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

2024-09-18

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共9篇)

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 篇1

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

范华亮

摘要:创业活动不仅受到自身性格、创业激情、行动力、经历经验等内在因素制约,也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经济发展状况、行业及组织特征等外在环境的影响。创业是一粒种子,创业者则为播种者,创业环境则是这粒种子萌发成长的土壤。尤其中国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元结构面临转型调整,加之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新的机遇,同时复杂的创业环境也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大学生创业者应正视当前尚未成熟的创业环境,做好迎万难的心理准备。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环境

环境,是指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和实现其创业立项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能够利用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国外最具影响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环境构成的研究主要有,五个维度,即政府政策和工作程序、社会经济条件、创业和管理技能、资金支持及非资金支持;GEM(全球创业观察)则将创业环境分为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及社会规范等九个方面。

一、中外创业文化之比较

当今时代,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而创业文化俨然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内在动力,是依托于创业实践活动的与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相符合的一种文化现象。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认为,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创业不仅创造众多就业岗位,更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壮大,大学生是知识经济的未来主导者,其创业文化的培育亟待解决。而发达国家的创业体系相对完备,创业成功者不胜枚举,与其成熟的创业文化密不可分,而我国创业及创业文化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创业文化的培育经验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中美创业文化比较

美国大学生的主动性源于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自由平等的经济环境和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这构成了美国创业文化的基础。在美国,人们从小就受到自立自强、勇于冒险的教育,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及探险,独立意识和自主创业精神的种子从孩童时代便已萌芽。反观国内,中国小农文化根深蒂固,“学学而优则仕”、“不做出头鸟”,加之计划经济时代的熏陶,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都受到压抑,导致创业意识、竞争意识、主动意识淡薄,这都不利于创业文化的形成。中美两国对成功的评价标准也早就创业文化的差异。美国社会似乎更能包容失败者,其鼓励教育成就了失败者的再次成功,人们尊重个人的选择及生活方式,而我国“成王败寇”观念深入人心,盲目追求成功,功利主义浓厚,对失败者缺乏宽容,加之人才流动受限及创业园区的行政管理模式,致使个性鲜明的企业难以存活。另外,美国的移民文化也对创业文化形成有促进作用。移民的喜爱流动、家乡观念淡薄、更重现实、不看重出身和尊重自由和隐私的社会心理,使得创业者富于创造力,没有传统观念的包袱和束缚。而国内千百年来的儒家文化根植中华儿女心理,求稳怕变、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等思想严重阻碍创业文化的生长。

2、对我国的启示

(1)创业文化从校园文化入手,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思维思想的最主要场所,而大学阶段对大学生创业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努力营造鼓励、理解的文化氛围,宣传创业文化和创业思想,鼓励大学生创新、宽容失败;培养潜在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将创造性的创业教育融于大学教育之中,改变教师已有陈旧观念和旧有僵化体制,为创业精神提供培育土壤;注重实践,举办讲座、报告会、座谈会、创业模拟,加强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的实施,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顺利对接。

(2)创业文化源于社会文化,大学生创业意识不足归根结底是社会创业意识和创业活力较弱的结果,这取决于社会的创业文化背景。我国历史上就有重农抑商的传统,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往往轻视实业而青睐官场,而经济发达国家追求财富、创造财富观念成为创业的直接动力。改变旧有观念、转变官本位的社会体制、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对创业文化的形成作用重大。美国硅谷之所以被称为创业的天堂与其包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有很大关联,故提升国民素质、转变不合理的成功观念和财富观念有助于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

二、中外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

1、国外创业教育分析

(1)美国是创业教育最早实行的国家,1947年哈佛商学院Myles Mace教授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Management of New Enterprises)被研究者奉为创业教育中的第一门课程。关于全美高校本科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显示,1979年有127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1982年增加到315所,1986年为590余所,1999年为1060所,2005年则达到1800余所。近年来,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已趋完备和成熟,创业教育已在高校中普遍实施。美国目前有100多个创业教育中心,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者协会等成为联系学校和社会的各种纽带。不仅如此,美国从小学就开始实行创业教育,在小学和中学的实践课上鼓励学生在经商方面进行尝试,甚至把学校部分商业活动让学生参与经营;美国注重对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一般由具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担任,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和技术创新专家则担当兼职教师。

(2日本于1995年出台了《科学技术基本法》,促进了创业教育的衍生和发展,1998年《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的生效进一步促进学术界对产业界的技术转移,各学术研究机构纷纷设置技术转移组织(TLO)。2001年实施产业集群计划,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企业与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培育新产业,以创业带动地方创新水平。日本文部科学者对日本高校创业教育情况的调查显示,2002年日本共有205所大学导入创业教育培养科目,占日本687所大学的30%左右;筑波大学2003年的调查显示,44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的系统课程、236所大学设有创业教育讲座,其中早稻田大学已经具备完整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有专门负责机构,研究生由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负责,本科生创业教育则有学校开放教育中心负责,各学校根据专业特色设置不同课程。日本创业教育分为面向本科生的创业教育、与当地政府或行业协会合作的创业培训以及面向高中生的创业教育。

(3德国的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职业院校的模拟公司。1998年德国大学校长会议和全德雇主协会发起名为“独立精神”的倡议,呼吁营造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环境,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斯图加特欧洲大会”形成了加强创业教育的共识,创业家式思维从中小学开始培育,师生必须更好的了解创业家的独立性,鼓励学生通过创业实例进行实习。

(4澳大利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进行了40余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召

开的1994年“亚太地区中小企业创业课程开发研讨会”和1998“小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开发教师培训研讨会”对澳大利亚的创业教育起了强大的驱动作用。澳大利亚强调创业教育重点在于受教育者个人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较为可观和全面的评价自己以自我完善;注重启发式案例教学,知识传授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模块化课程激发学生创业动机和自我创业设计能力。其中斯文本科技大学中技术与教育学院(TAFE)注重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及实用的创业技能,助学生把握机遇以成功开创小企业,而阿得莱德技术与教育学院的创业学课程完备,有6大模块,注重培养大学生新创小企业的能力。

(5韩国大学生创业热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政府的积极策动下形成的。韩国对于大学生创业问题是从国民素养与企业活力角度考量,筛选程序严格,专注于知识型创业的扶持。在创业教育方面,韩国有专门制度要求大学生到企业参加1-2个月的实习,在大学设立创业支援中心,政府则直接参与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和相关金融支持。此外,韩国中小企业立法完善,如《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协同组织法》等以及有关中小企业出口、金融、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仅体系完备,而且能解决企业具体问题,而韩国有专门针对创业企业的法规设计。

2、我国创业教育的不足及国外创业教育的借鉴

基于上述五创业教育分析和我国创业教育现状的把握,就创业教育的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参考建议: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创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价值观念,提升创业者基本素质,挖掘个人潜能,培养创造力,澳大利亚的经验值得学习。

(2)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学校和社会的完美对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争取企业支持,美国经验值得借鉴。

(3)引进国际优秀教材,聘用国外有教学和创业经验的教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吸收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实现创业教育的国际化,印度高校做法值得参考。

