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自尊

2024-11-01

保护自尊(共8篇)

保护自尊 篇1

自尊即自尊心, 是指尊重自己, 不向别人卑躬屈节, 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是对自己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自尊对人的一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是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等方面的立世基础。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活动中往往会出现激动的情绪, 对学生当众挖苦、讥讽的现象, 这就是无视学生的自尊, 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从而违犯了教育规律, 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保护学生的自尊, 就是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著名教育家韩凤珍曾经说过:“难教育的孩子是失去了自尊心的孩子, 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 教育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珍贵的东西———自尊心。”这一语道出了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何等重要, 学生在成长中, 自尊尚未形成, 需要学校教师的培养和呵护。在少年儿童时期, 学生好比含苞欲放的花蕾, 又像一棵棵小草, 教师就好比花园里的园丁, 能为花草挡风遮雨;在学生天真无邪的童话世界里, 老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伟大的人, 犹如他的爸爸妈妈, 甚至胜过爸爸妈妈的说教。学生的喜悦、忧伤和自豪都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 所受的委屈和心中的各种矛盾都愿意毫不保留地跟老师说得一针见血, 老师是学生最信服、最尊敬的人。有一次, 班级里突发学生偷窃事件, 全班同学瞬间传言, 窃窃私语, 你猜我疑, 于是我立刻辟谣, 既没有在全班学生中主张清查小偷, 也没有疾声批评, 而是静心沉着查清事情的原委, 找到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个案教育,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认真分析原因, 针对偷窃行为的发生与家庭教育不良及学生个人缺乏自制力有关进行教育, 弄清学生偷窃行为的动机而对症下药, 采用了承诺保密原则, 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 对犯错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消除学生不良行为的苗头, 既解决了学生保证不再犯的问题, 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相反,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 枉为论断, 让学生你盯我说, 查出的犯错学生可能再也抬不起头, 伸不直腰。倘若处理不当, 任其发展, 犯错学生可能会破罐子破摔, 长大后可能成为大偷的恶习, 酿成大祸的根源。人不自爱, 无所不为, 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坚持正面教育, 杜绝心理打击, 精神嘲讽, 说不该说的话, 做不该做的事。

二、保护学生的自尊, 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 培养学生成才的目标不只是单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健康健全人格的人, 才能追求培养德、智、体、美、劳等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学校教育理应同时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作为重要目标,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健全的人格得到健康成长。培根说过:“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作为一名教师, 时时刻刻要有一双发现学生的自尊表现和人格魅力的慧眼,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课堂上, 学生对有些问题不能立刻回答, 诸如回答不上或者是说话吞吞吐吐, 少数教师可能在这个时候就会急躁地说:“你真笨!你真不聪明!哪里有这样傻的人嘛!上课都听到什么地方去了!”等等言辞, 看起来是对学生提问的评价, 认为这样的批评会有激励作用, 可以让有志气的学生奋发努力。但从另一侧面, 教师对学生的这一评价, 也在无意中责骂了学生, 是对学生的侮辱和歧视, 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长此以往, 学生的人格就得不到健全的发展。如果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总是评价为“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能干!老师为你的回答感到高兴!请问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大家给他鼓鼓掌!”等亲切的语言, 一定会让学生上课动脑深思, 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教学效果更加良好。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他的老师课堂提问他时, 从座位上站起来, 庄严而响亮地回答:“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赞许地点头, 同学们也向他投向敬佩的目光, 这是他从小热爱祖国, 追求真理的幼稚自尊, 确立了他人生成长的定位人格, 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长大后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为中国的崛起呕心沥血, 艰苦奋斗, 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成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 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老师那瞬间的点头称赞和同学们的敬佩目光, 给予了他比较健全人格的丰富内涵, 自信、抗挫和坚韧不拔, 昂首做人的毅力。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 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新课标中指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充分体现尊重, 民主平等, 和谐与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学生是人, 不是生产车间在线产品, 而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和丰富思想的人。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 师生民主、平等、和谐关系的确立, 是保证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 老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宰者和统治者, 是“师道尊严”的形象代表, 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生的被动地位。难怪现实生活中, 有不少学生在家里向来百依百顺, 但在老师面前, 就是父母的话也不愿意听从, 充分体现了教师权威的表现。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平等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 让学生有自尊地体验固然重要。“如果一个学生总是生活在批评中, 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总是生活在激励中, 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中, 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时时刻刻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 甚至对人生的态度。由此看来, 做教师的应该转变教师角色, 深入到学生中间去, 和学生共处同一片蓝天, 同一片视野, 既要当好学生的良师, 又要做好学生的益友, 了解学生的点滴进步。学生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氛围中, 才会喜欢老师, 亲近老师!

