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培训(精选6篇)
公众培训 篇1
当危急重症、意外伤害、灾难事故、突发事件发生时, 我们不能把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专业救援和急救人员身上, 因为专业救援和急救人员很难在救命的黄金时间 (伤员心跳呼吸停止后的数分钟) 内抵达事发现场, 能够把握救命的黄金时间的人往往是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公民, 因为他们已经在事发现场或距离现场最近。1999年4月, 中国红十字会制定了救护工作的奋斗目标, 即经过若干年的努力, 在有人身伤害事故的现场, 就有经过红十字会培训的红十字救护员开展现场救护。作为河南省红十字会和郑州市红十字会卫生救护的培训讲师10年有余, 些许体会, 总结如下。
1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到各省市、基层红十字会都将在最容易受伤害的行业和群体中开展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作为工作的重点, 这些行业和群体包括警察、消防队员、飞机乘务员、导游、救生员、运动员、教练员、机动车驾驶员、列车服务员、宾馆及酒店服务人员、矿工及矿山抢险队员、建筑工人、电力工人、保安、巡防队员、学校体育老师等。不同的行业和群体有其不同的职业特点、职业规律和易发事件, 讲授的课题也应有所侧重、有所取舍, 即“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无论哪种行业或群体, 心肺复苏与创伤“四项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 ”应该是必讲课题, 因为心肺复苏与“四项技术”是现场急救的基础、核心和灵魂。飞机乘务员、机动车驾驶员和列车服务员则辅以空难、交通事故、心脑血管急症、烧烫伤等课题;体育老师和校医则辅以地震、火灾、宠物咬伤、溺水、踩踏等课题;电工则辅以电击伤、烧烫伤等课题;矿工则辅以矿难、瓦斯爆炸、透水事故等课题;户外运动者则辅以溺水、地震、泥石流、蛇咬伤等课题。
2 化抽象为具体, 化复杂为简单
无论哪个课题, 无论课时长短, 授课的艺术是把抽象的解剖、生理、原理、规律和方法化为听得懂、看得见、用得着的具体方法和技能, 把复杂、宽泛、高深、冗长的理论化为简单的几句话、几个字和几个动作。千万不能把听众讲得晕头转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和高大精深。为什么有的授者能够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得掌声连连、喝彩不断, 把生化武器讲述得栩栩如生、如数家常就是“化抽象为具体, 化复杂为简单”这个道理。
3 为一杯水备一桶水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如果想给学员一杯水, 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员本身平时必须博览群书、上下求索、勤学苦练、善于积累。比如讲人工吹气这一个动作, 就应当做好以下准备:
3.1
呼吸道的构成。
3.2
人工吹气的历史:《圣经》记载先知Elisa口对口人工呼吸救活一名孩子;Exodus《出埃及记》记载了希伯来接生婆Puah向新生儿口中吹气使孩子复苏;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 已有对缢死复苏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描述;晋代葛洪所著《肘后方》中, 有将芦管作为口咽通气管进行人工呼吸的描述;明代《醒世恒言》详述了口对口人工呼吸;西方学者1530年发现用风箱对口咽部吹气有效;1954年Elam证明口对口人工呼吸能保证充足的氧供, 三年后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复苏研究中心主任Safar教授认为口对口人工通气是迄今为止所有通气方法中最为有效的方法[1]。
3.3
施救者将自己吸气后所呼出的气体, 吹入被救者口中而进入其肺部, 此种气体含氧约18%, 含二氧化碳约16%, 能基本达到被救者对氧气的最低需求。
3.4
唾液会不会传染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
3.5
判断呼吸的时限。
3.6
吹气时为什么不需要深吸一口气。
3.7
吹一口气需要多长时间。
3.8
两次吹气之间相隔多长时间。
3.9
人工吹气时施救者的两只手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3.1 0
人工吹气时施救者的目光应该聚焦的部位。
3.1 1
人工吹气有效的标准是什么。
3.1 2
人工吹气无效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3.1 3
为什么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并不推荐非医务人员必须实施人工吹气。
3.1 4
经典案例:196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电工在电线杆上为触电的工友实施人工呼吸;2007年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朋友在加州一高尔夫球场为晕倒的老布什人工呼吸。
4 花生米的故事
我常常用“花生米的故事”来形容每一节课, 当吃一把花生时, 如果第一粒花生就是变质的花生, 那么其他的花生无论怎么香脆, 嘴里的滋味都很难受。如果所有前面的花生都很好, 但最后一粒花生是变质的, 即便前面的花生如何美味, 最后的滋味仍是苦涩的。由此延伸到每一节课, 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 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 可以是一个案例、一段故事、一则新闻、一段名言、一首短诗、一则笑话等, 但必须与主题相关, 对主题起到引出、渲染、强调、抛砖引玉、画龙点睛或锦上添花的作用。当然, 花生吃到尽兴处, 更不能突然吃到一粒变质的花生, 每一节课, 还需要有一个或若干个精彩的高潮, 需要课前潜心研究、精心策划、用心揣摩、周密安排, 检验有没有高潮及高潮的质量, 唯一的标准就是学员有没有掌声以及掌声的热烈程度。
5 淡化理论、突出操作
就整个现场急救的内容而言, 它是一门实践科学, 技能和操作重于理论。就所有易受伤害行业和群体而言, 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相对较低, 均为成人, 甚至中老年人, 且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接受培训, 因此, 我们就应在课程设置上要重实践轻理论、多操作少讲述, 在有限的课时内把最有用最有效的技能和方法传授给学员。
6 随机应变, 灵活机动
