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环境意识(通用12篇)
公众环境意识 篇1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 工业造成污水和尾气等的排放, 甚至是公众的不文明行为都造成空气的污染, pm2.5严重超标, 城市雾霾情况频繁出现, 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了破坏。为了对生存环境加以保护, 我国环保部门加大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从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环境保护要想深入人心, 就必须发挥教育的作用, 通过不同的宣传形式向公众普及环境保护法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进而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全民意识有所增强, 并付诸行动,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1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 从而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人类要想良好的生存下去, 必须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并在环保观念的指引下实施环境保护行动[1]。当前, 有些社会公众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 并且国家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公众的环境宣传教育, 因为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可以让人们对保护环境有正确的认知, 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同时, 通过法律和道德来约束人类的行为, 进而开展公众环境保护活动, 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2 环境宣传教育的特点
2.1 明确重点
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在开展环境宣传教育过程中, 不断创新教育方式, 并开拓教育渠道, 将全新的思想理念融入到教育活动中, 从而提升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水平, 那么环境宣传教育就要明确重点[2]。在开展宣传活动时, 利用法制方式来普及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当然, 所开展的保护法律宣传必须要针对不同的群体, 结合群体的需求合理制定宣传计划, 突出宣传的重点内容, 然后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主题展开教育活动。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需要将法律与保护联系在一起, 让公众学习到实用的保护知识。
2.2 多样性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教育部门可以在社区、乡镇等区域对公众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讲解, 普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街头广告牌和小区墙报等地都可以张贴环境保护及有关法律的条幅和标语。例如, 城市的车体都有保护的宣传图案, 人们可以观看到宣传的景象, 而且这样的宣传教育形式成本较低, 同样能够达到环境保护宣传的效果。
2.3 网络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 网络已经普及到人们生活中, 网络成为各种宣传活动的主要形式。因此,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必须发挥网络的优势, 将大量的信息以微博、手机等形式向公众发布, 公众可以浏览到众多环境保护信息, 然后在网络上对话题加以讨论[3]。当然, 环境保护部门权利和义务对网民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答, 实现百姓吸收宣传内容, 从而提升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总之, 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宣传的过程中, 一定要突出网络化的特点, 并且利用网络有效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从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2.4 公众力量
国家政府意识到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必须要发挥公众的力量,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从而推动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有效开展。政府可以将环境保护知识以新闻媒体的方式向公众宣传, 普及环保知识, 公众之间再对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做出讨论和研究, 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
3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策略
3.1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形式多样性
环境保护教育宣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 必须打造多样性的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形式。要想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 必须结合不同群体, 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首先, 建立保护教育宣传阵地, 网络、报纸和杂志等都可以作为阵地。例如, 在“云南环保局网站”内[4], 宣传人员可以将重要的环境保护信息发布在该网站内, 公众登录网站后, 即可浏览到环保宣传知识, 并观察有关环保的宣传片, 对保护环境有正确的认知;其次,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人员还可以走进基层, 尤其是农村地区, 这里学习条件不如城市, 所以走入基层更有利于对环保知识的普及, 工作人员可以向民众讲述环境的现状, 并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 还可以发放一些书籍, 让民众通过书籍了解如何做好环保的常识, 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3.2 扩大宣传范围
环境保护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所以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要深入人们的心中, (可以) 通过扩大宣传对象来完善宣传教育工作, 所以必须要加大环境保护教育向青少年的宣传力度,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 学习和接受知识更容易, 如果在这个时期就向青少年灌输保护宣传教育知识, 非常有利于提升其保护意识。向青少年宣传保护知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第一, 加大保护教育的教学力度, 学校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 还要向学生传授保护的重要性, 讲解保护知识, 学生可以在学校的板报上绘画和书写有关环境的内容。此外, 教师还要求学生不要乱扔垃圾, 讲文明树新风, 然后让学生深入社会活动中, 对街道和社区中存在的垃圾予以处理, 保证生存环境的清洁。
3.3 加大环境宣传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
由于公众的力量比较强大, 所以为了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并做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就必须要发挥公众的作用。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环境保护意识还不是十分强, 并且生产力相对较低, 环境保护行动未能全面开展[5]。因此, 为了促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更好的开展, 政府必须要加大环境宣传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 每年将财政的一部分资金用于培养教育人才和购置宣传设施上, 从而确保宣传活动有效开展, 因为只有教育单位人才结构更加完善, 才能健全宣传工作。同时良好的宣传设施有利于开展宣传工作, 通过听、看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 从而使公民对环境保护有充分的认知, 全面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
4 结论
为了人类拥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国家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以多样的形式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 并开展富有针对性、层次性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让全民公众都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通过对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形式的创新, 进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摘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人类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 才能有效开展一系列活动, 同时最重要的是让人类拥有健康生活的基础条件。然而,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 一些工业和人为活动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使得环境不要受到威胁, 所以必须要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意识, 本文针对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展开了研究, 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作为目标, 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公众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使得社会公众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公众环境意识
参考文献
[1]贾峰.提高环境意识转变公众行为应对气候变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2, 37 (1) :10-15.
[2]李成金.云南湖区公众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浅析[J].云南环境科学, 2003, 22 (Z1) :30-32.
[3]梁光源.提高宣传实效服务环保大局[J].环境, 2014 (3) :36-37.
[4]钟新.全民参与:培育环境意识促进环保行动——环境宣传教育[J].环境保护, 2011 (12) :32-33.
[5]王再兴.浅谈盘锦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J].科技信息, 2011 (11) :354, 327.
公众环境意识 篇2
摘 要:近年来,关于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首要的一条是解决公民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措施应落实到位。环保事业的推动力量来自于公众,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节约环保行动。
关键词:环境保护 必要性措施 公民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然而。长期对资源大量开采,必将使环境遭受巨大压力。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是威胁人类社会。近年来,我国政府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力度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环境意识起着先导和基础作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创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节约和环保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然而节约的观念在我们社会生活中仍然相对较淡漠,虽然原因可以说出许多,但—个不容忽视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市民普遍的节约意识不到位,公众参与程度还太低。
一、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必要性
(一)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必要性
1.环境保护的需要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复杂,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而正是在人类开发利用环境和资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种种环境损害行为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缺乏对环境的正确认识。“要消除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只有通过每一个人的内心的革命性变革。”也就是说,欲使人们正确认识环境,解决各种环境问题,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则是必由之路。2.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根据这种发展观和发展道路方针的指引。无论是文明发展道路的实现,还是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也不论是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或是人的素质(环境素质是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的提高,都有赖于环境教育的贯彻和开展。3.我国的现实国情的推动
我国公众对环境状况恶化的严峻形势缺乏充分认识,对我国环境状况的变化趋势持盲目乐观态度,同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公众的环境知识尚处于较低的层次。环境道德意识较弱,参与环保活动的总体水平较低。
(二)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措施
1.设立专门的环境教育机构
专门设立一个类似于环境教育司的行政机关,隶属于教育部,这样,既不至于造成机构的过于庞大和臃肿,同时又将环境教育置于比较高的地位,有利于环境教育的发展和落实。2.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法
我国目前也面临着全球性环境问题.与此同时,应当看到的是,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还没有达到美国公民的水平和程度,正如笔者在上面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进行简单介绍时所显示的那样。正是由于环境质量的恶化,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及公民对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视程度不够,政府用于环境教育的资源也很不足,因此才有制定环境。
