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探讨

2024-05-10

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探讨(共11篇)

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探讨 篇1

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官术最新章节 http://

摘 要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难度大。本文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教学;理论;实践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课程成为高校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计算机网络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变化和发展较快,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里以我校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方法与大家探讨。2 确定网络协议为教学重点

计算机网络是我校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以前,已经学习了C语言,数据结构等课程。

现在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很多时候已经融为一体,所以讲网络原理离不开一些通信知识的介绍,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通信原理之类的课程,对通信知识只需要做简单的复习即可;网络安全现在非常重要,考虑到电子通信专业主要是使用网络,网络安全不是重点,而计算机专业有专门的网络安全课程,所以对网络安全的讲解也是介绍性质。这样,课程的重点自然就是网络协议了。3 通过实例讲解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往往是老师讲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吃力,慢慢地有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虽然天天使用网络,但对网络底层发生的事情知之甚少,所以必须用比较直观的方式来将枯燥的协议数据展现在学生面前。

为了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我们在研究网络数据包的侦听技术的基础上,专门设计了一个网络通信分析与演示系统。该系统通过截获网络上传送的数据包,按照网络协议的层次将每层的二进制数据取出,同时有ASCII码的翻译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通过分析每层协议的二进制数据,就可以清楚地讲述网络协议中的每个字节或者二进制位,ASCII码的翻译主要用于讲解应用层协议。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的概念清楚了。该系统不仅可以分析单个的网络数据包,还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提取一次完整的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包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对网络通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对TCP/IP协议体系中高层协议与低层协议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下面对软件运行情况作一个简单的说明。当用户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http://后,为了找到sohu主页并与之通讯,浏览器与服务器交换了许多数据,我们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后,就能再现出通信的全过程。通信过程的详细分析请 4 让学生动手编写程序

由于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以前,已经学习了C语言,数据结构等课程,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程序,以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网卡时,要求学生利用Winpcap开发包列举出计算机上的所有网卡的相关信息;在讲解分布式进程通信时,要求学生自己编写程序实现一个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系统,该系统通过socket实现,只要能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交换信息就行,不需要其它的复杂功能。在所有的这些编程作业中,一定要把握好题目的深度和广度,一般来说,只需要达到通过编程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即可,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者综合性的问题可以等到课程设计时加以解决。5 通过网络学习网络

计算机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协议较多,而且更新很快。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讲解所有的协议,同时也不能保证我们讲解的协议将来不被其它协议替代。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关键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暂时还没有采用英文教材,但网络方面的很多第一手资料都是英文的,教材不可能年年翻新,但知识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有些内容教材上讲的原理虽然不错,但具体内容可能已经不是最新的了。这一点在网络协议方面体现特别明显,所以我们在讲解协议的时候,可以和学生一起查找RFC文档,了解最新的进展,同时对课本没有提及的协议,如果有必要,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RFC文档,同时对协议的关键部分,例如协议的格式,与其它协议的关系等给出相应的中文翻译。6 注重实验

要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除了学习网络协议等理论基础知识,动手编写程序加深对协议的理解外,还有一点也不可忽视,那就是实际组网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动手能力,所以有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这门课程。但是本科生的课程体系由于理论课很多,目前没有安排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这门课程。大多数本科生将来都是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实际组网能力非常重要;即使对于少数将来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研究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基本的动手能力,对网络的理解必将受到限制。所以,实验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由于学时所限,实验内容安排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重点。我们安排了六个实验,分别是交换机的基本配置,虚拟局域网,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路由协议RIP和OSPF,防火墙,服务器配置。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要求学生实验前在模拟软件上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同时每个实验都有一部分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实验内容,也避免部分学生不动脑筋,对照实验教材像操作工一样机械地完成任务。对于其它实验,例如网线的制作等,我们提供详细的电子指导文档,让学生自己了解,在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再具体操作。7 总结

本文针对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教学方法的研究永无止境,以上只是我们的一家之见,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此提出只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探讨 篇2

1 联系医药背景阐述课程的重要性

目前,有不少学生对硬件类的课程不太重视,认为硬件类课程与他们将来的就业联系不太紧密,可有可无。在一些工科类院校中“重软件、轻硬件”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医学信息类专业中尤为明显。作为该类课程的授课教师,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就应该根据自己的经历告知此类课程的重要性:硬件知识与软件知识如同计算机学科知识的两条手,缺一不可,任何一样学不好,对将来的发展都会有影响。学习计算机,不光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对于医学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考虑到他们学习和将来就业的医学背景,特别要联系医药环境说一说:比如作为一个医学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将来除了要和医院信息系统HIS打交道外,可能还要接触一些医疗设备,而现在医院的很多检查设备如CT、B超实际上都是计算机,只不过与日常的PC机相比,就是输入设备换了一下。还有在一些沿海城市的医院,医生的处方一开过,护士拿的PDA(实际上就是计算机的一个输出终端)上就显示处方的详细信息,以便护士更好的服务病人。所以,要了解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就必须学习一些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原理。这样比泛泛讲述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2 教学内容的选择

就我校而言,医药信息管理、医药软件开发和医药信息工程监理三个方向的本科专业均开设《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但由于各专业的侧重点不一样,所以在授课的内容和深度上有着不小的区别。

2.1 医药软件开发专业

医药软件开发方向是挂靠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下,在我校开设的医学信息类的三个专业中,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要求是最高的,属于专业必修课。

由于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已系统学习过《大学物理》、《模拟电子》、《数字电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硬件类基础课程,并且在后继课程中将继续学习《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等硬件类专业课程。而硬件类课程中有些教材上的内容是重复的,所以在上《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时,要与相关课程的教师沟通,对于前面课程中已系统讲述过和后继课程中将详细讲述的内容可以省略不讲或者一笔带过,而把有限的课时用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本身侧重的内容上。比如:在上第二章运算器时,对于“原码、反码和补码”就可以一笔带过,这部分知识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就已详细讲过;对于“基本逻辑元件”就可以不讲,这部分知识在《数字逻辑》中就已详细讲过;在上第三章存储器时,对于“存储器芯片的扩展”就可以省略不讲,因为在后继课程《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将会详细阐述;在上第四章指令系统时,对于“指令的格式和种类”以及“寻址方式”就省略不讲,这部分知识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就已详细讲过;在上第八章外部设备时,对于每种外设的原理就可以一笔带过,因为后面选修课程《多媒体技术》中会详细阐述。

