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与旅游

2024-08-12

旅行与旅游(精选12篇)

旅行与旅游 篇1

旅游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在旅游业这一具体产业领域的应用。世界旅游组织在其出版物《E-Business for Tourism》中指出:“旅游电子商务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旅游机构内部和对外的连通性 (connectivity) , 即改进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之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与交易, 改进旅游企业内部业务流程, 增进知识共享”。它具有:以互联网为依托, 消费者直接参与, 涉及企业运作的各个层面 (产品设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MIS、客户管理CRM、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 , 庞大的信息源, 方便、快捷的支付手段等特点。据Data Monitor公司统计, 全球的旅游电子商务连续5年以350%以上的速度发展。

旅游电子商务使传统的旅游业面临着信息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供应商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 尝试网上促销和产品直销。饭店预定、航空服务、汽车租赁、旅游线路等旅游产品大量在网上销售, 其中机票业务占交易额的绝大部分 (80%) 以上。此外, 订房交易额的增长也非常迅速, 使得作为传统旅游交易中介的旅行社行业面临生存空间变小的危机。

一、旅游电子商务对传统旅行社的影响

(一) 网络营销渠道的建立将直接导致由传统旅行社构筑的销售渠道价值链的颠覆

旅行社销售渠道是指旅行社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 将旅游产品转移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整个流通结构, 又称销售分配系统。具体地说, 分销渠道中的成员 (即作为中介的旅行社) 具有生产、销售或代理销售、组织协调、分配、提供信息等主要功能。

网络营销渠道是信息发布的渠道, 也是销售产品、提供服务的快捷途径。网络营销渠道是企业间洽谈业务、开展商务活动的场所, 也是进行客户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的理想园地。网络营销渠道基本上包括了传统销售渠道的所有主要功能, 同时, 网络营销渠道减少了流通环节, 不仅可以节省给中间商的佣金, 从而降低流通成本, 使企业有可能以较低价格向公众出售其旅游产品, 还加强了旅游产品生产者对其产品的控制力, 充分体现了旅游电子商务的优势。

(二) 旅游电子商务的出现, 削弱了传统旅行社的基本职能

1. 弱化了旅行社生产、代理销售的职能

旅行社的生产职能也可以称为组装职能, 是指旅行社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饭店、旅游交通和其他相关部门批量购买旅游者所需的各种服务项目, 然后进行组装加工, 并融入旅行社自身的服务内容, 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的功能。旅行社成为提供旅游产品的代理商, 通过推销他们的产品, 获得佣金。旅游电子商务的出现, 使旅行社的代理职能受到削弱。

2. 弱化了旅行社提供信息的职能

从某种角度来讲, 旅行社也可以被认为是信息产业, 这是由旅行社的行业特点来决定的。旅行社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同时, “旅游跨国、跨地区的旅游管理对信息共享要求高”, 所以, 信息资源是旅行社经营的要素之一, 在资产组成中占很大比重。

在线“网络旅游公司”的出现对传统旅行社提供信息的职能提出挑战。它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 饭店、旅游景点、旅游交通部门和其他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将自己的产品信息直接刊登在自己的主页 (homepage) 和网站 (webside) 上, 且信息高度集中, 操作方便快捷, 潜在旅游者只需进入感兴趣的站点, 就可以得到有关信息, 不必受到旅行社产品组合的限制。

不可否认, 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旅行社担负着组合旅游产品, 并直接向旅游消费者推介和销售的职能, 同时又担负着向旅游产品供应企业及时反馈旅游市场需求的功能。旅行社的这一中介地位决定其收集信息、传递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重要性。如何在旅游电子商务环境下使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 他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 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 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 即价值链。

旅游价值链可被定义为旅游产品从供应到最终消费的一系列传递的过程, 它一般由旅游产品供应商、传统旅游中间商或电子商务旅游中间商以及旅游消费者组成。旅游价值链传递的过程也就是旅游产品被不断增值的过程。在这一条价值链中, 不同层次的旅游企业通过其职能分化和专业优势为旅游产品注入价值, 最终使旅游产品得以实现。不同的旅游产品供应商为旅游者提供了不同的产品, 实际上属于旅游产品的中间产品。旅游中间产品经过旅游中间商的组合包装后形成旅游最终产品并传递给旅游消费者。在旅游中间商中, 传统旅游中间商一般包括旅游产品批发商和旅游产品零售商, 电子商务条件下, 旅游价值链又出现了新的成员———电子商务旅游中间商。

传统旅游价值链是在信息网络化还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存在的, 其模式通常为:旅游产品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客源地消费者。现代旅游价值链的模式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开始由“一对一”的模式向网状的模式转变, 价值链开始演变为价值网。即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手段将众多的旅游产品供应商、旅游产品中间商、客源地旅游者纵横交错地联系起来, 从需求预测、产品设计、企业采购、生产组合、分销代理到客户服务, 实现了整个过程的良好协作。透过价值网, 可以看到价值链的成员之间实行的是“多对多模式”, 旅游价值链成员之间不再是固定的联系, 它可以交叉联系, 也可以跨环节联系。

旅游市场空间的虚拟价值链创造了旅游电子商厦这种新的组织。在旅游电子商厦中, 通过对信息的迅速处理, 旅游者可以一步到位, 同时购买好几项旅游产品和服务, 而这些产品和服务可以是由不同的旅游供应商所提供, 从而实现旅游者价值最大化。旅游电子商厦不拥有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权, 而是在旅游供应商和旅游者之间提供一个容易交换的公共场所。它提供支持服务和支付安全, 并提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同时, 以旅游电子商厦形式存在的旅游产品网络销售平台还充当着质量保证、信用保障及风险管理等旅行社传统的协调职能中的某些角色。

旅游电子商厦也是旅游产品市场成熟的产物。互联网上旅游产品在旅游电子商厦中就如同成熟商贸业中的其他商品在网上商店中一样, 可以应用已经相当成熟的B2C第三方支付的运营模式。由旅游电子商厦联合各大银行及银联等大型电子支付服务公司, 提供促进网上旅游交易的安全、快捷而方便的在线支付服务。除了由第三方控制付款流程, 保障付款安全, 让供应商和旅游者双方安心交易外, 还可以建立商厦的旅游交易保障基金, 减轻双方的后顾之忧。

二、构建旅游价值链的几种途径

(一) 为旅游者提供定制化服务

互联网环境下, 旅游网站可以通过与旅游者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信息沟通, 认识到旅游者表面显性的和潜意识的各种需求, 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帮助旅游者设计合理的独特的旅游产品, 在旅游产品中体现并满足旅游者认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为旅游者提供独到的价值。不同的旅游者对导游服务同样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而且, 旅游目的不同, 需要的导游也不一样。所以, 导游服务同样需要定制化, 才能满足旅游者的实际需求, 达到其期望收益, 从而增加其感知利得, 实现旅游者价值最大化。

(二) 进行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

顾客价值由交易价值 (Trade Value) 和关系价值 (Relationship Value) 两部分组成。客户关系管理作为客户导向的营销观念, 其理论的出发点就是围绕顾客需求这一中心, 在有顾客参与的价值共同创造模式中, 增加顾客的关系价值, 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 从而造就顾客满意和维系顾客忠诚。

旅游网站与旅游者交易或非交易的交流过程中, 旅游网站与旅游者之间就不仅仅存在传统营销所强调的销售关系、买卖关系, 还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流关系、情感沟通关系和互动学习关系。这些关系的存在将提高旅游用户转向竞争者的机会成本, 增加旅游用户脱离竞争者而转向本站的利益, 从而增强了旅游用户与旅游网站之间的结构合约, 提高了旅游者的关系价值?

(三) 推行知识营销

在营销活动中通过知识传递与交流, 一方面尽量使旅游者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使旅游企业不仅能够发现潜在的旅游者需求, 并且可以在吸纳顾客思想的基础上创造和引导旅游需求, 从而更好地进行定制化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知识营销活动中创造的无形价值形成了旅游者难以进行成本核算而心理评价却比较高的感知利得, 可以大大提高旅游者整体价值。

(四) 构筑网络销售平台

顾客感知利失的表现为购买和使用过程中顾客感知的货币成本和精神、体力、时间成本。固然互联网实现的直销功能已经使旅游产品的货币成本降到最低, 大大降低了旅游者的感知利失。但是, 为了进一步降低旅游者的非货币成本, 还需在新的价值链中构筑强大的旅游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一个大型的综合性销售平台可以保证旅游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 提高旅游者购买的安全性, 还可以为双方提供基本、并且权威的市场交易信息, 方便双方交流不同的意见。这样, 也可以帮助旅游者减少或消除类似因错误的订货处理而发生的成本, 因担心供应商是否能履行承诺而耗费的精力或增加的心理负担等间接供应关系成本和心理供应关系成本。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旅行社、航空公司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 以网络平台为办公室, 进行“虚拟经营”。

如上海春秋旅行社利用互联网技术为自己搭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平台, 他们走出了一条有价值的旅游电子商务的道路, 为国内同行树立了典范。上海春秋旅行社早在1994年就开始应用电脑实时预订系统, 2001年建立旅游电子商务的网站。春秋旅游网把信息准确、预订方便、网上的服务质量和预定的成功率作为考核指标, 规划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网站结构和网面形式, 以随时更新价格、航班日期、游程安排、供应标准等, 并推出了商务订房订票以及自助旅游等产品, 力求“化整为零”的服务。在短短三个季度, 使得春秋旅游网的营收和利润很快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创收轨迹, 2001年第一季度营业交易额达120万, 第二季度达400万, 预计第三季度将达到600万, 而且取得了很好的利润目标。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最近推出的以中青旅公司总部为主干, 中青旅连锁与中青旅遨游网为两翼的“旗舰模式”。其战略构想为: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支持下, 作为批发商的总部与作为零售商的中青旅连锁之间、各个中青旅连锁店互相之间、青旅在线网站与各中青旅连锁店之间以及总部与网站之间的信息适时传递, 在客流、信息流、物流 (旅游供应商) 充分整合基础上, 随时实现资源最佳调配, 提出面向各类旅游者需求的最优解决方案, 从而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和内部运作效率的最优化。

互联网对旅游业的最大贡献就是使以规模经济的成本提供个性化产品成为可能。传统旅游价值链中旅行社职能分化之后, 新价值链中的专业性信息咨询公司和导游服务网站将得以致力于超细分产品的提供和特殊服务的开发, 而旅游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则是规模经济得以体现的环节。需要指出的是, 这里构建的是针对互联网环境下我们正开始体验的新的旅游价值链, 传统的旅游价值链模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存在。新价值链应该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信息和互动优势, 方便进行定制化服务、客户关系管理和知识营销, 构筑强大的旅游产品销售平台, 从而实现旅游者价值最大化, 培育和发展原价值链中核心环节的竞争优势, 最终达到传统旅行社与旅游电子商务整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国章.新编电子商务案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6.

[2]赵毅.旅行社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3]杨坚争.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M].西安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3.

旅行与旅游 篇2

间接或者直接的从事旅游已经好几年了,在此期间,常常听说旅游业的老大之争,例如某地旅行社开始集体封杀某个景区,原因是该景区给的反利太低了;或者行业中谁说了算的问题。作为一个学习并且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来说,总觉得有几分苦涩。对于外行认不禁要问,为什么旅行社和旅游景区这对几乎是孪生兄弟的行业,就不能和平共处呢?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生层次的原因?旅游景区该处和处理和旅行社的关系?

