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修补

2024-09-09

颅骨修补(共9篇)

颅骨修补 篇1

较大面积的颅骨缺损(直径超过3cm),不仅造成头颅外观畸型,而且还破坏了颅腔的完整性和保护作用。当颅内外环境变化时颅内压就难以维持生理平衡。缺损区的头皮、脑膜和脑组织的相互粘连,还可影响到局部脑血流和脑脊液的正常循环。因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局部不适,怕震动,不安全感等所谓“颅骨缺损综合征”。当增加腹压、体位改变或气候变化时,常使这些症状出现或加重。颅骨缺损区节律性脑搏动可导致失眠,脑皮层受头皮疤痕的牵拉还可诱发癫痫。因此颅骨修补术非常必要。

1 修补材料的选择

临床上颅骨修补材料包括:自体骨、异体或异种骨和异源性骨替代材料。理想的颅骨替代材料应具备以下条件:(1)来源容易,可进行大面积修补;(2)组织反应小;(3)塑形容易;(4)可与颅骨发生骨性愈合;(5)不传热;(6)可透过X线,便于进行造影检查;(7)质地坚固不易碎裂;(8)质量轻,消毒方便[1]。

人造替代材料很多,有机玻璃、硅胶片及仿生颅骨板等在机械强度、热导、化学稳定性、组织相容性等方面的缺陷,临床使用已不多见。钛板因强度高,理化特性稳定,不变质、老化,不易破碎,生物相容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广受欢迎,但不可避免其导热、磁系数高,会出现修补区域遇冷热反应敏感的现象,也并非理想材料。另外人造替代材料均有患者心理适应等问题;异体骨移植由于存在免疫排斥和坏死吸收等问题,未被临床所接受。自体新鲜骨移植主要是取自胫骨、胸骨、肋骨、髂骨、肩胛骨和颅骨缺损区边缘外板等,符合生理要求,但创伤大,操作较繁,尤其是大骨瓣开颅术后颅骨缺损,骨片来源受限,增加病人痛苦,且外形较难达到美观和完整,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自体颅骨瓣作为颅骨修补材料优点是:(1)原位再植不需另取材料及塑形。(2)头皮反应性水肿和皮下积液少或无。(3)保持原有头颅外形,能骨性愈合,且即使头颅生长增大修补部位也不会变形。(4)无免疫排斥。因此,自体颅骨瓣是最符合生理要求,仍然是最好的颅骨修补材料[2]。

2 骨瓣的保存

2.1 体内保存

体内保存是将术中去除的颅骨瓣埋藏于腹壁下、头皮下、大腿皮下及帽状腱膜下,一段时间后取出原位再植。但体内保存有一些问题:①随着骨片贮存时间的延长,骨片会吸收、缩少;②对一些大骨瓣不易贮放;③多一次手术,造成体内多一创口、有疼痛、紧缩不适感;④头皮下的储存易形成骨痂,分离困难[3]。

2.2 体外保存

颅骨的离体贮存再植方法较多,如高温高压处理自体骨后再修补缺损颅骨,或酒精浸泡后再低温贮存,或辐射后植骨片低温贮存再植[3,4,5,6]。

2.2.1 普通低温保存[7]

采取-5℃C左右低温条件下于专用培养液中保存离体骨瓣,普通家用冰箱即可满足。为了保持离体颅骨在低温条件下仍具有生物活性,有人[8]配制了培养液,采用同型血浆加复方氨基酸液做为营养基液,根据骨代谢特点,加入钙、磷、钾、锌等微量元素,及二甲基亚砜(DMSO)低温保护剂而配制成专用培养液待用。把手术中去除的颅骨骨瓣直接放入盛有上述培养液的无菌医用塑料袋中,密封袋口,放置于常规家用冰箱冷冻室中保存。回植时取出冷藏之骨瓣,在手术台上自然复温,用生理盐水200ml加庆大霉素8万U冲洗备用。

2.2.2 蜂蜜浸泡冷藏[9]

姜杰报告以此法保存自体颅骨瓣行小儿颅骨缺损修复。即将骨瓣置于市售的蜂蜜中,密封后在5℃C环境下保存,手术时将骨瓣取出,分别浸泡于1:1 000新洁尔灭液及庆大霉素生理盐水中备用。应用蜂蜜冷藏保存的颅骨瓣在6个月内组织学检查显示其骨的组织形态、基质结构基本正常。回植后分别在术后1 a和2 a X线检查,可见骨瓣密度接近正常,原骨折线由模糊至消失。回植的骨瓣和颅骨融合生长形成完整的颅腔,解决了小儿颅骨缺损应用其他人工修复材料不能长期保护脑的棘手问题。蜂蜜对骨瓣既有营养作用,又可利用蜂蜜的高渗性保存局部无菌。但有报道[10]蜂蜜保存8个月后的骨瓣及未加保存的骨瓣6个月后,可见骨细胞出现变性。

2.2.3 深低温冰箱冷冻保存[11]

将离体骨瓣清洁后,在无菌状态下用塑料袋密封,放入-83℃低温冰霜保存45例,(1~9)个月后取出,肉眼观呈淡红白色、光滑完整、有光泽、无缩小及干枯,骨髓腔有少许淡红色液渗出;病理检查见:哈氏骨质结构完整,无炎性细胞浸润,未发现骨植片钙化、坏死、分解现象;术后随访(1~1.5)年,骨瓣吻合良好,抗张力强,外形稳定,其中25例作了X射线或CT检查,有骨痂形成,认为深低温冷冻(-70~80℃)对骨的生物和物理性影响很小,能保存其成骨诱导能力,除去了其引起体液免疫反应的能力,保存了引起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具有的抗原性介于新鲜异体骨和冻干骨之间;而传统的煮沸、放射、酒精浸泡、高温虽能破坏其抚原性,但同时导致细胞死亡、蛋白变性,使成骨诱导能力同时丧失,并主张回植应尽早进行,最佳时间为(30~45)天。

2.2.4 液氮低温保存[12]

