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评价机制(共9篇)
改变评价机制 篇1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所谓的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价值观、课程标准或教学目标, 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 通过系统的搜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 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 它对教学活动起着指挥棒的作用。要想对思想政治活动探究课实施有效地评价机制,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必须建立以生为本, 注重探究全过程的评价,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还能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但是由于应试教育还未彻底打破, 衡量学生的能力还是以卷面成绩为主, 所以有效地评价机制的实施依然步履维艰。当前评价机制实施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群体的认同度不高
由于高校的选拔机制还是以高考成绩为衡量标准, 家长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自身的惰性和随波逐流也对探究课不感兴趣, 而学校也更侧重于追求本科升学率。因此很多人认为政治活动探究课的开展及评价只是作秀, 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家长听之任之, 学生滥竽充数, 教师也只是敷衍了事, 没有群体特别关注这项方案。导致政治活动探究课评价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以高考为定向, 忽视学生其他能力的考查。
二、教师的思想观念有待更新
思想政治探究活动课评价机制的实施对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冲击教师已有的思想观念。有的教师不知从何下手, 摸着石头过河, 操作难度也就加大, 有的教师刚开始有很高的热情, 但只有三分钟热度, 因为经过短期的尝试后, 发现困难丛丛, 又回到以考试为主的评价上, 浑然忘记了素质教育考查的重点已转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也没有意识到这二者并不矛盾, 且有相互促进作用。
三、学生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首先, 由于高中的学习压力较大, 而思想政治活动课要耗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学生生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生怕影响本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 甚至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得不偿失。其次, 当今手机泛滥成灾, 很多学生课余时间都是低头一族, 忙于网络游戏、购物等, 对搜集活动探究的材料兴趣不大。最后,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奖励机制比较匮乏, 导致学生缺乏探究的积极性和动力。
四、偏差的评价标准
传统的评价标准从主体上看侧重以教师为主, 基本上是按成人的意志, 关注不到学生的情感、体验等。从内容上看, 教师对学生评价更侧重于考试成绩,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是一学生成绩的优劣来衡量教学成果, 而轻视了学生其他各个方面的能力及表现。从评价的过程上看, 往往只重视探究的结果, 而忽视过程。从评价的范围上看, 只注重部分学生, 特别是表现较突出的学生, 而忽视整体。
五、忽视评价的落实及反馈
由于高考模式改革滞缓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 教师更多的时间花在探究活动的过程及形式的研究, 对评价的内容缺乏更多的思考。有的教师因为课程需要有设置评价环节, 但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或放置课后就不了了之, 学生对此漠然处之。这样教师也就失去了自我反思环节, 不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也不能实现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起导向和调试作用。
因此, 思想政治活动探究课要行之有效的开展下去, 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和终身发展。怎样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探究活动评价机制?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谈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完全确立, 评价机制大多体现为教师占垄断地位。要打破这种格局, 可以形成教师、学生和社会群体多种主体评价相结合原则。如学生评价可以采取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方式, 可先让学生自评后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评。不仅要评定等第成绩还要让学生说明理由, 这样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 自我检查, 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评价要根据学生在不同时间、地点开展探究活动的表现及成果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 要注意克服只关注学生卷面成绩的定向思维。社会群体的评价则是指学生有进行社会调查等户外探究活动时, 可以让相关人员对该生的态度、方法等进行评价。总之, 应该是多元主体评价相结合, 各占一定的比例, 避免教师评价一刀切, 教师要在前面几方评价的基础上, 认真地给小组成员写出评价结果或成绩等第。同时, 也能让多方面力量意识到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活动课及其评价的重要性。
例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这么做。若是讲授新课的, 主要是学生小组讨论与合作形式, 如在上到经济生活《收入分配的公平》时, 抛出给学生讨论的问题, 让学生最后陈述结论。在课堂上基本可以完成学生自评和互评, 教师再评价。若是需要在课外拓展延伸的, 如文化生活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课时, 让学生找本地的特色文化, 学生就需要在课余时间去调查, 有走访群众或网上查阅资料, 制作音频文件或搜集图片等, 这时的评价就要考虑较多方面的既要有课堂的学生评价, 也要有活动探究时的社会群体的评价。
二、多视角、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
从学生选题, 到探究过程到展示结果进行全方位评价。首先, 在选题上, 对问题的可探究性意义进行指导和评价。其次, 是过程的评价。要给学生展示过程的机会。可采取自我陈述式和自我展示法。自我陈述式是让学生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陈述探究活动中学到了什么。自我展示法是展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文献检索材料、图片、音频、或调查报告等。在展示过程中, 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动态表现, 并且要给完成情况较好学生予激励。同时, 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认真程度、任务的分配情况及难度系数、方法的科学性、组员之间的配合情况等。
