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

2024-09-17

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共12篇)

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 篇1

信息时代的发展对当前的经济社会活动带来了极大地影响,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更是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为医院管理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工作方法,并且为病患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探究医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医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应用不够重视

随着医院管理改革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医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仍然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应用不够重视,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融合并不是特别理想,医院管理系统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2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人才比较缺乏

当前医院管理中缺乏与计算机信息方法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处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一些医院的老职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应用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不够熟练,而且缺乏相应的管理工作经验。另外,由于医院对该项技术的应用不是特别的重视,忽视了计算机信息方法应用的培训管理工作,职工的自学积极性也不够高,在医院管理中无法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1.3 医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是影响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发挥的主要问题。计算机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时间不长,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是在方法技术应用的监督和维护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医院信息技术管理存在漏洞,对管理对象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有的甚至会产生信息丢失。另外,有的医院制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制度与实际的工作内容和医院工作的特点不够符合,无法为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2 医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策略和方法

2.1 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重要作用

医院管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医院要加大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硬件设施的建设,做好计算机相关设施的采购,完善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在医院内部进一步强化宣传,提高医院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应用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应用思想意识,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中应用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2 做好计算机管理信息方法的深入应用工作

除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计算机信息方法管理方法在档案管理、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与医院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首先,在病患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病患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病患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病患管理的效率。例如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对门诊挂号、取药、缴费等项目进行管理,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病患的等待时间,而且还能够为病患就医提供便利,有利于节约医院的资源。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对日常门诊量、病患住院情况以及相关收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医院床位进行统一调控,为病患的用药量和治疗情况进行控制和分析,并且在病患档案管理工作方面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在药品管理中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对药品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建立药品管理信息数据库,根据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料对医生的处方药进行评估,控制药物的使用和金额,在药品存储、销售、使用和采购等各个管理环节都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还应当被充分的应用到病案管理中,病案管理关系到医院的医疗经验总结、病患疾病治疗过程、医疗报销服务以及相关治疗证明等多个方面的应用,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对病人的治疗过程、病变状况进行收集和统计,详细、直观地记录病人在医院治疗之前的相关状况和治疗情况,确保医院病案管理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2.3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信息管理工作队伍

人才是确保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首先,医院要做好相关专业人员的引进工作,尤其是需要引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人员,为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提升奠定良好的智力基础。其次,医院要做好职工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技术和设备的培训工作,强化宣传培训,提高医院职工的信息化工作技术和水平。另外,医院的职工也要积极地参与到相关培训中,并且在医院信息管理工作过程中更好地学习经验、总结教育,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方式,提高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水平。

2.4 强化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为了更好地在医院管理中发挥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效能,医院需要进一步的强化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根据当前医院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系统漏洞、技术漏洞和管理漏洞等进行改进和完善。尤其是要在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安全和网络维护安全方面要做好相关工作。要做好系统身份验证、识别等操作,通过设置系统应用权限或者是登录密码身份验证等方式,对进入系统的人员进行限制,减少信息盗用的现象。另外,还要优化医院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做好网络安全监管,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有效应用提供可靠地机制保障。

3 结束语

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能,而且在医院功能发挥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应用的不断深入,需要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解决,提高应用范围、做好制度、认识、宣传、人员和机制保障,切实落实医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孟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现状及趋势[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5):128-129.

[2]李冠宏.浅谈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3):56,84.

[3]郑德琴.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4(12):86-87.

[4]狄婧.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探讨[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论文综合刊.福建:中华高血压杂志社,2015:1.

[5]安明杰.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8):216.

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 篇2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通常分为自制和外购两部分。在异地采购情况下,由于结算凭证的传递速度与货物的运输速度不一致,企业外购存货常会出现货物已经到达,结算凭证尚未到达的情况,即通常所说的货到票未到现象。货物虽已到达,但由于结算凭证尚未到达,无法确定其实际采购成本。在结算凭证到达以前若要将该批存货进行入库处理,则只能对其采购成本进行暂时估价,因而这类存货也称为暂估存货。目前很多企业实现了电算化,但存货核算,特别是暂估存货仍然采用模拟传统手工处理方法。即月末,结算凭证者仍未到达,则按存货的暂估价(一般为采购合同价格)进行暂估人账,次月初,财会人员通过屏幕挑出大量暂估入库的凭单,然后再根据此单据手工编制一张同样的红字记账凭证,输入计算机进行记账处理。这种所谓的会计电算化仅仅是用键盘取代了算盘,会计形式上的现代化掩盖的是实质的一成不变,会计技术环境的进步没有起到推动会计发展的功效。

因而,对于暂估存货的核算和管理,也应将计算机技术与管理需要、管理思想相结合,探寻新的解决方法。本文从加强对存货核算和管理的目的出发,对暂估存货在计算机条件下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以供会计软件的.开发者和ERP系统的实施者借鉴。

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暂估入库成本确定方法比较分析

为了反映真实库存,保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一致性,计算机条件下暂估存货的核算处理应在存货入库的当时进行,即在暂估存货入库时,用数据库“账簿”中结存单价作为暂估入库单价,当根据入库单文件记账时自动更新存货结存文件生成存货明细账,同时自动生成转账凭证,传入账务系统更新计算机中相应的总账。因此,采用何种存货计价方法对确定暂信存货的入库管估价有利且合理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有月末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及移动加权平均法等几种方法。这几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

1、月末加权平均法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不具适用性。加权平均法指在月末进行一次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平时无法从数据库“账簿”中得到结存存货的单价,在计算机条件下当暂估入库进行时无法进行存货的核算。所以月末加权平均法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不具有可操作性。

2、采用FIFO和LIFO方法的利与弊。采用先进先出法(FIFO)和后进先出法(LIFO)这两种方法,平时数据库“账簿”中有结存单价。因此当暂估存货入库时可以实时得到相应的入库价格。但是,在物价变动时期对财务的影响比较显着。采用先进先出法,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存货的库存价值;物价下跌时会低估收益和资产。采用后进先出法,结果正好相反。在物价变动的一定时期,采用某一方法对企业可能有利,但当形势逆转时,则会对企业有不良影响。

3、个别计价法的局限性。采用个别计价法平时账簿中也可能随时得到暂估存货的入库成本,可以掌握发出存货成本和实际库存情况。但这种方法要求根据采购批别,挂上标签,分别存放,分别保管,以便发出时识别是哪批购进的。对于普通存货,若采用这种方法,会计核算不成问题,但仓库部门工作量太大,仓储、保管费用太高。个另计价法只适合于量少、价高的贵重物品。

4、移动加权平均法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可采用的最优方法。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每次收入存货后,立即根据现有存货的总价值和总数量计算出新的单位成本。每发出一批存货都要根据发出存货的数量和前一次进货时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的价值,这种方法能及时提供存货的成本资料。在手工条件下移动加权平均成本法因计算工作相当繁琐、计算量太大而很少采用,但在计算机条件下,计算机高速计算的优势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使移动加权平均法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对暂估入库存货的成本的确定非常有利。

通过分析可知:移动加权平均法所确定的存货单价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说是最接近暂估存货实际单价的,而且这一方法在计算机条件下可以充分发挥其长处,克服其弱势,移动加权平均法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确定暂估存货入账价值的最佳选择。

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暂估存货的处理方法

确定了暂估入库成本方法后,需要考虑的另一问题就是暂估存货核算处理问题,即:在结算凭证尚未到达时,如何在处理暂估入库业务的同时进行账务处理;在结算凭证到达时又怎样进行发票处理;最后怎样进行采购结算以确定其真实采购成本。

我们认为设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暂估存货的处理方法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1、确保存货信息的真实、及时与完整;