尽管为备课下足了功夫、准备有课件, 但在上课时, 也不能一成不变, 固执地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到底, 要密切关注学员的目光、表情、姿势和动作, 从他们身上捕捉、获取对讲课内容反应的信息, 一旦有人困了、打瞌睡、玩手机、抽烟 (因为非正规学历教育, 在基层较普遍) , 不停地变换坐姿, 讲授者就要随机应变, 或减少对某些内容的讲述, 或变换话题、或增加案例、或讲则笑话、或插入操作演示、或走进学员中间互动, 或讲些美容的小技巧、减肥的小窍门或长寿的小秘诀等。灵活机动、随时调整是把握教学现场、调节教学气氛的有效措施。
7 心灵的窗户
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授课时, 授者也应该充分、得体、科学甚至优雅地利用好自己心灵的窗户, 目光应当是谦逊的、自信的、友善的、亲和的、不卑不亢的, 授者常见的错误是仅仅盯住中间或前排的学员, 那么其他学员就会有受冷落的感觉, 应当把目光均匀地、公平地、分配给前排、中间、后排和两侧的每一位学员, 切记不能总盯住某一个学员或某几个学员, 更不能总盯住年轻、靓丽的异性学员。笔者认识一位口碑很好的资深讲师, 他做过上万场的急救知识演讲, 讲课时慷慨激昂、口若悬河, 但他从始到终没有正视过学员一眼, 目光或逡巡或游离或半梦半醒或频繁瞬目。
8 通俗化语言代替专业术语
我们面对的学员, 有大学生、硕士、博士、公务员和政府官员等高学历群体, 还有工人、农民、服务员、保安、巡防队员等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 后者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相对较弱, 且他们都是非医学专业人士。授课时我们一定不能使用过多的医学专业术语, 应该用浅显易懂、形象生动的通俗化、大众化语言。经过长期摸索, 笔者将打开呼吸道、急性呼吸道梗阻海氏急救法、心肺复苏术、创伤四项技术总结为“鼻孔朝天”;“二指禅”;“压打吹”;“包好、塞好、缠好、捆好、送好”, 具体含义为:
8.1 鼻孔朝天
打开成人呼吸道的标准是患者的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 文化程度较低的学员可能会听不懂记不住, 但只要记住使患者的鼻孔朝天即可。
8.2 二指禅
其含义是为急性呼吸道梗阻患者实施海氏急救法时, 腹部冲击的部位在患者脐上两横指的地方。
8.3 压打吹
“压”指的是心脏按压;“打”指的是打开呼吸道 (也称开放气道) ;“吹”指的是人工吹气, “压打吹”是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对非医务人员推荐的心肺复苏的核心。
8.4 包好、塞好、缠好、捆好、送好
“包好”指的是利用三角巾将全身各个部位的伤口止血和包扎;“塞好”指的是填塞止血;“缠好”指的是如何利用绷带对伤口进行止血和包扎, 包括环形法、回反包扎法、“8”字包扎法、螺旋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等;“捆好”指的是骨折的现场固定;“送好”指的是妥善、合理、高效地转运患者。
9 处处留心拘小节
讲一节课不是难事, 难的是把每一节课讲成精品。为此目的, 就要处处留心, 不可不拘小节。
9.1 查看场地
作为主讲老师, 最好提前一天或当天提前一段时间到授课地点查看现场, 因为很多教学现场并非正规的教室。看讲台的大小是否放得下心肺复苏模拟人等教具, 看后排的学员是否看得清幻灯片上小的字体, 看讲台上方的横幅标语是否遮挡幻灯片, 看窗帘是否需要拉开、何时拉开等。
9.2 授者姿势
一般来讲多数主办方为授课老师准备的是坐着讲课, 麦克风是台式麦克风。笔者的体会是, 最好站着讲课, 因为站姿可以充分地把周身的情感、激情调动、释放出来, 首先授者自己感动了、陶醉了、忘我了, 才能吸引听者、感染听者、陶醉听者, 就像坐着唱歌不如站着唱歌一样。站着讲课就要最好佩戴胸式麦克风, 把两只手腾出来, 才能更好地演示各种操作, 才能更好地利用肢体语言。
9.4 衣着
衣着的基本原则是得体、干净、整齐、大方、端庄, 也要根据不同的受众选择不同的着装。女性教师在教授心肺复苏实践课时, 尽量不要穿裙子和低领上装, 避免心脏按压时“春光乍泄”;女性教师化妆不要过于娇艳、衣服过于性感;全身衣服颜色最好不超过三种颜色;避免着装上的“死亡搭配”, 如“牛仔裤加正装皮鞋”、黑色西装加白色袜子、西装搭配运动鞋;要小心裤子前面的拉链没有拉好而“文明窗口大开”。如果是一天的课, 下午最好换一套和上午不一样的服装, 以免给学员造成视觉上的疲劳。
9.5 表情
授课期间, 大部分时间应当是传统的表情, 严肃、端庄、正统, 除此之外, 应当根据情景的需要、案例的需要、学员的状况等适时适当地流露出带情感色彩的表情, 包括感动、激动、无奈、愤怒、痛苦、悲伤、遗憾、愉悦、幽默、滑稽、天真、睿智等, 这些表情最好在平时对着镜子多演练几遍, 看这些表情会不会太过分、太庸俗、太做作、太没有美感甚至吓到学员。
9.6 其他
还有一些其他细节, 如上实践课时距离学员较近, 就不要吃异味很重的食物如生大葱、生大蒜, 不要喝酒, 小心牙缝里夹有辣椒皮或青菜叶, 本人的习惯是上课前尽量不吃韭菜等易塞牙缝的青菜, 最好身上装一面小镜子, 课前照一照。还要注意避免讲到兴致上而满嘴白沫、甚至唾沫星飞到第一排学员的茶杯里。
1 0 精选案例
现场急救的主要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急性呼吸道梗阻、创伤“四项技术”、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和灾难事故等, 讲解这些内容时、若能辅佐一些典型案例, 将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的选择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1 0.1 时效性
教师讲课前一天晚上或者当天早上, 最好浏览一下国内外新闻, 看世界各地有没有与教学相关的事件发生, 如地震、海啸、泥石流、火灾、溺水、矿难、恐怖事件、交通意外等, 因为是刚刚发生的事件, 既是新闻, 又是案例, 更能引起学员的兴趣和关注。
1 0.2 名人效应
如我国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先生发病及抢救经过, 凤凰卫视中文台著名主播刘小姐遭遇车祸抢救过程, 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小姐受伤与抢救经过;著名功夫明星李先生骨折的现场急救等, 因为发生在名人身上, 其事件更有趣味性。
1 0.3 政治家逸闻趣事
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小布什在白宫发表的与现场急救相关的演说;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心脏病发作及抢救过程;美国前总统林肯遇刺的现场急救。
1 0.4 国际影响较大的事件
如美国9.11事件;我国汶川大地震;日本福岛大地震与核泄漏;挪威首府政府大楼爆炸与枪击事件;我国甬温线7.23特大动车追尾事件等。
1 0.5 本人或身边人的亲身经历
如本人在列车上为难产妇接生并为新生儿人工呼吸的经历;本人的上司在家为刚出生的小狗人工呼吸的经历, 因为是亲身经历或身边人的亲身经历, 讲述起来更形象生动, 更具说服力。
1 0.6 幽默或诙谐色彩