教育法.由政府集中力量,强制性地对公民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3.合理设计众环保教育策略
环境教育应当由正规环境教育和非正规环境教育组成,正规环境教育只要是指各种学校教育,非正规教育指各种传媒和社会团体、组织的宣传和教育.也包括各种讲座、培训、竞赛等各种形式,还包括家长与孩子之间环境伦理的相互影响。同时应该看到,在正规教育中,师资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我国目前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教师,因此,正规环境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是需要各级师范院校着手进行环境教育方面专业教师的培养。在造就出一批专业环境教育教师以后,还要对其进行培训,包括职前培训和在职发展。保证其业务能力和水平能够满足我国环境教育的需要。在非正规环境教育中,各种民问环境保护组织和专业协会的作用不可忽视。各级政府应当为绿色NGO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供空间和支持。使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并且环境教育依赖于个人与世界相关的全部经验。也就是说,正规教育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的,非正规环境教育的作用才是非常巨大的。
此外,在进行正规教育时,应当将被教育者的人生经验及已有知识考虑进去,针对不同的学习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及环境关怀和理解。同时。非正规环境教育与正规环境教育也是有密切联系的,可以说,非正规环境教育是正规环境教育的辅助基础,非正规教育与个人经验和已有知识相结合,决定着正规教育是否能顺利开展和发展。同时,应当确立环境教育的三个渐进性的教学方法。即——关于环境,在环境中和为了环境。此外,由于环境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因此环境教育不只是个被动的自然学习过程,更加重要的是要有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育机构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比如科学展览、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园,甚至可以成立专门的环境教育学习中心及实习中心,此外还可以考虑开展各种模拟游戏等等。使学习者能够将学习过程和所得到的环境知识纳入到他们的个人经验中,进而影响他们的环境意识和价值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节能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为了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下大力气节能。重要的一条是措施应落实到位。节约环保事业的推动力量来自于公众,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节约环保行动。与西方国家不同,我们的节约措施是由政府首先推动的。可好的政治理念必须依靠公众来响应,必须依靠公众参与来落实,真正做到全民节约。公众参与的机制更为重要。
二、影响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水平的因素
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水平是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状况的集合体现。而市民环境保护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自身的职业状况有一定的联系。在这4个维度中,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影响较显著。在几个年龄段中,18。25周岁的青年人尽管在垃圾人箱方面做得较好,但他们敢当环保卫士,纠正他人不当行为的精神不足。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总的来说,学历越高环境保护意识水平越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某种程度上,高学历人群的社会参与意识较弱,遇到他人不当的行为往往不能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加以解决。此外,调查还发现,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还与其在以下几个尺度上的取舍有关。
(1)公德与私德
对那些在外随地丢垃圾的人作进一步分析发现,他们中有超过l/3的人能正确处理自家的日常生活垃圾。同时,近半数的吸烟者在自己家里可以控制烟瘾不吸烟,但在公共场所,即使有孕妇或小孩在,也无所顾忌地吞云吐雾。道德的天平发生了倾斜,利他的概念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是空白的。(2)律人与律己
们常说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但实际情况却刚好相反。l/10的饲养宠物者声称极其厌恶“饲养宠物扰他人”的行为,但自己却正属于不文明养宠者之列。这种对人严、对己宽的价值取向是致使诸多不文明行为屡治屡犯,形成痼疾的根源之一。(3)观念与行动 一个正确的行动胜过一万句空洞的说教。观念与行动的脱节和断裂是诸多不文明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提升公众整体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减少破坏环境行为的发生,尤为重要的是激励合理的观念产生合理的行动,从而消除“知其不当而为
目前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还不够理想。为了我们自身和子孙后代拥有一个美好的地球,每一个人都应该从现在开始,珍爱地球,保护环境。因此,必须努力提高每一位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唤醒公众的参与意识 篇3
在为期五天的活动中,志愿者们深入矿山,了解了地质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对矿业资源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同时也看到盗采矿产,毒害环境的不法行为对生态的破坏……这一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相较而言,湖南的环保志愿者活动开展得更早一些。
记得十年前,在三湘环保世纪行总结表彰会上,首次将环保志愿者和环保协会作为对象进行表彰奖励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十年后的今天,环保志愿者越来越多,高校环保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民间环保NG0也逐步发展起来了。各类环保活动层出不穷、丰富多彩。现在看来,这些年的引导、支持、帮助和鼓励,颇具前瞻性和战略眼光,促进了环保志愿者队伍的健康成长和环保社团的良性发展。
去年9月至10月,在为期一个月的“保护母亲河,妙盛湘江行”大型环保公益漂流和环保志愿者湘江调研活动,发现和见证了湘江流域严重的污染、干旱、采砂和外来物种泛滥等问题。形成了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研报告和湘江流域水污染监测报告,得到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的表扬和肯定。
十年来,通过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深刻感受到全社会对志愿者心存厚望、倾心相助。许多干部和群众都想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在这种大环境下,志愿者们常常自我约束、自加压力、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并形成了激情思考、理性对待、阳光参与、顺势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方法、科学担当的良好氛围。
唤醒公众的参与意识,并对之进行持续地呵护、引导、推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公益事业做好。这次的地球日志愿者活动开了好头,也为我们的资源国情的宣传指明了一条真正行之有效的道路。
解析如何提高公众环境保护的意识 篇4
经济的发展, 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但是, 随着经济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环境问题却日益严峻。为了能够有效的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还人们一片蓝天, 我国相关的政府部门, 已经将环境保护提上日程。环保意识, 在环保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尤为重要。只有提高了公众环保意识, 才能有效的促进环保工作的开展发展。因此, 在社会各个领域, 开展环保普及活动, 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科普知识传播出去, 使人们能够自觉地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从身边的事做起, 久而久之, 社会上毕竟形成一种环保风气, 这样才能够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 为子孙后代造福。
2 生态环境与人的关系
就我国社会现状分析, 水土流失、沙尘暴、酸雨、土地荒漠化问题不断发生, 给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更是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些问题在黄河流域表现的尤为突出, 中华民族诞生于这里、发源于这里, 追溯历史这里必然存在着令人极其满意的生存条件, 必然有着极为丰富的物质资料。也只有这样, 先祖们才会选择这里定居, 选择这里繁衍生息。
2.1 生态环境与人口之间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 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最为突出的三大问题之一, 不仅是我国, 在全世界亦是如此, 其中人口摆在首位, 可见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密切。经过分析, 资源和环境问题都是与人口密切相关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人口的不断增多是引发各种问题的主要根源, 也是人与自然矛盾进一步激化的根本所在。
2.2 法律问题
目前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法规不是很健全, 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漏洞, 缺少与之相匹配的实施细则, 这就造成了许多人钻法律空子而肆无忌惮的进行环境破坏。同时, 国内不少地方的经济规划、资源开发等大型决策工作中还存在着严重的漏洞, 缺乏资质专家的论证、认可, 更是严重缺乏民主化、科学化的工作模式,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必然导致生态问题的进一步加剧。
2.3 对生态规律缺乏认识, 经济活动决策失误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 甚至现阶段的某些经济活动中, 决策人员没有充分认识生态规律, 未能从环境的区域性、整体性和生物资源的潜在价值出发, 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有些工程项目, 只顾近期或眼前,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没有认真考虑其生态效益, 违背了生态规律, 结果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
2.4 生产技术落后, 环境资源过渡消耗和浪费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无论是生产技术、生产观念和生产策略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较, 同时工业化水平的不高使得整个工作存在着管理混乱, 资源浪费严重, 同时更是大量的生产废物胡乱堆放, 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3 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途径
确立有力的思想教育。教育系统必须重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教育, 使受教育者具有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识, 关心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关心社会的持续发展, 关心人类自身包括当代人以及后代人的持续发展, 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社会观、发展观和人生价值观。这样就扩大了德育特别是高校德育的视野, 赋予高校德育新的历史重任:在以往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角度认识社会发展的同时, 还要加进自然这个因素, 确立四位一体的新观念, 在更高的阶段上充分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生态学意义的位置。强化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必须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3.1 环境教育在领导决策层
3.1.1 政府部门
工程上马等一系列经济活动, 都是通过政府部门的统筹决策而付诸实施的, 所以强化领导决策层的环境意识尤为重要。必须使环境保护意识扎根于他们心里, 所想所做都是从环境出发, 切忌“说起来重要, 计划中重要, 实施中不要”的环境意识倾向。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环保政策, 要从决策源头控制住环境问题的产生。
3.1.2 环保部门
首先明确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中的职责, 然后加大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的教育, 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树立起环保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权威性;再次要加强对环保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 提高环保工作的自觉性和重要性。
3.2 环境教育在基层
3.2.1 构筑公众参与的基础
在生态保护工作中, 对于自然资源的有效管理, 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国, 大多数的人, 对于自身具有的环境保护权利以及义务并不明确, 因此, 在环保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人们的有时会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 这就要求我们的环保工作者以及其所属部门, 要加大环保理念的宣传力度, 做好, 环保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是人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另一方面通过新闻自由及信息法律自由使他们有条件获取更多的信息, 同时承认他们有权代表自己的成员作出决定。
3.3 环境教育在学校
环境保护教育要从小抓起,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求知欲强, 好学上进, 对周围自然界充满好奇心, 他们的环境意识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环境保护的发展。在中小学校有计划地增设和开展一些环境保护课程和宣传教育活动, 使他们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4 结束语