2、确保用户操作简便。笔者从这两个原则出发,给出暂估存货处理的三种方法并进行分析。

方法一:全额对冲法

全额对冲法是指暂估入库时视同货到票到情况处理,票到时自动进行全额对冲的处理方法。具体讲,填制入库单时计算机自动取该存货结存单价作为暂估入库单价,生成入库单记账,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借:原材料(暂估单价×数量)

贷:材料采购(暂估单价×数量)

当录入发票时,系统自动根据采购订单号从采购订单文件、存货子系统中的入库单文件中选出与发票相关的数据进行核对,并将入库单、采购发票及采购订单数据显示在屏幕上。

如果认为差异在许可的范围内,确认审核通过并进行采购结算。系统自动根据该张入库单生成一张红字入库单,并根据采购发票结算出采购成本,生成一张蓝字入库单,自动传入存货子系统,通过记账更新存货明细账,并生成采购结算表。同时系统自动生成分录传入账务系统:

借:材料采购

原材料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其中,“材料采购”科目对应金额为暂估入库金额;“原材料”科目对应金额为采购发票金额与暂估金额的差额,如果差额为负数,则应贷记“原材料”科目;应交税金为根据发票实际应抵扣的进项税。

这种方法在存货入库及录入发票时都非常简单、方便,只要发票录入准确,就能保证该批暂估存货的处理准确无误,而且在查询存货明细表时,因为暂估存货都对应两条蓝色记录和一条红色记录,暂估情况一目了然,便于对暂估存货的管理。

方法二:金额补足法

金额补足法是指暂估人库时视同货到票到情况处理,票到时自动计算出发票金额与暂估入库金额的差额作为暂估入库金额的补充值进行处理的方法。具体讲,填制入

库单时计算机自动取该存货结存单价作为暂估入库单价,生成入库单记账,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借:原材料(暂估单价×数量)

贷:材料采购(暂估单价×数量)

发票到达,逐项填制发票内容。发票录入完毕,系统根据采购订单号从入库单文件中挑选出入库单,若其入库类别为“暂估入库”(在数据库设计时增加一个字段表示暂估入库),则系统提示该批存货为暂估入库存货,并生成一张调整入库单。调整单数量为零,单价为发票单价与暂估单价的差额,金额为发票金额与暂估金额的差额。

经确认并进行结算后,系统自动生成调整入库单更新存货明细账。与此同时自动生成两张转账凭证:

转账凭证1为调整凭证:

借:原材料(金额为:暂估入库调整表所列金额)

贷:材料采购(金额为:暂估人库调整表所列金额)

如果该金额为负数,则应做相反方向分录。

转账凭证2为结算凭证: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其中,“材料采购”科目对应金额为发票所列金额;应交税金为根据发票实际抵扣的进项税。

金额补足法的优点是在进行发票处理时,易于知道哪些存货属于暂估入库存货,并对暂估成本进行调整;而且可以对实际成本与暂估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差异存在的原因,如果责任在于供货方,可以及时与供货方进行交涉,以减少损失。进行采购结算时,不用对暂估入库存货另行对待,可以视同货到票到情况进行处理。

方法三:特制入库单法

特制入库单法是指设计一种暂估入库单,它不同于货到票到情况的普通人库单,而是在普通入库单的基础上增设了单价及金额调整栏目,在录人发票时填完订单号后,暂估人库单会自动弹出,录入人员可根据发票金额续填暂估入库单。最后,采购结算视同货到票到情况进行处理。

在设计入库单时,针对暂估存货设计暂估入库单,专门用于暂估入库处理。这种特制入库单与普通入库单不同之处在于:特制入库单在普通入库单的右侧增加了四个栏目:“调整单价”栏、“单价合计”栏、“调整金额”栏及“金额合计”栏。

发票到达,填制发票时,先填入订单号。系统根据订单号,筛选出暂估入库单,并使暂估入库单成为当前活动窗口。根据发票所示数据填列入库单最右侧“调整后合计”栏,系统自动计算出调整单价和调整金额。经确认并进行结算后,自行关闭入库单,发票窗口称为当前活动窗口,并且发票数据已根据修正后的入库单自动生成。其它处理与方法2相同。

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 篇3

【关键词】废水在线监控;计算机;绩效;审计

一、项目背景及审计思路

近年来,环保监管部门积极实施污染源在线监控的信息系统能力建设,用以实现对废水排污企业进行实时监控,并将其数据作为环保部门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环境执法等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废水在线监控系统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废水污染源各监控站房内数据采集设备、与数据采集设备接口的其他相关设备,如门禁系统、摄像系统、温度计等。数采仪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CE。(2)数据传输通讯系统,包括利用GRPS实现监控平台与废水污染源各监控站房内数据采集设备进行无线通讯与数据传输。(3)基于废水污染源监控数据的综合信息管理发布系统,包括监测信息的发布、管理、利用、比对、审核和共享。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5/2008,开发平台为VS.NET。审计试图从废水在线监控系统的功能性、安全性;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各排污企业的终端监测设备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检查,诊断系统未充分发挥效用的病症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二、实施过程和测试方法

根据审计内容和要求,主要运用SQL Server软件还原系统备份数据,对上千万条信息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同时结合查阅工作记录等相关资料、实地查看现场以及问询等手段,查找系统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对主要内容的审计方法介绍如下:

(一)测试废水在线监控系统数据的准确性

从数据传输过程、数据统计过程和数据比对校验三个方面对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开展测试和审查。一是利用数据库分析对现场监测仪器的显示数据与数采仪的数据进行逐一比对,统计分析数据传输的误差情况,分析误差是否在制度规范的可接受范围内,检查数采仪统计均值计算的准确性,以此判断监测仪表模拟信号转换到数字信号的准确率。二是将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单位排污口信息导入数据库,与废水在线监控系统中对应字段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排放口名称”字段标识存在错误。进一步通过审查相关资料发现,被审计单位未建立信息维护机制,也未对字段信息进行审核。此外,将污水处理厂废水设计排放量与系统对应字段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废水在线监控系统数据库中部分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量数据异常,且未对异常情况进行监测与处理。三是通过查看比对监测资料和比对校验工作记录发现,被审计单位未对废水在线监控系统现场端废水流量设备进行比对监测,影响废水在线监控系统废水流量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导致废水在线监控系统中由污染物浓度与废水流量相乘得出的污染物排放量的准确性无法判断。

(二)测试废水在线监控系统数据的完整性

在对上述异常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修正和剔除错误信息后对废水主要污染物因子-化学需氧量的采集次数进行测试,评价系统数据的完整性。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技术规范,对废水连续排放和间隙排放等不同排放方式的累计排放小时数等参数进行测算,以获取每天理论采集次数。进而运用数据库分析工具对海量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三年实际系统获取次数仅占应采集次数75%左右,未进行监测的废水量达10亿万吨左右,未监测的废水量比例为34%。采集数据的缺失是表象,查找数据缺失的原因是关键。因此,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采集次数缺失情况进行逐一排查发现,被审计单位对主要污染物因子化学需氧量的系统采样频率设置不合理,且未对数据缺失情况建立相应的监控制度和实施数据补缺措施,是导致数据缺失较大的症结所在。

(三)测试废水在线监控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现场检查站房设施管理情况和计算机查询系统控制信息等方式发现,部分企业在线监控设备检查人员未使用门禁卡,而是使用钥匙进入排污口监测站房,致使系统无法记录进入情况和识别进入人员身份。进一步对系统数据库站房进入控制的记录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发现废水在线监控系统对各单位门禁进出情况均无相关记录,未能充分发挥系统的设计功能,对废水在线监控现场端的人员进出情况也缺乏必要的安全性监控。此外,通过检查数据备份、应急计划等制度和查阅数据备份档案的方式,对在线监控系统数据库备份情况进行审计,判断数据备份是否正确实施并发挥作用。

