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语言课程

2024-07-28

计算机语言课程(共12篇)

计算机语言课程 篇1

1. 前言

华南师范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本着"以学生为本,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宗旨坚持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为了顺应教育部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要求, 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华南师范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在原有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

计算机语言课程是华南师范大学大多数理科专业的必修课, 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计算机语言课程, 包括有C语言、VB、Access等, 教学时数一般安排在60学时以内。如何因材施教, 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基本掌握一种计算机语言, 从而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计算机语言教学中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

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

(1) 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存在差异, 造成学习中的困难

如学科专业之间的差异, 例如地理专业与物理专业之间的差异。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差异, 例如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实验、实训能力和条件的差异, 例如学生本身拥有计算机和无计算机的差异。

(2) 学生对计算机语言课的学习有难度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设计程序的能力不足以及缺乏必要的程序调试能力。当程序运行出现了错误信息时总感到毫无头绪、无处下手, 不会进行基本的调试操作。

(3) 教学手段单一, 不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多媒体教学取代了黑板教学。目前, 多数多媒体教学仍以幻灯片的形式体现, 虽然较之黑板教学, 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 但依然存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无法及时理解有一定难度知识的现象。

(4) 学习资源匮乏, 无法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是有限的, 讲课的学时数也是有限的。对于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又满足不了他们求知的欲望。

(5) 学生群体大, 师生交流机会少, 难以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 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自觉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师生交流大多体现在课堂上, 而且由于学生群体大, 师生课堂上的交流往往是单向的, 课下学生自学过程中在遇到问题时将无法及时解决。

3. 教学改革措施

下面以C语言为例探讨教学改革的措施。

3.1 案例驱动方式教学

在传统的讲授顺序中, C语言的知识点依次被分成若干个章节来进行讲解。比如一般遵循的原则是按照基本语法依次划分成:C语言数据类型和基本语法规则、程序控制结构、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等。课堂教学是按照"知识点->例子->分析"的模式进行授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受制于教学条件比如课堂时间限制、教学设备限制、进度压力限制等, 许多课堂教学往往偏重于知识点的灌输, 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实践论的观点, 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在实践和认识不断交替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对客观事物的准确认识。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再认识的过程, 并且这种认识过程要受到学生已经存在的知识和经验的制约。教学能否达到好的效果, 关键取决于学生在这个认识过程中, 是否能够根据其已有的知识结构合理地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因此, 在C语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当根据知识结构形成的规律以案例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采取先讲例子, 使学生对程序结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从例子出发对语句的语法规则做进一步讲解, 这是一个自顶向下、由表及里的过程, 语句的语法规则可能涉及很多细节, 例如printf和scanf语句的格式, 课堂上只需讲一部分, 起到一个举一反三的效果, 其余的留给学生自习, 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以布置作业的方式给予学生自学的动力。这样做既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组织例子的过程中注意例子的连贯性, 例如先是从一个简单的求和例子开始, 引入赋值语句和printf语句;再从增加程序的通用性的角度, 引入scanf语句;再增加输入数据的合理性、防止非法数据输入, 而引入if语句;进一步增加此计算功能的复用性, 引入循环语句等。在整个案例驱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知识的层次关系提出不断深入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 注意新知识点要在讲解过的知识点的基础上逐步导入, 由浅到难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3.2 利用课程中心辅助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 学习能力有高有低, 对知识的理解接受有深有浅, 但是, 多媒体课堂教学必须考虑到听课学生的普遍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 兼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 而且受到严格的时空限制和预制的课件程序模式的制约, 因而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性、差异性、多样性、层次性, 不能充分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要求, 不能充分体现教育的个性。多媒体课件由于播放速度比较快, 学生有时很难跟上做笔记, 尤其是某些基础比较差或课前没有预习的学生更是无法跟上。旧的知识尚未消化, 新的知识又接踵而至,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对于那些刻苦好学、兴趣爱好强烈、基础好成绩优的学生, 要想多学一些学深一些学透一些, 却又缺乏明确、规范的指导。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这些不足之处, 只能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来弥补。

这里采取的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是利用课程中心网站,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让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的自学与复习的能力, 开辟新的教学与复习手段, 使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的渠道多样化,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中心网站是在网络环境下为完成教学活动所需要的一组数字化教学材料。课程中心网站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功能:通知管理、课程内容、课程属性、作业库、作业管理、课程论坛、调查问卷、教学统计等。其中"课程内容"可以包括该课程的网络教材、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课件、例题、及范例程序。在这一块, 还给出了程序调试引导, 有意安排了一些错误的程序, 以及程序调试向导,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调试方法。这样学生可以随时根据课程中心所提供的内容来学习本门课的知识。"作业管理"是作业布置功能, 教师在网上布置作业, 规定了提交作业的时间, 学生在网上提交作业, 教师可浏览系统中的所有作业, 可通过查询功能筛选要浏览的作业。可对作业进行的操作有:添加新作业、编辑属性、编辑内容、布置班级作业、修改作业状态、删除、批量删除以及作业批量导出等。"课程论坛"提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可在此提出问题, 教师在此予以解答。"教学统计"中统计的内容包括:本课程教师的在线时长、教师所管理的所有课程进展情况、本课程教师的工作量以及教学成果。课程中心网站在教学过程中, 可在如下五个方面起作用: (1) 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2)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方便教师对课程进行管理; (4) 加强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与反馈; (5) 拓展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课程中心网站这样的辅助教学方法, 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又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 有效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4.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采取案例驱动方式教学和利用课程中心辅助教学的效果如何, 对前文提出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如何, 近期对部分修了C语言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实施时间为2010年3月, 调查对象为地理科学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2009级学生, 采用网上调查的方式, 共回收有效问卷234份。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对课程资源及学习支持及服务系统的认同度。

关于学生对网上学习资源认同度, 有41.5%的学生和42..3%的学生认同和非常认同配套的网上学习资源 (即课程中心) 对课后的学习所起的积极作用。学生对网上学习资源认同度的统计结果见表1。有10.7%~48.3%的学生还采取了各种不同的自主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统计结果见表2。

关于学生对教师授课方法的认同度, 有89.3%的学生同意或非常同意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引导实验的方法。有83.7%的学生对教材的选择表示认同和非常认同。有85.1%的学生对学校的实验环境表示认同和非常认同。相关的统计结果见表3、表4、表5。

该调查结果表明了绝大多数学生对目前课程改革的效果是认同的, 对教师的授课方法、对网上学习资源、对实验环境都较为满意。

近两年的期末考试采用了无忧考试系统, 在相同的题库下, 物电学院2009级与物电学院2007级相比成绩有了明显地提高, 见图1和图2。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学生的初始计算机应用水平逐年提高;另一方面就是逐步开展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成效。

