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领导艺术

2024-10-22

增强领导艺术(共12篇)

增强领导艺术 篇1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种艺术。因此, 研究教学的艺术性, 是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讲究语言艺术

教师的教学语言既是承载教学内容的载体, 又是对学生语言作示范。作为语文老师, 应该是运用语言的典范, 其教学语言不但要清晰规范、准确严密, 而且要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有童趣、有激情、有感染力, 使学生由喜爱教师的语言, 到喜爱教师的语文课, 再到喜欢学语文, 并一直保持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阅读教学中, 使学生喜欢读所学的课文是理解、鉴赏这篇课文的前提。因此, 精心设计导言, 尽快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情景中, 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欲望、阅读期待, 就显得十分重要。

讲授《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 我设计了如下导言:“《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 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先生, 在细致观察冬天济南景色的基础上, 不仅用平实、鲜活的文字描写了客观事物, 而且在字里行间传达了自己的主观感受, 让人读了如临其境, 深受感染。现在, 让我们共同欣赏课文, 看看作者是怎样饱含深情, 使济南冬天的美景跃然纸上的”。这样的导言很自然地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理解欣赏课文的活动之中。

导言的设计, 不能千篇一律, 课文不同, 教学目标不同, 导言也应有所不同。可以设计激发兴趣、引入情景的;也可以设计介绍作者或时代背景的;还可以设计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发现的等等。

讲读一篇课文, 精心设计导言固然重要, 而斟酌结语也不容忽视。结语要因文、因讲读方法的不同而异。有的结语可以根据板书加以归纳;有的可以根据课文的写作特色进行小结;有的可以照应导言加以生发;有的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或继续探究。结束语不管怎样设计, 都应达到“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我在教学《背影》一课时, 根据板书设计了如下结语:“这篇纪实散文, 开头总写对父亲的思念, 中间由不理解父亲到深深被父亲的爱所感动。在情感达到高潮时, 细致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背影’, 结尾的‘背影’描写, 既是对父亲‘背影’的点化, 又是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深化。”学生跟着我的手势, 借助板书, 一起回顾。这样, 学生对父亲饱经风雪、老境颓唐的背影深受感动, 个别的还眼含泪珠。课已结束, 但情未了, 给学生留下无限回忆、遐想空间。

当然, 讲究语言艺术, 不仅仅指精心设计“导语”“结语”, 还应贯穿于每篇课文教学的始终, 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规范学生的语言, 纯洁学生的语言, 发展学生的语言, 这是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讲究创设情景艺术

1. 音乐渲染情景

通用音乐来渲染情景,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形象、画面及作者的感情。我在讲授《迢迢牵牛星》时, 以大家熟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导入, 教学开始就把学生引入一种悲剧氛围中, 为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的感情做好了铺垫。然而, 我又采取配乐朗读形式, 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等到分析这首诗时, 无需教师多言, 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诗歌的内涵。

2. 图像展示情景

借助多媒体图像直接展现课文所描绘的艺术画面, 比语言描绘更具体、更直接、更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讲授《美猴王》之前, 我先让学生看一段由《西游记》改编成的动画片, 要求看完后用一句话概括出情节。于是我播放了“石猴出世”的一段动画, 未等看完, 就听见底下有的学生说:“石猴出世”“美猴王出世”, 我借机板书了“美猴王”三个字, 说:“今天学习的课文《美猴王》就是对这个动画片内容的具体描述,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刻画这只聪明伶俐的石猴的”。只见学生们兴趣盎然, 面带笑容, 积极而又愉快地打开课文。

3. 表演展示情景

对那些描写人物形象、动物形象的课文, 通过学生和教师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学生既熟悉了文中角色和课文内容, 又在展示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入景入情, 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表达的情感的体验。如授《犟龟》一文, 我让学生把本文改编成直观性很强的舞台表演。由五位同学分别饰乌龟、蜘蛛、蜗牛、壁虎、乌鸦, 由一个同学旁白。学生自编自演, 兴趣浓厚。通过表演, 既促进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 又使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

良好的课堂氛围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快的, 它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多种要素, 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

第一,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要确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教学, 才能是民主的、平等的。在这种学生观的指导下, 教师才会有意识地给学生尽可能多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充分展示的机会。

第二, 教师要怀着一颗爱心进课堂。慈爱和微笑是联系师生感情的纽带, 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是创设和谐的、愉悦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正如学生所说的那样:炎热中老师的微笑如绿荫, 带给我们一片清凉的天空。寒冷中老师的微笑如炉火, 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世界;有了进步时, 老师的微笑, 是我们最高的奖赏;遇到困难时, 老师的微笑, 为我们鼓起前进的风帆。

第三, 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 做到情绪饱满, 态度和谐, 语言亲切, 富有激情, 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师还要不断恰当地运用表扬、激励等手段, 使学生 (特别是“差生”) 能体验成功, 获得自信, 永远保持旺盛的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激情。

总之, 具有艺术性的语文教学, 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还能达到优化课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增强领导艺术 篇2

一、增强创新意识是新形势、新

任务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创新就是创造和发明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等。创新的一个鲜明特征,是要想没想过的,做没做过的,使我们的思想和认识更加符合变化了的实际。创新有大有小,却无处不在。重大的发现,重大的创造,重大的改革是创新;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也是创新。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以前有许多体制、机制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已是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来,一个坚定不移的发展趋势。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才能探索不断发展事物的本质所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客观真理,也是我们20多年来用实践检验出来的唯一真理。在我们的日常管理中,如果不能创造性的客观的对待发展的一切,还死搬硬套、因循守旧、教条主义,那么,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方式必将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需要,也必将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因此,我们每个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学习,努力进取,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紧握时代跳动的脉搏,把培养创新意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工作自觉性和工作责任感,大胆开展工作,开拓奋进,积极创新,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多想新点子,创出新路子,克服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思想,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付予的重任,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崇高的追求,它与高昂的精神状态、高尚的精神境界直接相联系。没有强烈的进取心、事业心,缺乏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创新实践。领导干部是否具备创新素质、创新能力,是衡量其综合素质高低的一把重要的尺子,也是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创新应当成为基本素质的组成部分。

