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策略论文(共12篇)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策略论文 篇1
从2013年6月开始,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中一项是将试卷后面的五句单句翻译调整为整段翻译, 新题型占考试总分数的15% , 而且整段翻译的内容选材极为广泛, 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新调整的整段翻译汉字字数为140—160字, 要求学生在遵循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在半小时内翻译完, 主要考察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积极适应题型变化对四级考试造成的影响, 需要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进行积极的教学调整。
一、学生在段落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增加段落翻译后, 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英语翻译训练。从实际的训练以及英语四级考试中学生段落翻译情况看, 学生的段落翻译仍存在一些问题。
1. 连词的使用
汉语作为中国使用几千年的文字, 其蕴含着深层次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意境。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短短的二十八个字表达出诗人张继在科考多次落榜后夜宿船上, 心情苦闷无处发泄, 忽然从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来了阵阵的钟声, 作者内心深处的苦闷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更加衬托出作者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凉。汉语强调的是意境, 是诸多汉字按照语言表达含义联系起来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英语则强调不同句子间的结合, 通过连词将不同的句子组织起来, 即英语只是通过不同句子间的结合来表达中心意思, 只要能够将中心内容表达清楚即可。汉语可以一个段落就是一个长句子, 中间通过安插很多逗号将文字隔离开来, 且不同的逗号隔开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语和谓语; 而英语单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是主语、谓语和宾语, 其他修饰成分都附属于主语、谓语和宾语, 英语句子在句型结构上完整了, 就需要在句子后面添上逗号。许多学生在做段落翻译训练时往往不注重英语与汉语间的差异, 没有用连词表示关系的句子很多, 而许多学生在翻译中不懂得如何加句号, 往往只知道使用逗号。
2. 词组的搭配
英语中有很多词组, 并且不同词组不是随意搭配的, 而是根据英语习惯进行选择性搭配。实际上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表达习惯以及表达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两者在词组的搭配上也会存在许多不同。词组的搭配可分为习语和一般搭配, 习语是约定熟成的固定词组, 由于汉语和英语表达习惯间的差异, 习语的表达方式存在很大不同。如汉语中常说的“牛饮”, 在英语翻译中不是“drink like a cow”, 而应翻译成“drink like a fish”, 汉语中人喝得多用牛来形容, 而英语则用鱼来形容。同理, 汉语中说的“红茶”, 英文翻译是“Black tea”, 而不是“Red tea”, 这些习语都是约定熟成的, 需要学生们在日常的阅读学习中进行积累, 应注重对汉英词组表述差异性的掌握。另外一种词组的搭配为一般搭配, 是自由组合不同的词汇形成的词组, 在段落翻译训练以及考试中经常有很多学生错误地进行词组搭配, 甚至于进行词组创造。如词组“支配时间”, 很多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是“control the time”, 事实上由于时间是不可控的, 无论怎样支配时间, 时间都会不受控制地流走, 因此“支配时间”应翻译成“Spend time”。
3. 句子的拆分
前面已经提到, 汉语注重意合, 而英语则注重形合, 两种不同思想导致汉语与英语在句子表达上存在较大差异。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时, 除了要选择适当的连词之外, 还要进行正确的的句子拆分, 只有这样才能忠实汉语原意将句子翻译出来。单个的汉语句子可能很长, 甚至一句话就是一个段落, 汉语句子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 各逗号隔开的主语、谓语、宾语会根据句子意思的表达发生相应变化。如果将汉语句子翻译成英文, 也要通过一个长句子将原文表达出来, 一定会造成句子间的结构发生混乱, 句子的意思表达不清, 读者也弄不明白句子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因此, 在进行句子汉译英, 尤其是长句子翻译时, 一定要将原文的长句子拆分成数个短句进行翻译, 从而更加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二、学生段落翻译存在问题的原因
1. 汉语思维方式对于英语教学的影响
在我国英语属于外来语种, 不是我国官方与民间的通用语种, 因此英语学习更多地倾向于外来语种学习, 以便于和英语使用国家、地区的人进行沟通交流。在此背景下导致当前大学生缺乏应有的文化熏陶, 再加上汉语的思维方式与英语有较大区别, 因此, 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其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受汉语的影响较严重。此外, 由于缺乏英语交流环境以及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 许多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时不能够全英文教学, 学生学习英语只是在课堂上的交流, 走出课堂也不会主动学习英语。同时, 英语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与汉语有较大差异, 很多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往往用汉语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 导致不规范的“中式英语”出现。
2.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从学习的兴趣来讲, 很多学生对于英语段落翻译训练不够重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 是由于学生对于英语段落翻译材料的学习能力不高, 无法有效鉴赏英语段落翻译的学习材料, 不能够理解其中蕴藏的语法词汇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英语段落翻译教学过程中,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并不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英语段落翻译,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对英语段落翻译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 甚至漠不关心。学生进行英语翻译的主要途径是教学活动和媒体传播, 一些学生则通过课堂或者专题讲座来获取知识, 在他们看来这种学习途径更为有效, 由于教师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 能够提供给学生很好的学习帮助, 但这种教学模式略显枯燥, 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考核方法不够科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采用“教师教, 学生学”的教学模式,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的内容, 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思考、分析, 总结课与复习课中教师与学生再进行教学互动, 将原本有机的教学整体分解为相互独立的教学阶段。尽管教师已经将课程知识点教给学生, 但由于学生是按照教师已经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学习, 不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分析, 因此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尤其是许多教师为了片面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对于学生的思考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等内容都做了硬性规定, 这就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惫感。因此, 在这一思想主导下, 很多教师把心思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分数上, 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策略
1. 新旧知识结合, 注重语法基础训练
学生通过对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行复习, 进而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与新知识的有机结合, 帮助学生进行英语知识迁移, 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名词性从句语法讲授为例, 如果在教学导入中教师直接从名词性从句的句型、句式、用法等内容开始讲授, 那么学生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来理解名词性从句。在复习导入法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从句, 分析名词在从句中所做的成分, 让学生自己去复习、思考, 进而引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其后教师再针对这四大名词性从句进行详细讲解, 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名词性从句。尤其是在讲解同位语从句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that”的用法, 这是因为“that”不仅可以引导定语从句也可以引导同位语从句, 同时这两种句式学生容易混淆, 在学习“that”同位语从句前一定要引导学生复习“that”定语从句的用法, 教师针对“that”在这两种从句中的用法及区别进行详细讲解, 学生可以有效掌握“that”在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中的用法,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注重阅读教学,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英语材料
阅读教学是段落翻译的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基础方法,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应该先把握文章的脉络, 用简短明了的语言论述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精读, 收集各种有用信息并进行筛选, 把握文章的翻译方式、翻译方法、遣词用句、翻译风格等内容, 概括出每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进而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注重“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对于重要文章进行精读, 精读要求掌握文章的细节内容、关键词句等, 要求掌握文章的全部内容。而“泛读”则针对一般的文章, 主要以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以及部分细节内容为主。通过在阅读中不断培育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掌握英语翻译的基本结构以及句型句式, 感受英语语言表达习惯, 形成规范的英语翻译思维方式。阅读课结束后,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于学习过的文章进行复述, 为提升复述效果, 可以从概括文章主题思想、闪光点入手, 对文章中的重要句式、句型、词汇等进行回顾。教师应以阅读材料为蓝本, 充分提取文章中的有用信息, 并将其进行拓宽, 为学生构建新的阅读环境。在阅读课程结束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模拟训练, 仿照阅读材料的题材、结构、句式、句型进行翻译, 帮助学生掌握内容, 逐渐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将阅读材料转化为翻译范本, 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到的新词汇、新句型、新结构可以得到有效的巩固练习,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3. 有针对性地开展翻译教学, 把握教学核心
在强化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过程中, 教师应强调教学输出, 使学生在自我表达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 从而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不断的修改与反复训练中完善自我, 强化自己对于英语的感知与感悟能力。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 单词层面。英语句子是由大量的单词组成, 如果学生对于单词的理解与激励能力不足, 那么对于翻译教学的影响将会是致命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单词教学, 帮助学生树立单词的“词性”概念, 明晰什么时间和场合用什么样的词汇。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只有英语专业才开设英语翻译课, 因此在单词学习中, 教师要强调单词的词性, 如在学习单词“marry”时, 可以将其名词形式“marriage”、形容词形式“marital”引入到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在记忆一个单词的时候, 可以记忆许多个单词, 而不用反反复复进行单个单词的记忆, 有效提高记忆效率。
