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保护环境(共12篇)
大学生保护环境 篇1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地理学科来讲, 环境保护是永恒的主题。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也是师范地理教学的中心内容, 是贯穿教学的主线之一。在我校使用的中师地理教材中, 第一章至第九章讨论的主题即是人地关系, 第一章至第四章分别讨论人类生存环境的四个主要方面: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 第五章至第八章分别讨论人类活动环境的各个方面——聚落、农业、工业、地域联系和旅游, 第九章人类和环境, 则是对以上各章内容做高度的概括说明, 以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线索, 揭示当今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 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根本途径。
由此可见,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让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是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使命。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也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手段, 是学生德育工作很好的切入点。
在地理教育中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很好地把环境保护的理念, 不但植入学生的大脑, 而且还能让学生把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呢?
一教师需要提高个人文化和专业素养, 怀揣爱国热情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 必须怀揣爱国主义情怀,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富饶的资源容易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要用爱国主义的激情唤起学生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环境、创建美好家园的情操;要教会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地理教师还必须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与时俱进, 充分感受和认识人地关系, 能够从理性的知识角度和感性的情感角度来引导学生, 让学生能对生活中所发生的恶性环境事件做出正确理性的反应。
二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真挚的师生情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教学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 教师就必须认真、持久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只有有了学习兴趣, 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才能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 才能让他们认识到地理有趣、有用、可学。
三让学生充分认识目前的环境形势, 学会有用的地理
当前, 国际社会关注的全球环境热点问题主要是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实际上也是发展问题。由于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经济结构、产业政策、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 环境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解决环境问题的侧重点和对策也不一样。让学生了解世界及我国的环境问题, 才能够更好地在地理学习中产生共鸣。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标最基本的理念, 要求教学要尽量还原生活, 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把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中,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 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和内在需求, 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地理教学中针对环境保护教育, 根据生活地理的内容要求, 我总结了一下, 它们包括: (1) 能够评价生活环境质量, 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个性爱好选择居住地的区位, 并能对环境采取积极态度与保护行动。 (2) 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认识, 具有安全意识, 并能基本掌握自我保护的措施。 (3) 运用地理常识看懂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 了解国内外重大环境事件的地理背景。 (4) 在休闲时, 知道采取什么休闲方式 (如娱乐、健身、野营、旅游等) , 并知道怎样利用环境或选择路线来进行休闲活动。 (5) 知道区位生产和销售地的人文特征与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 以及生产中的环境代价。纵观当下我们的教育观念, 在环保意识上仍然存在很大的漏洞与问题。正因为如此, 我们的环境意识淡薄, 在教育上对环保意识的重视程度不够, 致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难以和谐。因此, 我们在地理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利用学科的优势, 应该注意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人们对于环保的重视。
四结合中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职业特征开展教育活动
师范学校的在校生年龄为15~20岁, 他们充满激情, 情绪情感内容的社会性日益深刻, 能用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深刻, 初步形成了道德观点、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相联系的道德信念, 自我意识渐渐发展, 世界观逐步形成, 出现了情感倾向的定型。针对这样一个群体, 地理教师要积极正面地加以引导, 将环境保护、热爱国家的思想意识内化为他们世界观、价值观的一部分。
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建设者。必须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是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 要对现代青少年学生进行必要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我校师范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选择的职业是教师, 主要是从事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 承担着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当环境保护这一思想已经成为教师本身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一部分的时候, 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可以很好地将这一思想理念传递给学生。
参考文献
[1]何霞.浅谈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课堂内外 (教师版) , 2012 (12)
[2]李瑞霞.地理课教学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4)
大学生保护环境 篇2
我是在大连出生、长大的,对自己的家乡很是热爱。但进十多年大连飞速的发展,使我们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青山被漫天的灰尘所掩盖,绿水被泥沙搅浑,干净整洁的街道满是垃圾,塑料带漫天飞舞,倒是别有一番风景。怀着想为子孙后代留一个美好家园的想法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每一次的活动我都
我个人认为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有做到位,比如:全身投入,认真仔细;平日在单位也和同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也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
1、环保宣传方面,我觉得环保要从孩子抓起,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每个月至少一次要到学校做宣传并组织活动,我们要专门成立这样一个部门、做计划认真实施。可以在幼儿园、小学举办“环保绘画大赛”;中学、高中举办作文比赛;大学可以进行具体项目实施……..等等
2、每次活动时要带一个收集废旧电池的箱子,箱子做的要有我们环保明显标示,因为家家户户都有废旧电池,如果和日常垃圾一起丢的话挺麻烦。我们统一回收,统一销毁。
3、我们每次清理垃圾时会捡到可以卖钱的垃圾,我们把这些垃圾集中起来卖钱,把善款集中起来成立“环保基金”用善款首先帮助我们志愿者队伍中需要帮助的队员。我们每个队员活动时都必须交一些自己卖垃圾的善款或自己攒的可以卖钱的垃圾。余款作些环保袋子,在每次活动宣传时发放给答对题的人,或可以用5个以上空瓶子换环保袋子。
4、我们每个月必须有两次在商业街举办的宣传活动,向人们宣传“具体”自己能做到的环保方面的事情。
5、我们还要举办一个“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自己的嘴,不随地吐痰”这样长久的环保公益活动。
让学生学会保护自然界的环境 篇3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296-01
我们对学生教育的目的是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可以更好的改造自然界,在化学教学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重点介绍大水体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绿色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倡导绿色消费的新观念,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一、为培养初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教师要制定好环境保护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中在学习中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
1、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会运用化学原理消除污染。
2、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和社区资源,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3、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关爱他人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也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有些化學实验会产生有害气体、有害废水等有害物质,对教室、实验室等造成污染,甚至影响到师生健康。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对每一个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实验,都要强调注意事项,讲解如何避免污染,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与环境有关的实验,都是一个很好的教材。环境保护无小事,环境保护从身边做起。
1、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稀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硫粉的用量要尽量的少,只要不影响到实验现象即可,若实验后还有硫没有燃烧完,要及时熄灭,不能让其持续燃烧,防止二氧化硫逸散到教室中造成污染。
2、做一氧化碳还氧化铜的实验,为防止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尾气不能直接排放,要用气球收集或直接点燃,并引导学生讨论是否还有更科学的处理方法?(用导管把尾气引到氧化铜下方点燃,既可防止污染,又可节约能源)
