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空间(共12篇)
市场空间 篇1
尽管是业界公认的潜力市场, 但特色百货领域目前在北京市场的发展现状仍和美好的理想存在差距。
随着百货业市场的逐渐细分, 主题百货的业态近来一直备受业界推崇。一年多前, 一个号称要打破传统百货价格潜规则的国内首个低价直销连锁百货商场——纯本百货商场在北京高调开业, 并以创新的“0租金、0扣率、7天一结帐”模式迅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尽管是业界公认的潜力市场, 但特色百货领域目前在北京市场的发展现状仍和美好的理想存在差距。近日, 纯本百货已经黯然关闭门店。与此同时, 与之相距不远的NOVO潮流百货、位于崇外商圈的新世界女子百货仍在定位摸索的过程中徘徊。而王府井“h Q尚客”百货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 已经渐渐找到了发展节奏。
“007”打破“潜规则”
上世纪90年代, 大多百货店从传统自营模式转向由品牌商控制进、销、存过程的“品牌联营”模式, 品牌商进入商场, 不需要支付租金, 而是通过从销售额中提取扣点作为百货公司的经营毛利。目前, 百货商场普遍存在高额扣率、漫长账期, 而且商场频频打促销战, 成本完全转嫁让很多供应商大呼“伤不起”。
此外, 联营模式下的供应商, 多数只是代理商而不是厂家, 产品从出厂到进入商场, 经历了多个环节, 直接导致零售价畸高。调查显示, 中国百货业许多商品远超欧美日百货店同类产品价格, 虚高的商品价格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
据多位百货业和服装业的资深人士透露, 目前的百货商场普遍存在25%—50%的高额扣率、45天—9个月的漫长账期, 促销成本的转嫁以及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潜规则等问题。
据了解, 服装业一般的营销流程为:服装厂家—总代理—区域代理—经销商—商场, 层层代理环节拉高了商品单价。简单说就是, 零售价100元的商品, 至少有50元是本不应该花的, 如果一年在商场花1万元, 那么5000元其实是被不明不白地转嫁过来的。品牌厂商叫苦不迭, 许多消费者干脆不打折不进商场消费, 形成了中国百货商业的一个怪圈。这让百货商场繁荣背后隐含的危机浮出水面。
业内人士表示, 消费者多付50%倒不说明服装是暴利, 而是那种百货模式下利益相关者就是那么多, 消费者不得不为各环节来买单。消费者多付出的50%, 是在养活了一个本不应存在的链条, 而这个“食物链”被消费者养肥了之后, 反过来习惯性、规律性地鲸吞着消费者的钞票。
因此, 纯本创建的“007模式”, 旨在打破传统百货现状, 最大限度地砍掉中间环节, 建立一个直销型连锁百货商场体系。所谓“007”, 就是在纯本百货, 品牌厂商将享受到0租金、0扣率、7天一结账的优厚合作条件, 砍掉中间环节, 让品牌厂商与消费者快速、直接地无缝对接, 使场内商品的零售价格大幅度下降, 而纯本百货对于品牌的要求则是商品常年零售价格仅为传统市场价的3.5折。此消息一出立即震动了整个商业界, 引爆了社会舆论, 业界也似乎看到了这场革命的一缕曙光。
据报道, 开业之初, 纯本百货甚至依靠模式创新和疯狂推广, 达到过“商场单日的销售业绩超过600万元”的好成绩。然而, 此后销售业绩却一路下滑。一年多过去了, 现在一直客流稀少。
纯本百货副总裁胡乃璞曾经向媒体介绍说, 纯本百货销售的服装品牌有两类:一类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 这些品牌执行全国统一价格, 并参与商场的促销活动;另一类品牌知名度一般, 但质量相当于传统百货的中档品牌, 对这部分品牌, 纯本百货采取“007”模式给予扶持, 但要求其零售价格必须是批发价, 相当于同类商品的3.5折左右。
胡乃璞表示, 纯本百货针对不同的商品收取交易手续费, 从5元/件到35元/件不等, 这构成了商场的盈利模式。不过, 据了解, 在纯本百货, 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几乎可数, 面积占比甚至不足两成, “大多数都是闻所未闻的低端品牌和山寨品牌”。
隆重登场, 却潦草结束,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认为, 纯本百货的问题很简单, 就是不遵循商业规律。这样一来招商必然会相当困难, 最终商场也不会走得长远。
主题百货挖掘商机
目前, 市场上已经有不少主题百货, 这些商场所面对的消费者并不是所有人, 而是特定的一部分群体。虽然特色不一, 但大多都在探索合适的生存方式, 依靠不断的调整迎合市场。
其中, 典型代表有以王府井“h Q尚客”百货、新世界女子百货为代表的主题百货, 以及以连卡佛百货、NOVO百货为代表的买手制百货。
NOVO百货位于北京望京西路, 商场拥有自营元素, 主打潮流客群。商场大部分店铺卖的绝对是潮人们喜欢的东西, 商品的个性特色十分鲜明, NOVO着重于带给消费者一个商业化和艺术化完美结合的新概念百货境界。
然而, NOVO在北京市场的路并不好走, 商户和客户两方面都不给力。由店中店转小百货的NOVO百货北京店, 面积3万平米, 入驻约150个品牌, 通过变相自营, 买手制等运营模式首次引入了数十个新品牌。原本应对20—35岁的“小众”客群具备相当吸引力, 却遭遇商铺空置尴尬。
对于NOVO百货方面和商户关系之间的裂痕, 业界多数认为实际上是由于缺乏独立运营商场的经验所致。
此外, 虽然开业已有一段时间, NOVO目前似乎仍在为客流而苦恼。有媒体爆出, 这家定位为潮牌的百货店, 近日与婚恋网站合作, 在店内办起了相亲会。对此, 业内人士表示, 尽管与目前火爆的相亲拉上了关系, 但这种活动吸引的客流与NOVO百货需要的客流并不吻合。从这些问题上可以看出, 这家商场目前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
新世界女子百货打出“女性百货”的旗帜, 然而这一特色一度被业界认为是一种噱头。开业之初, 一位消费者反映, 这家商场除了清一水的男售货员, 其他没什么特点。
不过, 相较于已经关门的广州1836靓点女子百货, 新世界女子百货显示了更强大的生命力。此后, 这家百货店不停地调整定位。第一次完全打破其固有模式, 从专柜形式调整成“特色小店+品牌折扣”相组合, 扩大了个性化小铺的经营范围, 商品以时尚、潮流、个性服装为主, 风格并以日韩、欧美、DIY饰品为主线, 品牌组合时尚个性。
男营业员的特点被保留下来, 几乎每一家折扣店内都有一名男性营业员, 但是, 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女性。调整后, 女子百货人气开始有所增加, 但包括其地下一层特力和乐家居卖场在内的主力店, 经营业绩仍远不足预期。
据悉, 特力和乐家居已于2月底撤店, 新入驻此地的将是大型影院。这被看作是第二次定位调整。与新世界百货崇文门店形成差异营销、以餐饮+娱乐打开市场, 或许将成为新世界女子百货的新出路。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在特色百货里相对成功的是王府井集团旗下的“h Q尚客”百货。2010年9月, 王府井百货在大钟寺中坤广场推出“h Q尚客”百货。据了解, “h Q尚客”品牌区别于传统王府井百货精品和大众百货定位, 主要针对18-35岁的年轻客层。
尽管该商场开业之初也曾遇到了一些不适应, 但之后经过了一系列调整。王府井百货集团发展部部长曹世斌表示:“我们将对大钟寺广场的‘h Q尚客’进行品牌结构调整, 包括名称及客群定位等方面, 希望在提升其时尚度的同时, 尽可能与周边的双安商场、当代商城以及华宇时尚购物中心的品牌进行区分, 以实现与周边商圈的错位经营。”
在“h Q尚客”百货总经理李慎看来, 要做特色百货, 就要敢于对业态和品牌舍弃, 从而在有限的体量中突出特色。对于品牌调整, 李慎认为, 时尚百货是王府井百货集团的一次尝试, 并非其擅长的精品、高端定位。这意味着“h Q尚客”百货要跳出王府井百货的固有模式。
李慎表示, 作为一家定位相对小众的特色商场, “hq尚客”百货需要把潮流定位进行深化。不过, 由于一家商场体量有限, 因而经营者需要合理地进行取舍。“年轻人喜欢板鞋, 我们就把最受欢迎的品牌集中。”李慎说。但与此同时, 商场必须将很多传统百货必备的业态舍弃。据悉, 通过引入知名潮流品牌和年轻人钟爱的中高端日系品牌, “h Q尚客”百货已经培育了一批忠实顾客。
“小众”市场还需精耕细作
主题百货是相对于综合百货而言的一个分支, 只针对特定的消费人群。主题百货的出现, 是零售百货业成长、细化的必然趋势。
纵观百货行业的发展, 主题百货曾经被认为是寻找到市场空间的一剂良药, 因可与综合百货错位竞争, 一度颇受商家追捧。
相对于综合性百货, 主题百货更具鲜明性, 其顾客群划分得更细, 专业性更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消费者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观念的改变,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主题百货商店。
事实上,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北京市场就曾陆续出现了一批特色主题百货, 包英斯泰克女士商城、北京王府井女子百货, SOGO百货以“淑女馆”、“绅士馆”区分经营区域。
对于目标顾客来说, 主题商场的吸引力在于其专业化、规模化。主题商场定位相对集中, 以专业经营为特色, 在经营理念上改变以往的全销售模式, 体现出特有的主题, 招商时对品牌的选择更具针对性。但是, 主题商场并不是简单的品牌集合, 还要进行商品的组合, 要求经营者事先对各类商品进行筛选, 把不同品牌的同类商品放在同一柜台, 方便顾客选择。
据有关数据显示, 发达国家销售的商品数量达140余万种, 而在国内只有区区的几十万种。这种状态下, “综合百货”的商品种类就已经不够齐全, 经营的商品高度雷同。相对于“综合百货”来说, “主题百货”销售的商品更为集中, 在商品种类不够丰富的前提下, “主题百货”和“综合百货”的拼抢显然不占优势。
从目前来看, 在时尚大众百货店、购物中心横行的时代, 主题百货步履蹒跚, 在摸着石头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发展瓶颈, 尽管这些主题百货的市场反应平淡, 而且多数已经夭折。但是, 在业内人士看来, “小众”的方向并没有错, 细分市场则是国内商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也是综合类百货走向成熟的标志。只是在做“小众”市场时, 还需要精耕细作, 而其前景依然被看好。
北京王府井百货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冰认为, 百货业的转变实际上是因消费者的需求不同而产生的。未来5年, 百货领域的市场细分将更为明显。具有特色的主题百货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 由于消费者去商场已经不只局限在购物, 商场成为了顾客除家、单位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
商业咨询师刘晖认为, 北京市内的大众百货店、购物中心市场已经饱和, 因此新入驻的商场只能向远近郊区发展。但目前, 社区商业的同质化竞争也趋于激烈, 百货本身进行特色打造, 不失为面对市场竞争的上上之举。
零售企业发展的基础是需求, 郭增利也认为, 与大众时尚定位的百货店和购物中心相比, 结合当地用户需求的特色百货、购物中心才是未来发展趋势。“虽然大众时尚商场模式很清晰, 很好做, 但缺乏特色的商业项目辐射能力很难提升, 只能面向其附近的客流。”
在郭增利看来, 单店面积偏小的百货店可以入驻购物中心, 充当主力店。“这样一来, 百货店不仅可以保留经营特色、实现‘主体化’, 填补购物中心的品牌缺口, 还可以与购物中心共享消费者资源。”
业内专家认为, 从全球来看, 大众时尚商场数量的不断增加, 也会迫使更多的企业将目光转向特色商业。
50元
零售价100元的商品, 至少有50元是本不应该花的, 如果一年在商场花1万元, 那么5000元其实是被不明不白地转嫁过来的。
市场空间 篇2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2012年3月8日,十七大以来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成果展在北京举办,“十二五”时期,中国动漫产业产值将达1000亿元人民币,比“十一五”末至少翻一番,现代动漫产业体系将基本形成。
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十七大以来,中国动漫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动漫产业与其他产业加速融合,动漫创意、制作、传播、消费、服务和应用正在形成一个相互合作的生态系统,中国动漫产业正全面步入“大动漫时代”。对于“大动漫时代”,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表示,“大动漫产业观”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动漫产业而言更为广阔的动漫产业观,中国动漫产业产值从10年前接近100亿元,发展至2010年的470.84亿元,年均增长30%。目前已有一批中国动漫企业上市,年收入过亿的大型企业已达13家。
