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计算机教学方法(共12篇)
高中计算机教学方法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运用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 为了让学生能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 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 高中计算机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发展特点和能力来进行教学设计, 使学生在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 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运用, 让他们在掌握计算机理论的同时提高计算机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高中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 教学手段单一, 师生间的互动不够
传统教学过程中, 教师运用粉笔和黑板进行教学, 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被动灌输。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说, 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只靠教师的讲解, 学生不仅感到课堂学习内容的枯燥, 还会增加他们在理解知识的难度。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 不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不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二) 照本宣科, 不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仅仅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不能有效整合教材, 一些较难的知识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使他们在学习时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计算机课堂的畏惧。这样的教学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下。因此,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 按照高中生的能力和认知来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有效调整, 使他们由易到难地对知识进行探究。
二、运用有效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高中计算机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使他们通过学习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机操作, 并通过操作来深化理论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操作, 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吸收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的改进和创新, 使学生能更好地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探究, 提高专业技术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以灌输为主要目的, 而是要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究, 并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 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一)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高中计算机教学方式也要发展改变。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 让他们死记硬背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把计算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 不进行实际上机操作, 获得的是死知识, 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新的教育观念下, 教师要从灌输者的位置走下来, 走入学生中间, 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来让他们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索,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 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探究积极性出发, 使他们乐学、善学, 能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运用学生对上机操作的兴趣来引导他们对计算机理论知识进行探究, 使他们的操作水平和能力在丰富的理论知识支持下不断发展和提高,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 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不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在具备了较高的专业能力以后, 教师才能对计算机知识融汇贯通, 引导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计算机教师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 如果教师对计算机知识掌握得不好, 动手操作能力较低, 在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引导, 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不了, 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就受到了影响。所以, 高中学校在选拔计算机教师时, 要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考核制度, 同时学校要对教师进行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使教师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教学中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教师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 能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 使学生以教师为学习的榜样, 深入探究计算机知识, 获得更高的发展。
(三) 有效利用计算机的操作实践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学科是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学科。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上机操作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 并通过操作来深入理解计算机知识, 使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 并通过实践来提高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对计算机操作产生兴趣, 使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计算机知识的作用。在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来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
(四) 更新计算机教学软硬件设备
教学中所需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要及时更新。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最先进的、最有用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具备较高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才能够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 学校要通过筹备资金来对本校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进行更新, 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 促使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五) 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 要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知识, 使他们能接触到的知识面更宽。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 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工具进行沟通, 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在生活中的作用, 提高他们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使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 教师要实现高中计算机教学的真正目的, 就要摒弃旧的教学理念, 把计算机课堂还给学生, 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积极地发展主动性的自觉性。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创新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设计中, 让学生能主动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把兴趣作为学习的内在动力,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都获得发展。
高中计算机教学方法 篇2
来源:http://
摘要:
高中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其鲜明的特点,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本文重从计算机课程特性出发,通过对高中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提出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旨在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环境。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 课堂教学 探索 实践
高中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其鲜明的特点 笔者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发现,随着年龄递增,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与热情反而递减,这些学生课堂上反应冷漠,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实效,使学生不仅获得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个性与创新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这是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特性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能进行快速运算、通讯及逻辑判断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因此,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操作性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工具软件。因此,课程教学会分成不同的任务模块,目标性比较强,课程内容比较独立。
(2)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学方法选择比较多样,如演示、讲解、练习、网络教学等。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3)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