3、在做酸、碱与指示剂作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时,把其中的许多反应改成微型实验,改在点滴版上做,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也减少了废液的产生。对实验后的废液,要求统一倒在指定的地方,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四、开展社区环保调研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社区资源,有效地开展与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保参与意识,争当环保小卫士。
1、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积极开展与环境有关的社区调查活动,引导他们发现环境问题、展开探究、获取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密切联系现实和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如:组织学生参观本地企业如造纸厂、合成氨厂的生产和废水处理性况;组织学生调查本地水域中水葫芦狂长的状况;组织学生调查当的环境污染情况,提出治理的初步意见;组织学生调查常见食品添加剂种类,讨论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以上活动,可以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环境污染的能力。
2、积极开展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增强环保意识;初步学会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养成绿色消费的新观念。
大学生保护环境 篇4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材中的环境保护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根据初中教材内容, 将环境污染大概分为三大类: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应加强和拓宽环境保护教育内容:
1.水污染
明确对学生指出, 我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国十大水系, 普遍受到污染, 辽河、海河、淮河等污染严重, 35个较大的淡水湖有17个遭到程度不同的污染;特别是饮用水, 我国城镇附近受污染率高达90%。同时我国的用水还很浪费, 主要表现在农业占全国用水量70.4%, 利用水率较低, 工业上, 水的重复利用率低、单位产量的耗水量高, 生活用水的浪费随处可见, 学生浪费水的现象也很多。在讲授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的第四节《爱护水资源》时, 我们要教育学生“以节约为荣”, 节约每一滴水。提倡在农业上设法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提高灌溉效果;工业上改进工艺, 提高水循环利用率;生活污水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不用含磷洗衣粉, 不要随便将有毒有害的废水倒进下水道。
2.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主要有三种:①生活污染:人们由于烧饭、取暖等生活上的需要向大气排放烟、尘等造成的污染。②工业污染:火力发电、钢铁、水泥、化工等工矿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烟、尘、无机或有机化合物造成的大气污染。③交通污染:汽车、飞机、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排放尾气所造成的大气污染。这些污染物被排放到大气中, 与水汽结合, 形成硫酸和硝酸, 造成许多地区降酸性雨。
根据教材的第六单元的《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的《燃料及其利用》等章节的学习及联系生活实际, 向学生重点介绍燃料燃烧后的产物等对环境以及人体的危害的情况, 对学生强调要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保护大气环境的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的方法, 如减少人为排放污染物;减少生活用煤;对煤和石油进行脱硫处理或将煤转为气态或液态再进行燃烧;控制不合理的燃烧, 改进燃烧条件, 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出;改良汽车的尾气排放, 或者使用无铅汽油;使用和开发新的清洁燃料及能源, 如氢气、地热、太阳能等等。
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来源很广, 种类很多, 大致分可为无机污染和有机污染, 与大气、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许多是相同的。对于农药和有机污染、病原菌等其他类型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 目前尚难以估计, 污染情况在国内已经相当严重。另外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 (作) 物体中积累, 并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 危害人畜健康, 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通过学习第十一单元的《化学肥料》, 让学生认识到当前土壤污染情况, 教育学生在平常生活中要注意不要乱丢生活垃圾, 特别是一些“白色垃圾”, 动员学生自觉地将垃圾分门别类收集, 合理处理能再利用的垃圾;将不可降解、有害有毒的物质放置固定地方再处理;减少农药的施放等。
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 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 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 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实验样品, 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 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值、用SO2形成硫酸等等。另一方面, 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 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例如, 在做有毒性气体 (如SO2、CO等) 放出的试验时, 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 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 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 从自身做起, 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三、在化学课外活动中, 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把环境保护教育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 既可补充课堂教学上因时间限制而造成的不足, 又可使学生加深认识, 充分理解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 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周边水的酸碱度, 到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处理, 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 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 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 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时刻牢记环保使命, 充分利用和节约能源, 如节水、节电, 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 不乱倒污水等, 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 如含磷洗衣粉、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大学生保护环境 篇5
大家好!我是二2班的王政清。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爱自然,请爱护生物!
明天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是一个以关爱万物、呵护生命为主题的纪念日。这个日子又一次提醒人们:在地球上,我们还拥有许许多多,跟我们共同生活的生物伙伴。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目前,全世界的物种估计有1000多万至3000多万种,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使地球上呈现出鸟语花香,绚丽多彩的繁荣景象。这些要感谢于自然,感恩于地球。
各种各样的生物又与我们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目前世界上食物消费量的90%来源于20多种植物,动物则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鱼、肉、蛋、奶等营养丰富的食品。除此之外,它们还为人类提供药物和工业原料等。
自然真是太伟大了,它无私的为人类奉献了这么多,而我们呢?人类不仅没有好好感恩地球,反而开始破坏自然。近百年来,由于人口剧增,环境恶化,地球的生物体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破坏。据调查,全世界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一天就有150-200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那我们能够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些什么呢?我提议,同学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充当义务宣传员,向家长、亲友和社会上的人们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2、积极充当生物的爱心使者,从我做起,自觉保护生物,美化环境。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积极开展并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活动,怀着一颗对自然感恩的心,一起爱自然,爱生物吧!
谈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篇6
关键词:环境保护;措施;环境意识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33-0156-01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环保,在我们的生活中极为重要,我们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保护好环境!
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我国政府也早就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如,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顺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了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
毋庸置疑,环境意识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全面的环境保护和全民族环保意识的普及与提高,决非轻而易举;环境保护不仅包括动物、森林的保护、防止大气和水的污染这样一些“大事”,也包括我们周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小事。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人会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2 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一是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是要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三是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
2.2 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二是要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三是要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
