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行业

2024-10-20

图书出版行业(精选12篇)

图书出版行业 篇1

0 引言

计算机技术的引进以及通讯技术的结合利用, 彻底打破了我国原有的图书出版发行市场格局, 为图书出版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电子书、传统书以及网上书店等图书供应方式随着新技术的引进不断蓬勃发展。本文中, 笔者对我国的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展开了分析, 一方面论述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是如何影响和改良给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模式, 与此同时, 指出了图书出版发行自动化系统的出现对于图书出版发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 实现图书发行自动化的现实意义

1) 在网络盛行的今天, 愈发发达的自动化系统, 对图书出版发行来讲, 如何改变自身去适应自动化的发展同时如何有效利用自动化系统的优势去改进自身的发展模式, 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图书出版发行信息的商品化、图书出版发行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数字化、图书出版发行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标准化等是图书出版发行自动化主要表现形式。这样多样化的形式让图书发行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也在更高层次上满足了顾客需求。

2) 图书出版发行自动化是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的, 并在机电一体化中得以实施。这实现了图书出版发行的省时省力, 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图书出版发行的实力。自动化设备的应用, 减小了印刷、出版过程中的错误, 使得图书质量得到了更高程度的保障。

3) 在互联网得到普及和发展的同时, 图书出版行业必将受到大趋势的影响。实现自动化出版发行会为图书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 这就使得图书自动化出版发行成为一种必然。

4) 图书出版发行人本化的重要体现就是图书出版发行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以顾客为中心的营业模式, 是图书出版发行的必要需求, 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在图书出版发行自动化系统中必须要引入人本化和概念化理念和方式。想要实现图书出版发行的发展, 必然要实施自动化。

2 我国图书行业的发展现状

据相关术据显示, 相比于2007年, 我国的图书出版发行量在2008年达到了275668种, 出版图书的品种数目上涨了11.03%;新版图书种类为149988种, 上涨了10.1%;而重版和重印的图书达到了125680种, 涨幅最大达到了12.16%;所有图书的总定价为791.43亿元, 其中, 印刷总数上涨了10.21%, 图书总定价上涨了16.95%。据统计, 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累计出口种类总共达到947204种次, 数量突破801.81万册, 总金额高达3487.25万美元, 其中包括期刊、图书、报纸等。在2008年一年间, 全国出版物的进出口经营单位累计的进出口各项指标再创新高, 图书报纸、期刊种类达到703787种次, 数量为3452.54万册, 价格总计24061.40万美元。而到2014年为止, 以上数据均出现大幅度增长。

3 图书出版发行自动化系统对图书出版发行工作的影响

图书出版发行自动化系统的出现对图书相关行业的发展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正在展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3.1 图书物流和出版发行方面受到的影响

图书出版发行的自动化将对图书物流以及图书的生产和发行带来很大的影响。由于自动化系统在图书出版和发行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 使得传统的图书印刷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这导致传统的出版发行模式以及运输流程都产生了重大的变革。这是对传统图书行业的一种促进, 也是出版物生产组织以及出版策划、开发利用的巨大推动力。配套化生产和统筹安排也得到了有限的实施。另一方面, 图书出版发行自动化使得消费者与出版商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 中介机构基本消失, 互动式的交流模式让交易成本有所下降, 客户满意度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加上物流和出版发行商业网站的建立, 图书行业的物流配送速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3.2 跨地区行业信息系统的发展受到影响

物流业务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在图书出版发行自动化系统的推动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系统的完整性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其中, 仓储自动化、装卸机械化以及包装标准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是现代图书物流业的必然需求。先进的物流理论导图是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环节, 为此, 需要以其物流业务流程为着手点, 同时要结合相关的互联网技术、条码技术、大型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等多种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 在信息手机以及识别过程中实现更好的自动化发展。

3.3 现代图书物流配送模式受到的影响

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实施, 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广阔的互联网资源, 实现真正的流程再造和单品管理, 在保证配货工作量降低的前提下, 达到缩短配送时间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配货成本得以压缩, 使商品的缺货率得以降低从而达到最佳缺货点。自动化系统能够最终完成生产、物流、销售一体化, 实现供销双方的共同获利。

3.4 图书市场受到的影响

图书出版印刷的直接连接点就是图书市场, 这是出版单位与消费者连接的纽带, 为此, 图书自动化出版发行系统的实施能够创造一个和谐的竞争环境, 良好的运营氛围。为了有效区分具有相似特征、相同特点的同级产品, 需要对图书的名称、质量、包装的规格等方面进行标准化鉴定, 从而能够更好的沟通合作, 保证双方的利益。这样, 还在企业的外部形成一种巨大的贸易壁垒, 间接地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 企业必须只有不断改进工作模式、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 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实现更好的发展。因为图书出版发行自动化系统其一方面可以给发行企业创造了更加优良的竞争氛围, 同时对促进整个国家出版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所以势必会为出版事业的发展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图书出版行业发生了重大变革, 自动化图书出版发行系统的应用, 让出版行业受到了重大影响。网络环境下, 图书行业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为出版业、发行业和物流业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图书出版发行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 使得图书出版行业的工作越发高质高效。计算机技术的引进以及通讯技术的结合利用, 彻底打破了我国原有的图书出版发行市场格局, 为图书出版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电子书、传统书以及网上书店等图书供应方式随着新技术的引进不断蓬勃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 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图书出版行业的产业模式, 自动化技术在图书出版发行系统的应用, 让出版行业受到了重大影响。为此, 本文基于这一实际, 对我国的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展开了分析, 一方面论述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对于图书出版行业的重要意义, 同时指明了图书出版发行自动化系统是通过哪些方式深刻影响图书出版发行业的。

关键词:图书出版发行,自动化系统,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凡华.我国数字图书消费市场研究和出版行业应对策略[J].编辑之友, 2014 (12) :28-31.

[2]吕海茹.中国少儿图书出版竞争状况分析——以波特“五力模型”为分析框架[D].安徽大学, 2012.

[3]张新昌.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图书出版行业中的运用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 (7) :204, 206.

图书出版行业 篇2

甲方(著作权人代表):

地址:

e-mail:电话:邮编:

乙方(出版、发行代理人): 重庆市明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 重庆市南岸区金山路金紫大厦2单元18楼

电话: 62915535邮编: 400000

丙方(出版人):中国三峡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廊下胡同51号

传真66121828:邮编: 100034

作品名称:

作者姓名:

甲乙双方就上述作品的出版达成如下协议。

第 一 条甲方授予乙方在本合同有效期内,在世界各地区以图书和电子图书(e-book)

形式代理出版上述作品中文(含简、繁体字)版的专有使用权,上述作品的专有出版权为丙方。在此期限内,甲方同时将本作品在世界各地区的翻译权、海外重印权、转载权、改编权、音像权、广播权、整理权、注释权、表演权、编辑权、电子出版权和网络出版权作为从属权利授予乙方代理,并许可丙方将上述权利转授第三方使用,乙方和丙方应将因转授第三方使用所获收益的%向甲方支付使用费。为扩大作品影响,甲方特许乙方免费使用其作品的电子、网络出版权。

第 二 条甲方保证拥有第一条授予乙方的权利。甲方同时承诺授予乙方使用的作品的全部或一部分,均系自己独立创作完成,且在此之前未曾授予任何第三方以1

图书出版方式使用,或授予第三方以图书出版方式使用的期限已届满,无任

何著作权使用瑕疵。乙方如因上述权利的行使而发生侵犯第三者著(译)作权、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专有出版权等情况,由甲方承担全部责任,并赔

偿因此给乙方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乙方可以终止合同,不予支付稿酬。乙

方已经支付稿酬的,有权予以追回。

第 三 条 甲方在自己作品中引用或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应取得他人许可,并

承担付费责任。因著作权人向乙方追索或需由乙方先行支付的,乙方可先行

代付,乙方有权从甲方应得稿酬中扣除。甲方应得稿酬不足以支付上述费用的,乙方有权向甲方追索。

第 四 条上述作品全部篇幅约千字(含标点符号、章节目必需的排版空行),其中黑白图插页面,彩色图插页面。版面字数可在原稿字数基础上上下浮动10%,超过此幅度,乙方有权要求甲方删节。甲方拒绝删节的,视为违约,乙方有权中止合同,甲方应赔偿乙方为此而投入的编辑、排版等费用。

甲方向乙方交付作品应同时提供作品的电子版和打印稿或誊清稿复件,并自

留底稿。打印稿或誊清稿复件应做到“齐、清、定”:

齐——作品的文、图必须齐全,图稿清晰度应符合制版要求。

清——文稿用统一的打印纸或文稿纸,墨(字)迹清晰,外文的文种、字体、字

号能明确辨认,改动处勾画清楚。

定——内容确定,稿件发排后一般不再修改、增删。

第 五 条甲方应于年月日前将上述作品的电子版和打印稿或誊清稿复件

交付乙方,如系教材,甲方应同时向乙方提供该教材的教学多媒体课件(此

系选择性条款,如甲方不能提供,可选择划去)。甲方因故不能按时交稿,应

在交稿期限届满前30日通知乙方,双方另行约定交稿日期。甲方到期仍不能

交稿,应按本合同约定的字数按每千字15元向乙方支付违约金,乙方可以终

止合同。

第 六 条甲方交付的稿件未达到合同第四条约定的要求,而且甲方拒绝按照合同的约

定修改,乙方有权终止合同。如经反复修改仍未达到合同第四条的要求,乙

方应按收到稿件的实际字数按每千字15元向甲方支付退稿费,合同终止。

第 七 条乙方应于甲方交齐符合出版要求的电子版和打印稿或誊清稿复件后于年

月日前出版上述作品。上述作品的印数、版次、定价、装帧等,由

乙方斟酌双方利益及市场供需情况而定。在授权期限内,乙方有权根据实际

需要作出决定,甲方不予干涉。因故不能按时出版,乙方应在出版期限届满

前30日通知甲方,双方另行约定出版日期。乙方到期仍不能出版,甲方可

以终止合同,乙方应按收到稿件的实际字数按每千字15元向甲方支付退稿

赔偿金。如因作品选题未获乙方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而不能出版,得免除乙方的任何经济责任。