动漫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初步成为全国各地政府机关重点扶持的一种新兴的朝阳企业,各地动漫产业发展计划如火如荼的制定,纷纷打造自己的“动漫之都”,北京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动漫产业中心;上海、广州、福州已初步形成以网络游戏、动画、手机游戏、单机游戏和与游戏相关的产业链。另外各地方政府为此纷纷投入资金,大力培育各自的动漫产业。少数动漫企业产业化的成功案例,也吸引了大量资本对动漫产业的投入。于是资本比较集中的地方,动漫企业也就相应的增多,动漫作品数量也就上升了。以前国内很多动漫好手,很少投入制作原创国产动漫,都去承接价钱更高的国外动漫外包业务。而随着外包业务开始流向东南亚一带,人才逐步回流到国内,带来了大量的国际化人才和高新技术。我国动漫产品质量大幅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动漫产业的品牌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显著提高,整体国际竞争实力大幅增强;动漫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社会生活各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普及应用,动漫文化深入人心,形成了逐渐广阔的动漫产品消费习惯。良好动漫消费习惯的群体,成为推动动漫发展的力量,使动漫产业实现良性的循环。这一切都直接导致了国产动漫市场的上位。动漫产品本身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动漫产品的衍生产品市场空间更大。儿童音像图书、童装、玩具、文具、儿童食品等,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与行销都有赖于动漫这一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中国动漫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刘玉珠司长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动漫企业小、散、弱,生存能力受到考验,在年产值、品牌、市场容量、人才等方面都还有差距。2010年日本的动漫产业年产值已达23万亿日元,占日本GDP的比重超过4.8%——日本的动漫产值比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还要多,这一方面说明动漫产业发展潜力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差距较大,希望全社会对动漫产业要有耐心,不要苛求,多宽容、多呵护。
轿车出口:拓展市场空间 篇3
一是轿车出口额已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2004年,广东轿车出口仅为144辆,经过短短的1年时间,2005年轿车出口已突破万辆,达10413辆,价值1.4亿美元,并首次摘取中国轿车出口量、值的冠军宝座。2006年、2007年广东轿车出口量分别达到2.6万辆和4.3万辆,出口量虽退居全国第二,但出口值分别达到2.8亿美元和4.7亿美元,连续位居全国轿车出口额第一的省份。2008年第1季度出口轿车已达14287辆,价值1.6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同)继续高速增长1.4倍和1.5倍,3月份轿车出口量达到6079辆,再次刷新广东轿车单月出口量的记录。
二是轿车出口数量已大大超过进口数量。近年来,随着广东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轿车质量稳步提升,其对进口轿车的替代作用日益明显,广东进口轿车的数量逐年减少,从2004年的19193辆逐年降至2007年的5732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东轿车出口却连年大幅增长,出口量从2004年的144辆迅速增至2007年的42614辆,并在2006年首次超过进口轿车的数量,2007年出口轿车的数量已超过进口轿车3.7万辆。2008年第1季度广东进口轿车1778辆,仅为同期广东轿车出口量的1/8,广东轿车在广大消费者的地位日益巩固。
三是出口市场以准入严格的欧盟市场为主。欧洲是汽车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全世界公认的竞争最激烈、对质量要求最挑剔的市场之一,更是世界各著名汽车厂商逐鹿的战场,“广东制造”轿车出口以欧盟为主,以2008年第1季度为例,广东对欧盟出口轿车13123辆,迅猛增长1.2倍,对欧盟的出口量占同期广东轿车出口量的91.9%。对欧盟的出口标志着由广东制造的轿车将直接参与世界最高水平的市场竞争,不仅反映了广东汽车产业发展得到欧洲国家的认同,而且还将提升广东汽车产业在全国的地位。2008年第1季度广东轿车已销往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除欧盟外,对俄罗斯出口920辆,价值1104万美元,而2007年同期则无对俄罗斯的出口记录;此外,返销日本41辆,返销日本轿车的单价达到38837美元/辆,显示出广东轿车在较高档次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
四是部分轿车车品种已显示出一定的竞争实力。尽管广东出口的轿车大多属于档次较低的产品,但经过近年的多方努力,广东出口的部分主流轿车产品已显示出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2008年第1季度,广东出口排量在1000至1500毫升的小轿车14060辆,高速增长1.4倍,出口均价为11251美元/辆,增长5.5%,出口均价远高同期全国同类轿车产品的出口均价水平,出口小轿车的起点较高,已初步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此外,第1季度出口排量在1500-2500毫升的小轿车和排量超过3000毫升的小轿车32辆和5辆,出口均价分别达到3.6万美元/辆和9.4万美元/辆,分别增长12.7%和47.8%,出口前景看好。
从广东进出口轿车这个窗口来看,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水平与国外汽车大国还有较大差距,短期内大量出口整车特别是轿车难度很大。但是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规模也很大,完全有条件在短期内实现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快速增长。当前中国汽车产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一是产能过剩的挑战。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一直以两位数增幅增长,产能过剩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中国汽车产业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投资热潮,各类投资主体对汽车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大为高涨,既有汽车生产企业本身的大规模投资,也有大量新进入的民营资本和非汽车产业的国有资本,国内许多城市纷纷计划打造汽车城,发展汽车产业群。但从2007年开始,国内汽车整车生产产能供大于求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汽车生产专业化很强,一旦形成生产能力,短期内不可能转产。随着产量的增加,未来几年汽车销售竞争会更加残酷。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尽快使中国汽车进入国际市场,是解决国内汽车工业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
二是自主开发能力的挑战。目前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整体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在核心技术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对国外技术依赖过大,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开发能力差严重制约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广东为例,2008年第1季度出口的轿车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4067辆,已占广东同期广东轿车出口量的98.5%,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应不断地学习、吸收国外汽车设计、制造理念和经验,积累和形成以我为主的自我开发能力。
三是零部件系统的挑战。零部件生产是汽车工业的根基,其产值目前占到汽车产业附加值的70%,但中国目前汽车零部件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相比国外的“巨无霸”零部件企业,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多年来定位于汽车集团内部配套或服务于地方区域市场,国内竞争不充分,发展明显落后于整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数据,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大约为4600多家。数量众多,但规模小、成本高、技术含量低、研发能力不足是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明显的欠缺。虽然近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成长迅速,但零部件产业整体散、乱、差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突破零部件“瓶颈”是今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规定,国家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努力提高汽车产品本地化生产能力,带动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进步,发展汽车制造业。
四是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的挑战。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叠创新高,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年内数次升破每桶110美元,并持续维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的水平,对需求上涨的预期以及对全球剩余生产能力不足的担忧是此轮油价再冲新高的主要原因,国内外成品油价格也水涨船高,大大加重了汽车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影响到他们的购车热情。多个国家中央银行要员纷纷表示,油价将会持续在高位游走,且对全球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造成影响,国内汽车产业也难于幸免,高油价将抑制汽车的消费需求。此外,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道路拥挤,环境保护、燃油供给,停车难、保险费用增加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能源,环境、交通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发展中国家形成世界产业中心,不是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而是主要依靠跨国公司的产业国际转移,中国如果以世界产业中心作为战略目标,就必然要选择国际化的产业发展道路,也就是与国际资本联合的道路。由于合资获利丰厚又轻而易举,形成了“越依附越有利的联盟”,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应防止将引进、消化政策变成只引进,不消化,否则,由于外方紧握技术大权,中方企业难免掉入引进落后——引进——再落后和缺乏能力——只能依赖——越依赖越缺乏能力——越缺乏能力越依赖的怪圈。
市场空间 篇4
关键词:利率波动,国际利率,空间关联,经济距离,广义虚拟经济
一、引言
