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

2024-09-30

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共12篇)

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 篇1

一、风险投资的涵义

1. 什么是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简称VC, 在我国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约定俗成的概念, 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是比较合适的。广义的风险投资是指所有高潜力、高风险的收益投资, 狭义的风险投资是基于高科技, 生产和商业投资技术密集型产品。据美国全国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 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拥有巨大潜在的、新兴的、快速发展的一种权益性资本。

2. 风险投资的特点

(1) 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风险。一方面, 高风险是投资风险的一个特点。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小型和中型的高新技术产品或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投资对象, 具有增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这些高科技企业缺乏资金支持, 领先的风险投资目标常常在最初的设计阶段的“种子”技术的高科技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可能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使风险资本承受高于正常投资。

(2) 风险投资属于一种权益资本, 并非借贷资本。风险投资为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权益资本一般占企业的总资本的30%以上。对于高科技创新企业来讲, 风险投资属于一种昂贵的资金来源, 但它可能是唯一可行的资金来源。相对便宜的银行贷款, 然而银行贷款规避风险, 首要是安全性, 高科技创新企业没有办法得到它。

二、风险投资业在中国的现状

1. 在税收方面政府的扶持不够

(1) 在风险投资上缺乏税收优惠政策, 双重征税的问题在风险投资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

(2) 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之一是“对于新办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 这项政策有两大缺点, 一个是刚刚投入的风险企业通常没有利润, 豁免缴税过早, 第二是风险投资通常4至7年退资获得收益, 这一政策对帮助小型和中小型企业并没有明显效果。

2. 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缺乏。

发展风险投资人才是风险投资的关键。风险投资横跨技术和资金两大领域, 是一项有风险的特殊活动, 风险投资的发展涉及企业管理、金融投资等诸多学科, 实用性很强。既懂技术也懂经济管理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综合人才, 是非常重要的风险投资发展的加速器。因为缺乏风险投资专业人士, 不仅使企业资本的优势发挥受到影响, 并在一定程度上对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产生阻碍, 绝大多数的风险投资公司由政府设立, 实际操作公司常常是非专业人士, 真正具备风险投资知识的人才难以发挥才能。

3. 单一的资金来源

政府和国有企业是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 主要是凭借银行开发贷款和财政拨款, 目前我们的大部分风险资本尚未形成包括非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结合的资金供给渠道。导致中国的科学和技术风险投资公司拥有的控股权主要是国有企业, 民间借贷资金虽然增长迅速, 但普遍风险管理大、规模小, 无法与国有企业竞争。所以, 由于单一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 导致风险投资基金只能停留在一个小规模上, 难以承担更大的风险, 财政支持和提供长期的低成本资金支持, 只能支持小风险、低投资和短期的项目, 不能反映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 从而使风险投资机构的良性运转受到影响。

三、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途径

1. 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

加强政府的风险投资、税收政策, 以体现政府支持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支持, 可以有效地规范、促进风险投资发展。所以,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可以通过税法调整投资的风险管理, 并通过立法, 减少风险投资公司和基金提供者的税收数量, 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和交易成本, 提高风险投资收益, 增加风险投资热情;另一方面加大税收优惠, 可以通过税率降低, 不断扩大减免税的范围, 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 发展税收优惠政策, 以一种灵活的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风险投资中。

2. 保护风险投资者的利益, 完善退出机制

按照国际经验, 退出渠道的完善对于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退出渠道的建立和完善, 才能使风险投资公司进行规范的操作, 同时对风险投资者的既得利益进行保证。然而, 在中国兼并和收购是风险资本退出的主要途径, 破产清算和公开发行 (IPO) , 并辅以多样性方式开展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提出几点建议:

(1) 市场准入制度要宽严适度, 加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坚决贯彻落实严格的退出机制措施, 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国的资本实力, 从而使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得以提高。

(2) 对现有上市公司的市场要努力规范, 对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活动来讲尽量减少风险投资业对其产生的影响, 对股票市场流通体系进行逐步改革和完善, 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给风险资本的退出。

3. 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拓宽

眼下在中国, 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是科学技术开发的国家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然而大量的投资不应该是政府支持的重点, 而应该以政策为导向。为了解决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 必须以政府投资为导向, 增加吸引力, 私募基金, 实现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融资。因此, 一方面可以实施和制定各种政策和制度,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行业, 让私人投资发挥主体作用, 以弥补中国风险投资单一来源的弱点, 另一方面培养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风险投资意识, 吸收更多的私人投资, 公共、机构和个人投资都愿意通过风险投资机构将资金投向风险投资公司, 呈现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 从而使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扩大。

参考文献

[1]俞芬飞;风险投资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作用机理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年04期[1]俞芬飞;风险投资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作用机理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年04期

[2]金琼;论我国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和运作要点[J];经济纵横;1999年03期[2]金琼;论我国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和运作要点[J];经济纵横;1999年03期

[3]马连杰;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10期[3]马连杰;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10期

[4]范柏乃;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实证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03期[4]范柏乃;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实证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03期

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 篇2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焦炭产品简介及生产技术概述1第一节焦炭介绍

1一、焦炭定义

1二、品种发展综述3第二节焦炭行业产业链分析

5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5二、焦炭产业链模型分析7第三节焦炭生产工艺技术进展及当前发展趋势9第四节我国焦炭产业发展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10

一、“波特五力模型”介绍10

二、焦炭产业环境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13 第二章2011-2014年世界焦炭产业发展状况分析17第一节2011-2014年世界焦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7

一、世界煤炭资源分析17

二、世界焦炭贸易分析19

三、世界焦炭价格走势分析20 第二节2011-2014年主要国家焦炭行业发展情况分析2

3一、德国焦炭价格情况分析2

3二、美国焦炭产业发展现状2

4三、俄罗斯焦炭产业发展概况分析26

四、欧美焦炭市场发展趋势分析29 第三节2011-2014年世界焦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32 第三章2011-2014年中国焦炭产业发展环境分析34第一节2011-2014年中国焦炭经济环境分析3

4一、中国GDP分析3

4二、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7

三、恩格尔系数39

四、工业发展形势分析40第二节2011-2014年中国焦炭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43一、焦炭国家标准

43二、《焦化行业准入条件》4

4三、进出口政策分析46第三节2011-2014年中国焦炭产业社会环境分析50

一、环境保护分析50

二、能源节约分析54第四节2011-2014年中国焦炭产业技术环境分析55 第四章中国焦炭行业运行情况57

第二节行业生产规模分析58 第三节行业发展集中度59 第四节2014年焦炭行业景气状况分析60

一、2014年焦炭行业景气情况分析60

二、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6

2三、国际市场发展趋势6

5四、国际主要国家发展借鉴67 第五章焦炭产品生产工艺及技术趋势研究70第一节质量指标情况70第二节国外主要生产工艺71第三节国内主要生产方法72第四节最新技术进展及趋势研究7

3一、产品近地市场7

3二、产品工艺设备采购渠道75 第六章焦炭销售渠道78第一节国内外市场分布78第二节国内需求厂家及联系方式79第三节国外需求厂家及联系方式80第四节潜在客户分析81 第七章国内焦炭市场供需分析83第一节焦炭市场特征分析8

3一、产品特征8

3二、价格特征8

4三、渠道特征86

四、购买特征89 第二节焦炭市场需求情况分析9

2一、市场容量9

2二、原料需求94 第三节焦炭市场供给情况分析98

一、产品供给98

二、渠道供给能力101 第四节焦炭市场价格走势分析10

4一、价格走势分析10

4二、价格走势预测106第五节焦炭市场供给平衡性分析110 第八章焦炭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112第一节焦炭进出口市场分析11

2一、进出口产品构成特点11

2二、2011-2014年进出口市场发展分析114第二节焦炭行业进出口数据统计118

一、2011-2014年焦炭进口量统计118

二、2011-2014年炭出口量统计1

21一、进口地区格局分析12

4二、出口地区格局分析126 第四节2011-2014年焦炭进出口预测130

一、2011-2014年焦炭进口预测130

二、2011-2014年焦炭出口预测133 第九章焦炭国内重点生产厂家竞争与趋势分析137第一节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408)137

一、企业简介137

二、企业营业范围139

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140

四、主营收入分布情况1

42五、财务比率分析145 第二节上海焦化有限公司148

一、企业基本概况148

二、2011-2014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150

三、2011-2014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1

53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155 第三节山西潞宝集团157

一、企业基本概况157

二、2011-2014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159

三、2011-2014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160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162 第四节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66

一、企业基本概况166

二、2011-2014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169

三、2011-2014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17

1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172 第五节山西阳光焦化(集团)有限公司17

5一、企业基本概况17

5二、2011-2014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176

三、2011-2014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178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181 第六节景德镇市焦化煤气总厂18

4一、企业基本概况18

4二、2011-2014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186

三、2011-2014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189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191 第七节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19

3一、企业基本概况19

3二、2011-2014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19

5三、2011-2014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196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198

一、企业基本概况20

2二、2011-2014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20

5三、2011-2014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207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208 第九节山西美锦煤气化公司21

1一、企业基本概况211

二、2011-2014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212

三、2011-2014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214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217第十节襄城县宏源(许昌)焦化有限公司220

一、企业基本概况220

二、2011-2014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22

2三、2011-2014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22

5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227 第十章2011-2014年中国焦炭产量数据统计分析230第一节2011-2014年中国焦炭产量数据分析230

一、2011-2014年全国焦炭产量数据分析230

二、2011-2014年焦炭重点省市数据分析233 第二节2014年中国焦炭产量数据分析236

一、2014年全国焦炭产量数据分析236

二、2014年焦炭重点省市数据分析238第三节2014年中国焦炭产量增长性分析2

42一、产量增长2

42二、集中度变化245 第十一章未来焦炭行业发展预测249第一节2014-2018年国际市场预测分析249

一、2014-2018年焦炭行业产能预测249

二、2014-2018年全球焦炭行业市场需求前景2

51三、2014-2018年全球焦炭行业市场价格预测252第二节2014-2018年国内市场预测分析25

5一、2014-2018年焦炭行业产能预测25

5二、2014-2018年国内焦炭行业产量预测256

三、2014-2018年全球焦炭行业市场需求前景258

四、2014-2018年国内焦炭行业市场价格预测26

1五、2014-2018年国内焦炭行业集中度预测263 第十二章2011-2014年中国焦炭产业运营现状分析266第一节2011-2014年中国焦炭资源发展概况分析266

一、2014年晋中市焦炭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266

二、2014年焦炭价格走势趋势分析269

三、2014年焦炭价格走势分析及预测27

1四、近期国内焦炭市场运行情况分析272第二节2011-2014年中国焦炭行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27

5二、环境污染问题276

三、企业自律问题278第三节2011-2014年中国焦炭行业发展问题应对策略分析282 第十三章焦炭产业政策及贸易预警分析284第一节国内外产业政策分析28

4一、中国相关产业政策

二、国外相关产业政策 第二节国内外环保规定

一、中国相关环保规定284286 290290

二、国外相关环保规定293第三节贸易预警296

一、可能涉及的倾销及反倾销296

二、可能遭遇的贸易壁垒及技术壁垒298第四节近期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302第五节我国与主要市场贸易关系稳定性分析303 第十四章焦炭市场预测及行业项目投资建议305第一节中国生产、营销企业投资运作模式分析305第二节外销与内销优势分析306 第三节2014-2018年全国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307 第四节2014-2018年全国投资规模预测308 第五节2014-2018年市场盈利预测309第六节项目投资建议310

一、技术应用注意事项310

二、项目投资注意事项31

3三、生产开发注意事项31

5四、销售注意事项316 图表目录(部分)图表:焦炭的产业链结构图图表:焦炭主要下游市场图表:2014年我国焦炭下游市场分布图表:焦炭的质量标准图表:焦炭部分产品价格情况图表:焦炭的产业环境“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图表:2011-2014年国外焦炭产量变化图 图表:2011-2014年国外焦炭需求满足率变化图 图表:2011-2014年国外焦炭消费量变化图 图表:2014年国外主要地区的焦炭消费份额图 图表:2014-2018年国外焦炭产量预测图 图表:2014-2018年国外焦炭消费量预测图 图表:2014-2018年国外焦炭进口需求预测图 图表:2011-2014年国内焦炭产量变化图 图表:2011-2014年我国焦炭行业产能利用情况

图表:2011-2014年国内焦炭消费份额变化图 图表:2014年各主体国内的焦炭销售量 图表:2014年焦炭下游市场需求份额图 图表:2014-2018年国内焦炭产量预测图 图表:2014-2018年国内焦炭消费量预测图 图表:2014-2018年我国焦炭供需状况变化图 图表:2007年我国各种经销模式市场份额对比图 图表:2011-2014年我国焦炭出口量占产量的份额 图表:2014年我国焦炭分地区产出份额图 图表:2011-2014年我国焦炭供需状况预测图 图表:2011-2014年不同纯度焦炭国内平均经销价格(元/吨)图表:2011-2014年各纯度焦炭国内平均经销价格 图表:2014年我国不同纯度的焦炭价格波动范围(元/吨)图表:2014年不同纯度焦炭价格水平对比 图表:2014年我国焦炭市场不同因素的价格影响力对比 图表:2011-2014年我国焦炭平均期货价格波动情况 图表:2014年国内企业期货市场利用程度 图表:2011-2014年我国焦炭实际进口量变化图 图表:2011-2014年为我国焦炭进口地域平均结构图 图表:2011-2014年我国焦炭实际出口量变化图 图表:2011-2014年为我国焦炭出口地域平均结构图图表:2014-2018年我国焦炭进口量预测图图表:2014-2018年我国焦炭出口量预测图

中国本土十大风险投资机构 篇3

1.深圳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历史投资总量为1.68亿美元,2001年投资总量为6500万美元,基金总量为1.93亿美元。

无论是基金总量、2001年投资总量还是历史投资总量,深圳创新投都稳坐中国本土龙头交椅,其投资非常活跃和出色。2001年其投资总量为5.37亿人民币,紧随汉鼎亚太之后,共投资了36家公司。深圳创新投已由注册资本7亿增资扩股到了16亿元人民币。通过与境内、境外资金组成合资创业投资公司,所管理资金已达30个亿。共投资了66个项目,全部或部分退出了14个项目,平均增值率达到50%以上。