第 八 条在授权期限内,乙方出版的上述作品因时势和学科发展而有修订必要时,甲

方应在乙方要求的期限内完成修订,甲方亦可自行决定修订,但无论是应乙 方要求完成修订或甲方自行决定修订,上述作品的修订版(含第二版、第三

版等修订版次)均为甲方授予乙方的专有出版权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甲

方不得将上述作品的全部或一部分,或将内容稍加修改以原书名或更换书名

或更新版次授予第三方另行以出版、翻译、录制等方式使用,如违反本条规

定,甲方应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责任,赔偿乙方的全部经济损失,并按新版总字数每千字100元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第 九 条乙方尊重甲方确定的署名方式。合作作品的第一作者(主编视为第一作者)应保

证拥有其他作者授予的代理权。如因此而造成侵犯其他作者权益的情况,第一作者应负全部责任,并赔偿乙方由此遭受的全部经济损失。

第 十 条甲方授权乙方可以在国家著作权允许权限之内对上述作品进行修改、删节、增减图表及前言、后记,但实质性的改动结果应得到甲方的认可。

第十一条甲方有责任审读上述作品的校样。甲方应在收到校样后日内无偿完成审

读,签字后退还乙方。乙方应按经甲方审读签字的校样作为付印的依据。如

原稿与经甲方审读签字的校样不一致时,以后者为准(双方约定校样不送作者 审读者除外)。甲方未按期审读,乙方可按付型样付印或推迟第七条约定的出 版日期。因甲方确需修改造成版面改动超过5%或未能按期出版,甲方应承担 全部改版费用和推迟出版的责任。

第十二条 鉴于本作品市场需求较少,甲方自愿为乙方提供出版资助元整,此款

应于年月 日前汇入乙方账号。甲方未按约定时间和金额汇入乙

方账号,视为根本性违约,乙方有权中止合同。乙方户名: 复旦大学出版社

有限公司,账号: ***007147,开户银行:交通银行曲阳路

支行。

第十三条乙方向甲方支付报酬的方式和标准为(请在以下相应款项的空框内选择其中

一项打“√”,并填写相应内容):

(一)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

基本稿酬正文:元/千字,其他:元/千字。

印数稿酬×印数。

(二)一次性付酬

正文:元/千字,其他:元/千字。

(三)不付稿酬

第十四条乙方因图书发运造成退货残损、作品滞销、库存积压等原因,有权对上述作

品作报废处理。乙方因作品滞销、库存积压等原因作报废处理的图书,甲方 有以特价(作品定价的3折及以下)优先购买的权利。

第十五条上述作品出版后,乙方可以自行决定重印。上述作品出版后,甲方有权对其

进行修改并要求再版,但应事先与乙方磋商,以利乙方安排新老版次交替的 时机。乙方重版(印)后,应将印数通知甲方,并按第十三条的约定向甲方

支付报酬。

第十六条 在授权期限内,如图书脱销,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重印。如甲方收到乙方拒绝

重印的书面答复,或乙方收到甲方重印的书面要求后2年内未重印,甲方可 以终止合同。

第十七条上述作品出版后,作品电子版和打印稿或誊清稿复件由乙方自行处理。第十八条上述作品首次供书后,乙方向甲方赠送样书册,并以折价优惠售予

甲方图书册。甲方的购书款应:

□ 在付印前首次支付全部书款的50%,计元,余款于年

月 日前结清;

□ 在付印前一次性支付全部书款,计元。

乙方的户名、开户银行及账号见本合同第十二条。

甲方愿以本书稿酬作质押或由提供担保。上述作品以后每次重印,乙方

向甲方各赠样书册。

第十九条双方因合同的解释或履行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由重庆

市著作权合同管理机构调解。如调解不成,由重庆市仲裁委员会仲裁。

第二十条本合同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年;有效期内本合同条款如需补

充、更改,由双方商定;在合同期满前3个月,双方商定本合同的终止或

延长事宜。

第二十一条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为凭。

甲方:

(签章)

乙方:

(签章)

丙方:

(签章)

二维码在图书出版行业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二维码;出版;移动互联网;增值服务;营销

【作者单位】谢广灼,人民日报出版社。

二维码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商品包装、电子支付、广告宣传、商家活动、影视媒体、商务往来……越来越多的行业进入“二维码时代”。与此同时,出版行业也嗅到了二维码的商机,出版商们纷纷尝鲜,出版了很多印有二维码的图书。在笔者担任责编的图书中也有几本使用了二维码,因此,笔者对二维码的内容制作、呈现方式、创新方式等进行了一些思考,在此分享,以求抛砖引玉。

一、二维码的本质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要想在图书出版行业中灵活、有效地使用二维码,首先要熟悉二维码。其实,二维码与我们常见的条形码一样,都是一种可以被扫描设备直接识别的图像编码形式。不同之处在于:条形码存储量小,可存储的字符种类有限,一般只存储一串数字;二维码存储量大,最多能存储1000多个字符,包括数字、大小写字母、各种符号等。二维码为什么会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成为市场营销的新宠?这与二维码的大存储量有关,也和二维码的特点有关。

1.二维码是一个网址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而使互联网联通起来的最大功臣就是“超链接”,通俗来说就是“网址”。我们看新闻、买衣服、玩游戏、刷朋友圈,从本质上看都是在一个个网页中完成的。那么,当我们在二维码中存储一个网址时,这个二维码就变成了一个“超链接”。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二维码:我们制作二维码时在其中存储了一个网址,这个网址所指向的网页中已经放上了想让用户了解的所有内容。只要用户用手机APP扫描该二维码,该APP就会打开网页浏览器,读取事先存储的网址,并打开网页,将内容展示给用户。

2.二维码的本质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二维码并不是新技术,为什么到近几年才被广泛使用?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如果没有智能手机这一扫描设备和移动网络的支持,二维码就是无水之鱼,无论如何也“游”不起来。

因此,二维码是一个网址,但更是一个入口,其本质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虽然二维码只提供从印刷图形转到互联网页面的服务,但它却为所有手机用户打开了一道门,这道门就像童话故事中的“奇境之门”,可以神奇地通向任何网页。结合图书出版行业来说,二维码在图书中的应用就是“移动互联网+图书”。在国家大战略倡导“互联网+”的美好时代,二维码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想象。

3.二维码是一个简单的工具

作为出版从业者,我们未必了解二维码背后的工作原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轻松地使用二维码。而且,二维码服务商也越来越多,他们提供的种种服务,使得二维码从制作到发布、从资源上传到营销推广,都变得非常简便。因此,我们需要的只是具备开放的移动互联网思维,并非二维码的工作原理或知识。

二、图书增值服务的核心是增强用户体验

二维码在图书出版行业中的应用之一就是提供图书的增值服务,主要形式是通过二维码向读者提供文字阅读之外的视频、音频、图片、动画演示等多媒体内容。比如在教育类图书中增加教师讲解视频,在菜谱类书中增加菜品制作视频;在旅游类书中增加风景视频或精美图片,在文学类书中增加背景音乐或文章朗诵音频;对图书中限于篇幅未能展开的内容进行补充等。这些增值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多种多样的阅读体验。当然,图书增值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只要抓住为读者服务,增强读者阅读体验的核心,就会受到读者欢迎。以下是一些可行的表现形式:

1﹒跨媒体阅读

在电子产品非常普及的今天,富媒体电子书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富媒体电子书的载体是电子产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随意调出与阅读内容相关的音视频资源和拓展材料,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而传统的纸质书则受限于固定的“白纸黑字”,表现形式单一。但二维码出现之后,纸质书“穿”上了科技的外衣,搭上了多媒体的顺风车,跨媒体阅读成为可能。

目前市场上使用二维码的图书中,最常用的形式就是二维码视频;图书品种主要集中在教育类、养生类和旅游类。主要原因是这几类书的内容可以通过视频进行更准确的传达,而且这几类书的目标读者对视频也有一定需求。例如一本印有二维码的菜谱书,书中每一道菜品的图片旁都有一个二维码,读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观看这道菜的视频讲解。

2﹒为读者提供便利

阅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有时会查阅很多相关资料,有时会对书中的表格、数据等感兴趣,有时想把一段话摘录下来,甚至有时想要根据一本书做个PPT……如果我们能根据图书的特点,事先为读者准备好这些内容,相信读者会非常惊喜。虽然编辑在出版过程中可能会付出更多的时间,但一次努力就可换来千万读者的方便,这些工作还是值得一做的。例如编辑励志类书时,可以把书中的励志格言、操作图表等做成二维码供读者下载;编辑英语词汇类书时,可以把书中的单词按章节做成记忆卡片,读者用手机扫描下载后就可打印出单词卡片随时使用。

3﹒为读者提供互动交流平台

纸质书传递到读者手中后,读者与编辑之间的通道几乎是闭塞的。如果在图书中放一个二维码,读者就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对图书进行评价。编辑可根据读者的评论和建议及时回复,这会让读者觉得这本书是有售后服务的。通过编读之间的互动,读者的阅读体验将更加丰富。

除了让编辑和读者互动起来,也可以让作者与读者互动起来、读者与读者互动起来。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就好像为这本书建立了一个论坛,提升了这本书的活跃度。使用二维码较多的教育类图书,可以在重点题目或讲解中放置互动二维码。读者和作者都可以通过二维码应用对这道题目进行充分讨论。通过讨论,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了题目和知识点,更像是感受了一次一对一的教学辅导。

nlc202309031233

4﹒纠错和补充

图书是遗憾的艺术品,因为任何图书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毫无差错和缺陷。很多错误是在出版后发现的,但除非再版,否则无法修改。如今,如果出版后发现错误,编辑可借助二维码技术,将勘误内容放到二维码所指向的网页中,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阅勘误内容。这不但表达了出版者的诚意,更可以让图书质量尽可能地趋向完美。另外,图书出版后,如作者还想修改或补充部分内容,也可通过二维码实现。

