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行政执法

2024-09-17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精选9篇)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 篇1

摘要:自2002年9月1日起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来,逐步推动人口计生行政执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人口计生依法行政水平,为特克斯县特克斯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加强基层依法行政工作,建立人口计生依法行政长效工作机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效能显著提高,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法制保障。随着《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社会抚养费管理征收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和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依法管理的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出现了一下新情况、新问题。

关键词:计划生育,行政执法,问题对策

特克斯镇计划生育行政工作自《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特克斯镇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违法案件不断减少,为特克斯镇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近一阶段来,特克斯镇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中遇到了如政策外生育反弹势能大、管理手段尚不完善、政策驱动乏力等问题,迫切需要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工作,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不懈的抓紧、做好,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人口计生系统一个部门的事,还必须依靠各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包括有关执法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

1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的内容及工作的特点

对于特克斯镇计划生育部门来讲。行政执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大力强化孕前管理服务。进一步规范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让群众在充分知情下选择以长效为主的避孕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政策外怀孕和生育。二是严厉查处违法生育行为。依法依纪、从严从重处理违法现象,加强对“不守法的现象、公职人员”的管理。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完善和规范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加大依法行政力度。

一是特克斯镇结合单位实际,迅速进行动员部署,按照示范标准,制定具体措施,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畅通维权渠道,开展优质服务,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执法监督,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全面履行法定职责。规范行政执法主体、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完善行政执法告知、说明理由、回避、调查取证等制度,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是深入开展“阳光计生行动”、“诚信计生”、“基层文明执法”和“法制六进”活动,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调查、处理群众和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加大执法责任追究和问责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是全面贯彻执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认真做好《生育服务证》发放、《光荣证》办理、再生育审批、跨省流动人口一孩生育服务证办理、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工作中存在的相互推诿、扯皮等不作为现象;杜绝个别工作人员存在办事不公、违规操作、故意刁难、以权谋私等违法行政问题;积极开展便民维权,落实好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使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

同时,计生部门还充分调动工会、村(居)委会、私企业主积极性,组织协调,通过谁检举谁受益的方式为特克斯镇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提供方便。

2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在优化执法环境中不能相互配合。在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中,镇广播、电视、计生政务公布栏、广场多媒体、社区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应全面推进依法治理的总目标、总任务,把相关法律法规原原本本交给干部群众,全镇知晓计划生育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可是以上单位都不能够积极进行配合,让全镇的人民不能及时知晓计划生育是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

2.2违法生育人口整体素质偏低,自我约束能力低,理解能力有限,部分村(居)计划外生育人员不配合工作,尤其是已通过公安部门落户家庭,认为已经落户,不愿提供有效证件给我们立案造成困难,也造成后续工作缴纳社会抚养费困难。因此,违法生育人员的文化素质决定了他们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并且引发教育、住房、卫生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3违法生育人口家庭问题突出,各村(居)违法生育人员家庭大部分是贫困家庭,均以生活、挣钱为主,法律意识淡泊,重婚姘居时有发生,导致相关部门联动管理监管困难。在行政执法管理工作中出现死角。相关部门对行政执法工作管理缺位或不到位。

3行政执法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3.1切实抓好农牧民的培训。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合农村实用科技及基本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加大农牧民培训力度,重视和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2主动利用现代传媒与群众开展互动交流,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将开展创建活动中好的作法及典型经验材料,及时进行宣传和推广,最大限度的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公开栏向群众公开,积极营造深厚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计生执法不当造成恶性案件或群众上访的实施“一票否决”,同时要追究单位“一把手的”责任。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把依法行政作为工作的总抓手,全面实施,狠抓落实。将结合单位实际,迅速进行动员部署,按照示范标准,制定具体措施,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畅通维权渠道,开展优质服务,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执法监督,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只有把依法行政的理念合要求贯彻到计划生育工作的全过程,才能促进计划生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花玉.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龚晓梅.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8(05).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 篇2

xxxx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按照省、市关于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检查的通知精神,在全区范围内认真扎实地开展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内容

(一)领导重视,职责明确,确保了计生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实施。区、街两级领导十分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通过专干例会、专题培训和局务会等形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职责。各街道也将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做到责任明确,层层落实,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局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部署、政策法规科布置自查方案和迎检措施、各街道具体落实自查任务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二)政策落实,投入到位,为落实好计生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人口与计生经费投入机制,将计划生育事业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区级按人均 8.88 元投入到位,街道按人均2元投入到位。落实了农村人口、城镇低保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和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经费均纳入区乡两级财政预算。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为建设高素质的计生行政执法队伍打下了坚实基础。结合我区实际,通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知识专题讲座,以案讲法等方式,在月会及专题培训班上,对街道分管领导、计生干部和驻区单位、村(居)委会的计生工作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通过各级培训,强化了知识积累、优化了队伍素质,全区计生执法人员在依法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同时,严格执行了计划生育“七不准”、“十禁止”规定,切实做到依法办事,文明执法。截止目前,共召开例会4期、举办驻区计生法律法规专题培训班2期,参加人员达330余人次。

(四)积极宣传,制度上墙,营造了有利于计生行政执法的良好氛围。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复议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和评议制度,规范性文件逐级备案制度和重大案件报告制度以及行政执法过错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并注重发挥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一是积极定购和印发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册;二是在办证大厅公开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办理范围等内容;三是向群众公示奖励扶助人员、批准再生育人员等情况;四是与村(居)共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展板,建立规范化的宣传专栏,印发 “新城乡新家园牵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电话服务卡。既增强了广大育龄群众自身的维权意识,又做到政务、村(居)务公开,以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全区计生干部和育龄群众的法律法规、人口计生政策及生殖保健基本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科学、文明、进步的先进生育文化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二、切实做到五个“新”