通常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质量都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质量来衡量。所以对于计算机课来说,学习成果的评价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工作,计算机技术是~ 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的掌握,还涉及到对技术的正确选择。笔者认为必须要对计算机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发挥这门课程的优势,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目的。
二、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出发实施计算机课程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圃的需求—— 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人的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是否关注到学习者这种本质需要和特点呢?在平时课堂上,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之外,再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之类的活动,教学内容比较贫乏,活动比较单调 如何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笔者认为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耍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三、计算机教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报纸,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其样本,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美观的报纸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知识等;在讲excel表格时,可以让他们制作课程表。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相融合,如在讲网页制作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明星或偶像,制作他们的主页。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让网页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仅要学会怎样使用网页制作工具,还需学会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下载图片、动画、视音频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结合日常生活,把计算机知识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更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此外,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这种横向学科联系,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如在讲绘图工具时,可以让学生绘制几何中的图形;讲Flash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物理、化学中的实验。计算机课程教学正是通过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例证,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产生兴趣,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自己走向现代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工具。
四、情境与任务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体验
计算机课程教学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情境,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就不会产生很高的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机课程要利用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创设适当的情境后再抛出任务,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接受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开始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激励
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勤思考,解决问题后要进行反思,不断地在自主活动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小组讨沦、小组合作、学生探究式学习、学生成果欣赏等,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体验是很重要的。不动手实践是不可能学好计算机的,计算机课程应该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尝试,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大胆地进行创作。
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时也许会出现一些错误,应允许他们犯错误。学生通过犯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到不断吸取教训
五、鼓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指导,使学生在技能上取得进步,创作上取得成功的同时,让大家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可以扩大同学视野,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求知欲。然后带学生分析作品,最后学生实践,时间允许还可以再在学生作品中选一些优秀、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如前面所说的网页制作,就可以在班级范围内开展网页设计大赛,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当评委,让学生在失败和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此外,在展示学习成果时,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组织学生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发现新问题,展示新方法,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交流。
高中计算机教学探讨 篇3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计算机课程要比英语,数学等更容易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如果在授课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这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帮助,学习兴趣培养出来后学生基本就能掌握好这门课程。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老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精心的备好每一次课.设计好自己的教学主题和教学过程 用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计算机课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对于计算机这门学科,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真实、最直接、最好的情境教学。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只有和现实生活结合才会更有意义 。所以,我们就巧妙安排教学结构,将学习的新知识往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使教学内容真正和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贴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节省了老师的时间,又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让学生接受知识,也会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EXCEL表格时,先学制作简单的课程表,再制作班级通讯录,由学生采集身边的数据,分小组来完成,然后小组进行比赛。在学习Powerpoint时,以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为题材制作演示文稿,学生积极搜集素材,兴趣浓厚。只有当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时他们才能更主动的去进行学,才能更容易接受。
二、多用举例对比,讲清基本概念
在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这章时,除讲清楚概念外,多采用举例对比。讲“计算机特点”时,为说明计算机速度快,用计算机几分钟就可以预报第二天的天气,而用人工计算,则须要六万四千人连续计算24小时。又如英国数学家w.SHANKS曾经用15年的时间将圆周率Л的值计算到527位,而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仅用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讲计算机的精度高时,可举例:用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从几公里或几十公里之外发射,可以准确击中预定的目标,而误差不到一米。在讲“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一节时,“字节”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计量单位。着重对学生强调基本的“计量”单位,与我们生活中重量采用“克”、长度用“米”或“尺”等计量单位相对比,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三、精講多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在授课时不能一味的只上理论课,忽视上机课,应该给学生留够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在平时的上课中,大部分时间用来回答学生在上机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上机时只对一些易错且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它的都由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探讨.这样的效果要比我们教师从实到尾给学生安排好每一个动手细节要好的多 我们在安排学生自己进行实践时不能采取放任式的,而应该采取及时加以引导并给予及时帮助的方式,让他们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掌握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举一反三,而不是只会按照老师做过的方式方法去做,机械的进行模仿操作。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图文并茂,且通俗易懂,一般的内容,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引导、点拔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介绍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便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老师在进行上机课演示时应将比较难懂的、不宜掌握的操作先操作给学生看.待学会后告诉他们还有几种方式可以实现,留下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创造,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监视下学习好得多。我自己在教学时,理论课中讲解的知识点,在试验课上必须让学生去做一次。否则理论知识永远是空架子,没有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组织协作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与创造