5. 结束语

教学模式的改革, 往往是教改的重点内容。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都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教育模式, 以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主, 开展案例教学方式, 并结合以网络教学为辅助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 使得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之间互相发挥长处, 弥补不足, 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将进一步使该模式趋于完善, 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达到全面优化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惠文, 杜炫杰.华南师范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J].《计算机教育》2008 (2)

[2]单方, 叶惠文, 陈子森.多媒体教学与学习网站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信息技术》2005 (9)

[3]叶惠文, 杜炫杰, 李丽萍.华南师范大学"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效果调查分析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9 (12)

[4]郭远飞, 吴丽琴, 徐胜.小议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 (12)

计算机语言课程 篇2

一、学时

总学分:10

二、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实验是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实验主要目的是使计算机专业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综合能力和程序设计技能,锻炼运用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的基本要求

1.认真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设计任务,每道题都必须上机通过。

2.独立思考,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3.按时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的内容

1.求 100 以内的素数,以十进制形式输出。

2.求前10个Fibonacci 数, 以十进制数输出.3.虚拟平台的模型机实验,具体要求见附件。

五、实验的要求

1.根据题目内容,查阅资料。

2.编写实验报告。

3.编制程序及调试程序。

4.分析总结,写出课程设计报告,报告中应该包含程序功能与使用说明、程序功能实现方法说明、如流程图与算法参数说明等内容,设计经验体会总结,源程序清单。

5.实验过程由指导老师监督,听从老师安排和督导。

6.每次任务完成后由指导老师逐个的检查实验内容、结果并评分,不符合要求的重写

六、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计算机语言课程 篇3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细节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6-0000-02

Details Discussion of Computer Major C-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Zhou Lei1,2

(1.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Dongying257091,China;2.Shandong Silk Textile Vocational Institute,Zibo255300,China)

Abstract: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language requires not only stimulate,but also to continue,then become a kind of self-confidence.When they debug their first program successfully,sense of accomplishment will encourage them to seek even greater success.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etails of teaching,cultivate the students’quality and ability gradually,and lead them achieve success step by step.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PC major;C-language;Details of teaching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C语言作为一种介于低级语言与高级语言之间的程序设计语言,有着天生的适用于教学的优势,在学习C语言之后,对后续高级编程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基础方面的问题,对C语言课程可谓又爱又恨,教师应该如何更加注重教学细节,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C语言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兴趣的激发

学习C语言编程的目的之一在于通过一种浅显简单的编程语言来打好编程基础,从而为后来学习更高级的C++、C#或者Java、asp等等高级语言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第一节课时,完全没有必要浪费过多的时间讲解C语言的发展史、C语言的特点等,这些对于第一次接触编程语言的学生来说,是空洞的、枯燥无味的。教师可以给大家展示几个由C语言编写的常见游戏,如俄罗斯方块、贪吃蛇、五子棋等,告诉大家如果能够好好学习这门课程的话,大家也能编出这样的程序。这时,我相信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对C语言产生了兴趣。也许有的学生会说,我并不打算以后从事编程工作,我只是打算学动画设计或网页设计,没必要学C语言。针对这种观点,教师可以适当选取一些制作优秀、含flash脚本的flash动画的源文件,打开动作面板,适当选取其中的“if…else”与教材作比较,请学生观看实际上制作优秀的作品,在其中也离不开编程。网页设计更不用说,可选取最常见的网页,如“百度”首页让学生观看源文件。这时,绝大多数学生对编程应用的广泛性已基本了解。这时,可再阐述一下,实际上,Unix、Linux,甚至windows的底层驱动控制程序都是C语言编写的;从日常生活的方面说,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的闪烁的霓虹灯、液晶广告、招牌等大部分是内嵌在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中的C语言程序控制的。这时我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学习C语言的热情及动力已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兴趣的延续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需要激发,更要延续下去。通过第一节课的讲解,学生学习C语言的兴趣已被调动起来,在后续的学习中,兴趣的延续及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学习过程中零散、复杂的知识点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兴趣会在这样的情绪中逐渐消耗,直至消失。在此,本着“理论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笔者认为在学完顺序结构之前不宜让学生接触很复杂的语法,例题中也尽量不要涉及。如:printf和scanf内较复杂的格式控制字符串,复杂的转义字符,复杂表达式的计算等。在顺序结构学完之后,可在后续的选择和循环结构的教学及案例中,慢慢的加以补充。此时,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已经学到了所有编程语言共有的基本知识,如常量,变量的定义,输入输出,三大结构。这些基本知识掌握之后,无论对后续C语言的学习,还是高级编程語言的学习都会起到非常理想的促进作用。

三、兴趣地进阶——自信

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进阶为自信。在教学初始阶段,适当放慢学习进度,案例讲解、课后作业、上机任务要尽量简单,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并且顺利完成上机任务。当他们第一次成功调试并运行程序的时候,他们收获的不单是兴趣,还有自信。当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产生了兴趣,又具备了自信心,我相信他们会对这件事积极主动、踏踏实实的做下去。

四、勇于作他们的英语教师

其一,关键字的教学。如:main,printf,scanf,int,float,switch,while等等。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差,在学习关键字时,可以简单讲解关键字的汉语翻译,这样有助于关键字的记忆。其二,编译错误及警告的阅读。程序进行编译时,给出的错误及警告均为英语,要带领学生学会阅读,对程序的编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我们一起翻书吧”

C语言毕竟是一种语言,就像英语一样,单词的记忆、语法的理解、零散的注意事项,会让部分学生“学过了,又忘了”。在后续案例的讲解时,要抓住机会复习前面的基础知识。如果大部分学生都已对某个知识点遗忘,这时我会说一句话:“我们一起翻书吧”,当学生从书上得到答案,当一种代表恍然大悟的“哦……”的声音响起的时候,你应该相信这要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作用要大得多。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可能会耽误本节课程内容的教学,完不成授课计划。可是我要说,“如果链表已断,还会找到后续的节点么?”这无异于在一层薄弱的地基上打造一座大厦,很快就会倾塌;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最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度的确会产生影响,但是随着这种集体活动的进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变得越来越牢固,你会发现,以后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六、展示程序的编写过程

在与学生一起设计算法之后,从空白文件开始,逐步编写、调试。这要比直接用幻灯片呈现程序内容的效果强百倍。当学生看着一个程序在教师的手下慢慢的完善,学生内心就会萌发一种亲自试一试的冲动。而且,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故意设计几个陷阱,让程序出现错误,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找出错误的原因,学生内心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这会积极推动他去找寻更大的成功。

七、鼓励学生上机调试程序

阅读别人的程序和自己编写程序时是有很大区别的,在纸上书写代码与在编译环境下录入代码又有区别。笔者发现甚至有些上课反应很好的学生,在上机调试程序的时候也总是出问题,但很少是算法或框架性的错误,而是更低级的错误,比如,“;”、“}”的遗漏,关键字的拼写错误,甚至编译环境的操作失误,这种现象在课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仍然时有出现。解决这种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经常在编译环境下调试程序。