(一)工作理念有了新的变化。一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这一理念已成为我区人口计生行政执法工作的宗旨;二是优质服务理念贯穿于人口计生行政执法工作的全过程,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标准。三是工作理念的更新,促进了工作方式和方法的转变,得到了服务对象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二)依法行政迈出了新的步伐。我区从2006年开展“五清理五落实”、2007年 开展“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质量年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了我区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一是抓好制度建设和专题培训,提升计划生育队伍依法行政整体水平;二是坚持将计划生育依法管理作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执法环节,实行考核评议;三是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务、村(居)务公开,增强计生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四是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评议制、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等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缩短再生育审批70天的时限办理再生育审批;五是严格执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对违反法律法规生育人员的处理做到程序公开、公正、透明,措施得力,执行到位。行政处理(罚)案件合格率达100%,社会抚养费征收兑现率达70%以上;六是规范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档案管理,按文书档案要求完成征收社会抚养费行政处理案件、再生育审批案件和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和独生子女死亡重残家庭扶助等资料的归档工作;七是认真开展行政告知工作,对一孩和再生育、违法生育妊娠对象的告知面均达95%以上。全区计生系统无一例违反计划生育“七不准”、“十禁止”的事件发生。

(三)利益导向机制得到了新的完善。区政府出台了计划生育“三结合”户子女接受职业学历教育学费补贴方案,对户籍在我区并就读xxxx区职业联席会成员单位中中等职业(学历)学校的所有高、初中毕业生实施定额学费补贴;认真落实了计划生育优先优惠及奖励政策,全区将独生子女低保户、重残(死亡)家庭和部分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拿入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户;积极落实市计生委等五部门文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在蓉企业、个体户及其他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发放情况调查、登记并积极宣传、督促落实奖励金达60%以上;区计生、卫生、教育、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残联等部门均建立和落实了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向计划生育“三结合”户倾斜,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进行“造血式”帮扶,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出现了新的面貌。近年来,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我们坚持管理与服务并举,以服务促管理,完善服务机制,实行人性化服务。一是规范、简化办事程序。为流动人口提供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咨询、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优生优育等科普知识。二是依托社区计生服务站为9661人次流动人口提供计划生育免费“三查”服务、落实避孕节育措施328人、人流2人,同时进行生殖健康、性保健等咨询服务与指导。三是普及避孕药具知情选择,指导流动人口自主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避孕措施,使其真正享受到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四是严格落实《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对流动人口违法生育协商处理的暂行规定》的要求,各街道办事处按照工作程序认真自查和清理。

(五)创优活动得到了新的推进。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质量年活动的蓬勃开展,推进了创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区活动向纵深发展。主要体现为:育龄群众对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和生殖健康的知晓率得到提高;育龄群众的婚育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育龄妇女依法生育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区计划生育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进一步深化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开通了“绿色通道”;在区政务中心民政大厅开设了全市第一个优生优育咨询窗口,进行宣传和《免费婚检卡》发放,由政府买单,对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有关规定,男女双方或一方具有xxxx区户籍,并在xxxx区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发放《xxxx区新婚优生健康服务卡》,实行免费婚检。

三、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 篇3

[关键词]基层人口;计划生育;依法行政;重要性

人口问题,一般是指人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也就是人口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其本质是人口发展同物质资料生产之间的关系问题。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经济还不够发达,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人口数量多,增长快,人口与经济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口基数大是我国最为突出的人口问题。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总量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进入低生育率阶段,但是人口质量还有待提升,特别是基层人口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对整体提升我国人力资源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人口问题及计划生育行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目前的人口计划生育情况,分析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性及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

一、做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发展社会的题中之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2006年国家人口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我国的农村人口有7.45亿(占57%),根据这一数据,我国经济要健康、稳步、快速的发展,就需要重视农村人口问题。在基层人口管理工作中,实行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遵循的一项法治原则,是现代政府管理模式和行政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我国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国策写入法律以后,就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工作赋予了法律的性质,这就要求基层行政工作人员把政策和法律统一起来,把管理和服务统一起来,把依法行政和保障人权统一起来,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一)目前我国的人均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总喜欢用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来描述我们的国家,但却忽视了人口众多、人均菲薄这一点。过多的人口数量已使我国从资源大国变成了资源贫国。如我国的土地面积多达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而人均国土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30%;人均耕地仅为1.4亩,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3;森林面积17.32亿亩,居世界第8位,而人均占有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9,居世界第120位;草原面积47.9亿亩,居世界第4位,人均占有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而人均淡水资源只及世界人均占有的1/4;我国的能源总量居世界第3位,而人均标准燃料仅0.6吨,只相当于美国的1/20、日本的1/7。

(二)基层劳动力就业分析

基层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都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据估算,我国15—60岁的劳动人口,1990年为73000万,2000年为81200万,2020年为93000—96000万。新增劳动人口数量过多、时间过长、压力过大,这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目前,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已高达1亿多,所以如何控制好基层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的关键点,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对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面临着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率低的情况,同时基层人口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在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依法行政人员的法治思想薄弱

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和计划生育部门对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存在模糊认识,忽视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片面强调保护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忽视依法管理和行政,不能将“依法行政”落实到工作中。一些干部认为法律只是管理老百姓的一种工具,而没有认识到法律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既规范群众的婚育行为,也规范干部的行政管理行为。

(二)对依法行政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基层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监督,不仅要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监督和行政机关的内部的监督,同时,还需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样才能使计划生育工作得到有效的保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在实际工作中,缺少群众的监督,依法行政部门很容易有腐败或权力过分集中的情况出现。