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当前,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教学的重任是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重视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造从问题开始。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动他们的创造思维。例如,在给学生讲述画笔时,在作业中可以给他们提出怎样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问题提出后,他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比如,有的学生美术观念较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就可以用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构成:而有的聪明但比较喜欢投机的学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现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的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灰线构成。如此种种,殊途同归,皆大欢喜。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的计算机学科,应当担起这个重任。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篇4
一、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中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模式。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也会实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但是课堂上几乎还是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的听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 很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自身的特点, 但是对于计算机课程这门新颖的学科来说还不太适合, 如果教师不转换教育理念, 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与模式, 在教学工作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1. 教学模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足
现阶段, 很多的高中多媒体教学的条件有限, 很多学校具备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环境。即使有的学校具备了相应的条件,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不重视对于实例的分析, 往往偏重于计算机的语法讲解上。这样, 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计算机的语法知识, 但是不通过实例的运用分析, 很难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与运用, 加上语法讲解的枯燥性, 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有的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讲解时也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性, 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同时教师也不能随时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不能及时调整课程安排以适应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使得学生越来越觉得学习难度加大, 失去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热情。
2. 实践性课程安排不足
计算机课程有着自身的特点, 需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掌握与运用。而在高中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也会进行一些上机实验的课程安排。不过, 通常上机实验的内容就是对于所学知识验证上, 按照课本上的语法在电脑上输入一次。这样几乎起不到实践运用的效果, 往往碰到类似问题学生还是不能加以解决。
3. 学校往往忽视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
现阶段, 高中是我国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 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 而计算机没有列入高考科目, 导致很多学校以及学生不重视计算机的课程的教育与学习。然而, 计算机课程是现阶段最为实用的课程之一, 其在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起到工具性的作用。另外, 在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同时, 更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有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途径
1.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尤其是计算机课程这样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相关的课程, 教师必须要能够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利用多媒体手段多穿插实例教学的内容, 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掌握与运用, 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效果提升。
2. 运用实例, 举一反三
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就是对于计算机语言的学习, 其实和我们学习人类的语言过程很类似, 其中也会涉及到很多的语法要点。而计算机语言的语法涉及的内容更为复杂与庞大, 而且内容枯燥, 不够生动形象。如果教师还是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 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教师可以将每节课所要讲解的语法进行一定的分类, 然后将其融入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应用案例中来, 同类型的语法与不同类型的语法进行对比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也更有利于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让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更加强烈。
3. 理论结合实践,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虽然目前计算机课程也会安排上机实验课程, 但是大部分的上机实验课程都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这样固然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但是, 也会让学生的思路更加的封闭, 遇见实际的问题显得无从下手, 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升。为了达到学生对于学习知识巩固与动手能力培养的效果, 可以将上机实验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 将语法验证的内容缩减, 相应的增加实际问题运用的题目供学生学习。教师还可以针对整个计算机课程设计一个系统的实践课题, 学生每当学完一部分的内容, 就可以完成课题的一部分, 这样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 学生对整个实践课题的不同内容联系起来, 还能在逐渐的学习中不断的完善之前的设计。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所提升, 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4. 强化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
学校在制定教学规划及任务是, 要重视计算机课程的作用。不仅要考虑到计算机课程对于现阶段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更要考虑到未来计算机知识以及技能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计算机技术被逐渐的普及与应用, 高中计算机课程正是学生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 学校应当转变教学策略, 重视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形式, 让计算机课程教学更加的科学与合理, 确保计算机课程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找出了现阶段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同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 根据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提出了通过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实例、理论结合实践以及强化计算机课程重视程度等途径优化教学方法, 改善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高中数学计算能力提升方法 篇5
提高数学计算能力之计算步骤
同学们在计算数学题目时,由于为了节省时间,经常选择省略步骤。诚然,有一些不必要的步骤是可以省略的,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技巧,选择跳步骤。在跳步骤的过程中,就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出现错误。
2高考数学计算题应该怎么做
解题过程要规范
高考数学计算题要保证既对且全,全而规范。应为高考数学计算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高考数学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
解决高考数学计算题,首先要全面调查题意,迅速接受概念,此为“面”;透过冗长叙述,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重点数据,此为“点”;综合联系,提炼关系,依靠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此为“线”,如此将应用性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当然,高考数学计算题解题过程和结果都不能离开实际背景。
先熟后生
高考数学书卷发下来后,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高考数学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方法,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数学计算。这样,在拿下数学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高中阶段有哪些数学方法
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
新知识的接受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开展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老师所讲的有哪些不同。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对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切忌不懂将懂,或将不懂的地方跳过。课后还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多记公式、定理,因为它们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和必备条件。
多做习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多做题并不等于搞题海战术。做的题目要有代表性,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碰到哪道题就做哪道题。有些题适合我们做,而有些题却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做这些题目只能是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不会达到任何效果。做的题要难易适中,通过做些有代表的题目,要力争能举一反三。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缜密的思维,解题要有条理,在做题的过程中学会熟练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掌握一些基本题型的解题规律。只有平时大量的训练,见多了、做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考试的时候就会应付自如,不至于乱了阵脚。
4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抓住重点听讲
上课前我是一定要预习的,有时间就看的仔细些,老师要讲什么内容,有什么定义、定理和公式我先都记住,再看一些例题去理解定义和定理的应用,脑子里会形成那些我明白了,那些不理解,记在本子上。上课的时候,老师嘴一张开我就知道老师要讲什么了,会的我就看自己的书,不会的我就仔细听讲。
