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采血(共7篇)
体检采血 篇1
2007年10月8日—2007年11月8日我院对2 302名农民进行体检, 抽血是体检中最重要的一项, 也是人们最恐惧的一项操作, 经过多方面努力, 农民从开始的恐惧到欣然接受, 从埋怨到赞许, 使我们安全、快捷、圆满完成任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材料
体检人员2 302人, 均为农民;文化程度:小学312人, 初中1 654人, 高中336人。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指导
①嘱被检查抽血前1 d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 避免大量饮酒, 前1 d 20:00开始禁食、禁饮, 尽量减少运动量, 以免影响化验结果。②抽血对被检查者来说是客观存在的应激, 应激反应可以导致机体生理、生化、心理行为改变[1]。因此, 抽血者态度要热情, 对于被检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解释, 使被检者放松心情, 避免因应激反应造成血管收缩、心率增快, 影响抽血效率和体检质量。
2.2 抽血技巧
①体检抽血一般选择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等较大的血管, 看清血管走行、摸清血管深浅、粗细及弹性。②一般情况下针与皮肤呈20°即可, 但对肥胖者, 由于脂肪比较厚, 45°进针才能找到血管, 所以要灵活掌握。③与输液扎针不同, 不需要长时间输液和固定, 只要血管手感好, 摸得着即可进针。④遇到刺穿血管这种情况不必拔了重新穿刺, 应立即将抽血针的另一头接入负压管, 持入皮肤侧针柄轻缓往外退, 这时可有血液流入负压管。
2.3 防淤血
抽血后, 用消毒过的棉签顺着静脉穿刺方向[2], 按住枕头穿刺部位。按压时, 用手指指腹按住棉签, 使棉签保持在真空5 mm范围内。由于表皮伤口和静脉伤口自我修复均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嘱被检者上举手臂, 然后弯曲手臂、夹住棉签, 按压穿刺部位, 以免血液渗出, 3 min~5 min后, 将棉签拿下, 扔于医疗垃圾袋内。24 h内尽量保持抽血手臂的清洁卫生, 不宜淋浴或桑拿。天气凉后穿着比较厚, 有的人内衣袖口卷上后较紧, 在拔针前将其袖口往下放, 血管内压力减小, 减少出血。
2.4 防晕针
被检者处于空腹状态, 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医务人员操作要动作轻柔、熟练, 自信心足, 使被检者有安全感而心情放松。尤其是进针一定要快, 切忌在皮下穿来穿去。如果出现晕针现象, 立即让其平卧, 口服葡萄糖水或静脉缓慢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
2.5 防感染
①提高抽血人员的综合素质, 培养责任心强、无菌观念强的操作人员。②加强消毒观念, 抽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 开包的棉签4 h内用完, 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用后置于消毒液内消毒30 min, 晾干后备用。③注意空气、地面、物品消毒, 每天早晚对采血室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 每次30 min。
抽血在体检中是一项很重要的操作, 它的成败及产生的效应决定下一步体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护士一定应以熟练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高质量服务, 注意医德和医院文化建设, 让老百姓健康、放心、满意。
参考文献
[1]朴莹.医院应激量表的应用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1992, 27 (5) :195.
[2]费小英, 胡月云.献血后不同压迫方法助学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04, 18 (2A) :245.
