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精选12篇)
计算机网络课程 篇1
1 引言
人类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深刻的影响并改变着世界,我国政府也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目标,充分揭示了未来产业变革是由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和推动的,而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存储、传播的主战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高校来讲,必须从战略高度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意义加以认识,未来我国将需要大量掌握信息技术,能迅速进入企业生产、研发一线的合格人才,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培养信息人才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理解信息时代、理解互联网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2 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中的学生已经发生变化,而教师的意识却落后了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一门经典的专业基础课,已经在各个高校的课堂中至少存在了十多年,这十多年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在教育领域首先是学生的扩招,学生的数量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学已经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阶段进入到普遍的素质教育阶段,学生的状态已经不同以往。其次是知识获取手段的变化,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知识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不再难于获取,也不再局限于书本,学生如果有意愿,可以非常方便而迅速的获取到想要的知识,甚至可以更新到这个领域的最前沿;最后,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发展日新月异,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我们的老师却往往没有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变化,甚至有意无意在规避这些变化,教师使用的是多年不变的教材,采用的也是日复一日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闭门造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因而产生的各种矛盾和不足日益凸显出来。
2)教师没有倾听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在高校中,计算机网络课程因计算机网络本身的重要性,从原来只是计算机学院学生学习的专业课,逐渐演变为各个院系、各个专业学生都要学习掌握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网络课程面对的学生不再局限于本专业的学生,而是要面对许多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包括很多没有理工科基础的学生,教育的对象已经发生变化,但我们的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网络时,往往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出改变,势必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即便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生的需求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有些学生是一门心思要考研,他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时更关心的是这门课程的考点是什么?而有些同学则是立志于从事软件开发,他更关心协议本身,而有些同学更关心网络规划、硬件怎样配置,如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是一线教师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3)和手机争学生
在十年前上课时,只要是计算机网络这种专业核心课程,走进教室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感受到学生炙热的目光,对知识强烈的渴求,学生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对教师讲述内容的反馈是积极而热烈的,课后许多同学拷贝PPT,问老师要邮箱、电话、QQ等信息,经常和老师通过邮箱联系,沟通交流,课堂内外的气氛是热烈而高效的。但近些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原本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教师走进课堂,许多同学都在低头看着手机,讲述的过程中,抬头看老师的同学也不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面临一个很大的敌人就是手机,因为教师讲授的再精彩也难敌手机有趣,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中拉回到课堂本身,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巨大考验。
4)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不能盲目追新,忘了初心
许多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都反复强调要引入新技术、新理论,更新陈旧理论,紧追时代步伐,这当然没有错误,也应该这样做,但在这个过程中,比追新更重要的是要把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架构、计算机网络的核心价值观传达给学生,把计算机网络中的基础协议一定给学生讲透彻、讲明白,一个连TCP/IP协议都不是很清楚的学生,是没有办法真正理解新知识的。
3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改方法
1)紧跟信息时代发展,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
计算机网络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信息技术每时每刻都在不断进化,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没有理由故步自封,课程内容的更新倒在其次,更关键的是教师对获取信息新技术的兴趣和动力,老师一旦获取到了新技术,自然而然就会在课堂中流露展现出来,挡也挡不住,所以课堂内容的更新,关键在于教师对于自身不断的提高,这是一件旷日持久的持久战,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坚定信仰和决心,这个过程中没有终点,也没有裁判,能依靠的只是教师自己的自觉性,对学生的责任心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唯有如此,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感受到教师对计算机网络的感情与热爱,才能唤起学生的兴趣,鼓舞学生投身其中,如果教师本身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厌烦的,只是将其视为谋生的手段,没有兴趣感情可言,冷冰冰的讲述一天又天,则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讲也是没有乐趣可言的,学生是极其聪慧敏感的,作为教师要想照亮学生,只有让自己先熊熊燃烧起来。
2)倾听沟通,满足不同需求
许多老师在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时候,关心的只是教学大纲,大纲里要求什么我就讲什么,一切围绕大纲展开,但在这个过程却缺少了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需求的沟通过程,教师讲授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但经常都是轻视学生的需求的,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放低姿态,注意密切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多倾听学生意见,及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对课程做出适当调整,多想办法或者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许满足学生的某些需求对教师来讲只是举手之劳,但对学生产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获取,而是让学生也可以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关心。
3)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提高课堂注意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人心,教师在课堂中多了一个天敌,就是手机,无论以前教师在课堂中多么成功,在如今的课堂中都有可能被轻易击倒,因为学生低头看手机的事情随时可能会发生,而他一旦低头看手机了,教师就很难再把他拉回课堂来,不论教师讲的多精彩,毕竟比不过电影,比不过动漫,比不过微信,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手机的问题实在是让人很头痛,虽然可以采用某些强制的手段,比如上课关机,或者发现看手机就没收,但强制手段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如果总是在课堂中为这个事情和学生反复拉锯,反而造成整体教学过程被肢解,教师和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中是对立的,难以轻易平复,所以面对看手机这个问题,教学中不能急躁,要平心静气,耐下心来和这件事情做斗争,首先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教师的面目亲切、言行可敬、知识渊博、态度和蔼,散发着人格魅力,自然会受到学生的爱戴,从而愿意听讲。其次要提高幽默感,这种幽默感不是在讲课中说几个笑话,准备几个段子,而是教师本身应该是个幽默有趣的人,会把事情讲述的很有趣的人,会从平常的细节中观察出荒谬的人,只有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真正散发出智慧的光芒来,他在不经意中流露出的幽默感会深深地感染到学生,久久难忘。最后要面对现实,也许现在的老师在课堂中已经无法彻底战胜手机,那就期待VR虚拟现实早日来到课堂,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彻底进入虚拟的世界展开教学,而现在只有平心静气和手机共存了。
4)重视基础,重视细节
计算机网络不断有新技术、新思路涌现,让人眼花缭乱,在这众多的技术中,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老师要有在复杂问题中抓住本质的本领,面对复杂、庞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要可以凝练出核心架构和核心技术,紧紧围绕计算机网络多年不变的基础展开,把重要的协议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能把细节信息也清楚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5 结论
根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多年实际教学经验,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结合课程实践,探讨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从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看,可以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兴趣。希望本文的探索能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育改革有所增益。
摘要:计算机网络一直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计算机网络课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奠定了牢固的网络基础。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如何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核心问题。[1]文章针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解决办法,并通过教学加以检验应用,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琳,孙伟峰,吴国伟,等.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1(10):70-73.
[2]李向丽.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改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8):194-198.
[3]任周.基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改的研究[J].软件导刊,2009(8)187-188.
[4]王一多.基于网络发展下的高校计算机教改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1):154-157.
[5]姜文红.计算机网络原理教改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1-82.
