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防治(精选12篇)
微生物防治 篇1
前言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 造成环境污染。在防治植物病害的同时, 也杀死了环境中的有益微生物, 同时也提高了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而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生物防治, 作为IPM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拮抗微生物在植病生防中的应用也备受人们的重视。目前已经发现许多微生物具有生防作用。
中国开展生物防治最早, 远在公元304年已有我国南方应用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防治柑橘害虫的记载, 其后的一些成果也可以在古籍中查到。生物防治的内容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而日趋完善, 不断有所改进, 充实和创新, 并建立了生物防治理论。生物防治已形成一门具有较完整体系的科学技术。1971年建立了生物防治国际组织 (Internationa Organization for Biological Control, IOBC) , 并在世界各大区设立地区分部。近十年来, 在分子生物学理论的启迪下, 应用生物技术作出了新的成绩[1]。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基因产品等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农田害虫的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及其他有益动物的利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有益的微生物, 通过生物间的竞争作用、抗菌作用、重寄生作用、交叉保护作用及诱发抗病性等, 来抑制某些病原物的存活和活动。广义的生物防治概念还包括昆虫激素如保幼激素等, 微生物农药如BT乳油等和抗菌物质, 井冈霉素、农霉素等的应用, 以及提高寄主植物对病虫的抗性等方面[2]。
1生物防治机制
1.1 拮抗作用 (antagonism)
拮抗微生物在代谢活动中通过分泌抗菌物质直接对病原物产生抑制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也是众多拮抗微生物应用的主要作用方式。拮抗微生物产生的抗菌物质主要有两类:一是小分子的多糖物质, 即抗生素;二是大分子的抗菌蛋白或细胞壁降解酶类。近年来, 生防微生物产生的抗菌蛋白及胞外裂解酶类研究较多。例如木霉在抗生和菌寄生中, 可产生几丁质酶、β-1, 3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来分解植物病原菌真菌的细胞壁或分泌葡萄糖苷酶等胞外酶来降解病原菌产生的毒素 (如立枯丝核菌毒素RS-toxin) 。荧光假单孢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Ster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和普利茅斯沙雷氏菌 (Serratia plymuthica) 除产生抗生代谢物外, 还分泌几丁质酶、β-1, 3葡聚糖酶等来抑制许多土传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芽孢杆菌类生防细菌大多是产生抗菌蛋白或裂解酶来抑制病菌的侵染[3]。同时, 在进行重寄生作用的, 木霉也会分泌多种抗性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4,5], 即使少量的抗性物质的产生也会对病原菌的生长达到极大的抑制作用。
1.2 竞争作用 (competition)
拮抗微生物也可以通过快速生长和繁殖而夺取水分、养分、占有空间、消耗氧气等削弱以致排除同一生活环境中的某些病原物[6]。一些细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 能通过对养分和位点竞争抑制灰霉病菌的生长。
1.3 重寄生作用 (hyperparasitism, mycoparasitism)
其他微生物寄生植物病原物称为重寄生或菌寄生。Paul研究发现Pythium radiosm对灰霉病菌具有重寄生作用。它进入寄生菌丝后形成大量的分枝和有性结构, 因而能抑制葡萄灰霉菌病症状的出现。
1.4 诱导抗性 (induced resistance)
有些微生物可以诱导寄主植物产生防御反应, 形成局部或系统获得性抗性 (SAR) 。微生物凝集素同源蛋白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有凝集素的作用, 是一种糖相互作用所介导的识别信号, 能激发水解酶的活性;或与病原菌表面糖结合, 干扰细胞的正常的生理代谢以此来防治病原菌[7]。
据李毅平等报道, 所有需氧生物的生理过程均有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 且两者之间存在平衡, 若失去平衡, 便会损伤机体引起病变[8]。其失衡的原因一是自由基增多, 二是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弱或两者兼而有之。当哈茨木霉被病原菌感染后, 会启动机体内的保护酶系统进行防御, 即存在于微生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 (catalase, CAT) 和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 POD) 等保护酶协同作用, 使自由基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从而维持菌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有研究报道, RAC1是一类广泛分布的G蛋白, 参与活性氧的产生、激素反应。木霉的RAC1参与活性氧的产生和激素反应, 从而可局部集聚引起植物的超敏反应和疾病防卫基因的表达[9,10]。De Mefer等报道, 铜绿假单孢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和T.harzianum T39能诱导产生水杨酸使菜豆获得对灰霉病的抗性。童蕴慧等发现, 地衣芽孢杆菌和多黏类芽孢杆菌及其代谢物不仅能直接抑制灰葡萄孢的生长和繁殖, 而且能诱导番茄产生SAR。
1.5 促生作用 (plant growth promotion)
许多生防微生物不仅对灰霉病有防治作用, 而且对寄主植物有促生作用。具有植物促生作用的微生物主要包括植物促生细菌 (PGPB) 和植物促生真菌 (PGPF) , 特别是前者尤为重要。
微生物的生防作用同时还是多种机制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 例如哈茨木霉通过重寄生作用、竞争作用、抗性作用、保护自身免受侵害相关作用以及蛋白酶消化等多种作用机制的协同作用实现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是多种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哈茨木霉在以外源寡聚糖 (胶态几丁质) 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 菌丝体或孢子表面的凝集素同源蛋白或羟脯氨酸糖蛋白同源蛋白等一些胞外分泌蛋白可能有与寡聚糖特异性识别、结合的能力, 并传递信号, 刺激哈茨木霉产生局部防御反应, 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外蛋白。这些蛋白由几丁质酶基因、葡聚糖酶基因、糖基水解酶基因以及蛋白酶基因等编码[11]。
2生防微生物
2.1 真菌
能防止灰霉病的真菌有许多种类, 其中研究和应用较广的生防真菌主要有木霉、酵母等。哈茨木霉 (T.harzianum) T39菌株能有效地防治以色列及其他一些国家温室作物的灰霉病。Elad以T.harzianumT39菌株制成Trichodex菌剂, 能控制温室作物和葡萄的灰霉病。Sesan等用T.harzianum、绿色木霉 (T.viride) 防止葡萄灰霉病。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时用T.harzianum对芸豆花进行处理, 能使感染灰霉病的概率降低94%。用其他有益真菌来控制灰霉病也有不少研究。U.atrum和螺卷毛壳 (Chaetomium cochliodes) 在田间都能降低葡萄灰霉病的发展与流行[12]。Kang等从温室土壤分离获得C.cochliodes, 它对灰霉病菌显示了很强的抑制活性。Peng和Sutton发现, 木霉 (Trichoderma) 和 (Gliocladium) 的两种菌株对草莓上灰葡萄孢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此外, 节菱孢菌 (Arthrinium montagnei、A.phaeospermum) 、球毛壳霉 (Chaeospermum globosum) 、链格孢 (Alernaria alernata) 等真菌也能减少灰霉病均分生孢子的形成。国内有关灰霉病生物防治的有益真菌研究较少, 其中研究较多的是木霉属真菌。
2.2 链霉菌
White等将灰绿链霉菌 (Streptomyces griseovirides) 的一个菌株研制成Mycostoop菌剂, 用于莴苣灰霉病的防治。据报道, 白肽毒素 (Albopeptin B) 、变构霉素 (Tautomycin) 、变构菌素 (Tautonycein) 和鱼时霉素 (Ezomycin S) 都是不同链霉菌产生的一种抗真菌物质, 对灰霉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3 细菌
用于灰霉病防治的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类、假单胞菌等。Swadling等报道, 短小芽胞杆菌 (Bacillus pumilus) NCIMB 13374能抑制草莓灰霉病菌的生长。B.pumilus和乳芽孢杆菌 (Lactobacillus sp.) 都有防治豆类和番茄灰霉病的作用, 能降低灰葡萄孢分生孢子的萌发和叶片腐烂的严重程度。短芽孢杆菌 (B.brevis, 短小芽孢杆菌) 能减少大白菜灰霉病64%~71%的生长。荧光假单胞菌 (P.fluorescens) NCIMB13373能抑制草莓灰霉病菌的生长。嗜麦芽黄单胞菌 (Xanthomonas maltophilia) 和假单胞菌的一些分离物具有防治豆类和番茄灰霉病的作用。张玉勋等研究了P.fluorescence 5号、15号菌株和B.subtilis M9, M11菌株在大棚温室番茄上定殖及其对灰霉病的控制效果, 定殖能力前的M9、M5号菌株对灰霉病的防治近80%, 明显优于50%扑海因WP600倍液的防治效果 (62%) 。刘显达从草莓植株及土壤分离获得的Bacillus spp.和Pseudomonas spp.菌株也能很好地抑制灰霉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 显著降低草莓灰霉病的发生。