我善于抓住重点去听讲,记的时候,我看其他同学是什么都记,我不是,凡是书上有的内容我从不记,比如定义、定理和公式和书上的例题。我只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内容,我不会的内容,还有老师说这是重点或难点的内容。我经常在书上做一些纪录,我的书看完是满书涂鸦,不适合别人看了,以后自己一翻书,我就会从我的纪录上回忆这一节的全部内容,一翻书就回忆,经常翻就记的很牢了。
多看辅导书
高中计算机教学浅谈 篇6
一、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的重要条件。所以,高中计算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精主设计导入。可以通过最新的时事新闻导入新课,也可以通过播放几句歌曲来导入新课,还可以通过诗朗诵来导入新课。方法不一而足,但主要目的就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注意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现代新课标的要求之一,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其综合素质。但是现在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喜欢运用填鸭式教学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记,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无以体现,还很容易形成被动的学习状况,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失去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授课形式下,课堂的气氛也非常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可能教会学生自主的学习方法。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其主体性,让学生放手去探究、去发现,这样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授课时,经常会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并进行亲身实践,从而让他们在发现中体会科学的奥秘。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笔者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实例法”“任务法”“小组PK法”等等,不一而足。但一切教学方法都以教学目标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不知学觉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使其身心均得到锻炼。在这些方法中,笔者经常运用的是“任务法”,教师把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定为一个个具体可操作性的任务,让学生一个一个来完成,中途遇到困难了,教师要及时地加以补充和解读,以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小组PK的方法也非常好,学生在PK环节中能够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自己迎难而上的优秀品质,从而提高其整体素质。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课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对信息的搜取、分析、合理处理加上应用能力都是当代信息社会成员的最基本的信息能力和素养。毫无疑问,在传统的教学中,教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信息,这样,既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又令其难以适应知识爆炸性增长的社会发展。所以,我们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开发学生的智力,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我从来都不会把东西直接给学生,而是为他们的建立了一个“资料库”,并分门别类作好目录,如果需要什么就可以自己去库里找。很多学生都会自己去库里找素材,如图片、表格、视频等,然后经过自己的剪裁、处理,并完成一片精美的贺卡,送给老师或同学。也有的学生,从库里面直接找到表格进行值日表、课程表的制作。现在,我建的这所资料库已经成了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这也正是现代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学生在运用这个资料库的时候自然就会提升了自己搜索信息,分析资料,创造性完成任务的能力,综合素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探索的兴趣出来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就出来了。那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能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及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很快,各种知识更新的速度也非常快,尤其是网络知识更新得更快,网络技术,各类软件的更新换代也是日新月异。如果我们要跟上社会时代,就一定要改变之前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引导他们多渠道地去挖掘知识,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获取有用的知识。只有这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才能让其在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里,更好适应其飞速发展的步伐。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尤其是操作性强的计算机教学,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断地去探索,去搜集信息,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一定要活,要能够依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讲授,并对这些教学模式做好总结与教学反思,不断地修改完善。我们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信心百倍地完成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施教方法 篇7
1 高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内容晦涩难懂
在计算机课堂上, 老师照本宣读, 大量的专用名词让学生听的异常辛苦, 实际操作时为节省时间大多也是老师演示一遍即可, 使得学生学不到多少知识。计算机作为学生接触的一个新领域, 不应用以往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解, 而应更多的结合这个新领域的特点来为学生讲解。例如, 在学习Power Point、Word以及Excel等基础软件时, 可以先让学生在老师设好的问题下自己动手操作, 最后由老师将理论知识与学生自己探索的操作方法对应讲解。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晦涩难懂的专用名词学生也可以根据前期自己的操作有所理解, 有助于对一些基本操作的学习与记忆。
1.2 忽视上机操作的重要性
对于计算机的考核一般以书面的形式进行, 很少会考上机操作, 为应对考试, 在课堂上老师也多以理论课为主, 上机操作被压缩的少之又少。而没有实际操作的计算机课, 仅仅有理论支持是不够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另一个现实状况便是高中生面临高考, 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在为高考全力以赴, 高考不包括计算机考试, 自然对计算机的学习便会松懈很多。很多家长认为, 学习计算机很有可能让学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 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 在这关键时刻做错选择, 不希望学生在这个阶段接触计算机。这些错误的认知也成为学生重视学习计算机的一大阻力。学生在这一时期正式逐步进入生理与心理成熟的阶段, 家长与老师对计算机的态度不应一味拒绝, 而应该鼓励学生去学习计算机, 了解计算机, 让学生自己学会冷静客观的面对, 对网络游戏有自己的判断, 一味的拒绝只会刺激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并不能起到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的目的。
2 计算机教学有效施教方法
2.1 选择合适教材,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合适他们的教材, 初入门的学生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教材, 打好前期基础才能为以后学习更专业的知识做好铺垫, 由浅到深, 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 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学出好成绩。一开始便是生涩难懂的课本会大大削弱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对接下来的学习会更加困难, 形成恶性循环, 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一位好的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也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关键因素。在课堂上老师不再是死板的照读课本内容, 而是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例如, 在学习Word时, 老师可以提前制作一些精美的图片、文字, 利用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制作一些有趣的特效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想要学习的渴望, 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就会全神贯注的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复习巩固,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 自己制作, 赠送给其他同学, 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技术的不断更新, 老师也应该与时俱进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2.2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
计算机的学习主要靠上机操作, 若只是进行理论教学, 没有实践机会, 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永远无法提高, 纸上谈兵终觉浅。在计算机的学习中, 应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 老师教学为辅, 老师只是在学生探索之后对其探索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 对遇到的困难进行详细解说。只有自己在探索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才更加印象深刻, 更能培养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2.3 激发学生创新性
普通的教学方式, 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 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学生单纯对于世界好奇, 对新事物好奇, 使得学生更具创新性。老师可以通过引导或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予以鼓励和肯定, 激起学生创新热潮, 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更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创新与进步。
3 结语
科技日益进步的现代, 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使得计算机学习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加强学生上机操作机会,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为学生学好计算机打下基础。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学生学好计算机做好铺垫。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以后进入社会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对人们的要求, 跟随时代的步伐, 不断丰富充实自己。
参考文献
[1]黄心亮.高中计算机教学探微[J].文理导航, 2014 (10) :22.
[2]谢庆胜.浅谈有效实施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7) :39.
