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课程

2024-06-26

计算机课课程(精选12篇)

计算机课课程 篇1

数学和计算机这两个学科在很多领域都有密切的联系。掌握数学的知识是学好计算机的前提, 计算机的进步与广泛使用会促进数学的发展。因此, 在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设置时, 计算机数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 但是由于经验不足、教学设备陈旧等原因使得计算机数学的教学不能满足计算机专业发展的要求。

1 目前我国高职计算机数学课程的现状

1.1 课程内容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

目前, 很多高职学生对计算机数学课程的内容缺乏兴趣, 这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工作, 面对这个问题, 对计算机数学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高职院校根据计算机各专业方向的要求, 对计算机数学的学习内容、方法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很多教学内容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1.2 课程理论教学时间缩短

新课标下的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改革, 更加重视高职工学结合的开展, 使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间增加, 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基础课程的实际授课时间, 而实际授课时间缩短, 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导致在计算机操作时出现会操作但是不懂得为什么这样操作的情况。

2 新课标下的高职计算机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体现

2.1 课程功能上的改革

从课程功能方面来看, 改革前的计算机数学课程只有单一的基础服务功能, 如今, 计算机数学功能已经拓展成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学生职业技能形成的服务性功能, 功能变得多元化。

2.2 课程内容选择的改革

和改革前的课程内容相比, 新课标下的计算机数学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强调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专业, 确保学生所学知识能够满足专业后续的学习。

2.3 对学生能力发展作用方面的改革

为了增加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 新课标下的高职计算机数学课程目标不在单一地强调知识内容的高层次学习, 而是将重点放在综合能力的提高上。

3 构建计算机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3.1 课程教学思想上的构建

在计算机数学这门课程中, 主要教学思想是以算法和程序性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结合N-S流程图, 直观形象地使数学思想在计算机的应用中突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要深刻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计算机应用能够很好地结合。

3.2 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想

新课标下的计算机数学课程, 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八个模块, 各模块之间联系不大, 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中包括:模块一为数值计算与算法基础模块, 模块二为数制与动画设计模块, 模块三为应用微分学与求和积分模块, 模块四为随机事件与概率应用模块, 模块五为矩阵与线性方程组模块, 模块六为初等数论模块, 模块七为命题逻辑与布尔代数模块, 模块八为图论基础与数据结构初步。

3.3 课程教学中实验教学的设计

目前, 高职计算机数学注重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相关实验如下:实验一是利用matlab进行算法设计的程序实现, 数制间相互转换的程序实现, 绘制基本的函数图像并进行着色;实验二是利用matlab求极限、导数、微分及函数的极值, 定积分及微分方程运算;实验三是利用matlab进行数据描述, 如制作频数表、直方图、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 并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正态分布概率的计算;实验四是利用matlab进行矩阵的表示, “加减乘”转置运算, 并介绍求行列式的值及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3.4 课程教学方式的构建

在课程教学方式的构建方面, 除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外, 还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以构建理论为指导思想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引导、问题驱动、小组合作、数形结合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5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构建

课程考核分为学习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其中, 期末考核成绩占主要地位。期末考核主要分为上机实践考核和卷面考核两部分, 由学生独立完成。

过程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素质表现三部分。计算机数学正走在改革实践的道路上, 将专业知识和数学思想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是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以专业需求为前提, 寻找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计算机数学的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摘要: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计算机数学作为一门基本学科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此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计算机数学教程进行改革更新, 建立更加完善的课堂知识体系, 而新课标改革正为此提供了机会。本研究就新课标下的高职计算机数学课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数学,计算机,数学,新课标

计算机课课程 篇2

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大体的作法如下:

(一).教学设计

首先认真分析将要讲授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重点和难点。接下来设计教学过程(备课)时,关键是设计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的一个或多个“任务”,要求它能基本涵盖教学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其中教学目标是设计“任务”的依据,也是课堂小结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高二年级与09培训班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对高二年级的学生首先提出具体的“任务”,让学生来完成这个“任务”,接下来授课紧紧围绕如何完成任务这个中心来展开,从而在任务完成时,教学也在不知不觉中取得预期的目的。而针对09培训班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练习为主,加上我在边上辅导。不管是高二学生还是09培训班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之前,一定要留有适当的时间进行知识点回顾和总结。一来可弥补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的缺点——缺少系统性和条理性,二来可弥补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造成的部分学生知识点的疏漏。在具体做法上,根据所学知识的复杂程度可采用口述回顾、画知识结构图等方式。若有可能,也可让学生先试着总结,以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但教师在最后一定要把好关,即把知识点陈述完整。郭永涛

二.教学措施

(一).分析讲解与学生模仿操作相接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展示一个已完成的或基本完成的作品并讲解其制作过程,要学生模仿着去做。

比如在对09培训班学生讲五笔打字时先让学生每个人按照字根表把自己的名字先成几个字根,然后把字根化成字母最后在文档中打出自己的名字。

对高二学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先为该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具体的任务如制作贺卡,课堂上通过讲解这张贺卡制作过程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首先,学生们看了我展示的一张精美的贺卡,头脑里会对将学的知识有何实际应用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时候,教师再分析这张贺卡的结构,哪部分是图文框,哪部分是文本框或自选图形,哪些地方可用其它形式替代,哪些地方不能等。通过教师的分析,学生对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等概念就有了直观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再讲解如何利用这些知识修饰、美化贺卡各部分的详细操作方法。由于教师在备课时已做过一遍,对学生可能出错或易混淆的地方心中有了数,教学时,重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贺卡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教学,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若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技巧难以独立完成该“任务”,一般采用这种方式)。

(二)。教师点拨,学生尝试

若学生已有完成该任务的基础知识,可采用这种方式。

例如BASIC语言的特点是容易入门,一开始学生必然对它有浓厚的兴趣。但若按有些教材的顺序,先讲常量、变量、数据类型、输出格式、流程图等一大堆理论,一半教学时间过去了,学生仍未能编出一个像样的实用程序。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若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我们设计了在每堂课内、每个教学单元内、各教学单元之间乃至整个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一般的“任务”都是由教师在课前编好程序,上课时先让学生看到程序的运行结果。然后在教师的点拨下,让学生尝试着编出程序。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可通过阅读教材解决,有的可通过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稍加点拨指导。

三.检查手法

在考核学生上课听课认真层度上我改变了以往以布置课后作业的作法为查看课堂笔记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做好课堂笔记,每堂课上完了就要求学生把笔记收上来当作是当天的作业进行批改检查。这样既可以防治学生相互间抄作业,也可以促使学生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课。

在做上机练习作业时,是让学生参考着自己的笔记本来完成一项任务,而且也有时间上的限制,作业完成后马上用教学软件的提交作业功能进行提交,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复制同学的作业。因为本教学软件对同一台电脑发送过来的作业会发到同一个文件包中去的。