3微生物制剂的研制和应用
3.1 苏云金杆菌 (Bt)
Bt是我国细菌类农药研究开发最成功的一种, 已实现了商品化、规范化生产, 并由单一粉剂剂型发展为粉剂、乳剂和水剂多个品种, 已成为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微生物制剂。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改进, Bt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生产成本显著下降, 赢得了广大农民的信赖, 应用面积迅速扩大。
3.2 农用抗生素类制剂
我国应用农用抗生素防治蔬菜病害的历史较长, 水平较高[13]。进入20世纪90年代, 抗生素的开发和应用又进入一个新的高潮。阿维菌素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具有防效高、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佳的特点。
3.3 病毒制剂
目前, 我国已在196种昆虫中发现243株病毒, 其中58种病毒从46种茶树害虫中发现, 寄生昆虫涉及7个目35科127属, 其中20多种病毒制剂已试用于大田防治[14]。
3.4 真菌制剂
我国应用白僵菌防止鳞翅目害虫的历史悠久, 目前白僵菌的高含量孢子粉含活孢子已达1000亿/g, 制剂含量为50亿~100亿/g。木霉菌剂已开发成功, 取得农药登记注册, 用于防治蔬菜灰霉病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3.5 其他制剂
“九五”以来, 昆虫信息激素的发展很快, 目前已能合成棉铃虫、小菜蛾等害虫的性诱剂, 并能成功用于害虫测报、迷向和诱杀。植物源杀虫剂如烟碱、苦参碱、鱼藤等制剂也有部分应用。另外, 利用线虫防止蔬菜害虫的研究也初步开展, 防治效果十分明显, 对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5]。
4问题与展望
4.1 加强生防微生物的微生态研究
目前生防微生物应用后防治效果能否稳定持久, 大多不能预见。在自然界植物、病原物、生防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只有详细了解生防微生物在植物根际和叶际与病原物及其他生物、植物及其分泌物、土壤, 以及各种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 才能有效地调控无机与有机环境, 更好地发挥生防微生物的防病功能[16]。
4.2 研制以抗菌物质为主的微生物农药
目前, 国内外已筛选出多种抗病有益微生物, 但大多数为直接使用菌株或菌剂来防治病害。因此, 他们的货架期 (销售保质期) 及效果稳定性就难以保证。只有通过提取和纯化其抗菌物质 (抗生素与抗菌蛋白) , 才能将微生物发酵品变成真正的、标准的生物农药, , 从而更好的应用于农业生产。
生物农药是21世纪农药工业的新产业, 代表着植物保护的方向, 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克服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减少在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量, 同时在示范推广微生物农药应用的过程中, 农副产品的品质和价格将大幅度上升, 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4.3 构建转基因工程菌和培育转基因抗病植物
近年来, 国内外开始研究生防微生物的遗传背景, 克隆和分离了一些产生抗菌物质的基因。因此通过遗传工程技术, 构建高效、多抗基因工程菌或将微生物的抗菌基因转入植物以培育转基因抗病品种, 将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的重点[17]。
结语
生物防治具有许多优于化学防治的特点, 如对人畜安全, 不污染环境, 不产生抗性, 以及由于仅杀伤或抑制防治对象, 因此, 能参与生态环境的调控, 保持生态平衡, 起到长效的作用[18]。生物防治是21世纪植物保护的重要内容, 随着生物防治研究的不断深入, 将会使农业科技革命达到新的阶段。
微生物防治 篇2
一、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总体情况。
我县今年监测森林面积xx万亩,主要树种为云杉、冷杉和少部份杨树、柳树。通过我局检疫人员在下乡开展检疫执法过程中对人工林的观察与到人工林栽植地现地查看,并结合过我站技术人员对巡山记录的检查和基层林业工作站的长期监测报告,目前我县森林长势良好,没有受到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
二、重点加强森林病虫监测预报预警工作。
森林病虫防治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监测并控制好森林病虫害源头,是做好森林病虫防治工作的关键所在,做好森林监测预报工作,能使森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局结合今年中央有关领导的批示及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参照全州林业工作会议安排布暑,今年4月初在开展天保工程建设的时候及时组织林业工作站的工作人员进行林业技术和森林病虫防治业务方面的学习,对他们进行了营林技术、林业有害生物技术、档案管理等的培训,共计培训人数25人,总计培训1次。
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强化五个森林管护站(测报点)的森林病虫监测任务,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对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个人头上,采取站长负责制开展森林病虫监测工作,要求发现森林病虫及时上报和防治,并根据森林管护条例制定了奖惩制度。我站随时组织技术人员抽查各森林管护站开展监测森林(人工林)情况,对全县现有森林资源的病虫害发生进行有效的预测预报和管理,切实把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到了实处。
在森林病虫调查防治方面,严格实行森林病虫防治目标管理,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落实管护人员的调查任务和责任,实行月报制度,要求管护人员按时把该本辖区相关资料按时上报我站。由我站技术人员进行资料分析,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抽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达到发现一起防治一起的目的,控制源头的目的。同时,加强《XX省森林病害防治实施办法》的宣传力度,使群众提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认识,达到“依法治理”、“群防群治”目的;结合我县“天保”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深入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
三、加强管理、狠抓落实。
(一)加强产地检疫工作。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的.要求,我站对XX林业局苗圃、“拉龙”苗圃进行现场产地检疫,共检疫了苗圃二个,检疫苗木50万株;检疫药材公斤,办理调运检疫证书1份。
(二)加强检疫联合执法工作。
1、我县每年都有群众自发采集药材运到外地进行销售的情况,我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协同绒盖、昌台等木材检查站加强森林植物调运检疫宣传工作,使群众知晓调运森林植物产品必需检疫的相关程序。对涉木企业、涉木市场、花卉市场、及我县重点工程(无电区建设)工程进行了检疫执法检查,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和查处伪造、倒卖《植物检疫证书》、非法调运林业植物及产品行为。复检云杉苗木21万株;;严厉查处XX县花卉市场(临时)的非法交易,批评教育3人;查处成都非法调运花卉植物(种子)1起,警示教育1人。检疫花卉共计520盆(株),有效的整顿了我县的花卉市场;及时对我县的摩托车市场进行了登记检查,共登记了摩托车经营户12家。
开展松木制品专项执法行动检查过程中,检查使用木质包装电缆盘、光缆盘、机械设备企业1家,摩托车经营户10家,家具经营销售2家;检查木质包装电缆盘、光缆盘、机械设备木质包装57件;无电区建设施工基地2处,走访施工负责人3人,施工人员12人,签订监管责任书12份,检查电缆盘200余个;在防火检查站检查过往车辆30辆;运输成品家具车辆7车,家具经营户3家,对他们使用的木质包装制品的使用进行了检查,对他们所用的包装制品处理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同时加大了检疫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和查处伪造、倒卖《植物检疫证书》、非法调运林业植物及产品行为。
2、加强松木制品的检查工作要求木材检查站对进入我县进行水电、光缆建设等工程建设运输的木制包装箱、木制品等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外来木制品不带森林病虫进入我县,同时要求我县各“涉木”使用单位到我站备案,确保使用的木制包装制品在“森检”机构的监控下使用。
3、全力配合“天保、退耕”两大工程的实施。