将开颅减压术中取下的颅骨在无菌条件下,将骨瓣外面残留骨膜等软件组织去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无菌敷料包裹,放入无菌医用乳胶手套内,重复交替包裹三层,严格封闭,手套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年龄、部位、时间及住院号等备用,并在专用登记本上作相同的登记。将处理好的骨瓣尽快放入液氮(-196~-198)℃中超低温密封保存。骨瓣回植时,将骨瓣从封密的液氮中取出,放在37℃的1‰新洁尔灭中复温并消毒,经肉眼观察骨瓣无异常后,取少量标本送细菌培养及骨组织病理检查。

2.2.5 分步低温保存[13]

骨瓣冷冻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直接放入保存袋中,加入适量的低温保护剂-含100 g/L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phoxide,DMSO)的M199细胞培养液浸泡骨瓣,-4℃冰箱内冷平衡20min,然后分二步降温冷冻,冷冻结束后放入液氮(-196℃)中保存。回植时将自体骨瓣在37℃的无菌生理盐水中复温,并用生理盐水冲净保护剂即可施术。

深低温保存自体颅骨瓣修复颅骨缺损具有以下优点[12]:①自体骨瓣回植无排异反应;②病人心理容易接受,避免了使用其他材料所引起的病人心理上“排异反应”;③深低温保存的骨瓣可成活,并与周围骨组织融合为一体,起到了天然颅腔所起到的作用;④尤其适用于儿童。儿童的颅骨尚在生长中,而自体骨瓣回植后成活,与颅腔的生长变化同步。⑤深低温储存的骨瓣不变形、不缩小,保证了回植的成功与美容的效果;⑥一般认为,-196℃C的低温环境下,细胞的所有代谢活动均已停止,不会因保存时间而影响组织细胞复温后的功能,因此,回植时间不受限制;⑦免去了塑性的麻烦。

3 玻璃化冷冻保存

3.1 玻璃化冷冻保存的理论基础

液体的固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经过相变,不连续地固化成晶体,另一种是不经过相变,连续地固化形成无定形的玻璃体。玻璃体(非晶体)中微观质点的排列是不规则的,瞬间玻璃化转变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及非平衡过程,此过程具有热容量发生突变的特征。从理论上讲,只要获得足够的降温速率,任何液体都可以进入玻璃态。通过在溶液中添加低温保护剂,可以显著降低形成玻璃态所需的降温速率。

当冷冻保护剂(如甘油、DMSO、丙二醇等)浓度为40%~60%(w/w)时,在较慢冷冻速率下即可形成玻璃态,但浓度过高,对保存的组织与细胞会造成严重的损伤,在实际生物保存中无法应用[14]。因此,针对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不断寻找细胞毒性较小的玻璃化溶液配比方案及提高降、复温速率,成为玻璃化研究的重点。

3.2 玻璃化溶液的构成

玻璃化溶液通常由渗透性低温保护剂、高分子聚合物、小分子糖类三种基本成分组成。研究显示,联合应用多种低温保护剂,同时添加不同种类与比例的高分子聚合物(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葡聚糖、聚蔗糖、聚乙烯醇等)和小分子糖类(如葡萄糖、蔗糖、海藻糖等),可以降低单一保护剂的浓度、减少玻璃化溶液毒性。另外,验证实,应用甲氧基取代低温保护剂的轻基,能够降低5%(w/w)低温保护剂浓度而达到玻璃化,并且甲氧基复合物具有高稳定性、低粘稠度、良好的渗透性、高玻璃相变温度等特性,使其成为玻璃化冷冻液的良好候选材料[15]。

3.3 降温和复温

降温时,样品置入含有4℃C玻璃化溶液的耐低温塑料容器,投入液氮中或在液氮蒸汽中快速降温。对直径仅为0.2mm左右的样品直接浸入液氮中,冷却速率也只能达到104℃/S。这是因为在浸入过程中样品会在液氮上方的蒸汽中被预冷,气相的传热效果较差;而样品浸入液氮后,其周围会形成薄层液氮气膜,抑制了冷却速率。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在提高玻璃化冷冻的降温速率方面作了许多工作。提高降温和复温速率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相对降低玻璃化溶液的浓度,从而减少毒性作用;二是由于快速通过危险温度区从而减少了冻害。因此,通过提高降温和复温速率可以极大地提高玻璃化冷冻的效率。降低了毒性和渗透性损伤。由于玻璃体的稳定性不如固体状态,有发生内部变化的趋势,故不宜在邻近近玻璃化相变点附近的温度范围内长期保存样品。因此,玻璃化样品通常保存于液氮(-196℃)中。复温时,通常采用室温空气复温或37℃水浴快速复温。或二者结合,采用二步复温法,即先在室温空气中停留一定时间,再将样品浸入37℃水浴快速复温。复温后,应尽快洗脱玻璃化溶液,缩短经历化学损伤和渗透压损伤的时间,以减轻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别,防止细胞过度膨胀[16]。

4 总结和展望

综上所述,从国内外对与本项目相关的问题研究来看,颅骨缺损的修补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修补材料和保存方法选择过于随意,缺乏规范;(2)多数为小样本对比,缺乏大样本的实验依据,说服力不足;(3)评价标准过于简单主观,多用临床症状评价,缺乏客观指标对比;(4)结果阳性率低,研究不够具体深入。

展望:(1)玻璃化法低温保存法可以防止细胞内外冰晶的形成,减少冷冻对细胞内基质的影响,因而有效保存了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目前玻璃化法应用于大体标本、器官的保存还在摸索阶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2)目前自体颅骨瓣深低温保存存在技术瓶颈,随着技术的成熟,自体骨瓣颅骨修补术有望临床推广。

关键词:颅骨修补,修补材料,颅骨保存,综述

颅骨修补 篇2

颅骨缺损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问题,因颅骨缺损综合症,脑组织再损伤及容貌美观等,需行颅骨修补。钛网是目前颅骨缺损修补术中常用的修补材料,二维塑形钛网在许多方面优于传统钛网颅骨修补术。我院自2005-01/2012-08,收治顱骨缺损患者46例二维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6例颅骨缺损直径均>3 cm,最大颅骨缺损直径为13.5cm,平均直径略7.5cm。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为41.7岁。颅骨缺损时间为5~29月,平均7.8月。导致缺损原因:创伤32例,高血压脑出血9例,血管畸形3例,脑膜瘤破坏颅骨2例。颅骨缺损部位:单纯额部6例,单纯颞部9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减压术后),额颞部24例,颞顶部2例,双侧额部4例,枕顶部1例。