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浅析 篇8
关键词: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教学
一、前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社会的发展, 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在这一现实背景下, 各个学校也在校园课程中加入了计算机基础这一课程。对于职业高中学校来说,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上也有了新的挑战, 计算机会成为未来学生们学校、工作、生活的主要工具, 学好计算机技术也会提高职高学生之后的综合竞争力。
二、目前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选择单一
职业高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选择上过于单一, 尽管在备课的角度上方便, 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中也更得心应手, 但是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 主要的问题就是不同专业的课程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范围和难易度不同, 教学内容的单一对于学生的具体实践应用来说显然是不专业的教学方式。另外, 在学生选择专业的时候, 往往都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不同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也会有所差距,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内容, 并不符合教学实际。
2.教师的计算机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职业高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来说, 教师的素质并不平均, 大多数的计算机基础教师并不是专业院校毕业, 而是“兼职”教学或者是“转行”教学, 一边教着其他的课程一边教着计算机基础, 还有的是别的课程的教师半路出家, 选择教计算机基础课程。这样就会造成教师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本身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领域知识的掌握上是有限的。尽管现在职业高中学校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大多数都不是零, 但是也是集中在平时的上网打游戏上, 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往往还是一知半解, 对于不断更新的计算机知识也了解不深, 这样就会影响到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效果。
3.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认知偏差
在职业高中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时候, 学生的计算机是可以正常上网的, 需要让学生练习实践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本身和别的学科教学相比, 就存在一定的差异, 并不能同日而语。这就造成了在上课的时候, 会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练习教师布置的任务, 不只是学习计算机知识, 而是在玩游戏, 这样不仅仅会影响到自身的学习效果, 也会影响周围学生的教学效果, 同时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提高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该突出各个专业特点, 尽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每个专业的职高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课程, 但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有所侧重, 不能完全“一视同仁”, 要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 选择不同类型和不同难易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 这样才能让学生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上所学的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工作中去, 也能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基础素质
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是学生学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桥梁, 教师的计算机基础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目前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的计算机基础来看, 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可以选择岗中培训的方式, 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教师进行岗中培训, 让教师能更多的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也能更好的掌握目前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时在教师招聘时也招聘专业院校的教师, 在教学质量和教师计算机基础素质上更有保障。
3.注重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中, 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计算机知识, 还应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的认识世界, 让计算机成为自身认识世界、和世界交流的工具, 而不单纯的是一种休闲娱乐工具。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一直以来就是教育的目的, 让学生综合发展, 不只是专业基础理论扎实, 也应该改变学生的错误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的看眼前利益, 只是玩游戏, 还应该更多的利用计算机和世界交流,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手段的创新
(1) 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用具体的问题向学生提问, 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探究同时思考, 然后根据教师的任务去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也能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担心学生因其基础参差不齐, 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会出现问题, 往往是很小的问题也要详细讲解, 这样学生就会出现厌烦心理, 这也是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一问题, 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学生本身的计算机基础有一部分, 在面对较为简单的问题的时候, 教师可以布置任务, 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适当的进行点拨即可, 这样也能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探究获得知识的魅力, 学生在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上也会更为牢固和透彻。
(2) 课件教学法
课件教学法是对于一些教学难点问题和教学重点问题来说, 教师在备课的石化制作课件, 通过课件直观的展示问题, 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知识一目了然, 也能更好的掌握。教师精心的设计课件内容, 然后向学生展示, 学生在观看课件的同时就可以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有印象, 同时又能直观的看到教师的展示和知识讲解, 将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 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问题, 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提高进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
(3) 小组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氛围不同的小组, 为小组布置任务, 让小组成员共同探究。小组教学法能让学生在互相监督的情况下都投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来, 锻炼职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并且小组之间要互相竞争, 让学生学会良性竞争。小组学习也能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情况, 根据小组长的回报, 教师能掌握每个小组的任务完成进度, 而且小组长可以领导整个小组进行学习, 尤其是在一些问题的研究上能展现多人的智慧, 让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上也能提高效率。
在选择不同教学方法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来选择, 教学方法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不是目的, 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职业高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基础出发, 注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及对计算机的综合使用能力。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职业高中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也应该有一些创新,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端正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认识, 改变学生传统的想法, 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晓东.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4, 09:34-35.
[2]王扬.新形势下职业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途径探索[J].学苑教育, 2014, 22:31.
[3]许志刚.基于职业高中学生特点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 2008, 12:11.
[4]汪雪东.虚拟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 (中下旬刊) .2015 (30) :1214-1215.
高中计算机教学方法 篇9
1.精彩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课之初,部分教师只把授课内容、教学目标和意义等做一番简单的陈述,然后开始讲课。实际上,正如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所明确的那样,每门课程的设置都有其必要性和课程规划依据。因此,教师在开课时要结合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发展密切相关的实例,有的放矢地把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出来,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可以这样开场:什么人是文盲?二十一世纪不会计算机就等于文盲,为什么呢?学生自然而然地争相说出他们所见所闻的计算机的种种应用,然后教师适时加以总结和补充。得出结论:现代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离不开计算机。不想做新时代文盲的,就好好学习计算机吧。在这样积极热烈的气氛中开课,效果自然不一样。
