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动力研究

2024-09-30

英语学习动力研究(精选12篇)

英语学习动力研究 篇1

一、目前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目前, 英语学习成为学生升学和就业的一个沉重的负担。初中生和高中生要面对中考和高考的压力, 英语作为主三科之一, 对学生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大学生则要面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就业的压力。学生为英语学习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和心血, 但由于众多因素影响, 学习效果不明显, 使得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起来很痛苦。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方面来说,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学生缺少使用英语交流的环境, 导致许多同学即使学会了书本上的内容, 但在实际生活中依然不会运用, 成了人们所说的“哑巴英语”。

2.从学校方面来说, 部分学校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和考试通过率, 只注重学生的英语成绩, 而忽略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未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3.从教师方面来说, 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老旧, 讲课时“照本宣科”,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 不清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 忽视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 未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 从学生自身来说, 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弱, 单词、语法掌握的不牢固, 在课堂之外缺少使用英语的机会, 听说能力普遍较差, 加上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足, 导致该部分学生一学英语就“头痛”。

二、内在动力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激励人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因和力量”。所谓学习动机, 指的就是能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要进行长时间的学习, 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强烈的学习动机是保证一个学生学好一个学科的前提。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 内在动力往往被认为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因素。而影响内在动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众多因素中, 90%以上的学生把“教师”放在首位, 学生认为教师的个人品质十分重要, 良好的教师品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 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交流,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2.学习者自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重要内在动力, 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有重要影响。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地学习态度, 促使学习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坚持不懈, 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 以达到自己的满意水平。因此, 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此外,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因素还包括成就感和满足感。当自己的学习成果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以同学的称赞时, 学习者便会树立起自信, 产生强烈成就感和满足感, 而这种感觉会转化成支持学生继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

内在动力对于英语学习的成功与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改变学生“要我学”的观念, 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内在动力, 从而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 学生要有自己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 该目标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来制定, 也可以由教师帮助制定。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馈,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 并适时给与学生赞扬和鼓励, 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其次,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转变英语教学模式,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灵活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来丰富课堂内容, 开阔学生的眼界, 同时引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来活跃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习英语由一件痛苦的事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综上所述, 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越强, 越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 就越容易收获成功。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应学生的要求,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端正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真正喜欢上英语这门课。

参考文献

[1]刘艳峰, 刘艳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虚席效果的影响研究[J].世纪桥, 2008.

[2]杨玲红.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对英语学习影响之探析[J].时代教育, 2010.

[3]李业琪.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J].外语论坛, 2011.

英语学习动力研究 篇2

《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经过充分准备,于XX年6月20日在北京正式开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国东,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坚出席了开题会并讲话,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科院职成所、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崇文区教委等单位的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开题会。课题主持人赖立作了开题报告,较为详尽地阐明了该课题的意义、目标、内容、方法、实施步骤,并提出具体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分工。大家一致表示,要以科学和创新精神,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现将《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报告如下: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世纪终身学习已呈现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共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发展最基本权利,社会将尽其所能为其全体成员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求。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最近,他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上明确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为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 社区教育正在成为我国成人教育新的增长点

社区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矗社区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回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建立学习型社会,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求的必然结果。XX年,教育部确定了北京等八个大中城市的城区作为社区教育实验区,启动了社区教育的改革实验。改革实验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社区教育以成人教育为重点,成人教育深入社区,正在从补偿性教育转变为发展性教育,沟通教育与社区的联系,以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学习需求。“九五”期间,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已经起步,出版了一批有学术质量的成果。厉以贤的《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叶忠海的《社区教育学基捶、黄云龙的《社区教育的管理与评价》、马叔平等的《论社区教育发展模式》都从基本理论、战略规划、宏观管理等方面,概括了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的新经验、新观点,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九五”课题《面向21世纪中国社区中的终身学习的调查与研究》,运用社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论,从未来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未来社会人的生活基本单位——社区建设出发,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社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变动对终身学习的影响,探索实现终身学习目标的途径。

相比之下,社区教育在中、微观教学领域的研究略显滞后,与社区成员与日俱增的学习需求和积极性形成明显反差。如何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如何整合社区成人学习过程中内外各种因素,如何组织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材,都面临诸多挑战和困惑。因此,尤为迫切地需要深入实际,在社区教育情境中进行问题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的“应然”与“实然”。

2.成人学习心理研究是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的薄弱之处

国际上心理学在人类动机研究领域颇为活跃,如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等,无疑为学习动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矗国外对成人学习开展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理论观点。我国台湾地区重视成人学习心理的实证研究并有丰厚的积累。国内则是进入80年代后才逐渐加以认识的,近年成人学习力求深入教育心理层面,但对许多问题的探索偏重于理论思辨,比如叶忠海主编的《职工教育心理学教程》,探讨职工学习心理基础和准备,以及职工教育中学与教的心理学问题。高志敏在《成人教育心理学》中,按照人的成年期发展,阐释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和一般规律。还有《青年学习心理学》、《成人学习理论》等都主要从基本理论和知识概念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这些有代表性的文献中不乏古今中外成人学习的理论精华,对于学科建设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成果。但由于成人学习者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目前鲜有量化分析的研究。近年来多元统计方法的发展及计算机技术介入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但涉及成人学习者,针对群体学习心理的实证分析为数不多,几乎是空白。零星的研究成果,或主要针对成人学校的学员(比如电大、成职校),或以年龄、职业进行群体划分,且样本量一般比较小,在科学解释和理论推导上,略显分量不足。

有关研究表明,成人学习者具有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性,有丰富且个性化的学习经验。他们对参与社区教育的看法是什么,成人为什么学习,他们想不想,愿不愿,能不能,会不会学习,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多维度进行综合实证研究分析,才能找到答案。因此,从研究成人学习者独特的经历和体验入手,了解、掌握他们学习的意识、学习的观念、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准备、学习的基础以及学习的行为,对成人学习心理进行科学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克服社区教育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

社区教育实验本身是新生事物,尽管我们要学习国外的经验和理论,但中国社区教育的问题和规律,只有立足于本土去实践,去探索,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才能有效掌握和解决。

本课题是一个有理论价值的应用课题,其创新意义表现为:

1.本课题选择社区教育、社区文化、成人学习心理多视角探讨成人学习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揭示社区成人学习的一般心理特征以及相关因素,提升经验,阐释理论,研究选题角度较独特。

2. 究竟应该如何评价社区成人学习,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理论和现成的方法,本课题将在总结提升实践经验基础上,在评价方面作尝试性探索。

3.本课题将涉及成人终身学习多方面的内外关系,也将涉及成人学习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力求从整体性、系统性和特色方面有所创新。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作为社区教育的基础环节和前提条件之一,着眼于跨学科的综合实证研究。主要借鉴国内外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成人学习理论及动机评价方法等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从调查研究入手,通过实地抽样,开展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现状调查,重点了解社区成人学习的需求、动机、态度和行为特征,探讨社区成人学习的优势和资源,建立适应多样化需求的成人学习模式,为规划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区的发展提供依据,并对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提出积极建议。

课题重点研究的六个专题:

1.社区成人学习心理特点及其理论研究

2.社区成人学习需求及动力的调查与评价

3.成人参与社区教育的动机取向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4.建立社区成人学习的激励机制和终身学习的模式

5.以居住小区为单元的学习型社区发展思路与实验研究

6. 社区终身学习发展趋势与构建学习型社区

课题确定的四个研究目标:

1. 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社区成人终身学习现状进行描述,提供一个实证研究的统计分析结果和专题研究报告。

2. 通过一定规模的社会调查,了解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和动机取向,对规划社区教育,设计课程和培训项目,编写教材提出研究建议。

3. 结合实际,编订成人终身学习评价量表。

4. 总结经验,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探讨各种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并提出具体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建立社区成人终身学习模式和激励机制。

三、 研究方法及思路

社区成人学习问题研究是一个介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课题,既涉及社区发展和社会学习组织的建构,又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本课题研究设计打破以职业或年龄划分成人群体,概括群体学习一般特征的研究模式,从社区发展、社区文化(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切入,探讨对成人学习理念、态度、需求的影响,旨在促进个人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持续改变,同时对社区发展的精神动力作出深入解释和理解,以期促进构建学习型社区的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为应用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问卷法、统计法和比较法进行。在开展一定规模的社会问卷调查的同时,采用座谈和个别访谈,进行个案的质的研究,使调查真实、生动、丰富,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有机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理论问题在

互动中发展完善,实践问题在互动中得到解决。

调查设计

本课题重点选择北京、天津、上海及江苏省的社区教育实验区作为调查研究基地,选择典型社区成人教学项目学员为对象,同时兼顾社区成员中的一些边缘、弱势群体(包括流动人群、失业人群、老年和妇女人群),开展调查研究。

(一)调查工具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共编制了三类工具:

1. 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及现状调查问卷(居民/学员卷)

内容主要包括:

u个人基本情况

v 社区教育的意识与认同

w 社区教育的参与与行动

x 社区教育的评价

2. 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及现状调查问卷(干部/教师卷)

