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安全研究现状

2024-10-23

体育旅游安全研究现状(精选9篇)

体育旅游安全研究现状 篇1

1.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

旅游是指人们暂时离开居住地而到异地进行参观、游览、度假、娱乐等一切旅行活动的总称。如果从更广泛的角度看, 凡是包含着游览内容的各种有目的的旅行活动都可称为旅游。现代旅游正是从广义的角度, 把一切以公务、商务、学习、会议、探亲、访友、度假、康复、宗教、体育、科学考察为目的的旅游, 都定义为旅游活动。

体育旅游被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汪德根等人认为是体育与旅游交叉融合而产生的具有旅游和体育特点的新兴产业。体育旅游是近些年来掀起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 既是体育产业的一部分, 又是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查阅CNKI系列数据库 (含CNKI期刊全文、优秀博硕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全文) , 输入文章标题检索词“体育旅游”, 查阅近五年的研究成果, 时间为2002年至2007年, 跨库选择共命中577篇, 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477篇,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0篇,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1篇,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5篇,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58篇。在结果中输入文章关键词检索词“体育旅游”, 再次进行查阅, 选择共命中484篇, 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450篇,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0篇,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1篇,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3篇。由此可见, 关于体育旅游的学术研究工作在我国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 但是观点侧重点不一, 说法各有千秋。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以来, 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80年代的体育旅游, 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90年代以后, 随着体育旅游从几乎没有到了如今蒸蒸日上的局面, 关于体育旅游的学术研究工作才日益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1992年, Hall先生给体育旅游下的定义是:“为了参加或参观体育活动, 而离开生活范围的、非商业性的旅游”。1995年, 原田先生根据体育旅游的目的, 将体育旅游分为“以参观体育活动为目的”和“以参加体育活动为目的”两大类。1996年, 长积先生提出了“体育旅游, 是指将参加体育活动或参观体育活动作为目的的人们, 从暂时离开日常生活范围起, 到返回日常生活范围止的这样一个活动”的观点。

马耀峰等认为:“体育旅游是一种以体育为主题的旅游形式, 它以一定的体育资源和体育设施为条件, 采用旅游商品的形式, 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韩鲁安则从广义与狭义上对体育旅游进行了概括:“广义地概括为: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地可以理解: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 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充分发挥其诸多功能, 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汪德根等人在《体育旅游市场特征及产品开发》中对体育旅游概念所做的解释是:“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组成部分, 它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 以旅游商品的形式, 能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谭白英、邹蓉在《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中认为体育旅游即以非盈利目的离开家庭所在地, 以前往某一目的地参与或观摩相关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旅游。它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产物, 具有集体育竞技与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征。闵健在《体育旅游及其界定》一文中认为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 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

一些学者还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体育旅游定义这样来界定:“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体育娱乐、健身、竞技、康复、探险和观赏体育比赛等活动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总和。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交叉融合而产生的具有体育和旅游特点的新兴产业”。还有人认为应该从复合型产业的角度来认识体育旅游, 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去界定体育旅游。现阶段, 可以从旅游的角度定义, 认为体育旅游是一种专业性旅游, 是人们以参与或者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 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完善, 体育旅游也可定位于体育, 从体育的角度解释体育旅游, 则认为体育旅游是一种休闲体育或假日体育, 是人们参与体育的一种形式或活动的一种方式。

根据以上学者的看法, 本着简明实用的原则, 我们认为, 体育旅游的概念界为:旅游者在闲暇时间内, 为了满足欣赏风景、放松心情、强身健体、增进体验、增长知识、增加阅历、陶冶情操等需求, 暂时而有计划地离开居住区域进行异地游览体育名胜、参与或观摩体育运动, 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行活动。

2.体育旅游的类型及内容

重庆师范大学张志在《体育旅游开发研究》中, 将体育旅游类型从产品内容上划分如下:

阮雪冰认为体育旅游的类型多种多样, 按照主体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 可将其划分为参与性体育旅游和非参与性体育旅游。参与性体育旅游是以参加体育活动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旅游, 包括:参赛型、健身型、尝试刺激型。非参与性体育旅游是一种由体育活动而引起的旅游行为, 以观看体育赛事, 欣赏体育表演为主, 旅游主体是体育活动的观摩者而不是参与者。程立则认为体育旅游主要分为观赏性旅游和参与性旅游两大类。陈涛把体育旅游分为度假型、娱乐休闲型、观光型、民俗型四个类型。李明将体育旅游综合概括为“体育的双格调”理论。认为体育旅游包括了“参观型”和“参与型”, “食宿型”和“当日往返型”等各种不同的类型。吴畏提出从体育旅游资源角度分析, 把体育旅游细分为休闲型、体育观战型、健身型、刺激型、竞技型等五种类型。

笔者认为体育旅游是新生事物, 它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不断开拓中。从体育旅游者行为特征角度来看, 体育旅游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 旅游与度假型。以旅游度假为主, 在度假过程中, 在闲暇时间里, 参与了诸如戏水、钓鱼、登山、跳舞、棋类活动、健身房活动、打高尔夫球等类似体育的, 实则消磨时间的一些轻体力活动。

(2) 休闲与健身型。在旅游活动中, 通过对一些运动量不大但生动有趣的身体体验活动进行休闲健身, 以健康和快乐为主线, 参与进行如海水浴、游泳、垂钓、潜水、帆板、冲浪、滑水、水上摩托艇、滑沙、滑草、轮滑、登山, 或打保龄球、网球、羽毛球等, 通过体育旅游活动而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3) 参与与竞赛型。在旅游中亲自参与各种竞赛型运动或强刺激游戏, 在滑行、旋转、翻腾、上升、下降、坠落、摇摆、转动、滚动、波动、碰撞、追逐等瞬息多变的活动中, 体会日常生活中难以体会到的各种身体巨大速度、强大力量、持久耐力、高度灵敏等状态, 使人的平衡器官、视听器官、内脏器官、运动器官受到强烈的刺激, 产生各种难以名状的兴奋状态, 使身体器官和功能得到超常锻炼, 同时在活动中使各种创造欲、破坏欲、征服欲、好奇心、成就感得到满足, 促进身心全面而正常的发育。

(4) 观赏与文化型。主要是指观赏各种体育赛事、参观各种体育运动场馆的建筑设施、参加各种体育学术交流会议等, 特征是旅游中不直接参与体育活动但跟体育密切相关, 目的是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增加生活阅历, 增进朋友间的友谊, 传播体育文化。

3.体育旅游的特征

通过对所查阅的文献进行归纳与分析, 体育旅游除了具备一般旅游的特征外, 还具备一些独特的特征, 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如下:

(1) 参与者的大众性。体育旅游没有要求每人都是专业运动员或拥有过多的体育知识, 普通百姓, 不分性别年龄, 不需要有任何体育训练经历, 同样可以参加体育旅游项目, 获得身体体验, 增加阅历, 增进友谊。

(2) 旅游和健身的结合性。体育旅游是在旅游活动中参与体育活动, 通过健身、娱乐、休闲等方式来调节人们身心健康水平状态, 使身体各器官功能得到锻炼, 满足参与者愉悦身心的需要, 促进参与者身心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 品种多样性。体育旅游项目既有休闲与健身项目, 又有激烈竞争项目, 还有观赏与文化结合项目;既有轻体力运动项目, 又有大运动量项目;既有空中项目, 又有水下、洞穴及地表的项目;既有单一项目, 又有多项目结合运动项目;既有徒手运动项目, 又有器械运动项目;既有人与人项目, 还有人与动植物项目、人与大自然项目。可谓品种多样, 花样繁多。

