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公众环境保护

2024-05-26

中外公众环境保护(精选3篇)

中外公众环境保护 篇1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 自然环境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目前, 公众参与已经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了, 良好的公众参与能够提高群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能够切实有效地监督污染排放企业的违规行为, 从而能够保障环保公众持久良性开展, 公众参与对环境保护已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公众参与的能量来源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 是参与的主体, 公众参与是国家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有力体现。政府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群众服务的。包括环境保护领域在内的一切事务, 公民都有权力平等地、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立法、执法、司法等一切与其环境保护权益相关的活动中去。

我国自1978年末启动了政府治道变革的进程以来, 经过近30年的努力, 在政府职能市场化、政府行为的法治化、政府决策民主化、政府权力多中心化等方面均有长足发展[1]。公众参与到政府的行政决策中是一个社会的进步体现,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保公众参与制度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对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在环保领域中的缺陷有了很好的完善, 从而有利于减少环境侵害、积极有效处理环境纠纷,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集公众之力量实现公民环境权利益的同时, 从根本改变我国环境质量的现状。

2 公众参与的法之保障

新修订的《环保法》设立专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在政府决策机构中给予公众一定的席位, 给予公民环境权法律地位, 方便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从而充分保障了公民环境权利, 促使群众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协助政府收集环境保护等相关信息, 鼓励公众自行开展交流活动, 并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2.1 信息公开是一切公众参与的基础

公众参与的基本条件是有足够的公开的环境信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群众思想素质的提高, 公众对于环境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鉴于此, 新环保法为了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对于环境信息的要求也更加的透明化, 主要体现在两部分:一是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排污单位公开环境信息的职责。二是规定对于公众想得知而未公开的信息, 公众也可申请公开。新环保法明文规定了信息公开的职责, 为公众参与环保管理奠下法律依据的基石。

2.2 公众参与是环境行政许可的前提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在行政管理中给公众一席之位, 可以在项目准备期给公众充分的话语权, 从环境利害关系人的角度给政府及环境主管部门意见, 减少了环境纠纷, 有利于社会稳定, 避免了因环境问题造成的投资浪费。

2.3 环保公益诉讼是公众维权的后盾

以前, 由于环保法律的不够健全, 环保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从未被受理, 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原告主体不适合而未予立案。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为全民所共有, 在许多情况下直接利害人很难被确定, 从而使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救济, 施害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为此, 新环保法放宽了起诉资格, 社会组织可提起公益诉讼, 明确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向法院提起环保诉讼, 法院应当依法受理。目前国内符合条件的有300家左右社会组织可提环保公益诉讼。

2.4 全民参与是环保公众参与的新概念

新环保法对公众的环保义务作了较大的规定, 体现了全民参与环保的理念。一是原则性的规定了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二是明确公民应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 节水、节电、垃圾分类管理, 共同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是公众参与环保的形式, 是环保公众参与的新概念。

3 公众参与的环保实践

当下, 环境保护活动所采取的听证会、访谈、热线电话、座谈会、公众信箱、电话回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活动正逐步发展成熟。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互联网时代,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平台提出关于环保的建议, 对环境违法进行舆论监督。甚至在一些影响较大的环保案例中, 公众参与还能促进环保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健全。总之, 我国的公众参与制度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实践中都已起步, 而且发展迅速, 已为整个社会所接受, 为环境保护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也存在不足和困难。

3.1 公众参与操作措施急需跟进细化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形式目前主要体现在建设项目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参与调查、论证会、听证会, 以及查看建设单位项目公开的环境信息等。在环境保护的实际操作中, 需要不断跟进相应法律法规文件, 细化各项规章制度, 使得公众参与制度规范化、程序化,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常态化。

3.2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借鉴国外立法经验, 我们应建立自己的公益诉讼制度。一是推行举证责任倒置, “谁主张谁举证”, 这符合传统民事诉讼证明的基本原则。二是按照实际情况适当地延长诉讼时效, 因为有些污染物质的损害结果并不能立即发生, 它需要经过迁移、转化、代谢、富集等一系列环节后, 才能导致损害事实的发生, 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过程。同时, 随着科技知识的发展, 人们对污染物的检验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 适当地延长环境诉讼时效, 可以有效地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3.3 深化环境教育模式改革

目前, 很多学校的环境教育, 还以应试教育为主, 不太注重实践教育, 不太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2]。所以, 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 一定要让他们多多实践, 以切身感受促发环境保护的动力与创新, 这才是环境保护教育未来的希望。

摘要:本文通过简述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部分, 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对环境保护事业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 同时指出了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尚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张璐.再论环境民主原则[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1) :135-138.

[2]李玉珍.浅谈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J].江苏环境科技, 2006, (12) :188-190.

