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计算机课程

2024-12-11

高中计算机课程(共12篇)

高中计算机课程 篇1

摘要:时代发展早已经进入到计算机时代, 计算机已经步入人类社会的学习、生活、工作方方面面, 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融合应用, 其在高校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不能全部由高校来承担, 普通中等教育也肩负重任。本文针对当前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三方面主要问题, 提出了转变观念、衔接研究、实践教改、拓展训练的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建议与观点。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高中,教学改革

高中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 有鲜明的特点,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综合性, 实践性和创造性发展的时代, 明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使用计算机来获取信息, 处理信息, 展览信息, 利用信息技术, 是信息时代, 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和能力。

1 现存问题

计算机是高中教育必修课程, 其教学内容不参加高考, 但是参加会考。在当前以高考为教学与学习目标的高中教育体系中, 计算机课程必然将作为“旁门左道”的非主课不受重视。因此, 高中计算机课程首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其次, 高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普通高等教育计算机必修课程存在重复和短板, 普通中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课程上的衔接设计不完善。

再次, 高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简单, 教学效果差。很多高中生通常在高考后利用开学前的近两个月的时间到专门的计算机培训学校进修计算机基础课程。从高校反馈来看, 入学大一学生其高中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非常有限, 对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和选修课兴趣培养也带来了难度和局限性。

2 对策研究

时代发展早已经进入到计算机时代, 计算机已经步入人类社会的学习、生活、工作方方面面, 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融合应用, 其在高校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不能全部由高校来承担, 普通中等教育也肩负重任。

2.1 转变观念

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 计算机课程内容不作为高考内容范围, 决定了学校和学生对其的观念难以转变。在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来看, 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基本离不开计算机, 这已经成为一种事实和趋势, 因此, 个人认为计算机应该与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作为同等地位纳入高考当中。此外, 普通中等教育, 即高中, 应该加强对计算机专业授课教师的培训培养, 转变教师对计算机课程的观念, 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 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观念才能随之改变。高中学校领导也要转变观念, 在课程计划安排上不要为数语外物化生等“主课”让路, 受到挤压, 在课时上要保证开课率100%。同时,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更新淘汰速度快, 高中学校领导要做好该方面的预算工作, 在经费上给与足够的重视和保障, 注重对机房电脑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的采购、升级, 保证计算机课程上课上机率100%, 并且设备先进。

2.2 衔接研究

当前, 课程衔接问题是完善普通中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对接的关键问题。高中教师, 特别是高中学校管理者, 要重视和开展普通中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课程衔接问题的科研工作。在理论研究上, 我们高中教育者要系统的分析现在的普通中等教育和现在的普通高等教育在计算机课程知识体系上的相互关系, 明确在不同办学层次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积极探索构建贯穿于整个国民教育中的科学化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 避免普通中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开课上的重复, 与此同时要注意普通中等教育必须承担的计算机基础奠基性知识的覆盖。在教学内容上, 要定期更换教材, 及时调整最新的教学内容, 使得计算机课程教学符合计算机行业发展的速度, 与时俱进。

2.3 实践教改

当前, 高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简单枯燥。在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高中计算机课程的教法方法还显得比较弱小。

2.3.1 实践教学学时不够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 在教学中应该主要依靠实践教学的方式或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此, 高中计算机课程应该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比重。

2.3.2 实践教学内容简单化

在计算机教学内容上, 通常是按照教材上的实践项目进行演练。学生所操作的计算机实践项目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脱离较远, 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距有差异。应该将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能够运用到的计算机问题作为实践教学项目, 例如装系统、网络信息检索、病毒防治、电子相册的制作、学习成绩EXCL图标制作分析、家乡风景介绍PPT、电子板报的制作等。并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 自行设计与发挥。

2.4 拓展训练

计算机是一种良好的学习辅助工具。对于高中生来说, 学好计算机与其他“主业”课程的学习并不矛盾, 而且是统一的关系。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论坛, 使用信箱与老师同学沟通, 高考资料搜集、检索与使用教学视频等网络化学习方式和方法。针对有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同学, 可以设立特长班或者开展课后二课堂, 帮助有浓厚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同学掌握更高水平的计算机知识,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创造力。

参考文献

[1]付兴海.关于高中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 (中旬) .2010年07期.

[2]刘海云.计算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年12期.

