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共12篇)
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 篇1
计算机语言的种类可以分成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大类。目前通用的编程语言有两种形式: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是目前绝大多数编程者的选择。
一、计算机语言教学
计算机语言发展速度非常快, 种类繁多, 并且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 而课堂教学却不可能面面俱到, 教学内容也远远滞后于快速的计算机发展速度, 只能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引入到计算机教学课堂了。实际中的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又存在三大棘手问题:第一、众多的语言规则让初学者望而生畏;第二, 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又令人捉摸不透;第三, 课堂讲授时间非常短暂。那么, 怎样上好这门课程, 使大家在短暂的一个学期内学好掌握好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专科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1、学生兴趣低、无法调动其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 一般来说, 学生兴趣比较低。学生往往认为要学习语言应该自己去专心地学, 那样听老师讲课是无法很好地学习语言的, 所以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便自己去学习, 而自学能力不强或者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就可能会上课不听讲、下课不看书。
2、学生程度参差不齐
在计算机语言课的教学过程中, 发现学生计算机知识程度参差不齐, 比如在授课的过程中, 一些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早已听懂, 而基础差的学生会觉得进度较快.这样使得基础好的学生不能深人学习, 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
3、程度设计能力差
从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可看出: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不强,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弱, 缺乏创新思维。编程时设计的程序结构不清晰、臃肿, 可读性差, 程序的效率较低。
三、计算机语言教学措施探讨
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主动性
计算机语言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我们可以大胆采用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尽快明确编程思路, 掌握基本编程方法。在课堂上, 讲授重点内容时, 应放慢速度、加重语气,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遇到难点时, 善于化解, 把问题逐渐细化, 所有小问题解决了, 难点自然就解决了。并坚持让学生自己去编程实现, 教师只扮演“打字员”的角色, 直接把内容输入到语言环境中, 一边输入一边和大家交流, 如果实在有困难, 教师停下来再加以详细分析, 直到程序编译、运行和显示出正确结果。启发式教学很容易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完整过程, 也大大地提高了我们授课的效率。
2、重点是通过实例介绍语法规则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应通过完整的程序实例来介绍重点语句的使用规则, 无论大小, 只要学生能亲眼所见, 心中就有“底”, 就不会产生畏惧。比如, 教材中的一道典型例题:输入一行字符, 分别统计空格、大小字母和数字的个数。教师首先带领大家分析题意, 引导大家积极去思考, 这时部分同学已经知道将要使用循环结构、条件判断和输入输出语句, 却不清楚如何使用, 老师应趁热打铁重点介绍语句的使用规则, 再总结归纳一下, 整个知识点也就清晰明了了。
3、强化实践
计算机语言的实践就是上机编程, 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也是我们了解教学反馈信息的直接渠道。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 才能真正体会到语言编程的乐趣, 才能发现自己的智慧闪光点。通过上机练习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也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实际编程的能力。
4、注重计算机思维培养
在讲课中, 应集中精力对章节的知识结构进行详细阐述、对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分析是解决的第一步。把典型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 再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取得最佳方法, 这个过程强化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应花太多的时间放在对语句语法的过多讲解。当遇到实际编程时, 需积极引导学生把“要想干什么”的问题, 直接转化为“要解决什么”的问题。当问题确定以后, 必须选择正确的算法。比如求所有四位数质数, 从两种角度来分析可写出两种循环方式, 一种是多重循环, 一种是单循环, 当然, 后一种方法时间复杂度较小。当然, 计算机编程中的算法和数学中的算法存在很大区别, 需要教师对学生们的计算机思维进行长期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注重及时从每一个环节获得有关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存在问题的反馈信息, 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差教学。课堂教学以后, 授课教师特别年青教师多写写教学心得体会, 多回忆回忆课堂情况, 多和授课对象交流反馈, 成功的有哪些, 不足的有哪些, 以后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扬长避短, 更好更快地提高我们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 篇2
摘要】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已成为当今外语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他们多层次,全方位的展现了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的授课讲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也使的外语教学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对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大为褒奖之余,我们更应冷静思考,面对出现的新问题,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那么如何上好多媒体教学课时和精心的课堂活动设计等几个因素是分不开的,只有实现从“填鸭式”向“创新式”的转变才能使多媒体英语教学成为新世纪课堂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优点 新问题 重要因素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 CALL)已成为当今外语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其中主要以多媒体与网络更为普遍。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教学方式侧重教师的教,强调通过教师的最佳教学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强调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手段来学习语言,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计算机辅助的有机整合,求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过去的几年中,运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教师在大量的增加,而且他们对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尽管人们还没有完全探究到因特网(Internet)在教育中的潜在作用,而且普通院校对计算机的运用也非常有限,但显而易见,我们已进入新的信息时代,已经建立科学技术与作为外语教学(TEFL)之间的联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由于文字处理计算机的引入,学校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开始受到影响。文字处理计算机主要用于书面作业。而因特网的发展带来了一场教师观念上的革命,通过因特网获得的教学资料越来越可靠。当今,越来越多的师生欣然接受并使用计算机,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计算机已被用于语言教学。根据Warschauer和 Healey(1998)的理论,这四十余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三个主要阶段:行为主义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交际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和整体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每一个阶段都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一定的教学理论相适应。如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它们多层次,全方位的展现了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的授课讲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
兴趣,也使得外语教学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使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只有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多媒体外语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外语教学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有利于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在教师精辟简练的讲解指引下,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特定的语言情景。通过人机交流和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交互协作,进行主题学习或专题讨论、会话或自主学习等。其优点如下:
1.1 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兴趣 束定芳(1996)认为:外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课堂又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使用投影、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形象和快捷,有效地促进教学的整体优化,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的同步输出,具有较强的动态模拟功能和人机对话双向交互的优势,使教学内容结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达到传统教学媒体无法实现的效果。
1.2 教学节奏明快,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可储存大量的信息,会带来高密度和快节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英语实践量大面宽,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这种课堂会营造一种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气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所提供的图像、影片和背景音乐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的作用。
1.3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英语课程本身就是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教师在授课中,更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在英语交际中表现出熟练性和应用的灵活性。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或作者观点设计成各种形式的问题或情景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问题和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最临近发展区”的要求,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刺激性,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并不断升级发展,从而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动力和热情,由“苦学”变为“乐学”和“善学”。
1.4 授人以渔,激发学生能动性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最具活力的内容。它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知识不仅来源于教师和教材,还通过自主学习从其他途径,如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及互联网上获得。在教学中不仅要“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更重要的是“make him drink”。所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变注重教法为注重学法。授人以渔,更为重要。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学生为了扩大词汇量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前人和现代学者总结了许多记忆单词的方法,在互联网上和各种教学光盘中一般都可以找到介绍,有的还附练习,通过操练,使多种方法融会贯通,在日常学习不断强化,是之成为习惯,可把单调被动的“死记硬背”变成思维活跃,联想丰富的主动学习,还要教会学生利用电子阅览室的索引和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扩充学习内容,增长知识,课上课下结合,以课上代课下,以课下促课上,是学生真正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激发其求知欲,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