在学习数组之前,我问学生:现在超市的东西越来越多,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银行的储户越来越多……如果你是超市的店主,你会如何管理成千上万种的货品?进货、出售,以及每样货品的价格,能用脑袋一一记得下来吗?记在纸上吗?那样慢的速度,恐怕你的消费者早忍受不住跑光了。用电脑?对,其实每次去超市结账时收银员都拿一个扫描仪把商品编码扫一遍,然后电脑就会打印一张售货单出来,可你们有没想过这是怎么实现的?还有银行的储户,火车站的售票,图书馆的图书,以及学校的学生、老师、课程,等等,都涉及一个问题———“管理”。以后数据库程序设计课就重点以我校的学生管理为例,教会大家如何解决这种大量数据的管理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该课程涉及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形象地表达了出来,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这种追求的需要,进而就能水到渠成地激发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使用Photoshop软件在电脑上画画”一课时,我自制演示软件,向学生展示以前学生的优秀画图作品,利用交替变换的精美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其拥有持久的积极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这对教学无疑大有裨益。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促进其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主体。例如,在教学“用Word输入汉字”一课时,我先告知学生“Word”和“画图”、“记事本”一样,是一个程序,主要的用途是处理文字。启动“Word”的方法和启动“画图”“记事本”一样,一般在“程序”的子菜单中。接着我提出问题:(1)不关闭“Word”窗口,怎样打开“笔记本”窗口?(2)怎样操作能快速切换显示这两个窗口?(3)怎样操作能同时显示这两个窗口?(4)比较“Word”窗口和“笔记本”窗口的异同;(5)在Word上能练英文打字吗?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上机摸索,并用旧知带动新知,容易接受。
4.在教材运用中把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
4.1按照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把握基本操作。
从计算机应用技术看,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操作基础”和“使用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应安排这两方面的内容。从“认识计算机”、“Windows基本操作”入手,突破“零起点”学生的学习障碍,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应用”打下基础。
4.2在技术教学的同时渗透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内容。
在按照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安排教学内容的同时,对于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采用分散、渗透的方法,将枯燥、难懂的基础知识和原理融入到技术教学中。这样可以分散教学难点,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4.3以操作技术为教学核心,落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核心是操作技术,通过操作技术的教学,达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的目的。鉴于这样的教学要求,我们在教材中可以大量采用图示,对操作步骤采用“步骤图示法”。这种连环画式的图示方法,明确地指示操作过程,使教材形象、生动,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这样针对任务的具体操作可以有效地落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5.几种典型的课堂教学法应用心得
5.1比喻法。
在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可把“内存”比喻为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才能表演。这样讲,学生比较容易正确理解。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可以在本课程中大量运用。
5.2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用软件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又如:在讲解《Word操作技巧》时,可让学生思考怎样利用Word设计图文并茂的板报,带着这一问题听讲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设置一些悬念,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学生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3演示法与实践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在我校,除上述硬件设施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
中职《IP地址》单元教学浅探
郑林芳
(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
摘要:《IP地址》这一环节的内容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当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这一概念比较抽象,让学生通俗易懂地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在问题驱动的方式下深化和拓宽知识面,通过项目实训实操的方式应用知识是教学重点。本文认为教师可通过讨论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IP地址》的教学设计,通过自主探究、问题驱动和项目实训的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IP地址》课程教学方法
一、引言
IP地址是由点和十进制数字组成的,对这一组抽象的数字,同学们可能难以理解,也不易记忆掌握,但是IP地址是整个计算机课程里面最重要和基础的专业概念;如果没有IP地址的概念,那么要学好计算机课程只能是空谈,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那么要培养和应用计算机技能只是一句空话。老师如何上好这一课,如何让同学学好这一知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问题。
二、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位置及作用。
《初识IP地址》是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网络技术基础》导论———网络技术概述的第五部分。本节重点讲述IP地址的概念、格式、分类,子网掩码、域名,对同学的上网行为提出注意事项,等等,其知识点理论性较强,既要用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知识,又要理解IP地址的具体分类方法,对域名的记忆要用英文的知识。它是根据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而编写的教材导论部分,是整个教材知识点的基础部分,是网络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其知识点为之后的四个“项目教学”部分的学习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础。
2. 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对网络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存在个体差异,对“IP地址”这一名称可能略有所闻,但对一组抽象数字的IP地址肯定较难理解,对于它具体的含义往往不清楚。如果说教师单纯地就概念讲概念的话,那么学生一定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如让学生在网上冲浪时感受到IP地址的存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并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
3. 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目标当中,三维目标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价值观,并把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及课程标准,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知识,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在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IP地址的概念。
(2)了解并掌握IP地址的书写方法和IP地址的分类。
(3)掌握域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一级域名代码的含义。
(4)讨论上网的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够利用资源如网络、书籍,获取自己所需知识的能力,扩展和更新自身的知识面。
(3)培养学生主动实践和动手实操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成就感的意识。
(2)加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3)培养并增强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4.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节围绕IP地址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展开,IP地址这一新概念比较抽象,怎样使学生形成一个新的且抽象的概念是关键,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结构特点,充分考虑中专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由此确定如下方面。
(1)教学重点。
IP地址的概念、格式、分类。
(2)教学难点。
IP地址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构建、IP地址的分类。
(3)教学关键点。
IP地址概念的构建。
三、说教法
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更快地建构新概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本节主要采用自主实操探究、问题驱动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在讲授理论识时采用类比的方法,使抽象概念尽可能通俗易懂,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两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借助电子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学法
在教学中,老师仅仅是课堂的导演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在本节的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问题引导、实验实操等方式进行学习。
五、教学过程
1. 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问题驱动的方式设置疑问,比如:同学们喜欢上网吗?想了解Internet网吗?那么你们知道是怎样上网的吗?同学是怎么用工具QQ进行通讯呢?
