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说理例谈

2024-10-07

议论文说理例谈(精选3篇)

议论文说理例谈 篇1

分析说理的方法常见的有这四种:假设说理法、释例说理法、正反说理法、因果说理法。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 最好是从他们最熟悉的教材入手, “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作文的技能。”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很少议论文, 反而是古代散文多有较严谨的议论, 所以我们可以古代散文为例采用“就例模仿、强调要点、补充分析、启发提问”的训练方式, 让学生切实掌握议论文分析说理的这四种方法。

一、就例模仿———训练假设说理法

假设说理是从事例对立面用假设性语言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使事例和分析正反映衬, 更有说服力。

第一, 以苏洵《六国论》事例为示范, 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割地赂秦, 齐人“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洎牧以谗诛”“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文中的分析说理: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针对“割地赂秦”) , 齐人勿附于秦 (针对“与赢而不助五国”) , 刺客不行 (针对“以荆卿为计”) , 良将犹在 (针对“洎牧以谗诛”) , 则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 (由反面事例推出正面假设)

第二, 要求学生模仿《六国论》的假设说理。《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事例论据:战国时期, 赵国的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处处谦让, 后来廉颇知错了, 便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最后两人成了挚友, 共保赵国的天下。要求用假设说理法对论据进行分析证明中心论点:我们要提倡谦让。学生习作:试想, 如果蔺相如对待廉颇不是谦让, 而是针锋相对, 互相倾轧, 那不单是损害了他们个人的利益, 对于赵国来说也是巨大的损失。 (反面分析) 所以说, 谦让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良方, 而且也是解决国事问题的良策。 (由正面事例推出反面假设) 。

第三, 归纳假设说理法, 由正面事例推出反面假设, 由反面事例推出正面假设。假设说理法的语言标志: (1) 如果 (假如、假设、假若、要是、倘若、向使) ……就 (那、那么、那就、则) …… (2) 假如……怎能……, 若无……怎能……。

二、强调要点———训练释例说理法

当一个例子较长或存在多义的时候, 我们会担心:对这个事例的中心, 别人认识会和我一样吗?别人会觉得这个例子跟观点不契合吗?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例子解释一下, 或解释它的中心, 或解释它跟中心的关系。

第一, 班固《苏武传》的事例:西汉大臣苏武以中郎将出使匈奴, 完成使命就要回国, 却因匈奴内部谋反受牵连被审讯, 卫律威逼利诱, 李陵真情诉说, 苏武都坚决不降, 单于要折辱他, 把他流放到北海牧羊, 他历尽艰辛, 却时刻手持汉廷符节, 十九年后, 终于被解救回国。

这个事例论据的可立论点很多, 可以证明中心论点“敢于直面挫折化解痛苦”、“坚持心灵的选择”、“我们要保持名节和操守”等。

第二, 教学生用强调要点的方法释例说理。 (1) 如果中心论点是:敢于直面挫折化解痛苦。就要强调事例中“受牵连被审讯”“流放到北海牧羊”“历尽艰辛”的要点。学生习作:当苏武无辜受牵连被流放到北海时, 渴饮月窟水, 饥餐天上雪。苦难的岁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 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 可是这位放羊老人却未曾放大痛苦, 于是十几年后, 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2) 如果中心论点是:坚持心灵的选择。就要强调事例中“卫律威逼利诱, 李陵真情诉说, 苏武都坚决不降”的要点。学生习作:在生命的天平上, 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 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 但是苏武坚持自己心灵的选择, 他选择了民族的坚贞气节。卫律的劝说他不听, 李陵的意见他当耳旁风, 他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 他的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他坚持选择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 (3) 如果中心论点是:我们要保持名节和操守。就要强调事例中“坚决不降”“历尽艰辛, 却时刻手持汉廷符节”的要点。学生习作:汉代苏武被迫牧羊, 在冰天雪地中“渴饮雪, 饥吞毡”,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凛然持汉节而不改其志。“时穷节乃现, 一一垂青史”。遥远的北海上, 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

第三, 归纳释例说理法, 就是强调事例中与观点最密切的要点进行扩展强调阐释。

三、补充分析———训练正反说理法

正反说理法, 举正反两个例子进行对比分析说理。或者对一个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对照性分析, 重在分析, 不是例子。

第一, 举例, 贾谊《过秦论》事例中说强大的九国任秦宰割, 而卑微的陈涉却动摇了强秦的统治, 对比完这个结果后, 作者又分别从双方的地位、武器、谋略、功业对比补充分析, 使得正反说理更细腻更鲜明。

