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颅骨修补(共9篇)
早期颅骨修补 篇1
对于无手术禁忌证的颅骨缺损患者, 早期进行颅骨修补术, 不仅术中易操作、出血少, 而且能尽早恢复颅骨的完整性,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减少和控制“颅骨缺损综合征”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颅骨缺损患者28例, 其中男18例, 女10例;年龄18~55岁, 中位年龄32.5岁。颅脑外伤术后缺损15例,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缺损13例;额颞部缺损20例, 额部缺损4例, 颞部缺损4例;肢体活动障碍8例;心理障碍2例;头痛、头晕18例。面积4.0cm×4.0cm~14cm×15cn, 大小不等。
1.2 治疗方法
本组28例患者, 术前行常规行薄层CT扫描, 层厚2mm, 并进行三维重建, 然后将数据输入“钛网数字化成型机”进行二维钛网加工成与患者颅骨缺损完全一致的二维个性化钛网, 对比健侧满意后, 高压灭菌备用。全麻后, 取原切口, 边切开, 钝性并结合锐性游离皮瓣, 分离颞肌, 暴露骨缘后置入二维钛网, 固定于骨窗缘, 多点悬掉硬膜于钛网上, 并将颞肌缝合于钛网表面, 彻底止血后, 冲洗后不置引流全层缝合头皮, 术后弹力绷带包扎, 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4h。
2 结果
随防3~6个月, 切口均Ⅰ期愈合, 无感染及硬膜下积液。患者均对外形恢复满意, 心理负担明显减轻, 头痛、头晕明显好转, 肢体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2例皮下积液的患者, 1例自行消失, 另1例无菌穿刺后抽吸加压包扎后皮下积液消失。
3 讨论
颅骨修补术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手术, 修补缺损的颅骨能恢复颅骨的完整性, 保持颅内压稳定, 保护脑组织, 缓解临床症状, 有利于脑功能恢复[2]。这一点大家已达成了共识, 但对于颅骨修补术的时机选择, 仍有一些争议。通过对我院收治的28例颅骨缺损病患, 均采取了早期颅骨修补术,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时, 头皮、颞肌硬脑膜均未形成较为严重的瘢痕粘连, 手术操作过程中能更好地进行软组织分离, 减少出血, 同时不会增加手术带来的包括感染、硬膜下积液及硬膜破裂甚至脑实质损伤等并发症[3]。实际上颅骨缺损后1~3个月被认为是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采用颅骨成形术后, 能够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使颅骨缺损邻近倍位的脑血流量增加15%~30%[4]。因此早期颅骨修补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脑部血供, 加速了脑部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 对于颅骨缺损的患者, 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 尽早地行颅骨修补术是可行的。不仅能使患者外形美观,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能有效地促进脑组织局部血流恢复, 防止缺损部位脑组织的再度损伤, 进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颅骨缺损,早期修补术,颅骨缺损综合征,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409-410.
[2] 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2741.
[3] 岑庆君, 高忠恩, 李莉霞, 等.早期颅骨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2, 16 (3) :171-173.
[4] 李会忠, 张国峰, 林海.颅骨修补对颅内压和脑血流速度的影响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 2008, 30 (5) :53-54.
