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安全预警

2024-11-04

旅游安全预警(精选9篇)

旅游安全预警 篇1

1 引言

岩溶旅游资源是重要旅游资源之一, 以山景、水景和洞景3种景观为主。广西岩溶旅游资源丰富, 已发现的旅游资源达500多处, 分属26种不同的旅游资源类型, 主要分布在桂中和桂西地区。桂中地区以山景、水景和洞景的组合景观为主, 比如桂林山水。桂西地区以山景和洞景的组合景观为主, 如天坑群和乐业大石围。岩溶旅游景观以其独特的地表、地下岩溶形态, 或岩溶水文现象而吸引大批游客, 以岩溶峰林地貌为景观的桂林漓江已经成为享誉全球的旅游目的地。岩溶景观具有独特性与垄断性, 但由于岩溶地区地质结构特殊, 地质灾害频繁, 生态环境敏感, 因此旅游资源又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 对广西岩溶地区的旅游生态安全进行预警研究, 探索适合岩溶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对广西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预警方法

2.1 评价模型

本文选择PSR评价模型, 因为PSR模型是评估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之一, 它通过“原因-现状-响应”这一思维逻辑反映了人地系统内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向人们隐含一种思考:自然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人类对此应如何行动。

2.2 指标选取

指标的选择是指标体系搭建合理与否的关键, 因此在选取指标时遵循科学性、完整性和可获得性的原则。从生态风险、生态健康和生态足迹3个方面构建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预警的指标体系, 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能反映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预警指标, 最后选定25个指标 (见表1) 。

2.3 评价方法

旅游地生态安全预警是分析不同区域旅游生态安全变动情况, 然后对不同区域进行划分, 确定不同地区的旅游生态安全预警级别。本文首先使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W= (w1, w2, wn) , 然后使用综合评价方法得到旅游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 计算方法为:

其中wi表示第i个指标值的权重, 表示第yij个地区的第j个指标值。ESII取值在[0, 1]之间, 其值越大, 表明旅游地生态安全度越高, 旅游地生态安全等级标准如表2所示, 当ESII=1时为理想安全。

旅游地生态安全预警根据旅游地生态安全变化情况确定, 分为3类: (1) 安全, 旅游地生态安全持续为安全等级以及逐步演化为安全等级; (2) 持续危险, 旅游地生态安全等级长期保持不安全等级且无等级跃升;3退化, 旅游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下降且为不安全等级。

2.4 数据来源

本文对广西14个地级市作为评价对象, 数据来自于14个市2012年经济社会统计年鉴、《广西通志·岩溶志》和《广西统计年鉴2012》、各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以及相关政府门户网站公布的统计信息。

3 评估结果分析

为了分析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状态变动情况, 选择了2005年和2010年进行分析, 结果如表3所示。

从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情况来看, 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状态在逐渐好转, 仅有梧州出现退化, 说明总体而言, 广西区的生态环境、旅游经济、社会治理等各方面有一定进步。

3.1 区域分析

从空间分布看, 安全区域包括南宁、柳州、桂林和防城港, 位于广西中部;持续危险区域包括钦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崇左, 紧靠广西中部几大城市;退化区域为梧州, 靠近广东。

从旅游生态安全预警和岩溶分布的数据来看, 两者并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其中安全区域的防城港是岩溶分布最小的区域, 南宁、柳州、桂林地区岩溶分布比例为39%~50%。随着岩溶分布比例增加, 旅游生态安全水平并没有明显上升或下降, 总体上而言有轻微的下降趋势, 但是并不显著。

3.2 影响因子分析

影响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变动水平的因素很多, 本文选取了30个指标, 为了更直观地分析影响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预警的因素, 需要寻找主要影响因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按因子贡献率大小进行遴选, 照累计贡献率大于80%计算, 共得到5个主成分因子, 代表全部因子对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继续得到各主成分的载荷矩阵, 它表示主成分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 根据系数的大小、符号对主成分的代表性变量进行分析。系数绝对值较大, 则表明该主成分主要综合了绝对值大的变量。正号表示变量与主成分作用同方向, 负号表示变量与主成分作用反方向。

第1主成分主要与城市化率 (C6) 、游客密度指数 (C24) 和人均旅游收入 (C29) 相关, 可以将其称为旅游经济因子, 是主控因子, 占据了27.595%的贡献率。广西区城市化率为8.34%~32.23%, 远远低于全国50%的水平, 城市化率低将会影响环境治理, 经济增长后继乏力, 社会文明难以持续, 因此需要在推进城市化上下大功夫。虽然广西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风情, 但是开发程度远远不够, 旅游配套设施也不完善, 除桂林和南宁外, 其他地区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都较低, 而且广西各地市的人均旅游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因此集约化开发旅游资源, 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 将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2主成分主要与人口密度 (C3) 和km2客运量 (C17) 相关, 可以称其为人口因子, 占据了20.689%的贡献度。广西人口密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但是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旅游接待能力, 在全国其他地区享受人口红利的同时, 广西的居民数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相对较小, 如对旅游交通的贡献相对较小, 桂林作为我国第一批旅游城市, 拥有冠绝天下的山水风光, 但是交通严重阻碍了旅游发展, 铁路和公路不发达, 民航资费则一直居高不下, 因此需要在交通设施上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促进旅游交通发展, 提高旅游交通水平。

第3主成分主要与人均耕地面积 (C7) 有关, 可以称其为环境因子, 占据了13.403%的贡献度。广西多山少地, 大部分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少于全国平均水平, 土地承载力较大, 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耕地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积极开采未利用地, 提高土地的利用水平, 将有利于经济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广西的废物处理率也较低, 应科学处理好各种废弃物, 以免破坏生态环境。

第4和第5主成分主要与年平均气温 (C20) 和年平均降雨量 (C21) 有关, 可以称其为气候因子, 分别占据9.568%和8.309%的贡献度。岩溶地貌的地质条件脆弱、生态环境敏感, 当气候条件异常时, 很容易引发石漠化、滑坡、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 因此需要保护好岩溶地区的地质环境, 如封山育林、在合适的地区修建水库, 既可以调节区域小气候, 又可以美化景观。

4 结语

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预警结果为广西中部地区处于安全状态, 其他地区为持续危险和退化状态。旅游生态安全预警安全的地市为南宁、柳州、桂林、防城港, 预警退化的为梧州, 其他地市均为持续危险。

影响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预警的因素主要为旅游经济、人口、环境、气候等。利用主成分分析, 得到城市化率、人均旅游收入、人口密度、耕地和境指标5个主成分因子是影响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水平的最主要因素, 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调控。

参考文献

[1]张鹏, 郑捶勇, 田泽.我国主要旅游城市生态安全评级及差异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7) 141~145.

[2]姚长宏, 陈田, 刘家明.西南岩溶区生态旅游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岩溶, 2008 (3) 80~83.

[3]邵学东, 陈红松.西南岩溶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农业现代研究, 2005, 26 (5) :374~377.

