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觉悟

2024-12-04

政治觉悟(精选11篇)

政治觉悟 篇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整个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 职工队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战斗力, 企业青年职工作为生力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希望与未来。在新形势下, 塑造业务和思想素质经得起考验的青年职工队伍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为实现这一目标, 政治思想工作是强化企业青年职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新形势下青年职工思想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几年来, 随着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腐朽、庸俗、不太健康的东西, 新旧观念互相交织, 动摇了人们的传统思维观念, 这些新兴事物尤其影响了当代青年人, 甚至使少数人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问题。

1. 文化生活贫乏, 业余生活单调。

部分青年在工作时间以外无所事事, 精神感到空虚, 生活觉得无聊, 缺乏人生信仰, 过得苦恼烦闷, 不能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有些人在空闲时间里东游西逛, 精神面貌颓废, 甚至出入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

2. 理想信念不牢, 缺乏奉献精神。

不少青年在工作生活中, 不注意政治理论的学习, 缺少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甚至有些人片面地拿经济生活水平方面和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对比, 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认为共产主义十分渺茫;有些人轻视理论教育, 认为应该少讲理论多讲实惠,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人在工作中缺少集体主义精神, 没有奉献意识, 讲待遇、计报酬、怕出力、不实干, 过于计较个人得失。

3. 遵纪守法意识淡薄, 组织纪律性不强。

不少青年法律意识淡薄, 既不懂法也不学法, 不能养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不能客观地认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丑恶现象, 认为遵守规矩毫无价值, 甚至认为当老实人就是吃亏的, 因此不讲组织纪律, 自由主义严重, 对社会上的一些违法犯罪问题熟视无睹。同时, 重金钱轻纪律, 片面地认为只要经济搞活了, 纪律就可以松绑了, 这些都是价值观扭曲的表现。

综上所述,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既有青年员工内在的思想上的问题, 又有接受教育不足, 社会负面影响等外在问题。最近的几年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腐朽、不健康的精神文化, 这些充满负能量的消极产物, 正逐渐地入侵青年的脑袋, 使他们吸收不到正面的精神食粮, 影响了社会大环境的精神文明的发展。

二、提升青年员工政治觉悟的策略

目前社会上已经逐渐重视员工思想变化对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并展开了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青年员工具有求知欲望强, 兴趣广泛, 精力充沛, 思想活跃, 可塑性强, 易接受新鲜事物等特征。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 通过以下几点来提升青年员工队伍的政治觉悟。

1. 领导重视, 以尊重员工作为基础。

各级领导要立足自身单位特征和优势, 统一目标, 重视员工的思想政治培养, 把政治思想工作安排到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 组织开展一些寓教于乐、健康有益, 充满正能量的活动, 把约束和教育整合起来, 将教育融合到实践活动中, 有助于陶冶青年员工的道德情操, 促进爱岗敬业的意识。同时, 开展政治思想工作需要以青年员工的自身情况为基础, 化管理为关心, 变批评为激励, 在充分尊重员工的前提下进行教育, 提升思想政治水平。

2. 树立崇高理想,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拥有理想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具体表现。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他所说的精神, 就是要胸怀远大的理想,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激发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强化这种精神, 指的就是肯定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规律, 强化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建设, 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理想, 坚定崇高的信念, 构筑一道抵御消极负面落后思想糟粕的有力防线, 从而提高青年职工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3.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培养有志青年。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提高青年职工的文化鉴赏水平, 二是提高企业自身的文化品位。要凝聚正能量, 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 用先进文化武装思想阵地。首先在精神文化方面突出特色文化, 组织各种活动来充实思想, 净化精神, 满足青年职工的各类精神需求;其次是在生活观念和态度上突出特色文化, 引导青年员工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克服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消极影响;第三是在业余生活中突出特色文化, 引导青年员工在娱乐休闲的同时能保持文明性和思想性, 在形形色色社会活动中保持浩然正气。

三、结束语

建设青年职工队伍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大事, 而青年职工又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 我们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 担起塑造青年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的重任。只有确保青年员工思想的方向正确, 企业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因此, 企业需要在尊重员工的前提下以灵活的方式展开政治思想工作, 让青年职工切身实际的感受到政治思想水平的提升。

摘要:对于企业来说, 通过加强员工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非常重要。青年职工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 塑造业务和思想素质经得起考验的青年职工队伍尤为重要。文章就青年职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叶文杏.新市场环境下员工政治思想工作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 2013, (18) .

[2]高记, 马红宇.组织中政治技能及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 2008, (16) .

政治觉悟 篇2

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当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没有梦想,就没有追求。美国著名音乐剧作家奥斯卡•汉默斯坦在他的一本书中说,他曾见到一张从直升机上俯拍自由女神像头顶的照片。女神像的头饰做工精细,一丝不苟,令他叹为观止。他说,即使在最荒诞的梦里,雕塑家都不可能想到,未来会发明一个装置,让人们能够从空中俯视他的作品的头顶。然而他并没有忽视这一部分,而是给予它和面部、手臂和腿部同样多的关注。"教育是塑造人的工作,它远比创作一件艺术品要重要得多,决不允许失败,所以我们更有责任做得完美。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当是一个仁者,一个智者,一个乐者,一个行者。

一个仁者: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有大爱的人。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当是像毛泽东说过的那样: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理想的教师要视自己的事业胜过生命,视自己的学生胜过自己的孩子。没有爱就没有一切。爱心是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前提。

一个智者:教师必须是一本学生永远读不完、读不够的书。教师的智慧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一个好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教师当了解诸子百家渊博,当了解《行者无疆》洒脱;当了解《史记》《红楼梦》的博大深奥,当了解歌德莎士比亚的伟大精典。教师的睿智在于通晓历史政治,天文地理,在于通晓文学军事,音乐绘画,这才有课堂上的引经据典,谈笑风生,睿智幽默,才有激情、有诗意。一肚子墨水,外加一手好字,一张巧嘴,一个好教师!学孔子的论语,悟尼采的存在,做一个风度翩翩的儒者,做一个充满智慧的思想者。

一个乐者:一个引领孩子们成长的人,必须是一个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教师要心存美好,用高尚的人生观去影响孩子们。教师也是社会人,教师不是神仙,也有物欲私欲。但是要时时提高自己的修养,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要甘于平凡的生活。教师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健康愉悦、追求美好的心态,不仅会给孩子们一天天的学习生活带来幸福快乐,更会给孩子们带来理想人生的追求。

一个行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永远是一个行者,一个乐于学习、实践、研究、创新的行者。只有勤奋、勇于探索的教师,才是一个好教师。精辟的理论,精典的案例,我们要学习,要思索。教师的学习研究没有尽头,只有更好。为了更好,我们要做一个坚定执著的行者。

