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配音(精选12篇)
电影配音 篇1
电影艺术是生活的一个缩影, 英语电影中的对白也几近口语化, 几乎全部都能用于日常生活。英文电影配音首先让英语学习者能“开口说英语”, 英文电影配音首先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英语语言环境, 让英语学习者能切身感觉到自己是在跟一个说着地道英语的外国人对话。
一、英文电影配音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 促进英语教学方式的现代化
现代化教育即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现代科学为内容、以现代生产为服务对象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在今天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中, 现代化教育起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现代化教育要求教育者跟上现代科技文明成果,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从而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教育者不但可以通过电影配音教授英语口语, 还可以通过一些经典的科技片、科幻片、文艺片等英文电影, 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现代化知识。
2. 增长学生的异国文化知识
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会读和会说这种外语, 而是通过掌握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语言, 去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和这个地域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等。语言是通向这些圣地的途径, 即使我们不能身临其境去到一个国家, 我们仍可以通过相关的电影去了解这个国家的民族、风俗、山川、河流。
英文电影不但能让学生学会语言, 还能学习到更多语言之外的东西。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一部好电影同样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今, 英语电影中出现了很多经典的影片, 如《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天堂电影院》等。通过对优秀电影的欣赏、分析、配音模仿, 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操, 激发他们爱人生、爱生活、爱祖国的热情。
4. 创设了真实的语言环境
英文电影不同于课堂上的场景模拟, 它创造了真实的语言环境, 提供了练习听说的良好机会。英文电影中有语言交际的自然环境, 加上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 最大限度地体现语言的感染力, 使语言形象化、生动化。学生必然容易接受那些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 这种语言涵盖了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和感情等要素。这种和学习、生活、感情和思维结合在一起的英语语言更具有生命力。学生在观看电影时会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习得纯正的语音、语调和丰富地道的语言, 而轻松地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英文电影配音的特点
1. 趣味性
英语学习者不是不够努力, 有调查显示, 英语学习者对于学习英语付出的时间是学习其他学科付出时间的3~4倍, 可为何总是收效甚微呢?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除了背诵还是背诵, 单词背诵完了接着背诵语法、句式, 有的甚至背诵大篇大篇的课文。可为何到运用的时候就是不能脱口而出, 满脑子都是语法、时态呢?因为他们不是在“说”外语, 而是在“想”外语。若一个人要想将一门外语讲好, 首先必须得“忘记”自己在讲外语!
为何我们在说母语的时候不会想着语言句式、结构、时态?因为我们有母语的环境, 我们习以为常;因为我们没有受到“学习”的“毒害”。一个人拼命地去学习一门外语, 他的内心总有一种被外语伤害的感觉, 他是不能自然而流利地将这门外语说出来的。而英文电影配音能消除这一切苦恼, 它是轻松愉悦的。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和对白, 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下, 在难忘的情节和画面的吸引下, 记住一些单词和一些句式就非常轻松容易了。
2. 情景性
人们只喜欢做属于自己的事情, 因此一部电影应该让学生分角色配音。一般情况下, 男生喜欢选择男演员的角色配音, 女生喜欢选择女演员的角色配音。当然也可以互换, 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灵活机动安排。
配音之前最好多看几遍电影, 将字幕打印出来让学生通篇熟悉大概, 如读一个剧本。配音过程中可以通过静音, 按照字幕的出现顺序配音或者伴以低声的原音, 如唱卡拉OK, 用快退按钮或定时按钮一遍一遍反复练习。这种方式适合英语口语初级者, 或者将声音和字幕一并去掉, 根据银幕图画来配音, 这种方式适合英语口语高级者。
在配音过程中最好加入模仿和表演, 让他们走入幕后, 感受“电影人”的经历。此外, 还可录制简单的碟片, 学员们能看到自己扮演的“电影”, 将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
3. 相似性
一些经典的对白含有深刻的意义, 一些经典的对白含有诙谐的语言, 掌握了一句这样的语言就可以套用一系列的相似语言, 事半功倍。
比如在电影《大地雄心》中的这些对白:
Shannon Christie:Look, you’ve got your land.
Shannon Christie:看, 你有自己的土地了。
Joseph Donnelly:All the land in the world means nothing to me without you.
Joseph Donnelly:如果没有你在身边, 世界上的所有土地对我来说都没有意义。
以及, Shannon Christie:This was our dream together.I don’ t want this without you!
Shannon Christie: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我不想这梦想中没有你。
通过轻松愉快的英文电影配音, 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热情, 使他们在体验地道英语的过程中自己也学到一口地道的英语。
三、英文电影配音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的思考
1. 创设“声、光、色、像”于一体的立体空间
多媒体教学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一种有效运用, 它将先进的科技工具引入到教学方式中。
英文电影配音便是多媒体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它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声、光、色、像”于一体的立体空间。在配音过程中, 通过对影片的欣赏与分析、模仿与表演, 积极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肢体。在配音时, 教师可以将英文电影的音效去掉, 直接让学生看着电影字幕配音;也可以将字幕去掉, 直接让学生跟着电影音效配音。
英文电影配音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即:赏, 欣赏电影;析, 分析电影;模, 模拟电影;演, 角色表演;配, 角色配音。
2. 强化英文原声电影配音的“看猜仿”三个反复
看电影学英语千万不能仅当成娱乐享受, 而要在娱乐中享受英语乐趣, 融入到情节中去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 学习地道口语。第一遍看可以看字幕, 了解情节故事, 第二遍不要看字幕, 根据场境去猜, 能听懂多少就多少, 反复看, 反复猜, 反复模仿。
3. 营造英文原声电影配音的“听说演”三种环境
正如我们能轻而易举地运用汉语是因为我们从小在汉语的环境中长大,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更要求语言环境的帮助。在现今的社会, 合适的语言环境是很容易得到的。比如, 各种各样的英文网站、英语演讲、各类重要活动新闻发布会的英文翻译、英语广播、电影、夏令营、英语角等, 都能让我们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境的影响, 更多地认识英语, 并习惯从英语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 你熟练地掌握那些你曾经不擅长的技巧, 如听、说、表演, 你会发觉其实英语离你很近, 你很愿意接触它、学好它。
4. 搭建英文电影配音的“融突扩”三个台阶
在英文电影配音的环境下学习英语, 学生需要迈上三个台阶:一是融入, 即不要把自己看成旁观者, 而是当成局内人, 进入角色, 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 产生身临其境的场景感觉;二是突破, 突破开口关、熟练关, 从模仿到背诵, 直到能脱口而出;三是扩展, 在词汇和句式层面上进行扩展, 并通过泛看电影, 电影题材可以不受限制, 但每部影片都至少要看三遍以上。
四、结束语
英语电影内容丰富, 文化特色突出, 语料真实, 且又贴近学生生活, 英文电影配音是外语教学的有力帮手。英语电影具有画面、语言、音响三结合的特点, 能使声音和图像结合, 语言和情景结合, 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结合。使英语学生者置身于外语环境中, 各种感觉器官同时并用, 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英文电影的赏、析、模、演、配五个实践步骤, 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耳濡目染, 真正做到“学活”, 掌握语音、词汇、句型、思维和文化, 在语言环境中入乡随俗, 真正做到“用活”, 以期达到口语教学和口语学习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7.
[2]葛岩峰.电影配音: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C]//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2003, (3) .
[3]康丽颖.电影课确实大有可为[N].中国教育报, 2002-12-03.
[4]曹霞.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3) .
[5]http://baike.baidu.com/view/462188.htm?fr=ala0_1_1.