四.有待改进的地方

1。在以任务形式授课时会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而使授课有点阻碍,有时会耽搁教学预定的时间。

计算机课课程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微课改革

一、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通过比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并配合必要的实践教学,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期望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有所提高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每个大学入校新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进校前,就目前的新生来说在初高中阶段都有所涉及计算机信息的相关知识,只是全国各地受地域限制的影响,各地的教授程度有所不同。在如今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已是一种常态。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有效的教授好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如何有效的分层次教学,适应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的后续应用打好基础是很多高校都在努力探索的变革道路。

2.传统教学面临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上机实践。这是多年来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行的完美解决方案。但是这种传统的模式,适合无基础的新生,针对现在的学生基础较好,在这种传统教学方法上应有所变化。这种传统教学,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学时以及学生上机练习的学时都非常有限。加之在改革的大浪潮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课时有被压缩的趋势,但是所教授内容并没有减少,这就要求学生必需花更多的业余时间去主动的学习和巩固相关知识模块,这样才能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然而,面对刚进校的新生,如何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点值得探讨。

3.课程考核形式单一

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对学生对象是全校的新生。受众面广,要分专业,分层次考核存在一定的差异化,有难度,因此都是采用全校统考模式。一般以理论成绩和上机实践两部分成绩组成考核标准。考核形式形成固定模式,重结果性考核,轻形成性考核[1],考核方式难以突破。期望看到的教学成果难以在这种传统的考核模式中凸显出来。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法探索

1.转换教学角色,教师演而优则导

传统教学,教师以上课的声情并茂以表演的成分吸引学生听课,在当下教学形式下

除了站稳讲台,表演好自己教师的角色外,还要转变自己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队伍,引导学生自主积极的学习,充分的做好导演的角色。构建“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2]。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特定的知识点,做到高效完成大纲要求的知识水平掌握。

2. 摸底调查,分层教學,个性服务

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地域范围和接受信息化教学的差异性,新进新生可以象征性的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掌握水平进行模拟考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机制。让学习基础好的同学能更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在难度上有所加大,避免重复学习简单知识点,出现厌学情绪。

3.传统教学为主,借助微课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一节课40-45分钟,导致教学信息量大[3],学生容易分神。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以传统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对课程知识框架及课程教学目的整体把控,涉及重要知识的重难点穿插微课教学环节,以弥补理论教学中的枯燥环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搭建学习互动平台,让大家在每个布置的微课环节有师生互动答疑,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疑问,形成交互学习交流的良好氛围。

4. 发挥微课特点,实现灵活学习机制

微课教学灵活方便,一般一个视频在10分钟以内,方便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实现碎片化学习。微课内容较少,一个视频解决一个知识点,方便有效。一般一个视频大小在几十兆左右。支持格式为FLV,WMV等,方便存取和网络播放。能够实现移动学习和远程学习,能够及时巩固上课所学知识点。

5.构建合理考核机制

通过学院带头,寻找合作伙伴搭建微课资源系统平台,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把传统考核方法和系统平台学习情况结合,线上线下全方位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达到合理评判学生学习成绩的效果。同时添加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答疑模块,让相互之间沟通更加自然,还可以增加社交平台的互动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此平台上有发挥的地方,找到学习交流的乐趣。

四、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很基础但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是大学新生后续学习的必备知识技能。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让学生在变化的信息时代,高效率的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学会用此技能去开拓更多的学习荒地,让学生在后续学习道路上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姜华,周克江.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65

[2]祁博. 微课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 2014(24): 82-85.

中职计算机课程微课制作探索 篇4

一、微课制作的三大要素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 而优秀的微课往往时间短、容量大、质量高, 为学习者迅速地掌握知识点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要达到这个效果, 需要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三点。

1.内容选取要精简完整、贴近实例、有价值

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都适合微课教学, 由于微课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 而这个知识点在供学生自主学习时是必须要教师讲解才能理解的内容, 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教学内容应该尽量选取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例, 有较高的教学价值, 且相对简短而又完整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修改和重组, 使其更为精简完整。且教学目标要明确单一, 以适合微课的表达方式。例如:计算机课程的微课内容可选取一些应用软件的工具使用, 在《Photoshop CS2》软件中的各种工具, 如套索工具、魔术棒工具、渐变工具等;也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应用的小实例、小作品, 如在《Photoshop CS2》微课教学中选取“一寸证件照制作”课题, 其实例目标明确, 就是做一个一寸照片, 且在生活中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所以, 适合作为微课制作内容。

2.教学设计主题要突出, 线索要清晰

在微课的讲授中, 可以设置一个主题或问题作为课题引入, 也可以将学习过的内容作为课题引入, 亦或者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开门见山进入课题。讲授时要尽可能以一条线索贯穿课程始终, 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 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 或精要讲授, 或巧妙启发, 或积极引导, 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例如:《一寸证件照制作》的微课设计的录制 (如表1) 。

这个教学设计主题突出, 线索单一, 层层引入。通过五个问题的设置完成证件照的制作过程:即裁切大小 (一寸相为2.5厘米*3.5厘米, 人像占相片2/3) ——抠人像 (快速蒙版工具) ——换背景 (图形蒙版) 。笔者在录制微课时思路清晰, 讲解透彻,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教师语言要得体, 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

在微课中, 学生活动被省略之后, 教师的讲解水平倍受学习者的关注。微课的呈现形式, 最终落脚点还是教师的语言, 无论拍摄的视频多么清晰, 画面切换多么丰富, 幻灯片的制作多么生动, 学生学习微课的过程, 更多还是通过“听”来获取知识的。因此, 教师的语言便成了支撑整个微课程的核心因素。在明确了教学内容和结构之后, 对于教学语言的打磨便是对微课精雕细琢的过程。教师语言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 更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在微课的制作现场, 尽管没有学生, 但教师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微课的具体教学过程要和常规教学一样, 同样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 教师该提问就提问, 该布置就布置, 该指导就指导, 该点拨就点拨, 该评价就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教学语言要用普通话, 要正确规范地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学内容, 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同时, 也要注重合理使用承接、过渡语言, 特别是那些具有启发的语言, 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这样, 学生在观看微课程视频时就有身临其境之感了。

二、微课录制技术

微课录制对教师的技术要求比较简单, 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录屏型微课

在电脑上安装一个录屏软件, 最强大、最好用的录屏软件是“camtasia studio”, 教师可以使用PPT或电子白板进行书写, 使用麦克风输入声音。这样, 录屏软件就可以将教师的PPT或是在白板上的书写与声音同步录制下来。这种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几乎是“零技术”, 非常适合在学校推广。