1.2 方法

1.2.1术前准备: 先行头颅薄层CT扫描(层厚2mm),在16排CT图像上进行三维颅骨重建,然后将薄层CT扫描及三维颅骨重建的信息经过网络传递给临床医学器械公司,器械公司将精确地设计出个性化的修补颅骨缺损的二维塑性钛网。

1.2.2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沿原手术切口切开皮肤。在帽状腱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利于游离皮瓣),然后从帽状腱膜下间隙、颞肌外或假性硬脑膜外钝性游离皮瓣,游离皮瓣应至骨窗外缘1 cm左右。将术前已预塑形的二维钛网直接置入皮下的预计位置,钛钉固定缺损边缘。如果颅骨缺损较大,将缺损中央的硬脑膜悬吊数针固定于钛网网孔上以减少死腔。术后常规头皮下置引流管并负压吸引,术后48h内拔除负压引流管。

2 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有4例出现皮下积液,经抽吸,加压包扎等治疗痊愈;术后1例出现颅内出血,经过使用万福特YL-1微创钻孔血肿引流治疗,基本痊愈;术后1例出现癫痫,经过抗癫痫治疗症状缓减。无植入物排斥反应,术后无头皮刺痛、咀嚼功能障碍,患侧颞肌无萎缩、畸形。头颅外观塑形满意,塑形钛网固定可靠、无浮动、无钛网内陷。术后随访,患者对健侧与患侧头皮曲面弧度对比满意度及修复舒适满意度达100%,颅骨缺损综合征均有不同程度缓解。

3 讨论

3.1颅脑损伤、颅内出血、颅内肿瘤等多种原因均可引起颅骨缺损,颅骨缺损一般需要二期手术修复,以改变大面积的颅骨缺损引起的低颅压综合症和颅骨缺损导致的美容问题等,并且能够保护脑组织。同时据研究表明,颅骨缺损修补术后,不仅患侧的脑血流明显改善,对侧的脑血流亦得到改善[1]。目前较为公认的手术指征[2]为:⑴、颅骨缺损直径>3 cm。⑵、有碍美观的眶部和前额部颅骨缺损。⑶、引起长期头昏、头痛等症状难以缓解者。 ⑷、脑膜-脑瘢痕形成伴发癫者。⑸、伤者有缺损部位碰撞的不安全感、恐惧感致严重精神负担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⑹、合并有颅骨缺损综合征,在头位改变或头部晒太阳时症状加剧。

修补颅骨缺损目的是避免大脑的再次损伤,恢复头颅的正常外形,治疗颅骨缺损综合征[3]。手术时机一般认为修补术应在颅脑损伤手术后3~6个月进行,若伤口感染则在伤口愈合后6个月到1年进行为宜[4]。此时外伤和手术引起的病理变化(瘢痕重塑和吸收)均已完成。二维塑形钛网强度高、无回弹变形、低热传导,良好组织相容性,更利于术中安置,术中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颅骨修补的主流[5]。

3.2 手术注意要点:⑴、分离皮瓣时先在颞肌外或帽状腱膜下与硬脑膜(假性硬脑膜)之间注盐水,有助于分离并保持硬脑膜的完整从而避免损伤脑组织;⑵、分离皮瓣时尽量在帽状腱膜下或颞肌外,这样即较少分离时出血,又保证皮瓣的厚度,也避免术后颞肌萎缩;⑶、尽量调小电凝火力止血,同时水冲冷却,有效止血减少术后积液[6];⑷、术中分离牵拉皮瓣时,力量尽量轻,避免脑组织损伤及颅内出血或癫痫发生;⑸、尽量完整地暴露硬脑膜并严格修补硬膜漏口,以免术后脑脊液漏[7];⑹、修补颞肌较厚,固定困难,可将二维钛网的颞底边修剪一个“Π”钛网小片深入纵行分离的颞肌,固定一颗钛钉在颞骨上,这样钛网颞底边固定可靠,解除了对颞肌卡压。

颅骨修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颅骨缺损患者28例, 其中男18例, 女10例;年龄18~55岁, 中位年龄32.5岁。颅脑外伤术后缺损15例,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缺损13例;额颞部缺损20例, 额部缺损4例, 颞部缺损4例;肢体活动障碍8例;心理障碍2例;头痛、头晕18例。面积4.0cm×4.0cm~14cm×15cn, 大小不等。

1.2 治疗方法

本组28例患者, 术前行常规行薄层CT扫描, 层厚2mm, 并进行三维重建, 然后将数据输入“钛网数字化成型机”进行二维钛网加工成与患者颅骨缺损完全一致的二维个性化钛网, 对比健侧满意后, 高压灭菌备用。全麻后, 取原切口, 边切开, 钝性并结合锐性游离皮瓣, 分离颞肌, 暴露骨缘后置入二维钛网, 固定于骨窗缘, 多点悬掉硬膜于钛网上, 并将颞肌缝合于钛网表面, 彻底止血后, 冲洗后不置引流全层缝合头皮, 术后弹力绷带包扎, 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4h。

2 结果

随防3~6个月, 切口均Ⅰ期愈合, 无感染及硬膜下积液。患者均对外形恢复满意, 心理负担明显减轻, 头痛、头晕明显好转, 肢体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2例皮下积液的患者, 1例自行消失, 另1例无菌穿刺后抽吸加压包扎后皮下积液消失。

3 讨论

颅骨修补术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手术, 修补缺损的颅骨能恢复颅骨的完整性, 保持颅内压稳定, 保护脑组织, 缓解临床症状, 有利于脑功能恢复[2]。这一点大家已达成了共识, 但对于颅骨修补术的时机选择, 仍有一些争议。通过对我院收治的28例颅骨缺损病患, 均采取了早期颅骨修补术,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时, 头皮、颞肌硬脑膜均未形成较为严重的瘢痕粘连, 手术操作过程中能更好地进行软组织分离, 减少出血, 同时不会增加手术带来的包括感染、硬膜下积液及硬膜破裂甚至脑实质损伤等并发症[3]。实际上颅骨缺损后1~3个月被认为是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采用颅骨成形术后, 能够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使颅骨缺损邻近倍位的脑血流量增加15%~30%[4]。因此早期颅骨修补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脑部血供, 加速了脑部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 对于颅骨缺损的患者, 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 尽早地行颅骨修补术是可行的。不仅能使患者外形美观,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能有效地促进脑组织局部血流恢复, 防止缺损部位脑组织的再度损伤, 进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颅骨缺损,早期修补术,颅骨缺损综合征,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409-410.