2.3 建立环保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一是要加大政府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二是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机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支持有条件的投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2.4 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一是要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二是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
2.5 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将继续努力,把书面的目标化为具体的行动,承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人类早日全面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Zhang Wenju
Abstra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thods and a variety of means and to the life of people is very important, we should do our bes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talk ab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大学生保护环境 篇7
一、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如今, 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人类共同的任务。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是学校教育教学推卸不了的责任。在所有学科中化学学科与环境保护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最近20年,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的发展, 为社会提供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要树立全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但是, 遗憾的是一些学生乱扔废电池、食物包装塑料袋, 乱吐口香糖, 乱放鞭炮, 乱排污水等, 这些都是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的表现。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 要求重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 教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强调要强化人文教育。所以, 化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结合课堂教学切实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二、对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的几点建议
1. 在平时教学中强调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说明环境污染和保护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教学“空气”时, 可以给学生强调“在英国伦敦因有毒性烟雾照成无数人死亡的事件”, “随着工业的发展在空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烟、灰尘等污染着空气。受污染的空气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害, 破坏生态环境……”。充分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关联的素材, 具体说明环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 教师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在环境保护方面做表率
曾有学者说过“学生是教师的影子”, 这说明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深刻, 学生在无形中模仿着教师的言行 (特别是行为) , 所以教师要带头做好环境保护的榜样。例如, 化学实验结束后要妥当处理垃圾, 预防污染;不要吸烟等等。
3. 组织参观、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多样的实践活动,
开拓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认清环境污染问题,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 在“爱护水资源”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江、河、湖等地调查分析水的情况后让学生写调查报告;可以让学生通过书籍、报纸、网络等媒体收集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和水污染的信息, 把这些以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分类后整理并交流。通过这些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体生存必须的物质, 为了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爱护水资源, 即节约用水的同时要防止水的污染。
教师要结合本地的情况开展学生的研究活动, 时刻关注环境科学的动态, 把它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 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环境保护意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与环境保护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而在环境保护过程中, 经常会用到大量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当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时, 学生往往引以为豪, 并获得一种满足感。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去参观, 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 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处, 让学生开动脑筋, 设想对尾气的处理和废液的转化利用, 如何变废为宝;另外,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和交流等方式, 查找废旧电池的资料, 分成小组实验并要求写成小论文;让学生设计环境调查表, 发放给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调查, 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有些学生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 用生动的动画片呼吁人们增强环境、生态保护意识, 这些都将极大地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 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将教学内容与环境保护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 从而强化学习化学的兴趣。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引导学生去分析, 使学生边学边解决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从而产生极大的喜悦, 并转化为其强大的求知欲。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大学生保护环境 篇8
在移动互联网中,个人信息是由与其密切相关的网络信息所组成,当前大学生的网络个人信息易遭非法利用、泄露和修改等,所以大学生如何防范管理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个人信息综述
1.1 个人信息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个人信息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按能否直接识别分为直接个人信息和间接个人信息;按是否涉及个人隐私分为敏感个人信息和琐细个人信息;以当前计算机处理技术标准分为电脑处理个人信息与非电脑处理个人信息;以个人信息是否公开分为公开个人信息和隐秘个人信息。
1.2 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现状和目的
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互联网络环境下,通过加强立法保障和行业自律、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用户信息安全意识等途径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协议和技术方面,如Zakhary等提出分布式协同的模糊协议, 该协议能使位置信息隐藏,有较高的位置信息隐藏水平和服务质量;如Sadeh等提出能使用户有效标注隐私喜好的技术。
本文研究在移动互联网中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以确定了解高校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的状态、个人信息被窃取的途径、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内容等问题,通过对高职高专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实现以下研究目的:
1)通过对大学生上网方式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于其个人信息保护的状态、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以及泄露的内容等。
2)针对大学生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问题,找出相应的硬件或软件的方法,提升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的知识和技能。
3)针对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例,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借鉴,提高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范围和能力。
2 调查问卷
2.1 调查问卷内容
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移动网络用户进行跟踪调查,调查针对所有在校大学生,以从学生用户角度积累基础数据。
调查问卷的问题分为四部分:1)用户个人信息的调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年纪、学历等;2)用户上网行为的调研,包括在移动互联中的app应用安全、密码安全、云盘安全、定位安全、支付安全等网络安全方面的调查,有相关12 道单选题和道多选题。3)移动互联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建议,有相关4 道单选题和4 道多选题。4)未来移动网络发展的期望,包括4道单选题。
2.2 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及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 份,有效收回230 份。在参与调查学生中:
性别分布比例:男性51%,女性49%;男女性别比例接近;
学历分布比例:本科生48%,专科生50%,博士生2%,层次主要集中在本科生和专科生,其中专科生占据了调查对象的一半以上;
专业分布比例:文科类53%,理科类20%,工科类27%,用户的终端类型以智能手机为主。
3 调研结果分析
3.1 学生上网行为的习惯分析
信息泄露与学生的上网行为习惯有直接关联,虽然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保护意识,采取了相关的保护措施,但是也存在很多潜在问题。据调查显示,51%的同学会使用一键登录,一旦移动设备丢失,相关联的账号和密码会被破解,导致信息泄露的连环效应;40%用户的密码完全是由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如电话号码、生日、姓名等)组成,高达70% 的用户大部分移动应用的密码都是一样的,黑客们很容易地利用用户的个人信息破解用户密码,从而给用户的信息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40%的同学有使用没有密码的来历不明的免费WIFI经历,而对于恶意WIFI,学生很容易就被盗走移动设备内的账号和密码,以及聊天记录和邮件等,这些都是信息安全保护的极大隐患。