做一名具有专业感的教师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这一权威文献中提出“教师是专业性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我们来关注话中的“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这个短语。目前的师范教育远没有达到“严格训练”,众多教师一年里又难得翻教育书籍,难得写教育思考,“持续不断的研究”的意识都成问题,行动更是遥遥无期,我们还能用怎样的专业态度与水准,来抱怨教师地位和待遇不高?要知道,别人不重视你的根源正是你不重视自己,大众不把教育的神圣当回事,其根源正是教师不把教育看得神圣。

范文网【】

任何职业,只有首先被其从业者看重,才能引起别人的重视。当所有的教师都把教育看得足够尊严的时候,当所有教师都把它当作生命一样神圣守候的时候,别人就不能不对它肃然起敬。一个具备教师专业水准的教师当有以下特征:

具有心灵的力量。一直以来我们都错误地以为教师是教书的,不,教师是教“人”的。教师教书,并力求把书教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是无奈之举,是强悍的应试教育下的一种生存性的妥协。但是这种妥协不应付出“只教书不教人”这样惨重的代价。一个教师要具有心灵的力量,那就是在他心灵深处已把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人生价值锁定于教育,他在现实的妥协中始终坚守着教育的理想,不管教育的现实与教育的理想之间有着怎样无法调和的矛盾。我们坚信,一个人只要理想之光不灭,就一定能朝着教育的理想境界前进。这种心灵的力量在今天显得尤为迫切和珍贵。

具有情意的关怀。教师应当是一个内心细腻、情感丰富的人。孩子的情感是稚嫩而敏感的,教师如果粗枝大叶,那么与孩子朝夕相处时就会不经意地伤害他们。一旦伤害了学生的情感,那么学习对学生来说,便会是一件了无生趣的事。作家陈丹燕说,人的情感就像是皮肤,用得多了,就会粗糙起来,长出老茧,不敏感了。一个教师的情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每接一个班、每带一批学生,就和学生建立起初恋般的美好感情。有了这种美好,有这股情意的清泉,教育就会产生神奇的心的力量,学生和教师之间就会涌动着永远的爱的溪流,彼此信任和依恋。

具有人格的熏染。教育是一种影响,人格是一种熏染。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一定是个人格高尚的人。他对人世的看法,对名利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理解,对事物的宽容,对美好的追求,对丑陋的鞭策,他坚强的意志,恒久的毅力,敬业的品质,纯净的心底,都将了无痕迹却又清晰鲜明地印刻在学生的心头。这种教育或许不在课堂,或许无法用考试来测量,但它却是一切教育的基石,任何教育的力量都将从这里生发,任何人类的伟大和创造都将从这里起步。一个失去人格的教师,一个只在知识和考试里挣扎的教师,其人格是不完整的,这种缺陷对教育是一种致命的伤害,对学生也是如此。构建健全的教育人格,是教师专业涵养的重要内容。

具有文化的气质。教师应该代表着先进的文化。如果教师不能成为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那么任何人的担任都将使教育蒙羞。教师是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每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必定是个读书人,也只有不断地读书,把读书化为生命的一部分,这样的教师才是永远的人师,才是永远走在文化前沿的文化人。这样教一辈子书,读一辈子书,岁月老去,走到讲台的,即便没准备什么,即便只是随口说几句、随手涂几句,讲台也将因此而染上文化的光泽,迸射人生的儒雅。

口红觉悟等 篇3

周末,晚上七点半。早过了下班时间,女同事对镜化妆,准备赴新男友的晚餐之约。那男人

我们都见过,真的是很年轻,光滑紧致溢彩流光的那种,逼得她也不得不花心思,把一张素面,拾掇得花红柳绿。

整日被电脑和空调害得黄白苍干的脸,怎么才能瞬间变美女?当然有办法:先是粉底粉底,

然后是胭脂胭脂。她把整张脸都扫了胭脂,粉粉的,像是凭空染上了一层娇羞,于是眼睛很亮。

在灯下,涂再多胭脂也不会犯错。走出门时,这恋爱中的女人,已仿佛一脸微醉的妩媚。

能晕出如此无边春色的,惟有胭脂。

25岁之后,你一定会爱上胭脂。在随后许多年,你都要依赖胭脂,造出些似有似无的绯红,

枝头春意闹。在那之前,年少时光,很容易情动,身体里的血时不时就涌到脸上,胭脂?身外之物。想想看,喜欢一个人,想到他、看到他、和他说话时,脸热热地泛着桃花,由脸颊,而眼睑,而耳垂,那时,有多美?有多年轻?幼嫩透明若婴儿般的肌肤不谙世事,不懂伪装,就那么轻易地泄露了心事。人面桃花,都是青春往事。

红颜,红粉,红妆,美人一定有颜色。黛眉朱唇,是霸道,是显扬,越飞扬跋扈越好;而胭脂的一抹红,是隐忍,是自恋,是暗送秋波,低回才有韵致。所以胭脂是要用"扫"的,那工具也叫胭脂扫。在胭脂盒子里扫了胭脂,先要吹一吹,把上面多余的吹掉,再扫到脸上,上面再薄薄匀一层散粉。不能是生硬的红红的两块,而是要晕进去,要边缘模糊,要不着痕迹。玉面生春,是要仿佛从里面"生"出来。也有敢在颧骨上大张旗鼓地团出两块高原红的,俗艳也出众,比如王菲,也仅止于王菲。

说到底,胭脂只是脸上的一个热闹,不是骚乱。不能太著名,也不能太出位。

其实胭脂不需要品牌,只有这两个字就够,再没有哪两个字放在一起,能像"胭脂"这般香

艳和引发奇念:它和花瓣的汁液有关,是甜的,是涂在女孩子唇上的,是宝玉哥哥爱吃的,是埃及艳后的爱物……千万别说"腮红",不仅美感全无,还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两爿阔大的腮帮子和上面一片异样的红,太煞风景。

粉状的、膏状的,每季彩妆,都少不了有几款颜色的胭脂搭配,大大小小的品牌都不例外。

自然妆健康美女风行时,胭脂更是少不得。而它始终低调,有关女人老去的年华,不大好提。

口红觉悟

文/晓莫

只要它在我唇上轻轻吻过,我的力量便再生了,我竟不再懦弱和忍耐了。

如果不是兰蔻的名字吸引了我,我是不会买第一支口红的。

我想在口红的世界里,多数是女人的自信与爱情。我不能兼备,甚至不具其一,所以我从来都是在黑眼圈的背后端详这个世界,很少用鲜艳的唇去参与。

我与兰蔻的相遇来自一次居高临下的施舍。当那个具有掌控一切的欲望的女人拿出她不小心没买好颜色的兰蔻给我时,我甚至想拂袖而去。我厌恶了她一贯的施舍嘴脸,她以为没有她的施与,我的人生将残缺不全。她并不知道我心中的厌恶,因为我内心的懦弱说服我忍耐。