高中计算机课程 篇2

计算机科学概论

2.计算机数学基础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离散数学教程(北大版)

什么是数学

具体数学:计算机科学基础

3.C语言

谭浩强C程序设计

C primer plus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C和指针

C专家教程

C陷阱与缺陷

c语言解惑

C标准库

你必须知道的495个C语言问题

4.算法与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清华版)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描述 编程珠玑

编程珠玑II

算法导论

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卷1

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卷2

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卷3

5.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童诗白版)

数字逻辑与数字集成电路(清华版)

6.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王爽版)

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程 Intel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IBM 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国外版)高级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保护方式下的80386及其编程 黑客反汇编揭秘

Windows环境下32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7.计算机硬件原理

计算机组成-结构化方法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陈光军版)

计算机体系结构(张晨曦版)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

Intel微处理器结构、编程与接口

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

编程卓越之道卷1

编程卓越之道卷2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编码的奥秘

8.数据库系统原理

数据库系统概念

数据库系统导论

数据库系统实现

9.编译原理

编译原理(清华第2版)

编译原理及实践

编译原理:原则,技术和工具

现代编译原理-C语言描述

高级编译器设计与实现

10.操作系统原理

操作系统概念

现代操作系统

链接器和加载器

程序员的自我修养:链接、装载与库

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

1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s)

TCP-IP详解卷1

TCP-IP详解卷2

TCP-IP详解卷3

用TCP/IP进行网际互联(第一卷)

用TCP/IP进行网际互联第二卷

用TCP/IP 进行网际互联第三卷

12.软件工程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C++编程思想卷1

java编程思想

软件工程(Software.Engineering)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

深入浅出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head first设计模式

道法自然:面向对象实践指南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

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测试驱动开发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

代码大全

程序设计实践

程序员修炼之道:从小工到专家

卓有成效的程序员

代码之美

人月神话

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

观止-微软创建NT和未来的夺命狂奔

代码优化:有效使用内存[美]克里斯·卡巴斯基 编程高手箴言(梁肇新)

游戏之旅-我的编程感悟(云风)

13.windows编程基础

Windows操作系统原理

Inside Windows 2000

深入解析Windows操作系统

天书夜读:从汇编语言到Windows内核编程 windows程序设计

WINDOWS核心编程

14.linux/unix编程基础

鸟哥的Linux私房菜:基础学习篇

鸟哥的Linux私房菜:服务器架设篇

linux程序设计

UNIX环境高级编程

Unix网络编程卷1

UNIX网络编程卷2

UNIX编程艺术

UNIX Shell范例精解

15.Linux/unix内核源代码和驱动程序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

LINUX内核源代码情景分析

深入理解LINUX内核

Linux内核完全注释

Linux设备驱动程序

16.C++语言

C++编程思想2

Essential C++

C++ primer

C++程序设计语言

C++语言的设计和演化

Accelerated C++

Effective C++

More Effective C++

Exceptional C++

More Exceptional C++

C++设计新思维

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

C++沉思录

C++ Templates: The Complete Guide C++ FAQs

17.标准库STL使用

C++标准程序库

Effective STL

泛型编程与STL

18.STL源代码

STL源码剖析

19.java语言

java编程思想

高中计算机课程 篇3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教学目标

高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计算机课程的主要教学是针对当前计算机、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比例越来越高,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发展、生活、工作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高中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计算机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则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现状,积极开展创新型计算机教学,提高高中阶段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

一、高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高中计算机课程也不例外。明确高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明确如何开展课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创新,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1.夯实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

高中计算机课程的首要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计算机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储备。夯实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的构成以及计算机的使用等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为学生顺利使用计算机完成各项学习、工作任务奠定基础。

2.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实操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来开展学习、生活方面的辅助活动,从而帮助学生顺利融入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增强学生的时代适应度,这是高中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二、提高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1.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养

提高高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首先需要计算机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水平的提高是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效率提升的前提。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提升教师的知识输出水平。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主要指教师在计算机知识、计算机前沿等方面的了解以及认识等方面的提升;教师知识输出能力水平主要指教师将自身知识高效传输给学生的能力。