公司在投资活动中强调三个方面:一是要完全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二是出口导向策略,即无论是投资哪个阶段的项目,都一定要先想好退出问题;三是要向基金管理方向转变,拿出部分资金成立了管理公司,委托管理公司去投资。而且,要两手抓,既抓投资,又抓筹资,以筹资促进投资,保证后续能力。在以后的发展中,深圳创新投将广泛地和境内外创投机构合作,既实现国际化,又实现区域化。

公司投资方向主要为具有高速成长性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重点为IT、生物制药、新材料;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一般在1000万到3000万人民币之间;倾向于中后期投资。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南大道4009号投资大厦23层

联系电话:0755-2712888 传真:0755-2712880

网址:http://www.szvc.com.cn

2.上海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历史投资总量为9000万美元,基金总量为1亿美元 ,2001年投资额为1800万美元。

上海联创不仅投资手笔很大,而且具有强大的国际化运作能力,擅长与国外著名风险投资机构和银行合作。截止2001年底,共投了约30家公司。其中一半在IT领域,一半在非IT领域。公司的核心业务是风险投资管理,目前,该公司管理的资金总额已达8亿多元人民币。

总裁冯涛表示,对于联创来说,一是投资会越来越谨慎。二是投资跟踪管理会逐渐受到重视。三是提高工作程序和人员的专业化素质。四是将提高单位投资额度,由目前的每个项目平均投资额150万美元,提高到明年的250万美元左右;相应地,将会提高上海联创所占的股份比例,可能由过去的平均25.57%达到35-40%。五是上海联创可能去关注一些市场冷点,包括农业、环保、小化工,以及那些更传统、更有现金回报、较现实的项目。另外,现在创业企业越来越多,VC的投资基金的个数也在增加,随着创业企业对投资基金的选择使得各投资基金开始注重建立自己的品牌,今后,上海联创将会努力营建自己的品牌。

公司投资方向主要是具有高速成长潜力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重点为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环保和新材料。其中,信息技术领域占投资总额的60%;生物医药领域占20%;环保及新材料领域占20%。公司主要以股权方式进行投资,一般对初创企业占10%-50%;对成长企业占1%-5%。

公司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381号上海中环广场2901室

联系电话:021-53832000 传真:021-53831000

网址:http://www.newmargin.com

3.广东粤科风险投资集团

历史投资总量为7000万美元,基金总量为1亿美元,2001年投资额为2200万美元。

虽然离深圳很近,而深圳又是中国本土创投比较发达的地方,但广东粤科还是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它充分地挖掘广州本地的资源,形成了自己的投资区域。目前,粤科已投资了5亿多元人民币,近50个项目,是本土VC中的佼佼者。

董事长何国杰认为,在中国做风险投资必须考虑三个问题:一是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二是要恢复到比较理性的管理风险投资机构层面,要有足够的投资理念,看准项目的基本点、基本面,否则就可能陷入误区,被某个概念所误导。在没有想清楚用什么模式盈利、用什么办法操控、用什么人去管理项目之前,不要去接触风险投资。三是坚持价值投资,就是在投资的时候,注重项目的真正价值,预测将来退出时候的卖点,而避免炒作的项目,这就使得粤科在网络股比较狂热的时候,整个集团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还处在吃螃蟹的阶段,必须要使得民间的资本看到中国的风险投资有合理的盈利模式,而且这种盈利模式还要可以打动整个社会一定阶层,这样中产阶级才可能大胆地介入投资。这就像中国股票市场一开始还是动员机关干部去买,后来才是民间比政府要火热。即使是目前以政府的引导资金为主,也必须按市场化、价值投资的观点去运作。要做好风险投资,在目前这个特殊阶段还得努力练内功。

公司投资方向主要为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IT、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技术等。投资阶段为成长期。

公司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高中心大楼14-15层 邮编:510070

联系电话:020-87620388 传真:020-87612766

网址:http://www.gvcgc.com

4.山东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历史投资总量为4500万美元,基金总量为7250万美元,2001年投资额为4500万美元。

在2001年度投资总量的分布中,广东、北京分别名列第一、二位,而山东则异军突起,名列第三,排在了上海之前;在投资个数的分布上,山东依旧表现不凡,排在上海之前名列第三(当然,如果加上外资,上海则超出山东)。在2001年的中国本土风险投资界中,山东无异于一匹黑马,让人们眼前一亮。而山东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则是当地的大腕,发挥着巨大的能量。它是山东省第一家政府出资兴办的专门从事高新技术领域风险投资的公司,也是目前国内政府出资组建的规模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

虽然是典型的政府出资,但公司依然坚持市场化、规范化运作。公司建立起了面向市场的全新的项目评选与决策机制,凡申请公司投资的高科技项目,打破所有制界限,不需经过任何中间环节,直接向公司推荐。为加强风险控制,公司制定了严密的风险防范措施:一是坚持审投分离、专家评审的原则,把风险控制的意识贯穿到项目立项、调研、评估、决策、投资、管理、整个过程中,通过对投资的科学管理化解风险;二是对项目采取分阶段投资的方法,即每个项目在达到阶段性预期目标并经有关方面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资金投入;三是对单个项目的投资额,一般不超过公司资本金的5%;四是公司尽量谋求与境内外其他投资者对所选项目进行分别考评、联合投资,体现优势互补,以控制风险;五是投资决策严格按照民主化、专业化、程序化进行;六是对所有投资项目的股权不作永久持有,项目一旦成熟,就通过预定的途径套现退出。

公司投资方向主要为在山东省内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高新技术领域里处于成长期和扩张期的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或者用高新技术提升的传统产业项目。投资重点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领域内的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投资方式是以股权投资为主,兼顾其它灵活的投资方式。

公司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解放路166号

联系电话:0531-6969198

5.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历史投资总量为4200万美元,基金总量为6000万美元,2001年投资额为1000万美元。

中国本土VC中,北科投也是颇为活跃的一个,并且成绩斐然。截止2001年,共投资了近40个项目,宣布清算失败的只有一个项目。投资决策委员会已经通过的项目还有10个左右,总共近50个项目。

公司奉行规模投资和精品投资的理念,即通过实现规模投资最终实现精品投资。副总裁徐洪才说,两者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有先有后,没有规模效益就不可能有精品投资。规模有两层含义:一是投资项目本身要有一定的资产规模;二是对投资项目的持股比例要有适度的集中,否则照搬美国的模式过于分散持股,就很难退出和变现。VC行业是作为广义投资银行、资本市场的上游产业而存在的,这一链条不能断。在目前IPO不能退出、私自并购也很难的情况下,北科投提出战略性并购上市公司的策略,依靠自己来构建产业链条,包括早期的研发项目、孵化、产业化基地,一直到下游的上市公司收购。以此建立一个纵向的产业链条,同时在板块内部进行横向整合,增加板块内部的有机联系,可以避免所投的项目像一堆马铃薯一样毫无联系,避免由于股权过于分散而失去并购价值。因为并购往往就是控制权的转移,如果控制权比例过低,本身就没有并购价值,将很难实现退出,退出不了,资金就会沉淀下来,而对于风险投资来说,没有流动性是最大的风险。公司现在走的路子是,通过战略性并购上市公司构造公司的融资平台,从而与资本市场对接。

公司投资方向主要为IT、生物医药、现代农业三大板块。投资结构:30%投资于种子公司,60%投资于成长、扩张性公司,10%投资于其他业务。

公司地址:北京海淀白石桥路甲7号海淀科技大厦10层

联系电话:010-68943739 传真:010-68943779

网址:http://www.bcvv.com.cn

6.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历史投资总量为4000万美元,基金总量为7250万美元。

上海是金融资源的聚居地,所以成为中国风险投资的三大重镇之一,很多海外投资基金纷纷在这里落脚。盘亘于此的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可以说是善假于物,和海外投资基金展开充分的合作,从而达到了发展自身的目的。

上海创投这样定位自己:地方财政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直属市政府,参照国际风险投资方式运作。所以,其一直按照国际惯例、上海特点,实行市场化运作。吸引和带动海内外各种创业资金,不断扩大创业投资规模,形成多元化创投网络;选择投资管理人(公司)和资金托管机构,市场化运作创投资金。

公司投资方向主要为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等高科技领域,投资对象主要是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成熟期的企业基本不投。

公司地址:上海淮海中路1634号2楼 邮编:200031

联系电话:021-64311988-226 229 242 传真:021-64336133

网址:http://www.shvc.com

7.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

历史投资总量为2400万美元,基金总量为2400万美元。

与许多带有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不同,信中利是致力于中国高科技和民营企业进行投资和投资银行服务的一家民营机构。公司旗下共分三块业务:直接投资部、投资银行部、投资管理部。这三个部门构造了一条产业链,互相提供增值服务。信中利的成绩单大概是可以让人满意的:截止2001年底,共投资了12个项目,退出了3个,失败了2个,其余7个项目中有4个具备上市条件。

目前,很多人认为二板的推迟对中国的风险投资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挫折。但信中利董事长兼总裁汪潮涌认为这个挫折是可以克服的,那就是对中国现有的公司法进行修改。之所以想上二板,很重要的一条是因为投资人和创业者所形成的法人股可以全额流通,不必受公司法中规定的3年限制。如果公司法得以修改,并购、产权转让、产权交易都将变成了良好的退出通道,而不必去挤二板的独木桥。在2001年宏观经济形势不错的情况下,若是没有退出问题的制约,中国的风险投资人本应该非常高兴才对。之所以现在很多风险投资家仍感到压力很大,主要是因为退出机制实在是制造了太多的障碍。所以,应齐心协力扫清退出障碍,让资金高效地周转起来。这样,中国的风险投资业才有希望。

公司投资方向主要为中国高科技民营企业。信中利一般会在创业公司的成长期投入资金,他们在中国投资的15个项目中只有1/3是在初创期,2/3是在成长期。信中利的下一步投资方向将调整到媒体、金融服务、休闲娱乐领域。

公司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1号国贸中心西楼509室 邮编:100004

联系电话:010-65056279 010-65056280 传真:010-65056110

网址:http://www.chinaequity.net

8.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历史投资总量为2200万美元,基金总量为5000万美元,2001年投资额为500万美元。

对于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业来说,像西安这样的二级城市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该公司是西安高新开发区投融资体系中响当当的角色,担当着转化西北地区科技成果的重任。自从2001年IC设计进一步透出其投资价值之后,公司在这方面做得有声有色。西部的大发展,对西安在科技转化方面的要求是很大的,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周围的8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中,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无疑有着"马首"的身份。

公司以专业企业孵化器为投资方向,以便培育和掌控重点投资领域的项目资源;为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引入策略投资人;积极寻求与境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进行联合投资。公司项目选择和投资决策要经过三个层次和两个委员会的审核。三个层次是指投资经理对项目进行初选、部门投资业务例会确定重点项目、总经理投资会议决定拟投资项目。两个委员会是指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综合论证,投资决策委员会进行投资决策。

公司投资方向主要以高科技项目为核心,以种子期和成长期投资为重点;建立分层次的投资架构,以最少的资金和最低的风险培育和掌控投资项目;跟踪高科技项目成长的各个阶段,形成多阶段项目梯队。投资方向为:信息产业、生物医药、通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等。投资阶段偏向于高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公司地址:西安市高新一路25号创新大厦二层 邮编:710075

联系电话:029-8313743 传真: 029-8244115

网址: http://www.capitech.com.cn

9.联想投资有限公司

历史投资总量为2000万美元,基金总量为3000万,2001年投资额为2000万美元。

作为中国IT行业的排头兵,联想17年的成功发展使其积累了丰富的中国本土经验和基础管理优势,并保持着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网络和与中国企业、科研院校的合作经历。依托这些丰富的资源,联想投资更有可能自如地整合基金投入、投资孵化、撤出安排等现代投资基金机制规范化运作的多种资源。

联想投资注重被投企业的基本面,不迎合资本市场的短期喜好;强调与被投企业之间相互的价值认同和平等交流;不刻意追求短线退出获利。在可能的情况下作主导投资以积极支持被投企业并获得最大回报,但不追求在各轮投资里都作主导;在初期作跟随投资,为此公司在积极寻找能共同投资的基金。

公司投资方向主要为大IT领域中的四个细分行业:一是电信网络设备,如宽带技术的基础设施、光纤部件、交换机、接入网、无线技术等;二是企业应用软件,如ERP、CRM、用于垂直行业的软件、移动数据相关的软件等;三是IT服务,如企业信息化、行业IT服务(电信,银行)、IT营运等;四是用于通信的半导体芯片设计,如用户专用芯片,设计比芯片已有产品成本低的芯片等。地域重点:仅对主要运作及市场均在中国的企业进行投资。投资阶段主要侧重在创业期和扩展早期进行投资,该类企业占总投资资金的70%;少量投资在种子期和PRE IPO的企业,但需要符合更严格的要求;单个项目最大投资额不超过基金总额的10%。

公司地址:海淀区中关村科学院南路10号

联系电话:010-62509232 传真:010-62509100

网址:http://www.legendcapital.com.cn

10.北大方正投资有限公司

历史投资总量为1700万美元,基金总量为6000万,2001年投资总量为1000万美元。

成立投资公司,方正在国内IT行业做了第一批吃螃蟹者。与下属其他20多家子公司不同,方正投资公司被方正视为是唯一的一家职能公司,主要以风险投资的形式进行运作,是方正集团进行战略投资和投资管理的专业机构。

总裁李元阳说,中国的风险投资业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必须彻底解决其融资结构问题。风险投资的要义在于非国有资本所起的作用,而中国本土的风险投资绝大部分来自官方。风险投资的真正用意是在高科技进步的过程中承担与其回报对等的风险,这要求一定要以非国有的资本来承担,才能在新技术方面有一个新的风险分担机制和资本聚集机制。如果注重系统整合,而不是针对个别的项目考虑风险投资,那么目前的风险投资规模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中国的风险投资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在资本的基本结构方面有大的突破,这其实比退出机制更重要。因为即使二板开放,能够实现上市退出的也毕竟是少数。如果中国大量的民间资本无法与风险投资对资金的需求形成有效的联合,也就是说缺少更普及化的资本形成机制,那么,大量的资金无法向风险投资领域聚集,从而中国风险投资的基础就是不牢固的。另外,中国的风险投资业应该进行分工合作,既能加强抗风险的能力,又能各展所长避免一些泡沫性的东西,整个行业也能得到整合、提高。所以,把若干家风险投资公司组合在适当分工合作这样一个机制里,对中国风险投资业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公司投资方向主要为IT、环保、生物医药等高科技行业。在IT方向上,更多关注方正集团产业链的领域,包括行业软件、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应用技术、计算机及周边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系统集成、芯片设计、光电子技术以及媒体内容(含教育)集成管理和运营。方正投资较为谨慎,在投资阶段上,尽量不投种子期项目,只投向已有一定规模的、较为成熟的企业。至于股权方面,占股比例为5%-90%不等,既可以完全控股,也可以只占5%。