第二, 词组层面。在词组学习方面, 教师一方面要充分整合教材上的常用词组搭配, 尽量利用课上时间进行教学, 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这些词组, 同时, 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发地去收集、记忆一些常见的词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针对翻译进行训练, 对学生在词组搭配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出, 对学生常犯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纠正, 尤其对于学生经常用中式思维进行自我创造的词汇搭配进行纠正。如在翻译词组“拉近和外界的距离”, 很多学生都会用汉语的习惯翻译成“close the distance”, 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分析“close”这个词做形容词的时候有“近距离的意思”, 而做动词的时候则表示“关上, 关闭”的意思, 因此在翻译词组“拉近和外界的距离”时用“narrow”要比用“close”好很多。通过这种方式, 教师不先指出学生们应该用哪个词更好, 而是分析学生们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最后引出正确的翻译方式,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narrow”与“close”的用法。
第三, 句子层面。将段落翻译作为考查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方式有许多好处, 尤其是帮助学生厘清不同句子间的逻辑结构以及连接关系, 进而将汉语句子结构打破, 再按照英语句型的结构特点重新进行词句组合, 以保证英语段落翻译能够更忠实于原文。为保证翻译的质量, 教师在翻译训练前应告诉学生英语和汉语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存在的差异, 即汉语注重意合, 而英语则注重形合, 在进行汉译英的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不同句子间的逻辑结构以及连接方式, 在翻译时要注重句子连接词的选择以及长句拆分。在训练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这一原则, 然后通过具体的翻译训练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这两点在句子翻译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推进, 四六级考试题型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许多传统的考试题型正逐渐消失, 伴随而来的是新题型及原有题型考试分数的增加。为积极应对四六级考试的题型变化, 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针对新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学生段落翻译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翻译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段落翻译,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陆仲飞.大学英语需要从“教学翻译”向“翻译教学”过渡——评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中的段落翻译[J].上海翻译, 2014, (2) .
[2]熊盭薇.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背景下翻译教学问题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 (5) .
[3]陈捷.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段落翻译题解题技巧与备考策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 (1) .
[4]陈忠祥.浅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题型段落翻译及其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J].科技信息, 2013, (34) .
[5]谢诗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题型、新策略——四级考试短文翻译技巧[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3, (10) .
[6]陈俐澜.改革与对策:CET4新题型应试技巧与解题策略——以CET4段落翻译为例[J].海外英语 (上) , 2014, (22) .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策略论文 篇2
英语的三大从句是: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由于它们本身就是句子,放到大的句子中会让句子变得复杂,从而也增加了翻译的信息量和难度。
名词性从句的译法
名词性从句通常表达一种具体的概念,如“how things stand”实际上是表达“情况”这一概念,如果直译为“事物是如何站着的”就不准确,同时也违背了原意。所以通常采用概略法来翻译,使从句陈述的内容更明确化。
例:While we converse with what is above us, we do not grow old, but grow young。
译文:与高于自己的思想进行交流,人不会变得年老,只会变得年轻。
定语从句的译法。在翻译英语定语从句特别是复杂的定语从句时,最基本的方法是把它从整个句子结构中解放出来,即把原文的定语从句从其修饰地位中分离出来,使其相对独立地叙述所要表达的信息。从结构上分,英语定语从句可以译为前置定语、并列分句、状语从句、独立句子等。在的真题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On the other, it links these concepts to everyday realities in a manner which
is parallel to the links journalists forge on a daily basis as they cover and
comment on the news。
译文:另一方面,法律以一种方式把这些观念同日常实际联系起来DD这种方式类似于新闻记者在报道以及评论新闻时根据日常规则所形成的联系方式。
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策略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没有设置专门的翻译课程,没有适合公共外语的翻译教材,平时也没有检测学生翻译能力的测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便成为许多英语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需要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试图讨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一、将基本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单纯的翻译实践课受到理论的指导。
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单纯的翻译劳动,还得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方法和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常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法、增译法、删略法、省略法、词类转换法、正反和反正法、长句拆译法、替代法等。英译汉时,注意被动语态、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及状语从句的特殊译法。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翻译教学必须重视中外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如直译、意译、可译度等概念导入对学生理性地认识和掌握翻译原则和技巧是非常有益的。教授翻译理论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翻译问题,自觉监督具体的实践活动。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翻译理论一方面来自于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一定会更加科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先讲解一些理论,当场提问学生做些课堂练习;然后再布置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下次上课是先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二、适当介入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彼此互相沟通。受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比如说课时非常有限。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人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独特的文化知识总是代表某一民族的基本特点,是该民族语言得以传延的沃土。
三、进一步增加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时,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比较的认识,常常以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关系。他们对两种语言不同的地方,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翻译教学中,对比翻译是常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内容、含义和形式的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两种语言的内涵和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审美观,相对准确地译出异域文化中人们容易接受的语言,而整个貌似简单的翻译过程,却是在知识记忆的作用下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对比,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以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认识到英汉语言除了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引导其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特点和常用的翻译技巧。通过练习翻译作业,学生呵以达到自觉培养翻译意识,遵循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尽量减少汉语的负面影响,选择英语中最地道的表达方式,正确译出原文信息,提高译文质量,从而提高对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认识水平。
四、利用精读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课前预习一教师课堂讲解一学生课后做习题一教师对答案。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加大语言输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教师一个人讲解,缺少自由表达机会,对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不太有利。由于增设翻译课受到课时、资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利用精读课教学时间进行翻译教学,既达到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目的,又达到了全面学习英语的教学终极目标。《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是进行翻译训练的绝好材料。因为翻译能力的获得离不开一定量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减少英语语言点的讲解,让学生在课外利用课文辅导材料自学,充分利用课堂授课时间对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技巧训练。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听、说、写、译等技能已越来越重要。翻译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的产出性技能之一,教师应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翻译方法。翻译教学的过程是文化交流学习的过程,即进行翻译教学,就是通过翻译将学生置于翻译活动中去领会其文化,将一种语言中的文化内容和另一种语言中的文化进行理解和沟通的过程。翻译教学应当有意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使教育面向世界,创造现代的有创新思维的学习体系,造就一批国际型、应用型的高级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士香.关于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2,(1).
[2]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12).
[3]鞠小丽.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几点思考[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8(6).
[4]石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新模式[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9(4).