例如,教师通过再培训、再学习来提高教师自身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还可以通过自我学习,研读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前沿文献或者研究现状来进行教师的自我充电,提高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教师知识输出能力水平的提升,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计算机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相关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将理论教学与计算机操作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教学的主要方面在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操能力,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又离不开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论性知识,因此,教师在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的过程中,需要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教学与计算机实操实践方面的教学相结合,从两个方面促进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计算机因特网的具体应用操作实践时,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实操内容与因特网、物联网的起源、发现现状、发现前沿等一系列理论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完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3.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促进全部学生计算机素养水平的提升

分层次教学法,主要指教师根据学生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操作能力,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等因素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特点展开区别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整体计算机成绩、知识水平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开展Word部分的教学时,可以对计算机能力较好的学生讲解如何使用Word软件进行表格、图表方面的处理,对计算机水平较差的学生开展如何使用Word处理文艺等方面的内容。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学生未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基础,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发展,计算机知识的高低、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展开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时,要注意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能力水平开展计算机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将计算机理论教学与计算机实操教学相结合,教师还可以丰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使用分层次教学法,促进全部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普遍提升,从而优化高中阶段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为社会、为国家提供高素质、创新型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莹.谈谈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上,下旬,2015(21).

[2]田学纲.如何有效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下,2015(4):159.

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篇4

一、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中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模式。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也会实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但是课堂上几乎还是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的听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 很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自身的特点, 但是对于计算机课程这门新颖的学科来说还不太适合, 如果教师不转换教育理念, 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与模式, 在教学工作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1. 教学模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足

现阶段, 很多的高中多媒体教学的条件有限, 很多学校具备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环境。即使有的学校具备了相应的条件,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不重视对于实例的分析, 往往偏重于计算机的语法讲解上。这样, 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计算机的语法知识, 但是不通过实例的运用分析, 很难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与运用, 加上语法讲解的枯燥性, 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有的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讲解时也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性, 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同时教师也不能随时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不能及时调整课程安排以适应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使得学生越来越觉得学习难度加大, 失去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热情。

2. 实践性课程安排不足

计算机课程有着自身的特点, 需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掌握与运用。而在高中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也会进行一些上机实验的课程安排。不过, 通常上机实验的内容就是对于所学知识验证上, 按照课本上的语法在电脑上输入一次。这样几乎起不到实践运用的效果, 往往碰到类似问题学生还是不能加以解决。

3. 学校往往忽视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

现阶段, 高中是我国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 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 而计算机没有列入高考科目, 导致很多学校以及学生不重视计算机的课程的教育与学习。然而, 计算机课程是现阶段最为实用的课程之一, 其在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起到工具性的作用。另外, 在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同时, 更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有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途径

1.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尤其是计算机课程这样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相关的课程, 教师必须要能够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利用多媒体手段多穿插实例教学的内容, 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掌握与运用, 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效果提升。

2. 运用实例, 举一反三

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就是对于计算机语言的学习, 其实和我们学习人类的语言过程很类似, 其中也会涉及到很多的语法要点。而计算机语言的语法涉及的内容更为复杂与庞大, 而且内容枯燥, 不够生动形象。如果教师还是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 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教师可以将每节课所要讲解的语法进行一定的分类, 然后将其融入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应用案例中来, 同类型的语法与不同类型的语法进行对比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也更有利于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让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更加强烈。

3. 理论结合实践,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虽然目前计算机课程也会安排上机实验课程, 但是大部分的上机实验课程都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这样固然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但是, 也会让学生的思路更加的封闭, 遇见实际的问题显得无从下手, 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升。为了达到学生对于学习知识巩固与动手能力培养的效果, 可以将上机实验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 将语法验证的内容缩减, 相应的增加实际问题运用的题目供学生学习。教师还可以针对整个计算机课程设计一个系统的实践课题, 学生每当学完一部分的内容, 就可以完成课题的一部分, 这样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 学生对整个实践课题的不同内容联系起来, 还能在逐渐的学习中不断的完善之前的设计。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所提升, 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4. 强化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

