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采血注意事项分析(精选4篇)
临床采血注意事项分析 篇1
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有助于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结合多年的临床采血经验, 就临床血液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和临床采血的注意事项浅述如下。
1 影响临床血液标本采集的因素
1.1 采血部位
依据检验分析目的的不同, 采血的部位也应该不同, 如进行全血细胞分析, 就应该采静脉血, 这样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高, 如果进行常规的指头血样采取, 那么结果就会出现较大偏差, 白细胞计数会偏高, 血小板计数会明显偏低, 从而影响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外, 当患者的病情不处于急剧变化的时候, 那么病人就会处于补充体液的情况, 这时就需要多路采集血液同时进行, 而且这时采集过程比较困难, 采集部位可能会位于病人输液的同侧, 还有可能是同一条经脉, 这样因血液标本受到药物浓度的影响或者受到体液的稀释, 检测结果就会出现很明显的差异[1]。
1.2 采血时间
血液采样过程中采血时间的不同也会影响其准确性, 一般情况下, 在早晨吃饭前进行采血的效果比较好。除了一天之内的时间影响之外, 还有就是季节循环的影响, 季节变更对人体指标的影响虽然很小, 但是甲状腺素比较特殊, 冬季的含量要比夏季的含量高20%[2]。对于女性来说, 在经期采血时, 醛固酮的含量要高于平时2倍, 而无机磷、铁、胆固醇的含量在经期会下降。除此之外, 还要注意, 血药浓度检测, 采集时应等到药物稳定期再进行采血, 一般情况为用药2h后进行血液采样。
1.3 采血过程
采血过程不当常常会造成血液标本的污染, 最后导致结果出现误差, 影响测定结果。护士在配液后没洗手就进行采血, 这样就会导致洗手和不洗手两次的误差相距甚远, 并且不洗手也容易造成血液标本的污染。如果血液标本未及时进行检验, 而长时间放置, 那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会受到影响, 如血钾的含量会逐渐增高, 长时间放置的标本对血糖检测影响非常大[3]。
2 临床采血的注意事项
2.1 采血前需要注意的事项
2.1.1 采血前的进食
人在进食后食物中的物质会影响血液中的各项指标, 所以建议在采血前最好不要进食。如果需要进行采血, 那么在采血的前2h不能进食, 尤其不能吃高蛋白或含脂肪高的食物, 更不能大量饮酒。如果需要检测血糖含量, 那么早上就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更不能服用降低血糖的药物。检查肝功能、血脂或血液粘稠度等指标, 应该在空腹的情况下进行采血。
2.1.2 采血前的卫生
如果需要进行采血, 那么最好在前一天对双臂进行清洗, 保证干净卫生,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采血前的消毒进行的更加彻底, 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采血后的伤口感染[4]。
2.1.3 采血前的衣物
为了方便进行采血, 建议采血当天穿袖口宽大的上衣, 这样便于衣袖上卷, 还可以避免采血后因衣袖过紧引起止血障碍而产生皮下血肿。
2.2 采血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2.2.1 选好采血部位
正确采血需要选好采血部位, 否则会影响检验结果。护士在采血过程中切勿贪图方便直接在输液管接头上接上注射器采血, 或者使用其他不正确的方式进行采血, 因为药物或者稀释的血液都会使得检验结果不正确。另外, 为了使得检验结果准确, 采血时需要保证扎止血带松紧适宜, 还不能过分拍打静脉血管以免局部淤血、缺氧而溶血, 如果需要对正在输液的患者进行采血, 那么应该在患者不输液的那支胳膊进行采血[5]。
2.2.2 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
抗凝和不抗凝血液标本为临床常用的两种血液标本。当血液标本需要血清时, 切忌不能将血泡沫注入, 还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只试管中不能注入两次抽取的血液, 需要防止溶血。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要准确, 如果比例不对, 那么检验结果必受影响, 常见的血沉比例是14, 其中枸橼酸钠抗凝剂的体积为1, 血液的体积为4。
2.2.3 提高穿刺技术
护士在采血过程中要提高穿刺技术, 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如果遇到血管细的患者造成一次穿刺不成功, 那么为了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 应该更换注射器和穿刺部位重新进行穿刺抽血[6]。
2.3 采血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2.3.1 医院方面
采血结束后, 对医院方面来说应该做到将血液标本认真核对后及时送检, 避免在繁忙中混淆病人的标本。另外, 在送检过程中要防止血液标本摇晃、外漏、污染等, 防止一切可能对血标造成污染的过程。
2.3.2 患者方面
采血结束后, 患者应该立即用消毒干棉签按压穿刺部位, 防止造成皮下血肿, 还需保证一定的按压时间, 以待血液凝固。采血结束后, 患者应休息一段时间, 一般在半小时左右为宜。如果患者在采血后表现为低血糖症状, 那么应平卧, 并及时喝一些含糖量高的饮料来缓解症状。
摘要:临床工作中的血液检验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工作, 血液检验的结果对病人的病情诊断、治疗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有助于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结合多年的临床采血经验, 就临床血液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和临床采血的注意事项浅述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临床采血,影响因素,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王军, 张朝明, 林永琪.开放式采血法与封闭式采血法血液对外污染情况比较[J].华西医学, 2000, 15 (3) :365-366.