三、结论

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 篇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各项科技技术获得了极大的突破, 也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应用。而在现代医院运行管理中,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便是极为明显的可靠实例。通过加强改进医院计算机系统管理与风险控制, 改善医疗整体服务质量与业务能力。通过对现代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重要性分析阐述, 并对其风险控制方法提出建议。

1 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立的重要性

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已经对现代社会, 生活, 政治, 经济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深入渗透。尤其在医院现代化管理中, 医院信息网络化管理, 资源数据化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 也是现代化医院建立的必要条件。借助计算机网络工具, 提高服务质量, 医疗水平, 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通过信息网络管理后, 使医院运营得更加规范科学。不仅推动了医院现代化改革, 也对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其意义与作用不言而喻。

传统的医院管理中, 由于缺乏网络信息, 往往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对进行日常维护。随着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引入, 不断地智能化科学化, 在很大程度上对医院的资源配置进行合理优化, 提高了整体的医疗竞争力。而在信息分析处理中, 因为计算机的决策整合, 使得最终处理结果更加合理精确。例如在对患者病情记录分析中, 职员考察考核等等, 都可以高速便捷的展开研究。

2 计算机软件信息安全维护

在医院计算机使用过程中, 要做到医院计算机自身终端完全不受干扰破坏是不可能的, 只有通过提高免疫防御能力, 才能减少被感染可能性。但是由于有的高危病毒, 传播速度惊人, 破坏力极大, 并且顽固复杂, 难以彻底清除, 在短时间内就能造成大量客户计算机无法工作, 对医院日常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应用系统在数据交换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审计, 其中记录的事件内容, 可能包括客户机地址, 具体操作时间, 与其他用户结果信息数据。在日常维护处理中, 就可以对报告结果导出分析。对于用户私人数据, 也应该建立严格的保护机制, 安全性, 只有通过权限授予才能访问读取相关的信息数据。同时为了保证关联性, 可以对用户设置多个角色。系统根据角色类别进行权限操作限制, 不仅可以越权操作, 还可以设置角色属性限制期的功能, 权限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大大保证了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3 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

在安全管理中, 可以实施责任制度。例如成立医院信息安全管理组, 医院相关负责人, 以职能为参考标准, 负责安全线的各项工作, 定期安排任务与会议总结, 发现问题, 总结问题, 进而深化部署医院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在制度的建立中, 可以参考服务器, 网络设备, 技术人员, 数据文档相关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指定人员定期维护, 保存记录, 做好应急预案与应急措施, 做到日志化管理。

对于信息安全操作规范, 也需要加强管理。指定系统软件, 数据操作规范流程, 没有授权不能进行文件复制, 数据共享, 系统的修改增删。定期维护服务器状态检查, 分析日志, 并且观测数据是否存在问题, 及时发现异常点, 做好日志记录, 保证完整性与可靠性。可以制定培训计划, 在整个培训中, 目标, 流程, 结果应该清晰有效, 如果信息安全管理小组发生变化可以及时跟进培训配合, 建立独立操作局域网, 模拟真实的信息系统环境, 帮助相关人员快速准确掌握方法。

4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控制升级

4.1 信息安全细节化设计

医院网络安全数字化是一个长期整体的系统工程, 主要围绕防护警示, 检测检查, 修改恢复这一过程循环运行。如果这一程序链中出现错误, 某个环节没有按照预定设置完成, 将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的处理, 并且严格落实, 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与措施, 监督责任到位, 确保整个信息安全系统安全高效, 持续稳定的工作。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漏洞与不足暴露得越来越多, 对于新应用新技术推广的同时, 还需要加强培训, 以满足业务工作需要。

就信息网络系统自身而言, 采用符合实际操作情况与工作状态的结构系统, 安全等级与维护难度都将能够降低难度, 易于操作。构建多层次, 体系化的设计使用户角色等级, 权限操作, 优先等级分布到更多层次, 更多日志记录。那么后续维护, 控制分配也将更加灵敏。结合具体的业务情况, 在可用性与安全性之间寻找平衡点, 在符合安全的大前提下, 开拓业务, 提升服务质量。

4.2 医院计算机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升级

在某些医院中, 计算机网络防御等级较低, 需要通过加强安全性对整个系统进行升级。首先需要确保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服务器保持正常。要确定系统的长期安全。注意机房服务供电情况, 布线合理, 温度湿度, 雷电预防等问题。保证医院服务器不间断供电, 保持电源线路通畅。同时主要设备与核心设备固定器维护与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与前兆, 快速有效处理。保证计算机中心温控与散热条件良好, 使得整个服务器中心环境到达理想状态。保持清洁, 除尘保洁, 重视物理环境的维护, 并且确保数据的及时正确备份。

另外, 对于医院计算机信息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 仍然需要加强, 明确权力责任, 落实到点。这也关系到医院信息安全工作能否安全运行。对于网络用户也应该严格限制管理, 分清患者、医务职员、管理人员的角色职能。对用户和密码加强管理, 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危险数据与不明软件对服务器的攻击与伤害。

同时重视日常计算机系统相关记录数据。在常规服务日志的检测基础上, 加以分析预判, 进而实施下一步相关措施。例如服务器启动停止, 异常运行数等等, 都可以有助于信息系统管理者对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全面了解, 从而进行评估, 得出相关结论。依托数据对系统的安全等级展开定级, 制定有效制度措施防范解决问题, 确保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和高效, 达到风险管理控制的目的。

5 结束语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完善制度, 对于医院计算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控制方法不仅仅需要从技术角度入手, 自身也需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协作与工作效率, 还影响所有部门员工统一性。需要全面了解当前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问题, 并积极应对。因此在提高技术的同时, 依靠建立制度对员工进行规范管理, 提高防范意识, 确保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参考文献

[1]冯成志.浅谈现代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可靠性[J].科技与创新, 2014 (7) :143-144.

[2]燕磊.浅谈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J].网友世界, 2014 (2) :10.

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 篇5

一、实习课题的以要求

实习课题可以自行确定,如:工资管理、档案管理、学生成绩管理、仓库管理等。要求:一人一课题。

二、实习时间安排及要求

1、实习课题的设计为总时数为120学时。

2、上课20节,主要介绍实习课题如何设计。

3、课题设计80节(自行设计)

4、实习完成后要求书写实习报告(20节),上交实习报告一份,打印文稿。

5、系统完成后刻在光盘上,内含完整的系统和实习报告。

三、实习课题设计的一般步骤

1、确定课题及其主要功能。

2、确定数据库及表。

3、数据库及表的创建。

4、表中数据的输入。

5、确定表间的关系。

6、设计各功能模块:如数据维护、查询、报表等。

7、设计总控模块。

四、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

1、目录

2、前言

3、关键词

4、系统的环境要求

(1)系统硬件要求

(2)系统软件要求

5、设计过程

1)、课题的来源和主要功能。

2)、数据库及表的设计。

 数据库名

 表名及结构、主键等

3)、确定表间的关系。

4)、各模块的设计

5)、设计主控模块。

6)、调试过程。

7)、系统的自我评价。

主要的优点

存在的不足

改进设想

6、系统的安装说明。

7、系统使用说明书。

实习报告书写格式参考样本

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要求学会使用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系统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一般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系统分析阶段

要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确定系统开发的可行性思路。也就是要求程序设计者通过对将要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相关信息的收集,确定总需求目标、开发的总体思路及开发所需的时间等。

