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学生的自尊

2024-06-09

保护学生的自尊(精选12篇)

保护学生的自尊 篇1

自尊即自尊心, 是指尊重自己, 不向别人卑躬屈节, 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是对自己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自尊对人的一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是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等方面的立世基础。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活动中往往会出现激动的情绪, 对学生当众挖苦、讥讽的现象, 这就是无视学生的自尊, 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从而违犯了教育规律, 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保护学生的自尊, 就是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著名教育家韩凤珍曾经说过:“难教育的孩子是失去了自尊心的孩子, 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 教育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珍贵的东西———自尊心。”这一语道出了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何等重要, 学生在成长中, 自尊尚未形成, 需要学校教师的培养和呵护。在少年儿童时期, 学生好比含苞欲放的花蕾, 又像一棵棵小草, 教师就好比花园里的园丁, 能为花草挡风遮雨;在学生天真无邪的童话世界里, 老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伟大的人, 犹如他的爸爸妈妈, 甚至胜过爸爸妈妈的说教。学生的喜悦、忧伤和自豪都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 所受的委屈和心中的各种矛盾都愿意毫不保留地跟老师说得一针见血, 老师是学生最信服、最尊敬的人。有一次, 班级里突发学生偷窃事件, 全班同学瞬间传言, 窃窃私语, 你猜我疑, 于是我立刻辟谣, 既没有在全班学生中主张清查小偷, 也没有疾声批评, 而是静心沉着查清事情的原委, 找到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个案教育,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认真分析原因, 针对偷窃行为的发生与家庭教育不良及学生个人缺乏自制力有关进行教育, 弄清学生偷窃行为的动机而对症下药, 采用了承诺保密原则, 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 对犯错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消除学生不良行为的苗头, 既解决了学生保证不再犯的问题, 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相反,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 枉为论断, 让学生你盯我说, 查出的犯错学生可能再也抬不起头, 伸不直腰。倘若处理不当, 任其发展, 犯错学生可能会破罐子破摔, 长大后可能成为大偷的恶习, 酿成大祸的根源。人不自爱, 无所不为, 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坚持正面教育, 杜绝心理打击, 精神嘲讽, 说不该说的话, 做不该做的事。

二、保护学生的自尊, 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 培养学生成才的目标不只是单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健康健全人格的人, 才能追求培养德、智、体、美、劳等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学校教育理应同时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作为重要目标,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健全的人格得到健康成长。培根说过:“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作为一名教师, 时时刻刻要有一双发现学生的自尊表现和人格魅力的慧眼,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课堂上, 学生对有些问题不能立刻回答, 诸如回答不上或者是说话吞吞吐吐, 少数教师可能在这个时候就会急躁地说:“你真笨!你真不聪明!哪里有这样傻的人嘛!上课都听到什么地方去了!”等等言辞, 看起来是对学生提问的评价, 认为这样的批评会有激励作用, 可以让有志气的学生奋发努力。但从另一侧面, 教师对学生的这一评价, 也在无意中责骂了学生, 是对学生的侮辱和歧视, 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长此以往, 学生的人格就得不到健全的发展。如果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总是评价为“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能干!老师为你的回答感到高兴!请问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大家给他鼓鼓掌!”等亲切的语言, 一定会让学生上课动脑深思, 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教学效果更加良好。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他的老师课堂提问他时, 从座位上站起来, 庄严而响亮地回答:“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赞许地点头, 同学们也向他投向敬佩的目光, 这是他从小热爱祖国, 追求真理的幼稚自尊, 确立了他人生成长的定位人格, 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长大后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为中国的崛起呕心沥血, 艰苦奋斗, 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成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 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老师那瞬间的点头称赞和同学们的敬佩目光, 给予了他比较健全人格的丰富内涵, 自信、抗挫和坚韧不拔, 昂首做人的毅力。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 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新课标中指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充分体现尊重, 民主平等, 和谐与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学生是人, 不是生产车间在线产品, 而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和丰富思想的人。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 师生民主、平等、和谐关系的确立, 是保证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 老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宰者和统治者, 是“师道尊严”的形象代表, 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生的被动地位。难怪现实生活中, 有不少学生在家里向来百依百顺, 但在老师面前, 就是父母的话也不愿意听从, 充分体现了教师权威的表现。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平等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 让学生有自尊地体验固然重要。“如果一个学生总是生活在批评中, 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总是生活在激励中, 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中, 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时时刻刻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 甚至对人生的态度。由此看来, 做教师的应该转变教师角色, 深入到学生中间去, 和学生共处同一片蓝天, 同一片视野, 既要当好学生的良师, 又要做好学生的益友, 了解学生的点滴进步。学生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氛围中, 才会喜欢老师, 亲近老师!

四、保护学生的自尊, 还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生在学习期间, 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里, 校园环境的氛围是一部多姿多彩的无声的教科书, 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有利于建立学生的自我欣赏, 学生因受到别人的尊重而尊重他人, 受到尊重而自尊自爱。学生美好情操的陶冶, 纯洁心灵的塑造, 健康完美的健全人格的形成, 都离不开校园环境对他的影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在良好的集体里, 自尊心是很容易培养起来的。”

人的发展需要自尊相伴, 自信相依, 人格相随。著名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身为教育工作者, 就要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宽容, 豁达。同情那些缺少天赋而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或者成绩差, 或者犯了错误的学生, 真诚地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 不断排除学生的烦恼和悲伤, 以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 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反之, 无视学生自尊的行为, 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甚至毁坏学生的一生前途。

保护学生的自尊 篇2

(刘志月/北京市延庆县第四幼儿园)

家庭的变故并非幼儿所能控制的。教育者应尽可能把孩子受伤害的.程度降到最低。

首先,以幼儿为本,维护幼儿心灵。面对其他幼儿揭穿苗苗幻想的情况,教师应该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出发点,维护孩子的自尊,不揭穿苗苗的谎言。其次,家园携手,弥补创伤。相信孩子的父母也希望离婚最少地殃及孩子,教师可先跟了解此事的家长沟通,劝说他们在自家孩子面前尽量不谈论,然后联系苗苗父母,陈述利弊,劝说双方多抽时间和孩子一起,不让孩子从心理上感觉被遗弃了。第三,班级开展“我的家”主题活动,可以尽量把家庭的含义延伸,让孩子理解只要大家在一起快乐 ,互相友爱,互相关心就是“家”,淡化小家庭的意识。

抛出话题:我该告诉她吗?