案例1:二维码内容的提炼

《成语英雄》是根据河南卫视同名电视节目《成语英雄》编辑而成的一本书。因为该书内容取材于电视节目,拥有丰富的视频素材,所以从图书策划阶段我们就计划在书中增加二维码。但是,喜欢成语类图书的人大都看过《成语英雄》电视节目,在书中放置视频,扫码率不会太高,反而浪费了图书资源。而据调查分析,读者最感兴趣的是专家对成语进行讲解的视频,但电视节目有几十个小时,一旦看过之后再去找这些视频片段非常困难。根据这些信息,编辑决定从电视节目中找到所有精彩的成语讲解片段,将这些片段做成二维码,放到图书中去。

图书出版后,读者对这些精彩的成语讲解视频很感兴趣,扫码率一直很高。寻找和剪辑这些视频片段确实花费了很多时间,但这些视频为读者提供了便利,体现出了二维码的价值。

案例2:二维码形式的设置

《追火车》是一本旅游摄影类图书,该书作者追拍火车十几年,行程40万公里,积累了30万幅照片和数百段高清视频,多媒体资源相当丰富。

在策划之初,我们就想利用作者的这些多媒体资源让读者获得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甚至想让这本书成为一本拍火车的多媒体百科全书。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就是二维码。当时主要的设想有以下几种:(1)视频和图片的观看和下载。所有与本书相关的视频都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线观看;每章内精选10幅图片,读者扫描二维码可立刻将图片下载到手机,可以做成手机桌面,也可以即刻分享给朋友。(2)拍摄地卫星地图随意查。所有拍摄地点都通过经纬度设定二维码,读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可通过卫星地图查看当地地形和拍摄机位图。(3)现场直播随时看。将二维码链接到作者的视频直播平台,读者随时可扫描查看,如果赶上作者正在拍摄火车,就可以看到真正的现场直播。(4)永远读不完的一本书。在每章后设定拓展阅读二维码,二维码内的内容可根据作者拍摄的推进随时增加和修改。相当于这本书的内容是无限扩展的,读者永远不会读完这本书。(5)建立火车数据库,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图书中所有火车的数据,包括火车的型号、功率、产地、服役情况等。

以上几点设想是令人激动的,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主要的是如何保证图书的艺术性。一本旅游摄影类书,如果失去了美感,全书都是密密麻麻的二维码,也就失去了它的欣赏性。谈了好几个设计师,都没能将二维码与图书很好地融合,于是编辑决定将二维码全部去掉,就做一本普通的旅游摄影书。但是经过调查以及在视频网站进行试投放,大部分人对火车视频很感兴趣,认为这是该书的一大特点,不该去掉,而且该书作者也认为这些视频和图片非常宝贵,他想和更多的人分享。

编辑最终决定保留二维码。经过与设计师的多次沟通,终于找到了比较完美的排版方案。全书版式变为简约的模块化,每一页根据图文情况,有变化但整体统一。二维码都加上底色,也作为一个模块进行排版。为了让二维码更加简约,编辑还对二维码进行简化处理,书中所有二维码的密度都在30×30行以下,看起来比较宽松,没有了密密麻麻的感觉。

当然,为了兼顾图书的美观,编辑还是删除了一些二维码,只实现了预想中的部分功能。图书上市后,读者对二维码的展示形式比较肯定,支持的声音占大多数。据后台反馈的数据来看,每个二维码每天的扫描次数在20次左右,全书二维码每天被扫描的次数超过1000次。

三、二维码营销的核心是影响读者传播或购买

利用二维码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有可能会产生口碑传播效应,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营销。但如何利用二维码直接吸引目标读者,产生营销效果,才是图书出版商最关心的问题。二维码在营销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制作简单成本低,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跨媒体传播方便快捷,扫描效果可跟踪,等等。而且,二维码营销中的读者不是被动参与营销,而是主动参与营销。当客户拿手机去扫描二维码的时候,说明他对这个产品感兴趣,营销成功的概率肯定会高很多。但是,二维码营销只是一种手段,科技只是二维码的外衣,其本质还是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受众传播或购买。

图书出版行业中的二维码营销主要有以下形式:

1﹒在图书上设置二维码

(1)把出版商的微信、网店、官方网站的二维码印刷到封底,供读者扫描关注。这样做可促进目标读者成为忠实粉丝,进而带动信息传播和图书销售。

(2)制作“图书简历”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本书的作者信息、内容简介、成书情况、特别说明、电子书等。这种形式让读者对该书的了解更为深刻,二维码提供的信息也有助于促成读者直接购买或积极参与营销活动。

(3)购书优惠二维码。在书上设置二维码,用文字提醒读者:“扫描二维码可以优惠价格购书”。这种形式可有效影响潜在读者,促成购买。

(4)时时更新的二维码。在图书封底放二维码,二维码下有文字提示:“二维码实时更新,扫码有惊喜。”读者把书买回去后,可以随时扫描二维码,查看与该书相关的最新活动和相关资讯。这种二维码在不同时间扫描内容都不同,显得非常神秘,容易吸引读者扫描并传播。

2﹒在图书卖场或其他展示场所设置二维码

(1)在卖场的广告位、宣传海报或易拉宝上设置二维码,读者扫描转发后可获赠送礼品或购书券。所有礼品和购书券上也都印上二维码,这可以进一步提高扫码率。

(2)用新颖的二维码形式吸引读者主动扫码,提高扫码率。比如在卖场用图书码堆的形式做一个大型的二维码,读者看着新奇肯定会扫码看看,这就提升了扫描率,完成了传播。

nlc202309031233

(3)在图书订货会或图书活动现场也可以利用二维码提升读者的参与程度。例如,扫码关注出版社微信号,可参与抽奖;设置二维码活码,读者在不同的时间扫描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多扫描几次就有机会获得赠书。

3﹒利用微信或其他互联网媒体

(1)在微信中设置购买链接二维码和产品信息二维码。订阅者可以直接长按二维码,识别后进入购买页面或信息页面。

(2)制作图书相关视频或相关文案,在互联网形成广泛传播。视频或文案中可插入二维码,读者扫描后可直接购买图书或了解图书信息。

(3)利用二维码邀请读者参与营销活动。比如出版社要举办征文比赛,就可以直接在网络媒体(或平面媒体)上放一个设计巧妙的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相关信息,甚至直接提交征文文章。

4﹒“纸电”结合营销

阅读纸书的时候,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下载该书电子书(可以选择试读、收费、免费形式)。同样,该书的电子书试读章节在社交媒体中传播时,也可放一个二维码,读者扫描二维码后可以了解该书信息或直接购买纸书。

5﹒利用反馈信息进行精准营销

现在有些二维码服务商可以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使用他们提供的活码,出版商可以对扫描者进行分析。可供出版社分析的参数有扫码者地域分布、手机系统、使用终端、忠诚度等。出版商可根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营销重点或优化营销文案,以获得更好的营销效果。

案例3:《记忆乡愁》

《记忆乡愁》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编的一本名家乡愁作品集,该书的特点是每一篇作品都有配图和配乐朗诵。除此之外,该书还设定了一些二维码,目的是吸引读者参与到图书的营销中来。

(1)“彩蛋”二维码。内容包含该书制作过程中的版式、封面展示以及将要举办的活动和周边产品等。而且,在二维码中会提示读者:转发该页面到朋友圈或微信群将有机会获得图书周边礼品。

(2)“每个人的乡愁记忆”二维码。读者关注出版社微信,转发该页面到朋友圈,并写一句关于乡愁的话,只要读者转发微信,他的话就会成为这个二维码内容的一部分。

(3)增值服务。包括所有文章的声音朗诵链接以及供读者下载的信纸、书签、明信片等。

四、二维码设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二维码的展示需要挖掘和评估。放在什么位置,怎么放,放什么内容,都需要深度分析。分析的维度有很多,比如读者是否需要这些增值服务,是否会影响阅读的连贯性,增值服务的类型和文件大小,二维码的展示形式等。千万别忘了,图书增值服务的核心是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并不是增加噱头,哗众取宠。

2.二维码的展示形式一定要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并兼顾图书装帧美感。既不要都是二维码,也不要因为一个二维码让读者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是一些艺术性比较强的图书,放二维码更需要慎重。

3.数据量的大小也是制作二维码时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不影响效果的情况下,二维码中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应尽可能地压缩,以减少读者的流量消耗。如果二维码中的内容需要耗费大量数据流量,一定要给读者提示,并建议读者在WiFi网络环境下阅读、观看。

4.二维码营销一定要在形式上创新,如果不创新就无法突出二维码营销的亮点。当然,营销文案也一定要创新,否则就难以和新颖的营销形式相匹配。

5.二维码营销需要终端书店、网上书店以及电子书销售平台的全力配合,畅通的渠道可以让读者的体验更好,也更容易产生营销效果。

6.二维码营销的关键是增加铺码数和提升扫码率。出版方一方面应利用各种渠道增加铺码数,使读者有机会看到二维码;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引导读者进行扫码,尤其当编辑与潜在读者面对面互动时,更应该积极引导读者完成扫码。

五、二维码应用需要更多创新

二维码在图书出版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利用好这个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肯定会为图书出版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当然,这需要更多的出版商加入进来,大家共同探索、创新;也需要技术公司的全面协助,开发出更多针对图书出版的二维码新功能。下面用一些创新思考结束本文:

1.提供更简洁和有趣的二维码形式。现在的二维码,都是以黑白相间的像素点组成的平面图形,通过技术手段,二维码形式或许会变得更加丰富。

2.为纸质书带来和电子书同质的阅读服务。比如做读书笔记、做章节评论,对读者的阅读进度进行提醒,告诉读者谁在读同一本书等。

3.资源检索更方便。一本书中的所有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源,都可以通过一个平台查询检索。同一本书的不同读书笔记、读者评论等都可实现快速检索。

4.提供各种收费二维码。收费二维码可以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内容和更好的服务,读者扫描二维码时可选择支付费用或只看免费内容。

5.实现无缝购买。在任何场合扫描二维码后都可指向购买网页,引导读者进行购买。读者下单后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网上银行等支付书款,销售平台则立刻开始发货。