第二, 要求学生也补充出欧阳修《伶官传序》中一段正反对比说理。欧阳修《伶官传序》中对比了庄宗极盛和极衰的境遇, 我们还可以补充分析极盛和极衰的原因进行更细腻的对比分析。学生习作:李存勖还是李存勖, 为什么他的境遇前后有天壤之别呢?难道得天下困难失天下容易吗?不, 因为先前内有父亲新丧, 外有梁燕契丹强敌, 国仇家恨让他励精图治, 而后天下太平, 他放松警惕, 开始骄奢淫逸, 尽情享受了, 《书》曰:“满招损, 谦得益。”可见,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第三, 归纳正反说理法, 正反两个例子, 多从几个方面找到它们明确、统一的“对比点”进行分析说理, 中心论点更加明确。

四、启发提问———训练因果说理法

因果说理, 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 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 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 探求其根源, 使内容逐步深化。

第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为例, 作者说游前洞的人多, 游后洞的人少, 这是论据事实, 文中含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接下来作者分析了原因“险远”, 提出要有“志, 力, 外物的帮助”才能达到, 所以至者少。最后得出“尽吾志也, 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的结论。

第二, 选荀子《劝学》中的论据: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启发学生针对论据提问:为什么思不如学, 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 为什么假舆马者致千里, 假舟楫者绝江河?从而分析出原因“善假于物”。

第三, 让学生根据原因的提问进行因果说理证明中心论点:学习能帮助我们。学生习作:为什么我们能做到我们平常做不到的呢?因为我们借助了高地、车马、舟楫。学习对我们的的作用正是如此。我们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 但我们可以借助不断的学习发展自己, 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决定人类命运。可见, 学习能帮助我们。

第四, 归纳因果说理法。启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使论证更深入。我们熟悉的古文中, 有如此丰富的分析说理的方法, 都是议论文写作中, 针对事例进行分析说理切实可行, 行之有效的方法, 元朝的郝经《答友人论文法书》中的比喻很有意思:“文有大法, 无定法, 观前人之法而自为之, 而自立其法。彼为绮, 我为锦;彼为榭, 我为观;彼为舟, 我为车;则其法不死, 文自新而法无旁矣。”只要我们立足于课文内容, 调用各种方法手段, 扎实地进行训练, 一定能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也掌握议论文由例说理的方法。

议论文说理例谈 篇2

分析说理的基本要素是“谁”“做了什么”“扣题分析结果怎样”。分析说理的常用方法:

1.探因: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2.正反:就是把正面论据(或观点)与反面论据(或观点)对照来分析。正反分析,对比鲜明,能很鲜明地证明观点和深化观点。

3.假设:先提出一个确凿的论据,然后运用一个虚假的论据,先假设它是真实的,以推出相应的结果,来证明论点的正确与荒谬。所以,假设分析一般是从反面来证明论点。

4.归纳: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

议论文的本质就是要分析说理。分析是架起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没有它,论点和论据不能互相渗透、交融。当然,分析说理的方式不只以上这几种,也不能如此机械,以上几种可以交叉、套嵌使用,以写出逻辑严密、变化多姿的议论文。

(一)因果论证分析

【示例】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作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评析】作者运用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之例,考虑了古今中外,素材具有代表性,也有力地说服了“磨难能够历练人生”的中心;运用探因分析法,揭示了他们成就人生的原因:面对磨难,却不向命运低头。

(二)正反对比分析

【示例】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评析】本段的中心是“沉稳从无欲而来”。作者以如来佛祖、诸葛孔明和霸王项羽为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面肯定“无私欲”对沉稳性格的作用,反面批驳“有私欲”造成的严重后果,中心突出,无可辩驳。

(三)假设论证分析

【示例】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身怀济世之心的杜甫,命途多舛,颠沛一生,但他始终以仁圣襟怀观人视物,将挫败与坎坷当做人生的历练,即使在忧郁的深渊中仍不懈追求,终于以字字句句饱含生命力的诗作,成为唐诗这一宏丽壮伟的琼宇中巨实的一柱栋梁,享有“诗圣”的称誉。

假如杜甫在那个时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

【评析】第一段,在分论点总领之后,陈述了杜甫的人生态度及成就,其间融入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可以说夹“叙”夹“议”。但说理是否可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呢?细读语段,发现它是从事例的正面陈述的,那么,我们不妨从事例的反面进行假设。添加语段从事例的反面“杜甫无法正视人生痛苦”进行假设,从而推出杜甫不可能吟出“诗史”之作的结论。这就从反面证明了“缩小痛苦,百折不挠”对于“璀璨人生”的重要性,深化了说理。