2.2 医药信息管理方向专业和医药信息工程监理方向专业

医药信息管理方向专业和医药信息工程监理方向专业都是挂靠在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之下,《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在这两个专业中都属专业限选课。在这两个专业中,侧重点与医药软件开发专业不太一样,其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主要是软件类的相关课程,而相关的硬件类基础课程没有开设或者要求很低。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硬件基础知识都要讲述,如前面提到的医药软件开发方向专业所省略的内容,而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如几种存储器的各自电路组成与结构、硬布线控制器的设计等,就可以不占用上课时间,让有兴趣的学生课下自学。这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掌握计算机学科更多的硬件知识,以达到专业选修的目的。

3 教学方法的改进

3.1 运用类比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涉及到的概念较多,非常抽象枯燥。运用类比方法,将难懂的概念和原理类比成他们可理解并接受的事件,然后再扩展成书本上的内容,这样教学效果非常好。

例如,在讲解“总线的仲裁部分”中的“链式查询”方式时,可类比成“学生在食堂排队等着吃午餐”这个情境。餐点是一样一样的出来,每次只能有一个同学吃到(只能有一个部件获得总线的控制权),谁吃到由老师判定(中央仲裁器判定总线的授权)。第一次出来一个包子,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喜欢吃包子,谁想吃就向老师提出申请(同一时刻,可能有几个部件向总线仲裁器提出总线请求)。在这种方式下,老师会将包子传递给离他最近的同学(链式仲裁优先级最高的部件离仲裁器最近)。如果这个同学刚才没有发出要吃包子的申请,就会传给他的下面同学,依次类推,直到传到刚才第一个发出吃包子请求的同学为止,那么他得到了吃包子的权利(离仲裁器最近的刚才发出请求的部件获得总线的控制权,某个部件只有在它前面所有的部件都没有提出申请的情况下才会获得总线控制权)。这样一来,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就理解了这个原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讲述“补码”时就可用钟表校准的方法来类比;在讲“总线”时用城市的道路来类比,在讲“CPU内部数据通路”时可用城市自来水管网进行类比[1]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3.2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很多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果采用单纯的板书讲述,教学难度很大。为此可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所讲述的内容通过动画并辅以文字解释的形式展现出来,以便学生的理解。如在讲解“指令的执行过程”时,首先将控制器各部分的组成及功能以图解的形式分步显示,然后再以分步动画的形式展示五条典型指令的执行过程,使学生对此内容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增强了学习效果。

4 实践环节的改革

在目前很多工科类院校中,《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践环节分为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两部分,而由于医学信息类专业的要求不同和课时限制,我校目前仅开设课内实验部分。

首先,为使学生更直观、更全面的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可在讲述该门课程正式内容之前(即在第二章之前)进行2到4个课时的计算机组装实验[2,3]。这个实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计算机的硬件如CPU、内存、硬盘、光驱、主板等进行拆卸及组装,使学生在锻炼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对目前PC机的内部结构建立起初步的感性认识,为顺利进行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接下来的是基于组成原理实验箱的验证性实验,以便学生及时的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现在的组成原理实验箱元件都是集成好的,无须学生自己动手安装,只要按照原理图正确连线便可看到结果,所以学生对硬件系统组成的理解基本停留在原理图层面。为此,可对实践环节做些改进,引导学生根据原理图和实际使用的器件查阅其实际电气参数及封状等工程说明文档,并要求在实验箱中找出具体的芯片位置,说明实际的数据通路等[4]。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学信息类专业多数学生“偏软怕硬”的状况。

特别提出的是,针对医学信息类专业学生就业的医药背景,可让他们在学习完该课程后参观一下目前医院的几种主要的医疗设备,如CT、B超等,并请相关医技人员讲一下各种设备的原理及操作方法,以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意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点我校正在积极探索中。

参考文献

[1]黎慧,刘旭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探讨[J].信息技术,2007(15):85-86.

[2]穆晓芳,阴桂梅计算机组成原理在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35):29-30.

[3]陆明洲,何菊.计算机组成原理在农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05(10):74-76.

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探讨 篇3

关键词:MIS;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59-01

掌握现代化信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社会迫切需求的人才之一。教育部于1998年将MIS列为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此后,众多高校也逐渐为经济、管理类学院开设了MIS课程。但在MIS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缺乏对MIS的主动学习以及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现象,导致了与MIS课程培养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偏差,造成了MIS课程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够很好地胜任社会需求等问题。因此,对当前MIS课程教学方式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本文通过对非信息管理专业与信息管理专业的MIS教学的不同之处、网络教学对非信管专业MIS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大学对非信管专业的MIS授课时应该怎样应用网络教学等讨论对网络教学导入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信息管理专业与非信息管理专业MIS教学的不同点

1.教学目标不同

对于财务管理、会计学等非信管专业学生来讲,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既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程序员,也不是培养成单纯的管理者,而是把他们培养成既掌握经济管理和计算机等理论知识,又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更能满足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教学内容不同

对于等非信管专业而言,学生很少具备甚至完全没有MIS的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基础,完全照搬信管专业MIS课程的教学体系是不太合适的,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也发现非信管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度过大,严重影响到了同学们学习MIS的积极性。

3.教学方式不同

对于非信管专业的学生而言,偏文的学科背景决定了他们对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欠缺,使得学生对MIS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抽象和难于理解。在这种背景下,若教师不对专业进行区别对待,继续采取信管专业MIS课程教学方式,将会导致削弱学生学习MIS课程的兴趣和动力等负面效果。

二、网络教学对非信管专业MIS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信管专业与非信管专业对MIS教学的不同之处的介绍,更加突出了网络教学对非信管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1.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

首先,网络教学拥有能对MIS教材内容进行扩充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网络教学的海量信息使得学生更能让他们挖掘出与MIS课程相关的其他知识,从而促进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此外,网络教学模式为师生间MIS课程教学交流提供了便利,为MIS课程的实际教学和虚拟教学两个层面营造了优良的教学环境。