电影配音 篇2
一、活动目的为进一步激发我院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开辟英语学习的新途径;同时为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学习氛围,切实提高研究生英语学习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为爱好英语口语交流的朋友搭建一个施展才华提高英语能力的平台,我院研究生会将为我院广大英语爱好者准备一次精彩的英语电影配音大赛。
二、活动对象、时间及地点
活动对象:**学院全体研究生
活动时间: 2010年12月中﹑下旬
活动地点:***报告厅
三、活动主题:Love My Voice And Love My Show.四、宣传方法
海报、横幅(宣传部);
五、规则及要求
1.自由组合,2-5人每组。
2.参赛者选取由我们提供的一电影片段,比赛时先播放选取的原声电影片段一遍,然后重新播放该片段,进行现场配音,依据其对电影台词节奏的把握和口语水平进行评判。
3.参赛者亦可自带由本人自己截取的影片片段(无声且内容健康),可酌情加创意分,影片段时长3-5分钟以内,超时扣分。
六、评分细则
1.音质音色:语言语调标准,语速适中,语言清晰流利.(3分)
2.内容:内容健康,主题突出,衔接连贯.(2分)
3.感情指数:表现力强,对白富有感情,能够充分体现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3)
4.创新指数:配音富有创意,音调肢体语言形式多样(若参赛者自带电影片段可加分).(2分)
七、奖项设置及奖励方法。
奖励方法:颁发奖金或奖品及证书。
一等奖1名:奖金100元+证书二等奖2名:奖金80元+证书
三等奖3名:奖金50元+证书鼓励奖10名:奖品+证书
八、赛前工作准备
1.12月10日宣传部制作海报2张、横幅一张,张贴于学校各食堂等主要人流通道旁边的宣传栏内,要求突现主题,有吸引力。
2.12月13日前,调研部申请大赛活动场所(***报告厅)。
3.12月14日前,学术部准备好至少10个电影片段的剪辑,每个电影片段3-5分钟以内,同时统计好报名人数以便决定是否设初复赛。
4.12月15日前,秘书部制作并发放邀请函,邀请我院各个社团及各兄弟院系参观比赛。
5.12月15日前,学术部制作评分表,统一评分标准。
九、比赛当天事务安排
A.赛前阶段
1.嘉宾引导员:秘书处
会场布置:**学院研究生会成员
3.在门口设置签到处:秘书部
4.2名主持人:**学院研究生会
B.赛时阶段
1.发放、收集评分表及计算分数:秘书部
2.话筒、小蜜蜂的准备:文艺部
影音控制:调研部
4.验时:**部(若参赛者自带电影片段则需验时)
5.场内秩序维护及临时应急小组:研究生会主要成员
C.赛后工作
电影就是电影 篇3
主人公只有一个!就算是死也要分出高下。
一个是渴望成为艺人的黑帮头目,一个是比黑道人物还有暴力倾向的演员。这两个原本不相干的男人为拍摄最好的电影将上演一幕惊心动魄的对手戏。
演员张秀塔(姜志焕饰演)在拍打斗戏时,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的火爆脾气而向对手戏演员大打出手,让对方深受重伤。这次事故让拍摄到一半的电影陷入了被迫中断的困境中。因为没有演员愿意同具有暴力倾向,如同黑道人物一般的张秀塔合作,这让剧组十分头疼。张秀塔也十分苦恼无合适的对手演员,直到有一天他偶然想起了自己在夜总会认识的黑帮组织二号头目——李强霸(苏志燮饰演)。
过去就梦想着成为演员的李强霸接受了张秀塔的邀请,同意出演影片,不过因为看不惯张秀塔狂妄的样子,李强霸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电影中所有的打斗戏要真刀真枪动真格的,当然李强霸也是想借拍电影的机会好好修理一下张秀塔。而一直自认自己如果没有当演员,一定会在黑社会打出一片天下的张秀塔也同意了李强霸的条件,至此两个男人间围绕着一部电影,一场精彩的对决即将拉开帷幕……
影片
《电影就是电影》既是一部讲述电影制作的影片,又是一部以黑帮为题材的动作片,同样是一部以两个男人之间的较量为线索的故事片。该片是韩国著名导演金基德的弟子长勋导演的处女作,演员阵容则是由在年轻观众中有着广泛人气的姜志焕与苏志燮。虽然苏志燮与姜志焕不是第一次出演影片,不过他们过去拍摄的电影远没有他们拍摄的电视剧那样成功,其票房成绩都不佳。但当他们看到《电影就是电影》的剧本时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也正是因此,姜志焕与苏志燮才会甘愿自降身价出演这部小成本影片。
今年的韩国影坛,新人导演辈出,罗洪振导演凭借《追击者》一举成名后,长勋导演又将《电影就是电影》呈现到观众面前。该片15亿韩元的基本预算,再加上长勋一直以来都是金基德导演的助理导演,因此一开始该片还被人们误以为是金基德导演所擅长的艺术类电影,最初外界并不十分看好影片的票房,而在影片首映后人们才认识到这部影片原来是面向大众的动作片,这才对影片的票房走势感到乐观。
导演
英文电影配音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4
英文电影配音大赛是我校外语系学生最有特色的活动之一。外语系坚持开展英文电影配音大赛长达7年, 受到全校学生青睐, 每次学生参与的热情都很高, 海选人数最高达到254人, 而且历次被选为学校优秀活动。此项学生活动的强大生命力给我们启示, 英文电影配音大赛受到历届学生的青睐, 得到英语学习爱好者的热情推动和鼓舞, 其中原因何在?是否可以成为英语学习的一种形式?
二、问卷设计
本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 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共有144名在校学生参与, 就英文电影配音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本问卷名为“英文电影配音与英语学习”和“英文电影配音与英语口语关系的调查”。本问卷采取定量分析的方式,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 英语能力提高与英文电影配音
在英语学习中, 62.64%的学生希望能提高说的能力, 18.68%的学生希望提高听的能力, 9.89%的学生希望提高读的能力, 8.79%的学生希望提高写的能力。学生期望在听说方面有所突破, 希望摆脱哑巴英语。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让学生开口, 在课外也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开口, 如英文电影配音、英语角、英语演讲、English baby、与外教当面交谈、网络交谈等等。因此我们要将课堂活动方式多样化, 选择学生易于接受、欢迎的活动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英文电影配音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 学生对于英文电影的态度
通过该问题的调查发现, 98.57%的学生对于英文电影配音有兴趣。因势利导, 根据学生的兴趣, 我们有了引入的群众基础, 说明将英文电影配音引入英语课堂是受肯定和支持的。
(三) 学生对于电影配音被引入到英语课堂中的态度
45.71%的学生强烈支持, 47.14%的学生支持, 5.71%的学生不同意, 1.43%的学生不关心该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92.85%的学生支持将英文电影配音引入到英语课堂。学生对于英文电影配音的态度是积极的, 主观上是欢迎的。
(四) 在英语电影配音过程, 学生是否觉得自己有收获
41.43%的学生认为相当有收获, 55.71%的学生认为一般有收获。这个问题反映英文电影配音对于英语学习是有帮助的, 同学们在英语学习中能够提高英语方面的能力, 包括文章后面提到的听说能力、说英语的信心等。
在英语配音后, 学生的体会是, 44.3%的学生认为讲英语的信心加强, 47.1%的学生认为信心增强, 8.6%的学生认为信心没有变化。通过数据发现, 讲英语的信心是一个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电影配音作为英语学习的一种新方式, 相比其他方式, 在此过程中感到压力较小的调查, 58.57%的学生强烈同意该观点, 38.57%的学生同意, 1.43%不同意, 1.43%不清楚压力状况。压力较小的学习方式学生比较易于接受, 数据显示, 该种方式是实际可操作性是很强的。
通过以上问题的试卷调查, 我们看到98.57%的学生对英语电影配音进课堂持欢迎态度, 97.14%的学生认为有收获, 91.42%的学生认为增强了讲英语的信心, 97.14%的学生认为此种活动压力较小。因此我们将英文电影配音贯穿到大英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
四、建议措施
需结合课程单元学习的内容, 搜索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材料, 使课前的视频配音自然结合到这一单元主要课程的学习。例如在大学英语教材《实用综合教程》unit 3My First Day at Mc Donald’s, 学生找到一段关于麦当劳的宣传影片。学生因为课前影片的导入绘声绘色, 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视频配音的欣赏过程中, 学生还学习了一些新的单词、新的句型, 了解到麦当劳的企业文化, 了解了国外文化背景, 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增强了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电影内容要健康, 要认真筛选, 不宜涉及暴力、色情等内容。语言方面, 尽可能规范。要求学生选择影片时, 要避免这些不恰当的内容出现在课堂, 保证课堂氛围的健康积极向上, 不会有不适宜的内容。每次课前学生以邮件的方式发给教师审核, 这样就能保证这些配音内容的积极向上。给学生讲解一些视频剪切和转换工具, 利用电影剪辑工具、配音工具, 建立英文电影课程博客。发动学生的力量, 建立本门课程的专门博客, 作为大家进行学习交流的阵地。
五、结论
英文电影配音在学生群体中的强大生命力展示了其优势, 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 将英文电影配音引入大学英语课堂, 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晓红.摭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外语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 2011年, 第3期.
[2]魏海燕.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发挥.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o.12.2010.
电影配音主持稿 篇5
一、主持人开篇、男: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今晚的比赛现场!女:Ladies and gentlemen.Good evening!Welcome to our party tonight!Thank you for being here!男:展现英语风采,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英语水平,培养综合能力。你想我做,团结合作展现风采。
女:To show English variety, to enrich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improve English level, and to cultivat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ies.You perform while I sing, our school life is colorful.女:这是一个英语的舞台,一场英语的盛宴.希望每一位参赛选手可以在这里用英语展现自我,超越自我.希望在场的每位观众在为他们加油喝彩的同时对英语学习有新的感悟.男:This is an English stage, a feast to the English.Hope every contestant can use English to show ego, superego.Hope every audience present in rooting for them at the same time a new feeling of learning English.女: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次美丽的相聚.希望每一位参赛选手可以在这里用真情诠释自己心中的美丽.也希望在场的美味观众能在聆听中感受到美的真谛,去发现,去感悟,去寻求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男:This is a beautiful season, a beautiful meet.Hope every contestant can define themselves with the real feeling the beauty of the heart.Also hope that the presence of delicious audience can feel the true meaning of beauty in the listening, to find, to feel, to seek the beauty of life is everywhere.男:让我们用电影来演绎生活多彩。
女:Let us deduce a life with the movie of colorful。男:中加枫华学校英语电影配音大赛,现在开始!女:The English movie dubbing contest for Sino-Canada School in 2014 , now begins.合:希望我们能伴随大家度过这个愉快的晚上!
