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采血系统(精选7篇)
真空采血系统 篇1
摘要:真空采血系统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 通过临床工作中的积累, 对真空采血系统临床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总结, 通过改进,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采血成功率, 为病人减轻了痛苦。
关键词:真空采血系统,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目前, 医院已广泛开展真空采血, 应用真空采血管及采血针采血过程常遇到一些问题, 通过积累, 我们也找到了解决办法, 介绍如下。
1 真空不准
1.1 真空采血管真空过小或无真空 (静脉穿刺成功后不能采血或采血量少于采血额定量) 。
1.1.1 原因分析:
(1) 病人过于紧张, 血管收缩过度封堵针尖; (2) 病人体质差异, 血液粘稠度高 (如老人、高烧、重度烧伤病人等) ;采血针型号过小, 换管时间延长, 造成外源性凝血; (3) 终点判断不准确, 换管时间过早; (4) 病人静脉穿刺部位选择不合适 (例如穿刺到血栓密集区或血管畸形部位) ; (5) 管塞穿刺针进针深度不够, 未穿透胶塞或进针斜度太大, 插入了胶塞侧壁; (6) 采血管被外力破坏, 真空丧失; (7) 针尖封堵或塌陷。
1.1.2 解决办法:
(1) 疏导病人放松, 轻揉病人穿刺部位或轻微转动静脉穿刺针; (2) 在病人创伤面接受的情况下, 选择较大型号的穿刺针, 或选择主静脉穿刺; (3) 准确掌握终点判断; (4) 轻微转动静脉穿刺针或重新穿刺; (5) 将管塞穿刺针垂直插入胶塞; (6) 使用前进行三查七对, 采血管破坏禁止使用; (7) 轻揉穿刺部位或轻微转动静脉穿刺针。
1.2 真空过大 (静脉穿刺成功后, 采血量超过了额定量) 。
1.2.1 原因分析:
(1) 采血过程中, 病人体位改变; (2) 病人紧张, 静脉压升高而采血量增大; (3) 系统局限性。
1.2.2 解决办法:
(1) 正确指导病人采血体位; (2) 安抚病人情绪; (3) 采血环境温度偏低时, 采血量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2 血液倒流
2.1 原因分析:
采血方法不当。
2.2 解决办法:
(1) 病人采取半卧位, 将手臂放在低一点的位置; (2) 握住试管, 塞子朝上; (3) 血液开始流入试管时即松开止血带。
3 采血速度慢
3.1 原因分析:
(1) 血液粘稠度过高的病人选择了小型号的采血针 (因静脉穿刺针内径较小) ; (2) 穿刺时未选择主静脉; (3) 系统局限性。
3.2 解决办法:
(1) 选择适宜的采血针; (2) 在多管采集血样时, 一定要选择主静脉; (3) 采血量小的采血管比采血量大的采血要慢一些 (例如:2ml比4ml的采血量慢些) ;小型号的采血针要比大型号的采血针要慢一些 (例如:7号比8号的采血慢些) 。
4 采血针漏血
4.1 原因分析:
止血护套被剥离。
4.2 解决办法:
指导正确的操作方法, 止血护套在整个采血过程中不得剥离;管塞穿刺针未垂直插入胶塞, 造成止血护套不回弹或回弹过慢;穿刺时应保持管塞穿刺针与胶塞断面垂直, 确保穿刺针从止血护套顶端刺出。
5 标本溶血
5.1 原因分析:
(1) 标本采集不足量, 管内剩余真空的存在造成血球破裂; (2) 用注射器采血转装于采血管时, 未卸下注射器针头 (血样在一定压力下, 通过狭小的通道受到挤压, 血细胞变形或破裂) ; (3) 在使用抗凝剂、抗凝管摇匀方式错误或幅度太大 (血样冲击力过大, 破坏血球) ; (4) 使用干粉剂采血管时, 不及时摇匀 (其溶解接触面不均衡, 介面温度过高, 出现溶解热和反应热) 。
5.2解决办法:
(1) 使用不足量标本时, 采血完毕后开启管塞片刻, 放出管内多余真空; (2) 特殊情况需注射器采血分装于采血管时, 应卸下针头, 开塞后沿管壁缓慢注入; (3) 采血后颠倒180°摇匀, 尽量减小血样冲击力; (4) 采血后及时摇匀5~8次。
6标本凝血
6.1原因分析:
(1) 使用注射器采血时, 分装量超过采血管额定量; (2) 抗凝管没有摇匀或未及时摇匀, 摇匀方式错误; (3) 血液粘稠度高的病人, 选择采血针型号过小, 采血速度过慢; (4) 异常的开塞操作 (即水剂的抗凝剂常吸附在胶塞上) , 异常开塞后, 胶塞会带走部分预加的抗凝剂, 导致抗凝剂量不足。
6.2解决办法:
(1) 特殊情况需分装血样时, 应以采血管额定量为准; (2) 及时轻轻颠倒180°, 摇匀5~8次; (3) 选择适宜的采血针, 或采血量大时, 边采集边摇匀; (4) 需开塞操作时, 先将采血管底部向下轻敲或将其适当甩一甩, 使得吸附在胶塞上的抗凝剂沿管壁滑下, 开赛操作完毕后, 合上胶塞颠倒180度, 摇匀5~8次。
讨论:通过临床实践, 通过上述方法, 对真空采血存在的问题, 均能予以解决;并针对各项问题对真空采血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规范,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采血成功率, 为病人减轻了痛苦。
真空采血法应用于股静脉采血 篇2