最后, 对探究成果进行评价, 如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 音频图像的制作水平, 各种途径搜集到材料的有效性以及小论文、探究感受等。这个评价可以是以等级的形式, 或是一些激励的描述性语言, 并且要把探究活动的成绩记录在学期成绩里, 并要注意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
例如, 在政治生活中《人民代表大会》一课中, 讲授人大代表的职责这一知识点, 让学生在课外搜集自己家乡建设中有存在什么问题, 假如你是人大代表, 你应该怎么做?这时需要学生课后去走访、调查, 拍照等, 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个活动探究中, 就要考虑到多视角、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 包括对学生的选题, 合作的成效、探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以及音频文件制作效果、调查报告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对学生较为客观、科学、有效的评价, 也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价值, 并激发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三、人文评价与科学评价相结合
思想政治活动探究课既要用科学客观的定量评价, 也要人文定性的评价, 二者相结合, 取长补短。科学评价是定量的评价, 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探究的情况, 也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改进。而人文评价注重定性评价, 弥补定量评价的不足。他涉及到非认知领域, 包括人的情感、品格、价值观等。他可以考虑到学生的内心体验, 又可以体现尊重学生, 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这个原则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科学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分数和数据上, 还必须对他做出分析、处理和判断, 并反馈于教学。其次, 灵活机动的使用科学评价与人文评价相结合原则, 要发挥二者的互补作用。
四、主体性、及时性和适切性相结合原则
1.主体性原则:高中生已具备独立且科学的评价意识, 在评价过程中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只是指挥者, 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在活动探究中辛勤劳动的价值, 在民主轻松的气氛中受到尊重、肯定和教育。2.及时性原则:评价的开展要及时有效, 并要持之以恒, 要长期的积累, 不能时断时续, 拖拖拉拉, 并且在学业成绩中要体现探究评价的成绩。3.适切性原则:最适合的评价方法就是最佳的方法。评价方法要有创造性, 不能有固定的模式, 这一点要注意的是这个不是对以往评价方法的否定, 而是要根据实际需要, 找到切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方法。要贴近哪些实际呢?一要充分体现各种思想政治探究课类型的特点, 二要贴近每个学生的探究表现实际。三要结合学校和社会发展现状寻找最适合的方法。
总之,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实施探究活动课,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性能力, 也是教育改革的目的, 而有效地评价机制是探究活动课的重要保障。但是要践行高中思想政治活动探究课的评价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探索和挑战。作为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评价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作出不懈的努力。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形式下, 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活动课的实施势在必行, 那么有效的评价机制是上好高中思想政治活动探究课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各个评价机制参差不齐, 社会各群体对此的看法也褒贬不一, 建立科学有效地评价机制就提到议日日程上。本文在已有的评价机制基础上, 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活动探究,有效,评价
参考文献
[1]政治课教学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3]教育学理论
改变评价观念,真正为孩子减负 篇2
关键词:学校;减负;改变
当“减负”在学校里开展,修改后的教材许多知识点都不作要求了,而考试的题目趋向灵活,本来是为了检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为了让学生能考出好成绩,老师会将不考的知识点千方百计地渗透,可谓用心良苦。担心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则另谋生路,给孩子报辅导班,有条件的甚至请老师“一对一”加餐,孩子的负担非但没减反而增加了。老师和家长的不放心让减负成了一句空话。
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减负?
一、要改变人生观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直以来中国传统观念就是在暗示:只有读书才有出路。这种观念被传承下来,根深蒂固。因此,为了“决定着一生命运”的高考,“十年寒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考入理想的大学,就一定出人头地吗?高校的学生精神出现异常的新闻屡见不鲜,大学之后没有工作能力流落街头的都有,啃老的更是数不胜数,纵观这些是否感受到教育的失控?如果孩子的未来是这样,你是否还想为分数逼迫孩子为之奋斗?而决定命运的不是分数,而是性格、心态、能力……只有改变观念才能真正认识教育的意义。
二、改变评价观念,重新评估学生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一天一位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着对杜鲁门的母亲说:“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杜鲁门的母亲微笑着回答:“是这样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呢!”杜鲁门的弟弟是一位农夫,但他的母亲并没有认为这位做农夫的儿子是无能的。对她来说,每个孩子都令她感到自豪,无论儿子是总统还是农夫。
中国的父母们应该好好向这位母亲学习,改变自己的评价观念,而不是将两个儿子放在一起比较,从而伤害了其中一个。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赏识孩子的勤奋和努力。而我们老师,应该把教学的目标从知识目标偏向能力目标,我们不仅在教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以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自己运用内在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遵循教育原则,减轻课业负担