在使用PPT时, 要注重PPT的排版, 提高微课的视觉效果。如注重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字体和字号搭配、颜色搭配以及字行、段距错落有致等PPT制作的原则与要求。值得说明的是, 图片的排版率应设置在50%-90%之间, 不宜过于花哨。同时, 要充分利用PPT的动作效果, 对所添加的图片设置不同的动作, 增强动态感。在字幕的文字方面, 主要采用黑体和宋体的字体搭配, 颜色注意要协调搭配。

2.摄制型微课

对于需要实际操作和场景演示的微课采用手机或摄像机进行拍摄。摄像时要配上三角架, 注意画面要能够清晰地呈现学习内容, 不抖动、不倾斜。对于有条件的学校, 最好采用多机专人摄像, 多角度呈现教学内容, 视频格式一般要求为MP4、flv、wmv, 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微课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

3.混合式微课

用录屏和录像相结合的方式, 之后用会声会影、Premiere等软件进行再编辑。Premiere提供了采集、剪辑、调色、美化音频、字幕添加、输出、DVD刻录的一整套流程, 并和其他Adobe软件高效集成, 足以完成在编辑、制作、工作流上遇到的所有挑战, 顺利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作品。

三、结束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资源, 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微课的到来在为教学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促使着教师变革课堂教学方式, 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微课制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在不断的探索中, 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值得教师深思, 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改进、调整。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在制作微课时, 对内容的选取、教学设计和教师语言三要素的把握, 并结合实例进行探索。最后对微课录制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希望能对其他中职教师在微课制作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内容选取,教学设计,教师语言,微课

参考文献

[1]邱伟刚.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 2013.

[2]曹周天.微课程制作要树立四种观念[J].中国教育报, 2014.

第一堂计算机课 篇5

教学目标:

能够收集到学生真实的信息,知道学生真实的水平,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情况展开今后的教学工作。

教学思路概述:(1)教师自我介绍;(2)学生自我介绍(问卷调查);(3)介绍计算机的重要性、应用和学习方法(4)习惯养成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安排:(1)教师自我介绍:

(2)学生自我介绍:这个环节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完成。

(3)介绍计算机的重要性、应用和学习方法(4)习惯养成教育。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二、问卷调查

(1)学过电脑的同学请举手(2)曾经学过哪些操作?(3)都用电脑做些什么?

(4)是否上过网?上网做些什么?

三、计算机的重要性、应用及学习方法

四、习惯养成教育

1、微机室排座次(这个方便以后的教学管理)

2、强调注意事项(微机室使用注意事项级要求)。

(一)课前准备与要求

1、每节课前5分钟由班长按时带学生走进微机室。下课后由带队学生把学生带回教室。上下课路上注意安全,保证路队整齐有序。排路队时做到静、齐、快,路队成两路纵队行走,路上轻声漫步,不喧哗,不打闹。

2、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课。每节课要实行点名制度,任何学生不得无故缺课,学生出入电脑教室按次序,不随便跑动,进电脑教室后不经老师允许不得随便动电脑设备。爱护电脑设备,不得随意损坏。

4、为了安全,不得靠近电源、插板等用电设施,不得私自启动空调、风扇、照明灯等电器。

5、不带饮料、各类食品、口香糖等食品进电脑室;注意保微机室内外清洁,不乱丢乱扔。

6、进电脑室后学生各自检查电脑设备是否完好,鼠标、键盘是否齐全,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教师。

并把未摆放整齐的电脑设备摆放整齐。

7、不经教师许可不许随便启动电脑。不得随意移动显示器的位置,不得随意调整显示器的方位与角度,不得随意更改显示器的设置参数,不得用手或其它物品接触显示屏。不要随便移动电脑桌和网线。不要在电脑桌上乱写乱画。

8、不要玩与学习无关的事,特别是不要聊QQ。

(二)课堂活动要求

1、操作电脑动作要轻柔,轻触开关,轻击键盘,轻按鼠标,鼠标、耳机要轻拿轻放。

2、严禁浏览不法、不健康、不文明页面;不复制、传播病毒;不删除、修改他人的文件资料。

3、严格按老师要求操作,不得作与课堂无关的活动。如果违反取消其上机资格。

4、教育局对计算机科目要进行考试,希望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能熟练操作,在理论学习中也要加强。该记的要记下来。

5、课中要专心听教师讲解,仔细观看动作示范,积极开动脑筋。严格遵守课堂组织纪律,不得擅自离开座位。

6、课堂上回答提问与提出问题规范地举手示意,答题或提问态度严肃认真,立姿自然得体,讲普通话,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发言完毕,经老师同意后轻轻坐下。

7、同学间要团结,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学习时讨论的声音要轻,有问题或意见要举手向教师提出。

(三)下课时的要求

1、正确关机。学生应把自己打开的应用程序先关闭,然后从“开始程序—关闭计算机”中把自己的电脑正常关机,最后把显示器的灯也关掉。

计算机课课程 篇6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效果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000-00

在世界著名学府哈佛的某门课堂上,一位瘦小、其貌不扬的教师站在讲台,侃侃而谈,课堂下成百上千的哈佛学子鸦雀无声;就是网上公开课的点击率他也是名列前茅。他有何种魅力竟具备如此吸引力?

1 从网易公开课获得的启示

1.1 分层次的教学目的

以往,每门课程都会有一个教学目的,即“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这个目的是单向地从教师的角度指向学生。如果在课程设计上采用双向的教学目的或许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即“学生能从这门课程中获得什么?这门课结束时能让学生实现什么?解决哪类问题?”所以教学目的应该分两个层次,一个是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一个是从学生的实用角度。

1.2 要将学生引入到你的教学世界,教师的口才至关重要

此时的教师更像是名演讲家。网易公开课的若干讲授者在课堂中不乏幽默和调侃,但又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这正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应该学习的教学方法,毕竟这门课程本身没有文学课、历史课那么有魅力。所以这就更需要教师具有很好的口才,而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老师大多是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科专业,幽默和诙谐以及语言的很好利用恰恰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1.3 给予学生极大的信心

能否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以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对于他们最终能否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至关重要。以其中的一门计算机专业编程课为例,第一堂课,教授告诉同学们,这课程是针对一点儿编程经验没有或者有一点点编程知识的同学而设置的。这样会给同学们以极大的信心,不会被“编程”吓到。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一般对于重点和难点的知识我会告诉学生,“这部分知识很难,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可想而知学生将会如何“享受”接下来的教学过程。

1.4 板书的教学仍旧不可或缺

网易公开课让我们看到,即便是世界级名校还仍旧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现代化的高等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好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的便利,同样也要求我们不要忘记传统的教学模式亦有它的可取之处。

2 提高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效果的方法探究

2.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的特点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各大高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必修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程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现代大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及应用的基本技能,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3]