一、旅游景区发展现状

旅游景区经过长期的发展,从趋势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1、景区总量不断增加

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区起到主要的带动和吸引作用,而且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有利于环境、人文、历史等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利益,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一些政府还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或将其作为先导产业来发展,因而各地大力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的新旅游景区;

2、景区质量持续提升。我国旅游景区在数量上的增长很快,在景区质量的提升上无论是观念和实际行动都得到了提高和加强,并成为今后旅游景区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比如旅游景区的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的加强,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今后旅游景区的发展将会形成越来越多的精品,大大提升景区质量,从而实现由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的转变;

3、景区经营不断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旅游景区也需要进行经营和管理创新,根据游客需求的变化,寻求自身与竞争对手的差异,也既是追求民族化、地方化和差异化,满足游客对差异的索求,形成自身的特色,逐步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最终形成旅游景区的品牌,提高景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PK还是双赢、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

PK还是双赢,这个问题在很多行业中已经是一个不大新鲜的话题了,但是在旅游行业中,这个关系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旅游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旅游中间机构、游客以及旅游产品提供机构。旅游中间机构主要是旅行社和旅游网络,他们不提供什么实质性的产品,只是一个中介、或者零售商的角色;在这三者中间,游客拥有钱和闲暇时间,产品提供机构拥有游客向往的各种旅游资源,而中间机构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了。在这三者的关系中间,旅游业默认的规则是游客没有多大发言的机会的,所以就存在中间机构和旅游产品提供机构的利益之争了。

1、双赢方面

旅游行业中,旅行社和景区的关系非常微妙,一方面,旅行社出售的产品线路,必须以旅游景区为前提,所以旅行社的生存,必须依赖旅游景区,另一方面,旅游景区产品的特殊性(不可储存性)、以及游客的普遍购买习惯,决定了旅游景区的发展,离不开旅行社的支持。从这一方面来说,旅行社和旅游景区之间,必须考虑双赢。

2、PK问题

双赢问题是旅游景区和旅行社与生俱来、不可分割的利害关系所决定的,但是PK问题在旅游业中不可避免。旅行社为了销售旅游线路,拉拢游客,不惜以非常优惠的价格来出售旅游线路,旅行社认为:游客是我带来的,我可以选在将游客带到周庄,也可以带到西塘甚至同里,至于我想带到哪里,就看谁给我的优惠措施更高,以保证我的利益。景区认为,游客跟随你,主要是看中我的资源,如果没有我的资源,你旅游中间机构在有本事,你让游客跟你走看看?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在合作的同时,必须面对利益分割的问题,双方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导致旅游景区和旅行社之间的PK。而且这个PK竞争关系在今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鉴于上述关系,旅游中间机构和旅游产品提供机构往往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我们就市场听说类似开篇的新闻,某地旅行社开始封杀某个旅游景区等等的言论,给人的感觉这个行业怎么就不能和谐呢?怎么就不能和气生财呢?

三、相互竞争、凸现旅游景区的不足

在处理PK还是双赢问题的时候,必须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不管是PK还是双赢,都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双方要有均等的实力或者双方又各取所需的资源。再这个层面上才可能考虑到底是PK还是双赢。当然,旅游景区和旅行社。各自的资源实双方合作的基础,但是对于旅游景区所处的现状,想要达到双赢,则必须考虑自身建设问题,综合旅游旅游景区的现状,笔者得出旅游景区从再一下几大问题:

1、品牌意识淡薄、营销手段单一

旅游产品提供者自我营销意识淡薄,特别是旅游景区,往往投资旅游景区的建设之后,就开始和客源市场的旅行社搞关系,旅游景区驻各地的办事处,最大的任务就是每天跑当地的旅行社,发自己的宣传单页、给旅行社描述景区带给旅行社的优惠政策,没有自我营销的具体活动。好一点的就建立一个网站,美其名曰网络推广,以为以此可以推广自己了。殊不知,现在这么多的网站,客人凭什么就要上你的网站呢?

2、定位不明确、同质恶性竞争

很多旅游景区缺乏个性,大多都是同类型的。仔细想想,周庄和同里、甚至

西塘、千灯古筝等等,在学者中间可以提出很多不同之处,但是在游客眼力,差别到底有多大?这样,想或者客源,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看谁对旅行社更加优惠了,这样,行业中间的战争,本来是竞争游客的战争,就直接转变成了竞争旅行社的战争,让旅行社感觉自己很重要,殊不知这样对旅游景区而言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

3、过于依赖旅行社、自身发展不足

现行的旅游景区市场运作方式有失偏颇,旅游景区和旅行社,在行业发展中间有这样的潜规则,旅行社推广旅游线路,费用中间旅游景区承担一定的份额。上述方式,乍一看,对旅游景区十分有利,见效也非常快,但是这种规则,久而久之,本来是景区衣食父母的游客,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变成了旅行社,而旅游景区支付给旅行社的营销费用,变成了旅行社自身壮大的基石,由此引发的直接问题就是,旅行社在和旅游景区的博弈中间,主动性越来越高。今年景区给旅行社7折,明年旅行社就希望是6折、后年是5折,如此下去,旅行社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

4、游客参与性不足、景区粘度不够

在我国旅游发展的初期,有这样的口号,“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到此一游、只为牌照”等,明显反应出来我国旅游在发展起面临的问题。当前诸多旅游景区,依然采用的是这种方式,只考虑如何让游客来,而不考虑游客来做什么,众多景区粘度不够,吸引不了客人,即使吸引客人,也留不住客人,更不用谈二次消费问题了。

四、如何应对、旅游景区发展的命门

从一个从业者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旅游景区是该改变的时候了,否则,在处理利益分派的问题的时候,旅游景区将会处于弱势地位,这样旅游景区以为得出让利益给旅行社,以或者发展的机会,但是旅行社的要求你是永远都无法满足的,到最后,就会出现开篇得问题,等到每每旅行社对你封杀的时候,你才想到,我为什么这么依赖旅行社呢?我为什么没有客源呢?肯定的说,如果这种方式不改变,这种事情将不断发生,直到旅游景区让的不能再让,给的没什么可给的时候,旅游景区也该关门大吉了。

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旅游旅游景区必须搞清楚一个问题,即谁是旅游景区的衣食父母?不是旅行社。而是游客?这样旅游景区的所有活动首要任务是如何吸引游客、满足其各种需求,这样才是旅游景区发展的真谛。从吸引、服务游客的角度,旅游景区可以通过解决一下方面的问题来彻底解决被动局面。

1、开展品牌建设、提升景区价值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象征,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同类型企业的重要标识,同

时也是企业营销与推广的基石。而品牌建设不单单是给企业或者产品取一个名字那么简单,需要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推广过程,企业的一切活动、推广已经营销都必须紧密围绕品牌来运作,以此在受众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最终达到市场拓展的目的。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使得景区在游客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才可能促使游客有购买旅游产品的欲望。

2、景区准确定位、开拓独特市场

旅游行业的发展,促使旅游景区快速发展,起初的旅游景区大多是一些历史文化遗迹、特殊自然资源等,但是随着这些资源被开发一空之后,各地就开始挖空心思的制造一些旅游景区,这样就造成了旅游景区定位模糊,市场认别不强。准确地市场定位,可以使得景区在受众中间的识别和传播大大加强,有利于景区的营销推广,当然,带来客源是最终的目的。与此同时,特殊的景区定位,可能开发出一些特殊的市场,例如在众多主题公园中间,上海东方绿洲的定位就是“青少年教育基地”,这样就能够吸引上海众多学生的青睐,从而开拓出了一个前景广大的市场。

3、加大营销推广、重塑景区魅力

景区的营销推广,远远没有到处做广告那么简单,到处做广告、不仅造成了资源、现金等的极大浪费,而且所有广告不一定带来的都是正面效益。旅游景区的营销推广,首先必须考虑景区的定位和品牌,所有营销推广都必须和上述紧密一致;其次,营销推广不等于到处做广告,硬广告对现代人而言,已经起步到当初的效果了。旅游景区的营销推广,需要策划一定的营销事件,例如大范围的主题活动,把广告只是看作一种配合形式,营销事件才是营销推广的核心;最后营销推广必须考虑受众、明确目的。这样才能策划出富有影响力的营销事件,从而提升景区的魅力指数。

4、注重差异化、避免恶性竞争

谁能分清楚周庄、同里、乌镇等众多江南水乡的差别?在听到众多的“江南第一漂”之后,你将作何感想,我想这之间的差别,只有一些旅游从业人员才能说明白,但是游客可不是专家或者旅游从业人员,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本质的差别不大,或者就根本没有差别,这样,在对景区的认知上就会非常模糊、最少是不清楚,这种现象给景区营销推广带来了不利因素,景区花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搞了半天,又可还没有弄明白你到底是周庄还是同里。同时,在同质景区之间的价格战也是非常严重。所以旅游景区高差异化路线,使跳出以上问题的最佳途径,确定差异化路线,得出自己独特的资源,以此来营销和推广,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注重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旅行与旅游 篇3

【关键词】旅行社;旅游;研究

一、引言

从2008年开始,国家旅游局都要依据《统计法》、《旅行社条例》和《旅游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开展一场有一定规模的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工作,并依据统计调查结果,通过对全国旅行社进行经济指标和综合指标考核,并经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排出“年度全国百强旅行社”。笔者收集整理了自2008年到2010年三年的年度全国百强旅行社的资料,并进行了初步的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

二、数据资料的分析与处理

名次,指依照一定标准排列的姓名或名称的次序,在统计学中常常把由小到大的依次排列的数称为秩。从属性上讲,名次资料属于分类资料。所以,若要用统计方法去处理这类数据,就不能采用参数检验,必须要用非参数检验,也不能用样本去估计总体。比较常用的统计检验方法有秩和检验(rank-sum test)。作为非参数统计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成组数据T-检验法(pooled t-test)的一个有力补充。与成组T-检验法相比,秩和检验方法使用简便,且对象无须满足服从正态分布的特征,应用范围更广[1]。为了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发现以旅行社为代表的各旅游大省之间的客观差异,并进行旅游实力的对比,需要先对名次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统计学意义上的秩有所不同,一般地,统计学上的秩是从小到大的排列位次,为此,第一名记为100,第二名记为99,依次类推,得到原始数据统计表后进行秩和检验。

三、对2008年度全国百强旅行社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

从所得结果中可以看中,广东省以秩和总分848分位居第一,是名符其实的旅游强省,经济强省。广东省共拥有百强旅行社中的20家旅行社,占据了百强旅行社的五分之一,综合旅游实力极为强大。央企,辽宁,北京,上海,山东分别位居第二,三,四,五,六位,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旅游的第一层次省份,是中国旅游经济和旅游发展最快、最为繁荣和活跃的地区。他们共拥有百强旅行社中的63家旅行社,属于旅游经济极为发达的省份。而福建,浙江,重庆,黑龙江,湖南,云南六省拥有百强旅行社中的秩和分别位居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位,平均每省拥有二到三家百强旅行社,属于旅游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可以看作是中国旅游的第二层次省份。其他的各省市自治区由于拥有的百强旅行社数量有限,秩和也较为靠后,是旅游经济较为不发达的省份,可以看作是中国旅游的第三层次省份。

四、对2009年度全国百强旅行社数据进行统计描述

由于旅行社管理方面涉及取消ZY编号,原来所有的ZY编号的旅行社被其他旅行社合并,这样,加强了一些省市旅行社的实力。实际上也是一次旅游行业中洗牌的过程。经过新的一轮发展之后,出现了不少新的趋势,原来第一层次省份的数量在综合实力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广东位居第一,北京市由于原来的ZY编号的几家旅行社被属地管理,所以实力有所扩张,在拥有旅行社的秩和位次上前进了一位,列为第二,而同时辽宁省的名次下降为第三;第四位是上海,没有变化,第五位是山东,山东在一年的时间里,百强旅行社排名上有所进步,质量有所提高,秩和位次前进为第五位;第六位是浙江。浙江省所拥有的百强旅行社数量上有所增加,旅游经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所以,由广东、北京、辽宁、上海、山东和辽宁构成了中国旅游经济的第一层次省市。它们共同拥有的百强旅行社数量共有57家,占百强旅行社的一半以上,旅游经济实力极为强大。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位的省市分别是福建、重庆、四川、湖南、黑龙江、湖北。他们平均拥有百强旅行社三至五家,大部分都处于中国的中部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与第一层次省市有点距离,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旅游工作的认识,加大投资,加快发展速度。其余的省市区都属于旅游经济的第三层次省区,这些地区都位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实力与第一和第二层次的旅游省市来说有不小的差矩。旅游经济第三层次地区地广人稀,有很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应该说具有很强的旅游发展潜力。