早期颅骨修补 篇2
[关键词] 颅骨缺损修补;自体骨瓣和钛网;并发症;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1.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243-02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4年1月~2011年12月,共有65例患者实施“颅骨缺损修补术”,术中采用不同的修补材料,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疗效满意,现将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65例,其中男58例,女7例;年龄13~68岁,平均(38±15)岁。第1次所患疾病:颅脑损伤5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4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颅骨修补手术距离去骨瓣时间:Ⅰ期修补1例,3个月内修补2例,3~6个月内修补46例,7~12个月修补11例,13个月以上修补5例,平均间隔(5.6±3.2)月。颅骨缺损部位:左侧34例,右侧23例,前额4例,枕部1例,双侧3例。所用修补材料:硅胶涤纶网2例,自体骨瓣19例,钛网44例。术中异常情况:骨窗异常膨隆无法安装修补材料7例,骨窗过度凹陷2例,同时行V-P分流术3例。患者住院日:8~14 d 40例,15~21 d 13例,22 d以上12例,平均(12.5±3.5)d。
1.2?手术方法
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下全麻,在帽状腱膜下注射含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沿原手术切口切开头皮、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在帽状腱膜下间隙游离皮瓣,颞肌一并游离翻起,注意保留已形成的假硬膜完整,若出现硬膜破裂,给予严密缝合,显露骨窗周缘,术野创面彻底止血;将高温高压消毒好的修补材料修整塑形,使之与骨窗吻合好,钛网和硅胶涤纶网需大于骨窗缘10 mm左右,用自攻钛钉固定钛网,用10号丝线缝合固定硅胶涤纶网于颅骨缘;若用自体颅骨瓣回植,需剥离骨窗缘的骨膜与硬膜粘连带,将已钻孔的骨瓣嵌入骨窗内,用3~4枚颅骨锁固定牢固;将硬膜悬吊3~4针于修补材料上,放置皮下引流管(或引流片),分层缝合帽状腱膜及头皮切口。
2?结果
本组65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者53例,占81.5%;术后有并发症者12例,占18.5%,其中:皮下积液5例,颅内出血4例,骨瓣松动2例 ,排异反应1例,经过恰当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疗效满意,其中1例患者术前运动性失语,术后当晚即可讲话。
3?讨论
颅骨缺损是神经外科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使患者脑组织失去保护易受伤害,而且患者会有惧怕、害羞等心理上的负担。颅骨修补术不但能恢复颅骨对脑组织的保护,恢复头颅外形,而且对改善和恢复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3.1?颅骨修补术的指征[1]
(1)颅骨缺损直径大于3 cm;(2)额眉部的缺损有碍美观;(3)引起长期头痛、头晕等症状难以缓解;(4)脑膜及脑瘢痕形成伴癫痫,需同时切除病灶;(5)局部存在硬膜下积液、脑软化灶积液,脑积水等需一并处理;(6)严重心理负担影响劳动、工作与学习。
3.2?颅骨修补术的禁忌症[2]
局部头皮有感染,颅内存在病灶,颅内压增高,缺损区头皮菲薄、有广泛瘢痕、血液供应不良,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
3.3?手术时机[2]
临床证实在去骨瓣术后3~6个月手术最为适宜,因为此时患者术后恢复较好,手术耐受性好,分离头皮与硬膜较为容易,硬膜修复良好。但对于闭合性凹陷性骨折,碎骨片摘除后,以及颅骨肿瘤切除后,可Ⅰ期行颅骨修补术;如伤口或手术切口有感染,应在感染愈合半年以上手术,头皮损伤严重,瘢痕组织增生者,修补时间还需延长。
3.4?颅骨的修补材料[1]
修补材料分3类:(1)有机物材料,如有机玻璃、硅橡胶颅骨板、骨水泥、高分子纤维物质等;(2)金属代用品,如不锈钢片、钽板、钛合金网、钛合金板等;(3)自体和异体骨等。现在常用的修补材料是钛合金网和自体颅骨。
钛合金网具有以下优点:(1)比重小,强度大;(2)组织排异性小;(3)塑形简便,且易于固定;(4)做CT、MRI检查时伪影小;(5)可用计算机对钛网进行术前塑形,使修补体与患者原颅骨完美嵌合,术后更加美观。其缺点有:(1)价格昂贵;(2)有导热性;(3)有排异性;(4)为非自身结构,患者心里接受性有影响。
自体颅骨的优点:(1)材料现成,无需购买,经济实惠;(2)无导热性;(3)无排异性;(4)为自身结构,心理接受性好;(5)骨瓣复位后外形复原、美观。其缺点有:(1)保存不方便;(2)若复位骨瓣用钛合金颅骨锁固定,做CT、MRI时会有小伪影;(3)高温消毒的骨瓣复位后不能骨性愈合。