四、保护学生的自尊, 还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生在学习期间, 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里, 校园环境的氛围是一部多姿多彩的无声的教科书, 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有利于建立学生的自我欣赏, 学生因受到别人的尊重而尊重他人, 受到尊重而自尊自爱。学生美好情操的陶冶, 纯洁心灵的塑造, 健康完美的健全人格的形成, 都离不开校园环境对他的影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在良好的集体里, 自尊心是很容易培养起来的。”

人的发展需要自尊相伴, 自信相依, 人格相随。著名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身为教育工作者, 就要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宽容, 豁达。同情那些缺少天赋而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或者成绩差, 或者犯了错误的学生, 真诚地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 不断排除学生的烦恼和悲伤, 以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 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反之, 无视学生自尊的行为, 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甚至毁坏学生的一生前途。

保护自尊 篇2

从自我价值保护的观点来看自尊

自尊作为一种人格变量,不仅影响个体对事件的.情感反应,而且还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反应.自我价值保护动机理论认为,个体在潜在的威胁自我的情境下是否采用防御性的自我价值保护方式,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个体的自尊.个体无论自尊水平高低,在不同的情境中都有可能运用自我价值保护.

作 者:袁冬华 YUAN Dong-hua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刊 名:安阳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YANG UNIVERSITY 年,卷(期):2003 “”(4) 分类号:B848.3 关键词:自我价值保护   自尊   虚假自尊   依存性自尊  

保护受助者的自尊 篇3

有一位住在法国偏僻乡村的老人,过着安宁的生活。一天,来了一位手提皮箱的男子,面容充满憔悴和疲惫。老人观察良久,然后走上去对那男子说:“先生,你是否愿意帮我把栅栏里的木头扛到那边角落里去?我老了,扛不动了。”男子眼睛一亮,连声答应,很卖力地把木头扛过去并摆放得整整齐齐。当天晚上客人心情愉快地在饭厅里与主人共进晚餐,热烈交谈。乡村的夜晚多么宁静,两个男人的说笑声在晚风里播散得很远。第二天,吃饱睡足的男子又踏上他漂泊的旅程。二战期间,饿肚子的逃难者很多,老人家总是热情地为这些陌生的客人提供免费住宿。其实,老人家的那堆木头摆在院子的哪头都是一样的,老人之所以要那些逃难者搬木头,正是为了“顺理成章”地在家里招待他们。

贫穷的山村里,有户农家的女主人叫王嫂,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微薄的收入仅供一家八口吃饭。王嫂的邻居叫梅凤,由于梅凤的男人长年病瘫在床,因而经济状况比王嫂更差。乡里乡亲的,王嫂经常接济梅凤家。有一次,梅凤端着一碗刚熬好的汤药在院子里和王嫂相遇。梅凤说她的男人生病在床,吃不起西药,就每天给他熬这种奇苦无比的偏方药汤。时间一长,苦味把她男人的舌根都苦硬了。“想往汤药里加点糖,可糖太贵了,咱买不起啊!”梅凤咂巴着嘴叹着气正要往自己家走,王嫂拦住了她,笑着说:“是呀,白糖哪能是咱穷人消费得起的呢?不过,我前几天碰巧买了些便宜白糖,就挖给你一点吧。”那年代,糖在农村是金贵之物,王嫂挖了两大匙白糖,喜得梅凤忙说够了够了。末了,王嫂看中了套在梅凤手指上的顶针,说正在做针线活,能否借用几天。梅凤听说王嫂要借她的顶针,非常高兴地就把顶针摘了下来。其实,王嫂家并非缺顶针,她之所以要借用梅凤的顶针,是为了制造平等,保护梅凤那颗敏感而自尊的心。