八、上机实践的监督及辅导

上机实践时教师切不可放任不管。其一,要时时辅导;其二,学生编写完程序后,要及时检查,并可穿插提问,防止抄袭现象发生。其三,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要及时记录,作为期末考核成绩的一部分,给学生以压力。

九、及时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C语言教师要能够与学生及时地互动,及时准确地解决学生在课下调试程序时遇到的问题,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教师也可在教学平台上放置大量的课件、名师授课录像、程序源代码供学生课下阅读、调试;还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计活跃度,一定程度上起到监视学生在课下进行C语言学习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曹桂林.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初探.沙棘:教育纵横,2010,11

[2]崔娅萍.高职C语言教学探讨与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

[3]何林.关于高职C语言教学改革的探索.价值工程,2010,24

作者简介:

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篇4

目前普通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语言课程主要有C语言、Visual Basic语言、Visual FoxPro语言、Java语言等。下面简单总结一下计算机语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 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比较低。对于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 他们认为听老师讲课还不如自己好好看书认真学习, 而自学能力较差或者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就可能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看书。而且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不够重视, 有的同学只是为了考计算机等级考试和程序员而学习, 其中有些学生也是抱着碰运气的态度去考, 并没有目的性。

(二) 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学生计算机知识程度参差不齐, 比如, 在授课的过程中, 一些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早已听懂, 而基础差的学生会觉得进度较快。这样使得基础好的学生不能深人学习, 基础差的学生基础不扎实。通过考试结果分析来看, 发现对于理论性强的知识、知识点的简单应用学生掌握很好, 而对于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学生往往无从下手。

(三)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

由于计算机语言教学的总学时很短, 如笔者学校开设的Visual Basic课程总学时不超过50学时,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接受有关知识, 因此大多数讲授的只是语言最基本的语法、语句和一些简单的设计应用, 对于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却没有时间讲授。由于教学内容与实际软件应用开发思路的脱节, 语言课程的各个实验教学内容离散而缺乏相关性, 实验内容过于重视知识点的验证, 而忽略各个实验之间知识点的运用衔接, 学生面对难记的语法和复杂的算法常提出学习这些计算机语言有何用的困惑, 比如Visual Basic语言的教学, 如果能以开发一个完整的数据管理软件为主线作为教学指导, 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掌握如何运用计算机语言作为开发工具实现实际需求软件的开发, 从而了解软件开发的完整思路及开发流程, 而且这种教学内容与方式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学生程序调试能力差。

在计算机语言课的实验教学过程中, 往往一位教师需要指导六、七十位学生上机, 指导教师常常被几个爱提问的学生围着, 对于实验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的学生, 往往是出现问题立即找老师, 从不主动分析出错信息, 有些学生实验遇到问题也不找老师, 任由问题出现, 甚至干脆睡觉或者什么都不做等着下机, 这样一来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如果要上交上机作业也常常出现互相拷贝的现象。另外, 有些学生程序输入较慢, 实验课结束了程序才输完, 根本没有调试的时间。

(五)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非计算机专业语言课的考核方式仍处于侧重卷面的语法考核而忽略编程综合能力的测试, 因此需要开发出合理的语言课实验考核系统, 体现淡化语法, 重视编程能力训练的计算机语言课教学观念。

二、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的思考

计算机语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强的课程, 而且是一个创新性比较强的课程, 学生自己可以设计个性化程序, 学生自己也可以制定开发设计目标并去实现。所以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好计算机语言,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有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的学习缺乏信心, 认为它很深奥、很难学。因此, 任课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了消除学生对程序语言的神秘性, 教师可开课之初以“顺序、分支、循环”三类有代表性的程序, 在课堂上当场编写一些小游戏程序并演示;或者可以利用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软件, 如在语言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字符录入速度, 可利用中文打字游戏, 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并掌握知识。而且大量使用实践应用, 通过亲自动手、亲自实践,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言应用的乐趣。教师也可讲解目前计算机程序人才的重要性和他们的待遇, 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 强化课程理论教学环节。

计算机语言课程亦即程序设计课程, 该类课程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理念, 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某一种语言。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 经常是教师讲的非常清楚, 学生也听的很明白, 但是一到做题的时候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应用了。所以首先从理论教学环节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把过去要精讲细讲的语法规则取消不讲, 只讲程序结构和如何设计分析;把过去的满堂灌改为分组讨论加启发;对讨论结果再进行点评指导。教学时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 使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而编写出程序, 锻炼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注重培养学生思维。

在讲课中, 教师可集中精力对章节的知识结构进行详细阐述、对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不应花太多的时间放在对语句语法的过多讲解。当遇到实际编程时, 需积极引导学生把“要想干什么”的问题, 直接转化为“要解决什么”的问题。当问题确定以后, 编写程序正确地解决问题。如果程序正确,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该程序好不好, 有没有改进的地方, 如程序的可读性、程序的结构是否合理、符合逻辑、程序的执行效率以及程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等。 通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所以应鼓励每位同学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考虑讲出来, 不要局限于某种标准答案。应将不同的想法列出来一一进行对比, 找出不同的优、缺点,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 可以让学生看到相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式, 并且能够理解不同解决方式的优点、缺点。

(四)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实验训练。

计算机语言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一定要动手多写程序, 通过写、通过思考才能有所进步。教师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问题, 让学生编写能与计算机交互的程序, 让计算机帮助用户解决问题。通过对各种不同问题的尝试解决, 不但有利于对计算机语言的熟练掌握, 而且对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特点也会有更深的体会。另外, 教师在上机时不再给学生布置验证性的实验, 可以布置大作业。在大作业中设计好分段实施目标,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 可以个人进行设计, 也可以分组进行, 充分展现学生自己的能力, 提高学生上机积极性。

(五) 构建实验、课程考核系统。

应用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 而且目前高校更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所以应设计以实际需要为目的、验证型实验为辅、设计型实验为主的计算机语言实验教学内容, 配合理论教学内容让学生以团队形式有效地按时按质量完成设计型实验内容。对于课程的考核, 教师可设计出相应的课程教学考核系统, 应淡化传统卷面语法的考核, 而重点突出编程能力的考核。

三、结语

在飞速发展的电脑时代, 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 需要研究和实践的问题有很多, 而教学方法的研究对于任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必要的。教师应及时发现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问题, 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方法, 从各个角度开发学生的思维, 促进其创造力,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艳伟.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探索[J].科技信息, 2009

[2].周忆陶.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探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计算机语言课程 篇5

C语言的非数值处理功能很强,因此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软件。大多数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如dBASE,Fox$ASE,ORACLE等,都是由C语言编写的。各种不同部门的应用软件也大都是用G语言开发的,C语言在开发数据库应用软件方面应用很广,深受开发者的欢迎。