内容主要包括:

u 个人基本情况

v 社区教育的意识与认同

w 社区教育的职业经历与态度

x 社区教育的评价

3. 社区教育基本情况调查表

(三)调查分工

u 社区人口状况

v 社区经济发展状况

w 社区文化状况

x 社区教育状况

y 开展社区教育基本情况

z 社区居民家庭学习情况

(二)调查方案

调查项目 调查对象(样本) 调查方式

社区居民调查 非随机选择XX个居民做问卷目的性抽样 问卷调查开放式访谈

社区教育工作者调查 非随机选择200个社区教育工作者做问卷 问卷调查座谈调查

社区教育学员调查 目的性抽样 开放式访谈典型调查

社区驻地单位调查 选择有关部门、各类学校、单位、团体不同层次的代表进行座谈 座谈调查北京地区选择西城区、朝阳区、崇文区调查组组长:马成奎 成员:陈丹辉、蒋莉、李竣吴民天津、上海、江苏地区各选择1-2个区调查组组长:赖立 成员:崔欣、常永才

四、 研究实施方案

1.人员组成:

课题负责人

课题具体分工

赖 立 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全面工作,承担课题研究总报告

子课题一: 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心理特点及理论研究 (李俊)

子课题二: 成人参与社区教育的动机取向及相关因素分析 (陈丹辉、赖立)

子课题三: 我国社区成人学习需求及动力的调查与评价 (常永才、蒋莉)

子课题四: 建立社区成人学习的激励机制和终身学习的模式 (马成奎)

子课题五: 以居住小区为单元的学习型社区发展思路与实验研究 (吴民、

宋庆华、李利亚、张俊峰)

职业教育学生学习动力的研究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生;学习动力;解决方法;实施

目前,职教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已严重到非解决不可的程度了!这个问题不解决,职业教育领域的一切改革都将功败垂成,职教工作者的所有努力也将付诸东流。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应该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职教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是在升学无望之下才进入职业教育学校。一方面,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厌学情绪浓重,但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追求自我实现,渴望各种实践活动,完全有条件扬长避短。

一、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准备不足

调查表明大部分职教生进入学校学习时,学习目的是正确的,但不能忽视的是有相当学生在入校前选择专业时是茫然和被动的,对所学专业及发展方向了解很少,因此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职教生学习基础较差,在分数决定升学的中考中,狠狠地摔了一跤,选择职校本为无奈之举。多数学生在中学期间学习并不顺利,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的抵触学习,甚至厌学。

3.文化课基础薄弱

对于职教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学校为生存保证生源,招生几乎来者不拒,客观上进一步造成生源质量差、文化层次低的现状。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多数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学习缺少热情。

4.学生知识价值观的错位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知识对一个人的发展不一定有重要影响,或根本不重要,学习在他们看来成为可有可无的事情。对于学习的追求目标,有的学生将学习的成功理解为考试获得高分,还有的学生理解为能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把学习的实质片面化、狭隘化。

二、职业教育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的还是被动学习,因为初中教育面临着升学压力,分数比什么都重要。学生“不是一个人”,背后还有老师、家长。而在职校,压力从升学转变为就业。管理学生的模式也给了学生更多自主的机会。在职校,一切都靠自己,因此在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就更要学会如何去主动学习。

提出了问题就要给出答案,我归纳了如下几点可供教师和学生双向学习。

1.创设情境

(1)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课堂上应少讲但要精讲,有些问题可稍加指点,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操作,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出一道数学填空:1+1=?这时对于学生来说思维通道是死的,他只能填入2。做这道题目时,不是学生不想主动思考,而是教师没有提供给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可是换个方式出题:2=?那么学生的思维通道就被激活了,答案变成了不惟一,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感受,可以填入1+1、4-2等等,这样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欲望,学习的空间被放大,学生完全从被动变成主动。

(2)大胆质疑。教师要创造性的提问,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大胆质疑。问题并不是随便就可以提出来,不经过深思熟虑是提不出有深度的问题。但有了疑问,并不能说思维已到达终点,而是意味着思维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那就要求学生在提出疑问后还要进一步思考,要自己主动释疑,如此,学习才能升华。

2.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把爱放在第一位。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有着积极作用的是“爱尊理宽”。我们要把爱学生放在第一位,不以学生的成绩好坏作为惟一的考量标准。对学生都没有尊重,也就不要指望学生尊重教师,那么剩下的理解和宽容就都不用谈了。所以,无条件的对每一个学生付出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

(2)不要“高人一等”,而要“平易近人”。希望与教师建立密切的关系并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这是学生普遍的内在需要。

3.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趣

(1)从小的目标开始培养。一开始的目标不能定大,要根据学生能力适度制定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目标的层次,学习才会有兴趣。

(2)适度激励学生,给出可以控制的自我满足感。激励学生不能过度,否则是在培养学生的骄傲情绪,一旦骄傲自满惯了,再想往回收就困难了。要给学生一定的自我满足感,因为得到肯定是继续的前提。

三、结论

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研究 篇4

一、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现状

新时代背景下, 正确的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建立, 关乎到社会公民的长远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乎到社会公民群体的价值判断, 也是武装和提升社会公民的必要途径, 也是未来整个社会发展、整个国家和中小学未来的关键所在。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构建为他们将来更稳健地站立在人生舞台做好思想准备和理论积淀。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大发展带给人民各种物质享受, 然而由于思想的开放, 言论自由的扩大化, 也带来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自由主义的负面内容。这些不好的元素极易影响到当前思想和信念不太坚定的青少年一代, 然而, 建设和谐社会,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中国梦中需要青年学生, 始终保持坚定的学习信念。当前, 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环境中, 受新自由的影响, 有些教学方式和方法个性化不够, 教育效果不佳。因此, 只有通过坚持科学施教, 确实根据体育学习动力中存在的问题, 真正实现在摒弃自由主义思想下的学习动力的问题, 这才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也是努力促进我国中小学生充分享受学习民主权利所在。

二、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实施个性化的体育学习不够

在目前的教育中, 针对个别我国中小学生出现的体育学习问题的针对性不强, 体育学习动力集中于统一的授课方式和教育模式,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指向, 也不利于我国中小学生体育人才培养。

(二) 体育学习形式主义严重

我国中小学推动学生体育学习动力中, 用体育学习动力解决中小学生思想上、生活中关心的问题还不够, 使中小学生从思想情感上去确实感觉到需要体育学习动力作为指导来认识和改造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也不够, 形式主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

(三) 受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体育学习更多偏向于社会价值

推动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的进程中, 如果过分的强调个人价值和个人尊严, 而忽视群体的共识, 就会过分迁就少数不良的个人思想行为, 引起不良的社会反应。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互为补充, 过分强调社会价值不符合个人发展需要, 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需要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工作者掌握好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尺度。

三、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体系构建策略

(一) 我国中小学应重视学生体育学习的物质利益和精神激励的结合

我国中小学生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武装全体师生和广大的我国中小学生。在此背景下, 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实践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灌输知识的机械手段或工具, 而是更高层面的对人本身的教育的追求。

(二) 我国中小学应重视学生体育学习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我国中小学生我国中小学生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技能的指导者、思想的塑造者, 有相当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功能竭尽全力为其服务。时代已经不允许自由散漫的体育教育教学弊端继续蔓延, 传统的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实践手段应该彻底改变, 以适应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教育的要求, 实现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实践的教育转向。多年来, 各我国中小学重视学生体育学习动力建设, 不断查找产生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问题的原因根源, 采取了有力的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中小学生推动学生体育学习动力实践, 就是要在广大我国中小学生走出学校之后, 要通过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的武装, 让其在日常生活的实际行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规范的行为方式, 为其他我国中小学生群体做出表率。

(三) 我国中小学要塑造学生体育学习中的理想人格

我国中小学生群体如何成为国家的栋梁。如果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育工作者没有端正态度, 没有认清这样的基本重点, 其结果可想而知。如果我国中小学进行错误的体育学习动力教育, 严重者则会走入违法犯罪道路危害社会。创建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的氛围, 要重视我国中小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 主体精神是指我国中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表现出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刚毅坚卓、奋发图强的昂扬斗志和拼搏精神。这种精神必须坚持始终与中小学问题的实际相结合, 始终与历史发展的主题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指导, 也是抵御困难, 战胜各种不利思潮影响的必要武器。

摘要:当前, 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环境中, 受新自由的影响, 有些教学方式和方法个性化不够, 教育效果不佳。文章认为, 增强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 必须要创建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的氛围, 要重视我国中小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 主体精神是指我国中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表现出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刚毅坚卓、奋发图强的昂扬斗志和拼搏精神。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成玥.苏州市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运动.2012 (20)

[2]易铭裕, 肖新桥, 韩振勇.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在大学生锻炼行为中的干预[J].当代体育科技.2012 (13)

[3]陈鑫.对大庆市中学生体育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 (10)

[4]孙国晓, 张力为.基本心理需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 (02)