如一名儿童的手指完全离断, 掉在地上又恰好被邻居家的狗叼跑应该如何处理;心脏按压的位置是两侧乳头连线的中点, 但对于乳房下垂至腹部的八九十岁的老太太如何定位。
1 0.7 长短适中
案例的选择要长短适中, 不能太长, 太长则会喧宾夺主, 冲淡主题, 也不能太多, 太多则成了案例的堆砌。笔者曾经听过一位著名的急救专家的讲课, 他讲一次煤矿透水事故的救援经历, 花了近半个小时, 本人认为不妥, 太长了。
1 0.8 有利于社会和谐
尽量少涉及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事件, 偶有涉及也不宜过多评论。不要涉及名人的隐私, 不要有侵权的嫌疑。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及急救知识的掌握现状不容乐观, 急救知识培训需求量大, 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普遍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2]。作为公众现场急救知识普及与培训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庄庆平.人工呼吸古今谈[N].健康报, 2007-12-03 (3) .
[2]袁晓丽.1999~2008年国内公共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状况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 2010, 30 (6) :569.
公众培训 篇2
同行竞争分析:根据不完全统计张家界大型美容美体行业总共34家包括(健身俱乐部,减肥俱乐部,美发馆等),化妆培训类有竞争力的公司仅有彩铃化妆一家,但是彩铃化妆以化妆为主,培训为辅,这方面我们山水化妆培训一定要把握这个优势。位置分析:三水化妆培训位于香港城一楼3号门面,地理优势不明显广告宣传力度不大,目标客户关注度小。
媒体宣传分析:媒体就是一张网,帮助公司捕到更多的目标客户。张家界公众论坛是目前最大的最具人气的网络论坛,目前注册会员超过12万人,网站日均访问量达到25万次,这样的浏览量在张家界来说是空前的,网站内部有40几个版块,基本涉及了当前社会的各个行业。
公众论坛网站位置分析:a.网站首页A6位置,投放时间2个月,达到供化妆培训宣传效果,效果最好。
公众培训 篇3
提高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2015年12月9日报道,12月4日在巴黎举办的气候大会上,教育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得以重申。“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整个会议的主题。
来自195个国家的代表通过谈判起草了相关协议,协议第八条指出,政府之间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加强合作,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意识和公众参与,以应对气候变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言:“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为成功地管理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技能和价值观念,并呼吁全员参与以改革教育系统……教育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一脉相承,我们需要更环保的社会,从根本上说,我们需要‘绿色公民’。”
同时,博科娃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行动策略:更深入地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国家教育系统;给教师提供适应其角色转变的知识、资源和技能;创建更强大和更新型的区域间合作伙伴关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推动气候变化教育,协助各国将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其教育系统,并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源。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闵谷艳编译)
经合组织:支持弱势群体创业
有助促进社会融合
据经合组织网站2015年11月30日报道,经合组织与欧盟委员会共同发布了题为《消失的企业家(2015)》(Missing Entrepreneurs 2015)的报告,审视欧洲各国对个体经营者中的弱势群体所提供的创业机会与支持方面的相关政策,侧重考查对青年人、女性、失业人员、少数族裔、移民和身心障碍人士的政策支持。
报告指出,鼓励弱势群体进行创业,不仅能提高就业率,还能促进社会融合。在欧盟成员国中,仅有36%的青年人和33%的女性表示自己具备创业所需知识与技能。研究发现,弱势群体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寻求经费支持、获得创业技能和构建创业组织等。尽管培训项目能够提高创业技能,但报告指出,若要真正理解上述弱势群体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培训者自身需要先接受具有针对性的培训。
报告也介绍了欧盟成员国值得推广的政策举措。例如,法国对失业者创办的新兴创业公司进行投资,在北部-加莱海峡地区创造了超过2000个工作机会;德国为身心障碍人士提供培训、指导和商业咨询,已经促成109个新兴创业公司的诞生;希腊“创新青年创业项目”为每位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1万欧元的创新创业基金,特别是强调对创新商业理念的资金支持,旨在促进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发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王俊编译)
公众培训 篇4
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 微课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 它是传统课堂培训的有效补充。但是教师们制作好了微课以后, 用一个怎么样的方法和途径, 将其制作的微课及相关的学科知识展现给学生, 并且能和学生进行即时的交流互动呢?这是当前教师们应用微课教学面临的一个实际的问题。现有不少微课作品在应用上普遍较弱, 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以及微课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创新方面, 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微课平台不断涌现, 但是好的微课平台依旧比较罕见, 这是当前制约微课应用和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当前常见的微课展示平台的优缺点