五、对2010年度全国百强旅行社数据进行统计描述

从所得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由广东、北京、山东、上海、浙江、辽宁构成的第一层次旅游经济发达区仍然是变化明显。特别是山东,经过一年持续发展,所拥有的百强旅行社量从2009年的第五位向前跃进为第三位,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所提升。而上海拥有的百强旅行社在数量上与去年持平,但是,秩和却下降了,所以,比山东落后了一个名次,这是因为上海的百强旅行社在内部秩上有所下降而造成的。除此之外,浙江不断发展旅游事业,在旅行社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得到了提高,进而顺利由第二层次地区进入了旅游经济的第一层次地区。旅游的第一层次省市共占百强旅行社63家,所占比例已经超出了原来的一半以上。第二层次地区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福建、湖南、湖北、江苏、安徽、云南等六省所占百强旅行社秩和分别是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位,分别较前一年有所发展。重庆、黑龙江等原来在第二层次省份的省市却被挤出,这充分说明了旅游经济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有序发展的过程。以上数据充分印证,在有序竞争市场中,客观地存在着“二八规律”,即20%的优秀人才可以创造出80%的财富,同样,可以推理为20%的优秀地区也可以创造出80%的财富。这是在市场的作用下,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一种表现。

六、对2008-2010年度全国百强旅行社排行榜数据统计分析

1.百强旅行社是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通过上述统计描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旅游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是广东,三年来,它所占的百强旅行社不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是稳据第一。它每年的百强旅行社的数量都在17个以上,而且质量相当高,位秩靠前,这样,才能保证广东省旅游经济持续第一的局面。也就是说,旅行社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生长点,旅游经济要繁荣,就必须大力发展旅行社,并且保证旅行社的发展质量。特别是全国百强旅行社,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应该能代表旅游经济发展的当前状态以及发展水平。

由于旅行社是旅游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活动的承担者或发起者,所有的旅游活动都要围绕着旅行社而展开。所以,百强旅行社在某一地区的集群情况,可以很明显地反映一个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本文的出发点就是依据年度百强旅行社的排行榜,来说明我国各地区的旅游经济的强弱。尽管这种研究方法有所偏失,能充分地利用排名榜这种资料,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经济信息,仍然不失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2.行政管理对旅行社集中度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008年以前,我国存在着一个特殊的许可证编号,ZY。自2008以后,国家取消这一编号后,并把原来从属于这一编号的企业全部属地化管理,为当地的旅游企业注入了活力。特别是北京从2009年度百强社中的排名,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一行政管理所造成的影响。

行政管理对旅行社的扶持力度越大,旅行社的发展就越快,旅游经济也就越繁荣。近年来,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对旅游经济持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从而保证了山东省第一层次省市的地位。而中西部地区,由于自身条件所囿,经济欠发达,虽然拥有很多吸引人的自然旅游资源,但是,却拿不出开发的经济投入来。中西部地区旅行社百强社的拥有数量和秩和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就是很好的明证。现在,为了扶持西部地区快速发展,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工程,如果要想真正的改变西部贫困的现状,还需要中西部地区的政府和老百姓共同努力,从而实现国家的均衡发展。

3.充分地反映了旅行社在某些地区集中度较高的现状

本文通过对自2008至2010年三年间全国百强旅行社的研究,发现了在旅游经济发达繁荣地区,旅行社集中度较高,它们所占有的百强社的数量较多。一般来说,只要是一个省份中百强社占有数量达到8个,或8个以上时,就可以归为旅游经济较为发达区;而一个没有,或者百强社的数量上达不到三到四个,就是旅游经济落后地区,也是国家需要扶持的旅游经济区。现在,我国的的旅游经济以广东省等第一层次省市为龙头,特别是广东省三年连续百强旅行社占有量稳居第一,令人鼓舞。另外,我国在百强旅行社拥有量上的这种格局分成三个层次,这种情况一时是不会改变。如何鼓励落后地区对旅游的投入和发展,实现西部旅游经济的繁荣,则是下一步国家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产业集中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旅行社行业存在不少现实问题制约了旅行社产业的集中,必须坚决纠正只靠市场一只看不到的手起调节作用的局面,国家要及时出台对旅游落后地区的扶持政策,理顺市场竞争环境,通过制度变迁来促进统一市场的藏市场进出渠道的通畅,建立充分、有效的市场竞争,使旅行社的绩效在竞争中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还要加强旅行行业自律,创造良好信用环境,有必要按市场化原则强化相法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力量,使其建立旅行社行业信用体系,促进旅行社自律和经营,正确处理和改善旅行社行业与供应商、旅游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维持,创造有利于行业协调发展的信用环境[2]。

七、总结

本文利用2008年至2010年度全国百强旅行社的数据,进行了秩和检验,发现了我国旅游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一些省市,百强社一般都能稳定在8家以上,行业集中现象得到了有力的印证;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百强社的占有数量很低,需要进一步发展。客观上讲,这种两极分化现象是很明显的,需要国家和政府特别注意。

参考文献:

[1]宛新荣,钟文勤.秩和检验法在动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动物学杂志,2003(1):63-66

旅行与旅游 篇4

关键词:长尾理论,高端旅游市场,旅行社

2004年8月, 美国著名的《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文章中首次提出了“长尾理论”的概念。根据这一概念, 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 不在传统曲线的头部, 而在于过去被视为“冷门”或“失败者”的那些产品———也就是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

一、文献综述

(一) 高端旅游市场:旅游市场的“长尾”

目前, 学术界对于高端旅游的关注度还不是很高, 有少部分学者试图通过问卷调查或德尔菲法等途径, 对高端旅游进行定量分析, 并进而得出高端旅游的量化定义, 为旅行社线路策划、营销决策、统计工作等提供参考。但更多的是从定性的角度对高端旅游展开研究, 其中关于高端旅游市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方面: (1) 高端旅游消费群体。学者们普遍认为, 高端旅游的消费群体为中产阶级以上的市场, 如总裁、总经理、销售人员、财务总监、部分政府官员。 (2) 高端旅游市场特点。关于这点学者们意见并非统一, 但存在共同点, 如需求个性化、产品多样化、品味贵族化。 (3) 高端旅游开发对策。关于对策建议, 由于立场的不同, 从而导致所提对策的差异。有学者站在政府的立场提出自己的建议, 如制定和完善高端旅游相关的政策和法律, 规范高端旅游市场环境等, 这些对策普遍比较笼统, 可操作性不强。魏小安曾说过:“高端对应的不是低端而是大众”。同时, 高端旅游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也正是“长尾”市场的标志性特征。因此, 我们有理由认为, 高端旅游市场便是大众旅游市场的“长尾”。

(二) 长尾理论:市场开发新视窗

长尾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商业运营模式, 它的问世为当下某些经营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向传统“二八法则”提出了挑战或是作了补充, 但并非是完全颠覆, 因为长尾理论的适用性受到经济和技术的双重限制。只有处于“丰饶经济”时代, 并有先进的技术作后盾, 长尾理论才能施展其经济魔力。出于上述的考虑, 目前长尾理论主要运用于以下一些领域: (1) 广告媒体。广告过去主要依托的是大众传媒, 而大众媒体的版面或时段是有限的, 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两个后果, 一是广告数量受限, 二是广告价格昂贵, 结果只有少部分资金雄厚的公司才有资格进行广告。而现在由于科技的进步, 传媒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新媒体不断涌现, 尤其是网络媒体的诞生, 使传媒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网络媒体由于其无限的空间及低廉的价格, 同时不乏注意力资源, 使得众多小企业即便是家庭作坊都有机会进行广告, 从而形成了广告媒体业的“长尾”。 (2) 网络娱乐。网络娱乐主要包含的资源有数字化电影、电视剧、音乐等, 这些资源数字化的特征注定了其基本不存在存储和流通成本, 正好符合长尾理论的实现条件, 无限量的产品聚合于同一个平台凸显出的一种“长尾”效应。 (3) 网上购物。这一形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多见的一种“长尾”现象, 网络的便捷性及网上商品的无奇不有, 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而这些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反应了一种“长尾”趋势。销售主流商品的网店已经饱和, 部分商家几乎无利可图, 相对而言, 销售非主流商品的网店却仍有利可图, 这一现象很好地说明了开发“长尾”市场的重要性。学者们在上述三个领域内对长尾理论的应用主要是对如何更好地开发“长尾”提出建议。当然, 除了上述这些领域, 长尾理论还被应用到了图书馆数据库资料管理等方面, 但目前运用在旅游产品或市场开发方面的文献较少。而实际情况是随着消费者对不同体验的需求所引致的个性化、多元化的要求, 使旅游业已显现出了“长尾”效应。旅游业中的大众旅游市场已竞争过度, 而高端旅游市场是旅游业的“蓝海”, 因此, 我们有必要运用长尾理论来对高端旅游市场开发进行指导。

二、高端旅游市场特点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各行业生产能力大幅度的提高, 旅游行业也不例外, 旅游业的发展已从过去的供给导向演变为需求导向。因此, 我们在开发旅游市场的过程中必须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 针对需求研发产品、进行市场营销, 从而挖掘潜在市场, 扩大有效需求, 要实现这一目标, 追根溯源要从需求产生的条件开始研究。目前, 国内从需求产生条件角度出发研究高端旅游市场特点的文献相对较少, 笔者在研读这些资料的基础上, 试着从时间、价格、动机等影响需求产生的因素视角对高端旅游市场特点展开分析。

(一) 时间随机性强

大众旅游市场一般都会有淡旺季之分, 出现这一现象, 一方面是由于目的地资源存在季节性差异, 另一方面是因为大众旅游市场选择出游的时间集中在国家法定节假日, 如双休日、黄金周等。2008年, 我国开始施行新的节假日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金周的压力, 游客开始出现分流现象, 但法定节假日仍是大众旅游者出游的高峰期。相对而言, 高端旅游市场在出游时间选择上随机性比较强, 一方面是因为高端旅游消费群体享有带薪假期, 带薪假期一般都与法定节假日不重叠;另一方面, 是因为高端旅游消费群体出游并非都是单纯的休闲度假, 有部分是商务旅游的形式。而商务旅游一般都会在工作日开展, 同时时间也不固定, 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

面对高端旅游活动开展时间的随机性, 旅行社若要保证在消费者要求的时间段内提供所需要的旅游产品, 则旅行社必须提高自己的产品丰度, 只有以足量的产品库存为基础, 才能很好地应对高端旅游市场多样化、差异化的要求。

(二) 价格敏感度低

旅游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但由于高端旅游的消费群体主要是中产阶级以上的阶层, 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比较富足, 旅游花费在他们生活总花费中所占比例较低, 另外, 类似奖励旅游、会议、展览会等旅游活动的费用一般都有公司承担, 因此, 高端旅游市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对价格的敏感度也随之较低。

各国研究旅游问题的学者都将可自由支配收入视为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首要经济前提。对于需求价格敏感度较高的群体而言, 旅行社在开发产品过程中首要考虑的便是价格因素, 工作的重心相应的是制定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来扩大需求;而对于需求价格敏感度低的群体而言, 旅行社在开发产品过程中可以更多考虑质量因素, 工作的重心相应的是开发高品质的产品来吸引或留住顾客。

(三) 动机层次级高

旅游作为一种高档次的消费品, 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说, 旅游消费满足的是金字塔上方的三个需要层次, 即情感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虽然这些需要在不同群体的消费过程中都能得到体现, 但程度是有差异的。观光旅游较多的是情感需要和尊重需要, 而高端旅游较多的是满足自我实现需要。

高端旅游市场是高素质人群的集合, 高素质的人对于自我实现的渴求程度比一般人大, 同时, 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文化是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对于旅游而言, 文化是其出游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 在此过程中的体验则是核心价值所在, 因此, 在设计针对高端旅游市场的产品时要注意文化元素之于体验的重要性。

三、基于长尾理论的高端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一) 提高产品丰度

旅行社产品缺乏专利, 从而使产品研发成本较高, 为了实现产品丰度大和研发成本低的双赢目标, 长尾理论认为, 要降低成本有两方面的选择, 一方面是让存货集中或分散;另一方面是让顾客参与生产。对于旅行社而言,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降低研发新产品的成本。

1. 加快批零体系构建

传统旅行社采取水平分工, 导致了产品的重复规划, 同时成本也随之上升, 旅行社利润降低, 从而缩减研发开支, 最终导致恶性竞争。因此, 旅行社有必要改变这种模式, 垂直分工可以避免重复规划现象, 还能集中开发产品, 降低成本。旅行社批零体系的构建可以让存货集中, 又可以让产品分散到各个不同的零售点。