2.利用网络教学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与远程教学的融合

在网络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能够自由安排教学计划,而且还能根据MIS课程设计的要求、自身的教学体验以及教学反馈等,有针对性地选取丰富、生动的教学材料和案例,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MIS课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网络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材及课程,降低教学成本。

网络教学特征的反复性,可以让学生同时学习几门课程,对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反复学习。同时,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少数几个教师就能完全承担起学校MIS课程的教学任务,即减少MIS课程的教学人员,加上网络信息资源较高的共享性和获取的低成本性等特点,共同降低了学校MIS课程的教学成本。

三、非信管专业的MIS网络教学授课模式

网络教学已经是世界各国大学发展的主要潮流,大部份大学实施网络教学多是采用“由下往上”或“由上往下”的导入模式。由后往前的导入模式是先投资少量资金,开发一套简易的异步网络教学平台,鼓励少数有意愿的教师,从事以课后辅导为主的网络教学方式,等实施一段期间有了具体成效、而且使用的教师变多之后,再采购另一套功能更强大的网络教学平台,推动可兼具同步与异步教学、以取代面授教学为主的网络教学方式。由后往前模式不会急于求成,也不会因外在环境或竞争压力,订出一个现阶段不可行、无法达成的目标。其在网络教学的实施上,采用先局部再扩大到全部的策略根据学校本身的资源、人力来进行,因此,它可以避开由下而上导入模式的问题,如:教师与制度博弈、教师经费人力不足、只能因陋就简等问题。它也可以避开由上而下导入模式的困难,如:教师的抗拒、方向错误造成投资的巨大损失等。

通过以上对网络教学“由后往前”导入模式的介绍,学校非信管专业的MIS课程教学可以实行以下步骤:

首先,进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和与之配套的网络软硬件设备的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安装、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研发、MIS课程及与其相关课程软件的开发和购买、系统开发和维护制度的建立等。然后,构建MIS课程网络教学的制度。主要包括对MIS课程相关的网络教材和课件的研究和开发、在线答疑功能和学习功能的支持、网络教学的实施及教务行政管理四个方面。接着,利用校园网进行MIS课堂教学:可以应用课件点播教学以及视频点播教学两种网络教学方式。最后,利用校园网的MIS课程网站教学:教师可以通过MIS课程网站上传课件、与学生进行学习讨论、进行在线习题模拟等;

四、结论

本文对非信管专业MIS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通过网络对学校非信管专业学生教学的教学方式。如何对MIS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加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模式。本文对非信管专业MIS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通过网络对学校非信管专业学生教学的教学方式,为解决当前MIS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朝华.市场营销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色教学与实践[J].科技咨询,2011,4:191-192.

[2]方兴林.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1,13(4):110-112.

[课题项目]湖南工业大学教改课题项目:2010D58,2012C38

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探讨 篇4

摘 要:文章对国内传统的实践教学的弊端进行分析,提出“开放共享、优化管理、先虚后实”的原则,构建信息类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及管理平台。平台包含实验仿真、教学管理、教学资源、考核资源、实验室管理和虚拟考试等六部分,给管理人员智能、全方位管理和监督实践教学、教师快捷安排教学内容和阶段性考核等开辟了全新的渠道,为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内容的改革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虚拟仿真教学及管理平台;电子信息;开放共享

随着近十几年全球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在我国受到极大的关注。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都提出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发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三亚学院(以下简称“本校”)在201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后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进程中,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号召,不断加大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在提升本校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管理,在借鉴其他高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2015年开始在本校理工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试点建设“虚拟仿真教学及管理平台”,为本校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虚拟仿真环境和教学管理系统,解决了实践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升了理工学院的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国内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存在一大批高校从传统高校向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转型,随着应用型高校联盟的成立,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格也逐渐明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配套的课程体系也在逐渐形成,但由于各高校实验室体系庞大、设备成本高昂,实验室的功能转型相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缓慢得多。虽然学校都很关注对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技能和素养的培养,但大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都是通过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来支撑的,这种直观的形式不仅便于学生掌握,也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本身。但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存在以下问题:①实验室的管理难度很大,设备维护成本高,很难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灵活管理。②以人工管理为主的模式使管理工作的任务繁重,需要避免所有课程的人、时、地之间的冲突,同时还需能够对实验室的设备进行前期的准备和调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进行管理和监督等,其中对于教与学各过程的管理和监督需要人为进行操作完成,因此较为容易出错。③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需按照教学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调整教学大纲,设定教学重点、难点,准备各种教学文档对学生进行过程化考核。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专业学生人数呈现大量增长的趋势,因此,教师没有足?虻木?力去管理学生,这样的现状与教学过程需要教师进行过程化考核的要求之间形成较大的矛盾。④学生学习习惯、自觉性较差,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且不能反复自学。⑤实验室建设费用高昂,前期投入大、后期维护费用高,实验室使用率不高,硬件实验设备损坏比例较大,维护难,寿命短,且以验证型实验器材为主。⑥学生数量众多,教师指导难以到位,不能分层分类培养学生,教学目标难以落实,实验教学容易走过场,设计性和探究性实验难以开展,体现不出因材施教。⑦现行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众多纸质化的教学过程档案,容易造成教学成本浪费,且不易保管。

二、平台建设目标

平台建设之初的定位是服务理工学院的所有班级(也可扩展为其他学院部分班级)的实践教学,因此在建设时需预留接口,以便今后能和其他专业仿真平台和软件对接,能够整合成一个校级综合大平台。

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充分利用Proteus、LabVIEW、Multisim、MATLAB、GMDSS及汽车仿真教学等虚拟仿真软件的设计及虚拟仿真等功能。同时平台的建设也形成学校之间、学院之间及校企之间共建、共享、共营的新型协同体,更好地为培养校内外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优质人才提供服务。具体的目标包括:

(1)实现对绝大部分实验课程的教学管理和监督。减轻人工的程序化的工作,通过平台帮助教师过程化监督学生的学习状态,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目标的落实、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上,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开设设计性、探究性实验;系统记录教师的过程化教学管理内容,增加评判教学管理好坏的依据;系统定时考查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此外,可以减少实验室维护费用,将纸质化教学档案转化为电子化教学档案,减少教学成本,便于教学管理及监督。