我旋开那支口红,带着复仇般的手势将它狠狠地涂在我丰盈的嘴唇上,我想将它的丑恶尽现

在它的旧主子面前,来回复她的丑恶。

可它是个善良无辜的孩子,它跳跃着在我的唇上留下轻盈柔和的朱红,衬起我黝黑的皮肤,

在阳光下闪着亮眼的光。

她显然受了惊,既而很快收敛了之后用虚得发抖的声调假意赞叹着,即使在赞叹的时候仍然

发出施舍的气喘。

我的复仇成功了,不过不是用我的方式,而是用兰蔻的方式。

然而我再也不想与仇人争锋了,因为兰蔻给我的令我放弃仇恨。只要它在我唇上轻轻吻过,

我的力量便再生了,我竟不再懦弱和忍耐了。

多少年了?我的兰蔻一直在支持着我,从此我和颜色结缘。我不再漆黑着眼珠,漆黑着眼

圈,以黯淡对待我的人生。我开始寻找颜色。曾试过无数牌子,总在找与当年那个下午一样绚烂的异族神彩。很难找到与那一刻的那一支兰蔻相当的,不过我却从中发现了爱情般柔情似水的粉嫩、晚宴上典雅的盈紫、亲和而魅力四射的玫瑰色……我的口红开始超过了10支、20支,甚至更多。

有时,我会在闲极无聊的时候,拿着口红刷,打开一支支口红,在一块白色的手绢上涂抹,

我喜欢那浓浓的色彩重重地落在绢上,又轻轻地扫开,姹紫嫣红,让我把过去的黑色完全忘记。

回想起来,不知是该感谢那支兰蔻,还是把它推到我怀里的它的旧主人?因为也许正是她的

无意甚至鄙夷般地施与,才给了我今天的绚烂。

这不是一个故事,只是我多年后的参悟,一支口红带给我的觉悟。

蔻丹生活

文/画眉

青春做伴,不拿来恣意挥霍,又是怎样呢?我不过是个凡俗的女子。

当初将英文Cutex译为"蔻丹"的不知是个怎样雪花肌肠的夫子?指甲油较之蔻丹显然是土得无法再土的名字。

一直觉得,蔻丹这样看似简单的妆品,最是奢侈的。所谓胭脂送美女,宝剑赠英雄,蔻丹的主人,只得有一对纤若玉笋的素手--有人故意暴殄天物我没有办法。

如今商场里铺天盖地的蔻丹未免有一点"作",但其实,蔻丹的本意是那样的。

世事好玩就好玩在它永远不能自已的峰回路转--当我第N次在一路呼啸而去的出租上跌宕地描绘我的蔻丹时,有一支散着青涩气息的歌氤氲响起:"今天我们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车子骤然炮弹样弹出去,我的蔻丹,就那样玉体横陈般泼出半手。

从无人处打抖着右手于左手上描出第一笔娇柔,到如今出租车上镇定着左手画右手,这中间隔着的千千万万个磨人的岁月啊。

极盛时,我同时拥有不下20支蔻丹,密密匝匝摆了半柜,粉、绿、红、金、银、蓝、紫、橙、透明、闪粉,几乎忘记自己只有十根手指。于那些香浓绮艳中进进出出,没有时间去想来易来,去难去。曾经染过十种--不,十二种颜色,脚趾上左右分别是蓝白两样。

还曾花掉整个下午,坐在日影渐斜的店里,懒懒伸手,任对面的女孩挫了扫,扫了粘,粘了剪,剪了描,剪了磨,磨了描,描了画,画了凿,凿了挂,挂了涂然后让女孩自己去我的钱包里拿钱,小心翼翼地张着市井气极浓的双手走开。之后的日子里电脑不可敲,拉链不能合,但凡想做点什么总是悚然一惊,一扎一点的,像裹了脚。而他,张大了眼睛,似喜似嗔:"你真觉这好看?"--世上惟有日本男人真以为这和服般繁复纠缠的指甲美吧,你看东京街头鳞次栉比的美甲店。

并不羞赧于曾经如此地招摇,青春做伴,不拿来恣意挥霍,又是怎样呢?我不过是个凡俗的女子。

然后就是现在了。忽然发现,如果撤掉一些蔻丹,我的日子便不会那么拥挤得人眼眶、心口火辣辣疼。柜子里重新只有简单的贝粉、棠红、桑紫,和一点新绿,我的步子和眼神,重新开始了清楚和干净。有关蔻丹的这一档人生圆周,轰轰烈烈地画过了我的青春期,接下来的会是什么呢?我仍然渴盼并翘首。

黛眉高挑

文/林叮当

拿出眉笔来描描画画,想着总有擦掉重来的机会,以为时间也可以修补轮回。

学化妆的入门功课,就是描眉。

那时候还在上学,稍有校园经历的人都知道,女学生一般都闷骚得厉害。不敢明目张胆地浓妆艳抹,小勾小画还是有的。这种境界与现在女子的化妆理念暗合,几个钟点的功夫费尽,就为了最后的若有若无。

彼时我功力不够,不敢动诸如唇膏腮红这种重东西,只一门心思想把入门功课修好--那会儿要画一对均匀对称,深浅适度,弧度自然,总之让人看不出画过痕迹的眉毛,会耗掉我20分钟时光,其间包括无数次的擦掉从来。

第一支眉笔,在女友的带领下从夜市上购得。我对着各色什物手足无措时,女友果断地指着一种细细的,一头是黑色一头是棕色的笔对老板说,3块钱。后来,那种眉笔流行了很多年,而且只在小化妆柜台或者夜市上才有的卖。

后来,这种眉笔我用了很多年,知道了如何用3分钟整理好自己的眉毛,知道了如何独自去夜市小摊上侃价,也知道了即使这种3块钱的笔也良莠不齐,要像挑男人一样小心挑它的硬度和颜色深度。只是男人倒不像眉笔,永远也不会让你在手背上就试出他的好坏来。

女人随年龄增长的,除了皱纹,还有虚荣。当我再也下不了决心去夜市上买3块一支的眉笔的时候,我选择了CD。维持体面本来就是一件不用过脑子的行为。

渐渐的,皮肤松了些,眼睛不在高挑了,包里的彩妆不怎么动了,CD的眉笔,却买了很多支。

这会儿也不敢动大块颜色,往脸上抹的全是面膜营养霜。但素面朝天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要拿出眉笔来描描画画,想着总有擦掉重来的机会,以为时间也可以修补轮回。

遇见一个香港女孩。眼线液,腮红,混色眼影,妆面上每一个细节都无懈可击,瞅着我骇笑:"你们真厉害。画了眉毛口红就敢跑出来。我哪怕少做一节,就跟衣服没穿好一样不舒服。"我也笑:"眉毛就算是内衣好了。穿内衣不图漂亮,就图个舒服而已嘛。"

政治觉悟 篇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 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 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 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不仅是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决定的, 更是当前的教育所面临的紧迫形势, 及人才发展战略所决定的。

二、正文

中学阶段教育的对象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 为此,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重大决策, 部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中学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逐步具有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养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