第二阶段:开发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数据库应用系统在全局性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总体规划,只有认真细致地搞好总体规划,才能省时,省力,省资金。而总体规划任务的具体化,就是要确立该数据库系统的逻辑模型的总体设计方案,具体确立数据库应用系统所具有的功能,指明各个系统功能模块所承担的任务,特别是要指明数据的输入、输出的要求等。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案,具体实施系统的逐级控制和各独立模块的建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应用开发系统。在建立系统的过程中,要按系统论的思想,把数据库应用系统视为一个大的系统,将这个大系统再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小系统,保证高级控制程序能够控制各个功能模块。

实习的理论依据:

按照课题设计的要求,应考虑以下两个可行性的要求

一、系统所需的硬件要求

1、CPU:奔腾4或以上

2、内存:256M以上

3、硬盘:40G4、显示器:VGA彩显

二、系统所需的软件要求

1、操作系统:Windows 20002、支撑软件:Office 2000

系统设计人员的职能:

按照实习的要求独立完成系统的分析、设计和系统的实施。

实习时间:

1、实习课题的设计为总时数为120学时。

2、上课20节,通过实习教师对典型课题的分析和设计明确实习课题的设计方法。

3、课题设计80节(自行设计)

实习地点:本校机房或家里

实习结果:

主要叙述系统的优点、不足之处及改进的设想。

实习总结:

主要叙述通过实习活动的体会。

实习内容:

请附打印的实习报告文档,标题请用黑体四号,正文请用宋体小四号,约15页左右。

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 篇6

【关键词】单位;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082-01

对于单位而言,计算机管理有利于单位的生产经营效率的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有利于单位信息化进程,这两点都是单位能够高效运营、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

一、单位计算机管理应用

(一)快速地处理各种文字工作

随着计算机汉字处理技术在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不但字体整齐,具有较高的打印质量,而且还能够保持较高的速度,有利于修改。并且将传统模式下的文件书写的字体多样、不方便阅读的弊端加以克服。所以,在单位的运营中,计算机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对数据的汇总处理速度较快

在单位管理当中,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相应的软件将输入到计算机当中的数据进行汇总,也能够根据单位需要来进行图表化的处理,这样不仅简洁直观,也能够避免人工的计算出现错误以及增加工作负担。

(三)计算机能够储存大量资料

通过计算机的存储功能,能够将单位的各种资料加以存储,并且也可以分门别类的进行保存,这样不仅有利于后期的查找,也方便人员的管理,这样不仅节约了人力,也腾出了空间,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负担,节约了企业的开支。

(四)快速、健全的搜索资料

计算机仿佛是一部无穷的天书,并且通过计算机搜索功能,也能够快速地查阅各种资料,得到单位希望掌握的市场信息资源,这样为单位的决策或者是办公人员的工作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五)会计工作离不开计算机

计算机时代的来临,将财务工作也带入了电算化的时代,计算机能够将按照格式输入的会计数据快速、准确的处理完成,这样也能够避免人工处理错误频出、效率低下等缺点,也能够让会计人员提升自我工作效率,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六)计算机可以实现数据和设备的共享

利用计算机将单位里面的数据和设备加以共享,才能够提升单位各个部门之间传递信息的速度,减少设备资金的支出,大量减少重复的工作,也能够提升工作效率。

(七)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离不开计算机

单位来进行档案管理中利用计算机可以做到:第一,成立专用档案库;第二,开发管理系统,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工作效率,也能够延长档案使用寿命、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等,这也是现代化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单位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一)单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完善

第一,安全管理数据,也就是数据存储设备的安全;定期做好数据的备份,也必须做好异地存放数据;只有等主管部门同意、审批之后,才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于单位的数据整理或者清除时,必须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管理人员在场,并且也需要做好记录与监督工作;第二,建立准入制度。准入管理也就是设置权限与密码,通过准入制度来判断登录用户是否值得信任与合法。设置安全准入系统需要收集的信息有:第一,请求方式。如果在单位时间段内,多次登陆、密码错误用户或者是多次请求登陆人员,就需要将其网段请求封闭一段时间,并且做出报警。第二,系统安全验证。第三,对设备自身数据进行检测,观察其是否被篡改或者修改,并且记录登录用户的相应操作。

(二)强化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单位职工的信息安全知识素质

开展单位信息安全工作不是系统使用部分的事,也不是系统管理部门的责任,而是单位全体员工都需要重视的事,因此,必须提升单位全体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我们可以通过考核、培训等方面,将信息安全作为业务开展的一部分内容,如此才能够支持与推进信息安全工作的发展,才能够提升单位的整体信息安全水平。在现代化的单位管理中,只有强化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够满足企业信息安全文化建设的需求,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三)确保信息系统安全运行,需要强化信息安全监控

在单位的信息安全配置、安全监控以及访问权利控制上,只有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现有的资源功能充分地挖掘出来,才能够提升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例如:为了确保单位信息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下去,就可以强化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与监控管理,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架构进行优化,做好服务器架构调整、开展入侵检测分析防范等工作。将单位桌面安全管理体系加以统一,建立运行维护系统,强化安全监控、桌面安全管理以及入层管理,才能够确保联网计算机能够在安全状态下运行。

(四)信息安全管理团队的构建

信息安全管理团队主要是通过单位管理层、决策人员再配合网络技术安全管理方面的专家来保障单位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一个团队。在单位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团队是最直接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效率直接受到了其技术能力、管理工作能力高低的影响。所以,从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入手,同时争取外部专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企业的技术支持,才能够及时地、准确地、快速地相应信息安全时间,将突发事件及时地排除掉,将企业的损失和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最终形成一套有利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一体化体系,从而为企业的管理效率与管理效益的提升而服务。

总之,在现代化的单位管理离不开计算机的运用,而运用计算机则避免不了网络信息带来的威胁。所以,单位不仅需要将计算机运用得当,更多的是要考虑到单位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只有做好这两点,才能够确保单位的管理效率与管理效益得到提升,才能够促进单位健康、全面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张海宁. 企业信息安全与防范技术[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9(02):88-89

[2] 徐国芹. 浅议如何建立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架构[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05):114-116

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 篇7

1 通信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针对通信网络技术的特殊性,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 对影响信息安全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 找到问题所在, 确定应对方法。以下将对通信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1.1 内部操作不当

通信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对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在后续操作过程中必须保证其操作的合理性。但是在实践阶段存在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的现象, 管理漏洞比较多, 因此很容易引起信息安全问题。如果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开机, 则会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通信系统长期处于强磁和高温运行环境下, 如果受到外力因素的影响, 通信计算机的存储介质会受到影响, 威胁到存储数据的安全。因此在对数据进行维护的阶段, 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会导致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下降, 容易受到外力因素的影响。

1.2 黑客攻击

网络黑客攻击是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黑客攻击有以下2种不同的形式: (1) 主动攻击的形式。黑客能对所选择的指定的计算机或者网络程序进行攻击, 直接破坏计算机内部程序。 (2) 被动攻击的形式。在不破坏网络信息的前提下, 通过植入程序来获得信息。受到网络黑客攻击的计算机系统, 很容易出现信息泄露或者其他类型的问题, 直接威胁到网络信息的安全。

1.3 病毒传播

计算机病毒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软硬件缺陷, 由被感染计算机向其他计算机发出的破坏数据的一组指令或者程序。计算机病毒不仅直接威胁到计算机信息安全, 同时也影响其完整性。计算机病毒类型多样, 其本身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和破坏性。如果计算机受到病毒的感染, 则会导致存储容量逐渐减少, 重要文件丢失, 增加信息管理难度。

2 通信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通信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具体情况入手, 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和特征, 落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下将对通信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2.1 建立信息安全保证体系

我国通信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快速发展, 鉴于其重要性, 需要从各个层面入手, 建立系统、有效的安全保证体系, 维护良好的通信网络运行环境。从国家角度而言, 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落实好信息加密技术。此外, 系统的信息监控体系对通信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企业角度而言, 要设计出适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的安全策略, 保证信息数据的私密性和完整性。对于访问权限而言, 只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才能避免出现非法操作的现象。