计算机网络课程 篇2
一、课程的性质及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面向计算机网络、软件、计算机应用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本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基础课作用。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系统》等的基础上再学习本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对后续课程如,《网络安全技术》《网页制作》、《A SP.N ET》等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本课程设置上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传输介质、局域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技能,加强学生组网、管理和维护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会局域网组建、互连、维护和因特网服务与应用等技能及网络必须知识,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维护、管理。因特网的接入、常用网络设备的配置、维护等操作技能。
本课程在对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处理事务及故障排除的能力,为学生参加以后的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从事网络技术相关工作及络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设计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技能的训练,将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通过与行业、企业单位相合作,共同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培养规格:
(一) 在课程理念上,注重在如下四个方面的设计
1) 创设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中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注重在学习情境中贯穿知识点的学习与运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 转变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由简单学习情境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加大学习情境的深度,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最终达到综合应用的能力。
3) 在知识的习得上,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以金字塔方式变化,充分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4) 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改变环节评估考核的权重及评价的方式,加强过程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在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完成过程中,给学生三方面的评价,即:自评、互评、教师评。
(二) 课程在设计思路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以学习情境划分大学时块,依据学习情境的子任务再划分小学时块,最后细分到课时的安排。
2) 在课程的目标定位上,将课程的培养对象定位为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员,以企业单位日常工作为背景,以具体的案例为例,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网络组建、管理和维护人员。
3) 整个课程内容实现三个转变:a.主体的转变: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中心,教师引导和辅助”。b.知识系统的改变:由原来的按理论知识体系讲解转变为理论知识为教学情境服务,需要什么理论知识讲解什么知识,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c.知识性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随着学习情境的逐步加深,知识性的习得越来越少,能力性的培养越来越高。真正体现“教师为了不教”。d.环境的转变:将原来理论知识在教室,实践内容上实验室打破,在实训室中边做边讲边实践。e.身份的转变:学生由Internet服务的使用者向小型企业网管理员的转变。
(三) 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构,以项目的形式展开,理论知识融合在项目实践所需的知识中。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形式组织实践课程,以5~6人为一组,进行实践环节训练。一般由老师提出学习情境并出示学习任务卡片,学生通过需求分析――设计选型――方案实施――网络配置――测试验收――评估等环节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
三、结束语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大赛;实训教学;师资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能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培养人才的知识、技能等诸方面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职业学校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艺型人才,帮助学生能就业、好就业,顺利推荐上岗,并使学生基本能够符合企业对招收人才的需要,经短期培训或适应后能完全胜任所承担的工作。所以,职业学校应该立足于现实、放眼社会、放眼未来,加强在校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性、实用性都很强,而且知识、设备更新也快,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对广大教师而言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这里结合笔者在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体会和辅导学生参加中职学校企业网搭建及应用比赛的体会进行探讨。
一、明确课程的教学定位
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组建中、小型网络和管理网络的操作技能。主要以培养网络基础技能型人才为主,对这类人才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很强,不需要他们掌握較为高端的网络技术。根据调查,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或者网络工程建设的实施人员,或者从事网络施工类的工作。而这类工作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局域网组建”和“网络安全与维护”“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等技术。因此,为了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岗位要求,可以侧重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及综合布线等内容,并将“构建中小型企业网实训”作为核心内容。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要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引入各种教学方法,如:实物教学法、虚拟实验先行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法等,主要是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贯穿整个教学,对一个问题情境多种教学方法互补。如,先利用Packet Tracer软件模拟做相关实验,再进行网络设备实物的操作验证。也可借助YS-RouteSim路由模拟仿真软件帮助训练。实践表明,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难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也各不相同,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内容作为选做,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需求。在讲述完上述内容之后,对于有的学生安排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实验,可以是组建企业网及应用或搭建园区网等综合项目实例,可以是往年全区全国的技能竞赛原题,也可以创建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需求设计一个网络解决方案。
三、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处于“夹缝”位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甚至不经中招就可进班学习,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职业学校的教育仍按应试教育那一套,只重视理论教学,所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掌握的理论知识就更少,从另一个角度反而更影响了他们就读职校的愿望和热情,我们应该让就读职校的学生,来职校后能较快地树立学习的兴趣,满足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培训能够顺利就业。把以学习课程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会技术、完成任务为中心,以项目形式体现其教学内容。这些技能训练都来自于我们身边的生活和生产,学生对教学课题感兴趣,认识到所学的东西非常有用,能解决现实问题,学习热情自然高涨起来,从而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随着提高。教师积极利用这点,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开始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依据技能大赛,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并不是新事物,很多年前它就是我国技术学校、中专内部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很多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从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岗位对人才规格、能力要求的提高,传统的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提出的技能要求。所以,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出现,开拓出一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革新之路。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根本特性,实现了引导职业教育发展。它不仅检验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检验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场从学生到学校的全方位检验。在教学中要尽量减少文化课的比例,多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的机会;将理论内容穿插在实训部分中,以实训操作遇到的现象映射出相关原理。学生要根据实训项目和任务要求,包括实训目的、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以及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进行独立的学习和训练。最后,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并写出实训报告;教师要给出此次实训项目的评价,打破目前的考试制度,采取理论与技能并重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五、提高中职师资水平,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老师如果只局限于学校和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很难让学生掌握企业所需要的各类技术和技能。所以,学校对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每年都要送到相关院校和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始终掌握该领域先进技术,成为我们职校也是企业所需的尖端技术人才。聘请企业专家定期到学校授课,增强学校的教师队伍力量,增强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多种途径的教师培训大大提高了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技术操作水平,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提供了技术指导力量。培养“骨干教师”与“专业带头人”,使教师可以独立胜任《局域网组建与管理》《企业网络安全与维护》《构建中小型企业网实训》课程的授课任务;胜任讲授系列职业认证课程及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认证考试并获得证书。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应该以基础理论为前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要注意的是,教学方法只是教学的手段,应该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实践教学中,就灵活机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制订计划,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只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敢于创新、善于总结,一定能够促进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波.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有效教学[J].文理导航,2012(3).