助人者拥有一颗仁慈而平等的心,不剥去受助者自尊心灵的外衣,这种高尚的助人方式应该得到大力提倡。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篇4

一、表扬———肯定学生的一小点进步

有一次在五年级上课, 当笔者讲到一个有争议的题目时, 班里很多学生都做错了, 然而徐梓熔 (平时学习不是很好) 却做对了, 她当然很高兴。这时候笔者忽然听见:“不就是做对了一道题吗?”嗯?肯定是有人不服气了, 可是徐梓熔最近确实是有进步了。于是笔者说:“同学们, 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 徐梓熔同学最近有了很大的进步, 做口算题的时候几乎是全对的。”

“老师, 她上辅导班。”有的学生还不服气。其实这些笔者都心中有数, 只不过看到徐梓熔被表扬后的表情, 笔者感到了她努力学习的决心。

为了让其他学生也承认她的进步, 从而增加她的动力, 笔者接着说:“不管用什么方法, 只要是学习进步了, 就是值得表扬的, 何况她上辅导班, 说明她有上进心, 是要积极进步的。我们就应该学习她这种努力的品质。”

这时学生们没有话说了, 班里响起了鼓励徐梓熔的掌声。

就在掌声未落的时候, 徐瑞博同学把我叫了过去:“老师, 期中考试之前, 我的方程都不会解, 是徐春波和宋建鑫把我教会的, 你也应该表扬一下他们啊。”

是啊, 也许班里还有很多这样互帮互助的事情, 只是笔者这个做老师的都没有发现, 不过, 学生们这种互帮互助、互相进步的品质令我很感动, 平时的教育总算没有白费, 学生们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班里几乎每个人都在争先恐后地学习, 就害怕自己的学习跟不上。

于是笔者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说:“同学们, 我们班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很多同学也都在互相帮助、进步……”还没等我说完, 学生们又是一阵掌声, 也许是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 也许是为老师的表扬感到高兴, 也许……

二、期望———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

有一次, 去二年级上课, 刚进门小孙同学就说:“老师, 我的自动笔被小徐拿去了, 他就是偷的我的。”又是笔者最头痛的问题。笔者把那两名学生叫到讲台上, 让其他学生自己学习。在讲台上我小声问小徐:“自动笔是你的吗?你哪一天买的?在哪里买的?”“确实是我的, 周二的时候在小新一佳买的。”他说得很坚决。但是笔者仔细看了看那支自动笔, 已经被磨损很多了, 不像是只用过两天的, 这时笔者已经确定笔是小孙的了, 可是又不能绝对这样说。笔者问小徐谁能证明这支笔是他的, 他把他的同桌叫过来了。同桌说:“我见他用这支笔只是今天上午才开始的。”这下前后矛盾了, 笔肯定是小孙的了。我又问:“这支笔真是你的吗?你自己的话可是前后矛盾啊, 而且才这几天不可能磨损成这样的, 你说句实话。”“真是我的。”还是这样坚决, 可是又没有证据, 也没有人证明。

这时笔者明白了, 学生是感觉自己下不了台啊, 是害怕同学因此瞧不起自己。“小徐, 老师看出来了, 这支笔不是你的, 你是不是害怕学生瞧不起你啊?拿别人东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的, 老师不喜欢, 同学也不喜欢, 可是勇敢承认错误的学生老师还是很喜欢的, 同学们也很喜欢。现在你可以小声告诉我实话, 笔是谁的。你给小孙道歉他就会原谅你, 你们还是好朋友的。”果然笔者的话起效了, 小徐承认是自己拿的别人的笔。问题解决了, 笔者很高兴, 而且发现小徐确实变了, 从他的眼神中笔者感觉到他是一个心底清澈的学生。

学生也是有自尊的, 看到好的东西难免会犯错误, 然而教师若是只有批评, 那么他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 就更不愿承认错误。假如我们用信任的态度、期望的眼光去考虑到学生的感受,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问题也许会迎刃而解。