2.2 落实信息保护技术

2.2.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当前解决信息安全的主导技术, 通过检查、分析和过滤的形式对网络信息进行保护, 同时能对外部网络信息的危险进行屏蔽, 最大程度地保证通信系统的安全。防火墙是介于内外部通信网络之间的, 在安装防火墙时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对企业或者单位的通信系统进行保护。局域网的信息安全也是关键所在, 需要将其和防火墙及其他硬软件相互配合使用, 避免出现信息应用不当的现象。

2.2.2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指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主要分为线路加密和端对端加密2种。其中, 前者重点对传输线路进行加密处理, 后者则是充分利用加密软件对文件解密。此外, 数据签名技术对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影响, 能被合理应用于网络系统身份确认中, 保护信息传输的安全, 避免通信双方传输信息受到第三方的影响。

2.2.3 虚拟技术

虚拟专用技术是通过建立专用网络的形式实现对信息的保护。考虑到信息数据的特殊性,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在加密专用通道中实现数据传输, 保证信息的安全。考虑到技术形式的特殊性, 应用阶段需要综合隧道技术、密匙管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 对结构系统进行分析。VPN用户代理向安全隧道代理请求建立安全隧道后, 必须保证信息的安全和透明, 且管理中心要向用户代理提供身份认证, 做好管理工作。

2.3 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在信息后续管理阶段, 用户要对安全信息及信息体系进行分析, 为计算机网络的可靠运行创造环境。首先要选择稳定的计算机系统, 要求计算机系统自带纠错功能, 在操作阶段如果存在失误的现象, 也要利用纠错功能找到恢复正常运行的方式, 避免计算机系统瘫痪或者死机。通常情况下, 网络服务器系统会推出新的防护体系, 用于防范病毒入侵。因此用户需要及时更新安全补丁, 对信息进行保护。另外, 用户还要做好信息数据的备份工作, 定期将重要的信息存储到介质中。一旦出现信息丢失、破坏或者泄露的情况, 可以立即通过数据备份的方式恢复信息。

3 结束语

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而言, 在操作过程中要对信息特点进行分析, 按照信息资料的具体要求对其进行保护。此外, 需要加强对网络系统安全性能方面的控制, 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建立信息安全保证体系、落实信息保护技术、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等措施保证信息安全, 整体优势显著。在实践中, 操作人员要从具体情况入手, 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通信行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我们的日常生活逐渐被通信计算机技术渗透, 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计算机系统在运行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 风险比较多, 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以通信计算机信息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为基础, 结合具体情况, 探究了有效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安全,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

参考文献

[1]纪凌, 谈良.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安全问题及应对方法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03 (12) :225.

[2]杨洁, 张程, 董会.浅析通信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20 (01) :236.

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 篇8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促进各行各业发展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社会经济效益。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一种新思路、新规范、新过程中的一项专业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关的方法学将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创新、完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系列的开发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1 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体系结构的概述

1.1 计算机信息系统

系统开发环境主要指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关生命周期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以以一主流的形式运行。现阶段,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关的组织进行管理、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开发时属于生命周期范围之内。同时,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时,不管属于哪一种范畴形式都可以通过一些支持的论证方法技术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研究出来的系统具有一定的范畴作用。另外,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时,还要保证通过相关的开发环境进行完善,从而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开发出的数据信息具有一定的联系、支持、控制作用。

1.2 开发方法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指将一些方法与技术进行包装,并通过不断的研究形成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具有较为综合、详细的描述。在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么可以通过驱动的形式进行操作。一些常见的典型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快速原型法、结构化方法等。其中开发生命周期方法主要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专业技术人员为其设置定对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开发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一个完整的框架结构。总之,生命周期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关的策划、执行、控制信息系统进行开发,并保证所有的开发工作就具有一定的科学作用[1]。另外,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还需要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发开过程中具有相关的生命周期,并保证这个生命周期以一个阶段的形式出现。

2 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体系结构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主要开发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中的生命周期方法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任务分解形式进行操作,主要指将传统的开发阶段进行研究、创新、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全新的开发方法,可以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全方面的规划、分析、设计、研究。在对任务分解过程中还可以将系统以优先结构的形式进行操作,并将已经开发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阶梯模型、螺旋模型、循环模型等形式展现出来。

在开发时还可以将这两者进行融合,并形成一个全新的生命周期方法和快速原型法,其中的生命周期方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操作方法,主要以瀑布模型的形式进行开发,将现有的结构进行创新、完善,并按照制定要求进行操作。而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中的各个阶段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为严格的先后次序关系,因此,在一个阶段开发完成之后要通过制定的形式进行第二阶段的开发,求。另外,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阶段性、顺序性、依赖性较强的特点,在操作时可以将其中的现有的结构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使计算机系统的相关数据观点可以被有效的正式下从,从而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并保证其质量与效率。虽然说这种方法在操作时可以有效的保证其质量,可以满足计算机系统用户的需求,但是这种方法长期的使用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指其中的通讯质量较低,只有通过国内外专业技术人员不断的研究,才能从解决这一问题;

快速原型法是通过国内外专业技术人员不断研究所得出的专业开发方法,这种方法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现代化技术快速发展。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通过基本模型和循环模型的形式进行操作,并形成一个全新的原型化模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该模型在运行时可以通过反复的运行将原有的系统进行完善。在原型化模型建立过程中,可以使用大量的模拟仿真技术进行操作,因此,在开发方法模型又被称作为仿真模型。快速原型法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对一些商品的开发、研究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作模型,这种模型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可以有效的满足计算机信息系统用户的需求[2]。

2.2 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数据一项业务系统,因此,在对其建立计算机模型时需要将其中的业务关系与模型系统之间的关系放映除了开,只有这样才能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特征、功能、数据、对象等方面因素展现出来。如果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时使用传统的结构方法进行操作,就会导致二者之间的关系很难建立。而使用信息工程方法就可以将其中的数据关系站在计算机数据中的角度进行封装。面向对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发方法将其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封装,并将其以一个整体的角度形式建立。

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主要由结构化方法、信息建模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其中的结构化方法主要指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可操作、严格、重复的原则,同时结构化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相关数据流的角度形式进行操作,并将现有的工作任务进行管理。结构法在使用过程中其思想原理极为简单,主要对一些计算机信息系统项目进行逐步求精、模块化设计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研发出来的程序模块具有较为完整的控制结构;

数据建模方法,主要将一些数据信息通过相关的数据组织进行存储、建立,并通过专业技术人员不断的研究形成一种全新的驱动方法,而数据模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驱动方法。驱动方法在操作时候,可以一些代表性的技术和工具进行操作,并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业务领域、信息模块等部分划分出来。通过数据模型的建立可以有效的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面向对象方法:该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前两种的操作方法相差甚远,面向对象法是一种过程中技术中的产物,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以一个包装的形式总结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些数据信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面向对象方法在使用时,可以根据计算机系统相关用户制定一个对应的思维模型,并保证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科学性、合理性。如果在制定思维模型过程中,以计算机用户主观的形式进行操作,那么会直接将其中的客观世界感应出来,从而更好的让人们了解更多的计算机模型。

任何一种具有较强生命力的模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与人类的思想观、价值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人类世界思维方式的了解来制定相关的模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该模型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3]。而面向对象方法的实质内容就是由简单的形式到复杂的形式进行操作,这种方式在实际操作时可以更好的贴近人类的对世界的认知,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以面向对象方法进行转变。