在对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大为褒奖之余,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我们更应冷静思考,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1 完全依赖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实践证明,恰当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能给英语课堂带来质的飞跃。然而,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中,教师仍应起主导作用。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作用是计算机的一些功能不可也不能取代的。为了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把由教师讲述的一部分内容,转变为多媒体演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学生和教师的口头交流变成了人机对话;甚至优质课件评比也把是否有用上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个必备条件。但是他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课堂上大量的师生之间的英语语言交流,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而计算机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因为即使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其实,多媒体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辅助设施,它应该处在被支配的地位,而不能喧宾夺主;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所以,教师应该先明确这样一点: 我们之所以要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活化教材”,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用英语思考,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切不可为了追求在课堂上多一点现代化教学气息,而过多地使用多媒体。
2.2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 鉴于多媒体教学的诸多缺点,有些英语教师认为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可以从教室中消失了。他们把投影屏幕当作黑板,用鼠标代替粉笔。备课是将全部的教学材料问题和答案及图片都输入计算机,课堂上点击鼠标,通过大屏幕一一展示。我们知道,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制作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参照教材设定的疑点、难点和重点内容,并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主管预测来决定课件的内容。而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进展而设立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操练,同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具体问题的反映进行教学调整,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语言的目的。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调整、修改板书的过程中达到和学生交流互动的目的。如果完全用投影屏幕代替黑板,就会影响学生对某些具体问题的理解,并减弱教、学之间的互动性。这样看来,完全用多媒体代替传统教学工具,就会影响计算机多媒体在帮助我们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方面优势的发挥。教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工具相结合,使之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2.3 课件过于花哨 有些教师制作的课件过于花哨,分散学生的认识和注意力。虽然课件内容展示时轰轰烈烈,有图、有声音。但有时有些课件的内容选择并不是很恰当,打乱了学生正常接受知识的顺序与习惯,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教学的实践效果。
2.4 新型的填鸭式教学 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交换,教师容易过分地加大课堂练习量,从而使计算机机械地代替教师,向学扩招条件下护理专业学生生按部就班地灌输知识,变成了换个式样的“现代化”的注入式教学。虽然教学课件的使用,省去了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的大量时间,但容易使教师忽视学生的思维强度与节奏,知识信息输入过量,训练不到位,这样又变“人灌”为“机灌”,甚至是人机共灌的“填鸭式”教学,这样危害更大。因此,要注意内容适量,即使听取反馈意见,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
如何上好一堂优秀的多媒体英语课
当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具有其突出的优点,也有其不容回避的不足和弊端。那么如何上好多媒体教学课与以下几个因素是分不开的。
3.1 精心的课堂活动设计 在没有利用多媒体手段之前,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考虑如何使课文内容讲解的引人入胜,也设计了许多很好的课堂活动,如分组讨论,个人演讲等等。但是由于缺少更丰富的手段,课堂缺少活跃气氛的动力,使这种传统的模式难以为继。而多媒体手段的引进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教师可以设计观看不同题材的影片片断,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形式要求不能像以往那样仅仅设计几个讨论题目而已。
3.2 丰富的课堂活动资料 由于我们身处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学生们在教学中希望得到更丰富,更系统的信息资料,并一次激发学习的动机和热情。在语言教学中表现为:想直观的得到表达思想的文化资料,如背景知识,获得与思想愿望表达密切的语言信息,如词汇、句型以及它们被应用的实际场景等等,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相关的资料,并要进行整理加以系统化,而且要合理安排,然后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满足他们的要求。
3.3 学生积极的反馈 在教与学中,学生还是主体。他们是矛盾变化的内因。只有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的资料在课堂活动中加以正确的充分的利用,才能使多媒体教学最终取得所期待的效果;否则课堂就成为学生看热闹的娱乐课了。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把他们带入正确的轨道。
3.4 课外作业要及时布置 学生除了要做好课堂活动外,还要完成与课堂有关的一系列课外作业,这样才能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课外作业可以布置的灵活多样,如观看全部录像并写出观后感,再拿到课堂上展示和交流,也可以收集和记录所得到的相关有用的语言知识。面对新时代,教师仅仅停留在“授业”、“解惑”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致力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从而实现从“填鸭式”向“创新式”的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传统课堂的教师一言堂里真正解放出来。当然,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并不是否定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变观念,鼓励学生参与,并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多媒体英语教学优化学习环境的作用,这样才能使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成为新世纪课堂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参考文献】
[1] 余胜泉,张建伟.教育技术理论导读:信息时代的教学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2
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认知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56-01
一、导论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不断反展,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网络资源的丰富快捷使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的关注。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毕竟只是一种语言教学的方法,它必须建立在语言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和科学的运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入手,回顾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经历的历史过程和发展现状,并提出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设计实践中,应注重语言学理论的应用。
二、认知主义理论在语言习得中的应用
认知主义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该理论认为语言行为的模仿和语言习惯的形成并非获得语言能力的基础, 因为语言系统并非自发形成的, 而是人运用认知能力、在脑海中积极构建而成的。其代表人物有皮亚杰(Piajet),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 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等。皮亚杰提出“认识发生论”,认为掌握新知识是一种智慧活动,而所有的智慧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他认为语言学习者积极的建构语言输入,思维发展与语言和经验关系密切,主要依赖记忆的语言学习不可能产生深刻的思维,因此语言学习任务的设置要切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另外,他还提出学习者使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调整原有的语言知识和当前经验,以便接受新信息。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学习语言绝不是单纯模仿、記忆的过程,而是创造性活用过程,人类可以掌握语言规则(主要是语法规则),并可以利用规则推导、转换、生成句子,人类可以借助这种规律听懂、读懂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句子。Krashen认为习得是学习者参与社交活动的结果,是在交流信息中无意识地吸收语言,又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语言。习得是一种交际运用,是以信息为焦点(message focused)而非以语码为焦点(code focused)。他提出监控理论(Monitor Theory),认为流利的第二语言是运用习得的语言系统的结果,而语言学习起到运用语言规则进行“监控”的作用。监控可用于语言输出之前或之后,以检查语言的正确性。)并提出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即习得语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理解的语言材料应该是i+1,即稍稍超出学习者现有水平;二是障碍应小,以便学习者的输入吸收(intake) 。
三、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发展
受认知主义理论的影响,多媒体在辅助语言教学中的角色有所改变。这时的教学软件将设计重点转移到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开发上。学习内容和工具仍由计算机提供,但学习者可任意控制各程序的操作,根据个人的具体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方式与进度。不再是计算机控制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来指挥和控制它。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料,它开始涉及语言环境,并为学习者提供模拟现实的语境,要求学习者在虚拟的语境中完成一些学习任务。例如在八十年代盛行的各种多媒体学习光盘,巧妙地融合了声音、文字、图形和动画并使用了超文本链接技术, 能将学习者带进一个仿真的微观语言环境, 自由出入各空间, 甚至与虚拟人物交谈。多媒体带来的影视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更为逼真的语言环境,为学习者的语言认知和知识构建创造良好条件。这些游戏、光盘和影视创造了比较真实的语言气氛,为学习者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在认知主义理论的影响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主要作用是为学习者提供语言输入及可分析、可执行的任务。教学不仅注重数量(即大量的语言刺激),同时注重教学的内容和质量。
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课件设计中, 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开始研究并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不再把学习看作是,对外部刺激被动地作出的适应性反应;而是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作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与结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相比,认知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有了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利用比以前的“句型—操练 ”学习软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技术原因,计算机还不能与人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互动交流。在微观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者并不能真正运用和掌握语言。其他批评家们也指出多媒体计算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一种特殊的、与计算机的真正用途相分裂的状况,因此多媒体计算机在英语教学中仅发挥一些边缘的而不是主要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程序远没有达到足以使语言教学与多媒体产生完全互动的境界,学习者也不满足于计算机在教学中所提供的这种相对封闭的模式。
四、结语
作为语言教学的辅助工具,计算机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更离不开语言学相关理论的指导,它的应用和发展不仅反映了不同的理论,也促进了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随着相关技术和理论的发展,人们将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用不同理论来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实践活动及其发展过程,使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邓嵘. 语言习得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外语电化教学,2002.10.
[2]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8.