三、加强基层计生依法行政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我国“一法三规”的颁布实施和地方条例的修订与完善,构建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标志着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开始全面纳入法治的轨道,在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中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执法队伍陈旧的观念

在依法行政的执法队伍中,一定要加强其法律意识和观念,不能将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的特权来行使,如果执法人员一旦滋生了这种法外特权的思想,那么就会造成基层计生工作不被群众信任、不被群众接受的局面,所以,在基层计生依法行政工作中,首先要转变执法队伍落后陈旧的观念,加强对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国家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内容,学会运用法律指导和推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

(二)抓紧抓好当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各级基层计划生育部门工作者,要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快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纳入以人为本、依法管理、优质服务的轨道。

(三)建立或健全群众监督机制

贯彻好“一法三规”和地方条例,关键是要做到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工作是否得到落实,关键就在于有无群众的监督机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既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及计划生育部门的职权和应當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规定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又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侵犯公民人身权与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行政机关必须接受群众的监督,坚持行政公务公开、公平、平等的原则,群众要依法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四、结束语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依法行政,切实做好人口控制和提高人口素质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江亦曼.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知识读本[M]中国人口出版社,2002-02-01

2.张春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释义,[M]法律出版社:2003年

3.杨芳.浅谈基层计生统计人员的能力培养[N].人口导报,1998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 篇4

关键词:人口,计划生育,补偿制度,研究分析

1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补偿

1.1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补偿现状。

“对于行政补偿, 除个别单行法对某些行政管理领域 (如土地征用) 的补偿做了一些零散的规定外, 整体的、规范化的行政补偿制度尚未建立。”目前, 我国行政管理领域的行政补偿仅限于行政许可、土地征用等个别范围。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补偿而言, 除一些地方制定了某些人口和计划生育的行政补偿政策外, 目前尚无单行法律法规的规定, 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益需要而受到损害, 则无法得到适当的行政补偿。

1.2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补偿与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赔偿的异同。

两者部是因行政主体在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事务过程中对相对人的合法财产权、人身权等私权利造成的损失、损害所给予的行政救济。

1994年我国制定了《国家赔偿法》, 正式确立了国家赔偿制度,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赔偿制度由此建立。但对于行政补偿, 除个别行政管理领域外,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整体性的、规范化的行政补偿制度,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补偿无法可依。

两者的主要区别:a.前提不同。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补偿的前提具有合法性、正当性, 合法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行为或相对人因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益而受到损失、损害的补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补偿前提具有违法性, 因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违法或不当, 使相对人受到的损害所给予的赔偿。b.目的不同。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补偿是为了保障相对人的合法财产权、人身权等私权而对相对人损失的合理补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赔偿是为了对行政违法侵权行为的惩戒;c.性质不同。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补偿是交换性的、替代性的, 通过合法行政行为来实现, 属于行政义务的范畴;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赔偿是惩罚性的, 其前提属于违法行政行为, 属于违法责任的范畴。

2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赔偿程序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机关 (含县级以上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受害人享有获得人口和计划生育执法机关 (赔偿义务机关) 赔偿的权利。根据《国家赔偿法》,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赔偿的程序是:

2.1 申请和受理。

受害人的赔偿请求, 应当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人根据受到的不同损害, 可以同时提出`数项赔偿请求。

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2年, 自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6个月内,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 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 赔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请求赔偿应当递交申请书。赔偿请求人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 可以委托他人代写, 也可以口头申请, 由赔偿义务机关记入笔录。赔偿请求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2.1.1受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所,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2.1.2具体的要求、事实根据和理由;2.1.3申请的年、月、日。

2.2 确定赔偿方式和数额。

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 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赔偿义务机关对依法确认有《国家赔偿法》第三条第 (一) (二) 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并造成受害人名誉权、荣誉权损害的, 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 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 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 按照《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权造成损害的, 按照《国家赔偿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确定赔偿方式、计算赔偿数额。

2.3 向受害人赔偿。

赔偿义务机关对有《国家赔偿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 应当在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给予赔偿。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 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不得向赔偿请求人收取任何费用。

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予赔偿, 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或方式有异议的, 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间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4 向责任人追偿。

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后, 应当责成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对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人员, 有关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应当移送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补偿制度的意义

3.1 保护相对人的合法生育权、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权等生存权, 依法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

“人权最基本的内容是人的生存权, 生存权最重要的体现和保障则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在现实生活中, 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不仅可能受到政府违法行为的侵犯, 而且更可能受到政府合法行为的损害。”政府对于公民依法享有的生育权、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权等人身权因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行为受到损害,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不仅对其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应予以赔偿, 更应对其合法行为导致的损失给予补偿, 否则其行为显然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让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宪法原则不适应。

3.2 保护相对人协助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务的积极性, 维护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社会公益。

“行政主体

事后如不给予相对人以适当的补偿, 就可能挫伤他们协助公务的积极性, 最终不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基层行政主体在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过程中, 为了执行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维护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社会公益, 有时得损害特定相对人利益, 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但事后须对该相对人以适当或对等的补偿。

3.3 保护热心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者的权益, 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特定个人、组织为了维护和增进国家、社会公共利益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在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过程中, 常常会遇到许多乐于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奉献的公民个人, 他们义务在宣传动员、说服教育一些公民遵守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 经常会使他们自己的人身权或财产权等私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4 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4.1 健全行政决策机制。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机关应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行政决策权。在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机关内部决策规则, 强化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民主性。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与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机关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探索建立目标责任考核评估长效机制。

4.2 完善行政决策程序。

对于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决策事项, 要收集相关信息, 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 以及向社会公布等形式, 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对于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及专业性强的决策事项, 组织专家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

4.3 健全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

确定行政决策督办机构和人员, 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评估, 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加强对决策活动的监督, 完善行政决策的监督制度和机制, 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 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决策过错造成重大损失的, 应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郭志刚.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相关人口研究问题[J].学海, 2010 (1) .