针对话题展开的讨论:

应该坦诚告诉孩子真相/(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 聂运霞)

尊重幼儿的隐私/(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张亚军)

引导孩子从容走过灰暗期/(安徽省水利厅机关幼儿园 李杰)

开展对离异家庭儿童的补偿教育/(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史瑾)

保护自尊淡化忧郁/(北京市延庆县第四幼儿园 刘志月)

孩子有知道真相的权力/(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幼儿园 严燕君)

浅谈保护学生自尊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 学生 自尊 管理 成长 开展工作

一、利于班级的管理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一个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温馨大家庭。那么如何让班级里所有的学生都能团结在班主任的旗下,努力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追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圆满完成学业,是我们班主任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完成这些任务有多种方式方法,如,政治思想动员、学习学校规章制度和制定班级公约、对个别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与家长社会配合教育、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以身作则等等。不过所有这些方式方法都是对学生和班主任提出的外在要求。要把这些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动力,还得从学生内心去感化。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班级充满爱,是感化学生的最佳手段。要做到爱学生,首先就必须尊重学生。

一个好的班主任是热爱、关心、尊重学生的。他不会在任何场合出学生的丑,即使是学生犯了错。这样的老师,学生在内心就会很感激他,对他所布置的工作也会很乐意接受。这样,整个班级容易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班主任的工作就轻松很多。如果批评教育得过分,学生不仅无心学习,而且可能会孕育一种逆反心理,产生一种对抗态度,潜意识里有可能用不听话、不做作业、破坏课堂纪律等不良行为抗议。这样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教师不愿看到的。

记得2007年,我担任班主任时,有一次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了一位学生。过了一段时间,他连续两次在我的书本、教案本上乱涂乱画,并写了一些不堪入目的话语。后来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的回答出乎我意料:“你取笑我,伤了我的自尊,搞得全班同学都笑我……我就是报复一下”。经其他学生提醒,我才想起那次批评。可当时我并无取笑之意,看来是我无意中伤害了他。好在他只是采取了这种比较小的“动作”,若是动棍动刀的,我还怎么工作?这件事,我向全班作了检讨。之后,我的工作顺利多了,因为学生非常的配合。

二、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展开

从心理角度看,初中段(即14岁到16岁)的学生,心理已经基本成熟,但还有待完善。他们特别重视人格尊严,对自尊方面的问题也十分敏感,而且自尊心非常脆弱,所以,教师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不注意这一点,无论你对他们的爱多么深,多么切,他们也无法理解。

人都是有感情的,会对某些事物产生或喜欢、或厌恶、或惧怕等等的情感,这些情感又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接受程度。如果一个教师经常挖苦学生,对他们的一些错误行为不是耐心教导,而是冷嘲热讽,会让学生感到难堪。继而让学生发展到不喜欢这个教师,不喜欢这个教师上的课,甚至不愿去学习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要是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有这样的情绪,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很难进行。

前段时间,我与几位学生闲聊时得知他们的英语老师在班上很不受欢迎。他们都说:“她很刻薄,一点都不会尊重我们。全班几乎个个都被她取笑过。有时我们回答不出问题,她就说很难听的话,大家都觉得我们的自尊被她践踏了,所以我们都不喜欢她,都不喜欢英语,成绩差得很。上她的课,班上的同学不是看小说就是做其它的,即使不做,也是东张西望,巴不得早点下课……由此可见,只有尊重了学生,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三、利于学生的成长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言行时时都在影响着学生。学生如果经常被老师批评、讥讽,他们心里容易产生被歧视、被遗弃等一些自卑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而有些学生干脆就有模有样地“学习”起教师的言行,对周围的人也指指点点。久而久之,很有可能少部分学生也会形成刻薄、不会尊重别人的性格。特别是那些后进生,他们的自尊特别容易受到伤害,老师更要注意保护。

我以前教过一个学生,他学习基础较差,成绩一直不佳,平时上课不认真,经常违反纪律,老师同学怨声载道。有一天,他上课又违反纪律。我把家长请到了学校。家长一到就埋怨学校没把他孩子教好,成绩直线下降。并在我面前大声斥骂孩子。我让家长冷静下来,首先肯定了学生在校的表现:思维活跃、脑子灵活、表现力好、性格开朗、体育较好;但学习自觉性不强,上课注意力和自制力较差,只要他能注意和克服一下,我相信他是一个很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家长听了我的评价,原来的怨气变成了喜气,表示要配合学校把孩子教育好。学生也当场表示要改变缺点,要求进步。从此他在校有了明显的进步,成绩也上去了。现在已是一名大一的学生。每每说起那次谈话,他总是说很感激我在他家长面前说的一番话,说是我的评价让他醒悟过来。试想一下,如果我当时向家长告状,把学生说的一无是处,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使矛盾激化,那学生有可能就毁了。

四、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而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自尊,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学生的情感通常都比较脆弱,缺乏承受公开批评教育的能力。所以在他们犯错误后,教师要谨慎选择教育方式,即使不得已直接批评教育,也要非常慎重,要特别注意批评教育的方式、方法、时间、地点以及可接受性,要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帮助他,而不是故意让他没面子。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明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缺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护他们的自尊。这样才能保持正常、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篇4

一、表扬———肯定学生的一小点进步

有一次在五年级上课, 当笔者讲到一个有争议的题目时, 班里很多学生都做错了, 然而徐梓熔 (平时学习不是很好) 却做对了, 她当然很高兴。这时候笔者忽然听见:“不就是做对了一道题吗?”嗯?肯定是有人不服气了, 可是徐梓熔最近确实是有进步了。于是笔者说:“同学们, 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 徐梓熔同学最近有了很大的进步, 做口算题的时候几乎是全对的。”

“老师, 她上辅导班。”有的学生还不服气。其实这些笔者都心中有数, 只不过看到徐梓熔被表扬后的表情, 笔者感到了她努力学习的决心。

为了让其他学生也承认她的进步, 从而增加她的动力, 笔者接着说:“不管用什么方法, 只要是学习进步了, 就是值得表扬的, 何况她上辅导班, 说明她有上进心, 是要积极进步的。我们就应该学习她这种努力的品质。”

这时学生们没有话说了, 班里响起了鼓励徐梓熔的掌声。

就在掌声未落的时候, 徐瑞博同学把我叫了过去:“老师, 期中考试之前, 我的方程都不会解, 是徐春波和宋建鑫把我教会的, 你也应该表扬一下他们啊。”

是啊, 也许班里还有很多这样互帮互助的事情, 只是笔者这个做老师的都没有发现, 不过, 学生们这种互帮互助、互相进步的品质令我很感动, 平时的教育总算没有白费, 学生们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班里几乎每个人都在争先恐后地学习, 就害怕自己的学习跟不上。

于是笔者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说:“同学们, 我们班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很多同学也都在互相帮助、进步……”还没等我说完, 学生们又是一阵掌声, 也许是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 也许是为老师的表扬感到高兴, 也许……

二、期望———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

有一次, 去二年级上课, 刚进门小孙同学就说:“老师, 我的自动笔被小徐拿去了, 他就是偷的我的。”又是笔者最头痛的问题。笔者把那两名学生叫到讲台上, 让其他学生自己学习。在讲台上我小声问小徐:“自动笔是你的吗?你哪一天买的?在哪里买的?”“确实是我的, 周二的时候在小新一佳买的。”他说得很坚决。但是笔者仔细看了看那支自动笔, 已经被磨损很多了, 不像是只用过两天的, 这时笔者已经确定笔是小孙的了, 可是又不能绝对这样说。笔者问小徐谁能证明这支笔是他的, 他把他的同桌叫过来了。同桌说:“我见他用这支笔只是今天上午才开始的。”这下前后矛盾了, 笔肯定是小孙的了。我又问:“这支笔真是你的吗?你自己的话可是前后矛盾啊, 而且才这几天不可能磨损成这样的, 你说句实话。”“真是我的。”还是这样坚决, 可是又没有证据, 也没有人证明。