英语学习动力研究 篇5

关于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 学习动力不足是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因素也呈现出多样化。为了增强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社会、学校、教师、学生个人等各方主体应当共同努力。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动力不足 调查 因素 现状 对策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学习动力是激发学习、维持学习并将学习导向某一目标的原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学习动力对学习行为起导向作用。一旦学习动力不足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行为难以持续。大学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他们的成才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盛衰荣辱。然而当代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奋斗目标模糊等问题这不仅极大程度地影响大学生将来的成功之路更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埋下了不可忽视的隐患。于此我小组针对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对我校和其他学校的大学生展开了调查希望从中能找出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更多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现在的心理状况同时针对问题根源拟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并在实验班级试验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二调查对象 重庆三峡学院部分学生及其他大学的学生其中男生占51.63女生占48.37大一占30.37大二占39.48大三占20.39大四占9.76本科及以上学历者91.76高职占8.24文科41理科44.69艺体12.58博学1.73。三.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同时兼有利用网络发放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500份包括访谈收回有效问卷461份回收率达92.2。四调查人员 重庆三峡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调查研究课题小组成员。五调查时间 2011年1月25日—2011年4月15日。六调查内容与分析 一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 1.因专业特色而不同。据调查基础性较强、应用性较宽专业政治、文史等的学生比专业化程度较高实用性较强的专业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等的学生更缺少学习动力。技术性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厚他们不空谈概念上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搞实验、专研技术等。在社会上技术含量专业的学生普遍比文史类专业的学生更能受到社会、企业单位的追捧。从这种功利的角度说专业性强的学生势必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2因年级差异而不同。根据每个时间段从整体来研究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变化过程。大一新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最高大一下学期至大二上学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整体学习动力下降、学习成绩下滑的时期大二下学期至大三学习动力稳定上升直到大四上学期学习动力到达一个最高点随后下降。从问卷及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大一第一学期的学习动力是延续高中时的学习热情其后新生兴趣爱好转移到各种社团、部门、各类兼职等方面随着时间推移当厌倦社团活动之后面临毕业就业于是又将精力转移到学习中来。在整个大学过程中真正能从始至终、安心下来学习的学生非常少。3学习目标不明确。在调查中有35.57的人有短期目标而无清晰的长期目标34.49的人有清晰的总目标而无具体的阶段目标还有13.23的人无任何具体目标。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资源与人口总是呈现不对称的发展趋势。针对就业领域如果我们将工作岗位的数量比作分子将求职者得数量比作分母。那么这个分数值正处于也将长期处于小于1的状态。既然现有岗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而在严峻的就业压力形势下。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将找一份满足生存需要的工作订立为自己中长期的目标。对于促使大学生上大学的原因调查中56.18的人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其次是满足求知、增加内涵占总人数的24.5113.67的人是为了想取得高文凭。而推动其求知的一项强大动力——兴趣和爱好则只占到7.59没有兴趣和爱好的学习断然不会使自己在学习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也导致绝大多数人在学习上必然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学习动力不足问题。而另一组数据即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现阶段的学习目的也与其上大学的原因不谋而合为拿更多的证书等其他硬件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而学习的人占到总人数的45.34其次是提高自身素质占总人数的28.42。甚至有很多人将考试视为学习动力有45.55的人是临阵磨枪。这些数据在总体上体现出大学生学习的原因和目标不明确体现出较强的功利心。4学习态度不端正。首先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上课期间虽然有47.07的人会认真听课和做笔记但是上课与同学聊天、睡觉或发呆以及玩手机的百分比却达到总人数的58.57这也就意味着在一堂课上超过一半的人都处于边玩边学状态。其次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没旷过课的人仅仅只占总人数的23.43其余人旷课的原因也多集中在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占总人数的25.16、不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占总人数的19.96以及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做占到总人数的18.22。然后他们对待考试大多数都以临考前的临阵磨枪为主这类人占总人数竟达45.55。最后他们的课余时间虽有53.15的人会看书学习但28.20的人只有在上课时间学习课余时间根本不看书高达67.90的人在课余时间会上网次之就是恋爱、社团最后才是学习可见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很低。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多数是处于一种放松散漫的态度虽然也有认真学习的但毕竟只占少数大学生的前景令人堪忧。5.学习兴趣不浓厚。当代大学生不仅对于学习的兴趣不大而且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也不大。有46.20的学生是非第一志愿专业入学的这种现象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是否喜欢学习的调查中37.09的人表示只喜欢其中的一两科。在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调查中55.53的人表示比较感兴趣7.59的人表示不感兴趣。占34.49的人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时有时无其次占33.41的人学习兴趣越来越小越学越没劲。缺乏兴趣的学习会使自己不能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这组数据对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大学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警示。6.易受客观环境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家庭环境、师资条件以及周围人的学习态度等客观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而对此无影响的人则微乎其微。其中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家庭环境对学习有一定影响的人占到51.63师资条件对学习有一定影响的人占到59.87而周围的人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有一定影响的人达到60.9。7.自我要求不严缺乏意志力。大学生在学习上最缺少的首先就是意志力占总人数的36.01。在对学习计划的实施和坚持上有31.02的人表示实施过但很快夭折22.54的人表示实施过半后放弃只有26.03的人表示实施并坚持到最后。其次为专研精神占总人数的29.07。当学习遇到困难时有52.28的人在大多时候追求一知半解而刻苦专研、向老师同学请教的只有26.03。缺乏意志力的学习必然不会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更大的突破甚至会演变成对学习得过且过这些也定会导致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在大学里老师通常扮演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角色真正的学习过程还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在学习中同学们也不免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但有些同学不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并逐渐将学习上的未知领域无限扩大最终导致学习半途而废。在生活上则表现为自制力不强生活无规律大学生熬夜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有47.51的人偶尔会打破规律他们认为对学习无太大影响而有28.42的人经常会生活无规律对学习影响较大。二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因素 1.主观方面 首先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人生目标的短浅和功利。很多大学生在中小学时代受到”读书就是为了上大学”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进入大学前以考入理想大学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 缺乏长远目标认为考上大学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因此虽然学习动机非常强烈但却属于狭隘的近景性学习动机。进入大学后未能及时确定学习目标动机落差大。很多同学一旦考上大学实现近景目标就进人了“动力真空带”出现厌学情绪。现在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远不如高中考大学时强烈 其次大学生学习态度未端正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很多大学生认识不到学习是为自己的将来而进行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是完善和发展自我的过程相反却认为学习是为了混毕业、拿学位、找工作、赚大钱等。许多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与实际脱节、无用认为自己在大学中并不能掌握实用的知识没有学到更多适应市场需要的技巧和能力因此对课程学习出于茫然状态放松学习、无所事事把学习看作最不需要努力的事情。再者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很多学生因为对所学专业不了解或者遵从父母的意愿或者受考分的限制被调剂到其他专业等原因失去了选择理想专业的资格所学专业很多是迫于无奈并非自己所愿更谈不上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学习了由此产生了厌学情绪出现专业思想动摇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失去信心所以在学习上常显茫然和被动。调查显示学生所读的专业是否自己选择对学生在校时的学习状况影响较大:凡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由自己选择专业或由父母提出参考并指导其选择专业的学生进人高校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放松学习认真努力学习各门功课往往能取得好的成绩而由父母做主或经学校调剂的学生进校后其学习成绩一般较差也最容易出现降级、退学、转专业等情况。据本次调查有46.20的学生不是由第一志愿录取入学的他们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因此最终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最后学生自身的身心素质较差也是其学习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有40.56的学生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偶尔会影响学习。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亚健康状态学生的精神状态是学生学习动力因素之一但是目前很多学生的精神状态的却令人担忧。据调查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有待提高。47.07的学生在没有奖励或者考试时会选择努力学习但不会坚持。部分学生学习的意志力比较薄弱。意志力是反映一个人做事的耐力与韧性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当自己的学习遇见困难时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问题弄懂但是大部分的同学对于自己面临的困难还是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去对待。因此这样的学生是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学习积极性的。另外对于大学前后学习模式的巨大差异部分学生学习适应困难。大学前后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入大学前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相对比较被动且有章可循而大学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具有独力思考和研究学习的自觉性。大学里课程门类多、课时多教师讲课又不拘泥于一本教材。这样一来对于依旧沿着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学生便出现了学习适应困难的现象。可见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些优良品质还有待进一步塑造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已经是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2.客观因素的影响。第一受大学环境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学业相对轻松同学们课余可支配时间较多有的同学致力于社团学生活动工作有的同学开始恋爱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学习兴趣越来越少最后选择逃避学习忽视学习从中学时代在学习上达到的极端逐步向另一个极端靠近。网络的普及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而现在的大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电脑上打游戏、聊天、看电影和网上购物等许多的网络娱乐上没能将海量的网络资源利用到学习中来。虽然在调查中有38.61的人认为爱情对学习影响不大但是还是有25.16的人会因为爱情而遗忘学习毫无疑问这的确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学风校风及学校教育资源状况、学生身体状况、老师及周边的人对大学生的学习或多或少都有影响。当周围的同学都在享受大学校园提供的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时难免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使自己的学习激情逐渐下降。学校学习环境不佳学习氛围不浓教学设施建设滞后满足不了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就业的压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打破了考上大学一劳永逸的历史。高校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人数与年俱增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就业前景渺茫。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有的学生尽管找到工作但就业的质量也不高专业不对口工资待遇低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大学生觉得学无所用知识和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直接影响学习的动力。第三教育体制的问题。在我国当今大学教育已经从严进宽出变为宽进宽出只要能进入大学毕业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大学四年轻而易举就能拿到毕业证很多大学生都存在这种混也能混到毕业证的心理于是学习动力明显下降。其次大学里没有了中学时代老师和家长的督促面对大量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有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怎样学学什么还有很多学生产生懈怠心理逃避上课。考试制度不健全也减弱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的大学考试学生只需要在考前突击复习即可通过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平时是否学习并不重要只要在期末进行集中复习就可以应付考试。教学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投机和侥幸心理放松了对平时学习的要求。学校举行过多的各类活动忽视了最重要的学风建设许多学生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搞社团活动上而丢掉了最重要的专业学习。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优秀大学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能够担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而现在许多大学没有真正贯彻人才培养方案最后只是颁发一张毕业证书至于学生的在校表现培养的学生是否是社会需要的对口人才已经不是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大学将更深层次的培养推向了社会在校期间缺乏对学生的培养和激励导致多数学生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因此高校不关注在校大学生表现情况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第四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上课质量是影响其学习动机强度的重要因素。虽然说大学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但中国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尚未改变的前提下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仍然产生着重要影响。目前部分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陈旧落后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态度不认真对教学投入的精力不足上课古板、单调、照本宣科、索然无味没有激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很多学生上课觉得无聊甚至还有一种厌倦的情绪。在调查中只有14.32的同学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影响。因此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现代化的教育模式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还将长期存在。第五专业特色的限制。在大学学习中学习的知识大多是综合性的系统学习。对于很多知识的学习是十分枯燥的缺乏趣味。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部分课程非常反感上课时通常是自己干自己的、不听课教学双方互动严重不足。第六教学资源在我国分配不合理的现象非常严重。在国家的财政计划中大量的财政资金流入国家重点院校。不管是从硬件上还是从师资力量上来说这些受教育部门青睐的院校都比普通院校更优厚。因此处于这种劣势的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环境和不公平对待不满或是对未来竞争形势的担忧都将会导致学习动力的不足。第七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当今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也很普遍。在以前家里孩子多兄弟姐妹之间也可以形成一种竞争关系他们可以在这种良性竞争中进步。而现在家里孩子少家长疼爱唯一的子女许多孩子在温室里长大缺乏必要的锻炼他们认为在父母的庇护下不用特别努力也能有美好的未来。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在某种程度上现在的孩子或多或少会缺少上进的动力。三针对以上问题的主要对策 1.学生方面 1调整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是能正常学习的基础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更要有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当前部分大学生有盲目攀比、追热的现象而健康的学生应该是了解并接纳自己能正视并满足自己的需要生活有目标并能自控能有效处理问题有合作能力有责任感能够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情绪愉快并基本稳定对自己的环境具有高效而满意的适应。大学生不应该随大流大学生应该是有独立思想的人。当思想偏离轨道时应适时多反思自己思考自己上大学的最初目的不断调整自己。对于自身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应该重视并不断改正完善自己。2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一个原因就是对未来就业形势感到担忧认为与其他更具有实力的竞争者相比自己的就业前景渺茫。因此在校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是逃避而是通过不断提升能力而得到社会的认可要多关心社会时政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就业的趋势正确的认识社会现状以及当今社会竞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意识在大学校园中扬长避短有针对性的学习为自己以后的就业做充分的准备。3培养学习兴趣。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其实真正改变兴趣是比较难的青春期才是培养我们各方面兴趣的最好时期但是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过程兴趣爱好的认识与发掘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兴趣的培养。针对大学生必须做到的就是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争取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养只有自身有了专业比较优势才能够积极地应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4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多数大学生在学校住宿而大学留给学生许多自由学习的时间这些时间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根据自己的好恶、特长、客观条件等恰当地自己选择选一些知识从而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2.学校方面 1加强理想教育细化思想政治教育。大一年级是大学阶段的重要时期大学新生入校后学校领导、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以及专业老师都应该及时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及时确定高尚的远景性学习动机对自己的大学及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树立远大的理想。适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专业前沿知识以及就业前景等有一个总体认识和把握避免学生因专业思想动摇而产生的学习倦怠、学习目标不明等消极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增加教师在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上的考核督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辅导与教育。2学风建设与纪律建设。在教学、考试等场合中加强监督和管理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激发其积极奋斗的精神。3加强就业指导。学校应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就业培训指导提供就业信息增加大学生就业的信心。4强化教学管理制度注意发挥奖励机制的作用。由于一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相对比较简单大多数同学在临考前只要进行简单的复习基本都能通过考试。因此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平时的上课就显得无关紧要了这种意识直接错误地引导着大学生较为普遍的迟到、早退、逃课等现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大学应该严格考勤制度杜绝以上现象的出现创建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在学校管理制度中缩小大学生毕业人数的比例无疑也是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能够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才干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其次扩大奖学金的金额和比例同样也是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方法虽然这种方式比较功利但效果比较明显。5调整课程设置。高校应确定课程改革目标、原则、方向划分课程群组建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精炼教学内容着重技能方法和能力培养从课程设置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改善学校条件。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完善实验、操作、练习设施让学生有机会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其次要注意教育资源分布均衡无论是学校的精锐专业还是普通专业都应提供现代的教育教学设施和优良的师资力量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以求达到各学院和专业强项更强弱项变强。3.教师方面 1良好的教师风度。教师的人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它能直接地、形象地感染和影响学生如果教.