[3]Marion Williams and Robert L Burden,2000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0.
[4]欧阳巧琳. 试析影响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的三种理论.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 7.
[5]袁嵘.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初探 篇4
从人的认知角度来说, 感受最深而且不易遗忘的是亲身经历的过程, 和教师的描述相比, 亲身经历的认知范围要宽, 其知识的获得不仅仅是教师讲述的内容。这也正是我们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 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 如果对计算机语言层出不穷的变化视而不见, 一味地灌输所教语言的语法格式、规则等, 就不能体现计算机语言的全部内涵。
另外, 计算机语言的应用, 并不像运用物理定律那样经典、刻板, 也不像人类的自然语言较多随意性而较少规律性。计算机语言的这些特性为我们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探索式教学方法提供了条件。
探索式教学方法的主导思想是:在教学中的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在学习中探索。这里所说的探索并不是让学生像盲人摸象一样漫无目的的摸索, 而是让学生学会摸着石头过河的本领和技能;这里的学习也不仅是单纯学懂书本和课堂上已有的知识, 而是尽量在现有的条件下, 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进一步让学生学到计算机语言在发展和使用中带有规律性的具有前瞻意义的知识, 能举一反三, 为未来通过自学掌握新的计算机语言打好基础。探索式教学方法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算法概念、数据结构概念、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等基本概念应讲深讲透。例如一些命令语句的语法, 对其中各种符号的含义和使用规则必须作重点介绍, 以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熟练运用;对于具体的命令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则只须点到为止, 让学生在上机和自学的时候有继续探索的余地, 随着学生的探索和尝试, 各种使用方法就会随着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出来, 教师再加以总结, 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也学到了新的东西。通过亲身经历, 动手操作, 开动脑筋后得到收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探索精神更强了, 探索式教学方法的初步目的就达到了。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对所学课程进行预习, 对预习中出现的疑问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学生一旦对某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猜测, 就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就会为解决这个问题积极思考, 从而唤起学习的兴趣。将预习和猜测在计算机上机试验后, 就可验证其是否正确, 对预习中的疑点也会得到相应的解答,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某些难点和重点做进一步的讲解, 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提高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三阶段:是探索式教学法的进一步深化。教师不仅要布置预习的内容, 还要求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预习中出现的疑难, 一时解决不了, 同学之间可进行探讨, 在计算机实验课上验证讨论的结果和各种可能性, 找出正确答案, 并由学生总结出学习的感受。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只是一个参与者和顾问的角色, 主要掌握讨论的方向和节奏。
探索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
探索式教学方法改变了知识的获取方法, 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变成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会产生更大的主动性, 教师也从传统的“讲解员”角色中解脱出来, 成为教学指导者。
探索式教学法改变了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是因为在探索式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探求获得知识的方法, 需要自己创造性地学习, 并要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 总结规律, 对自己的心得进行总结,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慎密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和探索方法更切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也正是职业教育系统的主要任务。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和教师的角色 篇5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三个主要阶段,介绍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的应用,同时讨论了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并提出了一些帮助教师实现这些转变的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教师角色
CALL and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Li Mao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Abstract: Briefly reviewing the three stages of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s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network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meanwhile, it also discusses the changes of teacher’s role in CALL and provides some strategies in helping teachers to make such changes.
Key words: CALL,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networks, role of teacher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计算机被广泛运用于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加速了社会发展。其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与教学的结合,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计算机与外语教学的紧密联系,即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ALL)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成为外语教师关注的焦点。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CALL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行为主义CALL阶段、交际性CALL阶段、综合性CALL阶段。目前CALL所处的综合性阶段,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为工具,力求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地参与活动、进行真实语言交际的空间。计算机在教学上的使用无疑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但是近期有关于CALL的研究表明,CALL系统有效性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因此,外语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更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的优势以促进教学。
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九十年代开始,CALL进入综合性阶段,也就是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带入到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要依托的阶段。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外语教学可以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封闭式教学形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1.听力教学
互联网上各种多媒体音像材料给教师开展听力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可先从网上(www.real.com/)下载一个播放器,即Real Player,就可以进行网上实时或即时电视广播的收听和收视。现在Real Player 8.0 Basic的界面上就标有二十多个新闻媒体公司和娱乐公司的链接频道,如CNN, BBC, ABC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听到各种各样的语音,接触到大量真实的、自然的语言材料,轻松进行听力训练。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出相应的听力理解试题,来检验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
2.口语教学
计算机提供的“环境仿真和虚拟现实”有利于口语教学。教师可以按不同的语言功能编制出相应的仿真环境,如:以appointment 为主,设计出不同的语用场景,让学生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即成为语言的实际使用者,尝试在给定的不同环境中与不同的人安排约会。如果学生无法按语言的实际需要给出合适的表达,计算机可以演示模拟appointment的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帮助。这种方式使学生真正进入真实语言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另外还可以利用在线实时电子讨论方式。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实时对话,但必须使用目标语;教师还能够随时对学生之间的对话进行监控,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这种交谈中,学生参与的目的不在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自由地沟通,自主性、积极性得以提高(郭万群、杨永林,)。
3.阅读教学
网络也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写作系统自行编写阅读课件,其内容包括学习指导、课文(包括插图)、生词解释、背景知识介绍和各种形式的练习等。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系统下学习,通过练习及计算机的反馈来巩固知识(郝明理,)。这种模式目前比较常见。
此外,教师还可以直接利用各英语教育网站提供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言材料。其中免费的电子书籍(e-books)就是教师不错的选择。教师只需事先下载一个阅读器Reader(www.microsoft.com/reader/downloads/pc.asp/)。现已有不少网站提供电子书籍,如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电子图书馆就拥有1800多本免费电子书籍(etext.lib.virginia.edu/ebooks/)可供选择(Carrier, )。但由于提供免费书籍的网站并没有配备相应的书籍难易程度划分信息,所以教师还必须事先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帮助和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书籍。阅读完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还可以开展一些读书心得的讨论,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4.写作教学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外语教学的重点之一。但学生手写,教师批改讲评的传统写作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同样可以改进写作教学。最常见的形式是电子邮件(E-mail),其即时性、交互性和真实性,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通过在线互改作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能更密切地对每一组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并根据学生的修改稿对互改效果进行讲评(郭万群、杨永林,2002)。
另外,根据郝明理(1997)的设计,也可以采用Word for Windows 6.0作为写作工具来改进教学。学生直接在Word的文本区域中写作,利用Word的Spelling、Grammar功能进行拼写、语法检查,利用Thesaurus功能优化选词。教师利用Outline功能给学生提供可以分级展现的写作提纲;可以提供范文,并允许学生利用多窗口展现多文档的功能拿自己的作文与范文比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二.教师的角色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育模式提供了硬件支持。但是,一些专家(Jones, )指出:计算机并不是“独立的导师”,“计算机并不能自由发挥作用”,要使计算机为学生提供正确、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一成不变。随着语言教学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逐渐实现高度交互性,满足个性化学习,培养协作型、探究型学习技能,教师的角色也由单纯的讲解者和指挥者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复合化。
1.教学组织者
计算机作为语言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否被采用,何时、如何被采用,将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修订课程计划,以使CALL不论是在教室、实验室还是自便学习模式中都发挥关键作用”(Jones, 2001)。也就是说,教师应事先对课程计划进行统筹设计,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法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的教学法,把听、说、读、写等语言学习技巧结合起来的同时,也把技术和语言学习更充分地整和起来,使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真正融合到教学过程之中,促进语言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监控学生与学习软件或程序之间的互动,以确保整个学习过程处于最佳状态(Harben, 2002)。目前盛行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情景化学习模式,就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接近实际的情境,帮助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知识(王西靖,)。