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学习策略调查 篇4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一)四级、八级英语水平学生策略运用调查
对于四级水平和八级水平的两类学生所使用的学习策略的数量、频率以及涉及的种类和方面也是各有不同之处。
1. 四级水平的学生对策略运用调查
拥有四级水平学习英语的学生普遍运用的策略多为:(1)深层次思维策略、(2)语言分析与运用策略、(3)语境与词类搭配策略、(4)正确运用参考工具策略等等这些较为普遍的英语学习策略。而基本不用的策略有:(1)双语对比和转换策略、(2)确定和调整学习目标策略、(3)思考反省策略、(4)拓宽和加深策略。然而,这些不被用的策略对英语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2. 八级水平的学生对策略运用调查
拥有八级水平学习英语的学生最多运用的策略为:(1)确定和调整学习目标策略以及语言分析与运用策略。而经常使用的策略有:(1)双语对比和转换策略、(2)翻译理论导引策略、(3)审美与鉴赏策略、(4)深层次思维策略、(5)正确运用参考工具策略等等很多十分有效的策略途径。
(二)通过图表进行分析
下表,表1是学生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描述分析根据,笔者通过文教调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析。下面的平均值表示某种策略使用的频率、数量,平均值于4.5—5.0能表明学生一直使用一种策略,不进行转变;平均3.4-3.5间能说明学生常常运用某一类策略;平均2.5-3.4间能说明学生偶尔运用某一类策略;平均1.5-2.4间能说明学生基本不用运用某一类策略;平均1.0-1.4间能说明学生一直不用某一类策略;下面是数据的精准显示。
二、学习策略调查结果讨论
英语学习研究能够说明学生选择运用的策略能真实显现出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所处阶段范围。明显,初级学习者相对高级学习者运用的学习策略少很多,所用的频率也低很多。而同在一层次上的学习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明显比成绩不好的学生用的学习策略多。表1中这两类学生的翻译学习策略运用,从数据上简单明了的印证了这个结论。
三、结论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也要注意将英语学习中学习总结的学习策略理论科学地应用到翻译教学之中。研究的是翻译策略运用是否可以对英语学习的整体水平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学生翻译成绩的研究。文章分析翻译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和翻译成绩间的相关性,期望把学生培养成可以自己总结出有效翻译的学习策略,从而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及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05-110.
[2]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51-58.
[3]韩品.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学习动机与翻译学习策略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5.
[4]程绍彬.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D].延边大学,2007.
[5]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112.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句型 篇5
only to find/see
例句:He spent almost all his money to buy the hen which was said to be able to lay gold eggs,only to find it could not lay eggs at all.
It is undoubted that/There is no doubt that...
例句:There is no doubt that war can be avoided if we get down to peace talk.
chances are that...
例句:Chances are that she has already known it, and there is no need for us to keep the secret.
词汇:
人口老龄化 aging of population
人口出生率 birth rate
社会保险 social insurance
全民健身运动 nationwide fitness campaign
大龄青年 single youth above the normal matrimonial age
独生子女 the only child in a family
单亲 single parent
青春期 puberty
青少年犯罪 juvenile delinquency
暂住证 temporary residence permit/card
民工 migrant laborers
相定迁户 a relocated unit or household
家政服务 household management service
盗用公款 embezzlement
社区月服务 community service
居委会 neighborhood committee
和谐并存 harmonious coexistence
性别歧视 gender/sexual discrimination
年龄歧视 age discrimination
工作歧视 job discrimination
盗版 pirated/illegal copies
性骚扰 sexual harassment
走私 smuggling
享乐主义 hedonism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策略论文 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 英语翻译教学 翻译学习 改善对策
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集,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级翻译人才。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主要语言之一,在跨国交流中的作用不言而喻。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对复合型、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对翻译的重视程度还远不够,这也使得高校的英语翻译教学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 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缺乏指导性规划
大学英语教材主要还是使用由教育部推荐的系列教材,但这些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翻译相关内容缺少介绍,这也导致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按教材授课时往往局限于课后翻译题训练。2004年教育部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要求,其中一条规定:可借助词典工具熟练翻译文章。这使得学生们过分依赖词典或手机等工具,抑制了同学翻译能力的提升。在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着重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但对培养翻译能力还不够重视。在大学最为重要的全国英语能力考试中,翻译题目的分值由于比例较低,更进一步降低了师生对翻译教学和学习的重视。
2.高校对英语翻译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高校英语教学课程设置中没有设置专门的英语翻译教学课程,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翻译课程,但课时太少,根本不足以保证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这四项一直是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对翻译教学投入的时间和资源不够。有些高校英语教师仅仅对学生讲解一下教材的课后翻译题,也不对学生进行翻译知识、翻译理论、翻译技能方面的系统培训。这种零散性的翻译教学严重影响了翻译教学的效果。
3.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式落后
有些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方式传统、陈旧,没有将英语翻译教学与其他英语专项教学区分开,在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进行知识性的灌输式授课,这种教学模式缺少师生互动,课堂学习氛围不高,教学效率低下。由于都是大班授课,师生互动性差,教师教学模式单一、重复,学生听课兴趣不高。翻译技巧性的理论太多,学生无法真正消化及运用。
4.大学英语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过关
英语翻译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其需要英语教师熟悉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熟练英语双向互译的方法,有深厚的英语知识积累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的大规模扩招,教师数量出现严重不足,一大批年轻英语教师涌入高校,但他们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翻译理论造诣不高,教学及实践能力不过关,导致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效果不佳。
二、 改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的对策
1.科学规划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最新的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内容、方式等方面的规定不明确,对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是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文件,应当提高翻译教学的地位。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中应该提高翻译题目的分数占比,以引起师生的关注。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扩充翻译题目的比例。结合当下的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组织权威的英语教学专家,编写专门的英语翻译教材,编写指导英语教师授课的英语翻译指导书。教育部门应出台英语翻译教学制度,保证最基本的英语上课课时。
2.高校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应该注重大学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一方面可以组织英语教师开展一些英语翻译讲座、英语翻译技巧交流会、中西文化差异研讨会,提高英语教师的自身教学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应该鼓励教师自己要加强学习,提高教学的专业素养。高校应该建立英语翻译课堂教学质量反馈监督制度,通过学生反馈和高校派人抽查的数据来对英语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英语教师的责任心,促使他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更新和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翻译的实践性。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授课,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划分为不同小组,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选择上提高性翻译课,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选择上基础性翻译课。其次,学生应该熟悉不同语种国家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同语境语义的关系,减少对翻译工具的依赖。再次,教师要善于激活教学课堂的氛围,加强师生互动。还可以组织建立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学习监督组内成员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相互交流和汲取别人的经验。还可以开展一些诗歌翻译大赛、汉英互译猜词游戏、这样翻译对不对等趣味性的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叶立刚. 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的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10(09):139-140.
[2]曾庆锋.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研究[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09):41-42.
[3]刘健华. 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思考[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4):93-94.