(三) 宽容———最好的教育方式

班里有一名叫小吴的学生, 经常不交作业, 笔者问他为什么没交作业本, 他不说话, 可能是害怕训斥他。教育学生笔者一贯的原则是让他说话, 不管说得对错都耐心倾听。可是他却一言不发, 笔者没有办法了, 但是也没有训斥他, 只是让他补写作业。之后笔者认真而严肃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 作业你会做, 可能是你这一次忘记了。但是, 作为学生忘记写作业也是不对的。学习是你的责任, 如果你有什么事情写不了作业, 可以跟老师说, 老师不会训你的。以后记得写作业好吗?老师相信你能做到的。好吗?”原以为他会按时交作业, 没想到以后也只是偶尔才交作业。

上课的时候, 有一次笔者提问题就他没有举手。学生都说他蠢, 不爱听讲, 总之很歧视他。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有尊严的, 即使学习成绩差一点儿, 也不应该受到同学们的歧视。笔者当即停止讲课, 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做法。后来学生也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应该歧视任何一个人, 而是应该帮助小吴同学。笔者教育他们:“人人都是平等的, 每个人都有缺点同时也有值得学习的优点, 我们不能相互歧视而应该相互帮助。”这一次笔者又维护了小吴同学的尊严, 以鼓励的眼神冲着小吴点了点头, 笔者终于在他的眼中找到了自信与信任的神情。笔者感到自己的一节课好像是拯救了一个学生。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小吴同学开始写作业了, 并且上课的时候也举手回答问题了。笔者很欣慰, 终于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同时笔者也很害怕, 害怕他这种情形不会持续多长时间, 想找他谈话又害怕鼓励他会使他骄傲自满, 犹豫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单独找他。只是在上课的时候, 笔者看到他举手就会让他回答一个问题, 并且在他回答完毕之后问学生们:“小吴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回答得好不好?是不是应该表扬一下呢?”笔者采取让同学们一起来表扬、鼓励他的方式。

一段时间过去了, 我看到了他的进步。在学习态度上, 他能够按时完成作业 (虽然书写不好, 也会有错题) , 有时不交作业会主动承认错误;上课的时候很少做小动作, 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下课的时候笔者跟别的学生聊天, 他也会过来说上几句。

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表扬、批评、奖励、惩罚, 什么方式都有。但是,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教育方法, 教师都要以多关心、多表扬、多激励为主。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 才能使教育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从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使教育工作取得不仅是知识上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起到人文教育的作用。

摘要: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 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这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学生, 特别是后进生进步的一个前提。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怎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关键词:自尊心,表扬,期望,宽容

参考文献

[1]吕红梅.维护学生自尊.远程培训.

学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篇5

这位父亲用存了很久的钱买了一部新车,他非常爱惜这部车,每天都精心地清洗它。他5岁的儿子总是跟着父亲一起清洗,父亲也为有这么一个体贴的儿子而备感欣慰。

有一天,父亲忘了清洗这部新车,尽管上面很脏。儿子知道父亲很累了,便想背着父亲一个人把车洗完。但他怎么也找不到抹布,他想到了母亲平时刷锅的钢丝刷子,于是走进了厨房。但当他刷完以后,发现车子上面出现了很多花纹,他忙去找来父亲,边哭着边向父亲道歉,父亲看见自己的新车被儿子刷成这样,心痛得不得了,但他也很爱他的儿子。于是他气得走进了房间,跪在地上祷告:“上帝啊,我该怎么做?那是我新买的车,我该怎么惩罚我的儿子呢?”