(4) 自由与专业性结合。在大多数的体育旅游活动项目中, 人们不需要以一种竞赛心理去参加比赛, 也不一定要胜过其他旅游同伴, 体现的是一种贵在参与的精神。只要在大众体育旅游项目中让身体得到锻炼, 获得愉悦的心理感受, 追求了刺激, 满足了好奇心, 促进了人们间的友谊, 就达到了旅游的目的。当然也有些需要高科技专业知识才能参与的体育旅游, 如动力伞、帆船、热气球、探险旅游、海底旅游、沙漠汽车拉力赛旅游等。

(5) 可重复性。体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活动, 它更强调的是身体体验。体育旅游可以是对同一项目的多次旅游体验, 也可以对不同地点不同体育旅游项目的一次性体验, 尤其是对那些酷爱旅游、酷爱运动的人来说, 每年重复进行多次体育旅游的几率更高。而对一般人群来说, 不同项目体育旅游对满足人们猎奇心理, 需求不同情绪体验, 增加多层次阅历方面, 也有积极的作用。

4.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和研究现状

(1)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中国旅游业是70年代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经过近30多年的努力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最近的十年以来, 发展势头尤为迅猛, 社会经济效益也尤为显著。1998年, 我国旅游业收入达到3438亿元, 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32%, 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7%, 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刺激了各相关行业的发展, 扩大了内需, 增加了社会活力, 促进了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 加速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旅游已经发展成为广大城乡居民大众重要的消费领域和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

我国的体育旅游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 以后就以每年30%~4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着。最初一般是在旅游热点地区或景点设置一些体育和休闲设施如蹦极、降落伞、射箭、骑马等, 也只是简单的依附观光及文化游作为休闲活动的补充。开发的内容大多雷同, 形式单一, 规模极小。开发的程度不足, 产品显得较为零散, 远未形成气候, 高质量的体育旅游产品少之又少。本世纪初, 各地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 开发了多种体育旅游产品, 满足体育旅游爱好者的需求。比如青藏高原登山活动、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泰山和华山登山游, 滨海健身旅游、黄河漂流活动、东北滑雪节庆活动、湖南湖北的赛龙舟活动, 广西推出以健身娱乐为目的的“森林旅游”、登山探险、山涧江河漂流、自行车旅游等。国家旅游局将2001年定位为“中国体育健身游”主题年, 其后推出了60项具有地方体育特色的大型体育健身旅游活动和11大类80余条专项体育旅游线路产品, 更是奠定了我国体育旅游在旅游中的重要地位, 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的体育旅游的飞速发展。我国体育旅游业近些年发展速度更快了, 体育专题旅游、体育特色旅游、体育娱乐旅游收入占国内旅游收入的分额在逐年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为发展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契机。

(2) 我国体育旅游研究现状

国外体育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体育旅游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 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该领域的学术发展, 并且也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体系。国外体育旅游运动项目种类日益丰富, 体育旅游已经不仅仅限于登山、滑雪、冲浪等传统运动项目了。1997年美国出版的《Sport Market Place Directory》一书中已收录了130余种适合于开展体育旅游的运动项目, 足以印证国外体育旅游研究工作已经进行得比较深入和全面。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历史还很短, 因此体育旅游基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 许多基本问题研究还不足。进入本世纪以来, 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研究的增多, 关于体育旅游概念、体育旅游分类、体育旅游者行为及市场、体育旅游资源及开发、体育旅游管理等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体育旅游研究的热点。

首先, 我国的体育旅游概念研究方面, 不同学者从不同侧面对体育旅游概念进行了探讨。然而, 到目前为止, 国内旅游学界和体育学界都还没给体育旅游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定义。由于认知角度的差异, 出现了不同的体育旅游的概念, 在学术界对体育旅游的概念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状态。这既说明了体育旅游研究正在逐步深入, 又表明这些概念的确还存在缺陷, 或过于宽泛或没有把握住体育旅游的特殊属性。其次, 关于体育旅游分类的研究在各种研究文献中均有反映。学者们虽然提出了一定的分类标准, 但因标准不全面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目前研究中共性最多的是从旅游者“参与的行为”出发, 把体育旅游分为参与型和非参与型 (观赏型) , 这与国内流行的体育旅游概念“参与或观赏体育活动为目的, 或以体育活动为内容的旅游活动”保持一致。也还有根据体育旅游本质属性和特征、根据体育旅游资源角度、根据体育旅游者旅游动机、根据体育旅游功能等角度, 对体育旅游进行了不同的分类。第三, 关于体育旅游者行为及市场开发的研究, 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 研究成果相对较多。此类研究一般是通过调查访问, 了解现状, 并对此展开对策研究。目前有关体育旅游的研究论文中, 研究过程也以此类为普遍, 研究结果比较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第四, 体育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方面, 体育旅游开发是体育旅游产业的核心内容, 学者们对体育旅游资源及开发的研究相当活跃, 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其中的区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方面, 更是研究者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 通过实地研究, 提出的具体策略, 可操作性极强, 极易被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所采纳, 产生相当的经济效益。第五, 关于体育旅游管理研究方面, 其内涵已经涉及包括体育旅游管理模式、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政府在体育旅游管理中的作用、体育旅游资源品牌策略、经营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关系等多项内容。

我国体育旅游的研究者大多数是以高校从事体育教研工作和从事资源与环境教研工作的教师为主, 较少有社会学、经济学、旅游学方面的专家和专业旅游界人士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近年来, 体育旅游总体来讲, 研究的广度有所拓展, 但研究深度明显不够, 缺乏对具体体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深度开发的研究, 将亟待各类专家学者涉足, 开创更新的局面来。

摘要:我国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业年轻而充满朝气, 发展潜力极其巨大,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被人们称为21世纪“朝阳产业”之一。体育旅游有多种类型, 具备各种明显的特征。体育旅游作为一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交叉学科, 以其独特的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特点, 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感觉, 在近年的旅游业的发展中得到快速而迅猛的发展, 逐步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时尚旅游活动。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历史还很短, 体育旅游基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21世纪以来, 我国的体育旅游研究工作虽然有了较深入的发展, 然而在学术界, 对体育旅游的概念还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现状。近些年来, 总体来讲, 研究体育旅游的广度有所拓展, 但研究深度明显不够, 缺乏对具体体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的研究。

关键词:21世纪,中国,体育旅游,研究现状

体育旅游安全研究现状 篇2

关键词 腾冲县 体育旅游资源 体育旅游 开发现状

一、引言

休闲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新的重要形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旅游休闲健身方式,因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而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对推动休闲体育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以及自己对体育旅游的了解和认识,研究腾冲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这对腾冲县的旅游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理论意义。

二、休闲体育旅游的概念和分类

休闲体育旅游是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为了放松和娱乐身心,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丰富精神生活以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味和质量,而积极参与的体育运动与休闲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户外旅游方式。

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可分为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类,具体的讲,即自然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和人文社会休闲体育旅游资源。

三、腾冲县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

(一)对山体资源的开发

对山体公园的开发:开发了中国规模最大的休眠期天然火山博物馆—腾冲火山国家公园;开发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发了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在这些开发山体的景区内可进行多种休闲体育活动,如:登山、风景观赏、高山探险、森林探险、郊游等各种休闲体育运动。而休闲服务设施虽然还不完善,但最几年还是有了一定的发展。

