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气生产工艺(共5篇)
造气生产工艺 篇1
1 焦化行业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焦化属于传统煤化工行业,受钢铁行业影响,我国焦炭产量近年来有所下降,见图1。2015年中国焦炭产能严重过剩,产能约6.8亿t,产量约4.4亿t,产能利用率约65%,产量的90%焦炭用于冶炼行业[1]。2016年,钢铁和焦化行业产能过剩形势继续恶化。为化解过剩产能,2013年10月,国务院出台《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指导意见》,钢铁业作为产能过剩的大户,将在未来5年压缩8 000万t/a以上总产能,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1.5亿t/a,按照吨钢消耗0.5 t焦炭计算,未来五年将压缩0.5~0.75亿t焦炭,因此焦化行业也面临着去产能的严重压力。未来几年是焦化企业生存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利用过剩产能设备,使沉没资产产生效益,是部分焦化企业把握生存机会的关键之一。利用现有设备生产气化焦,拓展焦炭应用途径,对于企业和相关行业而言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图1为2011—2015年我国焦炭和生铁产量。
2 焦化企业转型升级新思路
2.1 以气化焦带动焦化企业转型升级技术
焦化生产的主要产品为焦炭、焦炉煤气和高温焦油。焦化企业的转型升级的基础在于冶金焦炭的市场出路,其技术关键在于产品产业链的延伸及管控一体化控制,政策关键在于环保达标。独立焦化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方向是减少冶金焦炭产量,提高煤气和焦油的收率和利用效率,延长焦化产业链,构建新的产业生态,加强对煤气和焦油的深加工和利用途径的开发[2]。
但是,焦炉煤气产量有限,且近50%的煤气用作焦炉加热热源和锅炉热源,只有剩余的50%焦炉煤气可作为产业链延伸的原料气,限制了独立焦化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以洁净高效气化带动焦化企业绿色转型升级路线示意见图2。结合焦化企业已有配煤、焦炉操作、煤气净化、污水处理、煤气利用以及公用工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配合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开发的焦化企业管控一体化系统,实现根据产品市场和价格动态、成本和效能分析等进行生产调控,使企业有效实现产能在冶金焦和气化焦之间的调控,能帮助焦化企业走出单一气化焦产品困境。另外,受环保政策的影响,我国一些地区以煤气化气作为能源的做法受到限制,这给焦化气化市场提供了新的机会。
2.2 转型升级技术优势
(1)大比例配入低阶煤的气化焦生产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气化焦生产成本。
(2)技改项目具有投资成本低、污水排放少等特点,无额外环保风险。
(3)带动煤化工产业链延伸和发展。
(4)可根据产品市场行情,动态调节产品结构。
3 气化焦生产及其气化工艺技术经济性分析
3.1 气化焦生产技术可行性分析
气化焦对灰分、硫分、挥发分、强度要求不高,见表1。气化焦与冶金焦粉焦反应性比较见图3,气化焦要求高的反应性,与冶金焦要求相反,例如西南某公司气化焦CRI为55%,CSR为35%。另外,需要注意气化焦灰熔点指标,以适应气化炉要求;气化焦质量应根据原料和气化炉综合平衡。采用现有焦炉即可生产气化焦,技术上是可行的,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如结焦时间、膨胀压力与焦饼收缩状况、气化焦粒度和推焦状况、生产气化焦时焦炉、煤气净化等生产管理的调整等。例如煤气量增加对系统影响和生产高硫气化焦焦炉煤气脱硫影响等。
3.2 气化焦生产经济性分析
中钢热能院已有用常规焦炉生产气化焦研制技术及成功经验,如西南某公司气化焦研制及优化配煤项目。该公司利用捣固焦炉生产气化焦,气化焦再去气化。褐煤配入比例不大于25%,低阶煤配入比例为20%~30%;焦油产率提高0.5~1.2个百分点;粗苯产率提高0.1个百分点,吨煤煤气产量提高60~80 m3/t,生产气化焦成本降低80~100元/t。以20万t/a焦化厂为例,按以上数据,企业综合效益可增加2 490~3 310万元/a,见表2。通过此技术,企业可以完成产品结构调整及优化,延长煤气深加工产业链,使企业扭亏。该技术对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目前此技术正在推广中。
注:(1)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效益合计2 490~3 310万元;(2)煤气体积折算成标准状态。