1 操作要点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体位要正确。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膝关节微屈,准确选择穿刺点。股静脉是下肢最粗大的静脉,股动脉位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联线中点,股静脉在股动脉内侧0.5 cm处,选准位置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前提。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操作者洗净双手,戴口罩,先用0.5%碘伏溶液和75%酒精消毒穿刺部位及操作者左手拇指、食指、中指,用消毒后的指头触膜到股动脉搏动后,然后再次消毒穿刺部位及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消毒范围要广,消毒直径超过6cm。用一次性采血针以30°~40°角斜刺进针1.5~2.0 cm,穿刺手法同四肢静脉穿刺,抽吸见回血后,将采血针试管注入端插入真空试管。由于负压原理,血液自动流入试管,待达到标本需血量后,拔出针头,随即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处约5~10 min。
2 优点
双向针一端插入真空试管内,另一端在持针器的帮助下刺入静脉,血液在负压作用下自动流入试管内。由于在完全封闭状态下采血,避免了血液外溢引起的污染,并有利于标本的转运和保存。
真空采血系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09年11月在我室行静脉采血的600例病人,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男162例, 女138例, 年龄16岁~78岁 (52.1岁±12.5岁) ;对照组男171例, 女129例, 年龄18岁~75岁 (54.6岁±11.2岁) 。两组病人均无血液及血管方面疾病, 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静脉采血方法
观察组行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对照组行无菌注射器采血。
1.2.1.1 无菌注射器采血
使用5 mL无菌注射器采血, 一般选用肘正中静脉, 扎止血带, 常规消毒皮肤后嘱病人握拳, 左手拇指压住静脉并固定, 右手持无菌注射器, 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20°由静脉上方刺入皮下, 试采有血后, 抽取所需要血量。抽血完毕后松开止血带, 用棉签压住针眼, 拔出针头, 并将血液沿试管壁注入试管。
1.2.1.2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
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和一次性真空贮血管, 使用7号针头, 一般选用肘正中静脉, 扎止血带, 常规消毒皮肤后嘱病人握拳, 持一次性采血针 (前针头) 以15°~30°穿刺静脉, 见回血后顺静脉再进针少许, 并将采血针尾端 (后针头) 插入真空管胶塞内, 采集所需血量后, 抽血完毕时松开止血带, 分离真空管及采血针, 用棉签压住针眼, 拔出采血针。采血完毕后, 左右均匀摇动真空贮血管。
1.2.2 观察指标
1.2.2.1 采血时间
无菌注射器采血时间从静脉进针开始至所采血液全部注入试管为止;真空负压静脉采血从静脉进针开始至拔出采血针为止。两种采血方式均用秒表计算。
1.2.2.2 一次成功
静脉采血一次成功, 过程顺利, 所需血量足够。
1.2.2.3 血样符合
所采血样在数量、质量等方面符合相关血液检查要求, 并能得出相关血液检查值。
1.2.2.4 血液污染
包括两方面, 一为采血者及病人的手、申请单、相关护理用品有血液污染;二为所采血样被污染。
1.2.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率描述,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例 (%)
3 讨论
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 医疗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使用真空采血器可以说是血标本采集的一大改革。真空采血器采血省去了卸针头、分装等采血后的处理过程, 避免了操作过程中血标本被污染或倒出[3];具有无菌程度高, 密闭性好;自动抽取, 自动计量;一次性注入试管;具有不同色码、分类明确的优点[4]。5 mL无菌注射器抽血速度太快, 易造成红细胞破坏和溶血, 不能有效保证所采血样的原始性状的完整性, 且要自行配制各种添加剂, 费时费力, 还会产生较多的医疗废弃物[5]。同时因采血过程密闭性不强, 易出现采血者及病人的手、申请单或血样被污染的情况。
综上所述,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方法与无菌注射器采血方法相比, 具有操作简单、取样准确、血样符合率高、干净安全等优点, 减轻了病人采血过程中的痛苦, 提高了采血者的工作效率。
摘要:[目的]比较真空负压静脉采血与无菌注射器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0例门诊静脉采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 观察组行真空负压静脉采血, 对照组行无菌注射器采血, 比较两组病人的采血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采血时间、一次成功率、血样符合率、血液污染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具有操作简单、取样准确、血样符合率高、干净安全等优点。
关键词: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无菌注射器采血,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艳艳.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18) :1724-1725.