细节服务在体检采血中的做法 篇2
1 细节服务体现于采血室的布置
1.1 采血台面的设置。
采血人员较多, 避免不了采血试管无负压导致血液渗出、针头意外血液溢漏, 导致桌面常出现血迹。为了防止交叉感染, 每窗口放置小枕套, 铺上一次性垫巾, 保持清洁美观, 出现血迹立即更换, 让受检者能安全, 舒适, 放心使用。绑止血带同时先铺上一次性治疗巾, 防夏季时体检者损伤皮肤, 有效提高了受检者的满意。
1.2 采血窗口的设置。
在抽血窗口张贴温馨提示: (1) 有血友病、晕血者应先告知; (2) 拔针后按压针眼处3-5min; (3) 抽血请空腹。几句温馨的提示即简单又明了, 并根据日体检单位, 在抽血窗口上方标示体检类别如个人, 各个体检单位名称, 招工专用窗口, 使体检人群能自觉的在指定窗口上耐心等待, 不拥挤, 并能看到温馨提示, 部份体检者会提前告知晕血晕针, 有效提高体检工作效率、效果。
2 细节服务体现于人性化护理
2.1 标准化语言服务。
操作前, 您好!请问您会晕血吗?女性应询问, 您今天是来经期吗? (来经期, 妇检、尿检需干净3-5天后才能做) , 操作中, 您感觉有什么不舒服吗?操作后, 您慢走, 东西请保管好。使用标准化服务用语不仅能让受检人员信任我们, 感受到温馨, 舒心, 也能与客户沟通进一步改善, 更使体检业务量增加。
2.2 以客人为中心。
体检人群有既往晕血史, 瞩其躺在治疗床上采血, 随时观察面色, 症状缓解后方可离开, 当体检者看似疲劳者或近期夜间睡眠差, 情绪较紧张, 给予心理安慰, 瞩其躺在治疗床上采血, 可减少带来痛苦, 这样也避免操作过程中体检者不经意发生肢体反应导致护士针刺伤的发生, 更能让体检者感受安全与生理需要。
2.3 耐心、细心服务。
若体检者未有晕针状态只出现手冰凉时, 先不采取抽血, 血液不流畅, 量不够, 需用力挤压, 时间稍长, 容易产生溶血, 影响化验结果。应主动倒杯温开水, 瞩体检者手掌心拿杯子捂热10min, 寒冷季节有条件情况下可用烤灯。手回暖后才可抽血, 防止多次穿刺, 做到一针见血, 有效为受检者保护血管、皮肤的完整性, 避免疼痛刺激的影响而导致晕血晕针。
2.4 正确指导按压法。
体检人群, 女性比男性发生穿刺点出血、肿胀、淤青较多, 女性需拿体检单、手提包、等等, 经常忽视针眼处, 按压时间短, 常出现出血、淤青。男性较随性, 只要不出血, 就随意丢弃棉签, 常出现肿胀。我们通过观察、分析采用棉签直接按压比棉签屈肘按压效果更好, 棉签屈肘按压较易偏离针眼、不固定针眼处且难以均匀受压较容易出血。采血员应指导正确按压针眼, 瞩体检人群需示指按压近心端, 三个手指平行加压。必须按压3-5min, 并随时监督体检人群勿揉搓针眼处, 手勿提重物、物品、手提包。体检者允许情况下, 帮助体检者收好整理衣物品, 让体检者更能专心压住针眼, 有效降低针眼处淤青、血肿的发生, 也避免护理事故的纠纷。
3 细节服务体现于护理安全
3.1 设本抽血质控登记本。
由专人负责治疗室, 登记日工作情况, 记录护理差错本, 预防晕血登记本, 未一针见血登记本, 每月科领导进行科室月总结一次, 每部门以质控登记本进行原因分析及采取对策。每周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探讨分析护理差错, 如何做好质量持续改进等, 并培训护理人员实践技术操作、理论考核。不仅增强护士的综合素质, 也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3.2 护理人员专业培训。
护理人员专业即要有服务意识, 更要有专业水平。通过每周进行体检专业知识, 加强业务学习, 处理抽血晕针晕血应急预案, 进行考核, 人人过关。因受检人员流量大, 等待时间长, 在空腹饥饿状态下易出现低血糖等突发状况。护理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判断意识, 在体检优质服务中, 细心指导体检流程, 多关心多问候, 懂得运用知识, 采取相应的措施, 降低了护理事故的风险。
4 讨论
总之, 只有不断强化服务细节管理才能确保服务质量, 护士除了应具备医学理论、护理技术外, 应在工作中贯穿主动、微笑和细节服务, 规范体检中心各岗位礼仪和文明用语标准, 用真心、耐心、细心打造品牌体检中心。
参考文献
体检采血 篇3
关键词:中小学生,静脉抽血,晕针,管理
在中小学开展健康体检已成为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了解和评估学生身体状况的重要例行工作, 尤其是诸如小升初、中考等关键时刻的体检工作越来越受到考生、家长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在中小学生具体的体检内容中, 抽血是其中最基本的体检项目, 但因其也是唯一一项有创操作项目而使中小学产生诸多的心理压力, 一些中小学生或因为体质较差, 或因为恐惧心理以至在抽血过程出现脸色苍白、面部抽搐、针眼流血不止甚至晕针等生理反应, 这给后面待检的学生也造成了负面的心理影响, 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体检, 也给体检管理工作造成了干扰。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面向学生群体开展体检工作管理经验, 对如何改进中小学生体检静脉采血的管理思路, 完善管理措施, 提高管理运行效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4即将参加升学考试的3128例中小学生体检资料, 其中男1784例, 女1344例, 年龄9~14岁, 平均 (10.3±1.7) 岁。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随机选取的样本4237例, 其中男2654例, 女1583例, 年龄8~14岁, 平均9.7±2.0岁。两组分别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体检前检查身体健康, 无家族遗传病史。两组在年龄、性别、健康程度、遗传病史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应用 (P>0.05) 。