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 篇2

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1 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的核心理念, 若想让我国的环境、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 广大民众就都要参与到环境保护、环境治理中。

1.2 环境法的制定和完善, 同样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因为环境法的制定与广大公众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其实, 公众参与环境法的制定与完善, 就是在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1.3 环境法律的执行, 是需要公众监督的。这样, 环境司法执行机构才能得到广大民众的信服。

1.4 公众要监督环境执法是否公平高效, 其实环境执法公平高效的进行是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体现出来的, 如, 将环境信息透明化, 定期的开展环境探讨会。

2 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环保意识不强

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不强, 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 公众仍是没有认识到参与环境决策的重要性。虽然, 近几年, 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有了些许增强, 但是, 公众们仍是不会主动去参与环保决策, 而且个别官员认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对改善我国的环境并不会起到什么积极作用;第二个原因, 公众认为环境保护距离自己很远环境的破坏与自己并没有很大关系, 从心底就认为保护环境并不在自己的责任范围之内。

2.2 公民参与的环境立法不够完善

我国在与环境有关的法律中作了一些有关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规定, 但是, 这些规定并不够完善, 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 有关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规定较为单一, 不全面;第二个方面, 有关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规定较为笼统, 工作人员很难根据这些规定进行实际操作。

由此看出, 我国有关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是有漏洞的, 这些规定仅仅就是制度, 缺少可操作的实际意义, 这也就意味着, 这些法律规定很难为参与环境保护的公众们提供全面切实的保护。

2.3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力量不够强大

我国的人口大约为13亿, 但是环境保护组织只有2000个, 每个组织的成员也只有几千个人, 而且, 这些环境保护组织大部分是由官方组织的由此可以看出,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力量是多么的薄弱。

民间环保组织的人数少, 在环境保护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大, 在社会中, 广大民众对其的认同度、关注度都较低, 所以说, 普通民众参与的环境保护组织需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 需要进步的空间还有很大。

2.4 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方式不够多样

我国的环境法律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重点集中在监督环保人员的行为和环保执法人员能否公正执法上, 这类法律规范缺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具体过程以及参与环境保护的具体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式也只是局限于不做破坏环境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 广大民众并不会向相关部门提出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当他人的行为对自己的周边环境造成了危害, 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时, 民众才会向相关部门反映, 让环境执法人员维护自己的权益。

2.5 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领域较为狭窄

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领域主要集中在宣传、教育方面, 广大民众通过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或者是写作比赛来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个别民间环保组织还会开展一些环境保护的培训会来增加民众的环保意识。由此可以看出,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领域还需拓展, 例如向参与环境保护探讨会方面开拓。

3 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措施

3.1 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

为公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去生活、去娱乐, 是现在政府的重要任务。但是, 有一点, 我们必须要知道, 就是保护环境不单单是政府的任务、官员的任务, 广大民众也需要参与到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活动中来。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也是国家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所以, 公民应该借此机会, 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参与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 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为改善我们国家的环境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国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3.2 扩大环境保护组织的影响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做的事情, 公众们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政府也应该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让广大民众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并且参加一些环保组织。这样, 环境保护组织的人数会越来越多, 随着环保队伍的扩展, 环境保护组织也会逐渐被社会认可, 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除此之外, 政府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扩大环境保护组织影响:一、搭建一个环境保护交流平台, 环保人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提出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和建议;二、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环保人员参与有关环境保护政策的决议, 这样政府部门可以及时了解民众对环保的想法, 而且, 这样制定出来的环保规范也更具有执行力。

3.3 将环境信息透明化

政府应该向公众公布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制定过程, 制定结果, 尽量使与环境有关的信息透明化。因为公众只有在第一时间了解环境法律的制定进程, 才能参与到有关环境保护政策的决议中。

3.4 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个好处, 公民的环境权益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第二个好处, 降低危害环境行为的发生概率;第三个好处, 保护生态环境, 为我们能更好的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打好基础。总而言之, 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结束语

其实, 公民参与环境保护是有很多好处的, 例如:一、公民通过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可以意识到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多么的重要, 有了这个意识, 公民就会自觉的了解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环保活动中;二、广大民众可以为“保护环境”这类活动献计献策;三、公民保护环境, 其实就是在保护自己的生活圈, 将环境保护好, 广大民众才能更好的生存。公民参与环境保护, 既是对自己所处的地球负责, 又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总之, 公民参与环境保护是势在必行的。

摘要:近几年, 我国的国民经济在不断增长, 工业产业也做得越来越大, 但是, 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虽然, 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 以及一些企业已经在改善环境上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但是我国的环境仍然没有多少好转。其实, 若想改善我国的环境, 解决环境问题, 是需要广大民众与政府部门、企业共同努力的。本研究就将针对“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这一主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希望广大读者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从而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保护环境的决心。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建议

参考文献

[1]洪大用等著.中国民间环保力量的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65-87.