2.3 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技术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任何一种计算机技术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相开发技术进行开发,因此,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属于一种全新的开发技术。该技术在使用时具有分析、结构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等相关功能。同时,在对该技术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其中现有的生命周期系统开发方法与其他开发方法相结合,比如说常见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快速原型法进行操作,并将其进行创新、完善,形成一种全新的就技术。同时,这种技术在使用时还可以通过结构化方法、面向化方法进行操作。

2.4 系统开发环境

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系统开发环境主要通过对现有计算机系统的开发、研究形成应该全新的技术方法,并在计算机系信息系统中应用。而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相关数据信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得到生命周期方法将原有的计算机程序阶段进行操作、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开发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质量得到保障。因此,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还属于一种对应的工具范畴,其主要的使用目的就是以支持工具方法的形式将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开发、创新,此并从根本上做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从而提高开发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实现自动化操作。

2.5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机构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的开发工作属于一种项目管理工作与技术运行工作。因此,在对其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信息以资源的形式进行整理、应用、控制。另外,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多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对计算机系统开发工作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控制、管理,并运用多种计算机方法进行操作。

总结:

本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体系结构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体系结构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使用典型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快速原型法、结构化方法等可以有效的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摘要:通过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不断的研究、创新,已经在其中研究出了很多的方法与技术,这些方法与技术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来说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比如说一些常见的典型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快速原型法、结构化方法等。这些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都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主进行操作,在使用时也遵循着自身独有的原理,可以在指定的范围内进行操作,不同的方法有着不同的功能,之间的出发点也有着很大的差距。现阶段,这些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慎就会导致这些方法会以一个混乱的形式出现,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只有对这些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再为其制定出对应的分类框架,才能将这些方法的自身功能发挥出来。基于此,本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体系结构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陈元海.大型MIS系统开发实施方法及工程化管理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0.

[2]梁洪亮.支持多安全政策的安全操作系统的研究与实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2.

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 篇9

关键词:信息,通用技术,原理,方法,实践

计算机信息技术重点在于实践运用, 解决现实问题, 在这之前首先要有夯实全面的理论作为指导, 然后经过自己的感悟思考, 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当中, 这就是一个信息技术基本的学习思路, 因此, 我们在信息技术知识的讲授上, 最好在实验中展开, 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思考每一点理论的用途和用法, 同时这种实验又是一种实践, 能够使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双向的提升, 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 这又是信息技术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在实践当中有效的引入与计算机内容相关的实验, 寓教于乐, 潜移默化, 在轻松和有趣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1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互联与运用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旨在让学生一般通用的原理和方法, 并且通过自我的完善与融汇将通用的知识与技术融合到一起去,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我们在打基础的同时, 要尊重教师其主导作用, 学生是主体, 针对信息通用技术学科“分析——推理——应用——实践”的思维过程, 教师要中做到“适时适度引导, 调整掌控方向”, 做到让学生“明晰思路, 找准思维方向, 明确学习目标, 深入领悟物理道理”, 而后应用于“知识的分析推理和自主探索”, 将基础知识的学习融合到一起, 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学习信息通用技术时, 必须将学习思路和思维方式以及课程学习提纲教给学生, 做到“学习任务目标下放, 按照既有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独立自主研究”, 同时教师进行适当的“小组分配”, 将学生按照一定规则分编成组, 进行知识的讨论交流合作, 群策群力, 开拓思维, 开展小组合作交流。“信息技术知识的自主探索, 小组的合作交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这样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 且能将知识融会贯通, 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通过这种自主探索学习, 小组的合作交流, 活跃课堂学习, 在潜移默化和互通交流中优化知识体系, 取得学习效果。

2 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控与运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于实践运用, 解决现实问题, 在这之前首先要有夯实全面的理论作为指导, 然后经过自己的感悟思考, 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当中, 这就是一个基本的学习思路, 因此, 我们在学习信息知识时, 最好在实践中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思考每一点理论的用途和用法, 能够使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双向的提升, 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 这又是信息技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通用技术的实践能力是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展开的, 并且通过有效的巩固练习来达到提升的目的, 这种提升更加的巩固, 并且能够让学生融汇在自己的血液之中。

信息技术的实验操作融合理论是具体的操作程序规则在里面, 因此在实践中提倡“实践操作的与知识的紧密衔接和及时反馈跟进”, 就能加深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形成知识的科学体系这就是通过实践和实验的方法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学习, 是各种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在信息通用技术基础知识上的融会贯通, 拓展学生知识面, 开阔眼界”, 这是教师讲授信息知识的一般过程和目标。每个信息技术知识点不仅仅是用到单一的信息技术知识, 是各种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上的融会贯通, 拓展学生知识面, 开阔眼界”, 这是教师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一般过程和目标。

3 建立计算机信息通用技术的体系与模块, 整体把握与运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是前后有联系的, 不是分散的, 前面的知识会影响到后面知识的使用, 有的知识点就是一个信息技术的综合体, 所以教师要做到适度打破章节, 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 形成整体的认知, 构建起知识的模块体系, 使学生做到综合掌握与认知, 这样有利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比较和区分。

信息技术知识的接受之前, 教师要进行一个有效的引导过程, 这就是给予一个能够自我思考的空间, 避免课本知识的生硬叙述, 避免满堂灌的学习方式, 而没有消化的时间, 否则无法起到自我内化的效果, 这就需要一个知识的引导过程。例如针对新的知识, 教师可以给大家列出主干知识提纲, 通过步步的引导, 让学生首先根据提纲去进行知识的自我内化和学习吸收, 留下初步的学习印象, 那么接下来的学习就会容易的多, 就会有顺理成章的学习效果。

这种引入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助于后续知识学习的开展。这就是形成整体模块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也是经常在课堂中运用的一种方法, 学生才会进行自我的积极探索, 才会有主动性去进行自我的感知, 由于学生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 所以在实际的学习当中,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进行多种手段的探索, 目的就是提升实践的有效性, 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双重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 李文昊.新编信息技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解月光.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 篇10

关键词:信息表,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工艺决策,知识库

0 引言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omputer Aided Proeess Planning,CAPP)是计算机技术和多种其他相关技术在工艺设计领域综合运用的产物,是现代制造业信息化的一部分。计算机技术辅助工艺人员利用CAPP软件,设计将零件从毛坯到成品的工艺流程。CAPP自诞生以来,其研究开发工作一直在国内外蓬勃发展。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机械制造领域,人们越来越意识到CAPP的重要性。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特性经历了检索式、派生式、混合式、创成式等过程。

根据智能化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需求,本文将零件加工中所需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根据信息论的方法,把输入信息编码组成信息表。本文设计出一套方法,利用对已有成功案例编码组成信息表进行分析构建而成的知识库,推理出相应加工所需采用的加工工艺。

利用本文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推理方法,对内孔精加工进行推理实验,在输入20个成功案例基础上构建知识库,对9个未知案例进行测试,成功地推理出应选择的加工方法。

1 构建信息表

根据工艺智能化推理和实际系统的应用需要,本文零件加工数据采用一套树式结构与链式结构相结合的混合式编码系统,用20个码位表示。将零件信息分为基本要素、轮廓尺寸、外部形状及加工精度、内部形状及加工精度、其他特征等几部分,每部分用几位编码表示。在内孔精加工过程中,加工方法的选择推理,主要应用加工要素为:最终孔径、生产批量、精度等级(IT)、粗糙度(Ra)和行为公差项数等五个。若材料为黑色金属,无热处理硬度要求,则加工方法选择分别为铰孔、精镗孔、磨孔或拉孔。根据“条件属性—>决策属性”的信息表构造方式,则可以得出如表一的信息表。

其中,最终孔径、生产批量、精度等级(IT)、粗糙度(Ra)和行为公差项数为条件属性,其值域分别定义如下:

(1)最终孔径={大孔,中孔,小孔};/孔径以≤20mm、>20≤40、>40划分。

(2)生产批量={小批,中批,大批};/产品类型不同,划分依据不同。一般以≤1000、>1000≤5000、>5000划分。

(3)精度等级IT={7,8};

(4)粗糙度值Ra={0.8,1.6};

(5)形位公差项数={0,1,2,3};

选择加工方法为决策属性,其值域定义为{铰孔、精镗孔、磨孔、拉孔}

依据编码规则,对输入的已有成功案例进行以表一方式进行排列,构造出加工方法选择推理过程中的知识库。

加工方法推理过程中,以内孔精加工推理为例,对不同加工方法的选择上,所采用的五个加工要素所占比重不一样。例如,若行为公差为1,则加工方法选择绞孔概率为0。对成熟案例进行分析和结合加工方法选择经验,对所加方法选择各要素进行属性权重划分,构造属性权重表。以内孔精加工为例,属性权重表如表二所示。

表中数字和属性值对照如下:

最终孔径={大孔,中孔,小孔},{1,2,3}

生产批量={小批,中批,大批},{1,2,3}

精度等级IT={7,8};{1,2}

粗糙度值Ra={0.8,1.6};{1,2}

形位公差项数={0,1,2,3};{0,1,2,3}

本文利用匹配算法,针对不同的条件属性组合,根据知识库进行条件属性匹配计算。针对不同属性组合下的匹配权限,本文引入Fibonacci数列,以内孔精加工为例,把条件属性分别分为{12,3,4,5}个条件属性进行匹配运算,相对应的匹配权重分别计算为{5,8,13,21,34}。

2 算法实现

本文算法实现和算法验证均利用MATLAB作为编程工具,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第一步:初始化,对不同的加工方法引入不同的变量wo(i)=1(i=1,2,3…),读入知识库at,读入相应推理权重表bt,读入Fibonacci数列fi,根据输入,按照编码规则读入需要推理的条件属性项组de;

第二步:对知识库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决策属性,把知识库分成若干个子表a1、a2、a3…,每个子表表示知识库中选择相同的加工方法;

第三步:计算匹配度,本文利用如下公式计算选择加工方法匹配权重。

其中,i表示第i个加工方法,wop(i)表示选择第i个加工方法匹配权重,fi(j)表示Fibonacci数列第j项,j表示有j个条件属性参加匹配运算。

本文计算属性匹配方法如下:

根据式(2),循环计算不同条件属性组合下的匹配权重。

第四步:计算加工方法选择权重,根据属性权重表,计算加工方法选择权重方法如下:

其中,wo(i)表示选择第i种加工方法的权重,bt(i,j)表示属性权重表中,第i种加工方法下第j权重。

根据权重表,利用式(3)循环计算加工方法选择权重wo(i)。

第五步:输出选择加工方法,根据数组wo,选择其中最大值wo(i),其中i即为第i种加工方法。

3 算法验证

内孔精加工是加工工艺的一项重要步骤,本文选择内孔精加工作为验证算法。内孔精加工主要应用的加工要素为:最终孔径、生产批量、精度等级(IT)、粗糙度(Ra)和行为公差项数等五个。若材料为黑色金属,无热处理硬度要求,则加工方法选择分别为铰孔、精镗孔、磨孔或拉孔。本文选取20个成熟案例,构造知识库。为了更好地进行计算,本文对五个加工要素值进行如下划分:

最终孔径={大孔,中孔,小孔},{1,2,3}

生产批量={小批,中批,大批},{1,2,3}

精度等级IT={7,8};{1,2}

粗糙度值Ra={0.8,1.6};{1,2}

形位公差项数={0,1,2,3};{0,1,2,3}

最终选择编码铰孔、精镗孔、磨孔或拉孔;{1,2,3,4}

构造知识库表如表二所示:

本文选取9个案例进行测试,测试案例如表四所示。表四加工方法选择中2、3选择表示选择2或者3均可,选2为最优,选择3为允许。

利用本算法,对测试案例表进行测试,加工方法选择和测试结果对照表如表五所示。

4 结束语

从表五中可知,最优选择加工方法准确率为67%,可选准确率为100%,表明根据知识库,利用本文方法能够准确推理所需的加工方法。本方法不足之处在于,知识库存在冗余,知识库中案例本身存在冗余规则,本文所用方法进行推理时,采用全盘匹配,降低了算法匹配效率。下一步工作需要对知识库进行规则提取,提高算法效率。

参考文献

[1]郑坚,穆振东,黄魏.面向智能化的CAPP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259):277-278.

[2]孙波,赵汝嘉.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任韶萱.CAPP系统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5.

[4]许之伟,刘永贤,等.面向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CAPP系统研究与实现[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1):1255-1259.

[5]张文芳,韩晓健.基于约束的创成式CAPP系统研究与开发[J].新技术新工艺,2006(1):21-22.

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必要性;问题分析;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6-0000-0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其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当中,这不仅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还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而计算机信息管理作为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在对其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容易到人们在信息管理当中,出现信息丢失、泄露等情况,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为此我们就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建设的相关要求。

一、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一)促进信息管理

人们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其相关的生产、管理信息进行处理,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相关要求。目前人们在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其主要内容有信息收集、信息储存、加工、传递以及利用反馈等方面。而信息管理工作的应用,则是为了降低其信息管理的成本,使其管理水平和效益得到增强,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为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提供保证

人们在信息管理当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从而满足了现代化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相关要求。然而,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而且其应用效果得到有效的保障。但是,网络信息环境的安全性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其计算机人才的缺失,也使得人们在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使得信息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此我们就必须要进一步的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使得信息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以避免人们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而出现信息数据丢失、泄露以及损坏等现象。

二、计算机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我们在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对其工作人员在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着较强的专业能力,而且还需要有着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得人们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其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保障。但是,从当前我国计算机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在对工作人员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要求,这就导致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安全管理制度有待健全。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其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还很好的满足了现代化发展的相关要求。但是由于当前我国信息管理工作的内容比较复杂,而且人们对其信息管理制度并不重视,因此导致在对其安装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其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无法顺利的进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

(三)计算机管理的技术水平低。为了保障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到其中。但是,这和西方国家的信息管理技术相比,还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这就让人们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三、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方法

(一)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想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能力,需要一批专业素质较高的信息管理人员。在完成人员招聘以后,需要对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在人员工作前,应该对他们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数据安全管理、信息的有效存储、设备的安全运行等,使他们对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给信息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为人员提供专门的网络学习资源,或者在内部建立图书馆,鼓励工作人员进修,使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

(二)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者需要深化意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所起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可以为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提供保障;第二,只有提高了信息管理的能力,信息管理工作才能体现成效。了提高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水平,领导者需要在思想上加强认识,重视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领导者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以便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在计算机管理工作中,计算机管理制度是比较重要的。制度制定好以后,需要严格执行。通常来说,制度是日常工作的依据。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应该遵守规章制度,以此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约束。信息管理制度不能流于形式,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管理者需要具有前瞻性的目光,紧跟时代的发展,对信息管理制度不断进行完善、改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管理工作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过,从当前我国信息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此我们就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计算信息管理能力,满足社会经济建设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文.关于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研究[J].煤炭技术,2012(05).