[2] 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2741.

[3] 岑庆君, 高忠恩, 李莉霞, 等.早期颅骨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2, 16 (3) :171-173.

颅骨修补 篇4

【关键词】颅骨缺损;三维数字成型钛网;修补

【中图分类号】R777. 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06-01

手术后颅骨缺损常由严重颅脑损伤、脑出血、脑梗塞、脑瘤等去骨瓣减压手术所致;颅骨缺损后患者存在颅内压不稳定、脑血流障碍等生理性缺陷和自卑、抑郁、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障碍,颅骨修补可以重塑颅脑外形、稳定颅内压和保护脑组织的再次损伤,给患者的心理、精神上带来安全感,同时可加速脑损伤后脑功能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回顾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手术后颅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50例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6岁;因严重颅脑损伤术后36例,脑出血术后10例,大面积脑梗塞术后1例,脑瘤术后3例。

1.2手术方法

1.2.1.钛网准备:术前一周行颅脑CT数字扫描,并三维重建,取得颅骨缺损区三维数据及图像,适合手术的由厂家依据CT三维数据订制钛网,术前钛网、钛钉高温高压灭菌。

1.2.2.术前备头皮,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依据病人情况可留置尿管。

1.2.3.手术中注意事项:①.有脑积水者,先行对侧或避开颅骨缺损处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②.最好选择原手术切口,若扩大切口,要注意皮瓣血运;③.自骨窗缘骨膜与硬脑膜之间掀起皮瓣,显露骨缺损窗,将订制钛网覆盖骨窗,钛钉4~6枚固定。④.钛网外留潘氏管另戳空引流,缝合颞肌、帽状腱膜层,全层缝合头皮,弹力帽加压包扎。

1.2.4.手术后处理:所有病例术后常规应用抗菌素3-5天,引流管于术后24~48小时内拔除,术后7-9天拆线,并继续加压包扎一周。

2结果

2.1.三维数字成型钛网覆盖法修复整形颅骨缺损50例全部成功。

2.2.两例出现皮下积液,常规抽吸1~2次后治愈;一例因原发伤为不规则伤口,术后出现皮瓣血运差,延迟愈合;两例出现术后癫痫发作,一例为术后当天出现癫痫发作一次,另一例为术后一周出现癫痫发作一次;三例伴脑积水者,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均选择缺损对侧分流),再行颅骨缺损修补。

3讨论

3.1.颅骨缺损是由于开放性或重度颅脑损伤或火器性穿通伤、脑出血、脑梗塞等手术减压或颅骨疾病切除而残留。近年来由于去大骨瓣减压救治不可逆脑水肿脑肿胀获得较好效果,由此造成的颅骨缺损所占的比例也随之增加。颅骨缺损可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神经症状,如严重的头痛、眩晕、易疲劳、易激惹、记忆力下降、抑郁、对震动及声响耐受力下降等,有些病人症状随体位变化而加重。部分学者将这一系列神经症状命名为颅骨缺损综合症。

3.1.1.颅骨缺损后,颅腔失去了密闭性,患者站立或卧倒时由于大气压及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动,或形成塌陷,或膨出,引起因脑组织移动带来的头晕、头昏等不适。

3.1.2.颅骨缺损后,缺损区局部可出现血流速度变化,这可能是造成减压区出现脑软化灶恢复较慢,和部分病人术后神经功能难以恢复的原因。

3.2.修补颅骨缺损还具有以下几个作用:①脑保护作用,一般而言,直径超过3cm的颅骨缺损,只要不是位于颞肌下或枕肌下者,均应将其进行修补。②美容作用,额眶部的颅骨缺损,即使范围很小、没有症状,为了美容外形亦应将其修补;外观美容后后,患者心理健康亦能较快恢复。③行颅骨修补术后,颅腔压力稳定,脑供血得以改善,有预防脑萎缩作用。④防止脑组织移位而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 并可治疗缺损对侧或纵裂硬脑膜下积液。⑤手术中因松解硬膜与皮瓣及骨窗边缘的粘连,可解除其对脑表面血管的牵拉、扭曲和压迫,从而改善局部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3.3. 颅骨修补手术,既往曾使用自体骨、有机玻璃、骨水泥、硅橡胶涤纶丝网等,终因手术操作复杂、塑型差、强度差、身体兼容性差等多种原因,渐被淘汰。钛网因具有无毒、耐腐蚀、耐热良好,易消毒灭菌,无铁磁性、易塑性等优点,逐渐应用于临床。三维数字成型后,能完好的覆盖骨窗,恢复病人外形,达到自然美观。同时缩短了麻醉及手术操作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

3.4.顱骨修补术注意事项:

3.4.1.时间窗:我们认为颅骨缺损3~6个月为最佳修补时机,时间太早对于头皮复杂挫裂伤者,修补时可出现皮瓣血运不良,延迟愈合甚至坏死;超过半年或更长者,可因皮瓣头皮肌层萎缩或瘢痕收缩造成皮瓣相对缩小,造成术后皮瓣血运差等风险。

3.4.2.术中要在颞肌下分离皮瓣,不可将钛网直接覆盖在颞肌上,否则可出现脑组织受压和卡压颞肌引起患者术后咀嚼痛,甚至会导致咀嚼肌群萎缩咬合无力等。

3.4.3.术中应避免剥离时引起脑脊液漏;应尽量清除残留线头;不可悬吊硬脑膜层,以免造成脑组织牵拉,诱发癫痫。

3.4.4.术中尽量缝合颞肌及帽状腱膜层,以保证术后咀嚼功能、面部表情恢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三维数字成型钛网是目前成人手术后颅骨缺损最佳修复整形材料。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主编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1.P488-489.

