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补质量

2025-02-01

修补质量(精选12篇)

修补质量 篇1

混凝土施工与使用过程中, 往往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质量上的缺陷, 有的损害外观, 有的影响防水性能, 有的危及耐久性及安全度。因此, 及时进行修补是混凝土保持其固有特性, 延长使用寿命的一项有效措施。现将混凝土常见的质量缺陷、适用修补材料及常见修补方法作一概括介绍。

一、混凝土常见质量缺陷及成因

裂缝是混凝土最常见的一种弊病, 一般细微裂缝在结构设计上是允许的, 但当裂缝达到一定宽度, 水分和二氧化碳会通过这些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 导致钢筋锈蚀, 削弱构件的承载力, 此时应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裂缝通常分三种:一是固定裂缝, 由某个意外事件造成的, 裂缝宽度恒定不变;二是活动裂缝, 宽度随着受荷状态或周围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三是生长裂缝, 裂缝宽度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增长。其它如材料性能、施工操作、环境条件及荷载状态等因素均可导致裂缝。

蜂窝、麻面、空洞脱模后的混凝土表层形成不规则的蜂窝、麻点或内部有孔穴的现象, 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砂浆量不足以填充粗骨料之间的空隙所致。模板变形、漏浆、混凝土离析、配筋过密以及捣固不充分等都是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

露筋易使混凝土中钢筋迅速锈蚀, 影响耐久性。其主要成因是固定措施不当, 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 使钢筋靠近模板;另外钢筋密集, 混凝土难以填充钢筋四周, 钢筋严重锈蚀引起的混凝土剥落也是导致露筋的原因。

剥落、掉角墙、柱面或端角处的混凝土成块脱落, 是拆摸时的振动、混凝土遭受冲击、压力、气候影响以及混凝土内部物质的膨胀等因素造成的。钢筋锈蚀产生的膨胀力也可引起混凝土的剥落和掉角。

脱皮、粘连混凝土或砂浆表面成片状脱落, 大都是脱模时面层被剐掉或被模板粘连的结果。模板不净、湿润不够也可导致此结果。轻者仅一薄层, 重者厚度可达0.5~1cm, 甚至骨料周围的砂浆也被粘脱并露出骨料;更严重者粗骨料和砂浆一起粘掉, 厚度超过2cm。

起灰混凝土表层呈现一层粉状物质 (水泥和砂子的粉末) 的现象称为起灰。起灰是地面的最大弊病。抹面过大, 养护不充分, 上人过早, 原材料含泥量过大, 水泥用量不足等都是起灰的原因。此外, 加热器排出的二氧化碳与新浇混凝土面接触生成碳酸气, 抑制了水泥的水化作用, 也会导致起灰。混凝土经常与酸类化合物接触, 也能使表面酥松起灰。

砂层模板渗水漏浆使混凝土表面出现灰砂酥松和纹理的现象称砂层。稍擦抹 (或雨淋) 表面即可抹掉砂子留下孔隙。混凝土用水量过大、水泥浆过多或骨料级配不良等, 可使此现象加剧。

二、修补材料及其适用范围

混凝土、砂浆、水泥净浆这些都是传统修补材料, 其应用广泛, 成本低廉, 使用方便, 热胀系数和外观与旧混凝土相近。混凝土宜用于大面积修补, 或修补延伸到钢筋以内的空穴;砂浆宜用于修补直径小于40mm的孔穴或浅凹部分;水泥净浆具有较大流动性, 适宜修补间隙小、形状复杂的部位。水泥净浆收缩率高, 以采用膨胀水泥为佳。

干填料通常把稠度很小、能在无坍落度条件下应用的水泥砂浆称为干骨料。干骨料适宜修补深而狭窄的孔穴, 其优点是收缩率较塑性砂浆小, 不易与修补面脱离, 但由于较干硬, 若充填不密实, 便有留下孔隙的可能。干骨料的稠度或用水量以用手将其握成团, 松手后能粘结在一起, 不松散且手掌仅留一层水渍为最佳。

弹性填充料这类材料有良好的封闭、粘结、弹塑、防水及耐久性能, 多用于修补活动裂缝。常用的有蓖麻油膏、沥青 (或橡胶) 油膏、聚硫嵌缝膏、聚氯乙烯胶泥及聚氯酯嵌缝材料。

环氧树脂一种有机化合物, 能与固化剂配制成不同稠度的硬化材料。如配制成液状可用于封闭细裂缝;配制成糊状, 可修补孔穴、凹坑、剥落面等;还可制成类似橡胶性能的弹性嵌缝材料用于修补较大的活动裂缝。这种材料成本较高且与混凝土的性能相差悬殊。

快硬材料是指能在极短时间内 (快者在5分钟内) 很快凝结的材料, 适用于堤坝、水塔、水池的堵漏以及路面、桥面等的抢修工程。不同快硬材料的凝结时间也不同。常用的快硬材料有以下五类:普通水泥类 (快凝硅酸盐水泥、调凝水泥) 、化学凝结水泥类 (高铝水泥、磷酸美) 、热固树脂类 (环氧树脂、聚脂树脂) 、热塑树脂类 (熔化硫磺) 、亚硫酸钙、沥青材料类。

乳胶水泥砂浆及混凝土经乳胶改性后, 可成为性能良好的地面修补材料。它比一般砂浆或混凝土有更好的粘结性、柔性、保水性 (无需湿养护) 和耐酸碱性, 强度也较高。

膨润土是一种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的火山灰。经粉碎而成的粉状材料在吸收大量水分后, 会膨胀形成一种胶状物质, 其体积要比原体积增大30倍。膨润土是一种有效的水分隔离剂, 对地下室、游泳池、水池、堤坝、坑道等构筑物的堵漏防渗具有显著效能。

亚麻油涂于混凝土表面后能渗入表层3mm, 形成一层低渗透性薄膜, 能阻止混凝土剥落和脱皮的发展及防冻盐液的渗入, 且不妨碍混凝土内部水分挥发。

地面硬化剂处理地面起灰的修补材料, 以液态氟硅酸盐为最佳, 硅酸钠次之。

三、混凝土常见修补方法

传统修补法此法以混凝土和砂浆为修补材料, 使用最为普遍, 可分为塑性法与干填法两种。塑性法采用塑性修补材料, 它适用于对破坏因素不再重现或已经排除的结构体和其它表体的修补。干填法是将无坍塌度的干硬性修补材料, 用锤捻或夯实的方法填入缺陷处。此法使用于修补深而狭窄但能填实的孔穴。适宜于竖向构件的修补, 较大空洞可采用灌入混凝土时预留缝隙, 然后二次捻浆的方法。