中国有句古话——水到渠成。师范《教育学》课本中有这样一个对比实验:让一组6个月大的婴儿学爬楼梯,一组则什么也不教,几个月后,让两组幼儿比赛,结果先学的一组并没有人们想象的优胜。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拔苗助长”的教育行为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不仅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也吃力。在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下,我们舍去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忘记了教育的目的。
降低现在的知识难度才是适合孩子的发展,当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时,有些知识不需要教,他自己就懂了。最实际的例子莫过于数学中教学的24时计时法,教时怎么教都不会,学生怎么学都不懂,可长大了谁搞不清时间啊,可见其原因可能并不是你不会教,而是知识超过了孩子的接受能力。
四、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我们成人的思维是以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作为知识背景的,知识背景几乎为零的孩子自然无法与我们相比,一件在大人看来很简单的事,在孩子看来真的很难理解,这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我们成人总是有意无意地以成人的知识背景要求孩子,所以孩子一旦出差错就会受到指责或者暗示性语言的引导。孩子在一次次的错误中变得胆怯,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知识的探索热情。总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却是教育的缺失,我们总是努力地引导学生向着我们制定的目标前行,却一次也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可我们老师和家长却都只往一个目标——“考出好成绩”,在前行的道路上逐渐掉队的学生就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我们总是抱怨世道不公,原来淘气成绩不好的同学如今成了老板,而总是考高分的好学生却只能上“三班”,却忽略了成绩不好并不表示他能力不行,淘气是因为他不遵循规则,总是玩别人没玩过的,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创新。创新不是只有在知识探索中才存在,而是在孩子生活中无处不在。知识学习中的创新是有限的,而在生活中的创新却是无限的。
因此在教学时只有改变我们自己的评价观念,以人的发展为目标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树立多样的教育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减负,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刘红豪.改变“评价标准”才能真正“减负”.河南日报,2010(5).
改变评价机制 篇3
1 价值规律不起作用
在这次猪肉价格涨跌周期中, 价格在高位运行的时间比较长, 农民养猪积极性在较长时间内不升反降, 似乎价值规律在此不起作用, 价格杠杆不能发挥作用。
究其原因除了疫病 (高致病性猪链球菌病和高致病性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等) 、饲料价格上涨外, 还有就是2008年中央1号文件提到的“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 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养殖业所具有的投资大、风险大、收益低的特点决定的, 因为其所承担的风险和能得到的投资收益不成正比, 一旦出现产品过剩, 价格低于价值时, 养殖者不能从价格高于价值时得到应有的补偿。当发生疫情时, 还可能导致养殖血本无归。
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农民生钱的渠道少, 靠养殖 (主要是养猪) 生钱是农民致富的主要渠道, 养猪主要是解决自身的食用需要, 剩余部分才作为商品交易, 很少考虑价格与价值是否相符, 这种千家万户分散养殖的经济模式, 经不起市场风浪的冲击, 常常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 从而出现生猪价格呈周期性的大涨大落现象。然而这次上涨后却出现了长时间的价格高位运行, 而且是在国家政策强力刺激下才扭转局面的。
2 规避风险的能力差
养殖业是市场经济中风险较大的行业, 养殖户自我规避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 在推进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过程中, 政府在规避风险的问题上应该给予扶助和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2.1 疫病导致的风险
目前国家已建立了能繁母猪保险机制, 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今后应着力探索解决养殖业的商业保险机制,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在这方面的风险。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和提高从业者的素质。
2.2 市场带来的风险
建议国家建立生猪最低市场保护价机制, 以解决投资者的后顾之忧, 长期稳定生猪生产, 从根本上避免生猪生产的大起大落, 稳定市场, 使我国经济免受其影响。
3 解决办法
当市场价格低于饲养成本时由国家补贴, 使养殖者有微利可图, 使其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 能维持基本的运转。但这个补贴并非普遍实行, 而是对符合国家畜牧业产业导向的才予以补贴, 如达到一定规模 (如年出栏肥猪1000头等) 、符合环保要求和动物防疫要求并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
补贴可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级补贴。国家级补贴主要用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 使其财力基本不用于该项补贴, 而相对发达地区由于财力雄厚, 完全可以承担该项补贴, 无需国家补贴, 所以省级补贴主要在这些省市实行。这样, 既可以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调动欠发达地区养猪生产的积极性,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又可使原来中央用于生猪外调大县的补贴和原来的生猪储备制度通过这种形式更趋于市场化。同时又可使养殖者在市场低迷时需要帮助却又得不到, 在市场价格高位运行时, 不需要帮助时却又锦上添花的现象发生。
生猪平均饲养成本是一个动态过程, 须由农业部会同财政部随时测算, 并根据当时情况制定补贴标准 (如以现时情况论, 每出栏一头肥猪获利80元, 出售商品仔猪获利20元为好) 。
改变评价机制 篇4
一、从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
在以往,分数是学生学习评价的唯一标准和最终成绩,而现在,我们在进行学习评价时,既要评价学生的最终成绩,还要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学生的学习过程。