一会儿,父亲走出房间,把正坐在地上哭泣的儿子拥到怀里:“傻孩子,谢谢你帮爸爸洗车,爸爸爱车,但更爱你。”

学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不故意为难孩子,以免让孩子感到难堪,

~ 不把孩子的错误公开。

~ 过激的批评后要适时地降温。

~ 用爱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 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

~ 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耐心去培养,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 如果孩子有了缺点,要耐心帮助分析原因,鼓励他们克服纠正。

~ 孩子越小,心灵越不设防,越容易受伤害,父母需要给予小心呵护。

~ 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说成败体验。

~ 多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当着别人训斥、指责孩子。

~ 不要当别人的面唠叨孩子曾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

~ 每天划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分享。

~ 接受孩子的各种感情表现,决不要轻易否定。

~ 强调孩子的优点比批评缺点更有效。

~ 让孩子负些责任,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多花时间与孩子谈心、交流。

避免负面刺激 保护学生自尊心 篇6

关键词:负面刺激;自尊心;细节感受

青少年时期是道德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候,他们面临心理上的急剧变化,自尊心非常脆弱,对外界的刺激反应直接明显。一些负面的刺激会让学生产生自卑、自闭、自暴自弃等心理,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在工作中要避免对学生的负面刺激。

一、避免学生评价中的负面刺激

测试成绩的评价提倡等级制,等级制可让学生有归属感。他或许不是A等行列里的学生,但他和一批人同处在一个行列圈子里,在这个圈子里的学生,他们是平等相处和对话的,即使处于C等,他们也可以相互鼓励自己是合格的,不是最差的。但是给学生以分数排队,即使学生成绩都处于A等上,也会从学生中产生倒数第一、第二、第三……给学生带来压力和失落,名次落后的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他们会不会怀疑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否有价值?努力的回报如果是倒数的话,有多少学生会坚持努力?有多少学生会选择自暴自弃?排队是对学生的苛求!让学生在等级制里享受成為优秀的喜悦和动力,还是让学生在排名前自卑失落?

在曾经的教学中,和我同任一班的数学老师在坐着30多学生的教室里批评一名学生:“你为什么比别人大一岁才考别人成绩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你就是一头大猪。”当时这学生头垂得很低,第二天这名学生不愿到校上课,被家长强行送到学校。王老师片面追求教学成绩,课堂评价失当,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要避免课堂评价对学生的伤害,首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真正做到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学会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尊。尽量少批评训斥,绝不能嘲笑、讽刺学生。其次是要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不能以短比长。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美丽,也许枝干会很粗壮。只要用全面的眼光观察,总能在极普通的学生身上发现出优点来,我们不能因为某一方面的不好就一叶障目,否定学生。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发现不少学困生身上有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优点,有的爱劳动,有的有礼貌,有的动手能力强等。我们应该发现这些长处并精心呵护、鼓励、表扬,让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的真诚关爱,感到和其他学生是同样优秀、平等的。

二、避免细节感受中的负面刺激而损伤学生自尊

学生在一篇日记中写道:“今天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妈妈去世好几年了,她的样子在我头脑中模糊了,父亲去外地和别的女人生活了,81岁的爷爷病了,躺在炕上,家里冷冰冰的。同学们写好了作文,而我只想大哭一场……”这种情况不多见,但庞大的学生群体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困扰着他们:亲情缺失、亲属犯罪服刑、身体缺陷、口吃、疾病等。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而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这种无心却会使这些孩子整个心灵受伤。工作中怎样避免无意中对这些特殊群体的伤害呢?一要走近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里,去详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家庭成员状况、学生身体状况、联系方式、家长最担心的事、学生的所想所为等,平时多做家访,多和学生交流谈心,全面收集学生信息,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二要在工作中多方考虑,缜密安排,既要尽可能让孩子们正常参加活动,受到教育,又要尽量避免触及学生敏感脆弱地带。如,让肢体残疾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承担计分、拉线这样的任务。写家人类作文时,让家庭残缺的学生扩大写作范围等。三是做好特殊学生的关爱和引导工作,要让他们感到温暖、真诚和关爱。教师可以在生活上力所能及地关爱、帮助这些群体,也可以寻求学校或社会的力量帮助他们。在思想上要耐心引导他们,可以教育学生错而后能改仍然值得人尊敬,鼓励学生接纳服刑亲人,和服刑亲人沟通,劝服刑亲人积极改造,在教育亲人的同时,使自己也受到教育,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内心变得强大。对口吃的孩子讲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戴摩西尼面对大海练习演讲的故事,让他们变得勇敢,变得坚强。