2.学习指导者
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外部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教师也就一改昔日知识传播者的权威形象,更多地担负起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责任。Jones(2001)认为,一个设计良好、有趣而且互动性强的CD-ROM程序有可能使学生在早期阶段摆脱教师的监控,但如果进入在线同步交互形式或交流方式,则会明显增加教师在准备和指导方面的负担。另外,在熟练层面上的任何CALL活动,由于各种文化或心理方面的原因,有的学生会更依赖教师。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心理和技术的双重支持。
首先,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电子书籍。这些书籍还有可读方式,教师只需再下载一个软件Microsoft Reader Text-to-Speech engine(www.microsoft.com/reader/downloads/tts.asp/)。这种文字和声音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之余还能欣赏纯正的朗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其次,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虚拟环境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策略的指导也是教师的责任。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和认知规律,逐步使学生能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控制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法,评估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如通过定期的讲座,向学生介绍如何查询和选取资料,推荐查询工具或有价值的网站,解答学生的疑难,以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习者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教导他们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信息作弊、侵权等不良行为”(张倩苇,)。
3.平等的学习者
教师作为学习者有两层意思:(1)教师要时刻把自己置于与学生一样的语言学习者地位,参与他们的活动,体验他们的感受。特别是网络教学要确保有高度的交互,教师应设计一些协作性强的、真实的语言项目,并参与其中,这对于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改进教学效果都有积极影响(郭万群、杨永林,2002)。如口语教学中使用的实时电子论谈方式,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想法,减轻了学生的紧张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教师个人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为了沉稳应对社会进步和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教师应该在技术和语言技能方面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师必先受教育,或者说教师应当时时教育自己,保证自己与时代相适应”,这是教师应遵循的工作信条。作为进行CALL的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网络和多媒体,能熟练运用教学媒体。教师还应了解市场上的主要CALL材料和互联网上的外语教学资源,一是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丰富自身的教学,二是可以给在网上查询资料的学生提供指导。正如Jones(2001)所说,市场上和万维网上的资料质量参差不齐,并不是所有的都能符合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不时对这些资料进行客观的评价,选择切合实际的加以利用。同时,伴随着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出现和发展,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也将不断涌现。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语言学,特别是应用语言学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把CALL理论与语言学知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教学法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开展相应教学理论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罗耀光,2002)。
4.教学合作者
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各种技术把跨学科领域联结起来,这为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改变以往教师工作相互分离或隔绝的状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和依托互联网,跨越国度、院校和领域的种种限制,发扬协作精神,对同一课程或同一年龄段的受教育者进行协同研究。通过协同确定教学目标和策略,选择教学内容,编制教学计划,革新教学方法和模式,还可以合作开发教学软件,以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目前已有许多专门的教师网站和电子论坛,如英语教学方法讨论 (ESL Idea Page)(www.pacificnet.net/~sperling/ideas.html/),名师专家咨询站(Ask an Expert)(www.askanexpert.com/askanexpert/),网络辅助语言教学论坛(Neteach-L)(listserv@thecity.sfsu.edu),外语教师论坛(Flteach)(LISTSERV@listserv.acsu.buffalo.edu)等。各国教师可以通过论谈,共同探讨学术界的新问题,交流教学经验;也可以通过e-mail的形式就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向专家进行咨询。
5.课件开发者
教师是教学的最直接参与者,对教学的目标和过程了解最透彻。那么由教师开发制作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材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更贴近教学实际。而且这也是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性的要求。在课件开发中,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语言输入;(2)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3)有助于学习者进行交互;(4)支持必要的语言习得任务(Kessler and Plakans, 2001)。
对大多数教师来说,编辑课件主要使用文本文件,由于各种文字处理系统都支持HTML形式,因此创建网络文本并不困难。如果有图形、照片、幻灯片,也只需使用一些软件工具。若要创建多媒体,则可用RealMedia 或 Quick Time等工具对视频和声频进行编辑。例如进行听力教学,教师可运用Quick Time技术在网页上建立一个视像,学生听不懂的时候,通过点击该视像可以在浏览器的另一端看到相应的书面文本,学生还可以通过点击要求重复播放(郭万群、杨永林,2002)。
三.帮助教师转换角色的措施
随着CALL的发展,教师角色由单一向复杂、多样化转变,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认识到自身角色的转变,并主动承担起由这种转变带来的新的责任,充分发挥CALL的优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教师对CALL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技术的应用及教师在CALL课堂上角色的转换。但是,目前仍有一些教师无法正确认识CALL的作用,存在着不良的态度:有的教师仍满足于传统的“一只粉笔加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拒绝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有的教师害怕计算机会取代他们的位置,进而埋怨教育管理者将大量资金用于添置计算机等高新技术设备,而不是用于增加人员、购买书籍、改善教室课桌椅情况等方面(Jones,2001);还有的教师对新技术的期望值过高,一旦出现失败,就会认为其无效,并产生失望心理,丧失了信心。所有这些都阻碍了教师的转变。
因此,教育管理者应帮助教师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重新审视和指导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树立正确的知识观、人才观、教学观;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技术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技术的直接使用者,更是直接受益者,“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将会从传播知识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真正进行以人为本的育人活动”(余武,2002),新技术的应用实际上为教师施展才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主动掌握新教育技术的知识,并将之运用于实践教学中,改进教学效果。
2.为教师提供软、硬件配备
目前,我国仍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不少学校设备不足或陈旧落后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据一份对304所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约有85%的抽样学校软硬件配备不足,未达到教育部要求的配置情况(张倩苇,1999)。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山区,绝大多数教师都对电子邮件、多媒体课件、交互式录像系统等先进的教学媒体一无所知。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短时间内要求所有学校都添置先进的教学设备是不切实际的。但教育管理部门应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经费,尽量为教师运用新技术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除了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增加,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市场上有些由计算机公司或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的教学软件,由于不符合教学规律,不能与教材和教学大纲紧密结合,虽投入很多,却不能被教师广泛接受,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应由软件专家、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及教育技术专家一同合作,研究和制作出高质量、高效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科教师利用简便的软件开发工具,针对教学中个别性问题,自行开发满足个性化需要的软件。
3.开展教师培训
教育部于3月1日颁布了《关于“十五”期间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于培养大量的高层次教育技术人才。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一些学校花巨资购买了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有时却存在闲置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老教师不愿用,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也不大会用,影响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由此可见,必须加强广大教师的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技术培训。
对教师的培训可分为职前和在职两种形式。职前培训指师范院校对师范专业学生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能力的培养。从我国教育体制看,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多半直接进入中小学教育领域,如果他们在校期间就受到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懂得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并具备一定信息化教学开发的能力,他们将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成为教育信息化实践的中坚力量。为此,教育部师范司要求师范院校加强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教育技术等专业建设,培养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公共课程教育,增强学生运用技术开展教学实践和改革的意识和能力(余武,2002)。就目前而言,我国也规定师范毕业生在上岗之前必须通过全国高校非计算机或计算机专业的等级考试。在职培训则针对处于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面对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广大教师还缺乏准备;对信息技术发展引起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变革缺乏理论认识。因此,各级师范院校要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下,采取多种形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尽快帮助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还可以形成热烈的技术文化氛围,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一定积极影响。
培训内容有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媒体操作技能,教学软件的设计、编制、使用、选择和评价等(张倩苇,1997)。培训内容还应不断更新,紧跟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
4.给教师充足的时间
正如Jones(2001)所说:多数教师对使用CALL很感兴趣,但由于传统的行政管理和常规的课堂管理任务带来的沉重负担,教师缺乏充足的时间学习和研究CALL。即使给这些教师提供技术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他们也没有时间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因此,只有适当减轻教师在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负担,他们才有足够的时间真正地将CALL与平时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发挥CALL的优势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也才能为在自便学习模式中的学生提供单独辅导和帮助,而不单是推荐一些软件和网站。
四.结论
经过40年的发展,CALL已在语言教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教学中运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有利于改进教学质量。但是,教育技术的发展永远不会代替教师的角色,它只是不断给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因此,外语教师必须努力培养信息素养,熟悉并掌握现代媒体教育技术,主动开展CALL教学实践,积极促进我国外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郭万群, 杨永林. 虚拟环境下的语言教学研究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67-72.