[2]邱燕青, 曾建英.浅谈检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5, 14 (6) :l15-116.
[3]李萃华.周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 2003, 19 (6) :153-154.
[4]陈芳建.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各生化检测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 2006, 21 (1) :87.
[5]丛玉隆, 张海鹏.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标本的采取及其控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1998, 21 (1) :52-55.
[6]曾祝伦, 李兴禄.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9 (3) :370-372.
临床采血注意事项分析 篇2
【关键词】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血常规检验 临床价值
在现代医学中,血常规检验是病人全身体检的重要检查内容,包括WBC、RBC、Hb、Hct、MCV、MCH、MVHC、PLT,这8项指标可直观反映病人的身体状况及病症迹象等。由于血常规检验需要事先进行采血操作,而采血方法的不同可直接影响其最终检验结果[1,2]。为了研究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临床价值的差异性,本文就目前临床上最为普遍的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进行探讨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体检者中,抽样选取140例进行研究,并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静脉组70例体检者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8.1±9.2)岁。而末梢组70例体检者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9.1±9.7)岁。两组体检者的其它资料相比,如疾病史、身高体重、兴趣爱好、居住环境及文化程度等,均没有较大的区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体检者均于早晨七八点,空腹下行血液采集,采血前保持被采人员的情绪稳定。静脉组采血部位以肘部静脉为宜,手背静脉、内踝静脉为第二选择[3]。末梢组采血部位以手指为宜,耳垂为次,需事先对采集部位清洁消毒后进行穿刺取血。两组采血完成后,用抗凝管分装血样,并贴标签标记,送检,观察比较两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指标:WBC、RBC、Hb、Hct、MCV、MCH、MVHC、PLT。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数据用(±s)来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静脉组WBC、Hb、Hct、MCV、MCH低于末梢组,而RBC、MVHC、PLT却高于末梢组,其中Hct和MCH两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其余6项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血常规检查是现代医学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技术之一,并且已经成为了医院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操作。主要是通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进行检验,电脑分析报告数据结果。目前,采用针刺的方法对机体的末梢血液(主要成分包括动脉、静脉血、组织液)与静脉血液(单纯的静脉血,不含动脉血、组织液等杂质)[4,5]进行采集是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血所使用的两种常见方法。末梢采血如果操作不能达到利索无误的话,就可能导致血样本中混有组织液等杂质,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并且由于人体血管的狭窄性,导致循环流动不畅通,末梢采集的血样检测结果的平均变异系数大于静脉采集的血样,稳定性相对较差。
综上所述,血样采集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结果,静脉采血相比末梢采血更为准确科学。但是由于静脉采血是比较痛苦的,末梢血则比较方便,所以如果不是严重情况末梢采血也是可行的,如若病症较为危急时,需要准确的血常规数据,则首选静脉采血。
参考文献:
[1]范英华.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4):204-205.
[2]林湘蔚.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21):170-171.
[3]张彩华,王开蓉.不同采血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01):107-108.
[4]罗碧青.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09):84-85.
临床采血注意事项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共就诊并进行血常规检测患者100例, 其中静脉采血及末梢采血患者分别50例, 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龄23岁~65岁, 平均年龄 (41.9±9.7) 岁;对照组50例中男27例, 女23例, 年龄22岁~65岁, 平均年龄 (42.3±8.3) 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仪器和试剂Mindray BC-69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 实验前已做好质控, 空白计数符合标准。
1.3 方法
在清晨空腹采集血样, 观察组血液采集方式为静脉采集, 静脉血的采集部位选取患者肘部静脉;为保证采血安全, 首先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 静脉采血量2 m L, 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 (EDTAK2) 抗凝真空采血管, 然后颠倒混匀血样以防发生凝集现象。对照组血液采集方式为末梢血采集, 采血部位为患者的左手示指末梢或者无名指末梢, 按要求采集末梢血并加入定量稀释液中, 立即颠倒混匀以防血样发生凝集现象[2]。
1.4 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 (WBC) 、红细胞计数 (RBC) 、红细胞比容 (Hct) 、血小板计数 (Plt) 及血红蛋白 (Hb) 等血常规检测指标结果[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WBC、RBC、Hct及Plt、Hb的含量检测结果显著小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目前, 大部分患者到医院就诊后均会首先接受血常规检测, 常见的检测项目有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计数等, 这些指标检测结果对疾病的初步诊断而言意义显著[4]。研究结果显示, 使用不同的血液采集方式对血常规指标的检测准确性可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临床常用的血常规检测标本采集方式为静脉血采集、末梢血采集, 其中, 末梢采血方式由于痛感较轻故临床应用的范围比较广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WBC、RBC、Hct及Plt、Hb的含量检测结果显著小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一结果和报道的结果相一致, 说明静脉采血相对于末梢采血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
血常规检测对于部分疾病的临床诊断而言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静脉采血较末梢采血稳定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有:①末梢部位的血管分布复杂, 且大多数为毛细血管, 而末梢血采血非常容易受到采血部位的影响, 收集的血液标本成分复杂, 抗外界物质干扰性差, 故无法更加准确地检测出各血液成分的构成。②一般情况下, 静脉采血的采集部位大部分为肘部前静脉, 其受环境的影响小, 血液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等各项检测项目含量相对稳定, 更能客观反映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5]。
综上所述, 相对于末梢采血而言静脉采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 故临床血样采集应以静脉采血为优先采纳方式。
参考文献
[1]杨士峰.不同采血方式进行血常规检测的临床价值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5 (9) :51.