[2]李乾锋,徐海涛,王龙等.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体会.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年10期.

颅骨修补 篇5

1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 男7例, 女3例, 年龄15~67岁,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 其中头晕8例, 头痛6例, 记忆力下降6例, 自觉疲劳、注意力不集中4例;缺损部位:额部3例, 额颞部2例, 颞部4例, 颞顶部1例;左侧5例, 右侧3例, 双侧2例。

1.2 颅骨缺损原因

均为外伤, 缺损面积3cm×4cm~12cm×15cm, 手术材料为骨产塑性钛板, 钛钉。

2围手术期的护理

2.1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向患者详细介绍颅骨修补的目的、麻醉方式和手术方法、所用颅骨修复材料, 以其消除对手术的忧虑、恐惧心理, 积极配合手术。 (2) 术前常规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血生化、血凝、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术前3d行头颅CT扫描, 详细了解颅骨缺损的形状、大小及部位。 (3) 一般准备:术前1d常规备皮, 晚上半流质饮食, 10:00后禁食、禁水。

2.2 术后护理

(1) 卧位护理: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麻醉清醒后, 抬高床头30°, 使患者处于头高脚低位, 平卧位与健侧卧位交替, 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减轻颜面水肿。 (2) 饮食护理:清醒6h后, 可进食流质或清淡、细软半流质, 少量多餐, 并多食粗纤维含量丰富的瓜果、蔬菜, 保持大便通畅。 (3) 病情观察:颅脑创伤患者的瞳孔变化是反映颅内情况的重要客观指标[2], 早期发现瞳孔的变化, 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挽救患者生命是十分有意义的。特别是在术后3d内, 一旦有神志、瞳孔等变化要随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按常规监测血压、24h血氧饱和度, 定时给予语言刺激及疼痛刺激, 呼叫患者做简单的对话, 观察患者疼痛刺激后的肢体反应, 判断其意识状态。 (4) 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引流袋应低于创腔30cm, 妥善固定以防引流管意外脱落, 并定时挤压引流管, 以保持引流通畅, 护士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形状、量, 做好记录, 如引流液突然增多或颜色由淡变红, 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引流袋每天更换, 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般术后3d拔管。 (5) 伤口的护理:人工颅骨修补术后伤口易出血, 包扎时应给予加压, 注意保持敷料的干燥、清洁, 防止伤口感染, 若发现敷料松动、渗出应及时更换, 并注意无菌操作, 本组患者未发生感染。头皮下积液是人工修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时间一般在术后3~7d, 轻者通过穿刺抽液使积液消失, 重者需要再次手术取出植入物。本组患者有2例在术后3d发生皮下积液, 均经穿刺抽液后消失。 (6) 术后症状观察:①视力:严密观察视力的变化, 如果逐渐好转, 说明治疗有效;如果好转不明显或突然加重, 应考虑新问题的发生。②头痛:头痛、呕吐是外科术后最常见的症状, 颅脑损伤患者在颅内压增高时, 会出现急性持续性头痛伴阵发性加剧, 呕吐多发生在剧烈疼痛时, 呈喷射状, 其典型表现与饮食无关, 无恶性感, 本组患者出现1例呕吐, 主要与严重贫血有关, 经医生处理好转。③密切观察有无癫痫症状发作:医务人员巡查时, 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肢体突然抽动或全身抽搐、意识丧失, 并注意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有无精神障碍, 本组无1例出现癫痫症状。 (7) 康复治疗:人工颅骨修补术大大减少或减轻了颅骨骨折患者的后遗症和并发症, 为康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由于康复治疗贯穿于颅脑损伤治疗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早期对患者就采取了体育疗法, 如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主动、被动的按摩肌肉等长运动等, 以及语言疗法, 早期对患者进行发音、口语训练。

3讨论

颅脑修补术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 当缺损直径大于3cm时, 脑组织由于丧失骨骼屏障保护易再受伤, 同时影响了患者的个人形象[3], 大多数患者术前都心存恐惧, 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 积极配合手术及治疗, 术后加强病情观察, 细致护理, 及时发现问题, 有效解决问题, 本组10例患者在护理人员精心护理下, 无1例发生并发症, 均愈合良好, 满意出院。

参考文献

[1]张志宏, 许海雄.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J) .海南医学, 2004, 15 (8) :31-32.

[2]韩文朝, 申五一.现代创伤诊疗学 (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32.

颅骨修补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这一时期来我院就诊的20例颅骨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16例, 女患者4例。患者年龄都在19~43岁, 平均年龄32.3岁。患者病程都在2~8年, 平均4.1年。患者在就诊时都有如下临床表现:2例患者头痛恶心, 3例局部胀痛, 其他的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对这些患者进行脑部X片检查发现存在圆形或椭圆形、局限性高密度影;用CT检查则可见骨瘤的位置及板障等情况 (图1) 。20例患者的骨瘤位置如下:5例在额部, 1例在顶部, 10例在额顶部, 4例颞顶部。患者骨瘤直径>5cm的有14例, 其中3.0~4.0 cm 2例, 4.0~5.0 cm 4例。

1.2 方法

本次研究的20例患者都实施骨瘤切除术并进行一期修补术。所有的手术操作都是在患者全麻状态下进行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沿骨瘤的周围作一弧形切口, 使骨瘤边缘充分暴露, 后沿骨瘤边缘1.0 cm自停钻钻孔, 锯开骨瓣, 或采用咬骨钳依次将颅骨四周咬除。骨膜剥离子撬起骨瘤骨瓣并将全部的骨瘤都取下后悬吊硬脑膜, 最后使用钛网进行修补 (图2) , 钛网的大小为超过骨窗边缘1.0 cm。最后在皮下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 术后24~48 h拔引流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的随访方式有电话随访、门诊随访以及信函随访等将随访结果准确记录分析。