浅谈行业科普图书的策划与出版 篇4

与此同时, 笔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 即社交媒体上行业精英与普通大众的良好互动。社交媒体的出现极大地助力了互联网改变受传地位的功能, 进一步让普通大众掌握了发声的机会, 将一大批某一领域的专家推至公众眼前。他们发表的内容以专业知识、工作中的趣事为主, 间或以业内人士的姿态对行业相关新闻发表评论, 并时常被主流媒体引用。他们以犀利幽默的文笔、鲜活生动的形象获得了无数网友喜爱, 每条微博都有上百的评论和转发, 在粉丝中拥有极高的威信。也就是说, 从社交媒体中可以透视到这样两类人, 一类是对某些行业怀着极大兴趣的网友, 另一类是对所学专业或所从事的行业有着极大热情, 渴望在传播知识、分享经验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的行业精英。

但是, 社交媒体上的交流毕竟是碎片化的, 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民众都急需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载体作为彼此沟通的桥梁。

成功策划运作《布老虎丛书》并提出“布老虎”这一概念的安波舜先生有一个观点:金牌编辑包装思想, 银牌编辑包装作者, 铜牌编辑包装图书。也就是说通过包装一个概念形成一个流派, 形成一种浪潮, 最后形成一股持续的销售波[1]。一面是现实生活中某些行业和普通民众之间的巨大矛盾, 一面是新媒体领域的有效示范和一定的市场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 一个新概念——行业科普图书应运而生。行业科普图书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兼顾了社会效益, 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科普图书新形态。

一、行业科普图书的概念界定

科普图书是指关于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通俗读物, 如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科学类科普图书, 各类实用技术类图书以及部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方面的图书, 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类知识性图书等[2]。依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科普图书进行不同的分类, 主要有知识普及类、科学人文类、科学文艺类、少儿科普类等。

行业科普图书可以被视为专业图书的通俗版, 但并不同于当下广泛认同的科普图书。科普图书所表述的内容大多集中在自然科学, 科普对象大多集中在少年儿童, 这两个集中大大禁锢了科普图书市场, 阻碍了科普图书的发展。

事实上, 科普图书的内容和对象已经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有所改变。科普图书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自然科学, 而是在文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各个学科开花结果, 出现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科普图书”。科普对象也不再局限于少年儿童, 而是逐渐转向成年人。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生活阅历的增加, 在频繁接触各行各业的过程中, 加大了对各个领域的兴趣, 急需通俗专业图书的滋养。

综上所述, 行业科普图书具体是指以一个行业或职业为中心, 采用“科普”的方式传递专业知识, 促使读者更加了解该行业的科普图书新形态。

二、行业科普图书的策划

(一) 行业的选择

策划出版行业科普图书, 首先要对科普的行业做出选择。

由国家统计局起草,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 将我国现阶段的所有行业分为17个门类, 98个大类, 该项国家标准可以作为编辑和作者选择行业时的基本框架。除此之外, 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可供参考。

事实上, 并不是所有的行业或职业都适用于出版行业科普图书, 笔者认为, 该行业至少应满足以下四点中的一点或几点:

(1) 神秘性。即该行业与普通民众的生活距离较远, 甚至因为其行业特殊性而在以往的传播中被添上某些神秘色彩, 例如法医、考古工作者等。选择该类行业, 不但满足了读者的猎奇心理, 还因其先天具有的话题性而有利于图书的销售推广。

更重要的是, 该类图书还可以与图书市场中某些一味追求怪诞刺激、罔顾科学法度的文艺作品形成对抗, 纠正在读者中形成的错误观念, 真正做到《科普法》中所要求的“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2) 神圣性。即该行业在普通民众中具有较高的地位, 普通民众因为心驰神往而对其有了解的欲望, 却又由于信息和渠道的匮乏而无从了解, 例如外交官、飞行员、主持人、检察官等。

(3) 贴近性。即该行业和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普通民众可以借此机会解开疑问, 方便日常生活, 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如银行业、保险业、消防员等。

(4) 热点性。即一段时期内的社会热点, 或是普通民众最为关心的行业, 例如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航空航天等。

除了适合选择的行业, 也有一些不适合的行业。但笔者认为, 只有相对不适合, 没有绝对不适合, 任何晦涩深奥复杂的原理或技术都可以通过编辑作者的妙手以鲜活有趣的姿态呈现公众面前。

(二) 内容特色

1. 内容和体裁。

行业科普图书的内容和体裁并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普及类, 从业人员的日常生活趣事、成长经历、漫画、绘本甚至是小说都可以成为行业科普图书的载体, 实践证明, 融入情节、态度的隐形科普比一本正经的科普更容易吸引读者, 从而真正达到科普的效果。

2. 文字风格。

既然是科普图书, 就要保持科普的基本原则——非专业语言写作。这就要求编者和作者要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让作品尽可能的生动活泼。例如在《空中的音符——一架飞机带你探索民航》一书的第四章《飞机的真爱之旅》中, 作者以一个飞机的视角, 采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叙述方式讲述了一架飞机被航空公司购买的过程, 包括飞机选型、飞机采购、接机、试飞等知识。作者用相亲来比喻采购过程, 迎亲比喻接机过程, 试飞比喻婚检, 还有过水门的婚礼, 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3]。

非专业语言写作并不代表着对专业术语的完全抛弃, 而是要在“服务读者”理念的指导下, 向读者介绍一批专业术语, 简化或规避一批专业术语。除此之外, 书应鼓励作者摒弃科普只能一本正经的惯性思维, 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字风格, 既可以是散文诗一样的抒情语句, 也可以是嬉笑怒骂的犀利言辞, 还可以是不经意的冷幽默。

3. 态度倾向。

社交媒体中的行业精英之所以深受网民喜爱, 正是因为从业人员的形象更加真实, 他们褪下了职业光环, 甚至有点颠覆了职业中应有的正襟危坐的形象。他们和网友分享着工作当中的种种经历和情绪, 甚至毫不掩饰愤怒, 他们会讲科普、会调侃、还会爆料揭黑幕, 就像普通大众身边的一位朋友。

霍夫兰的说服研究结果表明, 单方面消息对受教育程度较低者最有效, 而正反两方面消息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最有效[4]。如果行业科普图书刻意回避问题甚至粉饰太平只会起到反作用。

由此可见, 行业科普图书对编写人员的要求非常高。编写人员既要有发现机会的眼光, 又要对该行业有深入的了解, 还要有能够将材料完美组织的创造力和才华。当然, 最重要的是编写人员应具有对该行业的无限热爱和服务式科普的心态。

三、行业科普图书出版的积极意义

行业科普图书不仅因为顺应市场而有着获得经济效应的潜力, 还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行业科普图书最重要的价值就是通过传播专业知识达到消除某些行业和普通民众之间巨大矛盾的作用。

其次, 行业科普图书可以提高某些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 从而使得从业人员获得职业自豪感, 以此加强行业自律,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再次, 行业科普图书也可以成为职业启蒙教育的一部分。青少年通过阅读行业科普图书挖掘自己的兴趣, 为今后选择职业提供参考, 既避免了选错专业入错行造成的遗憾, 又为某些行业培养了后备力量。

另外, 行业科普图书的成功还可以带动读者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热情, 从而促进传统科普图书和专业图书的发展。

总之, 行业科普图书的出现, 不仅可以为有志于将自身所学奉献给广大民众的专业人士提供平台, 还可以为某些行业和普通民众之间架起沟通桥梁。

参考文献

[1]周百义.作者资源的开发与维护[J].出版科学, 2008 (4) .

[2]吕芳, 吴智仁.东风劲吹之后——25年来出版的科普图书[C].2003年新世界科普创新研讨会, 2003.

[3]蒋燕, 杨荣盛.空中的音符——一架飞机带你探索民航[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 2014.

图书出版定价合同 篇5

甲方:(出版商)

地址:电话号码:

乙方:(版权所有者)

地址:电话号码:

甲乙双方就上述作品的出版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甲乙双方签订合同后,乙方应授权甲方出版上述作品,期限为年。

未经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更换出版商。

乙方不得将原书的部分内容更改为原名称或将其名称更改为由第三方出版,否则乙方应赔偿甲方的经济损失。

第二条本作品由乙方创作、翻译、编辑,如侵犯他人著作权及其他民事权利,泄露秘密,乙方应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甲方经济损失。

乙方应出具经原译文作者认可的证明或相关协议。

甲方要求上述作品的内容、文字、插图或图表符合出版标准,并保护原件满足完整性、清晰度和清晰度的要求。

第三条乙方授权甲方将作品转让给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收益的%归乙方;如果乙方允许甲方在报刊上转载上述作品,甲方应及时将作品在报刊上的使用情况通知乙方,并将收到的报酬的%交付给乙方

第四条双方签订合同时,乙方应正式交付作品原件,并填写收据一式两份。

合作工作的代表应当对其确定的签名负责。

第五条甲方有权根据出版要求对本作品的文字和插图进行必要的修改、删减和技术处理。

对原始内容的任何实质性变更必须经乙方书面批准。

第六条乙方校对证明的要求仅限于初始校准,并在约定的初始校准期限内提交给甲方。

如因乙方修改导致校样未按要求更换或版面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及时出版,增加印刷成本,乙方应承担给甲方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延期出版的责任。

第七条甲方版权使用费的支付方式和标准(以选择的为准)。

一、基本薪酬加印刷薪酬:

(a)基本报酬:千字符

(2)印刷报酬:每10,000份基本报酬,超过10,000份的部分按1,000份计算(不足1,000份按1,000份计算),每1,000份基本报酬按%支付。

二.版税:定价元_图书数量_(版次税率)

三、一次性支付人民币。

第八条作品份数确定后,甲方应在数月内将作品出版成书。

重印本出版后两个月内,甲方应按规定的标准向乙方支付重印本的报酬或版税。

甲乙双方任何一方提出修改或增加或删除本书内容,本合同相关内容可另行协商。

第九条乙方自愿补贴甲方出版费用人民币。

甲方应按照约定的要求如期公布工作。

如甲方未能按期公布,给乙方造成损失的,甲方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乙方未能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支付补贴费用,甲方可以终止合同。

如有经济损失,乙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条因甲方原因(第九条规定的作品除外)导致上述作品不能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出版的,甲方应及时通知乙方,并另行协商出版日期。