三、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物质攀比刺激

我曾教过一个六年级学生杨,沉默寡言,黯然自处。经过了解得知他母亲病重,家境贫困,其他学生下课后可以聚在一起吃水果零食,他却只能在一边看着,久了就产生了隔阂,也有一些学生存在为了买和别人一档的衣服、文具和家长哭闹的现象。物质条件的攀比造成了学生自尊的伤害,采取哪些方法来尽量避免这种攀比呢?现在很多学校统一定制了校服,这种方法值得提倡。可以要求学生不要将零食、玩具等和学习无关的物品带入学校,统一食用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营养餐,使用学校提供的体育器材,对贫困学生给予一定的资助,但资助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给贫困生戴上标志性的帽子,以免事与愿违,教育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要有爱心,要团结同学,不炫富。

只要我们用平等的心灵、尊重的态度、宽容的胸怀细致地思考,耐心地引导、教育学生,就一定能将伤害学生心理自尊的负面刺激阻挡在外,让自信、勇敢、坚强的美好品质驻扎在学生内心。

保护自尊 篇7

一、巧置言行,快乐身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只有在维护住自己自尊心的条件下和环境中才能保持愉快的心境,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由于教师的责任是传道受业解惑,所以教师的每句话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因此,教师就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即便是学生有不实际的想法,教师都要努力学会尊重和保护学生,而对于学生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教师都要采取赞赏的态度去对待,让学生能尽情地发挥,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在教师充满尊重、鼓励、赞赏的目光下,一定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身心健康的人、充满爱心的人。

二、结对学习,齐头并进

结对学习主要是让音乐成绩好的同学帮助音乐成绩差的同学。音乐成绩差的同学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感悟力差,导致在音乐和其他学科上学习不积极、不努力,但这些孩子智商并不低,只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和自我挑战的勇气,教师和学生如果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迎头赶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突破口,这些学生的转变将会实现质的飞跃。学生帮助学生,是很多孩子愿意和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他们觉得自己学习上的问题、自己的不足只暴露给身边一个孩子,不至于降低自己在众多同学中的身份和地位,消除了他们的自卑感和紧张感,使他们能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去,大胆地展示自己学习的结果,并得到同学正确的指导和帮助,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三、调整劣势,凸显优势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五音不全的孩子、嗓子沙哑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不敢放声去歌唱,此时应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1)经常性地给学生做做听音练习。教师都知道一个人的歌唱得准不准、跑不跑调和听音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听音能力差的,往往也会成为唱歌的走调大王。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做做听音的训练,先让学生从听一个音到听一小节音再到听一句旋律,来逐步地培养学生的音准能力。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评选最佳听音能手的方式,这样能促进孩子们的听音热情。

(2)教师还要尽量选择适合孩子们音域的歌曲,使孩子们能在自然声区里歌唱,提高歌唱的音准度,增强他们歌唱的自信度。

(3)对于嗓音沙哑的孩子,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演唱适合他们自己嗓音的歌曲来凸显他们歌唱的优势,如可以选择一些有流行元素的歌曲,说唱方式的歌曲,并冠以最佳歌星、超级歌手等头衔,激励孩子们展示自己。

(4)教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建议家长:①在家里用录音机放孩子平时喜欢唱的歌,让孩子在家里边听边跟着唱;②在家里尽量不要让孩子清唱歌曲,因为清唱会使孩子起音不准,容易陷入走调的状态,降低孩子歌唱的自信度;③支持孩子去学一种乐器,学会了可以鼓励孩子边弹、边听、边唱,培养孩子的音准感。

相信我们的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鼓励和保护下,都会正确地歌唱、深情地歌唱、快乐的歌唱。

四、巧妙评价,关爱倍加

评价的语言具有双重的作用,一种是有鼓励性语言的评价,会让学生信心百倍,更加努力去学习、去创造;一种是缺少鼓励性语言的评价,会间接地挫伤孩子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尊心强的孩子甚至会为老师的一句不太妥当的评价难受很多天,从而影响他们日后的学习状态。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来评价学生呢?