修补材料的选择原则:(1)若自体骨瓣完好,且骨窗边缘未咬除扩大,骨瓣体外保存又好,患者及家属又要求使用自体骨瓣者,即用自体颅骨瓣;(2)若自体骨瓣骨折碎裂,或骨窗边缘被咬除扩大,或骨瓣体外保存失败,均需选用异体材料,首选钛网;(3)若患者及家属直接要求应用钛网者,就满足其要求;(4)应用自体骨瓣修补手术后失败,去除自体骨瓣后,只能选用异体材料钛网。
3.5?并发症的预防[3]
颅骨修补术的并发症主要有头皮下积液、感染、颅内出血、顽固性疼痛、癫痫、修补材料松动、外露、内陷等。可采用以下措施预防:(1)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严格器械及修补材料消毒,注意无菌操作;(2)术前帽状腱膜下注射含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使皮瓣易与沿帽状腱膜下间隙分离,已形成的假硬脑膜不易被分破,还可减少出血和预防感染;(3)术中严密止血,尤其颞肌创面要彻底止血;(4)术中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硬膜及蛛网膜,一旦有脑脊液外渗必须严密修补破口;(5)术中悬吊硬膜于修补材料上,可有效减少皮下积液和继发硬膜外血肿的可能性;(6)修补材料牢固固定,选用钛网作修补材料者,根据大小决定钛钉的数量 ,选用自体颅骨修补者,一般應用3~4枚颅骨锁。
3.6?并发症的治疗[4]
3.6.1?头皮下积液?少量皮下积液可自行吸收,积液过多时,可在严格消毒下反复多次抽吸,或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持续引流,并切口加压包扎或加用脱水剂即可痊愈。顽固性皮下积液,多由于硬膜破口未严密缝合而漏脑脊液,需重新手术处理,严密修补硬膜破口,并将硬膜多悬吊几针于修补材料上,术后皮下引流管放置时间应延长,同时加用脱水剂以促其痊愈。
3.6.2?颅内出血?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实质出血等情况,一般出血量小于30 mL,给予保守治疗后,出血自行吸收而痊愈;若血肿量大于40 mL但未出现脑疝者,可急诊行手术清除血肿后,同时再次行颅骨修补;若血肿量较大且并发脑疝者,需急诊行手术清除血肿,暂缓颅骨修补,待病情恢复后,再次行颅骨修补术。
3.6.3?修补材料松动、内陷、外露、感染?由于固定自体骨瓣的颅骨锁或丝线松脱滑动、固定钛网的钛钉脱出等,造成修补材料松动甚至内陷。若修补材料松动较轻、脑组织无明显受压,可暂不急于手术处理,待皮瓣、硬膜与修补材料粘连固定在一起后,会比较牢固;若修补材料松动明显或内陷致脑组织受压明显,则需尽早行手术处理,重新牢固固定松动处。如果机体对修补材料发生排异反应,致皮瓣变薄甚至修补材料外露,或者发生感染,均需尽早去除修补材料,待6个月后,更换修补材料再重新行颅骨修补术。
3.6.4?癫痫发作?在颅骨修补的术前、术中、术后均会出现癫痫发作,有的在术前发作频繁,行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则停止或减少;有的术前无癫痫发作,在颅骨修补术后却出现了迟发性癫痫,根据发作情况给予抗癫痫药物适当治疗后可缓解。
3.7?术中的异常情况
常见的有骨窗异常膨隆、凹陷过度、癫痫发作等。由于脑组织水肿未完全消退、局部硬膜下积液、脑软化灶积液、脑积水等,使骨窗隆起过度,致修补材料复位困难,可采用脱水剂、过度换气、头高足低、穿刺抽出积液等,使骨窗变平坦利于手术。骨窗过度凹陷,多因为脑组织软化吸收多、脑脊液分流过度所致,可让患者提前1天采用头低足高卧位、大量输液、腰大池置管注入生理盐水等措施,使骨窗变平坦以利于手术。术中出现癫痫发作是因为未用全麻,应当给予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
3.8?颅骨缺损合并腦积水[5]
若脑积水出现较早(2个月以内),需先行脑脊液分流术,待病情恢复稳定后,再行颅骨修补术;若脑积水出现较晚(2个月以后),可行脑脊液分流术的同时行颅骨修补术,这样既有利于病情恢复,又节省医疗费。
总之,对于颅骨缺损患者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结合患者经济条件和要求合理选择修补材料,运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并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承远,刘玉光.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7-218.
[2] 江基尧,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488-490.
[3] 徐纲,荆国杰.人工颅骨修补颅骨缺损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J].福建医药,2000,22(3):58.
[4] 苏坐龙,宋丽娟.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8):758-759.