3.3 气化焦气化炉型的选择
近年来,煤气化技术在我国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如Shell粉煤气化技术、鲁奇碎煤加压气化炉、德士古水煤浆气化技术、航天炉煤气化技术等。这些气化技术主要用于大型现代煤化工企业,投资需几十亿元。根据目前焦化企业的经济状况,从国外引进大型先进的气化技术存在一定困难,如果后续产品不能够配套,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大型煤气化炉用的原料为干粉煤或水煤浆,原料需要破碎或成浆,生产成本高。目前国家已经禁止新建固定床间歇气化工艺,主要原因是排空气体污染环境。与固定床煤连续气化相比,气化焦气化过程不产生高浓度酚氰废水,还可以处理部分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残液。气化焦固定床常压纯氧或富氧连续气化技术在我国运行稳定,水煤气热值较高,达到了安全、节能、环保的要求,在国内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所以焦炭气化可以选择纯氧或者富氧连续气化工艺。
3.4 气化焦气化经济性分析
气化焦生产和焦炭气化工艺完全成熟,所以气化工艺的核心是成本问题。气化工艺经济分析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气化焦成本、合成气成本、气体综合利用可实现的价值。
3.4.1 气化焦成本
气化焦成本的核心问题是配煤成本。配煤成本占气化焦生产成本的80%以上。大比例配入廉价低阶煤生产气化焦是降低配煤成本的有效途径。目前有几家企业已采用常规生产焦炉生产气化焦,但因廉价低阶煤配入比例低,生产成本偏高。
3.4.2 气体综合利用可实现的价值
我国焦化企业在煤气深加工利用方面做了很多产业链延伸探索,如焦炉煤气制甲醇、LNG、苯乙烯、聚碳酸酯、乙二醇等[3],通过煤气深加工进行产业链延伸,是焦化企业产品结构、企业价值结构重构的新途径,是企业生存的关键。采用的气化炉型和工艺不同,气化气体的组分也不同,因此,利用途径也不一。如图2,通常气化气可以对焦炉煤气补碳合成化工产品,或者替换回炉用焦炉煤气作燃料,可以在源头有效抑制硝化物的产生,也可直接取代其他燃气用于发电等。合成气的利用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周边化工产品市场情况和现有装备问题。
3.4.3 合成气成本
采用的气化炉型和工艺不同,合成气的成本也不相同,见表3。
若采用纯氧连续气化工艺,单台炉建设投资成本约600万元,纯氧煤气低位热值约9.61 MJ/m3,干煤气产率约2.3 m3/kg。合成气成本包括气化焦成本和气化运行成本。以2016年4月份煤炭价格为例,气化焦生产成本约550~600元/t,气化焦成本占比大于55%,纯氧连续气化煤气成本约0.33~0.35元/m3。若采用空气水蒸气连续气化,煤气成本约0.16~0.18元/m3,气化焦成本占比大于85%,煤气热值仅为5.43 MJ/m3。采用纯氧连续气化生产的煤气成本受气化焦价格影响较小。如取代天然气作燃料,按等热值折算,表3中两种气化方式的煤气成本分别为1.1~1.2元/m3和1.0~1.1元/m3,天然气价格约2.6元/m3,气化气成本远远低于天然气价格,经济优势明显。
4 技术展望
新常态下,转变独立焦化企业只能依靠钢铁企业的被动局面,以现有焦化为源头,开发现代煤化工产业,实现以焦为主向“降焦提化”、“以化为主”的转型;结合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焦炉煤气利用价值,精细切割和生产煤焦油产品重要组分,延伸焦化产业链,实现焦化产品的高附加值利用,做好企业管控,实现扭亏为盈。
利用焦炉生产气化焦将带动焦化行业转型升级,相关配套技术的开发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煤化工及相关产业链:煤质评价及选择、气化焦生产技术、气化焦高效气化技术及装备、气化气高效利用及产业链的研究与优化。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愿与大家一起迎接挑战,攻坚克难,尽快走出焦化行业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张广宁.钢铁行业走出“冰冻期”只有改革这条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5(22):47-49.
[2]苗茂谦,卢建军,牛志勇,等.新常态下山西焦化产业科学减排、低碳发展之路[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5(10):16-18,28.
[3]王中银.甲醇制烯烃项目下游产品的发展前景[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12):10-13.