2 结果

本组20例患者在术后都没有出现术后血肿以及术后感染的发生, 只有2例患者并发头皮但是经过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后获得了痊愈患者经过检查头颅的外观都十分良好。后对这20例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为3个月~4年, 2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8年。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都没有骨瘤的复发以及出现钛网的松动或移位现象, 效果优良。

3 讨论

3.1 颅骨修补术适应证

虽然随着颅骨修补材料的发展让颅骨修补变得简单易行且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点。但是通过本次研究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用颅骨修补术。笔者认为下列情况可以考虑用颅骨修补术: (1) 骨瘤细胞直径超过3.0cm的外板型骨瘤; (2) 颅骨板障或内板有破坏; (3) 患者有头痛呕吐情况的内板型骨瘤患者; (4) 短期内骨瘤生长快者; (5) 额部骨瘤患者担心复发要求进行修补的患者[4]。

3.2 颅骨修补术注意事项

(1) 骨瘤切除的大小范围应该超过骨瘤边缘1cm左右减少复发。 (2) 内板型骨瘤如果使患者硬脑膜受牵连则可将局部的硬脑膜切除并采用帽状腱膜等材料进行修补[5]。 (3) 避免大出血需采用合适的切除方法。如血管牵连的骨瘤则需剥离子小心剥离。 (4)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在术前及术后都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防止发生伤口感染而导致手术失败。 (5) 术后伤口要进行加压包扎防止头皮下积液的发生。 (6) 对于直径<3cm的内板型骨瘤除非患者强烈要求一般不建议采用修补术, 因为该手术费用昂贵。

目前临床对颅骨缺损而引起的并发症十分重视, 通过不断改进手术方法来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头皮下积液, 此外并没有出现其他的并发症, 可见该方法安全性优良。通过这次研究笔者发现在术中不要损伤硬脑膜, 同时又对其进行彻底止血、悬吊硬膜、在术后要妥善放置引流管以及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等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头皮下积液的发生[5]。

切除骨瘤后导致颅骨缺损, 此时患者的大脑就会由于缺少了完整的颅骨保护, 因此功能会大不如以前, 从而骨瘤也会容易复发。但是颅骨修补术后能有效改善大脑的血流动力学让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样也会使颅骨修补的邻近脑组织血流量增加15%~30%利于大脑维持各项功能。颅骨缺损修补术后不仅能使静脉回流加快, 而且能使脑脊液循环速度增加倍。因此, 进行适当的修补能有效预防骨瘤的复发。再加上本次研究中的钛网材料有较好的抗拉强度、且无毒、不老化、没有腐蚀, 组织反应小, 易塑形强, 且操作简便、迅速和固定牢靠等优点, 也能很好的降低骨瘤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 对于颅骨骨瘤患者在对骨瘤细胞切除后进行一期钛网的修补术能很好的防止骨瘤的复发从而获得良好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是分析颅骨骨瘤切除后一期钛网修补颅骨缺损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这一时期来我院就诊的20例颅骨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对这些患者都实施了颅骨骨瘤切除后一期钛网修补缺损颅骨的手术, 后对其进行随访, 采用的随访方式有电话随访、门诊随访以及信函随访等观察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所研究的这20例患者中全部获得了随访, 且随访时间为3个月4年, 2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8年。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都没有骨瘤的复发以及出现钛网的松动或移位现象, 效果优良。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颅骨骨瘤患者在对骨瘤细胞切除后进行一期钛网的修补术能很好的防止骨瘤的复发从而获得良好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颅脑骨瘤,钛网修补术,切除,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白西民, 姚胜, 周东升, 等.颅骨缺损修补术198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6, 5 (1) :78-79.

[2]张商商.颅骨骨瘤合并脑膜瘤2例报告[J].中国厂矿医学, 2008, 21 (5) :572-572.

[3]王文刚, 马忠科.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18例[J].吉林医学, 2012, 33 (26) :5722-5722.

[4]马现启.电脑三维塑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36例临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18) :31-31.

颅骨缺损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 篇7

1 自体颅骨

自体颅骨因其组织来源一致, 无免疫排异反应, 组织相容性好, 是理想的修补材料。

1.1 自体颅骨瓣

自体颅骨瓣具有符合生理要求, 能促进骨质生长最终达到骨性愈合, 无免疫排斥反应、美观自然等优越性, 被认为是最佳的颅骨缺损修补材料[4]。因此Hayward[5]和Flannery[6]呼吁保留患者的骨瓣。自体颅骨瓣的保存分为体内与体外保存两种方法。体外保存有采用置于酒精浸泡低温保存[7]、辐射后深低温保存[8]、高压蒸汽灭菌后常温保存[9]等。体内保存是将骨瓣埋藏于腹壁下、头皮下、大腿内侧等, 待修补时取出使用, 安全有效, 但需额外增加切口, 创伤大, 增加患者的痛苦。在现有文献报道中, 无论体外还是体内保存的颅骨瓣, 都存在骨瓣不同程度的吸收现象以及难以长期保存等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体颅骨瓣的应用。

1.2 自体颅骨碎片

临床上主要应用于粉碎性骨折, 将骨块咬成碎片回植。朱树干[10]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颅骨碎片再植处始终保持与周围正常颅骨成协调一致的弧度, 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达到和正常颅骨无明显差异的骨性愈合;新生骨形成后不影响硬脑膜及脑组织的功能。陈俭[11]认为该方法有如下优点:Ⅰ期手术既完成治疗又同时修复颅骨缺损, 避免二次修复手术的痛苦;无物理材料修补的并发症;适用于生长发育中的儿童颅骨缺损的修复。但因来源不足及开放创口感染等问题在临床上应用范围比较局限。

2 同种异体颅骨

同种异体颅骨具有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 来源较广泛, 可以解决自体骨移植骨量不足问题, 满足临床的要求。但异体颅骨移植存在着免疫排斥作用, 影响了临床效果, 在临床应用时常需要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处理, 以减弱其抗原性, 消除异体骨免疫性的方法主要有冷冻、冷冻干燥法和照射法等。异体颅骨移植尽管存在着免疫排斥、植入区感染、骨延迟愈合、坏死吸收等许多问题, 但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颅骨缺损的方法之一[12]。