学校在制定教学规划及任务是, 要重视计算机课程的作用。不仅要考虑到计算机课程对于现阶段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更要考虑到未来计算机知识以及技能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计算机技术被逐渐的普及与应用, 高中计算机课程正是学生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 学校应当转变教学策略, 重视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形式, 让计算机课程教学更加的科学与合理, 确保计算机课程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找出了现阶段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同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 根据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提出了通过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实例、理论结合实践以及强化计算机课程重视程度等途径优化教学方法, 改善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高中计算机课程 篇5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国技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使学生能够掌握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职业计算机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一直使用的都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和演示,学生在下面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乏过于枯燥。将“微课程”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设计具有情景化的教学视频,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视频进行课程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模式,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而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策划者和设计者,学生成为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微课程”在网络信息不断普及且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了目前技校中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式,它向全体师生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1]

高中计算机课程 篇6

【关键词】职业高中 计算机专业课程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48-01

实践能力的培养指的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是学生走入社会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质量都不断的提升,实践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职业高中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开展方面需要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培养模式,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职业高中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与社会需求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后现象,因为很多课程的设置仍然以通过考试和理论教学为主,因而忽略了实践课程的完善,所以实践教学的内容无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影响。

2.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职业高中的师资力量十分有限,尤其是缺乏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实践项目经验的实践型教师,很多教师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但是在实践能力教学方面却相对较为薄弱,所以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3.实践教学内容分散

从职业高中当前的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来看,内容相对较为分散,课程之间缺乏连贯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也往往是针对自己承担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对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整合,所以导致实践课程的知识点分散,这也直接影响了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4.忽略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职业高中的学生在学习思维和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薄弱之处,而这与他们日常学习中习惯被动接受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迫不及待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却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造成很多学生的思维懒惰,不愿主动思考,没有养成创新的意识。

二、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原则

1.岗位需求为基础

计算机专业技能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技能判断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职业高中在开展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需要以市场发展和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结合计算机岗位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以就业为导向

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课程设置的职业性,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设置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才能体现专业课程的实用性。

3.以创新为出发点

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关系到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素质,所以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要着重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1.以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出发点对实践课程进行规划

职业高中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所以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必须要以职业技能需求为出发点,打破传统的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确定全新的能力本位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另外,还要根据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制定相应的能力要素,将所有能力要素进行系统组合,可以促进实践教学内容的完善。

2.引入企业化项目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充足的实践素材,在校企合作的发展目标下,职业高中可以在实践课程中引入企业化项目,将其融入到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可以参与到项目开发到实践的全过程,因为企业化项目相比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具有更强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化项目可以更好的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3.专业实验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需要完善的实验体系作为保障,但是职业高中自身在实验资源的资金投入方面十分有限,所以要对现有的实验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设备进行定期更新与维护,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开发校外实验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大的实验环境。一方面,对职业高中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训室等相关的教室进行调整,使其可以满足实践课程教学需要;另一方面,则要加强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通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

4.专业技能实训平台的建设与完善

实训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可以为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大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职业高中当前开设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关于实训项目的收集与整理方面的内容占据比例较大,而如何将这些内容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还需要通过实训平台的建设。在技能实训平台中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训任务,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的培养模式,从而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堃.谈如何提高职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J].考试周刊,2014,95.110-111

[2]端木艳秋.浅谈如何提高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教文汇,2007,05S,145

[3]金华.对职业高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定位的探索[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5,39

高中计算机课程 篇7

1.1 绿色网络环境的营造

“人之初,性本善”,对于学生而言也一样,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对一个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而言很重要。在这里,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推荐一些优秀网站,让他们了解网络的多元化,获取对生活和学习有用的信息。学生感觉到网络的“实用、便捷、友好”,从而产生良好的网络道德的印象。

1.2 兴趣对于营造主动且轻松的教学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大部分爱好玩游戏的学生们来说,电竞游戏最大的魅力在于奖励制度和玩游戏胜利之后换来的快乐感觉,大部分上网成瘾的学生,一般都是“游戏高手”,这是一个坚持的过程,坚持的动力来自于兴趣。如何把对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中,这对于一名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如何让学生在探索电脑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从而获得同游戏胜利一般的乐趣。这些理念运用到课堂,我们可以安排给学生一些工作,请学生制作简单的课件,对一些文章进行简单的排版,设计一些简单的PPT,处理图片;另一方面,可以安排学生担任机房的小管理员,让一些学生担任机房课堂的小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一方面能转移他们兴趣重点,也能发挥出学生的特长,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电脑知识,增强了他们对学好计算机的信心。