1.2 方法
1.2.1 抽血前准备工作
(1) 场地布置。选择宽敞明亮、通风畅、前后出入门通常且醒目标明, 开辟休息区域。 (2) 配备充足的静脉采血用品, 此外, 学生必备的长椅、水杯、开水、针对晕针用的葡萄糖粉和氧气等需放在视野范围内。
1.2.2 抽血过程中的管理
(1) 操作护士准备。选配经验丰富、心理素质过硬、操作熟练的护士负责抽血工作; (2) 带队护理人员。中小学生理解能力和自制力较差, 配备带队人员十分必要, 一般要选用组织能力和亲和力强、语言表达清晰的护理人员担当。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护理, 多样鼓励性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抽血, 激励他们用“勇敢”来对待抽血, 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 (3) 摸清路线, 及时掌握每组抽血动态, 估计每组完成抽血用时合理分流体检学生, 减少每组体检项目的重叠, 避免因排长队造成拥挤现象, 也能提高体检效率。 (4) 晕血和针头流血不止现象防范。对体质弱、有晕血史的学生在进行心理干预后, 一般采取平卧位采血, 放松身体。重点加强拔针后按压的指导, 杜绝盲目穿刺, 指导学生正确按压穿刺部位, 持续按压, 且不能揉。 (5) 抽血后护理。安抽血顺序逐一查看学生按压穿刺部位情况, 观察面部表情, 待异常反应后有老师带出场。
1.3 评价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采血后持续出血例数、晕针例数、人均等候采血用时和人均完成体检用时等。晕针评价标准:昏、目眩、恶心欲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甚则四肢厥冷、不省人事、二便失禁、口唇发绀、脉微欲绝等[2]。针眼持续出血评价标准:拔针按压后穿刺点皮下渗血、针眼痕迹扩大 (直径≥0.5cm) , 出现皮下瘀斑或形成皮下血肿。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以P<0.05视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检静脉抽血后晕针及针眼持续出血发生情况统计
见表1。
[n (%) ]
2.2 两组体检静脉抽血平均用时和完成全部体检人均用时比较情况
见表2。
3 讨论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躁动期, 好动缺乏自制力, 且心智发育不成熟, 心理承受力差, 再加上体质普遍较弱, 因此在抽血后常常出现因不配合护士嘱咐正确按压棉签导致针眼部位持续出血, 或出现晕针现象。研究发现, 抽完血后针眼出血与按压方式、时间、力度和面积有直接关系, 而晕针则与当事人心理承受度、体质因素、体位因素和护理行为有一定关系。考虑到体检抽血组织管理的重点是预防抽完血后出血和晕针现象发生, 对此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提前做好学生心理预防工作。
采血前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干预, 对中小学生来说, 一旦被告知静脉出血, 大多数会出现紧张、焦躁和恐惧等心理反应。针对这些心理反应, 护士要积极做好采血知识宣教, 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帮助他们缓解情绪, 消除恐惧心理。从本文表来看, 实验组晕针例数仅为33例, 晕针率为1.1%, 低于对照组的1.8% (P<0.05) , 说明心理护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2 加强重点环节的组织管理, 杜绝针眼出血和晕针现象发生。
针对学生年龄小、静脉采血难度大的特点, 实验组在体检前专门选派护理经验丰富的资深护士亲自操刀, 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护士因为静脉采血人数多、环境嘈杂、操作不顺利等因素引起心理紧张而降低操作的效率及准确度, 大大缩短了抽血时间。从表2可以明显看出, 实验组人均抽血用时人均完成体检用时等指标远低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明显 (P<0.05) 。
3.3 提升一线护士自身素质。