(4)大学生应成为创业教育的主动学习者,创业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和实践,弥补我国创业实践活动的缺乏,瑞典的做法值得推广。

(5)加大师资培养力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的保证,注重老师的创业经验,德国和印度的做法可以参考。

(6)创业教育要系统,体系要完整,从小学到大学,结合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和培养,可以借鉴日本、韩国、新加坡经验。

(7)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着眼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确定新创企业的地位,韩国完善的中小企业法律值得我国学习。

(8)优化创业教育方案和体系,加大创业理论方面的研究力度,设置专门研究中心以支持创业教育的推进,英国的NGGE可以借鉴。

(9)改善现有校园创业服务体系,我国高校虽有创业培训学院和孵化器,但投入产出有限,加强创业信息服务网络和沟通平台,提高孵化器的运作效率,新加坡国立大学与肯特钢科技园的合作值得推崇。

(10)改变高校培养人才的传统理念,引导优秀人才创业,改变“学而优则仕”的不良择业观。

(11)注重大学生精神培养,如爱国情操、社会责任感等;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并优化校园风气,包容个性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郭丽君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 〔J 〕高教探索 ,2008 ,(1):132113

〔3〕罗良忠中国大学生创业环境与政策问题研究 〔J 〕 未来与发展 ,2007 ,(7):58-6 1 ,57

〔4〕刘芸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机制创新 〔J 〕 教育探索 ,2008 ,(12):135-136

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 篇2

关键词:中外大学;创业教育;政策

21世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其对提高国家创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知识转化、加强大学与外部世界的合作、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被专家学者称之为继学术性和职业性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且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正式得到认可。创业教育在各国日渐受到重视,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对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力图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可行路径。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兴起的背景和动因

创业教育最早出现于美国。上个世纪40年代随着二战的结束和退伍军人法案的实施,大批的退伍军人纷纷涌入大学学习,这直接培育了一个潜在的新兴劳动力市场和对工作机会的需求。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引入了创业课程,虽然课程稳固下来并受到学生的欢迎,但由于社会经济大背景的制约以及教师出于学术前景的考虑,其一直未受到重视。

20世纪70年代,社会经济增长模式发生转型。50-60年代蓬勃发展的大公司和跨国企业无法迅速调整以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以高科技为主导、运行机制灵活、不断创新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不仅支撑了各国经济增长,而且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1969~1976年间,大量的新成长的中小企业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中81.5%的新就业机会。1980年以后,美国超过95%的财富都是由大变革中新兴的中小企业创造的。[1]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财富的创造者和创新的发起者。与此同时,在斯坦福大学周围建立的以IT为代表的高科技创业园区——硅谷得到迅速发展,诞生了惠普、思科、SUN、Yahoo、Google等著名企业,在社会层面为创业提供了强大的组织效应,而越来越多的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成功创业者则提供了个人创业神话的典范效应。这使得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

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90年代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竞争的加剧等增加了企业的决策风险,企业必须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中识别和把握机会、承担风险并创造价值。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研究从个人层面、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不断拓展,创业教育发展相应地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大学的数量不断增加。

二、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具体政策

国外对创业和创业教育有一个逐渐深入认识的过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体系。尽管各国对创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仍然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从学者的研究和各国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创业教育包含着三层目标。第一层是通过学习了解创业(learn to understand entrepreneurship);第二层是通过学习成为具有创业品质、精神和能力的人(learn to become an entrepreneurial);第三层是通过学习成为经营企业的创业家(learn to become an entrepreneur)。各国围绕着创业教育的这三层目标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1)举办创业竞赛和创业项目,鼓励大学生创业

1983年美国奥斯汀得州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竞赛(商业计划竞赛)拉开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帷幕。这项比赛的举办使高校开始认识到创业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并开始以战略性的创业教育理念指导具体的教育改革活动。此后,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十多所大学,每年都举办这一类的竞赛,并逐渐波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学。

英国政府1998年启动大学生创业项目(The Graduate Enterprise Programme),该项目是专门为18岁至25岁在校大学生设计的。项目分两部分内容:一是开办公司。学生自己设计商业构思,组建创业团队,筹集资金,开拓市场,开发产品或提供服务,从而获得创建企业整个过程的经验。在开办企业过程中学生可得到志愿企业顾问和创业导师的咨询指导。二是创业课堂。课堂通常为半天或一天的研讨班,学生与企业家聚集一堂,听创业者演讲,参与一些活动和讨论,获得与创业者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2002/2003年度参与此项目的大学生有13,154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000人;参与该项目的高校从第一年的17所增加到30多所,从中产生了很多大学生创办的企业。

1998年,日本由国会通过了《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在高校倡导创业教育。随后从大学到国家层次的各种创业竞赛方兴未艾,而且通过把创业竞赛中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融入到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综合课程”中,把创业竞赛和课程体系建设较好地结合起来。

(2)建立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规范和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法国把创业教育视为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活动。为此,法国专门成立了创业计划培训中心(CEPAC)。在培训方式上,充分体现个人自主学习、课堂传统教学、生产实习操作、教师个别辅导等多形式的结合。教学内容以最大限度满足学员办企业的需要为出发点。CEPAC中心要求每位学员从入学开始就要作创业计划书,培训的过程就是创业计划完善的过程。理论培训结束后被CEPAC认可的创业计划书,可作为学员向政府有关部门、基金会、银行申请贷款的有效依据之一。法国在学员结束集中培训,开始实施创业计划时,中心一般提供6个月至1年时间的后续扶持。在这一阶段,安排专家对学员进行指导,包括场地选择、布置装饰、贷款申请、财会计算、法律合同等。而且,学员开办企业后,在经营中有问题、有困难也可随时到中心寻求帮助。CEPAC中心成了这些创业者的家,中心和学员经常互相联系,学员从中心不断得到帮助,中心也通过对学员创业过程的了解掌握新的信息,不断改善培训工作。

为推进大学生创业,英国政府拨款建立了英国科学创业中心(UK-SEC)来管理和实施创业教育,后又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NCGE),全面负责国内的创业教育。英国科学创业中心是1999年在贸工部的科学创业挑战基金赞助下成立的,当时有8个创业中心,后来发展到13个,涉及英国60多所高校,其任务是将创业融入大学传统教学之中,实现大学文化的革新。每一个创业中心主要在四个领域开展活动:第一,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以科学和技术专业的学生为主要对象,并将创业学作为辅修课推广到其他专业中,也开设一些非学分的创业课程。第二,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利用企业提升大学的竞争力,让企业为大学提供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指导,赞助商业计划竞赛等。第三,支持创办企业,并鼓励新企业成长,主要支持大学师生创办的知识衍生型企业。第四,鼓励技术转化。创业中心为大学技术转化提供种子基金、天使资本、创业孵化和科学区的服务等。[2]