人类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和谐是不可分割的, 经济固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但是环境也是人类的发展过程中, 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也抓好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保护工作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 这些内容的有效实施, 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充分的了解到环境工作的意义, 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并要积极的与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做斗争, 这样才能够实现全民环保, 和谐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环境问题, 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人们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 往往建立在对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 或者说, 人们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 而忽视了对于环境的保护, 这就使得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差, 随着一些酸雨, 沙尘暴, 雾霾天气的不断出现, 使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 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 也要积极的展开保护环境的行动。这样才能够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使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环境保护的理念, 应该深入人心, 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 在这个方面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使人们能够了解环境发展的重要性, 进而积极的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来, 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关键词: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
参考文献
公众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篇5
关于公众环保意识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田召 学号128277 李桂林 学号128268 应槿辉 学号128280 汪俊霏 学号128278 宋昊东 学号128275 院系 : 材料C122班
2014年5月10日
对公众环保意识的调查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为了方便,科学家们所以发明了很多一次性的东西,比如一次性筷子,塑料袋,毛巾等,这些东西的出现虽然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却也给地球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期,随着GDP的高速增长,环境、资源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严重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如果说使用一次性的东西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那么,现实社会中热带雨林的消失、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食物危机等问题就是资源直接的被破坏了。大学生在社会环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还有很多的大学生对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不强,生态保护意识薄弱,所以他们目前的环保意识值得社会的关注。
(二)研究内容 问卷设计:我们要了解大学生的一些环保意识与现状,所以就针对大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了解以及日常生活的一些行为提出问题从而反映出我们想要知道的事。
调查目的:为了创建“绿色校园”,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共建绿色家园,特此开展这项调查。
调查对象:河北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 调查地点:河北工业大学红桥校区
调查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方法来调查我校学生,共调查问卷50份。数据处理:有效问卷信息录入,采用百分制统计。注:详细问卷内容请看附录1
二、大学生环保意识与现状的概述
(一)调查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人类是环境的主体,要在地球上生存, 其受意识支配的行为必然影响他赖以生存的周边环境。草坪上的一个脚印, 墙角的一团废纸,垃圾堆里的一块废电池···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行为。然而,殊不知这些看似无意的举动,却给我们的环境和资源留下了后遗症,造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关注环境,关注绿色,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更多的大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了解日常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二)环境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对环保的基本知识了解过少,过半的学生不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他们于环境日做一些响应环保的事,如想周围的亲戚朋友宣传环保知识的希望亦成泡影。关于2009年12月7日192各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36%的同学对此事一无所知,54%左右的同学对大会有初步的了解,较深入了解的同学的仅10%。对于这种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国际性大会,作为一个大学生,本应是作为常识了解的.(三)大部分赞成国家或学校于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
对于国家为遏制“白色污染”而实施的“限塑令”,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虽然有82%的同学支持限塑令,但在接下来的环保袋使用调查中,只有30%的同学会自带环保袋购物,只占支持限塑令的同学的36%,说明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于限塑令的支持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支持,而在实际行动中,还是有不少同学不能响应国家的号召,也许这也可能是同学们的习惯问题。而且还有54%的同学虽然有了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想法,偶尔会使用环保塑料袋,这部分同学所占的比例很高,比例超过一半,说明他们对塑料袋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也认可国家的限塑令,但在行动上需要一定的鼓励和指导与提倡,相信经过一定教育后,他们肯定能很好的落实国家的环保政策。
(四)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
大学生有没有特别的行动来响应这一号召呢?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较多同学选择能够做到少坐私家车,多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少用高功率高耗能电器等来响应低碳生活。仅4%的同学无行动。但我们相信,在绝大多数同学的影响下,这些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
(五)大部分有较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在第4---11题中从几个生活细节出发了解现大学生的生活习惯。虽在夏天使用空调无可厚非,但空调的温度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气候学家的建议是,如果每个空调使用者都能自觉地把空调调到26摄氏度以上,那么全球的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会明显减缓。虽仅29%的同学把空调调到26摄氏度以上,但34%的同学也能把温度范围控制在较高的温度——24~25摄氏度内。还有26%的大学生不使用空调。
据权威资料显示,若每天每人平均使用一次塑料袋,则这个埋藏在地底五百年都不会有丝毫降解的白色妖魔将随处出现,全面侵蚀我们美丽的生物圈。调查表明,超过八成的同学有循环利用塑料袋的习惯,而随手丢弃的仅一成同学。
到商场或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可看见建议携带塑料袋的标语。回归调查,超过八成的同学有准备购物袋的意识或习惯。
在垃圾分类上,能做到经常分类的同学较少,仅一成;4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分类。剩下近五成的同学很少,几乎没有甚至从不。
面对随手扔垃圾的不良行为,超过八成选择劝导或自己捡起来,持消极态度的同学为少数。
三、建议与分析
1)从学生自身出发
1.大学生应积极了解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新闻,提高环保意识
在问及大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的原因时,选择“学生自身素质高”的大学生是最多的。由此可见多数的大学生认为提高环保意识的根本是从学生自身出发的。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环保基本知识的了解较少,对环保知识或者新闻的关注度并不高。就哥本哈根会议而言,若《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对于与自身密切相关并且具重大意义的大会,作为一个大学生,还是应该了解的。
2.大学生应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虽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介绍到大部分有较好的生活习惯,但在对“白色污染”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上,我们需要全民大学生的参与。我们可以,在购物时自备环保袋,循环利用塑料袋,自觉把空调调至26℃;我们还可以,拒用保丽龙,并要求自助餐店或coffee shop使用纸杯,用器皿盛水,洗果菜、碗盘、刷牙、洗脸,以节约珍贵的水源,拒绝拿取或使用气球„„
3.以自己的力量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不仅要从自身出发,做个环境的守护者,也要让自己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譬如在家人或周围朋友使用空调的时候提醒他们把温度调至26℃,在面对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我们自己捡起来的同时亦需要劝导他捡起来,重申维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必区分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大学生是应当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以自己的力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2)从周围文化氛围出发 “周围文化氛围好”是大学生认为群体环保意识最强的第二大原因。所以我们建议大学校园中,各类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团委,各类社团都可以通过一些宣传活动,如举办知识大赛,晚会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环保事业的大家庭中。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并为环保发现自己的力量。
3)从国家政府的角度出发 1.国家政府应率先表态。
在包括中国的为数不多的五个国家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中,我们看到国家于环保事业的大力支持。这作为泱泱大国应有的姿态,能深入影响到每位大学生。
2.为解决环境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应坚持落实
我们看到,72%的大学生 十分赞成于国家为遏制“白色污染”而实施的“限塑令”。这充分说明了“限塑令”于环境问题有实际意义的。那么对于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国家应坚持,落实。同时我们主要到超过五层的同学会选择反复利用质量较好的塑料袋,所以我们建议国家限制质量差的反复利用效率低的塑料袋的产量。
3.国家政府应加大对环保的宣传力度
关于世界环境日具体是哪一天还有过半的大学生不知道,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政府在关于环境日的宣传中力度还不够。而“政府对环保的支持和宣传”是作为环保意识增强的第三大原因被大学生所选择的。
所以,国家可在实际环境日6月5日,4月22日国际性地球日展开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在央视播出一系列环保节目等。
四、展望未来
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际行动来响应低碳,同时大部分大学生有较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环保意识正趋于增强的状态,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为我国环保事业的顺利开展和解决我国现存的问题做出重大贡献。
附录1
公众环保意识调查问卷
最近几年环境质量急速下降,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校大学生的环保节能意识,我们设计了下列问卷希望得到您的支持。本调查采取匿名的形式,调查数据仅作为课题统计,不会对您的声誉、权益造成任何不良影响。1.您的年级是()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您的性别是()A.男 B.女
3.您了解或参与过每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吗?()A.了解并参与过 B.只是了解 C.不太了解
4.您暂时不用电脑或电视时,会选择()A.关机 B.待机 C.不管
5.在室内开空调,您一般把温度调节为()
A.26度或以上 B.23—26度 C.21—23度 D.21度或以下 6.您对已经阅读过的传单的处置方法()
A.随意扔掉 B.当草稿纸使用 C.收集起来卖废品 D.变废为宝,制成工艺品 7.家里或宿舍的废旧电池如何处理?()A.直接扔掉 B.分类扔垃圾箱 C.交给回收站
8.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你会怎样?()
A.上前阻止并纠正其行为 B.将垃圾捡起扔进垃圾箱 C.觉得不应该但无任何举动 D.觉得很正常
9.当乘坐没有垃圾箱的公交车时,您会如何处理手中的垃圾()A.随手扔在车内 B.随手扔向窗外
C.等下车后扔进垃圾箱 D.放在自己准备的垃圾袋中
10.您认为自身节约用水意识如何?是否有过提醒或制止他人浪费水资源的行为?()A.自己做得好还提醒他人 B.自己做得好,不干涉他人 C.在某些情形下会有节水意识 D.节水意识不强
11.去超市购物时,是自备购物袋还是购买超市塑料袋?()A.每次都会自带购物袋 B.想带但经常忘记,会买塑料袋 C.想带但经常忘记,不会买塑料袋D.不想带经常买塑料袋 12.您购物时是否注意或购买带绿色环保标志的商品?()A.非常关注,并且只购买带绿色环保标志商品 B.有所留意,但要价格合适才会购买
C.很少留意,有无绿色环保标志不会影响自己购物选择 D.基本不留意
13.您觉得我们国家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可多选)()
环保意识离不开公众精神 篇6
盼天更蓝,水更绿,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活下去。那么请关注我们的环境,首先从关注“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开始吧!