护士素质技能水平直接决定着静脉抽血的一次成功率、抽血效率等, 因此一线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此外, 而且要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和人际关系技巧, 良好的心理沟通和人际交流地缓解当事人不当心理情绪起着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英年, 李晓华, 王桂玲.浅谈健康体检的管理[J].医学研究生报, 2009, 17 (1) :91-95.
[2]肖肖.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 2008, 17 (4) :224-225.
[3]张青梅.体检中静脉抽血不良反应的应对处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15) :213-216
体检采血 篇4
关键词:体检,心理护理,静脉采血,满意度
在体检过程中, 静脉采血是重要的项目, 也是不可或缺的项目。很多体检者均缺乏静脉采血的相关知识, 进而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心理护理主要通过与体检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对体检者情感、思维、心理、观念进行了解, 并且有效缓解体检者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恐惧情绪[1]。为了对广大体检人群心理需求进行了解, 有效缓解体检者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 对服务流程进行优化, 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 本研究对120例体检者进行分析和研究。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为了对体检者采取静脉血前心理需求进行了解, 进而为体检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有效降低体检者心理压力, 缓解体检者紧张心情。同时, 为了有效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 对体检服务流程进行优化。本研究选取2014年~2015年28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性体检者为150例, 女性体检者为130例, 体检者年龄为24~48岁, 280例体检者文化程度均为大专以上。运用现场发放问卷的调查方法, 对280例体检者开展心理需求调查, 结合调查结果来改善和调整重点环节。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280例体检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比两组体检者的一般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在内, 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比性强。
1.2 方法:对2014年~2015年的280例体检者方法调查问卷, 内容主要包括:体检者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的心理沟通需求, 在实施心理护理后, 体检者对于静脉采血心理护理的满意度。共计发放560分调查问卷, 收回560分调查问卷, 问卷回收率达到100%。
对对照组体检者实施对症护理、穿刺护理、穿刺前准备等常规护理措施, 对实验组体检者采取对照组体检者护理措施的基础之上, 运用心理护理。很多体检者由于害怕穿刺失败或疼痛, 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 十分容易产生恐惧情绪和紧张情绪。甚至还会有体检者出现头晕和心慌等问题。因此, 为了使体检者更好地体检, 用最好的状态来配合静脉采血, 必须要在静脉采血前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此外, 护理人员还要对体检者一般情况进行评估。比如心理情况和身体情况, 及时询问体检者, 了解体检者是否有身体不适、空腹、紧张、晕血、晕针等情况。如果体检者在静脉采血之前, 出现很严重的紧张情绪, 必须要对体检者实施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 还可以安排体检者先进行其他项目检查, 等到其紧张和焦虑情绪得以缓解以后, 再为其开展静脉采血工作[2]。对于有晕针病史和晕血病史的体检者, 可以采取平卧位的姿势, 这样能够从本质上防止其出现晕针现象。
此外, 还要提升穿刺水平, 为体检者开展人文关怀, 定期举办护理礼仪和相关规范讲座, 使护理人员可以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 对受检者进行热情地接待, 并且耐心为受检者讲解采血注意事项, 耐心解答体检者疑问。在静脉采血之前, 了解体检者心理状态, 并且对体检者是否有晕针和晕血既往史进行了解, 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 以便增加受检者信心和安全感。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及时与体检者沟通和交流, 同时, 保证动作准确、快速和柔和。在静脉采血结束以后, 护理人员必须要嘱咐体检者仅仅按住针眼处, 时间为3~5 min, 直到保证穿刺点完全止血[3]。嘱咐体检者放松精神和心情, 避免出现延迟性晕血和晕针。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实施收集、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 P <0.05, 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