2.图形图像来统的应用程序方面

C语言在图形图像的开发中也有着广泛的市场。很多图形图像系统,如AutoCAD通用图形系统等,就是使用C语言开发的,并且在这些图形系统中可以直接使用C语言编程,实现某些功能。C语言编译系统带有许多绘图功能的函数,利用这些函数开发图形应用软件十分方便。所开发的应用程序常用C语言编写接口界面,这样既方便又灵活,效果很好。这是因为该语言提供有图形处理功能,便于实现图形图像的各种操作。因此,C语言在图形图像的应用方面很好地发挥了它的作用。

3.编写与设备的接。程序方面

C语言不仅在建立友好界面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如下拉式菜单、弹出菜单、多窗口技术等;而且在编写与设备的接口程序方面也有着广泛应用。这是因为C语言不仅具有高级语言的特性还具有低级语言的功能,因此,在编写接口程序方面十分方便,有时它与汇编语言一起使用,会显示出更高的效率。

4.数据结构方面

由于C语言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数据类型,不仅有基本数据类型还有构造的数据类型,如数组、结构和联合等,把它们用于较复杂的数据结构〔例如,链表、队列、伐、树等)中显得十分方便,这方面已有许多成熟的例程供选择使用。

5.排序和检索方面

排序和检索是数据处理中最常遇到并较为复杂的间题。使用C语言来编写排序和检索各种算法的程序既方便又简洁。特别是有些排序算法采用了递归方法进行编程,更显得清晰明了。因此、人们喜欢使用G语言来编写这方面的程序。

上述列举了五个方面的应用,但绝不是说C语言的应用仅限如此,而是说在这几个方面目前使用得更多些。C,语言可以说在各个领域中都可以倪用,并且都会有较好的效果。所以,C语言是当前被用于编程的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另外,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在编写大型程序中也很方便,特别是该语言又提供了预处理功能,其中文件包含在多人同时开发一个大程序时将带来减少重复和提高效率等好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C语言来开发大型程序。

1.计算机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考点:C语言的特点

2.计算机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考点解析:C语言程序实例

3.计算机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考点:指针

4.计算机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考点:数组

5.计算机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考点:函数

6.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点:字符型数据

7.计算机二级c语言试题

8.计算机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考点解析:常用的输人函数

9.计算机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考点:单词及词法规则

计算机语言课程 篇6

【关键词】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基础课教学;创新能力

1.引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且又是非常重要但又十分难学的课程,我校从2009年以来将计算机学科并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逐渐体现计算机学科在信息工程领域的重要作用,而这门课程同为其他学科如电子、自动化等课程的先修课,采用了学科交叉,其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学生的基本素质。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能单纯的依靠教师的讲授,而是要师生交流与合作,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通过教学实验的改革逐步深化知识,通过教师指导,由学生自行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综合实验,利用汇编语言编程实现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功能模型,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认知能力,加深了印象,更有利于对两门课程知识点的融合。

2.《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改革方法

2.1 明确目标,遵循大纲

利用目标指导教学,授课内容严格遵循课程大纲要求,由浅入深。首先让学生明确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因此,上课开始时利用2分钟时间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授课计划,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知识的结构,学习到什么程度,这样师生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后,才能更好的配合,为后面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授课计划和大纲的目标导向作用。

2.2 师生互动,灵活“反馈”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时刻掌握课堂节奏,注意调节课堂气氛,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面目表情,尤其是眼神,如果学生能根据教师讲授做出相应的回应,眼睛能够随着教师的肢体语言灵活转动,那么此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可以跟上课堂的节奏;如果发现学生异常反馈,如目光呆滞,走神留号等,应该及时的调整课堂讲课的节奏,适当放缓,并针对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因此灵活运用“反馈”机制也是提高教学互动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杜绝照本宣科

教师首先要熟悉掌握课程的知识点,以书本理论为基础,但是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杜绝照本宣科,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教与学是一对矛盾体,教是主要方面,教师的关键作用在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发挥其主动创造性思维。对于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书本理论有效组织、融会贯通后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将相关知识遵从“理论——实践——理论”这样一个有序的过程,理论联系实践,让理论与实践不脱节,应用到课堂教学后,学生不会觉得书本理论的枯燥无味了,而且也会学得书本之外更为重要的实践经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提高互动式教学的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2.4 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将板书与多媒体充分结合

与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如:直观性、动态性、图文声像并茂、可重复性等。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边讲解,并演示,尤其是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单纯的依靠板书在讲解程序设计效果不明显,而教师利用多媒体现场直接编写程序可以更好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完成对某个问题的程序设计,这样可以从中发现实际编程中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下一步学习。而对于难于理解的问题,教师再加上板书的讲解,可以更加帮助学生去理解掌握,例如在本门课程中对存储器的扩展(字扩展、位扩展、字位同时扩展)、运算器和控制器设计、指令设计等章节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动态性,对其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同时利用板书对其分步骤讲解,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课堂步骤走,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2.5 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对于《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这门课程来说,光掌握理论是明显不够的,一定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点。教师要设计好每次实验,给出实验指导书,让学生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督促学生独立撰写实验报告。本门课程中“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理论知识较强,而“汇编语言”部分实验要求较高,因此教师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结合,作者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汇编语言来实现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组成、功能,例如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输入输出系统章节中,可以通过汇编语言编程模拟实现计算机输入輸出过程,观察整个输入输出系统是如何从键盘输入数据,送入主存单元,数据是如何在内存中存放,CPU如何调入数据并通过运算单元进行计算,CPU如何将计算的结果送入到存储器,如何送入到输出设备(如显示器)进行显示等一些列过程,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组成结构以及各组成部件在计算中的功能,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对着门枯燥的课程充满学习的兴趣。

3.教学效果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由于采用以上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教与学这对矛盾体有机的统一起来,不在相互排斥,教师和学生能够默契的配合。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活跃,将原本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最佳状态,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动手能力,从几年来学生在创新创业等项目上的良好表现证明《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培芝.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方式探讨[J].改革与开发,2009(08):34-35.

[2]田子德.计算机课程多媒体教学设计[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04).:80-81

[3]李飞.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05):75-76.

[4]马秀珍.《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8(3):94-95.

[5]冯梅.多媒体实验室计算机教学系统设计研究[J].科技信息,2007(29):33-34.

[6]陈亮.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心理学原则[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07):40-42.