有学者认为:“不应把学生看成不变的人,而应看成一个发展的人,学生的评价必须有利于学生的成功。”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应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帮助学生学会用教学目标与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客观地了解和评价自己,从而为每一位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譬如,在短距离跑教学——50米短跑练习中,我给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是只要你这一次成绩比前一次有所提高就行。学生在练习时,教师以前催着学生练习的声音没有了,但相反,他们练习的劲头比以前更足,跑下来以后,向老师询问的内容也变了,以前是“老师,我过了没有”?而现在是“老师,我有没有提高?”从这小小的变化就可以看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程度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从“一刀切”评价转为差异性评价
这主要是指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到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和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评价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个体,要充分注意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现在的学生实际告诉我们,有些同学上课非常努力,但由于身体原因,考试时一些动作完成较困难,考试分数不理想,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学习评定方法给学生进行学习评定,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注意选择一些适合这些学生特点的内容,对他们进行评价,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增强了这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也享受到了公正、民主和人性化的教育。
譬如,在技能项目(如单杠、双杠等)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学的身体过于肥胖,学习起来就非常吃力,可以说他们根本完成不了那些技术动作。但是作为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他们的缺陷而歧视或不管。为了让这些同学也融入课堂学习中来,发挥这些同学力量好的独特条件,教师可以安排他们保护帮助其他同学练习,并在全班学生面前说明,这些同学的技巧学习评价考核就以他们参与保护帮助的行为表现和态度来进行评价,他们的评价有可能比其他同学的评价还高。
三、 体能、技能评价+情意评价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对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如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和对与模块教学中运动技术密切相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如篮球教学中的弹跳力、羽毛球教学中的灵敏性、田径短跑教学中的速度等)。同时,也强调对学生运动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它包括规定动作的展示、在教学比赛中学生所学专项技术的运用、学生擅长技能的展示等等。
体能评价和技能评价是体育评价中最基本的两项内容,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人文因素,素质教育尤其需要高素质的复合人才,而我们往往忽视了情意评价的内容。情意评价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投入、创造性发挥、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的表现等。如果忽视这些指标的教育评价,那是不全面的,缺乏科学性的。所以我们应该多注重情意评价,因为它最能体现体育学习评价的多元性。
改变评价形式,营造和谐课堂 篇5
一、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 它不仅具有选拔、筛选功能, 更具有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的功能。但是能否有效发挥这些功能,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活动中被评价者的心理状态。心理学认为, 人的个体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 动机支配行为, 行为指向目标。这里, 动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驱动和诱发人的行为, 规定行为的方向和力度, 是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
在教室的另一面墙上, 画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树枝上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挂满枝头, 这些星星有“课堂百灵鸟”、“计算快枪手”、“解题大王”、“奥数之星”等, 星星上面还贴着学生的照片和写上一句赞美自己的话, 它记录着孩子们的点滴进步。
此外, 我还利用课室的其他墙壁设计为“你真棒”、“我能行”的小展台, 让学生随时可以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有创意的作品、满意的答卷贴上去。他们在这个空间里自主取舍独立思考, 学会比较、反思, 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二、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促进学生发展自我
(一) 自己评价自己, 敢于正确对待自我。
自己评价自己是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 而正确客观的估量、评价自我是学生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为了较好地观察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情况, 同时了解学生看待自我的客观性与自信度, 采用“双自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评价自己的作业, 做法是由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自定目标, 自我评价”。例如:学生设定某一次作业的目标为“全对, 得优”, 再将作业提交给老师或学习小组, 并依据自己的作业实际和小组评价建议等, 自己对自己的作业做出描述性评价。也许有人会问:“学生年纪这么小, 究竟有没有自我评价的能力?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客观的评价吗?”请先看一位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一次, 他交给我一份回家作业, 并给自己评分为优, 我批改以后, 觉得书写比以前认真了, 但计算时出了个小错误, 便打了一个良, 并写下一句批语:“如果在计算上严格把关, 那就更好了。”学生拿到作业本后, 写下一句话提醒自己:“要注意计算正确。”第二天完成作业后, 他给自己评分为“优+”。在本子上还写了一句话:“我把计算题验算了一遍。”我满意地给这次作业打了“优+”。看了这个例子, 我们还能说学生年龄小, 没有自我评价的能力吗?