3.2 学生在APP应用及终端安全中的行为习惯分析
目前,移动互联APP应用和下载有些是正常有用的,有些则隐藏恶意程序、木马等病毒,甚至有些是山寨应用。根据调查结果,58% 的用户会安装和使用未知来源的可能携带病毒的APP应用。在手机用户中安卓系统的安装率最高,占69%,而苹果仅占30%,但安卓是一种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没有对程序设置审核机制,安全机制相对缺失,恶意程序泛滥导致更容易受到攻击。对于未知来源的应用和下载,用户最好不要轻易下载和安装,一旦安装需要用户经常检查自己的软件运行情况和资源占有率并且更新杀毒软件,才能尽可能避免中病毒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但是,调查显示只有28% 的用户会保持经常杀毒并更新病毒库的良好惯。
3.3 学生在位置安全中的行为习惯分析
随着大量智能手机的使用,GPS定位服务有了广泛应用,很多基于位置服务的APP应用要求开启手机的GPS定位功能,以便获得精准的用户定位信息,从而根据位置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调查显示, 高达85%的用户会开启GPS定位功能,但是GPS定位容易导致用户位置信息泄露。
3.4 学生在云存储服务中的行为习惯分析
云存储就是将资源共享到云盘上供用户存取的一种新技术。为了方便快捷地在异地通过WEB或移动端即时获取资源,很多网络用户喜欢将通讯录、照片与视频通过网络上传到云网盘中。据调查结果显示,34% 的用户会上传通讯录至云网盘,61% 的用户会经常上传照片、视频等信息至云网盘,高达85%的用户会将工作中的应用程序、学习资料、会议信息等上传至云网盘,这样导致大量的用户个人隐私数据容易被泄露。
4 研究结果与建议
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络中大学生上网习惯的调研表明,大学生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强在移动互联网络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第一,在上网行为安全方面,大学生要了解设置安全密码应的原则,根据密码安全等级的提示,设置适当等级的安全密码。在网站登录安全方面,要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一定要登陆安全、可靠的网站,避免登陆来历不明网站,注册信息及上传信息时尽量避免填写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好银行卡号、密码、家庭地址等信息,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第二,在应用安全和终端方面,用户要及时安装并更新杀毒防护软件,坚决不安装来源不可靠的移动应用APP。大学生用户尽量不在终端设备中存储重要的隐私数据,移动应用中涉及个人隐私的表格、数据要谨慎填写,以防止黑客攻击或者木马程序。
第三,在位置定位方面, 谨慎开启移动终端的GPS功能,不使用来历不明的位置应用服务, 并在不使用位置服务时及时关闭GPS定位功能。
第四,在云网存储方面,要教育学生避免上传重要的隐私数据,同时要有节制地上传个人信息。
第五,在法律意识方面,大学生应该了解更多的法律常识,同时提高意识,不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也不泄露其他人的个人信息,当个人信息被非法侵犯时,要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根据以上的调研和分析,大部分学生都是由于信息安全意识淡薄才造成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威胁。因此, 养成良好的信息保护习惯,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素养,才能保障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不被侵犯。
大学生保护环境 篇9
但高分子材料同时也可用于环境保护,比如:在水处理方面可以制造水处理设施、离子交换树脂及离子膜等,在废气处理方面可以制成抗菌网等净化材料,在噪声控制方面可以制成消音材料。
所以,高分子材料对于环境保护起到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正确利用这种材料就显得至观重要。高分子专业的教师尤其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对于如何做好《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工作,本专业系提出了如下改革措施。
一、精选组织教材内容
本课程所选教材是刘天齐主编的《环境保护》,课程内容全面丰富,主要分为环保基础知识、各类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环境标准及环境保护法等内容。针对本专业特点,专业系挑选了前三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讲授,着重介绍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大气、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各类污染的产生机理、治理方法、国内外最新治污技术和设备等内容。另外还对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保法规等内容进行简单介绍,通过合理分配教学时数,使学生学起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样就能利用有限的教学时数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并学以致用,适应工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除理论教学外,还特别补充了一些从网络、报纸和杂志上能反映当时环境现状的文字和影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特别注重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如在讲固体废弃物污染一章时,介绍什么是高分子废弃物引起的“白色污染”,让大家寻找日常生活中的“白色垃圾”,询问这些污染物产生污染的原因、途径及危害,让学生思考治理途径。此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因为与其所学专业有关,所以会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大家提出各自的见解,发言踊跃。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治理方法进行比较,指出其优缺点,筛选综合治理的最佳途径,这样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这样的启发讨论,使学生温故知新、学以致用,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还组织学生进行专项讨论。如现在的家庭装修热中,要注意哪些室内环境污染?其中有哪些又是因高分子材料引起的污染,如何避免呢?这些问题的讨论都使学生受益匪浅。课堂讨论气氛热烈,教与学更加融洽,教学效果良好。
三、在其它教学过程中穿插环保知识
目前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既要强化素质教育,又要拓宽知识面,这样可以考虑将环保教学的一些内容融入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之中,高分子专业系的另外一些专业课,比如《高分子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塑料成型模具》等,在教学过程中就可对生产或加工过程中的一些污染产生机理、治理方法等作适当介绍,对常用及最新的环保设备也可作部分介绍。
例如,教师在讲授《高分子合成工艺学》时,除了讲解各类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工艺过程及工艺设备等内容外,还应该向学生介绍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两面性,即有可能在合成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对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负面影响,穿插介绍各工艺的循环利用及废物处理的过程,并加入废旧高分子材料资源利用等内容,这些应用实例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灌输了环保知识。这样既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增加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又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阶段将环保现场教学穿插其中,这样既节约了经费和时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加深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教学趣味性。
在实验教学上,可以考虑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引进应用新实验技术,更新实验内容,选用对环境友好的化学试剂和反应,实验微型化、系列化研究等手段,推进高分子专业的实验向“绿色化”方向进行改革。从点滴入手,不断研究、发现和探索绿色反应及条件,加强绿色化学教育和环保意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切断污染源。这样,学生不仅会对实验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会切身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意义。
四、改进考试方法,巩固教学效果
在考试方法上,常规的闭卷考试模式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背诵一些基础概念,但考试过后可能会遗忘掉很多内容,教学效果并不能体现出来。我们采取开卷形式,内容灵活多样,包括用大作业检查课堂教学内容掌握情况;作社会调查,提出环保治理方案或无污染生产方案;设计出新型环保设备,等等,既能考查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又能使他们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综合运用所学各科知识,提出创造性见解,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体会
通过对《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改革可知,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必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教学内容应该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使其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教与学要协调一致,相互促进,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也越发显示出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广大高校教师应该把握一切传授知识的机会,将环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摘要:在对高分子专业学生讲授环境保护课程的过程中, 作者积极探索教改方法, 通过精选组织教材内容拓宽知识面,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利用直观教学、现场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相关课程的讲授、实习及实验等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环保知识, 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高分子专业,《环境保护》课程,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天齐, 黄小林, 邢连壁等.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林肇信, 刘天齐, 刘逸农.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大学生保护环境 篇10
通识选修课是为了实现通识教育目标而设置的课程, 目前已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选修课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满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判断力和辨别力, 增加社会适应能力, 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为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 实现通识教育目标, 国内各高校自主开设了涵盖文理综合等各个领域的通识选修课, 使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与知识。但目前通识选修课在课程设置, 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难以承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任务。
