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

2024-07-29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精选12篇)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 篇1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与基础性较强的课程, 所涉及的领域横跨许多学科。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人认为当前中等职业计算机教学需进行改进, 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 开展多样化教学,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的利用

在实际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语言、黑板、教材”三套工具, 这种以“听”或“视”单一通道传送信息的方式已不能适应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由于计算机的特殊性, 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 采用多媒体教学, 紧扣教学大纲, 突出重点难点, 制作电子教案, 为教师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所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才能卓有成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当然, 多媒体教学的电子教案也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教案转换为电子教案, 而应该更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好看又好用的特性,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份好的电子教案从素材的收集整理和组织再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再理解, 都凝聚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因此, 精心制作多媒体教学电子教案是上好多媒体教学课的重要一环。

二、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 做到因材施教

目前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 很多教师从常规的教学中着重提炼出演示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但在使用这些方法时,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没有被真正地调动起来。原因在于教师没有结合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 做到因材施教, 详略得当。而是机械地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 只注重了计算机软件的规律, 没有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时掌握了一些知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 从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好的构思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课的教学设计要像别的科目一样做到因材施教、详略得当。例如:在Word2002中, 讲“项目符号和编号”一节时, 我先让学生看看教科书的目录, 这是典型的编号应用和制表位应用。看着书上目录的整齐排列,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有些学生蠢蠢欲动, 想动手自己制作目录, 在做前导符时, 学生用的是键盘上的省略号, 六个点六个点的向下排。在输入各级编号时用简单的输入, 比如1-1, 1-2……, 一个字一个字的打上去。学生做了十来分钟, 就输入了几行。有的同学就心烦意乱, 做不下去了。我劝同学们稍安勿躁, 认真听课, 学习操作方法, 不能死板硬套。接着我从“格式”菜单里找到“项目符号和编号”命令, 详细讲解编号的应用方法, 同学们恍然大悟, 如此快捷方便。我又在“制表位”命令中设置完前导符, 回到制作目录的操作中, 只需一个“Tab”键, 需要多少“省略号”就有多少显示出来, 学生大吃一惊, 原来做什么都有技巧啊!这堂课学生印象深刻, 很轻松地学会了编号和制表位的操作, 并且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三、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 应做到因人施教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有所取舍, 优化教学内容。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 学生的基础、层次参差不齐, 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要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中都有所收获, 绝不能照搬教材, 而要结合教材进行挖掘, 尝试运用各种方法, 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计算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 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不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原地踏步, 无所事事, 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不能让基础差的学生失去信心, 放弃努力, 为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 应做到因人施教。比如, 对于很少接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 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就不可能每个知识点都面面俱到, 着重培养他们基础的操作能力, 对于专业计算机学生来说, 应该尽可能地传授深层次的知识, 使他们的理论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

四、重视实践环节, 多上机练习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活学活用, 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去。计算机课程中有些问题比较抽象, 老师讲了半天学生可能也不明白, 但学生通过上机就很容易弄清楚。因此,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上机练习时, 不但要求学生完成每章节后面的实习操作题外, 还要把以前所学内容贯穿起来, 让他们来一个综合性的训练, 给学生专门设计一些综合训练项目, 应采取只给要求和提示, 具体步骤由学生自己去思考, 让学生边摸索边学习, 逐渐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这样做绝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 每次上机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任务、限时完成。另外还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加以巩固, 所以说多上机练习也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例如,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过程中, 应坚持以能力为本,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系统的讲解比较枯燥无味, 为了能让学生对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基本的操作使用能力, 在讲到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时, 可以打开机箱先让学生看到各种硬件的本貌。一般来说, 学生都感觉到硬件深不可测, 其实看了内部结构后, 会有原来如此, 太简单了的想法, 从而对这门课增加兴趣和信心。学生一旦有兴趣, 就可以讲解各部分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并与理论教学联系起来, 使学生既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又对实际构造有了认识, 教师再结合教材讲清各部分配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这样学生学习才会有兴趣。另外,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作社会调查, 根据当地实际, 引导学生到电脑城了解基本情况, 教师再结合学生调查的情况分析一些电脑配置的性能价格比等, 还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来排除, 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和总结。这样, 通过课堂学习、社会调查和操作实践, 学生不仅从理论上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构造的理解, 而且还能掌握配置计算机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并具备排除简单电脑故障的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 让他们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敏捷, 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从多侧面、多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就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计算机操作高手, 就必须学会操作系统及组装与维修的使用。

在现代教学中, 简单传授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 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学习知识这一中介过程, 促进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形成。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 我们要根据中职学校的学生情况及教学情况进行不断总结,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吸引更多的学生去钻研、学习、解决, 以真正发挥中职计算机课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 篇2

摘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对计算机英语课程的一些教学经验。通过比较、分类、构词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专业词汇和术语。通过选择覆盖范围广,难度适中,实用性强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对阅读科技文章产生兴趣。在课程中进行听说训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能力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英语;教学方法;构词法