在美国,创业教育已形成了一个有力的组织支撑网络。如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SBA)为准备创业和在创业中的小企业提供低收费、甚至免费的技术支援。设在大学内的中小企业发展中心(SBDC)随时为准备创业的个人提供咨询,并通过举办研讨会为创业提供服务。退休主管服务队(SCORE)是一个由具有多年经营和管理经验的退休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咨询团,他们通过网络和实地考察为创业者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每年参加咨询超过30万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3)出台各种政策,为创业教育提供资金保障

一般情况下,创业者可以从三种渠道获得创业启动金:一是银行商业贷款,二是小额信贷,三是政府或其他机构的无偿资助。对于没有经验和财产积累的大学生来讲,这三种渠道都很难使用。因此,各国政府为提高国内的创业水平,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在大学生创业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在英国,青年创业计划针对青年特点,提供发展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这种资助方式不同于银行贷款或者小额信贷,因为青年在申请资助时不需要任何财产抵押和担保,而且手续简便。但它也不是无偿的创业赠款,青年要支付利息(利息通常低于银行利息),并要按规定分期还款。当然,如果青年人确实经营困难或者经营失败,也可以减免或者延期还款。这种独具特色的资助方式在英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参与创业计划的青年中,创业两至三年内还清贷款的比例为70%(这一比例比风险投资的回报率高)。2001年英国政府还启动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该基金支持在大学周围建立各种科技网络群,同时还支持各大学内部师生的创业活动,如专利申请与保护、资金启动、公司筹建和市场开发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英国大学智力财产的转化。

美国的创业教育得到了社会资金的大力支持,如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中心、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等机构以提供经费赞助创业大赛、奖励创业教育的优秀学生、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等方式对创业教育提供资金赞助支持。自1963年美国设立第一个捐赠的创业教育教席后,创业教育学科的资金已经超过了44亿美元,其中75%的资金是1987年后获得的。

(4)开展创业教育研究,积极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随着创业教育扩展到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创业教育面临一个重要的挑战,即如何将创业理念融入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将创业整合到大学的其他课程之中,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澳大利亚政府积极实行创业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与调整。开发出了四套模块化教材,即综合性介绍类教材、工业类教材、商业发展类教材和远程教育教材。每套教材分别有管理自己,即对创业者和经营者个人素质的评估、开发和培训;管理他人,即策划、创建、经营与运行、财经与保险、市场;教学评估等,可以独立地着重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学模块,即按学生的兴趣和要求选学30课时—200课时。

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为大学提供创业技能教学的材料,利用学会的各种小组以及各个学科中心的工作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学术支持。学会在全国发起了“大学生创业技能”计划,目的是在各个专业的本科生课程中嵌入有关创业技能的内容。这个以学科为核心的项目在10个学科中心展开,学会的高级顾问和项目官员做一些协调和支持的工作。

美国大多数院校都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因而具有完整且成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体系。与传统的商业教育相比,创业教育的适切性源于创办企业的不确定性,因而美国创业教育课程中包含了培养沟通、领导、新产品开发、创造性思维、技术创新等技能的内容以及包括创业意识、创业者特质、风险资金的筹集、知识产权等相关知识。创业教育的教学突破课堂的局限,创造出一些实践性强的学习方式,如创业计划、学生创办企业、向企业家咨询、计算机模拟创业、与创业者会面、案例分析、田野实践等。鉴于创业教育对象的扩大,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的团队开发出针对非管理学专业血色和跨学科的创业教育项目。

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政策缺失与对策

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帷幕。2002年教育部确定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单位,随后又连续举办了四届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全面铺开。然而,在热闹的现状背后,创业教育在政策上的若干缺失值得反思。

(1)创业教育目标设定的功利性。与国外中小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创业教育的繁荣不同,中国创业教育最主要的源动力来自于社会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就业问题。在社会总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条件下,今后若干年每年我国都将有数以百计的就业岗位的缺口,而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大约都要增加五六十万人。因此。要扩大就业岗位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就有着非常重要而现实的意义。这种功利性的目标导向造成了高校的创业教育活动主要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创业者创业的动机更主要的是解决生存问题,而不是谋求个人的高层次发展,因此创业者对创业教育的源动力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2)创业教育理解的片面性。在我国长期的精英化教育的专业培养方式下,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就业教育,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一个切入口。然而,功利化的目标使创业教育被简单地理解为如何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如何通过创业教育减轻来自就业方面的压力。因而各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创办创业园,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据有关调查显示,温州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理解以“经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居多,分别占48%和35%。对于从事创业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接近半数的大学生认为是“锻炼才干”,次之为“营利”,而不认为要发展自身的能力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创业。[3]

(3)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的局限性。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发展来看,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大学的事情,更大的责任在于社会系统本身,创业教育的社会性与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个性是并存的,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至关重要。目前,除上海市等少数几个省市外,社会和政府没有出台专门鼓励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政策,很少有社会风险投资商主动与大学生进行合作。大学生创业之前的模拟演习基地、实习基地不足,需要社会的支持。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大学、企业、其他机构、政府没有形成开放的、多方互动的合力结构。

(4)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单一性。相对于国外较成熟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而言,中国的创业教育教学才刚刚起步。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把创新创业能力即开创性和创造力的培养看作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在教学管理方面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教学方式单一,现行的教学模式都是课堂讲授加案例讨论。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基础性课程设置和培养教学目标。开展创业教育的专业人士很少,很多学校的创业教育的师资大多数是学院派,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支撑教学的创业学术研究有待系统化和深化。

针对国内创业教育中的问题,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国应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高度出发,把创业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鼓励和倡导各类大学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并把创业家和各类社会创业资源引入高校,密切企业、社会和学校的联系,使创业型人才培养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将大学生创业纳入社会创业的系统中,解除大学生创业的诸多限制。要制定系列优惠政策,通过贷款担保,基金支持引导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创业,且要建立专家诊所,帮助他们解决创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建立政府和社会支持体系时,积极探索新的金融机制,通过地方中小银行的建设推进大学生创业。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要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通过适合市场的方式,多渠道筹办创业教育基金。创业教育应当形成合理的机制,高校和学生个人能够形成一种有效的合力。高校的侧重点在于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由个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为学生自主开展创业实践提供资金、环境、政策和其他条件方面的支持和保证;而学生方面的重点应当充分发挥自主性、自由个性和开创性,不拘泥于某一种创业实践方式,尽可能自主地开发和开展各种创业活动。[4]

参考文献:

[1][美]Jeffry A﹒Timmons﹒战略与商业机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56.

[2]牛长松﹒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4).

[3]钱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5(8).