2 多元化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大部分老师的教学过程中,都喜欢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上,争取把教材上面的每个细节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其实教材上的知识都是有局限性的,不会适合每一个学生。有些学生在某些方面擅长,理解贯通的快,对接收能力强的学生,我们要带着他们了解计算机知识的方方面面。对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在时代的前沿,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时刻充实自己,才能迈出更快更稳的教学前进步伐。在自己学习了更多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教授学生更多的知识,不能坐井观天,做井底之蛙。

高中生刚接触计算机,就像新生的婴儿对世界充满好奇一样,对一些都充满了好奇,在绿色网络环境的大前提下,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们去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各方面知识,及时为他们解答疑惑。不能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让他们学其所好,去体现出各自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3 学以致用,注重方法

对于学习新知识的学生们而言,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另一方面也增加学习的效率。在这里我们一般比较常见的有“任务驱动”法,“吸引教学”法,和“实例教学”法:“吸引教学”法主要是在前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知道信息时代,学好这门知识的作用和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实例操作”和“任务驱动”法,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毕竟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只有不断的应用到生活,才能变成自己的技能。在不影响其他学科学习的前提下,尽量多应用任务驱动学习法,可以使用激励型的教育方针,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计算机基础技能,从遇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探索到发现,是一个不断收获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自身的过程。

4 培养兴趣,创造未来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自主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信息素质在现代社会中趋于全面化,深入化,对于信息素质的提高,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能够快速接受先进技术带来的信息并且吸收精华部分,网上学习不再是传统模式,更提倡和需要的是自主性,主动去学,主动去判读有效且益的信息,而不是传统课程课本生硬的灌输。任时代如何变迁,竞争如何激烈,有一颗自主学习的心,去时代的洪流中不断进取,定不被时代所遗弃。在这里,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制作课程表,让学生用办公软件制作PPT,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过节的时候,让学生自己用计算机制作精美的卡片,这是一个从课本知识转化到生活中应用的过程,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产品展示在他人的面前,并且得到老师的认可时,学生才会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从而作为动力让他们一直坚持着努力下去。所以,当代老师,要不断深入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由“要我学”的被动到“我要学”的主动,信息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否主动跻身信息时代洪流而没有迷失。

5 多元信息时代

新时代的发展,催动这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了让学生以后更好地在社会立足,仅仅靠在课堂上讲的那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努力培养出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在学校只能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在学校课本知识不能丢下的前提下,学生们能在计算机这个领域可以走多远、有多高的成就,那就得看同学们后期的坚持和努力了。

6 结束语

高中计算机课程 篇8

一、理解并灵活运用教材定义以及公式

只有真正理解教材中的定义, 才能深入把握题目的要义, 这是做好计算题的基础。例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 而且经常与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总额等联系起来, 所以必须理解它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这里我想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A、B、C、D、E五个都是独立生产布匹的工厂, 当时绝大多数的厂家用织布机生产, A、B、C厂用织布机, D厂用手工, E厂用电脑, 它们生产同一匹布所花费的时间:A用10小时, B用12小时, C用8小时, D用20小时, E用4小时。试问:此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

这是一道典型考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定义的计算题, 我们只有完全把握并理解定义才能得心应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的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 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因此, 我们可以知道上题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 (10+12+8) /3=10小时。“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当时绝大多数生产者使用的劳动工具。因此, 商品生产者D与E的时间不能加进去, 他们使用的劳动工具不属于“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二、认真审题把握关键信息, 做到举一反三

一般情况下, 题目中的信息都是引入所求问题的索引, 因此, 关键信息的把握至关重要, 例如关于商品价值量。通常情况下, 如果社会劳动生产率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倍提高或是降低时, 我们的学生很容易算出答案。如该商品价值量是10元, 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 该商品的价值是多少?学生很容易答出是5元,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关系, 但如果换成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0%, 一些学生就无从下手了。其实大家可以设现在的商品价值量为x, 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之后的价值量与变化前的关系是x (1+30%) =10, 那么现在商品价值量x=10/ (1+30%) 。把握这个知识点, 学会举一反三, 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变都不难了。在考试中很少让我们直接求商品价值量, 通常是与商品价值总额甚至是与纸币升值或贬值等联结起来。但最基本的商品价值量一定要算对, 因为它是最基本的一步。

例如:M商品2009年生产了10亿件, 商品价值总额为100亿元, 2010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 而此时纸币贬值了30%, 问:2010年该商品的价值量是多少?