油辣椒生产工艺优化 篇2
关键词:油辣椒 工艺优化
中图分类号:TS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10-02
1 辣椒干的含水量与品质的关系
油辣椒原材料辣椒干的含水量对辣椒品质和保存期有着较大的影响,我们对不同质量辣椒干产品的含水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看出,辣椒干含水量越高,越容易霉变,品质越差。因此,辣椒干含水量企业内控指标为≤13%。
2 粉碎后辣椒碎片含水量与油辣椒炒制温度时间的关系
粉碎后辣椒碎片含水量越高,炒制时间越长,能耗越大,生产成本越高。我们结合油辣椒产品质量进行了优选。结果见表2。
从表2看出,辣椒碎片含水量越高,产品质量越差,只有含水量在35-45%之间,油辣椒制品质量优、色香味很好。
3 原辅料与油量最佳比例筛选
原辅料与油量重量比例决定着油辣椒质量,因此,油辣椒原辅料与油量比例筛选尤为重要。筛选结果如表3。
从表3不难看出,料油比例=4:6产品质量最佳。
4 产品检验
产品按照油辣椒GB20293-2006进行检验,产品外观油润光泽,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杂质,无霉变;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和滋味,理化指标及相关检测结果见表4。
5 油辣椒新工艺(图1)
6 结语
优化的新工艺特别适合油辣椒规模化、机械化、清洁化生产,生产油辣椒油潤光泽、香气浓郁、香辣可口、回味悠长、保质期长;产品质量符合《油辣椒GB/T20293-2006》标准之规定;用户特别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合成氨造气工艺优化研究 篇3
作为合成氨生产的一个重要指标, 氢氮比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参数, 它与合成、变换和造气工段有很大的关系, 对工段的产量有直接的影响。这是较为复杂的调节系统, 氢氮比呈现多变量调节, 不容易建立被控对象的数据模型。若采用人工调节方式, 不仅有较长的滞后时间, 还会出现较低的合格率和较大的波动, 对氨产量有直接的影响。目前有三种方法来控制氢氮比。针对中小氨肥企业, 比较实用的是恒氨法。在生产过程中, 有以下几种调节方法:
1) 控制规律为常规PID 算法和预估算法相结合, 将脱硫氢和循环氢作为反馈信号, 对回收时间和上吹加氮时间进行调节, 对含氮量进行控制, 进而实现一种自动调节氢氮比的方式。
2) 通过毫伏转换器, 将5个电信号向脉冲数字信号转换, 依照各造气炉的实际工况, 通过数据处理, 向造气微机精准地将控制信号输出。将加氮时间和回收时间进行改变, 完成超前调节。
3) 采用合成氨和变换氨两个信号, 对加氮量进行自动调节。对炉况的稳定, 此种方法比较实用。分析整个操作过程, 既达到了稳定炉况, 又实现了调节氢氮比的作用。
2 炉箅的选择和优化
1) 布风设计。
在优化布风设计专用炉箅中, 布风设计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合理布风的原则, 应对中心风量进行控制, 同时对外环风量增加, 优化布风强度的设计和气孔率及粒径的大小、原料的性质和种类, 加煤的形式、所用风机的风压和风量, 以及各个部位的阻力和燃料层总高度, 有直接的关系。
2) 优选炉型。
为了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返焦率上升、塌炭、煤气炉炭层不均匀下降进行预防, 可采用六边形均布型炉, 同时煤气炉箅直径低于3 000 mm, 这样才能对以上问题有效克服。
3) 减少带出物的优化设计。
首先要考虑上下层重叠面和内风道间隙的设计是否具有合理性, 这样才能优化通风阻力和下吹带出物量, 既不能对制气效果带来影响, 同时又可使下吹带出物减少。依照造气炉的差异, 合成氨企业一般都采用六边炉箅和五边炉箅。和五边炉箅相比较, 六边炉箅更为实用, 其优越性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较为均匀的布风, 和五层布风相比较, 六层布风要提高20%以上的均匀性。同时有较低的返焦率、较大的操作弹性和较为稳定的炉况;②有较强的破渣能力, 通过查看下渣情况, 没有出现大块死疤痕现象;③有较少的下带吹出物, 由于减少了各层风道的间隙, 在有相等的通风面积下, 和五层风道相比, 六层风道大约减少了15%~20%的间隙。这样也随之减少了下吹带出物, 对下行煤气管道的冲刷也随之减轻;④煤种有较强的适应性, 无论是黑龙江煤、宁夏煤、贵州煤、还是山西煤, 在采用新型炉箅炉况的使用上, 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这样控制起来相对容易。
3 吹风系统