旅游安全预警 篇2

关键词:产业集群;成本分析;财务预警系统;计算机设计模块

一、旅游产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设计

1.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涵义及功能

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预警理论在财务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是从微观的角度以运营商信息为基础,对其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运营商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集群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具有以下功能,首先,可以预知财务风险的征兆,即当可能危害集群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运营商采取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其次,可以预防财务风险发生和控制其进一步扩大,即能及时寻找运营商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便于知其所以然以制定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进而避免严重的财务风险真正发生;再次可以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次发生,系统可详细记录风险发生的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弥补集群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缺陷。

2.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要素

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实质是根据旅游项目运营商经营情况波动的原因和特点,通过对集群财务状况、财务成果、经营绩效的综合分析,以获得集群经营运行可能出现的波动、乃至动荡的信息,并进行超前预测的体系。因此,对经营情况的综合分析是财务风险预警的基础。旅游产业集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包括如下子系统。

(1)财务风险信息子系统。财务风险信息子系统,是保证风险管理者获得高质量信息、充分识别和正确分析财务风险的保证和前提条件。该子系统由信息搜集、存储、加工、处理、传输、显示、利用等环节构成,各种原始数据经过环节链接,最终形成有效的财务风险决策信息。影响财务风险决策信息的因素主要有:原始数掘、信息设备、财会人员、财务信息处理方法。为了获得准确、完整、及时、有效的信息,正确识别和判断财务风险,运营商应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

(2)财务风险指标计算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根据建立起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利用财务风险信息子系统提供的资料,计算出具体的指标值,供综合评价和预测子系统使用。

(3)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和预测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是根据已计算出的各种风险指标的值,利用系统提供综合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对集群目前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对集群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

(4)财务风险报警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是根据已计算出的反映集群财务风险的风险指标值、综合评价值以及预测值,按照一定的报警模式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

3.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架

财务预警模型的构建财务预警模型的结构由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四个模块构成。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集群财务评价的两大基本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了集群的经营管理水平,集群的发展潜力需要注重的是,在具体预警指标的选取方面,考虑到各指标间既能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集群运营状况,故每个预警模块各取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共八个评价指标。其评价模型包括:

(1)获利能力,包括总资本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两个评价指标。

(2)偿债能力,包括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两个评价指标。

(3)经济效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产销平衡率两个评价指标。

(4)发展潜力,包括销售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两个评价指标。

4.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目标群

(1)最终目标。依据系统论观点,集群生存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系统的输入、转换和输出功能都处于正常状态,这种状态能满足集群各利益相关者对其最低限度的要求。集群能否持续发展的的衡量标准,可通过集群在技术、管理、资本、人才等集群资源的配置与运用的科学合理程度来反映。从理财角度看,集群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目标,受集群价值(资金)运动的效益性目标和持续性目标制约,即终极目标的实现受中间目标的制约。

(2)中间目标。增强集群价值(资金)运动的效益性和持续性。价值(资金)运动的效益性是指集群资金在按照“资金—成本—收入—利润—资金”运动循环中的价值增值特性,可通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集群盈利性财务指标来衡量。价值(资金)运动的持续性指资金运动循环过程的不间断及资金净流量和流速的不断增大的特性,可通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反映集群资产周转能力的财务指标来衡量。集群价值(资金)运动的效益性目标和持续性目标的实现,受集群抑制财务风险产生和扩散目标、及集群财务风险状态转移目标的制约,即中间目标受直接目标的制约。

(3)直接目标。抑制财务风险产生和扩散,实现集群财务风险状态的转移受减轻或消除风险因素影响、改善集群财务风险机制、提高风险防范/控制水平和效果制约水平。

(4)手段目标。识别风险致险因素、要根据其特性采取相应措施减轻或消除其影响,改善集群财务风险机制将其升华成集群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的提升,并产生良好成效。

二、陕西旅游产业集群财务风险预警计算机系统设计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无疑需要计算机支持,尤其是软件支持,软件系统是人的思想的一种程式化实现(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内核还是风险预警分析思想)。设计的思想是: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是确定待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数据、界面等要求。明确集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思想:根据集群外部环境与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因素分析,设立修正预警指标体系并计算指标值,同时设立修正风险阀值,进而比较指标值与风险阀值,进行加工转换,然后将集群财务风险值反馈给决策制定者,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环节的评价与反馈。根据该基本思想,本系统需要提供如下功能:

(1)数据管理。为用户数据输入模式,使用户可以准确方便的输入集群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指标原始数据值,可进行浏览、修改、增加、删除等操作。

(2)数据处理。通过模型运算,获取相关指标数据。

(3)带智能的人机交互。在系统开发和运行过程中,提供用户跟踪检验主客观认识是否一致的接口,可按需改动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

(4)监测预警和警报发布。通过计算、预测提供给用户管理对象的风险状态,并判断是否报警和报警方式。

(5)图形管理。为用户提供各种原始数据及处理后的一系列单个指标和综合指标数据,图形显示丰富多彩,用户可以浏览、打印。

(6)系统维护。对数据文件备份与恢复、预测模型代码进行维护、操作权限与密码维护。

2.系统的模块与构成

按照高内聚、低耦合、信息隐蔽等软件设计原则,力求系统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可扩展性将系统分解成如下几个模块:

旅游安全预警 篇3

1 河南省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的职责不明确

政府的相关旅游部门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安全监管部门对于旅游安全起到了一定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但是,目前政府的职责还没有得到进一步明确,从而影响了政府部门在安全监管方面的作用:首先,政府的旅游安全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安全事件起到预防作用,但是在现实中往往是监管部门如何处理安全事故,这样不会降低旅游业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其次,政府的旅游安全部门对于旅游景点附近的餐厅、旅馆等具有监管职责,但是同样往往是安全事故发生后,安全部门会对造成安全事故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没有对安全事故起到预防作用。

1.2 管理责任与管理角色的错位

根据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旅游安全负责部门是对安全事件进行管理的主要部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安全部门主要是将安全和管理责任分散下去:首先,政府旅游安全管理部门将相关的安全责任转移到其他的管理角色中,例如:要求景点的相关人员对景点的安全进行管理和监督,从而降低了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其次,管理责任的推卸,当在旅游景区发生安全事件之后,相关的管理部门往往不是主动承担责任,而是将责任推卸给相关的景区负责人员,这样使得管理责任非常不明确,不利于对安全事故的处理。

1.3 旅游安全法规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随着政府对旅游安全的不断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首先,目前旅游业相关的法律体系中,对于旅游安全事故的涉及比较少,没有提出对安全事故责任的明确条款,这是影响河南省旅游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其次,目前我国的旅游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比较滞后,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在旅游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无法对河南省旅游行业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1.4 旅游安全机制缺乏资金保障

目前,虽然河南省的旅游部门开始意识到旅游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在旅游安全预警机制的构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阻碍,因此不利于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首先,河南省没有建立相关的旅游安全投入制度,因此目前还无法衡量应该投入旅游安全预警机制构建的资金数量,而且很多有关资金投入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其次,国家没有对旅游安全预警机制进行财政划分,所以说如果构建旅游安全预警机制,需要河南省政府承担,因此造成了资金投入的困难。

2 构建旅游安全预警机制的相关策略

2.1 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

发达国家的旅游行业发展比较早,在发展旅游行业的过程中具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因此在构建旅游安全预警机制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首先,通过掌握发达国家旅游业安全机制的相关内容,进而总结出发达国家主要是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来保障旅游业的安全,所以我们可以借鉴这一点;其次,在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避免盲目地借鉴,在充分研究发达国家安全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构建旅游安全预警机制。

2.2 明确政府在安全预警机制构建中的职责

政府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于旅游业的安全机制起到了一定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旅游安全预警机制,需要明确政府在旅游安全问题中的职责:首先,政府需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肩负起监督和管理旅游安全的职责,从而能够做到严格执法,不断确保旅游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在构建旅游安全预警机制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提高对安全问题的预防能力,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相关责任人的安全意识,进一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政府在处理安全事故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的执法,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

2.3 完善旅游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人们在进行旅游的过程中,很可能由于天气、旅游设施等原因,遇到很多突发旅游安全事件,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必须要完善旅游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首先,建立旅游安全的应急预案,不同的旅游景点有着自己的不同特色,所以在建立应急预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旅游景点的特点,同时根据不同的安全事件类型构建不同的应对措施;其次,针对同一安全事件建立不同的应急方案,在很多时候由于外界的天气因素、气候因素等,不允许采用某一套应急方案,这时应该及时启动其他可行的应急方案,所以在此之前必须要针对安全事件建立不同的应急方案;最后,在构建应急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安全事故处理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从而能够使得安全人员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可以各司其职更好地处理安全问题。