[2]郝明理. 计算机与面向21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A). 侯一麟,吕中舌(主编),《清华外语教育论丛(第一辑)》(C).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151-157.
[3]罗耀光. 多媒体技术与外语教学新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 2002(86): 41-44.
[4]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王西靖(主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A). 北京: 高度教育出版社,2000.7: 224-235.
[6]余武.《教育技术--信息时代教与学》(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9: 52-55.
[7]张倩苇. 现代教育新技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电化教育》,1999(6): 5-7.
[8]周富强. 论CALL中教师面临的障碍(J).《外语教学》,2001(3): 45-48.
[9]Carrier, Michael. Reading for free: accessing texts on computer(J). Modern English Teacher, 2003,12/1: 55-57.
[10]Harben, Paddy. IT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what is the teacher’s role?(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2(4): 59-60.
[11]Jones, Jeremy F. CALL and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J). ELT Journal, 2001, 55/4: 360-67.
[12]Kessler, G. and Plakans, L. Incorporating ESOL learners’ feedback and usability testing in instructor-developed CALL materials(J). TESOL Journal, 2001, 10/1: 15-19.
作者简介:李貌,女,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论。
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篇6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教学;存在问题;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12-4;G712
中职的计算机教育与高校不同,他面向的学生知识层次较低,培养的是以实操为主的技术性人才。但是一切的实操都要有理论作为支撑,要学好计算机,就必须系统性掌握计算机知识,而计算机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作为老师,如何上好计算机语言课,让学生学好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计算机语言的种类很多,从宏观上可以分成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大类。目前通用的编程语言有两种形式,为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其中,高级语言是目前绝大多数编程者的选择,因为高级语言完全克服了低级语言的难懂、难编译、难记忆、难修改等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表达方式与人类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数学公式很相似,所以学习起来要容易得多。
一、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本素质低、学习兴趣低、自觉性差
目前的现状来看,本来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学习积极性等就普遍较低,学习任何学科都没有多大的兴趣,而要想学好计算机语言,还涉及到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低了。学生往往认为要学习计算机、学习计算机语言应该凭自己的兴趣去学,就应该整天坐在微机旁操作,根本不想听老师讲课,但是,真正上机时,他又不能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练习中去,所以自学能力不强或者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就可能会上课不听讲、下课不看书。而且学生对于整个语言学习不够重视,这从平时的测试,各种计算机考试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来了,普遍存在没有兴趣、没有目的的学习。
2.程序设计能力差
从平时的练习、测试中发现,学生对于程序设计的能力普遍较差,对于很多题目实际上难度并不大,但是从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看出: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不强,常见算法(如穷举、递推、递归、方程求解、字符串操作等)不够熟练,甚至是根本不能掌握,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也较差,缺乏创新思维,这样就直接导致在阅读理解程序、完成程序填空的能力都较差;编程时设计的程序层次结构不清晰、杂乱,程序的效率较低,可读性差等等。
3.程序调试能力差
以QBASIC语言、C语言的教学任务为例,具体体现在:一是对于常用的Windows操作环境还比较熟悉,而对于DOS操作环境不熟悉,实验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如不熟悉DOS命令的使用,不熟悉QBASIC、C语言编辑环境下各菜单功能,不懂语言工作环境,不熟悉编译过程中出错的英文提示信息,导致什么地方出错不知道,为什么出错也不知道。二是不熟悉程序調试方法,如断点设置、必要的变量设置、观察变量的当前值等都不会。三是学生录入程序的速度太慢,录入的正确率也很低等等。
二、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方式探讨
1.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模式作为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们不能轻率地摒弃教学模式,但也不能刻板僵化地完全遵循。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某一种教学模式运用于所有课堂之中,而应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挖掘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每一种教学模式的运用都有一定的条件,对应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学情境。对原有教学模式的超越必须是符合教育规律、能够真正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绝不能为了超越而超越。当教师能够结合具体教学情境,不断地调整固有教学模式时,每一堂课都可能会在特定教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特定的教学模式。
在许多中职学校,对课堂结构设计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中职的学生来说,最大的特点是职业性和技术性,是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所以,在学习一定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语言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符合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明显的提高,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以任务的方式提出,贴近生活,通过任务的结果去追索相关理论知识,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2.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师必须明确计算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学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运用这门语言,而不是简单地就书讲书。计算机语言是非常严谨的语言,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就会大大限制学生的主动性思维,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旦碰到复杂的程序问题就会固步不前,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同一个问题来讲,解决的方法不止一种,只要程序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那么这个程序就是正确的,至于程序好不好,是不是最优的,程序的可读性即是不是容易让人理解;结构是否合理;逻辑设计好不好,程序的执行效率高不高以及程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等问题是次要的,因为这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又是初学者不作过高要求。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常鼓励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考属于他自己的解题方法,因为通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及见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应该大胆的讲出来,不要局限于某种标准答案之中。这样将全班所有人的不同的想法列出来,一一进行对比,找出各自的优、缺点,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有很大的帮助,也通过对比让学生看到相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并且能够理解不同解决方式的优、缺点,这样会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作为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不仅要求教师能够以身作则,不断用新知识、新理论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强化教学意识,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很好地把握大学生的特点,勇于探索,大胆改革,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千方百计挖掘学生潜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和场所,强化素质教育,最终真正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篇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编程语言也随之不断变化。从早期结构化程序设计到现在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这类课程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计算机语言种类越来越多, 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已成为各专业编程课程入门的基础。学习程序设计可以了解程序的运行方式, 对于各种程序的使用也会很有帮助, 可以帮助解决在软件使用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虽然计算机应用软件及工具很多, 但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要针对具体实际问题对一些实用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或需要开发一些适用自己专业的软件, 而且不管是一般应用软件的使用还是专业性的应用软件, 往往必须借助程序设计才能使其发挥出更强大的功能。目前, 主流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主要有C、VB、C++、Java、C#等,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 找到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有限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 这是摆在当前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二、计算机语言教学的现状
目前普通高校开设的计算机语言课程主要有C语言、Visual Basic语言、Visual Fox Pro语言、Java语言等。下面总结了一下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在教学各方面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兴趣低、无法调动其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 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都不高。学生往往认为要学习计算机语言与自己的专业没多大联系, 而且学会编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计算机语言类的课程的态度是消极的, 上课不认真听, 课后作业和实验也是在应付老师。久而久之, 课程结束时很难得到理想成绩。有些学生可能对编程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传统教学的填鸭式教学也很难让学生坚持下去, 多半也是半途而退, 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程序化, 目的性不强。