中学德育工作主要有思想政治课, 时事教育和日常工作三条途径组成。

作为德育途径之一的时事教育是指紧密结合国内外的形势, 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 学习和宣传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 使学生了解国内, 国际重大事件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是时事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如何在时事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呢?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 简单总结如下:

(一)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要促使学生主动地关心国家大事。

教师要坚持形势教育为育人服务,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促

使学生主动地关心国家大事。

如:在思想政治课前, 由教师指导学生做几分钟新闻报道,

内容包括国家大事, 本地区要闻等, 学生发布后, 其他同学补充或指正, 然后教师作简要评论。过一段时间搞一次时事竞赛, 教师将一定时间期内的重大时政问题和有关新闻知识编成多种形式的赛题。这样学生为了准备课堂上的新闻报道, 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就会坚持在课余时间坚持看报纸, 听广播, 搞摘抄, 整理要闻, 自己查阅资料, 并形成习惯, 主动地关心国家大事。

(二)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要求学生在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基础上, 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 积极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

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不能脱离“知”必须通过“知”才能达到“信”和“行”如“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09年2月1口, 中央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一号文件) , 这是中央连续第六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民生问题同样是今年的社会热点, 关于住房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 我们都要予以密切关注, 在学生搜集到这些资料后,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党和国家为什么重视这些问题?这些措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切实的实惠和变化?我们应对这些措施持什么态度?等等。

也就是说, 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不仅要理解, 而且还有一个态度的问题, 即拥护还是反对, 或漫然置之。在日常的教学中去引导和渗透。从而使学生自觉理解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作党的方针政策的义务宣传员。

(三) 、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还要求学生在正确分析形势的基础上, 根据形势发展的规律,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形式的发展不是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形势发展的规律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如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所以尽管社会主义国家前进道路上出现了挫折和倒退, 苏联解体, 东欧解体, 资本主义国家的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但我们不要被表面所迷惑, 社会主义中国的蓬勃发展就是证明, 2008年发生的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使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引起了全球的高度重视。但是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我们夺取抗击历史罕见特大自然灾害的胜利;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等;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合作的重要前提下、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中国采取的对策, 无不显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实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因此要教育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从而自觉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四)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过程同时也是澄清学生在形势和政策问题上模糊认识的过程。

2008年12月15日, 中国大陆和台湾全面启动海运直航、空运直航和直接通邮, 两岸关系正式迈入“大三通”时代。可以预料, 实现“三通”后, 两岸关系将呈现“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发展”的崭新局面。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搭乘台湾长荣航空公司专机于2008年12月23日17时许抵达台北桃园机场, 来到了祖国的宝岛台湾。由此可见, 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所以少数台独分子企图搞破坏, 制造“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违背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 注定要失败的, “台独分子”的下场和上述事例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台湾最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该同志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 篇5

经考核,同意该同志为“合格”等次。

该同志思想素质好,团结同志,服从分工,能做好 自己的本职工作。建议评为“合格”等次。

该同志思想素质好,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强,教学实 绩佳。建议评为“合格”等次。

该同志虽年龄偏大,但没有“船到码头心到站”的 思想,仍兢兢业业地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建议 评为“合格”等次。

该同志能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教学实绩好。建 议评为“优秀”等次。

该同志,忠诚于人民的教

育事业,教学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取得了优异 的教学实绩。建议评为“优秀”等次。

做人的觉悟 篇6

人生似乎有两个大忌:一是突遭变故,不得不从零开始,重建生活或事业。二是壮年身死,撇下未完成的生活或事业,含恨撒手人寰。

可是,仔细想想,变故有大小,谁能完全躲避得了?寿命有长短,几人可称寿终正寝?

所以,从零开始与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

所以,人应该具备两个觉悟:一是勇于从零开始,二是坦然于未完成。

2

从零开始是人生经常可能遇到的境况。大到地震,战争,国破家亡,死里逃生,事业一败涂地。小到丧偶,失恋,经济破产,钱财被窃,身上一文不名。凡此种种,皆会使你不同程度地产生一种废墟感。

当此之时,最健康的心态便是忘掉你曾经拥有的一切,忘掉你所遭受的损失,就当你是赤条条刚来到这个世界,你对自己说:“那么好吧,让我从头开始吧!”你不是坐在废墟上哭泣,而是拍拍屁股,朝前走去,来到一块空地,动手重建。你甚至不是重建那失去了的东西,因为那样你还是惦记着你的损失,你仍然把你的心留在了废墟上。不,你是带着你的心一起朝前走,你虽破产却仍是一个创业者,你虽失恋却仍是一个初恋者,真正把你此刻孑然一身所站立的地方当作了你的人生的起点。

3

在人生的某个时期,行动的愿望是如此强烈,一心打破现状,改变生活,增加体验,往往并不顾及后果是正是负,只要绝对数字大就行。

4

习惯的定义:人被环境同化,与环境生长在一起,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所谓环境,包括你所熟悉的地方、人、事业。在此状态下,生命之流失去落差,渐趋平缓,终成死水一潭。

那么,为了自救,告别你所熟悉的环境吧,到陌生的地方去,和陌生的人来往,从事陌生的事业。

人一生中应当有意识地变换环境。能否从零开始,重新开创一种生活,这是测量一个人心灵是否年轻的可靠尺度。

5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对任何做惯了的事情都可能入迷,哪怕这事情本身既乏味又没有意义。因此,应该经常有意识地跳出来,审视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想一想它们是否真有某种意义。

6

世上事大抵如此,所谓不了了之,不了就是了之,未完成是生活的常态。而在未完成中,生活便正常地进行着。

7

一个作家在创作旺盛时期就死了。人们叹息:他本来还可以做许多事的……

可是,想做的事情未做完就死,这几乎是必然的。不要企求把事情做完,总是有爱做的事情要做,总是在做着爱做的事情,就应该满意了。

8

一天是很短的。早晨的计划,晚上发现只完成很小一部分。一生也是很短的。年轻时的心愿,年老时发现只实现很小一部分。

今天的计划没完成,还有明天。今生的心愿没实现,却不再有来世了。所以,不妨榨取每一天,但不要苛求绝无增援力量的一生。要记住:人一生能做的事情不多,无论做成几件,都是值得满意的。9

世上事了犹未了,又何必了。这种心境,完全不是看破红尘式的超脱,而更像是一种对人生悲欢的和解与包容。

10

人生的一切矛盾都不可能最终解决,而只是被时间的流水卷走罢了。

编辑 张金余

E-mail:beiyuan98@126.com

政治觉悟 篇7

1、看不清世俗生活的现实

虽然青年知识分子受到五四精神的影响,然而封建思想在乡村仍然根深蒂固。本篇小说主要写子君与涓生如何面对封建社会对他们的迫害。涓生所追求的进步与自由、爱情解放等新思想,仅仅是停留在思想中的追求。现实生活中,涓生抱着对未来的美好幻想,自持知识分子的清高而避世。因此,涓生难以认清现实,往往采用逃避的方式来面对社会。

“因为骄傲,向来不与世交来往”,涓生一出场便是个内心与现实冲突的避世者。“会馆里的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是这样地寂静和空虚。时光过得真快,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涓生期待着子君的到来消解他的寂静与空虚,使他骤然生动起来。涓生与子君同居所住的吉兆胡同也是极其幽静的,后来子君与小官太太因为小油鸡引发的的矛盾让涓生想到的是“人总该有一个独立的家”,这俨然是一种逃避的软弱态度,反而心里埋怨子君:“但又何必硬不告诉我呢?”后来涓生被辞退失去工作,生活窘迫,涓生一狠心丢掉了子君喜欢的小狗“阿随”这个负担,子君为此露出凄凉的神色,涓生心里埋怨子君浅薄,为了小狗不识大体。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世俗生活的烦恼,涓生对爱情与生活早已失去了乐趣,子君开始了对往事的温习来换取涓生的温存,对爱情解放的追求很快就要宣告破灭!