第十一条上述作品因不可抗力不能出版或不能按期出版的,合同终止,双方均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二条乙方可以折价购书,并在1月前缴纳人民币保证金。

如果甲方到期未能支付定金,甲方可以终止合同。

如甲方有经济损失,乙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付款结算前,甲方可以扣发报酬。

第十三条上述作品的原稿首次出版后的几个月内,甲方应向乙方赠送一本书;作品的手稿在出版后六个月内可由乙方从甲方处获得,甲方有权处理逾期的手稿。

如果手稿在出版前丢失,甲方应赔偿乙方基本报酬%的经济损失。

第十四条本合同是甲方的标准合同。

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可协商补充附件中与本合同同等有效的相关条款。

因此,乙方应说明需要保留的条款,否则视为同意。

本合同期满后,甲方有权续签出版合同。

第十五条本合同一式六份,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甲方合同管理机构执四份。

甲方要求本合同具备有效条件:

(1)甲方编辑部负责人签字;

(2)乙方签字;

(3)甲方合同管理机构(主编办公室)应加盖合同印章。

以上程序不完整的,视为无效。

如有争议,甲方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

甲方:乙方:

图书出版行业 篇6

[关键词]图书出版;数字出版;文化传播;数字化传播

[作者单位] 张晓军,湖北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

图书是最古老的出版物,也是促进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出版物。数字化技术的快速进步为图书出版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也给传统图书出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纸质图书销量日益下滑,实体书店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通过网络满足审美需求。例如,很多人在碰到一些不懂的术语时,往往通过“百度百科”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在cnki中检索2014年核心期刊论文(截至9月4日),引用“百度百科”的有411条记录,引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有756条记录。由此也可看出,《中国大百科全书》已受到“百度百科”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图书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2013年10月,财政部开始分年分批推动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数字出版能力;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等61家出版单位被列为第一批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实施企业[1]。这说明我国政府已经强烈意识到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这一发展趋势,并采取了实质性的支持措施。本文从图书出版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当前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图书出版的发展规律

图书出版活动产生于社会对图书的需求,社会的需求也是推动图书出版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人们对图书的需求可以分解为四个部分:

第一,需求优质的图书内容。人们需要优质的内容,以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所谓内容的“优质”可以定义为:确实能够满足人们求知和审美需要的、不同层次的、不同领域的内容。这里之所以强调“不同层次”“不同领域”,是因为大众需要的内容与具有文化积累价值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无论多么大的文化积累价值的图书都需要传播才能被人们知晓。因此,图书出版活动也就是满足人们对图书内容需求的活动。图书的内容与其他纸质出版物不同,具有系统性和长时效性的特点,图书的内容又是随社会发展而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的。

第二,需求优美的内容表现形式。图书的内容以文字和图像表现出来,人们通过对图文的阅读来认知、领悟、欣赏图书的深邃思想、深刻思维、高雅情趣。图书出版是在文字产生之后才出现的,而一个民族的文字有着历史的发展轨迹,作为图书内容表现形式的文字与这种历史轨迹是一致的。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图书的文字和图像越来越优美,尤其是图像印刷经历了雕版单色印刷、套色印刷到现代的平版套印的发展,使得图像越来越逼真、优美。

第三,需求优良的载体。从图书的简牍出版到粗糙纸出版,再到现代的精制纸出版,图书的载体在发生变化。

第四,需求获取图书的便利。从古代的书肆到现代的书店网点,再到网上书店,最后到网上数字图书下载,人们对图书的获取越来越便利。

正是人们对图书的这四个方面的需求,推动了图书出版科技和出版活动的发展。

在图书出版单位和社会需求之间有一定的图书出版制度、体制起规范作用。在社会规范的作用下,出版单位的运行形成了一定的机制。市场化和公益性出版一直是图书出版的两种运行机制,我国古代的官刻、私刻、寺院刻具有某种公益性出版的机制,坊刻则具有市场化机制。西欧在文艺复兴之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发展,图书出版采用了企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但是,无论是何种运行机制,出版的目的都是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图书出版的不断向前发展。

今天,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图书出版提供了新型的内容表现形式、载体条件和传播条件。依据图书出版的发展规律,数字化转型成为历史的必然,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目前尽管纸质图书仍有一定的需求,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材、各类考试辅导用书仍依赖于纸质出版,一些年龄较大的读者仍依赖纸质图书,但情况越来越向数字化方向发展。2012年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数字化阅读呈较快增长势头,2011年18周岁—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比上年增加1.6%,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比上年上升了5.8%[2]。图书出版的历史发展规律已经被今天的图书出版人深切感受到,图书出版人自觉和不自觉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实践。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名单”,其中包括5个出版集团,20个图书出版单位[3]。这些示范单位在数字化转型实践中走在了前列。

二、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出版物是数字图书

从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所有的出版物中,图书是最具有文化价值的出版物。图书的内容具有理论性、系统性的特点,集中体现了社会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价值观念,反映了社会思潮。17、18世纪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一系列著作的出版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带来了物理学的革命,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出版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在我国,《天演论》的翻译出版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发生,20世纪80年代《班主任》《芙蓉镇》等一系列文学作品的出版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4]。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图书的社会是如何发展、如何进步的。当前,影视文化、快餐文化、图像文化畅销,但这些感性的文化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国民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感性的文化如果缺少理性文化做支撑,是不可能有效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而以文字为主体的图书是理性文化的体现。由此可见,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不能背离图书的内容特点。

但是,数字出版改变了图书内容的表现形式、载体、传播方式,使图书概念的外延扩大到包含数字图书这种新型的图书。数字图书是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后的产物,它继承了纸质图书的内容特点,发展了纸质图书的内容表现形式,抛弃了纸质图书的载体、传播方式。纸质图书在内容表现形式上只能做到“图文并茂”,而数字图书却能达到 “图文音像并茂”。现在有些纸质图书附有光盘,如海豚出版社出版的《就这900句玩转口语》附赠英语教学MP3光盘一张,使购买者不仅能看而且能听,但它们的“图文”与“音像”是分离的载体。数字图书则能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集成在一份文件中。数字图书的传播需要网络载体,目前三网融合取得很大的进展,使数字图书有了相应的载体。数字图书的使用终端目前也已经开发出了普通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种产品。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传统的图书出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之进入到数字图书出版的时代。

三、图书出版的体制机制作用于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

图书内容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决定了图书长久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图书出版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出版制度、体制下进行的,不同的出版制度、体制决定了出版单位的运行机制。近几年,我国的图书出版单位绝大多数进行了企业化转制,实行市场化运行机制。出版体制机制的变化改变了图书出版单位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在事业单位体制下,出版单位经济利益的实现主要依赖政府;在企业化体制下,出版单位经济利益的实现主要依赖市场。为了弥补市场机制条件下图书内容选题短效性、片面性的弊端,政府建立了“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图书内容的文化价值问题。

市场化的机制使图书出版单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图书内容上,而且表现在图书的载体和发行方式上。图书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图书出版活动的发展。由此,在竞争中利用新技术降低出版成本,提高出版的经济效益,就成为出版单位的自发选择。而当前的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也成为图书出版单位自发的选择。出版单位要实现数字化转型,涉及原有的和新出版图书的数字化转换、网络发行平台建设等,这些都需要投入较大的资本。我国图书出版单位的资本大多数是国有的,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资本只能由两种方式提供。第一是由政府提供,如前所述,财政部分期分批支持中央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第二是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例如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通过上市来融资[5]。有了资本,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就有了经济条件。虽然大多数图书出版单位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但它们仍然面临着市场竞争,这种竞争既体现在内容竞争上,也体现在营销竞争上。哪个出版单位准确掌握了社会的图书内容需要,哪个出版单位就具有竞争力。内容的策划和营销策略的研究将成为数字图书出版时代的主题。

四、图书的社会需求是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所在

当前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自媒体的兴盛,人们对文化内容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互联网中有海量的作品、图片、影视可供人们免费使用,但不能由此就认为社会对图书的需求会越来越少。社会对图书的需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社会对纸质图书的需求。首先,各级各类教材教辅图书是目前最大的纸质图书需求。人们之所以选择纸质图书作为教材教辅,是因为纸质图书具有内容的系统性、可靠性特点,这是当前网络资源难以取代的。只要社会存在教育,人们对教材教辅的需求就不会消失。当然,社会的教育事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对教材教辅图书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一旦数字化教材教辅图书兴起,人们对纸质图书的需求就会减少,对数字图书的需求就会增加。其次,一些喜欢深度阅读的人需要纸质图书。因为数字化阅读有一定的局限性,影响人们的深度阅读。此外,一些习惯于纸质阅读的人也需要纸质图书。

第二,社会对数字图书的需求。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1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的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38.6%,电子书阅读率为16.8%,约有1.9亿人[2]。可见社会对数字图书的需求是很大的,而且会继续增加。目前数字图书往往是收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数字图书的使用。由于网络的版权保护困难,因此网络中存在一些盗版的免费的图书内容和一些符合著作权法的免费的图书内容,这些免费的图书内容满足了相当一部分的社会需求。

社会对作为内容的图书的需求不会减少,只会增加,但是对纸质还是数字,以及付费还是免费选择,有着需求结构上的变化。图书的社会需求特点决定了当前的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地取消纸质图书,而是要改革、完善纸质图书发行体系,充分发挥网络书店和实体书店的作用,这也决定了当前的数字化转型必须解决图书的版权问题。保护图书的版权有相当大的难度,因为不仅数字图书容易复制,而且纸质图书也容易数字化,并且公众有免费使用图书的愿望。出版单位可以在版权保护技术方面有所创新,也可以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如网络广告、赞助等,免费提供图书内容。这些都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总之,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需要出版工作者职业观念的更新、出版单位经营的创新、版权保护的创新等。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意味着图书出版活动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是图书出版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出版网.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升级预算编制启动 [EB/OL]. http://www.hbnp.gov.cn/wzlm/zwdt/xwzx/10797.htm,2010-10-10.

[2] 中国新闻出版报. 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数字化阅读呈较快增长势头 [EB/OL]. http://www.gapp.gov.cn/news/1656/93140.shtml,2012-09-26.