听说训练计算机英语课程是各个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但各个高校的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不一致,教学内容不统一,导致老师们都是自己摸索,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将自己在计算机英语课程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并与之分享。计算机英语专业词汇和术语记起来比较枯燥,采用比较法、分类法和构词法能够有效地帮助记忆,并且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说能力训练往往是计算机英语课程容易忽略的环节,作者将听说训练引入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的学习在外语学习中占重要地位。计算机英语中,专业词汇和术语也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只有掌握了足够专业词汇和术语,才能读懂英文技术资料,才能与别人在技术上进行交流。在计算机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将每篇文章涉及的词汇罗列出来,就像词典一样,学生势必会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作者在教学中采用了比较法、分类法和构词法帮助学生学习词汇。

比较法计算机英语中的专业词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多专业词汇是英语中原有的`词汇,只不过通过借用,含义发生了改变或者引申。例如,memory原有的意思是记忆,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是内存;application原有意思是申请,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应用程序;text的原意是课文,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文本;client的原意是客户,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客户机或客户程序;library的原意是图书馆,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库;host的原意是主人,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主机,等等。在讲解词汇时,将这类词汇原来的含义和引申的意思对比,非常有助于记忆。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英语的词汇,采用比较法可以使学生迅速增加计算机英语词汇量。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总结在计算机英语词汇中,哪些是原有词汇?该词汇的含义发生怎样的改变?这种对比法能够增加学生对学习专业词汇的兴趣。

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分析 篇3

关键词: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课外作业

如今,计算机的普及率非常高,而且其普及的速度之快也让我们瞠目结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在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所以学好计算机对于中学生来讲就显得格外有意义。接下来对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进行计算机教学最为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于电子计算机的浓烈兴趣,进而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自主研究探索计算机的奥秘,为培养计算机的相关素质与能力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甚至是在未来成为优秀计算机专家的目的。因为中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他们一般对于新鲜事物有非常旺盛的求知欲以及强烈的好奇心。针对这个特点,老师可以发挥自身能力,充分激发他们对于计算机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逐步丰富计算机知识,特别是在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老师需要重视计算机教学目标特有的导向功能,不仅仅要有学校要求的认知目标,更加需要创新方面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翁,才能够进行创新性的教学。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进行因势利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自己只作为一个引导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研究,进而成为计算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这就要求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充分给予学生自由,赋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可以自由选择内容与方法。创造一种和谐交流的环境,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沟通,互相尊重,老师只充当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助手和疑惑解答师,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全部要靠学生的自觉探索。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师生之间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可以领略到老师教学的意义;(2)学生讲,老师听,进而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可以调整改正;(3)学生在承担教授压力的同时,可以更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将自己不会的知识通过各方面的探索了解弄懂弄透;(4)合作教学的方法可以达到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老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角色,学

生也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者变成了课堂情境的创设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学习活动的合作者。通过这样的办法,在每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弥补差距,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创新设计课外作业,积极进行课外实践活动

在中学老师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会有相当一批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计算机的爱好者,因此他们往往都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还会对于一些更深奥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其他与计算机有关的知识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对此,老师可以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加强培养,给予正确的引导,进而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学有所长。这些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学习的拓展与延伸,可以更加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不同个性以及兴趣爱好,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使得学生可以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活动。例如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查询、资料的搜集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能够巩固复习学科知识和技能,更加重要的是它可以提高学生

对于知识的整合和创新能力,使得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进而也可以有效促进老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以及素质的培养。

四、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我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飞速发展,当代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中学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主义教育,不断地加强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和相互联系,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力争培育出敢于质疑、不断创新、见解独特的优秀人才。如今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进行知识之间的综合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具体要求。在新世纪下,教学改革慢慢地在多学科之间进行着渗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不仅可以使化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密切结合,更为重要的就是将人文教育和化学之间相互融合,慢慢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中学计算机教学工作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计算机老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克服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障碍与难题,加大对此的重视力度,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实施素质

教育。

参考文献:

[1]简永强.浅论中学计算机的素质教育[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1).

[2]文先慧.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3]张大科.中学计算机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2012(19).

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篇4

目前普通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语言课程主要有C语言、Visual Basic语言、Visual FoxPro语言、Java语言等。下面简单总结一下计算机语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 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比较低。对于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 他们认为听老师讲课还不如自己好好看书认真学习, 而自学能力较差或者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就可能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看书。而且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不够重视, 有的同学只是为了考计算机等级考试和程序员而学习, 其中有些学生也是抱着碰运气的态度去考, 并没有目的性。

(二) 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学生计算机知识程度参差不齐, 比如, 在授课的过程中, 一些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早已听懂, 而基础差的学生会觉得进度较快。这样使得基础好的学生不能深人学习, 基础差的学生基础不扎实。通过考试结果分析来看, 发现对于理论性强的知识、知识点的简单应用学生掌握很好, 而对于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学生往往无从下手。