在操作造气炉的过程中, 在吹风阶段对热量进行蓄积, 促进了燃料的燃烧, 为制气阶段碳与蒸汽的结合奠定了基础。在吹风阶段, 既要在短时间内将炉温升高, 同时还应尽可能地使燃料能耗降低, 热损失减少。分析吹风阶段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碳和氧之间, 有相当大的反应速度常数, 其反应在扩散控制范围内, 所以在扩散控制为主的碳的燃烧反应中, 吹风速度的提升, 是最有效的措施。而二氧化碳和碳在还原层发生的吸热还原反应, 都在动力学控制之内。较高的气流速度又恰好使还原层内的二氧化碳停留的时间缩短, 这样使一氧化碳在吹风气中的含量进一步降低, 热损失也随之减少。所以使热损失减少的关键, 是使吹风速度提高, 并尽量避免生成的吹风气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
通过以上分析看出, 吹风效率提升的关键, 是使吹风系统阻力的降低。系统中的阻力包括阀门阻力、管路阻力、煤气煤炭层阻力和设备阻力。针对吹风阶段对低压系统管理所采取的系列措施, 无法做到规划和整齐, 应对降低阀门和管路系统阻力进行着重考虑, 这样才能降低耗能, 保证风机的正常运行。
4 优化造气工艺的措施
要使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 必须进行合理的配套, 而风机是改造最为关键的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炉温, 有足够的热量储存, 以供制气所需, 这是造气炉的最佳工况。这就要求风机在单位时间内, 必须拥有大风量和高风速的性能, 目前常采用C800-1.28 型风机。而在操作高碳层时, 为了对炉温和碳层进行提高, 可将制气强度提升到1 300 m3/m2·h, 这样既实现了经济运行, 同时又实现了降耗节能的目的。
5 结语
本文重点探讨的是合成氨造气中的改进和优化。通过采取以上措施, 不仅可使造气工段的能耗降低, 同时还可使工艺操作进一步优化, 实现了低耗、高产、安全生产的目标, 使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华田.降低造气能耗必须严格掌控的几个问题 (下) [J].小氮肥, 2009 (3) .
[2]赵苏安.中氮厂固定床煤气炉流程改造技术研讨[J].中氮肥, 2009 (5) .
[3]彭春生.影响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安全经济运行的因素探讨[J].中氮肥, 2006 (1) .
[4]严素娟.合成氨厂造气工艺改进[J].浙江化工, 2006 (7) .
速冻羊肉串生产工艺 篇4
切肉机、拌和机、成品封口机、嫩化桶、刀具、塑料手套、冻结架、量器、辅料勺等。
2.工艺流程
新鲜羔羊肉→预冷→分割选料→漂洗→沥水→切丁→加辅料→拌和→抑腥去膻→调料→拌和→腌制嫩化→加嫩化剂→拌和→穿串→裹芝麻→摆盘→-5℃初次冻结→分串→速冻至-18℃→低温封装→成品→在(-18±0.5)℃储藏与运输。
3.工艺配方
以100公斤羊肉为基准,配方调味料为:食盐1.9%~2%、白醋0.2%、无盐味精0.8%、红糖碎屑0.3%。添加剂:三聚磷酸钠0.03%。香辛料:孜然粉0.82%、胡椒粉0.1%、大葱碎末5%、老姜碎末1.3%、花椒粉0.8%、八角粉0.72%、小茴香粉0.7%、桂皮粉0.08%、山柰粉0.1%、干草粉0.12%、陈皮粉0.11%、丁香粉0.07%、香果粉0.04%、料酒(大枣枸杞酒)0.5%、辣椒粉(油酥)0.2%、砂仁粉0.05%。辅料:淀粉7.5%、炒芝麻0.7%、嫩肉粉(羔羊肉少添加)0.5%。
4.操作要点
羊肉选择:以选羔羊里脊肉、后腿瘦肉为宜,筋腱肉不适合制作速冻羊肉串。
预冷:将羊肉温度降至4℃左右,其目的是抑制羊肉的膻味,同时防止羊肉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变质。
漂洗沥水:漂洗应持续1小时以上,中途换水,然后沥干。
切丁:用切肉机或手工将羊肉切丁,其大小可根据生产需要或喜好确定。
拌和:将切好的肉丁倒入混料机,加入工艺配方中的调味料混合3分钟以上,再加入香辛料混合3分钟以上,最后加入辅料混合2分钟以上。
腌渍:将肉丁放入腌制桶,在0~4℃下腌渍12小时以上。
穿串:每串5块肉丁,中间夹1块带油肉。穿串前,在腌制好的肉丁里添加嫩肉粉,并混匀,然后在长15厘米的竹签上穿上肉丁,肉丁离竹签柄约40毫米,不露竹尖,串形整齐美观,必要时可修整。穿好后在上面撒上芝麻,然后成列装入冷冻盘。
冻结及分串:表层羊肉串经过-5℃初冻后,翻动羊肉串,注意撕开冻粘在一起的羊肉串,同时把中层未冻的羊肉串翻到表层,再速冻至-18℃。
包装:将冻结的羊肉串在0℃以下车间内快速包装后,在(-18±0.5)℃下储藏与流通。此过程中要防止温度波动和二次冻结。
家具生产工艺教学方式研究 篇5
【关键词】 教学改革;实训室;实训设备;教学模式
一、家具专业
家具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也比较宽广,既有属于艺术创作方面的家具造型、色彩、表面装饰等知识,又有技术严谨的制图、结构、工艺方面的知识,不仅需要学生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并加以融会贯通,而且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仅靠常规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庞杂的课程所带来的大量知识所淹没,来不及深入领会,便又要投入到新的课程学习,学生往往只掌握了各个课程的少部分内容,使得学生所吸收的知识是被割裂的,无法连接成为一个闭合的链条,造成学生在实际工作时无所适从,顾此失彼。