2. 完善网络平台建设

网络技术的发展, 促使人们驶入了一条资讯快速道。对于旅游业而言, 网络也是其发展的助推器之一, 全球的网上预定系统就是很好的证明。有人对这些网络预定系统进行了调查, 发现即使是携程这样大型的网络预定系统目前绝大部分的业务也是基于web1.0技术, 而极少的业务是基于web2.0技术, 但事实上基于web2.0技术的“微内容”, 如论坛、博客等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很强的一股冲击波。对于旅行社, 若能很好地利用这一机遇, 既可以借此建立很好的口碑, 同时还能从中发现一些很好的创意。因此, 旅行社除了修缮原先存在的电子商务系统外, 还可以提供一个基于web2.0技术的平台, 可以在平台上吸收好的创意, 甚至可以刻意安排产品设计的活动, 这也就是长尾理论提到的让顾客参与生产, 既可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又可以为新产品开发提供创意。

(二) 提升产品品质

1. 提高员工素质

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 旅游服务质量的好差是与服务人员尤其是旅行社员工息息相关的。旅行社员工将伴随整个旅游过程的始终, 从售前的咨询、接待服务到售中的带队、导游服务, 最后到售后的接送、反馈服务, 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 都会给顾客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员工素质进行把关。高端旅游市场是个高度分众化的市场, 应对差异化的市场应有差别化的对待, 因此, 就要求旅行社员工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除了基础的导游讲解外, 还应具有其他多方面的才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招架顾客多方面的要求, 从而给顾客留下积极的正面印象。

2. 保证产品质量

对于旅游业而言, 其核心产品便是旅游服务。旅游服务对旅行社的形象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但旅行社提供的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也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形式产品主要是旅行途中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对应的产品, 这些产品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是游客判断产品好差的一项重要指标, 质量是品质的保障, 旅行社在组合这些产品的过程中, 必须把好关, 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将会让旅行社遭受损失, 甚至是流失一批顾客。

(三) 增加文化体验

高端旅游市场作为旅游市场的“长尾”, 其包含的群体体现的特点也呈现出一种“长尾”特征, 尤其是在文化方面。高端旅游市场包含的群体一般以商务人士居多, 同时还包括一部分政府官员, 这些商务人士从事的行业错综复杂, 政府官员涉及的领域也是五花八门。处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通常拥有的知识结构是不一样的, 他们的兴趣也是有差异的, 这些主要跟文化因素有关。长尾理论认为, 要考虑分众化的小市场, 必须针对各细分市场的特点采取差异化的对策。

增加文化体验主要是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殊爱好, 突出文化主题。对于热衷于运动的群体可以推出高尔夫、滑雪等运动游, F1、奥运会、世界杯等赛事游等产品;喜欢收藏的群体可以推出拍卖游等产品;对摄影等有浓厚兴趣的群体可以推出欧洲高端观光游等产品。以上这些产品的推出都是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旅行社在设计高端旅游产品过程中要把握好这一点。

结语

高端旅游市场已越来越受旅游界的瞩目, 本文试着运用长尾理论这一新的商业运营模式来探讨旅行社开发高端旅游市场的对策。由于理论积淀不深, 同时缺乏一些数据的支持, 本文未能提出高端旅游市场的定义, 争取在后期进一步的研究过程中能提出较为科学的定义。长尾理论在营销中的应用也是相当广泛的, 本文由于受篇幅的限制, 未将营销的内容放入文中, 这将成为长尾理论在旅游业应用中的另一个研究焦点。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上海:中信出版社, 2006.

[2]菅固义博.长尾经济学[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08.

[3]陈晴, 邹子剑.“长尾理论”对数字档案馆的启示[J].湖北档案, 2008, (3) :20-21.

[4]杜海亿.我国高端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武汉大学学报, 2007, (5) :395-399.

[5]王骥飞.“长尾”核变——新货架下传媒集团的变革与重塑[J].新闻大学, 2008, (3) :126-130.

旅行与旅游 篇5

作总结合集

2018年旅游区开发计划书范文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已吹遍祖国大地,建设祖国的大军一批接着一批,他们各负使命,战斗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为祖国的繁荣强盛,他们各尽所能、各负其责,而商业竞争你追我赶,高科技电子产品一代胜过一代,代代出新,纺织、机械、冶金、建材、化工、电力也在向前发展,高楼大厦一个挨着一个,花样设计别出心裁,立交桥相互交差,大小汽车你追我赶,城市生活充满诗情画意,开放的中国更是锦上添花,财政收入连年翻一翻,好事连连,喜上加喜,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百姓生活的富裕也在大大增加,国家在世界的地位也不断上升。住洋房、开小车已成为大部分城市人的一道亮丽的景观,而我们山西虽然地处祖国的中西部,国家开发西部以来,我们山西也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

作为晋中市榆次区,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依太行山,西靠汾河水,南靠省会太原,有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太旧高速公路和武宿飞机厂都在榆次和太原的中间地段,108、307国道国道和榆次超一级外环环城公路,南同蒲太焦铁路,都交汇在一起相互穿越而过,而对榆次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榆次距太原25公里,作为旅游,道路和交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晋中市是古文化发祥地,境内建筑2138处,古城282处,石窟66处,以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明代平遥历史古城,祁县乔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灵石王家大院、太谷孔祥熙旧居,这些庄园大院都代表着当年晋中的繁华和昌盛。乌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风景

名胜古迹让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及。以上几家庄园大院它们的门票收入每家每年都可达到几千万、几亿,所以我们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和项目来挣现代人的钱,中国现在国富民强,人们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生活的富裕、经济的宽松,都会刺激人们外出寻找更加刺激、高档娱乐场所,就像电影里看到的,外国人表演的空中芭蕾、过山车、高山滑雪、高楼跳散山谷中急流险滩、大海中冲浪等和太原开放的欢乐加年华。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当地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和开发,再结合全国及全世界各种游乐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开发出自身独创、构思新颖、超一流的设计构想,既要生龙活虎,又要巧夺天工,创造出一副如美如画的地上没景,给人一种心旷神怡和忘不掉的感觉。

人的一生不容易,既然有机会,我们就应该尽量争取,敢于大胆追求和创新,敢于创造,敢于幻想构画未来,21世纪本来就更加充满竞争、活力和挑战。

本地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未开发的乌金山处女地正在招手欢迎各位投资商。政府创造了宽松的优越条件和投资环境,工商部门实行了一门制串联审批制度。

政府部门为了尽快开发此地,建成一流旅游圣地在~年9月11日特请专家进行一流总体开~证策划,利用当地地势、减少成本,因地开发,分类规划、分类投资、独立核算,具体工作、具体事项、具体细节都会有条步骤进行。如今的榆次区内道路宽阔,通讯、商尝宾馆、超市、写字楼、学校都在走向正规化。未来的山西、未来的榆次将会成为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的最好场所。

说起乌金山大家都知道,但是真正了解得透彻的人并不多。因为它确实是一座宝山眼下未被人开发利用。它作为中国北部绿色明珠,并且又临近省城太原。作为前任区委书记耿彦波在位时投资1000多 万为的就是让有眼光,有魄力,有胆识的人士开发,为子孙后代造幅,为人类提供一席游玩圣地,政府把乌金山水、电、路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工程已全部就绪。

据业内人士透露绵山风景区已投资七个亿,他们为什么敢投资7个亿,他们的高明之处在哪里,难道绵山地理优势比乌金山好,整个布局比乌金山强,自然森林植被比乌金山多,还是周边环境比乌金山优,但根据绵山现在现有建设及整体布局老板闰吉英在胆量与魄力选择确有他过人之处,因为它看到的是一座金山。绵山的开发手段可做为我们的模式,但不仿造,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如果我有机遇能在我手中开发,我一定会在现有的基础上保护并兼顾现有森林公园植被,在水土资源环境、景观和周边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保护 们接触我们公司的第一步,是对公司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前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司的形象。同时,公司对客户的服务,从前台迎客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所以我一定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一个优秀的接待人员,客户参观时我将时刻注重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将热情的接待。在合适的环境下向客户宣传公司文化,巧妙回答客户提出的问题。做到笑脸相迎、耐心细致、温馨提示等。在业余时间我将加强学习一些关于电话技巧和礼仪知识。不断的为自己充电,以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

四、工作计划

太空旅行 充满遐想的奢侈旅游 篇6

爱冒险的富豪们

太空游项目始于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太空游客为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第二位太空游客为南非富翁马克·沙特尔沃思,第三位太空游客为美国人格雷戈里·奥尔森。

丹尼斯·安东尼·蒂托(Dennis Anthony Tito)

是全美第三大投资管理咨询公司威尔希尔集团公司的创建者,他在2001年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自费的太空游客。为了这次旅行,蒂托支付了2000万美元,在太空停留了8天,据专家说,这样的太空旅程很少有人能看到什么“景色”,但蒂托却认为他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物有所值。他形容进入太空是他为之奋斗了40年的梦想,也是他“整个一生中最美好的体验”。蒂托曾以每小时27200公里的速度飞行,看到地球就在他的脚下,头上是无边无际的黑色天空。正如他所说的,“这幅景象人类可不是天天都能看到!”

马克·沙特尔沃思(Mark Shuttleworth)

是世界上第二位自费太空旅行的客人,也是整个非洲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这位南非网络界的百万富翁宣称自己还想再次进行太空之旅,并且希望能够购买自己穿过的宇航服以做纪念,但俄罗斯当局拒绝了他的这一请求。

美国富翁格雷戈里?奥尔森(Gregory Olsen)

作为世界上第三位太空游客,花费2000万美元搭乘俄罗斯“联盟”宇宙飞船于2005年10月1日进入了太空,在国际空间站停留了十天,真实感受宇宙空间的神秘浩渺。2005年10月12日他顺利返回了地球。

和经过长年专业训练的宇航员不同,第三位太空游客奥尔森仅仅受过6个月的训练,但是他并不认为这会给他的太空之旅带来任何阻碍。那么上天的游客在太空都干了什么?难道只是“游山玩水”地看太空?

具有材料学博士学位的奥尔森不只为观光而来,他在空间站短短8天时间里共做了10项科学试验,其中包括晶体培养和地球大气湿度测量等。

因此,奥尔森不太满意公众称之为“太空游客”,他说自己是科学家。

他回到地球后说:“这次经历比我之前所想象的更让人满足。我从那美妙得不可思议的视角去观赏地球和其他星球,这个奇观给我一种崭新的感觉。我实在是很高兴自己能够拥有这样一次永生难忘的经历,在以后的日子里,这次经历将会一直留在我脑中。”

为了这次太空之旅,奥尔森经历了长达2年的“折磨”,但从返回舱安全着陆后奥尔森悠闲的表情看,所有这些“苦难”都是值得的。

太空旅行目前至少有六种途径

曾经,太空旅行昂贵得令人咋舌。到目前为止也仅有7位富豪体验过遨游太空的非凡旅程。天价,成了阻碍太空游“平民化”的最大障碍。而最先打破这一障碍的,要数爱作秀出风头的英国亿万富豪理查德·布莱森。布莱森创立的维珍银河公司,一直大力推广相对廉价的太空游。20万美元,是维珍银河公司对首批500名太空游客给出的指导价。

作为未来旅游新市场,太空旅行的价格也是在不断地调整中。太空旅行怎样玩儿?六种方法,奢简由你!