年度人物不应该拘泥于自然环境的绿色环保,更要看重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让老百姓喝上健康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这才是绿色精神的体现。
我们希望这次评选能有像年度经济人物熊德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一样的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普通人出现,让这些人因为自身在环保领域的突出业绩站在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的领奖台上,让公众去发现那些来自民间的环保力量,如此,这个活动,‘确实是最具公众精神的评选了。
虽然年度人物是推出正面典型,但是,这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把那些挂羊头卖狗肉,曾经用绿色作招牌的黑心商人给曝光一下。他们不是什么社会责任担当者,而是毒害民族未来和民族身心健康的罪人。
明星选多了,这个奖也就不是公众环保人物奖了。喜欢来自民间的绿色英雄,而不是那些把环保当秀场的明星。
举双手同意蒙牛、伊利、光明和三鹿老总入选年度反面人物榜。
环境保护,教育先行,环境教育是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保证。可三届年度人物评选没有一位基础环保教育工作者当选,太不重视环保教育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无望啊。
公众环境意识 篇7
一、研究设计
2006年7月27日,国务院关于《天津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进一步提出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将天津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给予了天津市新的城市定位。近几年来,随着滨海新区的建立、中新生态城的初具规模,天津的“生态城市”定位已经比较深入人心,在我国诸多的生态城市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代表性。本文以天津公众环境意识作为研究对象,来获取天津市公众环境意识的相关研究数据。
结合以往文献中对公众环境意识的界定和构成分类,[4,5,6]本研究主要围绕天津市公众环境科学知识的认知状况、公众接受环境知识的传播渠道、公众环境保护的参与意愿等几个方面,对天津市公众环境意识现状展开调研。调查地点主要在天津市区进行,调研时间为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调查问卷采用纸质版问卷与网络版问卷同时发放的方式,共发出问卷398份,回收280份,占全体问卷总数的70.35%。
二、数据分析
1. 样本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样本中,男性被调查者为139人,占被调查者比例为49.64%;女性被调查者为141人,占被调查者比例为50.36%,男女比例适中。主要以中青年人为主,21-40岁的被调研者占比63.29%。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个体商贩、农民、军警和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占被调查者的比例分别为5%、5.36%、7.14%、1.43%和0.36%,外企员工、工人、学生和其他职能员工占被调查者的比例分别为11.43%、15%、17.86%和10%,企事业员工占被调查者的比例最高,为26.43%。67.14%的调查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被调查者占比最高,约占50%。从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来看,调研人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天津市公众环境科学知识的认知状况
在此项调研中,我们主要围绕“世界环境日”、“温室效应的原因”、“可回收垃圾”、“限塑令”、“法律认知”等几个方面展开调研。在列出的“世界环境日”日期选项中,受访者中有69%的公众知道“世界环境日”的准确日期,而31%的受访者无法给出准确答案。对于“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过多的向大气排放某种气体”的调研结果显示,275人知道“二氧化碳”是真正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仅有5人给出了不正确答案。“可回收废物垃圾箱的颜色”的调研结果显示,有172人知道“绿色”垃圾箱是真正的“可回收废物”垃圾箱,占总调查人数的61.4%。在对“装修后开窗通风的原因”进行的调研中,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是为了“释放屋内的甲醛等有害气体”。在对“限塑令的主要原因”的调研中,255人选择了正确的答案“塑料袋会带来白色污染”,占比91.07%。
本次调研中,还专门调查了公众的环境法律意识。在“是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属于自己的环境权益”调查中,有169位受访者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111位受访者不会为环境问题而诉诸于法律,约占调研人数的40%。
3. 公众接受环境知识的传播渠道
在此次调研中,第二个主要调研内容是公众接受环境知识的传播渠道。在“环保知识和意识来源”的选项中,受访者填写的排在前三位的是电视、互联网和报纸,排在第四位的是广播。而对于国外许多研究中提到的社会群体影响(如家人、朋友),却很少有应答者提及。针对此种状况,我们又进一步调研了调研者心中社会群体的公众环境意识状态,结果显示,有215人认为自己对家人、朋友及其他社会关系人的环境意识状况“不清楚”,说明社会群体在提升公众环境意识中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体现。
另外,本次调研还专门针对“环境相关新闻关注度”展开了调研。在此项调研中,有219位受访者表示,只是在发生重特大环境事故时,才会关注环境相关新闻。有46位受访者属于频率不高的关注者,而非常关注环境相关新闻的受访者仅占不到3%,说明我国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仍需加强。
4. 公众环境保护的参与意愿
(1)对塑料袋使用频率的调查。本次调研中,针对限塑令与塑料袋使用频率的关系展开了调研。在“2008年‘限塑令’实施之后,您是否减少了对塑料袋的使用频率”调研中,173人认为“减少了,但效果不明显”,100人认为“没减少”,只有6人认为限塑令的效果十分明显。这表明虽然大多数人都理解为什么要颁布“限塑令”,但是理解与实际的参与意愿之间还存在着明显差距。
(2)对环保产品购买意愿的调查。本次调研中,针对“如果环保产品价格高于不环保产品,是否愿意购买环保产品”进行了调研,有45%的受访者表示,会为了保护环境购买价格较高的环保产品。有43%的受访者则认为质量至上,无论环保与否,哪个质量好用哪个。有12%的受访者选择了不购买环保产品,价格是他们购买产品时考虑的首要要素。从结果可以看出,将环保作为重要考虑要素的被调研者不足半数,说明环保产品的购买意愿有待进一步激活。
(3)对环境知识的学习意愿。在此次调查问卷中列出的“愿意为了保护环境而接受环境教育”的选项中,有14.29%的受访者不乐于参与环境知识的学习,有22.14%的受访者乐于参与环境教育,而半数以上的调研者则选择了观望的中立态度,说明公众的环境学习意愿不强,能够主动学习环境知识的人不多。
(4)对参与具体环保活动的意愿调查。本次调研中,对公众参与具体环保活动的意愿展开了调研,其中,“将废电池投入专门的回收桶或回收站”、“使用节能产品”和“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排在前三位,排在第四位的是“购物时不使用塑料袋”,第五位的是“在外就餐时不使用提供的一次性餐具”。由此可见,对于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活动,公众的参与意愿还是较高的。
三、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1)公众环境意识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天津的城市定位是生态城市,政府也做出了诸多努力,加快城市的生态化进程,但是从城市公众视角来看,人们对生态的理解并不到位。在本次调研中,仅有46%左右的回答者知道天津的城市定位是“生态城市”。从这个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公众对于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知识的认知还是比较高的,如大多数人都知道装修与甲醛的关系。但是对于社会化的环境知识认识度就比较差,如世界环境日、垃圾分类等的认知。而且,从环境知识来源的调研中也可以看出,主要的来源是电视、互联网,而亲戚、朋友等社会群体的互相感染力并不高。因此,说明公众的环境意识社会化程度仍有待提高。
(2)公众了解环境信息的渠道较为狭窄。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公众获取环境信息的渠道以电视、互联网、报纸、广播等大众渠道为主,学校教育、环保组织的宣传所占比重仍然较小,而政府部门的直接宣传更为不足。借鉴西方公众环境意识较高的国家的发展经验,学校教育和政府正面宣传应该是提升公众环境意识的两个重要途径。但从目前调研结果来看,天津市这两方面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公众了解环境信息的渠道较为狭窄,不利于天津生态城市品牌的塑造。
(3)公众环保参与意愿不高。纵观全球范围内比较成熟的生态城市或生态社区,公众环保参与意识均非常高,居民自发的清洁海滩、种植树木、购买环保产品等行为非常普遍。但是,天津作为生态城市的代表之一,其公众的环保参与意愿仍有待提高。尤其在环保知识认知和实际的参与意愿之间,依旧存在着差距。例如,大多数被调研者都知道为什么要颁布禁塑令,但是真正的愿意自觉减少塑料袋使用的人,却仅占50%左右。所以从目前调研结果来看,天津市的公众环保参与意愿仍亟待提高。
(4)质量和成本是环保产品的发展瓶颈。在本次调研中,关于环保产品购买意愿的调研结果值得我们关注。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环保产品一定具有好的质量。好质量与环保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关系。因此,有43%的被调研者选择了质量至上,不管是否环保与否。这为我们的环保产品发展战略提了一个醒,在大力宣传和发展环保产品的过程中,除了生产成本、产品价格,还应关注如何突出环保产品的高质量。
2. 建议
(1)努力提升公众环境意识社会化程度,提高公众环境教育水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个体的环境意识向群体环境意识的转化将更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呼吁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水平时,不能只强调意识的深度,还应注意环境意识的广度。因此,在研究如何提升公众环境意识的过程中,必须强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通过提升公众环境意识的社会化程度,来影响个体公众的环境意识,进而制约个体公众的环境行为,这样势必会提升生态城市的品牌形象。具体而言,一是应拓宽环境保护知识的获取途径。政府应加大正面的环保宣传力度,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从社会化的角度宣传环保知识,推广社会化环保知识的普及。学校应发挥充分的作用,在课程设置、课程讲授、实践教学等环节,融入环境意识,防微杜渐,让公众从思想的源头重视环境意识。二是鼓励社会性环境保护活动。借鉴发达国家生态城市的发展经验,政府应鼓励社会性的环境保护活动,如企业的公益活动、学校的环境保护参与活动等。鼓励同事、同学、家人一起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来,增加环境保护的力度,提升环境意识的社会化程度。应有必要从个体与群体关系角度研究环境意识问题。还有的学者提出,群体的环境意识必将对人们的环境行为产生影响,倘若群体环境意识水平较高,将导致整个社会人们良好的环境行为,反之,则可能引发整个社会不良的环境行为,从而不利于生态城市品牌的塑造。
