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地区(精选6篇)
泰州地区 篇1
摘要:8个两系杂交水稻在泰州地区的种植表现研究结果表明, 两优003、两优8106、两优6326、两优0367产量高, 稳产性好, 适宜在泰州地区推广种植;而Y两优1号和深两优5814不太适宜在泰州地区种植, 建议淘汰。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特征特性,种植表现,江苏泰州
为鉴定评价8个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适应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性状表现, 进行了本试验研究,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区试品种8个, 所有品种均为杂交组合。品种名称、类型、亲本组合、选育单位见表1。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 即一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以丰两优四号为对照 (CK)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1,2,3], 3次重复, 小区面积13.33 m2。同组试验所有品种同期播种、移栽, 施肥水平中等偏上, 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4,5,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各杂交水稻区试品种中, 两优0367、两优003、两优6326、两优8106和Y两优1号熟期较早, 全生育期比丰两优四号 (CK) 分别短3、9、7、8、1 d;其他品种全生育期140~143 d, 与丰两优四号 (CK) 相仿或偏迟 (表2) 。
2.2 主要农艺性状
有效穗数中两优6326和两优8106最少, 分别为231.0万、234.0万穗/hm2, 深两优5814最高, 为258.0万穗/hm2;两优0367的株高在110 cm以下, 深两优5814偏高, 其他品种株高适中;两优6326穗型大, 两优003穗型排列紧凑;两优003和两优8106的结实率高, 深两优5814的结实率不高, 千粒重最低, 其他品种的千粒重都在30.0 g以上 (表3) 。
2.3 米质
两优8106和扬两优6号的精米率比对照的低, 其他都比对照高;垩白粒率除两优8106和Y两优1号比对照差, 其他都比对照好;垩白度两优8106最差 (表4) 。
2.4 产量
丰两优四号 (CK) 产量为8 552.14 kg/hm2, 产量最高的是两优003, 达到9 002.25 kg/hm2, 其次是两优8106、两优6326、两优0367, 均比对照增产, 有明显差异 (表5) 。
3 品种评价
3.1 两优0367 (033S×R167)
株型紧凑, 株高适中, 长势繁茂, 产量高, 米质中等, 成熟早, 熟相好, 全生育期137 d, 比对照品种 (丰两优四号) 早3 d。抗性表现:稻瘟病病综合指数5.6级, 白叶枯病8级。
3.2 两优003 (绿敏S×LR03)
成熟早, 株叶形态较好, 结实率高, 耐肥抗倒, 高产稳产, 抗性较强, 米质中等, 全生育期131 d左右, 比对照品种 (丰两优四号) 早熟9 d。抗性主要指标:稻瘟病病综合指数5.0级, 白叶枯病3级。
3.3 两优6326 (宣69S×中籼Wh26)
熟期较早, 株型适中, 茎秆粗壮, 长势繁茂, 叶色浓绿, 剑叶挺直, 产量高, 全生育期133 d, 比对照 (丰两优四号) 早熟7 d。抗性:稻瘟病病综合指数7.2级, 白叶枯病7级。
3.4 两优8106 (1892S×YR106)
生育期适中, 株叶形态较好, 结实率高, 高产, 全生育期132 d, 比对照 (丰两优四号) 早熟8 d。抗性:稻瘟病病综合指数5.8级, 白叶枯病7级;感稻瘟病, 感白叶枯病。
3.5 深两优5814 (Y58S/丙4114)
株高偏高, 叶片挺直, 谷粒有芒, 全生育期142 d, 比对照 (丰两优四号) 迟熟2 d。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8级, 白叶枯病5级。
3.6 Y两优1号 (Y58S×R9311)
株型紧凑, 叶片直挺稍内卷, 熟期转色好, 全生育期139 d, 比对照 (丰两优四号) 早熟1 d。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0级, 白叶枯病6级。
3.7 扬两优6号 (广占63-4S×扬稻6号)
株型适中, 茎秆粗壮, 长势繁茂, 结实率偏低, 稃尖带芒, 后期转色好, 全生育期平均140 d, 比对照 (丰两优四号) 齐平。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8级, 白叶枯病3级。
3.8 丰两优四号 (丰39S×盐稻4号)
株型紧凑, 长势繁茂, 叶片挺直, 熟期转色好, 芽鞘、叶鞘绿色, 稃尖无色、无芒, 全生育期140 d。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2级, 白叶枯病7级。
参考文献
[1]刘志忠.杂交水稻勇优系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2) :50.