植树造林的关键“三分造林、七分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四月初,我站配合天保办、退耕办,对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所用苗木进行检查,依照天保办、退耕办、对造林地块的化分依据和对苗木质量的要求,我站对今年将要用于造林的所有苗木进行了病虫害检疫和苗木质量检查,并对天保工程实施区和退耕还林实施区的苗木调拨进行了登记;同时对我县森林分布区和达到三年苗木保存率植树造林区进行现地踏查,了解树种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情况。配合天保办划定森林管护区,落实任务。实行谁管护,谁负责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工作目标,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人做、有人管、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确证森林面积监测率达到85%以上。其次,由局领导组织各股室相关负责人召开专题森林病虫害防治会议,形成文件,发放到林业工作站,使广大林业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我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情况,最后由我站统一把关,统一安排,负责森林病虫害防治指导、调查和防治开展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1、我局森林病虫害植物检疫机构已建立,但检疫人员仅有1名检疫执法人员从事检疫工作,负责全县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治、数据统计、及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开展情况文字编写等工作。
2、“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在我县开展以来,随着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中幼林面积的增大,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防尤其重要,由于缺乏交通工具和经费不足,影响一些植物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20xx年——20xx年森林病、虫普查打算。
由于我县偏远,有森林有害生物普查资质的单位都嫌我县偏远,交通不便,不愿意承担我县20xx——20xx年森林病虫普查工作。通过各方面的了解与勾通,最终与承担我县20xx——20xx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xx农大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由其单位承担我县20xx——20xx年林森林病虫普查工作,我县的森林病虫普查将与我县二类资源调查工作同步进行。
简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篇3
【摘 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呈现频率加快、危害加大的趋势。本文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要点
0.引言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呈现频率加快、危害加大的趋势。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危险性有害生物具有潜伏性、传播性和周期性等特点,控制难度大,一旦蔓延,极易造成大面积灾害,严重威胁森林安全。本文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几种方法
1.1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等。我国每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较大。我国的微生物制剂,特别是白僵菌的产量及应用面积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绝大部分微生物制剂为土法生产,全国又没有制定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制剂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效果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致使近年来白僵菌在一些省份应用面积逐年下降,苏云金杆菌应用面积亦不大。
1.2天敌昆虫
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利用蒙古光瓢虫防治松干蚧,利用寄生性天敌蒲螨控制隐蔽性害虫,利用肿腿蜂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利用天牛蛀姬蜂防治青杨天牛等有明显效果。但除赤眼蜂外,其他天敌均因未完全解决繁殖寄主、工厂化生产工艺或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除人工释放外,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护人工林的生态环境,为天敌的繁殖创造条件,从而提高自然界各种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1.3益鸟
在杨树人工林中利用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鹊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要点
2.1建立监测体系
充分发挥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的骨干作用,配套完善市、区县(自治县、市)两级监测网点,建成国家、市、区县(自治县、市)“三位一体”的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员、护林员等兼职测报员的作用,建立举报有奖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举报。探索利用化学信息、航空和遥感信息等先进技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和核查,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2.2实行科学防控
林业、园林、文化、旅游、煤炭、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切实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等区域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要针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制定防治预案,建立疫情报告、技术合作、联防联治的协作机制。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和重点生态区域的重大生物灾害,要实行工程性治理,逐步推行工程承包制、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大力推行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严格防治措施的监管,确保生态安全和森林食品安全。
2.3严格检疫执法
要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登记管理办法》和《检疫要求书》规定,加强产地检疫工作,规范调运检疫程序。各级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机构要严把检疫关,切实加强对辖区内调入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复检,经常开展检疫执法检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各木材检查站要依法查验过往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植物检疫证书》,继续配合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开展检疫工作。铁路、民航、交通、邮政等部门要加强本系统的管理,要求承运单位在承运、收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时,必须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对货物集散地、市场进行检疫检查。车站、机场、货场、林产品市场、花木市场及种苗繁育基地、木材加工厂、木材集散地、使用木材的厂矿、建筑工地等重点单位要积极配合森林植物检疫人员实施现场检疫。
2.4加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做好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红火蚁、加拿大一枝黄花、刺桐姬小蜂等危险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工作,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林业部门批准,不得擅自从疫区调运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各级林业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积极引导和鼓励机关、厂矿、社会团体、社区和公众参与疫情查防和举报。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新发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的乡镇,要立即报告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并启动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
