄匣深部, 用镊子取病料, 在载玻片上涂抹成一薄层, 将涂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固定, 待冷, 滴加美蓝染色液, 染1~2 min, 水洗, 待干, 镜检。根据蒙旭辉的报道, 引起腐蹄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坏死杆菌, 因此, 在镜检时重点观察有无长丝状、无运动的杆菌存在, 同时检查有无其他杂菌。

1.3.3 治疗

1.3.3. 1 高锰酸钾配合手术治疗

对7头成年母牛, 将病牛保定于6柱栏内, 患肢以绳固定于同侧栏柱上, 并离地50 cm左右。先用清水清洗患蹄, 再用1%高锰酸钾溶液仔细洗净。用蹄刀修削腐蹄并剔除腐烂组织, 蹄底用小刀扩创, 使脓性分泌物排尽, 对腔间用双氧水冲洗, 涂以1%碘酊。将高锰酸钾粉撒布患部或塞入腔洞, 再将松节油倒在药棉上敷于患部, 然后用绷带包扎患蹄, 最后在绷带上及蹄冠、球关节部再涂以10%碘酊。同时用青霉素250万单位, 1次肌肉注射, 2次/d, 持续治疗3 d~5 d。患牛拴系在干燥清洁的土质地面, 必要时铺垫褥草。

1.3.3. 2 奶牛蹄健浴液配合中药治疗

将卧地不起的病牛保定于6柱栏内, 患肢以绳固定于同侧栏柱上, 并离地50 cm左右。先将患蹄置于强奶牛蹄健浴液中浸泡7 min左右, 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将患蹄清洗干净, 用修蹄刀沿创道修挖蹄底角质, 扩创的大小以能充分暴露潜洞为宜, 再用剪刀除尽坏死组织。假如扩创不彻底, 坏死组织未清除干净, 致使病原仍然残留, 导致治疗失败。用适量石蜡油混合的中药平铺在脱脂棉上, 其上均匀撒布1~2 g土霉素粉剂敷在创口, 用绷带包扎, 外部涂上松馏油。每隔5天同样处理1次。在病灶上方注射盐酸普鲁卡因和青霉素 (青霉素20万u×1支溶于5 m L蒸馏水中, 再加入10 m L 2%的盐酸普鲁卡因) 作两侧指 (趾) 神经封闭进行治疗。同时要加强护理, 将患牛栓系在干燥清洁的土质地面, 必要时铺垫褥草, 防止患部被再次污染。

2 结果

2.1 临床诊断

对7头病牛分别进行整体观察时, 发现有的病牛精神不佳, 被毛紊乱无光泽, 消瘦, 采食量减少, 泌乳量下降。行走时跛行, 患蹄敢抬不敢落, 以蹄尖轻轻负重, 静止时发现有的病牛前肢向前伸 (2例) , 有的病牛前肢曲于腹下 (4例) , 有的甚至病蹄频繁交错离开地面 (1例) 。测量体温后发现病牛体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最高体温为41℃, 平均体温为40.2℃。蹄部检查时可见有的病牛患蹄变形, 趾间潮红肿胀, 蹄部皮肤上有小的裂口, 有难闻的恶臭气味 (3例) 。有的趾间皮肤坏死, 腐烂, 两趾明显分开, 叩击、按压患部可见病牛蹄部收敛 (4例) 。用蹄刀削切角质, 可见蹄底部有大小不等的空洞, 流出污黑色腐臭液体 (3例) 。有的甚至趾后系凹部可见溃疡面, 其上覆盖有恶臭坏死物 (1例) , 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腐蹄病。

2.2 病原菌检查

通过对7头病牛蹄匣深部取病料进行涂片染色镜检, 均可发现很多蓝色, 长丝状、无运动的杆菌, 形态上完全类似于坏死杆菌, 同时还见有少量串珠状杂菌存在, 因此确诊这7头奶牛均患有腐蹄病。

2.3 治疗

2.3.1 高锰酸钾配合手术治疗

在给予了相应的治疗措施2周后, 有6例病牛食欲逐渐恢复, 体温降低至正常, 被毛逐渐整齐有光泽, 产奶量逐渐升高, 跛行现象消失。拆开绷带, 患蹄潮红肿胀消退, 未见创面分泌物, 恶臭味消失, 创面肉芽组织已长好, 创面愈合, 但有5例患蹄变形。还有一例病牛腐蹄病严重, 没有及时治疗, 在用药一周后就卧地不起。

2.3.2 奶牛蹄健浴液配合中药治疗

用药一周后, 病牛慢慢可以站起来, 但仍不愿走动, 强行驱赶时跛行明显, 体温恢复正常, 食欲逐渐恢复。对患蹄换药3次, 依次拆开绷带, 发现患蹄的炎性分泌物逐渐减少最后消失, 恶臭气味消失, 创面干燥, 逐渐被新生的肉芽组织填充, 最后愈合良好。半个月后病牛被毛整齐光亮, 食欲、泌乳量正常, 但还有轻微跛行, 患蹄变形。

3 分析与讨论

3.1 诊断

根据腐蹄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本次对7头病牛临床诊断后发现病牛行走时跛行, 这是奶牛腐蹄病的典型症状。有的奶牛轻度跛行, 体温升高, 患肢以蹄尖轻轻负重, 趾间潮红肿胀, 蹄部皮肤上有小的裂口, 有难闻的恶臭气味 (3例) , 这些是轻度腐蹄病的表现;有的奶牛出现全身症状, 精神不佳, 被毛紊乱无光泽, 消瘦, 食欲不振, 泌乳量下降, 跛行明显, 体温升高, 趾间皮肤坏死, 腐烂, 两趾明显分开, 叩击、按压患部后蹄部收敛 (4例) , 这是重度腐蹄病的表现, 病情更加严重的, 用蹄刀削切角质后, 蹄底部有大小不等的空洞, 流出污黑色腐臭液体 (3例) , 甚至趾后系凹部有溃疡面, 其上覆盖有恶臭坏死物 (1例) , 由此可诊断这7头奶牛均患有腐蹄病。

但奶牛腐蹄病与蹄叶炎在临床症状方面既有区别又存在密切相关, 所以准确地区分二者对于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并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腐蹄病是指 (趾) 间皮肤及深层组织的化脓性坏死性炎症。腐蹄病通常包括指 (趾) 间腐烂、蹄底腐烂、蹄间蜂窝织炎 (全蹄肿胀) 或坏死性蹄间真皮炎等临床类型, 其临床症状为:各种类型的腐蹄病发生时, 患肢不敢负重或各肢交替负重, 以一肢或多肢跛行、跪地或卧地及剧烈疼痛为特征。个别卧地不起。腐蹄病多呈急性炎症过程, 患病牛体温38.6℃以上, 食欲不振、消瘦、产奶量下降等。检查可见, 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 有时可能坏死或出现溃疡灶, 分泌物恶臭, 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组织增生。有的蹄底角质部呈黑色, 叩诊疼痛。有时有污灰色或污黑色恶臭脓汁流出;如果病情加重, 炎症向上发展, 体温明显升高, 患肢疼痛, 出现明显跛行或卧地, 甚至诱发败血病。

蹄叶炎是蹄壁真皮的弥漫性、非化脓性渗出性炎症。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个病例过程, 通常侵害几个指 (趾) , 呈现局部和全身性症候, 其临床症状为:蹄叶炎可同时侵害几个指 (趾) , 前肢内侧指和后肢外侧趾多发。患急性蹄叶炎时, 动物不愿活动, 特别是在硬地上站立时, 弓背, 四肢屈于一起, 或前肢向前伸, 后肢伸于腹下;两前肢发病时, 前肢交叉负重, 常长时间卧地, 牛吃食时常以腕关节跪在地上采食;后肢患病时, 常以后蹄尖站在粪沟沿。早期病例可见病肢肌肉颤抖, 出汗, 体温升高等现象。原发性蹄叶炎, 蹄不会变形, 发病后2~3 d, 蹄底角质变软, 外观发黄, 蹄壳去除后, 内部明显充血。亚急性蹄叶炎, 很少见到全身症状, 许多牛局部症候也较轻或没能被发现或误认为其它疾病。慢性蹄叶炎全身症状也不明显, 站立时蹄底负重不确实。病程时间延长后, 出现蹄变形, 系部和球部下沉, 蹄底角质变薄, 可以出现蹄底穿孔。