目前, 供教师呈现微课的方式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他们各有优缺点。
(1) 教师自己建立学科Moodle平台或这在校园网服务器建立专门的微课服务器。服务器建设和网站维护对于一般科任教师有非常大的技术难度, 需要计算机学科教师帮助才能搭建和维护。而且目前学校公网服务器的管理权限是特派指定的, 一般不允许学科教师随意自建栏目及上传资料, 这个方法对于普通科任教师来说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和操作障碍。
(2) 将微课上传至社会上的视频平台。社会上的视频平台内容鱼龙混杂, 广告繁多, 微课视频和其他社会资源混杂在同一个界面, 容易给人造成不严肃和随意性的感觉;另外, 视频网站往往为吸引眼球, 掺杂了许多不适合学生观看的广告内容, 好的坏的资讯混一起, 容易造成学习者分心。
(3) 使用U盘拷给学习者。这是最原始, 效率最低的文件传递方式。只能面对面一对一进行资源传递, 不能同时惠及众多的学习者。
综上所述方法, 都不能满足广大教师日益增长的微课分享需要的。既不能满足教师个性化上传和呈现微课资源的诉求, 也不能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地进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三、微信和微课各自的特点和融合性分析
当前, 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和知识的吸收日益成为人们个性化学习的方式。人们利用智能移动设备 ( 手机、平板) 等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文字和图片信息的记录等。在这个过程中, 微信是大家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信息传递工具。据统计, 中国86% 的手机用户在手机上装有微信客户端。微信已经成为人们吸收新信息, 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笔者所在单位是市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培训对象是广大中小学教师, 他们拥有更强的自控能力和自学能力。可以尝试通过微信公众平台, 建立相应的微课课程, 向学员展示微课视频资料, 让教师和学员之间进行沟通。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辅以图文资源, 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 ( 重点难点疑点) 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信”是腾讯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他们各自特点有较大的融合可能性。
(1) 微信平台承载微课视频、图文等多媒体信息。通过微信发布的多媒体信息短小精悍, 正好符合微课对数字化学习内容的要求。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一整套的后台内容管理应用, 通过在微信公众平台注册, 教师都可以打造一个自己的订阅号 (或服务号) , 通过这个公众号, 可以发送编辑好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四个类别的内容。而这个视频剪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 符合微课视频的特点。
(2) 微信符合微课知识切片化特点。现在人们通过智能手机获取信息和沟通越来越多, 这无形中丰富了他们的阅读和学习方式, 如果他们在课前课后利用智能移动设备浏览教学内容, 就能很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微课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个小的切片, 利用最短时间分析讲解某一个知识点,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或练习题、考试题、模拟题等, 是一个十分高效的方法。微课内容具体问题突出, 主题鲜明, 一个知识点就是一节课, 将知识进行碎片化、情景化、可视化处理, 使其成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移动终端的内容, 满足学员通过手机等智能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微信将碎片化学习与正式学习相结合, 构建成完整学习方案。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文章结构使用了“主菜单- 子菜单”的多层次结构模式, 教师可以将基于主题或知识点的微课进行有机整合到子菜单中, 让学生通过菜单目录的方式, 进入具体课程条目进行学习和交流。另外, 传统课堂中的PPT, 也可以通过微信图文方式呈现在学生客户端, 学员可以通过阅读教师PPT唤醒课堂教学记忆, 巩固学习效果。教师在微信中, 教师可以附上一定的拓展学习资料, 让学员自主选择阅读。由此, 微信的碎片化自主学习, 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 相互补充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3) 微信弥补传统微课缺乏师生互动的短板。师生互动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一个重要环节。“自定义关键字回复”是微信的一项基本功, 教师能用此功能预设关键字检索条目和回复内容, 学员可以随时输入知识点关键字进行检索, 系统就会返回预设的回复内容供学生参考。目前, 微信公众平台最多可以建立600 条规则, 完全能够满足微课设计的需求。另外, 教师可以通过查看留言的方式, 通过微信查看学生提问或者留言, 实时为学生进行答疑回复, 实现最好的师生互动的效果。
四、基于微信公众号构建微课平台的策略
1. 技术策略
(1) 建立教师个人微信公众号
使用微信公众平台, 教师可以向微信用户推送图片、文字、视频、语音、网页链接等信息, 与用户间实现信息交流等服务。
首先, 通过电脑登录微信公众平台官网, 点击右上角的“立即注册”。然后, 按照表格要求填写注册邮箱和设置公众号登录密码, 登录邮箱查看邮件, 并激活公众平台账号, 点击邮件中的链接地址, 完成激活。
信息通过验证后, 教师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后, 通过这个平台, 向学生展示自己精心制作的课程资源。
(2) 建立各门微课的学习菜单