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 篇3

网上作业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1、试述学前教育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要求及其主要方法。

学前教育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要求是

一、用整体的观点来考察学前教育;

二、用发展的观点来考察学前教育;

三、用实践的观点来考察学前教育;

其主要方法是

一、调查法:1.参观访问法;2.现场研究法;3.问卷法。

二、文献法。

三、比较法:1.纵向比较;2.横向比较。

四、分析法。

五、统计法。

六、移植法。

2、学前比较教育的学科基本特征。

通过对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对象的确立,我们可以把学前比较教育的特征归纳为:

1、可比性

2、环球性

3、跨时间性

4、跨科学性

第二次作业

论述题

1.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意义。

学前比较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与与学前教育方面的其他学科相比是非常年轻的。但是,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学前比较教育也是如此,它以其特有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了解学前比较教育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对学前比较教育的认识,明确学前比较教育的目的。学前比较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主要的有:

1、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2、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借鉴。

3、促进学前教育的国际化。

4、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试述当代世界范围内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总体发展特点。

第一,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各国对学前教育师资不仅要求专业并要求达到大学文化水平。

第二,重视学前教育师资的进修工作。由于学前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儿童心理学、儿童生理学的进步,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各级教师一样需要不断地学习,以免因循守旧而跟不上儿童教育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各国都关心学前教育师资的进修问题。

第三次作业

判断题

1、学前比较教育研究中最具理性色彩的研究方法是比较法。(错误)

2、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家康德尔被誉为“比较教育之父”(错误)

3、标志着日本幼儿教育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的重要文献是《幼儿园教育大纲》和《幼儿园设置标准》的颁行。(正确)

4、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1904年清政府颁发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正确)

5、韩国的幼儿教师被视为”国民的典范”,享有崇高的地位。(正确)

6、刻布兹幼儿教育中心是澳大利亚的重要学前教育机构形式。(错误)

7、开端计划是英国政府旨在帮助贫穷幼儿、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措施。(错误)

8、瑞吉欧教师的培训往往是在职培训。(正确)

9、森林幼儿园是德国2000年开始出现的一种新型幼教形式。(正确)

10、近代幼儿教育设施历史的开端以俄国奥贝兰编织学校的出现为标志。(错误)

第四次作业

判断题

1、法国启蒙运动中杰出的思想家卢梭倡导的教育观主要是自然教育

和儿童本位。(正确)

2、陶行知通过发表《创造宣言》以倡导儿童教育的创造性。(正确)3、1994年以后,俄罗斯学前教育课程必须严格遵循统一的示范性大纲的要求。(错误)

4、美国在国家层面上对教师资格有统一规定和要求。(错误)

5、日本铃木镇一的“天才教育”思想在全世界有广泛影响。(正确)

6、Head Start课程是依据加登纳多元智能理论建立和设计的早期教育课程模式。(错误)

7、韩国学前教育中高度重视民族自尊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正确)

8、法国托儿所的管理体制属于中央集权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正确)

9、Sure Start 是美国政府为改善包括出生前在内的儿童及其家庭的健康和福利状况而推行的一项国家政策。(错误)

10、意大利的幼儿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大纲,教学主题由教师在与幼儿的探索中生成。(正确)

第五次作业

判断题1、1994年以后,俄罗斯学前教育课程必须严格遵循统一的示范性大纲的要求。(错误)

2、法国托儿所的管理体制属于中央集权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正确)

3、最早明确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是朱利安。(正确)

4、可比性是学前比较教育的本质特性之一。(正确)

5、德国幼儿园始终缺乏正规课程。(正确)

6、Sure Start 是英国政府为改善包括出生前在内的儿童及其家庭的健康和福利状况而推行的一项国家政策。(正确)

7、俄罗斯幼儿园中的学习活动是典型的高度统一组织的。(正确)

8、英国的幼教师资主要由师范学院培养。(正确)

9、重视幼小衔接是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重要内容。(正确)

10、世界范围内幼儿园总体上是公立的多,私立的少。(错误)

第六次作业

判断题

1、当前我国幼儿师资培训主要特点是多层、多元化。(正确)

2、日本的幼儿园不属于学校体系。(错误)

3、从研究领域看,学前教育研究的所有领域都可纳入到学前教育比较学的视野中。(正确)

4、韩国幼儿教育分属教育部和福利部管理。(正确)

5、美国学前教育课程一大显著特点是多样化。(正确)

6、比较学前教育研究的关键在于比较。(正确)

7、世界范围内学前教育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正确)

8、改革后的俄罗斯教育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出现了教育经济化。(正确)

9、罗素认为教育目的具有双重性:就在于引导和改造人的本性,以达到改造社会和创建理想社会的最终目的。(正确)

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 篇4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概述

由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可得,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指的是高校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所组织实施的以专业技能、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模式,作为对高校大学生传统教育体系的革新思路。

二、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模式

(一)中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模式

1.清华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清华大学“创新环”创业教育模式具备两大支撑体系:一是指导支撑体系。学校专门进行了一些行业专家、资深教授的选拔和任用,由他们共同组建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能是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教育理论、实践指导;二是竞争交流支撑体系。通过组织召开各种竞赛活动,将学科内容、创业知识有机融入到各种竞赛活动中,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创造和创新兴趣,提升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可以看出,清华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业务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基于素质教育体系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兴趣,为大学生创业之路提供重要依据。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工作由学校多个部门、机构共同开展。创业教育不同实施阶段的参与部门和机构有所不同。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环节为主,进行了必修课、选修课等教学课目的设置。实践操作环节主要以创业大讲堂、创业技能大赛、创业星期六等形式组成,并且要求大学生前往实训、实习基地参与实践培训。担任创业教育课程讲授的.讲师为学校聘请的中关村业内资深人士、成功创业者和创业校友,共同进行创业教育课程的讲授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创业教育课题完成之后,学校将给予有创业计划,并且具备创业能力的学生三万元一次性的创业奖励基金,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北航科技孵化器作为创业管理培训学院的继承者,进行创业者的继续教育和培养,经过长达三年时间的孵化,将具备创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大学生送入北航大学科技园,进行继续深造。该种较为先进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业资源和广阔的创新环境。

(二)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模式

1.哈佛大学商学院创业教育模式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为典型的“聚焦模式”,该创业教育模式与传统创业教育模式相比,具备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主要表现为:从哈佛大学商学院和管理学院中进行具备创业意识和潜质的大学生筛选,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和相关测试之后,进行有针对性教学课程的设置,将专业基础教育与创业教育紧密关联起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聚焦”创业教育模式体现出专业化、系统化、高效性特征。同时,哈佛大学商学院领导非常关注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培训工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当然,该校的创业教育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相关标准和规范由本校结合自身实际所制定。

2.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建于1891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变革,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较为系统、全面。“磁石模式”作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的核心,为商学院及其他相关院校在校大学生提供开放、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平台。同时,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管理学院为核心,通过进行各类资源、技术的整合利用,吸引不同专业背景的创业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斯坦福大学的“磁石”创业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业综合素养。系统、完善的“磁石”创业教育模式,深受全校师生的推崇,也作为美国较为先进和典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三、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分析

(一)创业教育目标比较

21世纪以来,自主创业受到高校大学生的极力推荐,基于此背景下,高校普遍针对大学生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旨在增强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达到缓解就业压力的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处于本质的初级目标被逐渐替代,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创业教育体系逐步构建起来。至此,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进一步得到明确和完善,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未进行全面发展目标的设置。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初建于20世纪40年代,由于当时以新创中小企业为经济中坚力量,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多,而高校作为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主要教育培训主体,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精神和综合素养,为大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机遇和多元化职业成长条件。同时,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专业性很强,直接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积极作用。通过对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存在较大差异,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明确、理念清晰;中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逐渐明确,正处于积极探索和研究阶段。