实验室诊断可以用涂片染色镜检, 如碱性美蓝染色:将涂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固定, 待冷, 滴加碱性美蓝染色液, 染1~2min, 水洗, 待干, 镜检。若发现很多长丝状、无运动的杆菌, 类似于坏死杆菌, 同时还见有其他杂菌存在, 即可确诊为奶牛腐蹄病。

3.2 治疗

奶牛腐蹄病的治疗常常是要从清理蹄部开始, 检查蹄部确定跛行是否由腐蹄病引起。治疗初期首先是选择局部治疗, 病初局部治疗效果很好, 但是大多数的病例都需要用全身性的抗菌药进行治疗。治疗应遵循消炎、止痛、防止败血的治疗原则。

本次实习时7头病牛用的高猛酸钾配合手术治疗中, 因病牛蹄趾间红肿甚至腐烂, 用1%高锰酸钾溶液仔细洗净, 涂以1%碘酊, 再将松节油倒在药棉上敷于患部, 然后用绷带包扎患蹄, 最后在绷带上及蹄冠、球关节部再涂以10%碘酊;因病牛患蹄有坏死腐烂组织, 可用蹄刀彻底除去腐烂组织;因蹄底深部化脓, 流有污黑色腐臭液体, 应用小刀扩创, 排尽脓性分泌物, 在患部和创内撒布高锰酸钾粉;同时用青霉素250万单位, 1次肌肉注射, 2次/d, 持续治疗3~5 d进行消炎。

对于一例症状严重的患腐蹄病的奶牛没有及时治疗, 用高猛酸钾配合手术治疗效果不佳, 且一周后病情恶化卧地不起, 对其采用了奶牛蹄健浴液配合中药治疗, 用药半个月后病牛逐渐恢复, 效果良好。

奶牛蹄健浴液的优点是:能有效地杀灭牛场中环境微生物及牛蹄部的多种病原菌;能增强牛蹄角质硬度, 故可提高蹄部皮肤的抵抗力;溶液无挥发性, 无异常气味, 刺激性小, 长期使用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省工, 省力, 方便适用。同时采用中药治疗对病牛的副作用小, 且能消除病根, 不容易再次感染。所以用奶牛蹄健浴液配合中药治疗对预防和治疗腐蹄病有很高的价值。

在以后奶牛腐蹄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中, 首先应该通过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准确地判断是否为腐蹄病, 然后观察病牛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认真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轻度症状可用高锰酸钾配合手术治疗, 重度症状可用奶牛蹄健浴液配合中药治疗。

3.3 预防

通过在此奶牛场实习期间, 笔者发现牛舍阴暗潮湿, 运动场泥泞, 粪便未及时清除, 导致牛蹄长时间被粪、尿、泥水浸渍;修蹄不定期;运动场不平坦, 奶牛运动时蹄尖被坚硬异物损伤, 造成细菌感染;饲料营养不全, 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这些都是导致奶牛腐蹄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腐蹄病会导致奶牛跛行, 食欲废绝, 明显消瘦, 产奶量骤降, 生产能力低下等, 因此做好奶牛腐蹄病的防治工作, 对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生产中应坚持定期修蹄, 保持牛蹄干净;搞好环境消毒卫生, 创造干净、干燥的环境条件, 保护牛蹄健康。保持运动场平整, 及时清除异物和粪便。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蹄部的损伤。加强对牛蹄的监测, 及时治疗蹄病, 防止病情恶化。当畜群中发生感染时, 应将病畜从畜群内隔离, 以控制感染。在厩舍门口可放干的防腐剂或药液如2%~4%硫酸铜溶液;硫磺石灰1:15药浴;潮解的石灰或5份硫酸铜和100份石灰相混, 令牛从中经过。饲料中添加二氢碘化乙二胺和尿素或硫酸锌饲喂, 对腐蹄病有预防作用。同时要保持日粮平衡, 钙磷的喂量和比例要适当, 以减少腐蹄病的发生。

4 小结

奶牛腐蹄病根据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原菌检查可确诊, 再进行对症治疗。本次实习对7头病牛采取临床诊断后, 根据跛行这一典型症状, 可初步判断为腐蹄病, 进一步观察病牛整体和蹄部症状可以判断为轻度或重度症状, 再进行病原菌的涂片染色镜检均发现形态上完全类似于坏死杆菌即确诊为腐蹄病, 这种实验室诊断方法效果良好。对7例病牛采取具体治疗后得出, 轻度症状奶牛可采用高锰酸钾配合手术治疗, 重度症状奶牛可采用奶牛蹄健浴液配合中药治疗。

导致奶牛腐蹄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奶牛场实习期间, 笔者发现饲养管理因素是影响奶牛腐蹄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该病的防治除了临床上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外, 最重要的是针对病因, 平时采取预防措施。应该保持牛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卫生, 定期消毒;保持饲料营养平衡;在干奶期对牛蹄进行检查和修正;做好药浴工作;在选种时加强种公牛肢蹄遗传性选择;合理运动, 增加光照时间。

通过对奶牛场和当地奶牛养殖户的调查发现, 所有年龄的牛均可感染腐蹄病, 其中幼畜发病率低, 当营养、畜舍和牛的体况发生变化时可诱发该病。本病多发于夏秋季, 雨季是发病率最高时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的变化, 其发病率在各季节中也不相同。

规模奶牛养殖场 篇5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奶业在全球范围内来讲,都是发展潜力很大的产业。一个国家的奶业如果能够稳定发展,那么对于改善本国的居民膳食,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发展到目前阶段,我国奶制品企业发展迅猛,每年的增速都大于10%,在,我国奶牛养殖业总产值占全国食品制造业总产值的17%,达1120亿元;奶类人均占有量增长了 63.8 倍,由人均0.45千克提高到了人均28.7 千克,位居世界上第三大产奶国,成为一个惠及 13 亿人口的产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奶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可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像的“三鹿奶粉”事件,不仅对我国婴幼儿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也对我国奶业造成极坏的影响,同时也暴露出奶业快速发展中饲养管理水平低、奶牛养殖效益低、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奶制品质量难以保证等严重问题。

实现规模化养殖,保证奶品质量是我国在20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形成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出台了奶牛规模化养殖政策,大力支持规模化奶牛养殖,以期达到提高奶牛养殖效益,保证奶制品质量的目的。政策实施后,全国各地积极发展规模化养殖,20,我国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已经达到了37.2%,但政策实施后,奶牛规模养殖的经济效果怎样,政策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明确这些问题,无疑对完善奶牛规模化养殖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基于奶牛规模化养殖政策,借鉴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及相关理论,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政策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期望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1.2.2 研究意义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正在由数量扩张向规模化养殖进行发展,结合相关政策对奶牛规模养殖的进行政策的经济效果评估,可以判断规模养殖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规模养殖政策相关问题,可以作为促进政策变化、政策改进的依据,对奶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政策评估模型

学术界对于政策的评估标准,各持己见,争论较大。针对政策评估标准问题,瑞典学者Vedung具体地归纳了10种模型,如图 2.1所表示。

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政策评估工作,必须要在专家的指导下确立评估的标准,不可以使用普通的评估标准,也就是图中的“同行评议模型”。 当然,通常来说政策评估都应该向相关专家征求意见,可是在制订评估标准的时候也只能将其当做参照意见。

除了上面所讲述的同行评议模型之外,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考核政策,将其他的九种类型模型划分为两种类别。假如仅仅是评估实施之后产生的效果,那么就是图中所示的其它6种模型(目标获取模型、侧面影响模型、自由评估模型、用户导向模型、相关利益人模型和政策委员会);如果要是把成本也纳入考核的范围,就会出现成本和效果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利用经济模型(如图所示的成本收益模型、成本效果模型、生产率模型)。