[3] 2013年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公示[EB/OL] . http:∥www.gapp.gov.cn/news/1664/151665.shtml,2013-06-28.

[4]王余光,汪涛.中国畅销书百年回眸(四)[J]. 出版广角,2001(2):34-39.

图书出版行业 篇7

一、实现数字转型后的时代特征

与传统出版产业相比,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更为迅速, 随着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到来, 数字出版的营销方式进行了转变,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出版业向数字化模式的发展, 数字出版也将是出版业最主要的生存方式。为了提出实现数字出版转型后的突出选题策划方案, 需要先对数字时代的特征进行分析。

1.出版媒介实现融合, 传播方式逐渐多样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 电子、传媒、出版等行业的特点逐渐凸显出来, 消费者利用越来越多的无线终端来实现多样化服务的获取, 不同的媒介实现了大融合。互联网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向更多的人传播信息, 多种通信工具被研发出来, 视频、文字等媒体资源实现了融合[1]。

在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 传统的纸质出版实现了蜕变, 在分析时代特征后, 突破出版业的限制, 不断开拓新的发展阵地, 不断丰富出版物的内容, 改变媒介形态的同时, 探索新的经营方式, 构建多元化的出版格局, 实现不同媒体类型之间的跨越, 将更多的内容面向网络出版和电子终端出版。不同的出版媒介进行融合后, 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 不同出版资源的形态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实现了对不同媒体市场的全面覆盖, 消费者的需求也发生变化, 消费者全体也发生转变。出版社根据自身丰富的资源, 通过对数字技术的应用, 实现了出版资源的立体化传播, 将纸质书籍与互联网、光盘等捆绑起来, 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 面向手机和网络进行宣传, 降低了不同媒体分别运作的投入, 出版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降低, 出版物的附加值得到提升。

2.消费者阅读方式逐渐转变

图书的选题策划需要依据读者的需求进行, 当前出版市场的主要客户是80后和90后, 这些人的文化需求和阅读习惯逐渐变化, 这一代读者在快速的社会步伐下, 倾向于内容轻松的出版物, 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娱乐和消遣, 信息的获取逐渐向“浏览式”过渡, 碎片化的阅读方式逐渐突出。

年轻一代的读者逐渐将网络和手机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逐渐抛弃传统的纸质信息, 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 这种趋势将继续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 中国的手机网民逐渐增多, 因此出版业的潜在读者也逐渐曾多。读者阅读习惯的转变使得出版行业必须对选题策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出版环境的变化[2]。

二、图书选题策划方案

1.融合媒介形式, 实现资源共享

在媒介实现融合的背景下, 大量的信息逐渐向共享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 出版社必须建立科学的采编流程, 以出版编辑为中心, 打破不同传播媒介的界限, 实现媒体终端的整合, 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重复开发优势出版资源, 不断探索新的媒体传播手段, 不断丰富媒介形态, 在不同的出版媒介之间进行转换, 提高不同资源的出版效益。结合纸质出版物的调查结果, 将反应最好的选题向手机图书、网络图书发展, 以读者的需求为根本依据, 发展新的产品形态, 保证图书在不同的媒介转换过程中换发全新的活力。

2.跨媒体策划

编辑选题的过程中, 需要充分考虑图文音画的传播, 将多媒体的编辑手段应用进来, 实现新时代下的跨媒体策划。在国家定制相应的数字出版产业政策后, 多数出版社紧跟时代的步伐, 向数字出版转型, 不断发展符合出版业务。在这种行业发展状况下, 出版社必须成为手机出版和网络出版的主体。出版编辑在惊醒选题策划时, 根据手机和网络媒体的相关特点, 充分考虑媒体传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满足不同资源载体的整合需求[3]。

3.将源头策划转向全程策划

在图书出版市场的竞争中, 出版社更加重视全程策划的观念。虽然出版编辑的选题是出版工作的第一步, 但对图书的选题策划必须贯穿于整个图书出版过程。图书选题策划具有较强的动态性, 它与市场调研、选题设计、效益预算、售后服务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选题策划并不是孤立的, 在图书的出版过程中, 每个环节都以选题为中心。编辑需要根据选题的进展, 结合时代背景和市场需求, 对相关选题决策进行调整, 在宣传、出版、反馈的多个环节中贯彻选题思想, 提高选题策划的效益。

在数字出版的时代背景下, 为了保证选题策划的便利有效, 编辑可以利用网络和移动设备做好市场的调研工作和预测工作, 把握独特的视角, 需要编辑具有很强的市场洞察力和敏感性。

4.突出选题特色

数字出版时代, 选题策划需要有一定的品牌效应, 选题也应突出特色。出版社应当利用各种媒介的优势, 加强品牌与读者的接触, 不断发挥选题策划的优势, 将单纯的选题策划逐渐延伸到出版方向, 发挥网络产品和手机读物的相关选题优势, 为读者提供多方位、多形式的跨媒体互动平台, 不断丰富出版物的表现形式, 保证将选题的内涵的特有的文化优势传递给更多的读者, 强化品牌影响力的同时, 加强读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方便日后在更广阔的平台与空间发挥竞争优势。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来临, 传统的出版方式逐渐向数字出版方式过渡。在新形势下, 出版社的重点任务是优化选题策略, 丰富出版内容分, 提高出版效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出版社就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消费者和市场, 通过对读者和市场特征的分析, 完善图书选题规划。

摘要: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数字出版作为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受到广泛的关注, 它是出版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将大大丰富传统出版物的内容, 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之后, 时代背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本文结合数字转型后的时代特征, 分析了数字时代下图书选题策划的方案。

关键词:数字出版,转型,选题策划

参考文献

[1]刘寒娥.数字出版时代图书选题策划的全媒体攻略[J].内蒙古社会科学, 2011, 32 (3) :130.

[2]林利红.数字时代图书选题的深度开发[J].科技与出版, 2011, 1 (366) :25.

图书出版行业 篇8

1核算图书成本应遵循的要求

1.1 应加强事前对成本费用支出的审核和控制

按照市场预期销量进行成本费用预算控制。 鉴于图书时效性强,一种图书推向市场前要做好大量前期调研工作,从选题出版、销售各环节综合考量,注重测算图书出版经济效益。

1.2 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认真做好原材料的,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1.3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正确划分计入出版成本和费用与不应计入出版成本和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出版物成本和期间费用之间的界限;正确划分各种出版物成本之间的界限。

2图书成本核算项目

图书成本是在图书这种出版物产品形成过程中耗费的支出。 具体包括:稿费、版税、校订费、策划费、纸张费、排版制版费菲林费、租型费、光盘磁带、印刷费、装订费、编录经费等。

2.1 稿费和校订费

指支付给著者、译者、校订人员的基本稿酬、印数稿酬、翻译稿酬等所有报酬和校订费。

2.2 版税

版税是出版者在版权拥有者授权时所支付的版权使用费。

2.3 策划费

指选题、策划支出的相关费用,包括选题、策划人员支出的差旅费、调研费、研讨会费、电话费、咨询费、劳务费等费用。

2.4 纸张费

包括:正文用纸;装帧材料,指书刊封面及各找装帧用的纸张;插页纸张。

2.5 排版制版费

指用于图书排版、制版及传版的费用。

2.6 租型费

指向其他单位租租赁型版、 支付给出租型版单位的专有出版权再许可使用费。

2.7 菲林费

指胶片费。

2.8光盘磁带

指为图书配套销售的不单独定价的光盘磁带制作费用。 具体包括母盘(母带)制作费用、复制费用、包装盒、AB贴等费用。

2.9 印刷费

指印制过程中发生印刷费用。

2.10 装订费

指装订过程中的折页、配页、平订、封面烫金、上封面、护封、封套、包装等费用。

2.11 编录经费

编录经费是书刊在编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包括编录、设计、校对、摄绘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业务会议费、组稿采访费、摄影费、样书赠阅费、图书资料费、内部刊物费、宣传费、材料费等费用。

3成本和费用核算应设置的账户

3.1 “生产成本”账户

本文介绍的“生产成本”账户涵盖了策划成本、直接生产成本、分配的编录经费等成本核算项目。

“生产成本”账户用于核算出版图书编印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贷方登记完工转出的各种图书的成本,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尚未完工的图书在产品成本。 本账户按“稿费”、“版税”、“校订费”、“策划费”、“纸张费”、“排版制版费”、“菲林费”、“租型费”、“光盘磁带”、“印刷费”、“装订费”、“编录经费”等项目设置明细账户。

3.2“应计生产成本”账户

“应计生产成本”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于核算出版出版企业按预算成本计提的应计入图书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由于账期等因素影响,有些生产费用不能及时计入成本,为及时核算图书成本,需要按预算成本预先提取计入图书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各项预提费用,贷方登记预先计提的生产费用,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尚未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果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实际支付的预提费用大于已预提的数额,应按实际支付的数额及时调整该品种图书成本。本账户按“稿费”、“版税”、“校订费”、“策划费”、“纸张费”、“排版制版费”、“菲林费”、“租型费”、“光盘磁带”、“印刷费”、“装订费”、“编录经费”等项目设置明细账户。

4图书成本计算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4.1 将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

应建立图书成本登记卡,按照图书名称(或类别),在各品种之间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

4.2 月终结算及成本结转

月份终了时, 将图书成本登记卡上的有关成本项目的金额进行汇总。 对于已验收入库,但生产费用尚未结算的产成品,需要按预算成本计提并登记入账,贷记“应计生产成本”科目,借记“生产成本”科目。 待实际结算时计入 “应计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冲减计提的生产费用。 对已完工的产成品进行成本结转,将图书成本卡上的按成本项目汇总的数据计算图书成本, 编制会计分录: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 月末尚未完工的在产品,按照图书成本卡上已发生的各项费用汇总,计算出月末在产品成本。

4.3 稿费和编录经费的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4.3.1 三种主要稿费的支付方式

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法、版税法和合同议定法。 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法、版税法与图书印数挂钩,稿酬可直接计入到相应版次图书成本中。 在这里主要说一下合同议定法,一般由出版社和著译者在合同中约定,一次性买断版权,不再按字数、印数和销售量来计算稿酬。 在图书成本核算中,由于预期印数无法确定一般按照首次印数摊销全部稿酬。 后续版次印刷时不再计入稿酬成本。 这种核算方式减轻了核算工作量。