由于在很多高校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总学时较少,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相关教学任务, 大多数老师讲授的只是语言最基本的语法、结构和一些简单的应用设计, 很少有时间去讲授语言在实际中的应用。由于教学内容与实际软件应用开发思路的脱节,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只是走走过场, 多半只是对理论教学的简单验证, 并没有达到用实验提高和巩固理论的要求, 让本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也变成可有可无的简单操作,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 课程考核方式不严谨,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现在很多高校都采用了上机考试的方式, 但这种考核方式本身存在诸多问题。首先, 上机考试的试题选取就是一大难题, 题目复杂的话大部分学生通不过, 题目过于简单又会让学生放松学习, 很难达到平衡;其次, 考场的监管难于普通考试, 学生作弊情况会增加;最后, 评分及阅卷标准难于取舍, 对学生不按要求的答案能否加分不能给出定论。
三、计算机语言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
计算机语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强的课程, 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好计算机语言,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 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目的性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计算机语言并不是因为课程的难度, 而是因为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因此, 任课教师的引导就尤为重要。教师要在教学上做好充分准备, 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情况用所教学的计算机语言写一些简单易懂的程序来引导学生, 以此来明确其学习目的。如数学专业的用画函数图来抓住学生, 通过参数的变化来达到函数最直观的验证;又如艺术类的学生, 可用简单的播放器或音频编辑小软件等让其了解程序设计在将来他们专业中所起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偏向其专业尽可能多的做些实例, 让学生真正知道所学的计算机语言能为其专业可做哪些服务,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首先, 理论教学环节的讲授方式要改变。由于程序的细节性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得到解决。因此, 理论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程序设计的方式、方法上, 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式去想问题。很多学生虽然能用所学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但大多是在固定题型 (平时练习过的) 上能完成, 一旦给出实际性应用学生就完全不能动手, 这就是缺乏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式去思考的能力。理论教学中可多用实例对计算机语言的使用方式进行引导, 让学生真正学会编程。其次是实验环节中, 给出的实验内容要有一定的吸引力, 让学生在完成实验后有成就感, 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积极主动, 且鼓励学生对完成的任务进行功能扩冲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的兴趣。
3. 采用合理的考核系统。
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原因是考核系统的漏洞所致。传统的试卷考试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而上机考试的很多考核系统的评分并不是以程序设计为主, 只要学生能写出部分代码就能得到相应分数, 就算整个程序完全无法运行但仍能通过考试, 这让学生的学习出现了松懈。因此, 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设计的能力上, 加强评分细则的管理, 杜绝乱答题也能过关的现状,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四、结束语
高校教学教师应及时发现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问题, 通过不断探讨来改进教学方法, 从各个角度开发学生的思维, 促进其创造力,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多年的教学摸索和学习过程中, 笔者通过坚持以上的方法,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上机实践热情高, 旷课情况较少发生, 而且课堂讨论热烈, 学习兴趣很高, 教学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潘爱琴.浅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6) .
[2]兰红, 李淑芝.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0) :49-51.
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的浅尝 篇8
本人一直担任中职计算机语言中的《Visual basic》语言课程教学,根据我的观察,现在我来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教学存在的困难
1、学生基础差,教学内容难以开展。数学基础差,许多学生不理解函数、代数式和不等式等,逻辑思维不强,老师讲授的内容学生无法理解,编程思想培养不起来;
2、学生畏难情绪浓,一看编程的书就想睡觉,一上编程的课就头昏,一学编程就觉得无从下手。遇到稍微复杂的问题,就怀疑自己,不肯去钻研,轻易放弃。上机时,遇到程序卡壳也放弃,不主动去思考问题,找出原因所在。缺乏信心和耐心,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很难克服;
3、计算机语言课采用字符式命令,学生对字符式命令记忆缺乏热情,又不喜欢做笔记。每次上机课时,老师都要一直重复以前的命令,教学进度落实不了;
4、上机课时,老师的辅导疲于奔命,又效率不高。学生一遇到程序卡壳不是自己思考,而是立即叫老师,老师需要一些时间读懂他的程序,然后再帮助他找出程序错误的地方,这样下来,老师一节课辅导不了几个学生,达不到教学效果。
二、针对以上问题我的对策
1、利用小游戏作为教学实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不好,理解能力有限,但是他们对游戏格外的感兴趣。我利用学生这一点,在课堂上也制作一些小游戏作为教学实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VB》函数这一章中,如果纯粹介绍函数语法、功能、适用条件等,那么这一章的内容很枯燥,学生肯定没有兴趣,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不好。我进行这样的尝试,上课前我利用这一章的RND、INT等函数制作了一个猜数字游戏,如下图:
游戏说明:在文本框中输入1到50之间的一个整数,当按“确定”按钮时,下方会提示您输入的数是大的、小的,还是猜中的,如果没有猜中,点击“再来一次”又可以重新输入,右方会显示您已经猜了几次。
课前与学生一起玩猜数字游戏,看哪位同学能猜中这个数字,猜中的同学给他一个纪念品,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把同学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根据我上课的情况,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接着我讲这几个函数的使用方法,学生都能很认真听讲,而且很快就掌握了。接下来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这个游戏也有秘笈,我有办法让它第三次一定出现“23”这个数字,刚开始同学们都不相信,当我实现这一项功能时,学生都觉得很神奇。接下来,我又展开if结构教学,学生都很想得到这个秘笈,所以他们更加认真听讲,一定要把这种选择结构学会。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高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就更好了。没想到把一个小游戏引到课堂中,能起到这么好的效果。有了这次经验,在讲解其它控件时,我也采用这种方法,例如:我用过,拼图游戏、模拟体育彩票游戏、钓鱼游戏和模拟卫星发射游戏等。
2、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
我们中职计算机语言的教材通常是这样编排的:先是基础、数据类型、命令格式,再是可视化编程的控件、菜单,最后是综合应用。如果照本宣科,我们这样安排教学进度,先基础知识后可视化部分,那么学生还没有弄懂这些基础知识,已经对我们这门课彻底失去兴趣了。我是这样来处理教材的,我先不讲基本知识部分,而是先讲控件、菜单可视化编程部分,在讲解可视化编程部分时,主要采用前面所述的小游戏作为实例的方法,然后将基础知识结合到实例中进行讲解,这样避免了大量枯燥的理论课。对于其他语言课程也是一样的,教师应避免在前期进行大量的理论讲授,重点应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上,如果能这样处理教材,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3、对学生进行程序设计思想的指导
笔者把程序设计简单地归纳为数据输入、运算处理和输出结果三步曲,在这“三步曲”思想的指导下,要求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应遵循这样一个思维方法:问题的解决要输入什么数据,用什么语句来输入;具体的运算处理过程有哪几步,用哪些语句来进行;最后输出什么格式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写程序时,思路非常清晰,许多问题迎刃而解,编程思想培养起来了。
4、采用项目教学法
对于综合应用部分,我采用项目教学法。所谓项目教学就是教师通过项目来实施教学,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知识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到《VB》数据库综合应用这一章时,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这一章知识点多的特点,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项目题目:“制作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开展教学的过程,如下:
(1) 准备阶段:
A:老师准备好一份学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所用到的知识点和会遇到的困难等。
本项目中学习目标:VB中运用access数据库组织数据,Data控件的使用方法,制作简单的数据处理窗口,并利用数据处理窗口实现数据库的浏览、查询、编辑、添加、删除等。
B:进行分组: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每一个同学的特点、知识水平进行小组优化,每6人为一组,推选出小组长。
(2) 学案导学: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学案和资源库进行主动探索学习,要求学生要在学案上注明已会的、不会的、有疑问的知识点,老师进行辅导、解答。
(3) 小组活动:各小组完成本项目。
项目功能、界面由小组成员讨论决定,由组长做好讨论记录,合理分工,负责过程中的督促和协调。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老师可以适时开放网络,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4) 展示与评价:利用网络教室将同学们上传的作品一一公开展示,由每个小组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的作品与具体知识点的结合,以及作品的他新之处,再由老师总结评价。
同学们完成了本项目也就完成了数据库这一章内容的学习,同时也有了开发系统的经历,了解了VB软件强大的功能,增强了对VB学习的兴趣;制作过程中组内各成员必须互相合作,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以实践为主的项目教学法,改变了计算机语言课教学理论强、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端,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空间,正好符合我们中职学生的特点,希望各位同仁可以试一试。
5、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上机课时,一个老师同时要指导四十几个学生,加上程序本身的复杂性,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上机的效果得不到保证。而如果采用学生互相帮助,又容易出现代替完成作业的情况。因此应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笔者选出四名基础较好、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兴趣小组的方式先辅导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让他们帮助老师进行辅导,这样就不会出现很多学生有了问题等着一个老师去解决,浪费大量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当然如何更好树立小老师的威信,如何杜绝小老师代做作业,也是笔者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征对教学现状提出以小游戏作为教学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用实践为主的项目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精心设计好项目教学的学案,合理地处理教材,充分发挥小老师参与 教学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本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上是笔者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的做法和体会,为提高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于泽.Visual basic6.0可视化编程与实训科学出版社, 2008 (07)