2.1.2 政策评估标准

对于公共政策评估而言,没有标准就不可能有评估,政策评估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衡量相关政策的利弊优劣的指标或准则。所以,政策评估的起始点就是构建评估的标准,这也是评估的主要内容。

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主要包含具体标准、操作标准和一般标准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具体标准适用于特定公共政策评估;操作标准运用于实际公共政策评估;一般标准用语各种公共性的政策评估,一般标准又由时间的标准、生产力的标准以及民意的标准构成,它们都能够评估各种公共性政策。从公共政策运行的具体情况来看,现阶段内容主要认同的是具有效果的评估标准,常见的就是效应标准、效率标准等。

2.2 相关概念

2.2.1 公共政策

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共政策的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政策科学的.创始人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亚伯拉罕?卡普兰从公共政策实施过程的角度把公共政策定义为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我国学者对于公共政策概念的理解,更多的是把为政府施政的工具与手段。如台湾学者伍启元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采取的对公私行动的指引”。张金马认为“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的准则或指南”。陈庆云认为公共政策主要的表现就是行政命令、法律、政府首脑的口头或者书面声明等,它是政府管理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一种既定的规范或者准则。陈振明等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系列的措施、办法、法令、条令的总体称呼,是国家为了完成短期和长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而制定的准则和规范。

2.2.2 政策评估

政策评估指的是针对政策的影响以及产出进行评测,对政策实施的所有环节,都要进行全面地考察,从而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程度的活动。

陈振明等在《公共政策分析》中表示,通过评估活动,能够将政策实施的价值以及效果进行定性分析,从而决定在下一发展阶段政策的调整方向,有些评估结果不理想的政策,甚至可以考虑废除和中止。评估主要是针对政策施行之后已经产生的效果和影响来讲的,所以评估和评价是两个概念,需要区别对待。

2.2.3 规模划分

规模化奶牛场的规划建设 篇6

将挤奶间(挤奶厅)放在牛舍的北边或者东边,以减少夏天的热辐射。将牛舍运动场尽可能地布置在牛舍的南侧或者东南侧,以便在冬天接受更多的太阳光照射。各个建筑物之间必须有一条在任何天气状况下都能够通行的道路,并且在道路与运动场之间设置排水沟。如果牛场内牛奶需要运输到场外,通常场区内的道路应当铺设成循环路。如果采用放牧式饲养,则应将牛舍建在牧场旁边,这样牛群很容易到达挤奶间或其他工作区域。

奶牛场内若饲养后备牛,则奶牛场总饲养量接近成乳牛的2倍,同时需要增加后备牛舍以及卧床、垫料、饲料、粪污的贮存量。根据泌乳牛的数量,可以按下面的比例计算出需要增加的后备牛群的总数量:0~3月龄母犊牛占12%,直接出售的公犊牛占12%,3~10月龄小育成牛占20%,10月龄至2岁的大育成牛占35%,2岁至初产的青年牛占20%。

2.牛舍的设计保温型牛舍是指在冬季舍内的温度保持在4℃以上。此类型牛舍必须有好的绝缘材料来保持奶牛舍的温度。同时要求通风系统(可采用机械通风或者自然通风)在冬季具有良好的除湿功能,在夏季能够排出舍内的热量。

常温型牛舍是冬季舍内比舍外稍微暖和。自然通风系统能够除湿,并保持舍内的温度比舍外的温度高大约5~10℃。屋顶的绝缘材料能够减少冬季舍内热量的散失和夏季的热辐射。

3种基本类型的牛舍分别为拴系式、散栏式和散放式。拴系式牛舍在我国使用比较普通,每头牛有一个分开的牛床,在饲喂、挤奶和梳刷时都是针对单独个体的。拴系式牛舍的跨度通常在10.5~12.0米,檐高为2.4米,牛床的规格见表1。

散栏型牛舍通常适合饲养50头或更多的奶牛。牛舍内的采食区和休息区是独立的,奶牛不用拴系,牛舍内40头奶牛设置一个规格最小为3米×3米的隔离栏。3月龄以下的犊牛须要在规格为1200毫米×3500毫米的犊牛岛中饲养。3~10月龄的小育成牛须要在2.2平方米/头的育成牛群饲养栏(有卧床)中饲养。有的奶牛场可能采用散栏式饲养,其规格参见表2。

5.后备牛及牛奶牛饲养区保持后备牛与泌乳牛分开饲养。大多数奶牛场采用散放式饲养后备牛,这样有利于分开大群和较小的育成牛。如果不想分开,应当在采食区留一定数量的自由采食栏,但不能让小育成牛钻出去。10~24月龄的后备牛每头需要3.2平方米的牛舍(有卧床)饲养。

6.粪污处理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人工或者用刮粪板将拴系式牛舍内的粪污从粪尿沟中清出。粪污直接堆存或者发酵后做成有机肥。

散栏式牛舍中的牛粪,通过刮粪板或其他机械化工具将牛粪收集到牛舍的一端,然后用刮粪板或者罐车、泥浆泵通过管道抽到指定的区域。要提供足够的空间来贮存和处理粪尿。

7.饲料区规划饲料存储时,每头泌乳牛每天饲喂13.6公斤干草(没有青贮料饲喂的情况下),或者每头泌乳有采食通道和清粪通道,通道上的粪污可用刮粪板或者其他机械设备清除。牛舍内的卧床有两列式、三列式、四列式、五列式和六列式,牛舍的跨度为12~34米。牛舍的檐高最小为2.7米。散栏式牛舍的卧床规格见表2。

3.挤奶中心挤奶间一般采用管道式挤奶。附属在牛舍上,必须严格符合卫生要求。牛奶集中存储在奶罐中,确保牛奶冷却和干净。

挤奶厅集中挤奶,是一种正规的挤奶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奶牛的运动来减少工作人员及其工作量。奶牛通常站在1个750~900毫米高的平台上。工作人员在坑道中挤奶。挤奶台常见的有并列式、鱼骨式、中置式、转盘式等。奶牛在待挤区内等待挤奶,待挤区地面要求粗糙,待挤区的面积按照每头1.1~1.7平方米设计。设计待挤区时应当确保奶牛能够容易进入,没有尖锐的转角。

4.产栏和犊牛饲养区 大多数奶牛场都喜欢将这个区设置在一个环境条件可以调节的牛舍内(或者部分在牛舍内),通常是改变现有牛舍中的设施。这个区域要求干净、保温、通风、光照好。

规模奶牛场全程机械化养殖模式 篇7

关键词:奶牛场,机械化,养殖模式

本文经过反复研究讨论, 现场调研, 考察学习等途径, 认真分析了制约我国奶业发展的关键机械化薄弱环节, 梳理了奶牛产业的机械化需求, 按照“创新、先进、实用、经济、安全”的原则, 比较、归纳、优选了适合千头规模奶牛场要求的农业机械种类、型号、数量, 研究总结出了千头奶牛场全程机械化养殖模式, 并选点在陕西八戒农牧有限公司千阳千头奶牛场进行示范,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针对我国奶牛业的现状及机械化发展水平, 围绕奶牛养殖关键薄弱环节对设备需求及发展趋势, 创建了规模奶牛场全程养殖机械化模式流程, 即:全株玉米青贮机械化→奶牛精饲料加工、混合机械化→全混合日粮 (TMR) 饲喂机械化→挤奶机械化→防疫卫生消毒机械化→粪污收集加工机械化六个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

1 第一关键环节:全株玉米青贮机械化

主要模式:“青贮专用玉米连片订单机械窄行密植+青贮作物联合收割机收割切碎+具有自卸功能的专用运输车辆运输+重型机械堆高压实封窖”。

引进筛选推广的专用青贮玉米品种雅玉8号、安玉2166、奥玉5102、耀青2号、秦龙青贮1号和豫青贮23号等品种, 与农户签订订单, 千头奶牛场大约需要100hm2订单。种植采取机械化精量播种机, 小行距40cm, 株距13~15cm, 用种量3kg/667m2、施40kg/667m2玉米专用复合肥, 密度为6 000株/667m2, 可收获4~5t/667m2全株带棒青贮玉米。