[2]李艳.浅谈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建设[J].新西部 (下半月) , 2010 (2) .

[3]田雪原.新中国60年人口政策回顾与展望[J].学习论坛, 2010 (2) .

湖南省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文书 篇5

1、计划外怀孕限期终止妊娠通知书 附件:问话记录

2、收取计划外怀孕终止妊娠保证金审批表

3、收取计划外怀孕终止妊娠保证金决定书

4、送达回证

5、征收社会抚养费审批表

6、征收社会抚养费告知书

7、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书

附件:问话记录(主证、旁证)

8、送达回证

9、不予退还计划外怀孕终止妊娠保证金审批表准予退还计划外怀孕终止妊娠保证金审批表

10、不予退还计划外怀孕终止妊娠保证金决定书准予退还计划外怀孕终止妊娠保证金决定书

11、送达回证

12、计划生育征收处罚听证通知书 附件:听证材料

13、准予分期缴纳社会抚养费审批表

不准予分期缴纳社会抚养费审批表

14、准予分期缴纳社会抚养费决定书

不准予分期缴纳社会抚养费决定书 附件:申请准予分期缴纳社会抚养费报告

15、送达回证

16、综合材料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 篇6

1 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主要目标

基层政府是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先锋队。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 (1) 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得到全面、准确地贯彻实施;各乡镇 (街道) 严格履行法定职责, 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机制, 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 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 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2) 形成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相统一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决策机制,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诚信、便民、高效。 (3) 全面推行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 建立健全主体合法、权责明确、程序严密、行为规范、制度健全、监督有力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体制。 (4) 强化对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行为的监督, 完善监督新机制, 提高行政监督效能, 逐步拓宽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渠道。 (5)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日益强化, 执法能力明显提高, 群众依法生育和依法维权意识显著增强。 (6) 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生育的处理力度, 加强对社会抚养费征收的管理, 增强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的连续性, 认真清理历年社会抚养费, 建好书面台帐和电脑台帐。

2 做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社会人口增长过快, 基层人口及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是社会现实及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构建和谐发展社会的基础。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基层人口管理工作要实行依法行政, 是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遵循的法治原则。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并且实行法律后, 就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工作赋予了法律的性质, 这就要求基层行政工作人员把政策和法律统一起来, 把管理和服务统一起来, 把依法行政和保障人权统一起来, 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2.1 目前我国的人均情况分析

我国虽然地域辽阔, 土地面积达960平方公里, 位居世界第三, 但因人口众多、人均菲薄, 过多的人口导致我国资源缺乏, 人均国土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30%;人均耕地仅为1.4亩, 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3;森林面积17.32亿亩, 居世界第8位, 而人均占有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9, 居世界第120位;草原面积47.9亿亩, 居世界第4位, 人均占有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 而人均淡水资源只及世界人均占有的1/4;我国的能源总量居世界第3位, 而人均标准燃料仅0.6吨, 只相当于美国的1/20、日本的1/7, 可见, 我国人均资源已十分稀少。

2.2 基层劳动力就业分析

我国人口多, 乡镇基层失业人口基数很大, 我国人口劳动力失业问题一直我国所面临的巨大社会问题, 影响到我国经济及社会稳定性。据估算我国15岁~60岁的劳动人口, 1990年为73000万, 2000年为81200万, 未来十年2020年为93000万~96000万。根据这一数据, 我们不得不控制基层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 尽快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基层人口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 在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结合当代社会的要求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依法行政

3.1 坚持依法行政, 确保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依法进行

(1) 依法规范计划生育工作。依据法律严格审查程序, 在审核资料和审批指标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确保生育指标准确无误。过去, 针对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违法生育人员, 计划生育部门先作出行政征收处理决定后, 再通知其所在的单位或村委会强行以其他的收费形式收取社会抚养费,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因此, 基层计划生育部门可以利用申请法院协助的方式, 依法对违法生育和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者强制执行征收社会抚养费, 确保计划生育工作行而有效开展。

(2) 加强行政处罚, 规范费用征收政策。通过不断地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相关制度, 不断规范各项收费政策。明确规定和划分社会抚养费与行政罚款条例;采取全国统一收费标准, 通过银行缴款等形式缴纳社会抚养费, 把款项直接上交财政部门, 将收费渠道透明化、公证化, 避免某些个人和部门滥用职权进行腐败, 在减轻基层工作的同时完善了财政管理制度;强化对证据、法律文书资料的管理, 规范收费程序, 不断完善收费管理制度。

3.2 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力度, 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加大宣传力度,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普及科普知识, 宣传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 让社会大众了解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基层积极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 利用多方的渠道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等观念;在地方报刊开办《科学生育》、《计划生育专栏》等板块, 通过地方电视和广播, 播放计划生育宣传片, 及时更新有关计划生育内容的广告牌和宣传海报, 加大普及计划生育公益广告的宣传范围, 让计划生育的观念深入人心。

4 结语

根据我国国情, 为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等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必须依法进行计划生育, 人口与计划生育在我国是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 近几年依靠计划生育控制了一部分人群的快速增长, 但面对乡镇基层一些不懂法的农民, 仍然存在超生严重现象, 使基层工作人员也力不从心, 遇到诸多阻碍, 不管怎样, 基层政府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时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全面落实依法行政, 让基层政府在法律的支持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共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成福, 宋新明.利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国际生殖健康[J].计划生育杂志, 2011, 3 (10) :123~125.

