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缺乏动力

2024-09-06

学习缺乏动力(共10篇)

学习缺乏动力 篇1

学生学习没有动力,是由于缺乏学习动机造成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已有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心理状态。心理学家按照强弱标准把学习动机分为两类:普通型学习动机和偏重型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厌学

表现:讨厌学习,不喜欢上课,不喜欢读书,不能完成作业,学习活动、学习时间少,学习不努力。总是为自己的学习寻找借口,拖延时间,用其他活动来取代学习活动,占用学习时间。

原因分析: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引发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而是以运动、游戏、娱乐等为主要动机的话,那么他的学习行为则会相应少于主要动机的行为活动。影响学生做出这种选择的,是其内部动机、自身需求,也与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与方式、父母的教养及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等外部因素有关系。中国的学校都以升学率为教学目标,父母也希望孩子能够通过上学的途径实现飞黄腾达、光宗耀祖,这种单一化的教育目的优势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甚至导致逆反心理,故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社会上的一些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等价值观念,都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2.容易受干扰

表现:在从事学习活动时,注意力差,不能专心看书,思考也不能集中,学习活动经常因其他活动或想法而中断。

原因分析:在明确学习动机与学习目标之后,则要依*学习行为的执行才能实现学习目标。而意志则是个人对自愿选定的与自认有价值的目标全力以赴的内在心理过程。意志可以使个体的行为是自觉的、有目的的,也可以帮助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虽然求知是个体的内在需求,但学习的过程却常常是枯燥乏味的,如果缺乏意志,则容易出现以上表现。

3.目标选择盲从

表现:有些学生的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能动性,在目标选择上,常常追随大家的看法,而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

原因分析:(1)从众现象。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个人实现学习目标来体现的,有些同学对学习目标的选择是自主的、明确的,但也存在大批的同学只是盲目地认同其他同学的学习目标,追随他们,其实并非自主的选择。这样,学习时就会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自我同一性阶段。出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埃里克森所称的自我同一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要达到认清自己固有的特点、爱好、理想,并且实现集体同一性,追求一种社会的认同感。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学生能根据获得与自己和社会相关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的策略,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或人生目标)。而不能获得同一性的学生,则会产生角色混乱或消极同一性。前者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后者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不能以学习目标为自己的目标的学生,则可能出于角色混乱状态。

4.伴随一定的负性心理或情绪

表现:对待学习和生活冷漠,没有热情,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没有意义的,整个精神状态看起来都无精打采,对什么都不在乎。

原因分析:由于缺乏学习动机,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不会太好,自尊和自我实现这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感到失败、沮丧。经常体验着一种负性情绪,严重时还可能发展为反社会行为。

学习缺乏动力 篇2

关键词:非生产性收入,技术创新,寻租

技术创新理论最早是由熊?彼得在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的, 此后国外学者与政府对其进行了诸多研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我国把自主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 并配以相关的政策, 大力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国内很多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研究迅猛增加, 分别从技术创新的动力、结构、激励等不同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做了理论探索。这其中关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最多。很多学者认为,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需求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拉动, 另一方面是技术进步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推动。也就是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来考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1,2,3]这方面的研究已非常详细, 也比较有益。但随着美国次贷危机逐步的演变成全球的金融危机, 国内好多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而没有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企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这反映出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实践在我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也表明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究其原因, 本人认为是由于很多企业存在非生产性收入。

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企业如何获取非生产性收入而缺乏创新的动力, 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当然更是为了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破除企业发展的不合理因素, 使得生产性收入得到保护, 技术创新得到鼓励, 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得以快速升级, 尽早摆脱当前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1 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动力的原因分析

“寻租”最早由塔洛克 (Gordon Tullock) 提出的。它是指为了获取某些垄断利润或者经济中现成或潜在的其他经济租金而进行的活动。鲍莫尔认为寻租的实质是获得非生产性收入。通过研究市场机制和制度安排是如何使企业家资源在生产性和非生产性 (寻租) 寻利行为之间进行配置, 他指出如果不巧将企业家资料配置给了非生产性寻租行为就会产生很坏的效果, 甚至经济停滞。这种活动根本不会对经济总产出和生产力的提高做出任何贡献, 还会对经济总产出和生产力发展设置有效的障碍。这是因为从整个经济的角度看, 这种活动使得稀缺的资源服务于对生产没有用途的目标, 并促使目标竞争企业出于自我防卫的目的也使其活动转入一些非生产性的方向。市场机制和制度安排的漏洞导致非生产性收入的大量存在, 并且由于其成本极低, 就可能在局部范围内形成非生产性收入驱逐生产性收入的现象[4]。

本人认为, 鲍莫尔的这种思想可以解释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实践与理论研究不符的现象。企业的最终目标在于获取最大利润, 而为此可以采取的途径有很多, 其中通过企业的寻租行为获得利润要比其他方式来的快, 也不用企业付出大的成本与风险。因此可以说, 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动力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获得非生产性收入渠道较多, 成本较低, 企业完全可以在短期甚至中长期内不创新而获得大量“无风险”利润。

2 非生产性收入对技术创新的负面影响

非生产性收入的存在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破坏了市场正常配置资源的功能, 使社会的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 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2.1 挪用资金, 导致创新资金不足