在家具专业所有的课程里面,家具生产工艺既是最具实践性的课程,也是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的课程,一些家具专业的毕业生之所以很难被企业录用,就是因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家具制作工艺、家具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与熟练应用不熟练,尚需在工作中长期培养和摸索,一般工作四至五年后才能逐渐成长为合格的设计师。而且家具行业人才流动很大,考虑到培养成本太高,一些企业对自己培养设计师有后顾有忧。一些家具公司的负责人曾经明确表态,只招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设计师,不考虑应届毕业生。一个残酷的现状是现在家具行业非常需要人才,从造型设计、工艺设计到生产管理都非常需要。一方面每年学校有很多人毕业出来,另一方面企业苦于招不到所要的人,因此我国高等家具设计教育与生产实践的脱节应当引起重视。
企业是家具专业教育的市场,如果为这个市场提供合格的产品是家具专业教育要研究的课题。参访国外家具教学的经验,家具实训教学是学生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的手段。直观地观摩和参与,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学习。
二、典型家具工厂的典型工艺
既然家具生产工艺强调实践、强调学以致用,那么对具有代表性的家具工厂的设备和工艺配置进行适当的研究,抽丝剥茧,抓住核心,则对家具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家具行业的生产工艺种类繁多,各个家具工厂由于产品、设备和生产线形式的不同,生产工艺也千差万别,但板式家具和实木家具是作为其中的最主要的工艺形式。因此,研究这两种极具代表性工艺形式,才能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板式家具的生产工艺,主要应放在开料、封边、钻孔工艺与相应的五金件的正确使用上;对于实木家具的生产工艺应主要着重于形状加工与结构方式上,对于各种榫头与榫眼的相互关系是重中之重。
三、家具工厂对毕业生的工艺能力需求
家具工厂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有很多方面,包括专业知识及能力、从业心态、忠诚度以及实际经验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大多数的家具企业都强调专业设计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往往对刚刚毕业的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抱怀疑态度,这种怀疑态度本身是高等家具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和结果的怀疑和否定。这种怀疑和否定也是高等家具设计教育长期不重视企业的实际需求所造成的恶果。
优秀的家具不仅是设计出来的,而且是经过严谨的、科学的工艺设计制造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优秀的家具仅仅靠优秀的造型设计师是不够的,而且要靠优秀的工艺设计师对造型设计师的创作成果深刻理解,并进行工艺设计的再次创作,将造型设计师所要表达的艺术的、文化的、功能的、材料等内涵充分地表达出来,再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和制造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成整个家具的创作过程。优秀的家具工艺设计师不仅可以将家具作为工艺品在最终意义上创作出来,而且还要对家具作为工业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制造出来,并对制造过程中的技术、材料、质量、成本等负责。
四、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家具实训教学的投入研究
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家具实训教学,必须根据专业的特点,综合师资力量、培训场地、资金投入、培养方向等因素,既要能有效配合教学活动的需要,又具有相对较高的效费比。可以分阶段进行家具实训室的建设,根据教学改革活动的进程,边改革边总结经验,使得家具实训室的建设配合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进步。