男:首先请允许我们为大家介绍今天到场的各位评委嘉宾,他们分别是……(男女主持人交错介绍嘉宾)。
女:各位嘉宾的光临,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本次英语英语电影配音大赛是在学校老师的大力支持下由我们初中部学生会承办。友情提醒各位参赛选手:影片配音时间需控制在5分钟以内。
男: English is a platform for compete and show yourselves.女: 好了,那么现在有请我们今晚的第一支参赛队伍……为我们表演
(宣布比赛结果前,有请评委做点评)(评委点评)
男:感谢XXX的精彩(或别的词)点评。现在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下面由我们为大家公布获奖名单: 女:首先获得的„有:(宣读结果)
男:恭喜获奖的各位同学。此时此刻,方才的声律仿佛仍滞留在耳旁,大家不愧是多才多艺,今天,你们给大家呈现了不一样的自己,更风趣的自己,更完美的自己!
女:是啊,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今天没有获奖的选手,如果没有你们的努力付出就不会
有今晚精彩纷呈的晚会。让我们为自己鼓个掌吧!
二、结束语
女:这是一个充满鲜花和快乐的日子; 男:This is a happy day full of flowers;女:这是一个充满未来和希望的日子: 男:This is a day full of hope for the future day.女:我们拥有激情,我们拥有梦想!男:We are enthusiastic;we have dreams!女:让我们用电影来演绎生活多彩。男:Let us deduce a life with the movie of colorful。
女:我宣布:“中加枫华学校英语电影配音大赛。合:到此结束!
男:I declare: “Sino-Canada School English movie dubbing contest is over now.Congratulation to all the contestants and our thanks to all the guests and judges!Thank your for your coming!Goodbye!女:感谢大家的参与。感谢各位选手、评委和嘉宾。再见!
今天,我们可真是有耳福了。不仅电影播不停,还有好歌陪伴左右。
“轻电影”“重电影”之辨 篇6
第一个观点是反对片面看待市场下行。中国电影在十多年里飞快增长使得基本面骤然增大,再往上增长不可能总是如此大比例,就算是好莱坞电影,也不见得年年高歌猛进,反复很正常。
第二个观点认为这些年过分关注市场是好事也有负面效果,为什么不关注产业的成长质量呢?此种观点的持有者认为,中国电影在市场化步伐加快的同时,影片思想质量的成长空间变得更大。中国电影本不应该缺乏题材和故事,但今天的中国电影恰恰缺乏优秀的编剧。
第三种声音认为中国电影目前的内在机制有毛病,明明有好的編剧,但绝大部分去写电视剧,写电影的太少。笔者问过一些知名度很高的编剧,为什么不愿意写电影?他们众口一词说剧集稿酬高,电影比不过。一位资深编剧透露说:电影剧本太短,很多导演认为改动不是难事,于是剧本常常被改至面目全非。电视剧很长,导演改起来太费劲,尤其故事线索不可能改变,所以剧集作者反而容易保留自己的东西。
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多美国人知道中国电影近些年发生着什么。简单而直观的关于中国电影的认识无非几种——一是中国电影现在的成就就是“小鲜肉”流行;二是中国电影市场的成功靠的是互联网;三是中国电影银幕日益增多。以上综合起来就是美国人眼中中国电影成功的基本模样。
这些话但愿大家都不要当真,因为“小鲜肉”不过是网络语言,换成“英俊小生”又怎么会讨人嫌呢?人们不愿意动脑筋去思考的反倒是中国电影产业在“大片模式”崛起之后,为什么近些年突然猝不及防涌现出一大批成本低却时代观念锐利的电影。有评论称之为“轻电影”。然而“轻电影”并不“轻”,这些年中国电影产业的辉煌正是“重电影+轻电影”共同铸造出来的。
“重电影”“重”在投资,它的功劳在于宣示中国电影的力量,尤其是电影产业改革释放出来的物质力量。而“轻电影”的成功真正触及了当代年轻群体的灵魂,更强烈地形成电影“观看的力量”。这股力量既有物质属性,更有精神属性,当代中国电影市场于是就不仅仅能用“金钱”简单描绘。当一群群和银幕上的“小鲜肉”们一般年纪的观众,甚至年龄更低的观众融入到这些电影的故事与观念当中时,关于这些电影的讨论就已经不仅是“电影”,而应该称之为“时代”了。
我们应该思索为何是在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一半的这个社会发展历史性时刻,一大批价值观极新的电影冲上了银幕?谁能真正为中国当代年轻人代言?这里包含三个问题:一是当代年轻人亟需有代言人和代言电影;二是老人们必然会去批评其弱智和浮躁,但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三是这样的中国电影究竟在说些什么,这个国家自己真的看懂了吗?
前进总是波浪式的,中国电影产业只有放在百年长河中考察才会获得更开阔的评价标准。不要为一时的滞胀慌张,上帝在关上一扇门时,也会打开一扇窗。下一个中国电影产业的目标是让全世界以中国电影市场为中心,笔者相信,若干年后它一定会实现。
电影配音 篇7
我国大部分地区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设了英语课, 甚至部分大城市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 但无一例外, 所有的英语学习的套路都是老师讲解课本, 学生参加笔试。应试教育下的英语课堂, 老师分析语法、词汇、句子结构;学生选择答题、拼凑字数写作;老师一句英语、一句翻译;学生一本课本、一本笔记。英语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流而是为了考试, 这种学习目的制约了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与兴趣, 也阻碍了英语学习者的进步与发展。
语言的学习不同于其他科目的学习, 它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对学习材料、学习氛围的依赖性。体验式和情景式学习对语言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传统的英语教学着重于语言本身的结构, 而忽略了语言的人际交流本质, 不良的学习环境也制约了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能力。很多人抱怨语言学习过程中没有外教的帮助, 没有国外语言大环境的压力, 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提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 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绝对可以有效地帮助英语学习者听说能力的提高。所以为了提高英语听说能力首先要做的是创造英语学习环境。
二、电影配音对英语听说能力的帮助及英文电影口语特点例证
1. 电影配音对英语听说能力的帮助
英语电影配音实训活动创造了课堂上全英文、贴近现实生活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 运用模仿演绎的学习方法, 凸显了语言应用交流的目的, 使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的多方面技能得到了综合训练、强化。
为了选择适合自己配音的电影, 学生会大量浏览影片, 这样长时间集中大量的听力训练对于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为了在配音过程中模仿出最地道的英文表达, 学生会查阅生词, 了解俚语、语音、语调、语速和情感表达等, 并且不断地练习。在此过程中, 浓厚的兴趣、大量的语言输入, 强化了听、说、读的技能。英语电影中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趣的内容都对学生的外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英语电影配音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能, 有利于增强其英语学习兴趣。电影的题材多样, 不受时间、国度的限制, 能创造真实的英语语言情境, 在运用语言的同时, 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深入了解。新事物总是最具吸引力的, 这种猎奇的心理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与此同时, 配音过程始终以小组的形式出现, 融入了学生间、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配音活动使学生们身临其境, 尽情享受电影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运用语言的快乐, 这种自如的语言应用能力会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自信。不断的挑战和超越自我, 会让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突飞猛进。
2. 英文电影口语特点例证
英语原版电影中的对白都是生动的口语。配音过程中, 学生掌握了以下口语特点会让自己的口语表达更加地道。
(1) 音节减少
want to变成wanna, going to变成gonna
You wanna eat and then unpack?
I’m gonna get some more chili.
(2) 感叹
Oh、Wow、Oops、Ouch、Aha、Gee等
Oh my God, it’s that movie!
Oops, my finger hurts!
(3) 补白
you know、I mean、just、umm等
I just don’t know what to say.
Otherwise, you know, what good is this stupid life, I mean, for what?
(4) 非确定性表达
kind of、sort of、something like that、or something等
He’s kind of my best friends.
It was like I knew her or something.
(5) 附加疑问
Huh?And I should be so happy, huh, sweetie?