[2]袁红.两优036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2) :49.
[3]杨耀华.Y两优1号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10 (5) :16-17.
[4]蒋颖, 范辉.11个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的品种比较[J].农技服务, 2007 (8) :1-2.
[5]苏昌龙.不同超级杂交稻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耕作与栽培, 2006 (2) :24-26.
[6]李炳荣, 李晓波, 杨玉江, 等.丹寨适宜杂交稻品种筛选初探[J].耕作与栽培, 2014 (1) :30-31.
泰州地区 篇2
无数次驻足,无数次徘徊,我实在不愿去窥探您耳聋后最初的心境,也不愿去撩起那段我认为是痛苦无比的记忆。
于是,我只是悄悄地、悄悄地谛听,谛听您的《命运》《田园》《第九交响曲》;只是默默地品味,品味《名人传》上有关您的文字。但是,您却毫无保留地告诉我: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有些迷茫:您双耳失聪,感情破裂,生活悲苦,面临当时轻佻乐风的挑战……命运,还掌握在自己手里吗?
您似乎看到了我的不解,于是,告诉我……
您虽然患有耳疾,却拥有音乐--这是一个可以让您的思想、情感任意奔驰的海洋。您在这片浩淼无垠的海洋中遨游,撷取晶莹的浪花,于是,一曲《第九交响曲》横空出世了。它的出现,似乎孕育着革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您也获得了解放,将音乐掌握在自己手里。
您虽然生活贫困、悲苦,却有一颗高昂的头颅。永远都无法忘怀,那次您与歌德在大街上漫步,忽然遇到一支贵族队伍。歌德脱帽致礼,而您站立在那儿,让那些贵族向您致礼!您可知道,这一举动震撼了多少人的心扉?!不向权贵低头,您将自己的人格,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您虽然失去了一切“欢乐”,但您却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的欢乐。您以一个失去欢乐而创造欢乐者的身份告诉我: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懂了!
创造命运的不是上帝,而是自己。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得不面对许多灾难,于是,我们常常怨天尤人,慨叹上苍的不公,现在想想那实在没有必要,因为我们自己才是命运的缔造者:
我们无法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
我们无法改变上苍给我们的“厚礼”,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处世态度。
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我们无法改变出身,却可以控制人格……
泰州地区 篇3
关键词:宠物;人兽共患细菌病;流行现状;防控
中图分类号: S855.9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198-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与动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许多人将各种小动物,尤其是犬作为宠物饲养。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饲养管理和预防疫病的知识,宠物人兽共患病的发病率也日渐增高。引起人致病的宠物重要人兽共患细菌病包括沙门氏菌、弯曲菌、结核分枝杆菌、布鲁氏菌等。沙门氏菌感染犬、猫、家禽、爬行动物较常见,人类接触粪便中含有大量沙门菌的动物会增加患病的概率。弯曲菌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人兽共患性肠道病菌之一[1],它是包括犬、猫在内的许多野生、家养动物的正常寄生菌,动物感染后通常无明显病症,但可长期向外排菌,从而污染食物和饮水,引起人类感染[1]。犬的结核病主要由人型和牛型分枝杆菌造成,多为亚临床表现,易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已知的布鲁氏菌宿主包括家畜、家禽、野生动物在内的60多种动物,能够通过犬、鹿等宠物传染给人[2];大多数犬呈隐性感染,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发炎,可引起流产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人主要因为食入被污染的肉或处理布鲁氏菌感染而引起流产和分娩的犬而感染。本研究对江苏省泰州地区的宠物犬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旨在了解宠物犬中重要人兽共患细菌病的流行状况,为有效防控疾病提供参考资料,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从江苏泰州7家宠物医院就诊病犬和2个宠物犬养殖场的健康犬中采集肛拭样品682份,从15家宠物店采集179份犬粮样品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对从宠物医院收集就诊的405份粪便样品进行弯曲菌检测;采集282份犬、猫鼻液、尿液及饲料样品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采集348份血清样品进行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测。
1.2 样品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按照GB 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3]及何晓青主编的《卫生防疫细菌检验》[4]中的相关章节进行沙门氏菌的培养、分离和鉴定。应用多重PCR方法[5]结合常规分离方法对采集的宠物样品进行弯曲菌的流行状况分析。采用组织消化液提取法提取鼻拭子和尿液样本基因组DNA,扩增16S rRNA、IS6110、Rv3878、IS1081、ESAT-6、CFP-10基因[6]。参考国标《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T),包括粗糙型RBT和光滑型RBT;以及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包括粗糙型SAT和光滑型SAT。