首先,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并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如果不加强对科学理论和高新技术的学习,工作中就没有发言权。领导干部要进行有效创新,首先要加强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视野不断开阔,经验不断丰富。知识越丰富,越能善于发现新问题,越能有效地选择工作中适合创新的角度,提出精辟的见解,越能容易进行广泛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也才能在当今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大潮中不断增强自身创新意识,提高自身领导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掌握党的基础理论,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掌握科学领导和法律﹑综合文化知识,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的思想意识,充分体现服务的超前性、主动性,努力为加快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其次,端正学风是进行创新的必由之路。学风不正,唯书、唯上而不唯实,把理论当作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教条,就窒息了理论的生命力,扼杀了创新、创造的灵魂。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说到底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要立足工作实际,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水平,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素质,使理论与实践、知与行水乳交融、高度统一,从而提高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事业的发展。

第三,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进行创新的重要保证。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工作中才能有所创新,取得工作中常规性的突破。

三、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领导水平

创新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抓好每一件具体工作,使之高效的完成,使每一项任务科学地落到实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增强“四种意识”:

首先,要增强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创新活动。所以说增强创新意识,首先要强化责任意识。只有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有进一步做好工作的愿望,才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出强烈的创新欲望,才能时时事事处处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勇于探索研究遇到的新问题、新事物,寻找解决问题最新方法、新途径。

其次,要增强敬业意识。敬业是创新的原动力。敬业,就是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事情办好。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人类历史上记载着很多科学家兢兢业业、至死方休的攻坚精神。世界上所有的财富,都是劳动者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出来的。离开持之以恒的劳动,没有敬业精神的灌注,没有对创新的执着追求,财富从何而来?不论是一个时代还是一个民族,敬业的人越多,敬业精神越强,这个时代进步就越快,这个民族发展就越迅速。

第三,要增强奉献意识。奉献是创新的要件。要不断增强奉献意识,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计名利,无私奉献。要认识岗位之重要,珍惜岗位之不易,以强烈的奉献精神,安心定志,躬身做事,恪尽职守,殚精竭虑地工作;对领导集体形成的决定,坚定不移地去贯彻执行。对分管范围内的工作,自觉主动地安排部署,狠抓落实,做到事事讲质量,项项能落实,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到不计个人得失荣辱,默默奉献,鞠躬尽瘁,创造性地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第四,要增强团结意识。团结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团结可以创造一个适合创新的良好环境,可以有一个适合创新的平台,可以给予创新有足够的思想、物质来源。要树立团结意识、配合意识和协作意识。同志间开诚布公、平等相处、谦和冷静、互尊互谅;工作上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取长补短、拾遗补缺;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爱护。努力营造团结融洽、心情舒畅、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环境。

把握提问艺术,增强“语文味” 篇3

一、中学语文教学提问艺术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培养兴趣能够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的教学显得更加平淡。语文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学生为提高考试分数而强迫自己学习语文知识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有趣的提问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从潜意识里开始喜欢语文,并自觉学习语文知识。

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在教学中是绝对的主角,学生能够充当教师的观众。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表演,学生的思绪往往不能跟着教师走。由于语文成绩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得到提高,即使在课堂上开小差也不会下降多少,因此语文课成了很多学生放松思绪的课堂,学会不用担心因为没有听课导致考试分数降低。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缺乏足够的思考,对很多问题都是一知半解,看待问题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看到内在的蕴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提问艺术与学生进行互动,带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进一步看待问题,从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有助于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旁引导协助。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中缺少主动性,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中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进行自主学习,遇到阻碍时教师则从旁边指导,避免学生走弯路。学生通过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不仅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开发自己的思维,真正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探究文章中悲剧产生的原因。在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看法,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完文章悲剧故事的原因后可以总结这篇文章吸引大家的原因,主要是故事结局触动了人们的心理情感,如果换个结局,人们会不会还是会被吸引?学生通过对结局的猜测以及人们对不同结局的反响的分析能够很好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同时这样的思考已经不只是停留在对文章原意的理解程度上,而是带有一定的审美成分,让学生对文学的审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二、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提问艺术的策略

1.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问题

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让学生的积极性在一瞬间被激发。高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触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被一些有趣的问题所吸引,也容易被一些能触动心灵的情感所带动,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提问。例如,在《边城》一文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分析,对文章进行概括。《边城》描写的是湘西美丽的风景,描述的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意境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对高中生而言,越是感人的故事越能打动他们,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情感为依托进行提问教学。

2.从文章作者的角度进行问题设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希望尽快帮助学生培养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希望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意,全面掌握文章传达的意境。其实从任何角度理解文章也不如从原创作者的角度来的准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看待问题,例如:在针对《简·爱》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作者的角度设置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创造这样一个女性主人公形象?通过女主人公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课下探究。学生在课下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作者生存的时代背景,再结合小说中描写的事件及场景,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通过从作者的角度分析问题,学生学会了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文章,掌握从小说事件读出作者传达对时代的感悟,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文章中传达的朴素情感能够深刻感染每一个高中生,让他们接受良好品质的洗涤,养成良好的品格。

3.提高问题的质量和深度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是为了单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提问一些显得稚嫩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无法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会给学生造成不好影响,认为语文知识过于简单,疏于思考。教师需要设置一些高质量的问题,既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能让学生开动思维,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丰富政治课堂,增强教学艺术 篇4

一、丰富课堂内容,增强政治课堂的艺术性。

目前,大多思想政治课教学是照本宣科,备课内容和教学内容都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所举事例也都是书本上的例子,缺乏新意、缺乏趣味。所以学生上课就昏昏欲睡,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我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性,首先须增强教学内容的艺术性。为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苦下工夫,收集大量新颖的、诙谐的、幽默的题材,包括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名言名句、俗语谚语、古代诗词、轶闻趣事及新闻实例等。比如教学《生活与哲学》“联系观点”时,我就融入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坐井观天”,“盲人摸象”等成语典故,以及“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时势造英雄”,“无风不起浪”,“牵一发而动全身”等大量成语谚语。还播放了影星成龙和歌星刘媛媛的歌曲《国家》,生动而形象地阐释了联系的观点,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发展观点”时,我列举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成语典故,以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等大量诗句,极大地增强了政治课堂的艺术效果。上《文化生活》时,我大量地收集了各地的文化遗产、民俗风情、服装、音乐、舞蹈等视频和图片,形象地阐述了文化的多样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等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提升教师的仪态艺术,传递正能量。

教师既然是演员,那么教师的举手投足须有范儿,要想成为学生欢迎的教师,就必须是一名出色的演员,要善于利用体态语言和表情艺术。端庄的仪表、得体的教态、灵活的教法、标准的语音、生动的语调、潇洒的板书、渊博的知识等都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曾有一项调查问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几乎所有的学生回答“年轻漂亮的教师”,可见,教师的形态美在学生心目中占据何等重要的地位。教师的仪态美是一项综合项,它分别由教师的着装、精神面貌、表情、肢体语言、教学技能等组成,需老师注重平时的培养和锻炼,才有可能塑造自己的明星“style”。