2.4 对旅游景点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旅游景点的工作人员对于旅客的人身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构建旅游安全预警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对旅游景点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更好地提高旅游景点的安全保障措施:首先,合理安全旅游景点安全负责人的数量,确保当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同时,需要将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到每个安全负责人的身上,同时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更好地确保乘客在旅游中的安全;其次,定期对景点的安全负责人进行相关的培训,在提高他们安全意识的同时,需要根据不同季节、旅游旺季的相关内容进行培训,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保障旅客的人身安全贡献力量。

2.5 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

安全问题是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旅游中的安全问题,需要构建旅游安全预警机制,为了更好地提高旅游安全预警机制的效果,必须要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首先,当安全事故发生以后,需要及时启动应急方案,然后需要对相关的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安全责任,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其次,建立旅游安全的相关考核机制,定期对相关的安全责任人进行考核;考核机制和考核结果直接与相关安全责任人的利益进行挂钩,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安全责任人的责任意识,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进一步确保游客的安全。

3 结论

本文通过针对河南省旅游安全预警机制的分析,进而总结了河南省旅游安全预警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构建旅游安全预警机制的相关策略。相信随着河南省旅游安全预警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能够更好地促进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更好地保证旅客在游玩过程中的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带动河南省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郑向敏、谢朝武.旅游安全蓝皮书:中国旅游安全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旅游行业安全管理实务[M].第1版.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

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探究 篇4

食品安全管理风险预警管理的意义

(1)风险预警更加体现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目的是保护公众健康。(2)风险预警也有利于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提前预防可以预见的危害。(3)以实施风险预警为目标,可以更好地实现各部门监管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综合利用能力。(4)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与投入大量资源开展常规指标检测相比,风险预警是食品安全管理中经济有效的方法。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存在的问题

责任主体不明确。在权限分配上,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预警管理也较为复杂。管理职能较为分散,并且存在越位、错位和缺位等现象。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涉及诸多环节和领域,其权限分属多个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在信息共享和相互协调方面较差。对于这些管理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目前还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工作中很难做到尽职尽责,出现问题后更是互相推诿,逃避责任。

法律体系缺乏系统性。目前,我国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还不够完善,系统性和协调性不强。从农田到餐桌,每个环节都会对最终的食品质量造成影响,然而当前的法律法规并不能进行全面的涵盖,在执法的过程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制定一部完整而统一的,针对于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的法律势在必行。

技术装备手段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很多方面仍然与之存在很大的差距,如监测机构、设备、人员方法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发达国家拥有大型的精密仪器和检测技术,而我国在污染物的检测方面则较为欠缺。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一部分地区的检测检验机构设备和仪器较为简陋,功能单一,对于突发性的食品安全事件难以应对,对于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也存在不足。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发达国家对于食品安全标准非常重视,在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广阔领域,发达国家将食品安全标准作为了关注的重点,并把健康保护作为发展的目标。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有交叉重叠混乱的现象,进而导致缺乏权威,让企业无所适从。

管理制度缺位或不规范。首先,我国传统的管理方式通常以事后管理为主,缺乏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的机制。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采用产品抽查和事故调查等方式来实现,然而这种管理方式过于简单,现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趋向系统化、专业化,采用旧的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其次,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资源严重不足,相应的体系不健全。目前全国互通的信息网络体系还没有建成,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不能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相关的决策部门提供食品安全的信息,现有的信息不集中,共享机制欠缺。

国家财政投入不足。财力不足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这就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急需的检测项目,在能力上较为欠缺。我国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尚有不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日益加大,对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极为不利。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执法机构只注重罚款,监督执法工作不够认真负责,无法有效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科技实力不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对于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的管理已经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果。相对而言,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则起步较晚,缺乏专业性人才,基础较为薄弱,危险性评估技术也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积极追踪世界先进的科技发展动态,分析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并在关键的技术领域进行基础性的研究。

预警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不高。当前,我国从事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的人员,其专业背景较为单一,因此知识面较为狭窄。此外,我国对于从事预警管理工作的人员的培训要求不高,对于任职资格也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系统而完整的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

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的措施

明确责任主体,构建科学统一的管理体系。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采用多部门管理的方式,因此应建立以政府职能部门、决策中心负责人、辅助参谋部门组成的专职性机构,对多部门的管理体系进行协调,同时使每个机构的作用和职责都得以明确,使之协调一致的工作。

完善法律、标准。在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的过程中,应该运用法律进行约束,完善立法约束形式,从而能够确定预警机制的标准,能够确保预警机制与法律之间相互配合。安全标准的在制定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的同时应具有长远、可持续的发展眼光、切实以人为本、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涉及食品一些列环节的安全标准制定,切实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标准的系统和完善,为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切实依据。

构建合理的预警系统。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和安全,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而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则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应以创新、全面、及时和高效为原则,形成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

建立快速反应系统。在危机发生前通常会有一定的预兆,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也同样如此。捕捉这些征兆的信号,并了解、评价和预测引发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因素,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和掌握事件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对于环境的细微变化能够及时发现,做出合理分析。当不利因素出现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危险遏制在萌芽状态,防止事件的扩大,减轻不利因素对于社会造成的影响。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机构快速反应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加强职业队伍建设。专业性的人才在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的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推进人才的建设,应加强国家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设立与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相关的专业的教学点,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应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在培训的过程中,应注意根据人员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来决定培训的内容,加强不同区域经验的交流,并积极引进和学习国外较为先进的技术。

提高国家重视,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根据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需要,应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强国家食品质量控制技术的投入和研究。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合作研究、确定新标准、包括改进检测方法、研究微生物抗性、病源的控制等预防技术标准。同时要对食品安全技术和管理人员强化训练,使食品检测技术达到国际标准化。

引进先进技术,加快设备更新。改善检测设备,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和研制先进的检测设备,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监督检测硬件方面的差距。加强现有监督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将一批高水平的监督检测技术机构联合起来,发挥龙头作用。

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社会监管作用。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分析食品质量安全形势,引导社会消费,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让消费者更多的参与食品安全立法、执法活动,发挥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加大科普宣传,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中国对食品安全事件高度重视,并在不断完善和修订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网络化管理。不论是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还是产品运输及市场销售等环节都做到全面管理。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形成了从原材料加工到食品贮藏保鲜再到市场流通及餐桌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格局,保障了食品的质量安全,维护了国家的和谐安定。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

旅游安全预警 篇5

事实证明, 天气状况、突发灾害、设施故障、公共安全等都可导致旅游事故, 因此需要建设更加系统有效的智慧型旅游预警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旅游失序和恶性事件的放射。国家旅游局的2015年1月12日下发了《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再次指出智慧旅游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尤其强调急需建成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和平台。

本文在回顾过往旅游预警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存在的问题, 引入智慧旅游理念, 构建更具时代先进性的智慧型区域旅游预警系统, 以期为智慧旅游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1 概念与文献回顾

智慧旅游是指通过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装备和技术, 主动感知、获取、整合各类旅游信息和资源, 依靠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实现旅游服务、管理、营销、体验的充分智能化。旅游相关行业的高度融合, 广泛的信息互联共享, 海量大数据的高速处理, 智能高效的管理、服务与营销是智慧旅游基本特征。