(三)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

由于计算机语言教学的总学时很短, 如笔者学校开设的Visual Basic课程总学时不超过50学时,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接受有关知识, 因此大多数讲授的只是语言最基本的语法、语句和一些简单的设计应用, 对于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却没有时间讲授。由于教学内容与实际软件应用开发思路的脱节, 语言课程的各个实验教学内容离散而缺乏相关性, 实验内容过于重视知识点的验证, 而忽略各个实验之间知识点的运用衔接, 学生面对难记的语法和复杂的算法常提出学习这些计算机语言有何用的困惑, 比如Visual Basic语言的教学, 如果能以开发一个完整的数据管理软件为主线作为教学指导, 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掌握如何运用计算机语言作为开发工具实现实际需求软件的开发, 从而了解软件开发的完整思路及开发流程, 而且这种教学内容与方式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学生程序调试能力差。

在计算机语言课的实验教学过程中, 往往一位教师需要指导六、七十位学生上机, 指导教师常常被几个爱提问的学生围着, 对于实验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的学生, 往往是出现问题立即找老师, 从不主动分析出错信息, 有些学生实验遇到问题也不找老师, 任由问题出现, 甚至干脆睡觉或者什么都不做等着下机, 这样一来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如果要上交上机作业也常常出现互相拷贝的现象。另外, 有些学生程序输入较慢, 实验课结束了程序才输完, 根本没有调试的时间。

(五)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非计算机专业语言课的考核方式仍处于侧重卷面的语法考核而忽略编程综合能力的测试, 因此需要开发出合理的语言课实验考核系统, 体现淡化语法, 重视编程能力训练的计算机语言课教学观念。

二、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的思考

计算机语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强的课程, 而且是一个创新性比较强的课程, 学生自己可以设计个性化程序, 学生自己也可以制定开发设计目标并去实现。所以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好计算机语言,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有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的学习缺乏信心, 认为它很深奥、很难学。因此, 任课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了消除学生对程序语言的神秘性, 教师可开课之初以“顺序、分支、循环”三类有代表性的程序, 在课堂上当场编写一些小游戏程序并演示;或者可以利用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软件, 如在语言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字符录入速度, 可利用中文打字游戏, 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并掌握知识。而且大量使用实践应用, 通过亲自动手、亲自实践,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言应用的乐趣。教师也可讲解目前计算机程序人才的重要性和他们的待遇, 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 强化课程理论教学环节。

计算机语言课程亦即程序设计课程, 该类课程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理念, 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某一种语言。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 经常是教师讲的非常清楚, 学生也听的很明白, 但是一到做题的时候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应用了。所以首先从理论教学环节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把过去要精讲细讲的语法规则取消不讲, 只讲程序结构和如何设计分析;把过去的满堂灌改为分组讨论加启发;对讨论结果再进行点评指导。教学时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 使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而编写出程序, 锻炼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注重培养学生思维。

在讲课中, 教师可集中精力对章节的知识结构进行详细阐述、对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不应花太多的时间放在对语句语法的过多讲解。当遇到实际编程时, 需积极引导学生把“要想干什么”的问题, 直接转化为“要解决什么”的问题。当问题确定以后, 编写程序正确地解决问题。如果程序正确,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该程序好不好, 有没有改进的地方, 如程序的可读性、程序的结构是否合理、符合逻辑、程序的执行效率以及程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等。 通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所以应鼓励每位同学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考虑讲出来, 不要局限于某种标准答案。应将不同的想法列出来一一进行对比, 找出不同的优、缺点,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 可以让学生看到相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式, 并且能够理解不同解决方式的优点、缺点。

(四)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实验训练。

计算机语言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一定要动手多写程序, 通过写、通过思考才能有所进步。教师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问题, 让学生编写能与计算机交互的程序, 让计算机帮助用户解决问题。通过对各种不同问题的尝试解决, 不但有利于对计算机语言的熟练掌握, 而且对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特点也会有更深的体会。另外, 教师在上机时不再给学生布置验证性的实验, 可以布置大作业。在大作业中设计好分段实施目标,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 可以个人进行设计, 也可以分组进行, 充分展现学生自己的能力, 提高学生上机积极性。

(五) 构建实验、课程考核系统。

应用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 而且目前高校更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所以应设计以实际需要为目的、验证型实验为辅、设计型实验为主的计算机语言实验教学内容, 配合理论教学内容让学生以团队形式有效地按时按质量完成设计型实验内容。对于课程的考核, 教师可设计出相应的课程教学考核系统, 应淡化传统卷面语法的考核, 而重点突出编程能力的考核。

三、结语

在飞速发展的电脑时代, 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 需要研究和实践的问题有很多, 而教学方法的研究对于任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必要的。教师应及时发现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问题, 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方法, 从各个角度开发学生的思维, 促进其创造力,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艳伟.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探索[J].科技信息, 2009

[2].周忆陶.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探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计算机课程教学计划 篇5