1. 教师的服饰艺术美。

前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科说:“教育机关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修好指甲和经常带有手帕。”由此可见,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整洁干净,包括衣服、鞋袜、双手、指甲等,特别是服饰着装。据调查,学生一般都喜欢教师着装有现代感,有青春气息。当然,我们也不能为了表现现代感,而穿着过于性感暴露,甚至妖艳;也不能为了表现青春气息,而刻意装嫩做作;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年龄特点、身份特征及教育对象等来综合考虑自己的着装服饰。力求端庄且有青春气息,成熟而不妖媚。

2. 教师的面部表情艺术。

一位优秀教师讲课的生动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是要靠其面部表情完成的。当然我们要用亲切、热情、和蔼的表情迎接学生,而不是冷若冰霜的表情拒生于千里之外。并且要学会根据教学内容,通过面部表情,恰如其分地表达其意义内涵,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正如教育学家罗曼·罗兰所言:“面部的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得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比如,当我们讲到当前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时,一定要用严肃表情怒斥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行为,要有呼吁整治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急切之情,而不是喜笑颜开和悠然自得的表情。

3. 教师的肢体语言艺术。

“举手投足,皆见其内心机蕴”,一位成功的教师不仅要能说会道,而且要善于表演,善于通过肢体语言把知识生动地、直接地传递给学生。试想一下,一个上课时只是直挺挺且呆若木鸡的教师,无论其语言再生动也是无法吸引学生的。所以,我们要善于运用某些手势或者表演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和观点。比如,我们鼓励学生时要竖起大拇指,请学生发言时要有端庄的邀请手势,等等。要与学生更好地心灵互动,当然少不了肢体语言。

三、善用幽默含蓄的语言艺术。

课堂语言除了要形象生动之外,还要幽默风趣,要有诙谐感和含蓄美,要有感染力。幽默的语言艺术不仅可以营造课堂气氛,而且会影响学生学习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幽默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语言习惯与能力的影响是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的,由于受长期熏陶,学生也会逐步对幽默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影响学生开阔豁达的胸怀及审美能力的发展。当然,幽默的教学语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和培养,学习哲学语言的深刻性,学习逻辑学的严谨性,学习群众语言的通俗性和诙谐性,注意平时的积累和丰富生动的素材的收集,如幽默的故事、寓言故事及漫画等。而且要学会灵活运用和随机应变,而不是矫揉造作和不切实际的乱用。

四、增强政治课堂形式艺术性。

政治课堂不能吸引学生,不仅仅是因为内容枯燥,也是因为形式过于单一。所以,我们除了要丰富课堂内容之外,还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如综合运用电影、电视、幻灯片、漫画、唱歌、小品表演、时事演讲、辩论比赛等多种形式,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动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迪学生思维。当然选择何种教学形式,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而不是不加精挑细选的一盘“大杂烩”。

五、用好板书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它往往凝结着一堂课的精华。一个教师的板书艺术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思维和知识的掌握。对于思维严密性极强的思想政治课,板书首先要体现出严密的逻辑层次,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框架完整、层次分明、简洁明了。其次要有书法功底,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这将对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因为这不仅能吸引学生认真听课,而且能吸引学生偷偷摹临老师的漂亮字体,从而对他的一生产生深刻影响。

总之,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艺术性,能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但这必须靠老师注重平时的锻炼和日积月累,切莫单纯为了追求丰富的形式而把一堂政治课上得像“赶圩”一样吵闹,思想政治课不仅形式要丰富,更要把形式与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形式与内容一样丰富精彩,让语言艺术与非语言艺术一样出众,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完整意义上的艺术课堂。

摘要: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一直都是中学各门学科教学的重要课题, 特别是对于吸引力相对较小的政治科来讲, 更是一个难题。作者就如何增强政治课堂的艺术性, 结合自身的长期教学经验, 从丰富课堂内容的艺术性、形式的艺术性、增强语言幽默艺术、提升非语言的表情艺术、肢体形体艺术及美感的板书艺术等方面阐述。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教学艺术,语言艺术,仪态艺术

参考文献

[1]马建福, 朱爱胜, 包兴华.教学艺术引论.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6.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领导干部应当增强责任意识 篇5

领导干部意味着权利和责任,手中权利使用的好与坏,能否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为公不为私,为民不为己,最关键一点在于有没有责任意识,这也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就不可能有优良的作风,也不能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负其责。

增强责任意识,前提是要明确责任。责任是一种义务,是一种使命,是推动发展的原动力。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敷衍塞责之理。有责就要有为,有为才能有位。要常思量自己工作岗位的来之不易,常掂量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以此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

增强责任意识,关键在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责任感是工作态度,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追求。领导干部的责任感来自于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负责。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强化责任意识,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敢于直面困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化解各种复杂矛盾,做到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积极主动,扎扎实实地推动工作。

提高领导素质,增强员工忠诚度 篇6

一、员工忠诚度低下的领导原因

《韩非子》有云:“故明主者,不恃其不我叛也,恃吾不可叛也;不恃其不我欺也,恃吾不可欺也。”身为一个好的领导,不能依赖于属下不欺骗自己,而要做到自己是不可以也不应该受欺骗的。要做到这一点,企业领导本身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民营企业的领导在以下方面的素质上存在缺陷:

1、要求员工做到的,领导自己不能以身作则。比如,一些企业领导对员工强调要讲诚信,但为了能少交点税,在企业里建两本账;一方面要求员工好好工作,一方面随意拖欠员工工资;一方面强调要提高产品质量,一方面却低价进一些劣质原料以次充好;对于跟客户签订的合同,经常借故毁约。只考虑眼前,不顾及长远。领导如此做法,如何能让员工对企业忠诚?