(2)改变公众消费观念,增加绿色消费。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天津市公众对环境消费问题的关注以及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有45%的天津市公众愿意多花钱购买有助于环境的产品,但有43%的公众仍以“质量至上”作为购物标准。因此,首先,建议有关部门应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使公众能够认识到环保产品对于生态城市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将环保概念落地,不要空谈环保。其次,企业在研发和营销环保产品的过程中,应不仅仅关注“环保”,还应突出“高质”,生产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高质量的环保产品。再次,政府应大力宣传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倡导消费者追求美好、洁净环境,既满足生活需要,又不浪费资源和不污染环境的消费模式,加大不环保产品的管制力度,为公众创造一个有利于绿色消费的环境。
(3)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努力创建真正的生态城市。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天津市的公众对于“生态城市”的定位并不很熟悉,对于天津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也有待提高,这说明政府对于“生态城市”的宣传仍需加强。同时,政府对于生态城市应该有个准确的理解。我国有诸多城市将自己称作生态城市,但是许多城市都是“伪生态”,仅是从城市绿化角度考虑生态城市的建设,却忽视了城市的主体———人。一方面,对于公众来说,享受这个社会提供的良好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众的日常生活需要,保护公众的合法环境权益不受侵犯,已成为公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另一方面,从社会或者国家来说,向自己的公民提供良好的环境,并保护公众的合法环境权益,是其永恒的责任。同时,公众作为城市的主体,其环境意识、对生态城市的理解对生态城市战略的落地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建议政府应该充分调研、实地考察,发挥政府职能,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普及相关环境知识和法规,进而加快生态城市的发展进程,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洪大用.中国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J].江苏社会科学,2005,(1):127-132.
[2]王辉,郑祥民,郝瑞彬.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公众参与[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1):33-35.
[3]王辉,郑祥民,刘飞.不同行为主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努力途径[J].环境保护,2005(1):54-56,60.
[4]Dulap,R.,Liere,K.The 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 Scale:AProposed Measuring Instrument,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Education[J].1978,9:10-19.
[5]Thogerson J,Olander F.To What Degree Are Environmental-ly Beneficial Choices Reflective of a General ConservationStance?[J].Environment and Behavior,2006,38:550–569.
公众环境意识 篇8
环境意识是人们对环境生态的认知水平和为保护生态环境而调整自身经济社会活动和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就安徽省蚌埠市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破坏。近年来频频受到多种环境问题困扰,要想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提高环境生态意识。所以本文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研究公众的环境生态意识。
2 课题阐述
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公众的环境生态意识旨在得出蚌埠市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环境生态意识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提高公众环境生态意识。
2. 2 研究思路
( 1) 环境生态意识测评体系的建立
一般环境生态意识包括两方面: 环境保护认知水平和环境保护行为。由于普通公众对一般性环境生态问题知之甚少,本文从对环境生态的理解和认识入手,将环境认知水平分为自我环保意识和影响他人参与环保意识。前者选用节约程度和垃圾处理程度作为指标,后者选用宣传意识和监督意识作为指标。环境保护行为则从衣、食、住、行入手,选择洗涤用品的使用情况、日常生活用品的循环使用情况、常用电器能耗情况和日常出行方式作为指标。另外,公众对环保工作的关注度也体现环境生态意识的强弱,进而引入环保工作满意度,选用空气质量满意度、水质量满意度、噪声治理效果满意度和周边绿化情况满意度作为指标。构建如图1 测评体系。
( 2) 调查策划和调查实施
选取蚌埠市蚌山区、龙子湖区、禹会区、淮上区、蚌埠新城开发区、蚌埠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调查地点,由样本量计算公式最终确定发放问卷400 份,有效问卷366 份。在保证问卷信度与效度的前提下,统计得到的问卷分布与蚌埠市实际情况相符,具有代表性。
3 调查数据分析
3. 1 基于线性加权平均法的综合测评
运用基于线性加权平均法的综合测评法测评公众环境生态意识水平,具体方法如下: E = Σi4= 1EiWi,Ei= Σjn= 1EiWij。E为综合指数; Ei为一级指标,Wi为一级指标的权重,Eij为二级指标,Wij为二级指标的权重。要想得出蚌埠市的综合指数,关键是得到每一个二级测评指标Eij的值,本文采用赋值法确定Eij的值。得到不同性别、职业、家庭月平均收入等人群一级指标得分如图2 所示。
由图2 知: 男性得分均略高于女性。环境认知水平得分最高的是商业服务业人员,环境保护行为得分最高的是企事业管理人员,环保工作满意度得分最高的是在校学生,不同职业公众的环境生态意识有差异。
由图3 知: 环境认知水平、环境保护行为整体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环保工作满意度随着收入的提高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之后出现逆转。不同年龄段中青年得分最高、少年和老年的得分都偏低。环境生态得分随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根据一级指标得分结合公式得到公众环境生态意识综合得分中评价较差的有12 项,较好的有7 项,优良的只有2项,说明整体评价水平不高。
3. 2 影响因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将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学历、职业作为单个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对环境生态意识没有显著影响,家庭月平均收入、学历、职业对环境生态意识有显著影响。
由图4 知: 18 ~ 35 岁和36 ~ 60 岁人群更接近中心水平线,除18 - 35 岁上下四分位数和均值相差较小外,其他年龄段人群上下四分位数和均值之间的差别较大。总体上收入越向上偏离中心水平线。不同学历,前三个偏离情况较为明显且其上下四分位数、均值差别较大并均位于中心水平线以下,本科及以上人群的环境生态意识高于中心水平。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在校学生的环境意识均值位于中心水平线以上,各职业人群环境生态意识不够稳定,有待加强。
3. 3 多元计量分析
对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即收入、学历和职业做多元计量分析,每组选取适当的对照组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余的组别作为解释变量,得到回归系数,反映不同影响因素下各个组别人群环境生态意识的强弱并做残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00 以下为对照组,收入由低到高系数分别为- 1. 4693、0. 8840、 - 0. 3959、1. 2632,小学及以下为对照组,学历由低到高系数分别为: 1. 9625、0. 9793、0. 5875、 - 0. 1592,企事业非管理人员为对照组,企事业管理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在校学生、其他系数分别为1. 4179、 - 1. 4761、0. 2499、 - 0. 3544。
说明家庭月平均收入在6000 ~ 8000 元的人群和8000 元以上人群环境意识明显高于2000 元以下人群。初中与本科及以上环境生态意识明显高于小学及以下人群。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在校学生与企事业非管理人员之间的环境生态意识呈负相关,其余两个呈正相关。即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学生环境意识明显高于企事业非管理人员。对残差图进行分析可以说明: 实际上人们选择家用电器不仅仅考虑价格因素,所以收入水平与常用电器能耗情况之间并非简单线性关系。对不同受教育水平和不同职业的环境生态意识做回归分析时,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含磷洗涤剂数据存在异常可以理解。一般出行方式受职业的影响,这里的异常说明两者之间也并非简单线性。
4 结论
蚌埠市公众的整体环境生态意识较为薄弱。环境生态意识的强与弱与性别无必然关系。不同职业的人在环境生态意识差距较大,学生、企事业管理人员、商业服务人员环境生态意识较好; 收入水平即生活水平高低影响环境生态意识,一般来说收入越高环境生态意识越强; 不同年龄段的人环境生态意识差别较大; 青壮年( 18 ~ 35 岁及36 ~ 60 岁) 环境意识相对较强; 学历对环境生态意识有较大影响,总体上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生态意识越强。
5 改善途径
开展 “环境保护宣传进社区” 活动,环保局应该在各个社区定期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从教育入手加强青少年的环境生态意识,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将环境生态意识提上教学日程,从小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使之根深蒂固。加强二、三产业发展,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是提高环境生态意识必不可少的手段。将环境生态意识融入单位文化,形成与本单位制度文化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营造文明生态的工作氛围,让良好的社会环保意识在每一位员工的自觉遵守下得以实现。充分利用微博、朋友圈等现代媒体,使其成为宣传环境生态意识的媒介。
摘要:文章以安徽省蚌埠市六个行政区公众为目标对象,建立环境生态意识测评体系,结合相关统计软件,运用基于线性加权平均法的综合测评法测评公众的环境生态意识水平,对影响因素做方差分析,对显著影响因素做多元计量分析,得到不同影响因素下各组别人群环境生态意识的强弱,得出结论并探讨改善途径。
关键词:环境生态意识,影响因素,蚌埠市
参考文献
[1]周景博,邹骥.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的总体评价与影响因素[J].北京社会科学,2005(2).