本班学员主要为成年视力残疾人,且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接受速度较慢,汉语拼音、计算机基础知识极其薄弱,另外培训时间短,所以教学要抓住将复杂的,纵深的内容抛弃,去难从简、化繁为简。采用简单直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教学手法从最基础的开关机、鼠标、键盘、拼音输入法等开始并逐步提升,达到计算机基础操作较为熟练的程度。

二、教材分析

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特选用计算机短期培训教材――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杰红主编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教程》。

三、教学目标

使学员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全面脱盲,并能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满足日常办公应用方面的需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办公自动化

难点:计算机网络应用

五、方法措施

1、备课: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教材内容,适当调整难易度,做到每节课,学员都能基本掌握。

2、多媒体教学:采用声音、图象、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法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3、上机实践辅导:加强实用操作技能的掌握。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 篇6

【关键词】微课程 计算机基础课程 应用优势 构建

一、引言

如今,信息技术水平成为衡量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委员会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改革,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全面创新,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获得了巨大发展。学生在高校所学习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对于提高学生以后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微课程的概念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于教学活动的需要,微课程应运而生。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运用动态视频式、PPI式、讲课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式,采用较小的学习单元模式,细分教学内容,以教学任务作为驱动,录制教学课件;课下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视频自主学习。微课程的设计遵循学习规律,以原有课程为基础,对其进行分解,构建一系列微课程体系。这些微课程体系一般都包含有课程目标、互动、问题解答和作业布置等内容。从广义角度来讲,微课程的出现是对学习资源的一次全面整合,对教学模式的一次全面改革,充分结合了知识和教学方式;录制的微视频更是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简短而且问题集中。

三、微课程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一)便于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边听课边练习;教师讲述,学生演习。前者的特点是学生知识学得快,忘得也快,仅靠这一种教学方法很难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后者是学生在认真听取教师讲解后,凭借对讲解过程的记忆进行演习,在教师讲解内容过多的情况下,学生的记忆效果就会降低,同样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想使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就必须巧妙结合两种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二)便于掌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难点

微课程针对课程的重难点设计教学内容,匹配度高。学生可以在课下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观看微课程视频,并且可以随时学习,随时观看,通过重复观看视频,听取教师讲解的重难点,循环观看视频,透彻理解重要知识点,最终达到掌握重难点知识的目的。

(三)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程中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素材,能够对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在增强学生记忆力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借助微课程的指导,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习惯,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微课程教学模式在高校計算机基础课中的应用

(一)在学习内容导读中的设计

微视频是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课程弓i导、知识解读和操作演练。其中,课程引导在学生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引导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细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灵活。微课程可以将课程知识点清晰地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通过微课程中的课前导读能够全面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教师不仅可以自己录制微视频,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直接下载微视频,然后结合教学内容来对微视频进行处理,使其充满趣味性。

(二)在教学活动中的设计

为了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将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过程录制下来,制成微视频,让学生能够在课下反复观看。此外,学生还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式学习,采用合作交流探讨的方法,将自己遇到的学习困难予以解决。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交流情境,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解决,解决的效果如何,并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达到让学生内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

五、总结

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篇7

一、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中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模式。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也会实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但是课堂上几乎还是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的听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 很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自身的特点, 但是对于计算机课程这门新颖的学科来说还不太适合, 如果教师不转换教育理念, 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与模式, 在教学工作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1. 教学模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足

现阶段, 很多的高中多媒体教学的条件有限, 很多学校具备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环境。即使有的学校具备了相应的条件,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不重视对于实例的分析, 往往偏重于计算机的语法讲解上。这样, 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计算机的语法知识, 但是不通过实例的运用分析, 很难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与运用, 加上语法讲解的枯燥性, 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有的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讲解时也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性, 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同时教师也不能随时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不能及时调整课程安排以适应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使得学生越来越觉得学习难度加大, 失去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热情。

2. 实践性课程安排不足

计算机课程有着自身的特点, 需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掌握与运用。而在高中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也会进行一些上机实验的课程安排。不过, 通常上机实验的内容就是对于所学知识验证上, 按照课本上的语法在电脑上输入一次。这样几乎起不到实践运用的效果, 往往碰到类似问题学生还是不能加以解决。

3. 学校往往忽视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

现阶段, 高中是我国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 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 而计算机没有列入高考科目, 导致很多学校以及学生不重视计算机的课程的教育与学习。然而, 计算机课程是现阶段最为实用的课程之一, 其在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起到工具性的作用。另外, 在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同时, 更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有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途径

1.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尤其是计算机课程这样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相关的课程, 教师必须要能够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利用多媒体手段多穿插实例教学的内容, 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掌握与运用, 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效果提升。

2. 运用实例, 举一反三

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就是对于计算机语言的学习, 其实和我们学习人类的语言过程很类似, 其中也会涉及到很多的语法要点。而计算机语言的语法涉及的内容更为复杂与庞大, 而且内容枯燥, 不够生动形象。如果教师还是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 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教师可以将每节课所要讲解的语法进行一定的分类, 然后将其融入具有代表性的实际应用案例中来, 同类型的语法与不同类型的语法进行对比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也更有利于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让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更加强烈。