齐鲁工业大学人才培养指导方案, 将教学环节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集中实践、讲座和个性培养五个环节, 在通识教育课程中设有必修课和选修课, 通识选修课分为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经济管理, 艺术体育和外语五大类。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大学修读年限内通识选修课至少完成10学分, 且每一大类至少修1学分。目前, 齐鲁工业大学共设通识选修课285门, 开设类别与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通识选修课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通识选修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 对通识选修课的重视不够, 课程设置杂乱, 开设课程缺少必要的规划论证
相对于通识必修课和专业课, 通识选修课不受重视, 处于边缘化地位。通识选修课内容涉及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多学科领域, 课程设计不仅要体现通识教育理念, 还要遵循综合性、基础性和多样化等原则, 因此必须依靠各个学科的专家才能完成。但除少数大学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建立了“通识课程委员会”进行规划设计外, 大多数学校在设计通识选修课体系时, 缺乏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 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类别划分, 至于每个类别中开什么课, 开多少门, 则鲜有具体规定。通识选修课开课一般采取教师自愿申报、教务处审批的方式, 在审批环节要求相对较为宽松, 导致课程质量参差不齐。这种做法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通识选修课的开设不是“学生缺什么开什么课”, 而是“老师开什么课学生便选什么课”, 难以有效地补充学生的知识短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如齐鲁工业大学285门通识选修课中, 自然科学类通识选修课占的比例较高, 约占43% 左右, 而理工科学生应该补充的艺术体育, 外语类通识选修课则相对较少。
( 二) 教师和学生对通识选修课的定位不清
许多教师对通识选修课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没有把课程与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的提升联系起来, 而是作为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工具, “随意开, 随心上, 随便放”的现象非常严重。而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仅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而选课, 把通识选修课当作混学分、休息放松的选“休”课。学分多不多, 好过不好过, 老师点名不点名成为相当多学生的选课标准, 师生间很容易达成了“老师混学时, 学生混学分”的默契。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通识选修课课堂沉闷、到课率低, 抬头率更低, 质量低下的现象。
( 三) 通识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缺乏有效性
通识选修课面对来自不同专业, 不同班级, 不同知识背景的选课学生,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比较困难。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 太深奥, 学科专业跨度大的学生听不懂; 有的则太简单, 几乎就是高中知识的ABC, 对于增加学生知识的作用有限。在教学方法上, 老师讲、学生听, 缺少必要实践活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仍占据主流, 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据调查, 在上课形式上, 46% 的学生喜欢户外实践, 10% 的学生支持课内实践, 31% 的学生倾向于问答互动、多媒体展示, 仅有13%的学生单纯喜欢老师讲解。在考核方式上, 有的通识选修课参照必修课的模式采用闭卷考试, 学生比较厌烦; 更多的采用撰写学习论文的简单形式进行考核, 学生通过网络检索点资料就能过关, 甚至能拿到一个很高的成绩, 考核结果不能反映学习的真实收获, 对于老老实实上课的学生来说很不公平, 挫伤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 造成通识选修课的整体质量不高, 学生选课的功利性太强, 严重背离了学校开设通识选修课的初衷, 难以满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三、通识选修课新教学模式的创新———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例
针对通识选修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对齐鲁工业大学通识选修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模式、课程载体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革, 充分考虑了实践活动在通识选修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 以期探讨一种适合通识选修课的教学模式。
( 一) 以建设好课程为着眼点, 找准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
开设通识选修课应以提升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 而不以讲授过于精深的专业知识为目标。因此, 我们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过程中, 尝试通过主题讲座的形式来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 培养学生主动主体学习的意识做作为重点, 同时兼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对课程的组织体系和各个教学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努力寻找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增长点。通过分析, 查找不足, 做出相应改进, 进一步提高课程的质量和与学生培养目标的相符度。课程的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课程组成的每一个要素和环节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与增长学生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密切相关。学生只要参与这些训练过程, 必然会得到相应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 二) 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 优化课程组织工作
通识选修课因为自由选课, 学生来源复杂, 一个班往往汇聚了来自十几个学院的学生, 学生之间并不熟悉, 加之很多学生对通选课不重视, 缺课现象严重, 课堂组织工作难度很大, 所以必须强化课程的组织管理工作, 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加以规范。
首先, 我们通过第一堂课对课程的学习要求进行说明。在上课过程中将这门课定位为“我们与环保有个约会”, 约会双方是平等的关系, 教师要认真教学, 学生要认真学习, 是这个约会的主旨, “既是约会, 必然要守时, 教师与学生均不可放对方的鸽子”, 以此把学生的旷课行为界定为一种不诚信的行为, 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 自觉到课。因为每次环保约会的内容都很丰富, 形式也很新颖, 学生也不再以上课为负担, 每到上课的时间, 都欣然赴约。同样在第一堂课上, 我们还会就课程的开设意义、学习目的、课堂要求、作业、实践、考核等问题做细致的说明, 让学生了解课程, 认识课程, 认同课程。我们以李宁的广告词“make the change”为启示语, 帮助学生从课程中寻找到自我素质和能力增长点, 自觉主动地融入课程。
其次, 通过优化学生组织管理, 增强学生的课程归属感。我们尝试借用军队建制模式将选课学生进行重新编制, 将选修这门课的学生作为一个整体, 成立了“环保绿林军”, 每期学生编制为一个师, 如2013年第一期为131师, 每个教学班编为一个团, 配备一名团长, 每个团下设10个连 ( 学习小组) , 每连选出一名连长, 每个人都有一个固定的编号, 这个编号是学生参与课程各个环节如考勤、作业、实践等的唯一识别标志。我们还印制了“军旗”, 设计了课程标志, 有了统一的形象设计。这样编制后既加强了对选课学生的组织管理, 还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 提升了课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 三) 以教师主导、学生参与为结合点, 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过程中, 我们整合教学内容, 摒弃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课堂教学为主线, 设计丰富多彩的非课堂教学形式服务于课堂教学。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分为讲座式课堂教学, 学生参与课堂、课外实践活动和开放实验等环节, 各环节相互补充, 形成有机的整体。
讲座式课堂教学环节以清华大学钱易教授主编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为主体, 在消化吸收了若干相关教材和图书资料的基础上, 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导论、环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等十余个大主题讲座, 基本涵盖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方面面, 实现了课程内容讲座化。每个专题讲座都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但相对独立, 前后的关联性弱化, 学生每参与一次上课, 都会有独到的收获, 即便出现因故耽误某次课的情况, 也不会影响对后续课程的理解。在讲课人员的安排上, 每次分别由对本讲内容研究比较深入的老师承担, 保证每一讲都是最优质的教学, 老师轮流授课, 使学生在一门课中可以体验不同老师的授课风格, 在学习的全过程都保持新鲜感, 每次上课都有所期待, 从而提升了课程的吸引力。
学生参与课堂环节包括小主题讲座、新闻周报、看片讨论环节,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参与这些环节,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主题讲座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在充分研究某一环境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做的针对性讲座, 一般15分钟左右, 选题与环境保护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包括转基因食品、PM2. 5、癌症村、地沟油、地下水污染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 制作PPT, 上台演讲, 完成讲座。小主题讲座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容易入手, 有兴趣去做, 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 讲解起来也有吸引力, 能形成良好地互动, 效果非常好。
环境新闻周报是由每个小组搜集近期重点环境新闻, 模仿新闻播报的形式做一个10分钟的展示讲解。通过这些新闻,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们身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了解各国、各地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的环境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看片讨论环节则是搜集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1 + 1》等栏目或TED演讲集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新鲜的视频, 编辑成15分钟左右的短片组织学生观看, 然后由学生主持进行约10分钟的讨论。如一次性发泡餐具2013年5月1日解禁, 4月份我们就组织观看了《发泡餐具的“解”与“禁”》 ( 焦点访谈20130330) 。在看片讨论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 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在讨论的过程中,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不轻易否定他们, 最后由老师总结, 加以引导。通过看片讨论, 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堂所学知识, 而且锻炼了思维和表达能力。