这时笔者明白了, 学生是感觉自己下不了台啊, 是害怕同学因此瞧不起自己。“小徐, 老师看出来了, 这支笔不是你的, 你是不是害怕学生瞧不起你啊?拿别人东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的, 老师不喜欢, 同学也不喜欢, 可是勇敢承认错误的学生老师还是很喜欢的, 同学们也很喜欢。现在你可以小声告诉我实话, 笔是谁的。你给小孙道歉他就会原谅你, 你们还是好朋友的。”果然笔者的话起效了, 小徐承认是自己拿的别人的笔。问题解决了, 笔者很高兴, 而且发现小徐确实变了, 从他的眼神中笔者感觉到他是一个心底清澈的学生。

学生也是有自尊的, 看到好的东西难免会犯错误, 然而教师若是只有批评, 那么他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 就更不愿承认错误。假如我们用信任的态度、期望的眼光去考虑到学生的感受,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问题也许会迎刃而解。

(三) 宽容———最好的教育方式

班里有一名叫小吴的学生, 经常不交作业, 笔者问他为什么没交作业本, 他不说话, 可能是害怕训斥他。教育学生笔者一贯的原则是让他说话, 不管说得对错都耐心倾听。可是他却一言不发, 笔者没有办法了, 但是也没有训斥他, 只是让他补写作业。之后笔者认真而严肃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 作业你会做, 可能是你这一次忘记了。但是, 作为学生忘记写作业也是不对的。学习是你的责任, 如果你有什么事情写不了作业, 可以跟老师说, 老师不会训你的。以后记得写作业好吗?老师相信你能做到的。好吗?”原以为他会按时交作业, 没想到以后也只是偶尔才交作业。

上课的时候, 有一次笔者提问题就他没有举手。学生都说他蠢, 不爱听讲, 总之很歧视他。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有尊严的, 即使学习成绩差一点儿, 也不应该受到同学们的歧视。笔者当即停止讲课, 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做法。后来学生也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应该歧视任何一个人, 而是应该帮助小吴同学。笔者教育他们:“人人都是平等的, 每个人都有缺点同时也有值得学习的优点, 我们不能相互歧视而应该相互帮助。”这一次笔者又维护了小吴同学的尊严, 以鼓励的眼神冲着小吴点了点头, 笔者终于在他的眼中找到了自信与信任的神情。笔者感到自己的一节课好像是拯救了一个学生。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小吴同学开始写作业了, 并且上课的时候也举手回答问题了。笔者很欣慰, 终于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同时笔者也很害怕, 害怕他这种情形不会持续多长时间, 想找他谈话又害怕鼓励他会使他骄傲自满, 犹豫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单独找他。只是在上课的时候, 笔者看到他举手就会让他回答一个问题, 并且在他回答完毕之后问学生们:“小吴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回答得好不好?是不是应该表扬一下呢?”笔者采取让同学们一起来表扬、鼓励他的方式。

一段时间过去了, 我看到了他的进步。在学习态度上, 他能够按时完成作业 (虽然书写不好, 也会有错题) , 有时不交作业会主动承认错误;上课的时候很少做小动作, 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下课的时候笔者跟别的学生聊天, 他也会过来说上几句。

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表扬、批评、奖励、惩罚, 什么方式都有。但是,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教育方法, 教师都要以多关心、多表扬、多激励为主。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 才能使教育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从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使教育工作取得不仅是知识上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起到人文教育的作用。

摘要: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 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这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学生, 特别是后进生进步的一个前提。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怎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关键词:自尊心,表扬,期望,宽容

参考文献

[1]吕红梅.维护学生自尊.远程培训.

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后进生转化 篇5

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内在力量。”然而,在我们广大教师当中最易发生的问题莫过于对学生自尊心保护不足,以致不能的挖掘出他们“前进的潜在力量”。

所谓后进生,一般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纪律差,不求上进品德差的学生,学生一旦扣上这顶桂冠,便很快被责备、训斥、冷遇、自卑、失败等字眼结缘,再也得不到尊重,受不到激励,找不到出路,便自暴自弃,死心塌地的中忠于“后进生”。科学家认为,儿童的智力差异很小,他们只有发育快慢、启蒙早晚之别,很少聪明遇笨,优劣好坏之分,从理论上讲,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事物内部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内部动力,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条件是可以转变的,人是可以改变的,没有打不开的锁,没有学不会的事,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后进生”变差的原因很复杂,很难凭借他们自身力量去解决,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后进生的短处而发急,却不为他们创设必要条件和成功的机会而发奋。那么,后进生优的希望又如何寻觅呢?

学生自尊心像含羞草一触即收,我们当教师的要慎之又慎,后进生也是人,也有人格,老师要尊重他们人格,尤其尊重他们人格,老师在尊重他们的人格,发展中的幼稚和不成熟成份,要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使他们真正受到被人尊重的快慰、确信。(后进生转化)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人,在成功大厦的构建中是村料。实践证明,谁能在后进生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能找到开启后进生心灵的钥匙,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美国心理学家曾在一所学校做过一次长效实验,即从学校学生档案中抽出10份,却郑重其事地称:经权威鉴定,这10名学生的智商最高,于是乎全校上下轰动,师生皆对这“智商十佳”学生投来羡慕的目光。对他们也一反常态,视若天才,殊不知这十名学生中尚有两名后进生,此时他们的心态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以自豪的情绪十足的信念迎接突如其来的宠爱。不负众望,开始在奔向成功的征途中跋涉,十年后,这十名学生全部成才。

保护学生的自尊 篇6

笔者听市优秀教师于新华老师执教的一节优质课《画钟》一文时,他是这样做的:让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根据课文的内容,画出《画钟》。于老师为什么不让一名学生来完成呢?课后于老师说他是怕让一名学生来做,做错了让这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丑”和“丢面子”。由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变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合作做题。这意味着答对了固然很好,说明合作学习的确有效,答错了也不会感到非常尴尬,毕竟还有个伴,显然这样更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哈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在黑板上做题,即使教师不表扬,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激励,更何况做多了会给其他学生提供比较借鉴的范文。再如赵新国老师执教《猫》一文时,他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不规范的字,让学生来指正。全班多数学生都能看出来,可只有两位学生举了手。赵老师对这两位学生当众进行了表扬,并作了充分的肯定。赵老师这一做法,不但培养了这二位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在无形中感染和培养了全班学生的自信心。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呢?