[2]王培安.积极推进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格局的形成[J].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7, 9 (3) :55~59.

[3]李秀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促进人口计生事业跨越发展[J].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4, 12 (10) :320~321.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 篇7

关键词: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工作,依法行政管理

我国三十多年来推行计划生育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是长期以来, 有国策无国法, 控制人口增长, 稳定低生育水平,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难以落实, 计生部门也因无法可依难于开展更广泛的工作。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须由国家立法予以规范和调整。

一、具有加强普法懂法教育的必要性

是新形势下, 顺应潮流, 与时俱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是以人为中心,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在人口与计生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 确立了以人为本, 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与规范公民生育行为, 以及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的有机统一, 结束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政府和地方性法规开展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局面。

二、具有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必要性

正确认识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与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过程中, 做出的行政行为必须做到合法、合理、公平、公开。开展服务, 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

三、具有合理调整广大育龄群众生育、节育行为的必要性

群众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主人, 人民群众既有按有关法律和政策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也有获得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需求, 在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中, 只有坚持依法治理, 才能切实保障群众在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权利, 才能维护人民群众在计划生育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实践及专家的建议, 做好新形势下基层人口与计生工作依法行政不防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抓住计划生育工作开始进入的“由人治向法制, 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与服务并重”的重要转折关头, 更新观念, 拓宽思路。坚持“思想引导, 经济处罚制约, 部门联动助阵, 执法部门攻坚, 政法部门护航”的原则。促使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正在从粗放型管理中解脱出来, 开始由“人治”逐步走向“法治”轨道。必须结合本机关、本部门的实际, 规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责任条款和形式, 既要有实质内容, 又不能照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才能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体现依法行政。

(二) 在实施依法管理计划生育的过程中, 要抓好几个重点。首先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 形成制度, 行政执法人员上岗前要经过法律业务培训持岗上证, 在岗期间, 要定期培训;公务员继续教育中, 要逐步增加有关法律知识。依法整顿行政执法主体。特别是对涉及到实施计划生育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的主体资格权限进行严格审查, 禁止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机构组织从事行政执法。另外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者和执法者的人口法律意识, 加强计生行政执法者的法制观念, 从根本上转变那些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传统观念、思维习惯、工作方法, 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三) 规范文件备案审查, 保证抽象行政行为合法。严格依照法定职权, 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制定规范性文件, 不得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在实施执法责任制之初, 对计划生育系统制发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 对继续有效和应修改或废止的行文公布制定规范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范围、审查机构、审查程序、审查办法和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立法工作, 规范和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行政立法是依法行政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前提。行政立法工作要坚持改革决策、发展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结合。

(四) 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完善, 为依法管理人口与计生工作增添了支撑力。国务院先后颁发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等三部行政法规, 与《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配套施行, 这是我们全面贯彻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依据。另外《母婴保健法》、《婚姻法》、《劳动法》、《收养法》等都有涉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规定, 是依法行政的补充和完善。这些法律规定为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王辉.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豫情时报, 2002年11月20日第一版.

[2]江亦曼.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人口信息网站.2003年3月2日.

[3]张奎.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漫谈.豫情时报, 2003年5月6日第二版.

[4]楚玉.浅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重要意义.豫情时报, 2002年12月4日第四版.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 篇8

一、如何制订工作计划 (5W2H制作工作计划)

制订工作计划时首先要明确一点:计划的内容远比形式来得重要, 计划要实实在在, 不要华而不实。简单、清楚、可操作性是工作计划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工作计划实际上就是对我们自己工作的一次盘点。让自己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如何制订一个完备的工作计划呢?我们可以参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的5W2H 法 (参见表) ,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团队管理和技术活动中, 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非常有帮助, 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否则,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 那么这个工作计划就是不完整、不可操作, 不可检查的。最后就会走入形式主义, 陷入为了写计划而写计划, 丧失写计划的目的困境中。

制订工作计划要调查实际情况, 根据本部门且结合学校现实情况, 做出的计划才会被很好执行。大型计划或工作方案一定要开好协调会, 集思广益, 方能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各部门每月的工作计划应该拿到例会上进行公开讨论。目的有两个:其一, 通过每个人的智慧检查方案的可行性;其二, 每个部门的工作难免会涉及其他部门, 通过讨论赢得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同级其他部门的协作。修订后的工作计划应该有学校领导或科长或主任的审核与签字, 并负责跟踪执行和检查。

二、认识与理解计划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计划工作的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和创新性决定计划工作在教学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1.目的性

每一个计划及其派生计划旨在促使学校或单位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目标的实现。

2.首位性

计划工作相对于其他管理职能处于首位, 其原因是不仅因为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来看, 计划工作先于其他管理职能, 而且因为在某些场合, 计划工作是付诸实施的唯一管理职能。例如学校每学年必定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各个专业的翔实周密的教学计划, 并随之逐一派生出各学科部教学计划、教研组教学计划及所属学科或课程的每位教师的授课计划。工作的结果可能得出一个决策, 即无需进行随后的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及控制作等。计划工作具有首位性的原因, 还在于计划工作影响和贯穿于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中。计划工作对组织工作的影响是, 可能需要在局部或整体上改变一个组的结构, 设立新的职能部门或改变原有的职权关系。例如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适度扩张, 就有必要从学生科、教务科中将招生、实习就业的职能单列出来而专门成立招生实习就业指导科, 并实行一种矩阵式组织形式和职权关系, 计划工作对人员配备的影响就会随之需要委任新的部门主管, 调整和充实有关部门的人员以及培训员工等。而组织结构和员工构成的变化, 必然会促使领导方式和激励方式发生相应变化。