(2)理工学院的实验项目应包含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多个层次,虚拟仿真实验应涵盖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从器件到电路,采用PSpice、Multisim等仿真软件,结合LabVIEW等工具软件,实现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的仿真设计;从信号到处理,利用Verilog、DSP Builder、Matlab等EDA工具软件,实现信号采集分析与处理;从传输到控制,结合Matlab、Simulink等,实现通信传输和控制实验;从单元到系统,结合Proteus、Multisim等,实现功能单元和集成系统设计;此外,结合Protel、Orcad、Padscad等布线软件,实现从设计到应用级仿真。

(3)构建高等学校之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享资源的渠道。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云端服务器,可以为实现与国内优秀高校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平台的互通提供软硬件平台,各个学校的教师之间可以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以像学习MOOC一样,通过网络进行实践类课程的学习,获取名校名师的指导。

三、平台架构和功能

虚拟仿真教学及管理平台由6个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这6个模块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共同组成平台的架构和功能。

实验仿真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模块,所有的仿真实验、考试、测评和角色体验等都可以利用Proteus、Multisim、LabVIEW等仿真环境在平台上进行。

视频教学和题库管理是平台的内容部分,提供教学、实验和测评的具体内容,也是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并且可以依据建设的需要后续添加。

系统管理和考试系统是平?_的管理部分,通过各种角色可以实现时间教学管理的各种功能。

虚拟仿真教学及管理平台功能包括:①实现对绝大部分实验课程的教学管理和监督;②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上传各种教学文档、教学资源、考核资源等;对学生进行过程化考核,包括学生是否预习、复习、完成作业等;③学生通过平台进行相应教学资源的学习、整理笔记、复习、完成并提交作业及项目考核;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学习,包括基础技能训练、课题仿真设计、自主开发创新和岗位角色体验等,完成学习任务。

本校虚拟仿真教学及管理平台界面如图2所示。

四、平台建设成效

(1)实现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大部分课程实验项目的虚拟仿真,部分因实验设备陈旧而完成不了的项目或难度较大的项目,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成“虚拟仿真”和“实际操作”两个层次分类指导,实现分类分层次培养的教学理念,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降低实验设备损坏率,减少教学成本。

(2)平台可以将教师过程化教学管理的内容与执行情况记录下来,对教师进行全过程化的监督和考核,增加评判教学管理的依据。

(3)为“小班上课”的改革提供平台,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进程来划分层次,根据层次来预约小班辅导的时间,同时小班辅导的形式也可从课堂转移到虚拟的网络中。

(4)为课程论文(项目)的改革提供平台,课程论文(项目)的选题、项目系统的虚拟仿真实现、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等都可在该平台中实现。

(5)实现无纸化教学和管理,教师的所有教学资源、学生的所有学习资源及教务管理的文档全部电子化,极大方便了各种教学资料的管理和存储的问题,真正实现无纸化教学和无纸化办公。

总之,对国内传统的实践教学的弊端进行分析,提出“开放共享、优化管理、先虚后实”的原则,本校建设了信息类虚拟仿真教学及管理平台,为管理人员智能、全方位管理和监督实践教学、教师快捷安排教学内容和阶段性考核等开辟了全新的渠道。

平台的建设,加强了对本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参考文献:

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探讨 篇5

一、高校院校经贸类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普遍采用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签约校外企业实习基地两种模式,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

1、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定位不清

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在建设主体、功能定位、经费来源、运行模式等方面差异较大。

(1)校内实训基地难以承担高职院校主要实践教学任务。昂贵性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需要的资金、设备更多。总体上,由于办学经费不足,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规模小,建设水平落后。目前技术更新越来越快,学校难以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最新设备,即便发达国家的职业院校通常也不具备这一能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校外企业实习基地。

(2)校内实训基地具有初步的技能训练功能,而校外实习基地承担更进一步的训练任务。一方面,企业不愿意承担初步的技能训练。如果前来实习的学生缺乏实际工作需要的基本技能,对基本业务流程不熟悉,企业往往不愿意接纳他们。所以职业院校要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技能训练。另一方面,受经费、场地及人员的限制,职业院校难以承担更高水平的技能训练。

(3)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理论依据不同。无论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习,主要作用都是研究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但两者的作用原理不同。校内实训是学校本位的学习,认为工作现场学习往往仅仅关注“如何做”,而对为什么这样做的理论知识不能进行深入、系统的传授,或者两类知识的整合主要靠学生自己“内化”。目前我国校外实习基地的`运行模式,不能够在企业内部单独划分出一个业务部门,专门用于学生实习,因此,学生的实习目标要服从企业的生产目标,而校内实训基地则相反,从而了弥补校外实习的不足。校外实习基地属于工作本位学习,是在实际工作情景中将工作任务作为指示器指向相关理论知识,本身具有整合理论与实践的属性。其最大价值在于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便于其吸收相关的理论知识。

(4)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训练功能不同。经贸类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绝大多数企业的日常业务以简单、一般性的为主,无法对实习学生进行复杂、疑难业务训练。教师通过下企业搜集真实案例,经过系统化、规范化处理,转变成适合学习者学习、训练的项目,在实训室进行针对性强、可反复的训练。大多数高职学生未来在操作型岗位就业,工作中除需要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的知识和技能外,更需要的是在校内难以习得并带有区域性、企业、个体特点的工作经验和操作诀窍,这需要在企业实习基地学习。

2、对校外实习基地缺乏有效管理

学校与二级分院非常重视与企业洽谈并签订合作协议,但后续缺乏有效的维护和管理方法,这是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面临的普遍问题。当有实践教学需要时,由于学校和基地的双向互动不够,双赢效应不明显,实践基地往往不愿配合甚至排斥学生实习,学校往往还必须利用教师个人关系与实践基地进行练习、沟通。