1.3 培养基与试剂
增菌、分离、鉴定用的培养基由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弯曲菌培养基CCDA琼脂购自OXOID公司;Taq酶、buffer、dNTPs、marker购自北京天根生物工程公司;布鲁氏菌平板凝集抗原、试管凝集抗原及犬布鲁氏病标准阳性血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生产;常规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2 结果与分析
2.1 宠物犬携带沙门氏菌的情况
对861份样品进行检测,共分离到沙门氏菌17株,其中7家宠物医院和2个宠物犬养殖场被检犬肛拭子样品共计682份,检出沙门氏菌阳性样品13份,阳性率为1.91%;15家宠物店被检犬粮样品共计179份,检出沙门氏菌阳性样品4份,阳性率为2.23%。
2.2 宠物群体中弯曲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由表1可知,在宠物医院收集的405份粪便样品中,19份检出空肠弯曲菌阳性,阳性率为4.69%,5份检出结肠弯曲菌阳性,阳性率为1.23%。将收集的宠物犬样品按年龄分类,在229份幼年犬样品中,17份为空肠弯曲菌阳性,阳性率为7.42%,4份为结肠弯曲菌阳性,阳性率为1.75%;176份成年犬样品中,2份为空肠弯曲菌阳性,阳性率为1.14%,1份为结肠弯曲菌阳性,阳性率为0.57%。进一步比较可知,幼年犬空肠弯曲菌的检测率极显著高于成年犬(P<001)。将收集的宠物犬样品按城区、郊区的饲养地区分类,城区312份样品样品中,6份为空肠弯曲菌阳性,阳性率为1.92%,1份为结肠弯曲菌阳性,阳性率为0.32%;郊区93份样品中,13份为空肠弯曲菌阳性,阳性率为13.98%,4份为结肠弯曲菌阳性,阳性率为4.30%。进一步比较可知,郊区样本中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检出率极显著高于城区(P<0.01)。
2.4 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测结果
对采集的348份血清样品进行布鲁氏病抗体检测,分别用粗糙型、光滑型抗原RBT初检,对阳性血清进行SAT。结果RBT检出粗糙型布鲁氏菌感染犬的血样7份,占检测总样品数的2.01%,SAT检出粗糙型布鲁氏菌感染犬的血样4份,占检测总样品数的1.15%。本试验调查的犬样年龄阶段分布较广,不同年龄犬对布鲁氏菌的感染率见表3;性别比率为公犬58%、母犬42%,不同性别犬的调查结果见表4。
3 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饲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而相关的饲养规范和疾病预防措施的缺失以及不到位导致宠物发病率日渐增高,加速了动物病原向人类传播的速度。犬感染沙门氏菌的途径很多,可能通过进食被污染的水、饲料或其他食物感染,也可经过伤口感染,甚至是可能由人感染后将细菌传染给犬,引起犬和人共同发病,从而形成循环感染。本研究采集的肛拭样品中,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91%,健康犬可能曾被沙门氏菌隐性感染而未发病,或曾感染发病后成为带菌者不断向外排菌,对于长期与犬密切接触的主人是很大的威胁。犬粮的沙门氏菌阳性检出率为223%,沙门氏菌在原料选择、生产加工、运输储藏以及销售过程中都有可能污染犬粮,因此加强对饲料中沙门氏菌污染的控制不仅可以减少犬发病,也是减少人感染沙门氏菌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研究采集的粪便样品中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为4.69%,结肠弯曲菌阳性率为1.23%。幼犬携带弯曲菌的阳性率要高于成年犬,这可能与抵抗力、身体状况及抗体水平有关。郊区饲养犬弯曲菌的阳性率要高于城区饲养犬,这可能与饲养环境、膳食结构有关,因为郊区饲养犬有与其他家禽、家畜接触的机会,可通过粪口传播交叉感染,此外郊区犬的疫病防治比率低于城区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分枝杆菌的检测结果显示,针对ESAT-6、CFP-10基因,从宠物医院采集的有病症样本的检出率远高于健康犬、猫样本,此外在宠物粮中存在率也较高。ESAT-6、CFP-10基因除了存在于所有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中,还存在于几种非结核分枝杆菌中,由此可见,被检的患病犬、猫极有可能受到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广泛感染。
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泰州地区犬布鲁氏病的阳性率为2.01%,阳性犬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粗糙型。各年龄段的犬均存在布鲁氏菌感染,主要由于幼犬在3月龄左右,体质较差且是交易的高峰期,传染源主要来源于母犬、养殖场和交易中心等,12月龄左右是犬发情期,配种感染的可能性较大,12~24月龄和24~36月龄也是犬繁殖盛期,带菌配种交叉感染、垂直感染的风险较大。
针对江苏省泰州地区宠物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现状,应加强防控措施研究,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宠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7],逐步实施系统性管理措施如宠物电子户口、强制定点免疫、流浪宠物收容、定期科普教育等;应积极开展宠物细菌病病原生态学、流行病学、新型疫苗及其他生物防治制品等研究;此外,还应开展宠物病原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规范使用抗生素,积极开展抗生素替代品研究与应用。总的来说,完善宠物细菌病的报告、监测与溯源体系,可以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人类疾病[8]。