[2]刘奠忠.真空采血法使用的利弊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2, 17 (4) :59-60.
[3]曾漫瑜.门诊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3, 9 (11) :78.
[4]雷菊华.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J].家庭护士, 2007, 5 (9) :41.
真空采血系统 篇4
关键词:真空负压采血器,注射器,采血,比较
对入院患者进行采血化验,是全面了解住院患者身体状况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尤其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家对孕产妇及婴幼儿健康的重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抽血化验也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采血方法是用一次性注射器与开放式塑料试管进行采血,每例采血所用时间长,易造成操作台及操作者被污染。我科2008年1月—12月共入住患者2 040例,通过对真空采血器和一次性注射器的分组比较,真空采血器采血的方法明显优于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1月—12月入住我科的妇科和产科患者共计2 040例,年龄在19岁~51岁之间,随机分成真空负压采血器组和注射器采血组各1 020例,化验项目为血常规、凝血四项、乙肝五项、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肝抗体的筛查。2组患者年龄、性别、采血项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材料
注射器采用普通一次性5 m L注射器和一次性开放式塑料管,真空采血器由双叶尼龙针头和真空采血管组成。
1.2.2 采血方法
注射器组采用一次性7号针头、5 m L注射器,采血者为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采血部位常在左右肘部浅静脉,抽血后去掉针头根据检验目的分别注入抗凝管和速凝管中;真空采血组采用真空负压采血器,应用特制的一次性双叶采血针,一端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将带有保护罩的针头插入所需的抗凝管和速凝管中。
1.3 观察指标
(1)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采血过程顺利,采血量足够,反之因各种原因需再次穿刺者均为不成功。(2)平均每例采血所需时间:真空采血器从静脉穿刺进针开始至拔出采血针为止,一次性注射器采血时间从静脉穿刺进针开始至注射器内血凝标本全部注入试管为止。(3)标本不合格:因采血量不够,出现溶血、标本翻倒等需重新采血。(4)操作台及操作者污染率:观察采血后,操作台及操作者有无血液污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真空负压采血器采血可减轻疼痛
每例在采血过程中对疼痛的感知是综合感觉,真空负压采血器在见回血后可松开止血带,以右手中指固定采血针柄,接负压采血管,避免了注射器抽血过程中的挤压,同时减少了因止血带结扎时间偏长而带来的不适,也提高了标本的质量。再者,真空负压采血器针头是头皮针,斜面短、锐利且容易进针,而注射器采血法采血的针头是连接注射器的锥形针,斜面长,从疼痛角度来比较头皮针较锥形针更易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恐惧,且穿刺成功率比注射器采血要高7%,绝大多数被采血者认为真空采血器采血较注射器采血痛苦小。
3.2 真空采血器采血标本合格率高
真空负压采血器抽血时血液利用真空负压自动匀速注入封闭试管,无气泡、无溶血,能够准确定量采集血样,与抗凝剂的比例准确,减少了溶血现象,使检验结果准确可靠。且真空负压采血管头盖与试管组成封闭系统,便于运送和保存,可防止试管翻倒。本组无标本重新采集现象。而一次性注射器因活塞是人为抽动,在抽血的过程中,如用力过猛,易发生溶血,用力过轻,易凝血堵塞针头,造成化验结果不准确。在采血后分配各试管经过二次挤压,易使血球破坏,同时血量也不容易掌握,影响化验结果。本文对照组采血因溶血、采血量不准确等因素使标本重新采集的有54例,重新采集率为5.29%.