[5] 汤崇辉,傅伟明,陈鹏.同期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加颅骨缺损修补术24例疗效分析[J].浙江医学,2010,32(4):526-527
早期颅骨修补 篇3
关键词:颅骨修补,脑室分流,颅骨缺损,脑积水
目前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由此给患者自身健康和家庭带来巨大困难和危害[1]。有研究显示,脑外伤尤其是重度脑外伤者,病情变化快且严重,易合并各种并发症,总体致残、病死率较高[2]。重型颅脑损伤引发的颅内高压是导致颅脑损伤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在第一时间采取及时的颅内减压可有效降低病死率[3,4]。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上对于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有了更加科学的方法: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为进一步探讨分析此种疗法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74例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进行治疗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36~67(45.6±5.6)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35~69(46.3±5.3)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早期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根据患者颅内压力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流管进行脑室—腹腔分流,脑室—腹腔分流后2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对患者的颅脑创面首先进行常规消毒,切开合适长度的切口后进入分离假性硬脑膜,清理创面并止血,选择合适的穿刺点进行硬膜外缝合修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感染[5,6])。对照组则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待患者术后恢复3~6个月再行颅骨修补术。
1.3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手术治疗后定期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术后治疗效果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在治疗和病情恢复过程中主要并发症为感染、分流管阻塞、硬膜下水肿及积血、分流过度等。疗效判定标准[7]:(1)显效:术后脑CT复查显示脑室明显缩小,脑室前角低密度区明显缩小或消失;(2)有效:术后CT复查脑室、脑室前角低密度区有所缩小;(3)无效:术后CT复查脑室、脑室前角低密度区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高于对照组的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4,P<0.05)。见表1。
2.2相关并发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感染、分流管阻塞、硬膜下水肿及积血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和高空坠落事件不断发生,而与之伴随相关的颅脑外伤情况也呈现出高发生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8,9]。尤其是重度颅脑损伤后出现颅骨缺损患者,随后出现的恶性颅内高压及脑积水等并发症需要及时、有效的处理,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周期[10]。目前临床上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先行早期脑室分流,再行颅骨修补。有研究显示,早期脑室颅骨修补术及脑室分流具有以下优势: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11];防止脑室分流术后出现的脑组织移位;减少后遗症及并发症。
本研究中,对74例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高于对照组的70.3%(P<0.05),可以看出采取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术的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同时还随访观察了2组患者在治疗和病情恢复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发现观察组患者感染、分流管阻塞、硬膜下水肿及积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提示了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术的优势所在。
总之,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进行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泳,刘洁,李海东,等.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外伤远期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5):411-414.
[2]付华.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6,23(9):1479-1480.
[3]陈铁铮,周俊雪,荣广成,等.基于脑室腹腔分流术探究颅骨修补用于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治疗的最佳时机[J].心理医生,2015,21(13):53-54.
[4]金卫星,祝斐,路遥,等.脑外伤术后同期实施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的价值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55.
[5]李海洲.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3):76-77.
[6]莫晓平,苏菊芸,周月梅,等.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动态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3):305-306.
[8]王文杰,司文,吴瑞岳,等.同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脑外伤预后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2,12(8):25-26.
[9]丁源.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4,36(7):1027-1029.
[10]王文波,杜贻庆,莫万彬,等.早期同期手术治疗外伤性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595-3597.