参考文献:
[1]Huang J L,Xu H Y,Bao G Y,et al. Epidemiological surveillance of Campylobacter jejuni in chicken,dairy cattle and diarrhoea patients[J].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2009,137(8):1111-1120.
[2]崔丽瑾,王兴龙,王英超,等. 野生动物布鲁氏菌病[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26(3):283-288.
[3]GB 4789.4—2010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4]何晓青. 卫生防疫细菌检验[M]. 南昌:新华出版社,1989.
[5]何 蕊,黄金林,许海燕,等. 弯曲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應用[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28(1):5-8.
[6]王 伟,刘佩红,陈鸿军,等. 犬猫感染分枝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 畜牧与兽医,2009,41(10):73-76.
[7]耿庆华,林 颖,付海滨,等. 伴侣宠物管理机制的初探[J]. 中国动物检疫,2009,26(4):19.
泰州地区出口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 篇4
1 泰州地区出口食品发展现状
泰州地区作为传统的“鱼米之乡”, 农产品生产和出口都表现出与之相称的地位。目前全市蔬菜加工企业已达150多家, 加工能力达50万t以上, 蔬菜加工率达到21%左右, 其中蔬菜脱水、速冻等出口蔬菜加工企业近120家, 另外还有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等独资、合资企业若干家。泰州市充分利用香葱等资源优势, 发展蔬菜加工企业, 年加工能力达50万t, 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为国内最大的脱水蔬菜生产基地。
图1和图2分别列出了近4年泰州地区出口产品的法检批次。从近几年泰州地区食品出口法检批次可以看出, 每年法检数量都超过800批次, 其中2008年由于奥运会的举办, 出口食品要求批批检验, 故检测批次较高。但从总体来看, 泰州地区出口食品法检数量在850批次左右, 年出口量大约4 200万t, 约13 520万美元。2011年1—4月, 泰州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6.1%。由此可以看出, 泰州地区农产品已初现规模, 且据海关数据统计, 苏北、苏中出口形式好于苏南地区, 泰州地区在江苏省食品出口方面起到龙头作用。
此外, 泰州市以发展设施农业为抓手, 正全力实施现代农业“5218”工程, 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带动力强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和特色园区, 做到“市有核心板块、市 (区) 有重点园区、乡镇有特色基地”。启动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全力打造以市农业开发区及东延线、沈马线、兴泰线、古高线为重点的全市高效农业核心板块, 形成100km高效农业循环圈。以兴化临城、泰兴新街、姜堰沈高为辐射点, 3市各打造出1个6 666.67 hm2的高效农业板块, 靖江建成2 000 hm2现代农业示范园, 海陵区建成666.67 hm2无公害设施蔬菜园艺产业, 高港区建成666.67 hm2花卉苗木产业。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 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产品加工值年递增15%以上。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鼓励发展连锁、配送、专卖等现代流通业态。强化农业招商引资, 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提升农业外向化水平, 年农业利用“三资”保持在30亿元以上。在泰州地区农业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 作为检验检疫部门, 做好出口食品的质量检测, 为我国企业规避出口风险, 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出国门, 维护中国制造的产品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泰州地区出口食品安全状况
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农畜食品实验室在2010年全年共检测样品3 628批次, 检测样品主要涉及脱水蔬菜类、水产品类、粮油类。全年共检出阳性样品或异常情况样品73批次, 比2009年同期增加87%, 具体分布情况见图3和图4。
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 2010年泰州地区食品中检测到阳性或异常情况的品种主要为蔬菜和木薯干, 就检测项目来看, 主要有重金属、嘧霉胺、二氧化硫及溶剂残留等指标。纵观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食品中污染物来源较多, 大致可以分为3个方面:一是污染物来自食品原料生产所在地的大气、水源和土壤, 称为生产环境的污染, 如SO2、Cl2、重金属、氧化剂、氟化物、汽车尾气等[2,3]。二是污染物来自农作物栽培中的农药和化肥, 以及畜牧生产中的兽药、激素, 称为原料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如嘧霉胺、毒死蜱、菊酯类等[4]。三是来自食品加工中的添加物和污染物、包装当中的有害物质等, 称为加工处理中的污染。例如:食品加工容器中如果铅含量较高, 有可能会造成食品的铅污染[5]、脱水蔬菜为保鲜人为添加亚硫酸盐[6]。通过分析食品中污染物的来源, 再结合食品中检测的阳性指标可以看出, 泰州地区食品的安全隐患与以上3个方面均有关。