[2]周颖.计算机语言教学项目设计与实施探究高等教育, 2011 (04)
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 篇9
一、当下高校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设备缺乏。
当下诸多高校对于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并没有高度重视, 因此C语言实验教学设备建设不齐全不完善, 为全面展开C语言实验教学带来较大的障碍。高校计算机机房实验设备相对落后,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很难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与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 因此整个实验教学环节十分不景气, 实验教学成果低微, 学生计算机C语言实践能力不能得到较好的锻炼。
2、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模式落后,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计算机C语言是计算机教学项目中的难点, 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难以把握和理解, 而且若没有良好的C语言基础知识储备, 实验学习过程会很吃力, 学习效果不明显。当下高校计算机C语言教学模式依旧沿用传统模式, 课堂氛围较差, 教师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合理, 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失去对C语言实验教学的兴趣, 情况严重时学生还会出现厌学情绪, 使实验教学很难收到成效。实验教学环节中一部分学生往往由于思维跟不上教学进度, 而内心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 因而丧失学习兴趣。
3、计算机C语言教师不注重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
以往高校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措施比较单一, 往往同样的教学措施沿用许多年, 这种现象会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原因在C语言教师没能够充分思考自己的实验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没有积极吸取各种先进的C语言实验教学理念与实验教学方法, 因此使C语言实验教学课堂失去教学魅力。
二、提高高校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质量的主要策略
1、在实践教学前期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 打好实验学习的理论基础。
在进行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活动之前, 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教学大纲中的基础理论知识, 只有有效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为实验学习与实验操作提供基础。C语言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过程中应当尽量穿插一些相关的实验教学内容, 让学生的C语言知识体系中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1]。对于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知识, 教师应当反复讲述, 直到学生充分理解, 并具备实验操作的能力。
2、教师应当注意实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提高实验教学针对性与目的性。
教师在C语言实验教学策略设定时, 应当充分考虑生的理解能力, 严格遵照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C语言实验教学方法的制定, 保证实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了避免各种盲目的实验操作, 要为学生设立一些实验操作的目标,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 教师发挥好课堂监督作用, 维护C语言实验教学的目的性。
3、强调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为学生提供自我发挥空间。
C语言教师除了从科学合理化教学模式与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投入度之外, 还要注重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在学生独立自主的实验操作过程中, 才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并进行独立思考。学生自由实验操作期间, 教师应当在教室内不断巡视, 以及时注意到学生们的难点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不过巡视的也不用过于频繁, 避免干扰学生的实验操作兴致。
4、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互动与学生间的合作探究。
由于C语言实验教学与实验学习本身均存在着较大难度, 所以C语言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 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或是教授给学生一些实验技巧, 并科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大胆动手操作。另外, 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可以采取分组学习的形式, 使学生之间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学习风气,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2]。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在高校计算机C语言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验教学环节, 并加强实验教学的力度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因此, 高校计算机C语言教师应当强化实验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经验积累逐渐实现实验教学策略的创新, 真正将学生培养为具有高理论知识素质与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由扬.高校计算机C语言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职业教育, 2009, 10 (12) :242.
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 篇10
这一现象表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专业主干课程———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严重问题。传统的课堂体系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缺乏必要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的训练, 教学效果不理想。
目前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后, 感觉读程序还凑合, 编程则“难于上青天”, 部分学生甚至毫无编程想法, 仅仅是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 完全背离了高职教育的初衷。
因此, 如何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中启发并训练学生的编程思维, 是每个教师应深思的问题。以下是在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愿和同行探讨。
1 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刚进校门的学生大多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语言方面的内容, 计算机语言对他们来说是神秘的,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所以将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抽象认识转化为形象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只要让大家了解计算机语言的强大功能, 知道利用它能够编写各种软件就可以达到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各种结果画面, 从简单的俄罗斯方块、连连看、贪吃蛇到画面炫丽的网络游戏, 相信这时有些学生已经有些“蠢蠢欲动”, 恨不得立刻学好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了。
2 营造经典项目环境, 提高学生工程思维能力
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营造现场氛围, 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建立真实职业环境, 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下, 工作要求、工作规程、标准规章与企业相一致, 按照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要求, 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 使学生掌握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软件工程思想, 对软件生存周期的几个阶段, 即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调试、运行与维护, 可以通过实例来体现, 以培养学生编程中的工程思维。这样并没有费很大力气讲抽象的概念, 却可培养学生在程序设计中从软件工程角度去系统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虽然问题小了些, 但“窥一斑而知全局”, 经反复强化问题求解中所蕴含的基本思想, 将有效地训练学生程序设计中统筹全局的工程思维能力。
3 多种方法相结合, 培养学生编程思维
3.1 举一反三法
举一反三法是指是结合已经解决的问题, 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解决相关联的问题。它培养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的发散思维, 提高程序设计中的应变能力。
问题是千变万化的, 但程序是有章可循的。最终使学生明白, 语法是有限的, 可解决的问题是无限的。只有在分析实际向题的基础上, 以清晰的思路去设计算法, 才能举一反三, 以不变应万变。
3.2 抽丝剥茧法
抽丝剥茧法是指在确定需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通过流程图从算法设计的角度来理清解决思路。
此方法可使学生对函数设计的关键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利于从统筹全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体现了程序设计逐步求精的思路, 同时讲解时层次分明, 突出算法设计的关键, 利于培养学生的编程思路及全局思维和算法的整体设计能力。
3.3 一题多解法
一个固定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可能不唯一。如果能启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则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提高其学习兴致。在计算机语言编程中一题多解的情况有很多, 有意识地引导新思路, 鼓励新方法, 以培养学生在编程中的求异思维, 可有效避免学生死记硬背, 墨守成规的情况发生。
4 着眼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IT行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 行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自我知识更新、自我能力发展的素质, 这不仅要求为师者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还要让学生明白从事IT行业, 必须时时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 除了教授知识技术外, 还要注重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念, 建立“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 提供更多的方式、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分析、整理相关的专业信息, 实现专业知识的拓展, 将学习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 培养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良好习惯。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要改善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大力改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兴趣和热爱,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 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6 (35) .