这种多段式课堂教学的设置方式, 改变了过去老师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授课模式, 视频、新闻互相穿插, 老师、同学充分互动, 不断有新鲜的东西冲击学生的视听神经, 课堂的互动环节也不断调动他们的大脑去思考、总结表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发挥了最大的效益。据统计, 自2012年开始实行该教学模式以来, 约有50% ~ 60%的学生参与了该环节, 学生普遍反映, 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协调分配任务, 搜集资料、制作课件、上台演讲, 发言讨论, 训练了使用办公软件的技能, 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主体主动意识。
课外实践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助力, 不仅可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习惯和动手能力。我们的课外实践主要依托校园及周边环境设施开展, 采用以教师组织活动为主体, 学生自主活动为补充的形式, 保证每名学生都参与一定学时的实践活动, 并纳入课程考核的内容。
首先, 实践内容都结合课程, 是课程的延伸和补充, 如学习了《水资源、水污染及其控制》后, 立即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中水站, 参观济南市西郊污水处理厂, 了解污水处理工艺, 到黄河调研, 了解水资源现状; 学习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后, 组织学生参观校园, 了解学校植物、动物种类、特性及分布情况; 学习过《自然资源》后,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节能监管平台和太阳能工程等等。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消化理解课堂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自身成长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加深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同时, 这些活动也与绿色校园建设密切相关, 学生亲身参与校园建设, 普遍提高了节水节能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其次, 通过开设开放实验等方式对部分优秀学生进行个性指导, 深化教育成果。我们曾申请了开放实验《基于绿色校园、节能型校园的环境保护调查与研究》, 36位同学分为8个小组分别对校园的节水状况、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及收集状况、校园绿化和树种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此外, 还组织部分学生参观环境实验室, 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 观察环境微生物, 了解水处理设备和工艺。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理解, 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热情高涨, 2012 /2013学年第二学期, 人均参加活动2. 4次, 2013 /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展了16次实践活动, 人均4. 5次以上。多彩实践在深化生态文明教育的同时, 也开辟了学生参与绿色校园建设的新途径, 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增添了力量。通过课外实践活动, 很多同学认识到, 环境问题距离自己并不遥远, 我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 生活习惯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 四) 以便捷高效为着力点, 打造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
通识选修课的选课学生来源复杂, 教师与学生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渠道, 为此, 我们依托飞信平台、QQ群、博客等学生熟悉的网络工具, 挖掘其功能, 打造了由飞信 + QQ群 ( 环保绿林军) + 360网盘 +“生态工大”网站 ( http: / /huanbao. qlu. edu. cn) 组成的可以在师生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无障碍交流的网络平台 ( 如图3所示) 。
飞信主要用于即时传递课程信息, 包括实践活动通知、作业通知、上课要求等, 通过教师—团长—组长—成员的双向信息传递网络, 只要点点鼠标, 动动手机, 教师的教学要求可以及时准确地传达到所有同学, 学生的一些需求和建议也可以快速反馈给教师。
QQ群主要用于师生间和学生之间的在线讨论交流, 我们曾先后建立了3个用于交流的千人QQ群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 每天都至少会有一位老师在QQ群中参与讨论交流和课程答疑。
“生态工大 ( http: / /huanbao. qlu. edu. cn) ”是用Discuz软件开发的论坛模式的课程网站, 设立了“课程信息”“教学材料”“作业展示”“环保资讯”等多个板块, 用于实现发布课程信息、教学内容、作业活动通知, 学生提交作业等功能, 并分享了全部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 PPT、Word、PDF等格式的文件可实现在线浏览。2013年共发布课程通知32次, 活动通知30次, 作业通知15次, 教学日志29次, 学生通过网站提交了7600余篇作业, 老师全部在线批阅。网站后台积累了多达6G的教学资料, 内涵非常丰富, 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360网盘的容量不受限制, 随时可以上传下载各类文件, 在教学视频等大尺寸文件分享方面有独到的优势。目前, 网盘已经存储和共享了超过28G的教学资料, 包括每个学期的课件, 学生参与讲课的资料, 历次活动的方案、照片、记录, 各种与课程有关的电影、专题片、大量的环保图片、电子书籍等, 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存放, 非常方便查阅下载。
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实现了师生间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无障碍交流, 拓展了教学的空间, 延伸了教学的时间, 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环境保护知识, 更可以在课下随时指导学生的环境行为, 为更好地“陪学生”创造了条件, 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互动, 交流信息, 互相启发, 共同提高。
( 五) 以责任心和事业心为支撑点, 组建称职的教学团队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其能力和素质对教育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能否稳定、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取决于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我们在组建教学团队时, 首先考虑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秉持“环保是一种责任, 育人是更大的责任”的理念, 因为只有通过有责任感的老师主导的教学过程, 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团队的老师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按时上下课, 课下认真批改作业, 积极通过网络、电话与学生交流, 每周与学生课下交流时间不少于3小时, 还经常利用休息日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亲历亲为, 精力、时间投入充足, 真正做到了“陪学生”, 不但从学业上指导学生, 而且从思想深处影响学生。
同时, 充分考虑教师的教育背景和学缘结构, 现在教学团队共8名老师组成, 不仅来自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 还吸收了园林绿化、生态学、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法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 不但扩大了环境教育的覆盖面, 同时也解决单纯依靠环境专业教师队伍而导致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8位老师在课程中都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 发挥各自专长, 从不同的方面对课程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形成了一个个体特点鲜明、群体优势互补的团队。
此外, 教学团队还经常进行交流研讨, 学期初有研究部署, 期中有检查, 期末有总结, 每学期集中研讨活动不少于3次, 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 则通过网络研讨、电话交流等形式及时解决, 大家互帮互助, 形成一个非常和谐的教学团队。
( 六) 以学习效果为落脚点, 改进课程考核形式
对大多数通识选修课来说, 最后一考定成绩的模式并不适合, 采取交上一到两篇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则使得考核要求过低, 学生应付现象严重, 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具体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我们考核的思路是更加重视对平时学习过程的监管, 向学习过程要效果。将包括考勤、平时作业和实践活动在内的平时成绩所占比重提高到75% 以上, 对于学生参与课堂环节, 参加实践环节, 提交的作业都会规定适当的分值,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边学习, 边作业, 边实践,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灵活采用各种方式, 鼓励学生多做作业, 多参加实践, 多参与课堂教学。学生认识到修多少分数完全取决于自己, 从中体会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多劳多得”的做人哲理。根据近两年的教学实践, 每学期都会有超过50% 的学生超额完成各环节, 最终的成绩累积超过100分。
四、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培养学生的主体自觉学习意识是现代学校教育追求的最高价值。针对目前我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所选专业盲目、职业生涯模糊, 学习懈怠、主动性差的现象,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创新教学模式, 将课程学习与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在思想上和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考核方式上引入多元素的评价体系,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创造一种全新的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模式。并且希望以点带面, 辐射影响其他通识选修课程, 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以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影响和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沟通力、判断力和辨别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庞海芍.通识教育:困境与希望[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2]周颖, 王晟, 王騊.全校性工程技术类通识选修课教学新模式探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3, 30 (03) .
为了生命 保护环境 篇11
“爆炸”的人口使地球难承重负
时下的人们常听到这样的喟叹:“要是我国现在只有5亿人那会多好!”是的,再丰富的物质也经不起十几亿张嘴的耗费。据统计,当世界人口从10亿上升到20亿时,用了130年,而从20亿增加到50亿时,只用了57年。预计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突破60亿。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i00亿。人口在“爆炸性”增长,可地球的资源和土地面积并未随之增加。面对如此众多人的吃、穿、住、用的要求,除了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围垦湖泊与滩涂、超量开采矿源、扩大生产规模、消耗更多的资源等等竭泽而渔的办法外,几乎别无他法。水土流失、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加剧、部分野生动植物因失去栖息地而遭灭绝……。地球的承载力到底有多大?
这叶宇宙中唯一已知有生命的孤舟会因超载而下沉!