公司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甲56号方圆大厦商务楼301 邮编:100044

联系电话:010-88026863 传真:010-88026862

网址:http://www.founderinv.com/

(本篇文章与Zero2ipo清科公司共同合作完成)

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 篇4

(一) 风险投资的概念

风险投资 (venture capital) 简称是VC, 在我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 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 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 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

(二) 风险投资的特征

1. 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资本, 而不是借贷资本。

风险投资为风险企业投入的权益资本一般占该企业资本总额的30%以上。对于高科技创新企业来说, 风险投资是一种昂贵的资金来源, 但是它也许是唯一可行的资金来源。银行贷款虽然说相对比较便宜, 但是银行贷款回避风险, 安全性第一, 高科技创新企业无法得到它。

2. 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回报性。

一方面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性。风险投资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中具有增长潜力的、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或高技术产品作为投资对象。由于这些高科技企业或高技术产品在经营过程中缺少资金支持, 导致风险投资的目标往往是处于起步设计阶段的“种子”技术, 可能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 但在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有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 从而使风险投资承担了高于一般投资。

二、中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

(一) 投资方向主要为具有高成长性或高科技性领域

风险投资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中具有增长潜力的并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或高技术产品作为投资对象。根据资料显示, 在我国29.27%的风险投资机构关注高成长性;16.75%的风险投资机构关注高科技领域;仅有4.23%的风险投资机构关注新农业。这就说明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向主要是高成长性及高科技性领域。

(二) 主要出资方为政府

在西方国家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四条途径:独立民间基金、各类金融机构风险资金、大公司的风险资金以及政府出资。但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资金来源, 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主要是由国家各部委和各地政府部门创办的, 虽然它们采取了提供无息贷款、贴息贷款、信用担保、直接投资等多种运作形式, 但却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 即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 使得投资带有明显的政策性。目前来看我国的风险投资是以政府为主要出资方, 属于政府主导型。

(三) 投入资金时机为企业成长期

一般而言, 企业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分为初创期, 成长期, 成熟期和衰退期。风险投资是由专业的金融风险企业将风险资本投向迅速成长的并具有竞争力的未上市的高科技公司, 在承担很大风险的基础上为融资人提供长期股权资本和增值服务, 培育企业快速成长的一种投资方式。据统计, 我国初创期企业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不足全部股权投资的10%, 且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三、中国风险投资业存在的问题

(一) 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风险资金来源于政府和国有企业, 主要是借助财政拨款和银行开发贷款, 还没有形成包括个人、企业、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等组合的资金供给渠道。使得我国的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的控股权主要掌握在国有企业中, 民间借贷资金虽然增长较快, 但普遍规模较小, 管理风险大, 无法与国有企业进行抗衡。因此, 由于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致使风险投资资金的规模小, 无法承担较大风险的资金支持和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 只能支撑一些风险小, 投资少的短期项目, 无法体现风险投资真正的意义, 从而影响了风险投资机构的良性运作。

(二) 政府在税收方面的扶持力度不够

我国风险投资在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 我国缺少针对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 风险投资公司在其运营过程中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

2.目前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之一是“对于新办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这一政策存在两个缺陷, 其一, 刚投产的风险企业基本上没有盈利, 这时免税为之过早;其二, 风险投资一般需经4~7年才能通过退资取得收益, 这一政策对中小型企业的帮助效果不明显。

3.缺乏风险投资专业型人才。

风险投资人才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关键。风险投资横跨科技和金融两大领域, 是一项风险极大的特殊的投资活动, 风险投资的发展涉及到金融投资、企业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学科,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并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人才, 是风险投资发展中的重要加速器。由于我国缺少风险投资专业人才, 不仅影响了风险投资优势的发挥, 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 而且由于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绝大多数是由政府设立, 公司实际操作的往往是非专业人才, 真正具备风险投资知识的风险投资家难以发挥才能。四、发展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对策

(一) 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

目前在我国, 风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的科技开发贷款和国家财政拨款。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但政府支持的重心不应在于政府大量投入资金, 而在于政策的导向。因此, 要解决风险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问题就必须通过以政府投入为引导, 加大对民间资金的吸引力, 实现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融资。所以, 我国一方面可以制定和实施各种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业的政策制度, 发挥民间投资的主体作用, 弥补我国风险投资来源的单一和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城乡居民的风险投资意识培养, 吸收更多的民间投资, 让个人、机构、公共投资都愿意通过风险投资机构将资本投向风险企业, 使我国投资者结构呈现多元化, 从而扩大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

(二) 强化政府对风险投资提供优惠税收政策力度

税收政策能够体现政府扶持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支持, 能够有效的促进风险投资规范发展。因此,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可以通过税法调节对风险投资的管理, 并通过完善的立法减少对风险投资企业和资金提供者的征税额度, 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和风险, 增加风险投资收益, 提高风险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税收优惠力度, 可以通过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等形式加大对高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 还以制定灵活多样的税收激励方式, 以便将更多的资金吸引到风险投资中来。

(三) 完善退出机制, 保护风险投资人利益

根据国际经验, 完善的退出渠道对投资者和投资机构至关重要, 只有建立完善的退出渠道, 才能使风险投资公司才能规范运行, 同时也保证风险投资者的既得利益。但在我国风险资本的退出依然是兼并与收购为主, 公开上市发行 (IPO) 及破产清算为辅, 为实现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多样性和退出渠道的通畅性,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加大力度规范现有的上市公司市场, 减少风险投资业对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活动的影响, 逐步改革和完善股票上市的流通制度, , 为风险投资退出渠道通畅提供一定的制度保证。2.通过制定宽严适度的市场准入制度, 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坚决实施严格的退出机制等措施, 为我国风险资本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退出机制, 提高我国高科技企业的资本实力, 从而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

摘要:风险投资作为现代经济时代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 不仅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而且是连接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重要纽带, 因此, 发展风险投资业是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和高新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的内在推动力量, 是现代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出发, 对风险投资的含义及其特点进行了概述, 分析总结了风险投资业在中国发展的现状, 并对风险投资业的资金来源、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总结, 最终提出行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风险投资,问题分析,建议

参考文献

[1]高成亮.风险投资运作[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8.6.

[2]雷崇亮.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10, (06) .

[3]王俊峰.风险投资实务与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6.

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 篇5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整体运行态势分析1

第一节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总体运行指标情况1

第二节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整体运行情况分析2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运行特点2

二、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总体发展概况5

三、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产业链分析7

第三节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企业数量规模分析9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企业数量9

二、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企业数量分布11

三、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企业规模及所有制分析

第四节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从业人数分析15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从业人数分析15

二、不同规模企业从业人员分析16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比较分析18

第二章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重点区域运行情况23

第一节重点区域运行情况分析23

一、整体运行情况分析23

二、规模变化情况24

三、产销情况分析26

四、资产负债状况分析29

五、资产运营状况分析31

六、成本费用分析32

七、获利能力分析34

八、重点企业财务分析37

第二节主要城市运行情况分析40

一、亏损企业单位数40

二、企业规模情况42

三、资产状况分析45

四、盈利能力分析47

五、利润总额状况分析48

第三章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产销状况监测分析52

第一节工业总产值分析52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工业总产值分析52

二、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54

三、不同地区企业工业总产值57

四、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比较59

第二节产成品分析6112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成品分析6

3三、不同地区企业产成品64

四、不同所有制企业产成品比较66 第三节总销售收入分析70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总销售收入分析70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销售收入分析73

三、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月度销售收入分析7

5四、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收入比较76

第四章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资产负债状况监测分析80

第一节总资产状况分析80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总资产分析80

二、不同规模企业资产规模比较分析8

2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比较分析85 第二节负债状况分析88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总负债分析88

二、不同规模企业负债规模比较分析90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负债比较分析93

第三节资产负债率分析96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资产负债率趋势分析96

二、不同规模企业资产负债率比较分析98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资产负债率比较分析101

第五章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资产运营状况监测分析105第一节总资产周转率分析105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10

5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周转率比较分析107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周转率比较分析108第二节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111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流动资产总额分析11

1二、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11

2三、不同规模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比较分析11

4四、不同所有制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比较分析117第三节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120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应收账款总额分析120

二、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12

2三、不同规模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比较分析12

5四、不同所有制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比较分析127 第四节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129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129

二、不同规模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率比较分析1

31三、不同所有制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率比较分析132 第五节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析135

一、2014年国厨房用品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析13

5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比较分析138 第六章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成本费用监测分析143第一节产品销售成本分析143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销售成本总额分析1

43二、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销售成本率分析144

三、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率比较分析146

四、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成本率比较分析149 第二节销售费用分析152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销售费用总额分析1

52二、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销售费用率分析

三、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销售成本率分析

四、不同规模企业销售费用率比较分析159

五、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费用率比较分析160 第三节管理费用分析163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管理费用总额分析

二、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管理费用率分析

三、不同规模企业管理费用率比较分析166

154 157

163 164

四、不同所有制企业管理费用率比较分析169 第四节财务费用分析172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财务费用总额分析17

2二、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财务费用总额分析174

三、不同规模企业财务费用率比较分析177

四、不同所有制企业财务费用率比较分析179 第七章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获利能力监测分析182第一节利润总额分析182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利润总额分析18

2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18

5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187第二节销售毛利率分析189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销售毛利率分析189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毛利率比较分析19

1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毛利率比较分析192第三节销售利润率195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及销售利润率分析19

5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196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198 第四节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202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20

2二、不同规模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比较分析20

5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比较分析207 第五节总资产利润率分析209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分析209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21

1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212第六节净资产利润率分析215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净资产利润率分析21

5二、不同规模企业净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216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净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218第七节产值利税率分析222

一、2014年我国厨房用品行业产值利税率分析22

2二、不同规模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22

5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227

第八章厨房用品行业重点企业财务状况比较分析(排名前十强企业比较分析)第一节厨房用品行业大型企业财务状况分析230

一、销售收入及利润变化趋势230

二、盈利能力分析23

3三、营运能力分析23

5四、成长性分析236

五、经营状况综合分析238

第二节厨房用品行业中型企业财务状况分析2

42一、销售收入及利润变化趋势2

42二、盈利能力分析24

5三、营运能力分析247

四、成长性分析248

五、经营状况综合分析250

第三节厨房用品行业前十强企业经营状况比较分析254

第四节厨房用品行业前十强企业销售收入及利润变化分析255第五节厨房用品行业前十强企业盈利能力比较分析256第六节厨房用品行业前十强企业营运能力比较分析257第七节厨房用品行业前十强企业成长性比较分析258第八节厨房用品行业前十强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259

第九章2010-2014年中国厨房用品行业重点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261第一节中国厨房用品行业重点企业A26

1一、企业经营概况26

1二、市场竞争力分析26

3三、产品竞争力分析26

4四、技术竞争力分析266

五、销售渠道竞争力分析269

六、其他竞争力分析271

第二节中国厨房用品行业重点企业B27

3一、企业经营概况27

3二、市场竞争力分析27

5三、产品竞争力分析276

四、技术竞争力分析278

五、销售渠道竞争力分析281

230

六、其他竞争力分析283

第三节中国厨房用品行业重点企业C28

5一、企业经营概况28

5二、市场竞争力分析287

三、产品竞争力分析288

四、技术竞争力分析290

五、销售渠道竞争力分析29

3六、其他竞争力分析295

第四节中国厨房用品行业重点企业D297

一、企业经营概况297

二、市场竞争力分析299

三、产品竞争力分析300

四、技术竞争力分析30

2五、销售渠道竞争力分析30

5六、其他竞争力分析307

第五节中国厨房用品行业重点企业E309

一、企业经营概况309

二、市场竞争力分析31

1三、产品竞争力分析31

2四、技术竞争力分析31

4五、销售渠道竞争力分析317

六、其他竞争力分析319

第十章2015-2019年中国厨房用品行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前景分析第一节中国厨房用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32

2一、国家政策环境分析322

二、主要宏观政策趋势及其影响分析32

5三、消费、投资及外贸形势展望327第二节中国厨房用品行业供求形势预测329

一、供应形势预测329

二、需求形势预测3

31三、行业产能预测3

32四、进出口形势预测334

第三节中国厨房用品行业发展前景展望338第四节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339

一、运营风险以及不确定性339

二、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340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342第五节投资环境分析346第六节投资潜力分析347

第七节中国厨房用品行业吸引力分析348

一、行业成长潜力348

二、行业的竞争力量变动趋势350

第八节中国厨房用品行业盈利水平分析354

2-6-

第九节中国厨房用品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预警35

5一、投资机会分析35

5二、投资风险预警356

(一)政策风险

(二)经营风险

(三)技术风险

(四)进入退出风险

第十节中国厨房用品行业投资策略与建议363

第十一章殴债危机对中国厨房用品行业投资影响及企业应对策略分析365第一节殴债危机对中国厨房用品行业投资增长的影响分析365

第二节中国政府对厨房用品投资项目的支持作用辨析366 第三节殴债危机形势下中国厨房用品行业投融资方式点评367

一、传统融资方式趋向分析367

二、新兴融资方式选择分析368

三、中国厨房用品行业融资方式的选择370

第四节中国厨房用品行业应对殴债危机策略及专家指导建议37

4一、国外厨房用品行业应对殴债危机策略研究374

二、国内外厨房用品制造企业面对殴债危机普遍策略点评377

三、中国厨房用品行业殴债危机应对策略及专家建议379

四、中国厨房用品行业应对殴债危机的主要策略研究380 第十二章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384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384

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385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吕不韦:中国风险投资始祖 篇6

他的父亲回答说:十倍。

吕不韦又问:经营珠宝生意能获利几倍?

其父答:一百倍。

吕不韦再问:帮一个国王登上王位、安定一个国家呢?