由于智慧旅游建设系统工程浩大, 我国自2010年提出该概念以来还处在基础性框架建设的初级阶段, 智慧旅游视域下的相关职能研究和实践尚未展开, 因此以智慧旅游为视角的预警系统研究较少见。过去传统旅游预警的研究形成了较公认的预警指标因子, 主要有自然灾害、旅游容量、公共安全等, 甚至还包括社会失业率、价格指数等;同时在技术手段上, 主要基于Web Service/Web GIS或3S (RS、GIS、GPS) 或4S (GIS、GPS、VS、ES) 等, 更多的是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 构建出不同的预警模型。上述成果奠定了旅游预警研究的基础, 但外滩事件的现实教训和全球智慧化建设趋势, 反映出该领域存在的明显不足和滞后, 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一是预警指标体系的智慧性问题, 过去研究未能追踪旅游风险的本质来源和指标因子间的动态关联, 因此预警指标的设计缺乏逻辑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二是预警系统运作的智慧性问题, 相对于当前各领域智慧化建设和大数据的运用, 过去研究多基于传统技术与社会环境而提出, 预警系统运作的智能化和实效性较低, 因此本研究将重点在这两方面开展探究。

2 智慧旅游视域的区域旅游预警系统架构

智慧旅游预警系统是由预警指标系统、旅游智能服务系统、风险智能干预系统、联动智能处置系统四部分构成, 是集旅游数据监测采集、智能服务、引导干预、智能处置等功能于一体的即时智能风险预警系统, 见图1。

2.1 旅游预警指标系统

研究近年来的重大旅游事故发现, 过去预警研究中那些平面静态的风险因子并非事故的根源。如外滩踩踏事件, 看似因“旅游容量”问题而发生, 但背后却是复杂的多因素运行纠集所致:国假时节、往届跨年景观的人气效应、适宜的气象条件、通达的交通、放松的情态、信息不对称等。显然, “容量超限”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原因在于人与时间 (天时) 、空间 (地利) 、人 (人和) 之间多维的动态关系在无序中形成了死结, 这也是历次旅游事故的普遍根源。

本研究从时间、空间、主客体三个维度构建预警指标体系, 见表1。广泛复杂的指标因子大数据, 按照设定的不同运算模型基于云计算技术即时、多维、交互运算, 最终在预警平台形成即时数据和相应的风险信号。这种复杂多维的运算关系, 既存在于同类指标内部, 也存在于三类指标之间, 无论哪种数据间的运算, 只要达到设定风险等级, 都会触发预警并发出相应信号。如夏秋某知名海滨浴场, 时间数据的时令为“国假”, 当日气象指数为“较适宜旅游”, 同时短期预报有“台风”, 根据设定的运算模型, 时间系统则会自动触发相应的风险警示;同时空间数据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监测到的游客量、空间配置等数据, 以及主客体数据的景区事故频率、管理评级等其他大量数据同步交换运算, 可能会触发更高层级的预警。

时间数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历次重大旅游事件多发生在特殊的时间结点。时间数据除了时令会带来气候气象变化之外, 节假、周末、专项旅游旺季等都是敏感因素。值得注意的是, 与恶劣天气一样, 节假日和旅游旺季良好的天气条件也需特别警示, 因为它同样会造成事故高发。系统中时间因子的实时数据可与气象部门互联共享而来。

空间数据中, 立体交通数据能体现游客进出的畅通度, 实时监测和迅速预判区域游客的数量, 该数据由通往目的地各类交通系统数据运算形成;空间容量数据动态地反映区域接待能力, 该数据系统是区域主管部门智慧建化设的基本内容, 随游客的出入在线即时显示旅游承接能力;景区过往人气, 体现旅游空间的市场热度, 由景区历史数据得来;区域配置反映区域安全防护与保障实况, 由物联网系统自动感知实时提供。

主客体数据反应旅游供需双方“人”的层面特征和状态。其中, 主体数据体现旅游管理方工作状况和实效, 它由历史数据和第三方动态互联数据得来;客体数据反映游客的实时数量、群体特征、消费特征等, 它一方面来自于游客在网络注册、浏览、消费、社交等大数据的合成, 另一方面由售票、交通、物联网等系统综合运算与实时反馈。

2.2 旅游智能服务系统

来自旅游预警指标系统的时间、空间、主客数据按照设定的模型公式通过云计算进行实时大数据处理。当运算传输的风险值低于设定的警戒值时, 则系统自动运行旅游服务功能, 主要为景点介绍、旅行及消费指南、温馨提示、在线预订与支付, 以及天气、游客量、床位、停车位等即时的动态信息发布;同时结合旅游大数据的开发, 通过以往的消费记录、注册信息、网络访问记录、社交软件等大数据的合成, 迅速生成游客特征及个性化偏好, 即时广告系统进行产品和消费匹配, 对游客发出点对点的个性化旅游信息推送, 或其他旅游服务信息。

2.3 风险智能干预系统

当系统运算传输的风险值达到设定的临界范围时, 系统则启动智能干预功能:即时发布监测的动态信息, 进行风险提示;按照智能预案设计, 自动启动相应干预系统, 进行游客智能引导, 防止态势恶化。以外滩事件为例, 一方面时间数据中为“元旦”节令, 旅游气象条件为“较好”;另一方面空间数据中地铁、公交、监控视频等实时数据迅速上升;历年外滩跨年活动的人气指数、游客特征数据, 以及来自百度搜索、社交网站等的监测数据, 三方面指标按设定程序运算生成的数值很快会临界警戒值。此时一方面系统会在该平台自动发布外滩实时人流量并提示风险, 并通过无线信号覆盖一定区域的移动通讯设备, 自动发布信息提示风险, 同时推介相邻景点及替代性旅游产品, 并指导分流;另一方面, 智慧交通系统自动启动, 地铁、公交等在外滩站点将甩站驶过, 相关售票系统也会自动关闭。如有上述系列的智能风险干预, 踩踏事件就不会发生。

2.4 联动预警处置系统

联动预警处置系统是由公安、消防、交通、医院、地方政府、景区管理等部门互联共建的平台。虽然智能干预系统通常能有效疏导旅游风险的聚集, 但也不排除产生极端状况的可能。当系统风险达到预警值时, 虽然不良事件尚未发生, 但联动处置系统会自动触发, 迅速通知各职能部门进入待命状态, 或采取应急处置, 相关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出现, 将事态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3 智慧旅游视域的区域预警系统支持环境

3.1 技术环境

智慧旅游预警系统是基于对所有旅游关联信息的数据化处理和利用, 它涉及的行业部门、时空跨度非常广泛和复杂, 必须有高超的技术支持才能实现大数据的实时高效采集和运算。智慧建设是系统基础运行环境, 具体包括以下支持技术: (1) 互联网。互联网是智慧旅游预警系统的基础环境, 首先它给系统平台提供了存在空间;其次通过互联网实现了系统中游客、不同行业部门间的智慧互联和共享;互联网积累了各类极其庞大的可供采集的数据, 互联网技术使系统数据的实时监测、传输、应用成为可能。 (2) 物联网。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智慧景区等相关智慧建设是智慧旅游预警的基础条件, 而物联网又是上述所有智慧建设的基础条件, 区域智慧旅游预警必须建立在系统广泛的物联网环境上。如表1中“立体交通”、“区域配置”等项下庞杂的分项实时数据, 需由诸如交通物联、市政设施物联、消防物联、景区物联等, 实现智慧感知、传输和应用。 (3) 无线通信。在智慧旅游预警系统中, 需要无线通信实现常规的管理信息传递和反馈;在特殊状态下, 公众预警信息的自动发布与接收、紧急状态的避险引导与提示等都需要无线通信;同时, 随着当前3G、4G、移动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全民即时在线交流成为常态, 今后实现与物联网、各类消费支付等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因此系统中主客体数据的获取与分析将更加高效、便捷、精准。 (4) 大数据开发。大数据是所有产生于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监控视频、GPS、GIS、通信网络等海量信息的总称。通过相关大数据的开发与客户分析, 可实现匹配度较高的个性化服务推送, 实时反映游客状态、预知游客量、提示潜在旅游风险类型和风险概率, 并可在预警发生时给游客合理的引导。如外滩踩踏发生前1小时, 首先外滩监控视频是最直接的实时数据反馈, 同时百度定位与搜索数据清楚地显示了以“外滩源”为目标的地图搜索的异常热度, 腾讯旗下社交软件用户的位置信息也发现此时此地人流集聚达到超常峰值。预警系统指标由诸如此类庞大的各层面来源数据所支撑, 其中任何因子数据的异常都会在系统与运算中体现出来, 最终发出警示, 因此智慧旅游系统需建立和关联大量的相关数据库和运算模型。 (5) 云计算。云计算使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成为可能, 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不能胜任物联网、互联网、社交软件等产生的大量异构数据, 云计算的超强计算能力能即时迅速监测、采集、处理系统的海量大数据信息, 系统才可能按设定的模式运行, 实现既定的预警功能。