[2]孙常辉.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探讨 篇4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这一特性决定了其知识体系的宽广性。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新的网络技术和标准不断问世。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型特点,又决定了其包含的理论知识具有时效性,加之新型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及计算机应用技术本身的不断深化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知识体系包含内容繁杂、知识更近较快。
计算机网络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其前驱课程有计算机基础和通信原理等课程,后续课程有网络工程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等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日益普及的时代,学好计算机网络这门课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照本宣科”模式大行其道,这有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性强的特点。有的教师自身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应用性认识不足,不能抓住课程的主线,上课也就不成体系,加之实验环节薄弱,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本文首先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选取开始,对该课程如何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实验实践能力教学及相关的应用技能培养进行探讨,最后给出了教学效果的例证。
2 选取合适的教材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需要围绕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所以教材的选取也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选取。运城学院是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教材的选取就必须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对于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学生,如果选择国外著名的Andrew S.Tanenbaum教授所著的《Computer Networks(Fourth Edition)》英文版)作为教材并不合适,因为该书更为强调协议算法的分析、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以及网络协议的开发,与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很多本科院校学生的水平不相适应。这本教材对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是比较适应的,也可以选取原版(影印本)作为网络方向硕士研究生的教材,通过原版教材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阅读网络方面外文文献的能力。
谢希仁教授编著的《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该教材自1989年第1版到2008年的第5版,已成为国内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经典教材之一。该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在有限的篇幅内,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讲的非常清晰。全书与TCP/IP协议为线索,突出了因特网的应用。与上一版相比,删除或压缩了一些离TCP/IP主线较远的次要内容。对于最基本的内容,在目录中的相应章节前面都加上了一个星号“*”。对于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选取这本书作为教材(可以只讲有星号的章节),再配一本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的人才。
教材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目前,有些计算机网络教材以OSI七层协议为主线,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个完整的协议体系。但是,这样一来,将一门原本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变成了纯理论,不能与现使用的网络技术相结合,这样的教材的使用效果肯定是不好的。还有的教材,将路由器、路由技术等重要内容都已讲完,才开始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试想学生还不了解IP地址的时候如何能够理解路由表呢?还有的教材,用了很大的篇幅讲一些过时的技术(如ISDN,X.25等),对一些已经成熟并且被广泛应用的技术确轻描淡写甚至只字不提,在教学中都应避免选取此类教材。
3 理论教学探讨
要学习计算机网络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的定义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网络是为了通信而存在的,而自治的计算机间如何能够通信呢?依靠协议进行通信的,所以协议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线。但是,协议有非常之多,该采用哪些具体协议作为主线呢?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最为重要的应用,而TCP/IP协议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所以,如果能以网络层次结构和协议为理论基础,结合TCP/IP协议在因特网中的具体应用作为主线去教学,使得学生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一般来说,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分为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但是局域网和很多广域网都仅仅工作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拼凑一个更为完整的五层网络体系模型,更有利于教学,这五层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通过这五层网络体系结构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局域网、广域网网技术,还学习到了因特网技术,并且让学生也明白IP协议是运行在局域网或者广域网之上的一种高层协议,所有的网络只要能够支持IP协议,它们之间就能在网络层实现通信。
通过数据链路层能够使学生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工作原理,通过网络层可以使学生掌握因特网的工作过程,通过传输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不在同一个主机上的两个应用进程是如何最终实现通信的———借助于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应用进程。所以,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的核心内容,应该让学生重点掌握。
4 实验教学探讨
计算机网络课程一般由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组成,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网络原理,从而具备规划、实施、管理中小型企业网络的能力。运城学院计算机系结合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体系和课程特点,与国际知名的网络设备厂商H3C合作组建了华三网络实验室,使得学生在学习网络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亲自动手完成H3CNE认证中要求掌握的一些实验,培养了学生更为实用的技能,使得理论与实际完美的结合起来,将实际搭建组网能力和设备的调试能力列入了实验的关键环节,例如实验课程安排了配置二层交换机、Vlan划分、Vlan路由、配置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静态和动态路由配置等实验内容。在这样的网络实验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出应用性人才,从而达到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计算机网络实验是学生掌握网络基本原理和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目前,大部分高校都组建了专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设备档次种类及数量都达到或超过了教学评估的基本要求,但经调研发现,有些高校的网络实验室没有缺乏专业的网络实验员,而任理论课的老师对网络设备不够熟悉,不能有效的做好实验。所以,有条件的高校应引入CCNP或者H3CNE教材中的一些实验项目,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使任课教师首先能够熟练配置网络实验室中的各种设备。在满足配置要求时,学生也可以自带题目进行验证性或综合性实验,也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创新性实验,从而发挥网络实验室的最大效能。
在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协议分析器或网络监视器对特定的TCP/IP协议数据包进行抓包分析,例如利用commview软件对网络上的HTTP协议、FTP协议或TELNET协议等数据包进行获取,分析数据包中的TCP协议、IP协议内容,从而更实际具体地理解TCP协议和IP协议中报头的格式和详细内容。实践证明,通过让学生自己利用抓包工具抓取数据包并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使得网络课程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结论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生活、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方式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计算机学科最重要的研究领域和最重要的社会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技术之一,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大量急需解决的挑战性问题。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培养出一批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质量网络专业人才。
本文就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教材的选取、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验课程的教学等三方面进行了探讨。随着各高校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深化,相信还会有更多更好的经验与方法,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钱德沛主编.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刘杰民,马宗民,刘国华.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弹性教学模式.计算机教育,2006,10.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篇5
交换式以太网路由互联
一、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交换式以太网主机连接配置和用路由器直接交付路由实现简单的网络互连,了解交换式以太网络内部和多个交换式以太网络之间的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配置方法,深刻领会网络层和链路层在连接和数据传输不同方式和意义。
二、实验基础
“交换”是今天网络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从桥接到路由到ATM直至电 话系统,无论何种场合都可将其套用,搞不清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交换。其实交换 一词最早出现于电话系统,特指实现两个不同电话机之间话音信号的交换,完成该 工作的设备就是电话交换机。所以从本意上来讲,交换只是一种技术概念,即完成 信号由设备入口到出口的转发。因此,只要是和符合该定义的所有设备都可被称为 交换设备。由此可见,“交换”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词语,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 第二层的设备时,实际指的是一个桥接设备;而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第三层的 设备时,又指的是一个路由设备。
我们经常说到的以太网交换机实际是一个基于网桥技术的多端口第二层网络 设备,它为数据帧从一个端口到另一个任意端口的转发提供了低时延、低开销的通 路。
由此可见,交换机内部核心处应该有一个交换矩阵,为任意两端口间的通信提 供通路,或是一个快速交换总线,以使由任意端口接收的数据帧从其他端口送出。在实际设备中,交换矩阵的功能往往由专门的芯片(ASIC)完成。另外,以太 网交换机在设计思想上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即交换核心的速度非常之快,以致通常 的大流量数据不会使其产生拥塞,换句话说,交换的能力相对于所传信息量而无穷 大(与此相反,ATM交换机在设计上的思路是,认为交换的能力相对所传信息量
而言有限)。