2.5创新防治工作机制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林业有害生物防灾控灾机制,积极推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由林业部门承担向社会中介、专业队承担转变,引导、鼓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组织或个人成立除治公司、专业队、树木医院,或以专业户的形式开展咨询和除治服务。实行防治方案评审制、防治过程监理制和防治效果验收制,逐步建立起多种所有制组织共同参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灵活高效的新型防治机制。财政局、林业局要在林业农发资金和森林植被恢复费市级集中部分中安排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研究制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经费分为预防补助和除治补助。预防补助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预防工作开展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少的区县(自治县、市)和单位进行奖励;除治补助费主要用于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灾害的除治补助,或者突发性、暴发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除治补助。坚持优先治理危险性和潜在危害大以及危害重要生态区域的林业有害生物。坚持“谁经营、谁防治、谁收益、谁投资”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入机制。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灾害和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灾害治理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商品林有害生物灾害防控主要由经营者负责,确有困难的,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各级政府要安排必要的防治经费,保证行政区域内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除治需要,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2.6强化防治工作的科技支撑
各地要把营林综合技术作为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治本之策,以恢复和培育健康森林为目标,积极推广乡土树种和抗病虫品种,大力营造混交林,严禁带疫苗木造林。加强对现有纯林、低效林的改造,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全面开展封山育林,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针对威胁我市森林资源、生态安全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测报、检疫工作中的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发高新和实用的防治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松材线虫等外来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构成的威胁日益加大,影响林木生长和森林健康的有害生物种类多、分布广,如果防控不力,极易暴发成灾。因此,我们必须围绕加快发展这个大局,进一步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各项措施,维护森林健康,确保生态安全,为建设生态旅游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微生物防治 篇4
“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是成都华宏生态农业土壤分析结果:有机质12.25 (克/公斤) , 碱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的适用于滴灌、冲施的地衣芽解氮76 (克/公斤) , 有效磷9.3 (毫克/公斤) , 速效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多种微生物功能菌剂。钾138 (毫克/公斤) , p H值为8.3。具有生物防治作用功能菌, 能够抑制列当生长, 同1.3供试肥料时能够分泌有机酸, 改良板结、盐碱土壤的作用, “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 (粉剂) 在新疆种植番茄、棉花和向日葵过程中对列当防治1.4供试作物效果较好同时也提高了产量。为验证其防治列当的烤烟。效果和肥效, 辽宁省建平县土肥站在烤烟上安排了1.5试验设计和方法田间试验, 结果如下。1.5.1试验处理与小区排列试验设两个处1材料方法理, 不设重复, 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对照区6671.1时间和地点平方米, 试验区3335平方米。处理1:在常规施肥试验地点位于建平县太平庄乡太平庄村道东, 基础上, 施用等量清水;处理2:在常规施肥基础试验进行周期为从2015年5月1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上, 施用“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束。1.5.2肥料试验方法每667平方米用“神1.2试验地基本情况锄”复合微生物菌肥1公斤对水1000公斤进行浇试验地地形为平地, 土壤类型为褐土, 土壤质灌。地为壤土。前茬作物玉米, 产量为980公斤/667平1.6田间管理方米。前茬作物每667平方米施肥量为 (氮:21.05烤烟于4月5日育苗, 5月1日移栽, 5月14日公斤;磷:10.25公斤;钾:5.25公斤) 。生根, 6月23日进入旺长期, 在生长旺期三次施用表1烤烟生育时期调查表处理移栽期生根期团根期旺长期成熟期对照区5月1日5月14日5月23日6月23日8月7日试验区5月1日5月14日5月23日6月23日8月3日表2烤烟生育性状调查表处理株高 (厘米) 叶数 (个) 叶长 (厘米) 叶宽 (毫米) 节距 (厘米) 对照区152 16 31 210 9.5试验区156 18 32 230 8.6表3烤烟产量调查表每667平方米产量每667平方米增产增产率上等烤烟中等烤烟下等烤烟处理 (公斤) (公斤) (%) (公斤) (公斤) (公斤) 对照区201.7 9.3 110.4 80.2试验区252.4 50.7 25.1 22 183.4 47“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 每667平方米用量1公斤对水1000公斤进行浇灌, 浇灌时间分别是6月25日、7月6日、7月18日, 烤烟于8月7日成熟。2试验结果与分析2.1不同处理对烤烟生育时期的影响从表1烤烟生育时期调查表可以看出, 烤烟施用“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 在成熟期比对照区提前4天。2.2不同处理对烤烟生育性状的影响从表2烤烟生育性状调查表可以看出, 烤烟施用“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 株高比对照高4厘米、叶数多2个、叶子长1厘米、叶子宽20毫米、节距短0.9厘米。2.3不同处理对烤烟产量的影响从表3烤烟产量调查表可以看出, 烤烟施用“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 每667平方米产量比对照区高50.7公斤, 增产25.1%。其中上等烟比对照增加12.7公斤, 中等烟比对照增加73公斤, 下等烟比对照减少33.2公斤。2.4不同处理对烤烟地块列当的影响从8月3日烤烟地块列当发生情况调查可以看出, 烤烟施用“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 列当每25株/平方米, 对照区列当76株/平方米;今年施用“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浇灌了3次, 防治效果达到67%。3结论试验结果表明:烤烟施用“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 对列当的防治效果达到67%。从而使成熟期比对照区提前4天;株高比对照高4厘米、叶数比对照多2个、叶子长比对照长1厘米、叶子宽比对照宽20毫米、节距比对照短0.9厘米;每667平方米产量比对照区高50.7公斤, 增产25.1%。其中上等烟比对照增加12.7公斤, 中等烟比对照增加73公斤, 下等烟比对照减少33.2公斤。上等烟按26/公斤、中等烟按10/公斤、下等烟按14/公斤计算, 试验区每667平方米收入4898元, 对照区每667平方米收入3452元, 试验区比对照区每667平方米增加收入1446元。由于今年的试材到的较晚, 只有在旺长期才施用, 建议明年在育苗期就开始整个生育期施用, 才能体现“神锄”复合微生物菌肥的生物防治作用, 以及改良板结土壤、盐碱土壤的作用。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总结. 篇5
绍兴市召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会议
近日,浙江省绍兴市林业局召开了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市)森防站站长。会议交流了各县(市)2005年森防工作总结,并对一年来森防、森检工作遇到的难题和存在的的问题作了讨论。会议由绍兴市森防站站长陈秀龙主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互联网秘书第一品牌持,绍兴市林业局副局长朱之快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全市森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过去的一年里,工程治理如期开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防治体系更加健全,与护林、防火员相互结合,形成了一支比较强大的监测、防治队伍。科研成果明显:《日本松干蚧、马尾松毛虫工程治理推广技术研究》获得省林业厅科技兴林三等奖;《香榧病虫普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获得绍兴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与浙江大学农学院合作开展的《绍兴地区林业有害生物多样性及风险防范研究》项目已通过评审,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绍兴市古树名木病虫害综合防治及复壮技术研究》被市科委列入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互联网秘书第一品牌重点项目。
会议对2006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要认清形势,增强森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要加强科技攻关意识,力争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地服务林农;