作者简介:

丁宁(1981—),男,博士研究生,辽宁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等课程教育。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篇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编程语言也随之不断变化。从早期结构化程序设计到现在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这类课程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计算机语言种类越来越多, 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已成为各专业编程课程入门的基础。学习程序设计可以了解程序的运行方式, 对于各种程序的使用也会很有帮助, 可以帮助解决在软件使用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虽然计算机应用软件及工具很多, 但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要针对具体实际问题对一些实用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或需要开发一些适用自己专业的软件, 而且不管是一般应用软件的使用还是专业性的应用软件, 往往必须借助程序设计才能使其发挥出更强大的功能。目前, 主流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主要有C、VB、C++、Java、C#等,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 找到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有限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 这是摆在当前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二、计算机语言教学的现状

目前普通高校开设的计算机语言课程主要有C语言、Visual Basic语言、Visual Fox Pro语言、Java语言等。下面总结了一下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在教学各方面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兴趣低、无法调动其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 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都不高。学生往往认为要学习计算机语言与自己的专业没多大联系, 而且学会编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计算机语言类的课程的态度是消极的, 上课不认真听, 课后作业和实验也是在应付老师。久而久之, 课程结束时很难得到理想成绩。有些学生可能对编程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传统教学的填鸭式教学也很难让学生坚持下去, 多半也是半途而退, 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程序化, 目的性不强。

由于在很多高校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总学时较少,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相关教学任务, 大多数老师讲授的只是语言最基本的语法、结构和一些简单的应用设计, 很少有时间去讲授语言在实际中的应用。由于教学内容与实际软件应用开发思路的脱节,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只是走走过场, 多半只是对理论教学的简单验证, 并没有达到用实验提高和巩固理论的要求, 让本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也变成可有可无的简单操作,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 课程考核方式不严谨,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现在很多高校都采用了上机考试的方式, 但这种考核方式本身存在诸多问题。首先, 上机考试的试题选取就是一大难题, 题目复杂的话大部分学生通不过, 题目过于简单又会让学生放松学习, 很难达到平衡;其次, 考场的监管难于普通考试, 学生作弊情况会增加;最后, 评分及阅卷标准难于取舍, 对学生不按要求的答案能否加分不能给出定论。

三、计算机语言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

计算机语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强的课程, 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好计算机语言,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 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目的性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计算机语言并不是因为课程的难度, 而是因为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因此, 任课教师的引导就尤为重要。教师要在教学上做好充分准备, 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情况用所教学的计算机语言写一些简单易懂的程序来引导学生, 以此来明确其学习目的。如数学专业的用画函数图来抓住学生, 通过参数的变化来达到函数最直观的验证;又如艺术类的学生, 可用简单的播放器或音频编辑小软件等让其了解程序设计在将来他们专业中所起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偏向其专业尽可能多的做些实例, 让学生真正知道所学的计算机语言能为其专业可做哪些服务,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首先, 理论教学环节的讲授方式要改变。由于程序的细节性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得到解决。因此, 理论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程序设计的方式、方法上, 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式去想问题。很多学生虽然能用所学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但大多是在固定题型 (平时练习过的) 上能完成, 一旦给出实际性应用学生就完全不能动手, 这就是缺乏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式去思考的能力。理论教学中可多用实例对计算机语言的使用方式进行引导, 让学生真正学会编程。其次是实验环节中, 给出的实验内容要有一定的吸引力, 让学生在完成实验后有成就感, 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积极主动, 且鼓励学生对完成的任务进行功能扩冲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的兴趣。

3. 采用合理的考核系统。

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原因是考核系统的漏洞所致。传统的试卷考试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而上机考试的很多考核系统的评分并不是以程序设计为主, 只要学生能写出部分代码就能得到相应分数, 就算整个程序完全无法运行但仍能通过考试, 这让学生的学习出现了松懈。因此, 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设计的能力上, 加强评分细则的管理, 杜绝乱答题也能过关的现状,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四、结束语

高校教学教师应及时发现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问题, 通过不断探讨来改进教学方法, 从各个角度开发学生的思维, 促进其创造力,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多年的教学摸索和学习过程中, 笔者通过坚持以上的方法,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上机实践热情高, 旷课情况较少发生, 而且课堂讨论热烈, 学习兴趣很高, 教学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潘爱琴.浅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6) .

[2]兰红, 李淑芝.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0) :49-51.

计算机语言课程 篇8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 (征求意见稿) 等纲领性文件, 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等指明了方向。

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与管理人员已深刻理解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优势, 而课程项目化教学已成为教革的方向和主流。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固有特点使得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困难很多, 其中包括课堂教学和考核评价。本文立足质量和内涵两个方面, 探讨了怎样改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环境和实施考核评价的改革。

特别指出, 计算机语言课程改革必须始终坚持走“校企合作”道路, 并融入等级考试和职业鉴定的内容。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人员、教师、督导和学生应共同参与教改的各项活动。

1 项目化课堂教学探索

1.1 项目化教学的过程

项目化教学是以行动为导向, 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在项目化教学的创造实践活动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协作、独立和交往的能力;创意、设计、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就业、竞争、适应、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等。

项目化教学注重完成项目的过程, 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项目化教学一般采用“能力本位项目化”六环节教学模式, 即情景导入, 明确任务;收集资料, 制定方案;自主协作, 具体实施;点拨引导, 过程检查;展示成果, 修正完善;评估检测, 拓展升华[1,2]。

1.2 项目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瓶颈

(1) 师生比例严重失衡

我国大专院校扩招是大势所趋, 已有多年。扩招的结果之一是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目前, 一个专业的合班学生人数通常是80人左右, 这给项目化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考评等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2) 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扩招的结果之二是教室异常拥挤, 如图1所示。

1.3 项目化课堂教学的对策及实施

(1) 合班分成小班

合班分成小班是有利于项目化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但也会引发学时分配、教师工作量大和教室数量是否足够等其他的问题。这需要学校的管理人员与教师共同采取措施, 消除不利影响, 使合班分成小班成为现实。

(2) 改善教学环境

国外课堂教学环境:一个教室的学生人数通常为10~20人, 并被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形成一个团队, 每个团队一般由4~5人组成。

为实施项目化教学, 某校利用市级示范院校和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平台, 使用课程教改建设项目资金, 参照国外课堂布局, 改善了课堂教学环境, 如图2所示。

2 项目化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探索

邓小平曾强调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 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 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使它完善起来[3]。

2.1 项目化课程的特点要求改革考核方案

目前, 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的评价仍以单节课为基础, 以课堂理论教学评价为主体;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价, 仍然沿用“实训+期末卷面”的传统评价法。

必须逐步构建一套完整和科学的项目化课程考核机制, 准确和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 并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以促进项目化课程教改的良性和稳步发展。

2.2 教师考核方案改革探索

建议按照教学管理部门设计的考核表格, 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评价教师的各个阶段教学质量。

(1) 项目内容选取的考核

根据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 教师选取合适的项目化教学内容, 并与相关校企人员进行研讨和修订, 以此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一部分。

(2) 项目教学模式的考核

按照授课计划, 教研组以一个项目为单位, 组织随堂考查。考核教师的内容包括项目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学生管理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

(3) 项目考核方案

考核教师执行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的考核方案情况, 并考核教师的创新性等内容[4,5]。

2.3 学生考核方案改革探索

建议采用以“多元化”为特征的课程评价体系, 即综合学生的笔试、上机操作、工作成果、互评、小组评价、工作表现和出勤率等多环节的分数, 并使用加权系数, 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和处理, 最后得出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客观和真实的成绩, 避免不同教师考核的随意性和无存档资料等问题。另外, 建议建立体现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试题库, 实现“教、考分离”。

(1) 知识能力

根据学生的资料准备的“质和量”情况, 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筛选、语言组织和编撰应用等知识与技能。

(2) 素质表现

设置固定项目和自主设计项目, 充分考核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 技能表现

编程的成果体现了学生的技能, 也是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标志, 应作为考核学生的重点内容[6]。

3 结束语

几年课程教改实践证明, 本文阐述的改善计算机语言课程项目化教学环境和实施考核评价改革具有可行性, 并在一定程度上, 满足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质量建设和内涵发展的要求, 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针对教与学相互脱节、课堂授课模式较为单一和考核评价体系陈旧等阻滞教改进程的因素, 在总结几年来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本文探讨了改善计算机语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环境和考评的内容。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课程,项目化教学,校企合作,教学环境,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张晓.C语言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施[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3 (09) :133.