早期颅骨修补 篇4
【关键词】颅骨缺损;三维数字成型钛网;修补
【中图分类号】R777. 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06-01
手术后颅骨缺损常由严重颅脑损伤、脑出血、脑梗塞、脑瘤等去骨瓣减压手术所致;颅骨缺损后患者存在颅内压不稳定、脑血流障碍等生理性缺陷和自卑、抑郁、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障碍,颅骨修补可以重塑颅脑外形、稳定颅内压和保护脑组织的再次损伤,给患者的心理、精神上带来安全感,同时可加速脑损伤后脑功能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回顾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手术后颅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50例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6岁;因严重颅脑损伤术后36例,脑出血术后10例,大面积脑梗塞术后1例,脑瘤术后3例。
1.2手术方法
1.2.1.钛网准备:术前一周行颅脑CT数字扫描,并三维重建,取得颅骨缺损区三维数据及图像,适合手术的由厂家依据CT三维数据订制钛网,术前钛网、钛钉高温高压灭菌。
1.2.2.术前备头皮,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依据病人情况可留置尿管。
1.2.3.手术中注意事项:①.有脑积水者,先行对侧或避开颅骨缺损处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②.最好选择原手术切口,若扩大切口,要注意皮瓣血运;③.自骨窗缘骨膜与硬脑膜之间掀起皮瓣,显露骨缺损窗,将订制钛网覆盖骨窗,钛钉4~6枚固定。④.钛网外留潘氏管另戳空引流,缝合颞肌、帽状腱膜层,全层缝合头皮,弹力帽加压包扎。
1.2.4.手术后处理:所有病例术后常规应用抗菌素3-5天,引流管于术后24~48小时内拔除,术后7-9天拆线,并继续加压包扎一周。
2结果
2.1.三维数字成型钛网覆盖法修复整形颅骨缺损50例全部成功。
2.2.两例出现皮下积液,常规抽吸1~2次后治愈;一例因原发伤为不规则伤口,术后出现皮瓣血运差,延迟愈合;两例出现术后癫痫发作,一例为术后当天出现癫痫发作一次,另一例为术后一周出现癫痫发作一次;三例伴脑积水者,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均选择缺损对侧分流),再行颅骨缺损修补。
3讨论
3.1.颅骨缺损是由于开放性或重度颅脑损伤或火器性穿通伤、脑出血、脑梗塞等手术减压或颅骨疾病切除而残留。近年来由于去大骨瓣减压救治不可逆脑水肿脑肿胀获得较好效果,由此造成的颅骨缺损所占的比例也随之增加。颅骨缺损可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神经症状,如严重的头痛、眩晕、易疲劳、易激惹、记忆力下降、抑郁、对震动及声响耐受力下降等,有些病人症状随体位变化而加重。部分学者将这一系列神经症状命名为颅骨缺损综合症。
3.1.1.颅骨缺损后,颅腔失去了密闭性,患者站立或卧倒时由于大气压及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动,或形成塌陷,或膨出,引起因脑组织移动带来的头晕、头昏等不适。
3.1.2.颅骨缺损后,缺损区局部可出现血流速度变化,这可能是造成减压区出现脑软化灶恢复较慢,和部分病人术后神经功能难以恢复的原因。
3.2.修补颅骨缺损还具有以下几个作用:①脑保护作用,一般而言,直径超过3cm的颅骨缺损,只要不是位于颞肌下或枕肌下者,均应将其进行修补。②美容作用,额眶部的颅骨缺损,即使范围很小、没有症状,为了美容外形亦应将其修补;外观美容后后,患者心理健康亦能较快恢复。③行颅骨修补术后,颅腔压力稳定,脑供血得以改善,有预防脑萎缩作用。④防止脑组织移位而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 并可治疗缺损对侧或纵裂硬脑膜下积液。⑤手术中因松解硬膜与皮瓣及骨窗边缘的粘连,可解除其对脑表面血管的牵拉、扭曲和压迫,从而改善局部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3.3. 颅骨修补手术,既往曾使用自体骨、有机玻璃、骨水泥、硅橡胶涤纶丝网等,终因手术操作复杂、塑型差、强度差、身体兼容性差等多种原因,渐被淘汰。钛网因具有无毒、耐腐蚀、耐热良好,易消毒灭菌,无铁磁性、易塑性等优点,逐渐应用于临床。三维数字成型后,能完好的覆盖骨窗,恢复病人外形,达到自然美观。同时缩短了麻醉及手术操作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
3.4.顱骨修补术注意事项:
3.4.1.时间窗:我们认为颅骨缺损3~6个月为最佳修补时机,时间太早对于头皮复杂挫裂伤者,修补时可出现皮瓣血运不良,延迟愈合甚至坏死;超过半年或更长者,可因皮瓣头皮肌层萎缩或瘢痕收缩造成皮瓣相对缩小,造成术后皮瓣血运差等风险。
3.4.2.术中要在颞肌下分离皮瓣,不可将钛网直接覆盖在颞肌上,否则可出现脑组织受压和卡压颞肌引起患者术后咀嚼痛,甚至会导致咀嚼肌群萎缩咬合无力等。
3.4.3.术中应避免剥离时引起脑脊液漏;应尽量清除残留线头;不可悬吊硬脑膜层,以免造成脑组织牵拉,诱发癫痫。
3.4.4.术中尽量缝合颞肌及帽状腱膜层,以保证术后咀嚼功能、面部表情恢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三维数字成型钛网是目前成人手术后颅骨缺损最佳修复整形材料。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主编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1.P488-489.