虽然以太网第二层交换机是基于多端口网桥发展而来的,但毕竟交换有其更丰富的特性,是指不但是获得更多贷款的最好途径,而且还使网络更易管理。
而路由器是OSI协议模型的网络层中的分组交换设备(或网络层中继设备),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是把数据(IP报文)传送到正确的网络,包括:
1.IP数据报的转发,包括数据报的寻径和传送; 2.子网隔离,抑制广播风暴;
3.维护路由表,并与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这是IP报文转发的基础。4.IP数据报的差错处理及简单的哦拥塞控制; 5.实现对IP数据报的过滤和记账。
对于不同规模的网络 路由器的作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在主干网上,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路由选择。主干网上的路由器,必须知道到达
所有下层网络的路径。这需要维护庞大的路由表,并对连接状态的变化做出尽可能迅速的反应。路由器的故障将会导致严重的信息传输问题。
在地区网中,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网络连接和路由选择,即连接下层各个基层网络单位--园区网,同时负责下层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
在园区网内部,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分隔子网。早期的互连网基层单位是局域网(LAN),其中所有主机处于同一逻辑网络中。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局域网演变成以高速主干和路由器连接的多个子网所组成的园区网。在其中,处个子网在逻辑上独立,而路由器就是唯一能够分隔它们的设备,它负责子网间的报文转发和广播隔离,在边界上的路由器则负责与上层网络的连接。
三、实验环境
1、WindowsXP系统计算机
2、安装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模拟网络实现
四、实验内容
设置三个网络中的主机,使用Ping命令测试通过路由器的网络连接情况:
1、配置路由器之前测试主机连通情况。
2、启动路由选择协议后再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情况。
3、实验报告描述路由器配置和测试情况。
五、实验步骤
1、连接构成一下网络拓扑
2、对主机进行IP配置
PC1、PC2也是如此。
3、对路由器配置IP Routing
4、使用Ping命令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PC1、PC2也是如此。
5、测试和分析路由配置
Router#show running-config
显示当前配置
Router#show ip route
显示路由表
实验二
用RIP路由协议实验网络互联
一、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路由器用RIP进行简单的路由选择协议配置,了解RIP路由计算结果。
二、实验基础
RIP用两种分组传输信息,更新(UNPDATES)和请求(REQUESTS)。每个有RIP功能的路由器每隔30秒用UDP 520 端口给与之直接相连的机器广播更新信息。更新信息反映了该路由器所有的路由选择信息数据库。路由选择信息数据库的每隔条目由两部分组成:局域网上能达到的IP地址和与该网络的距离。请求信息用于寻找网络上能发出RIP报文的其它设备。RIP用路程段数作为网络距离的尺度。每个路由器在给相邻路由器发出路由信息时,给每个路径加上每部距离。然后用跳数作为确定路径的标准不爽死总能提供最短路径。
三、实验环境
1、WindowsXP系统计算机
2、安装Packet Tracer路由器模拟软件模拟网络实现
四、实验内容
设置两个远程网络中的主机,使用Ping命令测试通过路预期的网络连通情况;
1、配置路由之前测试主机到各个网络的连通情况。
2、逐个用RIP进行简单的路由选择在测试主机到格格网络的连通情况。
3、所有用RIP进行简单的路由选择配置完成后测试主机到主机的连通情况。
4、实验报告描述路由配置和测试情况。
五、实验步骤
1、连接路由器构成一下网络拓扑
如图所示,路由器A、路由器B、路由器C用RIP发送路由选择信息。路由器A、路由器
B、路由器C用交叉电缆连接。IP地址如图配置。
2、对主机进行IP配置
3、使用Ping命令测试主机到路由器接口,或路由器到路由的连通性
4、对路由器配置RIP路由选择,例如:路由器A参考配置具体如下,路由器B/C可参照配置
5、使用Ping命令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例如: PC1:
5、测试和分析路由配置
Router#show running-config
显示当前配置
Router#show ip route
显示路由表
Router#show int f0/0
显示接口信息
实验三
理解三层交换的功能
一、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三层交换的简单功能,深刻领会三层交换机二层与三层接口的不同作用。
二、实验基础
在第三层交换技术出现之前,几乎没有必要将路由功能器件和路由器区别开来,他们完全是相同的:提供路由功能正在路由器的工作,然而,现在第三层交换机完全能够执行传统路由器的大多数功能。作为网络互连的设备,第三层交换机具有以下特征:
1.转发基于第三层地址的业务流;
2.完全交换功能;
3.可以完成特殊服务,如报文过滤或认证;
4.执行或不执行路由处理。
第三层交换机与传统路由器相比有如下优点:
1.子网间传输带宽可任意分配:传统路由器每个接口连接一个子网,子网通过路由器进行传输的速率被接口的带宽所限制。而三层交换机则不同,它可以把多个端口定义成一个虚拟网,把多个端口组成的虚拟网作为虚拟网接口,该虚拟网内信息可通过组成虚拟网的端口送给三层交换机,由于端口数可任意指定,子网间传输带宽没有限制。
2.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由于访问子网内资源速率和访问全局网中资源速率没有区别,子网设置单独服务器的意义不大,通过在全局网中设置服务器群不仅节省费用,更可以合理配置信息资源。
3.降低成本:通常的网络设计用交换机构成子网,用路由器进行子网间互连。目前采用三层交换机进行网络设计,既可以进行任意虚拟子网划分,又可以通过交换机三层路由功能完成子网间通信,为此节省了价格昂贵的路由器。
4.交换机之间连接灵活:作为交换机,它们之间不允许存在回路,作为路由器,又可有多条通路来提高可靠性、平衡负载。三层交换机用生成树算法阻塞造成回路的端口,但进行路由选择时,依然把阻塞掉的通路作为可选路径参与路由选择。
三、实验环境
1、WindowsXP系统计算机
2、安装Packet Tracer路由模拟软件模拟网络实现
四、实验内容
1、按照网络拓扑连接设备;
2、配置并验证三层交换机的二层功能;
3、配置并验证三层交换机的三层功能。
五、实验步骤
1、构成如下网络拓扑
2、对主机PC1 PC2配置IP地址及子网掩码,并通过ping命令测试PC1与PC2的连通性。【由于CISCO3560交换机接口默认为二层,故可以ping通】
3、配置三层交换机
4、对PC3 PC4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网关。【网关为其直接三层交换机的接口地址】
5、使用Ping命令测试PC3与PC4之间的连通性。【由于PC3与PC4处于不同网段,并且三成交换机没有开启路由功能,故不能ping通】
6、开启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
7、再次使用Ping命令测试PC3与PC4之间的连通性。
8、测试和分析三层交换机配置
Switch#show running-config
显示当前配置
Switch#show ip route
显示路由表
Switch#show int f0/3
显示接口信息
实验四:IPv6 RIPng 实验目的
启用IPv6流量转发
向RIPng网络注入默认路由 RIPng配置和调试 拓扑结构
IPv6 RIPng配置 实验步骤
步骤一:配置路由器R1
步骤二:配置路由器R2
步骤三:配置路由器R3
步骤四:配置路由器R4 实验调试
Show ipv6 route
Show ipv6 protocols
以上输出信息表明启动的IPv6 RIPng进程为cisco,同时在S1/1,S1/0接口上启用RIPng
Show ipv6 rip database
以上显示了R2的RIPng的数据库。
Debug
ipv6 rip
下面的信息显示路由器R2发送和接收RIPng的信息。
各公司的人数如下:
总体设计图
几项说明:1 每个部门的机器用两台表示,省略其他电脑。模拟器有些命令不能实现,所以整体功能不能完全实现
HSRP,BGP,VACL的配置均不能实现
设计思路: 采用双网接入,网通和电信可用BGP来进行路由的度量选择,由于BGP不可用,改用静态默认路由。四个公有IP地址的用途如图所示:两个IP用于R1的Fa0./0口的网段,此网段接入服务器,提供Web,邮件和FTP服务,不用NAT转换,用公有IP直接可被Internet主机访问。其余两个公有IP分别用于R1的S0/0/0和S0/0/1两个出口,分别在两个接口上实行NAT重载,即可充分利用4个公有IP地址。为了经理访问其他用户资源,其他用户只能访问本部和Internet的资源,考虑使用ACL技术,在VLAN中使用 为了保证安全性,可在R1上外接一个认证服务器和IDS,前者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权限,后者可以过滤进出的流量及其敏感信息。首先按照部门将各部门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一共10个vlan 分配的内网IP地址可以应对招收来的少量员工 在SW1上配置DHCP服务器,根据不同VlAN分配IP地址,不用专门的DHCP服务器,节省资源。同时采用了两层的设计模型,兼顾安全性和冗余性双重保障。由于HSRP等协议不可在模拟机实现,顾功能不能实现。
完成步骤:
第一步 划分VTP域,域名为star,密码为star。其中SW1设置成server,其余的均为client端。
将各交换机相连的端口设置为Trunk模式,用dot1q封装
此时,在SW1上配置VLAN的信息,在其余的路由器上都应该看到,首先在SW1上配置VLAN的基本信息,每个部门一个VLAN
SW1的VLAN信息
过一段时间,查看其余的交换机
SW2上的VLAN信息
同理,查看其他的交换机发现了相同的VlAN信息,说明VTP域可用且正常。
第二步 将各个PC接入对应的接入交换机的端口上,并且设置正确的access的VLAN模式和VLAN号上
当全部分配好后,查看各接入层交换机的接口对应的VLAN信息:
SW2的接入信息
SW3的接入信息
SW4的介入信息
查看后发现分配正确。
第三步
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将SW1设置为根网桥,将SW0设置为备用根网桥:
SW1上设置命令
SW2上的设置命令
第四步
配置SVI接口
SW1上配置示例
其余的9个VLAN类似的配置
配置SW0的命令类似,但是IP不同,但是由于不能配置HSRP(模拟器不识别命令),所以此时的配置就出现了问题,若是采用不同的SVI的IP,当配置DHCP服务器的时候键入default-router时就有问题,应该键入HSRP虚拟后的IP充当各个VLAN的网关,但是HSRP不能是使用,采用不同却不能模拟一个IP,DHCP服务器配置就有问题。所以为了后面的配置,我们这里就采用了相同的IP。VLAN的IP如下:
SW1和SW0上的信息
为了实现三层交换的路由功能,我们需要在SW1和SW0上开启路由功能:
SW1和SW0的开启路由命令
第五步
为了防止分布层交换机的带宽瓶颈问题,我们采用多链路技术,后来发现此交换机有1G带宽的接口,但是已经配置了,考虑到HSRP的问题,我们这里使用了二层链路聚合而不是三层链路聚合技术:
Show一下看看结果:
SW1上的显示
SW2上的显示
可以看到二层链路聚合已经成功。
再看一下show run的配置情况:
SW1上的显示情况
第六步
为了更简便的给用户提供IP地址,我们需要在SW1上配置DHCP服务。由于此公司规模较小,所以此计划可行。
配置时先将一些默认网关所需要的IP从地址池中排除,防止被动态分配:
SW1上的显示信息
配置过程不截图,看配置后的现实情况:
SW1上show run之后的显示
其中default-router本应该是虚拟的地址,此处用SVI的接口实际IP地址。完成后我们将主机设置为自动获取IP地址,然后选择几个PC查看情况:
经理部门的IP
产品开发的IP
检验其他的PC发现均和对应的VLAN分配的IP相同,所以可以验证处DHCP服务配置成功。
第七步
服务器的配置
服务器的IP地址的静态设置
服务器的IP地址
开启FTP服务
开启HTTP服务
开启邮件服务
第八步
R1的Fa0/0接口配置
和服务器相连的接口
与R1相连的SW接口开启三层路由功能,并且配置IP地址:
SW1的Fa0/4接口
在接入层交换机上接入PC端口开启思科快速收敛功能:
SW1上开启Port-fast功能
第九步
设置权限问题,经理可以访问所有资源,不用配置ACL,其他部门要进行配置,以
VLAN2配置举例
配置好access-list 2 拒绝172.16.10.0 172.16.30.0-172.16.100.0
vlan access-map denytelnet 10
match ip address 2
action drop
exit
vlan filter denytelnet vlan-list 2
此后vlan2里的主机只能访问本vlan内主机和外部设备,不能访问其他vlan中的主机设备,其他vlan同样配置
第十步
配置EIGRP路由选择协议,过程省略。在R1上设置静态默认路由:
R1上配置默认路由
其余的步骤省略,我们在PC1上尝试Ping一下ISP,看看是否能通:
PC1上ping ISP看看是否通
第十一步
配置重载NAT,在R1上配置:
R1上NAT的部分配置
至此基本完成配置,能达到题目的要求。
实验心得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1011-02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s Course
XIAO Lai-sheng1,WANG Zheng-xia2
(1.Information Schoo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2,China;2.Law Schoo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2,China)
Abstract:Computer Networks is a core course for students who major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aspects: Using English original edition textbook and adopting bilingual teaching in class; Introducing advanced contents into the course; Paying regard to training of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and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network protocols;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student’s require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s;Teaching;Innovation
1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网络应用技术和应用方法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网络应用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在各个方面做了大胆的改革与探索,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