5000美元体验抛物线飞行

抛物线飞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旅游,它只能让游客体验约半分钟的太空失重感觉,宇航员在训练时为了体验失重通常也是采用这种方法。游客如果乘坐俄罗斯宇航员训练用的“伊尔-76”等飞机作抛物线飞行,费用约为5000美元。

1万美元体验高空飞行

接近太空的高空飞行也非货真价实的太空旅游,但它能让游客体验身处极高空才有的感觉。当游客飞到距地面18公里的高空时,便可看到脚下地球的地形曲线和头顶黑暗的天空,体会到一种无边无际的空旷感。目前计划用来实施这种旅游的飞机有俄罗斯的“米格-25”和“米格-31”高性能战斗机。这些飞机能飞到24公里以上的高度,乘坐它们旅游的每张票价约为1万美元。目前西班牙zero 2 infinity公司名叫“布隆”的热气球可以飞到近太空,一次飞行包含3名乘客,2名飞行员,价格为2.4万英磅(约22万元人民币)。

10万美元体验亚轨道飞行

亚轨道飞行能产生几分钟的失重,美国私营载人飞船“宇宙飞船一号”和俄罗斯计划研制的“C-XXI”旅游飞船就是从事这种飞行的典型,它们在火箭发动机熄火和再入大气层期间能产生几分钟的失重。这种飞行的价格约为每人每次10万美元。

20万美元一小时内环绕地球

nlc202309020130

维珍银河公司用于运载太空游客的飞船叫“太空船2号”,载客6人。游客将首先在位于美国加州莫哈韦沙漠的莫哈韦航天发射场接受训练,然后乘坐一艘样式独特的航天器遨游太空。当这艘航天器升到15公里的高空后,母船“白色骑士2号”将发射载有旅行者的载人飞船“太空船2号”,“太空船2号”随后升高到110公里高空,并将其机翼折叠起来环绕地球航行。旅行者将可在次轨道下感受约6分钟的失重状态,并在黑暗的宇宙上空鸟瞰地球。

100万美元飞离地表100公里

SXC公司将于2015年中旬采用两座Lynx Mark II飞船将来自世界各地的首批100名顾客送上太空,其中包含12个亚洲名额。目前报名人数已超过250人,大部分人来自西欧。而想要成为首批乘坐Lynx Mark II的亚洲顾客,需要付出168万港币(约134万元人民币),这是飞到离地表100公里的价格。也有部分人选择飞至地表60公里的“近太空”项目,费用为73.5万港币。

2000万美元体验轨道飞行

美国人奥尔森此次体验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旅游——轨道飞行。实现轨道旅游的工具目前主要是国际空间站,可供游客到达空间站的“客车”主要是俄罗斯“联盟”飞船和美国航天飞机。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太空旅游机构大多将目光转向了“联盟”系列飞船。乘坐它们旅游的每张票价约为2000万美元。

太空旅行必备条件身心:身体棒 热情高

今年4月底,来自英国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船二号”商业性旅游飞船试飞成功。目前已有529人花费20多万美元报名参加了这次旅行,在出发前他们将接受为期一周的训练。

在太空中宇航员要学会操纵航天飞船,而游客要做的,仅仅是听从宇航员命令,不要给担任“导游”的宇航员们制造任何麻烦,因此游客并不需要经过严格而系统的训练。虽然对太空游客的技术要求不高,但有一个条件是必需的,那就是健康的身体。若是体检不合格,医生会给游客一个“停飞牌”,只有检查合格之后才会被允许进入太空。

自己的身体能不能上太空去旅游?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必为身体担心。美国的专家已经专门做过研究,他们认为,到太空旅游是短时间的,参加旅游的人只要通过一般的身体检查,没有特别严重的疾病,经过一定的训练,体力达到一定的状况就完全可以了。既便是对付太空超重环境,也只要身体健康,没有心脏病,经过短期训练,也是可以承受的。蒂托从天上返回后指出,太空游客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耐心”和“执着”。

那些想遨游太空的人们应立即开始跑步、游泳、举重、科学的搭配饮食,并长期的坚持下去。迄今为止的三位太空游客,年龄各异,最大的一位在升空的时候已经60高龄。年龄完全不是太空游的障碍,身体状况才是最重要的。

由于太空中失重的特殊环境,人体的承受能力将面临极大挑战。比如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将会改变,因为没有压力,血液重新分布,大量的血液会充入头面部。此外失重状态对心脏、呼吸等各系统都有影响,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呼吸不顺畅等反应。只有身体各脏器的功能非常健康,才能承受这些刺激,这也是成为太空游客的首要条件。

除了身体状况理想,太空游客的精神状态必须稳定,适应能力也要特别强。有些人一旦出差在外,就睡不着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挑床,这样的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差,就不具备成为太空游客的资格。航天员升空后,面对的是非常特殊的环境,必须保持冷静,而且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才能维持自身的正常状态,同时保证太空飞行运转正常。

热情也是不可或缺的。和一般人相比,向往太空渴望太空飞行的人还必须具备冒险精神,必须热爱飞行。这也是他们和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太空游客应该是最渴望融入未知宇宙的人。

太空旅行新畅想

太空旅行仅仅是整个太空经济领域开发的第一步。据悉,2030年之后,太空或许还将出现“星球移民区”、“星际加油站”、“近地轨道景区”等空间站,从而形成“太空科技生活园”,并将在多个领域促进人类进入太空发展。

设想一下悬浮在距地400公里高空的度假酒店吧。据报道,俄罗斯轨道科技公司目前正全力落实其2016年建成太空酒店的目标。该公司计划建设距离地球350千米高空的太空酒店(即商业空间站)。酒店内部格局将类似胶囊旅馆,可同时容纳7名游客及其飞行期间所需生活用品。

为了保持在太空旅游领域的优势,美国“太空冒险”公司也宣布了“月球旅游”计划。按照这个计划,游客将首先前往国际空间站,在站内停留一周之后再乘坐“联盟”飞船前往月球,在离月球160公里的轨道上空近距离地欣赏“月景”。美国“太空冒险”公司雄心勃勃地为这个新的旅行项目命名为“太空行走”。

瞄准中国富人圈

“太空旅游是一个革命性的新概念,部分人仍然认为这只是科幻的剧情。”荷兰SXC公司首席执行官米歇尔·摩尔说,但是,从今年开始,科幻剧情的现实版将逐步拉开帷幕。

荷兰SXC公司是一家商业宇航公司,该公司采用的飞行器是由其重要合作伙伴美国航天公司制造的。然而,太空旅游这块大市场并非只有荷兰SXC公司一个玩家,将SXC视为主要竞争对手的英国维珍集团下属的维珍银河航天公司(以下简称维珍银河)的商业宇航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近日,荷兰太空旅游公司(SXC)在香港建立办公室,意图开发亚洲及内地太空游业务。公司行政总裁预计,未来几年,亚洲及中国内地的销售额将占公司总销售额的30%到35%,明年将会在中国售出50至80张太空旅行票。

事实上,维珍银河与SXC即将开展的太空游项目,并非将游客像丹尼斯·蒂托那样直接运送到国际空间站,而是通过飞行器载送游客进行亚太空飞行。此次针对亚洲的游客,SXC公司推出了价值约135万元人民币的豪华套票,购买此套票的客户将成为全球前100名登上XCOR Lynx Mark II展开太空之行的旅客,而此套票目前只有12个名额。SXC公司表示,在发布会后,他们已经收到了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等地有兴趣人士的咨询。太空游这类体验性消费正对了中国富豪们的胃口。业内人士称:“想出风头的企业家以及需要制造话题的演艺明星们,都极有可能参与这一项目。”

旅行与旅游 篇7

中国的旅游业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 而中国的现代旅游产业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以接待入境外国人的国际旅游为先导发展起来的。20余年来, 中国旅游业完成了从“事业接待型”到“企业经营型”的转变, 国际国内旅游收入合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多, 在国民经济中确立了一个规模巨大、产出水平较高, 引人注目的新兴产业。30余年来, 中国新兴的旅游业相继经历了三个发展高峰:一是80年代以星级饭店大量兴建为代表的入境旅游接待高峰, 二是90年代以大量旅行社的设立为代表的国内旅游服务高峰, 三是2000年之后以中国游客出境游消费为高潮的发展高峰。它们从不同阶段彰显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路径特点, 并形成了以旅行社业为龙头, 旅游住宿业、交通业、旅游景区、旅游管理组织共同发展的旅游业的五大基础部门。就旅游产业内部而言, 旅行社的发展有赖于饭店、旅游交通和旅游景区、旅行社等构成要素的共同发展, 单作为旅游产业内各要素的重要中介者和旅游客源的重要组织者, 旅行社在积极促进现代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质疑的。一方面, 以旅行社为中心使原本相对松散繁杂的行游食宿购娱等环节旅游服务供应商有序连接, 另一方面, 旅行社作为旅游客源和旅游服务供应商的中介者通过多种手段为旅游者提供专业化、真实有效的旅游信息和服务来推动了旅游产业深入发展。但是旅行社行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例如产权制度和企业机制落后、网络化集团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业绩差、综合经营能力比较弱、内部约束机制不力、缺乏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1 我国旅行社业现有法规综述

中国的旅行社业走过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旅游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对于欧美旅游发达国家而言, 旅游业是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一般是国内旅游的发展先于国际旅游, 旅行社的类别也是依据生产流程划分为经营旅游产品生产和批发业务的旅游批发经营商和经营代理零售业务的旅游零售商;而中国的旅行社从最初担负政治目的为主的外事单位到担负为国家赚取外汇任务的寡头企业国旅、中旅和青旅的出现都处于国家的严密控制下, 而中国的旅行社也依据《旅行社条例》的规定, 按照许可的业务范围划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两个类别。对于中国的旅行社业的法规管理, 法律上主要是通过《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铁路法》、《航空法》等来适用管理的, 而针对性更强的行业法规则是伴随着中国旅行社业的发展逐步出现的。

相应地, 我们可以根据中国旅行社业的发展进程将相关的行业法规加以梳理成4个阶段。

1.1 以事业单位性质为主的旅行社行业发展阶段。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前, 全国只有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中国旅行社总社以及它们在主要省会城市设立的分支机构。这些旅行社以政治目的为主负责对外接待工作, 基本不具备企业性质, 也无相应的行业法规加以调整。

1.2 旅行社行业寡头垄断发展阶段和行业法规的萌芽阶段。

1978年中国实行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来, 国旅和中旅的任务主要转变为接待自费来华的旅游者。1980年, 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在北京成立。国家旅游局规定只有这三家社拥有旅游外联的权利, 并明确它们的业务分工。1980年当年这三家旅行社接待的来华旅游者占到全国有组织接待人数的80%, 其余由其他政府机构组织接待。

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1984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外联权下放, 这一举措促使旅行社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为加强行业管理, 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了中国旅行社行业的第一部管理法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 将中国旅行社的性质确定为“依法设立并具有法人资格, 从事招徕、接待旅游者, 组织旅游活动, 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 同时按照业务范围将旅行社划分为一、二、三类社。到1988年底, 中国的旅行社猛增至1, 573家, 并由此彻底打破了国旅、中旅和青旅三家寡头垄断中国旅行社行业的局面 (此三家接待人数比从1980年的80%下降到40%) 。

1.3 旅行社行业规模扩张的发展阶段和行业法规发展的探索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国内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加上中国政府开始允许中国公民出国探亲和旅游, 从而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到1994年底, 中国共有各类旅行社4, 382家。相应地, 面对旅行社行业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 考虑到以欧共体《关于包价旅行、包价度假、包价旅游的指令》和日本《旅程保证制度》为代表的保护旅游者消费权益的潮流在全球的兴起, 国家旅游局自1995年颁布并实施了《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实施细则》、《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暂行办法》与《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这标志着旅行社的行业管理开始向法制化管理转变, 以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消费权益。1996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 并于2002年12月进行了修订, 对旅行社原有的分类方法、注册资金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调整, 并赋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处罚权;1997年5月8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行社经理资格认证管理规定》;1999年5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1.4 旅行社行业结构性调整和法制化管理的发展阶段。

面对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必然趋势, 1999年1月国家旅游局和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联合发布了《中外合资旅行社试点暂行规定》;为了兑现加入WTO的承诺, 于2001年又先后相继修订了《旅行社管理条例》、《中外合资旅行社管理暂行规定》等, 力图进一步规范和适应国际旅游发展的需要。2009年, 随着旅游业的入境游、国内游和出境游三大市场的逐步发展, 原有法规的修改呼声愈发强烈, 国家旅游局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 大力度修改了原有法规, 出台了新的《旅行社条例》及其细则, 相关的质量保证金与旅游保险的内容也在之后两年做了调整。