计划工作和控制工作是分不开的——它们是管理的一对孪生子。经计划的活动是无法控制的, 因为控制就是纠正脱离计划的偏差, 以保持动的既定方向。没有计划指导的控制是毫无意义的, 计划是为控制工作提标准的。此外, 控制职能的有效行使, 往往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拟订新的计划或修改原订计划, 而新的计划或修改过的计划又被作为连续进行的控制工作的基础。计划工作与控制工作的这种连续不断的关系, 通常被称为计划控制——计划循环。

3.普遍性

所有的主管人员, 无论校长还是科长 (或主任) 都要从事计划工作。虽然计划工作的特点和范围随各级主管人员职权的不同而不同, 但它却是各级主管人员的一个共同职能。计划能力是各级干部管理水平的体现。人们常说, 主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决策, 而决策本身就是计划工作的核心。对学校而言, 如果将科长或主任的决策权限制过严, 那就会束缚他们的手脚, 使他们无法自由地处置那些本应由他们处置的问题。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失去计划工作的职能与职责, 养成依赖上级的习惯。这样, 他们也就丧失了主管人员的基本特征。

4.效率性

计划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计划工作的任务, 不仅是要确保实现目标, 而且是从要众多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资源配置方案, 以求得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效率。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 就是既要“做正确的事”, 又要“正确地做事”。 许多人许多时候做起事来, 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制订出时间表, 并按照这个时间表来执行, 就会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其根源是:一些负责同志认为自己手中有决定权, 身边有可支配的资源, 自己的行为就是计划的执行, 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 结果“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无故浪费很多时间。显然计划工作的任务同经济学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计划工作的效率, 是以实现单位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的目标所得到的利益, 扣除为制定和执行计划需要的费用和其他预计不到的损失之后的总额来测定的。效率这个概念的一般含义是指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率, 但在这个概念中, 不仅包括人们通常理解的按资金、课时或成本表示的投入等教育行政管理的运行成本, 还包括组织成本个人和群体的动机和程度这一类主观的价格标准。所以, 只有能够实现收入大于支出或持平, 并且顾及到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利益的计划, 才是一个完美的计划, 才能真正体现出计划的效率。

5.创造性

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作出的决定的, 因而它是一个创造性的管理过程。计划有点类似于一项工程的设计, 它是对管理活动的设计。正如一种新产品的成功在于创新一样, 成功的计划也依赖于创新。通过工作计划将被动做事变为自动自发式的做事 (个人驱动—系统驱动) , 有了工作计划, 我们不需要再等主管或领导的吩咐, 只是在某些需要决策的事情上请示主管或领导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 计划工作是一个指导性、预测性、科学性和创造性很强的管理活动, 但同时又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

三、顺利完成工作计划的保障措施

1.认真执行

一旦工作计划确定后, 就应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 最忌讳长官意志, 朝令夕改。

2.检查和监督

在工作计划的执行过程中, 主管部门负责人要经常跟踪检查执行情况和进度。发现问题时, 应就地及时解决并继续推进工作进程。因为中层干部既是管理人员, 同时还是一个执行人员。不应该仅仅只是做所谓的方向和原则的管理而不深入问题和现场。由于缺乏对计划的监管, 2008年9月15日上午10点, 德国国家发展银行的每个人几乎在同一时间, 都开了点小差, 加在一起就创造出了“德国最愚蠢的银行”。事情经过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消息转瞬间传遍地球的各个角落。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在如此明朗的情况下, 德国国家发展银行10点10分, 居然还按原来同雷曼银行签的外汇掉期协议, 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 向雷曼兄弟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了3.5亿欧元。毫无疑问, 这3.5亿欧元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事情发生后, 德国经济评论家哈恩评论说, 在这家银行, 上到董事长, 下到操作员, 没有一个人是愚蠢的。实际上, 只要当中有一个人认真进行了检查和监督, 那么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演绎一场悲剧, 短短十分钟就已足够。

3.调整修正

工作计划应该是可以调整的。当工作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偏离或违背了我们的目的时, 需要对其做出调整, 不能为了计划而计划。

4.总结反馈

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完成后应该及时予以总结, 明晰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缺陷教训, 扬长避短, 以此作为指导今后制订类似工作的范例或模板。

综上所述, 计划本身就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 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 又有推动作用, 搞好工作计划, 是建立正常工作秩序, 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在学校行政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工作计划的重要性。

摘要:认识学校行政管理中工作计划的重要性是搞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前提。作者认为在学校行政管理中常需对未来一段时间即将开展的工作, 按5W2H法制作工作计划提出设想和安排, 提出具体任务、指标、完成时间和步骤方法等, 使学校各项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 以协调大家的行动, 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减少盲目性, 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 篇9

一、行政管理专业实习的理性定位

随着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日渐成熟和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明晰化, 强化专业实习的任务也被明确提出。不过, 除了为什么实习可以有大致明确的认识 (使学生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实践的初步检验) 之外, 以什么方式实习、在哪些领域实习、在哪些岗位实习以及岗位实习的要求是什么、具体训练要求及其效果如何考量等问题, 国内高校实际上均依据自身的特点和办学条件采取了不尽相同的做法, 专业实习方式可谓多样化。