生态灾难是人类最大的威胁
用5000年人类文明史与46亿年的地球史相比,是极其短暂的一瞬。然而,恰恰正是这“一瞬间”,地球以及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用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在开发和改造大自然的同时不断地破坏着大自然,使地球浑身充满了人类肆虐的痕迹。正当人们无止境地以“掠夺”的方式向地球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财富时,地球开始报复人类。
洪灾、旱灾、山体滑坡、病虫害流行……,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地“造访”人类。人们几乎每年都可以从电视新闻中看到“暴风雨席卷美洲大陆” “非洲旱灾造成20万难民”等场面,中华大地上的水灾、旱灾也忽南忽北地不断发生。联合国调查表明,自然灾害中,生态灾害如水灾、旱灾、风暴发生的增长速度比其他灾害的速度高得多。生态环境问题已从小范围转变为局部区域,暂时性转变为长久性,偶然性转化为经常性,不少生态问题开始超出自然界自净和自救的极限。
建国以来,南京汛期的高潮水位超过9米的年份一共14次,50、60年代各1次,70年代2次,80年代5次,进入90年代已达5次,防汛抗洪几乎成了每年汛期政府的头等大事。1992年华东大水灾,1993年东北大水灾,1996年华北大旱灾、黄河破历史纪录断流128天……,这似乎在向我们预告:风调雨顺已远离我们而去。科学家预测: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破坏所带来的灾难将成为下世纪人类最大的威胁。
空气污染造成地球变暖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人类每年通过烟囱、汽车排气管向大气中排入6.2亿吨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排入9.5亿吨铅、砷、汞等有毒尘埃,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空气质量均呈下降趋势。
由于=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1992年全球已达210亿吨),地球仿佛裹上了厚厚的棉被,出现令人不安的“温室效应”。据考证,近1万年来,地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未超过2℃,但在近100年内,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5℃,特别是近10年中,有6年是100年中最暖的年份。据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今年冬天是我国连续的第11个暖冬,平均气温比常年高412。气候变暖将会使两极冰川、雪山融化增加,海平面上升,灭顶之灾威胁着沿海城市;部分生物和植物绝种,暴雨、洪水、热浪、干旱、飓风、沙漠化等自然灾害频繁;病菌和病毒活动范围扩大,新的流行病不断暴发。即使如此,人类若不采取措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今后50年内还将增加60%,全球平均气温将有可能再上升1.5~4.5℃,中国的天津、上海、广州的东部和南部沿海发达地区的50多个县市将遭淹没,近8000万人需迁徙。
“生命的保护伞”还能撑多久
在距地球15~50千米高度里,有一个能吸收99%高强度紫外线的臭氧层,从而阻挡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和人类的伤害,成为地球生命的天然保护屏障,故人们将臭氧层称做“生命的保护伞”。但是近几年臭氧层正受到来自人类活动的损害。科学家们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时常形成一个洞,面积可容纳一个美国。臭氧总量减少了30%40%,大量紫外线和宇宙辐射将通过这一空洞无情地伤害地球上的生灵。据研究,如果臭氧含量每减少1%,地球上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将增加10万~30万。另外,紫外线辐射增强,将会打乱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链;杀伤浮游生物,使海产品锐减;破坏遗传基因,使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畸胎大量增加,农作物也因此减产。
虽然,产生臭氧层空洞的原因曾有多种说法,但近几年研究出的结论是:广泛使用于制冷、发泡、消防、喷雾、电子原件清洗剂、膨松剂的氟氯烃即氟利昂与哈龙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这类化学气体中的氯原子会在高空与臭氧分子结合,吃掉臭氧,使地球的保护伞“千疮百孔”,危及人类的生存。虽然各国政府已达成共识,共同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于1996年起禁止使用氟氯烃。发展中国家10年后也必须停用。然而,几十年来每年生产的近百万吨氟氯烃将天捅出的大洞,仍然会困扰和危害着人类,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毕竟是神话传说。
物种减少使人类发展缺少后劲
地球上的物种现存约3000万种,其中已定名的仅170万种。在已定名的物种中,昆虫有75万种,脊椎动物4.1万种,高等植物25万种,其他是除昆虫外的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正是因为有了生物的多样性,世界才五彩缤纷千变万化,这是46亿年来自然界生物进化的结果,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财富。但是由于臭氧层耗竭、温室效应以及沧海桑田等生态环境的变迁,人类对工矿、交通、水利工程和大规模农林牧渔业等资源的过度开发,三废排放、公害事件等环境污染,滥捕滥采、野生动植物走私等因素,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受到极大损害,大量的物种因此而消亡灭绝,并且消亡的速度在加快。
最近400年来,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消亡。以兽为例,17世纪平均每5年灭绝一种,到20世纪平均每两年就要灭绝一种。再如海南省维管束植物和乔灌木分别有4000和2000多种,前者有630余种为海南特有,后者有20余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特产和珍稀品种目录。近几十年中,美登木、海南细辛、瓜耳木和霉草等相继绝种,还有不少特有的珍稀植物资源、种质资源濒于消亡。据专家研究,人类如再不采取紧急措施加以保护,全世界将会每年消亡1.5万~5万个物种,也就是每天消失40~140个物种。
生物多样性的锐减使人类的持续发展受到阻碍,大熊猫为何能消化掉极难消化的竹子纤维?苍蝇为何吃最脏的东西而不生病?跳蚤为什么会蹦那么高……。人类有太多太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其他生物多样性那里找到答案,这也正是许多科学家致力于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的“动机”。
从长远看,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不良影响严重而且深远,一是破坏了人类未来的食物来源,二是破坏了药物来源,三是破坏了工业生产资源,四是破坏了物种的生物遗传基因,五是影响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六是影响了生物考古及科研等。
生命的乳汁——水环境日趋恶化
一个人可以饿几天而不死,但不能几天不喝水,人体中水占了60%。水是生命存在的三大要素之一。但是水资源的缺乏,水环境的恶化,江河、地下水、海洋不断地向人们发出求救的信号,人类的发展已经受到水污染的严重制约。
印度70%的河水被污染,马来西亚40条主要河流中鱼虾绝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世界有一半居民饮用的水不符合相关标准,有害健康。工业排放和农药化肥,使地面水源含有大量有机、无机的各种有害、剧毒、强致癌物质。即使发达国家近年也出现因饮用被化学药品污染的水,三位孕妇中就有一位流产或生下畸儿的报道。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00万吨石油、近万吨汞和成亿吨垃圾倒入大海。全球共生产出300万吨DDT农药,竟有1/3在农田里难以降解而进入大海。在人迹罕见的北极的北极熊体内,人们发现了DDT残留物,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目前,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在水资源十分匮乏的情况下,我国从北到南七大水系中每一条河流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每年排入江河的废水达300多亿吨,形成了北方缺水污染严重,南方水多污染也严重的全面污染态势。据统计,全国85.5%的河水不符合饮用和渔业用水标准。各大淡水湖水质不断下降,著名的滇池、太湖在5年内水质因遭受污染而下降了两个等级,湖边多个投资数亿元的自来水厂报废,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江南纵横交错的河网中几乎已找不到一条没有污染的河流。安徽蚌埠出现了拎着水桶买井水的长长队伍及用矿泉水淘米、洗菜的现象。
水环境污染后果十分惊人,直接经济损失一般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仅此一项,我国每年将为水污染付出近百亿元的代价。水体一旦被污染,再想恢复,需花费更多的钱和时间。英国的泰晤士河用去25年、5亿英镑才使这条河流恢复生机;美国芝加哥河先后花了80年时间和6亿美元治理费用,水质方才得到改善;南京的秦淮河已经花了12年时间和5亿人民币,未见起色。水,这一国民经济的生命线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有效的保护,否则公益广告:“如再不重视水资源的保护,人类在下世纪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可能是自己的眼泪。”的预测将会变成现实。
水土流失、沙漠化将使人类生存失去根基
土壤和森林是地球的两大生命支持系统。而这两大系统在人为的破坏下遭到破坏,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和沙漠化虽没有洪水凶猛,也没有地震强烈,但它却像癌细胞吞噬人体似的,悄无声息地破坏一个地方的生态基础,降低土壤的生产力,甚至导致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经济衰退及文明没落。如文明古国巴比伦的衰落、墨西哥玛雅文化的湮没和古丝绸之路变为戈壁荒滩。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公顷土地遭受风雨侵蚀,250亿吨土壤随之流入大海,此外还有盐碱化、污染、沉陷等,使大量沃土丧失生产力。
全球干旱、半干旱地总面积达61.5亿公顷,其中70%的农用干旱、半干旱地已沙漠化,如今中国的沙漠已从蒙古退化的草原向南推进到了北大门,使我国首都北京被联合国确定为已被沙漠化的首都。我国的沙漠面积已超过1.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6%,特别是现在仍以每年13万公顷的速度在持续扩大。过去的20年中,全球已有约5亿饥饿的“环境难民”是由于土地退化和沙漠化造成的。举世闻名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在20年内平均向南推进了17千米,吞噬了近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森林的大规模乱砍滥伐,是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历史上,我国的黄河上游曾是一片面积达4.8亿亩,覆盖率达53%的郁郁葱葱的森林与草场。但清乾隆年间及后来的毁林开荒破坏了生态平衡,森林覆盖率现仅为3%,水土因此而流入到黄河,使黄河中泥沙含量达每立方米30千克,使河床每年升高1米,成为世界著名的“地上河”。专家们警告,长江上游的森林也遭到严重破坏,使长江泥沙含量也逐年升高,长江变为第二条黄河并非危言耸听。
有害化学品污染与日俱增
自本世纪初以来,已进入市场的化学品达10万种,每年还要新增近2000种,化学品国际贸易总值每年逾180亿美元。科学研究表明,现大约有8万种化学物质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的食物链,对于这些化学物质的命运,在人体内发生的作用效应,造成怎样的健康损害,均尚未或很难做出预测。哪些化合物及其组合正在影响未来的人类,影响生物圈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平衡,还完全是个谜。现今那么多奇奇怪怪的不治之症,多半是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由化学品进入人体后带给人们的“礼物”。
在化学物品“造福”于人类的同时,其以每年5亿吨的增长速度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废物,正堆积如山。处理代价极其高昂的危险化学品废料,让生产化学品占世界总量90%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十分为难,纷纷向外谋出路。发达国家每年将200多万吨危险废物送往第三世界,同时将大批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以合资合作的形式迁往发展中国家生产,将污染转移或转嫁,不断加剧了整个地球的污染程度。近几年,这种现象在我国也有发生,我们应该爱护自己的家园,不能让自己的国土成为发达国家的纳污地!