(二)对地热温泉资源的开发

对地热温泉资源的开发,以腾冲热海最具代表性,该景区位于腾冲县城西南20公里,面积约9平方公里,前后共计开发温泉80余处,有热海大滚锅、万年哈蟆嘴、醉鸟神泉、怀胎奇井、美女仙池、扯雀魔塘等种种奇妙的地热景观,在旅游区内可进行,观赏、温泉疗养等休闲活动。

(三)对水体及其相关资源的开发

第一,开发了叠水河瀑布景区,是中国唯一的城市瀑布叠水河。景区所开发的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可供游客休闲和观赏游玩;开发了北海湿地景区,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湿地保护区.现已形成休闲观光、划竹筏、垂钓等独特的休闲旅游区;开发了大河水库,位于马站乡,离城不远、交通方便的大河水库具备较好的露营条件,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们的乐园。可在河边垂钓,经行野营和露宿等休闲体育项目。

(四)对峡谷地带的开发

腾冲樱花谷,位于腾冲县北海乡双坡村境内,临龙川江与高黎贡山相望,拥有七八个大大小小原生态露天温泉。现在,景区内已建成了高空吊桥、攀岩、温泉洗浴、大型秋千、龙江飘流、跨江溜索、马帮等项目,现在所开发的这些的休闲娱乐的体育项目充满激情,其中攀岩、溜索、骑马最受游客欢迎。这些项目的建设和开发将推动腾冲县休闲旅游的突破和不断向前发展。

(五)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腾冲各族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如,洞经古乐、皮影艺术、傈僳族“刀杆节”等。近几年,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得到恢复,每年都举办各种类型的书画展、摄影展和文艺汇演,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并且在县城翡翠西路广场建设了“腾越旅游文化园”,用于民俗表演。这些对开发和建设,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和学者的到来、参观和学习,推动了腾冲民俗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

综上所述,腾冲县休闲体育旅游资源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目前还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首先,自然和人文两大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开发。其次,旅游基础设施、接待服务设施有较大改善,休闲娱乐场所建设不断完善,并不断加强与国际化的接轨。再次,民俗游游得到初步发展。但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对基础研究的重视不够,缺乏科学完整的开发方案和策略;休闲体育旅游的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对旅游资源还未经行整体规划和开发;相关体育旅游人才的缺乏;体育旅游项目重复,缺乏有影响力的项目;对休闲体育旅游项目营销宣传的力度不够;体育旅游资源的保护有待加強;体育旅游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目前,腾冲县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并且休闲体育产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逐步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不断推动腾冲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建议

1.加大投资和宣传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开发策略;2.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开发原则,完善相关法律规范;3.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树立品牌,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4.加强和完善设施安全,不断提高服务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香华,钟兴永.体育旅游与健身[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65.

[2] 石岩,舒宗礼,夏贵霞.试论青岛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开发[J].海岸工程2002(3):68-74.

[3] 张杰,曹洋.论我国西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J].安徽体育科技.2002(2).

[4] 马惠娣.休闲与体育的文化渊源及现代念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1):35.

我国体育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篇3

1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

当前,我国旅游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体育旅游作为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但受到自然地貌环境的影响,还受到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1.1 体育资源丰富.但整合利用不足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天然体育旅游资源,比如高山美景可以进行登山体育,江海湖泊可以提供游泳、划艇、帆船、龙舟竞赛等水上运动,海滩、沙地可以举行球类运动,草原、沙漠可以尝试骑射运动,而皑皑雪地则为游客滑雪运动提供了条件。同时一些地方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如龙舟赛、骑射比赛、摔跤比赛也丰富了当地的体育旅游资源,同时一些诸如峡谷、浅滩、原始森林也为现代运动项目的兴起提供了天然条件。

虽然我国具有较为丰富旅游资源,有很多发展体育旅游的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但在发展体育旅游方面,在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方面利用不足,有的是虽然有自然条件,但由于地处偏僻、交通滞后、宣传力度较小,使得很多体育旅游资源白白的闲置;有的地方则对现有的体育旅游资源缺乏政府的统一规划与管理,或没有旅游功能齐全的体育旅游服务投资、运营企业,而由老百姓自发形成家庭小作坊式旅游,或缺乏对旅游企业的统一规范,造成旅游收费价格、服务标准的不一,尤其是缺乏对体育旅游的规范管理,从而使当地的体育旅游水平处于比较低的运行水平,游客满意率低。

1.2 体育旅游服务项目很多,但缺乏品牌项目的打造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发展体育经济已经成为很多地方政府和投资企业的关注点,当前市场上运行的体育旅游项目很多,一般分为观赏类体育项目和体验、参与类体育项目。观赏类体育项目与参与体验性体育项目很多没有严格的界限,除了极限项目、艺术项目外,尤其是群众性的地方传统运动项目,都可观赏也可参与。尤其是很多大的景点,体育观赏性和参与性的项目很多,为游客提供了较多的体育情趣追求。

有很多旅游景点,在体育旅游项目的投资建设中,项目很多,追求大而全的规模投资,而对每个项目的规划与建设没有精品意识,往往项目大众化,服务内容粗糙,没有经过精雕细琢的项目打造和建设,缺乏开发赋予项目更多的功能性,而且很多体育旅游服务项目缺乏营销、推介手段,市场知名度不高,缺乏服务项目的包装和配套建设,难以形成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服务品牌。很多观赏性和体验性的体育项目平淡,没有使游客感到新奇、别致,没有形成对他们的深刻影响与回味。

1.3 体育旅游企业投资规模较大,但服务定位存在缺陷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健身、养生、旅游、休闲等消费大大增加,体育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体育旅游产业处于良好的发展时机。200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2001中国体育健身游”,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以及奥运会成功举办,使得人们对体育旅游愈加关注。近年来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已成梯度发展趋势,每年增长30%~40%之间。

但在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对发展认识不清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很多企业发展或定位于面向高收入人群,有的则处于低水平发展,定位于面向普通人群,产品的发展定位不能适应各层次人群的需要。同时,在体育旅游发展中,只是着眼于眼前的发展,存在缺乏长远发展眼光,整体策划秩序混乱。

1.4 体育旅游发展已经步入市场经济轨道,但目前市场运行机制尚未完善

传统的体育发展是国家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体育旅游已经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景区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体育服务项目的投资、管理运行实施了企业化管理模式。

但是,我国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尚处于初始发展时期,由于受到计划体制的影响,从体育旅游的国家整体发展,还是地方某一景区的管理,尚未实施完全化的市场运行格局,很多企业还存在依赖国家投资、拨款的现象,处于半官方管理的模式,企业发展的自主权、经营权、收益权还受到各个层级地方政府的制约。

2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策略选择与实施

针对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我国体育旅游应当立足于与体育经济的发展,选择实施体育旅游发展的策略。

2.1 加强体育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和资源整合

针对目前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资源开发落后,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的状况,国家和地方应将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考虑,制定立足于当前,有着眼于长远的发展规划、目标、发展方案,积极进行体育资源的调研、论证,实施保护生态型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地方政府要加强体育资源开发的统一管理和运行,实现规模效益。

2.2 加强体育旅游景区的基本建设与完善

体育旅游景区的基本建设包括旅游交通工具、交通设备、旅游食宿、旅游购物、体育服务项目设施建设等。其中体育旅游设施是否齐全、实用,标志着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程度,是体育旅游市场的硬件条件标准,决定了体育旅游者是否能够实现体育旅游的功能。当前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现有设施条件,加强设施的安全维护,实施设备准入制度。