3 食品安全防治对策
3.1 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从源头上治理
加强管理, 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 严厉打击“黑窝点”, 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生产加工企业。完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抽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建立国家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管体系, 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建立和规范食品召回监督管理制度。不断改进监管手段, 加快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 建立严密的食品监管网络, 确保食品安全。
3.2 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相关认证
根据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具体情况, 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过渡标准或分级标准;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的力度;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进程;完善认证制度, 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食品认证体系, 加快我国食品认证的国际互认进程。
3.3 构建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
基于评估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作为预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决策的技术依据, 以国家级食品质检机构和食品安全专家为专业技术支持, 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 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 及时发布预警公告;提高国内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与风险预警的能力和水平。
3.4 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 建立和完善进口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
制订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 制订、修订与食品检测相关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订科学合理、与国际接轨的准入程序, 提高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的有效性;完善进口食品查验制度;建立完善的进出口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此外, 还要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3.5 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
继续整顿和规范食品广告, 重点整治中小城市食品广告;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 重点开展高风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加大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督查督办力度, 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查处机制, 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回访督查制度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 建立实施食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
摘要:泰州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出口食品的安全问题要高度重视。通过对2010年出口食品中阳性样品的品种和指标进行分析, 说明了泰州地区导致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并给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出口食品,发展现状,安全状况,对策,江苏泰州
参考文献
[1]谢丽芬, 何辉, 卫炽华, 等.东莞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对策[J].检验检疫学刊, 2009, 19 (5) :72-75.
[2]邓芙蓉, 郭新彪.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健康影响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 25 (2) :174-177.
[3]黄婧, 郭新彪.机动车尾气污染暴露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 2011, 30 (1) :138-142.
[4]仲维科, 郝戬, 孙梅心, 等.我国食品的农药污染问题[J].农药, 2000, 39 (7) :1-4.
[5]汪武新, 刘学宁, 罗若荣, 等.食品中铅污染与污染物综合指数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2, 18 (6) :717-718.