此题分三步:第一步, 2009年M商品的价值量:100/10=10元。

第二步,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价值量:10/ (1+20%) =100/12元。

第三步:纸币贬值后商品价值量:100/12/ (1-30%) 元, 这就是最后的答案, 把握了知识后一定注意举一反三, 灵活应用。

高中计算机课程 篇9

1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地位

据相关数据发现, 在我国高中阶段,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非常不乐观, 很多学校都认为高中主要是学习的阶段, 是学生步入大学的重要阶段, 在高中应该以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为主, 所以很多高中都压缩了信息技术课程, 有的学校甚至直接取消了信息技术课程。可见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的教学中地位非常低, 根本引不起学校的重视, 那么计算思维的培养就更加无从谈起了。所以要想培养高中生的计算思维, 就要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为了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需要学校对其进行一定宣传, 通过校园广播、集体大会等形式进行传播, 学校也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 让教师、学生, 甚至家长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以及计算思维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让教师、学生、家长充分地了解信息技术课程和计算思维, 从而才能够提高大家对这些内容的重视, 才能够重视计算思维的培养。高中还是以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为主, 但是这些辅助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充实高中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学校应该想尽办法让学生在紧张的高中学习中, 利用这些难得的机会锻炼高中生的思维, 培养高中生的计算思维, 这对高中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学校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2 改变信息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虽然是一门新课程, 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学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这门新课程有很多地方无法相融。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教师站在讲台上不停地说, 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无声地听, 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当今发展迅速的社会, 不能满足社会对高中生计算思维的要求, 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计算思维, 就必须改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采用最先进、最科学的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发展到了很多种, 包括讲授法、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讲练结合法、任务驱动法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法等。根据相关的数据反映, 目前在我国应用最多且效果最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为“讲练结合法”和“任务驱动法”, 所以建议高中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另外除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还需要改变信息技术的教学观, 因为在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 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让高中生掌握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 其教学观主要是以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知识为中心, 这种教学观与计算思维的培养严重不符。计算思维不仅仅要让高中生掌握该学科的某些知识或者某些操作技能, 而且要让高中生能够将计算机的思维不自觉地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所以教学观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大, 可以说教学观决定了教学效果, 同时也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

3 改变信息技术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

在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当中, 其内容主要都是课本上的内容, 大部分都还是理论知识, 这些内容不仅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 同时还阻碍了高中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了培养高中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需要对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生活联系在一起, 能够有效地培养高中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例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其他科目的知识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自主研究, 将数学、物理当中的公式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上, 或者是用计算机去记忆一些历史事件, 并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排序、分析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信息计算的使用能力, 同时还能够帮助学习学习其他学科;还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例如收费时, 可以让学生用计算机做一些报表、统计等。在高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 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培养高中生的计算思维。

4 结语

计算思维是当今社会对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 而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高中生计算思维的重要课程, 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注意高中生计算思维的培养。计算思维的培养策略在我国的研究比较少, 所以其发展也比较缓慢, 要想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计算思维, 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同时还要结合相关研究,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摘要: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社会信息化程度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并且在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不足, 并很好的发扬了传统教学的长处。但是在我国很多地方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各种各样的问题陆续出现, 这些问题中有个共同点就是忽略了计算思维的培养。鉴于此, 本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算思维

参考文献

[1]侯慧玲, 王新龙, 李学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J].长治学院学报, 2011 (5) :57-58.

[2]王学红.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进行计算思维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13) :63-64.

高中计算机课程 篇10

一、弱化理论, 强调操作教学理念

现在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书中往往有不少的硬件原理等理论知识, 由于现在的中职学生基础素质越来越差, 对于理论性强的一些知识, 一是不想学, 二是学不懂, 因此讲理论的效果和不讲没有多大的差别, 而且中职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高技术人才, 而是培养一般的技术工人, 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就能满足社会中的岗位技能的需求。因此大胆地弱化理论, 尽量少讲理论, 对于难懂的理论可以不讲。理论讲解简单化, 把重点放在操作的示范讲解上和实训上。把一些纯理论作为阅读材料处理。尽量把课堂从教室移到实训现场, 讲要多从实物、实训现场讲, 少在教室讲。采用任务驱动法, 在完成任务中教, 在完成任务中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更新发展的能力教学理念