父亲说:那就获利无数了。

吕不韦对父亲说:我现在想做这件事了。

自古以来,经商在中国被视为“贱业”,所谓“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商业是排在最后的。一提起商人,人们便会想到“无商不奸”、“为富不仁”。

有趣的是,尽管古时的统治者都重农轻商,商贾在社会上的地位很低,商业却仍是致富最快、富有魅力的一个行业。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引用了一句当时的俗语:“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依市门。”这句商谚所总结的规律,可以说亘古不变,直到今天也没过时。虽然司马迁特意将《货殖列传》放到了《史记》的最后,以示商人连算卦、看相的地位都不如,但是中国古代商人有如范蠡、白圭之辈的商祖名人,却比比皆是。比如秦朝相国吕不韦,由仕而商,成为成功的大商人后,又由商而仕立国定君,也是中国第一位顺利从政、贵居相国之位的富商。

入仕无门,无奈从商

其实,吕不韦最初并没有想成为一个纯粹的商人,出生在那个年代,他也是一心向仕。但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能否入仕的关键在于其出身如何,春秋战国时期尤为如此。出身卑微之人要想跻身高堂,只能依附权贵,屈身为其门客以待时机。

《史记》中记载:“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吕不韦是卫国阳翟的大商人。但在众多史书中,都发现他“转战”濮阳、阳翟、邯郸等城市的信息。

据史载,吕不韦的父亲吕鑫是濮阳城王宫守门人,他送吕不韦去私塾苦读十年,期望吕不韦学而优则仕,并且托人在大夫卫横的麾下为儿子谋求到一个门客的职位,期望吕不韦能得到国君的青睐以便有封侯拜相的机会。人算不如天算,因为不为人知的原因,吕不韦没有成为卫横的门客,出身卑贱的吕不韦被权贵们看不起,还因琐事被罚在绸缎庄老板的店铺干活。吕不韦认识到金钱是唯一可以使他尊贵与显达的方式,他决定弃仕从商谋取财富,再结交权贵,曲线入仕。

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不走众人皆循之途,去涉足一个自己没有经历过的领域,其风险之大是不言而喻的,也许,吕不韦天生就有赌博意识。

吕不韦的经商并非一帆风顺,他像所有初学者一样交纳了“学费”。据说,最初吕不韦看好“投机”生意,决定从鲁国的曲阜贩卖水蜜桃到濮阳赚取差价。天有不测风云,吕不韦的桃生意因为遭遇滂沱大雨,耽误了时机,满船鲜桃变软溃烂成泥。吕不韦的第一单生意就这样付之流水。

倒买倒卖赚取差价,这看似简单的生意也隐藏着难以预测的风险。不可抗的自然灾害,比如SARS等,所造成的意外风险也使得很多现代生意人难以维系过关。万事开头难,初入门做生意得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包括心理承受能力。

幸运的是,吕不韦没有消沉,他很快开始了第二次生意。这次,他开了家绸缎庄,绸缎生意于他也算是熟门熟路,但由于同行低价挤压,小本经营的吕不韦有些抵挡不住。但吕不韦没有改弦更张改做别的买卖,他选择了野外商人,挑着绸缎到临时集市上去。当年孟轲把这种商业活动称之为“垄断”。垄断这种生意利微而辛苦,常年在外,风吹雨淋,霜欺雪染。但吕不韦背着绸缎登上垅台招揽生意,见利就网罗。这种吃苦耐劳的经商精神在很多靠商业流通发家的现代富豪身上也隐约可见。总之,他们都经过了辛苦的“贱买贵卖”阶段,囤积了经商的第一桶金。

吕不韦在“垄断”过程中,结识了一个去过匈奴的耍蛇人,在其劝说和分析下,吕不韦放弃了“垄断”,携带一批绸缎进入匈奴境界换取马匹,然后他又将马匹运到邯郸贩卖,这桩生意让他获利丰厚。

纵观吕不韦的商业生涯,不难发现他用了所谓“投机”手段,善于找到机会、抓住机遇。作为商人,抓住商机是非常重要的,仅仅囤积货物是不行的,还必须在适当的时机和地点卖出去,才能获利。“贩贱卖贵”、“投机倒把”,这是使商业活动活跃起来,使市场繁荣兴旺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商人赖以获利的重要途径。

利之所趋,从事违禁生意

在倒手转卖的过程中,吕不韦发现了另一个商机。在当时,玉器非常珍贵,不但用于祭祀、外交和社交等场合,而且还用于服饰。《礼记》中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又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据说,当时贵族礼服之上有两套相同的佩玉,腰的左右两侧各佩一套,显得高雅而富贵。

人们对珠玉的需求较大,而经营者不多,“珠玉之赢”又是个冷门。吕不韦抓住了这个既是热门又是冷门“珠玉之赢”的行当,给自己的生意重新进行了定位。吕不韦改为经营珠玉生意后,生意越做越大。他一方面由玉田进货,卖些大众化的廉价玉器;另一方面,他四处寻访,在一些玉店中寻找有价值的货物加以倒卖,从中渔利。吕不韦利用珠玉商人精益求精的心理,贱价收购有瑕疵的被一些商人低价抛售的处理类玉器。吕不韦认为,有时候顾客并不会注意那么多细枝末节,而经过他独到的眼光淘到的玉器,往往能实现“贱买贵卖”。

传说,吕不韦后来进行了一宗“违法”玉器大买卖,他私自囤积了圭壁之器(专门用做封官加爵用,在大多数国家里禁止销售),后来转手以百镒黄金卖给了来自邯郸的赵国中庶子。这笔生意成交后,吕不韦很快就举家迁往韩国都城阳翟。当然,这也可能只是后人无端的推测,因为对于吕不韦而言,弱小的卫国已经不合适他的大生意了。

吕不韦在后来组织其门客撰写的《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句话:“民之情,贵所不足,贱所有余。”这很好地总结了他做生意的诀窍:“贱买贵卖”和“奇货可居”,这也是吕不韦经商的不二宝典。经过贩桃、“垄断”绸缎、倒卖玉器等商业活动,可以看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吃一堑长一智,三思而行,但更重要的是他能随机应变,不拘泥于现有的方式和目标,从卖市到卖玉再到后来的立嗣之赢,他总是向利润最高的生意靠拢。《史记》中记载说他“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此时的吕不韦已经成了为富一方的大富翁。

在自由经济时代,只要不出现垄断,货物的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某个物品供大于求,自然会贬值;而供不应求,则会升值。这是经济学中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吕不韦深谙此理。所以,他囤积居奇、贩贱卖贵,成为赵国巨富。此即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的“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吕不韦的“奇货可居”理念,道出了古今中外投资商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即投资时要先确定此“货”是否是“奇货”,即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当此货物目前的价格,远远低于其将来的价值,此时进行投资,才能可望在将来此货物升值时获得丰厚的回报。两千多年前的吕不韦用其特有的语言,道出了一条深刻的经济学原理。

中国最早的风险投资

吕不韦举家搬迁到阳翟后,他的珠玉生意越做越大,分号遍布七国,在赚取到丰厚利润后,他再次下决心搬迁,这次他选择了赵国都城邯郸。

这里还特别需要说一说邯郸城。在秦、赵、韩、魏、齐、燕六国之间,邯郸处于一个中心位置。高阳先生在小说《清官册》说邯郸“这个地方在战国末期,具有特殊的地位。苏秦佩六国相印、倡‘合纵’之说攻秦,秦以张仪为相,用‘连横’之策,与之对抗,鬼谷子门下的这一对师兄弟,各显神通,结果使得邯郸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葡萄牙的里斯本一样,成了各国间谍活动的中心”。这样一个“情报信息市场”对于一个有野心的商人来说,蕴涵了大量机会。

就在这里,吕不韦作了一个影响其一生的决定,也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结识了秦国留在赵国的人质秦王孙异人,他决定在异人身上进行投资,扶助他回到秦国并登上王位,从而自己能获得比商业利润更大的利益。在此,异人成为了他最大的“奇货”。在《战国策》中记载的吕不韦与其父亲的对话,泄露了天机。

吕不韦自认识异人后非常兴奋,跑回家问其父亲:“种田能获利几倍啊?”

他的父亲回答说:“十倍。”

吕不韦又问:“经营珠宝生意能获利几倍?”

其父答:“一百倍。”

“那么,帮一个国王登上王位、安定一个国家呢?”

吕不韦的父亲听了儿子的话,非常惊讶。他说:“那就获利无数了。”

吕不韦对父亲说:“您看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者,累死累活而不得丰衣足食。如果建国立君,不仅我们可以享用不尽,还可以泽被后世。我现在想做这件事了。”

在20世纪新经济里最时髦、最为投资者看重的,就是“未来成长性”。而两千多年前的吕不韦的投资理念是与其相通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年到头胼手胝足还不能丰衣足食,这决不是吕不韦愿意做的事情。经营珠宝玉器生意,能够获利百倍,自然比农民强多了。但在已经成为富商的吕不韦眼中,也不过是小富而已。小富即安,这是小农意识,与吕不韦的思想格格不入。吕不韦所追求的,不仅他自己要得到泼天富贵,还想泽被后世子孙。

于是,吕不韦为异人投资了数千黄金,一方面在秦国打点上下关系,另一方面为异人在赵国显名扬威,这是纯粹的无担保、高风险的投资,一旦成功回报率也很高。当然,吕不韦所处的时代不会有“风险投资”一词,吕不韦更不知“风险投资”为何物。但吕不韦自愿为异人的前途投大本钱,并不是将钱借给异人,而是想通过投资得到他想得到的权益,是一种“权益资本”。异人答应“分秦国与君共之”,对吕不韦的回报就是“权益”,而不是成功之后只偿还吕不韦“千金”。正是由于风险投资能带来最大的权益,而非一种保值或简单的增值,所以,吕不韦才甘冒风险。有趣的是,在吕不韦的时代,那些汇集了项目分析、技术分析、商业分析、市场分析、心理分析、价值分析等一系列的分析方法根本没有踪影,但吕不韦在异人身上的投资却都有风险投资的雏形可见。

吕不韦虽然对投资前景有着十足的信心,但他也不知对异人的伟大投资何时才能收效。后来的史实说明,吕不韦是经过了七年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那一年,他扶持的异人登上了秦国国君的宝座。这与经济学家所总结的“风险投资一般需经3——8年才能取得收益”的说法恰恰不谋而合。

吕不韦是个多面手

吕不韦是个多面手。吕不韦不仅仅是个商人,他还是公关活动家,当然也是个政客。吕不韦很懂得研究市场,会做生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至少是一个知名的大企业家。本是濮阳人的吕不韦经过奋斗,成为家累千金的阳翟大贾,可知他是当时新兴的富人阶层。他经商往来于赵国的都城邯郸和秦国的都城咸阳,经济活动范围跨越现在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各省,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这没有一定的经营能力和经济能力是无法支撑的,但是吕不韦做到了。吕不韦的经济活动能力,是可以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贸易商人。

小商人能走街串巷,而大商人却要用眼光决断商机,吕不韦的战略眼光使他看出了经商并不能使自己取得很高的政治地位,在他遇见秦王孙异人后,立刻产生了“奇货可居”的想法,然后他紧紧抓住异人这个棋子,从异人入手,弃商从政,这些说来容易做来难,但是吕不韦成功地做到了,说他是一个谋略家并不过分。

当然,吕不韦也是一个政治家。姑且不说别的,单是在庄襄王子楚的三年里,以及秦王政没有正式主政前的九年里,吕不韦把持朝政,朝廷大小事皆决于其手。倘若吕不韦只是一个经济投机分子,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秦国又岂能蒸蒸日上,兵强马壮,不论外交、军事、以及经济发展都取得很大的成绩,为秦王政的统一天下做好了铺垫。所以,吕不韦对于秦国有定国立君发展的特殊功绩,并且对于秦国的统一举足轻重。

不能略过的是吕不韦的公关能力。他为了让一个有二十多个兄弟的异人(还不是老大)立为太子,当上皇帝,达成自己从政的愿望,他奔走于赵国和秦国之间,游说于秦国的高层人士之间,游刃有余,不仅达成了他对异人的许诺,最终也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实在是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

从仕转商、再由商转政的吕不韦还可以算是一个杂家。他从政后招揽门客,专门著书作文,最后由他统一编撰,于是有了流传至今的集儒墨名法于大成的《吕氏春秋》。

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 篇7

一般而言, 风险投资发展受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金融、法律制度和人才队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创新性金融活动, 其发展必然受到金融水平影响。并且, 当今各国风险投资形成、运作机制等方面差异又主要源于各自不同的金融发展情况。因此一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发展水平, 同时, 金融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又决定着风险投资的成败和发展。

目前关于金融发展和风险投资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中都处于空白。更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金融环境、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方面研究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在理论分析方面, 从金融发展宏观层面上把握风险投资与金融发展关系的研究甚少, 更多以金融市场中的子市场——资本市场作为研究目标。

纵观国内外研究, 尽管研究角度、方法和数据选择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但结论基本一致, 即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发展呈互相促进关系。然而, 这些经验分析均是从金融市场某一分支或特点侧面来研究与风险投资的关系, 缺乏从宏观环境的控制。本文将采用新的分析方法, 从金融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率三方面, 系统全面地对金融发展与风险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和研究。

2 文献评述

一个合适的指标体系对评价一国金融结构十分关键。中外学者已对金融结构的分析指标体系有较多研究, 本节将对它们做简要评价, 从而选取合适的我国金融结构分析指标体系。

在研究金融结构及其分析指标的国外学者中, 戈德史密斯、麦金农、孔特和莱文等人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 也是我国学者熟知的。其中, 戈德史密斯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提出衡量一国金融结构的八大指标, 是对金融结构理论系统的开创性研究, 并且金融相关率 (FIR) 被国际学术界广泛采用。麦金农在与肖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问题时, 提出了金融深度指标。他认为, 金融深度指标用来反映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程度, 并直接体现金融中介体系的总体规模, 所以可以表述为全部金融中介的流动性负债与GDP之比。麦金农的金融深化指标也得到了学界广泛认可, 但局限于数据可得性, 实证中用M2代理金融中介流动负债, 于是金融深化比率也就简化为M2与GDP的比率。孔特和莱文在研究金融结构时, 采用了“两分法”角度, 将150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分成了两个组织模式: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和市场主导型, 通过比较两者金融结构组织模式, 分析不同的金融结构对金融发展乃至经济增长的作用。“两分法”分别从规模角度、行为角度、效率角度分析金融结构与金融市场关系, 相对于戈德史密斯和麦金农的指标, 孔特和莱文的指标体系更丰富, 也更接近实际, 因此也被学者广泛使用。