4.3.2 编录经费

属于间接生产费用,应于月末分配计入图书生产成本。 分配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按照本期出版图书的总印张数进行分配。 计算公式:某种图书应负担的编录经费=编录经费总额÷本期出版图书的总印张×某种图书的总印张数。 “总印张”一般以千印张为计算单位。

(2)按照本期出版图书的总定价(“码洋”)为标准进行分配计算公式: 某种图书应负担的编录经费=编录经费总额÷本期出版图书的总定价×某种图书的总定价。

(3)按照本期出版图书的初版字数为标准进行分配。 计算公式: 某种图书应负担的编录经费=编录经费总额÷本期出版图书的初版字数×某种图书的初版字数。 “初版字数”一般以千字数为计算单位。

5图书综合成本核算的几点体会

在图书综合成本核算中,应编制图书综合成本核算表。 将策划成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销费用列入图书综合成本表中按照销售价格,最终确认图书出版利润。 由于图书策划成本已经计入到生产成本中,而管理费用及营销费用属于期间费用,未体现在图书成本中,需要出版企业成本核算要细化管理,合理分配这部分费用,以便真实反应图书综合成本,计算图书综合效益。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按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

5.1 按月(季度)分配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各月(季度)支出较均衡,差别不明显,且各月(季度)出版图书较均衡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按照管理费用、营销费用当月(季度)支出总额,按照当月(季度)出版图书的总定价(“码洋”)进行分配,计算公式:某种图书应负担的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管理费用(营销费用)月度(季度)支出总额÷本月(季度)出版图书的总定价×某种图书的总定价。

5.2 按年度分配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各月(季度)支出差别较大,且各月(季度)出版图书不均衡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按照管理费用、营销费用本年支出总额,按照本年出版图书的总定价(“码洋”)进行分配,计算公式:某种图书应负担的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管理费用(营销费用)本年支出总额÷本年出版图书的总定价×某种图书的总定价。

图书综合成本的计算公式:图书的综合成本=生产成本+分配的管理费用+分配的营销费用。图书的出版利润=销售价格-综合成本。这种情况下计算的出版利润更全面地反应了图书的出版利润。同时也为企业做好图书销售价格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做好图书综合成本核算工作,即是现代出版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也是现代出版企业发展的需要。需要财务人员多思考、多探讨,为建立科学、合理地现代出版企业图书成本核算体系而努力。

摘要: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图书成本核算,实际上主要是图书的生产成本的核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出版社正在经历由事业向企业,由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的深刻转变,把图书成本核算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图书生产或图书制造的范围已经远远不够了。图书策划成本、营销成本比重上升,图书成本核算已经超出单纯制造成本的范畴。同时,企业自身的管理成本也是影响图书出版单位整体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现代出版企业的成本核算应该是策划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管理成本的综合。

网络图书出版发展分析 篇9

网络出版是指作者通过互联网信息服务商将自己的作品或者他人的作品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供给用户浏览、阅读和下载等行为活动。我国的网络图书出版开始于1995年, 经历了近几年来计算机网络信息发展浪潮外部环境的推动, 如今在出版业务中已经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网络图书出版不仅改变了传统图书出版的出版形态模式、出版流程以及管理经营模式, 更表明了未来图书出版的发展方向, 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人们信息需求前提下的必然趋势, 网络图书出版也许将成为我国出版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新闻出版总署对网络出版授权的日益增加, 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开始发展网络出版业务, 这也就随之产生一些体制建设问题以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有鉴于此, 本文对现阶段网络出版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网络图书出版的主要形式

1.电子图书

新型基于网络电子媒体形式的图书新电子丰富了出版的形式, 是出版行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多的出版机构或者成立自己的网络出版网站平台, 或者借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第三方网络出版平台, 实现自己的网络出版业务。我国的正规电子出版物总量已经达到百万种, 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用户购买电子图书、期刊、文章的销售规模将达到数十亿元。另一方面, 电子图书为教育教材实现了革新突破。实现教材的电子课本化对发展教育事业具有广泛而且深远的意义, 电子教材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诸如关键词搜索、文本收藏、电子标记、分类对比、相关资料的实时下载等等。同时, 电子教材课本的使用也为社会节约了更多的资源, 为学生减少了大量图书阅读带来的压力。电子图书形式的出现, 对于长期以来依靠纸质图书经营生存的出版社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同时也给这些出版社带来了新的经营压力, 但也为其经营转型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和发展机遇。

2.电子期刊

电子期刊拓展了传统期刊发展的整体机制, 将新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内容相融合, 成为媒体出版的新生力量, 改变了最初电子期刊依靠光盘形式进行发行的模式。现阶段, 电子杂志的内容逐渐由传统的平面升级为多媒体音频, 动画和其他新的。传统期刊的缺点是电子期刊, 形式, 阅读途径单一, 无法跟上新媒体的发展, 无法打开新的分销渠道。因此, 两者相辅相成, 将长期并存, 强烈的电子期刊的发展势头, 和存在价值的传统杂志还在继续, 在某些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网络出版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图书出版的版权保护问题

网络数字出版权保护的是作者, 出版商、网络公司和读者的共同利益。这个问题解决不好, 就会导致一系列纠纷, 阻碍了网络出版的健康发展。网络出版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 它的信息沟通和维护文明的新的出版样式, 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出版知识产权的管理体制现在仍没有健全。根据一些网络运营商的调查, 3%的用户选择愿意付钱买书, 但真到了销售数量远远小于。究其原因, 也有一些网站上一本书出售, 一些网站是免费阅读, 这是网络知识产权的新一轮挑战。

2.网络图书出版的内容选择问题

图书出版是一种文化产业, 它就像电影, 电视, 游戏一样主要靠内容吸引用户群。同样, 网络出版是文化产业的变化后的载体, 知识和创造性的工作。其在出版内容上更密集, 在出版量上跟巨大。网络时代的出版, 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跨媒体的内容生产, 按不限于印刷或制作飞机电子水平, 并在认真挖掘需要满足读者在网络时代的内容需要。根据网络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网络图书出版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书籍, 文学作品、计算机图书和其他类型的书籍, 其他类型的专业图书类型比较稀缺。二是网络图书出版内容不整洁, 网络出版业图书质量良莠不齐, 对其管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难度。

网络图书出版的发展动向

1.网络出版物的存储介质多样化

当前的网络出版是主要以磁介质为信息存储工具, 以光盘存储作为补充。该方法首先不利于保存, 数据易损坏、丢失。二是过分依赖电脑阅读, 使读者成本较高, 不易携带。另一种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阅读, 但是其对网络的依赖性太强。不在网络覆盖区域将无法浏览。总体上来讲, 网络出版的未来的存储方式是丰富多彩的, 除了基本的传输形式, 通过网络, 磁盘存储, 还可以通过光盘存储, IC卡存储器, 与电子阅读器的商店和其他存储和流通, 和网络出版和印刷出版应该交换, 用户可以自定义打印的内容, 实现按需印刷后, 以印刷品的形式对图书资料进行有目的的保存和收藏。

2.出版周期越来越短

图书出版行业 篇10

图书编辑是编辑职业的一种,主要工作是根据市场需求策划选题,或根据公司策划的选题,然后根据选题要求寻找合适的编委,约稿、审稿、校对并组稿出版。[1]图书编辑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字功底、一定的组稿经验,以及相关的书籍编辑知识与技巧。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些新媒体给传统的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对图书编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创新思维方式,如何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成为新时期图书出版对图书编辑的新要求。

二、新时期图书出版业面临的挑战

我国拥有庞大的图书市场,随着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时代的飞速发展,我国图书出版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对于图书编辑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其主要面临两方面的挑战:

(一)全球化的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图书市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国外出版商纷纷踏入中国市场。这些国外出版商拥有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以及大量的资金,给国内的一些出版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与国外出版商的差距。我国如果想要从图书出版大国转变为图书出版强国,就必须实现图书出版的产业化,使图书市场实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地应对全球化的冲击,朝着图书出版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二)数字化的影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在我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大方面与图书紧密相关,那就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正是因为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中国文化得以延续与传播,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现代科技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使图书出版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了质的变化,但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今,数字化对传统纸质出版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如何应对这场挑战,并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实现传统出版的重新定位与重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新时期图书编辑应具备的能力

(一)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新时期的图书编辑来说,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字编辑能力,还需要有较高的选题、设计能力。现在图书市场上有很多跟风之作,这些图书题材雷同、内容相似、设计陈旧,缺乏创新力和生命力,不能让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新媒体对传统出版的影响越来越大,图书编辑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以应对图书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图书编辑必须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以创新为动力,促进图书出版业健康发展。

(二)市场调查、分析能力

图书编辑的市场分析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选题策划,选题策划是为了使图书编辑过程中不产生较大的偏差,更适合图书市场的需求。在选题策划的过程中,要先做市场调查,对市场的需要有较为全面的了解。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搜集相关信息,对不同的读者进行分类,对读者的相似要求进行归纳,以此来确定图书的选题。还要对图书的选题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制定相应的编辑风格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同时也可以参考其他类似图书的选题,使其不至于出现太大的偏差。其次是营销能力,宣传是营销的重要方式,对于新时期图书编辑来说宣传工作同样非常重要。图书编辑要根据市场需求,采用多种宣传渠道,编写出独特新颖的材料,吸引读者的眼球,要时刻关注图书在市场上的动向,根据市场的反映情况调整宣传策略,使图书的销售能够一路畅通。应该采用线上营销与线下营销相结合的模式,以线上营销提高宣传度和销售量,以线下服务使消费者获得更真切的体验感,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服务。总之,图书编辑必须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发现图书市场的最新动向,了解消费者的最新需求,这样才能做出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

(三)政治、文化意识和计算机能力

图书是一种宣传工具,有着政治、文化意义。图书编辑应当树立起良好的政治、文化意识,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读者贡献真正有价值的图书。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编辑的市场压力也越来越大,既要销量又要质量,确实非常不容易。但是这并不应该成为借口,每一个图书编辑都要有自己的底线,明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图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所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图书也是宣传和传习先进文化的载体。[3]作为图书的设计者与传播者,图书编辑更要担负起自身的政治、文化使命,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意识,严把图书的选题和策划,提高图书的出版质量。另外,图书编辑应该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这样才能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转型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结语

新时期图书出版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对图书编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想要化解挑战,甚至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图书编辑要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与计算机能力,把握市场脉搏,同时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化意识,为新时期图书出版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摘要:对于新时期的图书编辑来说,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敏锐的市场调查、分析能力,以及政治、文化意识与良好的计算机能力,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能力,才能在新时期图书出版业的发展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新时期,图书编辑,市场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nykm S5hgz II7H5k Fzz Kn OAof oy Kji Z7f G0Zi X8an Wq EDPSRb5Hs U9N4h QNYWjeeqh Gw Gq GJ fao Az V7v CUwd6K[DB/OL].百度百科.