3.3 真空负压采血器采血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真空负压采血器的采血针是双向针头,锐利,斜面短,护士操作时持针柄进针,能灵活地调整进针时的角度、力度,因而穿刺成功率高。同时在整个采血过程中,无需准备,就能顺利地进行多管采集。而注射器采血针体为7号针头,斜面大,摩擦力大,穿刺时灵活度差,采血过程中血液不能自动回流,操作者需同时完成进针和回抽动作,操作起来较真空采血器复杂,从而影响了穿刺成功率。
3.4
真空负压采血器采血简便省时,真空负压采血针直接与真空试管连接,血液在定量的负压下直接流入试管,节力省时。本组观察显示,真空负压采血器采血比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平均每例省时6.5 s,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5
真空负压采血器采血不易造成操作台及操作者污染,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结束后拔出针头时,血液容易外漏,从而污染操作台及护士的手,也会因操作不小心刺伤护士的手,发生针刺伤及感染。本组注射器采血污染率为10.2%.临床实践证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真空采血器是一个负压装置,使用与之相配套的双向采血针及瓶塞,省去了分装等采血后的处理过程,避免了操作过程中血标本的污染和倒出。而且连接负压管的直针上有橡胶套,在卸下负压管时,能达到包裹针头的目的。这样既杜绝了顺着针头滴血污染操作台及操作者,也降低了针刺伤的几率,避免了抽血引起的院内感染。本组真空采血器采血无1例发生污染,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医务人员。
4 小结
真空采血系统 篇5
1 选择合适的血管
对于真空采血法, 宜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与传统采血法相比, 注射器可通过观察针乳头的回血来判断针头是否入血管内, 而真空采血器的针头持针器之间直接连接, 观察不到回血, 只有依靠感觉判断, 所以选择合适的血管至关重要。婴幼儿一般选择股静脉或颈内精脉。
2 选择合适的采血针
通常使用的真空采血针, 是硬式双向采血针, 即针头与橡皮套针头连接, 适用于较粗大静脉采血。试管内呈负压, 一次性采血针:有7号和8号两种, 常用7号。
3 护理问题分析
(1) 局部血肿及瘀血:多见于肥胖、及ITP等凝血机制较差者的患儿。 (1) 操作方法不熟练:穿刺过深或过浅, 均可使前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 一半在血管外, 血液流入皮下, 造成皮下淤血。 (2) 按压方法不当:抽毕, 棉签只按压住皮肤进针处, 而未按压住血管进针处;或按压时间过短, 面积较小, 力量较轻或过重, 均可造成皮下淤血。
(2) 抗凝血液凝固:使用抗凝剂的试管, (1) 在抽血过程中未及时摇晃, 致使抗凝剂与血液混合不充分。 (2) 婴幼儿采血不易, 由于血流较慢致使抗凝剂与血液混合不充分。 (3) 血粘度高的患儿。
(3) 溶血: (1) 真空负压较大, 在操作过程中血液迅速流入试管, 血液与试管壁碰撞造成溶血。 (2) 采集具有抗凝剂的真空负压管时, 在采血过程中摇晃过于激烈, 造成溶血。
(4) 真空负压管吸血不畅或吸不出血现象: (1) 由于前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2) 由于管内真空度不够。 (3) 换管后仍不能正常取血, 多见于大出血、严重脱水患儿。
(5) 多管采血失败率高, 反复更换采血管时牵拉采血器造成针头脱出。
4 护理对策
(1) 局部血肿及瘀血多由穿刺过程中静脉后壁造成损伤或采血后按压方式不正确所致。为预防其发生, 应首先提高护士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抽血前护士应选择较粗大、饱满、位置相对固定且富有弹性的静脉进行操作。在采血过程中, 护士应注意观察采血位置的局部情况, 以免意外的发生。采血结束后, 应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按压, 包括按压手法、按压时间等。如果发生血肿, 应立即冷敷以减轻出血情况, 48h后换成热敷以促进血肿的吸收。
(2) 抗凝血液凝固。在向真空管中插入后针头时, 尽量斜插以减少血液落至试管壁的距离, 同时摇晃血液时动作要轻缓, 不可用力过猛。
(3) 溶血护理人员不可从正在输液的针头处取血作检查, 否则将会严重影响被测物浓度。血标本抽取后, 要将试管加塞, 防止水分挥发而使血液浓缩, 导致血液中生理成份浓度升高。
同时血标本应尽快送检, 如不能在短时间内检测, 也应先放在阴暗处保存, 有条件的病区, 应在冰箱中保存。抽取血液后不可用力摇晃试管。
(4) 真空负压管吸血不畅或吸不出血现象, 切记采血前就将采血器与真空负压管连接, 或穿刺不顺利急于连接真空负压管, 否则会使真空试管与大气相通负压消失, 在静脉穿刺成功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针头角度, 抽血前应仔细检查试管, 多备1~2个, 防止使用无负压的试管, 大出血、严重脱水患儿真空负压管吸血不畅时, 可松止血带, 5s后重新炸止血带, 并叮嘱患儿握拳与放松交替进行。
(5) 多管采血失败率高准备好带有无菌棉球的胶布, 穿刺成功后将其固定针柄再连接试管。
5 结语