2、幻想中的希望与现实中的无路可走

从文中看来涓生是个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作为低级文员养家糊口,从后文他对未来的美好幻想:“毫无怨恨的神色,我便轻如行云,漂浮空际,上有蔚蓝的天,下是深山大海,广厦高楼,战场,摩托车,洋场,公馆,晴明的闹市,黑暗的夜……”可见涓生渴望有所作为,不甘平庸。用当下的流行网络语言来说就是“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涓生失去了局里工作,他敏感的认为失去工作的原因是“那雪花膏便是局长的儿子的独有,一定要去添写谣言,设法报告的”。并且幻想着“其实这在我不能算是一个打击,因为我早就决定,可以给别人去钞写,或者教读,或者虽然费力,也还可以译点书”,接下来笔锋一转“那么一个无畏的子君也变了色,尤其使我痛心;她近来似乎也较为怯弱了”,其实是从侧面写出了涓生自己的懦弱。就在涓生认为“而且,真的,我豫感得这新生面便要来到了”。现实却是“写给《自由之友》的总编辑已经有三封信,这才得到回信,信封里只有两张书券:两角的和三角的。我却单是催,就用了九分的邮票,一天的饥饿,又都白挨给于己一无所得的空虚了”。

现实的无路可走让涓生认为“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舍去”。

二、徘徊在勇气与懦弱之间的伪觉悟

在文中开头便提及了涓生的忏悔“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然而他忏悔的焦点是“我为什么偏不忍耐几天,要这样忽忽地告诉她真话呢?”可见涓生不是勇于承认他抛弃子君的事实,而是忏悔自己没有负着虚伪的重担的勇气——他认为没有说出想和子君分手的真话是虚伪的。

爱情开始时,涓生始于子君先于他自己勇敢地同封建专制的家人决裂之上。涓生和子君决定同居后,走在街上,涓生“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只得即刻提起我的骄傲和反抗来支持。”当他们的爱情面对封建社会的审视时,涓生需要子君“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这种态度来为自己增添勇气。涓生失去工作后与子君矛盾加剧,涓生以“天气的冷和神情的冷,逼迫我不能在家庭中安身”为借口逃避子君,将待在通俗图书馆作为自己的天堂,并认为“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舍去。”然而现实确是“现在才知道,她以后所有的只是她父亲——儿女的债主——的烈日一般的威严和旁人的赛过冰霜的冷眼。此外便是空虚……”子君的路的尽头,是一座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

涓生是一个懦弱的男人,无力捍卫爱情,先后抛弃了小狗“阿随”和子君。当初口口声声对子君宣称的自由与进步、爱情解放等觉悟思想显得如此苍白!涓生徘徊在勇气与懦弱之间,无力将觉悟付诸于实践,是个名副其实的伪觉悟者!怯懦、“无力”、子君的死亡,让涓生“更虚空于新的生路”,在空虚与寂寞当中愈加堕落。

三、从涓生的心理走进鲁迅对生路的探索

有作家认为“鲁迅实际上已经超越了纯文学家的角色而作为一个伟大的独立的思想家卓立于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钱理群、王乾坤两位先生也指出:“鲁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于所有思想家都不能回避的世界本质问题,做出了自己独特地回答”。

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苦闷、彷徨、感伤是梦醒后最直观的感受。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已说过:“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后无路可走”。鲁迅笔下的青年涓生便是一个迷茫、空虚的知识分子,在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梦醒后,一个走向没有墓碑的坟墓,一个结局却是更加迷惘,涓生的迷惘不是个别现象。在当时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年帝制、西方民主思想冲击创痛思想的客观条件下我也理解这种新青年知识分子的迷惘情绪的客观存在,但我绝对认同史涓生这种懦弱者抱着所谓的觉悟思想在幻想中走向更加空虚和迷惘的情绪!作者在这里是对自己也是对当时所有中国青年的警醒。五四运动后,很多新青年探索救国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最终坚定地选择马克思主义、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从而成为标榜。而涓生仍将自己封闭在会馆与吉兆胡同中,丝毫不见一个勇敢者和反抗者该有的生气与活力!鲁迅曾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本文的史涓生除了有文笔功夫却不敢直面封建世俗的迫害,不敢承担自己同子君的经济压力,不敢将他的自由爱情置于大众的审视之中,不敢对她和子君的爱情负责,辜负了子君。史涓生不是勇士是个懦夫!

本文的创作背景历来被人们争论与两个焦点,一是鲁迅在与许广平相爱后写出了《伤逝》,二是《伤逝》是以男女恋爱的悲剧,写兄弟的决裂。我在这里不探究具体背景,就《伤逝》当中的男女恋爱对照鲁迅先生的婚姻经历来说明问题。“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无论是人生道路还是爱情道路,涓生作为反面教材时时警醒着鲁迅和千千万万的新青年。同样是坚持民主道路和自由恋爱的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走上了文艺救国的道路,笔杆就是鲁迅最锋利的武器。鲁迅不仅靠笔杆子唤醒无数国民麻木的灵魂,带领他们走向独立与自由,而且靠笔杆子扛起了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捍卫了自己与许广平的自由爱情。

结语:

在这里,我认为《伤逝》主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懦弱的伪觉悟知识分子逃避现实,在幻想中无路可走的悲惨境地。主人公涓生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固然让人同情,但是我认为鲁迅在“哀其不辛”的同时,更多的是“怒其不争”,因为鲁迅先生不管何时,都在勇敢地探索和寻找国人新的生路。涓生的遭遇值得我们警醒,对于当今社会仍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勇敢的将思想付诸于实践是成为真正觉悟者的必经之路,这样的路才是新的生路,而非停留在幻想中寸步难行,让自己无路可走。