行政管理专业实习须明确如下问题:第一, 价值定位———专业知识的结构性设计向管理实践的功能性切换的初步尝试。作为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必备的人才培养环节, 专业实习的目的是依据专业设置的结构性要求将理论知识通过初步实践而转化为实际能力。第二, 范围与岗位定位———行政管理专业实习应该选择党政群团组织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部门具有简单管理功能的岗位。这种管理岗位对部门内部而言主要是技术操作性质的基础工作, 对社会职能而言则是管理服务性质的工作。第三, 内容定位———日常管理技能与信息整理。专业实习的具体训练要求除了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行标准化的日常管理技能设计外, 还应加入适时性的专业课题调研, 进行专项信息资料搜集整理, 以强化学生专业针对性的综合素质培训。第四, 评价方式定位———日常性考核与专项性考核有机结合。日常考核以实习单位与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制度规定为依据, 专项考核按照专业实习课题和学生自选调研课题的完成情况为依据, 同时附加对专业实习单位跟踪回访的评价, 从而使专业实习效果评价多元化和综合化。

为此, 黑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哈尔滨市所属的城区党政群团及部分基层公共部门建立起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基地。这些专业实习基地主要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道外区、平房区、南岗区、香坊区和道里区等。在大三春季学期的下半学期, 我们选派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等学生分赴各实习基地进岗实习。从实习岗位的分布来看, 一是从团区委下派到各街道团委担任挂职副书记, 开展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群团工作;二是从区人事部门分派到区委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 从事常规的管理服务工作;三是承担各区政府的专项任务, 如经济调查、民生状况调查、普法调查、执法检查、人口普查等;四是直接派往街道办事处和社区, 承担基层日常服务工作。从实习的效果看, 由于严格规定了实习期间的坐班制度、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和专项课题调研任务, 实习学生的管理正式纳入所在实习单位的日常人事管理体系, 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工作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增强了学生积极合作、服从规范、坚持原则和自主创新的意识, 使他们有机会较为直观地了解城市公民的真实生活状况, 并直接体验党政机关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繁杂的日常管理内容, 从而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与管理实践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为走向社会铺垫了一定的经验基础。

二、行政管理专业实习反映出的专业教学问题

专业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和体验公共管理部门工作的机会, 同时也为高等院校专业教学反馈了诸多问题。概括而言, 从行政管理专业实习反映出的专业教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必须反映专业基本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美国行政学者小劳伦斯·列恩认为, “在制度化程度不高的领域中, 例如, 行政、社会工作、计划 (规划) 、教育, ‘基本知识’由什么构成的问题远未明确”, 因此, “掌握基本知识被认为不如为了与实践相适应而对价值、规范以及态度方面进行整合那么重要”[1]。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更多为由价值、规范和态度等要素的整合倾向所替代, 寻求“基本知识”的体系化是困难的。然而, 作为一个被公认且普遍设置的学科或专业, 无论如何也需要确定其基本的学习和研究范围, 这样才可能将其作为“知识”进行传授。由于专业实习岗位往往都是一些从事具体管理服务业务的, 在繁琐零碎的日常工作中去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是比较困难的, 换言之, 一些具体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非明显, 这就使专业实习失去了专业性特征而弱化为一般性的实践素质训练。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主要不在于实习岗位选择的不当, 而是关于专业基本知识体系规范不够明确, 尤其是对专业基本知识体系完整性诠释得不够。“行政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 本身是一个存在争议的概念, 通常我们将其定义在“公共”范围内并与公共目标实现直接相关, 即它是公共生活领域的管理活动, 所以它必然要关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传统以及社会问题的主要方面, 构成其基本知识体系的理论、原理、规范、方法等内容也便主要涉及这些范围, 并体现在具体的日常管理实践中[2]。专业实习的专业性缺失与专业教学没能有效贯通专业基本知识体系传授这一主线相关, 这就需要在专业教学中进一步确认专业基本知识体系的核心主导地位, 以此为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统领, 从而增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完整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统一。

(二)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必须秉持服务于实践能力培养宗旨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力图通过系统解读这些理论阐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诠释并规范本土管理实践的本质与特征, 探求具有宽厚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管理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途径。依此而言, 无论学院派与实践派的分歧有多大, 其直接结果必然是引导人们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高度关注, 亦即寻求“价值世界” (“价值知识”) 对“事实世界” (“事实知识”) 的阐释和把握能力[3]。在专业实习过程中, 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给予充分肯定, 对具体工作的操作方法与本单位惯常做法之间的差异感到不够协调;实习学生明显意识到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距离, 专业理论知识面对具体工作偶现的尴尬局面使其实际效用受到质疑, 他们明确指出自己了解和掌握的管理知识和实践案例的不足, 需要加大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管理事实的比重。此现象是我们在开展专业实习之前就已预料到的, 因此, 每一轮次的专业实习之前, 都将由教师进行专门的实习培训, 重点进行基本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强化, 但是仍然反映出专业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中的某些偏差———长于理论知识的教师导致专业教学长于理论的结果, 这要求我们有效解决将专业管理实践能力培养原则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始终的问题。

(三)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应侧重于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

专业实习中反映出的问题, 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专业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方法论层面上, 即专业理论知识是基础层面的问题, 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方法才是专业教学的关键所在!专业思维方法旨在运用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形成观察问题、获取问题、剖析问题、定义问题和解释问题的符合理性精神的立场、观点及具体办法, 这是我们理性地面对复杂社会问题的前提。专业学习方法强调认知性知识和感受性知识获得途径的快捷性和有效性, 它包含着如何能够更深刻、更准确、更广泛和更自如地对“知识”问题理解、消化、整合与运用的能力, 这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基础。解决问题的方法则主要关注管理实践中具体问题解决的途径及其效度, 它需要排列问题信息的次序、问题的关节点, 找到破解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技术, 这是专业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通过专业实习的考察, 我们确信,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而这些能力体现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获取过程中, 这实际上也就是专业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