1.5 二者关系的争论。

从总体上看, 旅行社行业的发展与行业法规的出现密切相关。每个阶段的法规的出台, 都伴随着行业发展的新阶段。可是并不能由此简单推断出行业法规对于行业发展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很显然, 这样简单的推断也不利于我们修订行业法规以适应乃至引导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尤其是与同期发展的旅游饭店业相比, 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中国的旅游饭店业到目前为止的相关的行业法规只有《旅馆业治安管理条例》和国家旅游局1988年发布、199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定旅游涉外饭店饭店星级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定旅游涉外饭店饭店星级标准》和《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的行业规定。其中只有《旅馆业治安管理条例》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较高的法律效力。与旅行社行业相比, 行业法规的数量明显偏少。但是20余年来, 中国的饭店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国际饭店连锁集团、著名大型单体饭店、衔接有序的星级饭店家, 在实践中拥有自主品牌和特色, 资产实力雄厚, 产品和服务质量呈稳定上升的良好态势, 成为旅游业名副其实的重要支柱。而20余年来, 中国的旅行社业仍旧停留在散小弱差的初级阶段:旅行社普遍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完善;内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抗风险能力差;对旅游服务供应部门缺乏调控能力;市场竞争手段主要是单一的价格竞争等。这都让人不禁怀疑相关的行业法规是否真正如我们所期待地发挥了应有的激励和制约作用, 起到了指引和评价行业经营管理行为的法律作用。究竟是旅游行业发展本身的势头不可阻挡, 还是相关行业法规在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这方面出现了认识上的差异。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依托现有民法即可, 甚至认为行业法规没多大用处而在专业教学中不学法、业务中不懂法不依法的情况很是普遍;也有部分人员从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对于一些法律盲点问题进行探索研究;还有些人力主制定旅游法以促进行业发展, 但是并没有回答目前已有旅游法规的作用如何, 也罕见对此领域有较多的基础理论分析。

总体上, 从2000年以来的国内文献来看, 对于旅行社法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原有法条中不适应经济发展趋势的相关金额的规定的修改上, 例如降低注册资本金、质量保证金和提高旅行社责任保险赔偿金额的建议上;二是针对一些伴随旅行社产品的创新而涌现出的法律盲点提出建议, 例如关于旅游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关于旅游资源开发的产权规制等。但是, 对于现有法规的效果的深入考察上尚有较大欠缺, 而进一步分析这些法规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行业的发展, 有哪些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而又有哪些在阻碍或者制约行业的发展, 将有助于清楚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2 新的视角:法律效益分析的研究框架

目前, 关于是否需要旅游法的争论不是简单的单行立法的争论, 实质是要分析行业法规对旅游业的作用机制的问题, 实际上就是对于行业法规为何制定, 怎样制定、效果如何的一个具体考察衡量的过程。对于此类问题的分析可以结合经济与法的角度, 借助运用法律效益分析的手段, 通过对旅行社业现有的法规的分析, 来进一步科学地考察旅游法规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2.1 法律效益的概念与评价标准。

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法律效益是指法律调整的实际状态和结果与法律社会目的之间的重合性程度, 它反映了法律调整结果与法律调整的社会目的之间的关系。它强调三个方面的把握:一是客观把握社会的法律秩序状况, 法律秩序是法律充分体现了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要求, 并通过法律调控功能的法规而将社会关系的应有状况现实化为人们的实际行动方案的结果, 是法律目的、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现, 是法律效益的实证基础, 属于现有的范畴;二是深入探讨法律的目的, 法律的目的是社会主体希望通过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所实现的社会理想, 是法律调整过程的起点, 是法律效益的价值基础, 属于应有的范畴;三是整体把握法律效益的概念, 认识到由于社会法制环境和运行机制的共同影响, 法律的实效与目的之间的完全重合是不可能的, 必须将法律效益放置于社会系统的时代变迁的条件下来考察。确定法律效益的高低, 首先必须确立法律效益的评估体系或评价指标体系。它涵盖了价值评估体系和实证评价尺度两大标准体系。前者构成法律调整的社会目标和价值基础, 后者则是法律目标实现的法律保障和工具机制。所谓法律效益的价值评估体系是指有关判断法律调整结果是否符合法律调整的价值理想, 或法律调整的结果与其社会理想重合程度的标准体系。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 法律效益的价值评估具体表现为下列几方面:社会主体在法律范围内是否享有充分的独立性和自由、社会主题在法律面前是否真正平等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 社会运行以及法律整合的过程和结果是否符合社会公正和正义的要求, 通过法律调整是否形成了社会的秩序化、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法律是否有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现代化的进程等。

以旅行社业的行业法规为例, 作为法律和社会主体的旅行社和旅游者在法律范围内的独立性研究会发现, 《旅行社条例》规定有独立经营的权利, 但是同时又要求旅行社在本地经营业务, 若异地开设分社则必须满足一系列苛刻的经营和资金要求, 等同于变相为旅行社跨地区从事业务的设置了障碍。依据经济学领域的科斯定理, 这在无形中提高了旅行社的内部交易成本, 从而迫使旅行社为了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放弃管理更加紧密地总公司与分公司的设立模式, 转而投向与不同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旅行社缔结松散的合同关系, 从而出现了组团社与地接社共同服务消费者的现状, 并因此导致关联环节过多而增加了运营的风险和成本。此外有关出境游的规定明确旅行社可以在出发前7天以合理理由取消合同而不承担任何民事责任, 但却没有赋予旅游者相应自由取消合同的权利, 双方权利明显不对等。同时《旅行社条例》要求旅行社在遭遇旅游服务供应商为提供合格产品的情况下, 应先向旅游者承担违约责任再向相关服务供应商追索损失。但是在实际纠纷中, 例如遇到一些垄断部门如航空公司的飞机晚点或景区临时关闭的情况时, 旅行社在向客人先行赔付后, 很难从航空公司或景区部门追索到损失, 造成旅行社权利和义务的失衡。

法律效益的实证标准是指通过法律制度的建设所形成的现代法制的基本框架以及形式要素。主要涵盖下列具体标准: (1) 法律在社会调整体系中是否处于最高的地位, 法律是否实现了对社会关系的全面的调整; (2) 法律规范的实现程度, 即法律规范所对顶的权利和义务在什么程度上为社会主体所享有和履行, 进而转化为现有的法律秩序; (3) 法律运做过程的程序化, 即法律规范有无关于实现社会公正的完整的法律程序及其是否得到有效实现; (4) 法律组织是否独立和专业化。

以此标准衡量, 旅行社行业法规在社会调整体系中已经处于较高地位, 但并未实现对该关系的全面调整。综观相关法规, 重心在于处理旅行社与旅游者的纠纷, 而忽略了旅游各环节的服务供应商以及对旅行社内部经营管理的规定。例如, 对于旅游旺季饭店临时撤消预定客房的行为, 仅规定了旅行社应向客人进行赔付, 对于饭店给旅行社带来的损失如何处理则未涉及, 而在适用《合同法》等时因为诉讼成本的原因会导致很多旅行社放弃追索。另外对于旅行社发布旅游广告的虚假信息问题, 旅游管理部门有监督权而无执法权, 即使发现旅行社有实际的虚假行为也无明文可以处罚, 往往是警告不可再犯了事。

2.2 法律效益的结构和分析方法。

法律效益的结构是指决定和影响法律效益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和法制要素按特定的方式所构成的有机的综合体。它由三个方面组成: (1) 法律效益的内部结构 (指法律效益各个构成要素的总和) , 由法律目的、法律规范和法律秩序这三个要素和法律的创制与法律的实现这两个环节构成; (2) 部门法的效益结构, 根据法律部门来研究法律效益的结构的基础是各部门实现效益不平衡。这与各法律部门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社会条件、法律文化传统以及执法队伍和体制不同有关; (3) 法律效益结构的社会特征和运行机制, 它们具有整体性和过程性的特征, 既是对过去历史和现状的总结和评估, 又是对我国社会和法治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宏观把握。

任何学科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论上的突破, 而就研究方法的选择而言又决定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所持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规范研究和法制运行实际状况的探讨相结合的观点, 其次要价值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观点。最后还要作到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研究法律效益的观点。具体的方法论系统由三个层面组成, 最高层面的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的哲学方法作为法律效益研究方法的指导原则, 中间层面的是包括系统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和社会控制方法等一般方法, 最后是法律效益的具体研究方法, 如社会调查方法、统计方法等。

通过对《旅行社条例》的68条全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 对于涉及旅行社权利的规范为3条, 义务性规范占20条, 禁止性规范占11条, 激励性规范0条, 惩罚性规范21条。这样的规范对于旅行社在民事关系中的平等地位的认可与保护显然不足, 表现在旅行社与其供应商 (航空公司、饭店、旅游景区等) 在民事纠纷关系中的地位明显处于劣势, 而在对旅行社与消费者之间的法律纠纷的处理上也是注重以罚代管, 也使得其缺乏法律的指引和预测作用。

此外, 大量相关法规对于旅游活动的规定存在不合理或者粗疏的问题, 也导致其在实际的旅游活动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例如, 禁止导游收取小费的条例却没有细化配套兼职导游和自由导游的收入保障, 结果造成旅行社逃过《劳动法》的监管, 用远低于地方低保线的薪金水平应对导游, 甚至默许部分导游选择欺骗或诱导消费者购物的方式来赚取收入;还有关于旅行社设立分社的门槛限制过高, 本意是为了保障旅行社的实力, 从而维护消费者利益, 但现实生活中却造成了大量小社以变相承包的方式非法挂靠在大旅行社上, 出现问题则严重损害了正规注册的旅行社的权益,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条例中关于一些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因侵权或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害多限制在有限的物质赔偿方面, 赔偿标准明显偏低于实际生活水平, 有些甚至落后10多年, 而精神损害往往更是得不到重视和支持, 这与旅游活动的人文性方面不相匹配, 在实际操作中带来很多问题。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 关于旅行社行业发展与行业法规管理的争论不在于是否共存或者单行立法的问题, 而是需要什么样的原则和制度来进行立法和执法的问题, 如果没有好的立法和执法体制做保障, 即便出现再多再高层次的单行行业法规, 也未必能够有效保证促进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了科学完善的原则和制度保障, 及时修订现有法规的内容, 行业经营中未必一定要急于单行立法, 或者为现有法规所羁绊。就研究而言, 当务之急是认真研究各种法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现实中的法规措施为什么不能解决旅行社行业中的问题, 是原则无效还是细则缺位?旅行社行业经营中出现的违法问题又该如何解决?是法规不详造成的监督缺位还是法律本身的局限?考虑到旅游主体的多元化与旅游法律关系的复杂化, 就更需要我们开拓视野, 从大文科的背景出发, 结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分析工具, 以科学的态度和踏实的实证方法, 来研究这些行业法规的激励与约束, 效率与局限, 从而推动实现旅游法规对旅游产业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江洪.现行法规体系的整合与创新[J].旅游学刊, 2011 (01) .

[2]王健.关于我国旅游立法工作中严格遵循旅游发展规律的问题[J].旅游学刊, 2005 (04) .

[3]李江玲.中国旅游法制建设之路[J].学术探索, 2005 (01) .

[4]张郁.旅游市场期待规范——福建旅游管理条例进入一审[J].人民政坛, 2001 (08) .

[5]张文显著.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法律出版社, 2006.

[6]游劝荣著.法治成本分析[M].法律出版社, 2005.

[7]钱弘道著.经济分析法学[M].法律出版社, 2003.