(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比较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处于研究、探索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教材并不多,一些高校虽然进行了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但绝大多数课程为选修课目,并且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课程体系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和运用类知识。课程教育培训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开展较少。基于此背景下,以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为主的国内高校开始注重对大学生创业意识、技能、精神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对传统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改进、创新,并且对课程内容比例、必修选修比例等进行了适当调整,以应对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科学构建基础所需。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较为完善,突出针对性和侧重点。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学科理论体系、学科建设体系日趋完善,课程内容涉及到创业意识、技能、精神、综合素养等方面的知识,并包含了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同时,课程教学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并附有典型操作案例,坚持专修、选修课程相结合原则,现已开设课程一百多门。充分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对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以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实践操作为辅,并处于研究和探索时期;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较为完善,突出理论、实践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基础性特征。

(三)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比较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较低,师资力量明显较弱,基本上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教育实际所需。首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专业教师较少;其次,教师业务技能、专业化素质较低,相当一部分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并不专业,甚至兼任创业教育工作。如此一来,从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到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不利于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积极主动性的培养。随着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的进一步增大,我国高校开始逐渐意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行之有效应对策略的制定。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和工作开展过程中,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的教师基本上全为专业、专职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负责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还进行课题研究和探讨。同时,有条件的高校专门从外部进行客座教授的聘用,引进一些创业成功企业家、创业校友,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专业化辅导。通过对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较低,尽管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是依然与美国完整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做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

参考文献:

[1]邬智,胡冰玉.中美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及启示[J].教育导刊,(07).

[2]陈慧女.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4).

中外利润表的比较分析 篇5

中外利润表的比较分析

随着对收益的日益重视,利润表成为最主要的财务报表之一.国外一般使用费用性质法的`利润表,而我国则使用费用功能法的利润表.这两种利润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通过分析认为,我国的利润表在一些概念使用上和项目排序上有待改进.

作 者:唐振达 TANG Zhenda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系,广西,南宁,530003刊 名: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FINANCIAL COLLEGE年,卷(期):18(1)分类号:F231.5关键词:中外利润表 比较 启示

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 篇6

关键词:高校 学生资助 政策 比较

在高校进行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文件中指出“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1]为此,在我国高等学校中,逐步建立起了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以保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时入学、安心学习和生活。

一、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指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颁布实施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师范生免费教育、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一系列有关政策、规定。其主要内容有:

(一)国家奖学金制度。中央设立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高校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所需资金由中央负担。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高校本专科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

(二)国家助学金制度。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高校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农村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平均约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可分为2-3档。

(三)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高校在校本专科生、第二学位学生、研究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6000元,主要用于解决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自愿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从事第一线工作且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大学生,国家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四)国家对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中部分确因经济条件所限,交纳学费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减免学费政策。从2007年起,对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新招收的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

(五)勤工助学。勤工助学是高校学生资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后可以通过勤工助学方式减轻经济压力,以顺利完成学业,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开展,勤工助学岗位分固定岗位和临时岗位。

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经过不断改革完善,资助能力逐渐扩大,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资助体系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大学生资助政策不断遇到新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贫困生的界定缺乏合理机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文件将经济困难学生概括为:家庭经济困难,月收入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显而易见:1.学生的月收入难以准确掌握;2.经济困难学生界定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衣、食、住、行等消费习惯;3.学生支付教育费用的能力呈动态,高校难以预测其将来支付教育费用的能力;4.各地教育和民政部门出具贫困证明把关不严,贫困证明的可信度低。

(二)资助覆盖面有限,资助体系的合力不够。目前,我国大学贫困生的比例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占一半的比例。大部分高校的奖助学金经费来源主要有国家拨款、学费提成,资金有限。企业和个人设立的奖助学金主要集中在重点大学,地方大学的学生难以得到资助。另一方面,国家、社会和学校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的合力不够,缺乏统筹的方法和有机的整合,使资助出现偏差和不公平。

(三)勤工助学“造血”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据统计,美国、日本、英国中有约80%的大学生从事课外打工,日本普通大学生的收入来源中25%是自己的打工收入。[3]我国高校勤工助学普遍存在不够规范、内容单调、资金不足、岗位缺乏等问题,岗位主要集中在校内,非常有限;而多数高校的岗位属于“输血”模式,即把资助资金通过助学的形式发给学生,并没有扩大资助资金的来源。

(四)国家助学贷款差异大,信用体系不健全。银行在推行国家助学贷款时,经济发展的东部地区比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推行得更好更顺利,在层次较高的学校比层次较低的高校推行更加顺利。信用体系不完善,增加了银行承接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一些学生缺乏诚信意识,故意拖欠贷款,贷款违约率高。

(五)重视经济资助,忽视精神解困。经济困难学生自卑、封闭、与人交往困难,承受着比普通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他们不得不打工和勤工助学维持生活,又不得不拼命学习,常常矛盾心理不断,冲突激烈,导致性格发生变化,甚至出精神病状。而高校的资助工作大多只停在经济层面上,对由于经济困难造成的心理和成才方面的困难研究不够,成为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4]

nlc202309011955

近年来在帮困助学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对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再思考,不断的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资助体系。

三、国外学生资助政策经验借鉴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在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各国政府都极为重视,国际上高校收费、国家助学贷款比较成熟的模式主要有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两种。

(一)美国高校资助体系的优势

美国的大学生资助体系以助学金、奖学金、工读方案和贷学金为四大支柱。可借鉴之处体现在:1.资助结构多层次,资助项目层出不穷。在哈佛大学,每年接受各种财政支持的学生在70%以上,麻省理工学院接受财政支持的学生达到75%。另一方面,民间集资助学是美

国资助体系的中坚力量,且民间渠道的资助形式多样,来源广泛。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萧条,但是根据美国慈善捐助基金会的报告显示,美国人2008年的慈善捐助数额仅下降了5.7%,在计入通货膨胀因素后,大学接受的捐助实际上增加了1.6%,创历史新高。2.“资助包”制度实现资助公平有效发放。“资助包”是指把提供给学生的全部资助,即把所有的联邦政府的、非联邦政府的各种资助,如奖学金、助学金、校园工读和贷学金混合成一个“包”,协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防止部分学生获得大量资助,而一部分学生一无所获。计算方法为“上学成本”减去“预期家庭贡献”得到应得的资助金额,“资助包”制度规范透明,方便操作,便于监督,较为公正合理。3.变无偿资助为有偿资助。约翰斯通的“成本分担”理念下,联邦政府大幅度地调整了助学金与贷学金的比例,提高了贷学金在资助体系所占比重,降低了助学金的比重。我国也应根据国情,尝试无偿资助模式向有偿资助模式转换,学校成立类似如经济困难学生社会公益活动服务队等形式,让接受国家、社会、学校无偿资助的学生组成的学生团体以公益活动的方式反馈社会。