国内学者对金融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李茂生 (1987) 、王兆星 (1991) 、王广谦 (2002) 、刘仁伍 (2002) 、孙伍琴 (2003) 、李健 (2004) 等人先后用不同指标考察了我国的金融结构的现状和发展。其中, 王广谦 (2002) 指出, 金融结构分析极为重要, 并分析了多种不同的开放式指标系统, 还将金融结构的分析指标进行层次分析:第一层次是货币性金融资产、证券类金融资产、保障类金融资产各自占社会金融总资产的比值;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基础上分析各自内部的比率, 如货币性金融资产其内部结构便是分析货币结构;第三层次是在上层基础上依次细分, 如证券类金融资产根据期限细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此外, 在前三个层次分析基础上还可细分为第四层次、第五层次的分析指标[19];刘仁伍 (2002) 对金融结构拓展后建立了金融结构健全性量化评估方法, 根据特性各异的金融结构建立了一套由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在内的, 用来衡量金融结构健全程度的金融结构健全性指数 (FSI, Financial Structure Soundness Index) ;孙伍琴 (2003) 认为宏观金融效率应由融资、配置和投资回报三方面来衡量, 她还根据金融结构功能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构建了金融结构指标体系[26];李健 (2004) 认为金融结构是多层次的有机整体, 因此研究时也要多层面、立体化地整体研究, 这就需要把定量和定性结合起来。她在考察了金融各业的产业结构、金融市场结构、融资结构、金融资产结构、金融开放结构五个方面, 分别设置了相应指标, 对中国的金融结构进行了现实具体研究, 将中国金融结构研究推向了一个高峰。

3 指标选取与实证检验

根据国内外文献, 国家金融化和金融发展程度的综合性指标主要有两个:金融深度指标 (M2/GDP) 和金融相关比率 (FIR) 。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 本文选取金融规模、结构和效率三方面指标来衡量我国金融结构发展, 研究时期为1996~2012年。

3.1 金融发展的规模指标 (FIR)

根据金融相关率一般定义和简化计算步骤, 其分子为各类金融资产余额之和, 分母为GDP。即FIR=全部金融资产总量/GDP, 金融资产总量包括广义货币 (M2)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有价证券余额 (SE) 和保费收入 (INS) , GDP用支出法计算。这个指标概括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结构的变化, 因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2 金融发展的效率指标 (EF)

我国的金融结构属于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 资本市场证券资产化程度不高, 国内主要的大银行也是国有, 因此国有企业获取外部融资具有廉价性, 而信息不对称的民营企业容易出现外部融资困难。因此笔者认为Levine和King (1993) 提出的PRIV指标, 即非国有经济主体获得银行贷款占GDP比重来衡量我国金融发展的效率具有一定合理性。该指标越大, 表明国内金融机构对私人部门的贷款规模越大, 金融发展效率越高。计算习惯上采取约数办法, 即非国有经济贷款=各项贷款- (工业贷款+商业贷款+中长期贷款) , 以此作为直观判断金融机构对非国有企业的贷款支持情况。

3.3 金融发展的结构指标 (SE)

改革开放以来, 金融结构的最大变化是直接融资比例迅速提高, 体现在证券、债券等直接融资比例方面。因此, 对于金融发展的结构完善程度, 选择将债券余额、股票市值以及保费收入之和与金融总资产的比值作为衡量。

3.4 风险投资发展指标 (AVC)

本文将风险投资项目平均资本总额AVC作为衡量风险投资发展衡量指标。考虑到影响风险投资发展的因素较多, 有必要在模型中加入控制变量以固定趋势影响。

为考察我国金融发展与风险投资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以及金融发展是否对风险投资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本文拟用两类指标组 (其中FIR、SE、FS衡量我国金融发展, AVC衡量我国风险投资发展) 建立时间序列, 并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

为消除因为时间序列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 有必要对所有变量取自然对数, 分别记为LFIR、LSE、LEF和LAVC。它们的差分序列分别记作DLFIR、DLSE、DLEF和DLAVC。

3.4.1 单位根检验

本文选用的指标多属于非平稳变量, 因此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利用ADF单位根检验分别检验了两类变量及它们的差分序列:

注: (1) 单位根检验的方程只有常数项, 且解释变量滞后3期; (2) *、**和***分别表示检验值小于1%、5%、10%的置信水平下单临界值。

如表1所示, 四个变量的原序列是非平稳的, 一阶差分各在10%显著性水平上平稳, 说明它们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记为LFIR~I (1) 、LSE~I (1) 、DLEF~I (1) 和LAVC~I (1) , 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3.4.2 协整检验

Johansen (1988) 提出一种以VAR模型为基础的检验回归系数的方法, 可以进行多变量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法对以上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 金融发展的各个指标均与风险投资发展指标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按照标准化后的协整系数, 估计出各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为:

从表2可知, 三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在5%的置信水平下存在协整。其AR特征根的倒数绝对值 (图1) 小于1, 说明模型是稳定的, 即金融发展各个指标均与风险投资发展指标存在长期均衡正相关关系。但是协整关系仅仅说明在单项因果关系存在, 无法确定方向, 因此, 还需要进一步检验中国金融发展与风险投资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

3.4.3 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用于经济变量间相关、因果及政策时滞等研究。根据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 金融发展各指标与风险投资指标长期存在均衡关系。对于它们的因果关系, 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利用赤池信息准则 (AIC) , 选择滞后3期为最优, 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中:LEF和LAVC的因果关系没有得到证据支持;LFIR和LAVC互为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说明我国金融规模的扩张与风险投资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LSE、LEF和LAVC检验结果, 显示它们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说明我国的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对风险投资发展没有产生实质影响, 反之, 风险投资对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指标也缺乏实证检验的支持;LFIR和LEF检验结果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同理, LSE是引起LEF的格兰杰原因, 说明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有助于金融效率的提高;而LSE是引起LFIR的格兰杰原因, 说明金融结构的变化能对金融规模的扩张产生影响。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分别用金融发展的规模指标FIR、结构指标SE和效率指标EF考察我国金融在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和效率变化的三方面。

通过协整检验, 发现金融相关比率FIR、金融结构比率SE和金融效率比率与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表明,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职业金融家投资新兴的、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或行业的权益资本, 本身是一种金融创新, 与一国金融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其联系是全方面的, 包括金融发展规模、结构调整和效率的高低。从协整关系式得出, 长期中, 我国风险投资与金融发展规模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与金融发展的结构、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说明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真正起促进作用的是金融发展规模。若我国的金融发展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分别增长1%, 则风险投资平均项目资本额就对应提高8.236%, 减少0.001%和2.418%。

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 LAVC和LFIR互为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表明大量国家金融规模扩张和风险投资发展之间的互相促进关系在中国也适用。一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面临金融环境、资本运行机制和相关法律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风险投资是金融体系中特殊的部分, 其资本运作无不体现金融的一般特征, 在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中形成了独特运行机制。金融规模的扩张, 为风险资本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也促进了流通产权市场、资本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充。离开金融规模扩张作为风险投资发展的推动, 风险资本就无法发挥作用。而风险投资发展的滞后, 也使高新技术产业融资难题缺少一个有效解决机制, 对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和增添经济活力作用是一般国有企业所不具备的。这在当前经济危机导致的出口萎缩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局面下更为明显。企业经济效益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为我国金融发展规模扩大提供了基础。

再者, LSE、LEF分别和LAVC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说明我国在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方面并没有对风险投资的发展产生实质影响, 风险投资对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促进效用也缺乏实证支持。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运作方式, 客观上要求整个金融体制不断突破和创新, 因此经济货币化水平、投资者结构、金融工具多样性和合理的竞价机制、资本市场的多层次, 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风险及管理能力、金融体制创新机制等都是评价一国风险投资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对于风险投资行业来说, 一个合理的金融支持环境, 不仅仅是通过在规模上的扩张, 更是通过金融效率提高和金融结构优化体现出来。我国在金融效率和结构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风险投资的发展。

最后, LFIR和LEF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表明我国的金融发展规模没有引起金融效率的提高, 金融效率的提高也不是造成金融规模扩大的原因。可以说, 目前我国金融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体制转轨、利率尚未真正市场化外, 还包括市场主体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比重较大, 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发展一直比较滞后。银行借贷中的关系型融资特征明显, 造成资金的错配和使用效率低下, 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严重, 具有政府背景的企业获得资金的廉价性共同导致了我国一直以来金融效率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同理, LSE是引起LOGFIR、LEF的格兰杰原因, 说明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有助于金融规模扩张和金额效率的提高。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一国合理的金融结构可以减少信息和交易成本, 分担风险, 这对于投资、储蓄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金融市场也逐步走上正轨, 形成了银行、保险、信托、证券为主体的金融结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改革初具成效, 黄金、外汇、衍生品市场迅速发展, 可以说是各子市场之间互相协调、互相补充, 共同促进资源配置的格局, 这些都为金融效率的提高和金融规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5 结语

美国等发达国家风险投资发展的实践证明, 没有建立良好金融根基的情况下, 风险投资就不可能获得长足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金融发展和风险投资发展进行了定量研究, 可以确认, 在格兰杰检验意义上, 我国的金融发展规模指标确实构成了风险投资的发展原因, 而风险投资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发动机”作用, 从而促进金融规模扩张。但必须看到, 我国的风险投资的发展并不是建立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结构优化基础上的。因此, 还需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风险投资金融支持机制, 促进风险投资、金融与科技创新紧密、有效地结合。

摘要:风险投资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及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为发展本国风险投资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正因此, 风险投资一直是近年来研究学者所关注的热点。鉴于已有的研究经验在金融发展指标选择和经验分析方法基础上, 本文拟从中国金融总体发展的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和效率变化研究视角, 对其与风险投资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994年以来中国金融发展与风险投资发展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

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 篇8

关键词:风险投资,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1 风险投资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概述

1.1 风险投资的概念

根据全美风险投资协会对其的定义, 风险投资 (VC) 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风险资本、风险投资人、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构成了风险投资的六要素。

风险投资, 其首先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过程, 是风险投资人针对具有高额回报率的投资对象进行风险资本投资的过程;其次, 它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风险资本是一种权益资本, 是风险投资人与投资对象之间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投资方式。

1.2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建国以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 金融方面的发展就更加缓慢, 尤其是风险投资方面发展严重滞后。直至今天,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第三大创业国和风险投资国, 然而我国本土的风险投资还严重不足, 据相关数据表明, 目前在我国的国外风险投资与国内本土风险投资的投资额比例分别为89%、11%, 中国市场的风险投资规模仅仅是美国的3%。但是随着中国在自主创新领域的变化和发展, 中国的风险投资必将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与风险投资市场规模仍很小相比, 中国的需求市场却很大。据统计, 我国2009年1~5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5.84万亿元, 同比多增3.72万亿元。但这些贷款60%给了国家重点项目的基础设施, 只有40%贷款给企业, 这40%里面80%贷给了国有企业, 只有20%是贷给了占中国70%以上比例的中小企业, 可见融资难、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关键因素之一。要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这个关键因素就迫切需要风险投资资本的介入。

2 中小企业运用风险投资的优势分析

(1) 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 风险投资注定就是高风险性的化身。为了获取高额的投资回报率, 其投资对象大多是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或项目, 其通过帮助这类中小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吸收优秀人才, 使受资企业向以技术和人才为主导生产要素的集约型转变, 以此增加其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率。

(2) 风险投资有别于一般的银行贷款, 它是一种权益资本, 投资者与企业是风险利益共同体, 因而风投者会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促进中小企业改变其传统的家族式管理, 同时为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 建立一套现代化的企业管理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姜玮

制度。

(3) 风险投资作为权益资本, 属于长期投资, 它可以满足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组织营销等各环节以及不同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 有利于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企业进行品牌建设, 改善形象, 以利于中小企业保护其自主知识产权, 提高社会地位和信用度。

(4) 风险投资的介入, 必会严格规范企业的运行机制, 对企业进行财务监督, 避免重复开发、重复建设,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同时要求企业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 有利于规范中小企业经营行为。

3 促进风险投资进驻中小企业的对策分析

3.1 从企业层面, 促进吸引和促进风险投资进驻的对策

(1) 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同时加大对其的投入规模,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进行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升级, 形成独特创意和高成长性的项目, 并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性进行必要论证, 这既是吸引风险投资的前提又是关键。

(2) 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特点, 进行管理和制度的创新, 提升管理水平, 强化管理团队, 明晰产权,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使企业运作更高效、更规范、更透明。这样更利于风险投资方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确立投资信心。

(3)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是企业之魂, 因此培育以创新和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同时注重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 树立品牌意识和诚信意识, 形成团结奋进的组织团队。

(4) 一份高质量的、可行性极高的项目计划书, 是投融资双方对项目深入全面了解的前提, 所以, 在具体实施阶段, 撰写一份能真实评估项目成长性、营利性、市场状况预测、生产营销计划等的项目计划书也可谓相当重要。在双方合作阶段, 双方都应本着平等互利、友好协商原则, 主动协助风险投资管理和退出机制, 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建立友好关系, 形成吸引投资者的良性循环。

3.2 从政府层面, 促进吸引和促进风险投资进驻的对策

3.2.1政府应加大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 推出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 降低投资风险。

政府部门应出台一系列针对风险投资和中小企业风险融资的政策优惠, 减少对其融资的政策性歧视, 建立政府风险投资基金, 降低投资风险, 并且建立一批有实力、高水准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 设法鼓励投资银行、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参与风险投资, 同时鼓励外资成立风险投资管理公司, 并积极鼓励居民从事对科技

参考文献

[1]红霞.风险投资[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2][美]爱默生.风险投资译丛天使融资[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3]成思危.主编.中国风险投资年鉴:2009[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9.

[4]刘飞.2009全球风险投资发展概况[J].中国风险投资, 2009, 9, (3) .