采用两种方法培养学生:一是网络学习, 不仅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更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更新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上网学习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学会在网络上学习。二是市场调查研究学习法, 在电脑市场上往往能看到最新的电脑硬件, 学到最新的电脑技术知识和技能, 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更新, 因此在学校的组装与维护教学中, 通过下任务, 教方法、组织市场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市场调查学习的方法, 学会从最新硬件的说明书中学习最新的知识。

三、集中实训

课程结束时安排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实训, 分小组进行, 采用最新的硬件系统, 熟悉并能够识别计算机各种配件, 按要求组装计算机并在组装中排除硬件故障, 掌握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 确定计算机故障产生的原因, 学会通过直观检查法、拔插法、交换法等进行故障判断。对计算机几种常见的故障, 通过检查进行判断并找出故障的原因。并通过光盘对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系统安装等, 实训内容与毕业后实际工作情况大体一致。彻底弥补了平常练习的局限性。

四、学习评价的改革

高中计算机课程 篇11

【关键词】微课程 计算机基础课程 应用优势 构建

一、引言

如今,信息技术水平成为衡量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委员会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改革,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全面创新,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获得了巨大发展。学生在高校所学习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对于提高学生以后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微课程的概念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于教学活动的需要,微课程应运而生。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运用动态视频式、PPI式、讲课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式,采用较小的学习单元模式,细分教学内容,以教学任务作为驱动,录制教学课件;课下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视频自主学习。微课程的设计遵循学习规律,以原有课程为基础,对其进行分解,构建一系列微课程体系。这些微课程体系一般都包含有课程目标、互动、问题解答和作业布置等内容。从广义角度来讲,微课程的出现是对学习资源的一次全面整合,对教学模式的一次全面改革,充分结合了知识和教学方式;录制的微视频更是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简短而且问题集中。

三、微课程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一)便于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边听课边练习;教师讲述,学生演习。前者的特点是学生知识学得快,忘得也快,仅靠这一种教学方法很难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后者是学生在认真听取教师讲解后,凭借对讲解过程的记忆进行演习,在教师讲解内容过多的情况下,学生的记忆效果就会降低,同样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想使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就必须巧妙结合两种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二)便于掌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难点

微课程针对课程的重难点设计教学内容,匹配度高。学生可以在课下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观看微课程视频,并且可以随时学习,随时观看,通过重复观看视频,听取教师讲解的重难点,循环观看视频,透彻理解重要知识点,最终达到掌握重难点知识的目的。

(三)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程中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素材,能够对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在增强学生记忆力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借助微课程的指导,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习惯,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微课程教学模式在高校計算机基础课中的应用

(一)在学习内容导读中的设计

微视频是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课程弓i导、知识解读和操作演练。其中,课程引导在学生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引导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细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灵活。微课程可以将课程知识点清晰地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通过微课程中的课前导读能够全面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教师不仅可以自己录制微视频,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直接下载微视频,然后结合教学内容来对微视频进行处理,使其充满趣味性。

(二)在教学活动中的设计

为了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将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过程录制下来,制成微视频,让学生能够在课下反复观看。此外,学生还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式学习,采用合作交流探讨的方法,将自己遇到的学习困难予以解决。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交流情境,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解决,解决的效果如何,并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达到让学生内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

五、总结

高中计算机课程 篇12

1“微课程”的应用的必要性及案例分析

1.1“微课程”应用的必要性

传统计算机教学课堂上,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强制性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等不良情绪,为了顺应教育体制改革,教师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将微课程充分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微课程”中的微,是微小,相对较短,具有画面片段的小视频。而这种微视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甚至是MP4播放出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微视频的获取方式也越来越方便快捷,使更多老师愿意使用这种方式去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提高学习效率。目前,对于微视频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方面:微视频资源的研发,二是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效果。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学生自己也能从中获得乐趣,不再像过去一样死板地去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滞后性的产生。微课程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重要革新。

1.2“微课程”的应用案例分析

自从部分省市开展了电子书本,1对1项目,云计算辅助教育等新技术以及国外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传入国内教育界。现阶段我国有很多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及手机等设备,使我国的课堂模式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灌输式、被动式、以知识的传递及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成了“微课程”等概念的教学模式。“微课程”的重点就是微视频,一般都是借用网络平台所展现出来,使一种将教学素材及设计、考核测试以及交流互动等内容相结合的微型的网络课程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方向。在国外,主要以THDED以及可汗学院所设计的网络教学视频,而在国内主要是一些“微课网”的设计评比。教学设计、微视频、辅助学习资源、社会性交往平台等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微课程体系[2]。