注入法这是修补裂缝的方法。用低粘度环氧树脂人工或机械注入裂缝内, 或用甲基丙烯酸树脂和硅烷作注入材料。注入前沿裂缝一定间距 (一般10~30cm) 固定注入管, 注入管之间的裂缝铺设薄膜加以封闭, 以避免注入时树脂从裂缝中渗漏, 然后用电动泵或人工泵将树脂注入裂缝。此法宜用于修补表面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对小于0.2mm的裂缝, 因表面易堵塞, 故不宜采用此法。

最近, 美国创造了真空注入法。首先用聚乙烯薄膜加以覆盖, 用真空泵抽出混凝土孔隙或裂缝中的空气, 以造成负压区, 然后紧靠聚乙烯薄膜注入树脂, 在常压下使树脂渗透到真空的孔隙或裂缝中。

充填法这是用来修补中等宽度裂缝的方法。普通水泥砂浆、膨胀砂浆或树脂砂浆用于填充固定裂缝;活动裂缝用弹性嵌缝材料充填, 以使裂缝有伸缩的余地, 避免产生新裂缝。

表面处理法这是处治表面裂缝的有效方法, 分为铺设和涂刷。铺设法是沿裂缝铺设环氧基树脂薄膜或树脂浸渍玻璃布, 若是活动裂缝, 可用伸缩性焦油环氧树脂。涂刷法是沿裂缝涂刷薄膜型表面涂料, 旨在达到防水、防化学侵蚀的效果。对于宽度小于0.2mm、难以用注入法和充填法修补的裂缝, 均可采用此方法。

钢锚栓法类似缝合裂缝的方法。首先沿裂缝两侧适当位置凿孔, 用普通砂浆、无收缩砂浆或树脂砂浆将钢制骑马锚钉锚固于孔内, 然后将修补材料填入裂缝。钢锚栓法多半兼作补强用, 用于裂缝较宽而又必须恢复结构物连续性的场地或结构体。由于此法能限制活动裂缝伸缩, 故只宜用于锁闭裂缝而又不会导致其它部位损害的修补。

预应力法如修补面用钢锚栓法修补嫌大, 而裂缝又必须锁闭时, 可采用预应力法。此法是在与裂缝相垂直方向上配置钢筋, 然后张拉拧紧以施加预应力, 阻止裂缝的发展。

酸蚀法这是使修补表面易于粘接修补材料, 或使光滑的混凝土表面变粗糙的一种方法。通常把稀释的盐酸 (盐酸:水=1:4) 倾倒在修补面上, 用力扫至泡沫中止, 然后充分冲洗。盐酸的浓度和清扫程度由修补面的要求而定。

面层翻修法这是当混凝土表面全部损害时使用的修补方法。可修补结构基本坚固, 而面层被冻结或因交通频繁以及其它因素所损害的楼地面、桥面和路面等。板面重新找平也可采用此法。根据翻修面层与混凝土结合的不同要求, 此法又分为结合做法和非结合做法两种。前者是将损害部分全部清除, 表面处理后, 抹5mm厚砂浆结合层, 随即浇灌混凝土。后者对混凝土表面不作处理, 铺置一层柏油纸、砂子或聚乙烯薄膜作隔离层, 使新老混凝土单独伸缩, 避免混凝土重新开裂。

喷射混凝土法这是一种用压缩空气将砂浆或混凝土喷射到混凝土空穴处或表面来进行修补的方法, 分湿法和干法两种。湿法是把配料预先混合, 然后用压缩空气输送到喷嘴喷出;干法是把配料输送到喷嘴与水混合后再喷出。此法适宜于大面积较浅凹坑 (深度小于10cm) 的修补, 靠颗粒冲击速度使修补材料致密, 可获得高强低渗的修补面, 而且修补无需模板, 对梁板底部的修补尤为适宜。

灌浆混凝土法预先将级配粗骨料填实于凹坑, 充水使骨料饱和, 再向凹坑中强制注入砂浆, 排出水分而形成混凝土。它适宜于修补外形简单的厚大结构, 如基础、挡土墙、拱座、地坪及管道等;还可修补不易接近的水工建构筑物。由于灌浆混凝土中的骨料为界面接触, 消除了混凝土的离析和沉陷, 减小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四、基本要求

为获得满意的修补效果, 除正确选用修补方法, 采用适宜材料, 制订有效修补措施外, 还须遵守以下基本要求:

(1) 先应找出导致缺陷的原因, 后选定适宜的修补方法和适用材料。

(2) 修补前应将修补面上的杂质、油脂、尘土及松动材料彻底消除, 必要时应将修补面凿毛, 以保证修补材料与原混凝土充分粘接。

(3) 必须使表层洁净、湿润, 对修补部位应加强养护。

(4) 修补材料的渗透性要小, 以免水分通过修补材料渗入混凝土内部, 导致钢筋锈蚀。

(5) 修补材料和混凝土对温湿度和荷载变异的反应尽可能一致, 避免二者在热运动上的较大差异。

(6) 修补材料的收缩率应较小, 使之能与混凝土保持紧密结合。

(作者单位:黄冈市建设委员会)

修补质量 篇2

***桥1号桥墩右墩柱桩基偏位

加固处理方案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日期:2014年3月22日

***工程有限公司

三条道路建设工程

目 录

一、工程概况………………………………………………………………3

二、桥梁墩柱桩基偏位情况………………………………………………3

三、桥梁墩柱桩基偏位产生的危害………………………………………4

四、桥梁墩柱桩基偏位的原因分析………………………………………4

五、桥梁墩柱桩基偏位补强加固方案选择………………………………5

六、桥梁墩柱桩基偏位加固处理方案实施………………………………6

附件:

1、桥梁桩基检测报告;

2、桩基增设牛腿处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

3、桥梁桩基偏位图;

4、墩柱系梁布臵及配筋图;

5、桩基加固处理牛腿、基础布臵图;