3.2 管理环境

智慧旅游预警系统建设不仅需要相应的技术环境, 更需要全方位的科学管理环境, 主要包括: (1) 完善顶层设计。区域旅游预警系统的运行是建立在区域不同行业、多部门高度协调与互联互通基础上的, 因此需要地方政府与旅游主管部门达成共识, 以明确的制度确定和协调各职能部门间的合作义务关系, 给予稳定的人财物支持。具体包括长期规划、政策指引、统筹协调、责权关系等内容的制定与完善, 以科学的顶层设计推进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管理环境建设。 (2) 实现数据共享。顶层设计为数据共享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智慧旅游预警系统需要大量来自政府、职能部门、旅游企业、相关行业、电商、社交网站等的实时数据, 因此一方面政府与职能部门需建设完备且开放的实时数据平台, 供智慧旅游系统即时采集和使用, 还要制定规则引导和鼓励走在前列的互联网企业、OTA企业、相关信息平台等提供充足便捷的数据支持, 可通过与专业数据服务商的合作, 以有偿方式保障稳定高质的数据来源。 (3) 统一规范标准。数据间需要统一的标准才能实现共享。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在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系统软件中数据的运行环境、编码规则、业务流程也各不相同, 造成的信息孤岛现象使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难以真正实现。因此, 至少需要系统信息采集规则统一、储存标准统一、交换技术规范统一, 才可能真正实现亿万不同大数据的采集、交换与运用。

4 展望

旅游安全预警 篇6

1 基于混沌理论的旅游业危机预警机制理论分析

1.1 旅游业危机理论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WTO)的观点,旅游业危机是“影响旅行者对某个目的地的信心,并会危及到该地继续正常运转能力的非预期事件”[3]。由于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异地性和时间上的暂时性,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关联度高,导致了旅游行业经营的高风险性[4]。因此,旅游业危机具有以下特征:①突发性。由于旅游业危机是非预期事件,因此该类事件的发生都是在人们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充分体现了它的突发特征,故在事前准确的做出估计和预警显得尤为重要。②不确定性。由于旅游活动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游客面对的是一个新的环境,因此一切事件的发生都具有不确定性。③危害性。任何一次旅游业危机事件的发生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引起公众心理恐慌,相关联产业受到影响和制约。④初期敏感性。旅游业危机在初期或危机前期对其影响因素极度敏感,任何微小的变化都会使得危机发生重大的转折。因此,只要在危机初期或危机发生前做好相应的预防预警工作,就会给危机带来转折。

1.2 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是一种兼具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讨动态系统中(如人口移动、化学反应、气象变化、社会行为等)无法用单一的数据关系,而必须用整体、连续的数据关系才能加以解释和预测其行为。混沌理论是系统从有序突然变为无序状态的一种演化理论,是对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内在“随机过程"形成的途径、机制的研讨。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巨大的差别。混沌一词原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混乱状态,也是在确定性、非线性条件下的内在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它是现实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一种自然状态,一种不确定性,在表现上千曲万折,混乱无序,但内在地蕴涵着丰富多样的规则性、有序性[5]。对初始条件敏感是混沌系统的典型特征,典型的例子就是蝴蝶效应。由于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敏感性的存在,说明了系统发展的不确定性与长期行为的不可预测性[6]。从以上分析中可见,对初始值的控制很重要,因此对危机事件来说,只有在初始阶段对危机进行控制,提前做好危机预警工作才可防患于未然。

1.3 旅游业危机预警机制理论

旅游业的发展对外部环境的稳定依赖性很大,任何突发事件都会促使旅游业产生突发危机。由于旅游业危机的不确定性、扩散性、突发性、初期敏感性等特征,决定了旅游业危机具有明显的混沌特征,因此提前建立一套旅游业危机预警机制对危机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预警是预防危机的一种有效手段[7]。旅游业危机预警机制是预防旅游业危机的管理系统,应遵循国家旅游局2005年7月颁布的《旅游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国家相关政策及规范,体现混沌理论原理和旅游业系统特点。旅游业危机预警机制具有超前性、突发应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主要内容有:①建立旅游业危机评价指标体系;②建立旅游业突发事件监控系统,确立预警范围和预警等级;③建立旅游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应急响应系统;④建立旅游业危机防治综合管理机制;⑤以政府为主导开展普及性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教育与宣传。该系统的主要作用一是做好教育与宣传,制定危机防治综合管理机制,确定危机发生时的各种判断值,及时发出预警;二是危机发生后及时做出反应,将危机控制在萌芽状态。

2 基于混沌理论剖析海南旅游业危机事件

海南岛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然而在网络上以“海南”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就可看到很多负面新闻。如“欺诈岛”、“宰客岛”,游客遭欺骗、威胁、挨打事件等。在百度网站上搜索“海南旅游投诉”可以找到相关结果141万条,由此可见海南旅游投诉之多。通过网络调查和相关访问、咨询,整理出2007—2010年之间海南面临的影响力较大的主要危机事件,见表1。

现对表1的分析:①危机事件类型。在10个典型危机事件中,有1个属于自然危机,1个属于政府管理危机,其他8个都属于旅游业危机。而在旅游业危机中,景区管理危机有2个、酒店管理危机1个、交通管理危机2个、餐饮管理危机1个、旅行社管理危机2个。由此看出,景区和交通是危机重点地区。②没有认识危机初期的敏感性。海南目前的导游甩客、司机打游客、的士司机串通宰客、海鲜欺诈等事件在初期影响并不大,还未上升到旅游危机事件,仅仅算作是一连串事件的临界点[8],但是由于管理部门没有认识到事件初期的敏感性,未及时做出响应和采取应对措施,使小小的变化无限放大,最后演变成了具有重大影响的旅游危机事件。如2007年春节期间四川游客在三亚天涯海角景区遭群殴事件报道后(表1),在网络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加重了事件的严重性,致使三亚市副市长亲自出面向该游客道歉。这不仅给海南旅游带来了重大影响,同时也让海南美好的形象遭受重挫。③有效控制初始值的重要性。如果相关部门提前意识到可能出现的危机,在初始阶段就采取措施控制事件的发展,事件就可能出现转折,或许不会对海南旅游形象造成负面影响。④旅游系统是一个以非线性方式运动的、具有混沌特点的复杂系统。混沌理论所具有的突发性、不确定性、非线性变化也是旅游业危机的重要特征。用混沌理论中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以及对初始值控制的思路来处理旅游危机事件,重点应放在旅游危机的“初始”上[8],即对危机的提前控制与预防上。因此,为应对危机的发生就要加强管理,进行宣传与教育,提早制定危机预警机制和危机综合防治机制,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 海南旅游业危机预警机制构建