全株玉米青贮收获在玉米籽实蜡熟前期, 整株下部有4~5个叶变成棕色时采用青贮玉米收获机刈割最佳。玉米青贮刈割高度通常在15cm以上为好。切割长度应当控制在1.5~2cm左右。田间收获切割同时, 用具有自卸功能的专用运输车辆同步接料, 装满后快速运输至青贮窖, 最后用重型机械装载机采用渐进式锲形青贮, 每装填20~30cm用重型机械堆高压实。在青贮原料装满后, 还需要继续装至原料高出窖的边沿60cm左右, 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 再用泥土或轮胎压实, 泥土厚度约30~40cm, 使窖顶隆起。经过重型机械压实、封严, 可达到750kg/m3的密度。一般情况下, 奶牛每头每天平均需玉米青贮25kg;育成牛每头每天平均需玉米青贮15kg。即按平均305天产奶量7 000kg计算, 每天需要消耗玉米青贮19.65t, 千头牛场最少需要1万m3的青贮窖, 年至少存贮7 000~8000t全株青贮玉米。

2 第二关键环节:奶牛精饲料加工混合机械化

主要模式:“机械粉碎原料+按配方要求搅拌混合+装袋封口贮存”。

奶牛精饲料主要有谷实饲料和饼粕饲料。谷实饲料的加工方法包括粉碎、干碾压、膨化、制粒、焙炒、蒸汽压片和加压蒸煮。采用机械粉碎是籽实类饲料最普通的加工方法, 也最便宜。饼粕类饲料是油料作物籽实经提取油脂后的残余部分, 粗蛋白质含量大致在30~45%之间, 饼粕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淀粉、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口性较好, 易于消化, 并且资源丰富, 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常用的饼粕类饲料有:大豆饼 (粕) 、菜籽饼 (粕) 、棉籽饼 (粕) 、花生饼 (粕) 等。但这类饲料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 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畜禽中毒, 应限量饲量。各种原料经过必要的粉碎, 按照配方进行充分的混合, 装袋后备用。粉碎的颗粒宜粗不宜细, 如玉米的粉碎, 颗粒直径以2~4mm为宜。成母牛精饲料除按2.5~4kg奶给1kg精饲料外, 每头每天还需加基础料3kg;怀孕青年母牛平均每头每天2.5~3kg精料;育成牛为2kg;犊牛为1.5kg。每天精饲料需要量6.37t。

3 第三关键环节:全混合日粮 (TMR) 饲喂机械化

主要模式:“青贮专用 (电力) 取料机切取装载青贮草+机械投送青干草+TMR专用搅拌车按配方搅拌投料+机械推扫车推料”

TMR是按营养师的日粮配方, 将配方中的所有料、草计量放在一起, 在专用搅拌车内揉切、搅拌、充分地混合后饲喂奶牛的一种先进的饲喂工艺。达到奶牛采食每一口都能够得到平衡营养。实行TMR, 对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保障瘤胃和机体健康, 提高牛奶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好的效果。在现代化规模牧场, 饲养劳动生产率比传统牧场可提高10倍以上。

采用青贮专用 (电力) 取料机, 功效高, 取料同时兼有再次切碎功能, 切面整齐平滑平齐, 不会发生二次发酵, 不会因露天被雨水浸泡造成损失, 又可同时完成装车;根据牛群规模大小选择移动式TMR搅拌车, 每天发料三次, 发料车总发料工作6h计, 1 000头选12m3。移动式TMR搅拌车可以行走至青贮窖, 干草库, 精料库进行装料, 直接运到牛舍发料饲喂奶牛, 生产效率高, 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采用全混合日粮推扫车在清理饲喂槽过程, 将饲料推向牛嘴并同时对饲料进行混拌。在推刷饲料过程中, 也使饲料混合均匀, 保持同一的湿度水平。

4 第四改关键环节:机械化挤奶信息化管理

主要模式:“健康牛群机械化挤奶+定期采集奶样DHI生产性能测定+在线检测计量系统计量+奶牛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牛群”。

对健康牛群集中采用机械化挤奶, 能减轻人的劳动强度,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计算挤奶台的大小按1 000规模, 480头挤奶牛, 每天挤奶3次, 12h完成挤奶, 应选择1套2×16并列式挤奶台, 并配备制冷系统、冷热水供应、洗涤消毒液、乳头消毒设备、牛号显示、自动脱杯、产奶量显示及记录等。最好能配备计量装置, 计量不但影响生产统计, 经营管理, 且与育种技术, 工资、劳动报酬分配有密切关系。

为了提高牛群的整体素质和生产水平, 可以定期采集奶样, 进行DHI生产性能测定。DHI测定就是奶牛的全面性体检, DHI测定数据给出的SCC、乳成分、峰值日产奶量、泌乳持续力、平均胎间距、泌乳损失等参数可以反映出奶牛饲养、繁殖、管理等环节出现的问题, 帮助管理人员对存在问题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及时查找问题的原因并加以改进。

在计量的同时应用奶牛场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做到智能预警、决策支持、牛群管理、繁殖管理、产奶管理、DHI分析、兽医保健、饲料配方与营养、物资管理等。完全实现奶牛生长、繁育全生命周期、胎次产奶周期及奶牛养殖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透明化。

5 第五个关键环节:防疫卫生消毒机械化

主要模式:“大门车辆消毒池消毒+侧门人员消毒通道机械雾化消毒+全场防疫消毒车消毒+牛体刷清洁牛体+修蹄机修蹄保健”。

在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设消毒池, 池与大门等宽, 长4m, 深30cm。消毒池用2%~4%火碱, 为保证药液的有效, 一般15天更换一次药液;场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下水道出口, 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 每1m3污水可使用6~10g漂白粉。工作人员应从消毒通道进入大门和生产区, 消毒通道设机械雾化消毒器消毒。外来参观者进入场区参观应彻底消毒, 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 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牛舍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牛床, 并进行喷雾消毒;运动场及其周围环境每周消毒一次, 可用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定期对饲喂用具、料槽和饲料车等进行消毒, 夏季每两周消毒一次, 冬季一个月消毒一次。可选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日常用具如兽医用具、助产用具、配种用具、挤奶设备和奶罐车等在使用前后应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定期进行带牛环境消毒, 特别是传染病多发季节, 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带牛环境消毒应避免消毒剂污染到牛奶中。

牛体刷能够使奶牛容易的达到自我清洁的目的, 减少奶牛身体上的污垢和寄生虫。同时, 牛体刷还可以促进奶牛血液循环, 保持奶牛皮毛干净, 提高采食量。使奶牛的头部、背部和尾部得到舒适的清理, 不再到处摩擦搔痒, 从而将节约费用, 预防事故发生。

修蹄机不但使修蹄变得简单, 可以使修蹄技师从非常重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可以站立工作, 并准确的对伤口进行处理;极大地减少因修蹄发生的流产, 可以极其方便的修剪前蹄, 而且也可以用于奶牛的手术、配种、剖腹产, 直肠检查等多种用途。

6 第六个关键环节:奶牛粪污机械收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主要模式:“牛舍电动刮粪板清粪粪坑收集+排污泵输送+运动场机械干清粪+固液分离机械分离+固体堆积发酵生产有机肥+液体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沼液”。

牛场的舍内多为水泥硬化地面, 为使干粪与尿液及污水分离, 需在牛舍内装备机械清粪设备, 进行无害化处理, 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劳动力成本。运动场粪便采用干清粪工艺, 即将干粪由人工或机械进行清扫或收集, 然后运送至存放或处理地点。牛舍与卧栏采用刮粪板清粪, 此清粪方式能随时清粪, 机械操作简便, 工作安全可靠, 刮板高度及运行速度适中, 基本没有噪音, 对牛群的行走、饲喂、休息不造成任何影响。收集输送汇集的粪污, 首先进行固液一次筛分, 筛分出的纤维固体发酵后作牛床垫料或有机肥, 第二次筛分后的固体可制高档有机肥。筛分后的污水, 可根据企业经济实力和产业方向实现沼气工程, 或是其他无害化处理后还田灌溉。