(四)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必须体现综合性与典型性相结合的旨趣

专业实习的经验表明, 复杂多样的行政管理实践给予人们的专业教育是课堂知识传授无法替代的, 尤其是“第一线公务人员”或“最基层行政人员”的具体工作通常需要进行“精力分配的裁量”与“法律适用的裁量”的两难选择, 工作的排序及其质量的评价等都需要在具体的实践经历中累积[4]。这些具体、细致而又繁琐的感受性知识的获得, 主要依赖实际体验, 要求在专业教学中强化综合性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凸显典型性知识的普及。案例教学是目前普遍认同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综合性与典型性结合效果较好的形式。它通过自我编导、模拟、表演、讨论、评价和深度思考等直接参与性环节, 使学生根本转变学习角色, 获取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体验性和创造性, 为专业实习实践搭建了必要的中介和桥梁[5]。因此, 专业实习反映出的教学问题实际集中在案例教学方法运用的效度上, 这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于案例选择的适度性。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坚持综合性与典型性有机结合的原则, 综合性反映行政管理实践问题的复杂程度, 在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辩证思考能力;典型性反映行政管理实践问题的规范化和针对性程度, 在于重点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技能和定义问题性质的基本能力。

三、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合理化的实施路径

专业实习反映的专业教学问题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并合理实施专业教学计划来修复。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有效实施的过程主要包括计划设计、计划落实、内容安排、方式选择以及效果评价等环节, 通过这些基本环节的有序排列组合可以摸索出较为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实施的有效路线。

(一) 专业教学计划设计的科学化与动态化

专业教学计划设计是其有效实施并发挥良好作用的基本前提。这一设计首先是一个科学化的过程, 即依据科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科学研究发现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而形成一种专业教育理论的过程。就信息源而言, 这一方面需要行政管理实践探索的强力支撑, 突出其“制度环境、实际工作者所需技能和专业问题处理技术”等整合的必要性, 还需要“能改善专业实践的各个相关科学学科”的相互融通[6]。科学化的专业教学计划设计就是要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特点并在相关学科的融汇中完成对其特点科学阐释的任务。同时,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设计还必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即面对变化中的管理实践必须给予随其变化的理论诠释, 因此就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

(二) 专业教学计划落实的制度化与系统化

对专业教学而言, 教学计划本身就是一种制度性质的纲领性文件, 其落实也就需要通过制度化的形式来加以保证。制度工具是人们反映事物规律及实际需要的文明成果, 其规范功能与效度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相应范围内具有独特性, 它为行为确定了规则和标准。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具体实施的制度体系应该是不断追求其整体系统化的过程, 有关教学计划执行的目标、原则、程序或流程、效果以及执行主体的规格、执行内容、合作方式和权责分工等基本方面, 均须在制度规范的框架内加以体现, 以便使执行的秩序、效率与公平等核心价值可以在相同的标准衡量下求得一致性。

(三) 专业教学内容关系的逻辑化与细致化

如果说科学、动态的计划设计和制度、系统的计划执行是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 那么专业教学内容安排的逻辑化与细致化则是其有效实施的核心所在。逻辑化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体现在知识结构上是通识性、基础性、专业性到专业延伸性 (教学模块设计) 之间的紧密衔接的排序关系, 形成专业知识依次递进的逻辑序列;在知识类型上是理论性的认知性知识与实践性的感受性知识之间构成的内在逻辑线索。细致化突出反映的是专业知识结构与类型的具体课程教学大纲及其课堂教授内容之间实际安排的精确程度, 它是实现专业教学内容逻辑化的具体要求。

(四) 专业教学方式选择的多元化与创新化

教学方式是教学目和教学内容实现的基本工具。组织学习理论观点认为:“当创造的方法确实发生时, 学习才发生。”[7]因此, 创造方法的多样化就会为学习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求知路径。行政管理得益于多学科的滋养而生成, 其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也自然得益于多学科教学与研究方法的借鉴。在专业教学内容的落实过程中, 不断寻求多学科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是保证准确传授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 这些方式除传统规范教学方式包含的主要方法和互动的案例教学方法外,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恰当运用将逐渐成为关键的支撑要素。

(五) 专业教学效果评价的理性化与完备化

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是对专业教学计划设计与实施合理程度的价值认定, 因此, 效果评价也成为专业教学计划合理实施的反馈环节。追求理性化的效果评价意味着探索客观标准体系的努力, 它依赖于我们对行政管理“真”的认知程度, 也是行政管理学科本身科学研究水平的标识, 由此表明这必将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追求完备化的效果评价体现的是多向度考量因素的选择, 从教与学的主体到方式方法的运用, 从目标确定到结果样态, 从课堂设计到社会实践安排, 等等, 创新的理念在整合实践评价中为专业教学计划的重新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合理化运行的依据。

摘要: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目标以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导向, 专业教学必须完成从理论引导实践而又凸显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的使命。本文尝试从专业实习反馈角度追诉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设计与实施的合理化要求, 重点考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落实的有效路径, 为专业教学计划的持续完善与合理有效实施提供支撑条件。

关键词:行政管理教学,专业实习,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美]小劳伦斯.E.列恩;郄少健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32.

[2][美]詹姆斯.费斯勒, 唐纳德.凯特尔;陈振明等译校.行政过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7.

[3][德]威廉.文德尔班;罗达仁译.哲学史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927.

[4][日]西尾胜;毛桂荣等译.行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77, 178, 179.

[5]教军章.理论与实践的中介: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模式设计的核心主题[J].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4, (1) .

[6][美]赫伯特.西蒙;詹正茂译.管理行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299.

上一篇: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下一篇:金属结构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