(四)归纳论证分析

【示例】“虎父犬子”的现象,在历史上数不胜数。蜀主刘备,一代英豪,儿子刘禅却是“扶不起的阿斗”;名将周瑜,足智多谋,儿子周胤却荒淫自恣、终遭流放;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十四个儿子却无一成器;名相寇准,智慧过人,子孙却骄奢淫逸,沦为庶人……这些“犬子”们,躺在父辈功勋的温床上,自我放纵,不思进取。他们不懂得,只有自立自强,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无论出身如何,我们都要靠自己编织未来。【评析】本段的中心论点是“自立自强”。作者先列举了历史当中的众多“虎父”之“犬子”的种种表现,通过归纳概括,得出了他们的共性是“躺在父辈功勋的温床上,自我放纵,不思进取”,从而呼吁“自立自强”“靠自己编织未来”。

(五)引用论证分析

【示例】文艺复兴时,资产阶级为反封建求民主,从古希腊文学典籍中汲取精华。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愿回到古希腊那民主的年代,却更愿活在当下,肩负我的责任,将人文主义延展于今。”的确,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们只能选择喜欢或倾向于哪个,却不能脱离我们的时代,但文化责任感却让人甘愿在这时代开辟人类精神新天地。

古往今来,是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与文化创造了时代,我们不得而知。即便我们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时期,却因活在当下而一味埋怨,这终使这一时代的光芒黯淡。与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

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向往不同,一如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一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却愿生在未来世纪……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各有千秋》)

【评析】引用恰当可以增强文章的内蕴。本段论证的是“不同时代的文化都可以大放异彩,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开辟这个时代的精神领域”,先引用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强调“文化责任感让人甘愿在这时代开辟人类精神新天地”,逻辑严谨,扣题紧密;而后又直接引用周国平的话,借此表达“每个人都有向往的权利,只要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一)因果论证分析

请为下面的议论文段添加上探究原因的语句,使论据能够很好地证明观点。【练习一】

观点:向你的对手敬杯酒

素材:康熙大帝在位执政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助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及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给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噶尔丹还有鳌拜。”众大臣目瞪口呆。

分析说理: 【练习二】

观点:知识就是力量

素材: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

分析说理: 【练习三】

观点: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素材:一位老人在火车上不小心掉了一只新鞋,在众人的惋惜声中,他毫不犹豫地将另一只鞋从窗户扔出去,面对众人的疑惑,老人解释道,这鞋无论多昂贵,对我已失去了价值,但捡到鞋的人还可以穿呢。

分析说理:

(二)正反对比分析

请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为下面的文段添加论证文字,使观点得到论据的支撑。【练习一】 观点:勤能补拙

素材:我国明代的张溥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方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因看着这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不再谋求进步,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分析说理: 【练习二】

观点:凡事在于“为”

素材:四川边远地区有贫富悬殊的两个和尚,都想到南海朝圣,富和尚几年间一直打算雇船顺江而下直到南海,而最终没有去成;穷和尚却凭着一只盛水的瓶和一只讨饭的钵,步行到达了南海,并且胜利返回。

分析说理: 【练习三】

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素材:两粒种子躺在泥土里,春天到了,一粒种子破土而出。而另一粒种子说道:“我没那么勇敢。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岩石;我若向上长,也许会伤到我的茎。”于是它甘心呆在泥土里。几天后,它被一只母鸡吃掉了。

分析说理:

(三)假设论证分析 请用假设论证的方法,为下面的文段添加论证文字,使观点得到论据的支撑。【练习一】观点: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素材: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

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而成为一代明君。假如: 【练习二】观点:生活要我们学会笑对挫折。

素材:曾经有一位日本青年,到一家大公司去应聘,得到的消息是没有被录取。他在绝望中准备自杀,自杀未遂后才得知“没被录取”是由于计算机故障带来的误报。正当他接到聘书喜形于色之时,一纸解聘书又飞到他手中,说他不能很好地面对挫折,必不能胜任今后的工作。

这位青年因为没有勇气接受挫折的挑战,而让机会从他指缝间溜走了。试想,【练习三】 观点:识才敢荐,源于责任

素材: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不因他出身卑贱而看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出使秦国。要知道,蔺相如此去凶多吉少。入虎狼之国,虽有勇有谋,毕竟势孤力单,未必能旗开得胜。如果