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 篇12

传统的非敏捷卫星只具有一维姿态指向自由度[1,2],只能进行滚动成像或俯仰成像[3,4],敏捷型卫星依靠姿态控制系统控制卫星整体灵活摆动[5],卫星可以在一个较长的可见时间窗口内,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时段从不同角度对目标进行观测[6],成像灵活性远大于传统卫星[7]。因此,敏捷卫星任务规划问题复杂度远大于传统卫星[8,9,10],不同的观测时刻对应不同的观测角度产生了多种可能的观测方案[11,12,13,14,15],较长的可见时间窗口等因素都增大了解空间[16,17,18],求解敏捷卫星任务规划问题的首要条件就是建立卫星和目标相对运动模型,研究任意时刻卫星对目标观测姿态角度的计算方法[19,20]。

在卫星和目标相对运动模型建立过程中,假设卫星的姿态机动有滚动和俯仰构成,按照先滚动后俯仰的顺序完成姿态机动,且忽略卫星质心与星载传感器间的距离。计算敏捷型卫星二维指向实际上是计算卫星传感器指向目标方向矢量在卫星本体坐标系中的精确位置,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多个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21,22,23]。

1 卫星与目标相对运动模型

(1)计算目标点在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地固系)中的坐标

目标T地理经纬度(测地经纬度)为(long,lat),T在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忽略高度)为:

式中,;RE=6 378 140 m为地球赤道半径;f=1/298.257为参考椭球体扁率。

(2)目标点在地固系中的坐标转换为瞬时真赤道地心系中的坐标

首先忽略地球极移的影响,将目标T在地固系中的直角坐标近似为准地固系中的直角坐标,然后将准地固系中的直角坐标转换到瞬时真赤道地心系:

式中,Rz(θ)表示绕Z轴正向旋转角度θ;SG(t)为历元时刻t对应的格林尼治真恒星时,SG=+Δφcosε,为格林尼治平恒星时,Δφcosε为赤经章动,Δφ为黄经章动,ε为黄赤交角。

(3)目标点在瞬时真赤道地心系中的坐标转换为瞬时平赤道地心系中的坐标

考虑章动的影响,目标点在瞬时平赤道地心系中的坐标为:

式中,Δμ=Δφcosε为赤经章动,Δθ=Δφsinε为赤纬章动,Δε为交角章动,Δφ为黄经章动。

(4)目标点在瞬时平赤道地心系中的坐标转换为历元平赤道地心系(J2000惯性系)中的坐标

考虑章动的影响,目标点在历元平赤道地心系(J2000惯性系)中的坐标为:

式中,ζA、zA、θA为3个赤道岁差参数。

(5)目标点在历元平赤道地心系(J2000惯性系)中的坐标转换为地心轨道坐标系中坐标

目标点在地心轨道坐标系中的坐标为:

式中,Ω为历元时刻t对应的卫星升交点赤经;i为历元时刻t对应的卫星轨道倾角;ω为历元时刻t对应的卫星近地点幅角;f为历元时刻t对应的卫星真近点角。

(6)目标点在地心轨道坐标系中坐标转换为卫星轨道坐标系中坐标

目标点在地心轨道坐标系经坐标系旋转+沿z轴平移转换为卫星轨道坐标系:

式中,RES为历元时刻t对应的卫星质心到地心距离。

2 二维指向角度计算

在卫星轨道参数确定的情况下,经过上述坐标转换,可得到任意时刻目标T在卫星轨道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由目标在卫星轨道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可以计算出相应时刻卫星对该目标的观测摆角。卫星经过姿态机动,将相机光轴指向目标;姿态角为卫星本体坐标系相对于卫星轨道坐标系的转动角度,数值与转动顺序相关,本文假设卫星的转动顺序为先滚动后俯仰,示意图如图1所示。

卫星传感器指向矢量在卫星本体坐标系中为(0,0,1),即指向卫星本体坐标系z轴;不进行姿态机动时,卫星本体坐标系与卫星轨道坐标系重合;先绕x轴转动滚动角θR,再绕y轴转动俯仰角θP后,相机光轴矢量(本体坐标系z轴方向)指向目标。

由图1可见,俯仰角θP、滚动角θR为:

根据t时刻目标在卫星轨道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xt,yt,zt),由式就可以确定θP和θR,对于非敏捷卫星,俯仰角θP=0,可以得到x=0,位置坐标中x最接近0的时刻即为卫星对目标的访问时刻。根据该时刻的y和z坐标,可以确定滚动角θR,即卫星访问目标的侧摆角。对于敏捷卫星,由于俯仰角θP并不为0,因此,卫星对目标的访问窗口并不是单一时刻,而是一个时间段,该时间段的范围与俯仰角和滚动角的取值范围有关。

3 实际地面分辨率计算

3.1 针对光学卫星

当卫星进行星下点成像时,星载遥感器的地面像元分辨率GSD0与像元尺寸d、相机焦距f以及轨道高度H的关系为:

当卫星进行侧视成像时,成像距离随侧摆角的增加而增大,因而会引起星载遥感器的地面像元分辨率的下降。当侧摆角为α时,将地球近似看作圆球体,地球半径为R,像元在地面上的成像区域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卫星与成像区域的距离r为:

卫星飞行方向的地面像元分辨率GSDF为:

星载遥感器扫描方向的地面像元分辨率GSDS为:

3.2 针对雷达卫星

由于星载SAR的侧向成像特点,雷达图像的分辨率要分为距离向和方位向两个部分,而且二者是互不相关的。距离向分辨率是脉冲在其发射方向上(距离向)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方位向分辨率是在辐射波垂直的方向上(方位向)相邻的两束脉冲之间能分辨的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星载SAR的方位向分辨率ρd只与雷达天线的真实孔径长度D有关,而距离向分辨率ρg与光速c、脉冲带宽B以及入射角θ有关,ρd和ρg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4 太阳高度角计算

太阳高度角指太阳光线和地面目标所在地平面的夹角,当太阳垂直照射地面目标时光线条件最好,此时太阳高度角为90°。太阳高度角随着地方时和太阳的赤纬的变化而变化。

已知点目标的经纬度坐标为(λ,φ),所在时区为ζ,卫星观测该目标的中心时刻为t,对应的年、月、日、时、分、秒分别为ty、tmo、td、th、tmi、ts。太阳高度角Hs与太阳赤纬δ、太阳时角ψ的关系为:

太阳赤纬又称赤纬角,是地球赤道平面与日地中心连线之间的夹角,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之间的角度基本不变,因此太阳的赤纬随季节不同而有周期性变化,变化的周期等于地球的公转周期。太阳赤纬与日角σ有关,即:

日角与积日N的关系为:

式中,N0与观测时刻的年份有关,即:

积日是日期在年内的顺序号,例如,1月1日的积日为1,平年12月31日的积日为365,闰年则为366。积日与观测时刻以及目标所在时区的关系为:

式中,C由下式确定:

由于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不是匀速的,而是时快时慢,因此太阳时角并不等于地方时Sd,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时差Et,即:

地方时与观测时刻、目标经度有关,即:

时差与日角有关,即:

根据式(15)~式(22),可以计算出太阳赤纬和太阳时角,将其代入式(14),就可以得到太阳高度角。

在一般情况下,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目标的太阳光照条件就越好,卫星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就越多,因而成像质量就越好,但太阳高度角过大,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能量过多,会影响星下点成像时获取的图像质量。因此,在进行轨道设计时往往将卫星的拍照地方时选择在上午,例如9:30或10:30。

卫星进行侧视成像时,太阳与卫星之间的位置关系随日期、地理位置和地方时变化。当卫星观测方位与太阳入射方位在成像地区形成近似镜面反射条件(卫星高度角与太阳高度角近似相等、卫星方位角与太阳方位角相差180°),并且成像区地表相对平坦时,太阳光的大部分能量被星载遥感器接收,导致获取的图像亮度高于正常水平,甚至过饱和而不可用。

太阳方位角As与太阳高度角Hs有关,即:

卫星高度角Hz由卫星的侧摆角α决定,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卫星方位角的计算比较复杂,具体方法请参考相关文献,通过以上公式可以得到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卫星高度角以及卫星方位角,如果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镜面反射条件,则可以考虑删除该观测机会。

5 结束语

上一篇:现代趣味首饰论文下一篇:计划生育行政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