参考文献

[1]李栋.中国奶牛养殖模式及其效率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规模奶牛养殖场 篇8

2013年下半年, “奶荒”来袭, 从2013年5月第3周的3.44元/公斤到2014年2月第1周的4.27元/公斤, 全国生鲜乳价格出现了连续38周的增长。虽然从2014年2月起鲜乳价格停上涨止并逐步下降, 到2014年7月第5周已降为3.98元/公斤, 但仍比去年同期高11.17%。价格上涨的背后是总供给的短缺, 其根本在于中小规模养殖者退出速度远快于规模化发展的速度, 造成不同养殖规模进退市场的速度失衡 (宋亮, 2013) 。

三聚氰胺事件后, 以河北省为代表的中国奶业遭受重创。为保证乳制品安全, 各级政府加快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发展, 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2011年, 全国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从2007年的16.35%提高到32.88%;内蒙古从7.17%提高到28.48%, 黑龙江从7.75%提高到11.66%, 河北更是从2007年的15.43%提高到67.72%。

规模化程度提高的背后, 一方面是养殖成本与机会成本上升挤压养殖利润, 奶农“杀牛倒奶”, 加速退出;另一方面, 各路资本涌入奶牛养殖业, 乳企自建奶源基地速度加快。这种现象不仅是政策原因, 更重要的是市场利益的驱动, 那么, 不同规模下奶牛养殖收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规模化真的比散户、小规模更有效率吗?

二、数据说明

考虑到数据的易得性、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以及奶牛产奶年限 (一般为6年) , 本文选择了2007~2012年不同规模下成本收益数据, 进行计算整理出2007~2009和2010~2012年两个时期的平均数。根据2008~2013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的数据, 采用变动成本法, 整理计算得出, 如表1所示。

单位:元、公斤

本文所有的成本收益数据均为单头奶牛主产品的成本收益。还需要说明的是:

(1) 按与其产奶量是否相关, 将每头奶牛养殖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其中, 变动成本包括精饲料费、青粗饲料费、饲料加工费、水费和燃料动力费;固定成本为总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差。

(2) 规模标准采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的划分标准, 散户饲养规模为0~10头, 小规模为11~50头, 中规模为51~500头, 大规模为500头以上。

(3) 奶牛养殖收益包括主产品和副产品两部分, 主产品为生鲜乳, 其收入高低直接决定奶户的生产决策, 而奶牛副产品包括牛犊、淘汰牛、粪便等, 虽然价值较大, 但因数量、单价等难以统计, 所以,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不同规模下单头奶牛主产品成本收益。主副产品总成本以及各个成本项目按照按主副产品产值比进行分配。

相关计算公式如下:每公斤主产品单价=主产品产值÷主产品产量;主产品相关成本费用=相关成本费用× (主产品产值÷产值合计) ;主产品利润=主产品产值-主产品变动成本-主产品固定成本。

三、不同规模下奶牛养殖的成本收益情况

1. 成本情况。

奶牛养殖总成本与规模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大规模养殖场总成本最高, 散户和小规模最低。就涨幅来说, 不同规模下奶牛养殖的平均总成本均上涨30%~32%, 涨幅最高的为小规模、最低的为散户。从总成本的增加额来看, 规模越大, 增加额越大, 但不同成本项目贡献程度不同。

(1) 变动成本。根据计算, 变动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比重高达65%以上, 不同养殖规模间成本差距呈扩大趋势, 且规模越大变动成本越高。与前三年相比, 2010~2012年散户与小规模养殖户变动成本总额分别上涨27.43%、26.11%, 而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场变动成本总额分别上涨了33.87%、30.03%。其中, 变动最大的是饲料费。

在变动成本中, 90%以上为饲料费用, 分为精饲料费和青粗饲料费, 精饲料费用上涨26%~34%, 粗饲料费上涨23%~53%。精饲料奶牛养殖中精饲料多为玉米、小麦麸、豆粕等, 同期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分别从2007年的1.61元/公斤、2.96元/公斤增长到2012年的2.45元/公斤、3.89元/公斤。将各种精饲料折成粮食, 其平均使用量约为2 000~3 000公斤, 除中规模养殖场较前三年增长了3.85%外, 其他三种均出现负增长。在精饲料使用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 其成本上升与精饲料价格上涨相关。

(2) 固定成本。养殖成本中固定成本不足35%, 且不同养殖规模间差距较为稳定。就固定资产总额而言, 规模越大成本越高。固定成本总体虽呈上涨趋势, 但与变动成本下规模越大增长速度越快不同, 固定成本总额是规模越大, 增长速度越慢, 散户固定成本增长最快为39.52%, 大规模养殖场最慢为20.81%。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人工成本的上涨, 吞噬了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的成本优势。固定资产折旧和人工成本, 是固定成本上升主力。

2. 收益情况。

(1) 每公斤生鲜乳收购价格。一定程度上, 收购价格反映了生鲜乳质量, 规模越大, 标准化程度越高, 价格越高。与前三年相比, 后三年生鲜乳收购价格整体上涨30%以上, 大中规模养殖场分别涨了0.97元和0.93元, 而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为0.81元和0.74元, 且大中规模养殖场与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的价格差距在逐步扩大。

原因在于:第一, 受饲养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影响, 大中型养殖场的奶源质量比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更有保障, 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后, 为保证生鲜乳质量, 奶企和奶站会更倾向于收购大中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小区的奶, 且规模越大收购价越高。第二, 与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相比, 大中型养殖场有更强的议价能力。第三, 与将生鲜乳卖给奶站的小规模养殖户相比, 散户因其养殖规模小, 灵活性高, 总产量少, 生鲜乳多卖给附近居民, 该“零售价格”会略高。

(2) 每头奶牛的产奶量。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与规模存在正相关性, 大规模养殖场单头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规模, 而其他规模间差距不大。同一规模下单头奶牛产奶量变化不大, 与前三年相比, 后三年产奶量增长速度均低于2%。我国奶牛平均单产普遍较低, 以2011年为例, 世界主要国家奶牛单产水平中, 以色列最高为10.34吨, 东亚地区韩国最高为10.05吨, 日本为7.48吨, 而中国奶牛平均单产仅为3.00吨, 远低于韩国和日本, 说明我国的奶牛养殖技术还有待提高。

(3) 养殖利润。前三年, 平均养殖利润最高为小规模养殖户为2 902.65元/头, 最低为中规模养殖场为2 352.00元/头;而2010~2012年受人工成本上涨等影响, 大规模养殖场平均利润最高为4 517.46元/头、小规模最低为4 025.64元/头, 可见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的养殖的比较收益在丧失。增速上, 中规模养殖利润增长最快为78.79%, 其次为大规模的60.38%, 散户为56.98%, 小规模最低仅为38.69%, 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单头养殖利润增速显著低于大中规模养殖场。

与大中规模养殖场相比, 散户和小规模养殖场的比较利润在逐步下降。这一顺序与单价增长顺序一致, 可以推断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养殖利润的下降与其生鲜乳收购价格增长幅度低于大中规模养殖场有关。

3. 收益评价。

(1) 饲料报酬率。饲料报酬率是衡量饲料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奶牛产奶的饲料报酬率采用精饲料报酬率 (产奶量/精饲料数量) , 即每消耗1公斤精饲料得到生鲜乳的重量。需要消耗的精饲料数量, 数值越大, 饲料利用率越高。根据表2可以看出, 整体上不同规模下奶牛养殖的饲料报酬率差距不大, 集中于1.82~1.86之间, 且十分稳定。散户饲料报酬率最低, 前三年饲料报酬率最高的为中规模, 后三年为小规模, 而大规模养殖场的饲料报酬没有显著优势。可以看出, 饲料使用效率与养殖规模没有明显关系, 也从侧面反映出奶牛饲养水平仍有待提高。

(2) 成本利润率与贡献毛益率。2010~2012年, 在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单头奶牛主产品利润低于大中规模养殖场的情况下, 在成本利润率上, 散户和小规模户的养殖利润均高于大中规模养殖场, 但后两者的成本利润率增幅要高于前两者, 尤其高于小规模养殖户。贡献毛益率反映了单头奶牛的创利能力, 规模越小, 能力越高, 前三年不同规模下差距相对较小, 后三年差距变大, 散户增加了3.86个百分点, 而大规模养殖场只增加了0.38个百分点, 说明其盈利能力没有明显提升。