真空静脉采血器在临床使用中有诸多优点, 我们在受益的同时, 也应熟知操作规程, 了解采血原理, 及时发现问题, 找出解决方法, 最大限度的减轻患儿的痛苦, 使患儿享受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冯江雪, 杜亚伟.一次性真空采血装置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09, (11) .
[2]彭清荣.真空采血法与传统采血法临床应用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 2005, (10) .
真空采血系统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05年3月—2008年3月前来我科采集血标本的婴幼儿分别用两种方法采集血液标本。
1.2 方法
随机将400名婴幼儿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和改进组各200名,常规组用5 mL注射器股静脉采血,改进组用6号或7号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颈静脉采血,采血量为2 mL~5 mL。
1.2.1 常规组方法
一次性股静脉采血,患儿仰卧,下肢伸直,穿刺侧大腿外展、外旋与躯体纵轴呈45°,垫高穿刺处,展平腹股沟,膝关节弯曲与大腿成直角,另一腿伸直[1]。以左手食指于股三角区找股动脉搏动或找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连线中点的方法进行股动脉定位。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和皮肤呈直角或45°,在腹股够沟韧带下一横指股动脉内侧0.5 cm处刺入,见抽出暗红色血,左手固定针头[2]。抽吸致所需血液量,拔出注射器用无菌纱块压迫止血10 min~20 min,取下注射器针头及试管帽,让注射器内血标本沿试管壁缓缓流入试管,并且需注意勿将注射器里的气泡注入试管中,以免产生溶血。
1.2.2 改进组方法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颈静脉穿刺采血,患儿仰卧,肩下垫小枕,头偏向对侧使颈部伸展平直,并稍低于肩膀,一名助手固定患儿的头和手,操作者左手食指与拇指分开,食指按压在穿刺点上方颈静脉三角处,使颈静脉充盈,拇指放置在穿刺点下方,并绷紧穿刺部位皮肤,手持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在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稍进针少许,右手松开针柄,持采血针止血帽端,左手拿真空采血管,将针头以45°插入试管,血液沿试管壁自动流入试管,到所需标本量后拔针,用干棉签或棉球按压穿刺点及上方5 min~10 min即可[3]。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使用注射器股静脉采血的缺点
部分血液循环较差及肥胖的患儿,股动脉搏动不明显,穿刺前定位为了摸清动脉搏动耗时很多;因股静较深,不能在明视下穿刺,操作者对穿刺成功的信心不足,直接影响了穿刺的成功率;凭手感选择穿刺点,如手感不明显,反复穿刺易致皮下血肿;穿刺成功后针头不易固定,因操作不熟练及心理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使针头易脱出血管;采血量受注射器的限制,且如需采多管血时,要将试管帽依次打开,然后把注射器里的血标本分别注入各试管,既耗时、易造成标本凝血和溶血又容易污染操作者。
3.2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颈静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因颈静脉粗直,显而易见,特别是在患儿哭闹时,颈静脉更加充盈,操作者可在直视下穿刺,操作者的信心增加,穿刺成功的把握大。而且在穿刺成功后,松开右手,采血针头在血管里可呈自然位置不易脱出血管,也不会因操作者心理紧张因素的影响使针头脱出。
3.3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颈静脉采血操作方便、快捷
在寒冷天气,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颈静脉采血一般不需要脱衣裤,暴露肢体,可以避免患儿受凉;同时因颈静脉大多很明显,不用触摸血管搏动即可选择进针点,只需摆好体位并固定好患儿就可以进行穿刺,所以操作时间短、省时省力[4]。
3.4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颈静脉采血采血量不受限,血标本质量有保证
因颈静脉粗直,属人体大静脉,血液循环快,可一次采集较多的血量。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留取多个血标本时,只要将采血针的止血帽端从第1试管拔出刺入第2试管即可,一次可留取多个血液标本并且血液不易溅落造成污染;同时因血液直接流入试管,操作者可根据血液标本的要求及时混匀抗凝剂或静置,使血液标本质量得到保证。
3.5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颈静脉采血操作方法便于初学者掌握