试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的思考 篇7
大学英语教学在翻译方面侧重的不多, 这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下, 英语能力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相对于“译”, 教学的动力不足。当下很多大学对于翻译课基本上是走流程, 不会有太多的精力投入, 也不会对学生提太多要求, 这也让大学学生的翻译能力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一) 教学方面
在教学方面, 由于大学的教师队伍从学历到能力都缺少高素质的教师加入, 所以对于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有心无力。再加上大学教师对教学方法不做创新, 英语方面教学多年未变, 基本上是教师讲, 学生听, 听完做笔记, 做完笔记做题, 课后复习, 再考试这样的流程。大学学生的英语能力普遍不高, 教学过于重视理论, 不顾及实践, 这也让学生对大学英语翻译课教学没有兴趣, 缺乏主动性。
(二) 学生方面
由于很多大学生起点低, 英语基础薄弱, 所以英语的词汇量低, 语法知识不足, 对于基本句式的掌握能力有限。不仅存在着听、说、读、写能力弱的问题, 而且对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一知半解, 甚至不知所云。同时, 大部分大学学生由于英语能力弱, 受母语影响深重, 英语翻译方面都是直译甚至是乱译, 凭感觉猜, 对英语知识的应用不仅存在综合能力上的欠缺, 而且在翻译技巧和翻译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词汇量少的学生更谈不上翻译, 光是生词就让其难以招架, 疲于查找释义, 更不用提翻译技巧之类的知识了, 所以大学学生翻译基本上是大部分学生查找释义, 小部分学生自己翻译, 但翻译出来的语句表达不通畅, 意思不明确, 甚至存在歧义。
二、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翻译课教学效率
(一) 提高认识, 重视翻译
目前来说, 大学英语翻译课教学已经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一方面, 由于翻译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英语能力的最终体现, 学生的双语互译能力能直接提升其英语整体素质, 对其就业与未来发展有着良好的辅助效果。另一方面, 翻译也是考察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参照, 翻译课程涉及面广, 牵涉行业多, 教师的教学潜能会得到很大的考验与激发。翻译课的质量可以有效地衡量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直接体现大学师资队伍的水平。
(二) 落实措施, 大力支持
学校要加大对翻译课的教学投入, 从多方面为全校创造出鼓励翻译学习的氛围:课时方面, 学校要对英语翻译课程进行专门的课时安排, 留出足够的课时供翻译课使用;形式方面, 如多媒体教学用具、翻译比赛、校内翻译社团、校内网站、翻译人才选拔会等;师资方面, 对优秀的翻译人才, 大学院校要大力招募。同时对现有的师资人员从多方面进行培训与锻炼, 组织翻译教师间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与分享, 重视对教师的鼓励与支持。
三、大学英语翻译课教学策略思考
(一) 打下词汇量基础
学生的词汇量是翻译能力的基础, 在翻译课的教学中, 要强化学生对词汇量的掌握, 提高学生词汇量水平。基于此, 良好的单词记忆方法是必须的。以下便针对想象法和分类法进行举例介绍。
1. 想象法。比如, nostalgic, 其词义是“怀旧的”, 其
单词构成可以想象为nose (鼻子) +tall (高的) +girl (女孩) , 连起来就可以把词义放进去记, 鼻子高高的女孩在怀旧。
2. 分类法。
比如, 水果类, blackberry黑莓, peach桃子, cherry樱桃, carambola杨桃, Chinese date枣子, fig无花果, filbert榛子等。此种分类有利于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进行单词使用, 进一步提升学生单词的应用能力。
(二) 改变教学策略
一直以来, 大学院校英语翻译课都是以“一言堂”的形式进行, 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的内容, 对书本上的相关章节做出记录, 再识记, 默背, 进而应付考试。考试的试题一般是由教师自己从教材中选取。这样的教学平铺直叙, 学生的参考度严重不足, 听课时甚至昏昏入睡。因此, 大学院校教师应改变教学策略, 从过去的灌输, 转变为交流。且英语终归是一门语言, 翻译课更是一个交流讨论才能得到最好译文的教学。以下便从单词游戏、英语比赛与多媒体两个方面入手阐述:
1. 单词游戏。
单词游戏是基于枯燥背单词情境下的教学创新。对于大学学生来说, 在翻译课上遇到的单词量存在着词量大和难度大的特点。所以教学时, 在教完段章节后, 可以让全班一起进行“单词接龙”游戏。教师以一个字母为开关, 按座次号来进行游戏, 后一位同学所讲的单词词首应是前一位同学所讲单词的词尾。例如, “e”, elephant—together—range—email—limit—terrible, 只要学生讲的单词未重复, 就可以一直进行下去。
2. 英语比赛。
英语翻译并不仅仅是纸面上的东西, 教师还可以举行各类英语比赛。例如, 演讲赛, 通过命题, 规定时间, 让学生在课堂上演讲自己的文章进行实时翻译赛, 在规定时间内翻译指定一篇英文文章, 比拼翻译的准确度与翻译的流畅性。这样的比赛可以有效地提高翻译教学的趣味性, 让枯燥的翻译教学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学习氛围,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3. 多媒体运用。
多媒体是帮助翻译教学更为立体与全面的工具,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使用, 音像播放, 视频观看, 全方位提升英语实时输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身临翻译现场, 进一步感受翻译的实时魅力。多媒体可以为学生的翻译学习提供最及时全面的支持, 而多媒体也应为学生所用,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 模拟翻译现场, 情境化教学, 分角色翻译, 进一步找到翻译的现场感。
(三) 提升文化含量
翻译课中大量的原文内容是对西方文化的全方面展示, 在翻译课教学时, 教师应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进行了解。通过各类文章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 了解不同文化情境下最佳的翻译方法。在翻译技巧的学习中, 只有让学生了解了西方文化的背景与风俗, 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这么翻译?”这一根本问题。从而提升翻译课的文化含量, 对于学生掌握英语语境进行准确翻译有着关键性影响。
四、抓住译文教学重点
(一) 翻译理论
在翻译教学时, 翻译理论的讲解要附带实例, 其理论基础应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在相关的翻译实例中有效地理解翻译理论的出发点。教师每堂课选取的翻译译文长度应适中, 难度应能保证全班80%的学生能适应。
(二) 翻译训练
翻译本身复杂, 涉及到两种语言间的思想转化。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也要巧妙避开, 以达到通顺易懂的翻译目标。翻译课上, 教师一般会先讲出一句与课文相关的话, 让学生试着翻译。再根据这一翻译进行拓展、转化, 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翻译技巧。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遵循从小到大, 从易到难的方针。如单词—短语—句子—段落—篇章, 按这样的顺序进行翻译训练。训练量与训练难度根据学生现有情况进行调整与完善, 使用的翻译资料其译文应准确到位, 教师还可以对不同版本的译文进行教学, 让学生理解不同译文间的好坏, 进而提升学生的译文赏析水平, 在自己翻译时能自然地选择最佳译文方式。
(三) 译文评析
学生交上来的译文, 一般会出现的问题是词义理解错误, 译文语文结构乱, 翻译不准确, 有歧义等。对于这类问题, 教师要马上在作业本上进行标注, 把学生犯错的地方点出来, 有时间的话, 还可以写上正确的译法与可选用的单词。但是对翻译上非实质性的错误, 教师可以不作直接评判。因为翻译的流畅程度, 生动程度都是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语言功底的。所以教师只需要点出译文更好的翻译方向, 而不需要直接评判出好或坏。当然, 译文中频繁出现的错误, 教师在教学时要列为重点, 全班性进行讲评。必要时, 对错误率高的单词与句式要全班默写、识记, 上下文背诵, 以提高翻译教学的针对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教师在大学英语翻译课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立足于学生基础不稳, 能力较弱的现状, 进行学习兴趣的激发, 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特别是学生在翻译课学习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应从其基础单词量做起, 打牢其基础, 培训其翻译技巧, 让其逐渐掌握翻译的诀窍。同时, 由于翻译本身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技巧, 让其拥有流畅自如, 生动自然的翻译能力, 就要从多方面进行西方文化的教学与渗透, 让其立于高处, 有针对性地进行翻译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慧.如何以译文评析促高职英语翻译的教学质量[J].校园英语 (教研版) , 2012, (5) :168-169.