3 新鲜自体骨

新鲜自体骨主要取自胫骨、胸骨、肋骨、肩胛骨和颅骨缺损区边缘外板, 符合生理要求、组织相容性好、无免疫排斥现象、能促进骨质生长。但因操作较复杂而增加感染机会, 且创伤较大, 外观塑形欠佳, 使临床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4 有机玻璃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具有质地坚硬、强度大、加热塑形、绝缘、绝热、对X线、CT、MRI无影响、成本低等优点, 是较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 在国内外曾一度应用广泛。其缺点是力学性能比人体颅骨差, 主要是易老化、脆性大、抗冲击性能差, 植入后存在排斥反应, 术后头皮下积液发生率达65.6%~71.2%[13,14], 若缺损范围过大或复杂部位缺损时, 塑形困难, 外观欠满意。因此近年来较少应用于临床。

5 医用硅胶

为甲基乙烯基硅胶橡胶铸成,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度, 医用硅胶行颅骨修补, 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快捷, 整形方便, 无毒, 不传热, 不导电, 不老化, 与组织相容性好, 对CT、MRI、ECG无干扰, 经济实用等优点, 但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有发生皮下积液和感染[15,16]等。

6 骨水泥

普通骨水泥主要成分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共同聚合, 现配现用。操作简单, 塑形简易, 不导热, 无磁性不妨碍MRI检查。但骨水泥固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聚合热, 可引起脑组织损害, 以及术后植入物变形、移位和感染等问题[17]。磷酸钙骨水泥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 为粉末状的2种磷酸钙盐混合物, 与普通骨水泥相比, 具有相容性好, 在结晶过程中不产热的优点。KroeseDeutman[18]等研究表明CPC具有生物降解、骨诱导能力, 随着新骨形成, 材料逐步被降解, 因而被认为是修复颅骨缺损的理想材料。

7 钛合金

除钛以外的大多数金属颅骨缺损材料可被腐蚀, 可导热, 缺乏可塑性, 不透X射线及异物反应而被淘汰。1965年, 钛合金网被人们首次引入颅骨成形术, 钛合金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无毒, 无磁性, 无腐蚀性, 不受CT、MRI、X线检查的影响, 并有质轻、强度高等众多优点, 成为目前目前最常用的颅骨修补材料[19]。但钛合金网有较强的硬度, 传统手工塑形费时费力, 增加创伤、手术感染等并发症, 术后头颅塑形欠佳, 特别是对于额眶部、颞窝的缺损塑形更显不足。近年来数字化塑形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 解决了手工塑形钛网的困难。数字化成形钛网有以下优点:手术只需要分离皮瓣暴露出颅骨缺损骨缘, 钛网无需修剪、直接覆盖缺损区, 钛钉固定即可;手术塑形植入操作简便快捷, 减少了麻醉与手术时间, 减少对患者的手术创伤, 术后恢复快;钛网经每个患者术前头颅CT的扫描、重建、设计, 实现了患者的个体化塑形, 最大程度地符合了生理解剖形态, 和颅骨结合严密, 特别是额眶部、颞窝处颅骨缺损, 术后头形恢复对称, 达到满意的美观效果;钛网的一次成型, 钛网边沿与颅骨吻合严密, 边缘固定可靠光滑, 避免术后皮下慢性切割产生的机率;网孔设计有利于肉芽组织贯穿生长固定, 使钛网与组织融为一体, 减少皮下积液、出血。潘红松等利用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 术后无1例出现癫痫、切口感染及皮瓣下积液等并发症, 患者对塑形的满意率达到100%[20]。

当种植体受到冲击时, 冲击能量通过种植体直接传递到其周围的骨组织, 骨结合种植体与颅骨之间的直接刚性接触, 仅有极少的能量被种植体吸收[21], 容易导致种植体头部的骨组织丧失, 甚至种植体骨结合丧失[22]。相关研究表明, 当骨内种植体的弹性模量与骨组织接近时有利于将所受的载荷以压应力的形式传递到骨组织中去, 有利于维持界面的稳定。因此, 开发生物相容性更好、弹性模量低、综合力学性能更优的新型钛合金, 成为生物骨内种植材料的主要研究趋势, 对提高远期成功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8 组织工程材料

随着生物材料、细胞生物学等的发展, 各种合成生物材料相继出现, 使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颅骨缺损成为可能。它是将体外培养的细胞与生物相容性人工支架相结合, 在体外构建具生物活性的组织工程骨, 再将其植入修复缺损颅骨, 其细胞能维持成骨细胞特有的生物学特性, 既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可以生长的优点, 又避免了污染的机会和材料来源不足的问题[23], 改变了“以创伤修复创伤”的传统治疗模式。人工支架材料经计算机数字化塑形, 使对于缺损颅骨修补外形上有组织解剖学完美的契合性。为临床颅骨缺损修复建立了新的治疗模式, 是很有前途的颅骨修复方法。目前常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包括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骨祖细胞。支架材料有: (1)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如聚羟基乙酸 (polyglycolicacid) 、聚羟基乙酸与聚乳酸的共聚物、聚乳酸 (polylactacid) 等; (2) 生物衍生材料, 如胶原凝胶、纤维蛋白凝胶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等; (3) 陶瓷类材料, 如多孔羟基磷灰石 (hydroxylapatite) 、磷酸三钙等。

颅骨修补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患者中, 男8例, 女1例, 年龄32~47岁, 平均38岁。均为颅脑外伤后双侧同时额颞顶骨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颅骨缺损最小径线9cm, 最大径线15cm。修补材料为三维数字钛网。

1.2 手术及方法

患者站立时减压窗明显向内凹陷, 无明显感染等不利于切口愈合的因素, 颅脑CT超薄扫描, 三维钛网数字成型, 双侧同时行颅骨修补手术。全组患者均采用全麻, 沿原切口切开头皮直到颅骨, 露出骨窗缘, 先将颞浅筋膜与头皮分离, 剥离颞肌, 注意保护硬脑膜, 如出现硬脑膜破裂时应立即修补, 防止血液流入硬膜下腔或蛛网膜下腔, 将骨膜剥离到距骨窗外缘0.8~1cm左右, 将三维钛网用自攻螺钉固定可靠, 然后用丝线悬吊硬膜于钛网上, 将颞肌固定于钛网上, 缝合头皮, 加压包扎。