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吸引力 篇9

关键词:风险投资,吸引力,建议

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 虽然经过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 现在刚刚完成起步, 但现在已进入快速成长的阶段。欧洲风险投资主要评估指标有十项, 目前对其中的三项进行评估, 得出的结论是:风险投资的有限责任合伙组织已存在, 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分数为:2.0;风险投资支持企业的经理人的股票期权, 在上世纪末已经开始试点,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分数为:3;政府在中小企业活动提供的优惠政策, 政府从二十世纪90年代初开始陆续出台各种政策支持风险投资, 分数为:3.5。

一、风险投资的有限责任合伙组织存在时间不长, 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 1946年世界上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 (ARD) ”在美国成立, 作为一家上市的封闭型投资公司, 其成立的使命就是为新兴的企业提供权益性的启动资金, 推动新兴企业的发展。1957年A R D对数据设备公司 (D E C) 的投资大获成功, 经过14年的发展, A R D对D E C的投资由最初的7万美元, 增长到3.55亿美元, 增长5000多倍, 平均年增长速度达到84%。从此风险投资在美国及世界各地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 随着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复苏, 风险投资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 美国的风险投资机构近2000家, 每年为大约10000项高技术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可以说, 美国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高速度, 风险投资是最主要的促进因素。

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达还得益于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企业的迅速发展, 它通过资本的纽带将风险资本家和风险投资家联结在一起,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提高了激励的力度, 降低了代理成本。有限合伙公司是一种合伙企业, 高级经理人即风险投资家是普通合伙人, 这些人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和管理, 同时也提供少量的资金, 通常占1%;有限合伙人提供投资资金的主要部分, 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大多数的合伙公司由6到12个普通合伙人, 出现于70年代初期, 但进入了90年代, 有限合伙制企业占了风险投资企业的绝大多数。

1985年国内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新投资公司宣告成立, 标志着中国风险投资业的诞生。成立该公司的初衷是为了支持那些科学家出身的企业家们, 使他们有可能将手中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但是, 风险投资在我国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和支持, 致使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政府财政拿不出足够的资金, 而银行又由于回避风险不敢放贷。

国家科技部的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现有的风险投资机构有300多家, 管理资金大约为500亿人民币, 投资项目2000多个。在投资项目中, 经营时间不超过5年的占85%;处于种子阶段、起步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占65%;实收资本小于3000万元的企业占总数的80%。值得注意的是, 2002年, 我国风险投资中, 境外和境内资金大约各占一半, 但是到2004年, 境外的风险投资却占到80%以上。一方面是国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在中国风险投资市场获得丰厚的回报;另一方面是国内风险投资机构微薄的收益。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外是一个全流通的资本市场, 而国内的资本市场则有很多局限,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风险投资机构, 他们很容易从风险投资中退出, 而目前国内的风险投资机构一般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资本。而这些资本一般并不敢做真正的风险投资, 有的承担了大量的风险, 但是到最后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1992年通过的《合伙企业法》已将有限合伙形式排除在外。而合伙企业中的合伙人仅适用于自然人, 不允许机构作为合伙人, 使得拥有庞大资金的机构投资者不能进入风险投资业, 而美国的实践证明仅靠个人投资者和政府资金是难以在竞争性的风险投资市场有所作为的。此外, 我国合伙企业还面临着双重纳税义务, 即33%的企业所得税和20%的资本收益所得税, 即使允许有限合伙制形式的存在, 这样重的税负也不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

《公司法》的实收资本金制度要求公司注册资本在公司成立时全部到位, 而风险投资公司从成立到将资金投入创业企业通常要有相当长的时间间隔, 并且风险投资中的分阶段投资和分散投资等运作模式, 决定了风险投资公司对资金的需求有很强的时段特征, 所以目前我国建立的风险投资公司普遍存在大量到位资金闲置的现象。

2004年以来, 我国已经有一些企业按照有限合伙的模式建立了风险投资机构, 但这种合作多是建立在双方的契约约定基础上, 而缺乏严格的法律来规范和保护。不少中外专家均认为, 修改《合伙企业法》, 增加有限合伙制的内容, 为中国的风险投资提供一种新的组织形式选择,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行的。

二、风险投资支持企业的经理人的股票期权, 在二十世纪末已经开始试点,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股票期权制度已经是国际上通用的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方式, 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已有一套成熟的做法。将该制度引进我国, 有助于解决我国公司代理人激励长期不足的问题, 激发经营者的工作热情并使其行为受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这对中国的国企改革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等方面都将大有裨益。但是股票期权制度还遇到了现行法律和制度环境的阻碍, 所以该制度的行使还具有极大的不完善性, 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股票期权制度从国外引进之后, 目前的实践还很不成熟, 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在我国, 1997年, 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属下的上海金陵、自仪股份率先开始探索期股计划, 开我国股票期权革命的先河。随后, 在我国北京、上海、武汉、深圳等地的企业中都开始了股票期权制度的试用和推行。

股票期权目前遇到的法律障碍有很多, 比如, 股票来源制度缺乏、股票期权授予主体及对象的确认制度空白、证券监管不力造成的影响、税收股票期权的种类与行权期的确定问题等。从西方国家的实践来看, 实施股票期权制的公司, 一般可从三个方面取得实施股票期权制所需要的股票:第一, 公司在成立之际首发股票时留存在公司的库存股票;第二, 公司在发展中增发新股时留存在公司的股票;第三, 公司在二级市场以回购的方式购进的股票。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 这三个来源都与我国现行公司法存在着冲突:我国《公司法》采取法定资本制原则, 有关公司注册登记及变更的规定使得上市公司不管是成立时首次发行股票、还是发展过程中增发新股, 都不能在发行股票时预留股票。

目前在我国的股票期权制度试点中, 股票期权的授予主体有股东会议、董事会、经理人员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四种。因为这种报酬制度的特殊性, 它牵涉到公司的股票, 而公司的经营效益与经营风险最终是由股东分享和承担, 且授予股票期权必然稀释原有股东的利益, 因此股票期权计划原则上都应由股东大会决议做出更为合适。

对于授予对象的范围也是存在着严重分歧的。最初, 经理股票期权的授予对象是以首席执行官为首的几个关键职位, 因为这部分人掌握着公司的日常决策和经营的实权, 构成公司兴衰成败的中坚力量, 因此是激励的重点对象。而目前国际上股票期权的授予范围呈日益扩大的趋势, 如在美国, 一些公司的一般员工也纳入了该范畴。但在我国, 各地试点又很不一样了, 广大公司所实施的股票期权计划奖励的范围太小, 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总经理、党委书记及董事长一级, 一般员工被排除在外;但是有的又扩大到全员持股, 大大超出了授予对象的范围。

三、政府在中小企业活动提供的优惠政策, 政府从二十世纪9 0 年代初开始陆续出台各种政策支持风险投资

纵观世界各国风险投资业的沉浮历程, 可以看到风险投资业的兴衰与政府的扶持作用息息相关。在政府扶持与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方面, 各国的侧重点不尽相同。美国政府主要以立法形式 (制定豁免条款) 促进风险投资发展。一般来讲, 政府扶持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宏观措施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扶持方式有政府经费补贴、税收优惠、财政贴息、政府担保和建立健全资本流通市场等;间接扶持主要是通过立法, 制定政策和发展计划, 健全服务与监管体系等, 规范风险投资的规则, 优化风险投资的环境。

政府补助是向风险投资者和风险企业提供的无偿资金, 其性质是起种子资金作用。如美国在1982年通过的《小企业发展法》修正案规定, 年度R&D经费超过1亿美元联邦政府部门, 必须依法实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 每年拔出法定比例的R&D经费 (最大比例为1.25%) 支持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政府补助的另一种方式是对高技术风险企业提供亏损补贴。如新加坡政府规定, 凡投资于高技术工业的企业, 连续亏损3年者, 可获得50%的投资补贴。税收优惠对风险投资的影响最大。如美国政府将长期资本收益的最高税率由1970年的49%降至1981年的20%。这一措施的实施, 使美国风险投资在80年代大约以每年46%的幅度激增。政府担保的主要目的是分担银行的投资风险, 促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无抵押资产的小企业进行贷款。早在1958年, 美国就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 承担对高技术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担保, 贷款在15.5万美元以下的提供90%的担保, 贷款在15.5-25万美元的提供85%的担保。1993年, 美国国会又通过了一个法案, 该法案规定, 银行向风险企业贷款可占项目总投资的90%, 如果风险企业破产, 政府负责赔偿90%。

加强立法与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在风险投资过程中, 投资者、资本经营者和风险企业均有较大的风险, 为了规范风险投资活动, 美国专门制定了有关法规, 加强行业管理。另一个加强宏观管理的举措是成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风险投资协会, 如美国的全美风险投资协会。除了加强行业管理和规范风险投资行为外, 还为交流投资信息、进行人员培训、组织联合投资、改善投资环境, 拓宽资金来源和投资渠道等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建立二板市场是各国 (地区) 政府的普遍作法。目前, 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第二板市场。如美国的那斯达克市场 (NASDAQ) 、英国的另项投资市场 (A IM) 、中国香港的创业板市场等。但最为成功的首推美国那斯达克市场。目前, 在该市场上市的公司数量位居全球证券市场之首, 上市发行的外国公司数量, 超过了在纽约证交所和美国证交所上市的外国公司总和。更为重要的是, 它是高科技企业上市首选之地, 被誉为美国高科技企业成长的摇篮。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还不够完善, 尤其是创业投资机制建设相对滞后, 创业投资的发展刚刚起步。据统计, 到2003年末, 全国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只有200多户, 可用资本总规模仅为500亿元。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 在非常有限的创业投资资本中, 用于中小企业投资的不足30%, 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可以采取三步走。首先, 促进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工具的创新, 通过建立激励机制, 有秩序地发展地方小银行和民营信贷机构, 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贷款条件、贷款方式、贷款品种以及审批程序。其次, 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信用水平, 政府要帮助中小企业建立以中小企业、企业经营者、中介机构为主体, 以信用登记、信用征集、信用评估和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制度。再次, 注重发展资本市场, 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利用财政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2003年1月1日, 我国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 从法律上明确了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第一, 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支持中小企业的最主要手段是税收政策, 这可以让所有的中小企业从中获益, 是最公平、最透明的激励政策。对每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规定限额的企业, 实行低档所得税率;对新办第三产业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 在一定期限内实行减、免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 支出政策。《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根据法律规定, 我国财政在国家财力许可的范围内, 按照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 相应安排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在服务体系建设中, 重点是对公益性服务机构开展的创业辅导、培训、信息服务、信用征集与评价体系等予以支持。

第三, 《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将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参股支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 允许创业投资企业通过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所筹得的长期资金用于股权投资, 在解决双重征税的基础上, 给予税收政策扶持。

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 篇10

关键词:风险投资,问题,退出机制

风险投资 (Venture Capital, 也称创业投资) , 是一种风靡全球的投资方式, 是伴随着知识经济产生的新型金融工具。全美风险投资协会 (NVCA) 定义为: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 中的一种股权资本;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 (OECD) 的定义为:凡是以高科技与知识为基础, 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 都可视为风险投资。中国自1985年正式发展风险投资以来, 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但中国对高新产业的推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 资本退出困难已成为制约中国风险投资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中国风险投资业退出渠道的现状

风险投资退出, 是指风险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 风险投资者认为有必要是时候将风险资本从风险企业中退出, 因而选择一定的方式 (公开上市、出售或回购、清算) 通过资本市场将风险资本撤出, 以求实现资本增值或者降低损失, 为介入下一个项目作准备。高收益是通过风险投资成功的退出实现的, 可行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

1. 首次公开发行 (IPO) 。

首次公开发行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 是指将被投资的风险企业以普通股方式, 第一次向证券市场上的一般公众发行股票、上市交易的做法。首次公开上市可以选择在主板市场上和二板市场上市, 由于二板市场的进入门槛较低, IPO的最佳退出途径是在二板市场 (也称创业板市场) 上市。

IPO是风险企业家和风险资本家最愿意采取的退出方式, 其平均回报率远远高于企业的回购和并购。IPO最佳的退出途径是在二板市场 (也称“创业板市场”) 上市, 其优点是它进入的门槛较低,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成立了专为高科技企业企业和风险投资企业服务的创业板市场, 如美国的NASDAQ市场、香港的创业板市场、欧盟的EASDAQ市场等。二板市场对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但是, 中国为了确保主板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把建立创业板市场的计划长期搁置。这严重影响了中国风险资本通过IPO方式退出的畅通性。2004年5月深圳中小企业板的推出虽然弥补了中国二板市场的空白。但是, 目前的中小企业板离真正的创业板还有很大距离。中小企业板除了上市的股本总额要求比较低之外, 大部分还是沿袭了主板市场的游戏规则。而且在股权流通方面更加的苛刻。IPO的另一种退出途径是在主板上市, 但是风险企业的资本想在正规股票市场上面流通比较困难, 这是因为主板市场的要求比较高并且监管严格。风险企业很难达主板市场上市的要求。中国主板市场上市不仅要求上市企业近三年内连续盈利, 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 000万元, 并且还要支付将近股本总额15%左右的上市费用。而且中国风险企业大多数是高增长潜力的中小企业, 在企业创立的前两三年几乎没有任何盈利, 财务方面也无法承担上市所需的巨额费用, 能达到要求的只有少数的风险投资企业。除此之外, 中国的国有股与法人股不能够全流通也成为制约中国风险投资资本顺利退出的瓶颈。

2. 兼并与收购 (M&A) 。

兼并与收购 (Merger&Acquuisition简称“M&A”) , 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 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行为。企业并购是市场竞争的结构, 更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实现优势互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重要措施的手段。

兼并与收购实质是对市场的一种接管行为。在中国, 对接管市场发挥治理功能产生影响的首先是股权结构方面, 即实施并购方的股权性质及其最终取得的控股地位。并购方的股权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实施并购的行为, 而控股程度则决定了其实现并购意图的可能性。因而, 要充分发挥接管市场的治理功能、改善其治理效果, 就应该通过政策引导使并购主体多元化、并购行为市场化, 彻底摈弃过去那种政府主导型的短期行为。2002年7月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是第一个专门针对上市公司收购的法规的蓝本, 对《证券法》中关于并购的原则性条文起到了重要的充实作用。此外, 自2001年11月证监会和外经贸部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以来,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国家已经颁布了8个涉及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这无疑为兼并和收购的多元化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既有利于充分发挥接管市场的治理功能, 又是解决国有股减持问题的可行方案。

3. 清算 (Write-off) 。

清算是指当投资的风险项目发展前景不明或投资失利时常采用的一种止损措施。它是一种不成功的退出方式, 是一种迫不得已却又不失明智的退出手段。

高风险常常伴随着高失败率, 当风险投资者意味到风险企业发展缓慢而不能取得预期的投资收益时, 或风险投资企业经营陷入严重困难时, 风险资本家将采取清算的方式撤出对风险企业的投资, 这是减少风险企业风险投资损失的最佳办法。中国目前的风险投资的退出比重低于欧美等一下发达国家, 但是中国的实际条件决定了中国风险投资投资的失败率必然要高于这些国家。这说明中国有些风险投资项目虽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但是由于风险投资家对破产清算退出缺乏合理的认识, 仍继续对企业进行投资, 结果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现在清算的损失。