[2]袁劲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思考[J].青年与社会, 2013, (10) :106-107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策略论文 篇8
1.语用学的相关理论阐述
1.1语用等效理论
所谓语用等效理论, 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对两门语言进行比较分析, 并结合一定的语境来翻译。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一理论与奈达“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有相似之处, 强调翻译中应通过使用最自然及最贴切的方法给予表述。如:“打白条”, 有人会翻译为“to issue blank paper”, 这种翻译是错误的, 正确翻译应是“to issue IOUs”, 其中“IOUs”指“I owe you”, 两者相等。通过这种实现对等翻译, 实现原语境的沟通及交流。
1.2Leech的礼貌原则
礼貌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准绳之一, 语言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受到礼貌这一准绳的约束。Leech的礼貌原则包括同情、一致、得体慷慨、谦逊等, 在大学英语中, 应用较广泛的是同情准则、一致准则。就同情准则来讲, 需要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采用情态动词或者虚拟句式来表达同情。如:要想表达“如果您能……, 在下不胜感激”的中文意思, 常见的翻译有两种, 一是“Please..., We would be very grateful”, 另一种是“We would be very grateful if you...”。通过比较分析, 得到第二种翻译使用显得更加婉转, 可赢得对方的同情, 进而获得对方的同意。就一致原则来讲, 重点是处理文化差异。如:联想集团原英文名为“LEGEND”, 意指“传奇”, 从联想集团的发展过程来看, 这一词汇也较为贴切。但其最终商标并未采用这一标志, 而是采用“Lenovo”, 其是从“innovation (创新) ”一词中提取了重要的词根“nov-”与原来的商标名拼合而成的, 这种翻译符合西方崇尚创新文化的精神。
1.3Grice的合作原则
所谓Grice的合作原则, 是指在不同的语言交流活动中, 双方为了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 形成一种默契, 要求双方在交流中能够遵守这种默契。这就要求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准则, 即简洁性、真实性、明确性、相关性。如:“Charge”一词, 该词在不同的句子中代表的意义不同。“The project is in the charge of Mr Smith”中“charge”一词的含义指“主管”;“Police have charged Mr Bell with murder”中“charge”表示“起诉”;She charged me to look after her son”中“charge”表示“要”, 这就充分体现了翻译的关联性。
2.基于语用学理论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2.1加强文化知识学习
英语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 而且需要对两种文化的渗透, 如果不能对两种语言文化知识有所了解, 就无法对语言文字进行正确的表达和理解, 所以翻译的过程同时受到相关两种语言文化的制约。一种语言文化不是随便说学习就能完全掌握的, 要想完全参透它是需要时间的, 因为它是一个学习沉淀的积累。这就要求在翻译教学中, 记得语言文化的传输, 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及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向学生讲解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习惯。同时应对语言所在地的一些基本情况有一定了解, 比如:当地人的风俗习惯, 地理环境、有哪些历史典故, 以及有哪些宗教信仰, 等等。此外, 要多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 教师要给学生多推荐一些经典的英文作品, 比如:报纸、杂志, 等等, 而且一些有利于学习的英文电影是很不错的选择, 既可以练习学生的听力, 掌握人物的语言表达特点, 还可以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有一定了解。
如:对“the last straw”的翻译, 按照字面意思是“最后的稻草”, 在传统汉语文化中, “最后的稻草”可以引申为“救命稻草”, 但“the last straw”的涵义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与“救命稻草”的意思相去甚远, 若不了西方文化, 望文生义地进行翻译, 就会出现错误。因此, 这就要求在英语翻译中, 应尽可能地传递出语言文化的力量, 对中西文化差异有所了解,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又如:—你做得真好!—哪里, 我做得一点也不好。在翻译此内容之前, 教师可以首先结合会话含义的理论, 简单向学生讲述我国以“谦虚礼让”为传统美德, 而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则以推崇赞誉为准则。在了解英汉文化背景后, 学生就会以thanks代替I did not do well at all。
2.2创造最佳学习语境
语境是语言活动的前提, 语境也是语用学中的核心概念。在英语翻译活动中, 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具有很大的帮助及制约作用, 换言之, 特定的语境会赋予词句特定的意义, 翻译如果离开了语境, 就没有言语活动, 而翻译也无任何意义。所以, 大学英语课程翻译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课程及教学所需, 为学生创造出既和学生的生活相关, 又接近英语自然语言使用的语境, 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比如:在翻译“你还是老样子”时, 如果对此句子单独进行翻译, 结果则是“You look unchanged./You are the same as you were./You haven’t changed much.”等几种常见的翻译。如果结合一定的语境再进行翻译, 就不应该这样翻译。假如这句话在上了年纪的两位老者朋友之间进行, “你还是老样子”, 就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具有恭维语气的寒暄, 如果直接翻译成“You are the same as you were.”, 就表达不出这一层面的意思, 而如果翻译成为“You look as young as before.”, 则就能够很好地表达出“弦外之音, 言外之意”, 准确翻译出原文的场景, 达到语言交际目的。这就进一步说明, 在翻译的过程中, 译者需要处理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意义, 语用意义主要是为了揭示人们说话的深层意思。所以, 在英语翻译教学中, 如果忽略了语用翻译知识的作用, 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活动中, 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翻译技巧的教学, 同时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语境。
2.3传授翻译技巧
结合英语精读教学的开展, 在其中大量传授翻译的技巧, 使得学生能阅读的同时, 加强对英语翻译技能及方法等的学习, 而不仅仅是生搬句型及短语等进行相关内容的翻译, 这样不利于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如:在《大学英语》 (精读) 这本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 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中有句话是这样的“My wife didn’t think I was crazy”, 对于此句的翻译, 很多的学生可能会将其译为“我的妻子认为我疯了”。这显然是按照对号入座的思维思考的, 教师应当提醒学生要注意到此句型中用了否定转移。这样, 引导学生可以正确地译为“我妻子不认为我疯了”, 这种翻译才是正确的, 更符合汉语的逻辑思维。此外, 文章中出现了“the rough and could water”这样一个短语, 一些学生常常会将其译为“汹涌和冰冷的水”, 这种翻译方法显然略显生硬, 结合语境仔细分析, 将其翻译为“海水冰凉, 海浪汹涌”这种并列短语的形式显然更恰当。所以,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 我们应当时刻注意要适时向学生传授翻译技巧, 而不是放任不管, 让学生望文生义, 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
2.4构建网络互动翻译
通过互联网的形式, 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结合, 以网络丰富的资源进行教学和师生交流作为基础, 让学生完成新时代的知识储备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作为教学评估与实践的职教者, 我们应该重视教育过程中的反馈, 让学生与社会的沟通进行更完美的联通渠道。现在高校生基本上人手一台电脑, 通过校园网, 可以很快得到自己所需的知识信息;翻译教学互动平台, 可以在上机课程中一并教导, 同时可以结合学生需求, 在校园网上进行, 这样的建设可以增强学生的流动性, 不再强迫, 使自己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对需求性更加精确。此外, 翻译交流平台可以将学生和翻译作者进行互动, 可以设置“在线作家”平台, 凡在线作者, 可以接受学生的申请支教, 从而提高翻译现实应用的能力。在没有“在线作家”时, 可以通过资料进行学习, 这样既能通过传统的资料跟进, 又不落俗套地进行了高质量指导学习, 真正实现了督促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教学与辅导情况, 从而督促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教学与辅导。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在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下, 翻译行业也正朝着职业化及产业化的方向发展。翻译行业引起更多人的广泛关注, 使得翻译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将语用学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 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语用功能, 还能使学生掌握言语行为的实际意义, 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和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倪子君.浅析语用学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宿州学院学报, 2011, 26 (1) :67-69.
[2]王萌.从语用角度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技巧和方法[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 (1) :54-56.