2 采用国际公认的权威教材,采用双语教学,与世界接轨
本课程采用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的权威教材——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Andrew S.Tanenbaum教授所著的《Computer Works》(第四版)。本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计算机网络教科书,被世界上很多高校用作计算机网络的首选教材。本书第四版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新增加了移动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篮牙技术等,全面介绍了最新网络理论、标准和实现。从知识结构到知识内容,本书在世界范围内的同类教科书中具有先进性。
本课程的教学打破传统的单语教学方式,采用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计算机技术发展潮流的需要。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计算机技术的发源地在美国等少数几个英语国家。直到今天,美国等少数几个英语国家在计算机技术方面仍然保持着领先的地位。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绝大部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资料都是用英文表述的。因此,要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阅读英文资料的能力至关重要。计算机网络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英文原著、从英文资料中直接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沿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设置先进的课程内容
本课程设置的内容既包括计算机网络的经典理论和基本内容,也包括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并且保持了与国际网络最新技术发展同步。本课程的教学不断引入了最新网络技术,如移动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篮牙技术、ATM、Internet多媒体网络等,全面介绍了最新网络理论、标准和实现。本课程内容主要以目前事实上的工业标准TCP/IP网络体系结构作为主线,以Internet作为实例来讲解网络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兼顾到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前沿,保持了先进性。
4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网络协议开放性创新研究
在该课程的教学研究中大胆创新,我们以2003级本科生为起点,组织部分有能力的学生以自愿报名的方式参加开发计算机网络协议的研究课题,进行强化锻炼,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网络协议的开发能力,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在研究过程中,将学生按网络分层分成对应小组,分别建立起物理层协议开发小组、数据链路层协议开发小组、网路层协议开发小组、传输层协议开发小组和应用层协议开发小组。对各小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最后将各小组开发的协议组装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协议,锻炼了学生的分工与协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网络协议开发组的口号是:“让自己当总工程师,设计自己的网络协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5 重视实验教学和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我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设备先进,拥有IBM RS/6000小型机和各类高端交换机和路由器设备,提供从微机到小型机、从局域网到广域网的各类网络实验。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我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的优越条件,我们先后开设了局域网到广域网的各类实验,使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锻炼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网络实验中,设置有硬件网络实验和软件网络编程实验,既有基本实验,又有创新开放性实验。网络实验从硬件实验扩展到软件实验,提高了实验层次。
对于该课程的课程设计,主要是从网络协议软件的编写和应用方面引导学生将网络原理知识和实际网络编程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于网络原理的深入理解,并锻炼学生的软件编程能力。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安排了帧封装、模拟Ethernet帧的发送过程、发送Ethernet ARP包、解析ARP数据包、解析IP数据包、发送TCP数据包、UDP服务器设计等课题作为课程设计题目,锻炼了学生对网络的理解和应用系统的设计能力。
6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了一整套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了CAI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联机内容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网络现代化给我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带来优势。对于课程中较为重要和较难理解的内容我们开发或收集了各类演示动画,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对于网络七层协议的理解,我们专门利用FLASH软件开发了动画。从动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数据在网络中各层中的流动过程。又比如,在讲解滑动窗口时,如果只通过画几个图形来表达,则难以表达清楚,学生也会感到难以理解。为此,我们开发了FLASH动画,非常清楚地表示了滑动窗口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受到了同学们的极大欢迎。
7 重视学风建设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绝对不上学生上课睡觉,如发现少数学生有睡觉情绪,则插入一些笑话内容,学生听后哄堂大笑,课堂气氛自然就调节了。又比如我们绝对不让学生无故旷课。我们特意做了一个签到表格,每次上课都让学生自己签名,以此来保证学生的到课率。对于偶然没有上课的同学一查到底。在学风建设上,我们提出的口号是“不能有一个同学掉队。”要求学生做到课堂纪律相互监督,学习方法相互借鉴,在同学们之间形成和谐互助的良好学风。
8 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引进国内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和方法,结合多年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不断努力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8.1基础理论采用讲授法
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强,我们一般采用讲授法,以便使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基础理论和构建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讲授过程中我们要求增强课堂的互动环节。其方法是:一是要求教师对讲授的问题及时向学生提问。对于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要及时作进一步的讲解;二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随时可以打断教师的讲解举手提问。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对于活跃课堂气氛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对于如何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随机抽样调查法。具体做法是,在每次讲解一个重要问题后,随机调查几个学生,了解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否掌握。为了做好调查,在调查的时候有两个要求:一是要求学生如实回答是否掌握,回答的语言及其简单,只回答“是”或“不是”。二是要告诉学生回答的结果只作为调查的数据,不计入成绩。然后根据调查的结果来决定是否将该问题重讲一遍还是继续讲解其他内容。一般来说,一个问题的讲解要让90%以上的学生能真正掌握,对于个别学生没有理解的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8.2成熟技术采用导学法
“导学式”教学法是在“启发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它包括“给出问题-自学-答疑-学生回答-教师讲评”几个教学环节。它要求以技术点为单位,课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课下自学,口头或书面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述和总结。
例如,在讲解RIP路由协议时,我们采用导学法。首先由教师给出学习问题:如何实现路由节点的动态增删。并且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示:定时发出检测信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课后通过自学和查资料,对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写出书面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8.3新技术采用研究法
由于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针对这个特点,我们采用研究法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研究法”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出研究性课题,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与综合有用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我们选取了新型网络协议、网络安全、多层交换技术、防火墙技术、路由器技术等几个相对前沿的研究专题提供给学生研究。课题成果以论文的方式进行提交。对于一些水平较高的论文,我们定期组织召开论文交流会,进一步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力度。优秀论文我们推荐到有关期刊杂志上进行发表,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8.4总结采用案例分析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中设计案例教学情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内容进行认识、讨论、质疑,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计算机网络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建立一个比较齐全的网络实验室需要很大的投资,因此大多数院校的网络实验室并不是非常齐全,从而使得学生很难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为了使学生对整个网络系统有比较全面、透彻的理解,在课程结束前,我们重点剖析一个大型的网络,比如以某商业网或校园网作为案例。
由于目前的条件所限,我们在网络课程的教学中选择我校校园网作为案例。从建网的背景、拓扑结构、主要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的选择、各主要站点的配置(操作系统、协议、管理软件等)到日常维护,作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再结合日常的应用加以讲解,使抽象、神秘的问题变得通俗化。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最后总结,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理论到实际有了一个全面、彻底的认识和理解。
9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努力,计算机网络课程从教学方法到教学内容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连续多年的学生评教活动中,计算机网络课程都获得了较高的成绩。经过双语教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和网络协议开发训练的学生,在毕业时寻找工作单位具有较强的优势。一些毕业生在自己的学习简历中特别提到,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说明学生对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探索是非常认同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势不可挡。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如何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可谓是任重道远,还需要做大量的课程改革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周晓红.等.大案例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教学设计策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2]陈少青.启发导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3]辽宁工学院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网站:http://www.lnit.edu.cn/jingpin/jsj/index.html.