首先,我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和学生之间本来就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人格是不该分对象、分时间、分场合的。对待成绩优异、表现良好的学生和对那些成绩落后、表现较差的后进生都该给予相同的尊重和關爱。对于学生出现的某些问题,教师也不必大惊小怪,动辄恶语相向或者置之不理。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哪个人不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呢?我们教师该做的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努力改进,而不是打压学生,让他们失去信心。

从学生本身来讲,不同性格的孩子,对同一件事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般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受挫,可能暂时的不开心过后就忘了。但性格懦弱的孩子可能会产生自卑感,并逐渐丧失自信心;性格倔强的孩子,有可能对教师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比如有次课堂上笔者提问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可除了几名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举手,其他学生没有参与进来的意思。这时笔者叫起一名平时很少举手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出乎意料的是他回答得很好。这可让笔者纳闷了:明明会回答,为什么不愿举手呢?接着我又叫起另一名学生答题,可他答错了,却引起了不少学生的偷笑。这时他涨红了脸,慢慢地低下了头,站在那里束手无策。也就在那一刻,笔者明白了问题所在:原来学生不想举手回答问题正是害怕答错被同学取笑。孩子们害怕答错,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笔者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找回自信。于是,笔者发给每个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学生一张红星卡,不管是答对的,还是答错的,只要表现比以前进步的可以得到更多。从此课堂的气氛比以前活跃多了,回答问题时,学生的脸上也洋溢着更多的自信了。詹姆士?杜布森说:“有千百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建自尊却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让每一名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其次,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赏识和夸赞,学生也不例外。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鼓励,都可能给孩子带来无穷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更加激发出奋发向上的动力。所以,我们教师就该抓住每个学生表现良好的契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夸赞。比如,某个孩子的某次考试成绩取得了一点进步,我们可以奖给他一朵小红花。某个孩子喜欢帮助别的同学,我们该给他鼓励,可以颁发给他“文明标兵”的荣誉称号。教师要用心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获得点滴的成功体验,慢慢地积累起自信,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

最后,我们教师要善于用全面和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要十分仔细地呵护孩子们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信任,他们喜欢受表扬,不愿受批评,特别是在众多学生面前,他们很在乎自己的名声。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最敏感的自尊心,对成长中的学生而言,是一种精神的惩罚。久而久之,学生就害怕回答问题担心出错,也就很少举手发言了。如果学生的每一次当众亮相都能得到充分肯定,带着满意和收获而归,他们还会惧怕当众发言吗?

总之,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必须懂得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何使二者协调发展,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

保护学生的自尊 篇7

一、巧置言行,快乐身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只有在维护住自己自尊心的条件下和环境中才能保持愉快的心境,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由于教师的责任是传道受业解惑,所以教师的每句话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因此,教师就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即便是学生有不实际的想法,教师都要努力学会尊重和保护学生,而对于学生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教师都要采取赞赏的态度去对待,让学生能尽情地发挥,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在教师充满尊重、鼓励、赞赏的目光下,一定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身心健康的人、充满爱心的人。

二、结对学习,齐头并进

结对学习主要是让音乐成绩好的同学帮助音乐成绩差的同学。音乐成绩差的同学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感悟力差,导致在音乐和其他学科上学习不积极、不努力,但这些孩子智商并不低,只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和自我挑战的勇气,教师和学生如果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迎头赶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突破口,这些学生的转变将会实现质的飞跃。学生帮助学生,是很多孩子愿意和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他们觉得自己学习上的问题、自己的不足只暴露给身边一个孩子,不至于降低自己在众多同学中的身份和地位,消除了他们的自卑感和紧张感,使他们能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去,大胆地展示自己学习的结果,并得到同学正确的指导和帮助,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三、调整劣势,凸显优势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五音不全的孩子、嗓子沙哑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不敢放声去歌唱,此时应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1)经常性地给学生做做听音练习。教师都知道一个人的歌唱得准不准、跑不跑调和听音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听音能力差的,往往也会成为唱歌的走调大王。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做做听音的训练,先让学生从听一个音到听一小节音再到听一句旋律,来逐步地培养学生的音准能力。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评选最佳听音能手的方式,这样能促进孩子们的听音热情。

(2)教师还要尽量选择适合孩子们音域的歌曲,使孩子们能在自然声区里歌唱,提高歌唱的音准度,增强他们歌唱的自信度。

(3)对于嗓音沙哑的孩子,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演唱适合他们自己嗓音的歌曲来凸显他们歌唱的优势,如可以选择一些有流行元素的歌曲,说唱方式的歌曲,并冠以最佳歌星、超级歌手等头衔,激励孩子们展示自己。

(4)教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建议家长:①在家里用录音机放孩子平时喜欢唱的歌,让孩子在家里边听边跟着唱;②在家里尽量不要让孩子清唱歌曲,因为清唱会使孩子起音不准,容易陷入走调的状态,降低孩子歌唱的自信度;③支持孩子去学一种乐器,学会了可以鼓励孩子边弹、边听、边唱,培养孩子的音准感。

相信我们的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鼓励和保护下,都会正确地歌唱、深情地歌唱、快乐的歌唱。

四、巧妙评价,关爱倍加

评价的语言具有双重的作用,一种是有鼓励性语言的评价,会让学生信心百倍,更加努力去学习、去创造;一种是缺少鼓励性语言的评价,会间接地挫伤孩子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尊心强的孩子甚至会为老师的一句不太妥当的评价难受很多天,从而影响他们日后的学习状态。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来评价学生呢?

(1)教师要注意在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的描述上都必须是激励性的而非打击性的。我们知道每个学生所具备的音乐能力不同,有些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特别强而另一方面可能相对薄弱,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音乐学习的成绩时要多从学生的特长、特点出发,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激励性的评价机制下发展其音乐能力。

(2)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横向对比式的评价,因为这样的评价最不利于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3)评价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学生间的评价,让他们在课堂中找到“这节课我最欣赏的同学——”“这节课我最喜欢的同学——”“这节课我最敬佩的同学——”。学生间的评价会让课堂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4)给得到老师和学生表扬的孩子以加星的方式进行奖励,当星加到一定的数量可以买一些小奖品分发给孩子,优化孩子的行为,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保护学生的自尊 篇8

一、研究方法

1. 被试。

本研究以方便取样的原则抽取了湖州师范学院三个年级的174名大学生为被试, 有效被试161人, 有效率92.5%, 其中男生55人, 女生106人。

2. 材料和程序。

研究过程的第一阶段以集体施测的方式测量被试的创造力倾向与外显自尊。创造力倾向选用的是由F.E.威廉斯所制的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 由台湾省王木荣所修订。调查问卷共有50个题目, 采用3级评分, 根据正向和反向记分分别计为1分、2分、3分, 得分越高, 说明创造力越高。测验包括四个纬度, 分别为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外显自尊调查采用Rosenberg整体自尊量表, 该量表分值范围10~40分, 分值越高, 自尊程度越高, 量表共包括10个题目, 正向题与反向题各一半。研究的第二个阶段采用个别施测来测量个体的内隐自尊。内隐自尊采用内隐联想测验 (IAT) , 根据标准的IAT模式使用Inquist软件自行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对结果进行处理, 反应时小于300ms以300ms记, 大于3000ms以3000ms记, 对反应错误率超过20%的被试予以剔除。对原始反应时数据进行对数转换, 以转化后的结果为基础对不相容部分和相容部分的结果分别求平均, 其差值作为内隐自尊的指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 不同内隐自尊与不同外显自尊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的差异。

分别以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总体得分平均数为分界点, 将被试分为高、低内隐自尊组与高、低外显自尊组。然后两两匹配, 共得到高内隐自尊—高外显自尊 (双高组, 59人) 、高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 (高内低外组, 50人) 、低内隐自尊—高外显自尊 (低内高外组, 24人) 、低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 (双低组, 28人) 四种组合。四组被试的创造力倾向水平从高到低排列为双高组 (x=111.84) >低内高外组 (x=108.58) >高内低外组 (x=107.32) >低内低外 (x=105.46) 。One-way ANOVA检验结果显示四组被试之间创造力倾向总体水平上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F=2.295, P=0.080) 。各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双高组与高内低外组、双低组的平均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2.