泰州地区 篇5
关键词:小麦,施氮量,产量,江苏泰州,姜堰地区
在适宜范围内, 小麦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氮素利用率一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因此寻求适宜的施氮量是满足高产、高效栽培的需要[1,2]。姜堰地区小麦种植面积较大, 但小麦栽培研究相对薄弱, 因地制宜进行合理施肥、选种的研究较少, 过量与不合理施用化肥, 不仅导致土壤生产力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等问题, 也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严重性[3]。本研究对姜堰地区主推小麦品种合理施氮量进行研究, 明确了不同小麦品种最高产量施氮量, 为该区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梅垛村, 土壤为沙土, 前茬作物为水稻, 有机质含量14.65 g/kg、全氮0.92 g/kg、碱解氮76.69 mg/kg、有效磷13.24 mg/kg、速效钾62 mg/kg, p H值为7.12, 全田地面平整, 地力均匀。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姜堰地区主推的6个常规小麦品种, 分别为扬麦13号、扬麦16号、扬辐麦4号、宁麦13号、镇麦9号、生选6号。
1.3 试验设计
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 主区为6个小麦品种, 副区为氮肥运筹, 即为不施氮 (N0) 、全生育期施氮135 kg/hm2 (N135) 、180 kg/hm2 (N180) 、225 kg/hm2 (N225) 、270 kg/hm2 (N270) 。各处理氮肥基肥∶追肥=7∶3, 追肥时期均在拔节期;磷钾肥各处理相同, 均施P2O575 kg/hm2、K2O 90 kg/hm2, 整地时全部作底肥施入。试验小区面积12 m2 (4 m×3 m) , 3次重复, 于2012年11月初播种, 条播, 行距25 cm, 基本苗195万根/hm2, 其他管理措施同大面积生产上一致。
1.4 样品采集与测定
成熟期干物重测定:取植株样品15株, 80℃杀青, 105℃下烘干至恒重, 用1/100天平测定干物质重。成熟期测产:成熟期取30株进行考种 (测定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 计算理论产量, 并割方测产。含氮率测定:将植株样用立式粉碎机粉碎, 采用H2SO4—H2O2消煮—蒸馏法测定含氮率。
1.5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利用Excel软件、SPSS数据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 以便对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推断。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小麦品种在氮素水平影响下的产量差异
由表1可知, 扬麦13号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N180水平下产量最高, 并显著高于N0、N135、N270水平下的产量, 为6 457.63 kg/hm2, 但与N225水平下差异不显著, 除此之外, N225、N270水平下产量差异也不显著。
扬麦16号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N225水平下产量最高, 并显著高于N0、N135水平下产量, 为6 364.38 kg/hm2, 但与N225、N270水平下差异不显著。
注:同列不同小、大写字母分别0.05、0.01水平差异显著。下同。
扬辐麦4号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N270水平下产量最高, 并显著高于N0、N135、N180水平下产量, 为6 963.30kg/hm2, 但与N225水平下产量差异不显著, 除此之外, N135、N180水平下产量差异亦不明显。
宁麦13号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N225水平下产量最高, 并显著高于N0、N135、N180、N270水平下的产量, 为6 797.66 kg/hm2, N180、N270水平下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镇麦9号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在N270水平下产量最高, 并显著高于N0、N135、N180水平下产量, 为6 678.32 kg/hm2, 但与N225水平下差异不显著。
生选6号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在N270水平下产量最高, 并显著高于N0、N135、N180、N225水平下产量, 为6 734.66 kg/hm2。
在N0水平下, 生选6号产量最高, 为3 783.91 kg/hm2, 与扬辐麦4号差异不显著, 但与其他品种间差异均显著。而扬麦13号产量最低, 为3 354.18 kg/hm2, 与扬辐麦4号、宁麦13号、生选6号之间差异显著, 但与扬麦16号、镇麦9号间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 生选6号、扬辐麦4号比较适宜在低肥力水平下种植, 而扬麦13号、扬麦16号、镇麦9号在高肥力水平下种植才比较适宜。