四、奶牛养殖收益的不确定性分析

奶牛养殖收益的不确定性, 即为奶牛养殖收益的风险。影响奶牛收益的风险因素包括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 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 都会反映到生鲜乳收购价、产量、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上。下面笔者将利用本量利模型, 计算安全边际率和敏感系数, 对奶牛养殖收益风险进行分析。

1. 安全边际率。

计算安全边际可以衡量单头奶牛产奶量下降多少不会亏损, 安全边际率为其相对数。从表3可以看出, 养殖规模越大, 安全边际率越低, 风险越高。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安全边际率始终高于50%, 说明很安全;而大中规模养殖场2007~2009年在30%到40%属于安全区。2010~2012年大中规模养殖场的安全边际率比前三年分别增加了7.57和9.78个百分点, 高于40%说明很安全。从安全边际率的角度看, 我国不同规模下奶牛养殖收益都很安全, 风险性逐步降低。

2. 敏感系数。

从表3可以看出, 第一, 各因素对利润的敏感系数与养殖规模有明显的相关性, 养殖规模越大, 敏感性系数越大, 即风险越大。第二, 根据各因素对奶牛养殖利润的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排序, 得出敏感性强弱的一般顺序为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其中, 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固定成本对利润的敏感系数绝对值小于1, 为不敏感因素。所以, 对于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其敏感因素为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产量;大中规模养殖场其敏感因素为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量与固定成本。第三, 与2007~2009年相比, 2010~2012年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均呈下降趋势, 风险逐步降低。其中, 中规模养殖场下降最快, 而小规模下降最慢。

五、结论

1. 养殖规模越大, 养殖效率不一定越高。

在单产上, 虽然大规模养殖场单头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规模, 但其他规模间差距不大, 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的奶牛单产没有明显低于中规模养殖场。饲料报酬率上, 散户饲料报酬率最低, 前三年饲料报酬率最高的为中规模养殖场, 后三年为小规模养殖场, 而大规模养殖场的饲料报酬率没有显著优势。

2. 人工成本和饲料费用上涨, 压缩了养殖收益。

散户和小规模养殖场的成本优势被日益上涨的人工成本和饲料费用抵消, 养殖收益下降, 这就是奶农加快退出市场的原因。

3. 各因素对利润的敏感系数与养殖规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即规模越大风险越大。

对于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其敏感因素为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产量;大中规模养殖场其敏感因素为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量与固定成本。所以, 要想提高养殖收益, 最根本的方式是提高养殖技术, 提质提量, 以达到提价、降低单位变动成本、提高饲料使用效率、节粮的目的, 从根本上提高养殖效率。

摘要:本文采用变动成本法和敏感性分析, 对2007~2012年不同规模下奶牛养殖主产品的成本收益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奶牛养殖成本、收益呈上升趋势, 养殖规模与成本、收益正相关。但养殖规模越大, 养殖效率不一定越高。分析后得出结论:规模化发展推动了养殖成本的上涨;奶牛养殖收益风险逐步降低。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敏感性分析,奶牛养殖,成本,收益

参考文献

[1].宋亮.2014年中国乳业展望.中国乳业, 2014;1

规模奶牛养殖场 篇9

农业部通过扶持奶牛规模养殖、实施良种补贴和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加快转变奶业发展方式。2008~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38亿元,改造完善3 000多个奶牛养殖场和小区;改良奶牛5 200万头(次),奶牛年平均单产从2008年的4.8 t提高到5.5 t;测定奶牛180万头(次),参测奶牛日均产奶量由22 kg增加到25 kg,奶业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下一步,农业部将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快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今年的项目资金规模已从5亿元增加到10亿元,将重点向婴幼儿奶粉企业奶源基地倾斜,对奶牛场圈舍、挤奶厅和质量检测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提升奶牛养殖水平。二是加快实施奶牛改良计划,开展奶牛良种补贴和生产性能测定,做好奶农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三是加强奶站和运输车监管,开展专项整治,强化许可管理,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实施不合格生鲜乳报告和处理制度,努力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四是全面实施生鲜乳监测计划,加大婴幼儿奶粉企业相关奶牛场、奶站和运输车抽检频次,检测指标覆盖国家公布的所有违禁添加物。五是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加快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从源头上提高奶源质量。吉

规模奶牛养殖场 篇10

1 奶牛养殖场粪污对环境的危害

奶牛作为畜禽规模养殖业的污染大户, 它的粪便日产生量明显高于其他畜禽。据报道, 一头成年母牛全年的粪尿产生量大约有13 t, 其中粪9.5 t, 尿3.5 t。奶牛的粪便产生量是生猪的4 倍, 肉羊的13 倍, 蛋鸡的117 倍, 肉鸡的219 倍[1]。

1.1 空气污染

养殖场粪污对环境最主要的危害就是空气污染。奶牛粪便中含有许多未消化的蛋白质及氨基酸, 如未能对其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 粪便经体外微生物分解, 就会产生甲基硫醇、二甲二硫醚、甲硫醚及低级脂肪酸等恶臭气体, 致使臭味成倍增加造成空气污染[2]。这种污染不仅对牛场工作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也极大影响奶牛自身的健康, 奶牛呼吸系统疾病极易发生, 并最终导致产奶性能下降。

牛、羊等反刍动物还要大量排放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气体。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奶牛养殖业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全球变暖也产生很大影响。目前, 畜牧业每年的氨气排放量要占到全球氨气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在欧美地区, 由于畜牧业生产的高度集约化、规模化, 其氨气的排放量甚至达到了70%。

1.2 水质污染

由于奶牛体内植酸酶的缺乏以及对蛋白质利用率相对较低, 造成了奶牛粪污中磷和氮两种元素的含量过高。随地表水径流、下渗的奶牛粪污, 造成水体 (见表1) 及地下水的污染,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引起鱼池泛塘及内海红潮、赤潮等现象的发生。

此外, 奶牛粪污中还可能含有残留的消毒药液及重金属元素, 进入水体可致鱼、虾死亡或在其体内沉积, 人食用后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3]。

1.3 土地污染

奶牛粪污主要通过还田及灌溉的形式对土壤形成污染。一是奶牛粪便中富含钠盐和钾盐, 直接还田会导致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 严重影响土壤品质;二是用富含氮磷的养殖污水直接灌溉农田会导致农作物出现稻穗倒伏、不熟或晚熟等现象。

1.4 传播疾病

奶牛粪便中有大量可寄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 诸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肠球菌以及蛔虫卵和毛首线虫卵等。如果对奶牛粪便处理不当, 不仅会造成蚊蝇滋生, 同时也会导致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 加大人畜共患病的发生频率, 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据相关文章报道, 有高达90 余种人畜共患病是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类, 其中通过牛传播的传染病就占到30%左右, 而这些人畜共患病的主要病源载体是家畜粪便及排泄物。

2 奶牛养殖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2.1 养殖场设计规划要科学合理

养殖场的场址选择、养殖场布局、疫病防治、粪污处理等设计工作, 都应遵循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应选择在远离居民区、水源、公路并通风良好的地方建场;场区规划要科学合理, 生活区要位于生产区的上风向, 并建立消毒隔离通道;根据自身养殖规模制定出合理而完备的粪污处理方案, 从源头抓好养殖场粪污污染防治工作。

2.2推广应用奶牛环保新型饲料

科学应用营养学原理, 合理配置新型饲料, 利用营养调控的手段消除和减少污染。通过在奶牛日粮中添加氨基酸, 建立“理想蛋白质模式”的手段, 实现降低日粮蛋白含量, 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效率, 降低粪氮排放量的目标;在日粮中加入非淀粉多糖降解酶及微生态制剂, 可有效降低粪中致病菌含量及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从而改善养殖场周围空气环境, 降低空气污染;在日粮中合理添加植酸酶可减少粪磷排出, 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4]。