3. 理论结合实践,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虽然目前计算机课程也会安排上机实验课程, 但是大部分的上机实验课程都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这样固然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但是, 也会让学生的思路更加的封闭, 遇见实际的问题显得无从下手, 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升。为了达到学生对于学习知识巩固与动手能力培养的效果, 可以将上机实验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 将语法验证的内容缩减, 相应的增加实际问题运用的题目供学生学习。教师还可以针对整个计算机课程设计一个系统的实践课题, 学生每当学完一部分的内容, 就可以完成课题的一部分, 这样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 学生对整个实践课题的不同内容联系起来, 还能在逐渐的学习中不断的完善之前的设计。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所提升, 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4. 强化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

学校在制定教学规划及任务是, 要重视计算机课程的作用。不仅要考虑到计算机课程对于现阶段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更要考虑到未来计算机知识以及技能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计算机技术被逐渐的普及与应用, 高中计算机课程正是学生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 学校应当转变教学策略, 重视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形式, 让计算机课程教学更加的科学与合理, 确保计算机课程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找出了现阶段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同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 根据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提出了通过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实例、理论结合实践以及强化计算机课程重视程度等途径优化教学方法, 改善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浅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篇8

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逐步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讲授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发展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更新。下面针对我院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以及教师在多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从建校以来,就十分重视计算机教学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无论从学校领导,还是二级学院领导都特别关心软、硬件师资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不断自学或进修,深入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及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相关领域的先进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还要鼓励中青年教师结合专业学习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

2 围绕就业实用性技术,确定教学目标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思考我们这门课程学习之后,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起的作用来确定教学目标。不要盲目的为了教学而教学,忽视了现实操作性。也就是说,企业需要你用这门技术干些什么,你就重点教些什么,以案例驱动为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多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状况。

3 使学生真正了解学习课程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现阶段,计算机基础教育进入了深化、提高和改革的新阶段,知识领域从计算机技术拓宽到更宽的信息技术领域。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更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全方位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在本科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已开始围绕素质教育、专业应用能力、创造能力进行课程安排和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性意识,让他们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从内心想把这门课程学好,这一点不仅表现在课上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更重要一点是,围绕着我们所讲的知识点,课下去拓展知识和自学相关知识,做到知识的全面展开,横向和纵向都要深入。

4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高效进行教学

课堂时间短短一个多小时,却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的黄金时间,其他课余时间除了一些同学问题外,大部分同学是很少跟任课教师进行交流的。我们如何在课上让同学们学到相应的知识,或者受到很好的启迪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关键合理的安排课上时间,课上内容分为上节内容回顾、新内容讲解、师生互动讨论、作业安排、下节课程安排等环节,还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细分,但要做到内容整体新颖、创新,时间安排合理、得当。课上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自身的言行、举止、着装等都要规范。只有整体合一、面面俱到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5 教学内容要跟近信息社会的发展

教学的内容不要太陈旧,经常更新,即使使用我们自己编写的教材,对于那些新的计算机知识,也要适当给同学们渗透,以增加课程的新鲜感和时代感,千万不要脱离信息社会的进步发展。当然,这一改革也要围绕教学的基本主线来展开,基本知识不能动摇,前沿知识还要适时渗透。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教师和学生都要不断接受新鲜信息。可以通过上网、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电视、广播等渠道获取信息。教师要优先于学生阅读大量资料,掌握更多的新技术,以适应教学的要求。

6 加强实验环节,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实验环节要占用我们教学过程的大部分时间,以实践为主,从而带动理论知识的理解是教学的一个改变性的关键环节。这样才能是学习的内容深入理解。校外实训基地要充分利用起来,可以模拟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涉及的真实环境或近似的工作环境,用此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经过这样的实训之后,可以大大的提高学习兴趣和知识的熟练度。教师通过学校或二级学院的介绍和该公司进行课程设置工作,可以请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学校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点与公司相关职位衔接的工作报告。这样一来,增加同学们对该门课程的实用价值的可信度。还可以选派优秀学生代表在公司进行访问和短期实习学习,树立好榜样,在其他同学之中必定产生强烈的反响,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7 因材施教,注重不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一点,首先要建立在对学生平等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接受程度,不同的兴趣爱好,采取不同的引导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忽略简单问题,节省时间来完成综合性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基础差一点儿的同学提供消化知识的时间,帮助他们理解。但教师就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而且要在课下分析每位学生的特点,所以要提倡奉献精神。当然,还要尊重同学们的爱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朝着自己喜爱的方向发展。

8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在学校和家中都能学到相关的知识。我们学院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结构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包括:课本和实验知识教学文本查询和帮助系统、最新教学新闻发布平台、网上提交作业、网上考核、网上答疑等模块功能。使学生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有网络都能学到相关知识。平台建设成之后,还要注意信息的及时更新,运用多媒体应用在网络上,网页设计要新颖、时尚,吸引同学们的学习欲望,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以上是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特点,提出的一些教学见解,以便更好地搞好本门教学工作。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学校大一新生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入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更好的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专业相关工作或其他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和信息社会的特点制定有效的学习体制,科学的进行教学。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耿明芹.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的现状和反思.中国科技信息,2006.3(111).