大学生自尊与创造力倾向的相关分析将大学生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总分与创造力倾向的总分及其各纬度做双变量相关分析, 结果如表1, 其结果显示:外显自尊与创造力总分及其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纬度存在显著的相关, 内隐自尊与好奇性纬度存在显著相关。

注:*P<0.05, **P<0.01

3. 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对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的预测。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对创造力倾向的预测程度, 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技术, 以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作为自变量, 创造力倾向为因变量, 考察了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回归效应。表2表明外显自尊对创造力倾向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 其决定系数R2=0.08, 但内隐自尊对创造力倾向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三、讨论

1. 不同内隐自尊与不同外显自尊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的差异。

对不同内隐、外显自尊组合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水平进行One-way ANOVA检验, 结果显示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但双高组的创造力倾向得分明显高于高内低外组、双低组的得分。这说明当大学生的外显自尊表现为较高水平, 他们的创造力倾向水平就高, 而与内隐自尊无关。内隐自我意识的研究结果表明, 内隐认知系统与外显认知系统是相互独立构建的。根据自尊的双重结构模型说, 内隐自尊属于体验的自我评价范畴, 外显自尊属于认知的自我评价范畴, 即两者属于自我评价的两个不同方面。因此在与创造力倾向的关系上两者显示出不同的作用。这也表示创造力倾向是存在于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这一结果提示我们,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 需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外显自尊。

2. 大学生自尊与创造力倾向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创造力倾向与外显自尊呈正相关, 也就是说, 外显自尊高的个体更具有创造力倾向。如同Langer研究中表示的, 评价和规则一样, 会左右人的行为, 个体的自尊越高, 越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因此会积极去体验自我、表现自我的潜能, 因而有表现出较佳的创造力[3]。这一点证实了邓小平等[3]的结论:在以人格为取向的创造力研究中, 自尊与创造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创造力倾向纬度上, 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均与外显自尊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而在想象力纬度上相关不明显, 可能的解释外显自尊的高低对个体的创造行为和态度会有一定影响, 但在想象力上, 自尊高低不会束缚个体的想象力。即使个体对自我评价不高, 但是还是会产生各种想象, 不排除个体希望通过想象来弥补对自我的低评价, 以排除因此而带来的焦虑和不安。此外, 创造力倾向与内隐自尊也未发现存在明显的关联。蔡华俭对成败操纵的实验结果表明:内隐自尊容易受到即时的关于自我的情绪体验的影响, 具有不稳定性, 当个体动机较为强烈, 兴奋水平、情绪唤醒水平较高, 内隐自尊的作用将受到抑制。内隐自尊的不稳定性导致其与创造力倾向的表现出不明显的关系。个体在无意识情况下判断自我价值随境变化的特点导致其无法与个体固定不变的创造力倾向形成一定的关联。这也表明个体只受到外在自我评价对创造力的影响。

3. 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对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的预测。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示:外显自尊对创造力倾向具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 而内隐自尊对创造力倾向不存在预测作用。正如前分析内隐自尊对创造力倾向的不确定关系导致其无法用于预测创造力。在王列富[5]关于创造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认为, 具有创造力的个体在个性品质上表现出有自信、能正确对待错误与失败, 自尊高的个体在某种程度上正代表这些品质, 外显自尊可能是创造性人格的一部分, 具有较高的外显自尊,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自信心强, 勇于冒风险, 具有好奇心, 对于复杂奇怪的事物感到一种魅力, 因而具有较高的创造力倾向。而本研究结果同时也显示预测水平并不是非常明显, 这也表明创造力倾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 其影响因素的不仅仅只有个体某方面的个性品质, 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关于该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对湖州师范学院16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高内隐自尊—高外显自尊组被试的创造力倾向水平显著高于高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组和低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组;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并与其纬度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存在显著正相关, 内隐自尊与好奇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外显自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创造力倾向起到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外显自尊,内隐自尊

参考文献

[1]斯滕博格.创造力手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2]邓小平, 张向葵.自尊与创造力相关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发展, 2011, 19 (5) , 645-651.

[3]蔡华俭.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J].心理学报, 2003, 35 (6) :796-801.

[4]李小平, 张庆林, 何洪波.中学生创造力倾向发展的初步测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31 (6) :65-68.

让学生扬起自尊的风帆远航 篇9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随着他们心智的发展、成熟。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 自我尊重, 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 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所以,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呵护学生的自尊, 让学生扬起自尊的风帆远航是教育工作中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自尊对小学生行为也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自尊心可以化为上进心, 自信心。在学习的竞争中, 在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中, 在日常生活实际点点滴滴中, 正确引导自尊能够促使其慎独, 道德内化, 促使在善的、美的、真的面前不甘落后, 促使其能够自我约束。

那么如何呵护学生的自尊, 如何让他们由被动的接受教育到主动地约束自己、教育自己?以下的方法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 拿出来和大家共享。

一、在学习上放大他们的每一个优点。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 进步的快乐

学生到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当今社会人们又常常以成绩论英雄。成绩优异的学生到哪里都是宠爱有加。反之, 成绩差的学生则处处受到人们的耻笑与蔑视。因为在众人的眼里, 学生就得成绩斐然, 学有所成。包括很多教师也是这种认识。因为应试教育的约束力, 老师都喜欢成绩突出的学生, 因为可以证明自己的教学能力, 更可以因此而得到学校的认同和奖励。所以, 每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可以一“白”遮百丑。成绩的光环足以覆盖一切负面的行为。但对于那些成绩不好的拖班级后腿的学生, 老师则抱以嫌恶的目光。教育家加里宁说过:一个蔑视的眼神可以使一个孩子自信的天平失去平衡, 而一个鼓励的眼神却可以使他燃起希望的火花。