2 结果
2.1 体检者静脉采血心理沟通需求。本研究280例体检者心理沟通需求为:90.21%体检者存在采血后叮嘱注意事项的需求, 94.56%采血者有静脉采血过程中给予贴心关爱的需求, 97.12%采血者有静脉采血前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宣教的需求。
2.2 两组体检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实验组体检者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体检者, 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静脉血标本检验能够有效预防疾病和早期发现疾病, 更是健康体检中十分重要的检验项目。静脉采血作为有创性护理项目, 所以, 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能够提升体检者的舒适度, 提升血液标本质量, 提升临床检验准确性, 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 提升护理满意度[4]。由于常规静脉采血护理工作的重点集中在采血技术方面, 因此, 很难对体检者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进行重视和满足。本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对于心理疏导的满意度为95.7%, 技术水平满意度为96.4%, 健康教育满意度为86.4%, 礼仪服务满意度为95.7%;对照组体检者对于心理疏导满意度为36.4%, 对技术水平满意度为88.6%, 对健康教育满意度为48.6%, 对礼仪服务满意度为43.5%。不管是在礼仪服务方面, 还是在健康教育、技术水平以及心理疏导方面, 实验组体检者均优于对照组体检者。这说明, 对于采血者实施优质的心理护理, 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采血操作质量, 还能够降低受检者精神应激反应, 缓解体检者的心理压力, 进而提升体检者护理满意度以及舒适度。
正因如此, 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 并且实施实践训练, 将自身心理沟通能力提升。重视培养心理沟通能力, 定期参加培训, 观察并掌握体检者心理, 运用沟通技巧, 提升自身心理沟通能力[5]。在平日工作里, 还要积极与体检者开展沟通和交流, 消除体检者焦虑情绪和紧张情绪。同时, 注重学习理论知识, 转变自身的服务态度和服务理念。为了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 充分认识心理沟通所具有的重要性, 必须要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 还要为体检者方法服务手册, 在服务手册里, 要清晰地为体检者讲述静脉采血前、中、后的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要在静脉采血前、静脉采血中、静脉采血后开展具体、具有针对性的沟通。通过本研究发现, 97.12%的体检者存在采血前具有针对性宣教的需求, 因为体检者的文化程度和身份、个人素养不同, 所以, 在护理人员进行宣教的过程中, 必须要层次分明, 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宣教。比如, 对于文化程度比较高, 接受能力很强的体检者, 护理人员要为其讲解静脉采血注意事项、目的以及配合方式等。而对于文化程度比较低的体检者, 护理人员要尽量减少运用专业术语, 运用通俗语言来为其进行解释和说明。
参考文献
[1]梁艳, 刘俊娜.平放滚动摇匀法在健康体检静脉采血环节中的应用[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15, 24 (3) :216-217.
[2]杨喜春, 潘承法.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对策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 (4) :491-492.
[3]钟晓珊, 谢泽娟, 陈嘉迪, 温小丽.探讨体检人员在静脉采血过程中晕针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5) :1299-1300.
[4]温美萍, 温云龙, 王燕玲.护理干预对预防静脉采血晕针的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10) :2377-2378.