3、实习效果不明显

实习还是采用本科教学中的理论学完后进行实践模式,实践时间大多安排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没有采取理论之前实习、边学习理论边实践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中实践课程比重低,真正的实践课程占比没有超过40%;课程内容里实践教学环节少,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看视频资料当成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设置过于简单,一般是采用听取企业业务介绍、走访企业各部门、参观企业生产线、与企业相关人员座谈等浅层面上,而不是深人到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操作。作为常规的教学实践及认识实习基地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太少,教师自身对实际业务不熟悉,另一方面是学校与企业没有建立“双赢”利益机制,企业将接纳学生实习当作“负担”。

4、校外实践基地缺乏科研与社会服务功能

大部分校外实践基地都不是科研与社会服务基地,没有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科研和社会服务作用,将教学和科研相分离,关起门来做研究。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

1、分层建设

将校外基地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为示范型基地。该类企业具有如下特征:

(1)企业规模大,技术力量强,设备先进,行业领先。

(2)业务全面,管理和运行规范。

(3)企业负责人社会责任感强,热爱教育事业。

(4)接纳实习学生人数多。

(5)校企之间在技术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能够深入合作。

此类企业可以建设成示范性的校企合作基地。第二为常规型基地。这一层次的企业对教育事业非常热心,但在企业规模,技术力量,行业影响,业务种类,管理和运行规范等方面较第一层次的企业相对较弱。容纳实习学生的数量有限,不能对实习学生进行全面的实践训练。对此,可将其建设成为常规性实践教学和认识实习基地。第三为一般型基地。此类企业对教育事业不热心,为国家、社会、地区培养人才意识不强,自身实力非常有限,但通过专业教师和学生本人的努力,或以双赢互惠为基础,可将其建设成一般性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学生实践需要。

2、分类建设

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受地理位置、经济区域、行业、专业、就业状况因素影响,不能按统一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外贸类各专业为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方式不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在外贸企业跟单员、单证员、外贸业务员、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员等岗位,业务操作周期长。嘉兴地区外贸企业众多,岗位需求量大,可以成班或成年级接纳学生实习。应建成第一层次的实践基地。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可以安排在宁波、嘉兴、杭州(机场)、义乌(旱码头)的货代公司、物流公司、报关行、码头、集装箱堆场、机场实习。该行业人员流动性强,每个公司能容纳的学生人数少,因此要多建设第二、三层次的实践基地。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实践,应在上海、杭州、义乌等大都市或者区域性的商贸中心,开发现代服务性行业企业为实践教学基地。

3、建立校企合作动力机制

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包含三个支撑性要素。

一是市场要素。虽然一些学校已经建立了职教集团,但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下,不能通过行政命令方式,只能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开展校企合作。

二是合作要素。校外实习基地不能只具有实习功能,造成学校与企业的地位不对等,企业将接纳学生实习当作“负担”。学校应与企业在教学、科研、实习、就业能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三是“共赢”要素。校企合作应以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互利互惠为基础。教师依法有偿与企业联合进行项目研发、技术攻关、信息服务、人员培训。企业通过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建立起稳定的人力资源供给渠道和优质人力资源库,获得了技术支持,提高了员工素质,增强了竞争力,提高了员工收入和成就感,切实体会到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优势。企业对实习学生应采用员工式管理,进行职业培训,按劳付酬,优胜劣汰,培养其归属感和职业精神。

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探讨 篇6

物理实验是对非物理类专业学生进入高校所开设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以及培养学生系统的实验技能、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为了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现他们的才智和能力的空间,尽可能让他们自由发挥,物理实验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实行了物理实验网络教学。

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物理实验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广,作为一门独立授课的课程,其教学进度往往与大学物理理论课程不同步,在很多情况下学生所作的实验涉及到的物理理论知识还没有学到,所以要做好理论与实验的知识衔接,实验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以前学生只能通过实验教材进行预习,但是课本上对实验仪器的介绍无法给学生一个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因此学生的预习效果不好,直接影响了课上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为此,我们构建和开通了“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将各种实验教学资料连到网上,对全校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站上的物理实验CAI课件、电子教案、仪器介绍、实验指导等资源进行自学和预习,还可以网上在线观看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片和实验教学录像,同时还能下载实验试题库来检验自己学习掌握的情况,使得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网站上还有物理实验的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守则、考核标准等资料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相关内容及要求。通过网络使得教学资源共享化,不仅方便教师备课和教研,也为学生预习、复习和拓展知识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因此成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成为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二、采用开放式教学

我们在教学改革探索中,不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按班上课模式,实行了“学生网上自主选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开放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概括为以下三点。

1.学生自主性增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专业特长在“网上选课系统”选择实验题目,或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选择上课时间,甚至还可以选择任课教师,这样使学生在时间、空间上有较大的选择性和自由度,由过去的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地学变为学生主选、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大大地提高,学生比以前实验预习得更认真、仔细。

2.实验资源利用率增高

为了让学生都能选上自己想做的实验,自从实行开放式教学以来,物理实验室每周周一至周五每天全开放,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和教师资源,最大限度地开放所有实验。同时我们通过“网上选课系统”及时了解学生每周所选实验的情况,对学生都感兴趣的实验即选择学生人数较多的实验,我们会相应地增加该实验开放的次数,对于选择学生人数较少的实验相应的减少该实验开放的次数,努力做到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3.实验内容增多

所开放的实验内容覆盖面广,包括必做的基础性实验以及选做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既有在物理学发展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实验,又有设计思想巧妙的近代实验。我们还设立了网上物理仿真实验平台,对于现有实验条件难以完成的实验内容,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仿真学习。这样由过去传统教学计划必做的十几个实验扩充到现在给学生提供四十多个的可选实验,实验的内容大大地增多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充。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培养学生创新方面,我们也作了相应的改革与探索,一是注重学生平时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比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提问式”讨论法、类比法和联想法等,注重启迪思维,激励创新,鼓励学生自己选题设计新实验,对于提出合理创新方案的学生或动手设计制成样品的学生期末成绩给与一定的加分,同时我们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及器件使其完成设计实验。二是在开放实验中不断增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有的学生在光敏电阻特性研究实验中受到启迪,制作出光控感应灯、延时开关、音乐盒灯作品,有的学生利用专业特长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并将设计成果运用到实验教学中,既提高了实验的教学效果,又激励了其他学生的创新意识。三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网站”上开辟学生创新园地,将历届学生设计完成的科技小作品资料、获奖证书、发表的科技论文放到网上,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创新的平台,并且激励学生勇于思考、勇于创新。

综上所述,在对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实验实行网络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在实验资源利用方面,还是开放式网上选课以及学生创新培养方面,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更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更能够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钻研热情,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程轶,殷燕,张秋红,张映辉.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的研究.辽宁教育研究(增刊),.137-138.