所以, 对于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 放大他们的每一个优点, 以赏识的目光关注他们的每一个进步, 让他们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所以, 在工作中不妨对学生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法。对于在学习中、竞赛中极度缺乏自信心, 有自卑感的学生, 要不断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 让他们试着采取积极的自我暗示:“只要我努力就会成功的”, “我也能行的”, 同时教师讲一些伟人如何“镇定自若”, 如何“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小故事。适时适地的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对于后进生, 在他们自信心最为低落的时候, 如果教师愈发的不顾及其自尊心, 那么可能在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和老师的一贯批评中, 自尊心会渐渐趋向无所谓, “破罐子破摔”, 形成恶性循环。反之, 教师用“我相信你一定能行!”“别紧张, 你会成功的!”等激励性的赞美性的语言, 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过,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人生在世, 孰能无过?我们需要真诚的赞美, 也需要善意的批评。赞美是鼓励, 批评是督促;赞美如阳光, 批评如雨露, 二者缺一不可。但是, 批评应讲究口才艺术。俗话说:“打是疼, 骂是爱, 不管不问要变坏”。但“良药”未必皆苦口。对于学生有错误的言语和行为应给予宽容、启发、诱导、纠正、期待改正等恰当的有效的引导, 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和语言艺术, 也可做到“忠言不逆耳”。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 一个亲昵的动作都会提到学生的良好反应, 相应的学生思维就活泼, 课堂气氛就会热烈, 学生也就敢说, 敢争, 敢提问题, 教学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心理实践证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快乐, 便会激发起追求更多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要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长处, 人人都有成功的希望, 要让他们在不断尝试成功的喜悦中树立信心。反之,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最伤害孩子的自尊, 任意惩罚孩子也伤害孩子的自尊。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熏陶学生的自尊心

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的构建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好的拥有自尊意识。布置教室的时候在黑板上方以及教室左右两侧所张贴的标语选择要趋向激励, 其他的师生动手书写要尽量礼貌、文明, 如贴“细节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一切。”“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求真尚美, 砺志笃行”, 尤其要注意的在公告栏和黑板报上切忌醒目的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句与图画。

此外, 教师还要牢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做人原则。通过课堂课间的言传身教, 确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友善、和蔼、幽默、公正、知识渊博、兴趣广泛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只有亲其师, 方能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 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诸如教师提问、批评的语气方法, 即使向学生借东西小细节, 也需是学生的示范。每一个学生都是感情丰富的鲜活的生命。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内驱力。在班级的管理上, 在班干部的选择和使用上, 在班级成员间的人际关系上,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翁, 学生间要平等、礼貌、互相尊重。在师生交往以及学生之间互动的交往中,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会展示自己, 学会做人。即使有矛盾, 教师力求坚持激励和正面引导教育, 防止“破窗理论”, 最好能防患于未然。

另外,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采用一些科学方法来增强其自尊心, 培养其自尊心。如对胆小的学生, 教师要为他们创造条件, 选择适当的时机叫他们读书, 回答问题;在班组活动中尽量发挥其特长, 一有进步就给与表扬。对于后进生的家访, 也不妨采用“报喜式”。对犯过错误的学生, 不要揭“伤疤”, 要把重点放在引导鼓励上, 充分信任他们, 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变好并产生一种道德上的意志力, 从而不断进步。

曾经看过一则报道:在一次英语课堂上, 有好几个学生在课堂上吵闹。教师非常生气, 就指着其中的一个学生骂道;“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哗众取宠是不是?”那个学生很不服气, 当时就和这位教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教师狂怒之际失去理智, 把那个学生以前犯过的一些错误全部抖了出来, 教室里鸦雀无声, 学生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 泪水在他的眼眶打转, 终于, 他冲出了教室。之后, 这个学生再也不来上课, 并且强烈要求学校换教师, 否则就转学。这个故事给了教师们一个警示: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们绝不能有意或无意地挖苦取笑, 更不能对他们横加指责, 揭露老底, 而应该把立足点放在对他们的引导教育鼓励上。

三、着力于生活实践,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培养与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要立足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展示自我的过程中, 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自尊心与责任感。

班级活动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实践, 无论是学科综合活动, 还是少先队活动, 教师应主动地给学生创造机会, 让学生在这些生活实践活动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

如游戏、角色扮演法。在晨会课、班队课、思品课上, 教师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制造情境, 有针对性地进行游戏、角色扮演, 在活动中换位思考问题,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中, 对他人所处的情境进行情绪体验, 在无形中感知如何应尊重他人并受到他人的尊重。

或者开展书法、绘画、作文竞赛等活动, 开展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在学生的自我表现中, 在进行评价中, 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另外可以设置优胜奖, 优秀奖, 只要是比上次有进步或者学习态度认真的都可得奖。学生得到适当合理的激励后, 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内化品格。在最后的评价中, 评价方式也必须是公平的, 民主的, 让集体成员一起分享这份成功与喜悦。譬如:在活动中首先可通过自荐的形式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 让学生体验到靠自我努力强化主体意识获得的超越自我的进步, 学生自尊心在得到尊重的同时, 也促使学生自尊心向自信心的良性转化, 促使其去自立、自强。

记得一首歌唱道:爱人的心是玻璃做的。在这里我要说:学生的自尊是玻璃做的。我们要小心地呵护学生的那颗没有成熟的自尊心, 让他们扬起自尊自信的风帆远航。

摘要:尊重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学说中的一种需求。综合各方面因素, 笔者对如何保证并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1、在学习上放大他们的每一个优点。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 进步的快乐。2、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熏陶学生的自尊心。3、着力于生活实践,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培养与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关键词:马斯洛,尊重需求,自尊,实施途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总体介绍,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贾美华。

[2]陈建超:《浅谈如何保护小学生的自尊心》, 东钱湖镇高钱小学。

大学生体质特殊群体自尊的研究 篇10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身身体特点、个性、社会身份和行为的评价或情感反应, 它被认为是最能预测情感和生活变化的个性变量。在运动心理学领域中, 自尊常用来检测锻炼后心理效益的假设;同时, 自尊水平又可作为一种预测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状况的手段。身体自尊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2]。它是整体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对于不同群体自尊水平的研究有很多[3,4,5], 但对于体质特殊群体自尊水平的研究还比较少, 特别是对体质弱势群体通过施加一定的运动手段进行干预后, 对其自尊水平变化的研究更是空白。因此, 通过本研究为当前大学生自尊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为提高体质弱势群体的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水平提供心理学参考。同时也为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体质弱势群体”的界定包含一个充分条件和两个基本标准:充分条件是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疾病或身体有残障的人群;基本标准一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得分在59 分以下的人群;基本标准二是体重指数 (BMI) 测试结果在以下范围的人群:BMI<20, 或 BMI≥26.5。达到以上充分条件或两个基本标准的学生群体可被确定为“体质弱势群体” 。“体质强势群体”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校运动队队员, 二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得分在86分以上并且20≤BMI<24。

体重指数 (BMI) 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一种衡量人的体重是否超重或肥胖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体重指数 (BMI) =实际体重 (kg) /身高2 (m2) 。我国学者研究认为:BMI<20为偏瘦, 20≤BMI<24 为正常, 24≤BMI<26.5 为偏胖, 26.5≤BMI为肥胖[6]。因此, 本标准的选择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本文研究对象不包括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疾病或身体有残障的人群。体质强势群体不排除满足条件的非运动员。