(二) 同学评价同学, 学会互相欣赏。
例如:在怎样评价数学课堂学习时, 我先就评价的目的和初步设想和学生进行沟通, 然后组织学生针对应该评什么和怎样评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展开讨论。通过师生讨论及整理, 形成以下评比表:
这个评价表在每节数学课后由学生自评, 一周后经小组内的学生互相评议, 得“真棒”的, 由小组长 (小组长可轮流当) 给组员奖一个大果实的印花。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还分别发给“课堂百灵鸟”、“计算快枪手”、“解题大王”、“数奥之星”等星星, 并让学生在闪闪的星星上面贴上自己的照片, 写上一句赞美自己的话, 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星星挂到课室墙上的成长树上。刚开始, 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别人, 有时甚至在评议中发生争议和冲突, 如有一次, 有一个小组在为一个学生能否得“星”争论不休:“我不同意他得‘星’, 因为他上课发言不够积极。”“我同意他得‘星’, 我们小组学习好, 是因为他组织得好。”这个学生究竟能否“星”?我抓住这个机会, 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我把争论拿到班上, 请其他学生评议。有的学生说:“我同意他得‘星’, 因为看人要多看优点, 只要优点大于缺点, 就可以得‘星’。”还有的学生说:“他这个星期的发言次数比上星期多了, 而且有一次发言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我们应该鼓励他。”通过这样的小组评议, 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真诚, 懂得赞美与欣赏别人, 学会宽容。
三、捕捉最佳评价时机, 让孩子快乐成长
现代心理学表明, 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 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 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 形成愉悦的心境, 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的努力。因此, 在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自评、互评外, 更多的是捕捉评价时机, 用满怀希望的目光、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即时、即地的评价。如在数学学习中设“概念”、“计算”、“综合应用”、“发展”视点, 这些都是表现数学学力的各个侧面。如果在考试评价中对这四个视点给予相应的等级, 那么学生对自己学力各方面了解得更清楚, 而且突出每个学生的优点与劣点。优等生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后进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也不会因评价而产生失望感。
其实, 老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 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 都是评价, 它像一丝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这种评价, 简便、直接、有效, 虽然没有量表, 也无法记载, 但对学生的成长却起着重要作用, 谁能说它不是评价呢?
改变课堂评价 促进全面发展 篇6
一、优化评价语言,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过程。因此,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还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 努力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宽容的态度为他们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例如我在学生答错问题时, 并没有简单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是粗暴地批评, 而是亲切地问:“你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啊?你是怎么思考的?”听完回答, 我又会耐心地说:“噢, 原来你是这样想的!有没有其他同学和他的想法不一样?”一来这样做没有打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伤害其自尊心, 二来让他在听别人说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有的同学不敢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时, 我总是这样评价他:“你回答得真棒!如果刚才你把手放下, 不就又失去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了吗?”粗一看, 这似乎是表扬, 但仔细品味, 这是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 提醒学生不该放弃锻炼的机会, 要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当班里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时, 我不是批评指责, 而是激励表扬。我总是说:“我看到了班里的‘希望之花’, 我希望‘希望之花’在我们班遍地开放。”“我期待着全体同学的参与。”一句句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了课堂的民主与和谐。相信在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每个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学习, 不断创新。
二、引导学生质疑, 激励学生思考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会质疑是学习的起点, 是主动探究的动力。因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激励学生学会思考, 乐于思考。例如, 我在讲《顶碗少年》一课时, 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同学们, 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预习中, 你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当一个同学举手时, 我并没有马上让他回答, 而是继续引导:“咱们班的‘小问号’肯定不止这一个, 相信你的问题一定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在我的引导下, 同学们纷纷举手, 说出自己提出的问题。又例如, 在学习《母鸡》这一课时, 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 让他们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有价值。一学生说:“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我马上评价:“你善于思考, 能抓住文章前后矛盾处进行提问, 很好!”一学生问:“这篇课文与老舍先生的《猫》写法上有何不同?”我马上评价:“你真棒, 能联系老舍先生的其它作品进行比较学习。”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变得更想问、更敢问, 而且在探索中明白怎样问得更好、更有价值。