英语学习动力研究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习动力机制 构建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厌学、逃课、抄袭、迷恋网络游戏、网恋、兴趣易于转移、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与不求上进等缺乏学习动力的现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作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难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瓶颈因素。

1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必要性

1.1 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文化知识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和条件,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端正自身对学习的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坚定“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没有任何的捷径可以走,必须脚踏实地,认真读书,认真钻研。使学生用科学发展观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2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的迫切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務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明显不足,近几年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手机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已成为学习动力不足的一个新的突出表现,并且蔓延趋势难以阻挡,这些现象造成课堂教学气氛不佳,教师上课积极性低,学生学习效果差,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评价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及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起到一定的障碍作用。

2 从心理学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心理学认为:学习动力系统是由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组成的。从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看,学生内部动机明显薄弱,因此导致外部动机不够。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外部动机。

2.1 内部学习动力机制的激发

2.1.1 课堂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构建与企业对接、实用的教学体系,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求新欲望。如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设置教学情景,可以增强教学实践的现场感、真实感,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工作能力。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采用重实践、轻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在轻松欢快中掌握到知识。

2.1.2 培养学生的自我能效感,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功的体验。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能效感的增强与学生学业动机的提高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但又能接受时,最能诱发好奇心的内驱力,激起对学习的求知欲。教学设计中只有深浅得当才能诱发学生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索、实训等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多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训学习中完成任务,解决困难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2.1.3 学习情境的迁移性。学习动机与知识、技能一样也会发生迁移。在学生还没有对某种学习产生内部学习动机之前,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学生原有的其他方面学习的内部动机,因势利导地使之迁移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2.2 培养和激发外部学习动机

2.2.1 学习目的性教育。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是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走出自卑阴影,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努力方向,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学习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责任感。

2.2.2 表扬和批评以及奖励的合理性。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在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强化学生的行为,对正确的学习和行动起到肯定的反馈。与批评和惩罚相比,适当的赞扬和奖励对学生起到不可忽视的激励作用。在适当的场合对学生的学习和结果给予合理的物质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其学习动力。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旋律,物质奖励为辅助,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教师和有关部门的肯定,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

2.2.3 创办职业院校的技能竞赛,烘托激烈的竞争气氛。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的要求和期望,在集体的重视下就会激发个人的学习效率。因此,一个相互竞争相互协助的集体氛围,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努力参与竞争的意识。大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竞赛有助于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转为可能性,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3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动力机制的策略

3.1 根据学生特点设计适宜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教与学的需求错位,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是目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但又能够接受时,最能诱发求知意愿;过于深入的教学内容,学生望而却步,会减低学习兴趣;过浅的学习内容,唾手可得,也会丧失求知欲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拿捏好分寸,为学生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相应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的激励作用更有意义,要引导学生制定适合的学习目标。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如组织大学生开展兴趣俱乐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培养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量。

3.2 高职院校要努力营造浓厚的职业化发展环境 不断开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冠名培养、冠名班等校企合作新模式。学校与企业制定培养方案,形成校企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加强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的运用,提供学生进入岗位、体验动手实践的机会;学校给予大学生创业资助和创业过程的指导,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的建设,大力宣传创业成功的典范,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氛围,开展主题鲜明的文化艺术节、专业技能大赛及社团活动等。聘请企业专家来学校开办学术讲座,宣传企业文化,从而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供给学生。

3.3 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

系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一种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合理安排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体系:一是职业生涯过程体系设计,帮助学生分析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的机会,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发展的路径和条件;二是建立分层次的系统评估体系,以便准确的对学生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三是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指导学生及时制定切实的方案和改革措施。

3.4 加强和完善就业指导和就业帮扶政策,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以及自主创业,密切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掌握新形势下社会的就业动态。将学业观、毕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应该渗透到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中;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机构和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拓宽就业渠道,定期为学生举办人才交流会,校园招聘会等,努力提高学生就业服务水平和就业质量。

3.5 优化职业素质,提升能力水平 高职院校要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充分考虑行业和企业需求。应聘请与学院专业对口的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士或优秀毕业生回校座谈。让学生多做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通过这些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前景和企业所需,将自己专业所学与职业发展相对照,找到自身专业方面的不足,进而达到热爱专业,从而产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紧迫感。

3.6 多元化评价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过程设计中要针对学生状况分层制定评价标准,全面设计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要求灵活采用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为激发学生动力和竞争意识,适时对学生采取鼓励性评价与奖励措施。

参考文献:

[1]吉鸿.高职学生职业化发展与学习动力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3(14).

[2]汪飞,马炎,骆海涛.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构建[J].三峡大学学报,2005(7).

[3]章晓英.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与激励机制的研究[J].华章,2013(22).