微信公众平台自定义菜单设置方法:进入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添加功能插件→自定义菜单→添加菜单→点击“+”添加子菜单→设置动作→发布。微信允许最多创建3 个一级菜单。通常, 根据教学需要, 可以将一级菜单定义为“教学动态”“微课程”“教学资源”3个菜单。每个一级菜单下的子菜单最多可创建5 个。
以笔者承担的市级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为例, 在“ 微课程” 下设立“ 校园网网络管理”“APP Inventor”“Storyline”“3D打印”等不同的课程子菜单;在“教学动态”下, 可以预设“课程通知”“成绩查询”“学员答疑”等子菜单;在“教学资源”一级菜单下, 可以预设“源程序下载”“教程打包下载”“教程资源链接”等子菜单。
(3) 微课资源的上传及管理
教师建立了课程菜单后, 就可以上传相应的课程资源了:点击进入微信公众平台→“素材管理”→“图文消息”→“新建图文消息”。
首先, 使用一幅本门课程有代表性的图片, 作为微课的封面。然后在正文里面设置本门课程的总体介绍等信息。
设置好微课的封面后, 就可以分节建设微课详细内容了。点击“+”号, 可以增加章节内容。如需要增加第一节微课, 点击“+”号后, 在主界面进行具体内容的编辑。包括第一节微课的名称, 缩略图, 微课正文。在编辑微课正文的时候, 如需要插入视频, 点击“视频”按钮, 选择本地或者网上视频资源, 即可加入教师之前拍摄好的视频资源了。
(4) “自定义关键字回复”的教学互动功能
教学互动是现代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交互互动正好是微信的一项较强的功能, 目前, 微信公众平台最多可以建立600 条规则, 能够满足微课应用需求。
2.实践应用策略
(1) 课前预习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面向不同学科的教师, 个体差异较大, 因此有必要在面授之前, 把课程需要掌握的一些基础内容以及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做成微课上传至微信公共平台, 将这些微课在微信公共平台上设定关键字, 回复相关课程的关键字就会跳出这节微课, 方便学员预习并在面授中能跟上课程进度。
(2) 课中指导
信息技术课程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在教师讲解的时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员往往只有视觉印象, 掌握并不牢固, 当自己动手操作时就会忘记某些步骤, 这样就可能会有很多学员要请教教师, 造成教师应接不暇、学员排队等候解答的现象。而且随着内容难度的增加, 会使学员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鉴于此, 我们把课程中所有操作都做成微课放到微信公众平台, 学员可以遇到不会操作的地方不仅能求助教师, 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自主学习。采用这种方法将会有效地帮助学员学习, 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
(3) 课后拓展研讨
为了加强学员的实践能力, 我们还可以将一些经典案例和拓展内容制作成微课程并发布到微信公众平台上, 学员在课下可以下载课程进行学习, 并相互交流制作经验, 从而使课程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可以把学员的作品上传至微信公共平台供学员交流研讨, 互相学习提高。
(4) 教师追踪反馈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可以实时观察微课下载情况, 总结学员在学习交流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了解学员之间存在的差异, 以及学员对教学进度的反馈情况, 最后根据反馈的结果, 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五、实际使用效果及应用展望
使用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微课建设, 使很多教师开始了基于微信的混合式教学研究。本文选择教师继续教育课程“APP Inventor”进行微课设计与开发的尝试, 打破了传统教学时空桎梏, 学员可以按需选取教材章节, 知识关键点进行个性化学习。
1. 使用学员及信息分析
实践证明, 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现有功能基本满足微课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基本需求。“APP Inventor”微课自2015 年4 月20 日创建起,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管理统计得知一个月以来累计有96 人关注, 基本全部学员都订阅了本课程的微信并进行了阅读学习。在学期将近结束阶段, 对于关键知识点的微信信息检索率进一步攀升。可见学员乐于阅读和使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
2. 未来探索方向和应用展望
在未来的实践应用研究中, 将更多地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微课的信息推送和互动交流, 不仅有助于实现课程内容的数字化、移动化学习, 更有助于实现教师与学员之间信息沟通的优化组合, 充分挖掘微信的移动学习支持功能, 构建新型学习环境, 探索传统课程与移动个性化学习深入融合的方式方法, 促进学员泛在学习能力的提高。
摘要:教师制作微课资源后, 通过什么平台向学习者进行展示, 成了教师应用微课教学最后一公里的障碍。本文基于当前微课展示网站的优缺点和不足, 综合分析微信公众平台及微课的特点, 结合微信公众号展示课程图片、文字、微课视频、音频和超级链接等资源的优势, 讨论和探索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构建展示微课资源的可行性与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微信公众号,微课
参考文献
[1]程超, 李国林, 石秋香.微信公众平台下的微课程开发与应用[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5 (3) :29-33.
[2]刘娟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与成教, 2014 (5) :25-28.
公众培训 篇5
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点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然而演讲者又通常不得不对付这个棘手的问题。面对听众,那些精明的演讲者总能做到小心谨慎、毕恭毕敬,他们既能充分尊重听众的观点,又能巧妙而又有条不紊地照原定计划阐明自己的观点,打动听众,促使他们主动接受演讲,让他们心悦诚服。那么,演讲时该怎样运用这些技巧呢?