三、及时评价点拨, 体现学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法转换。“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这也说明新理念下教师要学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方法和习惯。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及时准确, 而且还要体现出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在评价中受到启发, 逐渐领悟到学习的方法。例如, 我们在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时, 面对“勋鉴”这个比较生僻的词语时, 班里几乎无人理解, 可有位同学却能准确地说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同学们都很羡慕他, 我马上评价:“你真棒, 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的?”当他说是提前预习查字典知道的, 我马上评价:“你真会学习, 都会用字典提前预习了, 其他同学可要加油啊!”短短一句话, 同学们大受启发, 课前纷纷拿起字典预习课文。又比如, 我在讲授《慈母情深》一课引导学生质疑时, 一学生提问:“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我马上评价:“你是根据课文内容质疑的。”又一学生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慈母情深的?”我评价道:“你是从表达方法上质疑的。”看似一句简单的评价, 但细细品味, 却蕴含着对学生质疑方法的指导。相信在这样的评价中, 学生会逐渐掌握质疑的方法。再如: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慈母情深》中母子对话那一部分时, 我先让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 接着谈到:“母子离得那么近, 你们声音那么大, 为什么?”学生在这一评价的指导下再次走进文本, 发现了“震耳欲聋”这个词语, 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然后, 我让刚才的两位学生再读一遍, 这次比上一次读得更好了。读后, 我及时评价;“看来, 联系上下文, 了解人物所处的环境进行朗读, 就能读出身临其境的感觉。”看似评价, 却是在评价中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这样的评价, 不仅激励了学生, 而且在评价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爱上学习, 学会学习。
四、评价形式多样, 体现育人目的
我们的语文课程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单一评价, 而是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结合起来。我们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自我反省, 从而达到我们语文教育的育人目的。我在检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的预习时, 采用学生当小老师这一形式, 同学们踊跃发言, 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小老师在评价他人中学会了欣赏, 提高了能力, 张扬了个性;而其他学生在被评价中, 体验到了被同伴肯定的快乐, 树立了信心, 提高了学习兴趣。经过一段时间, 班里人人争当小老师,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除此之外, 我在语文课堂上, 还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健康发展。例如:我在讲《最后一分钟》时, 学生读完这首诗歌, 我没有直接评价, 而是问:“你觉得你读得怎样?”学生评价道:“我读得都对, 但不够流利, 主要是预习时不太认真。”一句简单的自我评价, 相信会激励孩子不断反思, 不断进步。
改变评价模式增强作文信心 篇7
一、分析现状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作文能力偏低的学生往往对作文产生一种莫名的害怕心理。这种缺乏自信的心理反映,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与教师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教师评分太低,评语苛刻,使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能力产生怀疑,进而丧失作文的信心。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评价的模式,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也参加到作文评价中来。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教师的评价也成为一篇文章质量高低的最后定论。学生为了获得一个较好的评价,投教师所好,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评价,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反而成了束缚学生思维的“紧箍咒”。
二、解决策略
1. 放宽评价标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作文评改时,分层设置评价标准,分层批改,只要学生有进步,就可以得高分。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即使是同一个班的学生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让其先能够正确地组织句子、语段,能让教师或其他同学看懂或明白即可,然后,逐渐地引导其能够连段成篇,进而要求用词准确、生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从文采方面来提高要求。总之,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一定的目标,都应该及时给予激励,以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改变评价内容,重视情感交流。
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应通过“情感式”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在写《我第一次做饭》时,有位学生写他第一次做饭时,误把酱油当成醋调进饭菜中,而受到父亲批评的事,他在结尾处写到:“做饭太难,我再也不想做饭了”。我针对这篇文章,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亲爱的同学,你比我强多了。我第一次做饭时,不仅把饭烧糊了,而且头发也被烧焦了,不过我现在的手艺还算不错。相信自己,你会成功的!后来,这个学生又主动写了一篇作文给我看,题目是《我成功了》,写他不仅炒出了可口的菜肴,而且还得到了父亲的表扬。我又写下了鼓励性的评语。
3. 评价主体多元化。