2.2 现状分析

(1)目前的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采用理论和实践分开的教学模式:一部分是理论知识在教室讲授,采用幻灯片教学;一部分是实践知识在实验室完成,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进行辅导。即便采用这样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仍旧无法摆脱众多学者普遍认为的高校教学方法存在“单一、枯燥、守旧、灌输式、缺乏启发性和创新性”等问题[1]。

从教师的角度,教师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太苛求,习惯于“一言堂”、“唱独角戏” [1],教师在讲台讲、学生在下面听和记,没有留给学生太多的提问环节。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为例,为了实施教学计划,给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很少;而在实验环节,教师又规定了新的教学任务,学生很难有独特的创造性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而网易公开课中某哈佛教授却提倡在课堂上“安静几分钟”,这是我们目前的教学方法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目前上课只是被动接受,平时记好笔记、期末“点灯熬油”,而忽视了真正技能方面的熟练掌握。正如某哈佛的某位教授提到的,现代教育模式是“将一个本来空空的容器(如同学生们的思想),存储上科学信息,当容器填满了也就意味着毕业了,越多的信息、越多的数据越好。”这也正像是我们大学目前教学方法的现状。

(2)目前的教学效果

教育家Neil Postman曾经说过,“孩子进校时像问号而毕业时像句号。”这句话很好地回答了高校目前的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2.3 探究新的教学方法

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按部就班把教学计划完成,也不是向某些教育机构那样每天思考如何讨好或取悦我们的学生们,而应该是思考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我是个本科生,希望计算机的基础课程怎样上?”

综上,本文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方法:第一,转变知识的传授方式,从一个“教授者”变成一个“学习者”,从学生的角度来备课;第二,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室教学方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也放在实验室进行,同时需借用屏幕控制软件,学生可以真正实现“边学边做”,教学效果更佳;第三,高校教师应经常接受心理学课程的学习,特别是教育心理学,学会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读懂学生的心思,以期更好地实现双向的教学效果;第四,教师不应受限于教学计划中的条条框框,要把现有知识与目前的前沿潮流带入到学生的视线,注重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与关注,特别是学生关注的和计算机相关的知识;第五,校园网的建设不能只局限于远程教育,应把校园网开辟成课堂教学的第二阵地,学生课下预习和复习的园地。

大学,应该是自由的,让学生们在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技能的同时,又能从多方面多角度给予其探索新知识的起点,让他们在大学校园这个自由的空间自由驰骋,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献

[1] 任平.高校教师教学方法运用现状调查[J].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2] 齐景嘉.关于金融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

[3] 熊丽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6).

计算机课课程 篇7

关键词:慕课,计算机,课程,变革

1 慕课概述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又称慕课 (即MOOC, 是Massive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写) , 在近几年内得到快速发展, 吸引了国内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归纳起来, 慕课有如下特点:

1.1 开放性

课程学习者可能来自全球各地, 信息来源、评价过程、学习者使用的学习环境都是开放的[1];

1.2 在线性

通过互联网, 学习平台可以提供随时随地的在线课程访问和学习;

1.3 大规模

慕课的开放性及在线性为学员的加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课程的学员很容易可以达到数千人, 2011年,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的学员注册人数达16万人;网易公开课的热门课程月访问量达17万多;

1.4 互动性

一些知名慕课平台通过交流工具及社交性网站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2], 有效地加强了课程的互动性。基于以上特点, 慕课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学者指出, 慕课的迅猛发展, 对学校教育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3]。

2 慕课发展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

随着国内慕课平台的迅速发展, 高校慕课计算机课程也不断涌现。目前, 国内慕课学习平台上开设的大学计算机课程, 有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操作系统、云计算等, 基本涵盖了计算机学科的主干课程。在这些课程中, 不少课程学习人数达数千, 有的甚至超过一万人。随着学员的不断增加, 慕课平台的服务与功能也在不断发展:一些课程配备了在线助教, 组织课程学习和讨论, 并为学生实时解答问题;有的学习平台设置了互动模块, 以留言板、讨论区、课堂笔记共享等方式呈现;一些课程提供在线考核模块并为考核合格的学员发放电子证书;一些平台的计算机课程在听课过程中嵌入小测试并通过平台自动打分, 使学员能迅速知道在线测试结果正确与否;这种及时唤起学生对知识回忆的方式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与欢迎。慕课的发展在给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带来新挑战的同时, 也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本文在调查部分慕课平台计算机课程的基础上, 尝试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疏理小结, 以期为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提出建议。

2.1 合理规划, 共享资源

慕课建设中, 课程既要能基本覆盖学科主干科目, 又要避免出现大量重复课程资源, 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加强校际协作、合理规划, 通过统一的协调机构进行运作。要建立课程申报、审批、评价机制, 逐步充实慕课平台的计算机课程资源, 不断提高资源整体质量。高校通过相互协作, 共享教学视频、在线助教等优质课程资源, 可以解决个别高校资源不足的问题, 使不同高校的学生能获得线上学习机会;通过高校间学分互认等方式, 可以避免学生重复学习、重复考试的情况, 有利于保持慕课对学生的吸引力。随着课程资源的不断充实以及学生线上学习人数的增加, 教师校内授课数量将减少, 转而将精力投入到课程建设中;同时, 慕课学员的不断攀升会增加在线助教压力, 在线助教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一部分教师将承担起在线助教的工作;而对于不适宜线上学习的实验课程, 可在线下实验室环境中学习, 一部分教师将主要承担起实验教学工作。教师分工进一步细化后, 可通过校际协作, 充分共享网络资源及教师资源, 以此推动慕课发展及高校计算机课程的发展。

2.2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与考核

实施线上学习与线下集中教学、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 线上学习能有效减轻了高校师资负担, 提高了课程整体效率。在课程计划中, 应将线上学习安排纳入课程正常教学进度, 制订详细的线上学习计划, 确保线上学习时间。另一方面, 集中教学方式弥补了线上学习的不足。首先, 集中教学能对线上学习所遇到的普遍问题予以集中解决, 对难度大的内容, 学生在线上反复学习仍难以解决的问题, 可以通过线下学习方式解决;其次, 集中教学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再次, 集中教学为实操技能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计算机课程包含大量实操课程, 很多操作技能, 如计算机硬件组装、局域网组建、网站建设及专用信息系统管理等课程的学习, 需要在具备相应硬件、软件或网络环境的实验室中进行, 集中教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条件与实验环境。最后, 通过集中学习, 教师能更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参与态度及任务完成情况, 为课程评价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提高线下考试分数比重。线下考试便于监控考场情况, 能了解学生的考场行为, 并有效防止线上考试中出现的他人代替的情况;线下考试还有利于对学生实操能力的考查, 对一些线上考试难以完成的考核项目, 如设备维护、网络环境配置, 线下考试能较好地解决。