2.3 引入生态循环利用技术

蚯蚓可以有效利用奶牛粪便中的营养成分 (见表2) , 利用这一特点开发蚯蚓养殖产业, 作为药物原料进行出售, 增加养殖企业收入;奶牛粪便经蚯蚓消解处理后, 含水率显著降低, 无明显恶臭味, 且含有大量植物生长必需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 可作为优良的有机肥产品;奶牛尿液经除臭发酵后可制成高级液态肥。整套处理体系利用物质循环原理, 采用系统工程方法, 达到了牛粪良好循环利用的目的, 基本实现零排放的目标。

2.4 完善相关政策及补贴方式

政府主管部门要借鉴欧美国家的防治经验及相关法制政策, 并结合当地实际, 明确防治目标及重点, 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策精细化、具体化。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业发展规划, 严格控制区域内养殖业的饲养密度, 科学控制其发展速度, 加强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对奶牛养殖场实行粪污处理能力申报审批及现场核查制度, 并对养殖场粪便贮存设施的贮存能力进行严格定义, 形成量化指标[5]。此外, 政府也要建立奖励、激励制度, 积极调动奶牛养殖场自身的积极性, 打破常规思路, 大胆尝试和开拓全新的粪污处理模式, 并从中选取典型, 进行示范推广。

3 结语

(1) 奶牛养殖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凸显,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存环境。政府在发展奶牛养殖业的同时, 也要充分认识到粪污防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畜牧业管理部门要在积极开展奶牛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前提下, 实现奶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要加快养殖业污水处理新设备、新工艺的研发进程, 减少规模养殖场在治理污染上的资金压力, 力求取得环境保护和奶牛养殖业两翼齐飞的双赢局面。

摘要:随着规模化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粪污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奶牛的粪污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从养殖场的规划布局、采用环保饲料、循环技术的引入及加强立法管理四个方面入手, 详尽阐述了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奶牛养殖场,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晏邦富.浅谈规模奶牛养殖场的污染与治理[J].中国奶牛, 2007 (9) :43-44.

[2]孔源, 韩鲁佳.我国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的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7 (6) :92-96.

[3]付春丽, 高腾云.减少奶牛磷排放的营养调控措施[J].浙江农业科学, 2012 (1) :113-116.

[4]刘华荣.降低畜禽粪便污染的营养调控措施[J].中国禽业导刊, 2007, 24 (3) :9-10.

奶牛养殖技术探讨 篇11

【关键词】奶牛;高效;养殖;综合技术;研究

1.奶牛的选育与繁殖

1.1后备母牛选择

(1)按系谱选择奶牛系谱是牛群管理的基础资料,它包括奶牛编号、出生日期、生长发育记录、繁殖记录、生产性能记录等。系谱选择是根据所记载的祖先情况,估测来自祖先各方面的遗传性。按系谱选择后备母牛,应考虑来源于父亲、母亲及外祖父的育种值。特别是产奶量性状的选择,应当依据父亲和外祖父的育种值,不能只以母亲的产奶量高低作为唯一选择标准,应同时考虑父母的乳脂率、乳蛋白率等性状指标。

(2)按生长发育选择主要以体尺、体重为依据。主要指标包括初生重、6月龄、12月龄、第一次配种(15月龄左右)及头胎牛的体尺、体重。体尺性状主要有体高、体斜长和胸围等。

(3)按体型外貌选择根据后备牛培育标准对不同月龄的后备牛进行外貌鉴定,对不符合标准的个体及时淘汰。鉴定时应注重后备牛的乳用特征、乳房发育、肢蹄强弱、后躯宽窄等外貌特征。

1.2发情鉴定

(1)发情鉴定采用观察法,每天不少于3次,主要观察牛只性欲、粘液量、粘液性状,必要时进行直肠检查,查看卵泡发育情况。

(2)对超过14月龄未见初情的后备母牛,必须进行母牛产科检查和营养学分析。

(3)对产后60天未发情的牛、间情期超过40天的牛、妊检时未妊娠的牛,要及时做好产科检查,必要时使用激素诱导发情。

1.3配种

(1)输精时间最佳时间是奶牛出现静立发情时。在发情后12~24小时配种;通常在早上发现牛发情的,应在下午输精;在下午发现发情的,应在次日早晨输精。

(2)输精操作配种前进行母牛产科检查,患有生殖疾病的牛不予配种,应及时治疗。采用直肠把握法输精,配种时应对卵巢检查,适时输精。输精前要用清水冲洗外阴部,用消毒毛巾(或纸巾)擦干。从液氮罐里提取精液时,提桶在液氮罐颈口部的停留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停留部位应距液氮罐颈口部8厘米以下,精液取出后置于36~38℃温水中浸泡10~20秒,进行解冻。输精前应进行精液品质检查,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精液,方可用于输精。输精器具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净,放入干燥箱内经170℃消毒2小时。每次输精后,进行精液品质回检,精子活力应≥30%,及时填写配种记录。配种过程要保证无污染操作。

1.4妊娠诊断

(1)母牛输精后进行两次妊娠诊断,分别为配种后2~3个月和停奶前。

(2)妊娠诊断可采用直肠检查法、激素法、子宫颈粘液诊断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腹壁触诊法、超声诊断法等。

1.5产科管理

(1)分娩管理分娩母牛出现临产征兆,对牛进行后躯消毒,再进入产房,产后48小时无异常情况方可离开产房。产房每天消毒1次,牛每天进行后躯消毒,经常更换垫草。以自然分娩为主,需要助产时,由专业技术人员按产科要求操作。

(2)产后监护:产后6小时内,注意观察母牛产道有无损伤,发现损伤应及时处理。产后12小时内观察母牛努责情况,对努责强烈的母牛,要注意子宫内是否还有胎儿或有无子宫脱落征兆,并及时处理。产后7天内,监视恶露排出情况,发现恶露不正常或有隐性炎症表现,应立即治疗。产后14天,进行第一次产科检查。产后35天,进行第二次产科检查。产后50~60天,对一检、二检的治疗牛进行复查,如未愈,应继续治疗。

(3)子宫隐性感染的监测产后2周内,用4%苛性钠溶液2毫升取等量子宫粘液混合于试管内加热至沸点,冷却后根据颜色进行判定,无色为阴性,呈柠檬黄色为阳性。

(4)记录对母牛的发情、配种、妊娠、产犊等情况需用专门的表格记录。牛场应根据产后内容设立产后监控卡,把产后监控作为技术管理的一项常规内容。

2.犊牛的饲养管理

2.1犊牛哺乳期(0~60日龄)

犊牛饲喂做到“五定”,即定质、定时、定量、定温、定人,每次喂完奶后擦干嘴部。新生犊牛出生后尽快吃到初乳,并持续饲喂初乳3天以上;一周以后开始补饲,以促进瘤胃发育。

饮水保证犊牛有充足、新鮮、清洁卫生的饮水,冬季饮温水。每头每天饮水量平均为5~8公斤。

卫生做到“四勤”,即勤打扫、勤换垫草、勤观察、勤消毒。犊牛的生活环境要求清洁、干燥、宽敞、阳光充足、冬暖夏凉。哺乳期犊牛做到一牛一栏单独饲养,犊牛转出后及时更换犊牛栏褥草、彻底消毒。犊牛舍每周消毒一次,运动场每15天消毒一次。

去角犊牛出生后,在20~30天去角(用电烙铁或药物去角)。

去副乳头在犊牛6月龄之内进行,最佳时间在2~6周,最好避开夏季。先清洗消毒副乳头周围,再轻拉副乳头,沿着基部剪除副乳头,用2%碘酒消毒。

2.2犊牛断奶期(断奶~6月龄)

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增加犊牛优质粗饲料的喂量,选择优质干草、苜蓿供犊牛自由采食,4月龄前禁止饲喂青贮等发酵饲料。干物质采食量逐步达到每头每天4.5公斤。

断奶后犊牛按月龄体重分群散放饲养,自由采食。保证充足、新鲜、清洁卫生的饮水,冬季饮温水。保持犊牛圈舍清洁卫生、干燥,定期消毒,预防疾病发生。

3.成年母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3.1干奶前期(停奶~产前21天)