2、看不到事物发展的规律,目光相对比较短浅。多数企业主当初做企业是希望多赚钱,由于把握住了机会,企业一下子发展起来了,这时他们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其一是见好就收,拿钱养老;其二是将企业继续做大,做成社会的,子孙能继承,就交给子孙,子孙不行,就交给外人来打理。国外有些企业家是这样做的,比尔·盖茨就说过不把微软传给自己的女儿;其三,也是最常见的,就是继续做下去,做成自己的家业,传给自己的子孙。从理性经济人自利的角度来讲,这一点无可非议,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即使百年老店也是不多的。企业的家族传位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既然是企业主个人的家业,就很难要求员工与企业保持高度忠诚。

3、识人、用人的能力不强,不善于借助外力完善企业的运作流程。现代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人的竞争,因此,做好企业员工的录用和使用工作对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直备受均瑶集团器重和重点培养的集团董事长助理忽然于2004年3月底提出辞职,不久被一家有清华大学背景的高科技集团公司委以重任,有的企业家称这是经理人的背叛。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成熟表现。但无数事实却表明,这些说法显然有失公允。以近年来轰动一时的哈慈副总、亿利科技总裁等为例,他们都是业内口碑甚好、能力业绩颇佳的职业经理人,离开原职后,在市场上依然能够梅开二度并得到业内的关注与尊重。

据悉,在我国数以千万计的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超过90%以上。而在家族企业当中,几乎所有请过职业经理人的企业都有被职业经理人抛弃的伤痛。固然有的与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有关,但部分企业主不善于用人也是不可否认的。

4、满足于原有的经验,不善于学习新知识。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需要企业领导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紧跟时代的脚步。守着原有的经验不放,不顺应时势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员工的不满,从而降低员工的忠诚度。比如,工资、奖金原来对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很管用,但现在仅仅提高工资待遇却不一定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有的员工来讲,更看重的是精神上的激励与个人的发展。

另外,企业在制度设计时应该对员工有一个正确的假定前提。在江苏江阴市的华西村,领导人吴仁宝说,“华西村决不允许搞‘一家两制’”,他认为,社会上有些地方可以搞“一家两制”,是因为那个地方的干部们的素质比较高。而华西村如果也搞“一家两制”,将会出现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比如在集体企业上班的丈夫,因公务需要而招待客人时,就会将客人带到妻子开的个体饭店去吃饭,有时,虽然只吃了100元,但因为自己的思想觉悟不高,却可能会多付100元,这就会导致华西村集体财产的损失。吴仁宝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假定“人是经不起诱惑的”,从而依靠“制度安排”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类似在新加坡没有人随地吐痰,是因为这样做了会带来很严厉的处罚;在美国人们不闯红绿灯,也是因为有着严厉的处罚在警示;在欧洲的多数国家,乘火车一般不检票,但一旦查出有人逃票,则会有几十倍的罚款。于是,在制度的约束下,良好的风气慢慢地形成了。可见,提高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也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制度设计。

二、领导素质的完善

要提高企业员工的忠诚度,在依靠社会力量完善市场信用体系的同时,企业领导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自身素质:

1、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好的榜样。领导的行为是员工的榜样,他的一个举止往往胜过千言万语。要让员工对企业忠诚、讲诚信,企业领导就应该对社会讲诚信、对客户讲诚信、对员工讲诚信。舍小利而取大义。企业领导要时时注意自身行为对员工的影响。

要让员工“以企业为家”,首先领导自已要“以企业为家”,并把员工当作家人一样看待。要求员工节约成本,领导自已就不能铺张浪费。要求员工努力工作,领导自身也要兢兢业业。宁波方太的茅理翔没有广交会的入场券就想办法从下水道进去;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南存辉不惜赔偿大笔的违约金,而要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查;宁波卷烟厂的徐芳权当年同员工一起四处奔波跑市场。而正是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使得员工信赖这样的领导,从而对企业的忠诚度大大增强。

2、目光要长远。企业要想长久生存,必须得有长远的规划、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战略。同时。民营企业的领导要广招贤人,并能够使他们在企业里发挥作用。虽然这个企业是由你一家打拼出来的,但是并不一定就一直要由你家里的人来经营,也不一定要百分百地属于你这个家庭。根据80/20原则,一个企业的80%的价值与这个企业里起骨干作用的20%的员工关系极大。这批骨干员工的忠诚度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然这样,企业为何不让这批员工持有适当的股份,把这个企业做成大家的呢?

3、提高自身用人的能力。一个企业要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必须处理好进人、用人及培养人三项工作。首先,在进人时,企业就要尽可能地选忠诚度比较好的员工。其次,就是用好他们。员工的“背叛”,很多时候是因为领导不善于用人所致。赏罚分明,可以加强员工的忠诚度。同时,企业从一开始就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从小事做起,将员工一些不良的想法和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不给员工犯错的机会,也能从客观上提高忠诚度。

4、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环境在不断发展,如果企业领导不提高自身水平的话,那么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驾驭就无能为力了。企业领导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每年抽一些时间和同行、和专家做一些交流,并通过网络、书籍等工具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南存辉原来家境较差,小学毕业就出来做生意,但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停地求学,他现在已经拿到博士学位,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下属服他,忠诚度就高。

亨利·福特在他的《自传》中写道:“爱你的员工吧,他们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实践证明,当企业主自身水平很高的时候,其属下背叛的可能性就越小。张瑞敏带领海尔员工将企业从亏损一百多万做到现在国内第一品牌,宁烟的徐芳权将企业从产品卖不出去做到现在国内的知名品牌,娃哈哈的宗庆后将一个小小的校办工厂做成国内饮料业的老大,这些企业员工的忠诚度都很高。通过学习新知识,企业领导可以更新观念,提高管理水平,给员工以更多的发展空间,这样,企业的员工往往会觉得有前途,也就不愿意背叛,因为一旦背叛,他们的成本就太高了,这是任何一个经济人都会算的帐。

培养人格魅力增强领导效应 篇7

一、培养人格魅力的战略意义

在领导活动中表现为使追随者产生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进而促进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是一种对被领导者所引起的一种权力难以达到的、心悦诚服的拥护和信任的影响力, 它属于领导的隐形素养, 也是其为官为政终身受用的东西。

1. 培养人格魅力, 可以促进本职工作的顺利开展

无论处于那个部门和层次的领导者, 都是这个部门的行政长官, 他工作起来不是单一作战, 而是要和他的团体整体作战。培养人格魅力, 有利于他团结团队, 提高团队的整体实力, 增加团队的合作力度, 进而增进团队的工作进度。

2. 培养人格魅力, 对增进党组织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作为一名拥有中国共产党员身份的领导者,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条件下, 都应该注意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特殊的政党, 不光属于无产阶级的代表, 更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3亿人口都需要中国共产党来安置。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执政党, 要想长治久安, 只有依靠人民群众, 只有走群众路线。走好群众路线, 只有依靠各级领导者尤其是基层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只有领导者拥有人格魅力, 行使的政策法规才能尽早尽量的走进人民群众, 党的地方堡垒才能坚固, 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健康发展, 进入共产主义才能指日可待。