一、有的放矢,迂回出击
当你的演讲有可能引起争议时,找准恰当的途径显得特别重要。途径不对头,就有可能导致听者的敌对情绪,不等你的话出口,你早已注定要立于失败的境地。路子选对了,你便能充分说服听者。这是一门最难掌握也是最有价值的交际艺术。首先,你应当了解你的听众。
一般来说,演讲的听众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大类型。有的听众与你持有相同的观点;有的听众犹豫不决,处在观望之中;有的与你的观点相对。那些同意你观点的听众用不着你花力气去说服;那些犹豫不决的听众有可能被你清楚明了、令人信服的演讲改变立场。你面临的真正挑战无疑来自最后一类听众,因此你必须开动脑筋,设法让这部分人放弃自己的观点,站到你这边来。
然而,改变一个人的立场从来就是相当精细的工作。我们知道,谁都拥有自己引以为豪的观点。它们要么是经过多年的学习与经验积累而形成的,要么是拥有根深蒂固的情感根基。我们小时候在母亲怀抱里学到的那些知识会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个性中。对于宗教、政治、民主及养儿育女等,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一些陈旧的观念使得我们很难对许多问题保持冷静而客观的看法,而在别人眼中它们看上去则像是一些偏见。但是,只要真正是我们自己的观点,我们就会认为它们是完全合理和令人满意的而抱住不放。正如溺爱孩子的父母不会轻易责备自己的小孩一样,我们对自己那些“珍贵”的观点也从来不大会看不顺眼。
如果你直截了当地面对面攻击一个人所拥有的“珍贵”观点,他的反应与你批评他小孩的反应一样,只能是反感。他会对你表示愤慨。他会全副武装,保护自己,对付你说的每一
句话。他不但不会放弃自己的观点,而且相反还会像溺爱小孩的父母把自己的小孩抱得更紧那样,更加坚守自己的立场。有关这一点,可以说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
由此看来,演讲前你必须充分分析你的听众,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途径,把演讲的重点放在那些犹豫不决、摇摆不定,尤其是与你意见相左的听众身上,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你还必须正确面对听众自己已有的观点,不可因为它们与你的观点不一而开门见山地迎头痛击。
二、先退后进,变守为攻
演讲时,特别是当你的观点处于不利的境地,为了达到说服听众的目的,你不妨先有意识地退一步,肯定听众的观点有其合理性,然后在获得听众信任的基础上再寻找机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法巧妙地提出你的观点,变退为进,化守为攻,从而最终有力地说服听众。在《裘利斯·凯撒》一剧中,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极好的例子。
公元前44年3月15日,罗马统帅裘利斯·凯撒在元老院被罗马元老贵族刺杀,为首的是深受他信任的勃鲁托斯。作为主谋,勃鲁托斯做了恶人还先告状。他跑到街上公共讲坛上,大谈杀死凯撒的必要性,极力为自己开脱罪责;同时,又信誓旦旦地把自己装扮成正人君子的模样。听了勃鲁托斯的演讲,群情沸腾了,他们认为杀死凯撒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勃鲁托斯为民除害是英雄。请看此时玛克·安东尼是怎样说服听众让听众接受他的观点的。
面对勃鲁托斯蛊惑人心的演说,面对群情激愤、不明真相的市民,安东尼心里清楚,在此时此地,他既不能马上歌颂凯撒又不能一上讲坛就立即攻击勃鲁托斯。于是,他开场便说:“我是来埋藏凯撒,不是来赞美他。”接着,他又开始赞扬勃鲁托斯,称他为“尊贵的勃鲁托斯”“正人君子”。这样的话无疑适合当时的气氛,不会引起听众的反感而遭到他们的反对。然后,他抓住机会,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市民的心拉向自己的一边。他说:
现在我得到勃鲁托斯和另外几位的允许——因为勃鲁托斯是正人君子,他们也都是正人君子——特到这儿来,在凯撒的丧礼中说几句话。他是我的朋友,他对我是那么忠诚公正;然而勃鲁托斯却说他是有野心的,而勃鲁托斯是一个正人君子。他曾经带许多俘虏回到罗马来,他们的赎金都充实了公家的财库,这可以说是野心者的行径吗?穷苦的人哀哭的时候,凯撒曾经为他们流泪,野心者是不应当这样仁慈的,然而勃鲁托斯却说他是有野心的,而勃鲁托斯却是一个正人君子。你们大家看见在卢柏克节的那天,我三次献给他一顶王冠,他三次都拒绝了,这难道是有野心吗?然而勃鲁托斯却说他是有野心的,而勃鲁托斯的的确确是一个正人君子„„
安东尼摆出一个一个的事实,来讴歌凯撒的丰功伟绩,一层一层地剥去勃鲁托斯身上的画皮,在场的市民开始为安东尼的话打动,觉得他说得有道理,认为凯撒死得冤枉。这时,安东尼不失时机地改变自己的被动地位,由守变为攻。他拿出一张羊皮纸,那是凯撒的遗嘱。在宣读遗嘱前,他走下讲坛,叫在场的市民围绕在凯撒的尸体四周。他揭起凯撒尸体上的外套,把剑刺的洞孔指给大家看,当他指到勃鲁托斯刺的伤口时,他说:
好一个心爱的勃鲁托斯,凯撒的安琪儿!啊,这是最无情的一击!这是刺穿心脏的一剑!挨了这一剑,伟大的凯撒就蒙着脸倒下了!„„残酷的叛徒却在我们头上耀武扬威„„
安东尼的话音刚落,讲坛四周呼声四起,“烧掉勃鲁托斯的房子!”“打倒阴谋者!”于是,安东尼开始宣读凯撒的遗嘱,对勃鲁托斯发出最后的一击:
他给每一个罗马市民七十五德拉马克。而且,他还把台伯河这一边他的花圃和果园赠给你们,永远成为你们世袭的产业,供你们自由散步和游息之用。这样一个凯撒,几时才会有第二个同样的人?