6、桩基加固处理牛腿、基础配筋图。

三条道路建设工程

***中桥1号桥墩右墩柱桩基偏位

加固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号中桥为跨越规划**沟而建,小里程方向为**干道K0+854处平交口,大里程方向与**一路相接;定义**横一路与规划//沟中线相交处桩号为G1K0+050=K0+948.762,为本桥中心桩号。规划**底宽8.0m,顶宽26.0m,高6.0m。本桥上部结构采用2×20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带翼小箱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承台接钻孔桩基础;桥墩采用桩柱式桥墩,钻孔桩基础。桥梁平面位于直线段内,纵面位于i=0.5%的上坡路段内,桥台与线路按正交设计。

**一号中桥1号桥墩右墩柱桩基(顶面高程269.173)位于该处河流“***”右侧低洼沼泽地(地面高程270.90),桩基施工时我单位对该处原地面进行了处理,用页岩填筑施工平台至272.00);钻孔设备采用自落式冲孔打桩机。

二、桥梁墩柱桩基偏位情况

墩柱桩基施工完成且混凝土养护期满后,我部对该处施工平台进行了挖除,并按设计高程进行裁桩(实际浇筑桩顶高程高出设计桩顶高程50~100cm),经自检、甲方抽检,墩柱桩基桩长、完整性、混凝土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检测结果判定为“Ⅰ类桩”(桩基检测报告见附件1);但在墩柱施工前对桩基中心进行精确测量定位时发现:1号桥台右侧墩柱桩基中心向道路左测偏位110mm,向道路小里程方向偏位110mm,即 1号桥墩右侧墩柱桩基中心向北偏南45°方向偏移160 mm(按桥梁前进

三条道路建设工程

方向定位,如下图);超出《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110 mm(允许偏差为50 mm),需对该桩基进行加固补强处理。

三、桥梁墩柱桩基偏位产生的危害

由于桩基轴线偏位,引起桩、柱不同心,导致偏心受压,增加桩、柱附加弯矩和剪力,影响桥梁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四、桥梁墩柱桩基偏位的原因分析

1、测量桩基放样误差

桩基放样已经项目部测量班组和监理部反复复核,桩基放样误差5mm左右,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2、施工过程中控制不到位导致桩基偏位

a、由于冲孔机安放在页岩填筑的施工平台上,不够平整坚实,施工平台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冲孔机底座倾斜,在校正冲孔倾斜度时,增加扩孔;b、钢筋笼安放入孔后桩顶位于地面以下约3m,难以准确校正钢筋

三条道路建设工程

笼中心位臵,是导致桩心偏差的主要原因。

五、桥梁墩柱桩基偏位补强加固方案选择

1、变更轴线位臵

由于**一号中桥为2×20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带翼小箱梁桥,其0号、2号桥台已施工完成,1号墩柱左侧桩基和小箱梁梁板也施工完成,如变更轴线位臵,将会导致小箱梁梁板和盖梁上的钢筋及砼发生相应变化,处理工期较长,且影响整桥外观。

2、桩位纠偏

将偏位的桩基周围土挖开,将偏位桩基上部的混凝土向下凿除,逐段检查下部的桩身及钢筋笼的轴线位臵,直到下部的桩身及钢筋笼的轴线偏位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那么将上部的钢筋校直,再按接桩处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高一个等级。

因该桥桩基设计为摩擦桩,如果将桩基周围土挖开检查,因桩身外的土已经扰动,不再是原状土,因此接桩段桩基周围的土对桩基产生的是负摩擦,对桩基的承载力影响较大,改变了摩擦桩受力情况。

3、增设牛腿

由于桩柱不同心,上部荷载传下后,容易造成破坏。可在桩顶侧旁增设一个牛腿(如下图),将上部荷载通过牛腿传到桩基;这样受力关系明确,处理成本不大;处理工期不长。

三条道路建设工程

4、原位重钻

可在原位用冲击钻将原桩毁除,按设计重新施工。不改变设计,无后顾之忧,无风险;但返工成本大;返工工期长,每处理一根桩最少需要20天,再加上养护时间至少1个月。

比较以上几种处理方案,我部拟采用增设牛腿解决偏心受压问题,这样处理费用较小,工期较短,既能达到桥梁桩基偏位补强加固的处理目的,又不影响桥梁外观和改变桥梁上部结构尺寸。

六、桥梁墩柱桩基偏位加固处理方案实施

1、桥梁墩柱桩基偏位处理方案的确认:

我部编制“桥梁墩柱桩基偏位加固处理方案”呈报监理和业主单位审批,并请设计单位复核确认后出具正式加固处理施工图;

2、请检测单位实测增设牛腿处地基承载力并报设计单位验算确认(增设牛腿处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附后2)。

三条道路建设工程

附件:

1、桥梁桩基检测报告;

2、桩基增设牛腿处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

3、桥梁桩基偏位图;

4、墩柱系梁布臵及配筋图;

5、桩基加固处理牛腿、基础布臵图;

6、桩基加固处理牛腿、基础配筋图。

***工程有限公司

修补质量 篇3

关键词 腹股沟疝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 对比研究

本院2003年1 月~2006年8月共进行86例Lichtenstein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同期所进行的传统疝修补术40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共86例,男83例,女3例,年龄30~75岁,平均58岁。其中斜疝80例,直疝6例,所用补片皆为膨化聚四氟乙烯(ePTFE)。传统疝修补手术组40例,男38例,女2例,年龄32~81岁,平均61岁,其中斜疝36例,直疝4例,用Bassini 法修补32例, Ferguson 法修补5例,Mcvay 法修补2例,单纯疝囊高位结扎1例。

手术方法: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手术方法:麻醉方法为腰麻或局麻。取腹股沟区斜形切口,外侧相当于内环口部位,内侧止于耻骨结节。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外侧游离至腹股沟韧带缘,内侧游离至近腹直肌处为止。斜疝疝囊予以高位结扎或内翻缝合,直疝疝囊予以内翻缝合。将补片置于腹外斜肌腱膜下,与腹股沟韧带、腹直肌外缘、腹内斜肌等连续缝合固定,所用缝合线为2-0的普理灵。

传统疝修补手术组:方法略。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5)。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患者术后36小时即可下床解小便,不需导尿,疼痛轻微,无腹股沟牵扯感,无下肢活动受限,仅3例患者肌注强痛定止痛。均能较快地恢复正常活动。随访时间12个月,无术后复发。