生活化、鲜活、生动的电影口语表达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英语学习者为电影配音的过程中, 模仿学习这些口语特色对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三、英文电影配音在英语听说具体实训方法中的注意事项
英语听说强化实训项目是训练英语学习者听说能力的活动, 无论是课堂内容、课堂组织、师生角色还是考核标准都和传统的课堂有所区别。
1. 英文电影配音实训第一步:
实训小组组合和电影配音片段选择。在此阶段, 为了考核阶段更好地表现出学生的配音水平, 老师应给学生配音电影的选择提供建议, 并给予配音文件制作、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指导。小组成员应根据自身音色和表现力确定配音角色, 并小组学习台词。
注意事项:
(1) 配音电影片段选择要有完整情节, 视频长度应控制在三分钟之内。
(2) 配音小组成员间角色分配要“合情合理”, 因为配音的过程不仅是英语语言语音、语调等基本技能的展示, 更是电影中人物情感的再次演绎。
(3) 配音电影片段剪辑后合理妥善保存。
2.英文电影配音实训第二步:模仿角色, 配合练习。模仿练习部分是实训中最重要的部分, 也是英语学习者听说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
注意事项:
(1) 个人工作与集体合作。电影配音首先要做到的是个人熟悉台词、个人背诵台词、个人角色配音。当小组成员对各自所承担的角色熟悉后, 再集体合作演练。
(2) 老师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帮助学习者发现并改正语音、语调、语速等配音过程中不足的地方。小组成员间要互相聆听, 互相指导, 共同提高。
英文电影配音实训第三步:配音表演。这是检验学生实训成果的关键部分。老师作为评委和观众根据学生的表现力、语音语调、流利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
注意事项:
(1)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他们对自己听说能力的信心, 老师的评分标准可以灵活处理, 建议设立最佳影片选择、最佳表现力、最佳音色等各类名目鼓励大家再接再厉。
(2) 老师的英文反馈意见非常重要。
电影配音 篇8
然而,“暴力美学”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电影画面、剪辑手法、动作场景等方面,对电影动作、道具使用的研究少有涉及。贾磊磊在整理《中国武侠电影史》时提到:“作为艺术的想象世界———武侠电影创造出一批奇神的特殊兵器,如‘天魔琴’‘碧血剑’‘夺命刀’‘索命刀’……他们不仅仅是杀人的利器,还是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构成了武侠电影中特定的人物标记和情节锁链”。[2]遗憾的是,贾磊磊对武侠电影中的武器研究仅止于此。近年来,出现了几篇硕士论文关注到电影中的“武器”。如:吴超的《中国武侠电影冷兵器影像及其文化研究》(2011年),严宏智的《香港枪战片中“枪”影像的符号学研究———以杜琪峰的电影作品为例》(2014年)。两位作者在文章中对刀枪剑戟的解读不约而同的都按照“暴力美学”形式美感的思维,将这些武器的使用与文化相结合。基于共同的文化体认,观众能迅速接受影片中以刀、剑、扇子表达人物正面立场,以枪、棍、绳宣泄人物情绪的观点。然而武器本身的特质、所展现的文化心理、在电影中的程式化运用等已经使武器与电影风格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一、剑与诗意的柔美风格
武侠电影中的武器五花八门,包括扇子、刀、剑、鞭、棍、 飞刀、匕首、法杖、双节棍等形态数百种,但每一部电影一般都会选择一到两种武器作为电影的“主题武器”,这种武器一般为影片中主要人物的手持武器。
在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史中,以剑作为“主题武器”的影片不计奇数,从香港1965年的《鸳鸯剑侠》和1976年的《流星蝴蝶剑》,再到新世纪内地、香港合拍的《英雄》,剑在电影中的使用已是出神入化。从中国的兵器文化来看,剑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和价值系统,古代的剑从战争兵器流传至民间变为自卫兵器,到唐宋时期,剑变为装饰物,暗示着佩戴者的身份和权贵。最早作为战争兵器的剑都为青铜锻造,自秦以后剑退下战争兵器的地位,但因其锋利和轻便的特点广受民间欢迎,自此,重剑被淘汰,新剑的的制造在重量和厚度上都变得更加轻薄。电影中展现出来的剑也大多保持轻盈的特点,软、轻、剑首呈扁圆形,刻有各色花纹。从剑术上来看,剑法讲求以柔克刚;从剑的文化功能上看,古代贵族的佩剑足见剑的儒雅风格,更有佩剑之人在剑柄系上坠物,以显自己的品味。唐代诗人常常以剑吟诗,倾诉英雄情怀,“剑舞”的展现更是精美绝伦。
中国武侠片的精神气质源于“侠义”二字,不同于战场上血肉模糊的厮杀,在唐诗宋词的熏陶下,中国人更愿意在儒雅、轻柔的文化情怀中感受英雄气韵。剑作为电影元素的一部分,形成了独特的道具风格。剑与儒雅、轻柔相伴相生,儒雅的视觉展现的是“面貌清秀、一席白衣、抚琴作诗…”,轻柔也时常与女性气质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以剑为主题武器的电影中,女性往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鸳鸯剑侠》是以女主角甘联珠的被捕引发了一场红莲寺救人、火烧红莲寺的斗争;《流星蝴蝶剑》中的几个女性人物更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这些影片中的男性形象也大多呈现出“儒雅”的气质:《鸳鸯剑侠》中的男主角头扎书生发髻,一袭素净翠衣,清新而淡雅;《英雄》中的男性装扮也以展现风度的“散发”与干净利落的“束发”为主,服装以纯红色、白色、黑色呈现,影片的柔美风格从人物的形象开始蔓延。电影风格作为组织电影技巧的形式系统,体现在电影的人物、情节、造型、主题和视听语言等多个方面。《英雄》中张曼玉与章子怡在漫天枫叶的树林里对决的场景成为新世纪中国武侠电影写意化表达的经典,两席红衣与场景的对比鲜明,张曼玉的身子略过树影, 剑尖扫过枫叶的美感,幽婉的背景音乐响起,空镜头中削落的发丝缓缓落地,浪漫的气氛营造加之慢放镜头对动作的动态分解,都增加了影片的视听美感,让观众在剑的暴力中感受柔美、诗意的神韵。在情节上,以剑为主要武器的电影中对 “情”的表达也浓墨重彩。《英雄》在国家大义中,展现了残剑与飞雪二人的爱情;《鸳鸯剑侠》中的甘联珠与桂武是一对夫妇,在电影中表现出深厚感人的情义;《新流星蝴蝶剑》更是在一个四角恋情的故事中完成对武侠的表现。
以剑为主题武器的电影中对女性人物的强调、对男性人物造型的表现、对情感的关注既与剑本身的特征有关,又受到一定的文化氛围的熏陶,纵观武侠电影的发展史,可以说, “剑”这一武器带来的诗意柔美风格基本已经在武侠电影中形成了类型化的特征。新世纪以来,随着武侠电影的式微, “剑”的诗意柔美风格更多的被移植入武侠电视剧中,得到更充分的表达。
二、刀与阳刚凌厉的风格
在武侠电影中,能与“剑”并列齐名的武器要算得上“刀” 了,20世纪60年代,香港的一些导演感怀武侠电影中的阴柔、诗意之风,以张彻为代表的导演开始大刀阔斧,将男性变为银屏主角,使武侠电影走向了阳刚之路,伴随着这个过程, “刀”成为了导演最热衷的武器之一。
刀自古就是战争中最主要的格斗兵器,各代帝王都十分注重刀的制造。“隋唐时期的‘陌刀’多为双刃刀,全长一丈, 重约15斤”,宋代以后,刀的种类变得更为丰富,有偃月刀、 眉间刀、凤嘴刀、宽刃刀、片刀等。[3]武侠电影与黑帮电影中的刀多为“大刀”。“大刀作为最典型的传统冷兵器之一,为中国所独有,特点是刀身前部宽厚,势大力沉,利于劈砍。”[4]20世纪60—90年代,直接以刀命名的电影数量众多,如:1995年徐克导演的《断刀客》,1976年邵氏公司影片《天涯明月刀》, 1967年张彻的《独臂刀》等。这些影片无一例外都以“刀”作为影片的主题武器。《断刀客》以男主人公定安的复仇故事为主线,在电影中展示了混乱的江湖。被仇人砍去一臂的定安在苦练刀法之后,重出江湖,最终完成复仇大业。《天涯明月刀》中的傅红雪击败燕南天之后成为武林第一,为了防止公孙羽称霸武林,寻找武林第一利器———孔雀翎,最终杀死公孙羽的故事,展现了侠士硬汉拯救武林的英雄气概。无论是 《天涯明月刀》《断客刀》或是《独臂刀》,电影都颠覆了以“剑” 为主题武器的柔美之风,取而代之的是阳刚凌厉的风格。影片多以壮年男子作为电影的主角,《断刀客》中的定安和其他角色多袒露上身,健硕的胸肌、结实的肌肉和古铜色的肌肤尽显男性的阳刚之气。《独臂刀》虽然以大雪飘飞的冬天作为时间背景,影片中也不乏展现方刚男性魅力的袒露胸肌的镜头。这种男性力量的展示与“大刀”的武器,在电影中形成了标配。无论是钢铁的硬质感,还是刀的粗厚度,灰亮的色泽, 都给影片增加了几分彪悍的野性。以“大刀”为主题武器的电影抛弃了对打斗场景的诗意表达,更多的是展现男性的力量和凶猛,赤裸裸的表达人物的死亡。主人公定安以一把断刀与仇人飞龙对决的戏中,特写镜头多处展现鲜血从人物身体淌出的画面,厮杀的人物满头满手鲜血,影片丝毫不吝啬残暴的展览。飞龙死亡时,一柄弯刀正中心脏,人物痛苦的面部特写和血肉模糊的场面触目惊心。20世纪90年代,香港古惑仔系列的黑帮电影横空出世,引领了新一代的江湖黑帮片,这些电影中男性纹身、胸肌的展示,残暴的江湖展览等, 更加重了“刀”的心理诠释。