从2008年浙江财经学院12000多名体质健康测试学生中, 选择了体质强势群体526名 (男:246人;女:280人) , 体质弱势群体757名 (男:469人;女:288人) 做为研究对象。然后各组随机选择男女各110人, 共440人作为问卷调查对象。最后剔除无效问卷28份, 得有效问卷412份。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身体自尊量表:采用Franzoi等人 (1985) 编制的身体自尊量表 (BES) 。该量表共35个项目, 分三个维度。BES在国外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3, 折半信度为0.87[7]。

整体自尊测量:采用Rosenberg (1965) 自尊量表SES中文版。SES共10道题目, 要求被试在“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四个等级上评价自己。分数越高, 表明自尊水平越高。该量表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8]。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2, 折半信度为0.81。

1.2.2 实验法

选择体质弱势群体中体质为肥胖 (体质测试总分<60分, 且BMI指数≥26.5) 的学生30人 (全部为男生, 避免女生经期对于实验过程的影响) 为实验对象, 其中15人为实验组, 剩余15人为对照组, 同时运用身体自尊量表、整体自尊测量的初测成绩, 以及他们的体质测试总成绩, 经T检验处理P>0.05, 要求差异均不存在显著性。

实验从2009年3月1日到5月1日对研究对象的实验组采用自编运动处方进行干预, 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随其保持日常生活习惯。实验结束后再次运用身体自尊量表、整体自尊测量研究对象状况。如实验后身体自尊量表、整体自尊量表指标分值显著性增加, 同时大学生体质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则干预手段是有效果的。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与统计的数据运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质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身体自尊、整体自尊的比较分析

体质强势群体 (体质测试总分≥86分, 且20≤BMI指数<24) ;体质弱势群体 (体质测试总分<60分, 且BMI指数<20或BMI指数≥26.5) (以下同)

根据表1, 体质强势群体无论是身体自尊水平还是整体自尊水平都要高于体质弱势群体, 且差异极其显著 (P<0.001) 。身体自尊是整体自尊一个较低级的具体领域的自尊, 根据以往研究[9,10], 具体领域自尊的提高会改善整体自尊的状况。因此, 尽管影响个体自尊水平的因素很多, 但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确实是提高人们自尊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自尊与整体自尊得分分析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能测试各指标比较

注:* P<0.01, ** P<0.05

表2、3、4显示, 体质弱势群体在经过一定的科学锻炼后, 其身体自尊与整体自尊水平都有了差异性的变化, 且显著提高。而没有经过运动处方干预后的对照组, 其身体自尊与整体自尊水平变化不大, 基本维持在原有水平。研究表明, 参与体育活动能够提高个体对身体的自我认识和评价, 如提高健康水平、提高个体的运动能力知觉等等, 从而进一步提高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各项体能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 结论

3.1

体质强势群体大学生的身体自尊与整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体质弱势群体。

3.2

通过一段时期的科学锻炼 (运动处方) , 可以有效的提高体质弱势群体 (肥胖人群) 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水平, 同时其各项体能水平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再次证明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同步发展和提高。

摘要:通过对12000名大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 以身体自尊与整体自尊2个量表为研究工具, 对其中412名体质特殊群体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科学锻炼 (运动处方) 可以有效的提高体质弱势群体 (肥胖人群) 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水平, 同时其各项体能水平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再次证明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的身心健康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运动处方,一般自尊,整体自尊,体质弱势群体

参考文献

[1]周二三等.体质弱势群体的理论构建[J].体育学刊, 2008, 15 (7) :46

[2]李京诚.身体锻炼心理某些领域的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师范学报, 1999, 5 (3) :42-47

[3]殷晓旺, 张力为.大学生身体自我、学业自我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J].体育科学, 2005, 25 (3) :38-41

[4]何玲, 张力为.抽象及其具体身体自尊评价方式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25 (3) :320-323, 330

[5]田录梅.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 (1) :66

[6]刘成, 刘秀华.体质弱势群体与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 2005 (9) :70

请保护宝宝的小秘密&自尊心 篇11

妈妈就不明白了,小宝宝怎么就有小秘密了?

宝宝也有不想让人知道的小秘密

这件事值得爸爸妈妈们深思。在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人想当然地认为宝宝不应该有隐私,在家人面前没有秘密可言。其实,宝宝也有享有隐私权的基本权利。对宝宝而言,他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秘密就是个人隐私,例如爸爸妈妈吵架或离婚、自己身体上隐藏的缺陷、某次游戏得了最后一名、某次活动出了洋相、因为不听话被惩罚等。要是你经常对别人提及这些,宝宝会觉得这是在揭自己的短处。就如苗苗,身上有一个特别的胎记,在她很小的时候,妈妈总是喜欢撩起她的衣服向别人展示那个胎记,打那时候起,她就觉得有了这个胎记特别丢人,同时也对妈妈的做法很反感,觉得妈妈没完没了地揭露自己的小秘密,很伤害自己,为此还和妈妈有了隔阂。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2岁半左右的宝宝已经开始有羞耻感了,3岁的宝宝会有一些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小秘密,4岁以后的宝宝则会有越来越多不希望别人知道的事情。这些都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需求。

爸爸妈妈怎么做

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宝宝有了日益增多的独立需求,渴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隐私空间,而爸爸妈妈偏偏对宝宝的一切都想了解,想知道,总想让宝宝在自己的控制下成长,按照自己的理想加以塑造。

因此,你一方面要尊重宝宝的隐私,在宝宝面前言行谨慎,切莫信口开河,无意间侵犯宝宝的隐私权,给宝宝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给宝宝创设出属于他的空间,比如,与宝宝分床睡,为稍大一点的宝宝设立单人房间,允许宝宝保留个人秘密等。另一方面也要从小培养宝宝的隐私意识,让他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让别人知道的,哪些事情只能自己和爸爸妈妈知道。将隐私具体化,避免宝宝不知不觉向他人透露自己的隐私,从而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冷静对待宝宝的过失

年轻父母可以从宝宝1岁左右,为宝宝建立一套简单、明了、容易操作的行为规则,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给他一个宽松而具有规则的环境,使他逐渐学会自律。

宝宝如果犯的是同一种错误,这也很正常。正确的做法是:你可以对宝宝说明自己的感受,并以一种关心孩子的口吻表达出来:“当你做某某事时,我感到……”,如“当你把玩具扔到小妹妹床上时我感到很生气,那样做会碰伤她的。”请注意说话的语气和内容,既要让宝宝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又要保护他的自尊心。

大学生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篇12

最早的自尊定义是心理学家James提出的, 他认为自尊作为自我价值的感受, 取决于实际情况与自己设想的可能性的比值, 并提出了著名的公式:自尊=成功/抱负。本世纪初, 国际自尊心理协会执行理事长布兰登 (Brandon, 2000) 提出, 自尊是把自己体验为有能力应付基本的生活挑战和应付值得幸福的基本挑战的倾向性。自尊概念的界定各有侧重, 但都表明:自尊是一种包含着个体自我认知的价值判断, 是个体对自我价值、重要性和成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成就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动机, 指人们努力追求卓越, 以期望达成更高目标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倾向。成就动机是个体后天的发展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对特定个人偏好事件希望做得更好和超越自我的一种动机。它是一种稳定的动机, 是个体在充分认识自我, 尊重自我的前提下对自我实现追求的一种驱动力。