二、培养领导人格魅力的基础

1. 领导者应当有强烈培养人格魅力的自我意识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一个领导要培养人格魅力, 光靠外界的督促是根本办不到的。儒家强调“反求诸己”, 说的就是要求人要在内心世界上下功夫。作为领导人, 只有心里拥有培养人格魅力的强烈意愿, 在这种意愿的指引下, 才会考虑自己需要学习什么, 改造什么, 培养什么, 锻炼什么。

2. 领导者要有宽广的胸襟

胸襟宽广的人, 一般都有健康的身体, 对人生也会豁达。俗话说, 宰相肚里能撑船, 将军额头可跑马。即使你是一名合格的领导者, 也不可能总是正确的, 也不会所有人都认为你是有能力的。作为领导人, 要放下架子, 走进群众, 只有海纳百川, 虚怀若谷, 才能人尽其才, 使单位绩效蒸蒸日上。

3. 领导者要“有才”

德才兼备是无产阶级选拔、使用干部一贯坚持的原则。斯大林在《论党的工作缺点和消灭托洛茨基两面派的办法》一书的结束语中, 明确提出选拔干部的政治标准和业务标准。他说:“挑选工作人员, 第一, 要根据政治的标准, 就是说, 他值不值得政治上的信任;第二, 要根据业务的标准, 就是, 他们适不适合做一项具体的工作。”邓小平说:“用人的政治标准是什么?为人民造福, 为发展生产力, 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这就是政治标准。有文化, 懂专业, 会管理, 能够胜任所承担的工作, 并作出实绩的, 就是有才。”领导者只有有了才能, 才拥有了展示人格魅力的舞台。

4. 领导者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

无论哪一级的领导, 都属于一个部门的行政长官, 处于本部门的中心地位, 倍受瞩目。领导者自上任的那一天起, 都把自己摆在众目之下, 无时不受关注。作为领导, 千万不能有当天和尚撞天钟的思想, 对待工作, 不能有和稀泥的思想, 对待同志, 一定要言必行, 诺必践。言而有信, 公私分明, 立场坚定, 才能彰显个人的工作作风, 进而提升人格魅力。

三、培养人格魅力, 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是支持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的信念。但是, 如果领导者视人格魅力如此, 恐怕会夸大个人作用, 犯英雄主义错误, 给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人格魅力只是人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人的魅力也实在是有限的。

2. 帕金森定律

英国一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 在《帕金森定律》一书中阐述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 有三条出路:第一, 申请自己退位;第二, 让一位能干的人来给自己当副手;第三, 任用水平低的两个人来分担自己的工作。第一条万万走不得, 那样会丧失权力;第二条也走不通, 这个人会超越自己;看来只有第三条最适宜。所以, 两个平庸的人分担了他的工作, 他自己则在上面发号施令, 他们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两个助手无能, 只有上行下效, 再选择两个无能的人来分担自己的工作。如此类推, 形成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班子。在我们的执政过程中, 我们也犯同样的错误, 有的人虽然能力有欠缺, 但德性好, 会团结人, 能博得大多数人的信任, 那就暂时委任吧, 实在不行, 多配两个副手。所以, 先有一个地级市有15个副市长;后有一个地级市市政府办下属副秘书就有15位, 其中那个13位是副秘书长。

3. 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 就是指人际交往中, 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 掩盖了其他特征, 从而造成了人际认知的障碍。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 容易产生盲人摸象的后果。在工作中, 领导者一定不要被人格魅力的光环套牢眼球, 克服以点带面的工作难点。

四、提升人格魅力的捷径

1. 提升道德修养, 在任何场合都要自尊、自爱

陶冶道德情操是领导道德人格的重要内容。有人说, 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 但智慧永远也不会弥补道德的缺陷。诸葛亮在《诫子书》提到:“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台湾教育家高希均曾说过:“没有人, 不能做事;没有人才, 不能做大事;没有人品, 无论大事小事, 都会坏事。”可见, 领导者要发挥领导职能, 为广大追随者所接受, 只有先提高道德修养, 摆正物质享受和精神生活的位置, 才能有所获。

2. 注意外在形象

领导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这里所讲的外在形象, 并不是狭义地讲领导者的身体容貌, 而是指领导者在公关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包括领导的外形、举手投足以及语言等。领导者要培养人格魅力, 外形会先声夺人。一个人即便有良好的内涵, 但内涵是一眼看不透的。曾有一个厂子制造的氧气瓶引起外商的关注, 在签合同之前外商要参观一下厂子, 厂长在陪同参观的时候随口吐了一口痰, 并随即用鞋子蹭去, 外商当时没有吭声, 但第二天随即宣布与此厂取消合同, 理由就是那一口痰。由此可见, 领导者的形象, 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 他的背后, 立着的是集体、组织、国家。

3. 恰当运用权力, 善于处理矛盾

权力是柄双刃剑, 领导者一定要恰当使用权力。领导是权力是人们赋予的, 领导的工资是纳税人的血汗。政府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是要是人们的生活更加有序和有保障。领导是代替政府行使职责, 所以, 权力应该是为人民谋福利, 而不是为己。只有权为民所谋, 才能赢得人民和追随者的信任和拥护。在日常生活中, 因为我国人口众多, 资源分配不均, 人民生活水平存在差距, 各种矛盾时有发生。领导者在处理矛盾时, 一定要多方求证, 以期取得比较公正的处理办法。

其实, 作为一名领导, 要时刻谨记:领导人格魅力是可以培养的, 但要找到根源, 那就是他们的追随者和人民群众。只有赢得追随者和人民群众的极大信任, 才能使自己真正拥有人格魅力。

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形态里, 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离开社会, 离开人际交往, 人也将不成为人, 更不可能成为一名领导。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最多的就是人格的影响。贺华勃说, 这是一个不可言喻的两情相悦, 他给予我们的, 犹如芳香给予花儿一样。因此, 可以说, 那些令我们尊敬的人, 例如毛泽东、周恩来, 他们身上散发着人格特征, 他们身上有一种人格魅力。所以, 无论他们相貌是否英俊, 只要具有这种人格魅力, 就具有了令人尊敬、爱戴的凝聚力。

摘要:领导工作, 一般靠两种力量, 即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真理的力量要靠人格的力量来支撑, 而人格的力量也需要用真理的力量来陶冶和锻炼。本文解析了如何提升人格魅力的培养以及培养人格魅力所要注意的问题。

领导者如何增强说服力 篇8

你必须学会通过说服来领导。如果不能说服别人或者令他们信服,你就无法成为领导者。如果你觉得要求别人做出改变让你犯难,最好的办法就是专注于你希望引发的反应,而不仅仅是你想说的话。