2“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

2.1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微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分成三个模块:课前、课中、课后。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1)课前

教师在实施微课程教学策略前,应该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课程设计,将教学重点难点融入到教学视频中去,同时,帮学生安排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回家以后进行自学,对知识进行预习,由于视频都是针对具体的知识点开展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己想学知识的学习。由于每个视频的学习时间都相对较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去观看,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程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它的出现为信息化学习模式的发展创作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思考问题,不能被微课程所控制,否则会使微视频的应用没有任何意义,从而也丧失了学习的意义。

2)课中

想要完成对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就需要师生都有效的利用好课堂面对面交流的最佳平台。教师应对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状态予以掌握,那么在课堂中就能针对学生课前学习中所存在的困惑进行解答,并积极的评价学生在课前的学习机练习情况。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课中时间,使学者学到更多。同时学生在课堂上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层次分小组来积极探讨学习问题,便于提高学习效果。

3)课后

课后的复习和巩固是非常关键的部分,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课后作业和实际操作练习的过程中获取的是知识的内化。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的知识,一回到家就差不多忘记了一大半,长此以往,学生根本无法将知识真正落实。而微课程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点,上课没有弄懂的知识,可以在课后利用微视频去学习,引导他们思考微视频中是怎么引导,怎么推理,怎么结论的,通过反复地观看与探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微视频进行复习是众多学生愿意采用的方式,除了它的趣味性以外,还有它的便捷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去观看它,如果自己实在弄不懂,也可以请求家长帮助他一起去理解,这种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因此,不得不说微课程的运用为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一场革新,这种全新的体验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家长及老师们的喜爱。

2.2“微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要点分析

1)设计问题及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能够找到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方式,老师可以通过微视频、PPT、HTML网页等多种学习方法供学生参考。应用任务驱动模式来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对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设计问题及内容,而且其问题还需与知识要点有较大的紧密型,并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相关联,主要设计原则包括实用性和全面性两个方面。任务设计的难度不能过大要保证大部分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最好是添加一些拓展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同时也可以将挑战性非常强的任务给设计出来,使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需求得到满足,而最后就是在设计任务时,不要设计一些太容易掌握的内容,因为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疲惫,从而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不愿意再去完成任务。

2)协助学习活动设计

为了更便于学习吸收稀释,可将课程中会用到的关键点制作成为一个小视频,并积极的讲解每个步骤,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视频步骤来操作,同时学生还可根据不同的主题任务或者彼此的喜好和性格来进行学习小组的分组,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分析探讨,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从不同角度来了解问题,将认知结构重新进行构建。而教师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其他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的技术及方案,并针对问题共同进行讨论,而在讨论及交流中有效吸收知识,是学生创新思维得以提高。

3)综合评价测试设计

教师应提供多层次且难易程度多样化的操作练习于网络教学平台上,以便于学生能依照自身的综合能力及水平来选择对应的练习,应用这些联系让自己能多找我一些模块知识点,能够及时对自己在学习存在的不足充分了解,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解决方法可以是找其他同学或者老师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学生还可以成立一些课外科学小组,在小组上将自己困惑的问题提出来予以讨论,以此促进小组之间互相进步,最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学习汇报及小组评分,对每一个小组及组员进行公平的考核。

3 结束语

微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们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自觉去钻研与探讨,不过教师在利用微课程进行教学时,必须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录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提高了学习的效果,然而,教师在利用微课程教学时,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特点予以实施,将“微课程”运用得恰到好处,促进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成果不断提升,为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摘要:伴随中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进步,尤其在教学方面。特别在计算机的学习上,我们必须要采取与时俱进的方法,一方面提高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与乐趣。随着信息的社会化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网络媒体、社交网站的广泛应用,“微课程”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得到了极高的重视。该文将对“微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模式,微课教学

参考文献

[1]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126-133.

[2]吴云,徐冠男,曲朝阳,等.基于微课的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5):122-122.

上一篇:知识分子命运下一篇:主要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