2.3 强化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的提升

体育旅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形式,不但要有良好的设施,还要有周到、安全、便捷、配套的服务,一般来说要为体育旅游爱好者提供包括安全、饮食、住宿、医疗、交通、示范、翻译、购买商品等方面的服务。优质的体育旅游服务,应该既使旅游者满意,又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达到安全,使游客达到最大的满意等是应当解决的问题。

2.4 加强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

要通过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不断实现产品开发的创新等方面,解决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形式老化、内容多年不变状况。要根据现代游客的消费特点,积极开发具有健身、娱乐、休闲功能的体育旅游产品,在产品的情趣性、功能性、教育性上下功夫,加大产品的保障和推介,努力打造精品服务项目。

3 当前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发展体育产业中存在容易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的思考。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依靠自然地貌条件进行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注意环境的保护问题,如要保持当地的基本生态原型,防止植被破坏问题,同时要加强体育旅游景区的人为环境污染,防止一些生活垃圾的污染等。体育旅游发展的软环境的问题。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一般都依据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比如一些地方传统的龙舟赛、摔跤比赛等体育项目,经过开发可以纳入当地的体育旅游资源来管理,但是要注意传承其民族体育文化,挖掘和研究民族体育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明成果,并注重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使之在发展民族体育旅游中焕发青春。

体育资源开发与整合的协同问题。体育资源开发是将自然状态的体育旅游资源,经过挖掘、加工成为可供游客服务的项目和产品。而体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是一个统一体,整合是对现有资源的综合利用,统一管理,规范运行,以实现规模效益。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是体育旅游发展的基础,也是体育资源整合的基础,而体育资源的整合是将零散的体育旅游资源统一起来运行、管理。体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协调、统一的,共同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韩忠培.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

体育旅游安全研究现状 篇4

【关键词】技工学校 安全教育 体育教育 现状调查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27-02

一、前言

近年,技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技工学校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家长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技工学校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为内容的研究具有强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广州市技工学校安全教育现状调查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以广州市技工学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从10所技工学校中随机抽样并以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问卷1048份,回收率为95.27%;有效问卷1011份,有效率为96.47%,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

2.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在查阅国内外有关学校安全教育文献资料基础上,自行设计编制《广州市技工学校安全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3.数理统计法

数据处理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的问题及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三、技工学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情况和安全工作情况表示“不大满意”或“很不满意”的占32.6%,说明技工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学校教育思想落后,领导不够重视

(二)安全教育内容单一,作用有局限

(三)安全教育形式单一,特别是缺乏实践演练

(四)实用主义倾向

(五)教师业务素质影响安全教育效果

(六)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体育教育对策研究

通过调查所得,65.7%的学生认为体育科目渗透安全教育最成功,因此在体育课程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体育教育实施安全教育的对策与建议有:

(一)创编新的体育教材

(二)把安全教育纳入体育教育的课堂教学计划

(三)拓宽实践渠道,寓安全教育于实践活动中

五、结语

安全教育的兴起充分地反应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体育教育如何更好实施安全教育是摆在每个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必须深入理解与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结合平时教学实践,加强探索,使其不断完善,把安全教育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内容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唐宏贵,李双成等.俄罗斯“生命安全教育”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J] .体育学刊.2004(6):69—71.

[2]秦毅妮.体育课程中应渗透生命安全教育[I].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09 (8).

[3]王宗平主编.体育与健康教育[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0:116—178.

[4]刘清黎主编.体育与健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6—74.

[5]周元超.安全逃生自救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2006(8):53.

[6]齐建国.日本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M].海南出版社.2000:24-25.

[7]吴超.公共安全知识读本[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3.

桂林体育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篇5

(一)体育旅游欠开发

体育旅游主要包括参与一些娱乐性较强的活动以及观赏技术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广义上说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以各种体育娱乐、休闲、健身、康复、探险、体验和观赏体育比赛等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以及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总和。

(二)体育旅游设施建设及其配套服务体系相对滞后。

桂林旅游事业的持续迅猛发展,给体育旅游带来了生机,但体育旅游在桂林只是崭露头角,在资源开发、产品包装、市场推介等方面还不够成熟,没有形成浓厚的氛围和市场。桂林体育旅游在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新兴的桂林户外运动与落后的体育旅游基础实施建设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制约了桂林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展。

二、桂林体育旅游资源优势

(一)桂林山水自然资源优势。

山水资源孕育了桂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据调查,27809km2的桂林境内有旅游资源实体1099处,其中地文景观231处,占20%;水文风光78处,占7.1%;生物景观112处,占10.2%;历史遗产364处,占33.1%;现代人文与抽象人文景观164处,占15.0%;旅游服务景观150处,占13.6%。桂林境内集中了山、河、岩、泉、洞、峡、湖、瀑等资源,可开展的城市休闲体育旅游项目丰富,漂流、登山、攀岩、探险、自驾车、野外定向、高尔夫运动等项目已经成熟,民族风情体育资源各有特色,桂林国际体育中心一期项目完成,场馆齐全,是桂林乃至广西最大的体育运动中心,7大驻桂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丰富,市区各大健身俱乐部、休闲运动中心功能日臻完善。

(二)桂林区域交通便利优势。

桂林地处湘桂走廊南端,背靠大西南,面向粤港澳,是沿海与内陆、东部与西部的结合部,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水路经漓江达梧州、广州、香港;火车可直达国内主要城市;公路四通八达,桂梧高速、环城高速正在加紧建设;现代化的两江国际机场年吞吐量500万人次,将成为广州的第一备用机场。如今的桂林已经迈出了大步伐,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南贵昆区域经济带、次湄公河大区域经济合作区中吸取了力量,正在努力向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迈进。

(三)日益增长客源优势。

桂林一直以来就是境外游客的首选目的地城市,日本、韩国、东盟各国、欧洲游客增长过快,国内游客以粤港澳地区为主,台湾游客也不断增长,近几年来,桂林在不断巩固珠三角客源市场的同时,增大了在京津、长三角、成渝、中原地区的宣传活动,增强了客源吸引力,旅游人数每年都有数千万。2007年桂林接待国内外游客1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比计划数1400万人次增加100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125万人次,同比增长15%以上,比计划数122万人次增加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23%以上,比计划数76亿增多8个亿,桂林市旅游业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2007年“五一”黄金周,桂林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7.19万人次,同比增长2.84%。其中,漓江游览接待8.51万人次,同比减少1.9%;芦笛岩接待4.64万人次,同比减少8%。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各县主要旅游景点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阳朔“印象·刘三姐”接待3.38万人次,同比增长39.67%;兴安乐满地接待5.37万人次,同比增长7%;荔浦银子岩接待4.69万人次,同比增长32.2%;龙胜龙脊梯田接待2.46万人次,同比增长19%。整个黄金周桂林共实现旅游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9.85%。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两项指标创历次黄金周新高。一跃成为到达人气最旺目的地城市。