3.1 海南旅游业危机评价指标体系

参照谷慧敏建立的旅游危机评价指标体系[9],结合海南省旅游危机自身特点及近年来海南旅游业典型危机事件,通过整理和分析,建立海南省旅游业危机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由表2可见,危机本身因素是在旅游危机发生后,判断旅游危机强度的指标。但危机破坏因素、危机应对能力因素可作为危机预警机制的重要内容。对危机破坏因素的指标,可在一定时期内将本期指标数据同历年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变化的幅度。若变化幅度不大,则说明运行正常;若有较大波动,则要认真研究找出原因,并判断这一现象是否是危机出现的征兆。应对危机能力因素中的指标则须随时掌握相关部门的数据和发展状况,从而了解政府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的发展程度与政府的决策能力。

3.2 海南旅游业危机预警机制

由海南省旅游业危机评价指标体系可知道旅游业的危机具体可用哪些因素来衡量,因此可根据该指标体系建立海南旅游业危机预警机制。参照上海市旅游重大活动危机事件应急预案[10],一个完整的旅游业危机预警机制应包括:①预警信息。根据旅游者影响、旅游业影响和旅游资源影响及时掌握最新的旅游动态信息;应重点掌握旅游者人次减少、旅游形象损害指数上升、景区入园率、饭店入住率下降、旅行社取消预定比率上升、旅游资源损失增大等信息,同时深入挖掘旅游客流量、旅游投诉、旅游设施利用率、公共安全、国家相关政策等信息并及时关注,尽快分析波动原因,找出出现差错的环节。若事件状况不严重,可有针对性地既快又准地预防危机;若是严重事件,则要立即做出反应以控制危机。②信息报告。建立省、市县、旅游企业各级旅游业危机管理组织。省级旅游业危机管理组织应对海南省旅游业整体发展目标进行研究,针对海南省近年来发生的旅游危机进行分析比对,找出海南省旅游业危机存在的根源,积极建立旅游业危机管理系统,对各市县旅游管理情况进行监控。市县级危机管理组织应以临时性的跨职能团队为特色,具有动态性、灵活性的组织模式,通讯员来自市县旅游业各个领域的从业人员,及时收集各市县管辖的旅游企业信息,同时设立并公布受理旅游危机事件的电话和电子邮箱[10],发现情况及时向海南省旅游危机管理组织汇报。旅游企业危机管理组织应对该企业的信息准确掌握,定期将企业本期发展情况与往年进行同比,把信息及时准确地反映到市县级旅游危机管理组织。③预警级别和发布[10]。根据旅游危机事件的性质、影响程度、强度等级、波及范围等因素,可将预警划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四个级别,依次用蓝色(标注相关信息)、黄色(提示注意事项)、橙色(活动暂停、延期或调整)和红色(活动取消)进行预警。可在危机刚露苗头时进行预警,同时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在确定进入预警状态后,立即发布预警信息。具体内容应包括:预警级别、预警场所、预警起止时间及应对措施等。④预警响应。进入预警期后,各企业要积极响应市县危机管理组织公布的预警措施;各市县要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及时向省级管理部门汇报,向各企业传达预警措施;海南省旅游管理部门则要认真分析危机类型,积极采取措施,确定控制方案,同时严格监测、控制,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各危机管理组织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危机。

3.3 海南旅游业危机防治综合管理机制

海南旅游业危机防治综合管理机制不同于海南省旅游业危机预警机制,该机制更进一步强调在危机发生前如何全方位地预防、监控危机,重视旅游危机的初期敏感性以及在危机发生后如何应对。其主要内容有:①危机决策机制。依靠危机管理决策组织和经验丰富的专家成员,对危机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②危机监督机制。对旅游业发展态势进行监控,公开透明旅游危机处理方式和决策结果。③资金保障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3.4 以政府为主导开展普及性旅游危机事件的教育与宣传

开展旅游危机事件的教育与宣传,应以政府为主导。在海南省政府的倡导下,对各旅游企业进行提前教育,使游客接触到的任何一个旅游企业都会提前向游客告知海南多发自然危机、旅游业危机预防方式及应对方案;变换宣传方式,不再是简单的海报宣传方式,重视信息时代网络的宣传作用,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专门的海南省旅游危机事件教育与宣传网站,使游客在浏览网站的同时获得危机事件的应急教育。

4 结语

本文阐述了旅游业危机理论、混沌理论和旅游业危机预警机制理论,将混沌理论引入旅游业危机预警机制研究,从危机事件类型、危机初期敏感性、有效控制初始值的重要性和旅游系统具有混沌特征四个方面剖析了2007—2010年海南旅游业危机事件。从危机本身因素、危机破坏因素和应对危机能力因素三个大方面建立了海南旅游业危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预警信息、信息报告、预警级别和发布、预警响应的海南旅游业危机预警机制,建立海南旅游业危机防治综合管理机制,提出以政府为主导开展普及性旅游危机事件的教育与宣传。研究表明,防治旅游业危机事件,关键是重视旅游行业初期敏感性,对初始值进行有效控制,而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危机防治综合管理机制和加强教育与宣传是其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邓衡.混沌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25(2):127-128.

[2]刘霞.旅游目的地危机规划理念探讨——基于混沌理论运用[J].经营管理者,2008,(11):226-227.

[3]WTO.Crisis Guidelines for Tourism Industry[EB/OL].http://www.world-tourism/market research,2003.05.

[4]肖占中.混沌理论在战略指导上的应用[J].现代军事,2000,(4):60-61.

[5]刘秀礼.混沌论——一场世界观和方法的革命[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7,(1):63-64.

[6]王晓华,马耀峰,李天顺.基于混沌理论哲学观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J].商业研究,2010,(4):42-46.

[7]李树民,温秀.论我国旅游业突发性危机预警机制构建[J].西北大学学报,2004,34(5):45-48.

[8]刘妍,吕雅琴,李亚绒.混沌理论视野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J].西安社会科学,2010,28(4):20-21.

[9]谷惠敏.旅游危机管理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53-54.

旅游安全预警 篇7

旅游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从长期来看,旅游需求的增长是确定无疑的,入境旅游市场的增长同样如此。1978 年中国入境游客仅为180.92 万人次,2012 年则达13240.53 万人次,是1978 年的73.18 倍,年均增长率13.46%。吴文学认为中国入境旅游将进入平稳增长的成熟期,入境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依靠与时俱进的市场推广和新型的营销策略,主动与旅游大国竞争有限增长的国际旅游市场战略,入境旅游形势看似利好。但是,中国旅游业正处于一个黄金发展期、战略转型期、风险敏感期、矛盾凸现期和危机频发期,国内外旅游环境发生了一些不利于入境旅游发展的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急剧动荡,全球旅游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各国采取宽松入境政策增强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欧美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如英国征收“出境税”等挤压我国入境旅游增长空间;人民币汇率调整及国内旅游价格上涨提高入境旅游价格;“扩大内需”使部分国际旅行社将主营业务从入境旅游转向出境旅游……2012 年,中国入境游客接待量增长率为-2.23%,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第五次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风险是国际旅游城市(或企业)管理(或运营)的主要风险,预警其风险便于相关主体及时调整市场开拓战略,降低风险概率或减少风险损失,促进入境旅游业良性发展。