3、要加强学习,努力工作,钻研业务,全面开创森防工作新局面;
玉米螟及其生物防治 篇6
1.玉米螟形态特征
玉米螟成虫为黄褐色,体长10~14mm,前翅内横线呈波状纹,外横线锯齿状暗褐色,前缘有两个深褐色斑。后翅略浅,也有两条波状纹;卵呈椭圆形,黄白色,一般20~60粒粘在一起成不规则鱼鳞状卵块。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20~30mm,体背淡褐色,中央有一明显的背线,腹部1~8节背面各有两列横排的毛瘤,前4个较大;蛹为纺锤形,红褐色,长15~18mm,腹部末端有5~8根刺钩。吉林省一年发生2代,6月中下旬~7月中旬出现越冬代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成虫将卵产在玉米叶背中脉附近,每块卵20~60余粒,每只雌虫可产卵400~500粒,卵期3~5天,幼虫5龄,历期17~24天,初孵幼蟲有吐丝下垂习性,并随风或爬行扩散,钻入心叶内啃食叶肉,只留表皮。3龄开始为害,雄穗、雌穗、叶鞘、叶舌均可受害。老熟幼虫一般在被害部位化蛹,蛹期6~10天。在玉米螟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第一代卵及幼虫密度高,一般发生为害较重。温度在25℃~26℃。相对温度90%对产卵、孵化及幼虫成活极为有利,暴雨可增加初孵幼虫的死亡率。
2.生物防治方法
2.1生物制剂防治 用Bt乳剂,每亩用100亿/g以上孢子的乳剂200ml,制成颗粒撒施或与药剂混合喷雾;利用白僵菌粉封垛,每m3秸秆垛用菌粉100g,玉米螟化蛹前喷在垛上;用青虫菌粉0.5kg,拌细土100kg,点施在心叶,用菌土2.5~3.5kg/亩。
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措施 篇7
1 林业有害生物的概念
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是指在树木生长、发育、繁殖、运输、储存等过程中, 遭受到其他生物的浸染, 使其正常的生理程序遭到极大的干扰与破坏, 从而使树木在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 造成树木的生长发育不良, 甚至会导致整株树木的死亡, 给林业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林业有害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能够进行侵染的病害, 此种病菌极具传染性。
可以说林业有害生物对树木的浸染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 尤其是对于虫害而言更是常见。许多昆虫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 都会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 而这种取食会造成树木营养的不断减少, 一旦这种昆虫大量繁殖, 过度取食树木, 会造成树木的生长不良, 甚至使整株树木死亡。
2 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生物防治的优势
通过分析, 我们可以得知目前我国在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过程中, 主要采取的是“预防为主, 科学治理, 依法监管, 强化责任”的方针。因此, 在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过程中, 必须要对林木的种植环境以及有害生物种群进行全面考量, 并且在防治过程中对可能促进有害生物生长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制定合理的方案。
目前, 人们在对有害生物的防治过程中, 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两种手段。化学手段见效快, 见效显著, 起初, 人们在有害生物防治上广泛采用化学防治方法, 尤其是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时, 品种少, 使用的剂量也少, 其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极好的。但是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 大多数的林业有害生物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 有害生物发生的间隔期也在逐渐缩短, 即使不断加大病虫害防治剂量, 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 反而使有害生物的生命力更加顽强。后来, 人们逐渐认识到化学防治的弊端,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即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 不仅满足了整个森林系统的生态平衡, 还使有害生物得到了长久的控制。同时, 生物方式对环境的污染小, 还能有效保护有害生物的天敌, 使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始终发挥着持续控制作用。
3 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作为实现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重要手段, 其对维护林业区域的生态平衡, 保护整个林业资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我国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上, 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 科学治理的基本方针。同时还要注意有害生物与林业生态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而做好生物防治技术。具体如下:
3.1 做好林区植物的检疫和监测
做好林区植物的检疫与监测工作是预防林区植物免受有害生物浸染的重要措施, 尤其是对已经被有害生物浸染的林区要进行封锁管理。同时, 对树种、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要进行严格检疫与管理, 进而营造健康的林区, 减少有害生物的浸染。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有害生物进行监控, 侦察病虫的发生、发展动态, 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 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 并及时通报, 进而切实掌握好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 避免错失最佳的有利防治时机。
3.2 做好封山育林工作, 保护有害生物群的天敌
封山育林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整个林区植物的免疫力, 完善整个林区的生物群落, 增加天敌的数量, 进而提高林木自身的自我保护能力, 从而达到进一步控制有害生物的根本目的。在封山育林时应该尽可能减少人、畜进入对植被造成破坏。
同时, 也要做好有害生物群的天敌保护, 这些有害生物的天敌主要以有害生物为食, 对其进行妥善保护, 不仅能够抑制有害生物的发展和繁殖, 还能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 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4 结语
综上所述, 本研究对如何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工作进行探讨, 也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 面对林业病虫害的日趋严重, 做好林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成为维系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因此, 在实际防治工作中, 更应该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有针对性的, 有计划的, 有步骤的, 有重点的施行防治。要充分考虑到生物种群之间的动态平衡, 运用生物链平衡系统, 使有害生物种群始终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从而真正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
摘要: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 不仅对保护整个森林资源, 维护整个森林区域的生态安全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且对促进我国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工作成为现今森防部门的首要课题。笔者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 从林业有害生物的概念及采取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入手进行探讨, 提出具体的生物防治措施。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生物防治,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小青.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与发生原因及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 2011, (02) :147.
[2]杨仁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可持续控灾战略探析[J].四川林勘设计, 2008, (03) :12-13.
[3]车明旭.林业病害的防治策略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 (04) :88-89.