传统手术组:术后5例肌注强痛定,4例肌注哌替啶,下肢活动受限,发生阴囊血肿2例。正常体力活动恢复时间为3~6 个月之后。复发率为7.5%。

组别n平均手术时间(分钟) 平均术后住院天数 切口愈合 复发例数 1 年随访率( %)。

无张力疝修补组 86 35 3.5 甲级 0 96。

传统手术修补组 40 55 6 甲级 5 95

讨 论

传统的腹股沟疝手术方法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其操作复杂,损伤大,术后疼痛时间长,恢复慢,复发率高。Lichtenstein腹股沟疝修补术又称为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式,它继承了传统疝修补术加强后壁的观点,摒弃了将不同性质、不同组织解剖位置的组织以张力方式拉拢缝合的做法,利用人工合成材料修补,真正达到了对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

由于聚丙烯1962年应用于临床,多数文献Lichtenstein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所用材料为聚丙烯。Lichtenstein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多用聚丙烯进行。在Lichtenstein疝研究所及英国疝研究中心进行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均采用聚丙烯,局麻,在门诊进行。到1972年才发现膨化聚四氟乙烯并应用于临床,但用于腹股沟疝的修补的病例较少。

国内外近年来开始使用膨化聚四氟乙烯用于腹股沟疝的修补,膨化聚四氟乙烯的组织相容性明显好于聚丙烯,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聚丙烯比较其术后复发率相似,其他并发症并未增加。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适用于除小儿腹股沟疝外任何年龄和类型的疝,特别适用于老年体弱、巨大腹股沟疝或复发疝患者。而对于内环口>5cm的腹股沟疝采用Lichtenstein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比用伞形网塞充填更合适,因为内环口过大网塞将失去支撑作用。

国内较早引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人们的印象中无张力疝修补术就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其实不然,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式有10余种,随着新的修补材料的问世,以及疝补片设计形式的多样性,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式还会增加。但多数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式是基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式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Lichtenstein疝研究所及英国疝研究中心进行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多数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其复发率维持在1%以下,甚至更低。

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被认为是20世纪疝修补术的里程碑。即使赞同Cooper’s韧带修补的Rutledge及Should’s医院的一些作者也认为对老年患者及复发性患者Lichtenstein法是最理想的手术。

修补质量 篇4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模式,胃穿孔修补术,生存质量

胃穿孔的治疗方式中, 修补术是常用且效果较好的治疗方式, 关于本类手术患者的护理相关研究十分多见, 而生存质量作为有效评估患者综合状态的重要方面, 对于此类手术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估价值较高[1], 可较为全面的了解患者的整体状态变化。本文中我们就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胃穿孔修补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 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本院进行修补术治疗的60例胃穿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18例, 女性患者12例;年龄27~75岁, 平均年龄 (48.0±8.8) 岁;病灶直径0.5~2.7 cm, 平均直径 (1.1±0.3) cm;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患者17例, 初中以上患者13例。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19例, 女性患者11例;年龄26~76岁, 平均年龄 (48.1±8.5) 岁;病灶直径0.5~2.8 cm, 平均直径 (1.2±0.2) cm;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患者18例, 初中以上患者12例。两组胃穿孔修补术患者的基本统计资料数据间差异均无明显差异 (P均>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胃穿孔修补术护理干预, 包括术前疾病与手术治疗、护理、基础生活方面的宣教, 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及对症护理, 积极进行心理沟通与疏导。观察组的30例患者则以针对性护理模式为指导进行干预, 即首先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严重程度、治疗情况及患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评估, 了解患者的需求, 然后针对其疑问和各方面的相关需求进行护理措施与细节的制定, 尤其是患者的细节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干预, 根据患者的个性特征、疑问点及个性化的护理问题进行细致处理, 对于每位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针对疏导。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生存质量以WHOQOL-BREF量表为标准进行评估。

1.3 评价标准:

WHOQOL-BREF量表包括26个评估问题, 主要为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方面进行评估, 每个方面的评分均以越高表示质量越高, 分值均为百分制换算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方面的检验软件为SAS7.0, 数据检验的方式为卡方检验和t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方面评分分别为 (42.52±5.63) 分、 (44.10±5.04) 分、 (45.35±4.97) 分及 (50.72±6.41) 分, 观察组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方面评分分别为 (42.48±5.58) 分、 (44.15±4.99) 分、 (45.39±4.95) 分及 (50.75±6.38) 分。

护理后3 d对照组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方面评分分别为 (48.18±5.76) 分、 (50.28±5.13) 分、 (51.13±5.20) 分及 (55.75±6.92) 分, 观察组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方面评分分别为 (57.76±6.23) 分、 (59.79±5.59) 分、 (60.79±5.66) 分及 (66.27±7.28) 分。

护理后7 d对照组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方面评分分别为 (55.46±6.07) 分、 (55.18±5.42) 分、 (57.28±5.53) 分及 (61.49±7.13) 分, 观察组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方面评分分别为 (64.78±6.41) 分、 (67.18±6.20) 分、 (68.98±6.37) 分及 (72.50±7.50) 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WHOQOL-BREF量表4个指标评分差异均无明显差异 (P均>0.05) , 而护理后观察组WHOQOL-BREF量表4个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均<0.05) 。

3 讨论

临床中关于胃穿孔修补术的各方面研究均不少见, 其中护理方面的研究即不少见, 而生存质量作为评估患者综合机体状态的有效方面, 对此类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生存质量的改善即成为护理干预的重点方面。同时也可通过此方面的效果评估来达到了解护理模式有效程度的目的。针对性护理模式, 顾名思义即针对护理问题进行个性化解决的护理模式, 其对于患者的影响较为积极, 但是对于针对性护理模式在上述手术患者中的肯定性应用研究十分匮乏。本文中我们就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胃穿孔修补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显示, 针对性护理模式更为适用于此类手术患者, 主要表现为患者护理后3 d与7 d时的生存质量各个方面均相对更好, 说明针对性护理模式更为适用于此类手术患者, 本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更为有效及积极。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胃穿孔修补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作用明显, 是此类手术患者的有效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公路修补合同 篇5

甲方:

乙方:

至公路是XXXX的主要通道,交通量较大,因公路严重破损,导致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为消除公路安全隐患,杜绝交通责任事故,经河阳办事处决定对该路段进行修缮,经甲方与乙方充分协商达成以下协议内容:

一.工程内容:对该路段的坑凹挖补和部分路段的全部修补工程,修补路面长米,宽米,面积约平米。

二.质量要求:水泥砼面层厚20CM,破损路面清理、平整并铺10cm碎石垫层,橡皮土须开挖并用C15砼填实处理。

三.工期改造工期天,即2014年5月日至2014年5月日。

四.工程价格工程造价概算万元。

五.付款方式工程经甲方验收合格后,工程款甲方一次性付清给乙方。

六.本合同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两份。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人体修补的艺术 篇6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整复外科手术。已为满足人们的这些美好愿望,勾画出一幅诱人的图景。整复外科是对人体组织、器官的缺陷或畸形,在形态上进行修“整”,在生理功能上进行恢“复”和重建,因而,它又有整形外科和成形外科之称。

如今,整复外科医生凭借手术刀,不仅可以修补、再造人体体表的组织和器官,而且还可以再造心脏等等。有一位来自湖北房县的7岁小男孩,不慎误服了苛性钠溶液,整个食管被灼伤破坏,无法吞咽食物,连唾液也流不下去。医生只得在他的腹部开一个口,把皮管直接插到胃里,定时注入半稠状食物来维持生命。能不能为他再造一条食管呢?大夫们从小孩腹腔内取出一段小肠,放在食管的位置上,一端接咽部,一端连接胃,并把这段人造食管上的血管接通。这么一来,这段小肠成了一个新的食管。手术后不久,这个小孩就像正常人一样吃食物了。

1960年,我国两位优秀登山运动员在攀登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的途中,鼻子被冻伤脱落了。经过研究,医生在病人前额的正中部位,按鼻子形状切开皮肤,并在鼻子部位作180。的扭转后缝合,然后切开与前额皮肤的连接处,将一部分皮下脂肪塞入皮下,把鼻梁垫高,稍加修整后便形成了新鼻子。再造鼻子虽然天衣无缝,但手术毕竟太复杂了。于是,整形医生们经过探索改进了手术方法,用尖刀在鼻子的根部开出一条皮下“隧道”,将病人前额上的一块鼻子形状的皮肤,通过“隧道”复合在鼻子的位置上,不必切开与前额皮肤的连接处,一次手术就能造出新鼻子。此后,又设计7新的手术方案,改用前臂皮肤来再造鼻子。这样就不会影响前额的外观了,仅是新鼻子的肤色与周围皮肤的色泽略有不同。这种方法较前来得简便,在国际上,也是一个创新。

手部发生创伤和烧伤后,将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痛苦。沈阳某医院用未受伤手的前臂皮肤进行移植,成功地修补了伤指或手掌上的皮肤缺损。由于手臂皮肤的色泽、厚度都比较接近手部,所以一般手术效果比较好。但是,在修补过程中,必须在显微镜下把其中的血管一根根连接起来,难度比较高。后改用同一只手前臂上的皮肤来进行修复,由于采用的是同一只手上的皮肤,血管未被切断,这样,就不用在显微镜下接血管了,使手术方便而保险,同时又不损伤未受伤手的前臂皮肤。

当前,我国的整复外科已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但还有许多复杂的技术需要去探索和突破。

修补质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 我院诊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 随机分为无张力疝修补术组 (40例) 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 (40例) , 同时选取40例传统疝修补术患者。40例传统疝修补术患者中, 男性患者33例, 女性患者7例, 年龄24.0~76.0岁, 其中30例斜疝、6例直疝、2例复发疝、2例复合疝;4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中, 男性患者35例, 女性患者5例, 年龄25.0~77.0岁, 其中31例斜疝、6例直疝、1例复发疝、2例复合疝;40例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中, 男性患者34例, 女性患者6例, 年龄26.0~75.0岁, 其中30例斜疝、7例直疝、2例复发疝、1例复合疝。在年龄、性别, 以及原发病等方面, 三组间没有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传统疝修补术[2]

根据患者的年龄, 以及疝的分型, 选择合适的张力修补术式, 多数为Bassini疝修补术。

1.2.2 无张力疝修补术[3]

无张力疝修补术包括平片式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修补术, 以及双层补片修补术, 游离疝囊, 回纳入腹腔, 补片置于腹股沟管后壁, 并进行有效固定。

1.2.3 腹腔镜疝修补术[4]

腹腔镜疝修补术分为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TAPP, 15例) 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TEP, 25例) 。TAPP时, 全身麻醉状态下, 于脐下和两侧下腹, 置入腹腔镜, 横断疝囊, 网片覆盖内环口, 钉合器固定;TEP时, 在硬膜外或全麻状态下, 于脐下2 cm做切口, 用带气囊的Trocar分离并扩大, 穿刺Trocar, 处理疝囊, 网片覆盖, 钉合器固定。

1.3 观察指标

对各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 以及术后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 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与传统疝修补术组相比,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 而且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术后恢复最快;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组相比, 传统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的手术时间均明显延长, P<0.05, 并且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的手术时间最长, 详细结果见表1。

2.2 各组术后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

与传统疝修补术组相比,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患者术后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降低, P<0.05, 并且腹腔镜疝修补术降低最为明显, 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先天性腹股沟疝主要是鞘膜突形成, 以及腹壁膜缺损造成, 后天腹股沟疝主要是腹内压增大, 腱膜组织继发性胶原代谢异常导致局部薄弱造成[5]。所以, 传统疝修补术对胶原组织异常结构的直接缝合是存在缺陷的, 无张力疝修补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 进行了改良, 成为目前疝修补术的主要手术方式。腹腔镜疝修补术作为新型微创手术方式, 它对医师的手术要求相对较高, 手术费用也相对较昂贵, 但是其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逐渐被患者所接受, 也成为目前疝修补术的重要治疗方式。

总而言之, 要根据患者的腹壁缺损情况, 结合医院临床医师的临床经验, 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

摘要:目的 比较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 我院诊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 随机分为无张力疝修补术组 (40例) 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 (40例) , 同时选取40例传统疝修补术患者做对照, 对各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 以及术后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传统疝修补术组相比,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术后恢复时间、术后疼痛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降低, P<0.05, 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延长。结论 对于选取何种手术方式, 要根据腹壁缺损情况, 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传统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腹腔镜疝修补,疗效对比

参考文献

[1]李林虎.三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比较[J].临床医学, 2007, 27 (4) :11-12.

[2]石玉龙.三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2007, 2 (1) :104-106.

[3]陆佳骏.三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 13 (6) :528-529.

[4]钟志强.三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32 (6) :31-32.