市民们再也听不下去了。他们在市场上奔跑,抓起凳子、桌子,堆成了一座火葬柴堆。他们把凯撒的尸体放在上面,在柴堆上点着了火。当柴堆烧旺时,他们抽出燃烧着的木头,向阴谋者的房子冲去。这时,勃鲁托斯等阴谋者在得到警告后已早就仓皇逃出城外。
安东尼的演说彻底征服了与他意见相左的听众。他的成功,与他演讲时运用了先退后进、变守为攻的技巧是分不开的。
三、因势利导,激发共鸣
要使听众心服口服,你在演讲时不可违背听众的意愿,采取逼迫,甚至是威胁的手段要听众接受你的观点。你应当牢记在心的是,只有当你的观点能够引起听众感情共鸣时,你的观点才容易为听众所接受。
思想家、作家及诗人爱默生曾经讲述过的一个故事对演讲者来说是不无启迪的。
有一个身强体壮的男孩试图将一头牛赶往牲口棚。他用尽浑身力气推它,不停地用鞭子抽打它,大声吆喝它,然而牛站在那儿就是不肯动。一位挤牛奶的女工见状,走上前来。她深知牛的饮食习惯。她把一根手指伸进牛的嘴里,很驯服地将它牵到了牲口棚里。原来,她从牛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力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它的习性,对它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掌握了这一点,她想把牛牵到哪里就能牵到哪里。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演讲时你应当设法使自己的观点吸引听众,激发他去同意你而不是反对你的愿望。一旦你尊重了他的观点,那么你接着便可以渐渐地构筑你自己的观点。
那么,演讲时该怎样构筑你自己的观点呢?你应当让它对听众有感染力——正如放进牛口中的手指一样。听众接受你的演讲,是因为他觉得你的观点对他有价值,有帮助。而且,只要你能向听众表明你思想开阔,尊重他的观点,能替他着想,你就能在听众中产生共鸣,并与他建立起一种融洽的关系。只有这样,他才会乐意让你“牵”着而接受你的观点。做到了这一步,你便可顺利地开始向听众灌输你的观点。
四、权衡利弊,以理服人
要想征服听众,老练的演讲者知道不能急于求成。正如玛克·安东尼那样,他知道要耐心而谨慎地朝自己的目标前进,而不感情用事。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该怎样恰当运用这一技巧。
假设,你要发表一个演说,号召建立一所新学校。那些有小孩在上学的家长有望支持你,你最大的困难会来自那些没有小孩在上学的纳税者。他们要么是没有小孩;要么是小孩已长大成人,不用上学;要么是已把小孩送往了私立学校。
要使没有小孩上学的家长支持你,办法之一是“划分阵营”,即把同意建校的人当成朋友,把不同意的当成对手,甚至是敌人看待。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间的意见不一时这种可悲的做法又确实通常发生。在这条路上,到处是误解、怀疑、对抗和冲突,万一走向极端,它能像当年美国南北方在种族隔离问题上所产生冲突那样,给人留下深深的裂痕。如果你也实行“划分阵营”的方法,冲突定会发生。朋友可能会和朋友吵;各种组织也可能会相互指责。当然,有小孩上学的父母有可能会投你一票,但是你却似乎不大可能再得到其他人的支持。毫无疑问,这是一条死路。
现在,让我们试一试另一条路子,即权衡利弊,以理服人。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建校的利与弊,得与失,对不同意建校的纳税者晓以利害,让他们改变立场,拥护你。我们知道,一旦你提出了建校的主张,所有的投票者便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心里进行掂量,在天平的一端,是改善受教育的机会;在天平的另一端,是纳税。对于我们中的任何人来说,纳税本来就是件令人头痛的事,因此我们不会太乐意把砝码加在改善教育机会的一端。然而,我们中的每一个人也都希望我们的后代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对有的人来说这尤其显得紧迫与重要。因此,尽管不少人会把砝码放在纳税的一头,但是经过权衡和比较绝大多数人还是会倾向于改善教育机会。这样,我们真正的挑战便是如何才能增加改善教育机会一端的重量。演讲时,重点目标应放在那些不同意建校的人的身上,在对他们表示理解的同时,着重向他们阐明建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逐渐引导他们转向支持你。例如,你可以说:
“要是你走进现在的学校去看一看,展现在你眼前的将是怎样一副景象呢?教室拥挤,体育馆人满为患,实验室里设备简陋„„建立一所新的学校已刻不容缓,因为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子女受到最好的教育„„”
公众利用需求与档案信息服务公众 篇6
一、公民档案利用需求动因分析
1. 证据型利用目的。
生活中, 普通公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 尤其是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时, 档案就成为了一把“利器”。档案利用的两次高潮, 一次是1979年, 主要是由于党和国家开展了平反冤假错案等落实政策活动, 另一次是在1985、1986年再次形成了档案利用率大高潮, 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劳动人事部门规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间可以计算为连续工龄, 查档人员增多。从上述典型例证可以看出档案作为第一手材料的证据性价值, 此外可以看出档案作为证据性价值的利用目的是很广泛的。这类利用者利用档案一般只是查询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相关的档案信息, 多是为了处理婚姻、财产、房产、遗产等民事纠纷, 或为证实个人履历、学历。
2. 决策参考型利用目的。机关工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因工作
需要, 往往要利用档案进行决策。这些利用者多数为了工作的实施, 或针对某一特定项目, 需要一般包括计划、指令等方面的档案资料。
3. 学术积累型利用目的。
据调查资料显示, 近年来, 学术型利用者占年总利用人数的比例保持在38%左右, 甚至有大学生感叹:“在我们班, 到档案馆来查档案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正如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为了提高科研的效率, 科研人员一般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 如同接力赛跑, 将科研的成果不断推进。同时对于大学生而言, 在课题研究或撰写毕业论文时, 档案馆都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宝库。北京市档案馆开放档案, 为广大学者, 尤其是各大学的在校学生提供原始资料, 契合了研究者的利用需求。
4. 探究型利用目的。
近来, 利用档案的目的, 从单纯的解决待遇、维护权益发展到寻根探祖、研究家史, 这股风潮可以说风靡国内外。中国人在传统上讲究认祖归宗, 重视纂修家谱就是例证。所谓“家之有谱, 犹国之有史也”。如今, 家谱热悄然升温。在上海, 热衷于修家谱的人士正逐渐增多。修家谱的市民大多是离退休老人, 他们为寻根不顾劳累, 数年奔波。在国外, 寻根热也愈演愈烈。美国寻根网站“埃利斯岛”在自由女神像所在的埃利斯岛上开通后, 来自全美的1.2万名信奉摩门教志愿者花了7年的时间, 仔细研究了由微缩胶片拍摄的一个世纪前的原始文件, 最后整理出了1892—1924年间共2200万个乘船抵达纽约港的客人的资料。档案馆所存原始资料的丰富性, 对家谱等的开发利用具有优势。
二、公民档案利用需求特征分析
公民利用档案类似于消费者进行商品消费, 借鉴市场营销学消费者需求特征, 以及上述的公民档案利用需求动因的分析, 总结利用需求的特征如下。
1. 利用需求的层次性。