在开放经济下,各国利率市场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即呈现出同涨同跌的运动特征。这一关联效应一般可以从利率平价角度来进行解释。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通过对不同国家间利率联动程度差异性比较,也可以反映出不同国家金融市场开放程度。
Lo等[1]通过对日本市场上的日元利率数据和英国伦敦同业拆借市场上的日元利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日本市场和英国伦敦市场间日元利率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Karfakis和Moschos[2]研究了欧洲货币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利率联动效应,发现这些国家之间利率变化的同步性,并将这一同步性的出现归结为欧洲货币组织各成员国之间金融市场的高度开放性。李成等[3]对次贷危机前后中美两国的利率联动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两者间存在着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刘亚等[4]研究了银行间利率互换、国债与离岸市场人民币利率互换之间的联动效应,发现境内和境外的人民币利率间存在着双向报酬溢出效应。郭树华等[3]借助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检验等方法对中美利率、汇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两国间短期内联动较弱而长期来看存在着协整关系。郝中中[6]借助SVAR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中美利差和资本流动净额三者间关系,发现中美利差变化与资本流动净额变化有关。
现有的对全球利率市场关联效应分析从国与国之间联动角度分析较多,而对于全球利率市场联动整体效应,以及这一联动与国家间地理距离和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联性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将结合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和二次指派程序分析方法(QAP方法),对金融市场波动的空间关联整体效应进行深入探讨。文中所涉原始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Wind及同花顺iFind。
二、利率波动关联网络构建与分析
(一)利率波动关联网络构建方法
在构建利率波动关联网络中,需要相关国家利率市场时间序列数据。本文搜集了143个国家从2003年到2012年的年度实际利率数据。在网络构建中,143个国家就代表143个网络节点,节点之间是否存在着连边用两个国家利率变化乘积值大小来判断。
设ri(t)为第i个国家t时刻实际利率值,该值在Δt时间内变化量为Ri(t-Δt,t)=ri(t)-ri(t-Δt)。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其中σi表示Ri在整个时间段T内标准偏差,,<…>表示时间段T内平均值。国家i和j之间利率变化关联值为,得到所有143个国家间2003—2012年这一关联值的平均值为。定义两个国家利率波动存在关联的条件为:
即两个国家利率变化乘积大于等于平均值ζ时,两个国家间有连边eij=1;两个国家利率变化乘积小于平均值ζ时,两个国家间没有连边eij=0。这样就建立了整个利率波动关联网络。
(二)利率波动关联网络集聚特征及其时间演化
可通过求网络集聚系数来观察利率波动关联网络集聚性,从而反映全球利率波动集聚效应。
网络集聚系数定义如下。设网络中节点i与网络中其他节点间存在着ki条连边。这ki个与节点i相连的节点相互间也有可能存在连边,其最大值为ki(ki-1)/2。若这ki个节点间实际存在的连边数为Ei,那么节点i的集聚系数C,定义为Ci=2Ei/[ki(ki-1)]。即Ci=与点i相连的三角形实际数量/与点i相连的三角形最大可能数量。通过求网络中所有节点集聚系数Ci的平均值,就可以得到整个网络的集聚系数值C。从集聚系数定义中可以看出,如果整个网络任意两点间都有连接,常称为全连通网络,那么C=1。如果整个网络所有节点间都没有连边,那么C=0。所以,集聚系数应该满足0≤C≤1这一条件。集聚系数值越大,说明国际利率市场联动性越强;集聚系数值越小,说明国际利率市场联动性越弱。
图1为利率波动关联网络的集聚系数随时间变化图。从图1可以看出,2004—2012年,全球利率波动关联网络的集聚系数先是逐渐上升,到2009年达到最大值。随后集聚系数连续两年急剧下挫,后续逐步趋于稳定。而从现实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时间节点上看,2007—2009年期间,正是美国次贷危机从发生到逐步向其它国家扩散的时期。即从集聚系数变化中可以看出,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发展时期,全球利率市场走势趋于高度一致。而随着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所实施的各项经济政策逐步调整到位,国际利率市场联动性也逐步恢复到次贷危机前水平。
三、国际利率市场波动关联与地理空间关联或经济空间关联的相关性检验
国际利率市场波动关联反映的是国家与国家间利率波动联动效应。对于各个国家来说,它们间有地理空间上的关联性。即某些国家之间距离较近,属于同一大洲;某些国家之间距离较远,分属于不同的洲。同时,这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着经济空间上的关联性。即某些国家之间人均GDP值接近,属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某些国家间人均GDP值相差较大,属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国家。在国际利率市场上所存在的利率波动联动效应,与地理空间或经济空间中所存在的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是否存在着联系呢?或者说,是否地理距离越接近的国家,利率波动联动性程度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的国家,利率波动联动性程度也越大?下面通过借助二次指派程序,即QAP (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方法,对这种“关系—关系”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进行检验。
(一)二次指派程序分析方法
在传统计量经济学方法中,在进行参数估计或统计检验时,要求各变量间相互独立。对于非独立变量,是无法通过标准的统计程序来进行相关参数估计或者统计检验的。不然,就会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从而使得对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借助模型来进行相关预测的功能也就会失效。例如,在近似共线性下,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所得到的各参数估计量是无效的。而在完全共线性下,将无法得到相关参数的估计量。在本文所构建的波动关系、空间距离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等各类关系矩阵中,体现的都是数据间的关联性。要对这些关系间的关系进行检验,需要用到一些新的方法。研究人员经常采用的是随机化检验(randomization test)方法,QAP分析方法即为此类方法。
二次指派程序分析方法(QAP)主要用于两个矩阵间相关性分析。其相关性分析步骤主要分为四步。首先,将每个矩阵中的所有取值都看成是一个长向量。在这个长向量中,包含着n(n-1)个数(不考虑对角线上的数)。其次,计算这两个长向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再次,通过对其中一个矩阵的行和相应的列同时随机置换,计算置换后的矩阵与另一矩阵的相关系数,多次进行这样的置换过程求得相应的多个相关系数值。将这些经矩阵置换后得到的相关系数与原来的两个矩阵的相关系数值进行比较,求得其中大于等于原矩阵相关系数值的那些相关系数数量比例。最后,通过对这些置换所得的相关系数分布特征的观察,判断两个矩阵之间是否存在着统计意义上的强关系。
(二)利率波动关联与地理空间关联的QAP检验
首先,定义两个国家间空间关联如下。如果两个国家属于同一大洲,那么这两个国家地理空间关联;如果两个国家不属于同一大洲,那么这两个国家地理空间不关联。按照利率波动关联矩阵的构造方法,可以构造地理空间关联矩阵。
在利率波动关联与地理空间关联相互关系上,假设两国间地理空间关联性程度越高,两国利率波动联动程度越强。借助QAP分析方法对经过二值化处理的利率波动关联矩阵和地理空间关联矩阵进行相关性检验,可得到检验结果。
在进行利率波动关联和地理空间关联的相关性检验中,选取了利率波动关联程度最强的2009年度数据进行检验。同时还选取了四种不同大小的阈值ζ,2ζ,3ζ,4ζ分别进行检验,考察阈值取值对检验结果影响。表1为利率波动关联和地理空间关联相关性检验结果。
从表1检验结果中可以发现,利率波动关联和地理空间关联间相关性并不显著。即在本文所设定的各个阈值下,并没有反映出两国若属于同一大洲,那么两国间利率联动程度会越强。这可以理解为全球利率波动关联更多地体现为金融市场关联。而金融市场关联与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等有关。某些国家虽然处于同一大洲,但在经济开放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相互间经济往来也比较少。这种现象表现在利率波动关联与地理空间关联上,就是两个国家利率波动联动性强弱与这两个国家是否处于同一大洲,是否地理邻近没有直接关系。
(三)利率波动关联与经济空间关联的QAP检验
在分析利率波动关联与经济空间关联前,先引入经济空间距离变量λij。定义λij为经济空间中的距离,用两国间人均GDP差的绝对值表示[7],λij=|λi-λj|,其中,λi为i国人均GDP,λj为j国人均GDP。λij数值越大,表示两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λij数值越小,表示两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小。本文根据人均GDP来计算经济空间距离,而不是根据一国GDP总量来计算经济空间距离,是为了避免因不同国家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等因素差异性较大而对统计结果可靠性造成影响。
参照构造利率波动关联网络方法,即阈值法来构造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得到经济空间中的关联矩阵。具体构造步骤如下。首先,计算两两国家间GDP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其次,依据该平均值设置阈值,将所确定的阈值与λij比较,若λij值小于等于阈值,则国家i和国家j间的经济空间关联值设为1,否则设为0。最后,构建经二值化处理的经济空间关联矩阵。借助QAP分析方法检验经济空间关联矩阵和利率波动关联矩阵间相关性。
从表2的检验结果中可以发现,取不同阈值ζ,2ζ,3ζ,4ζ时,利率波动关联和经济空间关联都成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在与利率波动关联相关的因素中,两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起到很大影响。两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两国利率波动联动性越强。这种关联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两国开放程度和发展模式可能十分相近。利率波动关联性高低反映了两国在开放程度和发展模式上的差异性大小。另一方面,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两国金融市场间联系可能更为紧密。利率波动关联性高低反映了两国间经济联系强度大小。
四、结论
从全球利率市场波动关联时间演化效应来看,在金融危机时期,各国金融市场联动程度明显增强。从影响国家与国家间金融市场波动的联动性程度高低相关因素来看,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间,利率市场波动更容易产生相互影响。而在地理空间临近的相关国家间,地理邻近效应并没有在两国间利率波动联动性强度上反映出来。
参考文献
[1]Lo W C,Fung H G,Morse J N.A Note on Euroyen and Domestic Yen Interest Rate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5,19(7):1309-1321.