为了引发“我从来没这么想过”的反应,你必须表达出自己激动热切的心情,讲述你所实现的飞跃,即从形成理论到提出富有想象力的、规模尚属未知的新主张。

你可以应用哪些新工具来说服别人,劝他们改变主意?用假想的争执、夸张的语言、音乐,还有连绵不绝的鼓点吗?哦,或许吧。但其实你还可以掌握一些更高级的沟通技巧。

你的目的并不是强迫人们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是为他们提供一个从全新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机会。若想发动变革、创造一个新的未来,你必须承认自己的弱点,对未经验证的理念表现出热情和信念,并为追寻这个理念甘冒失败的风险。你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讲话风格,以令人信服、无可辩驳的方式表述你的坚定信念。

领导辅助工具

如果你的目标是施加更多的影响,那么你在传达信息时,就要散发出让听众难以抗拒的激情。也许你需要打消人们的疑虑、帮助他们克服不愿接受新理念的心理,或突破那种漠不关心的状态。以下是六种有用的工具:

威胁或强调后果。你可以通过强权、威胁或恫吓让那些懒惰无为或骄傲自满的人乖乖干活。每家企业都有那么一两个恃强凌弱的家伙,原因就在于此。作为团队中的一名管理者,只要制定一个所有人都认可的目标,通常就足以激励他们努力投入工作。不过,如果有人进度落后,或某一派系拒不服从,那么你就要想办法从团队中挺身而出,担当起领导责任。有一种通用的领导技能就是威胁:强化任务的危机感和紧迫性,让后进者跟上队伍。

你需要创造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权力。一旦你学会了真诚地向大家表述严重后果,你就不必用虚张声势吓唬人的办法,让大家相信你所言非虚。

表露热情与感伤。一个发自内心的好故事可以改变听众的反应。它的说服力来自于它的真诚。请看科林·鲍威尔(Colin Powell)是如何深深打动一群满怀敌意、心存疑虑的听众的。2003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鲍威尔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上发表演说。有人问他联合国为何要依赖硬实力(军事行动)而非软实力(外交对话)。沉吟片刻后,他以一位军人政治家的诚恳,发自肺腑地说了一番话。“我当过35年的兵。”他开口说道,“将欧洲从二战中拯救出来的并不是软实力。在过去100年间,美国将无数青年男女派往别国去作战,其中许多人命丧他乡。但我们从未索要过财富与领土,我们只想要一块能够安葬他们的土地。”

我的一位朋友当时就在现场。他回忆说:“仿佛会议厅内所有锐利的锋芒都收敛回去,所有紧绷的面孔都柔和下来——你能感受到那种变化。”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和信念为基础,充满感情地去表达观点总是极具说服力的。

运用幽默与机智。幽默是放松心情、减轻工作压力的一种最有力的武器,劝你竭尽全力去开发自己能驾驭的所有幽默渠道。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创造性企业,对幽默都会另眼相看。幽默与广告公司创意部门使用音乐的方式颇为类似。任何无法言传的情绪、刻骨铭心的承诺、个人的心灵感悟,都可以用歌声来表达,用音乐来倾诉。幽默也是这样的载体。

暴露缺点。沉着冷静地发表一席毫无瑕疵的演说固然完美,但要论说服力却比不上真实。一段激情洋溢却并不完美的讲话恰恰证明你对此事太在意,甚至顾不得掩饰缺陷,因此也更加令人信服。

制造意外。意外是一把钥匙。只要有机会,就想法制造一点意外和小小的惊喜。在许多成功的方法中,都贯穿着突如其来、让人精神为之一一振的意外,可以说服他人实现改变,让听众作出更加开放的反应。心不在焉、走神溜号、冷嘲热讽都可以用意外来打断。

艺术激发创造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篇9

一、激发才能,点燃创造力

对于低龄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充满着幻想,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大人们叹为观止。可以遨游太空,可以居住在机械大楼中,可以穿行在童话世界里……到了高中,学生们会用幼稚来形容这些儿时的作品,对于儿时的作品不以为然,思维趋于理性,对于绘画的欣赏也愈加具象与写实。他们渴望与现实沟通、交流,但又仿佛受困于技法的表达,无法借助手中的技法,用写实手法真实地再现自我内心的想法。这或许是他们愈发不自信的原因之一。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寻找一种简洁的方式,用艺术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话语来讲述内心的声音,通过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 从身边寻找创作灵感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从身边寻找创作灵感呢?首先,我引导学生在教室内寻找可以绘画的简单图案,一支笔、一本书、书上的包装小花等。渐渐地,学生们不断寻找到自己可能感兴趣的物品作为参考。其次,我从实物引导转向抽象符号的引导。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得最多的莫过于文字和数字。我请学生将自己的名字作为创作的对象进行思考,并且进行相关的装饰和点缀。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文字将会成为一个具有自己思考方式的艺术符号。第三,我引导学生寻找不同材质进行创作。由于写实技法的不足,高中生的创作热情会受到不小的阻碍,那么能否引导他们借助身边的材料进行创作呢?这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他们会通过网络、杂志等多渠道寻找自己想要的元素,通过复印、描边、剪切等手法进行再创作,不仅能丰富绘画的形式感,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 头脑风暴分享创新灵感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们其实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尤其是高中学生,更是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他们有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但往往受困于技法的表达。头脑风暴是一种思维火花的碰撞,彼此之间有协作、有分享。在头脑风暴中,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给别人提出意见,甚至大家可以在纸上涂涂画画,有技法的学生帮助有想法的学生,大家通过讨论来分享彼此的创意,寻找身边的创作灵感。

3. 让学生说自己的话

对《哈姆雷特》的理解,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见地,对于艺术创作也是如此。艺术语言是相通的,但是通过每个人的表达,其呈现的内容就会大大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话要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内心的想法要表达。我们通过前面的两个步骤与方法,先点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寻找身边的创作灵感,再到彼此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了解和参考身边同学的创作思路和创作灵感,最后让他们绘制自己的作品,说自己的话。我们发现经过这样一个过程,高中学生就不会再说他们没有绘画细胞了。因为他们找到了一种可以表达自己想法的方法,而不受困于技法的不足。

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已经能够用自己的图形表达自己的想法,上百件作品中几乎没有重复的符号,大家都说着自己的话语,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二、搭建平台,增强学生自信心

喜欢绘画的学生不在少数,但他们往往会绘画在自己的小本子上。不少腼腆的学生的绘画本只有一位欣赏者,那就是他自己。他们往往羞于展示自己的作品,总觉得画得不好。我想平台的搭建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有着很大的帮助,不仅能让学生的个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也能让周围的同伴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能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