新世纪以来,出现了对“刀”创新表达的电影,但依然没能摆脱刀与阳刚凌厉风格的联系。2004年,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将“刀”与诗意的电影画面联系在一起。电影展示了两个捕快与一个歌妓的爱情故事,其中的人物服装、打斗场景中的光线色彩运用都刻意进行了诗意的刻画。然而,电影中的主题武器却是“大刀”和“飞刀”,在爱情武侠电影中独特的武器的选择使《十面埋伏》展现出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爱情武侠片的气质。刀的阳刚性削弱了爱情武侠电影的柔美之风,而增加了一份冷酷凌厉之感。作为反派杀手的女主角小妹(章子怡饰)在选择“飞刀”为武器的同时展现出冰冷孤傲的气质,“大刀”也在三个人物虚假间谍身份的诠释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抛开这部电影的其他因素,在武器的使用中,它无疑是对刀的冷酷凌厉风格的再次验证和全新展示。
试想,如若我们抛开武器的文化心理作用,单从武器的工具功能来看,血腥、厮杀、低调照明、男性袒露……这些构成电影风格的元素与兵器的结合并无直接联系,但却没有导演在这样风格影片中使用“剑”作为主题武器。这种阳刚与凌厉的风格与“大刀”的配合并不是巧合,这是大刀雄浑威武的视觉性所带来的,在中国观众的长期观影中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影视认同心理,而这种习惯一旦被打破就会产生违和感。正如徐克所说:“刀和剑,这两个世界是不一样的。刀是用原始的力量去对抗。剑则是一种生活态度。”[5]
三、枪与壮烈震撼的商业电影风格
与兵器一样,枪支作为道具本身的形象就能产生一定的视觉吸引力,“在中国的香港地区,激烈的打斗和火爆的枪战场面在很多影片中都构成重要的华彩段落,在剪辑、动作设计、爆炸和武打枪战场面营造等方面都超过了美国。”[6]“枪” 是强盗片、警匪片的固定道具之一,随着电影产业化的发展, “枪”成了暴力电影获取票房的重要手段。枪作为主题武器是随着香港警匪电影的繁荣逐渐形成的。“枪”有着强烈的现代特征,作为武器,其体积小,重量轻,更重要的是比起刀剑有着更加火爆的杀伤力。早期的警匪片中,枪主要是武侠电影中“刀”的延续,只不过把兵器换为了枪械,电影风格也呈现多样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枪战的暴力打开电影市场后, 枪与商业电影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1986年吴宇森凭借《英雄本色》在香港打下了有史以来最高的票房纪录,枪战与动作的完美演绎成为观众记忆中的经典。90年代银河印象电影公司以枪作为主题武器,虽然也创作了一些黑色风格的电影,如《一个字头的诞生》《暗花》《非常突然》等,但在票房上却连连失利甚至惨败。反而是近年来枪与好莱坞大片模式的结合,出现了一些票房火热的影片如:《扫毒》《毒战》《枪王之王》,枪作为主题武器也进入了其他类型的电影中,如:《让子弹飞》《复仇》等。
新世纪以来,以枪作为主题武器的电影中,大明星是关键:《扫毒》中的张家辉、古天乐、刘青云;《枪王之王》中的古天乐、吴彦祖、李冰冰;《让子弹飞》中的葛优、姜文、周润发等,这些以枪作为主题武器的电影中,持枪者时常是火爆荧屏的当家演艺明星,这些明星构成了电影重要的商业元素。 而真正吸引观众,塑造影片壮烈震撼风格的还是“枪”所引发的枪战。2013年杜琪峰导演的《毒战》中的枪战场面被环球娱乐称为“突破最多、视觉最狠、时间最长”的电影,整部电影从头到尾充满了子弹呼啸声、子弹穿过身体的爆裂声,毒贩与警方的搏斗在现实的街道上展开,影片中最后的枪战持续十几分钟,现场有打不完的子弹,鲜血迸溅,镜头随时展现对将死之人的补枪、爆头等,在数十人的枪杀中,人物一个个倒地身亡,没有传统枪战片中诗意的暴力风格营造,只有对人数众多的枪战场面的现实记录所带来的震撼感。
近年来,商业电影的繁荣使得艺术电影的走势愈加低迷, “枪”作为主题武器在表现暴力时的“枪战”场面已让各题材的商业电影趋之若鹜,其展现的壮烈震撼风格是其他任何武器都达不到的。这种风格也已经在现代观众中形成定型化的观赏心理,这是枪与暴力结合区别于其他武器的独有特征。
四、锤子、电锯与黑色现实主义风格
比起武侠电影中的“刀”、强盗电影中的“枪”,电锯显然缺乏美感,更增加了撕裂的疼痛感。电锯、锤子等作为惊悚、 犯罪、恐怖片中的冷武器受到学界的极大忽视。韩国电影导演朴赞郁以著名的“复仇三部曲”———《我要复仇》《老男孩》 《亲切的金子》———扬名国际,其中又以《老男孩》呼声最高, “该片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还得到当年评委会主席昆丁的高度赞赏,昆丁·塔伦蒂诺还表示自己看了这部电影后‘睡不着并流下了好几次眼泪’”。[7]影片讲述了两个相互嵌套的复仇故事,彻底颠覆了传统复仇者与复仇对象之间的关系。虽然未有学者考证“电锯”作为主题武器在电影中的最早使用,但《德州电锯杀人狂》(1974年)在悬疑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这之后,“电锯”作为致命武器在电影中频频出现。不论是《老男孩》还是《电锯杀人狂》,作为犯罪片,影片从主题、情节、视听语言中所展现出的黑色电影风格已无需论证。
值得关注的是,这类电影的主题武器选择大部分为生活中的常见生活用具:《老男孩》中,复仇者吴大修被莫名囚禁十五年之后,导演选择以“锤子”作为吴大修的复仇武器,《电锯惊魂》中的电锯,《月光光心慌慌》中的水果刀,此外,还有镰刀、菜刀等武器。这些武器与死亡的结合促成了电影中惊悚的气氛和观众恐惧的心理。比起“枪”“剑”,锤子、水果刀、 菜刀是时常使用的“冷兵器”,这些武器的疼痛感让观众有真实的体认,这种疼痛在死亡的展示中不断折磨着观众,产生不言而喻的惊悚感。另一方面,锤子、水果刀、电锯等武器一般伴随着虐待的过程,锤子、小刀没有一击毙命的效果,电锯在电影中也时常与“肢解、尸解”等恐怖行为联系在一起。 迈克尔·赫·斯通曾对杀人恶魔进行等级分析:A.有理由的的谋杀,不怎么邪恶;B.嫉妒导致的冲动性谋杀;C.为了消除妨碍杀人而进行的恶意预谋;D.连环杀手,反复性的邪恶行为,但是没有折磨受害者;E.连环杀手,以折磨受害者为目的。[8]由此可见,折磨或延长被害人死亡时间在犯罪行为中的情节严重性。锤子、电锯、匕首等武器不能造成人物的迅速死亡,由此形成影片惊悚的氛围,成为主人公暴烈情绪宣泄的最佳武器,强调了电影的黑色风格。
五、结语
电影配音 篇9
电影音响在电影画面中与声音共同作用, 让观众从视觉与听觉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达成对时空的认识。电影画面由于荧幕的限制, 控制了它的空间感。然而, 声音不受于画面的束缚, 无形中扩大了电影的空间以及画面的容量。
《盗梦空间》是典型的多时空构成电影, 通过交叉蒙太奇的剪辑手法, 运用音效对电影的空间进行拓展和链接, 并且清楚地交代出每个空间与其他空间的关系。
(一) 交待空间关系。在电影《盗梦空间》中, 时间上的差异是有规则可循的, 每一层梦都比上一层梦时间上慢20 倍。根据上一个章节所讲, 歌曲《Non, je ne regretterien》在不同层梦境的速度都是不同的, 这个在电影的音响上也有所体现。
电影开篇就是由一个梦境开始。
随着吊灯碰撞的声音, Arthur问到“上面是怎么回事”时, 我们便知道这是一场梦。Cobb举起手表, 表的秒针走动非常慢, 然后时间加速, 伴随着街角汽车的爆炸声, 镜头转场到第一层梦境。第一层梦境发生动乱、爆炸, 十分不稳定, 这向我们交代了第一层梦境的空间状况。这时表针镜头再次出现, 钟表秒针不断变慢, 暗示着我们时空再次被转换到第二层梦境中。随着一声爆炸响, 镜头再次转到第二层梦境中, 由于第一层梦境的暴动、不稳定, 导致了第二层梦境开始逐渐崩溃。这一段精彩的音效配置, 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梦境与梦境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也向观众交代出上一梦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下一层梦境, 这为电影的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 连接电影空间。《盗梦空间》多层梦境的连接是非常巧妙的, 在电影中有着十分精巧的设计。就是在死亡、爆炸或者是坠落时, 在梦中的人是会从梦中醒来的。音响将每一层梦境的画面进行了串联, 每一次醒来的音响衔接都经过了特殊的处理, 使音响更丰富, 空间更立体, 观众更感同身受。
电影的音响运用了声音交叠的方法, 利用两层梦境的场景声音都含有水声这个元素, 使两个场景的声音相叠, 实现了非常流畅的转场, 减少了观众的视觉跳跃感。电影画面以平行时空的叙事方法, 利用交叉蒙太奇的快速剪辑手法与声音交叠的方法相结合, 让这个空间的转换充满了紧张的情绪。这个衔接的处理使整个音响听起来更加丰满, 让观众切身地感受到从音响的层次来构建电影层次的重要性。其中能量的声轨和低音声轨配以慢放的镜头, 使电影的空间衔接充满了趣味性, 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一个丰富的音响衔接了两个不同的空间, 这使观众在感官认识和听觉感受上达到了双层面的享受。
二、电影音响对情感的影响