微生物防治 篇8
有害微生物对啤酒的危害和种类
细菌
细菌是啤酒生产中常见的有害微生物, 包括乳酸杆菌、四联球菌、醋酸杆菌、肠埃希菌、多变黄杆菌和发酵单胞菌6种, 严重影响啤酒的生产。
1.乳酸杆菌
乳酸杆菌是指能产生乳酸的细菌, 存在较为广泛, 具有耐酸性的特点, 在所有细菌中生存能力最强, 乳酸杆菌在啤酒生产中是普遍存在的细菌, 在啤酒中能找到很好的生活环境。它会影响啤酒的质量和风味。
2.四联球菌
四联球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皮肤上, 还存在于土壤、水、植物和食品上, 是主要的食品腐败性细菌。由于它具有腐败性的特性, 所以是这几类细菌中危害性最大的细菌。四联球菌的特征类似于乳酸杆菌, 具有较强的耐酸性和耐酒花的特性。当啤酒中有四联球菌时, 会致使酒中有异味, 同时导致啤酒出现浑浊和变酸。由于四联球菌的潜伏期较长, 且出现在发酵的后期, 因此不易被发现。
3.醋酸杆菌
醋酸杆菌是一种短杆单细胞细菌, 具有好氧和耐酸的特性, 醋酸杆菌的存在会导致啤酒变浑浊, 甚至导致啤酒酸败。
4.肠埃希菌
肠埃希菌也被称为大肠杆菌, 被认为是非致命菌, 它的特点是厌氧, 不耐酸, 通过土壤或水进入啤酒, 当啤酒中出现肠埃希菌时, 啤酒中会有严重的异味。
5.多变黄杆菌
多变黄杆菌是在啤酒中普遍存在的细菌, 它的污染多在发酵早期, 使啤酒产生异味。其特点是好氧, 不耐酸。
6.发酵单胞菌
其特点是好氧, 耐酸, 不耐热, 喜爱酒花, 但它对酒精的浓度有较高要求, 当酒精浓度超过8%时将无法生长。如果啤酒中有它的存在, 啤酒的浊度和风味会受到影响。
霉菌
霉菌是真菌的一种, 它的生长依赖于氧气的有无, 氧气为其的生长提供条件, 因此啤酒中的霉菌主要来自外部污染。啤酒厂中霉菌主要污染以下方面。
1.大麦和麦芽
大麦在土壤中生长, 由于霉菌的污染源来自外部, 所以从收割到存储, 霉菌很可能污染大麦。第一, 霉菌污染影响大麦出芽率和麦芽糖化, 使其能力降低。第二, 被污染的大麦在生产啤酒过程中会造成啤酒喷涌, 影响啤酒的生产。第三, 如果啤酒受到霉菌的污染, 啤酒的风味和颜色会发生变化, 霉菌会破坏啤酒的风味, 降低啤酒的质量, 加重啤酒的颜色。第四, 霉菌会影响人体健康。
2.生产环境
啤酒厂的卫生条件差也给霉菌的生长提供条件, 霉菌进入啤酒中, 对啤酒的风味和质量造成影响。
野生酵母
野生酵母包括酵母属和非酵母属野生酵母。其中, 酵母属野生酵母和啤酒酵母类似, 所以在啤酒生产中如果感染这种酵母, 不易发现。野生酵母的污染源主要是卫生条件差, 对啤酒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 如啤酒的浑浊和沉淀、啤酒中有异味、在啤酒中产生菌膜、啤酒爆瓶等。
啤酒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途径与防治
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有害微生物的污染来自多方面, 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啤酒生产过程的外部污染和内部污染都有。外部污染包括空气与环境、设备、包装材料等, 内部污染包括原料、酵母泥, 酿酒用水等。
微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要想防治微生物污染, 首先生产环境的管理必须到位, 其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要到位。 (1) 啤酒生产厂的卫生管理要到位, 角角落落都要做到清洁, 防止细菌的生长。 (2) 空气质量要达标, 抑制微生物的滋生。 (3) 在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空气都要进行清洗和灭菌, 避免微生物被带入生产中。 (4) 在酿酒过程中, 酿造用水的质量必须达标, 符合饮用水标准。防止微生物进入啤酒生产。 (5) 原材料的质量也是重要条件, 原材料的存储环境要清洁卫生, 防止真菌生长。 (6) 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真菌污染, 要及时找出污染源, 从源头抑制真菌的生长。 (7)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训练, 以免在操作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微生物污染。 (8) 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洁, 定期检查, 直至达标。 (9) 对装酒设备及时清洁。
结语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篇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蔬菜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 蔬菜产销的矛盾逐渐从满足量的需求转为满足质的需要。 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增加了城郊蔬菜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含量。并且由于气候、种植制度的改变适应蔬菜病虫害的发生, 导致病虫种类多, 危害重, 成为蔬菜无公害生产的重大障碍。 特别是新菜区和农区, 由于防治体系不健全, 安全生产意识差, 乱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使蔬菜产品污染严重, 致使因食毒菜而中毒事故频频发生, 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发展无公害蔬菜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强烈要求。 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和生产已迫在眉睫。
二、生物防治的概念
生物防治, 顾名思义, 就是以虫治虫, 以一种生物治另一种生物。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 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很多, 如:利用天敌防治, 每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天敌。
国际水稻研究所组织的一个科学家小组, 研究了使用农药对水稻和水稻种植者的影响。 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农药弊大于利, 处理农药引起的保健问题的费用总是超过农药为作物带来的好处。这个研究小组的科学家正在试验如何减少使用农药。他们提倡利用益虫吃害虫的以虫治虫和用其它天然方法消除害虫。 例如, 国际研究人员有对付小菜蛾的强大武器--比它还小的峰。小菜蛾在日本是对农作物破坏性最大的害虫。 它的幼虫吞食茎椰菜、结球甘蓝、花椰菜、小萝卜和甘蓝。
三、进行蔬菜生物防治的技术及应用
1.利用天敌昆虫防治
(1) 天敌昆虫的保护和利用。1直接保护。2应用农业技术措施进行保护。这主要是通过改变田间小气候, 提供天敌昆虫的补充寄主, 保证天敌昆虫有足够的营养食料, 减低死亡率, 提高寄生率, 增加田间天敌昆虫数量。 3合理施用农药。 合理施用农药主要目的是避免化学药剂对天敌昆虫的杀伤作用。具体办法可采取选用对天敌影响较小的药剂, 尽量少用毒性强、 残效长、杀虫范围广的广谱性农药;选择对害虫最为有效而对天敌最为安全的时期施药;选择适当的药剂浓度, 使之不能杀伤天敌而对害虫则足以致死;改进施药方法等。
(2) 天敌昆虫的繁殖与释放。用人工的方法, 大量繁殖与释放天敌昆虫, 以弥补自然界中天敌数量的不足, 促使在害虫尚未大量发生为害之前, 就受到天敌的抑制作用。 天敌昆虫的繁殖与释放, 最重要的就是以期获得有效灭敌昆虫能在当地建立种群, 这样才能达到对害虫持续的控制效能。人工繁殖和释放天敌昆虫, 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 其中最关键的是适宜寄主的选择, 以及释放时期、方法和数量;释放前的保存方法;繁殖饲养防止生活力退化;饲养方法经济简便等问题。