[2]李乾锋,徐海涛,王龙等.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体会.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年10期.
早期颅骨修补 篇5
关键词:颅脑外伤,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脑外伤早期进行去骨瓣减压能够有效的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的发生以及降低死亡率[1]。脑积水以及脑膨出是影响颅脑外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2]。传统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个月进行颅骨修补的术式由于颅骨缺损导致不稳定性颅内压不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3]。近年来在颅脑外伤早期进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和推广。本院神经外科对2012年1月~2016年1月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进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归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8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4.2±10.7)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28例、高处坠落伤19例、重物击打伤17例;部位:额颞部33例、额顶部17例、颞部14例;NHISS评分(28.6±2.9)分。试验组患者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3.9±10.3)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25例、高处坠落伤21例、重物击打伤18例;部位:额颞部30例、额顶部18例、颞部16例;NHISS评分(28.1±3.2)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部位和NHIS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3个月后进行颅骨修补。试验组患者同时采用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术后予以监测生命体征、控制感染、观察引流量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后GOS评分恢复良好率、NHISS评分以及术后感染、脑脊液漏、分流管堵塞、颅内血肿、皮下积液、头皮坏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评定标准[4]使用GOS评分进行患者恢复程度的评估。(1)恢复良好:GOS评分为5分,患者能正常生活;(2)中度残疾:患者GOS评分为4分,治疗后可以在保护下独立生活和工作;(3)重度残疾:患者GOS评分为3分,不具有生活自理的能力;(4)植物生存:患者GOS评分为2分,只具有最小的反应能力;(5)死亡:患者GOS评分为1分,无生命征象。治疗后GOS评分恢复良好率=恢复良好/总例数×100%。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24.2±9.7)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29.6±10.3)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恢复良好37例、中度残疾14例、重度残疾1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0例,恢复良好率为57.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恢复良好21例、中度残疾24例、重度残疾11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2例,恢复良好率为32.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HISS评分(22.3±3.5)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NHISS评分(14.2±2.7)分,两组患者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NHIS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3例、皮下积液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5例、脑脊液漏3例、分流管堵塞4例、颅内血肿2例、皮下积液3例、头皮坏死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最大程度的降低脑组织损伤以及有效的恢复平衡的颅内空间是目前颅脑外伤治疗的关键所在[5]。传统的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修补分期进行治疗,由于手术后颅骨的缺损将有可能通过破坏颅脑正常的平衡而诱发和加重患者脑积水症状的出现,从而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6]。相关的国内研究报道[7],脑室腹腔分流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一方面能够通过脑室腹腔分流促使膨出脑组织回落至骨窗平面,颅骨修补通过恢复颅腔形态而保持稳定的颅内压和生理功能;另外联合同期手术大大的减少颅腔内脑组织的暴露时间,从而能够显著的降低发生感染和颅内血肿等不良反应的风险几率;联合手术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的次数以及麻醉手术的次数,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减少手术的创伤和有助于患者早期的康复。本组临床研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住院时间少于采用分期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恢复良好率为57.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2.8%(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HIS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联合同期治疗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康复;试验组患者术后7.8%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7%(P<0.05),表明联合治疗较分期治疗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与丁有才[8]文献报道获得一致的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早期进行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脑组织血流、更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的预后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周期短,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分期治疗,是目前治疗颅脑外伤的首选方案,应用前景广泛。
参考文献
[1]万心军.脑外伤采用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河南医学研究,2014,23(8):41-42.
[2]王光明,成毅,胡克亮.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不同时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9):827-830.
[3]张建海,朱锋,艾训平,等.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早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效果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5):46-47.
[4]刘灿达.同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脑外伤预后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9):27-28.
[5]刘道兵,闫金伟.脑室腹腔分流加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1):57-58.
[6]陈彬,陈治标,刘佳.早期同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21(5):304-305.
[7]郭连勋,张广健,刘文阁,等.重症颅脑外伤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行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5,28(5):284-288.