(四)归纳论证分析

请根据材料中的同类现象进行归纳总结。【练习一】观点:知羞耻

素材:“知羞耻成人”,一直都是仁人志士立身做人的宝贵经验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法宝。清代学者朱起凤年轻时在一家书院教书,因为没有弄清“首施两端”和“首鼠两端”两词通用,而错判学生的作文,遭到众人的奚落。他知羞耻而发愤图强,潜心于词语研究,编成了300多万字的《辞通》,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英国生物学家谢灵顿早年沾染恶习,在向一位女工求婚时,被姑娘一句“我宁愿跳进泰晤士河里淹死,也不会嫁给你”的话深深刺痛,从此钻研医学和生物学,并最终在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练习二】观点:成功源自持之以恒

素材:如果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南朝的江淹由于缺乏恒心,落个“江郎才尽”的结局;幼时“指物作诗立就”的方仲永由于缺乏恒心,导致“泯然众人”的后果;家资殷盛的“田舍翁”之子由于缺乏恒心,闹出“奈何姓万”的笑话。

【练习三】观点:包容

素材:回望人类发展史,当一个个新事物诞生的时候,遭受的几乎是同样的命运——怀疑和拒绝。当第一艘蒸汽船下水之时,人们讥笑说:“这东西肯定动不了。”当第一辆火车登上铁轨时,人们讽刺它:“这肯定还跑不过骡子。”当第一架飞机驶上天际之前,人们同样怀疑:“人怎么可能飞上天呢?”但事实却一次次地向人们证明着,这一件件有悖常理的事物真实地存在着。

当初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际,如果人们能够冷静看待它,容纳它,说不定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就能够加快许多;当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之时,如果人们早日发现它的意义,不把它视为无稽之谈,那么人类对于时空的理解,对于宇宙的认识,也可能早已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瓦特发明蒸汽机时,要是人们马上就能容纳它,充分认识它的价值,那么工业化的进程可能已迈入了新纪元。

(五)引用论证分析

请解读下面材料中给出的名言,进行分析论证。【练习一】 观点:不要盲目崇拜名人 素材:《吕氏春秋》的“察今”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邪。”

【练习二】 观点:谈退路 素材:俗语说:“狡兔有三窟”,人生在世又怎能不为自己的生活留条退路呢?“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练习三】观点:防微杜渐

素材:君不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参考答案】

1.素材来源包括历史典故、社会热点、文艺作品。考生应分类做好素材整理,并掌握提炼材料、一材多用的说理技巧。

2.议论文素材的种类包括事例、名言等。从论证材料的角度可以分为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叙议结合。引用论证,可以直接引用,也可相机化用。此外,从论证的思维方式角度可以产生因果、正反、假设、归纳、条件等论证方法,而且论证方法之间可以灵活组合。考生应分项训练分析说理的思维品质,然后迁移到文章中灵活运用。

素材的合理运用离不开概括提炼,而对素材的分析离不开压缩、扩展、仿句、修辞,离不开发散与集中的思维方式。可见各考点的能力训练是相互联系的。

运用好素材和论证方法写议论语段,然后据此类推,进行谋篇布局,灵活运用素材,进行多元化的分析说理,使文章逻辑严密、摇曳多姿。

1/康熙为什么要向他的敌人敬酒?因为他明白,是对手带给他的压力,逼迫他努力地投入到“斗争”中,并想办法成为胜利者。在同对手的对抗中,才能真正地磨炼自己、壮大自己。从这一意义上说,你的对手是你前进的动力,是你成功的催化剂。

2/为什么钱学森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呢?还不是因为他的头脑里掌握了太多高深、前沿的现代科学理论和高尖端的现代科学技术?还不是因为这些关于“原子能量”的“知识”足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实力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决定人类命运?