大学生保护环境 篇12
关键词:环境保护,加强,措施
1 概述
园林植物作为整个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对园林植物的保护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园林植物的破坏, 会引发严重的自然灾害与环境恶化问题, 因此我们在研究环境保护 (水、大气、固废) 的同时, 也有必要做好对园林植物的保护与研究工作。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园林绿化成为了衡量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不仅能够美化城市, 同时也是改善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所以必须要做好对生态园林破坏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2 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环境保护中所针对的对象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空间等。在研究环境保护的同时, 有必要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定义。在上世纪环境保护的概念主要是针对人们的生存环境而言, 而当前所指的环境保护更多的则是针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来说。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就是在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 为了更好的完善和改进自我生存的空间, 并且对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环境恶化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从而更好的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也是环境保护的目的所在。与此同时, 环境保护也更好的降低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也使自然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种以牺牲自然环境而换来的社会活动严重影响着人类的长远发展。而在环境保护概念提出后, 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人们的共识, 同时通过各种方法来控制环境的恶化, 这也是人类发展的一大进步。而环境保护工作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同时也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一项重要工作, 只有积极有效的做好这项工作, 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园林植物与自然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
园林植物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一环, 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同时, 园林植物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着一定的作用。而在生态园林中, 植物的种类相对较多, 并且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中所表现出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这也是出现园林植物病虫害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当前, 生态园林中的病虫害已经成了破坏生态平衡最主要的因素。从研究中可以看出, 病虫害的种类不仅对, 而且分布较广, 对于生态园林的破坏性也相对较大, 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理, 未来也必然会出现严重污染问题。而在以往治理病虫害的主要方式都是通过农药来进行的,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解决园林病虫害的繁殖, 但是对水、大气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 很多地区由于农药的过量喷洒, 在附近的河流、湖泊等地都出现了严重的污染现象, 甚至地下水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一些周边的生态物种也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较严重地破坏了整个生态平衡,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种适宜的治理方式。因此为了更好的做好生态园林病虫害的治理工作, 还需要找出新的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 这样才能够实现对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同时, 为了更好的保证园林生态环境的发展, 必须要减少药物污染的使用, 以保证减少对园林生态环境的破坏。
4 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4.1 利用园林植物净化大气污染
园林植物能够通过吸收、累积、降解以及排放等作用, 净化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植物种类及其生态功能的不同, 其对环境的保护功能也有所差别。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环境污染特点, 选取相对应的园林植物实行综合治理。比如, 城市街道的污染物多是粉尘类物质或者汽车排放的尾气, 因而可选取樟树、国槐、桂花、楝树以及银杏等乔木, 或大叶黄杨、海桐等灌木种植, 以利于净化城市街道的污染环境。至于在工厂污染气体比较集中的地区, 可选取种植能净化多种污染气体的抗污染树种, 例如白桦、大叶黄杨、国槐及枣树等。这些树种不仅能有效吸收大气中的SO2, 还能净化空气中的HF, 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作用。
4.2 农药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据生态学的理论观点得知, 对植物喷洒农药, 是人为干预生态环境的表现。利用农药杀灭害虫, 起效快, 作用强, 应用普遍。因而, 通过化学防治措施清除园林病害虫, 有助于保护园林植物。但化学农药的过分使用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 其在杀灭害虫的同时, 也可能会导致有益生物或害虫的天敌死亡, 最后反而造成害虫更加猖狂。可见化学农药的合理安全利用是非常必要的。首先, 针对城市人口众多, 园林植物群类多样, 气候变化复杂等特征, 可选取较新的无毒、无气味且无污染的高效化学农药;其次, 按照防治对象的不同, 选取针对性的化学农药;再者, 在施放农药时应选择有益于天敌生存、防治害虫效果较好的时机。最后, 农药最好进行混合或交替使用, 以有效抑制病害虫的抗药性, 延长农药的药性, 从而实现以最少农药来更好保护园林植物, 减少环境污染。除此之外, 合理掌握正确的农药施放方法与技术, 尽可能的通过浇灌或根部等方式进行喷洒农药。或者在绿地施放农药时, 应选取静电喷雾或者低容量的施放技术, 以减少天敌的死亡, 减少环境的污染, 从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4.3 利用园林植物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及水源
据有关的实验研究表明, 部分园林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 可将重金属吸收并转运至地表, 能有效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有利于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比如美人蕉、构树等园林植物, 能高效清除土壤中的铜、铅等重金属, 因而可作为修复和重建环境污染区的首选植物。而对已污染土壤中的有机物, 少数草坪植被比如高羊茅也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其能彻底去除土壤中的芘或菲等有机污染物。另外, 通过最新研究的人工浮床工艺, 也能有效促进园林植物修复水体污染的进程。比如睡莲、黄菖蒲、黑麦草、绿萝等各种植物, 均适合用来治理生活中已污染的水体, 且均起到良好的环境保护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 要想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确保生态环境的综合平衡。就必须尽早发现与分析园林景观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通过园林生态中的各种植物来净化与修复环境污染, 同时合理控制化学农药的施用。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防止人类的生态环境遭到更多破坏, 这对于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文顺, 苏德利.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8 (2) .
[2]王博.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09.
【大学生保护环境】推荐阅读:
大学生保护环境策划书10-02
小论文《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11-11
大学生知识产权转化与保护07-13
大学环境05-18
环境专业大学生06-14
道德环境大学生德育11-07
后勤环境大学生德育11-09
大学教育环境分析06-16
大学遗传环境论08-13
江南大学环境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