二、现有退出渠道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中国的证券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还不是十分完善。从证券上市来看, 企业上市的标准高, 条件严, 不利于风险企业上市。即使风险企业能够上市, 由于大部分法人股不能流通, 也使得风险资本难以收回。从产权交易市场来看, 企业的买卖转让等一系列中介服务不规范, 极大地制约了产权交易。由于市场不完善, 使风险机构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

1. 法规不完善。

目前中国还没有专门以风险投资为调节对象的法律, 而与风险投资有关的《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虽然已经进行了修改, 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条款。

比如《证券法》第81条规定, “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 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30%时, 继续进行收购的, 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但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免除发出要约的除外。”这就是说, 收购上市公司股权达30%至少要十多个交易日, 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样必然会推动股价的持续上涨, 给收购发方带来巨大的成本障碍。这显然不利于风险投资家采用购买和买壳上市的方法退出风险资本。

2. 主板上市困难。作为投资企业家与管理者首选的退出

机制要数IPO了, 其原因在于:IPO容易保持公司的独立性和经营的连续性。相对于管理层而言, IPO不会影响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 管理层可以延续其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另外, 各国或地区的经验表明, IPO的收益率是各种退出方式中最高的但在中国能成功实现IPO的风投企业并不多,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主板上市的条件比较高, 那些创业之初的风险企业无力跨进, 虽然深圳中小企业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空白, 但是对于刚刚起步的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企业来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仍然具有一定的困难;二是由于主板市场的法人股、国有股不能全流通的限制, 使得风险资本在风险投资取得收益时, 无法通过抛售股票的形式顺利的退出;三是中国股市受政策因素影响较大, 这无疑给风险资本的退出增加了风险系数。

3. 产权交易不发达。

企业并购、股份回购以及破产清算的退出方式是在产权交易市场中完成的。如果风险投资家不愿意受上市条件的约束, 也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例如通过产权交易市场退出。在中国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才短短三十年的时间, 产权交易市场还不是很发达。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现存的产权交易市场大都受地方行政力量的控制, 容易脱离地方的实际情况出现一哄而起的现象, 因此影响风险投资资本以股权的方式顺利退出;二是交易成本较高, 这使得风险资本在投资不理想或失败后退出较为困难;三是产权交易一般都是通过契约交易的形式完成的, 过程漫长。

4. 清算机制存在缺陷。

目前, 中国有关企业破产清算方面具体操作的手续复杂, 过程缓慢, 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原因, 中国险投资企业一般都不能及时采取这种措施来减少损失。但在很多情况下, 就必须断然采取清算的方式退出。因为风险投资的风险比较大的, 如不能及时退出, 将导致更大损失, 而且影响风险投资市场可利用的资金量及风险资本的融通。

5. 缺乏专业的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按所提供的服务可划分为两类:一种是一般中介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另一种是特殊中介机构, 包括行业协会、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评估等。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特殊中介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政府的色彩, 并且无论是从机构的管理者还是机构的一些相关制度来说都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但一般中介机构确实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在中介机构的发展过程中, 政府只能为这些机构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有利的制度和市场条件, 而不能直接参与这些机构的成立和运作。此外, 相关人才的培养和机构制度滋生的完善也是制约中介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瓶颈。总而言之, 一般性中介机构的发展成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完善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议

1. 修改和完善相关法规。

政府对风险投资的重视应该体现在为风险投资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上, 而不是单单的参与管理, 控制股权。政府应该在法律和规章制度上面给予风险投资企业一些优惠政策, 如适当下调上市公司的注册资本, 使更多的中小型风险投资企业取得上市的资格;在修订《公司法》中适当提高只是产权入股价值的比例。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科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还可以变相的提高风险企业的注册资本和资信等级, 将更有利于风险企业的发展和股权流动。修改企业兼并、转售、破产清算的法律条款、科技产业产权交易的限制予以优惠和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力度。从而真正从法律上确立风险投资机构的合法地位, 以适应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需要。

2. 建立和推行多渠道的风险资本上市机制。

根据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风险投资的规模与企业的IPO市场的活跃性成很强的关联性, 在国内二板市场公开上市能以最低交易成本和最高市场效率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 在中国这也是风险资本退出的最佳的途径。当然如果不能在二板顺利上市, 利用日臻完善的主板市场, 采用买壳或借壳的方式上市, 也是不错的退出途径之一。香港产业板1999年底的推出, 为内地风险投资企业开辟了另一条上市的渠道。申请上市的公司只具备两年活跃的经营记录及未来两年的业务目标, 并且对公众持股要求较低即可。当然, 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 交易成本可能偏高, 但是其运作程序更规范, 更符合国际惯例, 有利于内地科技型风险投资企业到香港市场融资。此外, 国外创业板市场也拥有巨大的融资能力和成熟的运作机制, 如美国的NASDAQ。到海外上市不但可以获得企业急需的资本, 有助于获得国际金融市场的认可, 而且还可以使我们学习到国外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理论以促进国内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3. 建立专门的产权交易市场。

由于中国中小风险投资企业众多, 创业板市场推出后也不能全部满足风险资本的退出和融资的需求。所以, 通过产权交易实现风险资本的成功退出同样是很重要的退出方式。中国应加紧制定有关政策法规, 规范并促进风险投资与风险资本市场的结合, 降低风险投资与风险资本市场结合的成本, 并且理顺产权关系, 进行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权限、实现资本人格化主体一方面是上市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也为达不到上市条件和不想上市的企业实施兼并和购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 也可以考虑在高新技术企业密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 选择一些资信好管理水平高的证券公司率先开展柜台交易, 按市场机制代理等方式买卖风险投资企业的产权。

4. 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在风险资本退出的同时, 必然涉及到股权和产权的界定、估价等具体事项, 所以应积极培育各种中介机构, 保证其公正性和权威性。中介机构要不断体改自己的业务素质, 加强对风险投资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并且不断提高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涵养, 使风险投资资本退出更充分。

5. 完善风险投资企业清算破产程序。

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来说, 一旦确认风险投资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或成长太缓慢, 就要果断退出, 将收回的资金投入另一个项目。目前, 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有关清算工作的程序和管理方法。但实践中, 企业的清算程序在具体操作中还是比较烦琐, 并且经常以为产权、债权等因素制约, 使企业不能正常完成清算。这显然不能满足风险投资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 应完善有关破产清算反面的法律法规, 调整改善风险投资企业的清算条件, 为风险投资企业清算破产建立有效的程序, 使风险投资企业的清算退出获得相应的法律保障。

试析中国风险投资政策之变迁 篇11

关键词:风险投资政策 中国 发展趋势

风险投资政策泛指国家为促进风险投资发展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等。政府支持风险投资发展的经济学的理由是外部性。历史经验和研究表明,风险投资作为一种特殊的融资机制能为存在高风险的高科技创业企业提供融资从而极大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高科技产业本身存在正的外部性,会出现市场失灵——高科技产品产出不足。因此政府必须介入和干预,以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风险投资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全球。由于存在市场及金融环境等差异,各国的风险投资政策也不尽相同。中国的风险投资政策是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订的,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因为特定时期的政策是针对当时存在问题而制定的,所以梳理中国风险投资政策的变迁有利于深入了解风险投资市场发展的历史及各发展阶段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也可以为未来的政策发展方向提供建议。

1 风险投资政策发展阶段划分依据

吴文建、滕刚伟(2007年)对中国风险投资政策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他们将风险投资政策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萌芽阶段的风险投资政策(1984年至1990年前)、试探性发展阶段的风险投资政策(1991年至1999年)和调整阶段的风险投资政策(2000年之后)”[1]。他们提出当时中国的风险投资政策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体系缺乏系统性、作用效果不够明显、风险投资相关经济政策力度明显不到位等”[1]。他们的研究是对当时中国风险投资政策特点的及时的归纳和评述,其主要观点在随后几年被多位研究者肯定和引用。然而,恰恰是在2007年下半年以后,随着以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为核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以及2009年创业板的正式启动,中国风险投资政策和市场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有必要重新对中国风险投资政策的发展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

对新生事物形成正确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与之相对应的制度安排不可能一步到位。正如其他学者的观点,中国政府对风险投资市场发展的制度安排是渐进式的,是在探索中不断完善的,从而风险投资政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应对风险投资政策进行分阶段分析。与之相关的关键问题是要确立划分政府发展阶段的条件或者依据。从历史学的角度看,时代或朝代的划分一般应以标志性的事件为依据。就风险投资政策的阶段划分而言,标志性的事件可以理解为标志性的政策文件(或者政策行为),因为标志政策文件体现了对原有政策突破,通常对市场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一点在本文其他部分的分析中将以具体的数据加以印证。以此为依据,可以将风险投资政策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起步阶段、转型探索阶段和全面完善阶段。

2 各发展阶段政策及评述

2.1 起步阶段的风险投资政策

起步阶段起止时间为1985年至1998年,标志性事件为1985年9月中国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的成立。这个阶段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政策主要体现为政府直接投资成立风险投资机构。中国以政府直接投资作为支持风险投资发展的方式,而不是像美国那样一始就走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方式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在这一阶段政府已充分认识到风险投资对促进产业发展特别对高新科技产业的极大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尚未成熟,民间资本数额不多且不是很活跃,银行信贷是融通的主要渠道。没有愿意尝试为存在巨大风险的高新科技创新企业进行创业融资。因此通过政府投资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成为了必然之路。

应该说政府对风险投资行业的直接投资对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些早期的风险高的科技型企业和周期过长、收益不高但又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高技术项目尤其需要政府的直接投资。正是由于政府的重视和参与,为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单纯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来发展风险投资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政府财力有限,满足不了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二是受行政命今干预太多,难以遵循市场规律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和投资计划,容易产生资源非优化配置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新的政策思路应运而生。

2.2 转型探索阶段的风险投资政策

转型探索阶段起止时间为1999年至2006年。标志性事件1999年12月公布的文件——《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个阶段政府政策的重点开始从直接投资向规范、引导促进社会资本的参与风险投资行为转变。 《若干意见》明确了按市场经济规律来发展风险投资行业的原则,提出了面向市场拓展创业资本来源,动用市场机制,强化风险投资主体内部的责任约束和利益激励,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建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等政策主张,为制订后续的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随后,2003年1月公布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可以视为促进非政府投资风险投资的试点政策。而2005年发布的《创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则是对《若干意见》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是中国第一个系统规划和规范风险投资领域的政策文件。该办法的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社会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提供政策依据,二是通过政策规范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运营等事项,三是为探索更有效的促进风险投资市场发展的措施做准备。该办法第一次明确提出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政策扶持,主要内容包括:国家与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国家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并引导其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创业投资企业可以通过股权上市转让、股权协议转让、被投资企业回购等途径,实现投资退出;国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退出机制等。

上述这些规定建立了发展风险投资的制度框架,明确了将来政策发展的方向,为风险投资市场发展形成了合理的预期,积极促进了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1999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管理资本总额从1998年的168.8亿元跃增为306.2亿元,增幅达81.4%,第二年一下就突破了500亿元。然而,这个阶段政策的不足之处是政策多处于框架阶段,操作性不强,对民间资本吸引和拉动不足。早在2001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管理资本总额就达到了619.3亿元,但到2006年也仅达到了663.8亿元,六年期间的平均增长仅为1.2%,一直无法突破700亿元的关口,这种徘徊不前的局面正是政策无力的真实写照。要促进风险投资的更大发展,必须出台更为有力的促进政策。

2.3 全面完善阶段的风险投资政策

完善阶段起止时间为2007年至今,标志性事件为2007年7月出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时办法》文件。这个阶段的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风险投资发展方针,并启动了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核心的一系列促进社会资本进入风险投资市场的具体政策。最具代表的政策文件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时办法》(2007年7月)、《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2008年10月)、《关于实施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2009年4月)、《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8月)和《关于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2011年10月)等。这一时期另一个不能被忽略的重大支持政策就是2009年10月创业板的创立。创业板被认为是深入推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更顺畅的渠道,极大促进了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之所以将这个阶段称为全面完善阶段,是因为该阶段的政策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特征,初步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政策模式。系统性表现为各项政策文件紧密围绕促进科技创新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为核心,相互配合和对应,形成合力。全面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全面参与,各尽力所能;二是政策考虑周全,既有扩大资金总量的引导基金机制,又有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还进一步完善了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政策模式当中的政府引导功能主要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机制,通过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参与风险投资。二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创业企业的发展。如执行相对较低的增值税率、允许符合规定投资方向的创投企业按投资额的规定比例扣抵应纳所得税额等。三是通过规范非上市公司股权管理,使私募基金等社会资本规范、合法运作,有效扩大了风险资本的总量。而市场运作的机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不直接参与所扶持的创业投资机构或基金的经营,引导基金所投入的资金按市场化方式运营。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时办法》明确规定,“引导基金的参股比例最高不超过创业投资企业实收资本(或出资额)的25%,且不能成为第一大股东,由创业投资机构按市场规则进行运营。”二是转变原有传统新研专项经费的分配方式,将部分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等专项资金分离出来,按引导基金方式运作,借助市场机制提高该类资金的使用效率等。

事实证明,这一阶段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7年创业风险投资资本总量达从2006年的663.8亿迅速增加至1112.9亿元,同比增长了67.7%,随后受益创业板的政策2010年该项数值增至2406.6亿元,同比增长了49.9%,2011年则突破三亿元大关达3198亿元,同比增长32.9%。正是从这个阶段开始,中国风险投资才正真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3 政策成效及发展趋势分析

3.1 政策成效分析

综上所述,回顾过去,中国风险投资政策经历了从政府直接投资模式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的转变。总体上看,这一系列的政策产生了较好的成效。这一点从历年创业风险投资资本总量的数据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02年至2012年,中外创投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本总量逐年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0%,2012年创投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本总量是2002年的4.81倍”[2]。另据中国科技部统计,2012年中国创业风机构数达到1183家,较2011年增加87家;该年全国创业风险投资管理资本总量已达到3312.9亿元,较2011年增加114.9亿元。在风险投资的资本来源方面,国家资金(含政府资金11.78%和国家独资公司18.81%)占总比30.59%,而非社会资金占比为69.41%(其中,非上市公司34.03%,自然人及其他出资28.69%)已形成了以非上市公司和天使投资等为主力的格局。截止2012年,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累计出资288.88亿元,引导带动的创业风险投资管理资金规模达1506亿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目标。[3]

3.2 政策发展趋势分析

尽管有了较好的基础,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总体规模不足。按美元计,2012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管理资本总量为534.3亿美元,仅达到美国同项数值的26.8%。二是退出困难仍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2011年通过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数为234家,而2012则减少为129家,真正能通过此渠道退出的风险投资仍然是少数。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完善是被调查风投机构认为影响2012年经营情况的首要原因。三是风险投资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2012年北京、浙江、上海三个地区发生的创业资本(VC及PE)投资金额占据了全国市场的47%,而广西、山西、云南的三个地区的投资金额仅占全国市场的0.5%。”[4] 根据上述存在问题,同时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预测未来中国风险投资政策会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和放松资金准入条件,特别是探索社会养老保险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机制。以美国为例,“养老基金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所提供的风险资本额为风险投资机构募集的风险资本总额的40%。”[5]2012年10月出台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可视为保险资金投资风险投资领域的境外试验,将会为国内出台类似政策提供依据。二是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包括进一步降低创业板IPO门槛和进一步完善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机制等。三是结合区域和产业特性的政策发展细化。如中央向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提供更多的参股资金,以促进区域间平衡发展;又如针对现代高新、绿色农业出台更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政策等等。

参考文献:

[1]吴文建.滕刚伟.我国风险投资政策回顾与评价.职教与经济研究,2007(9):31-33.