饲养日粮应以中等质量粗饲料为主,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的2~2.5%,粗蛋白水平12~13%,精粗比以30∶70为宜。混合精料每头每天2.5~3公斤。

3.2干奶后期(产前21天~分娩)

饲养日粮以优质干草为主,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的2.5~3%,粗蛋白水平13%,可适当降低日粮中钙的水平,添加阴离子盐产品,促进泌乳后日粮钙吸收和代谢,不补喂食盐。

此阶段为围产前期,防止生殖道和乳腺感染以及代谢病发生,做好产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产房产床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消毒,随时注意观察牛只状况。产前7天开始药浴乳头,每天2次,不能试挤。

3.3泌乳早期(分娩~产后21天)

注意产前、产后日粮转换,分娩后视食欲、消化、恶露、乳房状况,每头每天增加0.5公斤精饲料,自由采食干草。提高日粮钙水平,每千克日粮干物质含钙0.6%、磷0.3%,精粗比为以40∶60为宜。喂TMR日粮时,按泌乳牛日粮配方供给,并根据食欲状况逐渐增加饲喂量。

让牛只尽快提高采食量,适应泌乳牛日粮;排尽恶露,尽快恢复繁殖机能。

3.4泌乳盛期(产后21天~100天)

饲养日粮干物质采食量从占体重的2.5~3.0%逐渐增加到3.5%以上。粗蛋白水平16~18%、钙0.7%、磷0.45%。精粗比由40∶60逐渐过渡到60∶40。多饲喂优质干草,对体重降低严重的牛适当补充脂肪类饲料(如全棉籽、膨化大豆等)并多补充VA、VD、VE和微量元素,饲喂小苏打等缓冲剂以保证瘤胃内环境平衡。

3.5泌乳中期(产后101~200天)

饲养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3.0~3.5%,粗蛋白13%,钙0.6%,磷0.35%,精粗比以40∶60为宜。

此阶段产奶量渐减(月下降幅度为5~7%),精料可相应渐减,尽量延长奶牛的泌乳高峰。此阶段为奶牛能量正平衡,奶牛体况恢复,日增重为0.25~0.5公斤。

3.6泌乳后期(产后201天—停奶)

饲养日粮干物质占体重的3.0~3.2%,粗蛋白水平12%,钙0.6%,磷0.35%,精粗比以30∶70为宜。调控好精料比例,防止奶牛过肥。

规模奶牛养殖场 篇12

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优质牛羊肉、牛奶及其奶制品的需求[2], 甘肃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 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 加快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 努力提高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 实现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将临夏县列为全省奶牛大县, 这为该县奶牛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临夏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 县委、县政府把畜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 使畜牧业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 全县规模养殖农户达2800多户, 规模养殖村5个, 存栏奶牛1.5万多头, 日产商品奶近70多吨。目前该县奶牛养殖主要是以农户家庭散养为主, 结合当地实地, 在自家宅基地里面搭建12~30m2的圈舍, 抽出往年结余购买1~2头未断奶的母畜搞起奶牛的传统养殖。饲草方面就地取材, 充分利用自产的玉米秸秆通过青贮氨化以后饲喂, 饲养管理主要是夫妻为主, 通常是种地养牛两不误[3], 养殖规模大多在2~5头之间, 为了探索出适合临夏县奶牛发展的最佳饲养模式, 使养殖户取得更高经济效益, 我们于2011年6月10日至2012年6月9日, 临夏县北塬乡朱潘村的养殖户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饲养对比试验。

1 试验对象和方法

1.1 试验对象

本试验选用北京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对象。

1.2 试验地点

临夏县北塬乡朱潘村。

1.3 试验对象的选择及分组

按照体重、产奶量、产胎月份、胎次均相近的原则, 选择了临夏县北塬乡朱潘村10户每户饲养2头北京荷斯坦奶牛和10户每户饲养5头北京荷斯坦奶牛农户为对象, 以饲养数量决定生产模型为依据分2组, 以备试验。

1.4 试验奶牛的饲养管理

1.4.1 放牧补饲型生产模型[4]

适用于每户饲养2头奶牛的养殖户, 由于奶牛数量少, 便于管理, 能防止采食庄稼, 所以到本村庄草坡、田地边、地埂、沟渠等地进行放牧, 再结合舍饲补给一定量的粗饲料和全价饲料, 从而保持营养需要。

1.4.2 秸秆舍饲型生产模型

适用于每户饲养5头奶牛的养殖户, 圈舍为半棚半列式砖混结构, 粗饲料以小麦秸秆和青贮玉米秸秆为主, 喂适量青干草及田间杂草, 精料为全价饲料, 期间保证饮水充足和饲料质量[5]。

1.5 试验方法

在正式试验开始前, 利用10d时间观察奶牛健康及采食情况, 并进行驱虫、防疫注射等措施, 为正式期做好准备。试验开始后指定专人看管, 保证奶牛的营养需求, 并做好精、粗饲料的消耗量及产奶量变化情况的统计工作。

1.6 试验期

从2011年6月10日开始至2012年6月9日结束, 共计一年。

2 试验结果

饲养效果:在饲养试验期结束日子结束试验, 进行不同模型的结果比较, 结果见表1。

注:饲养人员工资不计成本。

由表1可知, 户养2头奶牛的平均收益高于户养5头奶牛的平均收益。

3 效益分析

3.1 不同养殖模型的收益对比

养殖收益是指产奶收入和产犊收入 (产公犊时收入500元, 产母犊时收入6500元, 平均产犊收入3500元) 。不同养殖模型的养殖收益见表2。

在试验期间, 由于每户饲养2头的模型下进行了放牧, 采食的青绿饲料多予每户饲养5头模型下的农户, 所以产奶量比每户饲养5头模型每头增产了84.6kg, 多收益186.1元, 占5头模型下每头每年收益的1.3%。

3.2 不同养殖模型饲养成本支出的对比

由表3可知精饲料在户养2头模型下的高于户养5头模型下的, 其他饲草方面的支出户养5头的高于户养2头的, 每户饲养2头模型比每户饲养5头模型生产成本降低了912.8元, 占5头模型下生产成本的26.7%。

3.3 综合经济效益的对比

在不计奶牛购买成本的前提下, 试验结束日子每头奶牛以15000元的市场价进行折算, 那么每户饲养2头模型下的赢利率为48.1%、投入产出比1:1.86, 每户饲养5头模型下的赢利率为42%、投入产出比1:1.64。

4 结论

户养2头模型下的每头奶牛全期纯收6669元, 而户养5头模型每头奶牛全期纯收5570.1元, 即2头模型下的比5头模型下的多收入1098.9元。如临夏县奶牛以1.5万头计, 2头模型下的可增加纯收入824万多元, 由此可见, 如将户养5头奶牛的改为户养2头奶牛模型, 增加养殖户数, 减少每户数量, 可以保持每户较高的经济效益, 并提高临夏县养殖总收入。

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在临夏县农区受宅基地面积的严重影响和难以加大资金投入的条件下, 随着饲养模型由2头转变成5头, 投入产出比由1:1.86降至1:1.64, 赢利率由48.1%降至42%, 由此可得成本的增幅大于产值的增幅, 造成综合经济的下降, 作为反映经济综合指标的投入产出比和赢利率显示出先升后降的趋势, 所以说临夏县农户奶牛养殖的适宜规模为每户2头, 规模过大和过小, 使相应费用增大, 经济效益反而降低, 适宜的饲养规模和饲养方式, 即可减少劳动力的浪费, 又会降低饲养成本, 从而使经济效益更为可观。

参考文献

[1]肖普辉.陕西奶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国乳业, 2008 (10) :16-17.

[2]孙明道.陕西省奶牛业发展对策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 2006 (1) :33-34.

[3]梁全.山西现代畜牧业发展对策[J].中国牧业通讯, 2007 (24) :37-39.

[4]李福荣.促进秸秆养畜的举措[J].中国牧业通讯, 2007 (15) :74-75.

上一篇:超声支气管镜下一篇:目标特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