1.作品展示是交流也是鼓励

我校已经连续几年为学生在校内举办学生绘画艺术作品展。从“黑与白”学生作品展拉开序幕,到“炫”“画里画外”等作品展,我们不难发现作品展示对增强学生自信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参展的作品几乎覆盖了90%的学生,学生通过策展、布展到观展,参与度和热情非常高涨。尤其是在观展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的构思,有的学生发现了他人作品的精湛之处。学生们又将交流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有不少学生邀请自己的家长以及初中时期的同学来校观看展览。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的宣传,也成了学生间的一种交流、沟通和自信提升的表现。

2.搭建公共艺术的平台

此处的公共艺术与专业的公共艺术有一些相同,但不完全一样。这里的公共艺术平台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公众场合绘画的机会和平台,例如教学楼之间的墙体彩绘、校园内窨井盖的装饰彩绘等。这些公共场所的绘画,为学生们提供了自己专业技能的展示平台。学生们通过类似的活动(哪怕平时不太绘画的学生也会参与),不仅能够做到团队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同时也能对艺术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公共绘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信心。

增强领导艺术 篇10

科技的进步, 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应用, 深深地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是为文化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先进手段和表现形式, 使其内容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二是催生出很多新兴的文化业态, 如电子票务、网络文化、手机文化、4D电影等;三是极大地拓展了文化节目传播的出口和通道, 节目播出渠道的垄断逐渐被打破, 呈现出更为开放、多元的格局;四是多种高速的、大容量的通道已经建好, 对文化内容的需求更为迫切, 这为以内容创作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遇。这种影响对剧院艺术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 也带来了机遇。

我国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国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 文化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 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国内具有地方特色、具有代表性的剧院也相继建立, 为高雅艺术和大型演出提供平台, 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提高文化素养的场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值得我们骄傲, 其中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在充分了解我国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的状况下, 更要认识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 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 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 存在的不足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应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发展的紧迫性。我国文化产业完整的产业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 这使我国成为最大的潜在文化市场。增强艺术管理, 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

增强艺术管理, 向观众争取票房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而向人们提供好的节目、好的艺术是前提。现在, 很多人忽视了剧院表演的艺术性和珍贵, 很少有人去观看高雅的艺术表演。一些珍贵的艺术门类极少有人自愿去看, 一些年轻人被要求才去看, 尤其是一些古典艺术。很多学校重视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欣赏意识, 组织去观看。究其原因, 其一是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很少有人闲暇去观看剧院艺术表演;其二是节目表演水平达不到人们的要求;其三是宣传力度不够。当然, 还有很多原因, 这些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

增强艺术管理, 提高表演水平是前提。艺术文化视觉感受是基础, 为观众提供精神享受, 主要是看艺术本身, 另外服装灯光舞美也是重要方面, 需要认真对待。提高艺术本身的水平是必不可缺的, 对每一个节目的编制、筛选、彩排都要严格, 力求完美。另外, 对舞台艺术表现的依托条件, 像服饰、灯光等都要做好。达到很好的试听效果, 真正的吸引观众,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节目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创新力的提升。传统的艺术文化是宝贵的财富, 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方面。但在保留吸取传统曲目的优点的同时, 适当的对节目进行创新, 适应现代人们的审美观, 能更好的争取票房,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不断适应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 更好的贴近群众, 走进群众的生活, 才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源泉。同时, 活跃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为人民群众提供高雅的艺术和精神产品。有人觉得有些艺术应当是原汁原味的像京剧, 但现代化地变革一下也无妨, 可以告诉观众其中的创新之处, 看他们喜欢还是不喜欢。创新还是保持传统, 对于艺术而言只有合适不合适之分, 没有对错之分, 做到合适了就是成功的创新。

增强艺术管理, 做好演出前得管理是其中一个方面。演出前的宣传是很重要的, 要争取赞助、争取票房, 要让社区的家庭都知道有什么样的演出, 这个演出有多重要, 才能更好的做好演出工作, 实现其价值。如果演出的前一周, 表演者在社区进行讲座, 介绍剧团, 或者把详细的信息公布在互联网上, 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演出, 提供人们观看的途径和方法。这样为观众提供了解的途径, 提供方便, 才能争取得赞助和票房, 扩大文化消费。

增强艺术管理, 培育骨干文化企业能很好的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 可以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骨干文化企业的发展必定会成为地区标志性的发展方面, 必定带动其他文化企业的发展。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 尽快壮大企业规模, 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 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 培育一批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 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艺术节目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地域广阔, 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多种多样, 充分发挥其价值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艺术管理的模式各式各样, 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管理模式, 剧院的最主要目的都应该是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资源, 增加剧院的收益, 减少政府补贴, 进而实现较大利润,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努力改革。加强艺术管理是其中一个主要方面, 对文化企业的宏观调控、文化企业的管理体制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其中的任何方面都要科学、合理的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应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剧院文化取得良好社会效益是根本目标, 经济效益要排其后。应该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并合理应用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适应社会人们的需求。适当的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可以促进其发展, 但更应注意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扩大产业规模, 是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 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能更好的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很多方面, 在此仅作如上探讨, 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改进, 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孔建华.北京文化经济议事协调机构的作用与工作机制-兼谈文化管理部门渐进式改革的趋势[J].艺术与投资, 2008, (9) .

[2]霍步刚, 傅才武.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分期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策略问题[J].中国软科学, 2007, (8) .

[3]解学芳.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的一项制度安排[J].学术论坛.

[4]董云帆;多元.整合.适应——现代西方剧场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研究[D].重庆大学, 2001.

[5]郭肖兰.探索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之路——准公益性演出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浅析[J].商场现代化, 2005, 18.