声音的听觉属性可以塑造受众的心理画面, 产生心理知觉与感觉上的联想与对应[1]。在以往的电影音响运用过程中, 就经常强调音响对听觉上的冲击从而带动观众的情绪波动。如今, 音响系统不断更新, 带给观众的听觉享受也在不断增强, 电影的听觉冲击对于电影本身的艺术表现力及渲染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像《盗梦空间》中, 电影的音效是由艺术家们精心制作的, 将观众的听觉反应转化为强烈的艺术感受, 直接带动了观众的情感。
夸张的电子音效给观众以冲击感, 例如在电影19 分10秒处, 斋腾发现了Cobb在窃取信息, 拦截了他们的任务, 并将Cobb和Arthur接到了飞机上。这时, 响起了高音长号的重音, 背景音效也演奏出仿佛心跳一般的节奏感, 敲击着人们的听觉, 使观众不由地为主人公的安危表示担心。
在电影33 分钟的地方, Arthur用手指触碰镜子, 在缓和的音乐中刺耳的破碎声突然响起, 然后是一片寂静。这样的音效处理仿佛暗示着, 接下来要发生的争执。随即一声巨响, 让观众的情绪开始紧张起来, 让观众迫切地想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带动了观众的情绪。
电影的音响创作不仅局限于自然的声音, 而更多层面地表现出电影时空的关系, 有着空间的连接与转换功能。不仅如此, 音响还可以利用其听觉的冲击力给观众的情感以震撼。电影作为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 音响的创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电影配音 篇10
一、“小清新”以及中国小清新电影历史流变
“小清新”最初源起于Indie Pop, 是20 世纪80 年代英国一种以清新唯美见长的流行音乐流派。其中“清新”一词通过《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可以理解为这种“清爽不落俗套”的风格。“小”的理解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小资情调”的借尸还魂[1], 但本人认为, 小资与小清新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群, 后者不是对西洋文化盲目崇拜, 他们更喜欢朴素自然。另一种说法, “小”代表着小众, 即相对于中国的总人口属于小众。因此早期研究小清新族群的学者预言小清新将面临被收编的命运[2], 但目前看来却恰恰相反。随着其自身的发展, 这一小众早已不足够小, 至少在中产阶级青少年亚文化的层面上, “80/90 后以消费登场”, 小清新在某种程度上逐步趋向主流文化。[3]
分析我国小清新电影受众成因看, 其一, 他们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成员, 由于儿时学业繁重造成对“青春的缺失”, 使得他们过早陷入对童年的怀旧;其二, 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 从小孤独成长, 使得这一群体注重自我内心感受。我国小清新电影为80、90 后营造了这种怀旧、自我沉浸、清新不落俗套的氛围, 因此广受欢迎。尽管小清新族群相对13 亿中国人口来说仍是小众, 但分析国内电影市场观影年龄层次, 这一“小众”已经成为主流人群, 并且仍处于消费能力上升状态, 未来的潜力巨大从而保证了小清新电影的商业保险系数和最大投资回报。
台湾小清新电影作为我国小清新电影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2 年《蓝色大门》开始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 《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为大陆小清新电影发展不可否认地提供了模板式借鉴。大陆小清新电影的开篇究竟是哪一部目前学术界仍众说纷纭, 有学者将2007 年金依萌导演的《非常完美》作为开端[3];但在百度新闻中搜索, 最早使用小清新定位的电影是冯小刚导演的《非诚勿扰》[4]。也有学者认为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是大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清新电影。争论不下, 归根结底的分歧在于学术界对小清新电影的定义模糊, 这里留下一个讨论议题, 后文会详细阐述。2013 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绝对是大陆小清新电影的巅峰之作, 一时间怀旧的校园风充斥影坛, 之后国内的小清新电影《同桌的你》《匆匆那年》都会或多或少找到《致青春》的类型元素。目前在我国, 小清新电影结合台湾青春片、大陆文艺片的优势, 被各大影视公司生产出一批又一批小清新模式的商业片。
不仅如此, 结合新媒体发展, 电影创作大大降低门槛, 小清新微电影作品数量惊人, 国内各大视频网站搜索总计达到2470 部。尽管小清新电影、微电影题材广泛, 但整体在叙事、视听语言上仍旧可以总结出可供识别的一系列类型公式。
二、关于国内小清新电影定义的分析
目前很多学者专家从小清新电影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界定, 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有以下两种。
祝媛《小清新电影的分类及特征分析》中提出“小清新电影可看成是青春片的次类型”[5]。将小清新电影从题材角度归为青春片的范畴研究, 这是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那么何为青春片?青春片专门指讲述青春期的电影, 根据人类心理和生理的青春期, 年龄在13 到18岁之间 (也可以向前或向后延续若干岁) 的少年。[6]前面提到过的《山楂树之恋》《非常完美》之所以受争议, 正是因为在青春片的概念下分析国产小清新电影造成的, 包括早已被观众认可的小清新电影《失恋33 天》《等风来》也都不属于青春片范畴。早期小清新电影从校园青春片发展而来, 但近年来我国小清新电影题材广泛至少包括以下三类:部分青春片、部分言情片、部分同性题材影片[3]。因此定义小清新电影, 在青春片的语境下下定义是不科学的。青春片与小清新电影存在交集, 但二者已经不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王垚在《作为一种电影实践的“小清新”》中总结小清新电影特点, 随后被广泛用作区分其概念的定义:视听语言上注重唯美造型, 十分偏爱侧逆光和魔幻时间的使用, 大量使用情绪音乐;主人公不超过三十岁, 主要描写校园及毕业后几年爱情故事为主线, 价值观判断比较主流, 绝少涉及历史政治主题。[3]可以说在此之前, 没有人对小清新电影做出更加全面准确的特征总结, 并且符合“概念的定义内涵, 可定义为其特征之和”[7]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上述描述, 对小清新电影的类别归属不够明确, 在有关视听语言方面表述不够清晰、系统, 定义尚需完善。
三、小清新电影定义方法和小清新电影定义
“本质定义乃是用基本特征去解释事物本身的句子。它只包含事物的本质要素, 严格的本质定义必须是类加种差两个要素合成。”[8]根据上述形式逻辑学原理探索小清新电影的本质定义, 本文从类和种差两个要素界定我国小清新电影。
“类”是指表现出主体和其他同类物体所共有的部分本质。“类”的概念通常在电影中表现为电影“类型”。目前国产小清新电影突破了青春片的范畴, 游走在商业片与文艺片之间, 单纯将其归于哪一类都不恰当, 于是我国的小清新电影自立门户为新的类型。为便于分析, 本文将我国小清新电影分为狭义的校园小清新电影、广义小清新电影。在这里引入另一个概念, 好莱坞“类型电影”定义, “我们把含有许多相像地方 (主题和题材、图像和符号等) 的影片归为一类;并总结出类型公式, 按照这些类型公式成批制作出的电影称为类型电影”[9]。“外来理论”联系中国电影实际, 仅以校园小清新电影为例, 《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两部影片取得票房成功后被竞相模仿, 之后上映的《同桌的你》《匆匆那年》都重复着前两部电影的公式化情节、定型化人物、图解式视觉形象。因此, 中国小清新电影自行一套, 在“类型电影”的概念上, 与传统好莱坞类型电影被视为两个平等的研究对象。
本质定义中的另一要素“种差”表现为主体的部分本质和其他同类异种之差异者。中国小清新电影一直走低成本路线, 并表现出与好莱坞类型电影恰好相反的叙事风格。好莱坞类型片与我国小清新电影相对比, 前者影像色调浓墨重彩, 后者清新唯美;前者短镜头堆砌、剪辑节奏快、重叙事, 后者标准化长镜头、节奏缓慢、重抒情;前者高昂的英雄式主题曲, 后者钟爱治愈系音乐;前者大多是英雄拯救世界, 后者注重自我感受。国产小清新电影的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和中国观众审美趣味是分不开的。本文从以下五个角度详细阐述:
(一) 淡雅的影像公式。小清新电影最大的特点是视觉影像的小清新风格, 也作为判定小清新电影的第一要素。首先, 色彩追求淡雅的怀旧风。我国小清新电影完美体现了中国元素的色彩搭配:中国红、暖黄、蔚蓝、嫩绿, 缺一不可。学生时代的开学典礼, 中国红搭配黄色标语的横幅随处可见, 教室里暖黄色油漆木质桌椅, 都是小清新电影里必出现的场景。蔚蓝色, 是中国学生校服、运动服的主色调, 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学生时代的视觉象征, 给人一种中国式教育独有的岁月感。小清新电影里展现的绿色基调, 还原了大自然, 给这些快节奏生活的都市中产阶级带来放松的视觉享受。
其次, 我国传统水墨画讲究写意, 色彩唯美的同时要求有留白。这种中国传统艺术技法, 在国产小清新电影中被传承下来。通过大量使用曝光过度的镜头, 造成电影画面大面积纯白, 很自然地将观众引向主体, 这种留白的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表达更含蓄内敛。《等风来》里美食专栏作家程羽蒙迎风而站, 高曝光拍摄忽略了天空的细节, 纯白的背景只剩女主角一人, 这种留白自然而然地引导观众去感受“风来了”。
(二) 标准化特写镜头、长镜头公式。特写镜头定格画面, 加上大量长镜头, 使得小清新电影的标准化镜头公式体现出镜头运动节奏缓慢的特征, 从而铺垫渲染淡淡的忧伤氛围。借用郭敬明小说里的一句话“他们喜欢45 度抬头仰望天空”。小清新一族钟爱的摄影构图也如此, 喜欢举起相机45 度仰拍, 用手或头发遮住一部分脸。这种“显瘦”的拍照方法如今在网络社交圈大肆流行, 强调局部特写能够强烈表达年轻群体对自身放大的关注, 满足了中国80、90 后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 强烈的自我意识。另一方面, 深受中国儒家文化“中庸含蓄”的影响, 小清新电影内敛含蓄地表达往往不是通过演员激烈的对白或独白直抒胸臆, 而是一种运用特写镜头定格画面来达到欲说还休的托物言志。例如电影《星空》折纸、手工木偶、星空拼图这些静物使用大量特写镜头, 通过精雕细琢静物细节, 呈现了一个奇幻时空。
(三) 治愈系音乐公式。最早“小清新”一词源于流行音乐。流行乐坛也已经形成以陈绮贞、苏打绿、胡夏等为代表的小清新歌曲流派, 这种“自我疗伤”式的音乐又称“治愈系”音乐。小清新电影的主题曲、背景音乐仍旧延续了这种治愈系风格。胡夏是凭借演唱台湾小清新电影《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主题曲红遍两岸三地。2014 年5 月上映的大陆小清新电影《同桌的你》, 重新改编了高晓松的歌曲《同桌的你》, 胡夏以一段清唱开场, 清新自然的声线, 婉转悠长又伴着淡淡的忧伤, 这种独自吟唱更加突出自我, 更加符合当今80、90 后受众群体对影片“治愈系”的诉求。另外, 谈小清新电影就不得不谈作为音乐人的周杰伦自编自导的台湾小清新电影《不能说的秘密》, 他为本片创作了25首原创小清新音乐。这些歌曲与画面融为一体, 不但没有被影片扑朔迷离的剧情淡化, 反而让观者记忆深刻, 这些音乐被广泛运用在电视节目、广告、微电影的配乐中;并且音乐作用于影片的视觉创作, 表现出独特的视觉韵律美、朦胧意境、多元时空。[10]
(四) 图解式视觉公式与定型化人物公式。典型的清爽、甜美的主人公 (桂纶镁、周冬雨等明星) 塑造“好学生”形象。这与中国式教育分不开, 学业压力一直伴随80、90 后成长, 他们从小把父母、老师口中的好学生作为榜样。于是, “学霸” (网络热词:擅长学习, 分数很高的学生) , 在电影里成为定型化人物设置, 比如《那些年》沈佳宜 (陈妍希饰) 、《我的少女时代》欧阳非凡 (李玉玺饰) 等等。在剧中还会设置另一类相对于“学霸”的角色——“学渣” (网络热词:学习不理想的学生对自己的一种自嘲) 比如《那些年》柯景腾 (柯震东饰) 、《同桌的你》林一 (林更新饰) 。演员明星也会成为小清新电影的图腾, 其中桂纶镁的“学生妹”形象成为台湾小清新电影的重要标签, 在《蓝色大门》《星空》《不能说的秘密》中都有这样的角色设定。
在类型电影中, 战争片场景是战场, 歌舞片场景在剧场和俱乐部, 中国小清新电影的场景主要集中在校园[11]。再比如《小时代》《闺蜜》涉及到大学一定会出现象征着毕业的学士服、学士帽, 这些形成了小清新电影的图解式视觉公式。
走出校园, 广义上的国产小清新电影为了营造唯美意境, 对选景颇为苛刻, 往往追求大自然的美:蔚蓝的海边、阳光下的田野、蜿蜒的小径等。如《等风来》程羽蒙在尼泊尔的乡村小溪上与大象玩耍。在角色设定上依旧是清爽、甜美的女主和干净面容的男主形象。他们只是脱去校服, 换上白衬衣, 承担起初入社会的成长之痛。
(五) 情节、叙事主题公式。校园小清新影片情节模式:开场一群在校园相遇的学生, 他们稚嫩纯真, 看似故事是发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却会巧妙地避开历史政治;故事的发展是逐渐产生情愫的男女主角;高潮是小伙伴一起经历成长带来的痛, 在爱情和友情的催化剂下发起一次轰轰烈烈的集体青春叛逆, 冲破学校的束缚, 冲向自由;尾声以有情人未能终成眷属告终。电影《我的少女时代》《同桌的你》都是典型的校园小清新电影。
相对校园小清新电影, 广义的小清新电影题材主题上限定相对宽松。近年来, 中国小清新电影在保持艺术品质的同时走商业化路线, 因此题材上早已突破青春片的局限。故事从学生时代发展到毕业后, 时间跨度加长, 地点突破校园, 虽然身处社会却淡化社会背景, 主人公年龄跨度较大, 故事更多的关注青年人初入社会的成长体验, 爱情与友情两条线索时而交叉时而平行。典型代表作有《小时代》《等风来》。这个广义的概念包含上文提到过大陆小清新电影中颇受争议的《非常完美》《山楂树之恋》, 因此笔者认为它们都属于广义的小清新电影, 依据年份《非常完美》可以看作是大陆小清新电影的开端。
根据“‘种差’加上‘类’结合构成齐全本质的‘种’, 这里的‘种’也就是本质定义的定义产物”。笔者总结小清新电影定义:小清新电影是色彩淡雅自然, 大量曝光过度的镜头留白, 长镜头和特写镜头定格画面居多, 治愈系音乐塑造唯美意境;主人公是清爽气质的小人物, 故事发生在校园或毕业后几年的时间, 剧情绝少涉及历史政治而是关注个人成长, 叙事主题通常采用爱情与友情并重的影片。
四、结语
国内对于“小清新电影”定义的研究百花竞放, 本文对其定义也只是一家之言。给小清新电影下定义, 很难像自然科学那般准确, 定义其内涵仅是用来区分、分析电影, 确定大众对小清新电影的共同概念, 以促进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当然, 对于类型电影, 一味媚俗的创作、毫无新意的雷同之作是不可能让电影艺术向前发展的。类型电影也不是一层不变, 它会随着艺术创作能力、影视特效技术手段甚至观众的审美趣味而变化。中国的电影创作正是需要在不断创新中产生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电影作品。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推动下, 按照“小清新电影”标准化公式成批生产的大量影片, 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新兴起的类型电影, 但学术界对其定义模糊。运用形式逻辑“类加种差”的定义方法, 从产生背景、类型特征等探索小清新电影的类别归属, 通过分析其淡雅影像公式、治愈系音乐公式、定型化角色设置等, 首次尝试在中国类型电影的语境下定义小清新电影, 以求完善小清新电影艺术理论, 丰富中国类型电影研究。
电影要当成电影来看 篇11
我们这位极富天赋的主人公名为让一马普蒂斯特·格雷诺耶,出生于18世纪法国一个肮脏不堪的鱼市的桌板之下,受到了死鱼和蛆虫的热烈欢迎。他从出生之时便同世界格格不入,不属于美好的一方亦不属于丑恶的一派,因为他没有任何体昧。尽管幼时的他对自己这一特性还毫无认知,但毫无疑问这便是噩梦的起源。格雷诺耶是极其特别的,在世界上是有着特殊的使命的,不仅仅是因为他拥有天底下最灵敏的嗅觉。当然他的嗅觉最为关键,若没有这一天赋他便不能成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证据可以证明他的独特,例如他的生命力强到除非他心甘情愿,否则没有任何灾难和疾病能够打倒他,例如他如同“天煞孤星”,走到哪里便“克”到哪里。他在孤儿院长到了13歲,然后被院长卖给了制皮匠。格雷诺耶在制皮匠那里做着最下等的工作,任劳任怨,也借此窥视到了城市的光鲜亮丽。一次机缘巧合,他用他的嗅觉征服了香水匠人巴尔蒂尼并进入了香水铺做学徒。但他并不满足于利用香精混合出香水,而是希望学得保存气味的方法。因此他在巴尔蒂尼的介绍下离开了香水铺,靠着嗅觉和大致方向寻找着去住格拉斯这一香水起源地的路。他最终沉醉于少女的体香,为了把这种香味保存下来,杀了二十五名花季少女,成就了能使任何人臣服的伟大香水。
若从正义审判的角度,格雷诺耶无疑该处以死刑,“应在四十八小时内被押到城门前的林荫大道上,在那里脸朝天地绑在一个木十字架上,然后由行刑者用一根铁棍活活地猛击十二下,使他臂膀关节、腿、臀部和肩膀碎裂,并钉在十字架上示众,一直到死。通常的人道做法,被三令五申地禁止行刑官使用,哪怕罪犯与死亡挣扎要拖延数天之久。尸体将在夜间埋在掩埋动物尸体的地方,该地不做任何标记。”但他最终受到了宽恕,被小说中的角色宽恕是因他奇妙的香水,被小说外的读者宽恕是因他让人联想到真正“纯洁”的赤子。如此看来,“赤子”也不一定是个褒义词,真正什么都不沾染的人,好坏都不在他身上有所体现,又怎能被称为一个好人呢。