体检采血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2月28日到我科进行健康体检行转氨酶、甲型肝炎抗体等实验室项目检查企业人群中, 随机选取200例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进行静脉采血。两组身高、体重、血管弹性、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 所有采血对象均无血容量不足现象。
1.2 方法。
1.2.1 实验组采用无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法进行静脉采血。进针角度均采用35°~45°, 这有利于减轻受检者的疼痛感[4]。两组均按批量操作, 完毕后记录总的操作时间;给每一组受检者采血完毕均记录一次穿刺不成功的例数;在交代注意事项的同时均询问感受 (满意度) , 如不满意均询问原因并做好记录。
1.2.2 使用 (上海康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 七号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器配套用针、 (江西康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制造的) 一次性血液生化类真空采血管。两组均由一人进行操作。全部采血对象均以肘部贵要静脉或正中静脉或头静脉做穿刺部位 (左右不限) , 实验组按解剖位置选择好血管后在肘部放置静脉小垫枕, 常规皮肤消毒, 嘱采血对象紧握拳头, 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在穿刺点远心端约3cm处紧绷皮肤固定所穿刺静脉, 右手持穿刺针沿血管走向与皮肤呈30~45°直接穿刺入静脉, 穿刺成功后连接真空采血管, 待血液自动流入试管内约2.6ml后拔出穿刺针, 使残留在硅胶管内的血液因负压作用流入试管内。对照组采用传统扎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法进行静脉采血。
1.2.3 采用无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时因无止血带, 穿刺针进入血管后一般看不到回血, 但可体会到穿刺针在血管的落空感, 随即连接真空采血试管使血液因试管的负压作用而自动流出。如连接真空采血管后无血液流出, 这是因为连接真空管后由于负压的作用使得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所致, 此时调试针头方向或将针头稍稍往回拉0.1mm左右即可。需要强调的是, 按此法穿刺一般无回血, 因此, 要求操作者必须具备熟练的静脉穿刺技能,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 8%和99%, 满意率分别为98%和92%, 全程采血所需时间分别126分钟和216分钟。
3 讨论
3.1 实验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未能一次穿刺成功, 实验组的2例是虽然穿刺成功但因为血管过细一次取血不足量需要进行2次采血从而降低了受检者的满意度 (2%) 。对照组的8例不满意均是松扎止血带及进针引起的疼痛所带来的不舒适感, 并且担心止血带是否是消毒过了。实验证明:在对象为健康或基本健康的人群 (具有静脉血管壁弹性较好、位置恒定的特点) 采用无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法, 不但缩短了每次采血的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而且穿刺成功率高, 同时避免了受检者由于扎止血带引起的手臂胀痛不适, 得到受检者的赞同, 这与以往研究一致[2,3,4]。
3.2 有报道传统采血法的不良之处:止血带压迫静脉后采血, 不松开止血带的任何时间内采血其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影响, 而见血后立即松开止血带采血也会有同样的结果, 松开止血带5~10s后采血才不会造成血液流变学上的改变。另有作者通过微循环观察, 止血带结扎会对血流量及血流方向有一定的影响。还有, 通过测定肘前静脉采血时止血带松弛前后静脉压差验证逆流压的存在, 因此, 运用真空采血管和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肘前静脉采血时先松开止血带后拔静脉穿刺针, 最后拔掉真空管存在血液逆流并导致院内感染的风险存在[1]。另外, 在大批体检人群的采血过程中, 按系紧止血带消毒皮肤后再穿刺、抽吸等程序操作会延长每次采血的时间, 易导致等候采血人群的不满。同时, 止血带的系扎、松开等操作还会增加采血对象的痛苦, 若按一人一带的要求, 大批人群的体检势必增加止血带的支出。由于无需扎止血带静脉压不存在逆流压的问题, 减少了医院感染感染风险的发生。同时, 无止血带真空采血法不改变静脉血的血流状态, 能够避免结扎止血带采血出现采血不畅的缺点, 并且血液性状不受影响, 更能够反映所检项目的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采用无止血带真空采血法优于传统采血法, 需要说明的是, 本组受检者均为健康或基本健康的人群, 具有静脉粗直、血管壁弹性较好、位置恒定的特点, , 该方法是否适用于静脉细、滑、脆性大、不够充盈的病人血标本的采集, 尚需进一步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无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法在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近期同一日到我科进行健康体检的企业人员随机分为两组既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100人, 实验组采用无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法, 既不系扎止血带, 受检者握拳协助下采集血标本, 对照组按常规扎止血带进行真空静脉采血。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8%和99%, 满意率分别为99%和92%, 全程采血所需时间分别126分钟和216分钟。结论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无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满意率高, 受检者痛苦减少, 提高采血工作效率。
关键词:无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健康体检,效果
参考文献
[1]彭江.无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在成批人群采血中的作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 22 (1) :46.