三、桂林体育旅游发展对策

(一)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

桂林体育旅游必须积极参与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合作开发与经营,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体育旅游产品;着眼于大区域、推动桂林体育旅游产业和全民建设运动的跨越式发展。桂林体育旅游圈的旅游功能定位为: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探险求知+观光度假等多功能的体育旅游区,其具体内容为“一心、两带、三区”。其中,一心为都市体育旅游中心;两带为漓江流域休闲体育旅游带、桂北生态体育旅游带;三区为民族风情体育旅游区、探险求知旅游区、健身康体旅游区等。桂林体育旅游圈的经济功能定位为打造一批颇具吸引力的精品体育旅游产品,优化桂林旅游结构,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加快桂林体育、旅游、商贸、文化一体化进程,推动桂林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桂林与周边城市在体育、旅游、交通等方面的合作开发,实现城市间共赢。

(二)桂林体育旅游圈的资源整合。

将体育旅游资源引进景区,完善其设施的配套及吸引力;在人力资源方面,应积极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引进国外优秀的专家和学者来桂传授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派送专业人员到国外学习,在驻桂高校开设培训班,增设相关的专业等;在交通资源方面,要完善大桂林旅游大环线的建设,进一步优化桂林的交通网络,不断加快航空、铁路、公路的建设;提高航空的吞吐能力,增设一批通往重要旅游枢纽城市或大城市的旅游专线和通往国外重要旅游城市的航线;积极加快桂林环城高速、桂梧高速的修建以及通往大桂林各旅游景区的旅游通道,不断完善桂林作为旅游枢纽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在中介资源方面,可成立专门的体育旅游公司或组织部门,发挥旅行社在体育旅游中的重要地位。

摘要:本文对桂林体育旅游的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桂林开发城市休闲体育旅游的战略选择,旨在不断深化桂林旅游的内涵,推动桂林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旅游城市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大学生体育旅游现状调查研究 篇6

从广义上讲,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心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上讲,则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于一体的服务,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研究大学生体育旅游的意义

旅游这个行业作为新型产业发展起来。其中,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中的消费热点,需求规模将越来越大。它以其参与性、刺激性、专业性、挑战性满足了年轻人的需求,符合时代的主题,吸引了消费群体,其中包括高校大学生。因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独特的敢于冒险和迎接新事物的勇气,作为较为活跃的人群,他们是体育旅游的主力军。他们具有一定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更具有冒险精神和超前意识,已成为潜在的出游率较高的旅游客源市场。

通过参加体育旅游活动,大学生可以丰富课余生活,为大学时光增添色彩,并且开阔了眼界,可以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更好地提高。各方面素质相对较高的在校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以健康为主题的体育旅游的发展以及其市场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更有利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三、大学生体育旅游的特征

(一)健身性和娱乐性。体育旅游以体育活动参与为主要内容,大学生在亲近自然的感受新鲜环境的同时,也愉悦了身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二)欣赏性与体验性。这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在观看大型体育赛事、体育文化活动、民族体育表演及地方传统特色的体育竞赛时,既欣赏到了表演者的技能和当地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也满足了内心情感的体验过程。(三)刺激性和挑战性。主要是体现在刺激性体育旅游方面,如攀岩、漂流等,这些以年轻旅游者为主,可以更好地展现大学生的风采,如挑战自我、追求极限、感受刺激、自我超越。(四)多样性和重复性。体育旅游内容形式丰富多彩,既有普通的陆地活动,也有水上、空中活动,内涵面广,可满足大学生的不同需求。(五)教育性与交际性。大学生可以在体育旅游活动中,学习一些简单的运动技术,增强体质,学习相关学科知识。还可以在体育旅游活动过程中能够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

四、大学生体育旅游现状

(一)对体育旅游的市场分析

大学生是指在大学校园里攻读各种学位的学生,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规模分析,多数在校大学生有旅游意向,而且部分大学生有过旅游经历。

(二)对体育旅游的认知程度

通过体育旅游,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精神疲劳,所以被大学生所接受。但目前,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的认知程度较低,处于只是简单的了解的层面,需要进一步向前发展。多数学生是通过网络和报纸来了解,其他认知渠道也只是通过电视、杂志、宣传手册等渠道来获取的。

(三)对体育旅游的参与程度

在大学生群体中,从参与体育旅游次数多少来看,男生参加体育旅游的比例要高于女生。而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人数受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学业负担较重,自身没有经济来源等。因此,目前体育旅游在大学校园参与程度不是很高。

五、大学生体育旅游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体育旅游宣传的力度和广度,正确引导大学生体育旅游的消费观念。

大学生对体育旅游消费的态度直接影响其参与体育旅游的行为。因此,无论学校还是社会,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如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加深大学生对体育旅游活动的进一步了解,提高他们的体育旅游的兴趣,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意识,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体育旅游的消费观念。

(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组建大学生体育旅游社团。

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组建大学生体育旅游社团,组织更多的热爱体育旅游的大学生加入进来,从而保证大学生体育旅游团体的质量。利用大学生团日活动进行体育旅游方面的知识宣传,培养大学生体育旅游习惯,增强大学生学习户外体育旅游的方式、方法,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体育旅游活动。

(三)了解大学生的特点和要求,积极设计并推出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体育旅游项目,以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

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不足,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积极性。国家旅游部门应根据大学生体育旅游动机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偏好,推出有特色的大学生旅游线路,以满足大学生体育旅游的需求。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篇7

一、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

1. 我国有着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 为发展体育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在东北各省有天然滑雪场及国家级森林公园数十个, 是冬季滑雪旅游的圣地;在邻近海沿线上, 有许多著名的海滨城市都是游泳、潜水等理想的体育旅游场所;内陆众多的江河, 湖泊和水库多可用于开展游泳、漂流、划船等体育娱乐活动;我国的许多名山大川也可为登山、攀岩等活动的进行创造条件。因此, 我国几乎适合开展所有类型的体育旅游项目。此外, 我国还拥有体育旅游优越的人文资源条件。在我国每个民族、每个地区几乎都有独特的体育民俗活动。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 具有独特的魅力, 旅游者参与其中, 既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又能领悟当地的民俗风情, 如果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体育民俗旅游将对国内外旅游者构成巨大的吸引力。由此可见, 我国体育旅游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

2. 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较差

虽然我国体育旅游资源丰富, 但由于体育旅游发展还不成熟, 存在着许多方方面面的问题, 而服务质量差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旅游服务是旅游部门利用一定的旅游设施或其他条件, 为旅游者在整个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高质量体育旅游服务包括体育运动器材规格齐全, 能提供各种运动项目的需要;交通工具齐备、方便, 能满足旅客对交通的需求;导游资料详细, 宣传到位, 使游客一目了然;食宿服务主动、周到、热情, 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保证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的供应, 满足旅游者的购买需求。旅游服务质量高低的标志是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 我国的体育旅游专业服务人员缺乏, 且尚无培训标准。总体来说, 我国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是不能满足现在市场的需求。

3. 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很少, 还很不成熟

前面两点是从实践角度去探索, 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 在理论研究方面, 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很少, 还很不成熟, 因此制约了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和产品的开发、营销, 也制约了体育旅游行业向更深层次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走出去, 引进来的方法。翻译研究国外体育旅游成熟的理论和著作, 考察学习国外成功市场的模式和经验, 总结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旅游的方法。