2.3 优化评价结构

课程评价对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使学生调控学习过程起到重要作用。积极正面的评价能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 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 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慕课计算机课程教学中, 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评价方式。一方面, 要重视情感因素对评价结果的作用, 提高线下集中教学中学习动机、参与态度等在课程评价中的比例;另一方面, 可通过慕课平台的在线作业、同伴互评功能进行线上评价。此外, 对实施全国计算机等级统考的科目, 要突出“教考分离”方式在形成性评价中的作用, 以统考成绩为依据, 结合阶段测试及平时成绩, 得出比较客观的评价结果。

3 结束语

当前, 慕课的迅猛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高校教学的思想、理念, 并逐渐改变着课堂的形式。高校计算机课程要顺应慕课发展趋势, 抓住发展机遇, 促进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在课程设置上, 要统筹安排, 合理规划, 在减少重复建设的同时实现资源共享;在课程实施中, 要注重发挥线上线下学习的各自优点, 以集中教学和考核的优势弥补线上学习的缺陷;课程评价方面, 要结合计算机课程实操性强的特点,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尽管目前慕课计算机课程仍存在着课程通过率低、缺少指导等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但随着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慕课计算机课程必将与高校计算机课程实现深度融合, 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K.Masters.A Brief Guide To Understanding MOOC.The Internet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2011, Volume 1 Number 2.

[2]杨九民, 郭晓梅, 严莉.MOOC对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 2013, 12 (248) :44-49.

计算机课课程 篇8

1 慕课概述

1.1 慕课授课范围

慕课授课范围非常广, 理科学科主要包括数学、计算机、统计学等, 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教育中也有所运用。在实际教学中, 慕课并不是以学分教学为基础, 也不涉及毕业证与学位证, 一般均是自愿参加, 并且是免费的, 但是倘若真正运用到高等教育中, 为了培养专业人才, 那么就要在网络上大规模开放授课, 此时就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1.2 授课形式

慕课体系中的课程并不是搜集得来的, 而是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教授者与学习者通过同一话题或探讨项目联系在一起的方式。在授课中, 虽然没有对学习者提出相关要求, 但是慕课均是以每周研讨话题的形式展开, 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交流与共享的平台。在此课程中, 结构相对狭小, 一般均是每周一次。

1.3 慕课特点

慕课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开放性, 内容主要来源于世界各地, 所以从信息来源角度分析, 慕课评价过程与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均是开放的。二是在线性, 利用互联网展开教学, 通过相关学习平台的构建, 为学习者提供随时在线访问的条件, 以此展开相关学习。三是大规模性, 慕课具有开放性与在线性的特点, 为学习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并且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便利。为此, 慕课授课非常容易形成规模。有关调查表明, 截止2011 年底,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导论”科目注册人数已经达到了16 万。而网易公开的热门课程访问量也越来越多, 每日已经突破了17 万。四是互动性, 在慕课授课中, 通过社交网站与交流工具的运用, 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人际交往环境, 增强了慕课授课的互动性。慕课特点使得慕课生命力越来越强, 推动了其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

2 慕课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2.1 树立“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的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 其与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 学生均有着不同的计算机使用基础与经验, 所以, 计算机课程教授对象越来越复杂, 并且层次各不相同, 充分突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 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好, 并且接受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只能用计算机聊天、娱乐、购物, 不知道开关机的正确顺序, 怎样恰当把握课程教授, 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解决学生计算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 是当前计算机课程改革教学的重点内容。而通过慕课平台的运用, 可以有效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 指导学生利用与使用慕课平台, 可以让基础差、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反复观看课程内容, 而对于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而言, 可以通过慕课平台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 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为专业限制,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 主要就是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科目, 但是这远远达不到实际工作的要求, 比如, 对于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而言, 还需要对PPT予以熟练操作, 从而有效设计项目方案;对于广告策划专业学生而言, 还要掌握一些图片美化软件, 如PS等, 从而更好地设计广告页面;对于音乐艺术类专业学生而言, 还要掌握一些音乐、视频编辑软件, 如Nuendo、Premiere等, 从而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通过慕课平台的运用, 就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 没有专业的限制,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查找与关注有关课程, 并且对学习时间予以合理安排, 与兴趣相同的网友相互探讨, 共同学习, 以此实现自身素质与技能的提升。

2.2 落实课程改革

慕课平台的出现, 为课程带来了一种新型学习模式,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分享学习笔记、完成作业、在线测试的过程, 掌握更多专业知识, 并且获得相应的电子证书。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慕课平台的出现推动了现有教育体系的改革。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 引用慕课平台具有先天的学科优势, 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中, 慕课平台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课程规划、教学形式与模式、考核与评价结构。

现阶段, 高校计算机慕课平台课程包括的学科主干课程有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程序编程、Web开发、软件测试、图形设计制作等。在实际教学中, 怎样整合这些课程资源, 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成为了慕课平台运用的重中之重。在运用慕课平台的时候, 筛选出适合在线学习的内容, 搜集适合学生的信息资源, 制作成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课件, 指导学生予以观看, 通过课件学习、探讨、完成作业、考试等过程, 将适合线下讨论与实践的内容当成是课堂教学重点, 如网络环境配置、硬件设备维护等实际操作课程, 以此实现学生专业水平的全面提高。

与此同时, 重视对教学大纲的调整,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完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 选修一些更深层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或者与计算机课程相关的知识内容, 并且向学生推荐一些优质名师课程、网站论坛等, 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考核与评价角度分析, 结合慕课平台的考试分数、作业完成水平、互动活跃度、线下实践成绩等,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综合评价。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让教师由灌输者逐渐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助者, 从而引领学生在广阔的网络平台中展开全面的学习, 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重视教师素质的提升

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中, 要想充分利用慕课平台, 就要重视教师素质的提升, 以保证慕课平台的有效运用。首先, 加强对教师计算机技能的培训与教育, 积极学习一些先进知识, 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操作技巧, 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其次, 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通过慕课平台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积极、专业的网络平台、论坛, 积极和学生互动, 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慕课的不断发展, 对高校教学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学模式的转变。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中运用慕课平台, 可以有效树立“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的理念, 推进课程改革, 以此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与质量。同时, 重视教师素质的提升, 对充分发挥慕课平台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健庆.MOOC时代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 (23) :125-126.

[2]陈坚伟.慕课发展与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探索[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 (10) :155-158.

[3]沈燕.慕课对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教育形态的创新与推动作用[J].新课程研究, 2014 (6) :97-98.

[4]陈萌, 鲍淑娣, 童春芽, 等.基于MOOC的公共计算机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4 (4) :86-91.