[4]Andrew S. Tanenbaum Computer Networks (Fourth Edi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4.1.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探讨 篇7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陈旧、理论性太强,不能与时俱进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它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在介绍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围绕OSI模型及TCP/IP模型来讲述,整个内容理论性很强,学生感到很枯燥、很难学。一般教材都以介绍理论为主,很少涉及具体的应用,比如在讲交换机及路由器这些关键内容时仅是介绍基本的工作原理,具体配置一般都不讲,学生学完之后只是知道基本的理论,具体到应用的时候就什么都不会了。这样以来就违背了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了。另外,近几年计算机网络发展非常迅猛,前些年主要是发展有线网络,现在无线应用也已非常普遍,以前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考虑较少,现在越来越重视安全了,这些内容在现今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中很少讲到。由于高职在校时间较短,课时有限,很多教师一般都围绕教材来讲,所以教学内容就显得比较陈旧,不能够与时俱进。
1.2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主要是教师采用黑板加粉笔,或是采用简单的电子课件将书本上内容投影出来。教学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比较吃力,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原理理解尤其困难,实践性比较强的部分听完以后很快又忘掉了。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1.3 实践环节薄弱
一般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等问题在实验室投入上相对较少,路由器、交换机等比较贵的实验设备数量不足或缺少,所以选取的实验课题往往都比较简单,课题数量也少,有的对路由器、交换机实验只是讲基本的配置,有的甚至不讲。学生学完之后只能做一些非常基本的网络设置,面对稍微复杂的网络就束手无策了。另外,传统实验室的管理是封闭性的,学生只能实验课时间来做实验,其它时间就不能进入。有的同学还想再熟练一下操作或是想做一些综合性的实验提高自己就没有机会了,这样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进建议
2.1 选取合适教材,合理取舍内容
高职教育应当以应用技能教育为主,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由于理论性太强,内容陈旧等问题的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的需求了,因此我们必需选取版本较新合适的教材,在此基础对其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比如对数据通信基础部分可以简单的讲,而应该侧重于网络规划及如何组网和管理网络,重点介绍路由器及交换机的配置使用。另外由于网络技术发展非常快,应适当加入无线网络及网络安全等相关新知识,要做到与时俱进。
2.2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性很强,原理又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效果较差,因此我们必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做一些改进。除了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外,比如在讲传输介质的时候,可以带上双绞线、光纤等实物。讲网络命令的时候,将网络开通,教师直接在教师机操作给大家看。讲服务器配置的时候现场演示。讲路由器、交换机的时候可以借助Packet Tracer等软件进行模拟演示。在讲信息流动过程的时候通过动画来模拟。通过采取这些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能够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3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来说非常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实践教学做的往往不够好。然而高职教育又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实验设备。尤其是要有交换机和路由器这些比较贵重而以必须有的设备。2)精心选取实验课题,数量至少应在十个左右,加强路由器和交换机的相关实验。3)开放网络实验室,学生不但可以在上课时间做实验,在课后也可以做一些提高性的实验。4)改革考试方式,将传统的理论考试变为理论加实践考试的方法,甚至是直接考查实践。
3 结束语
近年来,笔者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践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改革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要:该文分析了高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高职,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尹辉,秦杰.《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探索[J].光盘技术,2007(6):58-59.
[2]陈军,汪伟.高职非计网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20):590-59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研究 篇8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其基础应是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是IT行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教好和学好计算机网络课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计算机网络技术又快速发展,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有着更高的要求。
2 课程的特点
2.1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课程
由于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使得一些学科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提出了各自的要求,《计算机网络》不但已经成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还应该是电子类、信息类、电子商务类等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从事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和技能,这样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水平组织教学。
2.2 理论知识抽象复杂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不仅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更有通信技术方面的,其中理论知识抽象复杂如网络体系结构、协议等概念。
2.3 实践性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组网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等必须通过实地观摩考察、亲自动手实训才能掌握。
2.4 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
计算机网络领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一个非稳定的状态,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新的技术和标准不断问世,发展迅速,又是一门实用技术,这就要求教师讲述目前的主流技术同时并能反映出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
3 教学方法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知识型转向应用实践型,我们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为先进的以传授学习方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教师在讲课传授知识的时候,注重传授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方法贯穿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始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思考问题,最后一起解决问题。
2)理论教学还需运用其它的科学教学方法。比喻教学法对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通俗易懂的例子进行比喻,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以计算机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1)计算机网络协议就是个不好理解的概念,我们运用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协议就好比我们日常说话采用的语言。两个不同地方的人要进行交流,他们又互相不懂对方的方言,而要达到正常交流的目的就只能采用一个大家都能明白的语言—普通话,这就好比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要通信,必须遵守它们都能明白的规则—协议。这样,难以理解的概念就变得容易了。
(2)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分层以及各层协议与接口的集合,这个抽象难懂的概念通过邮政系统模型的例子来讲解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邮政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通过对邮政系统模型的讲解,网络体系结构、接口与协议等理论概念以及他们之间关系就很具体、形象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和抽象概念。
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的安排来验证书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网络技术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同时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技能和实用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应达到40%左右。
4)理论和实践教学后安排课程设计,通过查阅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课程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关键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充分地锻炼,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
5)为了使学生更加重视实践环节,应改革考试方法。考核成绩不仅仅是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其构成为:实训成绩占25%,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占15%,期末考试成绩占60%。此外,考试成绩还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联。凡是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证书的学生予以免考,成绩计90分;对获得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网络设计师资格证的学生予以免考,成绩计95分。
4 教学手段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综合使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构筑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现代教学模式,具体包括如下:
4.1 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
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主,配以必要的课堂板书。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将原来抽象、复杂的协议、工作原理(如滑动窗口协议、ARP工作原理、路由表的建立等)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建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网站
把有关教学资料(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训指导、实训模拟软件、参考资料、教学课件、录像等)放在教学网站上供学生课下下载或在线学习;建立网上讨论系统,学生可在网上互相之间或与教师自由讨论;建立网上作业提交和实验报告提交系统。使整个教学活动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结合课程特色,做到学网用网的目的。通过计算机教学网站的使用,学生不仅在网络上可以获取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还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形象生动学生易于理解的特点,适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学材料,扩充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4.3 建立网络模拟考试系统
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自我测试,让学生自己把握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
5 结束语
本人从事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多年,对该课程的特点、教学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我结合高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总结了一些目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技术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进行研究,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通过自己多年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研究和教学经验,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分析总结了一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施晓秋.计算机网络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3.