摘要:觉悟,乃醒悟之义。若一个人对于真理的觉悟只停留在幻想之中,不去勇敢地行动,那么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觉悟,是一个伪觉悟者。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五四运动冲击了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思想。涓生和子君的同居行为看似实践了当时“民主自由”、“爱情解放”的思潮,结局确是子君走进了坟墓,没有墓碑。以“觉悟”者自居的涓生陷入了更加虚空的境地,寻不到新的生路。本文主要就涓生所谓的“觉悟”进行心理分析,谈谈为何涓生无路可走,并且希望本文能对当代青年对于生路的探索进行启发。

关键词:涓生,幻想,伪觉悟,出路,鲁迅

参考文献

[1]何希凡,历史的宿命与现实性追求——解读鲁迅小说《孤独者》对自我灵魂审问的超越,2012(6):85-91。

[2]杨久曦,伤逝的爱情——谈《伤逝》中涓生个人利己主义思想意识及其爱情观,《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1(4):105-106。

[3]范阳阳,《伤逝》中涓生忏悔心理动因分析,《鲁迅研究月刊》,2012(6):85-91。

[4]《鲁迅思想的发展道路》,袁良骏著,北京出版社,1980.2北京。

增强党性修养 提高思想觉悟 篇8

学习党的修养方法党的品质、反省自己、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从而达到所追求的品质。

我认为, 在“反腐倡廉”活动中, 要以突出党性修养为重点, 努力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学习和实践, 第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第二、坚持党的最高纲领、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第三, 大公无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四、拥有自己组织的能力、自律性很强、在思想史上、政治方面也统一和谐, 保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第五、密切联系群众, 坚持群众路线。这是增强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 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在入党之初所宣誓的。经过一些实在的修养维护统一和平,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自身的素质也会得到提升, 把党员的作用发挥出来, 在全体职工面前做好表率, 万事亲力亲为, 以道德的力量引领全体职工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坚定为国建设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树立终身学习品格, 践行党员宗旨理念

党员的党性这方面不是容易做出来的, 其实是学习加总结一点一滴的积累, 形成活到老学到老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总结形成宗旨理念。

(一) 加强党的知识学习, 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党的知识是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经过实践不断形成的, 是客观的真理。党的知识涵盖面很广, 是因为党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涉及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 我认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进行全面的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从理论上武装自己的头脑, 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 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随着时代的发展, 在党的领导下, 始终作为铁路稳定的维护者, 发挥自己在理论方面的建树, 使党的理论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并在学术上进行创新。

(二) 提升科学管理能力, 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铁路的各级干部都是在党的培养下不断成长的,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在党性修养方面树立榜样, 要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 提升铁路科学管理能力, 不断在铁路管理工作上进行摸索和创新。我认为, 在铁路的管理方面, 不仅仅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是这个组织里面的党员同志, 党员同志的党性意识和党性修养, 只有在党员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下, 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 在思想觉悟方面得到质的提高, 才能真正发挥这个组织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

(三) 实践党员先进, 坚定目标。

为人民服务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个宗旨, 这是共产党胜利的根基这是最基本的素质, 也是取得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法宝。这句话虽然字数很少, 但是却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同志励精图治, 不断充实这项宗旨的内涵。

三、探索党性修养机制, 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一面旗帜就是一个方向, 一个方向就是就是走向目标的一条道路。共产党员既然是代表群众发展先进的例子, 这就是先进的文化前进的力量, 这是跟人民群众利益相关联的。那么共产党员在各方面就必须坚持高标准, 树立党员意识, 从思想上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从全方位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一) 高标准要求, 切实增强党性修养。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作为一名党员要在全体职工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 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始终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素质过硬、廉洁自律”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始终注重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 切实增强自身的党性修养, 积极引导其他职工同志始终做到政治立场坚定、工作积极主动、理想信念坚定、团结和睦、互勉互励。在铁路运输高峰和处置突发事件时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高贵品格, 做到战时拉得出, 拉出必能胜的钢铁队伍。

(二) 树立党员主体意识, 主动进行能力深造。

作为共产党员要树立党员主体意识, 在党员民主生活会上大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纠正错误思想、消极思想, 使全体党员在思想上达到高度统一, 与上级党组织要绝对保持高度一致。真正达到自觉学习理论知识,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结合的效果, 用党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我认为, 要经常性得以加强党性教育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要把贯穿党性教育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 开好民主生活会, 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 力求把存在的问题找准, 把原因分析透, 明确工作思路, 提出好的改进措施。主动在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进行深造。

(三) 探索党性修养机制, 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党性修养的内容广泛而具有重要意义, 在党性修养的机制上进行探索, 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以党性修养的提升, 全面加强党员的综合素质。

总之,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 选择了党, 就是选择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只有牢固树立了这样的理想和信念, 才能站的高、看得远, 才能胸怀大志、心胸开阔、坦荡大气, 才能有高境界、有高智慧, 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才能勇于奉献、顽强奋斗, 才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工作状态, 创造最佳业绩, 开辟美好未来。

摘要:当前全国正在集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我根据自身体验和感悟, 认为在“反腐倡廉”工作中, 应该努力加强党员自身的党性修养, 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按照党性原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 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修养、组织纪律修养、思想作风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业务技能修养、文化知识修养、领导艺术修养的能力。

政治觉悟 篇9

1 中国佛经翻译及思想

佛经翻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翻译活动。中国的译经事业起源于东汉, 发展于六朝, 大盛于隋唐年间。此阶段的佛经翻译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

在佛学翻译史上涌现过许多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其中, 支谦、道安等人是佛经翻译的杰出代表。

支谦的《法句经序》是现存最早带有佛经翻译理论性质的文章, 其中提出了“因循本旨, 不加文饰”的译经原则。晋、前秦时, 道安涉及译论的佛经序文较多, 最有名的是“五失本”、“三不易”之说。北朝末年及隋初, 彦琮著的《辨证论》是我国第一篇翻译专论, 他主张译经应坚持忠实第一, 提出“宁贵朴而近理, 不用巧而背源”。唐代僧人玄奘, 是译经史上集大成并后来居上的翻译家, 他的翻译指导原则是:“既须求真, 又须喻俗”。

2 科技翻译及思想

科技翻译时期始于明末清初, 这一时期西方的耶稣会采用“学术传教”的方针, 通过大量翻译活动, 扩大其影响, 提高天主教的地位。他们的翻译活动, 主要以传教为宗旨;同时也介绍了西方学术, 客观上促进了西方科学文化交流。 (陈福康, 2000) 这段时期, 一批中国学者也积极参与西方文化的传介工作, 与来华传教士共同推进了自佛经翻译后第二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 希望以此将别国多年积累的科技成果以最快的速度为中国人所用, 从而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

在此时期, 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三位被耶稣教会人士称为“中国圣教三柱石”。被誉为中国“科学始祖”的徐光启, 主要向耶稣教会人士学习科技知识, 并开始从事翻译活动, 他译书的目的是“裨益民用”。他与利马窦合译的《几何原本》拉开了中国第一次科技翻译高潮的序幕。爱国科学家李之藻、杨廷筠也一致认为为了使祖国强大, 必须将国外的先进东西抓紧翻译过来, 他们在介绍西方科学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 西学翻译及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批忧国忧民的先进人物面对民族危亡, 图自强, 谋复兴, 共赴救亡图存大业, 积极推动翻译和传播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 培养早期科学人才, 在近代翻译史上开创了西学翻译的高潮, 使中国近代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历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王秉钦, 2004) 晚清的“西学东渐”,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3.1 第一阶段:洋务时期的翻译