[2]Karfakis C,Moschos D M.Interest Rate Linkages Within the European Monetary System:A Time Series Analysis[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90(22):388-394.
[3]李成,王彬,黎克俊.次贷危机前后中美利率联动机制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0(9).
[4]刘亚,张曙东,许萍.境内外人民币利率联动效应研究——基于离岸无本金交割利率互换[J].金融研究,2009(10).
[5]郭树华,王华,王俐娴.中美利率与汇率联动关系的实证研究:2005-2008[J].国际金融研究,2009(4).
[6]郝中中.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利率联动机制分析[J].金融论坛,2015(1).
市场空间 篇5
报告简介:
据日本媒体报道,涂装设备2011上半期(4月份至9月份)的上市金额共计为198亿日元,是去年同期的112%,但仅为上一期的83%。其日本国内上市额是去年同期的87%,但出口上市额是去年同期的131%。国内上市额与出口上市额的比率为35:65,由此可见出口上市额大大超过了国内上市额。
其原因在于,日本国内无大型涂装设备上市,主要为已安装的涂装设备的修复改建工程。从各设备来看,自动涂装设备和前处理设备正是因为修复改建工程,与去年同期相比呈增加趋势。并且,因震灾中断的设备投资已于6月份以后开始用于产品上市。
在产品出口方面,因印度、中国、巴西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涂装设备的安装工程较多,上市额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中国的汽车车身涂装设备上市较多,前处理设备、电系统以及搬运设备的上市额有所扩大。另外,中国的和水涂料化相关的设备投资也呈增加趋势。
由于日本国内市况严峻,产品出口量有望增加,预计2011下半期的产品上市额在整体上与2011上半期相比将小幅增加,但与去年同期(2010下半期)相比将有所减少。
在日本国内,因修复改建工程的相关交易较多、大型涂装设备的计划量依旧较少,预计这一严峻状况仍将持续。另外,因基础设施关联方面的交易呈增加趋势,预计今后也将继续增加。
在出口方面,预计印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市场将维持良性发展,从而推动销售。此外,预计泰国方面的交易量也将急剧增加。
特别说明:本公司报告书中的数据和内容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对报告质量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中国报告网 发布的《涂装设备市场研究及盈利空间预测报告(2012-2016)》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涂装设备行业市场发展环境、涂装设备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 了涂装设备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涂装设备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涂装设备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涂装设备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 预测。您若想对涂装设备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涂装设备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 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 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目 录
第一章 涂装设备行业相关概述 1
第一节 涂装设备行业基本概念 1
一、涂装设备行业定义分析 1
二、涂装设备行业应用情况分析 1
第二节 涂装设备行业特性分析 2
一、行业主要经营模式分析 2
二、行业现阶段发展SWOT分析
2三、行业周期性分析 3
四、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5
第二章 涂装设备行业主要国外市场分析 7
第一节 国外市场整体概述 7
第二节 亚洲地区主要市场概况 7
第三节 欧盟主要国家市场概况 8
第四节 北美地区主要市场概况 9
第三章 涂装设备行业国内发展环境分析 10
第一节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0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10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19
三、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21
第二节 涂装设备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 25
第三节 涂装设备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29
第四章 涂装设备行业产业链分析及对行业的影响 31
第一节 上游原料产业链发展状况分析 31
第二节 下游需求产业链发展情况分析 36
第三节 上下游行业对涂装设备行业的影响分析 42
第五章 涂装设备行业技术制造工艺发展趋势分析 43
第一节 国内外涂装设备行业技术研发现状 43
第二节 产品工艺特点或流程 44
第三节 工艺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46
第六章 涂装设备行业国内市场供需分析 51
第一节 涂装设备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51
第二节 2006-2011年产品产量分析 52
第三节 2006-2011年市场需求分析 53
第七章 涂装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54
第一节 涂装设备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54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54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54
三、替代品分析 55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55
五、客户议价能力 55
第二节 涂装设备行业行业集中度分析 57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57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 57
三、区域集中度分析 58
第三节 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58
一、生产要素 58
二、需求条件 59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59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59
五、政府的作用 60
第八章 涂装设备行业主要生产企业分析 61
第一节 常州市惠普机械有限公司 61
一、企业介绍 61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61
第二节 江都市烨春化工材料厂 63
一、企业介绍 63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63
第三节 江都市三和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65
一、企业介绍 65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65
第四节 扬州市纪元涂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67
一、企业介绍 67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68
第五节 昆山岱德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70
一、企业介绍 70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70
第六节 苏州市亘晟涂装工程有限公司 72
一、企业介绍 72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72
第七节 无锡市顺达物流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74
一、企业介绍 74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75
第八节 扬州华联涂装机械有限公司 77
一、企业介绍 77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78
第九节 苏州永泰兴机械有限公司 79
一、企业介绍 79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80
第十节 万年县正隆机械有限公司 81
一、企业介绍 81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82
第九章 2012-2016年涂装设备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84
第一节 涂装设备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84
一、中国涂装设备行业发展方向及投资机会分析 84
二、2012-2016年中国涂装设备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87
三、2012-2016年中国涂装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89
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涂装设备行业供需预测 9
1一、2012-2016年中国涂装设备行业供给预测 91
二、2012-2016年中国涂装设备行业需求预测 91
第十章 2012-2016年中国涂装设备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92
第一节 政策和体制风险 92
第二节 技术发展风险 92
第三节 市场竞争风险 94
第四节 原材料压力风险 94
第五节 经营管理风险 94
第十一章 2012-2016年中国涂装设备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96
第一节 涂装设备行业发展策略分析 96
一、坚持产品创新的领先战略 96
二、坚持品牌建设的引导战略 96
三、坚持工艺技术创新的支持战略 96
四、坚持市场营销创新的决胜战略 97
五、坚持企业管理创新的保证战略 97
第二节 涂装设备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98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98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98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99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100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00
第三节 涂装设备行业项目投资建议 102
一、项目投资环境考察 102
二、项目投资产品方向建议 102
三、项目投资其他注意事项 104
五维空间看市场 篇6
随着流通渠道的不断完善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专业市场运行效率提升显著。传统专业市场通过自身的提质改造工程,交通、人气、商气均得到有效的改善;不少入驻专业市场的品牌企业立足于长远发展,店铺布局从东南沿海延伸到西部地区,从而形成了全国商贸流通结构调整的外部推动力。据流通分会2013年一季度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每平方米成交额5274.79元,同比增长10.94%;平均每商户成交额42.94万元,同比增长10.52%。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国内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也实现了建设持续增长、市场经营稳中有升、市场结构逐步优化、问题压力并存等特点,其运行总体态势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相适应,与行业所处的转型调整阶段相适应。在这样一个综合运行状况下,专业市场还在区域分布、经营类别、经营规模、交易模式和产品价格五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区域差异明显东部仍为主流 西部增速最快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有明显的区域结构特征。从区域结构来看,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从区域上可以划分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部分。从经营面积看,东部市场占比68.03%,而东北、中部、西部市场占比分别为7.02%、11.39%和13.56%;从成交金额看,东部市场占比73.63%,而东北、中部、西部市场占比分别为7.40%、10.20%和8.77%。此数据充分说明东部仍然占据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大半江山。