颈静脉穿刺手法类似手背静脉穿刺,初学者较注射器采血易于掌握[5]。穿刺是在明视下进行,且颈静脉又粗直易见,不要求操作者的穿刺技术非常高,只要掌握正确的穿刺体位并加以固定,同时注意向家属做好解释,消除其紧张情绪并取得家属的配合,一次穿刺的成功率高,使操作者的信心增强;也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增加痛苦及造成家属的不满,取得了护患双赢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采血的新途径。[方法]将200例婴幼儿注射器股静脉采血(常规组)与200例婴幼儿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颈静脉采血(改进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改进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血液标本质量及采血时间等均优于常规组。[结论]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进行颈静脉采血的方法简单、方便、快捷、易掌握。
关键词:婴幼儿,血液标本,一次性真空采血,颈静脉,股静脉
参考文献
[1]周丽华,陈燕,于桂云,等.静脉穿刺直入法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8):690-691.
[2]余爱珍.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7-98.
[3]杨轶,赵宏发.体检穿刺部位淤血的预防[J].临床军医学杂志,2005,33(1):115.
[4]黄华梅,潘小英,钟燕芳,等.目测法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6,13(9):37.
真空采血系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3月在我院门诊采血室进行真空静脉采血的1290例受检者作为对照组, 选择2012年4月在我院门诊采血室进行真空静脉采血的1310例受检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1290例受检者中, 男566例, 女724例;年龄15~79岁, 平均 (37.4±5.2) 岁。研究组1310例受检者中, 男553例, 女757例;年龄12~77岁, 平均 (36.5±4.0) 岁。两组受检者性别、年龄、血管条件及凝血功能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受检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全部受检者均使用Styrileeo真空采血系统, 真空采血管用不同颜色的采血管盖区分, 根据采血化验项目选用相应的真空负压采血管。
1.3 方法
仔细核对受检者的姓名及化验单, 选择相应的真空采血管。向受检者做好解释工作, 交代注意事项, 消除受检者的紧张情绪, 取得配合。首选肘正中静脉作为穿刺部位, 扎止血带, 常规用碘伏以进针点为中心进行消毒, 待晾干后, 根据受检者血管粗细选择合适的采血针, 取下采血针的针套, 以15°~30°斜行穿刺静脉, 见回血后固定住针柄, 将采血针另一端插入真空负压采血管中, 采集多管血标本时, 应先采集抗凝管, 最后采集血清管[3], 每采集完一管后立即左右轻轻均匀摇动采血管。每次换采血管时需固定好采血针头, 防止拔除血管外或穿透血管壁。采血完毕后, 解开止血带, 用棉签压住穿刺针眼, 拔除穿刺针, 嘱患者轻压针眼3~5min, 切勿用力揉搓。
所有采血由门诊采血室2名护士完成, 分析对照组受检者在采血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 并对研究组受检者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总结干预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行成组设计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
分析对照组受检者在采血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并进行干预后, 研究组受检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83, P<0.05) 。见表1。
2.2 两组采血过程中的护理问题分析
针对对照组受检者在采血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实施干预后, 研究组受检者发生晕针、皮下淤血、血流不畅、针头脱出、医源性污染以及血标本溶血的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7.60、36.42、51.20、44.33、37.86、29.17, P<0.05) 。见表2。
3 护理问题分析及防范
3.1 溶血
在真空静脉采血过程中, 采血技术不正确或标本处理不当均有可能造成溶血, 人为因素导致的溶血主要原因为: (1) 进针不准, 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 造成第一管溶血。 (2) 从血肿的静脉中采血, 血肿中的组织液导致红细胞破裂。 (3) 采血量不足, 造成添加剂浓度过高, 因渗透压过高而溶血[4]。 (4) 颠倒混匀时过分振荡或混匀次数过频过多。