高中计算机教学策略研究 篇10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也曾经说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 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具有浓厚的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内在驱动力, 是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必备因素。所以, 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开始的第一个环节, 生动、有趣的导入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 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师要敢于放手, 让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认为只要自己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讲透彻了, 学生就可以学好, 而实际教学效果却恰恰相反, 学习效果并不佳, 学生的兴趣也在逐渐下降。我认为, 这样做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良影响: (1)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2)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思想意识被禁锢在教师枯燥的讲解中; (3) 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极易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提高; (4) 学生没有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时间和机会。针对这些弊端, 计算机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 为学生提供一些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大胆放手,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分析、实践,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极佳效果。
三、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根据自己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通常采用这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实例操作教学、激趣法教学,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训练,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体验到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和开拓创新的喜悦,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我通常进行最多的是任务型教学,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中要进行的教学内容设置为多个层层递进的具体任务, 让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积极的探索和小组的合作交流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 从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实现教学目标。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要想让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 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中最基本的一项就是要具备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运用的能力。但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注重学生对各种基础知识的记忆, 让学生死记硬背, 而真正到了用的时候, 这些死板的东西根本派不上用场, 这种教育模式显然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决不能只重视信息知识本身, 而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使学生能够把计算机当成一种工具, 通过使用这种工具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开发智力。
所以,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会把一些有用的资源进行整合提供给学生, 并鼓励学生把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加入进来, 如此学生便能运用这些资源进行各种表格、图片的处理, 提高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比如, 我们会布置这样的任务:运用资料库中的材料制作班级的课程表、值日表, 分析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节日到来之际, 鼓励学生为其他同学和朋友制作精美的电子贺卡,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的综合能力。久而久之, 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 建立了自己的信息意识和能力, 产生了持久的学习动力, 不仅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更提高了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 在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的各种弊端, 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湉.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探究式教学策略的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2 (22) .
[2]刘金珠.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15) .
[3]刘银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乐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 (9) .
高中计算机教学方法 篇11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上机;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TP3-4
现阶段在每個学科领域中信息化技术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应用,高中学校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增设了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相关应用课程。作为由课堂上所讲述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过程的一种过渡教学,计算机上机教学能够不断的深化同学们对课堂上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计算机机房是高中计算机上机教学的主要场所,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带动下,各高中学校机房中的计算机数量不断增加,有些学校还增设了一些公用计算机机房来为学生提供专门的上机实践操作的机会。只有不断的提高并且强化高中计算机上机教学水平,才能保证这些计算机设备的充分利用,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科技人才。
1 高中计算机上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机上机的课堂中应该结合计算机理论课堂上所教授的理论知识进行一些任务性的实践操作,通过一些具体的要求来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一些规范化的管理。一般来说计算机理论课堂上都是老师进行实际演练,在计算机上机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进行上机的操作以及一些测试。在上机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学生操作完成的准确以及进度进行上机考核,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计算机资源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一些问题。
1.1 上机教学作业中的漏洞
在高中计算机上机教学中,因为受到计算机使用资源的限制,一般情况下一台计算机会被多个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使用,也就导致上机课堂中的个人作业提交的不准确性,很多学生会通过利用移动硬盘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诚实品质的养成,也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掌握存在偏差,不利于高中计算机上机教学的正常进行。
1.2 课堂计算机系统中还原性程序问题
很多高中计算机上机课堂中所使用的计算机都具有系统还原性的应用程序,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学生随意对计算机进行一些配置上的改动,但是这些程序也会相应带来一定的弊端。这些程序的应用会导致信息的流失,不利于信息的存储,学生在课堂上所保存的一些操作会在电脑重启后自动删除,这就对上机教学的连贯性以及稳定性带了影响。
1.3 计算机测评单一,评卷中容易产生问题
在高中计算机上机评测中,大都是通过随机出题的方式来进行评卷的,这就使得评卷的过程只是看中了学生的操作结果而忽略了一些在操作中的实际性的失误问题。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评测的客观性,容易导致学生通过一些投机取巧的方式来取得相应的得分。
2 如何强化高中计算机上机教学水平
2.1 建立FTP服务器进行专业的文件储存
未来能够杜绝高中学生在进行计算机上机测评中存在的抄袭现象,很多高中已经建立了FTP服务器。FTP服务器主要是指通过serv-U的软件技术来进行文件下载以及上传的控制。通过此类技术的应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杜绝高中生在进行计算机上机测评中所存在的考试以及作业的抄袭或者是测评文件的被恶意删除等现象。FTP程序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班级的分类注册管理,从而控制不同班级学生对于文件的上传以及下载操作权利,在这个管理中,学生只能够上传或者是下载自己的文件。同时FTP程序也通过其具有的大批量的文件发送以及下载的功能有效避免了文件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错误的情况,并且通过对不同用户的分类以及IP管理来实现了对文件传输的控制与监管。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传输的准确性,从而降低了文件存储以及出错的概率。
2.2 上机教学中实施学生上机监控措施