(二)英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英国在1962年曾采取了福利国家的模式,对大学的资助和津贴大量投入。大学生所负担的学习成本只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费及交通费。此外,学生还能享受税收、交通、住房、医疗、保险等优惠待遇。英国高校助学金来源主要有:1.接受捐赠,捐赠者包括雇主、个人、已毕业的学生、家庭富裕的学生家长。学校设有“捐赠特别工作组”,专门就大学如何提高总资金来源出谋划策。2.政府拨款通过高等教育革新基金(IF)来增加对知识转让活动的资助幅度,这对大学而言是一个永久的第三条资金来源。英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完备,每个人出生时就有一个社会保险号码,相当于个人的社会信用档案密码伴随一生,收入、纳税、申请贷款、领取退休金等全都靠它。英国政府强制规定,政府会列出全国违约拖欠偿还现象严重的学校黑名单,会被起诉甚至被勒令关门。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回收一方面可以建立类似英国贷款公司的半事业性或者企业性的贷款机构,另一方面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电子信息网络系统,把个人薪水以转账的形式记入个人信用卡账户,及时掌握贷款人的情况,从而有效提高助学贷款的回收率。[5]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J].山东政报,2007(12).

[2]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教财[1993](51号)[N].人民日报,1993.7.26.

[3]刘礼明.关于构建贫困生社会化资助体系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6):39-41.

[4]丁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5.

[5]袁东敏.英国大学生资助制度对我国高校助学贷款政策的启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1).

基金項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创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研究—以百色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2ZZ025)。

中外体育观众的道德素质比较研究 篇7

中外体育观众的道德素质比较研究

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氛围、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现实国情,中国体育观众和外国体育观众的道德素质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独特气质.面对的奥运会我国的体育观众在展示中国人民的文明礼貌、热情友好、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同时,更要学习和借鉴国外体育观众的`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加强我国体育观众道德素质建设,真正实现北京20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

作 者:井清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刊 名:辽宁行政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年,卷(期):9(11)分类号:B882.1关键词:体育观众 道德素质 比较研究

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篇8

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促销

一般来说,每个学期的开始和结束是学生的购书高潮,还有节假日也是购书送礼的高峰期。在这样的时期,我们采取大规模的促销活动。而在非购书高潮时期,我们将根据竞争对手的销售手段和刺激居民购书的热情而采取适当的促销活动。高峰期的促销方式不以价格战为主,因为这是书吧盈利的高峰期,我们针对学生购书以赠送个性书签,而对于送礼购书则给予免费包装的形式。书签和包装纸的成本较低,也比较贴切购书者的心境。而在非购书高潮期间则以适时的价格优惠为主,刺激消费。

3、分送

我们的店面的选址将处于处于民院附近的中心位置,使恩施中职、校高职技校、普通中小学等的学生特别的我们湖北民院的学生到达我们店面的距离都不是很远,所以基本上我们不采取送货上门的方式。针对数量较多的买者,我们将会派送一名店员在当天比较空闲的时间段(比如上午)将书本送到目的地。

4、售后

基于二手书的特殊性,它不像家用电器什么的,我们没有保修工作。顾客基本上是在店内挑选好要买的书本,直接付款就可以了。原则上我们是不予退货的。

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意识到,宣传的时候,我们的宣传主要是集中在书吧开业的初期。一年以后我们的校园宣传及时在高峰期都可以不用以较高的频率和规模进行宣传。因为学生的宣传效应很高,所以以后的营销成本可以减少很多。

5、预期营运模式

学苑书吧由于考虑采取小规模经营和成本问题,再加上书城本身的经营时间,一般分为淡、旺季。

销售旺季一般在开学时,在校生买书需求上升;而收购书籍一般在学期末,那时大四的学生会把自己的书以满意的价格卖给本书城。在旺季,书城会有两名销售人员在店内经营,而平时为了节省成本,实行早晚两班倒:店内只需一名销售人员,一名可到附近高校(湖北民族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上门收书。每天在营业完毕后都会相应做当天收售分析与核算。及时了解目标顾客的需求。每一周都会做一次书城全面的梳理,根据版本和市场需求来重新摆放书籍,将大部分目标顾客所需的书籍在近期大量收购,以差价售出,以求得近期盈利,形成良性循环!

六、管理结构

创业初期:扁平式组织结构。

由于考虑到成本问题,经营规模较小,所以书城目前仅需一名店长,其职责主要负责图书的选择与进货,协调和管理店员的工作,同时店长负责店内的财务管理,财务采取日结制度实行,即当天进行财务的结算,并填制报表,并负责每月进行盈亏计算,管理书吧财务以及对书吧经营做全程监督;吧员三名,主要负责吧内的销售服务与清洁,其中一名可雇佣下岗女工,为社会增加就业,但在经营淡季其中一名下各高校收书;一名精通网络的员工,便于以后的大规模网络经营,此员工预计在附近高校召兼职。此外,在某些时期可招收附近学生作为宣传人员。这样的经营模式,便于经营与管理,可以解决多方就业问题,极大地节约成本。但随着以后规模的扩大,人员问题会相应增加。同时采用店员考核制度与奖金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创业后期: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设总经理一名,市场部经理一名,服务部经理一名,财务部经理一名。书吧干事若干人,吧员若干人。这样的组织结构吸取了直线式和职能式的长处,避免了他们各自的短处,既保持了纵向的直线指挥系统,又设置了横向的职能管理系统。随着创业的进行,我们将逐步制定并不断完善我们各部门的经理的职责,制定好我们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七、风险分析及对策

任何经营都有一定的风险,毋庸置疑,如何正视风险的存在、防范规避风险显得尤其重要,书吧经营的风险相对比较小,因为目前图批发市场是明显的买方市场批发商从出版社进书基本都是寄销的方式,三个月回款,而且剩余滞销的图书都可以退货,零售书吧从批发商进书几乎也可以采用了类似的方式。而且我们的主要货源是高校的二手图书,对于我们的主要产品——二手书籍,在最坏的条件下——全部积压,我们依然可以以卖废品的方式转让出去。但是,基于我们对于二手书市场的分析,二手书市场是十分理想的。而我们总的投资数目也较小,综上所述,风险指数也是很小的。

这样,我们的风险主要来自自身的经营管理,如何降低成本,开拓市场,吸引读者等方面,所以我们的书吧就不用担心昂贵的购书费了,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我们的主要是竞争对手是校内外的大书店、网上书店,以及咖啡厅、歌吧等娱乐场所。

大学生创业策划书范文

一、项目

大学饮食联盟

二、创业人

__系__、__

三、创业项目缘由

在大学中一直被诟病的就是大学食堂的饮食问题,大学的饮食质量不高已成为公认的问题,仅仅是满足了学生们的温饱问题,而质量却远远没有达到学生们的要求。部分大学的饮食状况令人担忧,甚至有的大学食堂出现了集体中毒事件。

本企划就是根据这一点,为了保障大学生的饮食安全,提高大学生的饮食质量,成立大学饮食联盟,旨在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价格低廉安全高质并富有特色的食品,并且同时为各高校提供一定的勤工助学岗位,帮助贫困生更好的完成学业。