计算机课课程 篇9

2012年以来,“微课”已经成为国内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所谓“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微课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有效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达成教学目标,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微课在教学改革中能否发挥其积极作用,关键取决于两点:一是微课教学资源是否有效。二是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是否可行。而其中微课教学资源的有效性是决定微课教学模式改革成败与否的基础和关键。在过去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长期以来都存在“重建设轻应用”, “为建设数字资源而建设”的问题。例如强调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形式(动画、视频格式),强调教学资源的科学规范、知识准确、严谨等等。但很少有从“教学应用”角度来开发教学资源的,例如很少课程会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特征,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教学资源,很少有课程会依据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来设计相应的教学资源等等。这势必造成教学资源的有效性缺失,甚至教学资源不可用。

那么如何保证微课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呢?本课题组对150名同学开展关于信息化教学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9份),在关于“自主学习”的调查中,结果显示:61.15%的学生表示“自律性不强,没有时间或不想学习”。因此,在微课课程资源设计的时候,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是判断数字教学资源是否有效和可用的关键因素。

2ARCS理论

关于“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早在1983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凯勒(John M.keller)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学习动机设计模式——ARCS理论。即: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vel-ence)、自信(Confidence)、满足(Satisfaction)。它的主要思路是:为了激发学习动机,首先要做的是吸引注意,即让学习者对学习感兴趣;其次是让学习者意识到学习内容与自身切身相关,是有用的;第三是让学习者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建立自信心;最后在完成任务后,让学习者体验到整个学习过程和结果所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从而提供持续学习动机。可以说ARCS理论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

事实上,课题组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ARCS”发现,自2011年以来,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占所有ARCS相关论文总数的40.83%。可见在以MOOC,微课为代表的网络教学新形势下,ARCS理论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是受到广泛认可的。 鉴于此,本课题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从提高学生学习动机角度出发,探索ARCS理论在标准化、流程化开发微课资源中的应用。

3基于ARCS理论的《计算机基础》微课课程设计

ARCS理论发展比较成熟,根据凯勒的观点,已有完整的ARCS学习动机设计模式,该模式主要有以下十个步骤:获取课程信息—获取受众信息—分析受众—分析现有材料—列出目标和评估手段—列出可能的策略—选择和设计策略—结合进教学—选择和开发材料—评价和修订。

本文依照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十个步骤,设计了基于ARCS理论的《计算机课程》微课开发流程。从课程整体的角度来把控微课课程的开发质量。分为以下4个步骤,如下图1。

(1)构建知识树:分析新课程标准及其各章节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并以课程为根节点,以章节为枝干,以碎片化的知识点为枝叶,形成“知识树”。

(2)学生学情分析:针对每个章节的学习任务,调研学生知识背景。明确学生“已知道什么,还需要什么”。学生学情分析是保证切身性(Revelence)不可缺少的环节。

(3)基于ARCS的内容设计:根据知识树中碎片化的知识点,以ARCS理论为依据,设计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资源组织形式。

(4)教学资源开发:根据第三个步骤中的内容设计方案,开发微课教学资源(包含视频,课件、试题,作业等资源)。

在微课开发流程(如图1)的第三个步骤,即“基于ARCS的内容设计”环节,课题组为标准化,规范化、快速开发微课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和可用性。课题组围绕碎片化的知识点构建了基于ARCS理论的教学内容设计模板,如下表1。

教学资源设计者,首先要列出章节、知识点,然后做学情分析,并明确教学目标,最后设计者要依据ARCS理论,围绕知识点,从A(注意)、R(切身性)、C(自信)、S(满足)四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

4结束语

本文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探索了ARCS学习动机理论在微课教学资源标准化、流程化开发中应用,其理论成果对同行探索基于微课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ARCS学习动机理论不单可以应用到微课资源开发,对微课资源组织、课堂教学设计等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ARCS学习动机理论的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摘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为目的,探讨了基于ARCS学习动机模型的微课开发流程,即:构建知识树、学生学情分析、基于ARCS的内容设计、资源开发四个步骤。为标准化,规范化开发微课资源,构建了基于ARCS理论的教学内容设计模板,保证微课资源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计算机课课程 篇10

关键词:本科院校,计算机课程,微课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计算机成为各个家庭和企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各个本科院校也把计算机课程列为全体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因此将微课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研究计算机课程微课资源开发策略是当务之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利用高科技让学生随时享受计算机课程教育。

1 高校计算机课程微课资源内容及优势

微课资源的教学视频一般时间较短,在5~8分钟左右,学生精神集中的时间不同,这种短小精悍的视频当比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减少了学生注意力停留的时间。每节微课课程只讲授一个知识点,它将重点突出,问题集中,将计算机学习中的重难点、易错点具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微课的资源容量很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且易于下载,更适用于手机端,实现计算机的远程教学。微课资源中还设置了从教学到反馈的一整套“系统”,学生在视频观看结束后,可以对此视频进行反馈评价,评价通过网络反馈到教师那里,教师能针对学生对微课视频进行修改,设计出符合各个阶段的学生的课程,让每个学生享受到公平的计算机教育。因此,微课对于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来说,可以起到基础教学的辅助作用,为计算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 高校计算机课程微课资源开发及应用

2.1 利用微课做好课前预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可以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们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对老师将要讲授的课程提前有所了解,会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微课视频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有趣,它可以通过互联网在手机、电脑等将视频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word的课程前,教师利用QQ、微信等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于word的知识都有所了解,但是不能熟练地运用中小学所学的知识。比如不会设置页眉页脚,不会插入化学公式,不会自动生成目录、不会添加链接等。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做几个微课视频,将每个知识点分开,在电脑上为学生演示,将演示视频传到网上,让学生这对自己不熟练的内容进行观看。同时在视频的最后为学生留下一些问题,比如“你了解了word如何设置页眉页脚,请考虑一下水印的添加。”让学生自己查找书上的资料进行预习。学生在通过微课对所学课程进行初步了解出后,在“反馈评价”处写下一些关于视频的建议,以及希望教师上课能重点讲授什么内容,让计算机课程更有针对性,更好地服务于各个本科生。

另外,在计算机课程的“IP地址”部分内容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好预习任务,把简单的内容通过微课模式来让学生了解。IP地址在现实生活中是四组十进制数字,通常我们说的32位地址是四组八位数字,而二进制的八位数范围为0~255。教师在微课中讲解简单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自己看自己的IP地址情况,可以是通过百度页面输入IP,也可以调用指令ipcongfig,如图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IP地址的分类讲解,让学生自己了解解自自己己网网络络地地址址的的类类别别并并分分析析老老师师提提供供的的IIPP地地址址类类别别,,进进而而掌掌握握知知识识内内容容。。