点燃后进生学习动力的策略研究 篇7

一、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教师要知道, 孩子都是在发展变化的, 要看到后进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帮助其树立自信心。班里有个非常顽皮的学生叫相晓杰, 数学基础非常差。我没有厌弃他, 从为他树立信心入手, 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为了让他找回自信, 我一方面在同学面前对他肯定表扬, 一方面在背后辅导帮助。第二天课堂上要研讨的问题, 我提前布置给了晓杰, 让他提前预习或与同学探讨, 有时还亲自给予辅导。第二天, 问题回答对了, 就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祝贺, 并给予热情鼓励和赞扬。这样, 晓杰成功的机会多了, 信心增强了, 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了, 学习逐步赶上去了。我坚信, 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将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因此,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让后进生获得成功

我根据每位后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精心地为他们创设了不同层次的成功机会。在课堂上, 多给他们参与学习的机会, 最基本的计算一定要留给那些接受慢、基础差的学生, 因为在这个范畴内, 他们容易获得成功, 而每次成功又会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去年, 我在教五年级数学的时候, 有两个后进生, 思维迟钝, 加之基础知识十分薄弱, 对他们来说学习五年级的数学太难。针对这种情况, 在做练习的时候, 我就安排他们俩只做口算题和一些简单的计算题, 通过他们的努力基本能够掌握, 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课后通过和学生谈心、家访等方式, 了解差的根本原因, 为他们定期制定“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目标, 使这些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课堂个别“导学”

后进生由于多数基础较差,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较迟缓, 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 还需要教师的特别关注, 进行个别导学。我在教学中掌握时机, 给予后进生巧妙的引导帮助。如学习信心不足的, 给予鼓励。一个微笑, 一点抚摸, 一句勉励的话, 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对任务应付型的学生, 提醒学习是他的责任。对思维碰到障碍的学生, 给一点提示。对浅尝辄止的学生, 提示一个问题或一点方法, 如“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这个结论完善吗?”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英语学习动力研究 篇8

为了准确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便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状况, 笔者就所在学校学生的学习观和学习动力的关系设计了调查问卷, 并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查, 还与个别学生进行了详细访谈, 以期能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观和学习动力之间的关系, 为管理者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参考。通过调查, 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努力, 但学习自觉性普遍不高

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努力程度”一栏, 目的是想弄清目前学生对自己学习努力程度的认识, 并据此预测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很努力”47人, 占15.8%;“努力”127人, 占42.2%;“一般”95人, 占32.6%;“不努力”31人, 占10.4%。“自觉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主动自觉学习”53人, 占17.7%;“一般”63人, 占21.0%;“勉强完成任务”127人, 占42.3%;“很少花时间学习”57人, 占19%。

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努力, 但学习的自觉性不高。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学习观的影响,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不努力, 其中有19%的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较少。这样的状况如果不尽快改善, 可以预见, 这些学生是很难顺利完成学业的。对这部分学生, 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起来, 认真做好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采取措施使其转变学习观念, 增强学习动力。

二、学生对学习的本质认识基本清楚, 但对高职学习的认识有待加强

学习观是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以及在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调查发现, 有82.1%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途径”, 有68.8%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个人成长过程的主要阶段和任务”。这说明, 大部分学生都能明白学生时代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应该努力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和生存能力, 为将来实现人生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

调查表明, 有34.2%的学生赞同“高职学习是高中学习的延续”, 有26.3%的学生认为“大学是学校学习的最后阶段”。如果学生认为上了大学就轻松了, 不必像上高中时那样刻苦了, 那么这种认识肯定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 使他们不能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最终不能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学习动力调查分析

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对学习效果有增强和减弱的作用。尤古罗格卢和沃伯格对大量关于动机与成就关系的研究报告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232项动机测量与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系数, 发现其中98%是正相关的。学习动力是各种力量按一定关系组成的一个系统, 对学习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的作用, 按其对学习的作用方式可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是指产生于学习者自身需要而推动学习的一种力量, 包括学习目的、兴趣、自觉性、努力程度等主要因素。外部动力是指由外界客观目标、要求或激励因素等诱发的一种学习力量, 受外界的激励力或压力所推动, 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施予的激励作用。

1. 学习的外部动力

一是社会压力。“高职院校学生受到的社会压力”统计情况是:“未来就业压力”232人, 占77.3%;“父母的期望”56人, 占18.7%;“顺利毕业、过级”79人, 占26.3%;“同学之间的竞争”14人, 占4.7%;“其他”38人, 占13.7%。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在社会压力的调查中, 大部分高职学生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未来就业情况, 这一比例高达77.3%。这表明, 多数学生已经能正确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 认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才能在将来的就业中拥有一席之地。因此,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及时将这些压力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是学校的奖励制度。“高职院校的奖惩制度对学习的影响”统计情况是:“有较大的影响”110人, 占36.7%;“有影响”172人, 占57.3%;“影响不大或无影响”18人, 占6.0%。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激励和惩罚制度对其学习有影响, 这一比例高达94%。这说明, 学校可以加强奖惩制度管理, 用相关的制度和措施来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的外部动力。

2. 学习动力对学习的影响

在所有对学习动力的影响因素调查中, “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最大影响因素”统计情况是:“家庭的影响”35人, 占11.7%;“老师和同学的影响”45人, 占15.0%;“学校制度及学业压力”67人, 占22.3%;“个人爱好、兴趣”31人, 占10.3%;“个人前途、事业”108人, 占36.0%;“其他”14人, 占4.7%。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 对学习产生最大影响的属于自主决断的“个人前途、事业”“个人爱好、兴趣”, 这一比例高达46.3%。这说明, 随着高职学生身心的不断成熟, 他们的自主决断意识越来越强, 因此个人的学习观和学习态度是他们学习动力的两大影响因素。但自主决断表面上为自我做主, 实质上是受社会的发展形势所左右, 是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个人价值观的集中表现。

四、建议与设想

1.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观。每一名高职学生都有强烈的成功意识, 只是一部分学生未能将其与高职院校的学习特点结合起来。比如, 有的学生认为进入职业院校后学习上就可以松口气了, 或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学习对于自己的成长帮助不多而产生消极的心理或自卑感。对此, 学校应有的放矢地在学生中开展职业设计和辅导, 用成功的事例对他们进行正面的激励和教育。

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校应对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介绍, 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就业展望, 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前景树立信心, 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同时, 高职院校还要广泛开展实践活动, 使学生体会到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

2. 完善管理和教育体系, 增强高职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自主意识较强, 外部环境因素难以对学生产生强大的直接性影响。因此, 高职院校要通过间接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 在学生自身有内在要求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 对学生内在的各因素施加影响, 使其以自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管理, 完善教育和奖惩体系, 对学校所倡导的方向和行为树立典型, 对学生强化激励。

3. 找准两者的结合点, 促进外在动力向内在动力的转化

学校不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 还要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 使之作用在学生身上并体现出一种压力, 给学生一定的挑战性。同时, 学校还要做好目标体系和就业形势的解释和宣传工作, 使学生有完成目标的强烈愿望和积极性, 对自己的高职学习阶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目标管理, 充分发挥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英语学习动力研究 篇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只有那些能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人,才是一个知道如何学习的人。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职业人才的重任,发掘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高职院校管理者或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2. 关于自主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国外对自主学习研究的理论成果

在国外,自主学习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关注的主题。关于对自主学习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一是法国言学教授亨利·郝莱克在1981年出版的《自主性与外语学习》专著中,首次提出了自主学习这一概念,认为自主学习是对自己的学习愿意负责的一种能力。二是操作主义代表人物斯金那纳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强化或自我强化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三是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华盛顿城市大学的齐莫曼教授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学习理论,其认为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如果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2.2 国内对自主学习研究的理论成果

在国内,关于自主学习的思想历史悠久,强调学习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早前孟子认为学习是通过自身刻苦钻研,自求自得,才会心有所悟,深入心中,将来才能应用于实践。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并指出自主学习的特征涵盖了能动性、独立性、独特性、整体性四个方面。靳玉乐2005年主编了《自主学习》一书,书中根据自主学习的范围,将自主学习分为广义和狭义的自主学习。广义的自主学习是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发展。狭义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能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学习活动。

从以上可知,自主学习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较为丰厚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

为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我们针对在校学生随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根据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了解到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如下:

3.1 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基本明确,但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是高考遴选本科的落选者,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习主动性不够,但学习目标比较清晰。这次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基本明确,在“你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问题中,选择“有”和“似乎有”的达到92%以上。但是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在关于“课余时间中,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选项中,有将近50%的学生选择1小时以内,只有不到3%的学生选择3小时以上。在另一个调查问题“你是否主动向老师、同学或在互联网上寻求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只有16.46%的学生选择经常会这样做,而选择“偶尔”的学生达到近75%,还有将近9%的学生选择“从不”。这些情况说明大多数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行为,但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

3.2 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受外在因素影响较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存在随意性,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自控能力不强。表现在自主学习的行为上,往往是摇摆不定,受外在因素影响较大。如在学习目标的调查项目中,竟然有将近31%的学生选择“似乎有”目标,这些学生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偏离原来的目标。在对学生进行访谈的调查中,多数学生也反映教师引导、家长鼓励、奖惩措施、学习氛围等外在因素对其本人自主学习有较大的影响。

4.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素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理想信念、学习环境、教师引导、家庭环境、学习评价、奖惩制度等因素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素。

4.1 理想信念

理想就是人们所信仰、所向往、所追求的奋斗目标,它是人生价值的客观反应,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在这次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87.18%的学生认为理想信念是影响其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在另一项调查“你是否会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去主动学习?”,有97.44%的学生选择了“会”。高职院校学生能够认同理想信念对自己成长成才的作用,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有了这份认同,理想信念就是他们不断进步的推动力,他们会循着人生目标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提高自身素质,就能够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