3/正是因为老人毅然放弃了那只无用的鞋,才使得新鞋成双;正是因为老人放弃了那只无用的鞋,人们才对老人的举动肃然起敬。此时,谁能不承认,放弃其实也是一种美丽。

4/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5/富和尚未能到达南海,而穷和尚却最终到达了,这是为什么?根本原因就是穷和尚不达目的不罢休,朝着自己的目标脚踏实地地去做,一步一个脚印地奔向了目标。而富和尚只有美好的愿望,却不能付之于实际行动,所以,他最终没有去成南海。看来“为”与“不为”大相径庭,因此,凡事在于“为”。6/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一颗种子敢于面对挑战与困境,破土而出,为自己开创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另一颗种子,却害怕挫折与磨难,甘心呆在自已的“安乐窝”里,结果埋葬了自己。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可以看出,困难与挑战虽往往给人以挫折,却也可以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而安逸与保守虽可以暂时保身,但最终却使人堕落而遭淘汰。有一句话说得好: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可见: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当初唐太宗非但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而且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又哪能在认识到自己任性、奢靡的弱点的基础上加以改正?又哪能成为千古风流人物?又哪能营造“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8/在面对挫折时,这位青年并不畏缩,而是微笑地迎接这一切,清醒地审视挫折,那么,他应该能在反思中考虑到公司的问题,从而增 强了自信;或是从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然后想方设法在今后去修正与弥补。

这样,在努力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而且锻炼出更顽强的意志,铸就了更坚利的精神之剑,更有助于在今后的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最终摘取成功的桂冠。当然,事情真相大白之后,用人公司肯定会首先录用他这样的人。

9/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宝”的和氏璧也被夺走,辱没了赵国威名,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杀了蔺相如一人了事,连缪贤也性命难保了。但缪贤不管这些,识才敢荐,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责任感,是难以做到的。

10/所以说,知羞耻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成就事业的起步。11/在没有恒心的心田上,长满的是失败的荒草;而在成功者面前,到处盛开着恒心与毅力的鲜花。

12/诚然,并不是所有的新生事物都是很好的有意义的事物,但至少我们在心态上应该包容它,不带任何偏见地去了解它、认识它,进而再以人类聪明的头脑去判断它的好与坏。而不是一开始就在脑海中给它判了死刑,然后再用一双藏在有色眼镜后面的眼睛去挑剔它,否决它。

13/莫邪,是古代有名的宝剑。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把剑,只要锋利就行,不一定非要像莫邪那样有名。这启示我们,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并不一定要名扬四海,我们提倡学习名人成功的经验和奋斗精神,而不是盲目崇拜名人头顶那一轮虚幻的光环。

14/世事难料,谁都不能跑到自己的前面去看看自己的将来,未卜先知是纯粹的谬论,所以有必要为自己留下退路,防患于未然。

15/小小蚁穴能毁掉千里之堤,其原因就在于倘若人们不注意,蚁穴就会从一个变成许多个,小洞也会变成大洞……久而久之,蚁穴成千上万,千里之堤也就难保了。对医家来讲,这样的道理也尤为常见:一个人患了点小病,倘若讳疾忌医,任其发展下去,小病也会变成大病,甚至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

议论文说理例谈 篇3

议论文重在以理服人, 议论的过程就是说理的过程。学生在写作时也知道要摆事实讲道理, 但一到讲道理时就感到困难, 议论不起来。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不说理, 观点加事例型。如有的同学在写“逆境出人才”时, 只记述了司马迁受腐刑艰难写出《史记》, 李时珍踏遍山野品尝百草, 历经数年写下《本草纲目》的史实, 就下结论:逆境可以出人才。这样的文章只罗列事实, 没有分析这两个人物在逆境中成功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没能给读者以启迪深思, 就显得缺少说服力。二是说理不到位, 蜻蜓点水型。表现为议论文写作时列出事实, 概括几句人物品质, 就以偏概全下结论。文章不能从多方面探究事实的“理之所在”, 说理缺少深度、缺少逻辑的内在力量。三是说理绕圈子, 空话套话型。如《谈学习》, 写起来就是“学习对我们都很重要, 关系到我们一生的发展, 不学习就不能获得知识, 学习才能获得知识, 学习应该刻苦下工夫,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学习就如爬山一样要出力流汗”等, 只在表面上说来说去, 找不到理之所在, 缺少理的依据与理的剖析。

议论文的论证过程实际上就是揭示观点与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 达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目的。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事例的列举、名言的引用, 更重要的是揭示事实中蕴涵的道理, 廓清读者的认识, 让读者心悦诚服, 使自己的观点不可辩驳。由此可见, 说理是议论文的核心, 是议论文体的本质逻辑所在。学生要想做到议论文有说理, 会说理, 应从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提高思维水平上下工夫。

二、怎样提高认识水平

(1) 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客观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找理之所在。