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 篇11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 课堂教学 教师语言
语言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拥有较高的语言艺术水平是赢得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教师很敬业,工作认真负责,可是学生对其悦纳程度就是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其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忽视了教学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最能反映教师教学艺术的就是他对教学语言细节的关注,教学中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也就在于教师对教学语言细节的灵活处理。
一、准确规范,严谨精炼
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例如,“存储器”不能说成“储存器”;鼠标操作中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因为“存储器”、“单击”都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存储器”、“点击”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语言,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
再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经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則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如在Word中,“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选择复制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复制命令”等。
为了在短暂的一堂课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的语言还要严谨、精炼。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反复地推敲,词语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具有鲜明的逻辑结构。讲授时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言简意赅;要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吐词要清晰,读句应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
二、富有情感和激励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感情充沛、富有激励性和感染力,并结合自己的眼神、手势和嗓音等体态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感染学生的情绪,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理于情,情理相融”。教师慷慨陈词,会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例如,在讲高一年级“网页制作”一章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采用了这样一段开场白:“通过上一章Internet知识的学习,我们只需鼠标点点,便可坐看世界风云变幻,尽揽祖国气象万千。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于网上的浏览,纷纷制作出自己的网页,并在Internet上发布。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你,难道还能任凭风浪起、我自不开船吗?你是否也想在Internet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是否也想在互联网上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家园……从现在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的殿堂!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通过同学们的不懈追求,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
三、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据中国、日本和美国的有关专家对3国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喜欢具有“幽默感”的教授的大学生生在中国占71%,日本占54%,美国占96%。幽默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活泼;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和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例如,在机房上课时,经常有个别学生在偷偷地玩游戏,教师走到他跟前时,他便把窗口最小化,当然教师还是很容易从任务栏中发现。但在学习了任务栏的隐藏操作后学生再如法炮制,教师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针对这一情况,我用了一句调侃性的话教育学生:“咱们班有个别同学真的变成了知识越多越反动了!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违背了科学的真谛呀!”这样一句幽默又语重心长的话,不仅能够使那些玩游戏的学生在微笑中诚恳地接受批评教育,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态度。
四、充分运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对教学语言的有机补充,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有时可以表达出用口头语言不能表达出来的信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每堂课一开始的师生交流,虽然时间很短,但对整堂课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师进入教室时,步伐应稳健、镇定和自信,速度适中,面带微笑,目光慈爱、柔和并透着严肃环视整个教室。教师走上讲台后的第一句话“同学们好”,语言应凝重,情感要真诚,眼神要关注全体学生,不能浮于形式,更不能心不在焉、虚情假意。在这几秒或是十几秒钟的时间里,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的慈爱,对学生的信心和鼓励,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活泼。
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正视回答问题的学生,流露出信任的目光,应说“请某某同学来回答”,并尽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心和鼓励,从而消除因可能回答不出问题而产业的害羞和畏惧心理。教师不应该用手指直指学生、直呼其名,更不应该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讥讽和蔑视。
走动的姿态不仅是教师精神状态或风度的表现,而且还有传递教学信息的意义和作用。如果一个教师一节课始终站在讲台上授课,课堂会显得单调而又沉闷。而教师若能适当地在教室内走动,课堂气氛就会变得轻松,能够促进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密切师生关系,加强师生课堂上的感情交流。例如,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若走下讲台,在学生中间提问,则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和他们共同探讨、共同参与的和谐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生上机练习时,教师应当徐步而行,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进行个别辅导,对做得较好的学生,用手轻拍他的肩膀,对他点点头,以示表扬和鼓励。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序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变革与发展,但是语言作为教师工作的基本工具,仍然是其他任何方式所无法取代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逐渐形成一种独具特色,既适应学科教学又适合学生的教学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马颖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语言技巧 篇12
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深切地感受到,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知识, 往往会使教师感到棘手, 也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 难以记忆。在讲授时, 如果教师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 形象生动的比喻, 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语言技巧:
一、教师语言要通俗
计算机课程专业性较强, 一些专用名词和术语特别难理解, 一味地给学生讲, 学生不仅听不进去, 还会产生厌恶情绪, 慢慢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 运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事例来讲解, 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如讲授复制与剪切时, 结合学生平常爱抄报和剪报的习惯来讲, 学生易懂又贴近生活;讲授操作系统中的信号灯机制, 结合学生坐火车时、上卫生间的原理, 就把特别专业的术语通俗化了。
二、教师语言要准确, 严谨
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 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 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
例如:“存储器”不能说成“储存器”;鼠标操作中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因为“存储器”“单击”都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 而“储存器”“点击”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语言, 虽然学生能够理解, 但不规范。
再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但经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 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如在Word中, “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选择复制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复制命令”等。
三、教师语言要有激励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感情充沛、富有激励性和感染力, 教师慷慨陈词, 会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例如:在讲“网页制作”一章时,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笔者采用了这样一段开场白:“通过上一章Internet知识的学习, 我们只需鼠标点点, 便可坐看世界风云变幻, 尽揽祖国气象万千。然而,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于网上的浏览, 纷纷制作出自己的网页, 并在Internet上发布。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你, 难道还能任凭风浪起、我自不开船吗?你是否也想在Internet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是否也想在互联网上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家园……从现在开始, 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的殿堂!我相信,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 通过同学们的不懈追求, 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
许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都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就是自我期望值太高, 具体表现在:学习之前, 积极性相当高, 非常想接触计算机, 但学习了一段时间后, 发现有的同学操作比自己熟练, 有的同学知道的东西比自己多, 又会觉得学计算机太难, 产生一种退却的心理。这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做到深入浅出, 循序渐进。
四、教师语言要幽默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 措辞优美, 含蓄幽默, 富有魅力, 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 学生就会心情愉快, 兴味盎然, 思维敏捷,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教育家思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学幽默, 既是一种教学的艺术, 也是一种教学的风格。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 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 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它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 振奋学习情绪, 改善课堂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热情、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幽默也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在计算机教学中,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实行了分组教学模式, 在平面设计课上教者将每个小组定为一个小公司, 公司里有设计人员, 有平面设计师, 还有项目总监。教师每次讲解平面设计的项目设计方法后, 以一个客户的身份来安排每个小组的设计题目。上课后, 为了给大家提提精神, 教者就问:“各广告公司都到了吗?没到的举手!”同学们都笑了, 异口同声地回答:“到了!”在讲到户外招贴设计时, 告诉同学们户外招贴是一种瞬间的街头艺术, 要在0.6秒之内抓住人们的视线, 而且要完成信息传达的作用就像街上走过一位美女一样, 达到100%的回头率。
五、充分运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对教学语言的有机补充, 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有时可以表达出用口头语言不能表达出来的信息, 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每堂课一开始的师生交流, 虽然时间很短, 但对整堂课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师进入教室时, 步伐应稳健、镇定和自信, 速度适中, 面带微笑, 目光慈爱、柔和并透着严肃环视整个教室。教师走上讲台后的第一句话“同学们好”, 语言应凝重, 情感要真诚, 眼神要关注全体学生, 不能浮于形式, 更不能心不在焉、虚情假意。在这几秒或是十几秒钟的时间里, 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慈爱, 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 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活泼。
六、教师语言要有时代性
当今时代, 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普及, 使我们的语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出现了许多新词汇。《中国青年报》在一份统计报告中指出, 时下年轻人用得最多的词汇是“QQ”“伊妹儿”“菜鸟”“大虾”“灌水”, 用得最多的语句是:“你的QQ是多少?”“你的‘伊妹儿’是什么?”“Q我!”等。
教师如果也能在教学中或平时和学生的交流中时不时地穿插进这样一些时髦词, 会让学生觉得你也是一个时髦人, 和学生沟通起来就会容易得多, 反之, 学生会觉得你像是世纪前的大恐龙, 不愿意和你沟通。
【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推荐阅读:
大学计算机语言教学09-14
计算机C#语言教学06-16
计算机语言课程07-28
计算机动态语言11-04
计算机语言课程设计07-31
计算机编程语言应用08-18
C语言计算机软件08-24
计算语言学10-21
计算机语言类创新教育课程设计实践体会08-16
9月计算机二级考试C语言预测试题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