[2]刘贵.阳市公众环境意识的总体评价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与环境,2008(5).
[3]李慧.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相关理论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13(11).
[4]杨军,谢美梅.福州城市居民环境意识调查[J].调查世界,2013(10).
[5]贾雪梅,陈玲,胡国仲.常州市主城区居民环境意识调查剖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4).
[6]张异平,徐军亮,郭冬兰,等.洛阳市区公众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J].科技通报,2013(9).
[7]李珊珊.浅议建立我国环境意识测评体系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0(11).
[8]雷雅秀,杨阳,葛高飞.促进公众环保行为的社会心理学手段[J].新东方,2009(1):39-43.
提高公众保护地球意识的路径分析 篇9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最早起源于美国,1970年4月22日,美国举行了 “地球日”活动,其场面气势恢宏, 备受世界瞩目,这是地球日活动的首次亮相,可见,这个国家已经意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他们已经在为地球恢复面貌而做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地球日”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有关保护环境法律法规的建立,也使其他国家意识到环保对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1990年的4月22日,140多个国家举行了以 “如何改善全球整体环境”为主题的地球日活动,2009年,联合国将4月22日正式定位 “世界地球日”,至此,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关注并付诸实际行动来拯救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这颗星球。
2公众参与保护地球的必要性
公众参与的概念隶属于民主政治的范畴,这种形式体现了我国立法的民主性和公平性。公众参与保护地球活动不仅是为了更好的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更是为了让公众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认可此项法律章程, 主动自觉地遵守保护环境的基本准则。民主政治体制下的公民的权益必须要严肃对待,因为只有得到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他们才能将保护环境的口号付诸实际行动中去,才会自觉将参与过程中的权力转化为义务。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占据主体地位,作为治理的主导,其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包括制定决议、执行监督等,但是公众也应肩负起自身保护环境的职责,配合政府,履行好保护环境的义务,让公众参与变为政策执行的有效途径。
3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路径分析
3. 1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在遥望天空、梦想插上翅膀飞上蓝天的那个年代我们很难想象如今互联网络的便利和发达,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新技术的不断更迭,与时俱进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也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通过大力宣传,让全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弥漫着环保的浩然正气。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国家的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条文、宣传其他地区治理当地环境问题的经验和具体措施、宣传表扬基层社区先进保护环境小组,同时也要打开门户,积极与周边国家开展合作,共同治理地区的环境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破坏环境的负面现象不要规避,要通过抨击和严打,对公众起到警示作用,使个体或企业检讨和规范自身不良行为。对于严重破坏环境并经劝导处罚无效的企业要予以严惩,要在媒体上曝光其具体事件,用舆论的力量来唤起公众内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此外,环保部门应在官方网站上设置专门的环保知识专栏,开辟环保论坛,让公众在一个匿名的空间里为环保献计献策; 通过发放环保手册等书籍,不断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设立检举信箱,任何人均可以在尊重事实基础上有根据的对所发现的破坏环境的个人或企业进行揭发。
3. 2做好环保教育工作
保护环境的概念法律一直都存在,只是并未引起公众的重视,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行为也一直停留在道德谴责层面,而没有具体落实到法律法规上,生活中破坏环境不会得到相应的处罚代价,那么试问没有他律约束的自觉性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呢? 所以,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应从学校教育开始入手,打开孩子心中那片净土,让环保观念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根深蒂固。学校应将此项教育从地理学科和政治学科中分离开来,开展专业的环境保护相关课程,通过书本知识,使孩子们将环保作为一种理所应当的自觉性化为实现行动,将垃圾扔到垃圾箱内、不随意采摘花朵、自带餐具布兜,同时要增加相应的实训学时,以植树节为契机,在让学生种植树木的过程中向他们普及环保常识,让他们意识到树木对于净化空气的重要性,使他们增强爱护花草的决心。
3. 3发挥公众环保主观自觉性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每一个人都捡起一片废纸,那么清洁工人这个职业就可以消失了; 同样, 如果每一个人都砍伐一棵树木,那么我们的后代便再也不知道森林为何物了,所以,在保护环境的进程中,调动公众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发挥公众的主体地位,既可以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又可以减少环保应用成本。首先,公众要将环保作为一种理念,内化于心,要肩负起保护环境的职责,从自身做起,不丢垃圾,不随地吐痰,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 为社区、为单位的环境问题贡献力量。其次,政府要还原给公众一个当前真实的环境现状,要让公众认识到当前环境的危机已经足以为自身的生活带来威胁,帮他们分析利害关系,要让环境保护的国策成为深切关系到公众切身实际利益需要的话题。一种为了自身寻求更好更高的生活质量的自我保护意识会使得人们的环保决心在无形之中势必大大增强,其实际效果也是事半功倍。
3. 4做好环保监管工作
在环保工作执行过程中,监督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支业务精、能力强、效率高的监管队伍是环保工作落到实处的基础和杠杆。首先,从国家到地方,都要逐层配备具有专业资格认证的监察执法人员,他们既要具备环境保护学科的基本常识,又要懂法、守法,并要对其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第二,环保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配备相应的技术装备,加强执法力度,可通过远程监控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具有重大污染隐患的单位实时全天候的监控。此外要通过改善环境监管条件基础在信息监管能力上下功夫、做文章。一个与保护环境相适应的环境信息反馈机制既要符合当地环境现状,又要与相邻地区及整个国家相协调。要通过整合网络资源、数据资源、应用资源、服务资源,形成统一协调的环境信息基础支撑体系,奠定坚实的环境信息基础能力,实现环境信息的统一管理、统一发布和共享,实现环境政务业务协同化、环境管理现代化、综合决策科学化和环境服务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郭姗姗,董小川.论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公众参与之完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2):35-37.
[2]周丽旋,彭晓春,董家华,等.环境保护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
[3]张兰,李叶欣.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中法律责任制度的构建---以环境影响评价法为视角[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2):47-49.