从主题上来说,小说的主题不算有什么新意,无非是讲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主人公自小没有感受到任何人的爱,他渴望被爱,渴望在世界上有存在的意义。因而当他在山洞中发现自己没有气味的时候,他极度的恐慌和无助,直至后来他通过混合各种气味造出香水来仿冒人身上的气味,都是因为他希望能融人世界,他惧怕没有气味的自己成为虚无。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站在出生的鱼市场,绝望地将世上最奇妙的香水倾泻在自己头上并任由穷苦饥饿的人们分食殆尽,他最终在这世上走了一遭,却连头发丝都没有留下。然而对格雷诺耶来说,这也许亦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因为作者是这样写那些穷苦的人的:“他们感到特别自豪。他们第一次出于爱而做了一点事情。”他最终是得到爱了。
《香水》经改编后在2006年被搬上银幕,由汤姆提克威导演,优秀的青年英国演员本威士肖出演故事的主人公格雷诺耶。仅对于这部作品来说,小说文本比电影要有吸引力得多。无论是作者对气味的描写,还是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叙述都色调丰富地跃于纸上,亦不需花费太多力气便能在脑海中浮现小说中的场景。一般来说,这样描写细腻淋漓尽致的作品大多可读性都不太高,作者所给的场景往往太过琐碎让人难以下咽,然而《香水》却是出乎意料的具有高可读性的文本。大约是对气味的描写给人新奇感,又或者是作者的笔触虽细腻却不会哕嗦重复,总之是难得的描写丰富的易读佳作。我曾一度认为,描写琐碎、可读性不高是西方文学的通病。小的时候在学校里老师往往要推荐西方名著,类似《百年孤独》《飘》等作品,我拿来读了却直到后来才发现起点过高无法驾驭。总之我对西方文学自小便有阴影,往往是习惯性避开,反倒读了太多中国的武侠小说。而《香水》则是让我对这种描写细腻的西方文学改观的契机,因而我对《香水》一书好感极高,对电影的期待度也逐渐提高。
从而我想这便是我觉得电影略不尽如人意的原因。这部电影相较其他自小说改编的电影其实改编的成分不太多,绝大部分情节忠实于原著,在细微之处也努力做到了尽善尽美,电影画面富有色彩,电影配乐亦是。然而我总觉得《香水》这部电影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我一直觉得,最好的改编就是不要改编。当一部好几万字的作品被放到荧幕上时,必然有删改、有增添,以求时间的对应。但正是这删改和增添,无论是改动多微小,也已经改变了作品的原貌,而对于这部被奉为经典的小说文本来说,伤了筋骨当然不被允许,伤了皮肉恐怕也难以被饶恕。不管一千个人的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一千个《红楼梦》,一部作品在每个读者的心里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定位,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文本的骨与肉进行改动,在热情的读者心里无疑等同伤害了文本的魂与灵。这便是文本改编的困难之处了,其源于读者对电影有期待值。且不论读者们的期待值是否高低相同,可能这些期待值都不在同一图表里,到头来还是那句话,众口难调。这苦头便由导演和编剧承受,完成一部文本的改编要反复剖析小说文本,关键点在于找到小说的主线和人们对此理解的共通性,因而要呈现一个尽量优质的电影理应花费更多时间,如此的话,电影作品放上银幕之后受到的责难便会少一点,但还是要遭受责难的。
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对于导演太过苛求,恐怕连导演自己都如此。然而文本改编确实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计,拍电影也同样。以《香水》为例,在汤姆提克威接手之前,有几位有名气的导演都对它望而却步。《香水》最吸引人的特性便在于其对气味的描写,然而气味这种依赖于嗅觉感官的事物作为电影来说实在难以描述。汤姆提克威已经足够聪明,能够想出利用人对物体的多维认知给出物象以自动反映出气味的方法,虽然对一些人来说有些许缺憾,但总算跨过了这个阻碍。若单说电影的缺憾,恐怕还是要提到改编文本时对情节内容的删减,在书中提到了好几处主人公在脑海中对他的气味王国的构建,但电影中却消失遁形,大概是怕走上了科幻电影的错路,便干脆不做处理全部删减。此举虽不影响主线,但是还是有碍于观众对于主人公心理的理解。此外,在拍摄小说最后描写的刑场场面时,导演运用了大量的慢镜头以突出人们因格雷诺耶制作的奇妙香水而陶醉与臣服,但加上配乐与色调便显得有些夸张和突兀,反倒看起来有些喜剧效果。但总体来看,电影本身已经是不错的作品,跟小说的出入也较小,已经最大限度地呈现了原著的华丽和深层次内涵。
时至今日,文本改编依然是个难题,并且恐怕这个难题直到许久之后也无法得到解决。夸张一点来说,想解决这个问题,与其要从革新改编方式上人手,不如从改变观众与读者的观念人手更快些。毕竟小说要当成小说来看,电影要当成电影来看。
电影配音 篇12
一、儿童经验世界的建构
《夜莺》的核心之一就是“成长叙事”的主题, 而这一主题通过儿童的经验世界完成建构。女儿任幸出生于当代北京的白领家庭中, 父母都是普遍意义上的“成功人士”, 而这也为暑假无人看管女儿埋下伏笔。家庭经济条件的优越, 使任幸有保姆照顾衣食, 课余时间可以学习芭蕾, Ipad、Iphone等最新数码产品从不离手。这一则体现了任幸的娇生惯养, 二则也突出了当代儿童依赖电子产品而与人沟通能力的匮乏。影片展现了任幸的成长历程, 而这一切, 与旅途联系起来, 构成了影片的叙事张力。任幸原本刁蛮任性, 专横跋扈, 然而在旅程中, 任幸逐渐长大。她学会了理解爷爷, 学着和小伙伴们干农活, 甚至学会了用儿童的小伎俩促使成人化解矛盾。
影片表现出了儿童经验的匮乏, 让人倍感亲切、真实。作为在城市长大的孩子, 任幸对农村生活缺乏整体而全面的认知, 在第一次见到水牛时又是好奇又是害怕, 然而最终在爷爷的鼓励下去抚摸水牛。而露宿山洞的经历, 对于一个习惯城市生活的孩子, 更是想都不敢想。所以, 任幸体会着冲进陌生世界的刺激, 全然忘记了恐惧。在观影过程中, 成人观众也在分享着任幸的惊喜。影片突出了儿童与成人截然不同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基本价值判断。任幸为了让爷爷高兴, 竟然愿意拿自己的Ipad去换一只画眉。儿童的纯真被导演表现得淋漓尽致, 向观众展现出了儿童对世界的善意。
二、公路背景的依托
公路电影是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 而“在路上”也是文学的母题之一。雷·韦勒克和奥·沃沦曾经指出:“最古老和最普遍的情节之一, 就是旅程的情节, 有的发生在陆路上, 有的发生在水路上1。”在影片中, 爷爷放弃了飞机这一快捷的交通工具, 转而选择铁路、公路等更适合老年人的慢节奏旅行方式。一路上既困难重重, 又增加了故事发生的契机。他们在旅程中迷路, 崴脚, 甚至不得不燃起篝火露宿荒郊, 任幸还感慨“要是坐飞机就好了”。公路和铁路为叙事提供了载体和背景。而片中大量展现的“路上”风光, 则进一步加强了公路的背景作用。观众在流连于美好风光同时, 也跟随祖孙二人, 体验着心灵之旅。
在这段旅程中, 电影给观众提供了爷爷和孙女两个视域, 使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观众可以从中找到与自身相关的切入点。从孙女的角度而言, 这是一段出走, 是一段对人生的新体认。外面是充满冒险的新奇世界, 等待着任幸去见识, 去发掘。从爷爷的角度而言, 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 乡音未改鬓毛衰的叶落归根之旅。其中既有对故人的思念, 也有对自己所生所长的故土的依恋。前者代表了观众已逝去的童年, 后者代表了观众的未来。无论那一个时域, 观众都会从中找到代入自我意识的点, 在观影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观影体验。这对于观众而言, 是双重的审美享受。
三、视觉张力的强化
《夜莺》采取的是单线的叙事方式, 从头到尾观众基本上在跟随着祖孙二人的脚步前进。这样单线叙事方式的缺陷是容易使得故事叙述起来比较平面和单薄。为了避免这个问题, 增加电影的可看性, 费利普·弥勒从内外两个层面增加了故事的张力。由于对于大部分的观众来说, 剧情没有悬念, 祖孙二人尽管历经坎坷, 但最后抵达阳朔是无需怀疑的结果。因此, 观众不必将注意点放在剧情上, 而可以更多地关注画面, 同时也关注剧中人物之间情感的变化。影片最引人瞩目的亮点之一就是画面。导演通过加强色调、场景的对比, 使影像充满张力。电影是视觉艺术, 片中要表现的是一段祖孙二人的心灵之旅, 但必须落实到视觉上来。于是导演着重展示了广西阳朔的青山、漓江、竹林、梯田等美景, 这就产生了绿野田园与钢筋水泥的强烈对比。前者的清新, 后者的喧嚣, 足以带给观众一定的震撼与思考。
综上, 《夜莺》虽以儿童的成长为主要内容, 但显然并非只面向儿童观众。虽然有公路旅程, 但这段回乡之旅只是创作者情感表达的依托, 为的是传递给观众创作者对世界的透视与反思。
参考文献
【电影配音】推荐阅读:
适合英语配音的电影08-01
电影配音大赛主持稿08-10
6人英语电影配音片段05-24
原声电影配音大赛策划书10-09
英语电影配音大赛的策划书08-23
鞋类促销配音店铺配音广告词广告语10-10
新闻配音08-22
红色配音报道08-29
英语配音论文09-27
电视专题片配音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