[2]黄国兴.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篇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编程语言也随之不断变化。从早期结构化程序设计到现在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这类课程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计算机语言种类越来越多, 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已成为各专业编程课程入门的基础。学习程序设计可以了解程序的运行方式, 对于各种程序的使用也会很有帮助, 可以帮助解决在软件使用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虽然计算机应用软件及工具很多, 但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要针对具体实际问题对一些实用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或需要开发一些适用自己专业的软件, 而且不管是一般应用软件的使用还是专业性的应用软件, 往往必须借助程序设计才能使其发挥出更强大的功能。目前, 主流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主要有C、VB、C++、Java、C#等,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 找到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有限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 这是摆在当前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二、计算机语言教学的现状

目前普通高校开设的计算机语言课程主要有C语言、Visual Basic语言、Visual Fox Pro语言、Java语言等。下面总结了一下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在教学各方面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兴趣低、无法调动其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 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都不高。学生往往认为要学习计算机语言与自己的专业没多大联系, 而且学会编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计算机语言类的课程的态度是消极的, 上课不认真听, 课后作业和实验也是在应付老师。久而久之, 课程结束时很难得到理想成绩。有些学生可能对编程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传统教学的填鸭式教学也很难让学生坚持下去, 多半也是半途而退, 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程序化, 目的性不强。

由于在很多高校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总学时较少,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相关教学任务, 大多数老师讲授的只是语言最基本的语法、结构和一些简单的应用设计, 很少有时间去讲授语言在实际中的应用。由于教学内容与实际软件应用开发思路的脱节,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只是走走过场, 多半只是对理论教学的简单验证, 并没有达到用实验提高和巩固理论的要求, 让本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也变成可有可无的简单操作,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 课程考核方式不严谨,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现在很多高校都采用了上机考试的方式, 但这种考核方式本身存在诸多问题。首先, 上机考试的试题选取就是一大难题, 题目复杂的话大部分学生通不过, 题目过于简单又会让学生放松学习, 很难达到平衡;其次, 考场的监管难于普通考试, 学生作弊情况会增加;最后, 评分及阅卷标准难于取舍, 对学生不按要求的答案能否加分不能给出定论。

三、计算机语言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

计算机语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强的课程, 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好计算机语言,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 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目的性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计算机语言并不是因为课程的难度, 而是因为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因此, 任课教师的引导就尤为重要。教师要在教学上做好充分准备, 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情况用所教学的计算机语言写一些简单易懂的程序来引导学生, 以此来明确其学习目的。如数学专业的用画函数图来抓住学生, 通过参数的变化来达到函数最直观的验证;又如艺术类的学生, 可用简单的播放器或音频编辑小软件等让其了解程序设计在将来他们专业中所起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偏向其专业尽可能多的做些实例, 让学生真正知道所学的计算机语言能为其专业可做哪些服务,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首先, 理论教学环节的讲授方式要改变。由于程序的细节性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得到解决。因此, 理论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程序设计的方式、方法上, 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式去想问题。很多学生虽然能用所学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但大多是在固定题型 (平时练习过的) 上能完成, 一旦给出实际性应用学生就完全不能动手, 这就是缺乏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式去思考的能力。理论教学中可多用实例对计算机语言的使用方式进行引导, 让学生真正学会编程。其次是实验环节中, 给出的实验内容要有一定的吸引力, 让学生在完成实验后有成就感, 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积极主动, 且鼓励学生对完成的任务进行功能扩冲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的兴趣。

3. 采用合理的考核系统。

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原因是考核系统的漏洞所致。传统的试卷考试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而上机考试的很多考核系统的评分并不是以程序设计为主, 只要学生能写出部分代码就能得到相应分数, 就算整个程序完全无法运行但仍能通过考试, 这让学生的学习出现了松懈。因此, 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设计的能力上, 加强评分细则的管理, 杜绝乱答题也能过关的现状,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四、结束语

高校教学教师应及时发现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问题, 通过不断探讨来改进教学方法, 从各个角度开发学生的思维, 促进其创造力,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多年的教学摸索和学习过程中, 笔者通过坚持以上的方法,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上机实践热情高, 旷课情况较少发生, 而且课堂讨论热烈, 学习兴趣很高, 教学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潘爱琴.浅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6) .