[2]清科研究中心.2012年中国创业投资年度报告.清科研究所,2013.

[3]王元.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投资发展报告2013[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4]李林海.借鉴IIF计划促进我国欠发达地区风险投资发展的思考.广西社会科学,2014(3):84-87.

[5]肖永平,彭丁带.从美国经验看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的完善[J].法学评论,2005(2):81-86.

基金项目:

南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南社联发〔2013〕9 号);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南职科研发〔2012〕14 号)。

作者简介:

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 篇12

一、大印象: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制度建设的“嘉年华”

每年盘点, 我们都是忐忑不安的2004--2005年度, 我们把中国的创业风险投资业定性为“柳暗花明时”;2005—2006年度, 我大胆地将其定性为“逆转性变化”。不过, 在2006—2007年度的报告中, 我们的心情是欣慰的、释然的, 不仅仅是那些数据说明我的快慰是真实的, 更重要的是看到国际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的蜂拥而入和国内创业风险投资人久违的忙碌和快乐。如果也用一个短语概括的话, 我更倾向于用文章开头使用的“云开雾散”。

浓浓的“云雾”一直是中国创业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主要天气状态。但是, 这一切在2006—2007年度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国家政策面讲, 一系列的政策倾斜, 给创业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空前的宽松环境。2006年初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 拉开了创业风险投资“利好”政策的大幕。

《2006—2020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配套政策》中, 明确把发展中国创业风险投资作为自主创新的最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不仅要在市场准入、市场退出方面做出方向性规定, 而且鼓励银行、证券机构、保险机构和企业、私人参与创业风险投资设立和管理。

为落实这些政策, 相关部门很快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

——新修订的《有限合伙法》新增加了“法人与法人的合伙形式”, 使创业风险投资人和创业风险投资管理人构建合伙基金有了最重要的法律基础, 彻底解决了创业风险投资的双重征税问题。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则对那些公司制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给予了高新技术企业同等的税收待遇, 也大大降低了税负负担。

——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在苏州、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地的成功设立, 为即将出台的国家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也为政府支持创业风险投资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为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创业风险投资事业提供了新的“发动机”。

——未上市公司股权代办系统在中关村的成功试验, 为大规模开辟场外交易市场提供了成功模板, 为创业风险投资的多样化退出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

——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 扫清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壁垒, 使很多先期投资的项目, 开始在I P O舞台上上演一幕幕的财富神话, 而拟议中的创业板市场更将中国的创业风险投资投入到丰饶的“牧场”。

——私募基金从过去的“违规”到2006年的“羞答答”再到2007年的“大行其道”, 说明中国金融监管当局正在从被动管制向主动创新的思路转变, 一些中小投资者也将通过私募基金分享中国企业成长的快乐并分担这些创业者的风险。

——集合信托计划, 是信托法早已安排的制度, 为基金的设立提供了法律基础, 但在2006年之前很少有投资者使用, 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个办法正在成为“非法人的创业投资机构”准入的便利通道。

——中国进出口银行推出的“特别融资帐户”, 首先在政策银行层面打通了信贷资本和股权投资的障碍, 为大规模探索银行参与创业风险投资起到了开路先锋效用。

——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各个省市实施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全覆盖战略, 为创业风险投资未来的燎原之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 这些新鲜而又实际的创业风险投资措施, 正在为中国的创业风险投资业推开一扇又一扇曾经闭锁的大门, 也正是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工作者多年不懈的努力, 终于让中国成为了最具投资价值的热点地区。事实也如此, 由于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制度的不断整备和创新, 2006年的中国的确成了国际、国内创业风险投资人的“嘉年华”。

二、大进展: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开始收获“盛夏的果实”

数字是枯燥的, 但数字也是最诱人的。基于2 0 0 6年度的全国创业风险投资调查, 确实昭示了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正在收获着“盛夏的果实”。

1. 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风险投资资本双双攀升到历史第二高点。2006年全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总数为345家, 自有统计以来 (1994年) , 仅低于2002年的366家, 其中原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中有11家到经营期限或停业。全年实际注册 (新设立) 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为37家, 比2005年实际增加26家, 增加幅度为8.2%, 增加速度明显提高。

2006年创业风险投资管理的资金总量达到663.8亿元, 自1995年有统计以来只低于2002年。管理资本总额的增速低于机构数目的增加速度, 但高于2005年的增速, 2006年比2005年增加了5.1%。2006年全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注册资本为405.8亿元, 平均每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注册资本为1.2亿元。

2. 创业风险投资的资本来源更趋多样化, 国内资本特别是企业和个人资本增长显著。在2006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中, 政府出资与国有独资投资机构出资合计占到总资本的33.9%, 其他企业出资占到30.5%, 信托和证券公司占到2.4%。从总体上来说, 政府和国有独资投资机构所占比重下降了3个百分点, 但是政府出资所占比重下降的幅度为4个百分点, 国有独资机构反而增加了1个百分点, 这说明由政府用于创业风险投资的资金被划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经营性资产的趋势还在继续。而其他企业对于创业风险投资领域的进入提高了3个百分点, 个人所占比重也提高了2个百分点, 外资因为若干“基金”的到期, 在总体份额中下降较多, 跌了5个百分点。

3. 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资本规模不断扩大, 基金规模效应逐步显现。2006年, 5000万元以下规模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占到3 2%, 比2005年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管理资金规模在5000万元-1亿元的机构占到27.9%, 而在1亿元-2亿元的占到18.5%, 2亿-3亿元的机构占到13.5%;管理资金规模5亿元以上的机构占到7.7%, 和2005年的水平大致相同。2006年不同规模机构管理的资金分布则是, 管理资金规模在5 0 0 0万元以下的机构掌握着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总资本的4.7%, 而规模在5000万元-1亿元之间的机构掌握了1 1.2%的份额;资金规模在1亿-2亿元的机构掌握了1 3.7%, 而资金规模在2亿-5亿元的机构管理资本所占份额为20.7%, 而规模在5亿元以上的机构则还是占据了49.6%的份额。

4. 高新技术企业项目仍然是创业风险资本的钟爱, 表明创业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持作用依然显著。截至2005年底,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累计投资4592项, 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项目达2453项, 约占累计投资总数的57%;总投资额达到了410.8亿元, 其中向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额达到了215.9亿元, 约占到53%。与2005年相比, 2006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相当活跃, 虽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数目比例下降, 但投资额度却比2005年有所上升。

从创业风险投资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投资分布特点看, 2 0 0 6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业在继续保持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大量投资的同时 (达到了60%以上) , 传统产业获得的创业风险投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 无论是投资金额, 还是投资项目数都达到了空前的高比例, 接近四成。

5. 创业风险投资阶段明显前移, 风险识别和风险承受能力增强。与前几年存在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是, 2 0 0 6年创业风险投资的“阶段前移”趋势增强, 即中前期取代中后期阶段成为创业风险投资大量集中的区域。尽管就投资金额而言, 成长期或扩张期所获得的创业风险投资金额最大, 接近40%, 但是, 就投资项目所占的比例而言, 种子期所占比例最高, 达到了空前的37.4%。这表明, 经过多年的政策引导, 创业风险投资在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初创企业发展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显著。

6. 创业风险投资参股比例增加, 逐步向财务投资人回归意向明显。总体上, 创业风险投资股权结构没有根本性变化, 参股和相对控股方式是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主要投资方式, 股权比例在30%以下的项目所占的比例高达80%。但是, 持股比例在1 0%以下和持股在2 0~30%的项目所占比例有了明显提高, 其他各类持股区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 持股比例在30%以上的项目所占比例较上年下降了13.2%。这表明, 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控股趋向明显减弱, 这种情况与项目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有一定关系。

7. 创业风险投资形式多样化, 创业投资机构之间、创业投资项目之间的市场逐步形成。2006年创业风险投资退出的收入分布呈现出“两头大, 中间小”的特点, 即单个项目退出收入在500万元以下和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所占比例, 明显高于其他区间项目所占比例, 占77.8%, 为历年之首。其中, 退出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表现尤为活跃, 较上年增加了8.2个百分点。

创业者、管理者等在内的回购所占的比例, 超过了并购 (包括国内外企业收购、协议转让、股权转让、划拨等) 等资本重组方式, 成为2006年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的主渠道, 占了38.8%。这种趋势表明, 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 企业内部人控制趋势增强, 因此, 如何设计一套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能是决定这类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性要素。2006年创业风险投资退出项目的另一个特点是“清算项目”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 这说明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的总体运营状况越来越好。

8. 政府部门依然扮演着最大的项目推荐者角色, 国家科技投入与创业风险投资的对接效率在不断提高。调查显示, 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项目来源渠道呈现出非常稳定的态势, 连续几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政府部门推荐”和“项目业主”仍然是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获得项目信息最主要的两个来源, 分别占27.9%、18.5%, 此比例较2 0 0 5年的2 5.6%和2 0.3%略有增减, 但变化幅度不大。“项目中介机构”、“朋友介绍”和“股东推荐”是除两大主要来源外的相对集中的三个信息来源, 分别占17.2%、12.9%和13.1%, 其中, “股东推荐”的比例较2005年有所增长。

9. 影响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决策的要素最重要的是市场和团队, 标志着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理念与国际基本接轨。在影响创业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决策的所有因素中, 市场前景和管理团队被认为是最主要的两个因素, 占比分别是31.8%和22.7%。其次比重较大的是技术因素, 占16.8%, 比2005年的13.0%有所增加。连续五年的调查均显示,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 对投资地点、资信状况、竞争对手情况、中介服务质量及公司结构治理等因素考虑得很少。影响决策的主要是市场前景、管理团队和技术因素三大因素, 其次是盈利模式和财务状况。市场前景和管理团队的价值是一直以来最被看重的两大因素, 对于寻求资本的创业者来说, 他经营的不是具体的利润, 而是“前景”, 对于挑选项目的投资者来说, 他更加青睐的不是“项目”本身, 而是“人”, 即一个好的团队。

1 0. 外资创业风险投资项目退出周期缩短, 特别是通过清算止损方式比例提高, 表明外资风险控制能力比较强。截至2 0 0 6年底, 在外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所投资的企业中, 除了继续运行外, 被其他机构收购、清算以及准备上市是三种主要的运行方式, 所占比例分别为10.7%、8.4%和7%。对内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来说, 被其他机构收购、准备上市以及原股东回购则成为三种主要的运行方式, 所占比例分别为7.8%、5.0%和4.9%。从中可以看出, 外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一般通过上市和购并来实现更快的退出和回收资金, 资金的使用效率要高于中资机构。因此, 在创业风险投资资金的运用上, 外资机构的效率更高, 值得中资机构学习。在其他几种方式中, 原股东 (创业者) 回购和管理层收购的比例差不多。但外资通过清算退出的比例远高于中资机构, 说明外资一旦项目不成功, 也敢于通过清算, 尽快收回成本。另外, 对中外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来说, 已上市也是一种重要的运行方式, 其中外资机构所占比例为6.9%, 且主要为海外上市。而对中资创业投资机构来说, 已上市的所占比例为4%, 且主要为境内上市。

三、大期待:中国创业风险投资的“未来像”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业的初步发展, 只能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在调查中, 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创业人那种更大的期待。如果用“未来像”来描述这些期待的话, 无疑以下几点是最重要的。

1. 多样化的市场准入制度。

由于不同资本有不同的要求, 所以建立一个符合多种类型资本需要的创业风险投资准入制度, 一直是业界所期待的。多样化的市场准入制度包括:依据《公司法》设立的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型创业风险投资公司;依据《有限合伙法》设立的创业风险投资合伙企业、依据《信托法》设立的创业风险投资集合信托计划、依据《中外合作企业法》设立的“平行基金”、依据《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办法》设立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等。

2. 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渠道。

基于创业风险投资对创业和创新活动的巨大外溢效应, 需要建立一种适合多种资金的投入渠道。这些渠道包括企业资金、个人资金、银行资金、保险资金, 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资金给予相应的税收抵免, 以期形成创业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汇集机制。

3. 更加开放的项目来源。

创业风险投资项目来源的质量左右着最终投资的成败, 业界期望国家有关部门开放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库, 使政府早期支持与创业风险投资后期介入形成一个良好的链接。比如政府开放863计划、高技术产业化计划、支撑计划、火炬计划、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基金等, 使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能够共享这些项目资源, 提高投资成功率, 降低投资成本。

4. 多样化的项目孵育手段。

创业风险投资只是满足投资项目资金需求的一个环节, 要使投资项目获得成功, 还需要多样化的孵育手段予以支持。因此, 业界期望建立符合项目成长需要的资金供给链。如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的种子期项目, 政府应该加大财政的直接支持力度, 使这些项目更多地渡过“死亡谷”, 为创业风险投资的介入提供更多的项目;对于创业风险投资已经进入的项目, 银行等金融机构要给予优先信贷资金支持, 使其快速完成扩张;对于完成扩张期的企业, 资本市场在准入时要给予适当的“绿色通道”。

5. 多样化的项目退出路径。

上一篇:教学局域网的安全管理下一篇:英语学习动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