浅谈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篇11

关键词: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

0 引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确立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强化法治思维。而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破除人治思想,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课题。

1 依法治国必须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1.1 法治思维各级领导干部治国理政基本要求。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

1.2 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

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他们是否具有法治思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目前,不管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党内,人治的治国方式还有一定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下大工夫和决心,实现以人治国方式向以法治国方式转变。

2 影响推进依法治国的主要因素

2.1 部分领导干部特权思想严重,法治意识淡薄。特权是腐败产生的重要根源。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与我国的基本法律是相抵触的,我国的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也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相违背,党章明确规定:“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取任何私利和特权”。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但是,有极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认为自己高于人民,处处要搞特殊化,把权力当作获取金钱、美色的筹码;当作个人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途径等。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降低了党的威信,败坏了党的形象。

2.2 部分领导干部用法治思维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一些领导干部不用法律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而是摆威风,认为“治”,就是治理人民群众,奉行“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解决”、“摆平就是水平”等错误思想。殊不知,开展群众工作,要用法治思维。要把群众工作纳入法治轨道,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开展群众工作,要用法治思维。要依照宪法和法律来保障群众的权利。

2.3 部分领导干部崇拜权利、迷信权力。人治思想产生于专制的政治环境,在人治环境下,造成人人对于权力的崇拜、迷恋和追逐,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官本位现象成为必然。为防止权力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侵犯,权力的边界被严格界定,权力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方式受到规范,而社会中的普通民众和政府官员都以自觉保障公众的权利为职责。

人治思想的根源产生于对权力的崇拜,因此在治国理政过程中,会产生对权力的迷信和依赖,同时,由于权力具有接近无限的施展空间,因此在处理问题时首先考虑到使用公权力。重庆的打黑事件之所以会形成巨大的争议,在普通民众和法学界之间形成截然不同的结论,其背后的实质是人治思想和法治思维的碰撞。

3 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路径选择

3.1 提高法治思维要实现执政思维从“单向革命思维”向“多向发展思维”转变。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是以革命作为道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以“革命”作为标签,强调阶级斗争。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强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农民阶级和封建地主之间的仇恨,以处理和面对严峻的政治环境。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们应该及时由“革命思维”向“建设思维”转变,但遗憾的是,革命的单向思维依然占据着上风。在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理念,探索凝练出自己的发展方向。转变执政思维,马克思没有给我们现成答案,需要我们党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把创新蕴含于服务之中,以适应党的执政思维转变的客观性。

3.2 提高法治思维要实现以党的政策为执政依据向以国家法律为执政依据转变。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条文中,有四次提到了“努力为人民服务”,这就说明,服务型执政党建设也是执政党遵守宪法的要求之一。服务型执政党建设必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既具有联系性又有一定的区别,党的政策是国家立法重要的指导思想,法律则是党的政策的法律化,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人民意愿和利益的体现。但是也应看到二者的区别,党的政策在没有转化为国家意志之前,只对全体党员有约束力,对社会其他成员具有号召力和指导性,并不具备国家强制力,而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备约束力和强制力。执政党要以国家法律为依据,最根本的是要维护宪法的权威,要具备宪法思维。

增强领导艺术 篇12

一、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增强责任感

所谓责任感, 即责任心, 是指一个人或团队对自己或外界以心态为主题的处世态度。领导就是责任, 工作就是责任, 当官就是从事了这份职业, 就要承担起这份责任, 以满腔的热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去做好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第一,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责任感。责任意识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具有浓厚的道德理想成分, 中华民族不断繁荣昌盛, 与中华儿女所具有的恪尽职守的责任意识是分不开的。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 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一个地方风气的形成, 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作为部门或者单位的决策者和组织者, 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其决策水平和工作成效,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怀责任感, 兢兢以强、戒慎以进。

第二, 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感是提高执行力的客观需要。执行力就是完成任务的手段和能力, 体现在工作上就是责任心,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 执行力如何决定着党和国家政策落实和事业的成败。决策、部署、措施再好, 落不到实处, 也没有任何意义。目前, 我们有许多好的思路、想法, 但是就是无法落实到位。究其原因, 固然有领导干部能力的问题, 但更重要的是一些领导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

第三, 增强责任感是领导干部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责任感是动力之源、干劲之泉。责任感出勇气、出力量、出智慧, 人一旦受到责任感的驱使, 就能促进事业达到更高水平, 就能创造出人间奇迹, 成就一翻不平凡的事业。有了责任感, 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 甚至化险为夷;缺少责任感, 再安全的岗位也容易出现问题, 节外生枝。责任感强, 知难而进, 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感弱, 不思进取, 简单的问题也难以解决。

二、当前领导干部责任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 领导干部加快发展的责任意识普遍比较强烈, 主流是好的。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 一些领导干部由于责任意识淡薄而引发的作风问题还比较突出, 部分领导干部作风懒散、工作拖沓、缺乏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令执行不到位。少数领导干部头脑中没有部门是政府组成部分、部门行政权力是政府授予的基本法律概念, 经常会听到“这事情得政府管, 和我们没有关系”的荒谬论调, 这样他们就把所有的问题、责任、工作压力都推给了他们想当然的“概念政府”。一些部门算小家账, 缺乏大局意识, 一切以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为重。

二是工作落实不到位。习惯于“用会议落实会议, 用文件落实文件的做法”。“喊在嘴上, 挂在墙上, 落在纸上”的形式主义的东西比较多, 研究工作不细致、部署工作不周密、推进工作不跟踪、检查工作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干部深入实际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喜欢看文件、听汇报来了解、掌握和研究工作, 人云亦云, 部分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超前意识。

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一些干部工作缺乏热情, 作风漂浮, 遇到困难绕路走, 缺乏大刀阔斧的勇气、敢于碰硬的豪气和坚持原则的正气, 在工作过程中不敢较真、不敢碰硬, 瞻前顾后、顾虑重重, 就怕得罪人;遇到矛盾纠纷时不靠前指挥, “绕着走, 拖着办, 推着干”, 搪塞推诿, 矛盾上交。

四是进取意识不强烈。有的领导干部放松世界观改造, 理想信念动摇, 价值观念扭曲, 事业不成怨条件, 工作不利怨环境, 关系不顺怨领导;有的工作敷衍了事, 能推则推, 能拖则拖;有的整天忙于应酬, 对经济工作不研究, 对本职工作不熟悉, 工作推着干, 抓不到点子上, 打不开局面。

三、增强领导干部干事创业责任感的途径

在实际工作中怎么样才能增强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呢?主要就是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三个加强。

一要坚持加强自身修养。所谓“修养”, 就是指一个人在政治、道德、学识、技艺、待人处世等方面, 自觉进行学习磨练、涵育和陶冶所下的功夫, 以及经过长久努力所获得的某种能力和素质。领导干部修养, 主要是党性修养, 是指领导干部按照党性原则所进行的自我改造、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 是党的性质变成领导干部党性的具体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讲, 责任感的形成靠的是人生感悟, 是在自己的人生工作经历中体会出来的。

二要坚持加强组织教育。组织教育是领导干部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责任感的基础性因素。有效的组织教育能够促进人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仰以和人格塑造, 不仅使人们能够确定先进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情操、行为规范, 而且通过不断提高人们辨别真善美的能力, 净化人的心灵, 催人奋发向上。

上一篇:社会保障制度下一篇:颈椎病的药物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