[2]尤真明.不同采血方式行血常规检测在临床上的运用价值[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4, 8 (2) :61-62.
[3]凌喜华.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 9 (19) :121-122.
[4]陈勇, 王静.探讨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测在临床上的使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19) :4509-4510.
禽的采血技术及注意事项 篇4
1采血方法
根据禽的个体大小和实际监测需要, 可选择翅内侧腋下静脉采血法、跖骨内侧静脉采血法、心脏采血法、鸡冠采血法、颈静脉采血法和胸外静脉采血法。
1.1翅内侧腋下静脉采血法
助手用左手抓住禽的两只脚, 右手固定住两翅, 使禽背部贴住助手上腹部, 右手稍高于左手, 暴露出翅内侧, 采血者左手拨开翅内侧羽毛, 在翅静脉处消毒后, 右手持5号采血器与皮肤呈45°角方向顺血管进针, 进针时手要稳, 进针不宜过深 (针头在距静脉血管0.3~0.5 cm一旁倾斜刺入皮肤, 再与血管平行进针0.2~0.4 cm后刺入血管) , 如刺穿血管, 皮下很快水肿, 导致采血不成功。见有少量回血, 慢慢回抽针芯, 不可操之过急, 采血完毕后, 局部消毒按压30 s后放走。
1.2跖骨内侧静脉采血法
此采血法一般适用于鸭子或野鸟。助手用一手固定两翼, 另一手固定一脚, 采血者固定另一只脚, 背侧靠近助手, 即可见暴露的清晰的静脉, 采血者在跖骨内侧静脉处消毒后, 持5号采血器与皮肤呈10°角方向顺血管进针, 见血液回流, 慢慢回抽针芯, 采血完毕后, 局部消毒按压30 s后放走。
1.3心脏采血法
右侧卧保定, 在左侧胸部触摸心搏动最明显的地方进行穿刺, 连接注射器吸取血液。成年鸡心脏穿刺部位是:从胸骨峭前端至背部下凹处连接线的1/2处。用细针头在穿刺部位与皮肤垂直刺入2~3 cm即可。禽品种和个体大小不同进针位置和深度不同要作适当调整。心脏采血可大量采血, 但不宜连续使用, 因有一定的死亡率。特别是对雏禽, 常因针头刺破心脏导致出血过多而死亡, 而且心脏的修复能力特别差, 对禽后期影响较大。
1.4鸡冠采血法
多用于需血量较少的采血, 用针头刺破鸡冠吸取血液或在鸡冠的尖端部用剪刀剪去一小片即可。吸取血液时需用手挤压鸡冠一次可吸取30~80μL血液。此法操作简便, 但要十分注意伤口的止血预防感染, 最方便有效的消毒止血方法是用浓碘酒涂抹伤口。
1.5颈静脉采血法
右侧颈静脉较左侧粗, 故常采用右侧颈静脉取血。左手以食指和中指夹住家禽头部, 并使头偏向一侧, 无名指、小指和手掌握住躯干, 拇指轻压颈椎部以使静脉充血怒张。右手持注射器, 针头倾斜45°沿血管方向一侧0.3~0.5 cm挑破皮肤前行0.3~0.5 cm刺人静脉, 再与血管平行进针0.2~0.5 cm抽取血液。采血完毕后压迫伤口处止血。这种方法采血可应用于15~45日龄的锥鸡, 成年鸡单人操作保定较难, 皮色较深不易找到血管。
1.6胸外静脉采血法
胸外静脉采血该脉管在翼下无毛区前方, 呈上下偏斜走向, 清晰可见。但由于皮下质肌肉疏松, 不易刺中血管, 而且血流量不多, 所以一般不用。
2注意事项
2.1采血场所要有充足的光线, 采血环境温度应在15~30℃为宜, 温度过低时, 采的血样应立刻放人暖箱, 不然血清无法析出或析出量太少;温度过高时, 应将血样快速放入20℃的保温箱中, 否则血样易腐败变质。
2.2采血器皿为消毒灭菌一次性用品, 若有封袋破损的应弃用;采血过程要做好采血部位消毒工作。
2.3采血时小心一些鸡只顽强的挣扎而把翅膀弄断或抓伤实验者的双手, 要待鸡只保定平静下来, 再实施采血工作。
2.4静脉采血时抽血速度要保持缓慢, 静脉血管回血流速较慢, 内压突然降低致使血管壁接触而阻塞了针头, 影响继续采血量。若需多次静脉采血, 应自远离心脏端开始, 以免发生栓塞而影响整条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