二、发展体育旅游的意义

1. 体育旅游具有健身功能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 使骨骼变粗, 骨密质变厚, 增强骨骼抗弯、抗压、抗折能力;使肌纤维变粗, 肌肉横断面积增大, 肌肉的力量、速度、耐久力, 以及关节的牢固性、灵活性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主要表现在:经常锻炼的人, 平时每分钟的心搏率比一般人少, 每搏的输出量较大;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潜力、动员快;运动负荷后恢复快。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 使肺活量明显增大, 呼吸的节奏和效果显著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使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得到提高, 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 缓解神经系统的过度紧张。锻炼可以增进健康, 清醒头脑, 敏捷思维。总之, 经常锻炼是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的积极有效的手段。所以体育旅游相对传统观光旅游来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旅游, 通过亲自参与某项健身, 冒险或观战的体育活动, 不仅能增强体质、健美强身, 还能陶冶情操。所以, 大力发展体育旅游, 可以起到提高全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2. 体育旅游能带动经济发展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 其形式多样的活动和特殊的价值功能满足着现代人在旅游活动中求新、求险、求健的消费需求, 极大地推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如北欧国家瑞士, 仅滑雪旅游一项, 每年就接待外国旅游者1 5 0 0万人次, 创汇达7 0亿美元。在我国, 自2 0世纪8 0年代末至今, 西藏登山收益累计达1.2亿元, 上交国家税收320多万元;山峰所在地、县收益230多万元, 当地群众为登山提供民工和牦牛运输等服务收益达8 0 0万多元。这些事实表明体育旅游已成为现旅游业中一道新的风景线, 对于开拓新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旅游业一旦发展了, 就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 旅游业的发展会大大优化了环境, 提升了地方知名度, 由此可以吸引许多外资企业和外来民营企业纷纷入住, 从而实现了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地区整个经济发展。

三、我国发展体育旅游的策略分析

1. 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 发展我国西部体育旅游

我国西部地区拥有1 2个省 (区、市) , 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同时又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 拥有特殊的地貌地形及众多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 是开拓体育旅游的宝贵资源。西部地区奇特的地理、地形、地貌优势、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及自然、社会优势并存的良好局面, 为发展体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紧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充分利用各种优势, 与相关行业大力合作, 与社会各界广泛联系, 加快发展有西部特色的体育旅游业, 必将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加强体育与旅游部门的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 体育产业与旅游业都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 对国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但因为行业从属不同, 相互交融与渗透不多, 造成体育资源、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的结合, 发展体育旅游需要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大力协作, 开展以体育为吸引力的旅游消费活动, 通过招商引资及其他经济活动相结合, 不仅可以使旅游业和体育产业双赢, 同时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全面落实起到推动作用。

3. 培养专业的体育旅游人才

体育旅游人才是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体育旅游专业性强, 部分体育旅游产品危险性大, 对服务设施的科技含量、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非常严格。体育旅游的组织者、旅游服务的提供者也都要经过相应的专业训练才能上岗工作。在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上, 各省应加大旅游教育和培训力度, 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体育旅游人才: (1) 可在综合实力强的体育学院、高校的旅游系或旅游学院开办体育旅游专业或举办短期的休闲旅游、体育旅游业务培训; (2) 在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业高中开办体育旅游相关课程; (3) 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4) 通过社会办学、校企联合办学等形式, 多渠道、多层次的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另外, 旅游部门还可以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 在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上, 利用高校的研究开发成果, 邀请高校民族体育旅游表演队到景区表演, 利用这种长期的合作办法, 来解决景区体育旅游表演人才短缺的问题。

4. 倡导大中华体育旅游资源共享与保护意识, 促进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对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有着特别保护责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可以通过减轻环境压力, 实现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通过保护旅游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 平衡经济利益, 实现相互间的利益共享和公平性, 是实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因此, 在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 以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为前提, 合理开发建设和科学管理, 把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稳定在生态持续性的范围内, 保证不因体育旅游而破坏自然环境, 使体育旅游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

体育旅游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话题, 是2 1世纪最具吸引力的朝阳产业。当务之急是提高全社会对体育旅游的认识, 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体育旅游的宏观调控, 协调好体育和旅游部门关系, 培养国际一流的体育旅游人才, 充分挖掘体育旅游资源, 打造精美的具有吸引力的体育旅游产品, 推进我国体育旅游快速、高效、健康发展, 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摘要:可持续发展, 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和谐社会构建中, 构建和谐体育旅游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当前我国体育旅游市场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旨在为建立和完善体育旅游和谐运转的制度、规则和文化, 优化体育旅游发展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旅游,发展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布和: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研究[J].内蒙古统计, 2008 (1)

[2]陈志军:我国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7 (8)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篇8

一、体育旅游的产生背景

(一)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1. 旅游的涵义。

旅游泛指旅行游览活动, 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以追求愉悦为主要目的, 不讲究直接物质回报的涉及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关于旅游的定义, 长期以来, 许多国际组织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都曾给旅游下过多个定义。后经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并最终在世界推广, 即:“旅游是人们为了特定的目的而离开他们通常的环境, 前往某些地方并作短暂停留 (不超过一年) 的活动, 其主要目不是为了从访问地获得任何经济收益。”

2. 旅游活动的兴起及其发展。

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般认为, 在人类历史上, 人们最早的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是由产品或商品的交换引起的。而最早的旅游形式则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到了19世纪40年代, 受英国产业革命的影响, 近代旅游兴起, 特别是1841年有英国人脱马斯库克组织的依次团体旅游活动, 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产生。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 世界各国受二战后缓和与发展的国际环境的影响, 旅游的性质、内容、规模、形式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喷气式飞机的诞生, 标志现代旅游产生。

(二) 体育旅游

1. 体育旅游的涵义。

体育旅游是人类社会中的一项活动, 其概念非常复杂。从广义讲体育旅游是以各种体育活动为主的旅游, 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 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无论是广义的体育旅游还是狭义的体育旅游, 就其社会本质而言, 都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 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化、商品化的重要内容。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 以旅游商品的形式, 能为旅游者在旅游游览的过程中提供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 它能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 这就是体育旅游的本质内涵。

2. 体育与旅游二者之间的联系。

体育活动可以推动旅游设施供给水平的提高, 吸引更多游客。一方面旅游目的地完善的体育设施可以刺激旅游淡季时社区活动的开展, 通过会员制系统使这些设施在一年时间内都得到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 旅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 可以改善本地体育设施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此外, 人们再度假过程中大量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激发潜在的旅游市场。

(三) 体育旅游的发展历史

1. 早期体育旅游的发展历史。

关于体育旅游的最早文献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6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事实上, 当时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 希腊人的体育运动在奥林匹克享有盛名。体育比赛是希腊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而且每一个追求自我尊重的城市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体育场。在当时旅游是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会中的旅游行为, 也被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加以强调利用。体育旅游被认为有助于加强不同种族、不同文化间的紧密联系。因此。古代运动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强化人们的文化融合观念。

2. 工业时期体育旅游的发展。

19世纪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原来不正规的、无组织的体育活动通过设立比赛规则和管理组织而被固定。至此之前, 制约体育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落后的交通运输工具, 在19世纪, 随着铁路以及城市工业化的发展, 使得体育旅游逐渐出现两大趋势, 一种是体育的发展要求参与者自己前往目的地;另一种是体育活动的发展带来了旅游观光者。

3. 20世纪体育旅游的发展。

19世纪工业化为体育旅游形成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尽管这些活动局限于少数的上层和中产阶级, 但却为20世纪体育旅游在社会各阶层的发展和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取得了突破性的增长。大型体育赛事的涌现是20世纪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商业化和全球化刺激的产物。