[2]张映辉.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87-389.

[3]顾玉平.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8):31-32.

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探讨 篇7

一、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开设学年论文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一) 学年论文是该专业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信息与实践科学专业是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交叉形成的新专业, 特别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培养体系中, 学年论文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对大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与知识创新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年论文实践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阅读文献, 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分析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并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分析论证、归纳演绎等完成学年论文, 有助于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学年论文是提高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解决科学与工程计算问题的综合检验, 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 目前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普遍存在缺乏创新内容, 撰写不规范, 不能很好地体现专业特点, 无法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等问题, 从而大大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究其原因, 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忽视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方面。要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仅靠毕业实习期间突击训练效果并不良好, 应在四年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不间断地突出论文写作的训练内容。

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资料检索、文献综述、调查研究、理论分析、算法设计、计算机应用、科技论文写作和独立工作等能力, 进而促进毕业论文等后续实践环节的开展。主要包括论文选题、教学指导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

(一) 论文选题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的选题应以教师拟题为主, 学生自拟为辅。教师应对课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切实把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拟题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对选题的研究, 使学生初步掌握该专业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 掌握学术论文的撰写规范, 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为将来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好准备。选题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内容: (1) 选题应当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 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体现本专业教学训练的基本内容; (2) 选题应当注意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 对文献检索、实验数据分析、算法设计等内容要综合考虑; (3) 题目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当, 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努力能完成任务; (4) 选题尽量与导师科研课题相结合; (5) 选题尽量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二) 教学指导

学年论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应体现学生个人的见解和写作的独立性。教师在指导学年论文的过程中, 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讨论, 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研究理解和独立思考, 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 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 明确研究内容, 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 (2) 指导学生拟定研究计划, 并对其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3)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及计算机应用等; (4) 指导学生拟订论文提纲, 并对论文的撰写提出指导意见; (5) 审阅学生论文初稿, 反复提出修改意见, 注重论文质量的提高, 并督促学生按期完成写作任务; (6) 评审论文终稿, 评定成绩, 并给出恰当的评语。

(三) 保障措施

学年论文是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 需要有一系列措施予以保障。 (1) 必须从制度设计、过程管理和成绩评定三环节入手监控, 以保障学年论文质量。 (2) 组织形式上应多样化, 鼓励创新, 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3) 加强师资培养, 定期组织骨干教师进行专业进修, 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较早接触相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另一方面, 也要对指导教师责任心和耐心提出要求, 激励教师能够全程认真负责地完成论文的指导工作。 (4) 加强计算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电子资源等的建设, 为论文写作提供所需软硬件条件, 保障学年论文的有效开展。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 重视程度不高

一些高校对学年论文重视不够, 导致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年论文时责任心不强, 学生对学年论文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认识不到位, 很多学生把它当成一次作业来完成, 忽视了论文的学术性, 使得学年论文的整体质量不高。

(二) 组织不完善, 安排不尽合理

(1) 宣传不到位。一些学校对学年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宣传不到位, 导致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学年论文训练不够重视, 出现诸多问题。 (2) 时间不恰当。高校大多将学年论文安排在学期末最后一到两个月进行, 而这一时间段正是学生准备期末考试的时间, 时间上的冲突, 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应付期末考试上, 对学年论文敷衍了事。 (3) 选题随意性大。一些题目太具体, 过于专业, 学生在短期内较难完成;一些题目又过于简单陈旧, 雷同率较高, 要求也差别不大;特别是一些论文的选题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点以及科研实际又严重脱节, 达不到训练的目标。 (4) 指导力度不够。由于高校扩招造成师资紧张, 教师平均承担的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任务较为繁重, 在一些具体环节上的指导精力有限, 如对学生如何选题、如何进行文件检索和阅读, 发现和解决难点问题, 制定研究计划, 进行实验设计和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难以进行充分指导。 (5) 与毕业论文衔接不够。毕业论文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是学生完成学位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作为内容相继但时间相隔的两个环节, 做好衔接很重要。

(三) 缺乏有效管理和监控

一些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降低了对学年论文质量的要求;缺乏制度保障, 将学年论文混同于毕业论文, 延用毕业论文的管理办法;由于缺乏有效监控措施, 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抄袭和敷衍了事的现象;个别学校没有健全的管理规定, 学年论文管理混乱、不规范;缺乏对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年论文教学过程中的检查和监督。

四、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 提高思想认识, 加大宣传力度

学年论文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应加大宣传, 提高师生对学年论文的认识。通过撰写研究性论文, 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 掌握学术论文撰写基本规范, 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二) 科学组织, 合理安排

要想较好的开展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工作, 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办学实际, 科学组织, 合理安排。 (1) 将学年论文纳入教学计划, 从规范管理、监督指导、过程控制和成绩评定等各环节保障学年论文质量; (2) 应妥善安排学年论文工作的时间和工作流程, 综合考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承受能力、教师的工作量等各个方面, 从论文选题、教师指导、论文成绩评定几个环节合理安排, 真正发挥学年论文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3) 命题应难易适中,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既要有前瞻性, 又要有可操作性, 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

(三) 加强过程管理

完善过程管理对提高学年论文的质量至关重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是学年论文这种教学形式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学年论文教学环节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需与其他教学环节相互配合, 保障论文工作的顺利完成。首先要建立学年论文过程管理的长效机制, 由相关管理部门统筹规划, 并结合该专业特点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其次, 每篇学年论文既要有指导教师, 又要有专门的评阅人, 制定成绩评定标准。总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年论文的过程管理直接影响到最终论文的质量, 应当制定专门的学年论文过程管理细则, 从规范命题选题, 指导教师安排, 对论文基本要求和撰写规范, 学生纪律管理, 成绩评定, 材料存档等方面加强指导监控, 以保障学年论文的质量。

(四) 明确目标, 重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当重点突出, 注重学生写作过程中对于论文内容的学术性和撰写的规范化的把握, 重视训练学生综合运用逻辑分析、论证推理、归纳演绎等方法完成论文写作,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思考,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摘要:本文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 探讨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开设学年论文实践教学环节, 训练学生学术论文的写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为提高后续毕业论文的质量打下基础。

关键词:学年论文,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周富照, 王晚生, 仝青山.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0, 24 (1) :103-105.