[2]桂瑗.新形势下图书出版对图书编辑的新要求探讨[J].传媒论坛,2016(07):100-101.

重视少儿图书出版 篇11

我刚从南非回来,这次去参加开普敦国际书展,同时考察南非的出版业。在书展我看到的景象是,几乎大半个江山都在做少儿图书,包括牛津出版社、剑桥出版社,还有若干国际上比较重要的出版社。我们考察了南非最大的出版集团——“穿越非洲”,这个出版集团过去以教育为主,现在也大量地开发少儿图书,包括数字版少儿图书。从南非书展和南非出版机构的发展来看,业者显然是看准了少儿是未来的市场。

从欧美发达国家出版业的发展状况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经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状况往往体现在少儿出版,当然还可以体现在多方面,但是少儿出版可以反过来证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丹麦的出版公司长期给我发送他们的各种宣传品,我感觉他们热火朝天地在做少儿出版,而且在数字出版方面也有大的跟进。在纸介质出版面临困惑的情况下,少儿出版前景很好。我们国家出版业的状况也是如此,少儿出版在“极左”时期几乎枯萎僵化掉,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少儿出版社属于无教辅无书的尴尬境地。到了新世纪,优秀的童书精品书或者少儿精品书、少儿畅销书一路发飙,已经占据排行榜与阅读界很重要的地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总之,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重视少儿出版领域,这个趋势非常明显。

我们国家是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教育的国家,可以相信我们在少儿出版方面会越来越好。也许有若干出版领域由于数字出版的介入增长速度有所变缓,但是无论数字如何进展,少儿正需要数字,内容是它的核心。因为少儿出版关乎人类进步,关乎社会长远发展,关乎国民素质,关乎人们全面发展,关乎文化市场的持续发展。

如今,少儿图书出版在出版产业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我国出版产业中举足轻重的板块,4万种图书,14.6%的品种,全国少儿图书选题占全国图书选题总量的20%,少儿读物拥有3.67亿未成年人的巨大读者市场,还包括家长。我国每年销售少儿图书近6亿册,开卷公司提供的相关零售数据也支持了这个判断,2009年少儿图书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所占的码洋比重、品种比重持续上升,少儿图书对全国整体图书市场的增长贡献率高达28.86%,超过了社科类图书贡献率。尽管社科类板块很大,总量目前排第一,但是少儿图书贡献率更大,成为2009年拉动图书市场快速上行的重要力量。

浅析图书出版的高效管理 篇12

1 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管理中的运用

1.1 实施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管理中的作用

实施项目管理主要是解决图书出版管理中时间、成本与完成质量之间的矛盾, 科学统筹图书出版社中现有的人力与财力资源, 从而使图书出版社实现任务多、质量好、进度快、成本低的目标。所以, 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管理中属于一种管理手段和一种统筹方法。

1.2 实施项目管理需要图书出版实现信息化

在图书出版中项目管理主要是对项目本身的范围进行管理、对实施的时间进行管理、对所发生的成本进行管理以及对完成的质量进行管理。即图书出版之前对图书进行监督与调控, 主要包括图书的选题质量、编校质量以及装帧质量等[1]。从而确保图书出版实现高质量, 以满足市场的要求。同时, 项目管理还要对图书出版的进度、成本、风险等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在图书出版管理工作中项目管理以出版社为主体, 以图书项目为对象, 其关键是对图书项目进行计划。因此, 项目管理需要制订一套符合实际的进度、成本和质量计划, 并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若进度、成本及质量发生偏离, 需要根据图书本身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计划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是对整个实施的进程进行调整。

1.3 项目管理并不适合所有图书出版工作

项目管理不能在所有图书出版中运用, 因为对于每一本需要出版的图书, 不管所产生的效益有多大, 其出版的流程都是相同的, 而出版社不可能对每一本出版的书都实施项目管理。因此, 出版社主要是针对大型重点图书、品牌图书以及需要引进版权的大型套书等才实施项目管理。

在图书出版社中主要采用职能式的组织结构, 其项目组在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为临时组合, 参加项目管理的人员需要接受该项目组领导以及原部门领导的双重管理, 在完成项目管理之后该项目组会被撤销, 回到原部门岗位就职。这种组合方式有利于各部门有效的沟通, 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 从而有利于人力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在实施项目管理之前, 项目组领导应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统筹考虑, 详细规划、布置每个成员在项目管理中的工作任务, 并合理安排项目的开始与结束时间, 合理地调度有限的资源。由于每年出版社都会出版图书成百上千种, 而出版图书计划中分为一般图书与重点图书, 若将两者全部实施项目管理, 这必然会出现项目组之间交错的现象, 既不利于人力资源的调度, 更不好管理[2]。

此外, 在项目管理实施的过程中, 项目组成员及领导应对图书出版的策划方案、营销宣传情况、图书发行情况甚至财务资金运转情况等信息有一定的了解。这就要求整个出版社内及项目组之间做到资源共享, 出版社对项目实施后期的发行、营销宣传及信息反馈都实现信息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由于项目组打破了职能格局, 这就避免了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 可以有效促进出版社信息化建设, 更有利于出版社实现高效的管理。

2 ERP系统在图书出版管理中的运用

2.1 ERP系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 它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可以为企业人员提供决策支持与业务运行的工作平台和管理平台。ERP系统在图书出版中的运用, 已成为提高出版社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有效地消除了信息孤岛现象, 有利于增强部门之间的协同, 同时优化了业务流程。

由于出版社对于ERP系统应用的个性化要求相对较高, 系统需要经过很长一段适应与磨合过程才能得到完全的运用。ERP系统在图书出版社中主要是以财务管理平台为核心, 实现图书的编、印、发以及财务流程的一体化管理。在ERP系统中设置了财务管理系统、出版管理系统、编务管理系统、发行管理系统等若干个子系统。由于各图书出版社的出版流程与财务运作形式都不尽相同, 因此, ERP系统在图书出版社的运用中要满足其个性化的要求。

2.2 ERP系统的管理模式较为先进

ERP系统在图书出版社的应用为出版社提供了一体化的管理平台, 可以对图书出版的整个供应链以及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 如纸张供应、图书出版、发行及营销等。

对于图书出版社来说, 全面实施ERP系统是对整个经营管理的再造, 为各个部门都建立了信息共享的通道, 但这需要每个岗位员工的积极配合。同时, ERP系统具有着标准化与信息化的特点, 使出版社管理权限更为清晰化, 避免了因权限问题而产生的一些主观影响, 从而实现了图书出版的高效管理。

3 项目管理与ERP相结合

3.1 项目管理与ERP各具特点

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管理中有很多优势, 大部分出版社都开始尝试使用, 其优势在于做到精细管理与明细预算。在图书出版之前, 出版社都会对成本进行大致的估算, 而项目管理能够从细节着眼, 对图书出版的成本、时间及质量等进行有效的控制, 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使出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同时, 也提高了图书出版的速度与质量。

而ERP系统作为市场经济中一种新兴的产物, 其管理是“双核”的[3], 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侧重于对图书出版的供应链进行高效的管理, 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 ERP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是相结合的, 而且只是为出版社提供一个规范的体系, 对出版社的发展起到的是一个辅助作用, 在图书出版中并不像实施项目管理那样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 在图书出版的管理中, 将项目管理与ERP相结合并同步实施, 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3.2 有利于实现精益生产与敏捷生产

图书出版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这种生存环境下, 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必须实现高效管理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实施项目管理与ERP系统管理过程中, 出版社应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 对出版流程与业务都进行重新整合, 这就意味着对传统工作方式的重新调整[4]。

图书出版社将项目管理与ERP系统相结合可实现精益生产, 主要是指有利于实现图书的出版高质量, 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并可以建立出版社信息化平台, 以实现出版社内部资源的有效调节并控制整个供应链。此外, 同时实施项目管理与ERP还能对图书生产进行精细化管理, 有利于实现图书的出版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

同时, 图书出版社将项目管理与ERP系统相结合还可以实现敏捷生产。其出发点主要是对图书市场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并对市场情况做出快速的反应。所谓的快速反应不仅是指速度快, 还包括图书的成本与质量。目前各图书出版社普遍品种多、周期短、稿量大, 出版社要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出版才能占领图书市场。出版社将项目管理与ERP系统相结合, 可以在信息化条件下, 合理地协调现有的资源, 对图书项目进行科学分析论证, 以出版更多优秀的图书。

综上所述, 要实现图书出版的高效管理, 应有正确的管理办法与管理体制, 只有有效地实施项目管理与ERP系统, 并充分发挥项目管理与ERP系统在图书出版管理中的作用, 才能使图书适应市场的需求, 才能使出版社健康发展。

摘要:高新技术已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同时也促进了图书出版管理的不断发展。目前图书出版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出版社必须采取高效的管理办法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社会效益。本文主要对图书出版过程中如何实施项目管理以及使用ERP系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图书出版,高效管理,项目管理,ERP

参考文献

[1]赵学军.试论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活动中的应用[J].出版发行研究, 2004 (10) .

[2]汪曙华.我国出版业应用ERP实现管理信息化的趋势及掣肘[J].怀化学院学报, 2007 (8) .

[3]阎晓宏.关于图书出版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中国出版, 2003 (1) .

上一篇:无人控制车单晶片设计下一篇:关节粘连松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