二、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基础及发展的意义

(一)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基础

1. 消费方式的改变。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 体育消费支出已成为可能。居民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人均184元, 增加到1996年年均2675元。特别是文化娱乐消费水平提高较快, 我国1992-1997年全国居民文化体育消费指数率增长率5.1%。最新统计表明:我国城市居民每人平均参加体育活动3.54项, 到体育场馆90%的消费者一次花费在50-100元, 1997年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支出位于日常基本生活费之外重要消费支出的第三位。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方式在过去的10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西安体育学院调查, 到1998年, 我国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中实物消费占60%, 劳务消费占40% (发达地区) , 劳务消费的比率远高于10年前, 这说明消费者去体育场馆次数增加, 外出体育休闲、旅游的次数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 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们增加了用于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 而且已出现体育旅游消费活动。

2. 市场需求急剧膨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 外汇收入、接待人数均名列世界前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休闲方式、消费观念也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休闲生活方式, 活动内容逐渐丰富。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必选项目之一。特别是1999年9月我国实行了新的节假日办法以后, 形成了假日旅游的火暴场景。鉴于此, 国家旅游局将2001年的旅游主题定为“体育健身游”, 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项目满足了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需求。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 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 激发广大国民更强烈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

3. 旅游主业规模庞大。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素质明显提高, 旅游业“食、住、行、游、娱、购”六大门类建设渐趋完善。特别是旅游住宿、旅游交通等"瓶颈"部门有了较快发展, 旅游生产力得到了大力发展。截至1999年底, 全国共有旅游涉外饭店7035家, 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 1999年全国旅行社顺利实现了由一、二、三类旅行社向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的转变。1999年全国共有旅行社7326家, 其中国际社1256家、国内社6070家。同时旅游交通、旅游购物餐饮等服务设施与环境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可以说, 旅游行业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增强, 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4. 体育产业正在兴起。

体育产业是指以体育为支撑点形成的产业, 围绕推广体育活动过程, 推销企业产品或企业服务或企业知名度而形成的体育相关产业, 其产业结构为:本源产业体育观赏表演业、运动训练服务业、职业体育业、体育健身娱乐业。

5. 体育科技信息服务业。

载体产业:体育服装业、体育仪器器械制造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博彩业、体育传媒及广告业等。

6. 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

我国是一个国土广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 这些特点使我国拥有宝贵的体育旅游资源。由于纬度大, 各地在地貌、气候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我国几乎适合开展所有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 东北可以开展雪上运动, 东、南部江滨海地区可以开展水上运动, 新疆等地可开展沙漠探险运动, 而为数众多的名山可开展攀岩运动。同时, 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体育民俗活动, 如内蒙古达慕大会、湖北清江闯滩节、土家族摆手舞、龙州赛等等, 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蕴含着浓厚的民俗文化, 具有独特的魅力。

(二) 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意义

1. 体育旅游具有健身功能。

体育旅游相对传统观光旅游来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旅游, 通过亲自参与某项健身, 冒险或观战的体育活动, 不仅能增强体质、健美强身, 还能陶冶情操。所以, 大力发展体育旅游, 可以起到提高全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2. 体育旅游具有经济功能。

体育旅游能增加国家创汇、改善投资环境、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对外合作与交流。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意大利, 发展体育旅游的年产值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达80亿美元, 跻身意大利国民经济10大部门的行列, 目前已达500亿美元;英国通过发展体育旅游业所得到的年产值近90亿英磅, 超过汽车制造业和烟草工业的产值, 第三产业3届洛杉矶奥运会举办期间, 吸引了几十万旅游者, 直接带动收入约32亿美元。根据国际奥委会出版的《奥林匹克杂志》的资料显示, 旅游业从1997年算起的年中, 单单举办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带来的旅游收入就达27亿美元;瑞士洛桑对欧洲发达国家进行了调查, 发现体育带来的经济效益约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2%。一次大型体育盛会能给主办地带来大规模的旅游者群体, 涉及到运动员、教练、官员、记者人数近万, 同时, 还会有大批的观众。成功举办一次大型体育盛会能够带动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消费链, 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 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复杂的地理环境及多样的气候特征, 为发展体育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例如, 吉林省境内有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北山公园滑雪场、净水潭滑雪场等。一些像海南、云南、贵州、成都等地理气候位置相当好的地方, 可以开展很多体育旅游项目。还有一些地方民族性项目, 如“中国荆州端午龙舟节”、“少林武术节”、“西双版纳泼水节”、“新疆少数民族的赛马节、摔跤节”等等, 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是开拓体育旅游的广阔市场。我国小型多样化的体育旅游已逐渐发展起来, 爱好钓鱼的旅游者人数增多、各种体育旅游设施的迅速增长、高尔夫球场的增加、保龄球馆的迅增、网球场的普及。我国近年来还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 如国际汽车拉力赛、国际马拉松比赛、国际摩托艇及水上摩托超级明星争霸赛等大型体育旅游。高校举办的老年人棋类比赛、桥牌比赛, 邀请了国内外各高校的教授及教育界和体育界的领导或其他行业的知名人士参加。以体育健身、娱乐、观赏的各类体育竞赛及尝试体育刺激与挑战等为目的的体育旅游也在不断发展, 成为旅游行业的新亮点。

(二) 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 体育旅游的设施不完善。旅游设施是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的物质设备条件。体育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工具和交通设备、旅游宾馆、旅游饭店、供应旅游商品的商店、供旅游者运动和娱乐的设施以及为适应旅游者的不同需要和爱好而准备的各种设施, 如滑雪旅游者需要的滑雪板、缆车、滑雪服装和急救设备;水上运动必须具备的划艇、赛船、风帆、划水板、摩托艇、冲浪板、救生艇、急救车等设备, 这些设施都是为接待旅游者所必备的。体育旅游设施是否齐全、实用, 服务是否周到, 标志着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程度, 是体育旅游市场的硬件条件标准, 在这方面, 我国与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其次, 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差。旅游服务是旅游部门利用一定的旅游设施或其他条件, 为旅游者在整个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包括饮食、住宿、交通、导游、翻译、购买商品等方面的服务。高质量体育旅游服务包括体育运动器材规格齐全, 能提供各种运动项目的需要;交通工具齐备、方便, 能满足旅客对交通的需求;导游资料详细, 宣传到位, 使游客一目了然;食宿服务主动、周到、热情, 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保证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的供应, 满足旅游者的购买需求。旅游服务 (产品) 质量高低的标志是旅游者满意程度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优质旅游服务, 应该既使旅游者满意, 又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目前, 我们还存在着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 旅客不满意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再次, 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形式老化、内容多年不变。不少来过中国还想再访的客人往往因为没有合适的、能满足其寻求新经历的产品而作罢。面对国际客流和游客自主意识的增强, 我国体育旅游产品供给目前还处于被动和力不从心的落后状态, 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包价形式的体育旅游产品, 不能适应不同年龄的需求。另外, 体育旅游产品质量下降也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四、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 加强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的协作

改革开放以来, 体育产业与旅游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因为行业从属不同, 相互交融与渗透不多, 造成体育资源、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面对巨大的体育旅游市场需求, 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该加强联合, 相互协作, 在需求与资源之间架起沟通和平衡的桥梁, 共同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

(二) 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

首先, 要同国家的体育事业和旅游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尤其是和2008年奥运会结合起来, 以国家现有的旅游景点为基础, 充分发挥国家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优势, 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制定规划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将体育旅游纳入国家整个旅游计划之中, 建立全国统一的旅游市场体系。