二、文献回顾

本文所指的市场风险是指政府或企业在开拓入境旅游市场中,由于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引起某客源市场年增长率可能长期为负值(或年占有率可能长期偏低),导致目的地国际旅游企业发生的入境旅游经营风险。国外关于旅游市场风险及预警的文献不多,Tyebjee和Bruno(1984)认为市场吸引力、企业竞争能力和产品差异度等是抵御市场环境威胁能力的主要因素,Robert Allio(1998)将市场风险划分为七大类(市场定位、结构、需求、竞争、扩张、策略和环境)并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Kim、Prideaux在分析澳大利亚入境旅游业的韩国市场风险时,认为只依赖市场预测是不够的,澳大利亚应在语言、客输、线路设计和购物上加以改进,才能在后续十年内获得理想的韩国客源。Blackhurst、Chidambaram通过文献回顾及行业访谈确定市场风险因素,建立了入境旅游供给风险分析模型。Bartolome运用时间序列模型,根据2001—2006 年每天自西班牙国家机场飞往巴利阿里(Balearic)游客人数,分析四种不同的非对称行为对入境游客的正负影响,探讨了巴利阿里群岛入境游客的风险管理。国内相关研究上,毛晓莉和陶琼分析了马来西亚和泰国在防范各自入境旅游市场风险的必要和可行的措施。藤玮峰认为境外旅游预警需要划分层级,并从旅游主体角度分析和诠释了旅游预警应强调政治和治安预警、健康预警。

总体来说,由于产生企业市场风险的因素多而杂,入境旅游市场风险的评价预警研究,尚没有形成理论体系,旅游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多为产业风险、市场预测和危机管理等,且多侧重于定性而非定量分析,实际上企业难以应用。旅游业本质上是需求推动型产业,旅游需求的增长具有不确定性,有效需求有可能被高估,因此,本文从旅游需求市场层面研究目的地市场风险预警,在设计预警指标时充分考虑政府或企业预警的可操作性,构建入境旅游市场风险单项指标预警标准和综合预警模型。

三、入境旅游市场风险指标设计

从供给方与需求方来说,入境旅游市场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旅游目的地风险意识不强、市场促销不力、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质量不高;客源地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综合形成的出游信息不详、旅游流发生改变等,都是形成市场风险的原因。在本质上旅游业属于需求推动型产业,如果脱离了市场需求,企业经营风险将会增加。限于研究角度与篇幅,本文基于入境游客官方统计数据、入境旅游市场特点及风险预警的可操作性,设计入境旅游市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1、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为旅游目的地某入境市场游客接待量占入境游客接待总量的百分比。这一指标反映该市场在旅游目的地总体市场份额,决定其市场主次地位及风险高低。一般来说,在目的地整体入境旅游市场中,某客源市场占有率越高,则偏离市场占有率均值越远,该市场当前经营风险越低、其潜存经营风险越高;某客源市场占有率持续偏低,则该市场当前经营风险偏高,其潜存经营风险偏低。

2、市场增长率

市场增长率为旅游目的地某市场游客接待量相对于上年的百分比增值。如果说市场占有率这一指标反映各市场不同程度风险高低的话,那么市场增长率指标反映的是某市场与自身相比的风险。一般来说,某市场某年份增长率为正,则说明该年份该市场游客量增加、后续年份市场风险趋低;若市场增长率持续为正,则该市场近期风险小、远期风险大;若市场增长率持续为负,则该市场近期风险大、远期风险小。

3、亲景度

亲景度反映了某一客源国(地)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的喜爱程度,用公式表示为:F=(Hi/H)/(Ci/C)。式中,F为亲景度(以下或称“亲湘度”),Hi为旅湘客源地人次,H为旅湘入境总人次,Ci为旅华客源地人次,C为旅华入境总人次。亲景度F一般以1 为界,≥1 的客源地为亲景客源地,<1 的为疏景客源地。客源地可进一步细分为:强亲景客源地(F≥2)、弱亲景客源地(1≤F<2)、弱疏景客源地(0.5≤F<1)和强疏景客源地(0<F<0.5)。亲景度指标越高,该市场当前及近期风险越小,但远期风险可能较高;亲景度指标越低或持续偏低,则当前及近期市场风险越高。

4、其他指标

参考金融、银行、煤炭和农产品等其他行业风险预警指标,结合历年《国际统计年鉴》相关指标及数据,除市场占有率、市场增长率和亲景度指标外,可增加人均GNP增长率、居民消费率和高等教育率三个指标作为入境旅游市场风险预警的综合指标。人均GNP增长率是宏观经济的重要观测指标之一;居民消费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总额占当年国民支出总额或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率,是衡量客源地经济发展良性与否的重要指标;高等教育率为客源地国民受本科以上(含本科)教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这三个指标因为直接影响着客源地居民的出游,综合预警入境旅游市场风险不可缺。

四、入境旅游市场风险预警指标标准研究

1、研究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1996—2012 年 《湖南统计年鉴》 以及《2011 世界统计年鉴》中16 个国际客源市场游客接待量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为保证数据有效性,在样本选择中剔除了统计年份中的2003(因为“非典”)和统计市场中的台湾(《世界统计年鉴》中缺项),最终得到16 个观测样本。表1(末列FZ除外)对样本市场风险预警指标的均值进行了统计。

2、单一指标预警标准研究

湖南入境旅游从1978 年的0.64 万人次增长到2011 年的228.63 万人次,年均增长率19.50%,高于全国同期13.97%的增长率,因此目前整个湖南入境处于良好发展期。但是,看似良好的市场状况并不代表无潜存市场风险,行业中部分处于较低水平的国际旅行社企业市场经营风险可能较大。因此,本文运用SPSS工具调用K均值聚类过程将各入境旅游市场聚类成指标优秀、良好和一般类,以不同类别指标均值作为不同区间的临界值,并辅以指标最大和最小值,将预警区间分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四个区间,警度则对应为重警、中警、轻警和无警。无警与轻警意味着某市场游客接待量数据较正常,该市场无风险或风险较小;中警则表示某市场具有一定风险,若不加以控制会给湖南入境旅游业带来损失,此时湖南省旅游管理部门及相关国际旅行社应积极查找警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指标监控,并适时反馈和总结预警方案实施效果;重警意味着某市场已发生风险,旅行社经营活动受到很大影响,如果处理不好,业务开展与企业生存会受到威胁。

对市场占有率、市场增长率、亲湘度、人均GNP增长率、国民消费率和高等教育程度率等市场风险预警指标,进行SPSS的K均值聚类,指定聚类数为3,可得各类别均值,并以各类别均值为相应预警区间临界值(表2)。

3、入境旅游市场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及标准

(1)入境旅游市场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湖南入境旅游市场风险,可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进行赋权。笔者使用因子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提取因子,使用提取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因子综合得分,根据因子综合得分判定市场风险的大小。

通过对入境旅游市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提取4 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约为82.61,初始特征值大于或靠近1,因此基本上可以反映指标体系所包含的信息。根据成份得分系数矩阵,可得到各因子得分计算公式;以各因子方差贡献率比上四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可算出因子综合得分(Fz)。综合得分越低,表明某入境市场风险越大,因子综合得分的计算过程如式(6)所示。

上式中Xi*是对原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Xi表示原指标,Xi表示Xi的均值,Bi表示Xi的标准差。

将各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带入公式(6),可得到使用原指标Xi表示的湖南入境旅游市场风险预警综合评价模型:

(2)入境旅游市场风险综合预警标准的确定。对湖南入境旅游市场风险综合预警指标标准的确定,沿用上述聚类分析法,将16 个样本市场6 个预警指标值(表1,末列FZ除外)代入公式(7),可得出湖南各入境旅游市场风险综合得分FZ(表1 末列),根据各市场得分将研究样本聚成三类,以各类别综合得分均值为预警区间临界值,最后确定湖南入境旅游市场风险综合预警区间(表3)。

韩国市场风险预警综合得分最高,为1.37 分,这表明尽管韩国近两年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略为下降和负增长,但总体来看,没有市场风险,可发布蓝色警灯,无警。韩国市场经营主要是稳定市场,防止持续下滑。