浅谈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 篇10
1 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现状
我国公众在环保上呈现出严重的“人格分裂”:一方面, 86%的公众认同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 39%的认为污染给本人和家人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 逾10%大城市居民认为所在城市不宜居;公众如此痛恨环境污染, 环保意识一定很强了, 可调查显示: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仅为57.05分, 环保行为得分仅为55.17分, 意识和行为双双不及格。
一方面痛恨环境污染, 一方面环保意识很差, 其实根本无须数据描述, 现实中常常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这种“人格分裂”:一个深受环境污染之害的人, 会一边痛骂污染企业的“无耻”, 一边又会下意识地顺手将手中的垃圾扔向门前的河流中, 毫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想法;一个整天埋怨城市不宜居的人, 平日可能不会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小时空调;一个痛恨邻居乱倒垃圾影响自己的人, 有一天为了方便也会乱倒垃圾。
笼统地说中国人环保意识差、环保行为不及格是很不准确的, 这种评价只能限定于公共环境上, 在私人领地和个人家居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上, 中国人一定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中国人如今家居装修最讲究的是什么, 是材料要环保, 室内空气要达标, 买地板、置家具、购家电、刷墙漆时首先问的都是环保有没有达标, 环保诉求可谓登峰造极;吃东西讲究是不是绿色产品, 有没有环保质量认证, 喝水讲究是不是纯天然……与这种私人领地上环境诉求形成强烈反差的是, 公共环境上环保意识非常差。常居国外的朋友每次回国时都会感慨:中国人私人家里的装修都越来越精致漂亮, 保持得很干净;但是一进入过道这样的公共空间, 往往都没有灯光、没有装饰, 墙上与地上通常是脏乎乎的。
中国近年来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大都是广场、景点、公园、湿地、森林等公共空间。国人对环保“只说不练”, 正源于公共环境与具体个体的权利相距太远。如果赋予老百姓对公共环境更多的法律权利, 如知情权、受益权、损害受偿权、清洁水权等等, 公众会更快、更自然地在切身的环境利益和“共同的利益感觉”中养成对公共环境的保护意识。权利无法彰显, 义务自然无从谈起。
2 培养公众环境意义的措施与建议
2.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增强全民节约意识, 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良好氛围。
大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的宣传教育, 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能源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努力使节约能源资源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作用, 开辟专题、专栏,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方针政策的宣传, 普及节约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 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学校”、“节约型社区”、“节约型家庭”等活动, 增强节约意识, 促使节约型社会建设真正走进单位, 走进学校, 走进社区, 走进家庭, 融入每个社会成员的工作和生活, 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渗透到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之中。
2.2 增补节约教育课, 倡导节约的生活态度,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节约习惯。
加强素质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环保的公益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环境方面的知识, 把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作为一门“功课”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行动之中, 使学生从小认识到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通过教育宣传, 促使学生从自己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点滴做起, 积极地参与反对浪费, 反对各种各样的奢侈行为, 争做节约的宣传者和创造者, 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的节约意识和整体素质。
2.3 面向全社会发起倡议, 摒弃日常生活中浪费的习惯。
2.3.1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树立节约
资源的意识, 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开始, 重视勤俭节约的美德。
2.3.2 积极保护水资源。做到随手关掉水龙头;充分有效利用非饮用水, 加大循环利用力度。
2.3.3 最大限度节约电能。
减少电脑用电量, 非工作期间及时关机, 待机时关掉显示器;为显示器、硬盘和系统休眠设定待机时间。电视机调低亮度、音量, 电视机关上后, 应将插头拔下。
2.3.4 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 进一步减少纸质公文印制数量, 纸张尽量两面使用。
2.3.5 减少使用不必要的“一次性”用品, 尽量少用塑料袋, 外出购物时尽量用菜篮、布袋等。
2.3.6 对机关的照明、制冷、办公设备等用能设施、设备严格管理。
降低办公、通讯费
用支出, 减少会议、出差等公务活动的经费开支。
2.3.7 积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如广泛使用节电型灯具、器具和节水型产品等。
2.4 建设节约型社会, 各级机关应率先垂范。
各机关单位要开展节约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增强资源节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 要教育、引导和规范机关全体工作人员, 从自己做起, 从身边点滴事情做起, 自觉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用实际行动做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模范。建议政府可以对各级机关、学校、企业办公楼先作废纸分类的规定, 而且废纸分类只需要举手之劳, 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
2.5 强化环境意识, 提倡绿色环保行为习惯。
政府应当出台一些规定, 把商家无偿提供的所谓“方便”转化为有偿。例如:商场不再提供塑料袋, 如有需要者, 必须花钱购买布制袋子等等。总之白色污染不能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另外, 在每个生活小区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箱, 减少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2.6 加大卫生监管巡查力度。
加大环境卫生监查力度, 特别是对饮食大排档油烟、噪音的整治, 以及门前的卫生状况的监督, 加强其门前垃圾及时清运。在街边、小区内多设垃圾筒;有关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路边电缆沟内的卫生死角喷杀虫剂、洒灭鼠药, 有效地降低四害的孳生场所;对堵塞的下水道应及时疏通, 许多路段就是因下雨时路面水不能畅排或下水道的污水外溢致使污水、垃圾、淤泥沉积在马路上, 导致一些道路成为脏、乱、差路段。另外, 市民也应学会管住自己的口, 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 不乱扔垃圾;管住自己的脚, 不践踏花草,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语: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人人具备环保意识, 时时注意环境保护, 才能真正解决环保问题, 更好地保护和美化我们的家园。
摘要: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环境保护切实关系到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 树立什么样的环保观念, 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阐述了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现状, 并对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措施加以论述。
关键词:公众环保意识,现状,提高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李俊鹏, 金国栋.论环境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提高群众环保意识的对策[J].恩施州党校学报, 2006 (2) .[1]李俊鹏, 金国栋.论环境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提高群众环保意识的对策[J].恩施州党校学报, 2006 (2) .
[2]王文军.论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7 (3) .[2]王文军.论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7 (3) .
[3]姚奕.我国公众环保意识不及格[J].中国林业, 2007 (3) .[3]姚奕.我国公众环保意识不及格[J].中国林业, 2007 (3) .
公众环境意识 篇11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公众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是指公关活动中的行为主体应当具有的一种以公众研究为主、公共利益至上、一切以公众为出发点的思想,即一切公关活动均应根据公众的需要来制定策划的原则。它基于公民对在国家中所处的社会地位、权利义务关系的自觉认识,如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公德意识、合作意识、诚信意识等,强调公民具备对他人及社会事务的关怀意识,把“个人善”与“公共善”结合起来。
初中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难免在一些是非观念问题上受到很大的影响,倘若不能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作出正确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处事态度与价值观念。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因而了解初中生公众意识的现状,在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公众意识培养的今天,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为了体现问卷调查的全面性与有效性,我们选择了南京市雨花台中学七年级一个班级、八年级两个班级、九年级一个班级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所涉及的班级层次,包括了平行班、实验班、强化班三类班级,基本能反映出我校学生整体的公众意识现状。
2.调查方法。
在阅读大量书籍的基础上,我们用符合初中生理解与思维能力的方法自行编制《中学生公众意识调查问卷》,共三大块31个项目,发放问卷179份,收回问卷179份,无效问卷0份,有效率达100%。问卷围绕热点时事、国情、学生对社会问题关注度、法律常识、思想品德、环境保护、对公众意识的理解与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三、调查研究结果
1.国家意识与民主意识有所欠缺。
学生知道要热爱国家,但是对于国家的重大事件的关心度不够。70%的同学都喜欢娱乐性节目,关注时政评论、新闻、法律类的节目只占30%,上网的目的更多的也只是查找学习类的资料与放松娱乐为主; 78.2%的同学比较能够赞同个人利益不超越国家民族利益,7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一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能力,8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行为还是需要考虑到社会整体利益,但主动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大事的同学只占了60.9%;超过50%的同学认为媒体的迅速发展提升了他们对时事的关心程度。
反馈回来的数据足以说明,学生对于关心国家的必要性都是有一定认可的,也能正确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但是,从事实上来看学生对于国家的关心程度是不够的,关注热点时事新闻的参与度也有待提高。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首先要学会和懂得的就是要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注意识的缺乏是中学生公众意识不强的首要因素。
2.法律意识淡薄。
98.6%的同学都知道《义务教育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但遇到问题知道运用法律途径解决的相对较少,38.8%存在经常或偶尔不遵守交通秩序的现象; 76.7%认为自己对公共事务是有发表评论的权利的,但31.3%认为学校的各项事务尤其是规定类的事务与自己没有关系;94.5%认为自己应该从小事做起遵守法律法规,93%认为无论男女、民族、地域,每个人都享有一样的权利。
从数据来看,学生有一定法律知识,知道用一定的方法保护自己,具有一定的权利意识,这得益于教材对知识掌握的要求。但与现代民主法制观念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而且从认知到行动还有很大的距离。虽然学生的权利意识比较强,但是自身的义务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更多的还是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对于义务的履行并没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与落实。