其次, 考虑体育旅游业的"适度超前"发展。体育旅游业适度超前发展是大多数国家在旅游初始阶段的普遍做法, 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超前的含义是指速度、水平培养两个方面超前;发展速度超前, 是指体育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快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行业发展水平超前, 主要指体育旅游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前, 旅游产业的产值增长速度略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发展速度。

(三) 突出地方特色

特色是体育旅游点形成吸引力的关键。任何旅游点要在体育旅游者心目中产生强烈的印象, 就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否则, 没有特色也就意味着没有竞争力。所以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立足地方, 体现本地区的特色, 创造独特的体育旅游项目。对旅游路线、活动、景点的设计, 要因地制宜, 不能离开自身的人文优势和自然优势, 要利用本地区独特的条件创造性地开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 显示其丰富价值。

(四) 合理开发体育旅游产品

体育旅游产品指能满足消费者体育旅游目的的旅游产品。由于消费者有康体健身、休闲疗养、养性娱乐、寻求刺激等不同的需求, 任何一种体育旅游产品都不能满足所有的消费者, 所以只有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开发不同需求、开发不同的体育旅游产品。体育旅游的市场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可以细分为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市场、健身体育旅游市场、刺激体育旅游市场、竞技体育旅游市场、观战体育旅游市场。

(五) 加大宣传力度

体育旅游经营者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强人们体育健身的意识, 让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为;宣传体育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形式, 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体育旅游;对各种体育赛事旅游做详细地报道, 增加体育旅游的吸引力。特别是要利用2008年奥运会, 大力和全方位地宣传中国的经济发展、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社会活动、旅游服务实施等内容, 来提高中国的旅游品牌形象, 扩大境外体育旅游群体。创建体育旅游网站是宣传体育旅游和方便体育旅游者查询相关信息的有效手段。目前, 我国的体育网和旅游网发布的内容基本上只涉及自己领域, 体育旅游的消费者不能迅速、准确地在互联网上查询到体育旅游的相关信息。2000年, 乔尹斯国际饭店借助火暴的体育旅游成功地开发了美国旅游住宿市场。并将创建体育旅游网使体育赛事与旅游更好地结合起来, 不仅提供了各大赛事的详细资料, 而且方便人们查询赛事地的餐馆、住宿、交通、附近的旅游景点等旅游的相关信息。体育旅游网开通一年间, 乔尹斯集团的纯收入达500万美元。体育旅游网对体育旅游的宣传促销有很大的作用。

摘要:目前,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育旅游尚未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二者结合还不完善, 旅游服务质量差等。应结合发展现状, 加强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的协作, 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 突出地方特色;细分体育旅游市场, 合理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加大宣传力度, 借助2008年北京奥动会的举办, 促进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 激发广大国民体育旅游的消费需求。

关键词: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现状

参考文献

[1]王振.试论体育旅游的发展[N].第二外国语学院报, 2006.

[2]童丽萍.论体育旅游也有发展[M].北京:体育文史, 2000-08.

[3]邓道理.从体育节庆看客源开拓[N].中国旅游报, 2002, 4:21.

[4]常华军.我国体育旅游现状及前景浅探[J].体育文化导刊, 2003, (1) .

[5]匡林.旅游业政府主导开支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6]秦延河, 傅振磊.试论武术产业[J].西安体育学校, 2001.

体育旅游安全研究现状 篇9

一、天津体育旅游现状

(一) 天津市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

1. 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体育旅游提供了良好基础。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 海河流域下游, 东临渤海, 北依燕山, 西靠首都北京, 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永定河、大清河、北运河汇合处和入海口, 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海岸线152.8公里, 有国家4A级海滨浴场以及疗养温泉多处。

2. 便利的交通条件为体育旅游增加了发展的可能性。

天津市公路网是以国道和部分市级干线为骨架。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为我国大型现代化国际机场之一, 是北京机场的固定备降机场和分流机场, 是中国主要的航空货运中心之一。

(二) 天津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针对本市十几家旅行社的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在天津市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 体育旅游经营者不多且整体素质偏低, 体育旅游人才匮乏。

调查发现有将近73%的旅游从业人员认为本市专门从事体育旅游的企业很少并且极少有专业人员从事体育旅游管理与培训工作, 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市体育旅游的后续发展。

2. 体育旅游市场需求量不足再加上宣传力度薄弱, 市场出现开发疲软现象。通过调查发现, 人们对体育旅游的

了解不深, 由于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 人们对这一旅游产品比较陌生。

3. 政府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 体育和旅游部门各自为政。

大多数管理者和经营人员仅把体育旅游产业看成旅游业的一部分而忽略了体育旅游产业自身发展的独特规律。

4. 知名体育旅游品牌缺乏, 不能适应体育旅游业发展需要。

目前天津市缺少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集团, 有一定投资规模和影响的体育旅游企业甚少, 所开设的体育旅游项目知名度不高, 产品竞争力不强。

5. 开发成本高, 资源开发不足, 产品过于单一。

天津市体育旅游产品内容简单, 层次单一, 还未很好地挖掘地区特色, 长远而系统的体育旅游开发体系尚未形成。缺乏新奇产品和本地特色产品, 不能满足旅游者多元化及个性化的需求。同时高质量的体育旅游产品较少, 一些旅游产品未形成规模, 缺乏合理配套。

二、天津市体育旅游发展对策

(一) 发掘体育旅游资源, 创新旅游产品。

1. 大力发展体育观战游。

奥运会给天津留下了大型体育场馆, 在这举办赛事对旅游者来说是一举三得:一来可以观看赛事;二来可以参观奥运会场馆;三来可以游览这个城市, 领略城市风光。正是这种一举三得的心理, 刺激体育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进而促进体育旅游的消费。

2. 推出特色旅游产品, 突出地方特色。

天津是个民俗气息浓厚的城市, 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旅游节吸引各地游人, 游人在感受地方民间习俗的同时也可以亲身体验其中的运动乐趣。

3. 发展户外旅游产品, 开发奇特探险类旅游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现代旅游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任由导游摆布的旅游方式, 更愿意身体力行, 而一些极限运动并不是所有人的身体素质都能承受的, 如蹦极、速降、海上跳伞等等。不过像素质拓展, 野外生存, 漂流, 攀岩, 探险, 登山, 真人cs这些挑战自我的运动更能吸引体育旅游者。

(二) 加强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 提高经营者的素质。

而我国现阶段开设体育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较少, 而本科毕业生更是匮乏, 这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体育旅游业大踏步前进的因素。加大投入, 培养出各种体育旅游活动的高级管理人才, 带领并指导体育旅游者进行各类户外体育旅游活动的专业导游员及企业各部门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三) 加大宣传力度, 打造知名品牌。

体育旅游是一种专项旅游, 应该以其作为一个主题来宣传, 扩大其知名度, 组织一些体验活动或拍摄一些宣传片来展现体育旅游, 从而打开市场。另外, 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打造知名品牌。

(四) 加强安全保障措施。

体育旅游是一项集体育运动和旅游活动于一体的外出游览方式, 除观光体育旅游和保健医疗体育旅游外, 大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排除一切不安全的因素, 确保安全系数。

(五) 政府加强扶持力度, 加强宏观调控。

天津市政府对于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力度不够, 只是重视开发普通旅游资源而忽视体育旅游这一特色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谭燕秋.我国现行体育旅游发展的契机及开发体育旅游市场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院报2002 (5) :3-4

上一篇:特色民族文化下一篇:培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