[2]梁志翔, 梁美彩, 李素芬.无止血带真空静脉采血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11) :66-67.
[3]董建兰.无止血带真空管静脉采血在入职体检中的作用.健康必读.2012, 4:120.
体检采血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静脉采血体检者110例, 纳入标准:均为常规静脉采血者;无严重的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性疾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 对照组中男34例, 女21例;年龄17岁~75岁, 平均年龄 (43.71±6.34) 岁。观察组中, 男30例, 女25例;年龄18岁~76岁, 平均年龄 (44.94±7.34) 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采血的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指导体检者正确暴露皮肤, 在采血部位进行常规消毒, 采血之后指示体检者正确按压穿刺血管近心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①在采血前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向体检者详细讲解静脉采血的目的、方法及大致过程, 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以降低其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②采血的过程中要用温和的语言询问患者感受, 并采用转移注意力、深呼吸等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 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③采血后要指导患者正确按压采血部位, 嘱咐其休息5 min~10 min之后再离开。
1.3 评价标准
①观察指标:以2组患者心理状态、晕针情况、护理满意度等为观察指标。②心理状态评分标准:采用焦虑评分量表 (SAS) 对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 满分为10分, 分数越高, 说明心理状态越不好。③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在采血过程中焦虑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采血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2组患者晕针发生情况比较
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 观察组有3例发生轻度晕针现象, 晕针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重度晕针, 7例发生轻度晕针, 晕针发生率为18.2%。观察组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113, P<0.05) 。
2.3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在体检的过程中, 静脉采血是一项最基础的体检操作, 血液检验能够为临床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且重要的依据[2]。但总的来说, 静脉采血还是一种侵袭性检查方式[3], 在静脉采血检查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因素导致患者出现紧张、排斥、厌烦等不良情绪, 甚至会使体检者发生一些生理反应, 例如晕针, 不仅会影响静脉采血的顺利进行, 还对体检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一定隐患。通过调查分析得出, 很多静脉采血体检者之所以会发生晕针、焦虑等不良反应, 是因为心理因素[4]。为此, 可以在静脉采血体检的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 以保证体检的顺利进行, 保障体检者的生命安全。
在采血前, 根据体检者的年龄、性别、性格、文化知识程度等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 能够有效缓解体检者采血前出现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 从而减少晕针发生率;在采血过程中, 通过指导深呼吸等方式缓解体检者采血带来的疼痛, 能够保证静脉采血体检的顺利进行, 降低晕针的发生率;采血之后及时询问体检者的感受, 指导其正确按压采血部位, 用温和的语言做好心理干预护理, 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采血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要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晕针发生率5.5%, 明显低于对照组1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加强心理护理, 能够有效缓解其紧张焦虑心理, 降低晕针的发生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丹玲.心理护理在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16) :109-110.
[2]杨海双, 庞燕芬.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的心理护理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8) :508-509.
[3]苗燕, 谢欣芸.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的心理护理实施效果探讨[J].现代妇女 (医学前沿) , 2014, 13 (11) :211-212.