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资本进入各个行业是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当一个行业利润高于平均行业水平存在超额利润时, 资本就进入, 随着资本的不断进入, 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下降, 直到超额利润消失。反之亦然。当然也有例外, 当资本的进入使得这个行业的利润水平不降反升的时候, 这个行业就存在了泡沫, 这种泡沫扩大到社会上, 会形成社会经济的通货膨胀, 造成财富向富人富集。这种短期内的见钱效应, 会使企业挪用生产资金, 忙于短期的效益, 忽视自身创新及经营, 从而“不务正业”。然而这个泡沫一旦破裂, 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2006—2007年, 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走势非常好, 并且赚钱效应明显, 非金融类企业便有可能将生产资金, 或是通过融资获取的资金, 来“投资”股票、地产、期货或企业间通过投资交叉持股, 以获取资本收入。这些业务与企业本身的发展联系不大, 但短期收益可能巨大。使得部分企业放弃经营之根本, 甚至铤而走险, 当然谈不上技术创新了。尤其是我国证券上市允许溢价发行, 新股上市的当天会有相当的涨幅, 如果在一级市场上申购到股票, 自然在五个交易日内就会有不错的收益, 且稳赚不赔。在这种制度下资金的规模决定了收入的大小, 因此通过每次新股发行冻结的资金额以及新股发行的中签率, 可窥见囤集在股票一级市场上没有用于生产的奖金的规模。2003年以来房地产的超牛走势, 使得包括银行在内的众多企业参与进来, 无形中推高了资产的价格, 缔造了大批的房地产富豪。房地产的价格和股票的价格不包含任何的技术创新, 但价格不断上升却可以获得大量收入, 这种坐拥股票和地产升值所带来的非生产性收入是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动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如果一量价格反转进行下降阶段, 就有可能造成企业正常经营的资金不足, 使企业经营困难, 甚至财报出现巨额亏损, 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2.2 市场扶持, 导致创新动力缺乏

一些行业属于国家的支柱产业, 其中的有些企业在创业之初, 左有银行资金的支持, 右有税收上的减免, 还有政策的支持以及市场的支持, 人为创造出一种缺失的竞争环境。因此从诞生之日起, 这些企业就插上了翅膀, 发展迅速。其规模也越来越大, 占领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 然而这些企业往往大而不强, 技术创新成了软肋。相反一些没有这些优势的企业却艰难生存, 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这是因为没有得到扶持的企业不创新就有生存危机, 创新虽有风险却是一条成功之路。由于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见效不一定快, 甚至有赔本的风险, 弄不好会使企业死亡, 因此创新的企业时刻有生存之忧。而政府扶持的企业则没有生存之忧, 不用考虑创新就可获得巨额的利润, 因此它们只要维持现状就比一般企业获得较多的机会与利润, 当然不会去主动考虑创新问题。比如中国的汽车行业, 在政府的扶持下, 通过合资, 想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 来达到技术引进、吸收和创新的目的。但二十多年下来, 技术倒是没有引进、吸收和创新, 市场倒是丢了大半。[5]这些企业根本没有创新, 只有非生产性收入。反观那些民营企业如奇瑞、华为, 虽然没有国家的扶持, 却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研发, 结果在短短的时间内, 站在了同行业技术创新的制高点上。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政府扶持的是企业, 而不是企业的技术创新, 扶错了地方。结果往往违背市场秩序, 造成市场局部的垄断或是全国的垄断, 加剧了市场的不平衡, 使市场失去了资源配置的能力, 不能合理的配置资源, 不能使企业优胜劣汰。如果政府扶持企业的技术创新而不是企业上, 让这些企业有生存之忧, 效果会有很大改观。

2.3 政策倾斜, 导致创新收入再分配

政府出台的相关金融与税收政策向哪个行业倾斜, 这个行业就能够获得比其他行业更多的发展机会。但长期这样就会伤害到其他行业的利益, 造成利润的再分配, 形成非生产性收入。让技术创新的企业优先发展是国家政策的根本, 也是我国科技立国的根本。但实际情况却是让国家优先发展的行业发展, 而所涉及的企业却不一定是技术创新的企业。比如, 为了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 政府出台了很多有利于银行的政策, 向整个银行业倾斜。在中国的股市上, 银行与金融股的股本与市值也分别占总股本与总市值的30%以上, 这么高的比率是否合适值得商榷。但这种政策间接的把其他行业的利润转移到了金融企业上, 使得金融企业有了非生产性收入, 其总体收入水平高于其他行业, 这实际上是限制了其他行业的发展。金融企业可通过其行业政策, 控制资金的流向, 直接或间接进入投机领域, 造成了国家经济的通货膨胀与局部的泡沫, 加剧了利润的再分配及国民经济的系统风险。这种政策倾向一旦变成一种体制性风险, 爆发后将危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再如内外资企业不同税这种超国民待遇政策严重打击了内资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虽然国家已立法取消, 但其造成的内外资企业的不公平竞争的局面仍然长期存在。

2.4 市场垄断, 导致创新遏制

一些企业通过垄断提高服务或产品的价格获得巨额利润。西方经济学中指出, 在市场是垄断的情况下, 垄断企业只有需求曲线而没有供给曲线, 它可以任意指定市场的价格, 也可以通过价格差价制度将消费者剩余压干榨净。这类企业的“技术创新”就是制造市场垄断。比如通讯运营服务商高企的漫游费就是非生产性收入。为了吸引与扩大市场, 服务商制造了一系列的优惠条件, 使得每一年同一类型服务的手机套餐费不断的降低, 表面看手机费用是降了, 但实际上却利用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在社会上有固定职业的人不会轻易换手机号码。服务商通过套餐绑定号码的办法锁定巨额的非生产性收入, 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2.5 资本运作, 导致创新成本回收难

当前我们国家鼓励社会投资, 一些项目以参股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一些国际资本通过投资的方式进入到项目, 同时带来许多附加条件。比如造成项目采购权的垄断。这种国际资本可以通过指定产品的方式使用某些产品与技术, 而不管其价格。这对于进行此类产品技术创新的企业来说, 是很不公平的。如果拥有技术的企业规模比较小, 在资金与实力上很难与这种资本相匹敌, 在采购时, 就很容易被这些企业“吃掉”, 要么不用小企业的技术, 要么低价使用小企业的技术。这种资本通过购买产品的方式, 完成了项目, 实际上获得了应该由技术创新公司获得的大量利润, 这也是一种非生产性收入。这种运作方式不需要技术创新, 还会扼杀小企业技术创新, 抑制进行技术创新的小企业快速增长。它的解决很容易, 通过公平竞标或国家法律规定即可。