[2]翟云会.浅谈高校学年论文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 2011, (11) :543.

[3]刘海啸.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指导探讨[J].教学研究, 2005, 28 (6) :532-534.

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探讨 篇8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029-01

一、引言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学校的各类实验室、图书馆要对本科生开放,打破‘学科壁垒,加强统筹建设和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加强实验室开放,更好地服务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实验室面对的课题。

二、高校信息与计算机工程类实验室的开放管理难点

信息与计算机工程类实验室在满足日常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验室开放,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及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实验室使用频度和强度。

(1)课程安排满负荷运转,出现机器硬件故障无法及时修复随着各个学科教学内容的要求不断增多,需要师生在实验室完成的课程越来越多,实验室承担的课程安排一直保持在满负荷运转,一旦出现某些机器硬件故障,就会造成有些学生无法正常参加试验课程的情况出现。

(2)操作系统升级、打补丁以及应用软件更新。目前高校当中,实验室还是承担着很多功能,特备是专业课的教授。由于涉及专业比较多,安装的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都比较多,如果需要改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都会非常耗时费力。

(3)各种各样的考试环境,部署与切换很繁琐。每次遇到实验室当做考场使用时,就是实验室管理人员操作最困难的时候,不但配置考试环境费事费力,当每一场考试结束之后,切换考试环境更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更为重要的是考试完成以后还要还原到教学环境,满足接下来的教学需要,这些都给实验室管理人员带来非常大的工作量与难度。

(4)学生教育与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实验室开放使正常实验课程以外的非固定使用实验室的学生人数增加,实验室设备维护和实验室环境(防尘与卫生等)的管理工作量明显提高。一般来说,正常开设参加实验课程的学生,由于课堂上要求较为规范统一,教师开课初就重视了对学生实验室使用规范和习惯的引导,又有实验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的双重监督,情况要好得多,学生容易做到按规范操作,并适当注意了对实验室环境卫生的维护。对临时性的和阶段性的实验室开放,以专业教师指导为主,容易对学生引导不足,兼顾不够,学生对于使用非固定实验室,往往不知不觉放松了自身要求,非本专业的学生更是明显,平常不良习惯暴露出来的问题明显增多,如鼠标、键盘乱摆,实验室内吃零食,随地乱扔垃圾,离开时没有整理好机器设备的习惯。

三、高校信息与计算机工程类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

对于实验室开放的各方活动主体要做到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起一个管理制度系统,涵盖实验教学、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实验室开放记录、监控用机等功能模块,如《实验中心主任岗位职责》、《办公室值班人员职责》、《实验室环境卫生工作要求》、《安全工作细则》、《实验室设备器件丢损赔偿方法》、《实验设备和器材借用和归还管理办法》、《实验设备管理细则》、《学生实验守则》、《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开放细则》、《设备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让进实验室的教师和学生有法可依,实验室人员应做好监法、执法的工作。

2.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当今已经进入互联网加的时代,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根据自己实验室的具体特点设计建设一套完整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可行并十分必要。实验课管理模块可实现实验排课的网上申请、安排、查询、调停课等环节,避免了手工安排的繁杂。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模块应涉及实验室人员的简介、教学科研方面的成果、实验室人员的激励奖惩措施活动等等。实验室每台机器的软硬件配置应在管理系统中可查,并及时更新,系统出问题、崩溃时,可以通过管理系统远程恢复,实验仪器设备尤其是贵重、大型仪器设备建立档案,并上网公开,记录使用情况。学生自由上机时,使用一卡通刷卡,由管理系统自动统计上下机时间,并监控非法用机情况,系统可以终端控制非法用户的非法使用。信息管理是实验室现代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功能强大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会极大地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3.引进云管理技术实现软件管理的集约化

云平台采用全网多点集中式管理,让异地远程维护成为可能,管理人员无需奔走于各教学楼及校区之间,界面简洁操作方便快捷。云平台独有全功能智能监控软件,发信息、传文件、硬件信息查看、数据包及桌面实时监控等一应俱全。由于采用的离线缓存功能,当网络正常时,可以通过网络调用服务器上的网络镜像,用来教学;如果网络出现故障,学生端的机器可以立即调用本地硬盘上的缓存资源,直接登录本地系统,防止出现教学事故。同样,如果本地硬盘出现问题,可以放弃本地资源,直接使用服务器上的教学资源,给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了多种选择。

此外,教师的课件或学生的个人资料存放采用集中存放统一管理的账户控制方式,在IP可达的任意机器即可自由存取,而且上传内容自动加密保证内容安全。无上限的镜像关联分配及智能计划任务机制,满足任何对系统有复杂要求的环境,彻底解决个性化要求。此外,还能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桌面、课件等服务,当老师走进教室,电脑已自动开机并自动准备好其备课内容及教学所需的操作系统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才培养,强化工作人员责任意识。

四、结语

计算机实验室实际工作的经验以及实验室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思考,寻求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和建设思路。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硬件和软件的更新速度都相当快,计算机实验室更有力地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科研等方面服务,必须不断地研究探索。

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简历 篇9

自我评价

为人正直、对人诚恳、助人为乐,学习能力强,有较强的团体合作意识。工作上能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善于转变思路解决问题。我个人对驻地网小区光纤接入工程方面比较熟悉,本地网的传输管道光缆和室内信号分布工程也有一定的经验;光纤的光路分布,接通(跳纤),测试,故障分析处理等方面做的比较多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计算机软件

目标地点:镇江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硬件测试

工作经验

2013/8 — 2014/10:XX有限公司[1年2个月]