[2]兰红, 李淑芝.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0) :49-51.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 篇10

一、弱化理论, 强调操作教学理念

现在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书中往往有不少的硬件原理等理论知识, 由于现在的中职学生基础素质越来越差, 对于理论性强的一些知识, 一是不想学, 二是学不懂, 因此讲理论的效果和不讲没有多大的差别, 而且中职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高技术人才, 而是培养一般的技术工人, 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就能满足社会中的岗位技能的需求。因此大胆地弱化理论, 尽量少讲理论, 对于难懂的理论可以不讲。理论讲解简单化, 把重点放在操作的示范讲解上和实训上。把一些纯理论作为阅读材料处理。尽量把课堂从教室移到实训现场, 讲要多从实物、实训现场讲, 少在教室讲。采用任务驱动法, 在完成任务中教, 在完成任务中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更新发展的能力教学理念

采用两种方法培养学生:一是网络学习, 不仅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更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更新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上网学习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学会在网络上学习。二是市场调查研究学习法, 在电脑市场上往往能看到最新的电脑硬件, 学到最新的电脑技术知识和技能, 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更新, 因此在学校的组装与维护教学中, 通过下任务, 教方法、组织市场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市场调查学习的方法, 学会从最新硬件的说明书中学习最新的知识。

三、集中实训

课程结束时安排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实训, 分小组进行, 采用最新的硬件系统, 熟悉并能够识别计算机各种配件, 按要求组装计算机并在组装中排除硬件故障, 掌握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 确定计算机故障产生的原因, 学会通过直观检查法、拔插法、交换法等进行故障判断。对计算机几种常见的故障, 通过检查进行判断并找出故障的原因。并通过光盘对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系统安装等, 实训内容与毕业后实际工作情况大体一致。彻底弥补了平常练习的局限性。

四、学习评价的改革

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思考 篇11

一、情感是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因素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状况:刚开始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很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学习态度也很端正,基础知识能较好的掌握。但随着课程的深入,教学内容难度加大,再加上中职生的基础知识、自身素质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积极性以及上课时的课堂氛围在慢慢消退。没意思”、“没劲”“无聊”……成了某些学生的口头禅。认真观察研究后发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主观认识发生了变化,而引起这种变化的主因就是学生的情感因素。

积极的情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乐观向上和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计算机课程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开始,教学实践也证明: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的学生,能认真主动地学习,遇到困难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解决的途径;而学习兴趣低的学生,学习不专心,积极性差。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看,要学好计算机专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从学生一进校门,我们就应该从最基本的专业课抓起,比如,打字、办公软件的应用,使他们对这些基础课产生一定的兴趣。

开展计算机课外活动与技能竞赛能给予学生一个极大地激励,吸引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其竞争意识和学习干劲,刺激其对比赛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职教育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绝大多数均能开展竞赛活动,如我校组织的电脑打字、图文混排、网页制作、计算机编程和计算机组装、维修等课外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并且我们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市级,省级以及全国的技能大赛,且能获得优异成绩。

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了解自己的不足;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他们都可以从中得到收获得到启发。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优秀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活动还可以在学生当中树立一些“电脑高手”、“电脑天才”,这样又可以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三、制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教师在课堂上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学习,教师的微笑和态度的友善是学生最容易接纳的,态度的平和能使教师逐步和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很快喜欢你这个老师和你这门学科。中专生因为相当一部分都是中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少能受到老师的赞扬(甚至于对所有老师缺乏基本的好感),看似满不在乎,实际上自尊心极强,非常“好面子”。很难想象,对一个不喜欢的老师所讲的知识学生能接收多少。

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对学生错误不加指责,而是报以善意的微笑,让学生悄然领会自己的错误,这样做,既能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通过和学生接触、聊天、交流,像朋友一样跟学生谈天说地,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亮点。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也会感觉得到教师的尊重、友爱,而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之后,他们就会对你这个教师感兴趣,进而他们会以更大的热情来上好计算机课。良好的关系也会促使他们对教师更加尊重、信赖而敢于向你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答,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对于生活方面或其他方面的知识也得到了丰富和提高,这时学生会更加依赖你、信任你,也会更加喜欢学习计算机课程。

另外,教师也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师面带笑容来上课时,学生会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来认同老师;如果学生发现教师情绪低落,学生可能会心情紧张,这时师生间的交流和配合就可能会显得生硬,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会因此而下降。因此,教师应该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尽可能多地注视学生,讲课时多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情绪和面部表情,如果看到学生茫然不知所谓,则要考虑课程内容学生是否能听得懂,或换一种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多走下讲台巡视学生的操作,发现学生错误操作及时主动纠正。

四、教师应善于利用激励性评价

任何学生都希望教师能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加以表扬或鼓励,正面的激励能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成就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自信心同时也得到加强,这时学生往往会变得活泼开朗、情绪稳定、行为协调,学习兴趣盎然。

在实践中,我发现语言激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课堂上的评价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根据发生的情况随机应变,教师要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其独有的魅力。激励性评价语言要求准确、规范和个性化。我们要用激情满怀的话语激励人,用机智风趣的话语鼓舞人。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中职生有着好胜心强,而持久性差的心理特点,因此在课堂中我适当地使用了竞争激励评价,这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以上是我从学生情感态度出发对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 篇12