3 结论及建议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 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动力的原因有多方面, 但非生产性收入的存在却是其最根本的原因。它的存在打击了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 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从体制上入手, 甚至通过相关立法, 剪除非生产性收入的渠道, 使企业在不进行创新的情况下, 获得不了非生产性收入, 从而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恢复市场的正常秩序。同时在企业的正常经营中, 按用途可将资本分为用于经营的资本和用于投资或投机的资本 (如银行变相投资, 企业炒作股票、期货等) , 要使一个企业安心经营, 也有必要通过立法的形式, 把这两种资本区别开来, 设立不同的监管制度。比如在非金融公司设立类似于证券公司用自营业务的防火墙制度;在金融类公司设立董事会-投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三级投资决策机构以防范如中国平安、东航类似事件的发生;严格限制两种资本的比例;对企业创新进行立法, 将企业创新基金设立制度化等。总之, 只有把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从寻租活动中剥离出来, 企业的技术创新才可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垣, 王洛应.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构成要素的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 1994, 12 (4) :43-45.

[2]杜伟.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基本构成分析及现实启示[J].软科学, 2005, 19 (4) :77-79.

[3]田尚.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增刊) 122-123.

[4]鲍莫尔.郭梅军, 唐宇, 译.资本主义的增长奇迹:自由市场创新机器[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4:27.

孩子学习动力缺乏怎么办?(上) 篇3

光明老师:你说的问题很有代表性:“作业做完了吗?”几乎成了每个家长下班回到家里的第一句话。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是喜欢做作业的,家长们严厉的督促和指责反而会让孩子们更加厌烦做作业,他们嘴上不说,但行动上磨磨蹭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怒在口里,家庭关系变得更加紧张,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增添了更多烦恼,一不小心还有可能升级为星球大战。

马不如骆驼:事实上,孩子的学习动力是与生俱来的。相信家长们仍会记起孩子在两、三岁时总爱每事问及,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情境,但为何孩子年纪愈大,愈会缺少内在的学习动力?学校文化、评核制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等等都是重要因素,而对于孩子在家来说,家长的态度、行为模式及管教方法就不容忽视了。

光明老师:作为家长,需要冷静地分析一下,如何在不知不觉间令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不断流失。孩子向你提问时,是否即时把所知的告诉他?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会令他们无法体验自己寻找答案的乐趣,因而扼杀了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同时更会让他们养成依赖及易放弃的习惯令他们失去自学能力。

当孩子要求你帮忙做某些科目的练习,如搜集或整理资料等,你会帮忙吗?相信不少家长都会帮忙,甚至会视为“家长作业”般尽心尽力地完成。然而,孩子因此而失去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透过练习来学习沟通及资料处理等技能及发挥多元智能。

还有,假如孩子告诉你他被同学欺负时,你会怎样做?大部分家长会教孩子告诉老师,亦有些家长会亲自到学校教训那个同学一顿。但是以上做法会否令孩子变得更依赖。孩子可能会相信只有依靠别人,甚至是权威才能解决问题。其实,我们从另一角度看,就会发现孩子被欺负的遭遇,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保护自己及与人相处等能力。家长不妨按孩子的心智成熟程度,与他们共同讨论应如何面对这种处境。我们要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感受及想法,并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方案。假若,他们提了些不恰当的做法如报复或攻击性行动,家长需多花心思以提问的方式,启发他们思考,尽量引导孩子思考及想像各种方案带来的后果,并鼓励他们反思能否承担后果问题。最后,要让孩子实践他们认为最好的方案及进行事后检讨。

北京的富裕者:比如,是否当孩子专心做某项活动时(如读小说等),催促他做功课?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但却带来不少负面影响。首先,孩子会因此而失去一次专心投入的机会,从而令他们无论在学习、游戏或工作上都缺乏投入感与专注力。同时,由于他们认为因功课而令他们无法继续该项活动,他们会对功课产生一种厌恶感。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因此而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烦躁、抵触情绪或压抑不满等。他们更会误解父母,认为他们不疼爱或不了解自己。

光明老师:若要避免发生这种两难处境,家长可以经常锻炼孩子的自律能力。透过不同的形式,让孩子充分明白他们的权责及反思能否承担种种后果。在进行该项活动前,鼓励他们先完成功课、自行制定完成该项活动的时间,及因未能达到制定的目标而承担的后果等。另一方面,我们更应重视“从游戏中学习”及孩子的成就感的意义,不要忘记让孩子体验关爱和成功。

特别说明:最近,光明老师打算做家教沙龙、亲子活动、齐阅读共成长等等活动。欢迎加入群里一起讨论并随时了解活动情况! “阳光会客厅”群号 63182618

合肥周边的家长,欢迎您来面谈!我们在合肥市六安路长安大厦716室

电话62654268 15155969337

孩子对学习缺乏热情怎么办? 篇4

大人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自动自发爱学习。研究也显示,学习动机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动机强大的孩子,更懂得利用有效率的学习策略,能有较长时间记忆已经学过的内容,拥有学习的正向循环。

问题是,点燃动机之火的驱动程序到底是什么?家庭和学校,该如何采取行动?家长和老师对动机的期许甚高,但了解却甚少。

当孩子面对一个任务,在他脑子会经过四个维度的评估,再来决定花多少力做这件事。

动机就是引起并且维持个体持续做一件事情的力量。“动机”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引起,一个是维持。当孩子面对一个任务,在他脑子会经过四个维度的评估,再来决定花多少力气做这件事。这四个维度就是:

价值:做这件事情“有没有用?”“重不重要?”