从利用档案信息的形式来看, 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具有层次性。由于档案利用者需求目的的不同, 需求档案信息的内容不同, 有的档案利用者需求一次档案信息, 有的则需求二次档案信息或三次档案信息。
2. 利用需求的可诱导性。
公民档案利用需求的可诱导性是指公民对档案的需求是可以引导和调节的。公民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无论是潜在利用者还是现实利用者都具有对档案的潜在需求, 这部分潜在需求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被诱导的。
3. 利用需求的伸缩性。
公民档案利用需求的伸缩性是指利用需求具有弹性, 即利用需求随内部或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内因主要是指档案利用者本身对档案信息需求的程度和实现能力, 外因是指社会环境、输出档案信息的状况以及社会档案意识等。两者都会促进或抑制档案利用者的需求, 使之产生伸缩性。
4. 利用需求的发展性。
公民档案利用需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需求层次的发展变化。二是利用需求随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变化。时代的进步往往产生许多新的档案形式、新的观念、新的社会风尚, 这必然引起利用需求的发展。
三、基于公民利用需求的档案开放服务
1. 加强服务公众意识。
(1) 档案馆的功能定位。2009年10月28日至31日, 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在会上指出将打造“五位一体”公共档案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档案馆工作的重点, 这意味着国家档案馆将愈加重视发挥其服务公众利用需求的功能。从中, 我们看到档案馆的服务领域在不断延伸, 服务内容更加多元, 被注入了许多现代化的元素。我们透过档案不仅限于了解过去、服务现在, 也越来越多地去预判未来。我们看到的档案也不仅限于发黄褪色的老旧纸张和物件, 还有现代化技术产生的电子文件和数字影像。查阅档案的程序变得更加快捷, 埋头反复翻阅目录的时代成为历史, 电脑一键式查询让“老档案”配上了“新武器”。利用档案的群体正在悄然改变, 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走进档案馆寻求帮助, 他们正逐渐成为国家档案的主要服务对象。因此, 档案馆要坚持“五位一体”的新定位, 不断拓展档案服务大局的广度和深度。 (2) 注重面向公众的档案宣传。档案作为承载人类文化、延续人类记忆的重要载体, 浩如烟海的档案信息资源长期埋没在档案库房中, 一方面其重要的价值没有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另一方面, 用户对档案的需求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因此, 档案部门有必要就其利用对象进行档案意识、档案信息及服务业务以及档案工作的理论、方针、政策和规定等方面的宣传、介绍, 提高档案和档案工作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加强档案宣传一方面可借助于各种媒介形式, 像比较普遍的电视媒介就是加强档案宣传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电视媒介普及广, 受众面宽, 易于接受, 对于公众档案意识的加强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 档案展览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宣传形式。观察美国和加拿大国家档案馆的做法可以看出, 档案展览是其档案开放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的宣传不仅仅在于档案本身, 档案利用的法规、政策的宣传亦不可忽视。档案产生于社会, 每个公民都有合法利用档案的权利。但是, 由于档案的特殊性, 并不是所有档案、所有内容都能无限制地向公众开放, 档案的利用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档案部门还应该积极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 既保证用户利用档案的权利, 又使国家利益、档案安全不受到侵害。
2. 档案利用方式的转变。
(1) 档案开放利用方式的远程化。公民利用档案时, 会对档案服务的手续、方式和方法提出一种主观要求, 尤其是对于出于证据型利用目的的利用者, 档案利用者有短暂求快的心理, 为了满足利用者需求, 档案馆应为档案用户创造便利的利用条件, 努力简化手续, 加大开放力度。公众查档的急迫性, 查档距离也是影响档案开放利用的一大因素。办事场所分散、往返次数较多、办事流程繁杂、办结时限较长, 都会造成公众查阅档案信息的成本过高。许多群众, 特别是特殊群体来回奔波于档案馆, 查阅利用档案并非易事, 改变传统档案查询方式, 成为许多百姓的现实诉求。近期, 一些地区实施的“民生档案远程利用服务”机制, 直接简化了档案开放利用程序, 对方便公民利用档案极为有效。如上海市徐汇区档案馆积极启动民生档案“就近查档、当场出证”新举措, 区档案馆与全区13个街道、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以利用者所在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为前台, 受理查档申请, 以档案馆为后台, 调阅案卷以供利用, 双方协同出证, 形成远程服务系统, 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查到所需的申报户口、申请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房产买卖、出国留学、遗产继承等方面档案。另外, 上海市嘉定区档案局 (馆) “民生档案远程利用服务”的软件系统, 目前在安亭、马陆两镇开展试点, 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2011年开展至2011年11月, 已经接受了131次远程查档服务。“民生档案远程利用服务”机制为公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查档方式, 符合公民利用档案的需求特点, 对于档案的开放利用是有益的, 也是值得推广的。 (2) 档案开放利用手段的信息化。档案开放服务公众水平的提高与新型档案服务模式的实现, 需要以档案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为基础。针对公众利用需求, 相关档案机构应研究借鉴国外先进做法, 以提高我国档案信息服务手段。
借助新媒体开展档案信息服务。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档案利用者和档案人员可以利用其交互性强的特点, 进行互动, 有针对性地解决公众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档案的开放利用是档案工作的归宿, 档案部门应以公众的需求作为推动档案利用工作的重要出发点, 了解了公众需求动因和需求特征, 为公众提供快速、准确的档案信息服务, 档案工作才能得到公众认可, 并得到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勇.论档案馆档案的开放与利用[J].北京档案, 2010 (6) .
[2]邓曼, 丁璇.档案利用者需求分析[J].黑龙江档案, 2006 (5) .
[3]王娟.谈档案馆普通用户需求的特点与满足需求的途径[J].四川档案, 2010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