四、创业机构设置

大学饮食联盟为总部,在高校通过考核招收大学毕业生并且签订一年工作合同培训后在所在高校设立高校饮食分部。

大学饮食联盟在各地适当选址建立蔬菜种植基地,水果种植基地以及牲畜养殖场,建立配送车队,为各高校分部统一生产配送蔬菜水果等食品原料。并且和农业研究机构合作通过高科技不断提高所生产原料的质量,降低成本。

大学饮食联盟总部设立管理培训部门,各高校饮食分部在所在高校选择招收大四非考研大学生为管理人员,并送培训部门培训。

大学饮食联盟从厨师培训学校招收厨师进行适当培训后送各高校饮食分部担任厨师,同时各高校饮食分部自行招收学生或者社会下岗人员作为窗口服务员。

大学饮食联盟总部不定时到各高校进行质量抽查,保证大学饮食联盟提供服务保质保量。

五、创业细节

1.大学饮食联盟的经因范围是特色食品,如鲁菜,川菜,粤菜等以及地方名吃,并且进行学生生源地调查,根据高校地理位置适当调整各菜系以及地方名吃的搭配,使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都能吃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饭菜。

2.大学饮食联盟的经营理念是一切为了大学生吃的更好。

3.大学饮食联盟以提供助学岗位,交纳一定食堂租金为条件同各高校进行洽谈,为大学饮食联盟的发展壮大铺平道路。食品原料由大学饮食联盟负责统一生产配送,在降低食品原料成本的同时保证食品原料的高质安全。

4.大学饮食联盟招收的管理人员为本校大四非考研学生,让深受大学饮食质量低下之苦的大学生监督员工的工作,切实保证大学饮食联盟所提供食品的安全与质量。

大学生创业策划书

一、宗旨

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对中国儿童教育总体市场的需求总量和市场容量及前景做出判断;形成《幼儿创造力培训》在儿童教育市场的准确定位以及市场战略:提升产品理念,开发设计产品组合,制定营销策略,判断该产品所在的细分市场,明确目标市场,对目标市场的用户、用途、产品特征、价位、用户需求及偏好进行分析;明确主要竞争对手,了解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产品特征、产品市场定价、营销模式、营销网络、营销手段等,并对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提出市场定位及市场进入策略,对投入资金和配合要求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产业概况和前景预测

1、儿童教育市场潜力分析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中国家庭的支出为教育支出,中国家庭子女教育的支出比重接近于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城市家庭教育占家庭消费的65.5%,有56.5%的家长把孩子教育投资列在首位。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社会蓝皮书》指出,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被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总之,儿童教育市场这一产业所构成的,是一个巨大的、永不会衰败的市场。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断定儿童教育产业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活力和意义的朝阳产业。

2、儿童教育市场的特点:

(1)、客户群数量巨大:中国目前0–7岁幼儿约有1.8亿;每年新出生人口多万,其中城市人口就有600多万。庞大的基数、稳定的增长与更新,奠定了儿童市场坚实的客户基础。

(2)、家庭对教育投资需求强劲:“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人在培养后代方面,可以用“舍得花血本”来形容,后代仿佛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是未来的希望。我国城镇居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子女消费已成为家庭第一大日常支出,月收入在1500元的家庭孩子月消费为500元左右,月收入5000元的家庭用于孩子的消费额为1000元左右,其中用于孩子的教育消费已占子女月消费的30%。

(3)、儿童早期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科学研究证明,0——6岁的婴幼儿时期,是人生命的起跑线,是人智慧潜能开发的关键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在《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中,通过对千名儿童的追踪分析,提出了理论:若以17岁时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为100,则4岁时就已具备50%,8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是从8-17岁的9年中获得的。人在0-8岁这一阶段经过了人生的几个关键期:语言关键期、运动关键期、社会性关键期、对感官的关键期、数学关键期,抓好幼儿关键期的早期教育培育,有利促进和帮助幼儿的健康成长。

(4)、儿童早期教育代表朝阳教育产业的发展方向:联合国文教组织宣称,教育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卓越的投资人认为,教育产业是“21世纪最后一支原始股”。世界教育专家认为,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中国教育专家认为,“科教兴国”要从婴幼儿早期教育抓起,从整体上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

许多国家都把儿童的科学教育作为21世纪争雄的第一战略任务。各种儿童早期发展计划纷纷出现,其重要的特点,就是加强对儿童的个性化指导,能力培养,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我国,大部分家长只有一次养育孩子的机会,因而年轻的父母更加需要培养孩子全面、系统、实用的科学指导,尤其是适合自己家庭和孩子发展特点的个性化指导,使孩子迈好这人生的第一步!好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中外文化比较 篇9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中国文化重人,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且讲究并存与一体性。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重物,西方则较重视科学与宗教,西方则重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从文化形成的过程来看,建筑是多种矛盾的综合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建筑是历代文化的积累和延续,它是一种凝固了的文化,是能够让当代的人亲眼看到,长期保存的一种文化状态;另一方面,建筑是一种超前的文化,它要求建筑师要有预见性,有超前的眼光,各种具体的规划设计都要留有余地,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如果缺乏远见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文化的广阔角度探索建筑,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也能够促进不同文化范畴间的交流。接下来主要针对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建筑空间布局、建筑造型四方面来介绍两者之间差异!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还有就是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是以新为贵,而外国人则对古老建筑充满尊崇与敬意。还有就是西方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对建筑色彩的影响

从中西建筑的装饰色彩上来看,中国以一种色彩为主,其它几种颜色并用;西方则是极其丰富,不同时代以不同的色彩为装饰的主色调,但没有一个单一的色调贯穿始终,对比也不是非常强烈。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色彩的生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在五行学说的影响下,色彩成为天意的象征,人们用色彩表示对自然的尊重;另一方面,中国建筑的色彩被赋予了浓厚的伦理观念,以颜色作为区分社会等级、确定社会地位的手段,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建筑的色彩缺乏变化,虽然丰富,但是又显得单一,并形成了一定模式。西方建筑的色彩,因为处于多元变化的社会文化中,所以变化多端,异彩纷呈,时而华丽浮艳,时而灿烂夺目,时而又光怪陆离。同时受西方“个人本位”观念的影响,色彩非常张扬、热烈、激情,甚至富于非理性的迷狂。

对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同时,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43.5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 米。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对建筑造型的影响

中国传统造型特别强调“线型美”,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中国的梁、柱、屋檐等都能表现“线”的艺术感染力,如,在歇顶山的建筑中,屋檐有意做成微微的向两侧升的形高,而屋角部分做成明显的起翘,形成“飞”的意境;而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这样既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追求意境和重伦理的思想在中国古建筑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在建筑造型时,往往把其社会内容和象征意义放在显要突出的位置,同时,还注重实用性,西方传统造型强调“形式美”,发源于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思想认为“美在物体的形式”,我们从古希腊的建筑中感受到一种对形式美的强烈的追求。如,仿男体的多立克柱式强壮雄伟,仿女体的艾奥立柱式柔和端庄。