美国和加拿大风险预警综合得分分别为0.61、0.33,大于0.20 但小于1.37,处于预警指标黄色状态,这表明湖南入境旅游市场中,北美市场较为看好,可发布黄色警灯,风险警情为轻警。但美国与中国政治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值得注意,需警惕其对湖南入境旅游市场造成的风险。

港澳、日本、菲律宾、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和新西兰,共9 个市场,超过湖南入境市场的半数,其预警综合得分较低,处于橙色状态,可发布橙色警灯,市场风险为中警。各旅行社经营这些市场,应加大风险预警度,防止游客接待量继续下滑带来经济损失。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泰国共4 个市场,风险预警综合得分相对最低,可发布红色警灯,市场警情为重警。特别是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远远小于最大风险值-0.21,是湖南1个主要入境市场中最应预警及防范的市场。

总体来看,湖南各入境旅游市场风险预警警情与该市场近几年的旅游市场形势较为一致。港澳市场近三年市场占有率较高并呈递增趋势,但预警综合得分为0.13,小于轻警值0.20,市场占有率与警情较不相符,这恐怕与港澳市场年均增长率较低、亲湘度偏低(属强疏湘市场)有关。众所周知,港澳游客因为地缘及政治经济关系,主要去了广东、北京和上海等地。湖南毗邻广东、距离香港和澳门较近,应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加强对港澳市场的营销。

旅游安全预警 篇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旅游行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是很多旅游企业却出现了财务危机, 从而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因此, 对旅游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运用最先进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旅游业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用PNN (概率神经网络) 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差预测百分率只有9.09%, 效果令人满意。

二、研究设计

1. 样本选取。

旅游业上市公司可以分为四大类: (1) 以经营旅游资源为主营业务的旅游企业。这一类的上市公司有华侨城、张家界、大东海、峨眉山、桂林旅游、丽江旅游、云南旅游、宋城股份、大连圣亚、黄山旅游; (2) 以经营旅游相关设施、项目为主营业务的旅游企业。这一类的上市公司有三特索道、世纪游轮; (3) 以旅行社为主营业务的旅游企业。这一类的上市公司有中青旅、锦旅、中国国旅; (4) 综合类旅游企业。这一类上市公司有西安旅游、西藏旅游、九龙山、北京旅游、国旅联合、首旅股份。

本文以上述2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利用概率神经网络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以此来预测企业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

2.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来判别企业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 本文选取了如下财务指标作为样本属性: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

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反映企业增长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营业务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扩张率、净资产增长率。

3. 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概率神经网络主要用于范畴预测, 即分类预测, 它的这一特性与财务危机预警对企业的二分类问题是非常吻合的, 因此, 本文用概率神经网络来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对于二分类问题, PNN网络的判别原理如下:

根据基于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决策准则有:

在上式中:hA为X属于θA的先验概率;hB为X属于θB的先验概率;fA (X) 和fB (X) 分别为X属于类别θA和θB的类概率密度函数 (PDF) 。

其中, hA、h B可以用如下方法求得:假设NA为训练样本中属于θA类别的个数, NB为训练样本中属于θB类别的个数, NT为训练样本的总数, 那么如下式:

所以, 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分类的关键性问题就是PDF的计算。

Parzen提出了一种可以计算类概率密度函数的方法, 称之为Parzen窗法:

在上式中:σ为平滑因子, n为样本的输入向量的维度, YAi为θA类别训练样本中的第i个样本, YBi为θB类别训练样本中的第i个样本。

将公式3、公式3、公式5代入公式1、公式2, 那么如下式:

如果把训练组样本和检验组样本数据都归一化到单位长度, 则有:

所以公式6、公式7可以进一步改写成:

由此得到了PNN网络的判别原理。从上式中可以得到PNN网络的激活函数为 。

使用PNN网络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该网络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为输入层, 有17个神经元, 每一个神经元对应一个样本属性, 输入层的神经元将检验组样本的数据传递给模式层。第二层为模式层, 有21个神经元, 每一个神经元储存着一个训练组样本的数据, 并且使用激活函数进行计算。第三层为求和层, 有两个神经元, 一个代表有财务危机, 一个代表财务状况健康。模式层的神经元根据自己对应样本的企业类型分别将其激活函数的计算结果传递给财务危机求和层神经元和财务状况健康神经元, 求和层神经元进行简单的求和计算。第四层为输出层, 只有一个神经元, 它根据求和层神经元传递来的结果输出最后的判别结论。如果财务危机求和层神经元的结果大于财务状况健康神经元的结果, 则输出该企业为财务危机企业。如果财务危机求和层神经元的结果小于财务状况健康神经元的结果, 则输出该企业为财务状况健康企业。

三、实证分析

1. 建立数据集。

在上述21家旅游业上市公司中有4家曾经被特别处理过, 本文以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作为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标志。北京旅游在2004年被特别处理, 大东海在2002年被特别处理, 西藏旅游在2003年被特别处理, 张家界在2007年和2010年两次被特别处理。

我们取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前两年的年度财务数据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的输入值。其他没有被特别处理过的公司选取的是2010年的财务数据。

2. 训练。

选取北京旅游、大东海、张家界 (2005年) 、大连圣亚、峨眉山、桂林旅游、国旅联合、华侨城、黄山旅游、锦旅、九龙山作为实证分析的训练组。用PNN网络来进行训练, 结果如表1所示:

构建的网络对训练组自动检验的差预测百分率为0.000 0%, 平均不正确率概率为25.000 0%, 不正确概率标准差为17.677 7%。

3. 检验。

选取西藏旅游、张家界 (2008年) 、丽江旅游、三特索道、世纪游轮、首旅股份、宋城股份、西安旅游、云南旅游、中国国旅、中青旅作为检验组。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来进行检验, 结果如表2。

检验组样本公司的差预测百分率只有9.090 9%, 平均不正确概率为15.909 1%, 不正确概率标准差为22.034 9%, 达到了很好的预测效果。因此, 该方法是可行的, 可以在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四、结论

用PNN网络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具有很好的预警效果。与使用传统的BP神经网络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相比, 它有以下优点: (1) 极大地减少了实验次数和训练时间, 在相似的预测准确率下, PNN网络的计算速度比BP神经网络快200 000倍; (2) PNN能够并行地完成运算, 不需要从各个神经元到输入神经元的反馈, 这样又可以提高半导体芯片的计算速度; (3)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通过选择不同的平滑参数σ值, 来改变判定面的形状; (4) 容错性比较好, 可以容许有错误样本。

摘要:本文使用概率神经网络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且, 本文使用旅游业上市公司作为实证分析的对象对模型的判别效果进行了检验, 实证结果表明, 该模型的差预测百分率只有9.09%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

关键词:旅游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概率神经网络

参考文献

[1].周首华, 杨济华, 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会计研究, 1996;8

[2].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 1999;4

[3].杨保安, 季海, 徐晶, 温金祥.BP神经网络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之应用.预测, 2001;2

[4].吴世农, 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经济研究, 2001;6

曲阜:建立农机安全预警机制 篇9

一是深入分析近几年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绘制不同时段、不同作业区域事故隐患情况, 为建立预警机制打好基础。

二是认真研究近几年各类交通、农机事故的发生情况, 解析事故经过, 找出发生原因, 总结不同时段、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农机事故的发生特点。

三是深入乡村道路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农机手是农机安全的主体。近年来, 监理外勤执法人员在做好纠正违章、开展安全检查的同时, 时刻注意倾听机手心声, 了解其内心想法和需求, 把握最基层农机安全动态。

上一篇:循环工业下一篇:民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