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感缺乏

2024-09-03

责任感缺乏(共5篇)

责任感缺乏 篇1

把自己塑造成国际型人才是不少当代大学生的新目标, 如果有机会利用假期到海外实习, 进入国际著名企业与他们的员工一起工作, 同工同酬, 这样的机会可谓难得。首批赴境外实习的94名学生已经顺利完成了实习。赴美带薪实习项目除了“海外工作经历”, 还能给实习者特别是中国学生带来什么?

境外实习提升自我竞争力

“有的同学在实习期间由当地的研究生牵线, 抽空去拜访了一些大学的导师。”今年参加了实习项目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学生张彦说, 很多同学在申请时就计划好了要考察美国的大学, 以便实地感受一下, 自己是否适合到美国继续上学。据主办方介绍, 不少实习的学生都找机会拜见了大学导师, 甚至有学生在出发前就已经联系好了和导师面谈的时间。

从今年第一批实习生的情况看, 不少像张彦一样有想法的学生收获颇丰, 这趟实习可谓一举多得。

对张彦来说, 最大的收获则是增强了自信心以及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最初的两个星期会比较困难, 语言仍然是最大的障碍。虽然学了十几年的英语, 但真正交流的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这就需要自己鼓起勇气去交流。经过这次实习, 我觉得自己胆子变大了, 而且也不怕困难了。因为在陌生的英语环境里, 那么多困难都能克服, 回到北京, 在中文环境下, 就更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

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对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几乎是所有赴美实习生们得到的共同的财富, 而海外实习经历也为想就业的学生增加了一个砝码。在美国企业的海外实习经历对中国大学生来说, 无疑可以极大地增强就业竞争力, 使他们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实习结束时, 美国企业会为每一位学生开具实习鉴定, 表现出色的实习生还可以向自己的领导申请推荐信, 这些都将成为学生未来就业时的有利竞争条件。

海外实习暴露中国学生软肋

因为海外实习项目是面向全世界学生的, 所以, 与其他国家学生比较很容易发现中国学生的一些弱点。从今年已经结束实习的第一批学生看, 中国学生的不足主要有两点:缺乏工作责任心和自立能力。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 赴美实习是他们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因为会完全按照正式员工的标准要求他们, 并且他们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实习的时间只有2个月, 如果想多有些收获, 就必须珍惜机会, 但还是有学生把实习机会当成了旅游。有学生只工作了两三周就开始周游北美。

对于其他国家的赴美实习生, 主办方通常是不负责安排住处的, 但考虑到中国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 因此对中国实习生都进行住宿安排, 并指定美国当地员工24小时提供帮助。出乎意料的是, 有学生把求助热线当成了家政专线, 不管是地毯上撒上了面包渣还是需要换灯泡, 都打电话寻求帮助, 让接待人员难以应付。

还有女生因为想家和生活不习惯而向家长哭诉, 一些女孩甚至一天一个越洋电话, 与家长热线联系。

不过, 让人欣慰的是, 在实习结束的时候, 学生们都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 独立和自立也成为他们在实习中得到的宝贵财富。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感缺乏 篇2

和老公结婚4年,有一个3岁的女儿。自从女儿出生后就总是吵架。现在越看对方越不顺眼,真的不想和他过下去了,可是靠我一个人,又养不起孩子。老公特别没有责任感,一回家就玩游戏,家务从来不做。婆婆是那种特别传统型的,认为女人就应该照顾孩子,整理家务,伺候丈夫,还总是嫌我哪哪做的不好。我觉得我在这段婚姻里失去了自我,经常一个人哭泣,我该怎么办?我该如何去修补这段婚姻?

情感专家:

想想你们当初认识的时候,和现在他有什么不同,也许你对现在的婚姻生活很失望,但是对于其他的想法需要慎重!是否和他好好谈过,用心去交流和沟通,是否自己为了这段婚姻做过努力等等!

责任感缺乏 篇3

一、中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中高职学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有理想、有抱负,关心国家的前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中高职学校和普通的中高等学校相比,在人文素质的高低和知识面的宽窄方面仍有一些差距,部分中高职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陷入自我主义,淡漠情感责任

在不良刺激的诱导下,少数中高职学生陷入了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对任何事都是站在自己利害的角度去分析和评判,在利益关系上以“我”为中心,做事情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漠视他人的正当利益,对身边那些与己无关的人和事情反应冷漠。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更加复杂,同学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困难,他们内心寂寞,渴望关怀。相当多的中高职学生,对校园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感到惶恐和无助;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感觉到可怕和迷茫;对国家和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存在偏激和不成熟的看法。现实存在的诸多不合理现象使他们对社会有一种不信任和逆反心理,各种矛盾的碰撞和各种复杂问题的困扰使他们产生焦虑情绪,淡化情感和责任。