防范措施: (1) 避免将小号针头和大号真空采血管配套使用。 (2) 避免从血肿中采血。 (3) 颠倒混匀采血管时动作应轻柔, 切勿过分振荡。此外, 采血后一定立即颠倒混匀, 使添加剂与血样充分接触, 否则导致标本微量凝血或是去抗凝效果, 特别是EDTA、肝素管, 短时间即可凝血, 需重新采血。
3.2 晕针
由于受检者采血时多有紧张、恐惧心理, 导致迷走神经兴奋, 内脏血管扩张, 造成脑供血不足引起晕针。此外, 空腹采血致饥饿、体质虚弱、疼痛等也可导致晕针, 常发生在采血过程中或采血后几分钟内。晕针一般为一过性表现, 持续5~10min即可自行缓解。
护士在采血之前, 首先需向受检者进行充分的解释, 与其沟通, 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采血过程中可适当与其交谈, 分散其注意力, 因饥饿导致晕针者可自备糖块或糖水以缓解。
3.3 皮下淤血
真空静脉采血过程中引起皮下淤血的常见原因有: (1) 护士操作不熟练, 导致穿刺过深或过浅, 使穿刺针头斜面一半露在血管外面, 导致血液流入皮下引起淤血。 (2) 采血完毕, 受检者按压穿刺点方法不当, 用力揉搓或按压位置错误, 或按压时间过短, 按压力度较轻或较重, 均可影响局部凝血。 (3) 受检者采血一侧肢体过早用力活动, 导致刚闭合的针眼被冲开, 引起皮下淤血。
防范措施:护士在穿刺前仔细寻找血管, 尽量一次穿刺成功, 对于血管条件较差者可局部热敷以充盈局部静脉。更换采血管时需固定好穿刺针, 以防脱出。采血完毕后, 由护士示范正确的按压方法, 以按压血管上的针眼为主, 不可揉搓。前臂伸直, 不能屈肘止血。中等力度按压3~5min, 凝血功能差者需适当延长按压时间。采血后1h内采血侧肢体不可剧烈运动[5]。
3.4 血流不畅
真空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血流不畅多为采血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或采血管内真空度不够所致, 少数由于受检者血液黏度过高。护士可轻轻转动采血针头, 让受检者用力握拳, 一般可顺利采血, 由于采血管内真空度不够所致血流不畅则需更换合格的采血管[6]。
3.5 针头脱出
采血过程中采血针头脱出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在更换真空采血管时未能将针头牢固固定, 或进针力度过大、针头穿出血管, 或由于受检者、尤其是小儿不能很好地配合采血。因此, 在更换采血管时, 需对采血针头进行有效固定, 动作轻柔, 防止用力过猛而将针头带出。穿刺进针时力度适当, 对于小儿需由家属配合固定穿刺部位。
3.6 医源性污染
由于采血时采血管内的负压已被耗尽, 拔除针头后存留在采血针内的血液不能流入采血管, 导致血液流到采血台面上引起污染。采血完毕后, 采血针与采血管连接处也容易残留血液导致污染。因此, 护士在进行静脉采血时应戴无菌手套和口罩, 采血完毕后应先松开止血带, 拔出针头, 然后再分离采血针与真空管, 使血液全部流入采血管中。
4 讨论
真空静脉采血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多优点, 但同时操作不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因此, 门诊采血过程中, 需要采血者严格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 了解真空静脉采血系统的原理, 发现采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将静脉采血的并发症降至最低。本研究发现, 通过分析对照组受检者在采血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研究组受检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χ2=40.83, P<0.05) , 发生晕针、皮下淤血、血流不畅、针头脱出、医源性污染以及血标本溶血的情况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χ2=27.60、36.42、51.20、44.33、37.86、29.17, P<0.05) , 提示及时总结和分析门诊真空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给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 并有效减少采血过程中的并发症, 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彭清荣.真空采血法与传统采血法临床应用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2005, 20 (5) :49-50.
[2]朱莹泉, 纳赛琳.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 2010, 16 (22) :86-87.
[3]孙艳艳.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18) :1724-1725.
[4]李煜晓.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河北医药, 2008, 30 (1) :886.
[5]谢志萍.外周静脉采集血标本致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6, 9 (5) :4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