在FTP服务器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宽带连接的方式采用delphi编程语言技术,通过屏幕切换以及网络远程控制而对学生的上机施行有效监控。此技术的操作方法主要是:通过serv-uj进行相关的宽带网络设置,在设置中允许最大速度的上传以及下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学生对其他链接进行使用,就会被教师发现;为了能够有效的杜绝学生在上机课堂中随意的进行聊QQ或者是浏览网页就需要教师对每台计算机设置一定的网络访问密码,学生只有对计算机的账号以及密码输入正确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网络访问;除以上方法之外也可以在计算机内进行一些上机监控软件的安装,通过这些软件教师便能够直观的了解到学生上机课中的一举一动,通过对学生上机课状态的了解并且对一些上机课中存在的不正确操作进行纠正以及指导,来提高高中计算机上机的教学水平。
2.3 注重学生自主操作计算机以及学习的能力
在计算机上机课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上机自主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计算机软件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这就需要老师要最先掌握先进性的操作技术,并且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一些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的迅速发展,往往会形成学生还未进行熟悉的掌握就会有新的技术以及软件的更新,这就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时,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计算机上机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的接触更多的计算机的种类以及各种计算机软件。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软件内容,才能够保证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升,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上机教学的目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创建全新的计算机上机教学环境,在平时的上机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的发挥,只有不断的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问题的探索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上机课堂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Word文档的页眉页脚以及段落格式的相关处理,但是教师不能进行详细的讲解,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进行一些独立的搜索,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完成个人作业。在上机课中类似于这些小型的问题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4 计算机上机测评采用公开的测评方式
传统的计算机上机测评,主要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计算机中所规定的测评步骤在计算机上完成考试操作。这种测评方式在时间以及评卷上都会存在一定的漏洞,从而影响测评结果的客观性,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进行真实的反映,也无法对学生的上机操作情况进行真实的反映。这就需要通过答卷的方式先对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的理论知识考查,同时再专门的教师监督下进行实际的上机操作测评,只有这样才能够真实的反映学生的上机操作情况。通过试卷答题而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师以及学校都能够对其学习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为强化高中计算机上机的教育水平提供指导方向。
3 结束语
总之言而,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高中计算机上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计算上机教学的探索以及创新,从而使我国的高中学校在计算机上机这个环节的教学更加趋于成熟。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计算机上机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源以及系统,并且进行学生的计算机上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并且强化高中计算机上机的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经杰.论高校计算机上机教学管理[J].成人教育,2012(02):113-114.
[2]陈德燕.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计算机课教学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9):284-285.
[3]白东峰.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计算机课教学分析[J].电子制作,2013(12):99.
作者简介:杨宗阳(1979.09-),男,江苏徐州人,中一,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高中计算机课教学 篇12
一、高中生的现状
现在的高中生在小学和中学已经接受了计算机基础教育, 现在每个家庭都有计算机, 大部分的学生在QQ聊天、博客、游戏等方面, 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针对现状, 这就要求高中的计算机教学在教学方面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要做到量体裁衣, 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浓厚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高中计算机教学现状
现在高中的计算机教学还存在传统教学模式, 上机实践的机会少, 一般还存在教师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结果一堂课下来, 教师讲的津津有味, 可学生并没有接收多少知识, 有时计算机课变成了学生的休息课,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听不懂干脆不听了;有的学生虽然听懂一些但没有实际操作, 只能对课堂教师讲的一知半解。上机课明显不如讲课的课时多, 有时讲了三、四堂课才上机操作一次, 学生的操作能力不能明显提高。另外一方面是教师本身对计算机教学不重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将来考一所好大学, 所以对数学、语文、英语等主科以外的课程不感兴趣, 教师对教学计算机课也就不重视了。
三、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
计算机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枯燥的学科, 如何使这门学科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学科, 就成了当前计算机教学需要解决的难题。高中生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 接受新鲜事务和理解新鲜事务快, 再加上高中生对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已经能熟练掌握, 所以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讲的有些计算机内容不感兴趣, 或者因为教学过程太过枯燥, 所以在上计算机课时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更好的吸收所学内容。高中生的学习重心都是为了高考, 一切以高考为前提, 所以对计算机课本身就不重视, 有的学生在上计算机课时还在复习其他科目, 有的学生把计算机课当成了休息课。所以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使学生对计算机课产生兴趣, 完成计算机课教学目的。
四、改进计算机教学方式让学生学有所用
要改进计算机教学方式。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素质, 就是要教师自己改变观念。所谓名师出高徒,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 只要教师多用心,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抓住学生的兴趣, 那么一个枯燥课堂也可以变成学生的学习乐园。其次在教学时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 如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文本、图形、静态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剪辑等基本要素, 从多个渠道传递教学信息, 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能极大的激发学习兴趣和注意,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寓于游乐情景中, 使科学性与趣味性高度统一, 学习内容也变得生动有趣。通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图像变化, 建立起抽象思维的观念和方法, 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再次还可以把每堂计算机课直接在计算机室进行教学, 边讲边让学生实际操作, 这样收到的效果事半功倍。也可以就当前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内容进行教学, 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学到对他们有用的知识, 而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更好的吸引他们, 教学起来也会更轻松。
可以说高中计算机教学任重而道远。只有改变当前高中计算机课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更好的达到发挥在高中开设计算机教学的目的。
摘要:随着当前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课作为高中教学的内容之一, 但由于高中生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很多教师和学生对计算机课不重视, 有必要对计算机教学进一步完善。具体来讲, 应规范计算机课教学, 研究计算机教学发展的策略, 实现开设计算机课教学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现状,体系,策略
参考文献
[1]石菁菁:《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7) 。
【高中计算机教学方法】推荐阅读:
高中计算机教学经验07-09
高中计算机课教学09-21
学生高中计算机教学09-22
高中计算机教学策略12-31
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07-17
高中计算机教学的艺术06-24
高中计算机创新性教学10-10
高中力学计算方法06-29
高中计算机课程12-11
高中生应该怎样学计算机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