2.注重个人意识,淡化社会意识

中高职学生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强化的个人意识,而置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于不顾。这主要表现在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伦理,宣扬“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强调“自我超越”,强调个人本位主义,这极大地刺激着当代中高职学生的价值本位,加剧了其价值观的转变,使其过分地强调个人利益,凡事从个人利益出发,不为他人、集体、社会考虑,走上极端个人主义的道路,淡化了社会责任感。

3.注重个人理想,偏离社会价值

当代中高职学生是有远大理想的,他们同样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们只关注个人自身的状态和现实利益,缺乏对祖国历史使命的深刻理解和执著追求,现实冲淡了他们的理想。不少中高职学生单纯追求功利,淡薄修养;只注重追求生活的享受,不注意判别什么是正当的生活;只想满足个人的私欲,忘却了伟大的理想,忘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也就背离了社会价值。

4.渴望早日成才,缺乏吃苦精神

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高职学生,受众多发展机遇的鼓舞和成功人士的激励,激情四溢,意气风发,有理想,有抱负。他们已经看到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高质量要求和竞争的残酷性,有强烈的成才欲望,希望毕业后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并干出一番事业。但是,绝大多数中高职学生在生活中拥有优越的物质环境,又是在溺爱中成长的独生子女,很少独立做过事情,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练,几乎没有遇到过挫折,心理脆弱。

二、中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剖析

(1)基础素质相对较差。由于国家政策人为划分分数段,中高职学生比普通高中和大学入学分数低,中高职生是分数较低的学生群体,其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性特征以及对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都与普通中高等教育的学生不同。中高职学生以考场上的失败者居多,多数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自卑感较强,一些学生是出于无奈进入中高职的校门。因此,与普通中学和大学的学生相比,中高职学校的学生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过分地看低自己,学习上动力不足,对自身的潜力、自我实现意识的认识等相当朦胧,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而更加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

(2)缺乏对社会的科学认识。中高职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因而对社会总是有着某种认识,抱有某种态度。但是,由于社会本身是错综复杂的,是正义与邪恶、光明面与阴暗面、利益一致与利益对立的统一体,当今社会更凸显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区别,再加上他们往往是从对社会现象的感性认识出发来理解社会的,因此,他们的认识往往被自己所关注的社会现象所局限和牵制,以为真实的社会就是每个人只为自己打算的社会,看不到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依赖、互相承担责任,把握不住社会生活的主流和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

(3)求学观念偏颇。随着市场经济而来的是人们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个性独立意识得到提倡,功利意识和权利意识得到强调,这种情形也表现在中高职学生身上。有些中高职学生认为他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有一技之长,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而不是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

(4)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不高。不少中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较低,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其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他们追求自由、平等,但往往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忽视了必须承担相应责任的前提。因此,他们在意识到自己责任的同时,不能把它升华为一种自觉的内心信念,升华为义务感,往往受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的不良干扰和影响,不能坚定不移地去履行自己的责任,这使他们的责任感产生被动性,不能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2.客观原因剖析

(1)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潮的影响。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想家片面夸大了社会和他人对个人制约的“异己”力量,把“单纯利己”奉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惟一标准。这种观念正好为道德判断能力较弱的中高职学生所接受,使部分中高职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论依据。于是,在这部分学生心目中,出现了关心自我、追求实惠、只要权利、不履行义务、为出人头地而学习的想法。

(2)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观念在人的精神领域的渗透,助长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泛化。中高职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社会思想领域内的混乱给他们的内心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导致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失去了对理想的追求,失去了对社会、他人的人文关怀与责任,走进了极端自我的漩涡中。

(3)社会消极现象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不断腐蚀着社会的公正与和谐。钱权交易、贪污腐败、极端个人主义等充斥社会。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中高职学生接触到这些消极的社会现象时,在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的情况下,往往会对社会形成感性的、片面的、偏激的认识,失去了对社会的认同感,从而也就失去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4)职业学校教育方式失当。在职业技术学校,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社会责任感等人文教育的问题比较普遍。不少职业学校从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片面强调实用技术教育,而忽略社会责任感等人文教育,从而弱化了中高职学生的社会动机和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增强中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探讨

1.以理想信念树立中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强化中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使他们牢固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他们把个人理想融人到中华民族复兴的社会理想之中,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人生目标转变,让他们明确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逐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首先,以集体主义道德为核心,引导中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使他们能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其次,用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激发社会责任感,帮助中高职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他们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从而自觉提高社会责任感。