(1)教师要注意在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的描述上都必须是激励性的而非打击性的。我们知道每个学生所具备的音乐能力不同,有些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特别强而另一方面可能相对薄弱,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音乐学习的成绩时要多从学生的特长、特点出发,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激励性的评价机制下发展其音乐能力。

(2)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横向对比式的评价,因为这样的评价最不利于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3)评价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学生间的评价,让他们在课堂中找到“这节课我最欣赏的同学——”“这节课我最喜欢的同学——”“这节课我最敬佩的同学——”。学生间的评价会让课堂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4)给得到老师和学生表扬的孩子以加星的方式进行奖励,当星加到一定的数量可以买一些小奖品分发给孩子,优化孩子的行为,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保护自尊 篇8

笔者听市优秀教师于新华老师执教的一节优质课《画钟》一文时,他是这样做的:让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根据课文的内容,画出《画钟》。于老师为什么不让一名学生来完成呢?课后于老师说他是怕让一名学生来做,做错了让这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丑”和“丢面子”。由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变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合作做题。这意味着答对了固然很好,说明合作学习的确有效,答错了也不会感到非常尴尬,毕竟还有个伴,显然这样更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哈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在黑板上做题,即使教师不表扬,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激励,更何况做多了会给其他学生提供比较借鉴的范文。再如赵新国老师执教《猫》一文时,他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不规范的字,让学生来指正。全班多数学生都能看出来,可只有两位学生举了手。赵老师对这两位学生当众进行了表扬,并作了充分的肯定。赵老师这一做法,不但培养了这二位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在无形中感染和培养了全班学生的自信心。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呢?

首先,我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和学生之间本来就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人格是不该分对象、分时间、分场合的。对待成绩优异、表现良好的学生和对那些成绩落后、表现较差的后进生都该给予相同的尊重和關爱。对于学生出现的某些问题,教师也不必大惊小怪,动辄恶语相向或者置之不理。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哪个人不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呢?我们教师该做的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努力改进,而不是打压学生,让他们失去信心。

从学生本身来讲,不同性格的孩子,对同一件事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般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受挫,可能暂时的不开心过后就忘了。但性格懦弱的孩子可能会产生自卑感,并逐渐丧失自信心;性格倔强的孩子,有可能对教师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比如有次课堂上笔者提问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可除了几名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举手,其他学生没有参与进来的意思。这时笔者叫起一名平时很少举手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出乎意料的是他回答得很好。这可让笔者纳闷了:明明会回答,为什么不愿举手呢?接着我又叫起另一名学生答题,可他答错了,却引起了不少学生的偷笑。这时他涨红了脸,慢慢地低下了头,站在那里束手无策。也就在那一刻,笔者明白了问题所在:原来学生不想举手回答问题正是害怕答错被同学取笑。孩子们害怕答错,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笔者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找回自信。于是,笔者发给每个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学生一张红星卡,不管是答对的,还是答错的,只要表现比以前进步的可以得到更多。从此课堂的气氛比以前活跃多了,回答问题时,学生的脸上也洋溢着更多的自信了。詹姆士?杜布森说:“有千百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建自尊却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让每一名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其次,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赏识和夸赞,学生也不例外。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鼓励,都可能给孩子带来无穷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更加激发出奋发向上的动力。所以,我们教师就该抓住每个学生表现良好的契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夸赞。比如,某个孩子的某次考试成绩取得了一点进步,我们可以奖给他一朵小红花。某个孩子喜欢帮助别的同学,我们该给他鼓励,可以颁发给他“文明标兵”的荣誉称号。教师要用心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获得点滴的成功体验,慢慢地积累起自信,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

最后,我们教师要善于用全面和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要十分仔细地呵护孩子们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信任,他们喜欢受表扬,不愿受批评,特别是在众多学生面前,他们很在乎自己的名声。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最敏感的自尊心,对成长中的学生而言,是一种精神的惩罚。久而久之,学生就害怕回答问题担心出错,也就很少举手发言了。如果学生的每一次当众亮相都能得到充分肯定,带着满意和收获而归,他们还会惧怕当众发言吗?

总之,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必须懂得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何使二者协调发展,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

上一篇:收入-消费关系分析下一篇:加法运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