1.初级教具室
初级教具室主要用于展示各种材料、五金的外观、性能,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建筑面积100~150平方米,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1)材料区。主要展示家具、存放各种家具主要材料,例如木材、各种人造板、木皮、藤、竹材等;收集来源主要为家具材料供应商(可以通过家具专业展览会)。
(2)五金区。主要展示、存放各种家具五金件、配件等,收集来源主要为各家具五金制造商(可以通过家具专业展览会)。
(3)刀、刃具区。主要展示、存放各种木制品加工所采用的刀具、锯片、钻头、型刀等;收集来源主要为各刀具厂的废品、次品,家具厂的废品等。
(4)辅助材料区。主要展示、存放各种木制品加工所采用的辅助材料,例如砂纸、胶水、封边、包装材料等。
(5)工具区。主要展示、存放各种木制品加工所采用的各种工具、器械、模具、夹具等。
以上教具的收集既可以通过相关厂家的无偿提供,也可以适当以资金采购一些,这些教具既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时的辅助教具,也可以作为专题实训的、让学生直观体验的实训器材。
2.中级教具室
中级教具室主要用于展示常用五金、常用各种结构的用途,建筑面积50~100平方米,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1)五金区。主要展示、存放各种家具五金件、配件连接使用状态展示器材等。
(2)实木结构区。主要展示各种实木的常用连接方式。
(3)工具区。主要展示、存放各种木制品加工所采用的各种工具、器械、模具、夹具等。
以上教具的收集既可以通过相关厂家的无偿提供,也可以向家具工厂定制,学生可以在中级教具室通过实训教师的讲解和自己动手拆卸、拼装这些教具,达到对家具的结构和相应工艺的掌握。
3.高级教具室
高级教具室主要用于展示常用家具形态的可拆卸、拼装的教具,建筑面积50~100平方米,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1)板式家具区。主要展示、存放各种代表性板式家具等,例如柜类家具。
(2)实木家具区。主要展示各种代表性实木家具,例如椅类家具。
这些教具必须可以拆卸和重新拼装,可以用有机玻璃等材料制作。既可以透视其整体结构和工艺,又可以反复拆装,以上教具的收集既可以通过相关厂家的无偿提供,也可以向家具工厂定制。
4.木工机械及工艺实训室
建筑面积200~400平方米,主要配置下列设备或器械:(如下表)
木工机械及工艺实训室主要用于教具的制作和工艺实训课程的开展,学生可以通过典型家具的生产制作过程的全程观摩参与,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使课堂知识与生产实践产生共鸣,从而融会贯通。
5.实训教师
家具设计专业实训室的设立,应当更多地承担实训教学活动。因此,在实训教师上引进上必须打破常规模式。对于家具实训教师,应当立足于从相关家具生产企业招聘或者引进人才,必须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理论水平,对于家具的生产工艺有相当全面的认识,才可能基本胜任教学工作。一般情况下,这些人才由于繁重的企业实际工作以及行业对学历与职称的轻视,使得他们不会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如果按照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他们很难进入家具教学行业,因此有必要对这类人才放宽学历和职称的要求,而更看重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应当给予实训教师相应经济收入和工作地位,使其能够安心进行实训教学工作,并勇于进行实训教学活动的创新和探索。
五、实训教学活动的方法探讨
1.课堂教学教具的制作与演示
利用实训教学设备,制作课堂教学教具,在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对一些五金件例如门铰、偏心连接件、导轨等的形状、组成和具体装配形式能够有直观的了解,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动画,加深对家具五金件应用的认识。制作相应的材料教具,也可以直观地对家具材料的质地、纹理、机理、外观特性等性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直观活泼、深刻生动。
2.直观现场教学
利用设备和教具,对家具生产工艺、家具材料、家具木工机械、刀具、家具的结构等课程进行现场直观教学,教师可以操作、演示,学生自己动手反复触摸、观察、装配、操作,面对直观教具、设备,结合教材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真正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