[2]严交笋.高职院校班级组织项目化管理方式的探究[J], 当代教育论坛, 2013 (02) :55-59.

[3]丛松日, 邱正福, 曲新英, 金淑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03) :142-145.

[4]李华, 吴昌雨, 邹军国, 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研究-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 菏泽学院学报, 2013 (02) :105-109

[5]王成琼.项目化教学考核方案可行性探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22) :246.

计算机语言课程 篇9

在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 教学方法往往以程序设计语言本身为中心展开的, 过于注重语句语法, 没有突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思想和方法, 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偏离了教学目标。这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如: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 在讲授上把本应“主动学习”的课程引入了“被动学习”的歧途, 直接导致“懂语法、会做题, 但不会编程序”的教学后果;很多教材误导课程的教学内容朝着“重语法学习、轻算法描述”的“语言研究”方向发展[1]。许多同学在学习后对程序设计没有整体的观念, 即使考试取得较高的分数, 在真正编程时仍然觉得难以下手, 没有思路, 完全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编程中, 教学效果不好。这不得不反思:教什么内容?课程应怎样组织?将基础打在哪儿?如何教学效果应衡量?

1 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强化“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计算思维是研究计算的:什么是可以计算的, 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思维代表的是适用的一种态度和技能, 是每个人, 而是所有而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工作者, 而是所有都热衷于学习和运用的人[2]。

计算机教育面向应用, 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用”程序设计语言, 学会如何用程序解决应用领域的问题, 这不需要细致地研究程序设计语言本身十分严格的语法和语义[3]。基于这样的认识, 在教学中, 尝试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把教学重点转移到“编程思维”和“程序设计”上, 并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 提出以案例教学和强化实践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通过课程的学习, 学生要掌握的是程序设计思想和相应的学习方法, 形成良好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具备程序设计的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相应的知识扩展能力。

2 教学方法和教学角度

近年来, 在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上进行改革, 采取以“案例”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让程序设计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精心选择案例, 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和讨论, 结合案例的开发设计和实现, 做到理论、设计、实现相结合, 以达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增强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针对程序设计的每个知识模块都采取如下模式讲授:案例演示→逐步对案例进行分解和分析→引入新知识→知识单元解析→提出问题→讨论、提问→实验、课后练习。

首先给出具体的案例并进行演示, 让学生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语言应用的场景, 感受到解决问题带来的兴趣和快乐, 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案例进行分解和分析, 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学习目标, 并引入不同的知识单元;对新知识以解析的方式进行讲解, 使学生容易掌握要点;针对当前知识单元并结合案例,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学习, 探求如何去构造一个软件系统。让学生以思考、讨论的方式深入开展学习,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对案例进行扩展, 布置实验设计和练习, 引导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 既巩固学习效果, 又促使其主动学习, 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始终以“程序设计”为中心, 深化学生对模块知识的理解, 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为基本点。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形成一定的特点。

(1) 紧紧围绕主题, 深入浅出讲解。要认识到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用于描述计算机求解问题过程的语言。在教学中, 就是教会学生以计算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能用程序设计语言描述向计算机表达自己的想法, 让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

(2) 透过现象弄清本质, 探究内部含义。在教学中, 不把语言成分、语法细节作为重点, 不用到的语言成分和格式不介绍, 而是重点强调语言成分所表示的计算机内部状态和含义。如:在C语言中, 计算机程序在存储数据时有3个重要的基本属性:数据存储在何处及内存管理方式, 数据类型及编码, 所占用内存大小。数据存储在何处主要弄清楚数据存储在哪一种内存空间, 即在局部生存空间 (local scope) , 全局生存空间 (file scope or static scope) , 还是堆内存空间 (heap memory or dynamic extent memory) ?以及相应的内存管理方式;清楚数据类型及编码方式, 如int类型采用补码编码, char类型采用ASCII码编码等等。这些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3 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

(1) 课堂教学尽可能地应用多媒体与传统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案例分析和知识讲授环境。对抽象的概念,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设计出内容丰富, 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给予感性理解和动态模拟, 更能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还可以节省板书时间, 信息量大, 适用于案例演示、分析和讲解, 提高教学效果。对算法设计过程和逻辑分析使用传统版书在黑板上进行, 这样更能够有条理、分步骤进行讲解, 带动和启发学生的思维。

(2) 利用网络教学, 完善课程管理。网络教学就是利用互联网开展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 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 不受时空限制, 形式多样, 资源共享。把“要我学”, 变为“我要学”, 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因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为加强网络辅助教学和完善课程管理, 从2007年起, 把课程放到Moodle (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网络教学平台上, 开设网络学堂。通过对学生每次的浏览网页记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浏览记录及论坛发言讨论情况等提取出平时成绩。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 调整部分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等等。总之, 使用Moodle后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3) 加强实践教学。编写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实验指导书, 实验题目从简单到复杂, 实验类型覆盖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且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管理, 提高教学效果。要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能使学生脱离死读书, 更能够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编程的能力。

(4) 丰富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课程考核、实验课考核、平时表现考核, 分别占50%、30%、20%。理论课程考核采取开卷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实验课考核采用撰写实验报告结合平时实验表现的方式进行, 平时表现考核根据平时根据浏览记录及论坛发言讨论情况、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 通过这些改革, 较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许多方面仍然做得不够, 除了在教学艺术和方法不断继续努力提高之外, 特别是在:案例选择, 案例分析与讲解, 实验设计和课程管理等方面仍需要继续探讨和实践, 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水平, 培养出更好的适合社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

摘要:指出当前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教学思想和目标、案例教学、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 以达到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和培养适合社会发展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编程思维,程序设计,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杨帆.C语言程序设计课的教学角度[J].计算机教育, 2008 (18) :105-106, 108.[1]杨帆.C语言程序设计课的教学角度[J].计算机教育, 2008 (18) :105-106, 108.