4.2 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指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外部条件。威尔逊(Brent G Wilson)认为:学习环境是指这样一个场所,学习者在这里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并且用多种工具和信息资源相互支持,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以达到学习目标。在优质舒适的学习环境中,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94.87%的学生认为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环境包括物理学习环境、资源学习环境、情感学习环境。物理学习环境是指学生学习的自然环境,如噪音,空气,光线等。资源学习环境指的是学习资源,是指那些与学习相关的内容,如教材、教案、参考学习资料、书籍、网络电子资源等。情感学习环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心理因素、人际关系。学生的学习观念、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对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时间的维持和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

4.3 教师引导

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通过言语的教导,行为的感化,不仅能带动学生学好书本知识,而且能够促使学生找寻合适的学习方法,主动根据自身需要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的引导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76.9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导能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无固定选项的开放调查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填写了教师教导、鼓励或行为感化等因素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4.4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条件、人际氛围、期望、鼓励、提供的学习环境等因素。在“家庭因素对你主动学习的影响大吗?”选项中,有64.1%的学生认为影响大。针对这个选项我们对部分学生进一步进行了访谈,他们认为家长的鼓励、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融洽的家庭人际氛围等都会影响到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92.31%的学生认为经济优越的家庭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学习的原因,但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贫困的家庭能够激发他们去主动学习。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并不是贪图享受而甘愿平庸的人,身处贫困家庭的大多数学生有通过学习改变家庭现状的意愿。

4.5 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学习系统反馈调节的机制,是指学校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学习状况所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学习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不可小视,正确的学习评价能够加深师生情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你是否介意他人对你学习情况的客观评价?”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介意他人的评价,其中,48.72%的学生选择“介意”,5.13%的学生选择“非常介意”。这些在意他人评价的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自主学习的意识强,学习积极主动。

4.6 奖惩制度

奖惩制度是学校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对学生反复施加某种影响的措施。适当的奖惩制度能够激励、鞭策、警示学生,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严格的奖惩制度能否影响你主动学习的态度?”选项中,有61.54%的学生表示有影响。在“择优推荐就业能否激发你主动学习的兴趣?”调查中,则有82.05%的学生选择“能”,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目的直接甚至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但这也为我们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预留了空间。

5.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的对策

5.1 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强化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人数已占据普通高等教育学生人数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学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全社会要努力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宣传理想信念教育,使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弘扬社会进取精神的主旋律。高职院校肩负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职业人才的重任,尤其要重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举办各种健康有益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有理想信念的人。一旦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自主学习的意识进一步强化,主动学习的行为随之而来。

5.2 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学生自主学习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高职院校首先要做的是要加强学校软硬件条件的建设与管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舒适的学习场地。学校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网络及图书馆等场地都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要确保这些场地的学习资源丰富、设备与运行状况正常有序。其次,高职院校要创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学生自主学习不是单个人的学习,而是需要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5.3 改变“灌输”式教育方式,发挥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作用

高职院校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开辟自主学习新的路径。一是在教学中要提倡课前预习,敦促学生自主学习;二是要推行“做中学、学中做”课堂教学方式,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三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总结,将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不断反省自主学习的成效;四是利用互联网平台,鼓励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找寻学习资源,开创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新形式。

5.4 加强家校沟通,增强家庭因素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辅助作用

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氛围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高职院校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性情特点、生活习惯、文化基础等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自主学习的情况,争取家长理解与支持。良好的家校互通,有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

5.5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提高自我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

高职院校要建立科学评价考核机制,给学生学习效果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尤其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对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效进行自我诊断。学生在自我诊断过程中,会对照学习要求或标准,了解哪些地方有提高,哪些地方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在评价的内容方面要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学习动力及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及时调整学习态度、计划,相应改变学习方法及学习重点,最终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

5.6 严格奖惩制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能

科学制定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对优秀学生予以奖励,对不良行为学生予以惩处,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和措施。在奖惩制度中,尤其要将学习成绩作为奖惩的一个重要依据。建立淘汰机制,使哪些存在不良行为、学习不认真或根本不学习的学生,如果学业成绩不合格,就要淘汰出去。建立择优推荐就业制度,让优秀的学生享受优先择业的权利,如果能实现学业优秀的学生有机会到优秀单位去就业,这将能极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能。

摘要: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素,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的成果,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对策。

关键词:自主学习,动力因素,高职院校,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田.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邓丽群.高校教师自主学习动力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0:10-13.

[3]吴巍.激发远程学习者学习动力的行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

英语学习动力研究 篇10

关键词:“90后”,高职,大学生,学习动力

1 研究背景

在地方性高等院校中,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地位, 高职大学生在校人数也占有较大比例, 因此他们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困扰高校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高职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问题, 在当前在校的高职大学生大多是“90后”的情况下, 高职大学生学习动力情况更加值得我们关注。

本文通过对丽水市两所高校的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90后”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状况, 针对出现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激发高职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以问卷为主, 辅以个别访谈的形式, 对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年级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12份, 回收有效问卷277份, 回收率为88.8%。

3“90后”高职大学生学习动力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 本文从学习动机与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奋斗目标四个方面去分析“90后”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情况。

3.1 学习动机与目的

3.1.1 上大学的驱动因素

“将来能有一个理想的工作”是学习动力中最为积极的因素, 占45.3%, 加上主动因素“本人强烈的求知欲望”、“学有专长, 可以更好报效祖国”, 共64.1%。说明学习的动力相对而言是足的。但还有35.9%的学生受被动驱动因素支配“高中毕业后的自然延续”、“老师和家长的迫切期望”、“其它”, 这些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3.1.2 专业方面

从专业选择看, 个人有兴趣, 学习有意义是积极的, 但只占23.3%, 而消极、被动因素如由于考分不足而转专业、受父母、师长影响而决定的、专业冷门, 竞争的人少、专业热门, 好找工作却占了76.7%, 这说明在专业方向上内驱动不足。

3.1.3 对自己专业的兴趣

兴趣在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依据心理学理论, 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对象的兴趣。从调查数据来看, 有兴趣的只有39.7%, 而兴趣不足的却有60.3%, 说明多数学生对专业学习动力很缺乏。

3.2 学习态度

3.2.1 学习劲头

学习劲头提高的比上高中时劲头更大了、保持原来劲头两项只占34.7%, 而学习劲头下降的却有63.2%, 说明进入大学后, 有“苦高中, 耍大学”的心理, 以及对专业方面的没有兴趣导致了学习不努力。

3.2.2 学习时间利用

平时对学习时间抓得很紧的学生只有2.5%, 时间抓得较紧有9.0%, 有时抓得紧, 有时较放松的占63.2%, 只求过得去的占25.0%。这种情况说明学生们对怎样抓紧时间学习做得不够,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方面有时抓得紧, 有时较放松, 这很有可能是平时放松, 考试前抓紧。

3.2.3 考试方面

可以看出, 有66.1%的学生认真对待考试, 反映出积极的心态。但还有很高比例的学生只求“60分万岁”, 更有少数学生作弊求通过。而当问及是否曾经在考试中作弊过, 回答“经常”和“偶尔”的学生竞合计达71.5%, 只有28.5%的学生从不作弊。说明考试作弊已在高职大学生中非常普遍。对考试作弊持反对态度的有45.8%, 支持态度的达39.7%, 无所谓态度的占14.5%, 这与上一题中作弊情况是一致的。

3.3 学习方法

(1) 预习情况。一般的学生只对重点学科预习, 占50.5%;不预习的学生占42.6%。说明课程内容不受学生重视。

(2) 上课情况。在上课时, 记笔记的学生只占18.1%, 近半数是划出书上有关段落, 其它的学生只是听听, 甚至是在做与课程内容无关的事。

(3) 复习情况。从心理学角度, 及时复习和多次复习才能牢固掌握知识, 但从调查数据看, 多数高职大学生到了考试才“临时抱佛脚”, 测验前、临考前进行复习的占67.1%, 及时复习的只有21.3%, 且主要是对重点学科的复习。

(4) 课外学习情况。大多数高职生进行了课外学习, 有83.4%。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只学好本专业是不够的, 还需要努力提高外语、计算机的知识, 以期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相符合。课外学习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与专业有关的知识、英语和计算机。

3.4 奋斗目标

(1) 学习目标。有远期目标的学生占58.8%, 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生活有长远的打算。但还有41.2%的学生只有近期目标, 走一步, 看一步, 缺乏学习主动性。

(2) 阶段学习目标。在阶段学习目标方面, 被动情况如教纲要求、老师要求占31.0%;大多数学生有主动性阶段学习目标, 如自定目标、考好成绩、学到实用知识占63.9%, 而没有阶段学习目标的仅占5.1%, 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有上进心的。

(3) 最想实现的目标。在大学期间, 最想实现的目标多为现实的, 以适应找工作的需要, 如过英语计算机等级、入党、拿到毕业证等, 合计占93.5%;只有少数学生是没有或者为找到意中人这种与工作无关的目标。

(4) 是否经常考虑自己的前途。在学习中, “经常”或“有时考虑”前途的学生占90.6%, 说明学生的学习常与前途联系在一起, 学习动力明显呈直接性和现实性。

总的来说, 在学习动机方面, 1/3学生的动力来自外部, 对专业感兴趣的只有四成;在学习态度方面, 高职大学生总体上学习劲头较之以前降低了, 考试作弊已在高职大学生中非常普遍, 且得到半数学生的支持或者默认;在学习方法方面, 多数学生只是应付考试, 平时学习不够认真;在奋斗目标方面, 四成多学生只有近期目标, 且多是与未来就业相关的目标。总体上看, 他们的学习动力是较为缺乏的。