[2]刘鉴强.中国环境发展报告 (2013)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浅析环境保护公众参与 篇3

在近两年国内环境恶化、特别是全球气温普遍升高的形势下, 如何进行环境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解决环境问题, 走持续发展之路, 需要倡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我国目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 参与途径日渐完善, 有助于我国环保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 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涵义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阿诺德·考夫曼提出“参与式民主”概念后, 该词被广泛使用于基层民主领域, 如工作场所、社区管理的民主和校园学生运动等。上世纪九十年代, 公众参与的概念开始传入中国, 并逐步兴起。俞可平教授是较早就涉足公众参与研究的学者, 他认为, 公民参与又称公共参与、公众参与, 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民生活的一切活动。就其涵义, 大多数学者认为, 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里, 公民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与途径, 参与一切与环境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 使得该项决策符合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1]

2 国内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立法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宪法虽然没有明确说明, 但据此可认为是我国实行环保民主和公民参与环境管理的宪法依据。

2014年4月24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章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中第五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众参与与环境影响评价作了较详细的规定。2006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 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和公众参与法律制度构建的重要过程和文件。2014年11月28日《河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的颁布, 填补了全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综合立法的空白, 将为国家层面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提供有益探索和经验, 开创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3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

3.1 逐步完善环境权的立法

公民环境权是环保领域的基本人权, 是环境诉讼的根基, 应当于《宪法》中明确公民的环境权。修订宪法需要等待时机成熟。鉴于对确立环境权的迫切需要,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增加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专章, 这样既满足了迫切需要, 又在运行中为修订宪法进行实践, 确保了法律的稳定性和普适性。《河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分为总则、环境信息的公开与获取、公众参与的范围和途径、公众参与的保障和促进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六章四十三条。《条例》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基本权利;政府与公众参与相关的职责;环境公众参与的范围、内容、方式、渠道、途径和程序;公众环境责任和义务;明确违反公众参与规定的法律责任;加强环境教育与传播, 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条例》的颁布是新常态下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 也是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现实需要和具体实践。

3.2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环境保护、教育、文广新局、司法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 对公众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 推动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环境保护事务。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高等院校应当将环境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参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重点排污单位负责人、被依法处罚的环境违法企业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员, 应当接受环境教育培训,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选聘具有行业、专业代表性以及热心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人员担任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员, 定期对社会监督员进行培训, 制定社会监督工作方案, 为社会监督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3.3 政府、企业主动公开环境信息

一是政府环保领域的信息公示。各级环保部门应当依法向民众公开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重点排污单位和违法企业名单、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情况,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结果等环境信息, 从而实现民众对环保执法的监督。政府发布环境信息的方式可以为:通过政府网站、公报、资料索取点、电子显示屏、广播、电视、报刊等途径以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主动公开, 并提供信息检索、查阅和下载等服务。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 针对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定期或者根据情况及时发布政府环境信息。

二是企业环保领域的信息公示。由于企业排污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让企业进行环境信息公开是有必要的。企业发布环境信息的途径可以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建立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平台、报纸和其他形式的媒体等。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公开单位名称、地址、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超过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超过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等环境违法行为记录;环境保护投资、环境保护技术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废物的处置和综合利用等情况;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发生过污染事故以及事故造成的损失情况;开展自行监测工作情况及监测结果;排污费 (税) 的缴纳、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情况;对职工进行的环境保护培训状况等。鼓励重点排污单位以外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成份、排放方式、排放浓度、排放总量、超标排放情况, 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信息。

3.4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请提供法律援助和污染损害取证等方面协助的, 建议有关部门应当予以支持。

《河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首次对公益诉讼进行了具体探索。如第二十九条提出, 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获取的赔偿、补偿资金, 应当用于环境治理、生态恢复和诉讼救济等。

3.5 发展民间环境保护团体

公众、政府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渠道是导致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成立一个第三方的组织, 对协调沟通公众参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政府机关, 要对民间环保组织予以支持引导, 对各类环境保护组织进行培训, 多层次的搭建政府与公众座谈与对话的平台。其次, 进行环保工作不单需要政府的投入, 还需要有经济实力的个人加入, 给环保事业带来勃勃生机。《河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第十九条规定, 鼓励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依法监督信息公开情况, 收集整理已经公开的环境信息, 开展调查评估活动。

针对环保社会组织不发达现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或者其他方式, 支持、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政策、法规、规划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咨询、培训服务、法律援助以及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等活动。

4 结语

公众关注环保, 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情况却并不可观。从我国实际出发, 完善环保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是保护环境的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为公众提供全面参与渠道, 以促进环保工作的发展。

摘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是法律给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是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措施。本文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涵义出发, 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状, 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汪劲.中国环境法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Z].

上一篇:高管团队人力资本下一篇: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