所属行业: 计算机软件

品质管理部 硬件测试

1. 主要负责来料检查与出货检查

2. 每日检查报告的`作成与分析

3. 工程与顾客投诉的处理

4. 月度品质检查报告的总结

2012/7 — 2013/7:XX有限公司[1年]

所属行业: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测试工程部 硬件测试

1. 设计蓝牙、无线、有线耳机产品PCBA测试电路,编写硬件测试方案;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2. 开发相关硬件测试工具,对现有硬件测试规范、流程、方法、技术进行改进

3. 编写测试文档,并完成相关产品的说明书、培训文档等

4. 协助硬件开发人员参与硬件开发

教育经历

2008/9— 2012/6 江苏大学 电子信息科学类 本科

证 书

2009/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电子信息类实习生专业简历 篇10

姓 名: 性 别 :
民 族:壮族出生年月:1985-8-15
婚姻状况:未婚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身份证  :电子信息类实习生专业简历
居 住 地:广西 南宁市
户 口:广西 -隆安县
电子信息类实习生专业简历 
身 高 :163体 重 :48
视力状况:1.1以上工作年限:五年以上
学 历 :高中目前月薪:1600-元
毕业院校:隆安中学毕业年份:
专业类别:电子信息类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
联系方式
求职性质 :全职薪金要求 :1600-2000元
职位类别1 :文秘/高级文员职位名称1: 
职位类别2 :文员/电脑录入/校对职位名称2: 
职位类别3 : 职位名称3: 
工作地点1 :广西 南宁市要求住房 :不提供
工作地点2 :广西 南宁市离职所需时间: 无法确定 天
行业要求 :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集成)/办公设备/用品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
10月至1月 在深圳永凯达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职务:业务跟单文员
工作描述:1、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登记考勤,公司公文、信件、邮件、传真件的收发工作;

3、负责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各类文件的归档管理;

4、负责每天与总公司确认客户订单的询单价、报价单,做好客户订货的登记,接单、跟总公司确认货物的.船期时间、安排发货、货物寄出后联系客户是否有收到,货到签收回执单的记录存档;

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探讨 篇11

关键词:信息安全;课程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5-0067-02

一、引言

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自2001年至今国内一些高校先后设立了信息安全专业和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已经为社会输送了上万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人才。与此同时,为普及信息安全教育,近年来许多高校也面向非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开设了信息安全类选修课程。

我院自2005年开始就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专业开设了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计算机安全技术两门专业选修课程,考虑到教学过程中不同专业在学习信息安全类课程时的不同特点.2007年调整教学计划后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专业开设了信息安全技术选修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了网络安全技术课程。

二、教学目标

信息安全类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内容和知识体系更新快、对先修课程要求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并且对于非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学重点应该是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可能面对的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和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院信息安全类课程的教学目标被定位为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普及常用的信息安全技术,使学生具备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防卫能力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非信息安全专业的信息安全课程大部分都是该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一般都是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开设,此时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对信息安全类课程来说如何做到在一门课程中既要覆盖信息安全专业的主要知识领域,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这些苛刻的教学需求使得该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下面将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分别阐述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采用的解决办法。

1.课堂教学环节

(1)教学内容较多和学时偏少的矛盾

按照各专业的前导课程,遵循培养信息安全意识和普及常用的信息安全技术的原则。制定了如表1所示的教学内容。

其中只有信息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技术这两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根据教授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和区别。总体来说,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以培养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人才为目的,扩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知识面为导向,教学过程中不过多地纠缠于理论细节,以此来解决课程内容丰富而学时较少的矛盾。

(2)部分教学内容枯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教学意见反馈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密码学基础这一知识领域中。密码学基础是信息安全技术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信息安全技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组成,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教学方法。

首先。将一些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整理成自学材料并引导学生自学,以降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密码学知识的枯燥感;其次,在讲授密码学的基础知识时,多穿插一些小故事和影视作品的情节,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密码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如:以电影《达芬奇密码》中的故事情节为线索,为大家讲解古典密码算法中置换类算法的加密思想以及密码分析中暴力破译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在介绍现代密码算法时,应重点介绍主流算法.并配合一些Flash动画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算法的加密解密原理。此外,还可以推荐一些和密码学相关的小说,如《密码故事——人类智慧的另类较量》,供学生课外阅读。

这些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密码学知识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如何获取恰当的教学案例带动课堂教学

对于课程中信息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部分的知识点,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原理的讲解,会使得教学过程显得极为生硬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以案例为驱动,带动基本原理的讲解,是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而如何获取恰当的教学案例,是困扰教师的难点问题。

目前,教学案例的获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亲自整理制作;另一种就是参考其他院校相关课程选用的教学案例。因此,在今后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将重点考虑引入课程教学软件,以进一步解决教学案例匮乏和更新速度慢等问题。

(4)学习方式被动

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堂的灌输式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信息安全课程,同样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尝试采取了学生分组的教学形式,并在课堂上组织分组讨论、演讲比赛、分组对抗等多种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尤其是分组进行的演讲比赛,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搜集整理演讲材料和赛后讨论,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2.实践教学环节

信息安全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同时也是跟实际联系非常密切的技术,因此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而如何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找到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兴趣的实验内容是非信息安全专业信息安全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难点问题。

我院信息安全类课程设置了如表2所示的实验项目。

其中所有的选做实验项目的实验指导书以及相关软件等材料都上传到公共邮箱中,并由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独立完成。实践表明,这些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安全问题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考虑到社会各界对信息安全人才需求的变化,在今后的教学计划调整中准备将所有信息安全类课程合并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信息安全概论,结合这一变化对信息安全概论的教学工作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首先需要为信息安全概论增加前导课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该课程以Win32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熟悉掌握Win32汇编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并以具备分析Win32汇编程序、编制和调试汇编程序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其次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导致攻击手段与防范技术的日新月异,因此,除了沿用以往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要注意将最新的信息安全技术引入进来与基础原理相结合。如,在介绍恶意代码的防范技术时可以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查杀方式渗透进来。

最后可以针对部分对信息安全技术感兴趣的学生.通过竞赛机制、我校的SRT项目、信息安全方向的毕业设计选题等各种教学手段,延伸课堂教学以弥补学时过少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应用能力。

上一篇:机电产品包装结构设计下一篇:爱情小剧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