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 帝国主义强盗用枪炮打开了清王朝闭关自守的大门。从此, 中国从一个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各列强国家的入侵, 西方各色各样的思想文化潮流大量涌入;为了救国保种, 中国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艰辛历程。当时许多译者认为学到西方坚船利炮之技艺, 就能“师夷长技以制夷”, 于是翻译了大批科学技术书籍, 并且还创设了外语与科学技术兼学的近代学堂和翻译机构, 培养了一批科技翻译家, 客观上推动了清末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魏源、林则徐和冯桂芬等人。魏源作为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之一,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而他所认识的“夷之长技”, 即所谓的西方“技艺”。1861年, 冯桂芬撰写的一篇《采西学议》提出“算学、重学、视学、光学等, 皆得格物至理”, 而算学是西学的基础。这后来成了“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之文化主张的起源。

3.2 第二阶段:维新时期的翻译

这一时期, 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感悟到:西方国家之所以强盛, 并不全在于船坚炮利和自然科学的发达, 主要在于它们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于是, 他们便对西方政治、法律等方面开始感兴趣, 并着手翻译此类图书, 为的是开启民智、救亡图存, 服务于当日维新变法的宣传。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梁启超、严复等。

维新派领袖人物中对翻译问题论述最多, 最有影响的, 当推梁启超。梁氏关于翻译问题的著名思想有 (1) 关于“翻译强国”的思想。 (2) 提出译文应该以广大读者读懂的文体为准, 即所谓的通俗文体。 (3) 首次提倡翻译西洋文学, 也首次提出了“政治小说”概念。

严复是中国最杰出的译学理论家。他提出了中国近代最有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信”指写文章以真实可信为本;“达”即说话写文章要通顺;关于“雅”的论述, 则颇有非议, 人们常理解为“尔雅、文采”, 要讲究“修辞”, 要有“文”以期“行之远”。

“五四”新文学时期的翻译及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的启蒙思想家们高擎“科学”和“民主”两面思想文化旗帜, 用科学和民主“救治中国政治道德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形成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文化思想运动。 (王秉钦, 2004) 这一时期以文学翻译为主, 目的在通过外来文学的翻译, 启蒙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觉悟。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鲁迅、郭沫若、巴金、瞿秋白等。以下着重探讨鲁迅、郭沫若的翻译思想。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 也是中国现代翻译史上杰出的开拓者和翻译家。他对翻译的论述主要涉及到翻译的目的和宗旨、翻译的言语和句法以及翻译的原则和方法等。在翻译原则上他主张译文要尽量忠于原文, 以信为主, 以顺为辅。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卓越的诗人和戏剧家, 同时也是伟大的翻译家。在翻译原则上, 他一直主张以严复的“信、达、雅”作为翻译的标准, 并创造性地提出了“风韵译”的说法。

4 新中国翻译及思想

这一时期的翻译分为两个阶段。

5.1 第一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 百业待兴, 翻译工作自然是其中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这一时期的翻译内容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 这就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大量国外有价值的文化、技术信息, 以此推动新中国各个领域的建设。

这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翻译家, 如茅盾、傅雷、钱钟书等。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在翻译原则上赞成“直译”, 同时又强调保持原作的“神韵”。傅雷是我国现代卓越的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他提出了“重神似不重形似”的翻译观点。钱钟书是一位高才博学的文学家、文论家, 他在翻译理论上提出了著名的“化境”论, 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翻译思想。

5.2 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日益频繁的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往, 促进了翻译事业的新繁荣;外国翻译理论的引进, 推动了中国现代翻译思想的发展, 迎来了新中国第二此翻译高潮。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王佐良、许渊冲, 叶君健等人。这里着重探讨许渊冲的翻译思想。

许渊冲是一位实践与理论并重的翻译家。其翻译思想的核心是重实践、重创造、重艺术。对中国古典诗词翻译, 许氏提出了“美化之艺术”五字经, 其意是:“美”指意美、音美、形美;“化”指等化、浅化、深化、“之”指知之、好之、乐之;“艺术”指“从信所欲而不逾矩”。 (王秉钦, 2004)

5结语

综上所述,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传播教义, 控制人民, 维护统治阶级。这一时期出现了翻译史上最早的“文质之争”。明清之际的徐光启等人, 开始涉足科技翻译领域, 并忧患中国的积弱, 希望通过翻译来对西方科技“会通”, 以求最后“超胜”。晚清时魏源、林则徐等人为了救国保种, 开始向西方寻找真理, 翻译了大量西方的科学书籍。19世纪70年代, 一批译者将翻译的重点转向社会科学领域。之后, 各学科译书数量增加, 多种译论风起。“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蓬勃发展推动我国文学翻译事业进入翻译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这时的文学翻译在思想内容上显示出彻底反封建的角色, 并在翻译理论上呈现出“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新局面。随后, 新中国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 使中国翻译进入了又一个繁荣期。这一时期的翻译文学家实现了翻译理论与实践、忠实与创新、传统思想与现代观念的统一, 他们的翻译理论是20世纪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的主流。

摘要:纵观中国翻译史, 中国的翻译活动历经了几个阶段, 从早期的佛经翻译, 到科技翻译, 再到近代的社会科学及文学翻译, 每个阶段都是译者契合中国当时社会背景所做的探索, 体现了译者的时代觉悟, 并留下了宝贵的翻译思想, 对译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国翻译史,译者,翻译思想

参考文献

[1]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修订本)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政治觉悟 篇10

一、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性

很长时间以来, 有两种教学思想一直在“较量”:语文课堂教学应是“万马齐喑”的局面, 这是传统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应是“万马奔腾”的景观, 这是现代的教学思想。孰是孰非?“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狄德罗的名句让我们对此有了明确答案, 美国哈佛大学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 。

1.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发挥其主体作用。“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质疑素质, 也就有了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质疑能激发学生深层的学习动机, 使他们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可能和需要, 从而去获得新知, 如布鲁纳所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

2. 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人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 都离不开质疑。疑问要想得以解决, 必定是在学生能正确地分析问题的前提下。在阅读教学中对表达方式进行探究时, 学生会在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中启动自己的思维, 从心理上产生对这一知识的极度渴望与追求。于是, 学生大脑中原有的相关知识就会被激活, 并与问题建立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将新问题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同时, 原有的知识经验也相应地得到了重组, 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同时, 在形成具体答案的过程中, 学生还要自己去查阅诸多的资料, 请教他人或教师, 这样, 学生的知识结构会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由此看出, 创造能力是以问题为核心的, 并围绕问题的发现、反应和解决展开的。只有使学生学会质疑, 学生才不会在迷信权威、书本和教师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才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对知识进行质疑, 对伪科学进行观察、思维、想象和探索, 渐变自己固步自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抛弃思维惰性和定势, 在发展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正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认为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再生疑、再解疑……的过程, 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 学生掌握了知识, 获得了能力。”