预期:去做的话“我会成功吗?成功机率有多高?”

如果成功率太低,就算这件事很重要,也不一定会去做。当然,这种预期也和每个人的个性息息相关,例如从小饱受批评责骂的孩子,就较容易有偏低的成功预期。

情感:做这件事情“好不好玩?”“愉不愉快?”等情感上的考量。

很多人认为强调学习很有趣,会有助学习。大方向是对的,但学习本来就有不快乐、充满挫折的一面,如果只靠着快乐来驱动学习,恐怕效果不够恒久。

执行意志:就是“我有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去做该做的事情,而且把事情做完、做好?”的意志力和责任感。

当两件事同时到来且互相冲突时,比方说觉得念书很重要,但看电视比较好玩,就要靠执行意志来战胜电视的诱惑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缺乏学习的热情,家长需要考量四个问题:

价值:他是不是不知道学习和成绩的重要性?

预期:他是不是觉得目标很难实现?

(身为家长,我的预期过高、给他的压力太大?)

情感:他是不是觉得学习太辛苦、没有乐趣和成就感?

执行意志:他是不是没有一定要努力学好的意志和觉悟?

前三点,都是属于“引起”学习动机的方法,但执行意志能让动机及学习行为“维持”下去。

台湾清华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副教授研究了480位国小学生后,发现了有趣的现象: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念书很重要,也普遍认为自己有能力可以办得到。因此,真正影响学习行为积极与否的因素是“情感”以及“执行意志”。

要提升孩子最学习的“情感”,学校和家庭的任务就很清楚了。对老师来说,让这门课变得好玩,或是做个让孩子愿意为之奋战的老师;对家长来说,帮助孩子克服对某门课程的.畏难情绪,或者间接传达给孩子某位老师对他的欣赏,都是可行的方式。

然而,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好运,可以永远遇到有趣的课程和值得奋战的老师,这时候“执行意志”就要出面督促。毕竟,学习不见得都是快乐的,当面对不有趣的任务,以及其他诱惑时,拥有执行意志的人,还是可以努力把任务达成。

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做好表率,也要在平时多给孩子讲些坚持不懈取得成功的名人故事,给孩子树立榜样。同时培养孩子一项运动技能,在体育锻炼中增强意志品质。

高三学习需要动力 篇5

首先要冷静的看待自己的分数,发现自己的上升空间,然后对症下药。(比如数学的数列很错,那你就可以先分批做一定量的数列题,不会可以看看答案自己琢磨,然后再找老师和同学问一下数列题的类型和解题方法,总结后再做一定量的数列题,你会发现其实就是你总结的方法的一点点延伸。如果遇见新方法要及时记录和琢磨)

时间的分配很重要,分配好一天的时间你就有了动机(如果找个同学和你一起实行计划就更好了,有个互相监督和比拼的作用)。比如早多的几十分钟切开,给成语10分钟·英语笔记10分钟·单词10分钟·语文课文10分钟(时间看情况安排,不过要切碎,不适宜长时间背一个科目。另外要大声读或喊,随意喊,喊出乐趣,哪怕被当成小丑,自己记住就好啦,还可以给大家些乐趣)

怎么寻找高三学习的动力

睡眠质量要好。每天都要早睡早起,合理安排睡眠时间,会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去应对高三的学习。睡眠质量不好,就会导致学生上课精神状态不太好,容易在上课的时候睡觉。因此不太建议每天熬夜学习,最后的方式是回寝室或者回家总结自己今天的学习。

早上起来,每天都对自己说一句鼓励的话,比如你是最棒的,相信你会做的更好等等。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会让自己内心有更大的动力,面对困难,首先要的身体健康,其次是自我内心那份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任何事。

有了睡眠质量和自信,还需要对自己学习上有个规划。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完成规划任务,不一定要非常详细,最好有奖惩的规定,比如错题本,再犯下同样的错误惩罚自己,有进步就奖励自己。高三学习是孤独的,需要自己对自己的规划。学会了规划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升,而不是仅仅参加高考。

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高三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重要,要想有动力很好的学习,自己的情绪起很大一部分作用,你面临的压力很大,说不定有老师的批评,家长的不信任等等。但是你首先要自信,其次是保持好心静的情绪,学习上是一步一步慢慢来的,急不得,这个时候高三学生容易浮躁和放弃,那么请保持你的情绪好好安静下来。

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篇6

1 心理学上的解释

心理学上认为,学习兴趣缺乏的原因有如下几条:

(1)个体原因。情绪、意志、态度、经历、兴趣、价值观、健康状况等个体特征,都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一个人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则容易丧失动机。又如,如果一个人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经常遭受挫折与失败,就会产生痛苦和沮丧的情绪,挫伤学习自信心,导致学习动机减弱以至消退。

(2)家庭原因。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学习动机有直接的影响,他包括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家庭的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因素构成了客观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期望程度。家庭气氛等则是主观环境。如果父母不重视子女的学习,本人进取心不强,甚至还向子女散布实用思想和读书无用论,这必然会削弱子女的学习动机。如果父母期望太高,管教太严,有时也会适得其反,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

(3)学校原因。对于学生来说,校园环境、教学设备、教学过程、教师素质等都会影响学习动机。应试教育的模式、陈旧的教学内容、呆板的教学方法、不良的校园环境及不喜欢的任课老师等,都会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的缺乏。