2.2 不同小麦品种最高产量施氮量的确定
根据不同氮水平下产量数据, 采用二次多项式方程进行模拟, 获得6个小麦品种氮肥效应方程及相关系数, 利用方程计算出6个小麦品种最高产量的施氮量 (表2) 。扬麦16号最高产量施氮量最小, 为213.47 kg/hm2, 扬辐麦4号最高产量施氮量最大, 为251.43 kg/hm2, 扬麦14号、宁麦13号、镇麦9号、生选6号居中, 为大田生产中合理施氮量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 也可以看出扬辐麦4号、镇麦9号、生选6号比较耐肥。扬麦13号:y=-0.064 7x2+28.304x+3 349.0, R2=0.997 1;扬麦16号:y=-0.065 2x2+27.837x+3 456.5, R2=0.996 9;扬辐麦4号:y=-0.050 9x2+25.596x+3 735.9, R2=0.999 3;宁麦13号:y=-0.065 9x2+28.966x+3 603.5, R2=0.998 0;镇麦9号:y=-0.056 3x2+27.058x+3 437.7, R2=0.998 5;生选6号:y=-0.047 2x2+23.457x+3 794.4, R2=0.997 9。不同品种小麦氮肥效应曲线见图1。
(kg/hm2)
2.3 不同氮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分析
由表3可知, 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 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 氮肥农学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而氮肥利用率则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在适量施氮的情况下, 氮素才能充分被小麦吸收利用, 施氮过多时, 供氮量超过小麦生长所需, 造成肥料浪费, 肥效降低。
氮肥农学效率是衡量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 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氮肥增产效果逐渐减低, 且品种间差异也逐渐变小, 生产中不宜过量施肥, 否则会降低肥料的农学效率, 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 不利于增加收入。
其中, 扬辐麦4号、镇麦9号、生选6号在各氮素水平的氮肥利用率相比其他几个小麦品种均略高, 表现为氮高效利用型品种。
3 结论与讨论
施氮对小麦产量和氮效率影响的报道较多, 但姜堰地区小麦施肥方面的研究则较少。施氮为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 不同小麦品种对氮肥的响应也不尽相同。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 部分品种小麦籽粒产量出现降低的趋势, 可见对于不同品种小麦来说, 要想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需要适宜的施氮量, 盲目地增加施氮量, 不但会造成氮素利用效率的降低, 而且会加大氮素资源的浪费[4,5]。因此, 生产上应根据不同小麦品种确定合理的施肥量, 而不是一味地以增加氮肥投入来获得高产。通过试验初步确定了不同小麦品种最高产量的施氮量, 扬麦13号、扬麦16号、扬辐麦4号、宁麦13号、镇麦9号、生选6号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218.73、213.47、251.43、219.77、240.30、248.49 kg/hm2。
有学者认为, 较高的籽粒产量往往有较高的氮素利用率, 本试验结论与之一致[6]。扬辐麦4号、镇麦9号、生选6号的籽粒产量较高, 与此同时, 扬辐麦4号、镇麦9号、生选6号在各氮素水平的氮肥利用率相比其他几个小麦品种也略高, 表现出高产、高效的优势, 可作为小麦品种选择的一个依据。
本试验只在同一土类情况下对小麦合理施氮量进行了研究, 而姜堰区域范围内土种较多, 土壤基础地力、综合供氮量有所不同, 故在不同土种情况下小麦合理施氮量的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曙光, 许轲, 戴其根, 等.氮肥运筹对太湖麦区弱筋小麦宁麦9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 2005, 25 (5) :65-68.
[2]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 (11) :1361-1368.
[3]于振文, 田奇卓, 潘庆民, 等.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J].作物学报, 2002, 28 (5) :577-585.
[4]赵俊晔, 于振文.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 2006 (3) :816-822.
[5]张铭, 蒋达, 缪瑞林, 等.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稻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 2010, 30 (1) :135-140.