中西传统建筑文化差异浅析

作为石头与木头构筑的史书,建筑的发展深刻地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历史的变迁。中国传统建筑有着辉煌灿烂的往昔,然而近百年来,在东西方文化剧烈。

古埃及建筑的特点及典型建筑

古埃及建筑在艺术象征、空间设置和功能安排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宗教意

涵,反映了古埃及独特的人文传统和奇异的精神理念。

据史料记载,古埃及位于尼罗河谷,周围的高山阻挡了外界的骚扰。温暖而又安定的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之后,留下了肥沃的耕地,带来一年又一年的丰收。这样古埃及文明持续了3000年,光辉灿烂,从而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其稳定的自然和社会秩序似乎达到永恒和静态,使理性也静态的。在建筑艺术中其空间也同样体现了永恒和静态。如正方形,三角形一些稳固的几何形体经常被用在建筑设计中。从昭塞尔陵墓建筑群到著名的古萨金字塔,都是其方形平面而获得最稳定的空间造型,并象征永恒的主题,许多太阳神庙的幽暗,神秘的空间石柱如林,排列密集,光线透过高窗落在巨大的柱子上,光影斑驳,给人神秘的压抑感,同时也表现了古代埃及理性的局限,技术上的限制,是神庙内部空间非常狭小和压抑,这种空间感是原始的宗教功能需要,也是一种非常幼稚的宗教空间。

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由于原始的宗教不能满足皇帝专制制度的需要,必须制造出对皇帝本人的崇拜来。这就必须把他们的陵墓发展为纪念性的建筑物,而不仅仅是死后的住所。于是,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在萨卡拉的陵墓,就在祭祀厅堂之上造了九层砖砌的台基,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纪念性构图萌芽了。

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在三角洲的吉萨,造了三座大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大金字塔,在今开罗近郊,主要由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及大狮身人面像组成。周围还有许多“玛斯塔巴”与小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其中最大者。形体呈立方锥形,四面正向方位。塔原高149米,现为137米,底边各长230米,占地5.3公顷,用230余万块平均需约2.5吨的石块干砌而成。塔身斜度呈51°52´,表面原有一层磨光的石灰岩贴面,今已剥落,入口在北面地17米高处,通过长甬道与上、中、下三墓室相连,处于皇后墓室与法老墓室之间的甬道高8.5米,宽2.1米,法老墓室有二条通向塔外的管道,室内摆放着盛有木乃伊的石棺,地下墓室可能是存放殉葬品之处。这座灰白色的人工大山,以蔚蓝天空为背景,屹立在一望无际的黄色沙漠上,是千百万奴隶在极其原始的条件下的劳动与智慧结晶。据希罗多德《历史》记载,为建造该座规模巨大的陵墓,法老胡夫征召了三直余万民工和军工,先后用了33年才完成。吉萨金字塔群中的狮身人面像,人们称它为斯芬克斯,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命令工匠仿照自己的面目琢造了这座长45.7米,高19.8米,仅面部就宽4.1米,口大2.6米的巨型狮身人面像。该巨型石像建成后,被埃及人尊为神,历代都进行维修。

卡纳克的阿蒙神庙是在很长时间陆续建造起来的,总长336米,宽110米。前后一共造了六道大门,而以第一道为最高大,它高

43.5

米,宽113米。主神殿是一柱子林立的柱厅,宽103米,进深52米,面积达5000平方米,内有16列共134根高大的石柱。中间两排十二根柱高21米,直径3.6米,支撑着当中的平屋顶,两旁柱子较矮,高13米,直径2.7米。殿内石柱如林,仅以中部与两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侧窗采光,光线阴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权神化”的神秘压抑的气氛。在卡纳克神庙的周围有孔斯神庙和其他小神庙,宗教仪式从卡纳克神庙开始,中国古代建筑

一、造型的基本形式

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中提到:在公元2 世纪,托勒密(Ptolemy)写过一本名为《光学》的书,其中有一段很有趣的话,可以被认为是很隐晦地证明了知觉习惯在我们对建筑的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在讨论由误推造成的错觉时,作者说道,建筑中较高的部分看上去比实际宽度要宽些,因此标准的长方形大门或建筑近看上去好像是越往上越宽。

他认为,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总是在期望找到越往上越窄的安排,因为一般说来,只有当建筑的底部比上面宽时,建筑才能逐渐建成锥形的。大概由于托勒密是埃及人,所以他才会产生这种奇想。因为在古埃及,不仅金字塔是锥形的,就连寺院塔门一般也是这种形状。我不敢肯定这种推论是否适合于一切场合(所谓的巴台农神殿的视觉矫正据说也是根据这一推理而得出的),因为要准确地说出我们是怎样“看”外形熟悉的物体,那是件再难不过的事了。尽管我们不能证明亚历山大时期托勒密的同时代人所受的视觉训练使他们一定会产生这一错觉,但我们可以肯定,知觉习惯能决定人们的视觉快感或不快感。

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例子,它揭橥了知觉习惯与视觉印象的对应关系:特定的知觉习惯对特定的视觉印象有巨大影响。毫无疑问,这种影响在中国古人接受其居所时同样存在。托勒密长年累月地面对金字塔,积淀起他看待锥形体的知觉习惯,判定长方形的大门会给人带来越往上越宽的“错觉”;同理,中国古人也会在似水年华的流逝里不断强化他们所习见的建筑样式,并继而深入作用于他们的视觉乃至心理体验。那么,中国古人所习见的建筑样式究竟是怎样的? 是否也包含了锥形? 答案是,中国古人所习见的建筑样式里非但没有锥形,而且,他们甚至在刻意地排斥曾经广泛使用的斜材,不断消解斜撑、斜置结构;成为中国古人知觉习惯的建筑样式只是方以及圆。汉宝德说:“中国建筑基本的结构观念,是矩形的架构。虽然我们没有发明真正的椼架(truss)系统,但是实际上广泛地使用斜撑,这可以在汉朝的建筑明器上看得出来。到了后期的建筑,斜撑逐渐由斗栱系统所取代,实际上就是用矩形的结构系统取代了斜撑结构。

从六朝一直到唐朝,斜材逐渐都被替换掉了。实际上,我们是盖一个三角形的屋顶,却全部使用水平垂直的木料。

建筑规划方面,也不再有对角线(diagonal)这种东西。我们样样都喜欢方的,以方正的关系取代斜面的关系。中国传统的建筑群是矩形的组合,不但没有斜置的建筑,如古希腊的神庙或古罗马的广场的殿堂,即使一条歪斜的道路都没有,巴洛克式的规划是中国人难以理解的。”我们无法了解,中国古人是否曾经意识到,取消倾斜可能会降低建筑的动感与张力,但方圆的的确确是中国古代建筑造型的基本形式。

二、四方与生态

中国建筑中的方与西方建筑中的方是否有区别? 显然,并不是只有中国有方形建筑。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西方建筑中的方是围绕中心展开的;而中国建筑中的方则是一种四方概念的系统化结果。

上一篇:公文写作例题下一篇:年度镇纪检监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