2012年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专业市场运行与全国市场总体运行态势基本一致,西部地区专业市场主要指标同比增速均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市场经营总面积同比增长11.18%;商铺总数同比增长14.39%;商户总数同步增长5.37%;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2.15%。
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受制于土地资源、要素成本增长、环境保护政策出台等因素,谋求增长方式转变,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提升运行效率为主要目标;西部地区受益于产业转移、城市化进程及地方政府扶持,仍以扩大市场规模和抢占市场份额为主要目标。可见,东部、西部市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五大经营类别服装占大半江山 综合涨幅居首
从经营类别看,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主要分为原面(辅)料、服装、家纺、小商品和综合五大类。服装市场作为终端产品消费的主要流通渠道,占据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从经营面积看,原面(辅)料、服装、家纺、小商品和综合五大类分别占全国比重为17.09%、47.02%、5.65%、9.35%和13.11%;从成交金额看,原面(辅)料、服装、家纺、小商品和综合五大类分别占全国比重为23.10%、50.79%、5.73%、7.29%和6.49%。
2012年原面(辅)料、服装、家纺、小商品等四类市场主要指标增长保持低速增长;综合类市场经营面积、商铺数、商户数、成交总额同比增长13.92%、20.49%、7.39%、15.95%,各项指标的增长比例跃居首位。究其原因,综合型市场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具有较大的辐射广度和强度,在专业市场集中度不高或者产业基础不足的三四线城市,更能满足当地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各方面的需求(如图1)。
经营规模效应100亿~500亿元规模创骄人运行效率
从经营规模看,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主要划分为年度成交额500亿元以上、100亿~500亿元、50亿~100亿元和50亿元以下四个层级。4家500亿元以上的超大规模市场集群虽然数量少,但所占全国比重接近1/5;而年度成交额50亿元以下的市场数量众多,截至2012年年底统计,达594家。从成交额看,这四类市场的占比分别为19.52%、31.96%、12.07%和36.46%。
从经营面积看,年度成交额500亿元以上、100亿~500亿元、50亿~100亿元和50亿元以下的市场占比分别为17.09%、15.35%、7.65%和59.81%。
从市场运行效率看,2012年100亿~500亿元规模的市场每平方米成交额5833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8.26个百分点;而500亿元以上、50亿~100亿元和50亿元以下规模的市场每平方米成交额分别为31982元、44204元和17074元。
100亿~500亿元规模的市场拥有如此骄人的运行效率,是规模效应、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商贸流通氛围、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而在经营面积上所占份额最大的50亿元以下规模市场,其运行效率远低于全国水平,未来这部分市场运行效率的有效提升,将极大推动整体专业市场的销售表现。
2012年各规模专业市场各项指标保持稳定或增长;其中成交额50亿元以下市场经营面积同比增长11.59%,其他三类市场面积基本保持稳定;而其余四类市场的成交额分别增长15.73%、7.56%、5.25%、8.66%。
交易模式创新电子商务首当其冲
在电子商务这一商业变革大潮中,纺织服装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服装鞋帽、纺织化纤类电子商务网站占据我国电子商务网站行业分布数量的冠亚军位置,合计约占19.6%的市场份额。随着电子商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食品、日化产品、家用电器等电子商务网站纷纷上线,虽然纺织服装类产品所占份额有所下降,但协同效应推动了纺织服装电商交易额逐年攀升,也进一步带动了专业市场参与电子商务的热情和决心。
据统计,近80%的专业市场已经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电子商务,超过400家专业市场通过自建平台为商户提供电子商务服务。义乌购、五爱购、无锡中国纺织材料交易中心都在2012年纷纷上线,网上轻纺城、中国绸都网也于2012年下半年开通了网上交易系统。
产品价格监测面料、服装下半年均显回暖
自2012年4月起,流通分会对14家纺织服装专业市场、184家重点商户开展价格监测工作,选取西服上装、西裤、衬衫等17大类服装产品,纯棉、混纺等5大类面料产品的销售量、成交额及价格变化情况,进行月度数据跟踪采集。
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6~9月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专业市场的面料、服装销售量与成交额增速,普遍低于去年同期。但在9月份之后,市场订单逐渐增多,成交增速逐步回暖,尤其是纯棉面料、混纺面料等几大类产品,上行态势明显。
2012年11~12月专业市场的销售行情明显回升,成交量有所放大,12月份面料产品成交额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长20.63%(如图2)。随着经济回暖和促进消费刺激政策逐步显现成效,服装市场的成交量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服装类产品12月成交额同比达到6月以来的峰值,同比增长9.29%(如图3)。
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篇7
电子商务成绩喜人
日前,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宣布, 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万亿元, 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258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1.7%和105.8%。
我国电子商务正进入快速增长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 2010年上半年, 网民的互联网应用表现出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 截至2010年6月底, 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分别为33.8%、30.5%和29.1%, 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42亿、1.28亿、1.22亿。
从2007年至2009年, 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均增长速度达117%, 约是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速度的6.5倍。近几年, 中国网购发展迅猛, 已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
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亚洲域名争议解决中心共同举办的“亚洲域名及网上争议解决研讨会”15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董松根在会上披露, 截至今年6月份, 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25万亿元, 其中B2B交易额达到2.05万亿元。
互联网普及率提升促电子商务发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0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 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 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报告同时显示:2010年上半年, 我国网民周平均上网时长达到19.8个小时, 增加1.1个小时。有88.4%的网民在家上网, 较2009年底提高了5.2个百分点。上网时间延长和在家使用电脑上网的比例同步提升, 表明网络在家庭的普及率得到提高, 网民的网络使用深度在增加。
对于依托互联网生存和发展的电子商务来说, 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意味着更多商机, 网民数量的提升带来更广阔的市场, 而互联网在家庭中的普及, 将有可能让平时不了解网络、不了解网购的中年人、老年人加入到网购的行列。业内人士认为, 互联网尤其是互联网在家庭的普及, 将会催生更广阔的网购市场。
同时, 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的双重拓展也将会进一步促进网购市场的发展壮大, 促进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如淘宝线下代购服务点的建设, 凡客户外广告的投放、实体店的建立, 麦考林线下门店的扩张, 斐贝国际集团也借力旗下善美精致生活体验馆这一线下连锁, 来助力线上销售, 消费者可以先通过线下的体验馆体验、了解产品, 再在网上购买, 在拓展网购群体、促进线上销售的同时, 也给优质的供应商们打开了线下的渠道。
日前,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表示, 中国政府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 努力在未来5年使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45%, 使更多人从互联网受益, 也进一步催生更大的网购市场。
中小企业亟需借力电子商务转型
中小企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有关部门统计, 目前在各级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有1042万户, 它们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 并贡献了60%的GDP增长、50%的利税、66%的发明专利。中国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对于发展经济、增加社会就业、推进技术创新、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长期以来, 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 (尤其是制造类企业) 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核心技术, 沦为“世界工厂”, 仅能从中赚取微薄的利润。斐贝国际董事局主席李昱桦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某工厂一直为国外知名手袋品牌做代工, 成本100元, 每个手袋赚10元加工费, 那么手袋在市场上卖1000元产生的利润与该工厂完全无关。”而电子商务, 则有望让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实现升级转型, 打造自己的品牌, 创造更多的价值。“例如现在通过与斐贝国际合作就不一样了, 同样是成本100元, 有了菲玛特商城现成的通路, 每个手袋卖500元, 除去与店主、消费者的利润分成, 至少能赚200元——单品利润是原来的20倍!”李昱桦如此介绍。
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巨大
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日前表示, 互联网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预计201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4万亿元, 网络购物金额将超过4000亿元。
在工信部支持下, 市场高度看好电子商务行业。德意志银行发布报告称, 预计中国个人消费电子商务市场未来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42%, 市场总规模2014年将达1.523万亿元, 占国内零售总额的7.2%。与此同时,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将上升至59.3%, 个人用户总数将达8.12亿。阿里巴巴副总裁梁春晓认为, 未来互联网的商务属性会越来越强。梁春晓表示, 现在电子商务的渗透率大概是30%左右, 大概30%的网民会有电子商务的应用和电子商务的行为。“我相信再过五年左右, 这个比率会提高到60%, 甚至更高。”