泰州地区 篇6
1 检测材料
1.1 主要试剂
新城疫标准抗原 (批号:20100406) ;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 (批号:20100301) ;鸡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 (扬州威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1001009) ;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上海) 。
1.2 主要仪器、设备
DNP-9072A电热恒温培养箱 (上海医用恒温设备厂) ;BCD-183T冰箱 (青岛海尔) ;DJ-1000J电子天平 (亚太电子天平) ;20~200μL移液器 (德国) ;KJ-2010C微量振荡器 (江苏健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TGL-16G高速离心机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COSTAR 96孔V型血凝板 (德国SIGMA公司) 。离心机;滴头;采血器。
1.3 主要试剂配制
1.3.1 pH7.2磷酸盐缓冲液 (PBS) 配制
氯化钠 (Na Cl) 8.0 g, 氯化钾 (KCl) 0.2 g, 磷酸氢二钠 (Na2HPO4) 1.44 g, 磷酸二氢钠 (Na H2PO4) 0.24 g, 加纯化水至1 000 m L;将上述成分依次溶解, 用盐酸 (HCl) 调pH值至7.2, 分装, 121℃、15 min高压灭菌。
1.3.2 1%鸡红细胞悬液 (RBC) 配制
采集非免疫健康鸡的抗凝血液, 放入灭菌干燥的离心管中, 加入3倍体积的PBS混匀, 以2 000 r/min离心10 min, 去掉血浆和白细胞层, 重复以上过程, 反复洗涤3次, 吸取压积红细胞用PBS配成体积分数为1%的悬液, 放置4℃冰箱中保存备用。
1.4 血液采集
对泰州兴化地区的陶庄镇、老圩乡、大营镇、合陈镇、戴南镇、大垛镇、海南镇、李中镇、陈堡镇和周庄镇等10个地区12家规模化蛋鸡场采集血液。分别在蛋鸡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随机采集同一鸡群20只蛋鸡血液样本, 每次每只鸡无菌采血2 m L, 共采集样本720份。每个样本记录鸡的日龄及采集时间、地点等数据。
1.5 血样处理
将采集的血液静置, 取析出的血清编号后放置4℃冰箱中保存。
2 检测方法
采用微量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的方法。
2.1 血清检测
分别选取育雏期 (20~25日龄) 、育成期 (65~75日龄) 、开产期 (120~130日龄) 鸡, 采集血液制备血清, 检测血清抗体效价。
2.2 数据统计
所有数据通过SPSS 11.0进行统计和分析。
3 检测结果
3.1 育雏期蛋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统计情况 (见表1)
试验共检测雏鸡240只, 其中检测时期是在20~25日龄之间。通过表1数据得知, 大多数雏鸡的新城疫抗体效价集中在4~6个滴度之间, 平均抗体效价为4.85 lb;抗体效价≥5 lb的占65.4%。
3.2 育成期蛋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统计情况 (见表2)
试验共检测育成鸡240只, 其中检测时期是在65~75日龄之间。通过表2数据得知, 大多数育成鸡的新城疫抗体效价集中在6~9 lb之间, 平均抗体效价为7.58 lb;抗体效价≥5 lb的占95%。
3.3 开产期蛋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统计情况 (见表3)
试验共检测开产蛋鸡240只, 其中检测时期是在120~130日龄之间。通过表3数据得知, 大多数开产期蛋鸡的新城疫抗体效价集中在7~10 lb之间, 平均抗体效价为8.58 lb;抗体效价≥5 lb的占97.5%, 抗体效价≥11 lb的占2.1%。
4 分析讨论
(1) 通过鸡新城疫血清抗体调查发现, 泰州兴化地区蛋鸡在育雏期间平均抗体效价为4.85, 抗体效价≥5 lb的占65.4%。这表明大部分雏鸡新城疫免疫合格, 但调查发现也有34.6%的雏鸡仍有被感染的风险性。此次调查中有部分养殖场在雏鸡出壳后不久便进行首免, 这不仅不能达到免疫保护作用,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母源抗体的效价, 增加了雏鸡感染新城疫的风险。为此, 实施动态免疫检测, 制订合理的免疫计划至关重要。
(2) 通过蛋鸡育成阶段新城疫抗体水平调查发现, 泰州兴化地区蛋鸡在育成期间平均抗体效价为7.58 lb, 抗体效价≥5 lb的占95%。这表明该地区大部分蛋鸡在育成阶段新城疫疫苗免疫合格, 并能够在此期间保护蛋鸡。有超过95%的育成期蛋鸡处于安全的免疫保护状态, 这一方面是由于免疫接种时间符合当地鸡场免疫程序原因;另一方面是在该时期, 蛋鸡体内的免疫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并能及时与接种的新城疫疫苗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