[2]Wing J M.Com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J].2006, 49 (3) :33-35.[2]Wing J M.Com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J].2006, 49 (3) :33-35.

计算机语言课程 篇10

1 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

原来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以掌握教材统一指定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学生是否毕业以统考、会考成绩决定。毕业后,因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操作技能不能与实际所需对口,导致很多学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从现在中职的培养目标及定位来说,中职学生应该是社会所需要的拥有一般化专业知识与中级或以上实践操作技能的准职业人,而不是像大学本科生一样,拥有很深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这就意味着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能在专业对口的普通岗位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去搞科研或编写大型的计算机软件。如:机关、企事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影像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中的设备应用和公文处理等,都缺少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准职业人才。因此,在改革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之前,不能盲目开展,应做好充分的调查分析工作,从计算机专业细化的开设方向到实际应用,必须紧贴现实生活,最大可能的保持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社会的用人需求同步。

北大青鸟在开设《JavaScript》课程之前,做了大量的企业调研与社会用人需求分析。调研结果显示,中国近几年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网站运营以及网站推广的重要性,很多企业目前需要掌握一定的系统维护知识、网页设计制作知识和网站维护相关知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进一步分析了解这些岗位应具备的IT技能,从而设计出适应于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课程体系,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保证学生能够在就业市场中具备竞争力,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北大青鸟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目标定位在培养网站运营人员,并对网站运营岗位从计算机技术层面划分为三部分除互联网公司外的所有企业的网站维护员(涉及到JavaScript知识);网站制作公司的网页设计师(涉及到JavaScript知识);中小企业网络维护人员。

2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自学最好的老师。原来的中职教程在内容设置方面,以理论居多,许多内容均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涉及生活实际的知识、技能较少,涉及到实际项目的内容更少;理论作业偏多,实际操作较少;内容排版呆板,例图、效果图很少。

中职教育的对象多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学习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较低,接受新方法能力不强,在学习如果遇到较大困难或受到较大挫折,会打击其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很可能放弃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我们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先设计内容的趣味性与生活实用性,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通过设计来源于实际的案例或项目,让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技能。

北大青鸟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非常注重理论与案例、项目的设计与联系。以《JavaScript》为例,教材内容围绕一个完整的现实项目进行合理设计。在该教材中,每一章节的标题名称,从学生第一感观上就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如:第1章制作页面日期和排行榜的显示特效;第2章制作随鼠标改变背景的特效;第3章制作页面窗口特效……。在每章的各小节中均设计一个理论演示案例,同时针对每个演示案例,安排相应的理论知识点,对超出本演示案例的其他理论知识,不予考虑。如:1.1制作演示案例1-第一个嵌入JavaScript脚本的网页;1.2制作演示案例2-显示日期;1.3制作演示案例3-显示星期几……。在每章节的后面,设计了上机练部分,以巩固学生的理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如第1章上机实练部分为:实练案例1-随机显示图片广告;实练案例2-评比星级商铺;实练案例3-北京奥运会倒计时……。在上机实练部分的后面,设计了作业。作业层次分明、由易到难,针对学生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情况的不同,对完成作业的要求也不同。无论是理论案例,实练案例还是课后作业,均配有效果图与分步操作图文讲述,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整个教材内容中的每个理论案例、上机实练案例、课后作业,设计安排合理,难易适度,更重要的是我们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很具体地看到它们应用于网站页面的制作设计,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本人将该教材应用于中职计算机软件班,计算机网络班的教学,两年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知识技能掌握好。

3 注重学生实践知识、技能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准职业人

中职学生的就业现状:许多的中职毕业生到单位工作,因原来所学知识与实际脱节,90%学生得从头开始学习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给用人单位带来时间、金钱上的极大浪费,甚至于失去就业的机会。

信息社会发展速度,社会对IT人才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在开设课程前应该研究企业、用人单位对IT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对计算机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在中职教学中我们提倡项目教学法,那么教材中所使用的项目一定要有很强的实用性,且与实际相结合。在课程设计中应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习边做项目,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及项目的开发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积累实践经验,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北大青鸟对IT用人需求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选择具有实用价值、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相符的项目去开设相应课程。其课程体系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法,课程内容全部围绕着完整的项目逐步进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同时完成了实用性项目开发。在《JavaScript》课程中,每一章节所使用的理论演示案例、上机实练案例、课后作业,均是一个大项目中的某一组成部分。每一个案例是从整个项目分割出来的小项目,而且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与难易梯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通过案例介绍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给学生打好基础,然后通过大量的项目演练提高学生的熟练度和项目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直至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培养目标,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准职业人。实际应用中,因为每个案例的制作,均涉及到项目中的某项内容,通过章节内容的逐步学习,学生将掌握整个项目内容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理所当然能完成整个项目的制作。另外,由于所开设的项目具有实用价值,学生毕业后可以拿自己做好的项目去企业、用人单位去应聘,减少很多的应聘环节,毫无疑问这样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很容易就找到与之专业对口的工作。本人将该教材应用到中职计算机软件班与计算机网络班,几乎所有学生均能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制作完成相应的项目。

4 大力改进教学法

由于教材内容以项目为导向进行的课程设计,所以我们应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多年的北大青鸟《JavaScript》教学中,本人总结如下经验(以作借鉴):

1)在每门课程的开始,由教师先讲解课程目标,然后介绍在课程中要完成的项目;2)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项目的具体功能,让学生自己操作或是运行项目;3)在后序的课程中,教师讲解项目所涉及的知识、技能点;4)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阶段上机进行项目开发与作业的完成,期间老师辅导答疑;5)在课程教、学、做完成之后,即可完成整个项目;6)小组互评与老师点评相结合,总结提高;7)完成好的项目让学生保存好,做为实习、找工作、就业的宝贵材料之一。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团结合协作的精神。IT行业及其应用技术发展迅猛,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不可能解决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课程体系应始终贯穿这一思想,使学生意识到自学的重要性,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在《JavaScript》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开发时,每当遇到问题时,总是积极鼓励学生自行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一些小的团队训练,强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项目开发和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教育也应顺应时代的变化,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所以,从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为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准职业人,我们急需对中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进行改革更新。

摘要: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成为社会的准职业人才,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根本任务。将北大青鸟程序设计语言《JavaScript》课程应用于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其教材的设计引发我对中职计算机课改的深思。北大青鸟程序设计语言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法,课程内容全部围绕完整的项目逐步进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也完成了实用性的项目开发,其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的学生也更能适应当前市场对技能型软件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课程改革,项目教学,准职业人

参考文献

[1]娄毓满.适应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2).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3]鞠传文.五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6).