与此同时, 有数据显示, 网络购物已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成为一种常态。美国的网购渗透率甚至达到70%, 即使日韩也分别达到了53.6%和57%。而在中国4亿多网民中, 只有约1亿网民是网购用户, 也就是中国的网购渗透率只有26%左右。
我国节能环保新型产业市场空间大 篇8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位居榜首的节能环保产业, 目前成为市场投资炙手可热的领域。有机构预计, “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将达3.1万亿元, 较“十一五”期间1.54万亿元的投资额大增121%。
如此大幅度的加大投入, 节能环保将成为“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领域之一。近期, 由国家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等部门编制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通过国务院批准。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 中国环保产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将保持年均15%~20%的增长速度, 中国未来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环保产业市场之一。由中国工程院和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也预测, 未来中国环保产业将持续高速增长, 预计2010年环保产业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 达到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3%以上。“十二五”末期将达到2万亿元以上, 到2020年, 环保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摘自中国建材第一网)
市场空间 篇9
25年前中国的吸引力主要来自1乘10亿的数据想象空间和廉价劳动力的成本效益,而今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成长和消费潜力的释放,对贴有西方文化标签产品的认同和现实的购买力使中国成为任何一个世界体育用品品牌不得不高度重视的市场。在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眼中,国际品牌背后天然的西方文化标签是他们的先天优势,经济互动中的文化交流与观念重塑为国际品牌的中国公关之路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然而,公关营销的发展本身必遵循它固有的规则和模式,文化重塑不是没有边界的文化移植,而成功营销也并不是不可复制的独家秘方。
以耐克在中国的处境而言,美国流行文化及个性化的理念,运动休闲观念的推广以及“明星+运动”的公关营销模式在过去的十年中造就了耐克在中国市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蜜月期”。如今这样的模式也正遭遇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诸如阿迪达斯、锐步、彪马及NB等竞争对手的模仿造成的营销模式同质化;二是文化推广中遭遇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和民族认同的反弹;其三则是耐克的高端价位及市场成长速度之间的差异限制其进一步深入广大的二三线市场。
而今的耐克遇到了在中国公关及文化语境中的发展瓶颈。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不是简单的“明星+运动”模式就可以解决的,而是一个品牌文化融入和公关营销本土化的双重考验。
耐克的中国公关之路:文化重塑造就市场空间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耐克在中国是靠“明星营销”和“文化重塑”两条腿走路的,耐克在中国原封不动地搬来了在世界其他市场上百试不爽的“明星+运动”营销模式,中国人为NBA和乔丹着迷的时候也就认识了耐克和耐克的品牌文化;耐克在中国的另一招就是“文化重塑”——改变中国人对于体育和休闲的认识,将耐克的品牌与时尚与西方文化等概念结合在一起,只有体育运动的普及才能带来更大的产品销量,才能在开拓体育用品市场的同时为耐克争取市场空间。
耐克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不只是鞋子和运动产品,更是一种文化观念与消费体验。1980年中国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做耐克的品牌,也都会认为以半个电视机的价格买一双鞋子是极其荒谬的事情。所有的成年人都在埋头为自己的温饱苦干,体育和休闲根本就不在议事日程上,而所有的年青人都在为考试成绩忧虑,对于来自地球另一端遥远的球鞋不会有什么认识,更谈不上喜好。
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人开始熟悉西方流行文化观念和体育运动,对于西方文化观念的认知使一切有西方文化的东西成为时尚和文明的象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渴求个性化的彰显和自由的生活方式,耐克以体育明星和运动文化为主轴的品牌营销和公关推广正是迎合了这样的需求。耐克费尽心力在中国浓墨重彩地宣扬美国流行文化,与倍受追捧的个性化和自由的西方文化要素结合在一起,介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传递耐克主导的流行文化元素及消费理念。迎合中国新生代对于个性和自由的渴求,全力推销美国文化,借品牌内涵在中国语境中的不断延伸和强化巩固其强势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认同感,这一切使其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持续高速增长。耐克在中国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3亿美元,平均两天就有三家耐克专卖店出现在中国的各个城市中。从这个意义上讲,耐克的模式是基本成功的,然而,也不是没有隐忧的。
随着消费人群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耐克的美国流行文化营销路线必将触及中国文化观念的基本框架,此前的“恐惧斗室”就让耐克“恐惧”了一把。其针对中产阶层的高品味、高价位定位也将成为其销售成长的瓶颈之一。与此同时,“明星+运动”的模式也并不是不能被竞争对手复制的绝对优势,阿迪达斯在1998年开始在中国展开街头篮球推广项目,进而开展“亚洲篮球明日之星”的青少年篮球推广活动,最近则以2006年的世界杯为契机发起新的营销攻势。无独有偶,锐步也在中国利用“运动明星”战略进行品牌推广,这进一步造成了体育品牌营销模式的同质化和模式化。
仿效营销的双刃剑与文化重塑的界限:模式背后的游戏规则
“效仿那些取得成功的做法,不论你现在跑在什么位置。”这是体育营销人的座右铭,也是成功体育营销的基石。然而,对于营销和公关而言,效仿是一把双刃剑:成功者的脚步对于后来者而言是榜样也是起点,仿效成功的做法与创新并进是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仿效可能意味着营销竞争中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优势,只有仿效的艺术、创新的能力及敏锐的观察力相结合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
耐克与阿迪达斯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在世界范围内的营销竞争正体现了仿效和营销模式化的双刃剑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的耐克对于阿迪达斯而言只是一个小角色。耐克的成功缘自它模仿阿迪达斯品牌经营和跨领域产品链的营销模式,与此同时,耐克也同样关注于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并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以代工和特许订货的方式压缩生产成本,以品牌营销和公关推广为核心开拓市场;以技术概念和不断的新品作为引导市场的重要营销工具,每年设计的产品款式令人目不暇接,然而耐克却从来不自己生产一双运动鞋,一件运动服装,形成了“概念+工厂”的生产模式和“明星+运动”的营销模式。凭借着出色的市场观察力和应变能力,耐克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全面超越了阿迪达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供应商。
然而,仿效和创新成为模式之后就成为被仿效的对象,这也是时间在营销中的催化剂作用的体现。阿迪达斯经过80年代到90年代的调整,也开始在品牌营销和管理方面模仿耐克的成功经验,在东欧、中国及其他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设立代工工厂,集中精力于技术与概念结合的营销战。虽然耐克在体育用品领域的霸主地位仍较为稳固,然而从阿迪达斯最近几年在主要市场上的表现来看,他们正在用这种模式走出低谷。此外,诸如彪马、锐步、NB等运动品牌同样正在走与耐克及阿迪达斯相似的道路。
市场空间 篇10
拖拉机市场面临有利的发展环境
从产业环境和市场机遇看, 我国拖拉机市场在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市场结构调整、用户需求增加的形势下, 发展形势看好, 呈现出产业位势持续提升、市场集聚明显加快、用户需求理性发展的趋势, 成长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市场调整带动产业集合速度加快。我国拖拉机产业日益呈现出市场竞争加剧、强者更强、产业格局调整的现象, 新的产业集群不断形成。一是市场在结构调整中竞争加剧。受多种因素影响, 今年的农机市场出现了阶段性调整, 从4月中下旬开始市场启动, 比往年推迟一个多月, 各生产企业结合今年营销环境的变化特点, 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 争夺项目车市场份额。小轮拖企业用产品升级的品质战取代传统的价格战, 市场竞争逐步理性化。二是企业在竞争中优势聚集。2010年1-8月, 从大中拖企业销量上看, 中国一拖、福田雷沃、东风农机、迪尔宁波四家企业占据市场总产量的65%左右。小轮拖市场份额主要被山东时风、福田雷沃、中国一拖所占领。从销售区域看, 大中拖目标市场黑龙江、新疆、河南、山东等省份的市场份额较大。三是产业在竞争中整合加快。产业间的重组、聚集步伐不断加快, 央企资本、境外资本、民营资本等成为投资的显著亮点。拖拉机产业在国内汽车、工程机械企业相继进入的同时, 跨国公司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赛迈道依茨、马恒达、洋马、久保田等农机巨头布局中国、谋求发展, 国机集团将中国一拖收归麾下、开封瑞创公司成立, 成为行业加快整合的标志。目前, 国内一些实力企业将进入区域性拖拉机制造产业, 产业格局不断刷新, 河南、黑龙江等省将形成新的农机产业集群。
经营能力提升用户消费趋于理性。用户经营模式决定着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调整步伐, 产品经营能力直接决定用户的需求。“十一五”期间, 经营意识不断提高的农民, 对产品的购买需求将更加理性, 经营能力高、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销产品。一是农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长。2010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078元, 同比增长12.6%。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预算合计8183.4亿元, 比上年增加930.3亿元, 增长12.8%。其中, 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补贴”达到1334.9亿元。二是经营多元增加农机需求。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 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逐步解放出来, 用户由过去的自给自足转为经营增益, 对农机的需求更加强烈。农机已经成为农民的经营工具, 增加了创业增收能力, 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机制。三是经营能力提高用户购买热情。由于农机产品发展质量不断改善, 作用显著增强, 效益明显提高, 适应了用户经营的需求, 带动了购买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热情, 致使农机市场连续多年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趋势。大中型拖拉机由于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受到多数用户的青睐。
惠农政策驱动产业位势持续增长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高度重视, 不断强化农业机械化支持力度。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陆续出台, 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推动了我国“三农”工作的顺利进展。我国农机化综合水平稳步进入中级阶段, 拖拉机市场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