(4)社会原因。社会生活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其中社会价值观对人们的学习动机有巨大的影响。如果整个社会崇尚知识和人才的价值,则对人们的学习动机有正面的影响;如果社会对人才、知识的需要被社会上某些畸形的经济现象所淹没,如分配不均、脑体倒挂、拜金主义盛行,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就会泛滥,致使人们的学习动机明显消退。

2 个人见解

如果光看这些解释,还是让人无计可施,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因此,有必要追根溯源,进一步追究深层次的原因。笔者总结出了六方面的原因:社会大环境,管理体制,管理者和教员的心态,亲戚朋友的期望,周围其他人的影响,个人的意志。

(1) 社会大环境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万能论”、“钱能通神”等拜金主义言论甚嚣尘上,于是乎,许多人一切向钱看,认为钱能搞定一切。笔者在站岗时就曾拦住一位这样的学员,他没带学员证,我质问他,“你连学员证都不带,那你带什么了?”他说,“我带钱了。”弄得我哭笑不得。另一方面,随着受教育人数的增加和各种文凭的泛滥,大学文凭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回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大学生怎么这么多,几乎可以用扫把扫了。”还有,许多企业和政坛领导的世袭制没有完全打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拉关系走后门更是司空见惯,这让许多人错误的认为关系比实力重要得多。我考研时考了413,专业第一,可有一次被队干部一句话呛得不轻,“你以为你考第一就能直读啊?要是跟领导搞不好关系,你什么事都做不成。”看来我真是个“书呆子”。

呆就呆吧,我相信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没有错的。从辩证发展的角度看,这些现象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辩证法认为,人们尽管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无中生有、随心所欲的创造,也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当然,在实际的历史过程中,究竟哪一种可能性会最终实现,还取决于人们的自觉选择和不同意志之间的相互冲突状况。社会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历史进程是渐进性和跨越性的统一。现在还是处于矛盾的积累期,所以看不出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实力的重要性将会凸现出来。

(2) 管理体制

这是我想叙述的重点,也是能实际操作的地方之一。我认为军校的管理体制存在如下几点不利于学员学习的地方:

① 考试不公平。这是导致勤奋学习者被人说成“低智商”的直接原因。考前除了划重点外,相当一些科目的大多数试题都会奇迹般地出现,这时候比拼的就是谁的记忆力更强了。此外,监考人员对考试作弊的行为争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把很明显的考试作弊判成考场违纪也助长了部分平时不学习,考时抱佛脚的人的气焰。

② 各种活动和劳动众多,而其中许多是没有必要的。从系里到院里到大学到总参,各式各样的活动和比赛层出不穷,而队干部重视的正是这些比赛,因为他们能给队里带来荣誉。这似乎没有错,可问题在于这些活动不可避免的会与学习时间相冲突,队干部为了获奖,常不惜牺牲学员的正课时间。笔者有一位要好的教员就跟我说过这样的事情,课上了半节突然值日员慌慌张张的跑来说要某某同学回队里,一问才知道是队干部紧急召唤。劳动则是出奇的多,除了打扫本楼的卫生和相应卫生区外,还经常有各种莫名其妙的公差。比如草稍微长得茂盛了点就得去除草,有领导来了就得去打扫家属区,还有打扫幼儿园卫生,铲除树木等,学员简直就是免费的劳动力,耽误时间甚多。

③ 评功评奖,推免读研等关系学员切身利益的事情幕后操作甚多。常见的情况不是能者居之,而是亲者居之。各种比赛名次也常不是真正优胜者靠前,而是内定。至于入党就更不用说了,成绩似乎根本不是标准之一。

④ 形式主义泛滥。以检查为例:领导在检查之前一般先通知下面,于是下面抓紧做好各种准备。检查内务,则提前叫学员打扫个底朝天;检查设施,则叫学员刷墙,装灯箱等;检查学习,则吩咐学员那次课一定得怎样,甚至提前做好录像。

(3) 管理者和教员的心态

其实从第二点就已经可以看出管理者和教员的心态了。在此我点明一下:

先说管理者。很明显的,管理者不重视学习,而重视各种比赛。表现出来,就是对勤奋学习者和经常参加活动者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于各种评奖和入党,队干部优先考虑的肯定是经常参加活动者。勤奋学习者得到的似乎只有学习的乐趣,要是没有了这种乐趣,学习是很难坚持下来的。这还罢了,有些队干部还经常给勤奋学习者出些难题,比如我就被我们队干部说成是有精神病,不过当我考研考了413后,话就改成了“天才跟疯子的区别本来就不大”。

再说教员。我可以这么说,有些教员是很不负责任的。上课时睡倒一大片他不管,作业也从来没有,考试前告诉学员三张试卷的内容和答题要点(因为教务处要从这三张试卷中抽一张来考)。当然,大部分教员都是兢兢业业的,但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他们也无可奈何。

(4) 亲戚朋友的期望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送孩子来军校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家里省钱和给家里带来荣耀。他们不会去管孩子学到了多少真本事,关心的只是孩子有没有当过骨干,有没有得过奖,能不能读研或者分配到一个好的地方,而这些与学习成绩的好坏没有多大的关系。

(5) 周围其他人的影响

试想一下,在一个整天有忙不完的劳动、训练、活动等与学习无关的环境里,在一个大家都不学习就你埋头苦学而最后换来的只是别人的嘲笑的氛围中,你能沉得下心去学习吗?我想换了爱因斯坦,他也不会学习的,当然他会跳出这个环境。但这算是解决之道吗?