2.利用微生物防治
(1) 真菌。用于生物防治上最广泛的有白僵菌、绿僵菌、虫霉、赤座霉和蜡蚧轮枝菌。
(2) 细菌。 致病的细菌种类很多, 其中以芽孢杆菌、无芽孢杆菌和球杆菌研究最多。
微生物防治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位于某县马尾松林区, 面积约为25 hm2。郁闭度为0.6, 有虫株率为95%, 林龄为5~6龄, 平均虫口密度为30头/株, 虫龄为3~5龄。供试药剂为8 000 U/g苏云金杆菌 (Bt) 可湿性粉剂, 30亿CPB/g松毛虫CPV。
1.2 试验方法
林间松毛虫CPV设4个浓度处理, 分别为1.5×105CPB/m L (A) 、3.0×105CPB/m L (B) 、7.5×105CPB/m L (C) 、15.0×105CPB/m L (D) , 以清水作对照 (CK) , 3次重复;8 000 U/g苏云金杆菌 (Bt) (浓度分别为0、1 500、1 200、800倍液) 和松毛虫质多角体病毒 (CPV) (上述浓度) 按照不同的剂量进行复配, 处理浓度共设16个。将每个小区安排面积为660 m2的处理处, 标准株设立株数为20~30株。试验中药剂需现配现用, 施药采用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 要求施药均匀, 在施药后1、2、7、12 d对活虫数分别进行调查, 并对幼虫的死亡率及防治效果进行计算[4,5,6]。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剂量松毛虫CPV林间防效
马尾松毛虫经林间松毛虫质多角体病毒 (CPV) 防治, 其死亡率随着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松毛虫质多角体病毒 (CPV) 为1.5×105CPB/m L时, 12 d马尾松毛虫防效为39.28%, 当松毛虫质多角体病毒 (CPV) 为3.0×105CPB/m L时, 马尾松毛虫防效提升为42.15%。当松毛虫质多角体病毒 (CPV) 为15.0×105CPB/m L时, 药后1 d死亡率为16.39%, 药后2 d死亡率为22.78%, 药后7 d死亡率为42.58%, 药后12 d死亡率为51.35% (表1) 。
2.2 苏云金杆菌 (Bt) 和松毛虫CPV复配林间防效
为探讨苏云金杆菌 (Bt) 和松毛虫CPV复配林间对马尾松毛虫防治效果, 对最佳复配组合进行筛选,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安排4水平、3因子正交试验, 复配试验共16组 (表2) 。
从供试的16组苏云金杆菌 (Bt) 和松毛虫CPV复配组合中, 可以看出组合A4B4D3和组合A4B3D4最优, 2组杀虫效果分别为89.60%和90.51%。
3 结论与讨论
松毛虫 (CPV) 单用时, 马尾松毛虫经林间松毛虫质多角体病毒CPV林间防治, 其死亡率随着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采用, 可得出组合松毛虫CPV 15.0×105CPB/m L、8 000 U/g苏云金杆菌 (Bt) 800倍液、药后7 d和组合松毛虫CPV 15.0×105CPB/m L、8 000 U/g苏云金杆菌 (Bt) 1 200倍液、药后12 d最优, 2组杀虫效果分别为89.60%和90.51%。
苏云金杆菌 (Bt) 和松毛虫CPV复配组合两者交互作用不明显, 即苏云金杆菌 (Bt) 和松毛虫CPV之间的影响较小, 但是松毛虫CPV为微生物杀虫剂, 苏云金杆菌 (Bt) 也为微生物杀虫剂, 对环境无污染, 对人畜无害, 而且苏云金杆菌 (Bt) 和松毛虫CPV复配后, 两者能够取长补短, 优势互补, 充分发挥松毛虫CPV持效较好的特性, 以及苏云金杆菌 (Bt) 的杀虫速度较快特性, 既可以减少松林环境的污染, 又能降低林间虫口密度, 又可维持较长期的马尾松毛虫虫口低密度。
摘要:马尾松毛虫微生物杀虫剂林间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将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杆菌 (Bt) 和松毛虫质多角体病毒CPV复配, 进行马尾松毛虫的防治见效较快。以组合松毛虫CPV 15.0×105CPB/mL、8 000 U/g苏云金杆菌 (Bt) 800倍液、药后7 d和组合松毛虫CPV15.0×105CPB/mL、8 000 U/g苏云金杆菌 (Bt) 1 200倍液、药后12 d最优, 2组杀虫效果分别为89.60%和90.51%。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苏云金杆菌,林间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彭龙慧, 许永青, 曾文文.马尾松毛虫微生物杀虫剂林间防治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6) :839-842.
[2]吴寿德, 谢绍舟, 周炳清, 等.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 2003 (S1) :74-77.
[3]胡光辉, 陈尔厚, 陈世维, 等.Bt-DCPV复合微生物杀虫剂防治文山松毛虫试验[J].云南林业科技, 2002 (1) :56-60.
[4]刘际建, 魏君艳, 郑书辉, 等.绿得宝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药效试验[J].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2 (3) :54-56.
[5]温小遂, 彭龙慧, 万雪民, 等.马尾松毛虫抗药性监测及增效磷与3种菊酯混配的增效作用[J].林业科学研究, 2001 (2) :141-147.
树粉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篇11
关键词:树粉蝶;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116-1
树粉蝶,隶属于鳞翅目,粉蝶科,俗称白蝴蝶,是果园一大食叶害虫,2009-2010年在公主岭响铃公园大发生,并造成危害,被害树15年生京桃叶子全部吃光,光剩幼果挂在枝上。最高虫口每株达370头,平均110头,有虫株率达100%。为摸清该虫的生物学特性,从2009年4月开始对该虫进行观察研究,并进行了防治试验。
1 寄主与为害
该虫主要为害山楂、苹果、京桃、海棠、梨、杏、李、樱桃等。幼虫于4月下旬咀食花芽、叶芽、叶、花蕾和花瓣。幼龄幼虫群集树冠上,吐丝结网作巢,夜间或阴雨天潜伏巢内,日间出巢为害;老熟幼虫分散取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留叶柄,致使树势衰弱,生长受到影响。
2 形态特征
2.1 成虫
体长22-25mm,翅长64-76mm,体黑色,触角棍棒状,黑色,端部淡黄白色。前后翅略呈长圆形,白色,翅脉黑色;雌蝶腹部粗大,雄蝶较细瘦。
2.2 卵
竖立似弹头,长1.5mm,底部横径0.5mm,卵壳表面有纵脊纹12-14条,卵顶周缘是7个瓣饰突起,似花瓣开裂状;鲜黄色,有光泽,数十粒紧密排列成卵块。
2.3 幼虫
越冬小幼虫体长约5-8mm,头黑褐色,胸部及腹部黄褐色,背中线淡紫色,体侧各有1淡紫色纵纹,全体密生淡黄色细长毛。老熟幼虫体长45mm,体较粗壮,灰褐色,全体密布小黑点,并疏生黄白色细毛。
2.4 蛹
体长约25mm,以丝将蛹体缚于树干、枝条、墙壁上,称为“缢蛹”。蛹体分黄白色和黑白色,具有多量的黑斑点。
3 生活史及习性