前研究表明:自尊不存在性别、年级、城乡差异, 并且自尊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中, 景怀斌、黄甜等研究者认为成就动机存在性别差异, 李萌、张文梅、苗朝阳等研究者认为性别差异不显著, 由于研究者所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 所使用测量工具的不一致, 以及调查的对象所处的地域不同, 这些都是引起大学生成就动机受各因素影响差异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从某高校随机抽取25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 经筛选有效问卷为227份, 有效回收率90.8%。其中:男生105人 (46.3%) , 女生122人 (53.7%) ;城市104人 (45.8%) , 农村123人 (54.2%) ;一年级54人 (29.3%) , 二年级64人 (34.2%) , 三年级67人 (36.4%) , 四年级42人 (18.5%) 。

2、研究工具

(1) 自尊量表 (SES)

该量表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 量表共10个项目, 包括正反向计分题, 采用1-4级进行计分, 总分范围是10-40分, 分数越高, 自尊程度越高。鉴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 并参考孙钦铃对该量表的修订, 我们将第8题改为“我感到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将第9题改为“我总是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本研究采用孙钦铃 (2007) 修订的SES, 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5, 分半信度为0.785。在本研究中, 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93。

(2) 成就动机量表 (AMS)

本研究采用挪威心理学家1970年T.Gjesme and R.Nygard编制的, 上海师大 (1988) 叶仁敏译制的成就动机量表 (AMS) 。该量表包括追求成功 (Ms) 与避免失败 (Mf) 两个分量表。

两个分量表各有15题。Ms大于Mf则总的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比较高, Ms小于Mf则总的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比较低, 个体倾向于避免失败。Ms-Mf则为成就动机总分。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 (追求成功分量表) , 0.84 (避免失败分量表) 。在本研究中, 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36, 各分量表的信度分表为0.7946和0.8415。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for windows 11.5软件进行分析。

三、结果

1、自尊、成就动机、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在性别、生源地的统计分析

注:*:p<0.05

注:*:p<0.05

2、自尊、成就动机、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在年级变量上的方差分析

注:*:p<0.05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 发现:大学生自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 也就是说, 至少有两个年级之间有差异, 因此本研究对此继续进行LSD检验, 见表7。

注:*:p<0.05

3、不同自尊水平的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比较分析

注:*:p<0.05

本研究按分数高低把学生分成高分组与低分组, 考察两组被试成就动机的差异, 发现:高自尊组与低自尊组的成就动机、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动机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4、成就动机与自尊的相关分析

注:**:p<0.01

5、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发现, 自尊与成就动机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为探讨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进一步做回归分析。把自尊作为自变量, 成就动机作为因变量, 进行回归分析。

注:*:p<0.05

四、分析与讨论

1、大学生自尊现状分析

研究发现大学生自尊在性别和生源地变量上无显著差异, 在年级变量上差异显著。这个结果与陈秀娟等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点:由于现在性别逐渐趋于双性化, 男女分化不明显, 女性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 男女大学生均可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 观念逐渐趋于一致;大学生融入校园以后, 受学校氛围影响, 不同生源地男、女生从事相同的活动, 有着大体相同的趋向和价值观。研究还发现:大二学生的自尊水平是相对较低的, 从整个大学生活来看, 大二是较为平稳的一年, 父母管教逐渐减少, 学业压力相对较低, 是大学四年中较轻松的一年, 鉴于这种原因, 有些原本懒散的学生变得松懈, 仅要求课程及格, 毕业时拿学位证;有些逐渐发现身边越来越多优秀的同学, 拒绝抓住机会表现自己, 拒绝成为重要的角色等。从某种程度上讲, 他们更关注于保护自己不要在公众中丢脸和受窘。低自尊者对自我保护的需要胜过了他们希望被别人看重的需要。这样, 低自尊者就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许多人因而郁郁不得志。在本研究中, 大四学生的自尊水平是最高的, 属于高自尊者。大四的学生虽然面临着毕业、就业、择业、情感等诸方面的困扰, 但其生理、心理、学业俱以成熟, 为踏上人生的又一征途做好了准备, 以自己良好的一面向他人展示。高自尊者的行为动机来自于对“自我提高”的关注, 即高自尊者对提高自己的尊严和公众形象感兴趣。他们希望别人认为他们很好, 钦佩他们, 并且当他们做得好时赞许他们。

2、大学生成就动机现状分析

研究发现, 大学生成就动机和追求成功动机存在性别差异, 在生源地与年级变量上差异不显著, 且追求成功动机显著高于避免失败动机。在追求成功动机上, 男性高于女性;在避免失败动机上, 女性高于男性。此结果与景怀斌 (1995) 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一般来看, 成就动机受社会、文化、家庭教育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在传统的社会规范中, 父母、学校教育对男孩子都寄予很高的期望, 热盼他们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志向, 在事业上自强不息, 以后成为家庭经济乃至整个家庭的支柱及社会的支柱, 因承担重大责任, 因此要求男孩必须努力追求事业的成功。而对于女孩, 即使在同样的家庭, 父母并不会要求女性如男性那样在工作和事业上取得成功, 更多的是希望女性依赖、顺从, 合作和不过多地追求名利, 他们对女孩子的更大期盼是在婚姻上有个好归宿, 而不指望她们出人头地。同时, 社会的分工也影响男女成就水平的差异, 在大多数情况下, 诸多如法官、医生、工程师、医生等等重要的工作更多的是由男性来承担, 而像秘书、护士等等辅助性的工作常常由女性来担任。因此, 男性和女性在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上会存在显著的差异: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3、不同自尊水平的成就动机比较

本研究把学生分成高分组与低分组, 考察两组被试成就动机的差异, 发现:高、低自尊组的成就动机 (t=-5.886, p=0.000) 、追求成功 (t=-3.962, p=0.000) 和避免失败动机 (t=4.936, p=0.000) 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不同自尊水平的个体, 其成就动机、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均存在显著差异。自尊高的人, 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并感到自己值得别人尊重, 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看重, 乐于挑战有困难的任务, 以此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而成就感的获得来自于个体的成功体验, 因此, 个体成就动机相应较高。反之, 低自尊者往往受外界因素影响, 拒绝抓住表现的机会, 不能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才能, 成就感的获得较少, 常常因为自卑而缺乏自信, 经常贬低自己, 对自己的负性评价较多, 这些消极的情绪导致他们不能追求积极的成功体验。高自尊者由于情绪高昂, 往往能超越自我, 以较大的热情去追求某种目标, 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模式。而低自尊者如自卑的人则常常感觉到压抑、紧张、焦虑, 使得他们难以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感兴趣的活动中去, 表现出消极的行为模式。所以高、低自尊组的成就动机存在显著差异。

4、关于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

上一篇:英语阅读切入点的选择下一篇:小学化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