修补质量 篇8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35例, 其中男130例, 女5例, 年龄45岁~82岁, 病程2年~34年, 单侧122例, 包括3例复发疝, 9例嵌顿疝。传统疝修补70例, 无张力修补65例, 具有临床可比性, 其中87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前列腺增生等疾病。

1.2 麻醉及手术方法

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传统的疝修补术, (1) Ferguson法, 在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2) Bussini法, 把精索提起在其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置精索于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3) Halsted法, 与上法相似, 但将腹外斜肌腱膜在精索后方缝闭, 置精索于腹壁皮下层内。 (4) Mcvay法, 在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肌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 (5) Shouldice法, 重点在于修复腹横肌腱膜筋膜层, 将腹膜肌腱膜层连续重叠缝合, 再将联合肌腱缝合于腹外斜肌外侧叶的深层腹股沟韧带上。无张力疝修补术, 切口选择腹股沟内侧切口, 进入腹股沟管后, 游离精索, 找到疝囊后, 高位游离颈部至暴露腹膜前脂肪, 过大的可以横断, 将疝囊逆行还纳腹腔, 将锥形花朵样充填物充填至疝环处, 外瓣与疝环平齐, 外瓣边缘与腹横筋膜缝合固定4~8针, 然后于精索后方置另一平片加固腹股沟管后壁。

2 结果

传统疝修补术, 患者单侧手术时间40 min~60 min, 术后3 d~5 d后下床活动, 部分应用镇痛剂, 伤口处伴有牵涉不适感, 平均半个月后缓解, 伤口无1例感染, 术后7 d~12 d出院, 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生活, 术后3例复发, 给予无张力修补后, 至今无复发。无张力疝修补术, 患者手术时间单侧30 min~45 min, 术后6 h~12 h可下床活动, 术后均未应用镇痛剂, 切口Ⅰ期甲级愈合, 无1例感染, 术后5 d~7 d出院, 术后1周恢复正常生活。术后随访均超过2年, 近期疗效满意, 远期疗效仍在随访观察中。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随着疝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认识到先天性腹股沟疝是由于鞘膜突的存在, 腹壁肌腱膜组织的缺陷;后天的腹股沟疝主要是由于腹内压增加和肌肉腱膜组织的继发胶原代谢异常, 致使局部薄弱所致[1]。

Ferguson法修补腹股沟管前壁, 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修补, 术后高发病率。Bussini法修补后壁, 但并没有重视腹横筋膜的修补, 却把不属于同一解剖层面的联合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 在有张力的情况下, 愈合差, 复发率在10%~15%, 何况有资料报道, 部分人未形成联合腱, 这样导致复发率居高不下。Shouldice法修补腹横筋膜, 克服其他修补法的缺点, 但没有解决张力, 正是由于高张力修补, 术后疼痛较剧, 卧床时间较长, 在3 d以上, 3个月以后才可从事轻体力活动。

无张力组疝修补术在手术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及止痛剂的使用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组, 这是由于术中无需大范围解剖分离组织, 同时用人工复合材料, 使得操作过程中相对简单, 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因为新的术式无张力, 无需担心早期下床会导致修补处的撕裂, 因而可早期下床, 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同时无张力修补创伤小, 术后疼痛轻, 无需使用止痛剂, 尤其对小疝囊, 无需切开, 术后疼痛轻微[2]。

传统疝修补术为了加强腹壁, 用已经缺损的组织进行修复, 将联合腱强行拉拢缝合到腹股沟韧带上, 是两种不同组织的缝合, 不易产生真正的愈合, 造成局部组织和缝线张力过高, 可能引起组织撕裂, 缝线断裂, 最终由于再度缺损以及组织退变, 导致疝复发。而无张力修补是利用不吸收的人工材料进行永久性修复缺损, 疝修补在不改变正常解剖结构和不造成张力情况下实现, 因此术后复发率较低[3]。

对于复发性腹股沟疝, 由于上次修补, 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最终导致腹股沟管后壁进一步破坏和缺损。如仍采取传统方式, 已很难找到用于修补的健康组织, 即使减张缝合, 仍存在较大的难以克服的张力。而聚丙烯网植入体内后能迅速产生纤维化反应, 修复受损组织, 加强了腹股沟管后壁, 杜绝了疝复发的解剖基础, 实现了无张力修复[4]。

综上所述,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适应证广, 在各型疝修补中均可应用, 且效果确切, 特别适合老年腹股沟底部较宽阔的生理特征以及复发疝后壁严重缺损破坏的特点。其操作方法简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 尤其适应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906~923

[2]吴肇庆.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的趋势[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2, 22 (2) :65

[3]马颂章.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一些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 (2) :67~68

修补质量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入本组研究的78 例腹股沟疝患者均为医院2014 年8 月~2015 年9 月收治, 78 例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腹股沟疝, 且无手术禁忌证。其中, 男40 例, 女38 例, 年龄27~70 岁, 平均年龄 (48.69±5.67) 岁;78 例患者腹股沟区域均有不可回纳性肿块、疼痛感等症状, 将78 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 每组26 例,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和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A组采取传统疝修补术, 其主要手术过程如下:自内环体表投影至耻骨结节, 取手术切口暴露其髂腹股沟和髂服下神经, 探寻疝囊并将其切断, 高位结扎后, 取4号丝线间断缝合腹内斜肌下缘、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直到耻骨结节, 最后闭合切口。B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 其主要手术过程如下:充分游离患者疝囊, 并将疝囊还纳入腹腔, 同时置入疝环填充物。缝合填充物和内环边缘, 放置补片。疝囊的显露与游离方法和传统疝修补术方法相同, 其修补材料使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疝环填充网片和网塞。C组采取腹腔镜疝修补术, 其主要手术过程如下:术中采取气管插管麻醉, 在腹腔镜中置入10 mm套管, 患者腹直肌外侧也置入套管。弧形切开内环上方腹膜, 打开斜疝和直疝疝囊, 将疝囊剥离直至腹膜盆壁化。分离腹膜前间隙, 暴露其耻骨和联合肌腱以及精索血管, 使用聚丙烯补片缝合腹膜, 术后留置1 d的尿管。

1. 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并记录其医疗费用。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6.92%, 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23%, 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69%, C组与A、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C组比较, aP<0.05

2. 2 三组患者的医疗费用比较A组患者平均医疗费用 (5281.53±512.54) 元, B组患者平均医疗费用 (5045.15±344.72) 元, C组与A、B组患者平均医疗费用 (7982.23±612.48) 元, C组与A、B组患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外科中常见的急腹症, 其可导致患者发生局部组织水肿、解剖层次不清, 特别是老年患者腹壁组织相对薄弱, 其后壁缺损更大。而复发疝患者的解剖层次更加紊乱, 为组织修复造成极大干扰[1]。传统疝修补术往往将疝囊高位结扎, 其分离范围较广, 使其损伤机会增多, 导致患者术后疼痛明显,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高[2]。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属于外科领域的新型术式, 本研究对三种手术进行对照研究, 分析三者各自特征与优势。