[3]张韵.小议语用学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 (30) :197.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策略论文 篇9
英语常见的基本句型有5种:(1)主语+谓语(不及物动词),如:Time flies.(2)主语+谓语(及物动词)+宾语,如:He made cakes.(3)主语+连系动词+表语,如:The flower is dead.(4)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如:He gives me some seeds.(5)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如:We should keep the plants in the shade.英语中的长难句是指在主干句中嵌入很多较长的修饰成分、并列成分或者从句,从而使句子结构变得尤为复杂,导致理解困难。对于长难句,只要掌握其基本句型,对句子成分进行仔细分析,找出句子主干部分,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长难句大致可分为复杂简单句、复杂并列句和复合句三类。
2. 长难句理解策略
(1)复杂简单句:找出主干,去除枝叶。复杂简单句指的是含有较多修饰成分的简单句,如插入语、分词作定语、分词作状语、介词短语等。对于此类长难句,我们可以先去掉修饰成分,找出主谓结构,确定主干部分。这样一来,长句就变为短句,难句就变成易句了。
例如:Having chosen family television programs and women's magazines,the toothpaste marketer,for example,must select the exact television programs,stations and the specific women's magazines to be used。此句中的修饰成分有:现在分词短语having chosen family television programs and women's magazines作时间状语,for example为插入语,the exact和to be used作定语,分别修饰television programs和the specific women's magazines。此句的主语为toothpaste marketer,谓语动词为must select,主干部分为the toothpaste marketer must select the television programs,stations and the specific women's magazines。在对句子进行分析整理后,我们可以将句子理解为:牙膏经销商在对家庭电视节目和女性杂志做出选择后,必须选择准确的电视节目、电视台以及要使用的特定女性杂志。
(2)复杂并列句:找出并列连词,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复杂并列句是指含有多个简单句的并列句,由连接词将简单句合并,常用的连接词有and,but,so,not only…but also等。对于此类长难句,我们可以先找出连接词,再判断简单句个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In the 1970s he was a surgeon at Yale,had a wonderful wife and five beautiful children but he was terribly unhappy.此句中的并列连词有and和but,由三个简单句合并而成,分别为In the 1970s he was a surgeon at Yale,(he)had a wonderful wife and five beautiful children和he was terribly unhappy。
此句可以理解为:在20世纪70年代,他是耶鲁的一名外科医生,虽然他拥有优秀的妻子和5个漂亮的孩子,但是他并不快乐。
(3)复合句:找出关联词,分析从句类型。复合句是指句子中除主句外还有从句,主句和从句之间由关联词来连接,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从句套从句的复杂复合句。这些从句主要有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和状语从句。面对此类长难句,关键是要判断从句的类型,理清主从句关系。
例如:Great writers are those who not only have great thoughts but also express these thoughts in words which have powerful effects on our minds and feelings。此句的主句为great writers are those,也是全句的核心内容,关联词who引导了一个定语从句,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定语从句中还嵌有一个由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它的句意为:伟大的作家是那些不仅拥有伟大的思想,而且还把这些给予我们心灵和情感巨大影响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人。
3. 长难句翻译策略
(1)顺译法。如果英语长难句所叙事件或动作的逻辑顺序与汉语表达习惯一致,那么就可以按照原文顺序进行翻译,这种翻译方法即为顺译法。
例如:If parents were prepared for this adolescent reaction,and realized that it was a sign that the child was growing up and developing valuable powers of observation and independent judgment,they would not be so hurt,and therefore would not drive the child into opposition by resenting and resisting it.
该句为主从复合句。其基本结构为if parents…,they would not be so hurt…,and therefore…。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从句中有两个并列谓语were prepared和realized,其中realized后接宾语从句that it was a sign…,且宾语从句中又含有一个定语从句修饰sign。they would not be so hurt…,and therefore…为句子主句,其译文为:如果父母亲对青少年的这种反应有所准备,且意识到它是孩子正在成长和发展其宝贵观察力以及独立判断力的标志,他们就不会感到受伤害,因此也就不会因为愤恨和反对而将孩子推到对立的一面。
(2)逆译法。中英文思维方式以及表达习惯的不同,导致重心位置出现差异:中文重心在句后,而英文重心在句前,因此翻译时要对句子进行处理,采用全部逆译或部分逆译的方式来处理。
例如:He had flown in just the day before from Georgia where he had spent his vacation,basking in the Caucasian su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job he had been engaged on in the south.通过句中时间短语the day before以及介词after的使用,我们很容易看出此句动作发生的时间顺序非常明显,且把发生在后的事情放在了前面,发生在前的事情放在了后面,与中文表达习惯完全相反。因此在翻译时,我们需要将原文中的表达顺序颠倒过来,进行逆译。其译文为:在南方结束一个建筑工作之后他就去了乔治亚度假,享受了高加索的阳光后,就在前天乘坐飞机回来了。
(3)综合法。有些英语长难句由于结构复杂,层次较多,这时候就不能绝对使用顺译法或逆译法来进行翻译,而需要根据句子的实际情况进行顺逆结合,这就是综合法。
例如:For a family of four,for example,it is more convenient as well as cheaper to sit comfortably at home,with almost unlimited entertainment available,than to go out in search of amusement elsewhere.句子主干为一个含比较状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it is more…to do sth.than to do sth.为该句主体结构,其中it为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为不定式to sit comfortably at home,并与不定式to go out in search of amusement elsewhere作比较。For a family of four在句中作条件状语,for example以及with almost unlimited entertainment available为插入语,其中with almost unlimited entertainment available作伴随状语,修饰to sit comfortably at home。
根据以上句子分析,我们可以对该句采用综合法进行翻译。插入语for example和条件状语for a family of four,以及真正主语to sit comfortably at home,with almost unlimited entertainment available部分采用顺译法,而it is more convenient as well as cheaper…than to go out in search of amusement elsewhere部分使用逆译法。译文为:譬如,对一家四口来说,在家舒服地看电视就能看见无数的娱乐节目,这比外出去寻找地方消遣便宜又方便得多。
参考文献
[1]刘俊子.英语长难句的翻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彭秀林.英汉长句的翻译[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
经贸英语的翻译策略 篇10
关键词:经贸英语,翻译,特点,策略
0 引言
经贸英语是人们从事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所使用的英语, 属专门用途英语 (ESP) , 作为一种专用英语, 经贸英语是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种英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扩大,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 国内越来越多的经贸人士需要更加及时、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国际经济形势和市场动态, 以便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交流, 其他国家也希望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经济政策、市场法规、市场需求和投资环境, 从而与我国更好的进行贸易和投资活动。在国际国内形势的推动下, 经贸英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经贸英语的特点
1.1 范围广泛
经贸英语不仅涉及经济范畴, 与科技、政治、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技术引进、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国际金融、涉外保险、海外投资、国际运输等国际经贸活动所涉及的英语均属经贸英语。由于经济贸易与时事政治联系密切, 这就需要了解国内外政治与经济形势。 另外对外经贸具有特定的文化特征, 还需全面了解相关文化与历史背景。
1.2 时效性强
由于国内外经济态势不断发展变化, 经济信息也在快速更新, 这些经济信息需要及时把握并快速传递, 才具有现实意义。
1.3 文体形式多样化
经贸英语涉及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文体方面多采用正式文体和应用文体, 惯用书卷词语, 词义严谨且规范。经贸英语翻译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文体:
合同、单据等法律性文件。语言特点是词语规范准确、专业术语较多, 多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复合句、并列复合句等法律公文常用句式, 以及分隔现象、介词、插入语、同位语、倒装句、被动语态等特殊句型。
商业信函。 格式要求比较严格, 措辞比较规范、准确, 多使用简洁句、简短并列句和简短复合句。
报刊文章。 类似于新闻体, 语言生动、不拘一格, 用词丰富、灵活。一般采用较多的直接引语, 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广告、商标等商业宣传品。特点是通俗化、口语化、简洁、生动并且特别注意文化内涵的传达。
理论专著。包括专业论著、教科书、各类经贸报告、年鉴等, 翻译时可较法律文件灵活处理。
2 经贸英语的翻译策略
2.1 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意译是翻译中最常见的问题, 也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翻译方法。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 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两者相辅相成。经贸英语翻译以直译较多, 但也不乏意译的内容。 如:
There were times when things seem so bad that you’ve got tograb your fate by the shoulders and shake it. 文中grab your fate by the shoulders and shake it如果照搬原文的表达方式, 即为 “抓住命运的肩膀摇晃”, 如果换之以读者熟悉的说法“同命运搏斗”, 就会使译文更加简洁、准确。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 有些文化现象直译不通, 又没有相对应的说法, 就只好意译。 例如, doggie bag (餐馆供顾客将吃剩食物打包带回的) 打包袋、mail-in rebate (购物后厂方提供的作为减免或折扣的) 邮寄退款、go into business下海等。
翻译时, 因为对原文的理解与经验因人而异, 所以翻译方式也不同, 总之, 使词语的含义连同形式一起被汉语的语境所接受才是我们翻译的最终目的。
2.2 转换与补偿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 在习惯表达上也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我们不得不在翻译中经常改换表达的形式。 这就是翻译中常用的转换译法。在转换过程中出现语义以及词语方面的损失, 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或技巧加以补偿。 所以, 补偿与转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转换需要通过补偿来最终完成, 补偿在转换的基础上来进行。经贸英语的翻译主要采用这两种方法。一般来说, 转换的翻译方法主要有:词类与词序的转换、句式与句序的转换、语言形式与含义的转换、叙述视角与表达方式的转换以及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转换等。 补偿法主要有增词与引申、词语的省略与合译、词句的分译与扩展、各种形式的等效替代以及易位与移就等。 现举例如下:
On July 13, 1978, I was fired. I had been president of Ford for eight years and a Ford employee for thirty-two. 此句若直译, 会误解为 “我”在福特公司干了一共40 年, 而实际上总裁也是一名“employee”, 所以应将此词换为动词“干了”, 并增加“前后一共”几个字加以概括, 译为“1978 年7 月13 日, 我被解雇了。 我在福特公司当了8 年总裁, 前后一共为它干了32 年。 ”, 译文会更加准确。
2.3 根据不同的文体, 把握不同的语言风格
文体不同其语言风格就会有所差异, 比如法律性文件的语言非常精练、正式;商业信函虽具有明显的书面语风格, 但也出现了日常用语化的倾向;报刊文章虽经常采用专业术语, 但也力求语言的生动活泼, 以贴近读者;商务宣传品最为注重语言特色, 希望消费者从文化上予以认同, 从而产生购买欲望。 例如:
It shall be subject to ratification or acceptance by the signatory States.译文:本公约须经签字国批准或接受。 (英语用了shall, 汉语翻译时为了表达这种非常正式的文体用“应……”、“须……”等词。 )
Kindly tell us what steps you are going to take in the way of compensation for the damage.译文:敬请告诉我方将以什么方式来补偿这次损失。 (Kindly tell us...说话的语气显得十分客气。 )
Saddam’s vaunted “oil weapon” is a dud. 译文:萨达姆吹嘘的 “ 石油武器”纯属假货。 (译文加入“纯属”二字, 形象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态度)
Where there is a road, there is Toyota. 译文: 车到山前必有路, 有路便有丰田车。 (原句借用人人熟知的谚语, 译文借用中国古代诗词, 对仗工整, 便于记忆。 )
3 结束语
总之, 经贸英语翻译不能拘泥于形式, 在保证原文的信息量完整传递到译文中的前提下, 译者可以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与技巧, 使各类语义信息、风格信息和文体信息实现最大程度的对等。目前, 经贸英语在对外贸易交往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了解经贸英语的特点, 熟练掌握经贸英语的基本翻译方法和技巧, 必将提高经贸英语的翻译质量, 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事业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怀恩.经贸英语翻译技巧[J].中国科技翻译, 2007, 第20卷 (1) , 2.
[2]杨平.文化差异与经贸英语翻译[J].对外经贸实务, 2008 (3) .
[3]王恩冕.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2版.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4, 6.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策略论文 篇11
【关键词】公示语 大学英语 教学 职业能力
公示语又名揭示语、标识语、标记语、标示语,是常见于公共场所的特殊文本,表示对公众的某个要求或引起人们的某种注意,其用词简洁,易懂,有些配有图片。公示语作为一种应用性极强的社会用语,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作为语篇的文本功能之外的人际功能,公示语在规范人员的社会行为、调整人际关系/提高生产效率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意义重大。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为在校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技能和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事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公示语翻译及其纠错的情况时,会发现学生大多无法发现公示语英译中的不规范现象及错误之处,对很多拼写、语法错误没有判断能力,公示语翻译能力较差。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不能离开为社会服务这一目的,公示语翻译由于其具有重要的社会交际功能,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给予适当的重视,适时贯穿公示语翻译教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公示语翻译贯穿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公示语翻译贯穿于教学内容中
学生毕业后,作为社会人参与到社会工作活动中,公示语有着为社会服务、指示、提示、限制和强制的作用,不论是在国内从事涉外工作还是在国外工作,当我们熟悉的一套符号、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被另外一套所取代时,很多人会产生一种文化失落和语言失误的现象,即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对文化环境的紧张感。为了避免这种负面的文化休克和语言休克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影响,将公示语翻译内容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中是完全必要的。学生进入高校时,本身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在老师的指导下是能够独立完成和探索整合类的学习任务;学生对中西文化处在定型与未定型之间,这也是了解新事物的积极阶段,因此公示语贯穿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可行的。
教师可将英语公示语及其公示语的英汉互译纳入英语教学内容,在口语、写作、阅读、翻译等课程中可有不同形式的体现。公示语范例的选材上要做到材料真实,最好能够采用学生生活城市的公示语实例。
二、以学生实践促进其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引入公示语翻译对学生外语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语言素材收集、选编、对比和讨论,即让学生为了掌握英语而有意识地学习和研究该语言,达成学生“习得”一定知识内容的目的。
在资料收集方面,师生都要能够走出课堂,寻找立体多维的真实性资料,采用现代信息采集的方式和手段,可以布置学生课下分组采集国外的英语公示语和国内不同场合下的公示语;而后将采集到的公示语按照公示语的使用场所、使用领域、使用功能进行归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对中英文公示语表达对应进行比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定型,让学生把错误的表达整理出来,探讨公示语翻译的失误表现、特征、分类、原因,从而形成正确的文化定型建构和公示语翻译实践能力。
三、严谨精巧的课堂设计
师生在课堂上共同讨论所收集到的资料,在翻译课上老师可将同一公示语经常误译的版本让学生进行分析,将常见的语法和拼写错误、译名不统一、拼音与英语混用等翻译问题结合替代、仿译、增减及省略等翻译方法逐一进行实例讲解,培养学生翻译实践的能力。
这些素材不仅仅是翻译教学中的素材,它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项目板块中。譬如:在口语课上,老师可给出一组同一情境下两个完全不同的英语公示语,让学生根据内容做情境对话或小品,学生完成后老师指导学生对语言表达和处理方式进行评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交际能力及用英语处理问题的能力;在阅读课上,教师可就课文中的公示语引出公示语文化这一主题,然后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对中英文公示语表达的不同效果作以分析,最后学生以演讲或书面主题报告的形式将理解内容表达出来。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擅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法、情景模拟法、交际法,强调目的语的应用。由于在语言输出上学生会受到授课教师较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语言的凝练、提高课堂上教师话语质量。课上信息输入的选取要做到准确、真实并及时更新,授课内容多以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呈现,在解释某一现象、案例时,尽量将其放入特定的语境之下展现,而不是孤立的例子。在语言输入上做到信息的真实与合适,语言输入同样也要循序渐进,在开始时,教师可选择较为简单的公示语作为实力,如:售票处(Ticket Office)、小心碰头(Mind your head)、旅客止步(Staff Only),随着学生对公示语翻译的理解和使用水平得到指导和提升后,教师可引入口号类、广告类的公示语作为学生学习、练习及研究的素材。
四、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要力求全面,教学中对目的语文化的侧重是必要的,但是真正的文化交际是双向的,要遵循对比原则,尤其在公示语的字面翻译上对学生更要做好语言文化比较工作,如“欢迎您再来”在中国是常见的公共语,是为了表达希望客人下次能够再次来到意思,常被翻译为“Welcome you again”,这会被理解为“欢迎第二次来”,而“Thank you for your coming”才是合适的翻译;另外一例,如:“我们关注,欢迎批评”中,这里欢迎同样不适合翻译为“Welcome your comments”,而建议译为“We do care and appreciate your comments”。教师要培养学生做到目的语与母语相得益彰,双语文化鉴赏能力相互促进;语言的共性决定了母语是英语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础,教师通过公示语翻译实践教学要培养学生在掌握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基础上再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进而才能理解并适应目的语文化,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给予公示语教学一定的空间,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和语用知识的培养,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公示语翻译的角度。公示语翻译贯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英汉语言能力、职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戴宗显.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6).