2.2 利用微课做好授课教学,有效突出课程重点

计算机课程中的重难点是这门课的核心,学生掌握了它们才能在学习上有所突破,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在传统教学方式下,老师们会安排大量的时间对这些内容进行反复地讲解,安排大量的习题让学生重负这些内容,学生们来自不同的中小学,理解能力也参差不齐,这种量大难度高的课程不是所有同学都可以掌握的。不仅让教师们觉得疲惫,还会磨灭学生们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微课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它的时间较短,有效突出课程重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应的疑问点或者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将各个知识点总结成简洁明了的语句,制作成一个个教学视频展现给学生,辅助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微课视频的指导下,解决疑问,抓住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在进行C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些一些基础程序的思考过程,著名的“百鸡问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鸡翁、母、雏各几何?现根据中学的知识列出方程:x+y+z=100,5x+3y+z/3=100。然后列出程序:因为0≤x≤20,0≤y≤34,所以

根据老师的思路,学生利用自己学习过的内容很快就可以写出简单的程序来。这种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思路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的重点。显然,利用这种微课教授计算机基础课程,比传统方式更有效率地突破课程的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知识。本科生们都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上机试验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法,让计算机教学更有效率。

2.3 利用微课做好课后巩固,使知识进一步内化

大学与初高中有所区别,初高中教师会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到了大学,学生的课后巩固主要靠自己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使知识进一步内化。计算机学习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学生对知识的复习情况不好,会降低整体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对学生的复习方向进行指导,将一些学生会犯错误的问题制作成视频,让学生在课后自行下载进行观看。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设置一些拔高的问题在微课视频中,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有限,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挑选观看。

在学习excel的内容后,有许多学生向教师反映,公式的直接运用很难理解,在学习之后还是很难掌握。教师可以针对数的四舍五入、显示一列数据的最大值、if比较函数等难点进行一步步的演示,将演示视频传到网上,让学生针对自己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下载。以一个数的四舍五入为例,四舍五入到各位要在单元格输入公式=ROUND(A2,0),四舍五入到十分位要在单元格输入公式=ROUND(A2,-1)。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后对于excel的公式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在微课的指导和帮助下,理解了重点难点,将所学知识更好的内化,学生们的整体水平偶有所提高。

在课后的实训中,还可以设定难度梯度增高的微课任务。例如在完成excel表格的教学内容后,可以在作业微课中设置不同的课后实训任务,包括:表内数据的编辑、移动、保存;数据列表的筛选、排序;图表的创建、编辑等。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的完成情况。例如下图2:

1)把操作系统栏移到微机原理后;2)以微机原理为准,从高高到到底底排排序序;;33))选选取取英英语语、、微微机机原原理理数数据据,,制制作作独独立立柱柱状状图图。。在在微微课课中中,,学学生生可可以以暂暂停停先先自自己己操操作作,,在在完完成成后后继继续续看看教教师师的的操操作流程,通过对比来加强学生的表格处理能力。

3 总结

总而言之,微课的应用将各大高校的教学引入了新时代,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的优势,将它应用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制定出符合计算机课程特点的微课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让微课资源在计算机教学生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学生也要配合老师,积极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为自己的大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欣波.计算机课程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现状与策略研究[J].2015(4):15-17.

[2]刘晓丹.计算机课程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现状与策略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4):46-47.

新课程的有效观课和议课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观课议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014-02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的全程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对课堂中的教与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和研究也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有效观课、议课已成为教师教研活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一条重要途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效观课、议课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一、正确理解新课程下的观课、议课

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说的、听的最多的一直是听课、评课,那么,怎么来理解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关系呢?列奥·施皮泽说过:“词的变化就是文化的变化和灵魂的变化。”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仅仅只是换了一个词语。

“听”是观察的一种手段,主要指向声音。在听课活动中,“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则是“观察”的简称,“观”的任务是广泛占有观察对象的信息,“察”的真谛是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再去用心灵感悟和体察。可见,观课既强调用耳朵,更强调运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透过眼睛的观察,调动多种感官,去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而其对象,不仅是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也都将成为观察、感受的重要内容。

“评”是比较和判断,“评”课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主要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更适合用在需要对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分出等第的时候。而“议”是就某一现象发表意见,进行商议,更主要的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讨论问题、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可以这样说,议课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在必要的时候,为适应“课程改革需要”所进行的一种需要“重建”的文化。

综上可见,观课、议课的性质就是一种研修活动。目的在于认识实践中的教育活动诸因素和诸环节之间的关系,并用所取得的认识成果改进实践,提高行动的质量和水平,将其最终转化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动力,达到“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的目标。

二、新课程下的观课策略

(一)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传统的听课重视记录教师在课堂中的“表演”,而忽略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新课程下的观课要求听课者既要重视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表现,更要特别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生的情绪,并通过其外在的言行来体察学生与教师互动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二)更多地关注教学内容的生活性

传统的课堂与学生、教师的日常生活脱节乃至严重隔离。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听课教师无法观察到课堂内容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联系,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也不会刻意去观察教师是否将适当的生活事件引人课堂。新课程下的观课则要求观课教师特别关注教学内容是否与师生的日常生活发生联系,关注日常生活的经验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方式,教师对其加工和处理是否到位,日常生活的事件与课本知识的衔接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更多地关注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新课程下的观课,听课教师无须过多地关注上课者教学方法是否多样,是否灵活搭配、合理运用。更多的则是关注作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的意识、行为和能力。也就是说,听课教师既要在课堂中观察教师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也要分析教师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教学方法,以及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四)更多地关注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新课程下观课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给上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分出优、良、中、差,而且要通过观课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和师生共同的成长。这就要求听课教师对一堂课的教学评析角度不应是一元的,而应是多元的;不仅要从教师的言行评析教学能力,而且能够从学生的角度评析教学效果;不仅能够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等显性表现,而且更能够从学生的情绪、表情、学习状态等细节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需要,以及教师是否能够准确地根据学情调整自身的课堂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和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新课程下的议课策略

从一定意义上讲,新课程下的议课,更多的是一种新文化的建构。这种议课文化是议课者与作课教师之间建立起的“民主的、建设性的、对话的伙伴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彼此交流,发表观点,察言观色,同在共行”,其核心是“民主”。这种文化的“哺育”、“滋养”,能够更快地促进我们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议课要直面问题

人是不完美的,但与其他物种比较,人知道自己不完美,承认不完美,努力追求完美,人的不完美现实与追求完美的实践是推动人自身不断发展的生生不息的动力。直面问题既是议课取得实效的前提,又是真正推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关键。在具体操作上,最核心的是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强烈动机,培养教师的自我批判和反思精神,使教师能始终对自己教学“不满意”并立志改进。另外,要充分尊重教师的参与需要,致力于建设有利于围绕问题对话交流的语境,为教师创造安全的、能充分敞开的献课和自由发表意见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二)议课要平等对话

议课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以观课、议课的参与者之间既平等又对立的主体间性关系为基础,对话者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的独特性,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不是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同时,又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同情、理解对方的行为和处境,保障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在这种独立而平等的对话关系的观课、议课活动中,讲课者应该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既要克服消极接受评判和批评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不敢敞开自己的心扉;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

(三)议课要体现“弱者,道之用”思想

“弱者,道之用。”,这里的“弱”,主要特指议课参与者要巧妙运用引导的原则和方法,使做课教师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专业发展境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通过示弱,把作课教师身上蓬勃的生长能力激发点燃,使他们提出更多富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3]林存华.新课程精神关照下的听课变革[J].教学与管理,2007,(1).