计算机语言课程 篇11

关键词 计算思维 教学改革 C语言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1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首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水平大学来说,尤其体现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比较关注“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这句话充分说明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实现培养和训练大学生计算思维、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实要求,《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理想课程。因此,如何深化《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组建贯穿计算思维培养的知识体系,探索适宜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积极探索和尝试,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既有助于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科的健康、持续发展,又有助于国家对战略型人才的培养。

2国内外研究现状

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提出并定义的。周教授认为: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在国外,计算思维不仅得到美英等国教育界的广泛支持,而且还直接促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重大基金资助计划CDI的产生,旨在使用计算思维促进美国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产生革命性的成果。英国计算机学会也组织了欧洲的专家学者对计算思维进行研讨,提出了欧洲的行动纲领。

在国内,中科院自动化所王飞跃教授率先将国际同行倡导的“计算思维”引入国内,中科院李国杰、陈国良、孙家广等院士以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董荣胜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的朱亚宗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也就此开展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计算思维的培育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讨。

3研究目标、内容和拟创新点

3.1研究目标

一是丰富和完善C语言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分别在专科、本科教育层次上建成一套质量较高的教学课件、实验辅导教材、课后辅导和习题资料;二是推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三是推进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计算思维不仅要培养学生对计算环境的认识,更重要的应该培养学生掌握在计算环境下的问题求解方法。

3.2研究内容

根据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的阐述:计算思维是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困难的问题阐释为如何求解它的思维方法。计算机语言类教学和程序设计是学习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思路,是理解计算机和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好途径。由于长期以来受“狭义工具论”思想的影响,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语言表达形式的误区,把重点放在语言语法知识点的学习上,忽视程序设计能力及更为重要的计算思维的培养。本项目主要通过选择C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和应用,培养学生对计算环境的认识和面向典型计算环境的问题求解方法和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推动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研究内容包括:C语言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整合课程内容,把原侧重“语言”使用的内容转变为注重与专业结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注重于思维能力培养;构建三个层次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课程作业与项目训练相结合、常规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设计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手段,以提高学生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教学体系,并推进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从而建设可持续的计算机学习形式。

3.3拟创新点

首先,课程讲授内容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其次,进行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尝试,探索双主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精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对学生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和计算思维的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和计算思维能力的提高;第三,在教学网站的建设上,用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全方位整合,并借助优秀媒体的辅助作用,为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提供内容丰富、多种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4结束语

计算机语言课程 篇12

当前高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 主要是传统模式的教与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以课本为主机械的进行讲授, 学生也以课本为主机械的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 往往还需要用人单位进行一定的培训, 才能为单位所用。在目前就业压力如此大的情况下, 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既有理论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现代新型大学生就成为高校高度关注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目前部分教育工作者、学者和专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如强调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但语言类课程特点是更新快、内容多、课时少。在授课上往往既要讲授大量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又要讲授具体的应用甚至操作;既不能抛弃传统的、经典的内容, 又要介绍当前最新的成果。每节课都是在紧张中渡过的, 很容易给学生留下语言类课程课业繁重难以学习的印象, 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务实的且有明确目的的以行动为导向的训练越发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2、案例教学

1910年, 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先使用案例教学, 开创了案例教学的先河。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所谓案例教学法 (国外称为个案研究, 即case study) , 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即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

将案例教学引入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意义如下:

(1) 案例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 可以促进群体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动机, 能把枯燥的学习变成生动的学习, 提高教学效率。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反思及批判思考和科学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合作。

(2) 有利于改革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法能够真正实现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移, 教学内容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 而更注重学生能力及学生情感的培养, 师生关系是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 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所以它不仅体现而且丰富了现代教学理论。

(3) 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师本身对教学过程必须有全盘的把握, 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人格影响力, 必须对教学内容熟练掌握, 对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有清楚的把握, 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的运用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同时不断地更新现有的知识。

案例教学在国内推广较晚, 当前在国内案例教学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并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 尤其是在一些法学、工商管理类学校已经开始广泛运用, 并且一些相关的案例教材也开始出现。但总的说来, 我国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案例教学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中应用的研究方面还比较少, 如对V B教学 (龚沛曾, 杨志强, 陆慰民等写的《案例教学法在"V 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VFP教学 (解永刚写的《关于Viual Fox Pro的案例教学方法》) 等。在这些文章中只是概要讲了一下方法和策略但并不具体, 有的虽然有具体的方法和应用方案, 但在语言类课程中的案例处理及选取方面并不妥当, 同时在实践探索与效果分析方面也不够详尽。C、VFP是多数高校都开设的计算机语言课程, 比较具有代表性, 下面以这两门课程为例, 简要阐述案例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

3、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

3.1 案例教学法实施流程

案例教学法总的实施流程如图所示, 教师在讲解每一个案例的过程中均应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3.2 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中的应用

C语言作为一门程序设计语言, 是计算机专业必学的课程, 现在也成为了工科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语言整体授课内容包括基本知识、三种语句结构、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共用体、文件等等, 从表面看多而且繁杂。所以每次课程案例的选择尤为重要。案例不能多而杂, 应该具有连贯性, 一次课程的案例不仅应该能够解决本次课的内容, 更要为下一次课程埋下伏笔。递进法在案例教学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案例由简入难、具有前后联系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教学案例的选择还应注意实用性和趣味性。所选用的案例既要与教学目的相吻合, 又要是学生易于接受和感兴趣的案例。例如, 在教学的第一堂课可以向学生演示一个用C语言编写的四则运算小游戏, 使学生对C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从最简单的运算程序开始, 逐步增加程序的功能, 如学习选择结构时, 可以利用if-else结构实现判断输入的答案是否正确;学习循环结构时, 可以使用while循环或do-while循环连续地出运算题直到自己选择退出游戏, 使得这个游戏程序更具有实用性;在学习函数知识时, 可以使用全局变量的应用来计算正确率。学到这里, 一个四则运算游戏程序的框架就基本完成了。

3.3 案例教学法在VFP语言课程中的应用

VFP语言功能强大, 是直接面向数据库开发的一种语言, 实用性很强。它普遍被各高校列为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 同时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语种之一。

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所以非常适合于采用案例教学法。我们根据多名老教师讲解该课程的体会和开发数据库系统的实际经验, 结合VFP的教学内容编写了三个案例, 分别是学校成绩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和学校图书馆管理系统, 并且根据学生掌握能力的高低给出了简易、完整两个版本, 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 做到了因材施教。

同时, 制作了相应的课件。课件中详细介绍了VFP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环境, 讲解如何用VFP语言来开发上述三个案例, 并且在系统开发的每个过程中都提出了大量的问题供学生思考。通过这三个案例的学习, 加深了学生对于VFP语言的理解, 并为学生踏入工作岗位, 开发数据库系统作了很好的铺垫。

4、总结

目前, 我们已经在部分专业学生的教学中进行了先期的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 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探索出一种成功的、可操作的高校语言类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安平等.案例教学法研究与实践.长春大学学报, 2002 (5)

[2].刘英魁, 许爱中.浅析案例教学法在VFP课程中的应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12

上一篇:长期增长效应下一篇:人力资源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