二、巧借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无疑者须教之有疑”。那么, 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巧借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1. 教学生有疑

自信是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在创设问题之前, 一定要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 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所长, 使其内心充满阳光, 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潜能。教师设计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要既熟悉又感兴趣, 在“温故”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 使其能够“知新”, 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他们思维的共鸣。孔子说过:“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学生“愤”“悱”之际, 也是引导学生产生质疑的最好时机。如在《爱莲说》经典古文教学中, 教师可有意将“隐逸者也”“富贵者也”与后文“君子者也”放在一起让学生解释,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发现, 这里的“者”译为“……的人”对于“君子者”不够恰当, 而这三个“者……也”的解释必须是相同的, 因为这样才能符合本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教师抓住引疑的时机, 学生自己得出此处的三个“者也”最好都理解为“者也”连用, 表示判断语气, 帮助谓语进行判断。

2. 让学生敢疑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起疑的关键。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 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 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 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也就是说, 老师不仅要宽容, 还要鼓励学生, 变原来的被动学为主动学, 由思到疑, 再由疑到辩, 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质疑性的探讨能激活学生发散求异思维。如在一次作文课上, 话题是“上网”, 有一个学生拟的题目是《上网又何妨》。教师让学生们对这个题目进行畅所欲言的讨论, 有的学生认为“应允许学生上网”, 理由是“网络是知识平台, 人类不能因噎废食”。这位学生有些观念有一定的道理, 但也不尽正确, 教师不能全盘地肯定或否定, 而要有所针对地加以评析, 让学生明白怎样正确利用网络丰富自我。

3. 使学生会疑

问题的解决, 并不意味着思维活动的结束, 而是进一步深入认识的开始。反思是对整个解决问题活动过程的反思, 是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深层思考, 是一种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学习一个重要的文言词可具体设计如下问题:这个词以前见过吗?在哪一篇文言文中见过?怎么理解?解释可以迁移到这里吗?等等。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反思, 不仅能巩固知识、避免错误, 而且能使学生逐步掌握质疑的正确方法和策略。教师想在教学过程中引疑, 教给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 就要巧妙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正如人们常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如在学习《与朱元思书》时,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中的“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教师可以借题发挥, 借题生题, 于无疑处引疑:以前学过的哪些文言文中也有类似的语言现象呢?学生马上会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可能会说到《愚公移山》中“吾与汝毕力平险”中的形容词“险”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爱莲说》中“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中的“隐逸”和“富贵”动词活用为名词“隐逸的人”“富贵的人”……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人是知识的创造主体, 人也是知识的创造目的, 人还是知识运行的载体”。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有疑者, 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从有疑、敢疑到会疑, 这不仅是落实新课标的需要, 也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 更是为了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摘要:古人云,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疑者, 觉悟之机也。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探究真理的有效途径, 也是新形势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方法。笔者把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 重点阐述如何巧借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疑能力,培养,“有疑、敢疑、会疑”

参考文献

[1]陈冬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07 (12) .

[2]史云德.语文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 2007 (5) .

[3]余茂琴.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 (下) , 2007 (11) .

[4]杨小杰.探析新课程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7 (12) .

[5]杨小杰.探析新课程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7 (12) .

[6]李东亮.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与保护[J].文学教育 (上) , 2009 (2) :30-31.

[7]李莉芬.正确面对学生质疑提升语文教学品味[J].甘肃教育, 2009 (3) .

觉悟就是见我心 篇11

今天这个时代,相对我们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都显得更丰富。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科技无限发达、物质极大繁盛。但是我们的心一定比过去更幸福吗?更安宁吗?我们拥有的一定比过去更多吗?世界繁荣了,不意味着人心的灿烂:世界的选择多元了,不意味着人心的稳定。我们可以想一想,就在几十年前,我们的物质条件相对贫瘠,但是,大家彼此没有多少可以攀比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差别,因此彼此平静、彼此和谐。而今天,我们的选择多了,却不意味着我们的心灵更快乐,反而充满了浮躁与不安,找不到当初那种平静的感觉了。

正是因为今天这个时代的巨大变化、心理的失衡,我们才如此需要对经典的阅读、对成长的感悟。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所面临的是心灵的安顿。自己的心到底想要什么呢'

我们大概从小就听到一个词,说要做一个有觉悟的人。那什么是“觉悟”呢?“觉”字下面足一个“看见”的“见”,悟是觉悟的“悟”。“觉悟”两个字什么意思呢?最根本的含义就是“见我心”,也就是说真正的觉悟是你看见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

我们今天的科技很发达,大家要是想查一个词,你去网上搜索,马上几十万条结果都在你的眼前。但是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心灵搜索引擎,能够轻易地查到自己心里现在是什么愿望。 “见我心”这件事情,能够依靠别人、依靠科技去完成吗?不能。而我们的心到底有多大呢?我们自己不知道。人的心,有时游于萬仞,独立于天地万物,无比辽阔;有时候又心思狭隘,钻到牛角尖里,觉得今天的日子都过不去了。然而,人心真的有这样的区别吗?

曾经有一个小沙弥在寺院里面修行,他问师父:“师父,我们看起来身材都差不多,想法会有很大的区别吗?真的有的人心特别大,有的人心特别小吗?”师父就对他说:“你现在闭上眼睛,在你心里边建一座城堡。”于是徒弟就闭上眼睛,在心里建城堡,里边有多少根柱子,有什么样的房间,他建哪建哪,建了一座很大的城堡,睁开眼睛对师父说:“我建好了。”师父说:“你再闭上眼睛,在心里造一根毫毛。”徒弟闭上眼睛想啊想啊,一根小毫毛,想好了,他睁开眼睛说:“我造好了。”师父问他:“你造那么大一座城堡。是用你的心造的吗?”他说:“是啊,我自己想出来里面的格局。”师父又问他:“那你造一根小毫毛,是不是也用的是整个心呢?”他说:“对呀,我想小毫毛的时候,整颗心都在那根小毫毛上,也想不了其他东西。”师父说:“对呀,人心可以造城堡,也可以造毫毛,这就是心力的大与小。”

其实,人这一生,有多大的眼界就有多大的世界。有些人抱负远大,就像故事里说的那样,在心里建造一座城堡,因此他学知识,他有梦想,他为社会担责任,他使命在肩、情怀在胸,把心里的城堡扩大到自己生活的世界,就能够安顿他人,安顿自己。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想真正得到个人的幸福与安宁,需要有一个生命的起点,那就是“见我心”——真正看看我心何在,这是我们真正的觉悟。

谢谢!

上一篇:设计和评价下一篇:估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