传统疝修补术操作最为简单, 但损伤较大。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在传统疝修补术上发展而来, 其在术中所使用的锥形疝环充填网塞、网片都是医用高分子材料, 和人体组织之间存在良好相容性, 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3]。腹腔镜疝修补术是在腹腔镜监视下进行各项操作, 其技术较难掌握, 需要进行全身麻醉, 对于医院腹腔镜设备的要求也比较高, 因此医疗费用较高, 且疝固定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然而, 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势也比较多: (1) 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 对于机体组织的损伤较小, 不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2) 患者术后疼痛较轻, 有助于其早日恢复, 从而缩短其住院时间; (3) 该手术能够同时治疗双侧疝, 还可探查其余腹腔脏器; (4) 不用破坏疝囊周围组织, 且能够保留患者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

据本组研究发现, C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 但医疗费用最高, 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C组, 医疗费用最低, 可见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安全性最高, 但医疗费用也较高, 无张力疝修补术性价比相对较高, 适宜经济负担较重的患者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A组 (n=26) 、B组 (n=26) 、C组 (n=26) , 分别采取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 对比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结果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6.92%, 平均医疗费用 (5281.53±512.54) 元;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23%, 平均医疗费用 (5045.15±344.72) 元;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69%, 平均医疗费用 (7982.23±612.48) 元。C组与A、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的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微创、安全性高等优势, 无张力疝修补术性价比较高。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

参考文献

[1]马向东.不同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比较.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12) :61.

[2]赵海生, 张晓华, 黄明华.三种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17) :32.

修补质量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2010年我院共行传统腹股沟疝修复术231例, 其中男201例, 女30例, 年龄13~66岁, 平均49岁。2000年后共行无张力疝修补术150例, 其中男138例, 女12例, 年龄27~79岁, 平均58岁。2005年后行腹腔镜疝修补术50例, 均为男性, 年龄40~76岁, 平均64岁。

1.2 手术方式

(1) 传统疝修补术:151例行Bassini术, 50例行Halsted术, 30例行Mcvay术。

(2) 无张力疝修补术:110例用充填式补片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Mesh plug术) , 手术切口、疝囊的显露、精索的游离与传统疝手术相同, 找到疝囊后向上高位游离至腹膜外脂, 游离精索, 对疝囊较小者, 将疝囊完全游离后回纳腹腔;疝囊较大时, 尤其是坠入阴囊或难复性疝, 可横断疝囊, 远端旷置, 近端关闭缝合, 近端疝囊长度应超过充填物高度1cm, 防止充填物塞入后, 腹膜张力过大, 导致机械性压力和缺血对有神经分布的腹膜刺激引起疼痛。置入网塞时, 适当修剪内瓣将网塞尖端同疝囊顶固定缝合1针, 并将网塞塞入后同内环口周边坚韧组织固定4~10针不等, 将突出的内瓣修剪使之同内环口相平, 以减少患者术后局部不适, 嘱患者勿用力咳嗽。放置平片时内侧超过耻骨结节1~2cm, 并固定于此处腱膜上, 平片上、下缘分别同联合肌腱、腹股沟韧带固定缝合6~8针, 精索穿出孔留一指尖空隙。40例用平片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Lichtenstein术) , 手术切口、疝囊的显露、精索的游离与传统疝手术相同, 疝囊处理亦采用传统方法, 即内荷包高位结扎并剪去剩余疝囊组织;若疝囊较大, 则在中部横断后近端高位结扎, 远端疝囊旷置;显露耻骨梳韧带:先扪到耻骨结节, 再找到与其相延续的耻骨支, 用手指将耻骨支表面的脂肪结缔组织向下拨开, 显露出附着于耻骨支表面的耻骨梳韧带, 显露长度约2.5cm;将补片剪成滑板形状, 后方剪一钥匙孔, 平铺于精索后, 精索从钥匙孔通过, 补片圆头与耻骨结节表面的腱膜缝合, 补片下缘内侧部分与耻骨梳韧带缝合2~3针, 外侧部分与腹股沟韧带缝合3~4针, 补片上缘与腹内斜肌、腹横肌边缘缝合, 上下缘缝合均超过内环, 将内环上方的钥匙孔裂隙缝合1~2针并与肌筋膜缝合固定, 使钥匙孔除精索外仅能通过一小指尖间;如疝环缺损较大可再修剪一直径为6cm的圆形补片, 折叠成一圆锥形, 填塞在内环口, 固定方法与疝环充填式组网塞固定方法一致;如疝环缺损巨大或疝环周围组织不完整, 腹股沟管后壁缺损, 则另修剪成6cm×4cm的椭圆形, 放置在腹膜与腹横筋膜之间, 周边无需固定, 即Stoppa术。精索放回原位, 依次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及皮肤。

(3) 腹腔镜疝修补术:40例采用经腹腔腹膜前网片修补术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TAPP) 治疗, 在腹腔镜下, 从腹膜内窥见腹股沟疝口为一洞穴状小孔, 将疝囊和腹膜前脂肪向腹腔拉出于疝环处切除;对降入阴囊的疝留在原位, 从疝环边缘腹壁缺损的上方2cm处切开腹膜, 锐性或钝性分离、解剖出腹壁下血管、耻骨联合、腹横筋膜、精索、Cooper韧带等结构。如直疝缺损比较大, 到达内环处, 或者斜疝已经破坏内环, 需将补片包绕精索, 将补片修剪一个小口子, 否则, 将补片直接盖在缺损区, 取一不小于10cm×6cm赫美聚丙烯网片, 在已经游离的腹膜前间隙内展平, 继用钉合器在缺损处2cm上钉夹, 下缘至Cooper韧带中间、髂耻束, 上外侧到联合肌腱, 一般需8~10枚钉子, 最后用可吸收缝线连续或间断关闭已切开的腹膜。10例用完全前腹膜间隙补片修补术 (total lyextraperitoneal, TEA) 治疗。

2 结果

三种术式的治疗如表1所示。

3 讨论

综合比较三种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 无论从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术后患者疼痛感觉等方面, 无张力修补和腹腔镜疝修补都有明显优势, 而腹腔镜疝修补在术后患者局部感觉上又较无张力修补轻微。所以可以认为在掌握好适应证的情况下, 无张力修补和腹腔镜疝修补应为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