[2]何剑海.公示语翻译与英语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
[3]吴丹.公示语翻译与专业英语教学[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13.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旅游英语翻译策略刍议 篇12
翻译标准也称翻译原则, 是“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 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 也是翻译工作者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严复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 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他主张的“信”是“意义不背本文”;“达”是不拘泥于原文形式, 今译文语言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 为“达”也就是为“信”, 两者是统一的;所谓的“雅”是指脱离原文而片面追求译文本身的古雅。这三个字的提法简明扼要, 又有层次, 主次突出。鲁迅提出:“凡是翻译, 必须兼顾着两方面, 一当然是其易解, 二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约两千年的翻译历史已经为我们积累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我们应当总结前人的翻译经验, 在新时代背景下, 笔者主张把翻译标准概括为“忠实、通顺”四个字。所谓忠实, 不仅是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 而且保持原作的风格。所谓通顺, 是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 符合规范。忠实与通顺是相辅相成的。忠实而不通顺, 读者看不懂, 通顺而不忠实, 脱离原作的内容与风格。
2 旅游翻译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不同的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由某种特定的社会发展和历史遗产的堆积和沉淀所形成的文化, 它主要是用于历史典故当中, 历史典故是中国民族的财富, 它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文化色彩。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和译者, 要充分了解一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和历史文化, 力求准确地表达给游客, 使游客对景区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2 东方与西方文化不同
文化的范围很广, 它包括生活习惯、饮食文化、节日习俗、语言、行为方式、科技、政治及宗教文化等。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中国的春节和外国的圣诞节、中国的饺子和西方的汉堡、中国婚礼与西方婚礼等。翻译者必须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 才能用地道的语言把源语含义更好地传递给对方。
2.3 不同的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指的是由民族信仰意识所形成的文化, 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的宗教文化有很大不同, 主要体现在推崇与禁忌等方面。中国人大多数信仰佛教和道教文化, 所以在许多寺庙供奉有佛祖、观世音菩萨、神像等。例如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 它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而西方国家崇尚基督教, 他们认为上帝创造一切, 赋予他们衣食住行。因此, 一名优秀的导游和译者要了解不同国家的宗教文化。
3 翻译方法
3.1 注释法 (Note)
注释法是指对使用的词汇或短语进行解释或说明, 使读者更能深刻地明白词汇的意思, 并体现出文化信息和民族风俗。笔者认为这种方法经常用在东方特有的节日和食品翻译中, 比如:春节Spring Festive (the lunar Chinese new year) ;饺子jiaozi (dumplings) ;八珍年糕eight-jewel rice pudding (steamed gluttonous rice with bean paste, lotusseeds, preserved fruits) ;庙会temple fairs (where you can fi nd lion dances, acrobatics and various traditional foods) 。这种翻译有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更广、更快地传播, 这些节日和食品都是中国特有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 运用注释法进行翻译便于外国人记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频繁的使用, 这些词会成为常用词, 被大家广泛使用。
3.2 音译、直译和意译法
音译 (transcription) , 是英语翻译的方法之一, 它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来寻找相同或相近的发音来表达的。音译法通常使用于人名、地名、国名等的一些专有名词中, 例如:豫园 (Yu Garden) ;大雁塔 (Dayan Pagoda) ;灵隐寺 (Lingyin Temple) ;三亚 (Sanya) ;威尼斯 (Venis) ;黄浦江 (Huangpu River) 等。
所谓直译法, 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 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 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总体上来讲, 直译更倾向于单词或句子的原本结构和本身意思。我国很多旅游景点都采用直译法翻译, 比如:钟楼 (bell tower) ;鼓楼 (drum tower) ;西湖 (West Lake) ;外滩 (the bund) ;还我河山 (give me back territory) 等。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架构和表达方式。当原文的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而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 就应当采用意译法 (free translation) 。意译法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 但不可以拘泥于原文的形式。意译法与直译法不同, 它是指根据句子或单词的大意来翻译, 在保持原文内容不变的情况下, 根据句子在文章中的语境和内涵来进行翻译。它不是按照单词的字面意思逐词逐句来翻译。大量的实例证明, 意译法更能反映出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区在地理、语言文化、人文文化、宗教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 体现出本民族和地区的特有文化和语言特征。另外, 由于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有时候按照单词或短语的表面意思来翻译是很难理解的。意译法要求译者深入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用符合语言习惯的方式表达原文的意思。例如:ends of the earth天涯海角;autumn moon over the calm lake平湖秋月。有的时候在英语翻译中, 音译法和意译法可以结合使用的。董哲在其《浅析旅游景点汉译英中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文中写道:“一般情况下, 旅游点名称的‘专名’若属汉语‘单名’, 为了照顾韵节和外国人的习惯读法, 将通名音译后再意译, 如‘泰山’, 正确译法是:Taishan Mountain”。
不同的语言有各自其特点和形式, 在词汇、语法、惯用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相同之处, 也有相异之处, 所以翻译是就必须采用不同的手段, 或直译或意译, 灵活处理。直译和意译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忠实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和文体风格, 两者互不排斥、互不矛盾, 译者必须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为了传承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在旅游英语翻译中最常用的是音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办法, 尤其是在著名景点和景区的翻译中。
3.3 类比法
所谓类比法 (Analogy) 就是把东方特有的一些事物和西方国家特有的事物来对比, 它们都具有某种特征, 发现两种文化相对等的事物。为了使游客更加透彻地了解中国文化, 更好地传递旅游中的文化信息, 许多历史人物及景点的翻译采用类比法。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翻译为“butterfly lovers”, 译文来源于历史典故, 两人为爱而殉情, 最终化作蝴蝶比翼双飞, 以此赞美他们的凄美爱情。现如今也翻译为“Chinese Romeo and Juliet”;中国的月老翻译为“Chinese Cupid”;西施翻译为“Chinese Cleopatra”。西施是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在越国大难当头之际, 西施忍辱负重, 以身救国, 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 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 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 无心于国事, 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 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Cleopatra是埃及托勒密王朝的一位艳后, 她凭借出众的相貌和聪明才智, 保全了一个王朝。这样的翻译读者很快就能明白, 并激发了读者的兴趣。游客能在本国文化的基础上了解异域风情, 加深了各国之间的交流。
3.4 篇章整合法
在旅游英语翻译时, 由于中英文句子结构的极大差异, 在翻译时为了使语句通顺, 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这时我们采用篇章整合法。有时候, 译者按照句子结构的中文意思直接翻译, 句子会显得繁琐, 不易理解。因此, 翻译人员在翻译时调换句子的结构, 做出删减或增加一些词语, 使其符合语法表达。例如:“许多人认为上海已经可以与香港、新加坡相匹敌, 成为像纽约一样的东方国际都市, 上海确实是一个海外游客见证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窗口。”翻译为“Many proclaim that shanghaihas become a metropolis that rival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asthe eastern world’s answer to New York.it is indeed a windowthrough which oversea tourists witness the modernization ofChina”。翻译人员调整了句子的结构, 把第一句中的“东方国际都市”调到句子前面翻译, 把一个长句整合为定语从句。符合英语句子表达习惯。
旅游英语翻译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灿烂历史文化的一个渠道, 旅游英语翻译要求很高, 并有一定的实用性。把汉语资料翻译成英文, 要求翻译者了解方方面面内容和知识, 掌握一定的中西方文化及语言的文化差异。这样翻译就不会拘泥于汉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灵活的旅游英语翻译才能让国外游客对中国有更深入的了解, 不仅能加强沟通交流, 还能很好地传承中国旅游景区文化和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董哲, 刘丹丹.浅析旅游景点汉译英中存在的两大问题[J].实践与探索, 2011:162-163.
[2]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策略论文】推荐阅读:
大学英语翻译01-24
大学英语翻译习题07-03
大学英语翻译教材06-24
大学英语翻译数学08-16
大学英语翻译技巧11-19
大学英语翻译答案10-02
新编大学英语翻译11-18
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策略08-01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题技巧介绍09-27
大学英语翻译课教学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