1“微课程”的应用的必要性及案例分析

1.1“微课程”应用的必要性

传统计算机教学课堂上,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强制性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等不良情绪,为了顺应教育体制改革,教师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将微课程充分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微课程”中的微,是微小,相对较短,具有画面片段的小视频。而这种微视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甚至是MP4播放出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微视频的获取方式也越来越方便快捷,使更多老师愿意使用这种方式去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提高学习效率。目前,对于微视频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方面:微视频资源的研发,二是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效果。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学生自己也能从中获得乐趣,不再像过去一样死板地去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滞后性的产生。微课程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重要革新。

1.2“微课程”的应用案例分析

自从部分省市开展了电子书本,1对1项目,云计算辅助教育等新技术以及国外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传入国内教育界。现阶段我国有很多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及手机等设备,使我国的课堂模式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灌输式、被动式、以知识的传递及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成了“微课程”等概念的教学模式。“微课程”的重点就是微视频,一般都是借用网络平台所展现出来,使一种将教学素材及设计、考核测试以及交流互动等内容相结合的微型的网络课程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方向。在国外,主要以THDED以及可汗学院所设计的网络教学视频,而在国内主要是一些“微课网”的设计评比。教学设计、微视频、辅助学习资源、社会性交往平台等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微课程体系[2]。

2“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

2.1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微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分成三个模块:课前、课中、课后。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1)课前

教师在实施微课程教学策略前,应该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课程设计,将教学重点难点融入到教学视频中去,同时,帮学生安排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回家以后进行自学,对知识进行预习,由于视频都是针对具体的知识点开展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己想学知识的学习。由于每个视频的学习时间都相对较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去观看,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程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它的出现为信息化学习模式的发展创作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思考问题,不能被微课程所控制,否则会使微视频的应用没有任何意义,从而也丧失了学习的意义。

2)课中

想要完成对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就需要师生都有效的利用好课堂面对面交流的最佳平台。教师应对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状态予以掌握,那么在课堂中就能针对学生课前学习中所存在的困惑进行解答,并积极的评价学生在课前的学习机练习情况。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课中时间,使学者学到更多。同时学生在课堂上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层次分小组来积极探讨学习问题,便于提高学习效果。

3)课后

课后的复习和巩固是非常关键的部分,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课后作业和实际操作练习的过程中获取的是知识的内化。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的知识,一回到家就差不多忘记了一大半,长此以往,学生根本无法将知识真正落实。而微课程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点,上课没有弄懂的知识,可以在课后利用微视频去学习,引导他们思考微视频中是怎么引导,怎么推理,怎么结论的,通过反复地观看与探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微视频进行复习是众多学生愿意采用的方式,除了它的趣味性以外,还有它的便捷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去观看它,如果自己实在弄不懂,也可以请求家长帮助他一起去理解,这种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因此,不得不说微课程的运用为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一场革新,这种全新的体验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家长及老师们的喜爱。

2.2“微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要点分析

1)设计问题及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能够找到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方式,老师可以通过微视频、PPT、HTML网页等多种学习方法供学生参考。应用任务驱动模式来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对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设计问题及内容,而且其问题还需与知识要点有较大的紧密型,并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相关联,主要设计原则包括实用性和全面性两个方面。任务设计的难度不能过大要保证大部分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最好是添加一些拓展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同时也可以将挑战性非常强的任务给设计出来,使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需求得到满足,而最后就是在设计任务时,不要设计一些太容易掌握的内容,因为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疲惫,从而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不愿意再去完成任务。

2)协助学习活动设计

为了更便于学习吸收稀释,可将课程中会用到的关键点制作成为一个小视频,并积极的讲解每个步骤,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视频步骤来操作,同时学生还可根据不同的主题任务或者彼此的喜好和性格来进行学习小组的分组,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分析探讨,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从不同角度来了解问题,将认知结构重新进行构建。而教师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其他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的技术及方案,并针对问题共同进行讨论,而在讨论及交流中有效吸收知识,是学生创新思维得以提高。

3)综合评价测试设计

教师应提供多层次且难易程度多样化的操作练习于网络教学平台上,以便于学生能依照自身的综合能力及水平来选择对应的练习,应用这些联系让自己能多找我一些模块知识点,能够及时对自己在学习存在的不足充分了解,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解决方法可以是找其他同学或者老师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学生还可以成立一些课外科学小组,在小组上将自己困惑的问题提出来予以讨论,以此促进小组之间互相进步,最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学习汇报及小组评分,对每一个小组及组员进行公平的考核。

3 结束语

微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们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自觉去钻研与探讨,不过教师在利用微课程进行教学时,必须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录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提高了学习的效果,然而,教师在利用微课程教学时,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特点予以实施,将“微课程”运用得恰到好处,促进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成果不断提升,为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摘要:伴随中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进步,尤其在教学方面。特别在计算机的学习上,我们必须要采取与时俱进的方法,一方面提高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与乐趣。随着信息的社会化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网络媒体、社交网站的广泛应用,“微课程”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得到了极高的重视。该文将对“微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模式,微课教学

参考文献

[1]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126-133.

[2]吴云,徐冠男,曲朝阳,等.基于微课的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5):122-122.

上一篇:地图处理下一篇:机场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