2 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个月~1年, 平均7个月。无颅骨或钛网外露、感染, 硬膜外、下血肿, 头皮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均一期愈合, 术后局部头皮凹陷消失, 外形满意, CT检查颅脑三维重建钛网塑形好, 与颅骨贴合紧密。

3 讨论

颅骨修补是神经外科常见手术, 颅骨缺损的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较晚期进行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ADL 及神经功能缺损[1]。颅骨修补后颅骨缺损患者颅内压恢复正常, 解除颅骨缺损带来的精神负担、改善症状, 而且可以终止或逆转颅骨缺损而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 从而改善神经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颅骨修补术中应细致分离出颞肌, 避免剥破硬脑膜, 硬脑膜一旦破损必须严密缝合或修补, 以减少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2,3]。三维数字化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减少并发症, 提高患者修补术后外观效果[4,5]。双侧颅骨缺损的患者行双侧同时颅骨修补手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分次手术损伤, 手术效果满意。

摘要:目的 观察双侧同时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9例重型颅脑外伤行双侧去骨瓣减压的颅骨缺损患者, 采用颅脑CT超薄扫描, 三维钛网数字成型, 双侧同时行颅骨修补手术。结果 9例重型颅脑外伤行双侧去骨瓣减压的颅骨缺损患者, 双侧同时行颅骨修补手术, 术后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双侧同时行颅骨修补手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分次手术损伤。

关键词: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外科手术

参考文献

[1]王煜, 陈红, 陈劲草, 等.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 13:327-328.

[2]张占英, 张方成.颅骨成形术后皮下积液与感染的原因及防治[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 13 (7) :422-423.

[3]金铃江, 张月清, 林达.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33例临床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 2010, 4:528-529.

[4]李雪峰, 张景龙, 李光.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8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37-38.

颅骨修补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的患者为我院颅脑外伤急诊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后住康复科治疗的患者, 共35例, 其中男28例, 女7例, 年龄18~53岁。

1.2 入院诊断

脑挫裂伤20例, 单纯性硬膜外血肿10例, 单纯性硬膜下血肿5例。排除既往有颅脑外伤史及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内占位病史、脑炎史, 颅脑外伤前有精神病史或吸毒、长期嗜酒史、肢体功能障碍史。

1.3 治疗方法

患者在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3~9个月, 经颅脑外科会诊同意转科手术, 予全麻下行颅骨修补术, 采用原手术切口, 在头皮与保护脑组织的硬脑膜 (或脑组织外面形成的膜性瘢痕) 之间置入颅骨修补材料, 以镶嵌或覆盖的方法将修补材料与周边正常颅骨牢固固定, 最后缝合头皮切口。

1.4 评定方法

于修补术前1周和术后康复治疗后1周, 对患者进行简明智力状态检查 (MMSE) 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

2 结果

本组35例患者均术后病情稳定, 再转回康复科。修补术前, MMSE为 (16.2±3.5) 分, ADL为 (67.79±9.0) 分, 颅骨修补术后, MMSE为 (18.3±3.0) 分, ADL为 (80.43±9.5) 分, 颅骨修补术后与修补术前相比较, MMSE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均高于术前 (P<0.05) 。

3 讨论

颅骨缺损会加重脑损伤、影响脑功能康复、有碍美观和安全。颅骨缺损区域造成患者头颅畸形, 直立时塌陷、平卧时膨隆, 白天凹入、夜间凸出, 因缺少颅骨的保护, 外界大气压力通过缺损区直接压迫脑组织, 反复的往返运动造成缺损局部脑组织产生进行性的损害。主要包括机械力学、脑脊液动力学及脑血流动力学三方面的损害。正常情况下颅骨与大脑表面之间存在蛛网膜下腔, 其间存在的脑脊液随着脑组织节律性搏动而流动, 当颅骨缺损时, 头皮缺少颅骨的支撑而塌陷直接贴附在大脑表面, 缺损局部的蛛网膜下腔消失, 影响脑脊液的回流, 缺损越大越严重, 是引起慢性脑积水和加重脑积水的因素。同时也严重影响该局部脑表面浅静脉的回流, 使脑组织血运障碍。另外脑组织在该局部往复的运动, 脑组织与缺损颅骨边缘产生机械性摩擦, 久而久之导致局部脑萎缩, 脑瘢痕加重。以上三方面损害的积累效应最终出现新发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或原有症状加重、癫痫发作、脑积水等。

患者对缺损区的搏动、膨隆、塌陷存恐惧心理, 怕晒太阳、怕震动甚至怕吵闹声, 往往出现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或记忆力下降, 或忧郁、疲倦、寡言及自卑, 出现头晕、头痛、局部触痛、易激怒、焦躁不安等, 以上症状称为颅骨缺损综合征, 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影响康复效果。颅骨缺损有碍美观, 尤其位于额部的缺损;大面积颅骨缺损后, 意外伤害造成脑组织受损伤的几率大大增加。

颅骨对脑组织的保护非常重要。颅骨缺损尤其是大面积颅骨缺损, 会使脑组织对外界压力、温度变化耐受力下降, 引起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而且颅骨畸形导致的美容问题, 也直接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质量。因此及时进行颅骨成形术对恢复脑的保护屏障、改善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2];同时也是为了恢复患者面貌, 达到美观的要求。

本组资料显示, 颅骨修补术后, 患者的MMSE和Barthel指数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患者MMSE评定中, 以瞬时记忆与复述能力较术前有较大程度提高, 同时, 在评定过程中, 患者注意能力亦有所改善。而在ADL评定中, 以个人卫生、穿衣项目评分比术前有较大改善。

在本项观察中我们发现, 颅脑外伤的患者经颅骨修补手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改善, 颅骨修补对颅脑创伤患者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颅骨,修补,颅脑,创伤,预后

参考文献

[1]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97-104.

上一篇:科技平台建设下一篇:母猪产后多发症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