(6) 个人的意志

辩证唯物论认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受外因的影响,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心理学上也认为,人根据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先在头脑中确定行动的目的,然后根据这个目的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力求实现此目的,这种心理活动就是意志。人类通过意志,即通过内部的意识事实向外部动作的转化,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人们所从事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越是困难的任务越需要更多的意志努力,意志活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因此,最终决定学习态度的还是学员自己的意志。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的影响,许多学员学习的意志已经趋于崩溃或者摇摆不定,这对于学习来说是很要命的。不管你如何聪明,要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你的学习是不可能搞好的。

3 总结与反思

学习缺乏动力 篇7

一、调查方法

1. 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

(1)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及个别访谈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采用“四选一或者三选一”的模式。 (2) 调查对象。采用2009~2010级学生为调查访问对象, 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及统计分析方法, 设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素缺乏调查分析, 调查学生人数138人, 其中2009级学生75人, 2010级学生63人。

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包含三大部分: (1) 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的原因, 主要涉及学生自身及对课程影响的因素。 (2) 课堂教学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主要涉及学生对课堂效果、教师的教与学以及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师教学方法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主要涉及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调查问卷采用“四选一或者三选一”的模式。调查目的是找出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 为进一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 (1) 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的原因。学习动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 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 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是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通过学习动力对学生自主学习影响的调查结果 (见表1) 可以看出, 学习动力对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很大的有81人, 占到58.8%, 而认为没有影响的只有4人, 占到2.9%, 其他的认为学习动力对自主学习可有可无的占38.2%。从表2中也可以看出, 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的原因中“对课程不感兴趣”的有49人, 占35.3%;“教师讲课激情不够”的占8.8%;“教科书不适用”的占55.9%。从对个别学生进行“学生自身是否存在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访谈得出的结果也充分证明了上述的结论, 认为“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占76.5%, “自身因素”仅占14.7%, 而因为教材因素的占8.8%。从以上结果可以分析得出, 学生对课程是否感兴趣是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是教材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2) 课堂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课堂教学模式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课堂, 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138名学生“对待课堂教学态度”的调查可知, 选“非常喜欢上课, 课前积极做准备工作, 课上积极参与”的占52.9%;选“兴趣不大, 不会积极准备, 但上课较认真”的占44.1%;选“不喜欢上课, 上课不认真, 对老师也有意见”的仅占3%。同时又对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查, 认为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占29.4%;师生互动, 以教师启发为主的占38.2%;而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的占32.4%。何种课堂学习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调查发现, 有32.4%的学生认为发讲义, 学生按要求自习完成, 而有67.6%的同学认为印发自主学习安排表, 提供预习方法和问题提示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对“最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什么”的问卷中, 选择“教师准备充分, 讲解到位, 学习起来省时省力”的占23.5%;选择“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组织学生讲课及讨论等形式教学活动”的占61.8%;选择“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感到学习快乐”的占14.7%。对“你认为哪种课堂教学模式更适合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的调查中发现, 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中心, 教师讲学生听”的占32.4%;“学生是课堂的中心, 学生积极参与”的占58.8%;“教师教, 学生学”的占8.8%。 (3) 教师教学方法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外在因素之一, 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近年来, 高校人才培养的“填鸭式”教育模式的刻板性和固定性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尤其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教育技术、课堂管理模式。而这一切来源于教师的教, 因此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自主能力提高及创新能力的增强。在教师教学方法方面, 78.3%的学生认为教师应采用现代教学理念, 虚心征求学生意见, 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而21.7%的学生认为运用传统教学方法, 不征求学生意见, 做到教师教学生听。在教学手段上, 88.8%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善于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工具, 尤其是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而仅有11.2%的学生认为采用传统教学手段, 偶尔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 76.5%的学生认为教师讲授知识应丰富, 要创设情境, 能反映最新的信息, 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而20.6%的学生认为应该以教材为主, 有时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还有2.9%的学生认为讲授内容和举例相结合, 无所谓是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安排方面, 70.6%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循序渐进, 有层次、有创新的安排;而23.5%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安排, 偶尔有创新即可;仅有5.9%的学生认为无需安排。对学生与教师关系方面, 20.6%的学生认为教师是教, 学生是学;79.4%的学生认为应该是师生互动, 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对个别同学进行访谈,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主要因素有哪些?26.5%的学生选择不知道;64.7%的学生认为是自身因素, 包括学生心理因素、学习方法因素及情感因素等;而8.8%的学生认为是外在因素, 包括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

三、结论与思考

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育学领域, 研究者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 重点探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对于影响自主学习因素, 众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如程世宏[3]认为, 影响自主学习相关的因素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主观方面的因素有:成就目标、任务价值、自我意志、自我监控能力、自我效能感、自我归因等, 客观因素包括:教育者、学习策略、物质环境、时间与社会环境等。从第一项调查结果表明, 学习动力是影响自主学习的最重要因素, 也是主观因素中最重要的一面, 必须从宏观上把握。从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的因素调查中也发现了教材因素, 这个客观因素仅占了8.8%, 而自身因素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第二方面调查结果表明, 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也很重要, 有效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应试教育模式下, 反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生活动在教师安排下, 机械地按程序进行, 无法培养出学生创新能力及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 乐于探究的方法, 启发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一种锐意求索的内在精神。以上结果表明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更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 教师教学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也有重要的影响。首先从教学方法上来说, 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等手段应该成为现代教学的先进手段。当下教师教育强调教师教、学生听, 教学方法如果不能够与实际相结合, 而是照本宣科, 结果就是许多的学生为完成学分任务、应付考试而听课, 根本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

总之, 学生的自主学习既需要自我意识、自我的学习动力等内部因素, 也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外部因素, 因此, 作为高校的一名教育者, 在教育实践中, 必须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4,5]。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时, 应将学生自主能力应用于教学中, 使学生在教与学中不断发展和提高, 同时改革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将现代教育手段及教育理念应用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中,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能力, 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大学生。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传统教学模式致使教与学严重脱节,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抑。通过对大学生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因素的调查分析, 研究结果认为, 学生动力、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师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应将现代教育手段及教育理念应用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中, 为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能力, 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因素

参考文献

[1]程世禄, 龚由志.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5) :81-84.