4 学习动力不充足的原因分析

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90后”高职大学生在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方面均较为缺乏, 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专业不对口:调查显示, 高职生超过半数是由于考分不足而转专业, 对专业的兴趣不足 (达54.5%) 。没有兴趣, 就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

第二, 对高职层次学历的失望:在高中的时候辛辛苦苦, 本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轻轻松松, 结果一进校就感受到了与本科生比, 高职学历在社会上的不够用。对此, 适应能力强、有上进心的学生及时制定目标, 希望能够通过自考专升本、或者考一些英语、计算机和专业相关的证书, 如导游证等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地位。另有一部分学生则顺其自然, 拿个文凭就够了。但也又一部分学生则感到前景黯淡而自暴自弃, 沉迷于游戏和上网。

第三, 对毕业后找工作的迷茫:有不少学生在平日里不抓紧学习与对自己前途的不确定性有着很大关系。在双向选择中, 学的专业与真正从事的工作有时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他们认为现在学的东西没有用, 反正出去后也不知道干什么。学得再好、再多也没有用。所以他们对作业、测试和考试只是应付, 甚至在考试中作弊。

第四, 有许多客观因素制约着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些学生家庭条件差、父母督促过紧造成逆反心理;学校部分设施和管理方面落后;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和教学方法差;以及社会上和周围朋友同学对学生施加的随众压力。都直接或间接的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提高“90后”高职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

高职生正处于青年期, 已进入生理上的成人阶段, 精力充沛, 充满生机, 是他们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有利条件, 但高职生在学习方面也确实存在动力不足、厌学情绪等问题。如何调动和激发高职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第一, 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 没有理想, 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没有方向, 就没有生活。”高职生三年的学习时间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不管高职生是出于何种目的考大学, 既然已经考上了, 他们就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一方面学生要对自己负责, 另一方面, 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学校可通过各种途径, 如举办各种讲座、活动教育高职生认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责任。要教育高职生不能仅以完成课本知识学习为目标, 在出色完成本身学习任务的基础上, 制定课外学习计划。

第二, 教育学生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意义。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 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驱动力。对于本身就有兴趣学习该专业的学生, 学校要让他们保持这种学习的劲头。对于那些对该专业没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 学校有责任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可以让他们了解该专业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学生参观专业对口的工厂、企业、研究所、学校等, 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个感性的认识;还可以请该专业的校友回学校作报告或开讲座、座谈会等, 从他们身上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自我的美好发展前程;加强实践, 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中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使他们提高学习兴趣, 热爱专业, 认真学习。

第三, 要教会学生学习。很多学生考上大学后, 一颗原本悬得高高的心总算放下了地, 一种胜利者的感觉油然而生, 眼里透着自豪的目光, 心中产生可以轻松轻松的想法。于是“松气”、“松劲”的现象普遍存在。

第四, 要开展职业设计与辅导。当前, 我国的高等教育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守业教育, 培养出的大学生大多按部就班, 具有较强的依附性人格。这种现状与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是格格不入的。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就业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 今天的大学生必须树立为了明天的生存与发展, 而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 大学应在学生的课程中加入职业指导课, 通过一些问卷的测试, 让学生明了自己的性格、能力、职业倾向, 以便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的补充所需知识, 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学校有责任让大学生了解社会上真实的就业情况, 让他们有二次就业的心理准备。

第五, 提供给高职生更完善的学习条件。其一, 针对困难生多的情况, 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助学贷款、助学奖学金和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其二, 学校应该改善后勤服务, 提供娱乐场所和设施, 引导学生正当方向的娱乐和劳逸结合;其三, 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 创造良好的学习大环境;其四, 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方法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其五, 提高激励强度, 不仅在物质奖励方面, 还可以在精神激励方面提高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礼玲.浅谈高职大学生的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9 (12) :90-91.

[2]李宝霞, 黄岩, 高慧.对“90后”高职生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16) :43-44.

[3]徐小丽.当代高职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J].科技经济市场, 2009 (2) :54-55.

[4]杨志梅.重视高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发展[J].科技信息, 2009 (27) :538.

[5]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高职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及对策研究[J].职业, 2008 (11) :89-91.

英语学习动力研究 篇11

[关键词]职业发展;高职教育;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6) 09-0080-03

职业发展(或职业生涯发展)是指一个人从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选择,直至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或者说是一个人从职业学习开始到职业劳动最后结束的一个旅程。高职教育衔接着基础教育和职业发展的两端,任务在于推动教育对象实现由学生角色向准职业人角色的转换。故而,将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放在职业发展的视域下考量意义重大: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动力二者存在密切的内在相关性,其动力系统的基本构成大致相同。对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激励有助于解决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中的动力不足问题,帮助其形成更加充沛的职业发展动力。

本研究结合了我们对于学习动力问题的先期认识及高职学生的学习实际,并查阅借鉴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基于以下的思路和假设设计调查研究问卷:高职学生个体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动力,应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主要包括:主观认识要素、客观状况要素、学习动力要素、导向维系要素、调节干预要素等五个方面。

主观认识要素:包括学习主体对学习有关问题如学习基本理论、人与学习的关系、自身主观感受等主观感知状况;

客观状况要素:包括学习主体当前学习的客观状况,包括主体的自身状态及外部环境对学习主体所产生的影响;

学习动力要素:学生当前学习动力状况,主要包括学习效率、平均睡眠时间、学习心态、学习习惯等;

导向维系要素:学习动力导向维系的方式和状态,包括学习动力的内在导向、外部维系、自身的支配方式及保护保持等;调节干预要素: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系统的自我调节及外部干预的方式和状态。

调查问卷的设计覆盖了上述全部方面,每个方面设计4个问题,共计20个问题。本次调查随机选取我院若干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9份,回收率94.5%。其中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100%。运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分析处理,明确当代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方面存在的基本问题,并对此提出高职德育工作改革创新方案。

一当前高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学生的精力相对过剩与精力支配利用方式不当之间存在矛盾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当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并非其精力总量上的不足,而是使用于学习方面的精力比重偏小,而其精力在整体上却是实际相对过剩的。我们不妨将高职学生已用于学习方面的精力称为学习动力的存量,将其过剩可应用于学习方面的精力称为学习动力的增量,就目前高职学生在高职学习阶段的既有精力总量而言,激励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工作内容的本质在于,一方面要提高学习动力存量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增加学习动力的增量。但是侧重点各有不同:前者侧重于提高当前学习过程当中的既有学习效率,其中改善学习方法环节是重点和关键;后者侧重于引导高职学生在职业发展背景下引导形成崭新学习系统,树立更高的职业目标、丰富职业情感体验、进一步升华职业理想追求,使得学生既能获得更多增量又能将增量转化为存量。

(二)职业发展的需要与高职学生既有的学习动力系统之间存在矛盾

高职学生曾经历的长期中小学教育对其学习动力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高职学生的精力总量及使用方式更加适应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第二,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存量部分的使用很容易延续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习惯;第三,高职学生在职业发展环境下难以形成学习动力的增量。

另一方面,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历史进程中,封建农耕社会的遗留影响依然存在,加之高职生源中来自农村的比重较大,所以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人格系统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人才需要存在脱节现象。

职业发展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工作态度、思想道德、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对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素质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面。就当前高职学生既有学习动力而言,迫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改善:①扩大学习精力的总量;②提高既有学习动力的使用效率;③提高在职业发展环境下获取更多外部动力支持的能力;④能够在职业发展环境下对自身的动力系统进行有效调节干预等。

(三)潜意识教育的内隐性与学校教育环境的局限性之间存在矛盾

高职学生所长期经历的中小学教育的影响,很多已经内化为潜意识。改善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难点即在于涉及潜意识的内在系统的改变。潜意识的改变需要有思索、感悟、潜移默化的过程。高职院校的学制只有二到四年的时间,并且很多高职教育理念和方法尚处于摸索阶段,加之高职生源的水平和能力总体偏低,因此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工作的改革创新要求更加迫切。激励学习动力的关键在于齐抓共管,需要综合利用环境熏陶法、榜样示范法、情绪感染法、精神调节法[6]等方法,途径应当全面、务实、有效,改善环境,营造从课堂到寝室,构建学校到社会、企业,从学校到家庭,从实体校园到虚拟校园的一体化激励教育体系,加强引导,提高潜意识教育的效率和实效性,从而切实解决学习动力激励的瓶颈问题。

(四)外部环境客观硬性规制较多与主观关怀激励较少之间存在矛盾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当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关键在于增加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亲切感及其他积极主观体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其抵制来自其他方面的诱惑、干扰,进而从根本上增加学习动力的增量。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校、企业、社会、家庭等外界教育资源的整合持续作用。而在当前高职学生的成长环境中存在着诸多过分服从和依赖于外部压力、外部驱动和外部干预的因素,这不仅影响实效性,而且容易增加心理负担,引发抵触、逆反甚至厌学情绪,产生负面效应。

二对策分析

我们认为,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现状为高职院校的学习动力激励工作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全面激励、定位准确、影响深入、效果确切、实践内化、激励持续。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激励资源调查摸底