3.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有待提升。
责任意识是不仅要有对自己负责的意识,还要有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意识。14.4%的同学认为可以适当在公共场所抽烟,53.2%的同学不会在户外分类扔垃圾,36.4%同学平时会使用塑料购物袋;95%的同学能认识到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应该给予保护。
77.6%同意关怀社会是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74.6%愿意用业余时间去帮助别人,73.6%在遇到危险时不会因为事不关己就不关注;74.6%的同学不认为社会的好与坏是共同的问题或是认为在于一部分人;85.1%的同學认可各民族文化价值,肯定少数民族的平等性。
学生在公众意识的理解上,选择民主、守法、诚信、公正、爱国、自由、平等、权利、开放、创新的较多。
从数据总结来看,初中学生注重社会公德,关注自己的公众形象,有一定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这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体现,学生对社会公德行为的认知是正确的,他们也会对他人的不道德行为表示出不满,但在自律方面很难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学生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很熟练,而在生活中,不关水龙头、浪费纸张、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现状依然不少,爆粗口、不爱护公共财物、随意践踏草坪、吐痰、丢垃圾的现象依然有很多,有的知而不行,有的知而不完全行,有的知而不行却要求他人行,“宽以待己,严于律人” 。
公众环境意识 篇12
1 公众标准化意识现状分析
1.1 调查问卷分析
课题组在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内分别针对学生、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开展调研, 发放问卷500份, 收回有效问卷490份。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一系列分析, 不难发现公众对日常生活中的标准化了解程度较低, 对标准化的重要性较轻视, 公众标准化意识普遍缺乏。
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其标准化意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进程。以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的问卷数据显示, 对标准化非常了解的学生几乎没有, 认为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学生高达60%以上。
在职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标准化水平。从在职人员的问卷调查可知, 认为很有必要开设标准化课程的在职人员仅占13.1%, 认为有些必要的占41.5%。由此可见, 在职人员对标准化的重要性随着工作经历和生活阅历的增长具有一定的认识。
退休人员对标准化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老一辈人的标准化意识水平。以退休人员为调查对象的问卷结果显示, 对所给标准图标全不认识的退休人员占26.5%。由此可见, 退休人员相比学生、在职人员, 对标准更缺乏了解与认知。
1.2 热点事件中公众标准化认识状况
自“三聚氰胺”事件以后, 食品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在安全背后的“标准”也逐渐走入公众视野, 但从近几年公众对相关事件的反应来看, 其标准化意识及标准化基本知识仍存在不足。如2013年4月农夫山泉深陷“标准门”, 《京华时报》持续28天以连续67个版面、76篇报道, 称农夫山泉“标准不如自来水”, 双方各执一词, 相关主管部门的解释也显得含糊不清, 引发了公众对饮用水问题的强烈担忧。“标准门”事件的根源在于下级标准在制定安全性指标时与上级标准的处理方式不妥, 未采用“引用标准”方式使下级标准达到“自动更新”的效果, 加上相关企业标准化意识淡薄、下级标准修订不及时等状况导致最后事件的爆发。
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对公众标准化的认识起到负面作用。如2013年11月1日有媒体曝光称, 统一、康师傅等名牌方便面的油包都含铅、砷、汞等重金属。该消息通过互联网转载引发消费者恐慌。但从权威机构公布的检测数据显示重金属含量都是在安全范围之内。从中可以看出公众不熟悉食品安全标准的框架与原则, 不熟悉“每日允许摄入量”的概念。类似事件在近几年还有许多, 不排除其中部分事件存在人为利用公众标准化意识不强制造负面效应达到商业竞争目的的现象。
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前期对调查问卷及热点标准化事件的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如今公众标准化意识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单一性问题, 而是综合系统性难题, 从某个角度而言, 问题发展中涉及标准化涵盖的各方组织、人群和利益方。一方面, 公众本身对标准化意识的主动性关注需加强;另一方面, 外界需要为公众创造氛围使其认识到标准化重要性以及掌握标准化的基本知识, 两者相辅相成。
2.1 公众对标准化知识缺乏主动渴望和学习的意识
在历史长河的积累中, 国人养成了“中庸”的处事方法, 在许多问题上宁可采用定性、含糊的方式加以处理。或者是, 当问题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不加以认真关注或者仅仅旁观而已;对于某些事情真真切切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往往也是采取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态度, 从众、逃避的心理相对明显。缺乏主动关注标准化知识并从中研究和发现对自己解决问题有利的途径的意识。
2.2 社会为公众创造的标准化氛围仍显不足
与国外相比, 标准化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较为不系统。从幼儿学前教育、中小学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这个过程中缺乏连贯性地输入标准化理念[3], 加上近几年社会上某些企业和商家道德滑坡使得类似“食品安全”的问题频频发生。同时, 政府部门推广标准化工作的途径单一, 主要以搭建标准化信息平台、在个别主要节日举办活动等形式。标准化信息平台的主要特征是提供专业的标准文献阅览, 为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服务。相对普通公众而言, 专业标准的可阅读性较差, 难以引起公众的关注。
2.3 新闻从业者的公正性影响到标准化意识的普及
从近几年大量的媒体报道中不难发现, 有部分新闻从业者片面追求报道的点击率而忽视事件本身的内容, 甚至夸大、歪曲事实迎合部分公众的阅读快感。比如:2008年“馒头国家标准”的新闻报道, 称标准中规定馒头“应该是圆形或椭圆形”, 引起公众对标准化的质疑和鄙视, 起到了极大的破坏作用。尽管国家主管部门及时辟谣, 但直至今日, 仍有不熟悉情况的公众以此为例抨击我国标准化工作。
3 提升路径建议与实施
基于上文有关公众标准化意识的现状和原因, 课题组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查阅与意见征求, 对不同人群的公众标准化意识提升路径进行思考与研究, 结合每类人群的特点, 构建各自的路径建议, 并在下沙地区内予以实践。
3.1 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相对而言, 具有知识体系较为完善、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强、自我判别能力急需引导等特点。同时基于网络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题组建议可以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模式对其加强标准化意识培养。
基于以上特点, 并结合中国计量学院作为全国“标准化工程”专业唯一承担院校的现实, 课题组提出以下路径。首先, 通过实地走访学生, 与其讲解与标准有关的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对标准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传授日常生活中选用符合标准的物品的技巧。其次, 在校园范围内摆设宣传点, 发放标准化知识宣传册, 提供标准化相关信息的免费咨询。第三,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 制作幽默生动的标准化知识宣传海报, 并邀请各大高校好友参加标准化宣传视频的录制, 通过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第四, 在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等重要节日开展主题活动, 活动形式包括广播朗读标准日宣传稿、有奖问答游戏、标准日签名活动等。
3.2 企业职员
企业职员是社会工作人群中的主力, 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接受能力, 对标准化有效性的认可性较强;同时, 其工作环境或职位身份要求其按既定的某些标准或规章制度行事。在具体实施标准过程中, 企业职员是能感受到具体标准是否可行、操作性是否便捷的主要人群, 也是对其所在领域现有标准是否存在问题能提出相对较为专业意见的人群[4]。但是, 其工作环境或职位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也受上级或企业主的影响而困扰标准化的推广。
课题组根据自身条件针对通信服务行业职员展开研究。我国对于通信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标准, 但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端, 其中如客服人员的标准化意识程度与客户满意度、行业整体形象间存在连锁反应。课题组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与服务人员面对面座谈, 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 普及标准化知识, 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二是在移动营业厅内分发传单并宣传通信服务标准化;三是通过拨打客服热线与客服人员进行沟通, 沟通中谈及标准, 无形中向其推广标准化。
3.3 连锁经营者
连锁经营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具备可批量性复制性, 标准化是复制的必要前提;连锁经营者的标准化意识关系到其服务质量、门店业绩, 甚至是品牌的存亡[5]。课题组对众多的连锁店进行分析, 进而挑选出美誉度、标准化程度具备一定基础的连锁店铺。该类店铺对标准化的重要性已经有基本的了解, 更愿意配合课题的研究实践, 并由此提高其自身的标准化意识。课题组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 向连锁店店主发放自制的标准化宣传小册子;第二, 与连锁店经营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进行标准化相关领域的交流与探讨, 将成员的理论知识与经营者的实际经验融合起来, 解决具体问题;第三, 鼓励经营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进一步整合标准化信息, 向其客户推广其标准化流程和服务, 增强消费者的体验。
3.4 社区居民
社区居民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活群体, 尤其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广, 该类人群将进一步扩张。同时, 该类人群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生活细节, 包括每日餐饮、常见生活用品等。同时, 该类人群的另外特征是年纪较大、赋闲在家或照顾孙辈、信息渠道较为单一、更加关注自身和家庭利益。
课题组结合以上特点采取了以下路径:第一, 在社区进出口等明显位置悬挂“标准化进社区”的横幅, 吸引其注意力;第二, 在社区广场或人流聚集地发放标准化宣传图册, 主要内容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产品, 指导居民正确选取符合标准化的产品,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标准化宣传。第三, 围绕近年来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热点事件,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释事件的由来、发展和结局, 重点解释标准化在其中应发挥的作用。
4 结语
由于受思想文化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与制约, 我国公众标准化意识明显滞后于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升公众标准化意识是一项基础、系统的工程, 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长期的投入。中国计量学院标准化学院拟针对高校学生举办“标准化杯”调研大赛, 旨在使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参加社会调研, 不断提升自己的标准化意识。
参考文献
[1]杨国靖.唤醒全民的标准化意识[J].上海标准化, 2004, (10) :33-35
[2]李书环, 李艳聪.标准化与标准化意识教育[D].天津:天津农学院农工系, 2002:977-978.
[3]杨浪萍.论加强高等工程教育中的标准化意识[J].交通标准化, 2000, (2) :30-32.
[4]李蔚苹.厦工:加强标准化意识提升企业产品技术水平[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09, (12) :21-24.
【公众环境意识】推荐阅读:
中外公众环境保护05-26
推进公众参与环境监测08-06
公众对环境满意率调查表12-07
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问卷12-29
试析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原因12-18
公众意识10-13
(问卷)2011年洞头县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09-24
公众环保意识培养10-12
关于社会用字规范公众意识的问卷调查09-08
意识环境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