2.以道德情感培养中高职学生的健康人格

道德情感是适当行为产生的重要激发力量,健康的情感有助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首先,中高职学校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个性需要,关注他们的性格、习性、情趣、爱好、需要、特长、精神等人文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人生的目的、意义。其次,中高职学校应选择富有感情的教育素材、沟通方式和热情奔放的教育氛围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在学生心中激起情感振荡、价值上的共鸣,使他们把这种情感内化为社会责任感意识,外化为社会责任感行为。第三,加强感恩教育,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要让中高职学生认识到,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与社会的关爱,教育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祖国的培育之情。

3.以心理教育确立责任感形成的心理导向机制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顺势疏导,进行心灵沟通,排除中高职学生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和奋斗目标,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教育他们抛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中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与其所在群体的人际关系以及环境气氛关系极大,要为他们创设一个团结互助的群体环境,使他们能从心理上体验到群体温暖,从而激发社会责任感。

4.以实训为先导,通过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

实训课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教育形式,在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专业技术水平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高职学校要组织实施好实训课,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主流,理解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使学生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使他们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知道自己知识技能的不足,使其社会责任感不断得到强化和升华。中高等职业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术的提高,又要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既要注重形式,又要注重内容和效果。

责任感缺乏 篇4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长期以来施行应试教育以及人们重理轻文等问题,导致社会上存在重智轻德、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医学乃仁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然而,由于医学教育的不完整,很多医务工作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人文课程教育,人文知识缺乏,人文理念淡漠,人文精神缺乏,人文底蕴薄弱[1]。医学生尽管掌握了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和医疗技术,但由于缺乏运用这些知识和技术的人文智慧,常常出现因人文服务意识缺乏、医患沟通短路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2 原因分析

医学教育出现的高分低能、高智商低情商之怪现象值得人们深思。医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服务意识缺乏的原因,主要与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课程缺乏、医学生自身人文素质养成重视不够以及个别临床教师人文素质缺陷密切相关。

2.1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课程缺乏

我国教育体制实行严格的文理分科,只招收理科生的医学专业,由于忽视了医学专业的特殊属性,所以在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存在严重的缺陷。一方面,医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前就被大量删掉了社会人文课程。另一方面,由于医学教育体制固有的弊端,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设置不仅非常少,而且有相当多的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导致医学生人文关怀、有效沟通等社会技能方面的先天不足。个别医学生的高学历、低能力现状,反映出高等学历教育与能力素质培养不匹配的问题。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根据医学专业的特殊要求,其课程设置应当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专业基础三大部分组成。然而,我国医学教育长时间受到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以传授医学知识和培养临床操作技能为重点,对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调查显示,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学时占总学时比例,最高的为9.3%,最低4.6%,平均为7.45%,与美国、德国的20%-25%,英、法、日三国的10%-15%相比,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显然偏少[1]。

如今,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然而,医学教育改革却相对滞后于时代发展和新医学模式的需要,偏重基础医学和操作技能、忽视人文知识和素质的现状不仅成为医学人才培养的短板,而且潜在危害正在凸显。

2.2 医学生自身人文素质养成重视不够

医学生对于自身人文素质的养成重视不够,一方面源于医学教育评价机制固有的问题,如,学习成绩是保研、评选三好生的金标准等。考试分数是硬指标,关系到医学生的学业和切身利益,而医学人文精神和人文能力则是软科学,既没有量化的评价标准,也不会对学生升学择业等产生质的影响,可以说传统的医学教育评价机制对医学生追求考试分数、忽视能力培养和锻炼的影响和导向作用相当大。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生长环境相对封闭和单一,缺乏社会实践、不善于人际交往,对于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主观上缺乏积极、自我完善的心态。

2.3 个别临床教师人文素质缺陷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或多或少带来了医学终极目标的模糊,“技术至上”现象日趋严重,医学离人文越来越远。临床教师人文素质缺陷,有其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承担临床一线教学任务的医务人员,他们在校期间接受的社会人文教育甚少,工作后又面对如此高发的医患纠纷和不良的执业环境,自身的人文感受缺乏。第二,医学继续教育中的人文项目严重不足,个别医务人员不重视自身学习和提高、职业精神缺失,调查显示,临床上发生的医疗纠纷80%是因为沟通不够造成的[2]。第三,在医患纠纷日益增多、个别患者滥用诉权和司法“二元化”的今天,医务人员关注自身执业安全,忽视了与患者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换位思考的意识比较淡漠。八成以上的医生子女不愿意做医生[3]的信息提示我们,医务人员及其子女对医疗职业的自豪与神圣感显著降低,医务界存在着丧失行业自尊的潜在危机。

3 临床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宣武医院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医院,承担着医学临床课程和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我们始终秉承“严谨、务实”、“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教学管理理念,从细节入手将临床技能、人文关怀精神和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抓实、做细。