旅行与旅游 篇8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旅游管理专业创建于1985年, 目前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西重点学科, 每年在全国招收120人左右的学生, 在大三分为酒店、景区、旅行社三个专业方向。其旅游管理专业在2006年改为应用型本科, 课程体系与原来相比有一定调整, 各课程也以应用性为诉求进行了教学改革与调整, 《旅行社管理》课程的调整改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

一、《旅行社管理》课程教学开展“旅游线路设计与模拟营销”比赛的实施过程

1.旅游线路产品设计。

全班35人分为7组, 自由组合, 每组5人。各组针对本组选取的省 (区、市、特别行政区) , 设计一条旅游线路 (不允许超出所选行政区范围) 。参加比赛的7条旅游线路设计好以后, 挂在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网上公开展示。

2.模拟营销。

营销对象为旅游学院全体同学 (以下称消费者) , 参赛的7组同学将以各种方法对本组旅游线路作营销推广。我们假设旅游学院每位有5000元消费额度, 每组旅游线路都有最终报价, 当35位同学之一对消费者营销推广时, 消费者可以: (1) 不消费; (2) 出价为“最终报价±20%” (这是为了锻炼35位参赛同学的议价能力) 。各小组的本环节得分为本组旅游线路所获得的模拟消费总额 (消费额最高的小组得100分, 其余各组按模拟消费总额的比例得分) 。消费者进行模拟消费后应签字确认, 并写明班级、宿舍, 方便查证。

3.模拟同业推介。

以上两个环节结束后, 各小组在课堂模拟向旅行社同行 (本班级同学) 讲解与演示本组旅游线路, 接受同学与教师质询与评分, 教师与全体同学的评分各占同业推介得分的一半权重。

4.比赛计分。

最后得分=模拟营销得分×70%+模拟同业推介得分×30%;本得分为《旅行社管理》课程的平时成绩。

整个比赛, 共占用10课时, 对《旅行社管理》课程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配合效果。以下从学生、教师、教学效果等三个方面进行效果分析。

二、成效分析

1.就学生角度而言, 本次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增强学生间的协作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旅行社管理》课程与社会、行业发展联系紧密, 实用性强, 本次比赛既有现实的旅游线路设计, 又有贴近社会和行业实际模拟销售与模拟同业推介, 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程比赛后的调查中, 90%的同学认可这一教学方式, 认为自己兴趣大为提高。在本次比赛中, 教师从学的角度设计教学典型任务, 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操作要求, 要求学生全员参与, 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旅游信息设计旅游线路, 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地进行发散创造,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亲身实践,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习过程的自主化。比赛后的调查显示:9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市场推广能力大幅提高。

2.就教师而言, 教师从传授知识变成了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评价者, 在比赛过程中, 通过了解学生的情况, 不断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这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据本人学期末的统计, 在2012年4~6月本人任教的《旅行社管理》课程期间, 课外时间学生共主动联系我20次, 其中15次是在本次比赛期间。

3.就教学效果而言, 达到了“以赛促教”目的。通过本次比赛, 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从学习兴趣、行业需要出发, 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实践、自主学习的过程, 比赛完成的过程也是学生主体性得到提高、综合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多赢。本次比赛对《旅行社管理》课程中产品设计、定价策略、销售渠道、促销等章节均有较大的辅助教学效果, 实现了组织比赛前的“以赛促教”的预期目的。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1.个别同学在小组中基本不参与工作, 滥竽充数。本次比赛小组成员数为5人, 本意为锻炼同学的协作沟通能力, 但在这次比赛实践中出现了能者多劳甚至全劳, 而不能者少劳甚至不劳的现象, 一些小组能力突出的成员承担了多数产品设计和模拟营销的工作, 而个别成员则滥竽充数, 坐享其成。针对这一现象, 作者提出的改进措施有: (1) 缩小比赛小组成员人数, 把5人改为3人, 减小不劳者坐享其成的可能性。 (2) 在模拟同业推介进行演示介绍时, 要求各小组以可以量化的形式报告每个成员所承担的工作, 并由同学与教师对其质询以判断其工作质量, 计入其个人平时成绩。

2.在模拟销售阶段, 由于目标市场群体并非实际消费金钱, 存在“人情消费”的现象。本次比赛的目标市场群体限制在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其他年级专业的同学, 本意为方便比赛宣传及促进旅游学院同学的知识面。但个别小组不对目标群体进行任何本小组旅游线路的宣讲, 仅依靠人情关系要求对方签字认可消费额度, 这样就是不可接受的了。对这样的问题, 作者进行的改进为: (1) 强调必须产品联系消费, 依靠中立的学生社团进行调查核实, 凡各小组提交的消费者确认名单须经校旅游协会向签字者进行该旅游线路问答, 确定该消费者对相关旅游线路有所认识才有效; (2) 重罚。凡提交的签字名单中, 经检查有10%对相关旅游线路的了解不足的, 则扣除一半消费额度。

3.在比赛中存在意气之争。由于比赛存在竞争, 一些同学把日常矛盾带入比赛, 在模拟同业推介环节中, 把正常的质询当作发泄不满的机会, 导致偏离主题, 课堂时间拖延, 影响教学质量。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对教师的要求就有所提高: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已不再是主导地位, 教师应当将舞台让给学生, 而教师只是本场演出的主持人和引导人。学生在讨论中冷场的时候, 教师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跑题的时候, 教师对话题加以纠正, 学生在讨论中过于繁琐, 节奏过慢时, 教师对时间加以控制。总之, 教师的作用就是保证整个模拟同业推介按照原计划有节奏地进行。

摘要:《旅行社管理》课程实践性、应用性较强, 但由于旅行社行业的业务特点, 观摩、演示等手段较难让学生加深理解。本文通过对在课程中开展“旅游线路设计与模拟营销”比赛这一做法的分析, 探索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之路。

关键词:旅行社管理,课程,比赛

参考文献

[1]李中晶, 张健, 华国梅.“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实践.教育与职业, 2012, (11) .

旅行与旅游 篇9

我国旅游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为《饭店管理》、《餐饮管理》、《旅行社管理》、《导游服务技能》、《旅游景点景区管理》等, 这些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 学生毕业后也大多从事基层的操作性工作, 因此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应切合学生未来工作实际要求, 加强实际操作的讲授和练习。但目前大部分学校尚不具备类似“操作教室”这样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 而诸如《旅行社经营管理》这类课程在客观上也很难模拟实际操作环境。有鉴于此, 针对这类课程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本文即选择《旅行社经营管理》这门能充分体现旅游专业课程特点的课程为例, 对旅游课程教学中采用新教学模式时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

一、《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应用的现状

鉴于旅游专业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众多教学工作者在改进《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方式上进行了诸多尝试, 形成了若干富有创见的研究成果。如《高职院校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微探》 (王春梅, 2009) 、《〈旅行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郑荣、黄烁, 2011) 、《CDIO模式在高职〈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袁东兵, 2010) 、《论情景模拟教学在〈旅行社经营管理〉的运用》 (罗雷灵, 2010)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的“任务教学法”应用》 (张庆华, 2010) 、《旅行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 (牟晓一、张德, 2011) 、《试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王锋, 2011) 、《谈项目教学法在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孙光, 2010) 、《项目教学法在〈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任春红, 2010) 、《影响高职〈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项目教学法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李云, 2010)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任春红, 2011) 等。这些研究成果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解决旅游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理论性强、实践操作性弱的问题:

(一) 增加了教学的实践操作学习

传统教学是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 学生没有实际的旅游业工作经历, 对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和吸收。同样, 学生在学业结束后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 不能做到理论应用于实践。因此, 课程理论知识必须在实践操作中完成升华和转化, 上述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强调了增加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注重理论知识与案例教学的结合。

(二) 改教师为主的角色观念为以学生为主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 这样的讲授模式限制了学生操作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上述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多数都提及了改变教师的作用, 把单纯的讲授转变为引导、鼓励、帮助、评价、管理等作用。

(三) 变课本知识为中心为任务、项目为中心

《旅行社经营管理》的教材大多数内容都以知识性为主, 课程内容结构的安排大多也是适应编写者的研究范围进行章节的切分, 与旅行社操作流程差异较大。如以教授课本知识为主, 学生不仅难以把握旅行社的实际操作流程, 还很可能会形成一些错误的印象, 影响以后的职业工作。上述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均强调打破教材固有僵化的格局, 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旅行社实际操作流程为基础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操作练习, 使学生的自主性、师生的互动性与技能的实际应用性紧密结合。

二、《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虽然已经有不少学者和教师都对《旅行社经营管理》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但在以下几方面仍存在遗漏和不足:

(一) 研究的教学模式稍显单一

无论是对项目教学、任务教学、CDIO模式、案例教学或是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探讨, 都立足于单一的教学模式, 没有对这些教学模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 寻找出一种结合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以最大程度弥补各个单一教学模式的不足。

(二) 对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模式的作用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

大多数学者和教师对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更多地关注点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 模式应用所需要的条件; (2) 模式的具体应用方法; (3) 模式应用的意义; (4) 教学方法或模式的种类。但是我国大多数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条件在短时间内改变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更多考虑现实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

(三) 基本没有考虑到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

大多数旅游专业《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开设的时间是在《市场营销》或是《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之后, 《导游业务》课程开设的同时或之前。因此, 该课程在教学模式的应用中应该避免重复讲解与这两门课程相同的内容, 以免使得整个旅游专业课程显得臃肿和反复。对于在旅行社课程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环节以避免不同课程之间的重复问题, 上述研究成果未能涉及。

三、《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应用的革新

(一) 教学模式的革新

1. 几种常用教学模式的概念

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方面,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 即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 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2) 项目教学法萌发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 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有实际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 因此, 在国外项目教学法更多应用于技工类的职业培训。

“任务教学法”, 即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 根据讲授内容, 有针对性地设计任务, 任务的参与性质强, 形式多样, 通过不同的任务反馈形式, 达到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习能力提高的目的。 (3) 但是任务多为各自独立的内容, 比如:问卷调查、调查报告、自我设计等等。

“模块化教学”, 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MES”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 模块式技能培训) , 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 以现场教学为主, 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4) 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能力本位教育) , 是以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 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和活动能力为主线, 也称“能力模块”。 (5)

“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是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运行 (Operate) 4个英文单词首写字母的组合, 是“基于工程项目工作过程”和“做中学”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 (6) 主要是指学校和教师必须从课程构思、课程设计环节、课程实施运作和运行环节全方面入手对课程进行改革和完善。

2. 教学模式的革新

上述的教学模式有一个共同之处: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 化教材知识整体为各个单独的模块, 设计出能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方案,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各个教学模式的特点, 结合我国旅游专业教育条件的现状, 笔者提出“模块式教学法”, 即以课程专业岗位操作流程为基础, 按照流程或工作职能把课程内容划分为符合课程主体要求的多个模块 (阶段) , 每个模块 (阶段) 各自独立, 且又相互联系, 每个模块由一个需要学生完成的操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巧组成。

3. 模块式教学法的特点

模块式教学法综合多种类似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法, 切合中国旅游专业的实际教学环境与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 相对其他教学模式而言对教材、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稍低,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连贯性。一门课程是一个整体, 如果划分成不同的项目和任务很可能出现各个项目和模块之间脱节的现象, 模块教学的各个模块互相之间都有承上启下的连带关系, 也都凸显出课程的中心内容。以《旅行社经营管理》为例, 第二个模块要以前一模块的完成为基础才能进行, 而一个旅行社、一个客源渠道和一个旅行社产品从头至尾贯穿了整个课程。

(2) 对教材的依赖性小。大多数《旅行社经营管理》的教材还是遵循了旅行社的操作流程编写, 但由于编者各自的研究范围不同, 在旅行社职能部门的划分和操作环节上差异较大。模块式教学法可以教材为基础依托, 基础的理论知识来源于教材, 方便学生课后学习和查找;又可以跳出教材, 对教材的逻辑顺序稍作调整, 以适应模块的设计方案。由于模块本身是根据实操设计的, 所以教材缺乏实践性或案例比较过时等问题不会对模块教学本身带来影响。

(3) 对教学双方的要求相对较低。无论是项目教学、任务模式或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均要求教师应具备旅行社运行和管理全过程的基本技能, 但鉴于目前国内很少有教师可以完全参与旅行社所有的运行流程, 因此这些模式并不符合我国旅游教育的实际情况。而模块式教学法在模块设计上可以实现模式化, 对旅行社的基本流程和职能不会有大的变动, 同时模块设计可以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聘请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共同完成, 进而在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下弥补教师对旅行社运行管理全过程技能的欠缺。

其次, 每个模块 (阶段) 都是由理论知识和实操组成, 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先完成理论的讲解, 然后再与学生一同完成实操训练。这样教师在实操中和学生处于平等交流的地位, 可以与学生一同完成实操训练, 初次接触课程, 对实际操作不是很熟悉的教师也可以边教边学, 尽快实现自我提升, 逐步成为一个具备实际操作训练能力的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的初步水平要求相对低于其他教学模式。

此外, 模块式教学中每个模块并不都是一个严格的项目或者任务, 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单项的操作, 而且各个模块的练习是循序渐进式的, 学生会逐步适应这种主动式学习的模式。学生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和专长进行岗位的选择, 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 对学校教学环境与设备依赖程度低。模块式教学更多采用了情景模拟的方式, 以及社会教学的方法, 因此可以在实验教室或普通的授课教室内完成模块教学和实践练习, 不一定需要到实际的旅行社进行实习。

(二) 模块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 课程模块设计

按照旅行社职能部门可分为外联、计调、接待、培训与人力资源, 而按操作流程可分为旅行社的成立、市场调查、产品设计、产品计价与定价、产品销售、采购、接待、反馈与后续服务等。因此, 综合两种划分方法,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可划分为旅行社的成立、市场调研、产品的设计与定价、产品营销、采购、接待和跟踪、顾客管理等几个课程模块。这样设计的理由除了基于旅行社自身的实际操作流程和职能外, 还参考了以下因素:

(1) 大多数院校的旅游专业还会开设《旅游市场营销》、《导游实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课程, 《旅行社经营管理》与这些课程在一些内容上存在重复 (如与《导游实务》课程的导游接待部分, 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部分) , 为不浪费课时, 在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简略或省去重复部分教学内容。

(2) 学生毕业后立即进入规模较大旅行社的可能性较小, 而多数小型旅行社经营方式及经营项目机动灵活, 学生毕业后进入这些旅行社要求具有广泛的基础技能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 教学模块的设计重点放在旅行社最重要的两个岗位——外联和计调。

2. 教学方法

为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切身感受并强化对相关技能的把握, 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以适应和配合不同的模块主题。

(1) 案例引导。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助, 通过PPT播放我国旅行社成立的要求以及其他知名旅行社的标识 (CI系统) , 让学生从中学习成功的旅行社是如何设计自己的标识系统, 从而引导学生分组成立自己的旅行社, 并为自己的旅行社取名、设计标识, 再进一步根据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模拟选择门店地址。

(2) 角色扮演 (role playing) 。学生分组完成后即成为固定的组合, 并进入模拟市场, 各小组按照意愿形成一家旅行社, 组员根据各自能力和喜好选择自己在旅行社中的岗位角色, 直到课程结束 (岗位角色也可以进行适时互换和协助) 。这样的角色扮演能让学生在完成模块学习与练习的时候了解自己的真实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教师通过观察其表现, 判断其是否胜任该岗位的要求。

(3) 情景模拟。为了让学生在无法进入旅行社实习的情况下, 体会实际的旅行社产品的销售方法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可以选择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由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扮演顾客, 各小组学生向其销售各自的旅行社产品, 从中体会旅行社产品销售时应采用的技能和自己必须掌握的知识, 获得一定实际工作体验。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到城市广场、商场或是居民小区进行免费旅行社产品咨询, 提高学生的产品讲解咨询和销售能力;或是让学生扮演旅游者到周边旅行社门店观摩旅行社销售人员实际的销售技巧, 分析他们的失误和遗漏。

旅行社旅游线路安排问题 篇10

景区旅游项目包括三、五、七日游, 一早从城市U出发, 在旅途中住宿2-6天, 三日游住2天, 五日游住4天, 七日游住6天。宾馆对预定30个以上标间的7天以上连续预订客户提供6折优惠, 对长期合作客户提供周一、周二、周三、周四新增加房间的7折优惠。

景区宾馆标准间房价为:B地400元, C地350元, E地450元, H地400元, I地350元, U地300元, V地300元, W地400元。

其中合同规定的游览景点为:

三日游一线景点:A、B、C、D、E;

三日游二线景点:H、I、J、K;

五日游景点:A、B、C、D、E、F、G;

七日游景点:A、B、C、D、E、F、G、H、I、J、K。

分析人均住宿费用关于长期预订客房数变化的波动情况。确定各住宿点长期预订房间的数量。

二、蒙特卡罗方法求解预定房数问题

2.1蒙特卡罗方法

第一步:由各旅游线路游客数分布率知其分布率符合正态分布, 绘制正态分布曲线图, 写出其概率密度函数。

第二步:根据各旅游路线的游客数分布率生成游客人数的随机数, 设生成随机数的数量为d, 即共生成d天的游客人数的随机数。

第三步:计算人均住宿成本。

设长期预定客房数x, 第i天来的人数为ni, 第i天总住宿成本为yi, 住宿点宾馆标准间房价 (市场价) 为p。

第四步:对于不同的ni, 找到人均住宿成本最小的ni。

2.2模型求解

运用Matlab拟合正态分布曲线, 曲线方程如下:

对于不同的长期预定客房数, 找到人均住宿成本最小的客房数如下表所示:

三、模型评价

优点:本题运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了一个简单且便于实现的概率模型, 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 抽取足够的随机数并进行统计, 从而构造出一个确定性的模型, 计算出结果, 通过几次抽样实验的结果得到参数的统计特性, 最终算出解得近似值。

不足:蒙特卡罗方法收敛速度较慢, 误差具有概率性。

摘要:对于各住宿点长期预定房间的数量问题, 我们运用蒙特卡罗方法, 首先根据游客数量呈正态分布的规律生成游客数量的随机数, 然后研究各住宿点预定客房数量与人均住宿费用之间的关系, 最后根据人均住宿费最省的原则得出各住宿点长期预定房间的数量, 最后对蒙特卡罗方法进行了检验分析。

关键词:正态分布,蒙特卡罗方法,随机数

参考文献

[1]吴凯, 旅游线路优化中的运筹学问题[D], 东北财经大学, 2003年。

[2]徐秀花, 程晓锦, 寇怡.蚁群算法在旅游交通线路中的应用[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3 (02)

[3]聂雷刚, 李咏梅, 余元辉.基于聚类分析算法的智能旅游规划[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 (02)

旅行与旅游 篇11

推荐线路:韩国包机——畅游济州双飞4日游(济南济止)

发团日期:2.1年初二 价格:3980元

行程亮点:

1、济南直飞济州岛,只需要1.5个小时,省时省力;

2、价格实惠,避免人流拥挤,春节出游性价比高;

3、产品满足不同需求,有首尔济州岛单船双飞5/6日游和畅游/尊贵济州岛双飞4日游,分1月28日、2月1日、2月4日三班,时间控制在您的假期里,搭配灵活自由;

4、济州岛对中国大陆居民免签,有护照就能走。

推荐线路:泰尊贵—泰新马10日/11日/

发团日期:1-25/2-4/2-8/2-9

价格:6880元-8480元

行程亮点:全方位打造高品质东南亚旅游,人人都能住别墅!

曼谷国际五星住宿,芭提雅纳斯米娜风格泳池别墅酒店!

新增泰式风情园、欧式步行街、帝王岛、大成王朝遗址;

品味舌尖上的泰国,安排特色泰式美食;

新增新加坡牛车水、马来西亚民族表演、手捉饭等。

推荐线路:包机直飞 尊享斯米兰-普吉岛6日

发团日期:1月20/25/30日,2月4/9/14/19/24日 价格:7280元-10880元行程亮点:济南直飞普吉岛,无中转、无经停

全程绝无购物

独家安排斯米兰之旅(每年12月-次年4月份开放)

普吉岛大型主题公园--【幻多奇主题乐园】

精心安排泰式精油SPA

3晚泰式风情度假酒店+1晚

国内游——游中华

推荐线路:【春节】A哈尔滨、亚布力、雪乡、关东古巷双飞五

发团日期:2014-1-30 价格:5180元

行程亮点:“东方莫斯科”哈尔滨穿越百年哈尔滨“关东古巷”、亚布力初级滑雪场滑雪2小时(提供雪鞋、雪板、雪杖)、雪乡大门票、雪乡东北民俗狩猎文化观光游。

独家赠送:

1.纯正俄罗斯特色工艺品;东北御寒三宝:帽子、耳包、手套。

2.独家赠送中国雪乡大雪谷民俗体验——东北民俗狩猎文化观光游,松花江冰上活动——观冬泳,玩爬犁、打冰滑梯等;

3、美食升级:赠送年夜饭,独家升级哈尔滨东方饺子王东北饺子宴、亚布力特色风味餐。

推荐线路:“广西最年味”金牌热卖——【醉美桂林】观象山、戏古东、探冠岩、漂竹筏、醉西街双飞五日游

发团日期:1月28日--2月6日 价格:3180元起

行程特色:

1、金牌热卖?醉美桂林,专业设计的醉美行程,看醉美的桂林风景!行程改变目前常规大众化观光旅游,取而代之的是融合自然美景、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深度体验之旅,特别适合追求纯玩品质和深度旅游的嘉宾!2、住宿全面升级:阳朔保证入住挂牌四星桂福、唐人街、新世纪大酒店或未挂牌五星标准酒店,桂林入住高级商务型酒店。3、漓江升级乘外宾船(竹江码头-阳朔码头,船餐自助餐,高端享受)。4、不购物不加点,最纯净的旅游,舒心畅享桂林美景!

旅行与旅游 篇12

一、沙发旅行现状

“沙发客”一词源自一个叫Couchsurfing的全球“沙发客”自助游网站。在国内,“沙发旅行”尚属新名词,是指旅游者通过“沙发客网”寻求出行帮助,接待方向被接待方提供沙发,解决其住宿等问题。同时,接待方和被接待方的角色可以互相转化。而“沙发”的概念也随之泛化,延伸到卧室、免费向导,甚至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出游方式被称为沙发旅行。

由于沙旅的低消费、深体验、强主动性、高灵活性,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及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加入其中。目前,“沙发客”最多的中国省市前五名依次为广东、浙江、山东、江苏、福建。从年龄结构上看超过70%的中国会员年龄介于18至29岁间。

二、文献概况

(一)文献来源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沙发客”为主题进行查询,共搜索出42篇文章,剔除不符合题意的文章5篇,共得到文献37篇。通过EBSCO(ASC)、Emerald等国外文献数据库,以“Couchsurfing”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得到文章43篇,剔除不符合题意的文章15篇,共获得国外公开发表的英文文献28篇。最后合并两次搜索的文献,共获得国内外关于“沙发客”的旅游研究文献65篇(表2-1,截止到2013年12月20日)。文献类型共4类: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以及著作专题章节。

(二)文献时间分布特征

国外对“沙发客”的关注较早,相关文献在“沙发客”兴起之初便有所涉及,国内相关文献2009年之后才出现并逐渐增多。整体来说,近年来学术界对沙发旅行此类互助式旅游的研究呈上升趋势。

(三)文献使用的研究方法

现阶段对“沙发客”及其旅游体验进行定量研究的条件不太成熟,所以大部分文章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例如长安大学薛媛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网络文本分析等方法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对“沙发客网”网络平台自身的发展变化、“沙发客”的群体特征、沙发旅行的实现流程等多个方面进行描述。段圣奎等借助ROST Word Parser词频分析软件,通过对相关“沙发客网”站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利用内容分析法总结出“沙发客”旅游行为的50个高频词汇。

三、研究内容

沙发旅行具有明显的网络特点,通过网络数据研究“沙发客”旅游行为,应成为认识这一细分市场特征的有效途径。因此,从网络层面对“沙发客”进行分析的文章占了较大比例。

国外学者中,摩兹等(Molz,etal.)从couchsurfi ng.com等接待组织网站着手,分析了这一类型网络社区的特征和监督机制,劳特巴赫等(Lauterbach,etal)以couchsurfing.com为例研究沙发旅行现象。国内学者中,薛媛就基于网络平台的“沙发客”旅游体验进行研究,段圣奎等对“沙发客”进行基本研究,饶华清就“沙发客”旅游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四、研究意义

对“沙发客”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学科现有理论有一些修正,在理论层面上深化和拓宽了现有的互助式旅游研究理论和框架。“沙发旅行”这种新型出行方式自身表现出明显的特点,与传统大众出游方式有极大的不同,与背包客有共性又有区别,尤其体现在旅游体验与旅游交往方面。

“沙发客”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人都是一道风景”,使更多的潜在旅游者变成旅游者、旅行者;就沙发旅行自身而言,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与中国土壤的结合,自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与中国传统心理认知相冲撞的问题,如安全与诚信问题、隐私与分享问题,其未来会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有的旅游研究通过对“沙发客网”站进行一些有益探讨,提出一些合理建议,以期促进它的可持续发展。

五、研究述评与展望

从最新研究趋势来看,沙发旅行等互助式旅游发展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但是,目前“沙发客”的研究并不完善,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一步加强与深化。

首先,升华研究理论,扩宽研究领域。“沙发客”的人数与日俱增,这一群体规模随之越来越大。但无论国内外,对沙发旅行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相较于大众旅游、背包旅游,沙发旅行自身有明显的特色,如信任出游、共享互惠、收获友情,都是十分有趣且值得探讨的。但以往的旅游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沙发旅行的独特现象,相反会被沙发旅行研究进行丰富、深化甚至修正,因此,新的研究话题需要新的研究方法及框架。

上一篇:悬吊式疗效评价下一篇:英语公众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