补贴政策推动效果显著。2004-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 农机购机补贴投入力度逐年加大, 产生了政策的累加效应。中央财政连年大幅度增加补贴资金, 从2004年的7000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130亿元, 6年翻了近8番, 能够覆盖所有农牧渔业生产急需的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在天气环境十分不利的条件下, 农业机械为实现粮食连续六年丰收提供了保证, 同时, 将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全国耕种收水平从2004年的34.32%增长到2009年的48.5%, 取得的业绩世界瞩目。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从2004年的82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300亿元, 6年增长近3倍。我国拖拉机制造企业从购机补贴前的多数亏损到2009年实现了几乎全面发展的目标。
先进产品主导未来拖拉机市场。受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农民购买重点开始转向了先进适用、经济安全、节能环保、关键急需的农机具, 以及高性能、大马力、复式作业的田间作业和配套农具。节能环保产品是国家政策扶持的项目, 国家将逐步加大对节能环保型产品的政策投入力度。购机补贴的调控因素也将加大对这类产品的补贴力度。在产业政策方面, 国家技术改造投资对农机工业技术改造给予倾斜和重点扶持, 地方政府也按照一定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在政策扶持和用户需求的双重作用下, 先进实用型拖拉机为企业和用户获取了较大的收益, 将成为新的产业支柱。而我国一些企业主动按照市场需求, 从产品设计环节开始, 到客户最终价值体现, 使产品在确保使用性能的前提下, 进行功能优化、价值提升和效率增长, 开发节能型新产品, 满足了用户需求。
未来, 科技含量高的拖拉机产品将支撑农机市场的发展。拖拉机的拥有量和年产销量是评价一个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拖拉机制造企业要结合产业发展趋势、自身资源和能力、目标市场要求, 以先进实用的产品服务“三农”、回报社会、造福用户。一是提升产品品质。结合不同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种植模式, 按照农机和农艺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要求, 增强功能和性能, 提高拖拉机产品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拓展作业范围, 满足用户需求。二是瞄准国际行业走向, 发展新型农机。三是加大技术改造, 突出技术创新。升级传统技术, 应用精密成型、智能数控等先进加工装备和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 提高农机制造工艺及装备水平, 制造出高附加值的拖拉机产品。
把握机遇实现新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当前, 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正在推进的夯实“三农”发展基础工程将对中国未来的“三农”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国拖拉机企业应抓住政策机遇、实施自主创新、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把握政策机遇, 扩展发展机遇。中央连续出台的七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从农业机械化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到一个长期持续发展的增长期, 坚持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的惠农政策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不断增强。要坚持以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为主线,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所需要的产品, 以服务三农、造福社会、用户增收为目标, 为夯实“三农”基础提供先进适用的优质产品。
实施自主创新, 提升技术水平。从产销量上看,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拖拉机第一产销大国, 却非拖拉机产业技术强国。由于缺少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 我国还没有一家拖拉机企业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农机企业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一是加强农机化关键技术创新, 加大技术投入力度, 加强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主动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和设施化发展的要求, 积极开发功能全、智能化、信息化和经济型农业装备, 对应国际先进水平, 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二是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 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对外开放, 创新发展机制, 通过合作创新、联合研发、战略联盟等方式, 整合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 加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开发综合实力。三是推进产业突破。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努力形成技术创新与资本的互动机制, 更加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管理, 为企业推进产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保证。
汇聚资源优势加快产业转型
我国农机企业应结合市场情况, 整合企业资源, 优化发展能力,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实现企业的转型目标。
一是汇集资源优势。拖拉机制造企业应围绕国家“三农”战略目标, 将企业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到国家战略之中, 聚焦企业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制造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做好资源的调整与匹配, 从产业链上寻找规模优势, 在价值链上突出自身能力, 发挥资源的聚集效应, 开发有发展空间的先进适用性产品, 实现产业的聚集和发展。
二是推进产业转型。加快培育和建立有利于产业转型的要素市场建设, 使企业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服务业转型取得新进展。
住房租赁市场的想象空间 篇11
真正满足“住有所居”“住有尊严”的梦想,是对新政最大的考验
一边是感叹“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城市“漂泊族”,另一边是大量闲置而被计入库存的房屋,住房市场中这一普遍存在且愈演愈烈的供需错位矛盾,有望在逐步实施的租房新政中,得到妥善的解决。
2016年5月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确定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满足群众住房需求。”为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共推出四项举措,分别从房源、公租房货币化补贴、税收优惠以及市场规范方面,给予住房租赁市场支持。
实际上,2015年初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指导意见》,就已经把推行租房新政确定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其列为了“化解房地 产库存的六大举措”之一;2016年5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政策吹风会上,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透露,在不久的将来,一系列针对住房租赁市场领域供需双方的配套政策将会陆续出台。
1998年房改以来,在经历了近2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试图通过“鼓励购租并举”的方式,来弥补租赁市场的不足、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升级。
不过,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的企业及专家看来,要实现这些目标,仅有政策的方向性指引还远远不够。能否保障房企、中介、租房人、个人业主等各利益相关方,从中挖掘出新的市场机遇、真正满足“住有所居”“住有尊严”的梦想,才是对新政最大的考验。
土地用途的限制被打破
“完整的住房体系应该覆盖住保障性住房的低收入家庭、租房族、普通商品房购买人群等不同阶层,但长期以来我们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重视是不够的。”阳光100置业集团常务副总裁范小冲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租房市场制度措施不完善、供应总量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租房难、租房贵现状,使得一部分暂时没有条件买房的人也不得不加入了购房大军。
“问题是,让每个人都通过买房来解决居住问题是不现实的。”范小冲认为,“提供大家能够租得起的房源,让年轻人或新移民在城市有稳定的住所、稳定的就业,从而实现人口的城镇化,这是出台租房新政的重要目标。”
而扩充房源、平抑房价、规范市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手段。
“市场上确实存在很多闲置的物业。”新城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27亿平方米,其中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为1.51亿平方米。
这些商业库存和一些老的工业厂房、办公楼、招待所等,因为非住宅性质的限制,过去很难被改造成租赁房推向市场。“对我们来讲,发展过程中最需要政策来解决的问题,就在于放开这些限制。”长租公寓运营商魔方公寓市场部高级经理任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租房新政的出台,让包括魔方公寓在内的住房租赁企业看到了重大的利好。
按照新政的规定,那些由于电商冲击或者其他商业模式调整而关门停业的商业用房、市场前景不好的在建商业项目房屋,都可以改造成租赁住房。此外,为了降低租户的使用成本,陆克华还介绍,对于土地用途调整为居住用地的商业用房项目,用水、用电、用气的价格将按照居民的标准执行。
“新政策增加住房租赁的有效供应,对租房需求较大的一二线城市来说,效果将更明显。但对于房地产供应过剩情况更严重的三四线城市,租房新政的去库存作用有多大,还很难说。”欧阳捷认为,中小城市住房自有率相对较高,“住宅的租赁需求都不多,更不要提按间出租或者商业用房改造后做普通住房出租。”
以魔方公寓选择入驻城市的依据为例,“GDP、人口总数和人口净流入情况都好,长租业务才有发展前景,目前来看,我们主要集中在一线和1.5线的城市,大量的二线城市还不太敢做。”任宇告诉本刊记者。
范小冲则认为,过去有些城市领导者“好大喜功”,认为只有CBD、“曼哈顿”才能代表城市的现代化,在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市中心建了大量的商业、写字楼等公共建筑,“现在通过新政变通一下,把这些商业用房拿出来出租,对城市白领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做到物尽其用,避免资源浪费。”
住房租赁生意为什么难做
“在国外,房价高低一定程度上是由房屋租金回报情况来决定的,但在我们国家,这二者几乎没什么相关性。事实上,租赁市场才是城市住房的蓄水池,它应该能够调剂和反映住房的真正需求。”范小冲告诉本刊记者。
中国的房屋租售比远低于国际水平,住宅物业的租金回报率普遍在2%左右,一些经营状况较好的商业项目也仅能达到3%的水平,一年的利润连付银行贷款的利息都不够。
“现在上市房企的投资回报率一般在8%~12%,即便是下降到5%,卖房子还是比租房子的回报高。这种情况下政府鼓励开发商不做销售做租赁,后者的动力是不足的。”欧阳捷说。
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也对《瞭望东方周刊》分析,快速周转是开发企业的生命线,在其他可以维持规模扩张的渠道没有搭建起来之前,任何长周期的操作都将使其面临资金运营的风险。
“在销售仍有理想利润空间的前提下,进入住宅租赁行业首先需要承担较高的机会成本。而由于前期没有成熟的运营经验,初期运营费用率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又会大大降低开展租赁业务的投资回报率。”黄瑜说。
即便是投资回报可期,经营租赁业务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也依然存在巨大的挑战。
首先,已建成的办公或商业用房改成居住用房,要增加厨卫设施、满足日照要求等等,对建筑本身的这些改造难度和成本就非常大。