【责任编辑 韩立鹏】

计算机课课程 篇12

1 微课概述

1)内涵

微课主要根据教学要求和相关课程标准,通过教学视频将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记录的过程。微课是课堂教学视频的重要组成内容,在涉及了课堂教学内容之外,还涵盖了一些和教学主题有关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包含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点评、教学知识巩固练习资料等。由此可见,微课和一般的教学资源不同,不仅包含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内容,而且还能够打造一种主题化的教学结构。

2)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

微课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充分迎合了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体现了一种碎片化的学习形式。微课教学视频一般会紧紧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视频时间安排在五分钟到十分钟内左右。这种短时间的安排能够让学习者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通过短时间的充分利用积累知识点。

(2)教学主题小

微课教学时间的设定为十分钟左右,在短时间内紧紧能够围绕某一种知识点进行教学,体现了明确的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功能强大

微课的学习在网络化自愿的支持下,逐渐丰富和完善了自身的教学功能,实现了自身应用技术的传播。微课的传播只需要一定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在小成本费用的投入下就能完成微课课件的制作。另外,微课还能实现对相关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个性化支持。

2 中职教育中计算机教学发展现状

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中职学生报考对于自身专业的选择较为随意,没有对所报考的专业进行系统、充分的了解。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对于中职计算机课的教学,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很多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了解计算机系统,对于计算机的主板、CPU、显示器、网卡等操作认识不够,对怎样组装电脑也是不了解。

2)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较为笼统

中职计算机的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硬件实践类和软件操作类。无论硬件还是软件,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计都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应用最新的技术开展计算机教学,并要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学习计算机。但是,现阶段,中职计算机课程安排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无法让学生充分掌握并应用算机专业知识。

3)课堂教学无法实现教育平等

虽然现在学校的教学设备比较先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但由于中职学生学习接受能力层次不一,总会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没能解决教育平等的情况。

4)微课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和条件

伴随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计算机课程的开展加强了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由此对中职计算机教师的基本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由上文叙述可知,原有的计算机视频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微课的应用能够在不同程度上解决这种问题。微课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弱,对于计算机的学习缺乏专业的基础知识支持,很容易对计算机学习失去兴趣。另外,中职教师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很好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采用的大班教学,难以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微课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难点进行自主化巩固学习,能够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2)能够提高计算机课堂学习效率

中职学生下载软件进行计算机巩固学习的费用较高且下载的过程中对网速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操作上很难实现。微课视频所占的容量较小,呈现的计算机知识内容直观,重点突出,将其应用到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中职学校的发展实现了无线网的覆盖,微课的进行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实现了碎片化学习,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心理。微课的加入能够细化计算机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通过微课视频课件的制作能够向学生展现更具体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3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1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课堂表格函数Rank排序函数教学应用

1)教学设计

第一,设定微课教学内容。电子表格的制作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应用操作,其中,电子表格中函数的学习是一个难点问题。为此,将表格函数Rank排序函数作为例子,探讨微课在计算机教学内容中的应用。第二,设定微课教学目标。在微课的作用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生动化、形象化的问题情境,教学目标是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实现对Rank函数的灵活应用。第三,安排规划教学活动。微课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师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使用之后,通过真实性的教学操作,有策略地向学生阐述Rank排序函数参数信息、功能、具体应用。

2)教学制作

第一,软件工具的应用。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主要应用到了PPT软件、视频录像软件、计算机设备以及声麦等。第二,微课的制作过程。首先根据设定好的教学内容对表格函数Rank排序函数相关教学资料进行整理,做好相关的PPT课件,按照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制作出脚本语言。在脚本语言制作之后,利用计算机屏幕来打开PPT课件以及相关的录像软件,对PPT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行录制操作。录制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向学生讲解,从而保证微课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3)教学应用

表格函数Rank排序函数的学习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较差的中职生来讲,他们很难把握住学习的重难点。因此,需要教师将微课作为辅助性教学资源,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要对他们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如可以将微课程视频和相关资源安装在实训室的服务器中,实现资源的共享,为学生课后的下载学习提供便利支持,巩固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以及不懂知识的巩固和补充学习。

3.2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网线制作和连接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设计

第一,教学内容的确定。网线制作和连接是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内容。文章以办公室局域网的组建为例对微课在中职计算机课堂网线制作和连接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第二,教学目标的设定。通过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以班级小组的形式来完成网线的制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教学活动的设计。微课在中职计算机课堂网线制作和连接教学中的应用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进行。首先,知识和技能。加强对T568A和T568B线序排列标准的了解;要了解网线的制作方式;对双机直线和交换机多机连接方式进行了解;对检测网络连通性的方式进行把握。其次,过程和方法。在实践中了解T568A和T568B线序排列标准,并总结双机和多机互联的综合能力。再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践提升学习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最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T568A和T568B线序排列标准内容。难点在于T568A和T568B线序排列标准线序以及双机、多机的综合应用。

2)微课制作

微课制作工具有计算机、话筒耳麦、视频录像软件。首先,根据选定教学内容来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其次,根据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制作出脚本语言。其次,在电脑显示屏幕上展现教学PPT,调整好视频音量,确定话筒位置之后进行演示和讲解。

3)教学应用

将微课安排在学校地教学平台上,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知识的巩固学习,及时查缺补漏,实现对计算机知识的充分掌握。微课在网线制作和连接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实现微课设置和网络制作、网络连接教学内容的充分结合,并要配备相关的指导说明。同时,微课的设计不仅要掌握网络制作和连接教学的某一个知识点,而是应该加强所有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模块化、单元化教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的发展下,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计算机的掌握是对社会适应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中职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针对性强的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此,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现微课的有效利用值得教育者深思。

参考文献

[1]崔丽萍.微课在3DMAX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6:6.

[2]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3):55-58.

[3]陆振飞.微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职业,2016,17:27-28.

[4]陈作聪,曲明鑫.微课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02):101-103.

[5]王军.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职教通讯,2014(36):57-59.

[6]李茂林.微课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13):25-27.

[7]韩亚峰.微课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6):157-158.

[8]王学吉.微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为例[J].吉林教育,2015(34):154.

上一篇:蒙古舞蹈下一篇:商业补充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