从人的主观世界上找理, 例如: (1) 人不是生而知之, 聪明和愚笨是可以变化的。 (2) 人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陌生到熟悉,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3)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人要追求向上自立。 (4) 人需要物质生活的充实也需要精神情感生活的丰富。 (5) 人的审美情趣爱好是不同的, 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从客观世界的规律上找理, 例如: (1) 事物是复杂的,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2) 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一个过程, 从量变到质变。 (3)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4) 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 (5) 任何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 绝对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 要学会找出事物发展的事理和情理。世间任何事物, 包括人和自然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存在变化发展的, 都有一定的事理情理在其中。即便是偶然的突发事件, 也会有个前因后果, 可以说没有情理事理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因此, 议论任何论题都可以由观点引出不同的道理来, 找理说理就是从主观客观上去寻找最本质、最符合实际的事理情理的思维过程。

(3) 要加强学生人文知识的积累。语文教科书所选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不仅是语言运用和思维创造的典范, 而且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哲学、伦理、道德、情操、审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军事、艺术、民族、宗教、天文、历法等, 无不在语文教科书中得到综合的体现。教学生学语言、学思维, 还必须教他们能够多读一点书, 多记一点东西。通才达识, 厚积而薄发。学生的知识经验增多了, 人文素质提高了, 就会才思敏捷, 写出既具有一定的思想见解, 又具有较丰富文化内涵的好文章。

对社会现象有了较丰富深刻的认识, 并不等于他能把理说深说透, 还需要他有较高的逻辑推理能力, 这就需要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

三、怎样提高思维水平

(1) 发散思维。它是将思维的触角朝着多种方向延伸, 以求获得多种多样信息的思维方式。例如, 在一次以“理想”为题的作文练习中, 学生大多写“追求国家利益、民族团结、为人民服务”等崇高的理想, 这当然不错。也有少数学生写了不同的理想追求:学好本领将来挣钱, 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过上好日子;锻炼身体积累知识, 将来游遍天下;还有的理想是做隐士, 像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经过讨论, 学生认识到不能狭隘地去理解理想, 只要不危害社会, 不妨害他人, 理想可以多元化。尊重个人的合理愿望, 正是对生命的尊重。有了这种认识, 学生便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事物, 与人和谐相处。在写作文时, 便摆脱了思想束缚, 自由地表情达意, 抒写真情实感。

(2) 辐合思维。它是使朝着多种方向延伸的思维触角趋于一个方向, 从众多的信息中选择一个最有意义的结论的思维方法。例如, 以“春天”为话题的作文, 在组织学生进行立意讨论的时候, 一时众说纷纭:这时我引导学生去认识对自然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对社会的责任、对集体的热忱、对母亲的报答、对他人的诚信、对自己的负责、对人类的博爱等, 也都像对“对祖国的忠诚, 对民族的热爱”一样是庄严崇高的思想情感, 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美好的音符。有了这些音符, 才可能奏出和谐动听的时代乐章。学生接受了这种认识, 接受了人文精神的洗礼, 思维空间变得广阔了, 于是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会最深的、最能扣动心弦的东西来写, 写出了思想深刻、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3) 求异思维。事物是复杂多侧面的, 所以作文时的求异思维就显得更为重要。运用求异思维分析问题, 可培养学生活跃而深刻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但是, 求异思维不是为追求怪异, 哗众取宠, 所以它不能靠胡思乱想去获得, 说它新颖独特, 在于它较之惯常思维得出的结论更能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在于它更合时合情合理, 否则就毫无价值。所以求异思维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反向公式, 它的思考过程应是使立意深化为一个更科学、更严谨、更深刻地反映事物本质的过程。但如果盲目地把所有问题的惯常结论, 一律扭向相反的方向, 牵强附会, 生拉硬扯地分析联想, 势必陷入荒谬, 更何况有的问题反向认识是不能成立的。

(4) 正反对比思维。运用正反联想写作, 是作文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何谓正反?就是具有矛盾或相对意义的人或事物, 如爱恨、大小、繁简、是非、上下、快慢等。我们作文时, 根据说理的需要, 把正面和反面的现象都列出来, 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或比较, 正面的越显示出它的正确, 反面的越显示出其荒谬。在肯定了一个方面的正确性时, 也就否定了另一方面的错误性, 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和论点, 增加了文章的内容含量和思想深度。当然, 我们运用正反联想进行对比、比较的时候, 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特征, 而且更要力求抓住事物的内在本质, 这样文章才能观点鲜明、说服力强。

摘要:怎样写好议论文, 我认为有三点:一是文体上重在说理, 二是论述问题时有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 三是构思行文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律。要想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就要在这几方面下工夫。

上一篇:生存发展下一篇:纳米电刷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