nlc202309081611
另外,租赁绝不是简单把商业物业改造成住宅租出去就结束了,能不能租出去取决于怎么寻找客户并通过后期持续的投入来服务客户,最终形成品牌。
至少目前来看,习惯了买地卖楼的房地产开发商似乎还缺乏这样的能力,委托专业的住房租赁公司来经营将会成为房企们的优先选择。
“实际上,跟房天下合作的许多开发商都表达过这样的意愿,他们希望把闲置物业交给我们来运营,互联网上聚集了大量的房源和租客,便于快速匹配他们的需求,比他们自己运营要高效。”房地产电商平台房天下相关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政策鼓励开发企业与租赁企业合作发展租赁地产,引导其从开发、销售向租售并举的经营模式转变的同时,“还将合理确定新建租赁住房建设的规模,在年度住房建设计划和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中予以安排。”陆克华在前述政策吹风会上明确提出。
这一规定,让住房租赁业务的经营者们看到了更多的商机。
2016年5月18日,保利地产以溢价率295.8%、折合楼面价43607元的成本拿下了上海浦东新区周浦纯住宅地块,出让条件中规定“15%的面积需要开发商自持70年”,这意味着这部分项目不能出售,房企的资金会长期沉淀在其中。
“如果交给我们来运营,解决方案其实有很多。比如做养老地产、长租公寓,等等,而在所有的产品中,白领公寓是坪效最好的合作方案。”任宇告诉本刊记者。
政策如何“伸手”与“放手”
近期地王频出、“面粉贵过面包”的市场热度下,土地出让中附加自持面积这样的条件,对企业来说似乎显得过于严苛,“这等于说,明知不赚钱还让你这么做。”在欧阳捷看来,“政府要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应该尽量减少限制性条款,完善公共服务的基础性建设,比如规范行业标准、合同文本,保证信息透明、严格执法等等。”
黄瑜则认为,热点城市租房需求巨大,在没有其他有效渠道扩大租赁房源的情况下,年度住房建设计划和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中给予优先安排有其合理性,而三四线城市目前普遍存在库存压力大的问题,更需要通过规划来调节,“比如,在摸清本地可租赁住房规模之后,提高货币化安置的比例来缓解市场整体的库存压力。”
“土地出让是招拍挂的方式,企业会根据自身条件来考虑要不要拿地,这本身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不存在强迫。只是,政府要引导开发商自持经营,需要在税费、融资通道上给与优惠和帮助。”范小冲说。
对此,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辉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直言,企业经营房屋租赁业务运营成本较高,可以通过内部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等自己解决,但是税费高、融资成本高的问题,需要政府来调节。
针对这些问题,陆克华介绍,租房新政将对依法登记备案的住房租赁企业、机构,包括个人从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支持符合条件的住房租赁企业发行债券、不动产证券化产品,稳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拓展直接融资的渠道。”
实际上,由于REITs涉及面非常广,对后期市场的影响非常深远,而且在整体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涉及到诸多的部门,这一国外已经非常成熟的金融产品,在我国迟迟没有步入正轨。在黄瑜看来,住建部此次对稳步推进REITs试点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发展租赁市场的政策设计的环节之一。
新政的实施,让年轻人看到的一个理想且可期的未来是,无论“漂”在哪座城市,都可以通过专业、规范的租赁公司提供的可靠服务,过有尊严的租房生活。而这样的企业能够生存、壮大,需要政府在“伸手”与“放手”之间,收放有度。
市场空间 篇12
关键词:商业空间设计,市场导向,关系,经济价值
一、引言
商城是人们进行购物消费、商品流通等活动的空间, 商业空间承担着给人们传递商业信息、实现商品流通的作用,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 商业空间也在不断地完善。现代文化与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现代商业空间设计师也逐步改变自己的设计理念, 在这些理念的驱动下, 现代商业空间逐步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越来越变得多元化、越来越科技化, 在商业空间设计中越来越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再加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市场经济商品的多元化, 人们以往简单的购物行为正逐步向休闲娱乐的消费方式转变。商业空间也越来越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周末假日首选的场所。因此, 在作为公共活动场所的商业空间的环境、空间设计中, 更应该注重以人们的需求为导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设计出符合人们心理生理需求的创新元素。
只有在进行商业空间设计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设计者同样要以消费者为主导, 进行人性化的设计, 才能够使得企业树立自己的特色、进一步拓宽产品市场。现代商业空间的最佳设计目标是使得商业空间环境与人们的心理需求相符合, 使人们在这种空间环境中购物消费时感受到舒适愉快。商业空间设计要能够在满足基本实用需求的基础上, 创造出更多的市场经济价值。
二、商业空间设计要素
学术界对商业空间的定义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商业空间是指所有与商业经济活动有关的空间形态。狭义的则认为商业空间是现代社会商业活动所需要的物理空间, 是一个用于交换商品、实现商品流通以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空间环境。狭义的商业空间不仅仅是指商场, 还指博物馆、展览场所、商业步行街、宾馆酒楼、美容会所、网吧游戏厅等等。不难发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业空间越来越成为人类活动环境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设计师在进行商业空间设计时往往要考虑到以下几种设计要素:在商业空间设计时, 最重要的一点是设计创意, 它也是设计的灵魂所在, 也是设计师的创意所在。第二点就是商业空间的功能及布局, 一个商业空间的布局必须要体现出经营战略, 这样合理科学的空间布局才能够实现经济最大化;其次就是商业空间中的动线安排, 设计师必须在设计过程中摸准商场的重要产品与人们的消费习惯, 安排好动线, 从而实现引导人们消费。第四点, 设计师在设计时要能够做好空间的组合排列, 切忌杂乱无序, 要给人以整洁的视觉效果。第五点, 在设计橱窗陈列展示时, 要能够通过特定的产品来吸引公众前来消费。最后, 设计师要能够设计出独特的广告标志, 这能够直接发挥商业广告的营销作用, 从而引导消费。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业空间设计
所谓的商业空间设计, 实际上就是设计师对商业空间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做出规划。具体来说就是设计师围绕商业经济活动规律, 对空间环境、室内外装饰、建筑外观、橱窗展示、空间结构等等方面进行设计。由于商业空间是一个市场经济活动的场所,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商业经营活动是建立在市场分析、预测分析等基础之上的, 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市场导向就是企业以市场经济需求为中心来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的营销观念, 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 扩大销售获得利润最大化。商业空间设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设计的出发点。作为商业活动载体的商业空间, 在设计方面也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生理需求为目的进行设计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在日常的商业空间设计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业空间设计。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业空间设计中最为经典的一个案例就是宜家。宜家的卖场规划、卖场布局与商场选址都极具特色, 宜家在商场空间设计方面都充分体现出其营销理念。例如在选址方面, 宜家除了在繁华地段开设自己的商场, 还反其道而行之在郊区开设了卖场。这种经营方式使得宜家获得了更多的顾客。在空间设计方面, 宜家更加凸显出了其特点:自由、随意、家的感觉。
宜家在橱窗展示方面设计得别具一格, 它与传统的橱窗、柜台展示不同, 宜家采用开放式的展示模式。展区布置方面就像一个家的感觉, 有客厅、餐厅、书房与卧室。这种布局顺序完全按照消费者的活动路线来设置的, 每一个部分都能让消费者体会到家的温馨。而且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更具竞争力, 宜家的展示区经常变换摆放位置与风格, 给消费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展示区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划分成许多小隔间, 每个隔间都有不同的装饰风格, 供消费者参考, 让消费者找到与自己的家庭装饰风格相接近的展示区, 购买产品时也会更加放心, 没有任何担忧。
宜家的样板间设计也较为特殊。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心理需求, 解决消费者在购物时的一些影响因素, 例如有的消费者担心买家具回去后与居室的风格不协调, 有的消费者不清楚产品的实用功能而放弃消费等等。宜家的样板间设计解决了这一问题。宜家的样本间每间都有不同的风格, 将各种配套的家具有机地组合到一起, 并且加入了灯光效果, 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家具的作用与风格。在一些重要的节假日, 宜家还推出一系列具有节日主体的样板间, 让商场充满了节日气息与人情味, 这种设计可以让消费者体会到产品的内涵, 增加销售额。
宜家的商场布局完全考虑到了消费者的各种消费心理。宜家的商场布局合理整洁, 能够让那些有具体消费目标的消费者直接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能够将消费者引导到应去的展示区。对于那些已经确定了消费目的但仍有其它需求的消费者, 宜家的客厅—餐厅—书房—卧室的动线安排也能够使消费者在购买到所需的商品后浏览其余的产品, 从而增加一些计划外的产品购入。对于那些毫无目标、行动不规则的消费者来说, 宜家完全满足了他们猎奇的心理需求, 在整个购物闲逛的过程中, 这类消费者也往往能够被一些奇特新颖的产品所吸引眼光, 从而产生消费欲望。
从宜家这个经典案例分析中,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只有在商业空间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消费规律, 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才能够实现商业经济的最大利润, 才能够为商场带来更多的顾客与消费。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 商业竞争的加剧, 这就需要设计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设计观念, 充分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 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四、结语
商业空间作为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 其独特的空间环境复杂性与元素的综合性, 使得设计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 在设计时不仅仅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外观规划、室内空间布局、景观布置、空间设计艺术等等基础性方面的内容, 还要能够研究与消费者相关的心理学、人类工程学和消费者行为导向相关的内容, 设计师要能够从中发现商业空间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要能够摸索出消费者的需求, 从中总结出一些行为规律。只有在掌握了这些之后, 以市场需求为设计导向, 设计师才能够设计出满足公众心理需求的商业空间, 才能够创造出商业价值的最大经济潜力。
参考文献
[1]吴艳.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门窗.2012, 08
[2]姚丹丽.浅谈商业空间基本设计要素.安徽文学 (下半月) .2010, 03
【市场空间】推荐阅读:
空间教学建筑空间设计论文10-19
浅谈线性空间与欧式空间09-20
住宅空间07-15
空间符号07-15
屋顶空间07-18
空间个性07-21
空间性能10-13
空间控制10-15
空间地图10-15
乡村空间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