3.1 强化临床教师责任意识

临床教学是医学院校教育职能的延续和有益补充,培养临床师资队伍、明确教师职责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规范教师言行是带好医学生的关键。因此,我们认真选拔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过硬、医患沟通能力强和愿意带教的医务人员承担临床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师责任书和缜密的教案,同时规范教师的仪表、行为,通过临床师资培训、集体备课和优秀教师评选等活动,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医院还明确在职称晋升、科室评比中赋予教学工作的单项否决权,规章制度与柔性管理理念的结合,不仅强化了临床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而且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2 加强教师自身人文修养

随着社会法制化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临床教师除了必须具备精湛的医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以外,还要熟悉相关法律并做到依法执业。作为临床教师,需要终身学习和不辍努力,通过不断扩充相应的人文科学知识,做到将人文素质内化于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中,如,耐心听取每位患者的诉说;换位思考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帮助需要特殊关爱的患者等等,用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增强其使命和责任。只有充分理解并树立“人命至重,以贵千金”的人本观和“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道德观,才能更好地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3 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教学方法

以《医患沟通学》的临床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采取开放、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做到既坚持教育学中的巩固性原则,又侧重于培养医学生学以致用、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有机结合、发挥基础理论对临床技能的指导作用。鉴于《医患沟通学》是一门人文理论与医学实践需要密切结合的学科,对于临床许多沟通不利、人文关怀缺失的实例不适合还原到临床去体会,为此我们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将这门课程的临床教学选在会议室进行,甄选正反面的案例,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重点指导的带教方法,不仅教学内容丰富、有助于医学生思考和畅所欲言,而且可以规避因教学而引发医患纠纷的隐患。

3.4 人文关怀精神和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并重

医学价值的终极体现应当是医学人文价值,鉴于此,医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前后衔接、持续不断的系统工程,启蒙于医学院校、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中国医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指出了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标准》的有关要求,医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首先要培养医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守护生命的人文关怀的精神。通过临床教学,使医学生懂得缺乏医学人文智慧的医生,医术再高也只是一名医匠,真正的医学大家一定是人文智慧与高超医术做到了完美的结合[4]。第二,在培养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人际沟通、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情绪稳控等能力。只有努力做到人文关怀精神和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并重,才能培育出适应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总之,医学技术越发达,医学所担负的道义责任就越沉重。实践证明,医学教育必须富含人文内涵,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既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实践新医学模式的需要。因此,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是临床教师的历史使命和崇高责任,必须着力做好。

参考文献

[1]李芳,李义庭,刘芳.医学、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0):66-68.

[2]易学明.化解纠纷从医方开始[N].健康报,2005-07-21(5).

[3]安永杰.从“八成医生子女不愿从医”说起[N].健康报,2007-08-23(6).

责任感缺乏 篇5

贵州省犁倭乡右拾村胡家院组陈某有一窝猪仔14头, 日龄25天。在仔猪20日龄时, 其仔猪相继发病, 累计发病13头, 已经死亡6头, 剩余8头, 遂到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诊断治疗。另外一些养殖户的仔猪也出现了类似的病状。

2 临床症状

仔猪主要呈现后肢站立不稳, 身子摇摇晃晃, 有的还不停向后踢腿或蹬地, 发病2~3天后死亡。

3 诊断治疗

结合发病日龄、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等特征, 诊断为仔猪镁离子营养缺乏症。立即使用兽用硫酸镁注射液每头2.5~3.5g, 约2~3m L进行肌肉注射, 每日2次, 2~3天后症状消失, 恢复正常站立和行走能力, 病症消失。

4 发病总结

4.1 病因

镁离子是生物体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 它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作用 (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神经兴奋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 。镁离子还是近300种酶的辅助因子, 与乙酰胆碱酯酶 (水解ACH) 的活性有关。与体内重要的高分子化合物ATP、DNA、t RNA、m RNA的生化反应有关, 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镁离子还参与氧化磷酸化、体温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糖等许多物质的生化代谢过程。当血浆中镁离子浓度过低时, 对水解ACH的抑制作用降低, 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下降, 神经及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升高, 仔猪表现出全身抖动, 站立不稳, 出现踏步症状;又因不能行走, 吃不到母乳, 终因饥饿、肌肉痉挛抽搐、心肌细胞的完整性受到损害而导致仔猪死亡率大大提高。

4.2 发病规律与预防方法

仔猪镁离子营养缺乏症最早可在10日龄左右发生, 晚的可在50日龄左右发生。因此应尽早做好预防, 并从母猪的日粮配合上做起。通过母猪的日粮配合, 增加镁离子的含量, 保证母乳中有足够的镁离子供应, 满足仔猪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需求, 避免此类疾病的发生。

上一篇:改变评价机制下一篇:网络与大学生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