高职学习动力激励工作迫切需要在职业教育的有限时间空间范围内提高实效性。应在充分调研行业和企业发展、市场及岗位需求、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来自中小学教育和学生家庭的影响,根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构建其学习动力系统模型,这样学习动力激励的各项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我们认为,其中主要包括两个子模型:职业责任模型、自身需求及期待模型。职业责任模型是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实际将其人生责任进行具体划分,包括来自国家、市场和社会、企业、家庭、自身等方面的责任,既使学生对职业发展要求的认知更加确切,又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在职业发展环境下获取外部动力支持的手段和渠道;自身需求及期待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实际和需要,有效表达自身诉求,在职业发展中寻求解决方案,从而形成恰当的职业期待,进而确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高职院校应主动延伸拓展教育的时间空间,密切同企业、政府、社会组织、中小学及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联系,扩大资源的范围和数量,从根本上获得教育的主导权和主动地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整合各类相关教育资源,这样才能有助于前文所述各种矛盾的根本解决。

(二)形成“学习激励资源类”

系部及相关部门应当根据本单位内学生的实际在自身职权范围内选取可用资源,综合调动,特别是要根据学习动力激励的需要及高职学生的实际对各类资源需要进行分类、重组,形成若干具体确切又行之有效的学习动力激励资源类,可大体分为:激发兴趣部分、理想升华(权威取代)部分、激励动力部分、环境暗示影响部分、心理及行为调节控制部分、平衡抚慰心态部分、与外部环境沟通互动部分、引导养成习惯部分等八个方面。当然,同一资源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到企业调研及顶岗实习,可以同时归为激发兴趣部分及与外界环境沟通互动部分;同样,不同资源也可以划分为同一类别,比如同学生的家庭沟通互动和寝室环境建设可以同时平衡抚慰心态部分。关键在于对资源的功能作用必须定位准确,使院校的各类教育资源明确具体功能属性。

(三)组合“学习激励场”

学习动力激励的关键在于对学生内在动力系统的作用部分,难点在于需要应对家庭教育及中小学教育作用于高职学生潜意识的既有影响。辅导员/班主任作为学习动力激励的微观主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应根据各专业各班级生源的实际,由辅导员/班主任将各教育资源类基于学习动力激励场进一步定位、重组。设计学习激励场单元,其形式则可以不拘一格,内容要求完整(比如读书单元,应包括时间、空间、目标、要求、环境依托等完整的设计和定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主观部分、能够对学生的潜意识产生确切深入的影响,使分散于课堂、课后、教室、图书馆、寝室及校内外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能够根据学生需要而形成微观功能单元;根据学生需要组合成学习激励场,比如学生的学习心态问题,即可以通过组合升华职业追求、引导阅读、寝室环境建设、加强同家庭联系等激励单元构建一个激励场。学习动力激励场的构成有两个基本要素:其一,学习激励场是弥漫着学习动力激励因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其二,主观激励功能完备,指向明确,作用确切,影响深入。可以分为几个类型:学习主体内部激励场和外部激励场;集中激励场与分散激励场(课堂内外、课上课下);校内激励场和校外激励场;(结合成长历史的)纠正场与激励场;当前激励场与持续激励场(如毕业生与在校生之间、校企之间)等。

(四)构建“学习激励‘超市”

学习动力激励工作微观环节的关键在于:自主科学选择、良性互动调整、跟踪持续作用。高职的学情实际要求我们的工作既要充分尊重其自主权,又要加强指导。因此,可以考虑构建学习激励“超市”的方式。

学习激励“超市”强调两个特点:其一是学生主体自主选择,其二是双方互动调整。构建两级“学习激励要素‘超市”:学生与班主任/辅导员之间,学生是需方,班主任/辅导员是供方;班主任/辅导员与系部(上级管理部门)之间,班主任/辅导员是需方,系部(上级管理部门)是供方。其中,班主任/辅导员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负责调查、摸底,然后对学生全程进行指导帮助,负责相关学习激励环节的设计与过程的掌控调整,及时对效果进行反馈、评估、分析、调整、巩固,并且帮助融入学生所拟定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及个人成长规划,同时在学生与系部、学校之间发挥沟通的桥梁作用。系部(上级管理部门)根据岗位需求和专业特点,加强指导,调整资源供给,必要时组织集体或专题活动进行集中激励。

(五)设计“学习激励实践项目”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实践技能型人才。所以,对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励应该采取主动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实践的机会磨练其学习动力系统:通过模拟职业环境,积极设计实践项目,丰富积极的职业化或准职业化体验和经历;通过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调整心态,陶冶情操,引导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对于学生在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应充分利用前面学习激励“超市”加以解决。应侧重对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方面的引导教育,从思维训练、团队合作、自主学习探究等方面加强综合演练,并侧重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主动探究学习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应始终重视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工作,着力增加职业环境下的成功体验,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密切同学生家庭及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推动学生同外部环境之间良性沟通交流;在职业化或准职业化发展环境下,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自我激励的意识和能力,使之更加能动地规避、化解消极因素,转化、增加积极因素,引导学生更好地处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

(六)构建一体化持续激励体系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激励应以高职院校为主导,构建贯穿企业、社会、家庭乃至中小学的一体化激励体系,实现持续激励。这需要科学管理,有序组织,整体规划:①在高职院校内部应加强院校、系部、辅导员/班主任三级主体的建设,既分工明确又协调统一,构建完整的学习动力激励体系;②加强信息沟通,构建包括院校内部、院校与外部各方面(企业、社会、中小学、家庭、毕业生等)、实体资源与网络资源等方面相互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③相关的配套机制改革,如学分制、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机制、学生社团活动、各类学生活动、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等各类激励资源等各方面的互动衔接;④在加强高职院校品牌及内涵建设的同时,着重增加外部环境对学生的主观激励,使高职学生始终深切地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友好、温暖和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张宏,王忠桥.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延伸[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2]朱杰,史文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9).

[3]陶书中,黄君录,王佳利.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调查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

[4]周贤君.论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优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5]张聆玲,马洪波.基于成长管理的有效学习动力系统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4(10).

[6]喻慧.高校潜意识教育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261-262.

英语学习动力研究 篇12

关键词:高校学生,学习动力,对策

一大学生学习动力的现状

学习动力对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起着导向作用, 对学生自主学习、学有所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 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主动性不强、出现旷课现象、存在考试作弊行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 影响着高校校园的学习氛围, 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

1.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定位不准确

高中阶段学生往往被老师、家长和朋友等所说的“好好学习, 高考考个好成绩, 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观点所影响, 没有对大学生活进行正确的定位。高考成了高中生唯一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 目标实现后, 许多学生就像泄了气的皮球, 很难再紧张起来, 反而想在大学里好好享受一番。

2. 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高考填报志愿时, 学生对所报专业不了解, 或者听信老师家长的安排、或者受考分的限制专业被调剂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发现对自己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 致使学习动力不足。

3. 对学习以外的活动参与过多

高校学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 以及外界读书无用论、大学生挣钱还不如农民工等负面思想的影响。学生往往更加注重大学期间自身能力的培养, 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 所以很多学生将时间精力过多地用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体验打工生活等方面, 而且这些经历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占据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对于学习学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才能获得自我认同, 致使学生学习动力缺失。

4. 对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大学之前的学习进度相对较慢, 老师讲授得比较仔细, 并给学生充足的复习巩固时间, 同时教学进度会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整, 对学生掌握不熟练的章节会增加巩固课时。大学的学习, 老师教授进度快、内容多, 几乎没有时间由老师带着复习, 更多的是要依靠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和独立学习来掌握所学知识。导致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

5. 对大学学习目标的不明确

高中的学习基本上是唯高考论, 一切服务于高考题, 高考涉及的内容重点讲、重点练、重点背、重点记, 老师千方百计地提供学习方式甚至模板, 学生想尽办法去掌握直到熟练。不在高考范围内的内容少讲甚至不讲, 导致学生不关注、不学习、不研究非考试内容, 并且每个知识点有针对性。大学作为专业学习, 与高中不同, 很难分重点与非重点, 也没有不定时的考试去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致使学生找不到学习目标。

三改善学习动力缺失现象的对策

1. 设计科学合理的入学教育

高校应该充分重视入学教育, 针对学校及学生的专业特色, 通过专业介绍、优秀学生的经历漫谈、杰出校友的成长分享、专家报告会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 做好新生的观念教育, 使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未来的大学生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的奋斗目标。

2. 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阶段的教学授课模式往往是填鸭式的, 大学应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完成课程学习, 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 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环节, 通过交互式教学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发表意见和交流观点的平台,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 发挥校园文化生活的作用

校园文化生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营造校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校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灵活多样的文化活动, 采用“90后”现代大学生喜欢的方式, 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努力学习, 鼓舞学生养成不断进取的良好学风,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4.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 并将课程内容精细化。很多高校, 虽然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但往往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 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据调查, 近年来, 各高校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参加职业规划师的培训, 高校可以根据情况逐渐地针对各个专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让具备职业规划师资质的辅导员对所带专业的学生授课, 通过这种方式, 辅导员也能更好地对学生的发展规划予以指导,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找准方向、明确目标, 进而增强学习动力。

5. 赋予学生更多的专业学习权利

现行的高考制度下, 学生的高考分数成为了选择高校及专业的唯一标准, 学生的专业选择权利受到了限制, 使很多学生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被录取到调剂的专业;同时中学阶段学生对高校的专业及学习模式并不了解, 使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进入高校后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针对这种现象, 高校可以赋予学生学习其他感兴趣专业的权利, 并允许学生申请参加专业考试, 如成绩理想可给予学生转专业的机会或使学生获得第二专业学位。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下一篇:中国文化贸易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