体检采血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静脉采血的220例体检人群设为观察组, 该组成员中男122例, 女98例, 年龄24~65岁, 平均 (43.62±13.63) 岁。学历:小学及以下22例, 初中44例, 高中及中专74例, 大学及以上80例。另选往期的接受静脉采血的220例体检人群设为对照组, 该组成员中男120例, 女100例, 年龄22~65岁, 平均 (42.11±13.39) 岁;学历:小学及以下21例, 初中45例, 高中及中专72例, 大学及以上82例。两组体检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应用现场访谈法方式对观察组体检者进行调查分析, 访谈调查由接受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 然后按照计划开展一对一的访谈, 并详细准确地记录访谈内容和结果。访谈的内容主要为体检者对静脉采血心理沟通的需求, 同时加强体检者的护理干预, 具体护理措施为, (1) 采血前护理:首先是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沟通能力等, 以娴熟的专业技术赢得体检者的信任, 以良好的沟通改善护患关系, 需要护理人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并重视体检者的利益, 学会换位思考, 理解和关心体检者, 培训教育活动可通过情景模拟演练等方式开展[4]。其次是做好采血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护理人员应在采血前评估体检者的基本情况, 大部分体检者往往会因为害怕疼痛或穿刺失败等因素而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 严重者甚至出现头昏以及晕倒。护理人员应在采血前加强体检者的健康宣教, 询问体检者有无晕血反应, 对于存在严重心理紧张、恐惧体检者可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后再行采血, 一般情况下, 座位姿势更容易发生晕针, 因此在合并有晕针的体检者采血过程中应让体检者保持卧位后再行采血。需要注意的是, 护理人员在与体检者沟通过程中应根据体检者的学历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 学历较低的体检者往往对医疗知识的了解更加缺乏, 其理解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更弱, 护理人员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的予以沟通, 而学历较高的体检者对医疗知识的了解相对更多, 其理解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更强, 护理人员可选择重要的知识点及交流方法进行交流, 在提高体检者健康知识接受率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 采血中护理:在采血过程中应加强对体检者的关爱和体贴, 护理人员应从微笑的表情、温柔的语气等细节上入手, 加强对体检者的沟通交流, 询问体检者的感受, 多给予鼓励和安慰, 适当选择一些轻松愉快或者体检者感兴趣的话题, 转移体检者的注意力, 采血操作应做到进针快、拔针快, 尽可能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 如果一次采血未成功则应及时向体检者解释, 并做好体检者的安抚工作。 (3) 采血后护理:完成采血后亦需要加强体检者的沟通, 耐心地交待体检者采血后的注意事项, 了解体检者的主观感受, 比如护理人员可主动关心体检者:“现在血已经抽好了, 请问您有什么不舒服吗”、“感谢您的配合”等, 注意观察体检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防治穿刺处感染、红肿或者体检者晕倒等现象, 提高体检者的安全感, 最终提高体检者的心理舒适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静脉采血体检人群对心理沟通的需求主要为“采血前给予全面的健康教育”, 其次是“完成采血后讲解自我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观察组体检者的总满意率9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表2。
3 讨论
静脉采血是体检中必不可少的项目, 而由于操作的侵入性及检查特点, 很多体检者往往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 而加强对体检者的心理沟通能有效消除体检者的不良情绪, 保证采血过程更加顺利[5]。尤其是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体检者对临床治疗、护理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院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对疾病的诊治能力上, 同时也展现在对体检者的服务上, 掌握体检者的需求并通过有效措施满足体检者的需求是保障临床诊治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医疗水平和体检者满意度的关键[6,7]。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对心理沟通均存在较大的需求, 应加强体检者的护理干预, 从而提高体检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敏.门诊采血工作护理缺陷分析与对策[J].吉林医学, 2011, 32 (17) :3594-3595.
[2]韩清波, 温煦, 罗峰.带贴式真空负压采血针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22) :2078-2079.
[3]丁晓华, 潘玮华, 王松, 等.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10) :1142-1144.
[4]陈如燕, 吴英.体检人群静脉采血心理沟通的需求与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3) :68-70.
[5]杨淇婷, 李静音, 常丽.心理评估及护理在动脉采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16) :136-137.
[6]林海敏.浅析动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和护理[J].医药前沿, 2012, 2 (17) :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