[2]孟庆莉, 陈宗琦, 王克祥.调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教学工作新模式[J].高校讲坛, 2009, (17) :125-126.

[3]程世宏.试论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因素[J].基础教育研究, 2002, (4) :24-26.

[4]侯玫.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及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05.

缺爱的孩子,缺乏生活动力 篇8

袁斌走进咨询室时,面色凝重,声音低沉无力,根本不像24岁的年轻人。

交流中,我了解到他出生于警察家庭,父亲是公安干部,母亲是监管系统干部。父母平常工作都很忙,与他交流很少。

袁斌性格偏内向,喜欢做简单、机械的工作,不愿下功夫钻研,更不愿动脑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上学期间就不愿学习,勉强毕业后,父母通过关系,把他安排到了煤矿系统。

后来,袁斌与一位在校女生谈恋爱。女友嫌袁斌太无聊,没有进取心,整天死气沉沉的,就和他分手了。

分手后,袁斌就变得萎靡不振,烦躁不安。动不动就因为一点小事跟人起冲突,自己也控制不住。他不明白,以前脾气温和的自己怎么变成了这样?近几个月天天喝酒,喝醉了就出去闹事,砸出租车、摔东西成了家常便饭,事后,又强烈的后悔、自责。

我问他是否因为很在意那个女生才变成现在这样,袁斌说不是,谈恋爱时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在一起就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日子而已。分手后,实在不知道干什么,就觉得活着特没劲,想找刺激,于是通过喝酒,麻醉自己,也借着喝醉,释放一下压抑的心情。

他想考研,改变现在的状况,可是,又提不起精神学习。

继续麻醉自己,心有不甘,想进取一下,又缺乏动力。袁斌对自己现在的状况很不满意,想寻求改变,所以来找我咨询。

在父母眼里我还不如个电视和手机

这种缺乏生活动力的孩子大多是因为缺乏父母的爱与支持。我问他与父母的关系怎样。

袁斌一副很不屑的样子,说:“在他们眼里,我还不如个电视和手机。他们回到家,要么是不停地接电话,要么就是躺在那眼睛长电视上。即使意识到还有个儿子在,也是拿出他们在单位对待下属的那一套,对我开始‘洗脑’教育,说我不争气,要我好好努力之类没有一点意义的空话套话。”说着,袁斌突然变得很低落,眼里也溢满了泪花。

我说:“你似乎对父母不满意。”

袁斌开始哽咽了,“岂止是不满意啊。我父母都活着,可是我心里却觉得自己就是没爹没娘的孩子。我老妈,很少做饭,当然,做得饭也不能吃,西红柿炒鸡蛋放酱油,红烧排骨也能烧糊。家里吃饭大部分都是从外面买。你说要是天天从外面买了吃,家里还要个厨房做什么?就是个摆设。我老爸,天天在外面应酬,不过,我倒盼着他别回来,回家看到我除了训就是教育,好像我就是他关押的犯人。家里一点家味都没有,我现在都不回去,天天在外面喝酒,混日子。”说到这,袁斌苦笑了一下。尽管长大了,袁斌对父母的“失职”依旧耿耿于怀。

“有时,我就想,父母给安排好了路,就一直这么混下去。但是,我女朋友的离开让我清醒了,人还有几辈子啊?就这么混下去,一辈子也就完了。”

他开始摸索属于自己的路

青少年时期,人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完成自我同一性的认同,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路。

在这之前,由于父母的忽略,袁斌缺乏指导,缺少内心的力量,也可能为了讨好父母,就简单地遵守了父母的意志,过早地完成了自我同一性的认同。那时,袁斌的生活相对来说是安定的,因为他只需服从父母的安排,并没有认真思索过自己的人生该怎样度过,所以不冲突。

可现在,女朋友的离开让袁斌开始了思考,从他开始打算考研就可以看出来,他想寻求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时,就与原来父母安排的生活产生了冲突,原先建立起来的脆弱的稳定被打破了,这种冲突让他变得焦躁。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混乱的状况对于袁斌的人生是一种积极的征兆。这说明他开始重新探索,进入了自我同一性混乱。这就像是黎明前的黑暗,熬过一段时间,相信袁斌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完成他的自我同一性之路。

父母靠不上,你可以靠自己

听完我的分析,袁斌很高兴。至少,这让他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废人,还有希望。至于如何度过这样一段黎明前的黑暗,袁斌还需要一些支持和帮助。

每个人该怎么度过自己的人生,只有那个人自己清楚,这条路需要自己去摸索,别人都帮不上忙。

“可是,我现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该怎么寻找自己的路?”袁斌很迷茫。袁斌与父母的链接很浅,从小就习惯了忽略自己的感受,现在让他突然找到自己的感受,也是件很困难的事。

“不要急着从现在的状态当中走出来,让自己沉浸在这种混乱的状态当中也未尝不可。但是,在混乱的状态当中要保持清醒。清醒地看着自己,慢慢地,内心的那个声音会走出来,指引你。你要学会倾听自己的感受,重视自己的感受,也许,你父母并没有教会你这样做。但是,你现在需要学会倾听并信任自己的感受,因为那是指引你走向自己人生之路的唯一导航。”

袁斌似懂非懂。不过,我能感受到他的内心在发生一些变化。

两个月之后,袁斌欣喜地给我打电话,他跟随自己内在的声音,发现自己对机械工程方面很感兴趣,也挺有天赋的,正努力准备考这方面的研究生,继续深造,忙着复习都没时间来看我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篇9

不经意间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已有好几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与一些优秀的前辈老师的交流,以下是我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满趣味的情境