树粉蝶一年发生一代,以2-3龄幼虫群集在树枝上吐丝坠叶成囊状,在叶囊内越冬。春季果树发芽时开始初蜇,初期群集在芽上为害,随后取食嫩叶、花蕾、花瓣,常吐丝结网,白天为害,夜晚或阴天潜伏于巢内,幼虫稍大即离巢分散活动。五月上中旬幼虫进入老熟期,在枝干或杂草上化蛹,蛹期约14天,五月下旬开始羽化,成虫白天活动,气温高时十分活跃,常在树冠周围飞舞,相互追逐,取食花蜜,夜晚或清晨气温较低时,常栖息在树干或草丛中。六月上旬产卵,成虫多于上午10-12时产卵,卵块产于叶片上,叶背多于叶面,一头雌蝶产卵200-500粒。卵期10-17天,幼虫孵化后,群集在叶背啃食上表皮及叶肉,食量不大,经1-2次蜕皮后,约七月中下旬将被害叶以丝坠连成叶囊状,并以丝将叶囊缠于枝上使之长久不落,致至被害叶卷曲枯萎,而叶囊内小幼虫结成小茧群居其中越夏或越冬。山楂粉蝶在自然条件下常被天敌寄生,幼虫期有绒茧蜂寄生,寄生率可达60-70%;蛹期有姬蜂寄生,寄生率有时可达70%以上;幼虫期常被细菌性软化病菌侵染,感病幼虫初期萎靡不振,而后虫体软化变黑死亡,尸体头尾下垂,以腹足悬挂在枝条上;有的老熟幼虫落地死亡。
树粉蝶生活史
4 防治方法
4.1 人工防治
4.1.1 摘除叶囊 春秋两季,可结合修枝将悬挂在树枝上的叶囊彻底摘除,集中销毁。
4.1.2 捕杀未产卵成虫 利用成虫清晨不能飛翔的特点,组织人力在开花植物上捕杀未产卵成虫。
4.1.3 摘除卵块 卵块密度较大的果园内,人工摘除卵块,压低虫口密度。
4.2 化学防治
春季越冬幼虫开始活动或夏季幼虫孵化后进行药剂防治,可用4.5%氯氰菊酯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毒杀,杀虫效果达100%。
4.3 生物防治
4.3.1 以蜂治虫 树粉蝶有8种寄生蜂,幼虫期4种:菜粉蝶绒茧蜂、松毛虫黑茎瘤姬蜂、背颈姬蜂、绒茧蜂;蛹期4种:粉蝶大腿小蜂、长尾姬蜂、黄足黑瘤姬蜂、脊腿匙宗瘤姬蜂。在果园中人工采集山楂粉蝶幼虫和蛹,分别装于尼龙(铁)纱网内(幼虫)和罐头瓶内(蛹)。待网和瓶中羽化出寄生蜂时,带到果园中,均匀放到每棵山楂树上。可起到很好的治虫效果。
4.3.2 以病毒治虫 树粉蝶幼虫期,有些幼虫身体变色,软化,头向下倒挂树枝上死亡。将这些死虫收集在一起,捣烂,用清水浸泡24-48小时,双层纱布过滤,将滤液装喷雾器内,适量加水,向树冠叶背喷洒,一株树平均一条死虫即可。树粉蝶幼虫吃了这些带毒的树叶,便大量感病死亡,而且迅速感染其它幼虫。治虫效果好,成本低,不污染环境,对人、畜、禽安全。
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 篇12
1 生物防治的概念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各种生物的代谢产物或有益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技术[1]。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将抗病、转抗虫等抗性基因基因植物列入生物防治范畴。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间的相生相克原理, 用对植物病虫害有相克的生物来控制有害动物、植物种群或减轻危害程度的方法[2], 对环境污染较小, 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植保技术。
有益生物或代谢产物包括昆虫不育剂、昆虫信息素及昆虫激素、昆虫天敌、线虫、病原微生物和一些脊椎动物等。还有些植物直接具有杀虫作用, 有些植物具有携带有益生物和非目标的害虫[3], 还有些本身为天敌提供花粉或花蜜, 提高控制天敌的作用。
2 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生物防治的优点在于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 有的能长期控制病虫害, 对植物、其他天敌没有不良影响, 降低了农业害虫的抗药性, 对食物链不产生破坏作用。其缺点在于没有化学防治效果明显, 见效慢, 需要一定的反应周期, 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种类不多, 受到环境等诸多条件的限制, 因此需要与其他防治方法结合进行。
3 常见的生物防治措施
3.1 以虫治虫
利用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昆虫防治杂草或害虫。
3.1.1 捕食性天敌。
这类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较多, 有19个目, 120个科以上[4], 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害虫供自身需要, 每种害虫可以被10种以上乃至更多天敌侵害, 控制害虫的效果非常明显。常用的有草蛉、澳洲瓢虫、螳螂、步甲、食虫蝽象、胡蜂、食虫虻以及捕食螨类等。
3.1.2 寄生性天敌。
这种昆虫天敌有5个目, 分属98个科, 大多属于双翅目、膜翅目类昆虫, 主要是广泛利用的各种寄生蝇和寄生蜂等, 它们寄生在蝶蛾等类幼虫体内或蛹内, 致其死亡。如寄生蜂专门寄生在其他害虫体内, 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 棉铃虫、玉米螟、稻苞虫、苹果小卷叶蛾等害虫都可以作为其宿主。寄生蜂大多以鳞翅目害虫为宿主, 有的种类可以将卵产于植物中, 从而进入其消化道寄生宿主[1,2]。
3.2 以菌治虫
以菌治虫就是利用微生物的寄生或产生的毒素防治害虫, 利用昆虫的致病微生物形成一定的制剂, 对人畜无害, 无污染, 可像化学农药一样喷洒。常见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目前, 国内研究开发利用的微生物杀虫剂有真菌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 应用最多的是细菌杀虫剂。如细菌杀虫剂Bt对小菜蛾、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的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病毒杀虫剂是以昆虫为寄主的病毒类群, 有颗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这类病毒可使某些植物害虫在自然环境中受到感染, 可以抑制害虫的活动。真菌杀虫剂有绿僵菌、白僵菌、拟青霉等。在适宜条件下, 绿僵菌、白僵菌能穿透害虫的皮肤进入虫体, 并分泌代谢产生有毒的僵菌素, 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我国很多地方用绿僵菌用来防治杨树上的天牛和金龟子等地下害虫, 用白僵菌来防治马尾松毛虫[3,4]。
3.3 以菌治病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害。如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曲病、水稻纹枯病, 用某些芽孢杆菌防治炭疽病等。
3.4 利用食虫动物防治害虫
主要是捕食性节肢动物和食虫的脊椎动物, 包括节肢动物的螨类、蜘蛛, 鸟类有灰喜雀、山雀、啄木鸟等, 其他天敌如蟾蜍、青蛙等也能控制一定种类的农业害虫。
3.5 利用生物防治植物治虫
生物防治植物有抗虫植物、诱集植物、拒避植物、杀虫植物、载体植物、特定显花植物和养虫植物。这种植物通过以下3种途径:一是通过影响有益生物, 提高害虫控制作用, 如特定显花植物或特定杂草;二是间接与害虫防治发生关系, 不直接控制害虫, 如养虫植物;三是直接抑制或杀灭, 拒避害虫, 减少害虫的取食, 如拒避植物和诱集植物、抗性植物和杀虫植物[5]。
参考文献
[1]方俊松.农业生物防治的特点及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7) :170.
[2]王昊.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J].科技资讯, 2012 (34) :142-144.
[3]肖英方, 毛润乾, 万方浩.害虫生物防治新概念:生物防治植物及创新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3 (2) :1-3.
[4]高崇省, 赵森.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J].天津农林科技, 1996 (3)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