摘要:目的:研究和比较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10年采用传统方法修复腹股沟疝231例, 2000年后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150例及腹腔镜疝修补术50例的治疗过程。结果: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 (70±20) min, 无张力修补组为 (50±15) min, 腹腔镜疝修补术组为 (60±25) min。术后随访1~4年,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组复发18例, 复发率为7.79%;无张力修补组复发4例, 复发率为2.66%;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复发1例, 复发率2%。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腹腔镜组为6.5d, 无张力组为8.5d, 传统手术组为14d。结论: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 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复发率低的特点。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区疼痛更轻, 特别适用于双侧疝和复发疝。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

参考文献

[1]陈双, 朱亮民, 傅玉如.成人腹股沟区腹横筋膜胶原含量变化与腹股沟疝发病及复发的关系[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 7 (6) ∶423-425.

[2]Lichtenstein IL, Shulman AG, Amid PK, et al.Thetension-free-hernioplasty[J].Amjsurg, 1989, 157 (2) :188-193.

[3]时德, 赵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原因探讨[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 7 (6) :456-458.

[4]马颂章, 唐健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技术要点讨论[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 9 (3) :257-258.

修补“破”时尚 篇11

这不,今天他居然穿了一条两膝“洞开”的牛仔裤来了,还翘起二郎腿,唯恐人们看不见那两只“大眼睛”。

“哇塞,小鲁,你今天没有被哪只狗咬吧?怎么穿了条破裤子?也不怕人笑掉大牙!”我实在看不下去,挖苦道。

“你才被狗咬了呢!你是狗眼不识货!”

“我不识货?我看见了‘破’。‘破’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小鲁一听,不以为然,又是踢腿,又是劈叉,发疯似地做出一些夸张的动作。然后昂首拍胸道:“这可是时尚,时尚!跟你说了你也不懂,我才不浪费口水呢!”

“别‘贱’了,你可能是家里破产了吧,还在这里死撑。我看你可怜巴巴的,送你一只碗,到街上乞讨去吧。别磨蹭,再不快点,丐帮就要收工了。”话一出口,我也觉得有点损了。

“呀呀呸!”小鲁急了:“我看你是买不起,追不上,红了眼吧。现在的流行风可不比以往,不是讲究整齐,而是追求‘破’,要破得巧,破得妙,破得人心惊肉跳。”

我心平气和地说:“小鲁,我不是跟你怄气,是真心想帮你。你说你那‘破’时尚不追又有什么关系?”

“那就不特别、不醒目了呀!”

“你这样是特别了、醒目了?可这种特别和醒目又有什么价值呢?别人就认为你了不起吗?你的功课如何?德行怎样?做学生的到底靠什么吸引别人的眼球?你好好想想吧!”

小鲁有点心动了,不再反驳。我趁热打铁,说:“你爸也曾让我劝劝你。你家里并不宽裕,而你要赶什么时尚,已经把父母折腾得够呛。他们怕伤你的自尊,不好多说。我早就想说,今天是一吐为快,听不听由你。”

修补质量 篇12

关键词:无张力疝,传统疝,手术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按照入院时间, 根据单双号分别选入无张力疝修补组和传统疝修补术组, 其中无张力疝术组男64例, 女7例, 年龄在42到79岁, 斜疝45例, 直疝15例, 双侧疝4例, 复发疝7例, 传统疝修补术组男65例, 女6例, 年龄在41到77岁, 斜疝44例, 直疝15例, 双侧疝6例, 复发疝9例。142例患者合并内科合并症者24例,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脑血管疾患等。所有患者术前均查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血生化、血常规、心电图、胸部透视均符合手术指征。

1.2材料

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成型网塞及网片, 它是一种聚丙烯单丝编织的不可吸收材料。[1]由于其无毒、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科学的锥形结构设计、能诱导成纤维母细胞的生长而增加补片强度等优点[2], 目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1.3手术方法

传统疝修补术采用巴西尼 (Bassini) 法53例;弗格森 (Ferguss on) 法12例;麦克维 (McVay) 法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71例, 切口选择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游离精索, 游离疝囊至腹膜外脂肪处。将疝囊内翻塞入腹腔, 如疝囊过大, 可切断疝囊, 贯穿缝扎制成小疝囊, 再将成型后的疝囊内翻塞入腹腔。将Bard补片的伞状填充物自内环口塞入腹腔, 其底部与内环口边缘平齐, 并与周围组织固定3~4针, 嘱病人咳嗽, 以填充物不弹出为度。游离精索, 并在其下方置入片状的补片, 放置在腹横筋膜前。平片的一端有一圆孔包绕精索。巴德补片能与组织表面产生“尼龙扣搭”式反应与周围组织亲合, 可不必缝合固定。然后缝合腹外斜肌及皮肤。

2结果

见表1、表2。

3讨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 是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 用以加强腹股沟后壁。其优点主要在于:可克服传统手术对正常解剖的干扰, 完全避免组织的拉拢缝合, 既减少了组织缝合的张力, 又减少了广泛组织解剖分离的创伤。使患者术后极少出现严重疼痛和牵拉痛, 且创伤小, 恢复快。我院外科于2006年4月开展了此手术, 71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 局部无异物反应, 68例痊愈出院, 3例在半年后复发。经再次无张力疝修补术后, 随访目前无复发病例。3例患者复发原因均与手术医师的技术有关。另外在无张力疝修补术时我们要注意, 术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剥离, 充分止血, 并且均在缝合腹外斜肌腱膜时置放细硅胶管, 缝合皮肤后由切口下方引出, 接10mL注射器负压引流。术后观察渗液量第1天 (20±10) mL, 第2天 (10±5) mL, 第3天拔除, 从而很好地解决术后积液和血肿形成, 因此管较细, 不影响切口愈合, 拔除后不影响切口的美观。

参考文献

[1]LICHTENSTEIN IL, SHULMAN AG, AMID PK, et al.The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J].AmJ Surg, 1989, 157 (2) :188-193.

【修补质量】推荐阅读:

病害修补05-11

桥面修补05-22

修补方案06-23

图像修补07-08

修补效果08-05

修补措施08-14

穿孔修补09-07

颅骨修补09-09

修补世界11-01

修补策略11-05

上一篇:经济学理论分析下一篇:账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