[3]施晓秋.计算机网络实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吴功宜,吴英.计算机网络教师用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谈计算机专业网络课程的建设 篇9
一、网上教学资源运用效果与原因分析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网上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却并不高, 网上学习效果也难以保证。通过反思, 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教学资源整合与建设过于形式化。
目前, 我校对辅导教师整合以及自建的资源主要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估。辅导教师往往仅就规定要求的必备项目进行资源的收集, 并没有对这些资源做进一步的分析、整理与提升, 而教师的自建资源又不能结合现有资源做有针对性的补充, 导致教学平台只是资源堆积的场所, 不能高效地发挥其远程学习指导功能。
2. 网上教学资源形式单一、陈旧, 更新不及时。
现有的网上教学资源中大部分课程仍然是文本教学材料或是教师讲稿的简单再现。这种固化的教学资源很难为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
3. 网上教学资源仍以课程为中心进行建设。
教师在设计网上教学资源时, 往往没有考虑学生的特征和学习需求, 而是依据自身授课的习惯和思路进行建设, 普遍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 轻学习情境与学习活动设计的问题。
4. 教师对学生的网上学习引导不足。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不具备适应远程教育所需求的自觉学习能力。因此远程教育中的学习引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它成为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教师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理念等方面的引导, 导致学生上网学习时感到盲目和无所适从, 进而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
5. 网上教学资源质量监管体系不利。
学校对教师整合的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学校对教师整合的教学资源只是按照考核规定进行项目量化考核, 却不能对资源内容本身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
二、网络课程的设计思路
针对以上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这里提出以开发设计网络课程的方式来整合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下面以开放教育计算机本科《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提出计算机专业网络课程开发设计的几点思路。
下图是《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开发的功能结构图。
1. 教学内容设计
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需求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的, 是与其社会角色密切相关的。因此, 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实际,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信息很快转化为自我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材过于注重对语句语法的深入剖析, 每讲一种规则, 都安排一些简单的程序实例来讲解语法, 很少有较复杂、较实用的程序, 距离解决实际问题的复杂度相差甚远。因此, “单元学习”模块主要对语句语法等理论知识进行“精讲”, 然后配以“实训教学”环节, 针对某个单元的知识结合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编程的技能训练。“教学反馈”是将单元的知识点列出, 学生进行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 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评价, 如“一般”“较好”“不好”, 教师对学生反馈的结果进行分析, 然后在面授课中或者是交互论坛中集中讲解普遍不好掌握的知识点。另外, 这种反馈结果还可以促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
(2) 注重成人的经验, 确定适用的教学策略。本课程采用“视频教学”演示策略, 模仿教师课堂讲授与演示的教学方法, 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采用“个别辅导”个性化策略, 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单元, 自主学习;采用“交互讨论”的协作策略, 让学生摆脱网络学习的孤立感;采用“测试练习”与“作品展示”评价策略, 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检验;采用“课程导航”的策略, 减少网络学习中的迷航现象。
(3) 注意“动”“静”配合, 发挥多种媒体的优势。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丰富多彩, 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和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 可以将教学内容用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方式呈现, 吸引学习者注意力, 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程序库”模块主要采用了Flash动画的形式对经典程序进行算法分析, 并进行单步骤执行演示, 以增强程序的直观性。
2. 学习情境设计
(1) 导航设计。在网络课程中, 对学习者网络课程的导航设计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网站功能导航设计和教学内容导航设计。前者通过页面导航条把整个课程分为“教学文件”“课程学习”“资源库”“交互论坛”“评价监控”“系统帮助”等相对独立的模块, 防止学生迷航。这些模块在网络课程的每一个页面上同一位置出现, 学习者可以随时进入任意一个模块。后者在设计时采取树型结构, 整个教学内容设置类似一棵树, 从主干到树枝再到树叶, 一级级地展开, 通过链接使学生到达选定的内容部分, 并记录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历史记录, 哪些章节学过了, 哪些章节没学过, 给学生最充分的导航和指导信息。
(2) 界面设计。界面是网络课程与学习者进行交互的接口, 友好的界面能够起到提高学习者的兴趣, 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紧张、疲劳现象作用。因此, 应该强调界面的友好性, 内容要清晰简洁、操作简便, 布局合理, 风格统一。对于内容较多的页面采用目录导航的方式或者翻页链接的形式方便学生浏览。
(3) 教学活动设计。在“教学论坛”模块中分设“讨论答疑”“专题讨论”和“作品展示”三个版块。“讨论答疑”用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之用, 教师可将质量较高的帖子筛选出来加入精华区, 避免由于“灌水”行为导致鱼目混珠而带来的浏览上的不便。“专题讨论”是由教师给出一些综合性较强、功能较为复杂的程序案例, 由学生共同探讨解题算法、设计思路, 并鼓励采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协作式学习。“作品展示”是学生用于展示自己设计开发的C语言程序作品的平台,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评价, 探讨程序的创新思路和改进之处, 从而提高学生的编程兴趣。
3. 资源库设计
本课程主要提供了常用C语言函数库、习题库、程序案例库、素材库、相关知识库等内容。其中C语言函数库介绍了常用函数的用法、功能和程序举例, 并设计了查询功能, 便于学生查找特定的函数;素材库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重表征, 将有关素材按类型进行管理, 分为电子教案、图形图片资源、动画资源、视频资源;相关知识库为学生提供编程语言的发展历史以及一些流行语言的介绍, 并提供相关网站的链接, 便于学生获得学习信息。
4. 评价监控设计
评价监控系统能够自动跟踪、诊断和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持的态度以及知识、能力发展水平做出价值判断。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进行记录和反馈, 实现对学习过程的监控。
5. 系统帮助设计
系统帮助模块包括:课程导航和辅助工具。辅助工具包括学生的笔记本、收藏夹、通讯录等。书签记录可以查看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使用书签的情况, 书签将自动记录下学习者学习网络课程的停止时间和地点, 以便学习者在下次登录时可以直接进入添加书签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笔记记录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记录下来, 以供定期查看。学生可以利用收藏夹的功能将平时常用的学习网站收藏进来, 这样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登陆网络课程都可以浏览到收藏夹的内容。
三、网络课程的应用
网络课程建设完毕之后, 关键性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为使网络课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必须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首先, 辅导教师要精心做好基于网络课程授课的教学设计, 培养和鼓励学生使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其次, 利用评价监控体系, 把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学习的积极程度作为学习评价的一个指标;再次, 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 从而弥补远程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的不足;最后, 就是要加强网络课程的建设, 不断完善网络课程的教学功能, 增强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 网络教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对网络课程设计制作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索, 将现代教育理论与先进科技相融合, 逐步完善网络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钟绍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及软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 (3) .
[2]徐皓.网上教学的特征[J].中国远程教育, 2006 (5) .
[3]梁亮, 谢百治.成人学生网络课程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6 (8) .
计算机网络课程 篇10
1《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 该课程在学生学习中起到的是一个能力提升的作用。学好该课程, 对学生未来从事计算机行业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 该课程教学内容丰富, 涉及的范围广, 对学习该课程也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在现阶段, 很多学校都已经开设了该课程, 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对于一些普通的学校, 开设该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2《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
2.1《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有自己的特色要求。在设计的时候,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 开发一些图形图像以及一些有特色的视频动画, 以网络的形式可以读取。在教学的课程安排方面, 采取一个有逻辑的框架样式进行课程教学[2]。另一方面是合理设置导航, 对于导航的设计, 就是一些基本的模块设计, 对于模块的保留时间设置为永久性保留, 存放在网页的左侧, 在网页的右侧, 可以设计一些能够表明目前在运行的模块的分类, 然后在单击之后可以链接进去。另一个反面就是在网页的右侧下方, 设计一些关于当前模块的详细的内容。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设计, 基本可以满足使用时候的一般需求[3]。
2.2《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主要特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在其内容方面, 是需要按照学校的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 才能够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其次, 在网课程的实践方面,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按照高效的教学目标的需求, 结合授课内容和教学安排, 制定好自己的教学目标、教案、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真正做到网络课程教学。而且还应该能够借助于在线交流功能, 实现真正的网络化, 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学习, 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达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4]。当然,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特点还有很多,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如何更好的实现网络课程的教学, 就需要老师们努力把握了。
2.3 网络课程的基本结构
网络课程的基本几个可以参加图1所示。该课程一共分为12个模块, 需要网络支持的模块有在线答疑和在线测试两个部分。
3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的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如何能够更好的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 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网络课程是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大家的一种新型的方法。在未来的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网络课程会在很多方面被广泛应用。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 网络课程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耿秀春.《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J].学科教育, 2010, (2) .[1]耿秀春.《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J].学科教育, 2010, (2) .