(1)自我评价。学生在自读作文后,经过思考,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有的还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自我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作文的传统做法,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2)学生互评。在作文评价中,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还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一分为二地看待别人,促进了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3)集体评价。教师将学生的作文用多媒体出示,让全班学生读后进行评议,写出评语。作者可以谈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自己对文章的意见。这种评价方法,不仅激活了全体学生的思维,还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4)家长参评。教育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打破校内、校外的界限,这不仅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体现在作文的评价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请他们对孩子的作文进行评价。家长有的给孩子的作文指出优点和不足,有的给孩子提出了希望,还有的与教师共同探讨作文改革的问题。
改变评价机制 篇8
1 炮制方法
1.1 对照品配制
1.1.1 燀苦杏仁
适量称取25g苦杏仁生品, 然后投入10倍量的沸水中, 见其翻动片刻, 直至种皮微膨起之时, 即可捞起, 接着, 再以凉水进行浸泡, 经过滤取出, 将种皮搓去, 并进行干燥, 即可制得燀苦杏仁试品溶液[1]。
1.1.2 炒苦杏仁
适量称取25g苦杏仁生品, 将其置放于炒锅之中, 以文火进行炒制, 直至微黄且有香气时, 取出放凉即可, 按照生品提取的方法, 然后制得炒苦杏仁试品溶液[2]。
1.1.3 苦杏仁霜
适量称取25g苦杏仁, 将其捣碎之后, 以纱布将其包裹, 进行蒸制, 于20min后取出, 再进行压榨去油处理, 反复进行几次, 直至将其制成松散的粉末状, 即可制取苦杏仁霜, 以生品提取方法, 即可制得苦杏仁霜试品溶液[3]。
1.2 炮制苦杏仁
取苦仁生品25g, 捣碎, 放置于400mL水内, 加热至沸, 保持其状态, 取回流液, 待稍冷之后, 逐以4层纱布进行滤过, 然后将药渣再加水至400mL, 用同上的方法煎煮回流, 再将纱布滤过, 将两次滤液合并, 置放于旋转蒸发仪, 将其进行减压浓缩, 直至25mL左右, 即可得苦杏仁试品溶液[4]约19mg/mL。
2 讨论
在中医用药中, 中药炮制作为其特色之一, 是对临床用药经验总结而来。通过炮制不仅可以将中药的作用进行改变或突显出来, 而且药物所作用的部位可用归经来进行表示。其中多数中药皆可归于多个经, 能够治几个脏腑或经络的疾病。临床常常是针对主症, 准确用药, 通过对主脏的作用进而发挥其功效, 通过炮制可促使其目的达成。
苦杏仁属味苦、性微温的一味中药, 有归肺、小毒、大肠经之功;还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效, 临床将其主要应用于呼吸道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疾病。生用苦杏仁易中毒, 而传统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燀制品、炒制品、霜制品。传统法认为, 通过燀制可有效增强苦杏仁本身的润肠作用, 制霜后, 则能避免滑肠, 将其专用于降气平喘、止咳化痰。
2.1 作用及功效
苦杏仁的功效:苦杏仁下喘, 治气也。桃仁疗狂, 治血也。桃、苦杏仁俱治大便秘, 当以气血分之。昼则难便, 行阳气也;夜则难便, 行阴血也。《杨氏家藏方》上记载煎苦杏仁法, 治久患肺喘、咳嗽不止、睡卧不得者, 苦杏仁 (去皮尖, 微炒) 半两, 胡桃肉 (去皮) 半两。上件入生蜜少许, 同研令极细, 每一两作一十丸。《千金方》上也记载过苦杏仁丸的用法:治咳逆上气, 苦杏仁三升, 熟捣如膏, 蜜一升, 为三分, 以一分内苦杏仁捣, 令强, 更内一分捣之如膏, 又内一分捣熟止。先食已含咽之, 多少自在, 日三。每服不得过半方寸匕, 则痢。有相关研究[3]表明, 降气平喘、止咳化痰及润肠通便的效用部位和成分即杏仁中的苷与脂肪油[5], 所以为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可以不同炮制方法来获得。
2.2 作用机制
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借助炮制法不仅可将中药的主要作用部位这一特点凸现出来, 而且对研究通过炮制来使得苦杏仁的功效及归经的作用机理的改变有很大的帮助。在苦杏仁方面的多数研究, 基本都是将苦杏仁苷作为指标, 目前相关研究指出, 其作用于肺经主要是由于通过苦杏仁苷的分解所产生的氢氰酸[6];对大肠具有的润肠通便的功效则是由于其油脂部分。关于苦杏仁的炮制, 在现代研究中提出, 苦杏仁中存有苦杏仁苷与及苦杏仁酶, 在其进行煎煮的过程当中, 当达到适宜酶活动的温度时, 以冷水进行浸泡, 促使酶的活性值达到峰值, 从而使苦杏仁苷通过迅速酶解[7], 形成氢氰酸并挥发。炮制不仅可将药物中所含的毒副作用有效降解或消除, 且对药物归经的改变、进一步增进和突出中药的效用等有增加或提升的效果, 使药物的作用效果达到最大。据国内临床报道, 生苦杏仁约有98%的氢氰酸在进行煎煮的过程当中将会被损耗掉, 所以炮制苦杏仁的主要目的就是杀酶保苷;另外, 其还具有减毒降毒、促进有效成分煎出等效用。关于其炮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药理方面, 典型的有李贵海等对不同炮制方法对苦杏仁主要药效的作用及毒性影响的研究[8], 结果显示[9], 苦杏仁的生品、燀制品、炒制品的毒性及药效作用与苦杏仁苷的含量成正相关作用。
苦杏仁生品在水煎液中, 除有苦杏仁苷这一主要成分外, 还会有两个未知的成分出现, 但经炮制之后, 并不会且没有这两个未知的成分的出现[10], 经临床推测, 在生品当中, 两个未知的成分极有可能是苦杏仁苷分解的产物, 由于在炮制时是杀酶保苷, 所以使得苦杏仁苷的分解受到了抑制。
人们对于炮制与归经理论的研究已进行了极为广泛的探索, 并且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果。但以代谢学的角度对炮制机理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尚鲜有报道, 所以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 进入相关讨论。炮制能促使苦杏仁降气平喘、止咳化痰药效的提高, 其中多以炒潭苦杏仁为最好[11], 其一定程度上降气平喘、止咳化痰的药效是与煎出的苦杏仁苷含量相一致的。
中医药自古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对我国民族的繁衍昌盛有着极其巨大的贡献, 而中药炮制作为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被沿用至今。本研究是以苦杏仁作为对象, 将炮制苦杏仁对体内代谢的影响作为此次研究的切入口, 以探寻炮制苦杏仁所引起归经和功效的变化及作用机制, 从而达到中医药炮制法、归经理论与现代医药理论完美的结合。
摘要:目的探讨炮制改变苦杏仁功效及归经的体内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炮制苦杏仁与常规工艺苦杏仁相比较, 观察疗效及作用机制。结果与结论:炮制苦杏仁较传统加工工艺, 不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而且效果显著, 尤其是止咳平喘和润肠通便作用明显。
关键词:中药炮制,苦杏仁,功效,归经,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李贵海, 董其宁, 孙付军, 等.不同炮制对苦杏仁毒性及止咳平喘作用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 2007, 8 (12) :1247-1250.