如果在课堂上单一的对一些枯燥的计算进行讲解必然不会引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生活化的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论赏识教育激发学习动力 篇10

论文摘要:通过坚定期望信念,设置形式多样的光荣榜,帮学生重塑辉煌,充分发挥善意与善辞的力量,电话传递进步等方法,重塑学生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对我的启发颇大。一个小学生因学习成绩差且特别调皮,被老师安排在教室第一排靠门的特殊位置上,该学生从此更加自卑和厌学,后来换来一个教数学的新班主任,这个老师与众不同,他对这个众人不屑一顾的小毛头特别关爱,每次上课总喜欢摸摸这个学生的头。这一摸对老师讲也许是不经意,不过对这孩子来讲带来的却是极大的兴奋和满足。从此,这个学生每天都盼望这个老师来上课,听课也极其认真,且逐渐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这个学生成了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功成名就的他在谈到成功的秘诀时,无不深情地怀念老师那温柔的手和欣赏和目光,因为那手、那目光带着对他的鼓励和赞许,成为他找回自我的无穷力量。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这个老师把这顽童带进神秘的数学殿堂的法宝,不是他把数学课讲得多么完美,而是不怀成见地对学生的鼓励和赞赏。可见,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具有多么大的魔力。各种形式的表扬是对学的特殊关爱,我认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引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现状,利用赏识教育往往就能事半功倍,达到转化差生的目的。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追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而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让这些“弱差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只要他们在成长中觉醒了,巨大的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在这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坚定期望信念

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批评多于鼓励,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例:“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要做错,怎么去考大学。”“讲了几遍的题还不会,真是对牛弹琴。”“以你的成绩表现,将来多半是下岗工人的料,迟早会被社会淘汰。”“跟你讲了多少遍,还改不了这个毛病,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来教师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学生,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这样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适得其反。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小学1-6年级随机抽取20%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了“未来发展的测试”;然后向老师宣布说:“这些学生有很大的学生潜力”。预示他们可能比其他学生会有更好的成绩。八个月后,老师获得如期的结果。一年后,再一次测试,这些学生的成绩仍在提高。期望是一种看不见,但确实存的常识教育信念,对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积极的期望是成功教育的第一要素。承认每个学生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并以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易于接受,转化为内在需要和自觉追求,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设置形式多样的光荣榜

为呵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我把考试成绩看成是学生的一种隐私,只给学生一个“优秀榜”、“进步榜”和“强科榜”。前两种比较普遍,但对成绩下滑和待优生少了些重视和关注。为此,我把这部分学生的最强科成绩写在强科榜上,时时刻刻激励他们,使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

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永远充满自信,则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起来。如学生学写作文的时候,许多老师都让学生读范文,赏佳作,拿他们的作文和范文相比,结果越比学生越没信心,对作文也就越没兴趣,一写到作文就头疼。其实,一篇文章即使再差,也总有一些成功的地方,教师只要善于抓住星星之火,适当夸张,一定会收到一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有了信心,学习上的动力也就有了,这种潜力如果爆发出来,不止是自己喜欢的,所有的事都会以一种积极向上,充满信心的态度去对待,而不会对什么事都失去希望。

三、帮学生重塑辉煌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时,悲观失望。此时,我就想尽办法找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找回曾经拥有的成功的喜悦感,重新树立自信心,记得我带过的一届学生,初一每次考试各科成绩一直不错,到初二第一学期其中考试时各科出现低谷,有的同学急得找我反映;“老师,您快给同学鼓鼓劲吧,他们都学不下去了。”经过思考,我对初一四次统考成绩比较分析,找出每个学生考得最好的一次,在班上公开宣布,并且作为下次考试目标。结果,同学们积极性大增,期末考试取得优秀成绩。

四、充分发挥善意与善辞的力量

我发现班上有一个男生抄袭别人的作业。放学后,我说到他们那儿有点事,让他和我一道走,他于是高兴地在校门口等我,我俩一边走一边闲聊,适当时机我说:“你平时聪明伶俐,我们老师都很喜欢你,可就是你有一个毛病我们都觉得很遗憾,你知道吗”?他说:“我成绩不好”。我又说:“不是!是你不相信自己,而相信别人,凭你的能力,你是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作业的,你说是吗?”他说:“老师,我再也不会抄作业了”!时间不长,说着聊着到了该生家,我及时说道:“我要回家了”。该生问道:“老师,你不是有事要办吗”我说道“我的事办完了”。从此后,他再也没抄作业,并且成绩明显地上升,后来高中毕业后考了师范院校,在一个教师节寄给我的贺卡上写道:李老师,你那次对我的谆谆教导,使我自信、自强,我也要像你一样用自己的全身心去唤起我的学生的自信与自强。

五、电话传递进步

学校家庭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十分关注。我们常常发现,家长们聚在一起,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教孩子”而感到愧疚。但是,他们对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学习成绩提高的背景乃至孩子的心理需求注意得不够。据了解,许多失败的家长都是由于家教观念陈腐,没有用赏识的目的凝视自己的孩子。

今年秋天,我听了一个案例。有一位班主任给家长打电话,刚说了一句夸奖孩子的话,就听到电话里传来哭泣声。原来这位家长以前接的老师电话,全是批评孩子,指责家长的。老师们: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话已成为老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的方便渠道。但大部分电活内容是训斥孩子的缺点,让学生恐惧、紧张。经过反思,我把报告中这位老师的做法用在了实际工作中,用电话把孩子的优点及时传递给家长,尝试了几次,效果确实不错。我把近期进步的学生在班上二表扬一番,且公开通知他们的家长给我打电话,让家长多加鼓励。这些学生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肯定后,从而更加努力。

上一篇:九年级上文言文下一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倡议书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