[2]蔡正保, 李中永.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0, 27 (6) :98-100.[2]蔡正保, 李中永.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0, 27 (6) :98-100.
[3]祝智庭.未来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M].高等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3]祝智庭.未来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M].高等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浅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探索 篇11
一、老师要教好计算机网络
众所周知,计算机课程是发展非常快的,即便是老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讲授。而计算机网络更是如此,大家已经看到了Internet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短短几十年,它几乎已经覆盖了现代人生活的全部。老师要教好计算机网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要有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网络的内容庞杂繁多,作为老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因为毕竟课时是有限的。大学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就是为学生以后的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的专题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为培养未来的网络设计人员和高级管理、维护人员做准备。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讲解概念和理论
计算机网络原理抽象,不易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对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网络理论的学生而言无法凭借自己的感官来认识和体会它的原理及存在,难度会因此而更大。为了克服这一难点,我们必须在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讲解上下大功夫。我们可以选择多媒体课件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来给学生进行演示,当学生们看到动态的变化过程时,就会非常容易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了。我们还可以采取比喻的方法为学生讲述某些概念,比如说:传输层的两个协议TCP和UDP,我们可以用人们打手机和传呼机来进行类比;讲多路复用技术中的FDM和TDM时,可以用多辆车同时在高速公路和单行道上行驶为类比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讲解概念和理论,更容易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并且产生积极的兴趣,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
3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
在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有缺点的,比如: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我们要结合现代的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讲授、讨论式讲授,这样就可以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老师不再只是单纯地讲了,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了。老师将学生引导到了应该到达的位置。
二、教材要选好
进行良好教学的先决条件是有适合学生的教材。有的书只是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全都列出来,这些会导致学生以为网络只是虚幻的,更不能产生兴趣了。但是也不能把《计算机网络》写成一本产品说明书,全是条条框框。教材的编写要掌握一个“度”,即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不仅仅要有详细的理论和概念,还要有相适应的实验课程。老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要求和课时限制,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去选择教材。应该选择能够符合实际使用情况的教材作为教学依据,重点讲解在实际中使用的内容。现在的网络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老师不能在一个学期只用一本书,要多选择几本书,多留意一下网络的发展现状,将网络的发展趋势讲给学生,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产生更浓的兴趣。在实验部分,例如:Windows server2003的配置(比如DNS服务器配置,WEB服务器的配置,I I S的配置,FTP服务器的配置),多网段IP配置,路由器配置,交换机配置,存储技术等等,这些内容都是一些基本的网络技术,学生还是应该要掌握的。因此教材内容的安排既要兼顾理论基础又要注重实际应用。同时应该适当的介绍新的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读者的视野。
三、实验要做好
对于计算机类的课程实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最终目的是要在现实中操作它,而不是纸上谈兵。对于计算机网络亦是如此,但是在当前的许多大学里,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将实验课忽视了。我们要想把实验做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般来说,刚开始上《计算机网络》课程时,许多学生都是带着好奇而努力学习的心境来的,他们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强大威力,也渴望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能够在网络时代有所表现。但是据调查,课程结束以后,80%以上的学生连计算机网络的一个具体模型都没有接触过,总觉得计算机网络始终是一个神奇而不可近的事物,更不用说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了。
因此在实验课上,学生不能只是看着老师做示范,一定要亲自动手将实验做一遍,通过自己动手,才能真正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不能只是理论背得滚瓜烂熟,而实践能力却是一塌糊涂。大部分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计算机,大家可以在业余时间利用自己的机器来完成一些课堂上没有时间完成的实验内容。只要学生自己肯动手,那么教学的效果肯定是明顯的。
【参考文献】
[1]郑青碧,王宏勇:《关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研究和探索》,《科技经济市场》,2006(2)。
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探究 篇12
1 传统评价方法的弊端
1.1 重知识, 轻能力
传统的评价手段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考试内容大多是上课讲过的、教科书上有的内容, 学生根据教材死记硬背, 没有任何自由发挥的空间。试卷不能体现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重笔试, 轻操作
传统的课程考试主要是采取笔试的形式, 组织考试比较方便, 阅卷和进行考试质量分析也比较容易。但是, 它只能是为了考试而考试, 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察较少, 所以说, 这样的考核达不到考核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2 新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评价方式
新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是依据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标准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 立足于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 关注个体差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1 立足过程评价
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考核由项目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而得, 其中, 每个任务考核中都要对分析报告、设计思路方案或总结报告等规范性文档进行评价。按完成项目任务的态度 (15分, 含出勤、纪律、态度等) 、方案设计与项目效果 (65分, 含需求分析、方案可行性、技术选型、突发问题处理、项目展示等) 、文档编制 (20分, 文档规范、文档格式等) 进行综合评价。
2.2 坚持全面评价
通过对任务完成情况、语言表达能力、回答问题能力、沟通应变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等多个项目进行考核, 了解和评价学生。
2.3 重视发展性评价
学生在做项目时, 速度有快有慢, 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 会遇到很多困难, 教师可以通过纵向比较, 从发展、变化、进步的角度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
2.4 采用激励性评价
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表现, 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采用激励性评语, 从正面加以引导。
2.5 提倡多次评价
学生在做项目时, 有困难或中途停顿需要帮助的, 教师可以推迟判断, 重新进行评价, 把重考分数记入成绩表, 使每一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考核方法:平时30% (项目训练20%, 出勤/纪律10%) 、项目设计30%、期末综合项目设计40%.
3 评价主体
从教师单一评价变为自评、互评相结合, 逐步强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突出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4 评价操作
4.1 自评
学生在完成某个项目进行评价时, 重点考虑有没有将掌握到的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使其融会贯通;相关技能有没有通过训练得到提高。使用多种方法, 系统地收集关于学生发展情况的数据,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促进教学改进。在自评过程中, 学生可以提出在完成项目时觉得在某些方面纯在的不足、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等相关内容, 并总结下次遇到此类情况如何解决等。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指导学生学会反思、善于总结。
4.2 互评
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训, 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在项目实施中, 按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 并以小组完成实训 (实验) 效果来评定个人成绩, 提倡把学生小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此评价主要包括:在做项目时、同学学习有困难时有没有相互帮助;学生完成某个项目取得成功时, 有没有得到鼓励;学生之间是否能够彼此交流, 分享见解等。这样做, 可以使学生共同发展, 相互提高。
4.3 过程性评价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 将学生的考勤记录、课堂笔记、作业、学习态度、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认知、对不足之处的改进、课堂行为、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一并纳入评价范围, 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4.4 建立职业资格认证机制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 应为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目前, 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和考试有:国际信息化认证考试、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网络管理员级认证、网络工程师证书、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网页制作操作员认证、全国软件技术水平资格考试证书等。与上述认证有关的专业课程要健全资格认证培训制度, 在师资力量、设备使用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 使课程考试逐步向资格认证考试过渡, 以资格证书作为课程成绩。
4.5 评价标准
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各100分, 每个学生的最后得分=自评×30%+小组评×30%+教师评×40%.
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素养,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还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 尤其是探究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体验等。这种考核方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需要, 无论是专业技术, 还是综合素养, 都能真正实现从学校向企业的软着陆。
摘要:课程考核和评价是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特征, 就如何充分发挥课程考核和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