[2]张中社.中药炮制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1-12.
[3]李贵海, 刘青, 孙付军, 等.不同炮制方法对苦杏仁主要药效作用的影响[J].中成药, 2007, 6 (7) :1031-1034.
[4]张振凌.临床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206-207.
[5]李贵海, 董其宁, 孙付军, 等.不同炮制对苦杏仁毒性及止咳平喘作用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 2007, 32 (12) :1247-1250.
[6]房敏峰, 付志玲, 王启林, 等.炮制对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在大鼠体内代谢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 2010, 24 (20) :2684-2688.
[7]周倩, 杨书斌, 孙立立, 等.正交试验法优选蒸苦杏仁炮制工艺[J].中成药, 2012, 25 (03) :1356-1358.
[8]李凤玲.浅谈含苷类中药的炮制[J].国医论坛, 2010, 25 (3) :39.
[9]赵怀德.杏仁抗癌药膳食疗方[J].东方药膳, 2009, 9 (1) :14-15.
[10]程黎晖.苦杏仁炮制的历史沿革探讨[J].海峡药学, 2009, 21 (4) :84-86.
改变评价机制 篇9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又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一、由线到面, 实现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的转变
对过去的评价制度不能一概指责, 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的。然而新课标指出要实现三维目标, 这就要我们改变仅靠一张试卷评价优劣的评价制度。既评价知识与能力, 又评价过程与方法, 还应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简言之, 将过去的纵向“线型”评价转向纵横交错的网状评价。
纵向评价是指对学生个体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历史纵向评价。横向评价是指把学生放在群体中进行评价。它有别于以往的排名。而是通过隐形排名, 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态度改变、价值观提升、非智力因素的促进等均作评价, 从中找出每一个学生进步的情况和存在的不足。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 积极的情感态度、科学的价值趋向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催化剂。因此, 我们要在革新和改良过去的评价时, 将三维目标进行量化, 并分解为学习态度、思维独创性、发言积极性、作业质量四个具体目标, 每项具体目标分为五个不同等级, 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横向与纵向结合的网状评价, 从而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
二、由静到动, 实现静态评价向动态过程性评价的转变
新课标在每一个学段中都强调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动态的评价体系。所谓动态评价是建立在学生动态性学习基础上的一种评价观。它具有动态性、过程性、激励性的特点。其目的在于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注重个体的进步性, 从多方面发展潜能, 强调多元主题共同参与, 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 促使学生自主发展。注重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学生课堂表现是评价学生的主要阵地, 这里有最前沿的第一手资料。以往对数学知识的检测主要集中在评价学生是否能记住一个概念、能否做对一道计算题、能否正确解答一道应用题等, 事实上, 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能停留在这种表层上。对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认识, 计算过程的优化与快捷, 时间应用时的策略多样化等都可以进行量化评价。课堂上, 针对学生的不同, 因人而异, 教师可以用激励性评价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学习情感、学习态度等予以正面激励、引导, 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课外, 可以推动学生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监督, 把评价的主动权留给学生, 把学生当成主人, 让他们自主参与。学生活动的空间比较大, 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多, 能够互相了解, 教师要正确引导, 对他们好的方面给予肯定、表扬, 树立榜样, 不足之处提出纠正和改进意见。
在小学数学评价改革中, 动态评价做到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有机统一, 能对准“三维”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实现对教师教学质量科学评价的转变
长期以来, 惟分数论成了最简单易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它进一步加重了师生双向的负担。主要问题是评价内容单一, 缺少评价内容的广泛性;评价方法单调, 缺少评价的科学性;评价作用扭曲, 缺少发展性。怎样彻底改变这种现状?
从学生角度评价:首先, 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否确立, 是否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其次, 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否确立, 是否由被动学习转变为学会学习。再次, 看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 是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外, 看是否转变了学习态度, 养成了良好的细心审题、耐心计算等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