早期颅骨修补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接收的28例因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的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20例, 女性患者8例;年龄范围20~64岁, 平均年龄为45.3岁。患者颅骨缺损面积为5cm×8cm~12cm×15cm, 平均面积为7cm×11cm。缺损部位前额4例, 左颞顶8例, 右颞顶10例, 左额顶颞大骨瓣4例, 右额顶颞丈骨瓣2例。所有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的1~3个月之内行颅骨修补术。
颅骨缺损修补适应证[2]: (1) 患者颅骨缺损直径超过3cm; (2) 明显影响头部外观; (3) 引发患者长期头晕及头痛的症状并且难以得到有效的缓解; (4) 加大患者的精神负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5) 脑膜-脑瘢痕形成伴发癫痫的患者; (6) 颅骨缺损区已经有凹陷。禁忌证: (1) 患者局部头皮及颅内出现感染; (2) 患者颅内压明显增高; (3) 患者缺损区的头皮菲薄; (4) 患者全身状况比较差不适宜进行修补手术。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身麻醉, 利用患者原手术的切口暴露出颅骨的缺损部位, 并对骨窗边缘进行分离, 采用修补材料将其对合。我院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早期修补术的修补材料为三维钛网。再对钛网塑形及修剪后覆盖在患者的缺损区内并用钛钉固定。
在去骨瓣减压术后的第4~6周对28例患者中的9例进行手术, 在第6~8周对28例患者中的12例进行手术, 在第8~12周对28例患者中的7例进行手术。在去骨瓣减压术的第4~6周内进行手术, 术中发现帽状腱膜和硬脑膜间出现水肿, 虽易分离且局部出现较多的渗血。在第6周后进行手术, 在术中发现患者有较为明显的瘢痕形成且不易分离, 局部出现渗血的状况较少。术后所有患者均放管进行皮下引流。
在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早期修补术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 对修补材料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同时, 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对额颞部皮瓣及肌瓣的分离要适中, 皮瓣厚度要适中且沿假膜层对皮瓣进行剥离, 避免剥破患者的硬膜脑。以此来减少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若在手术的过程中硬脑膜一旦出现破损, 要立即进行严密的缝合及修补。
在手术中所使用的修补材料我院均采用三维钛网, 该钛网的强度及刚度适中并且比较薄, 抗压性能较强, 修剪塑形方便, 在手术中固定牢固不易陷入患者的颅内。并且三维钛网的生物相容性强无毒、无致癌性, 植入患者体内可以永久保留, 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在进行修补之前, 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将钛网进行个性化塑性, 最大程度地符合患者的生理解剖形态, 可减少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2 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早期修补术。在术后2~3d内拔除患者头部引流管。仔细观察所有患者的状况, 并无发现继发性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术后, 4其中有6例患者在术后皮下出现少量积液, 经过l~2周的保守治疗后, 积液全部被吸收;有2例患者在术后皮下出现中等量积液, 在经过l~3次抽吸后症状有所缓解且术后无癫痫症状发作。所有患者的头部引流管在术后的2~3d之内全部拔除, 在拔除后并未发现继发性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等症状。28例患者在术后l0~15d之内拆线。所有患者术后经常规CT检查并未发现钛网变形或者移位, 且伤口愈合状态好。
3 讨论
综上所述, 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对患者影响较大, 尤其是颅骨缺损区较大的患者会影响到患者的脑实质并阻碍患者脑功能的恢复。因此, 应该对患者颅骨缺损进行及时的修补。当患者颅骨缺损时, 其皮瓣较为松弛, 颅内的容物会随体位的变化而发生移位。当大气压经皮瓣作用于患者下方的脑皮层时, 当颅骨缺损靠近患者的静脉窦, 则还还对患者窦内压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而影响患者颅内压的生理平衡, 增大患者脑功能的紊乱, 会引发患者临床类神经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般而言, 对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术室在患者缺损后的3~6个月或者半年之后进行。但是专家认为, 经过长时间的等待颅骨缺损可能会因为颅内各个生理空间压力的不平衡而发生一定程度的脑结构变形。可能会出现中线移动、歪扭, 脑穿通畸形等状况, 严重的还会增加患者发生癫痫等症状, 从而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早成一定的影响[3]。因此, 我院对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进行早期修补, 尽快恢复患者的脑功能。并且在颅骨缺损后的l~3个月进行修补术能尽快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 尽快恢复患者颅腔的完整性,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在本组的研究过程中, 对28例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进行修补的过程中发现:在去骨瓣减压术的第4~6周内的9例患者进行手术, 术中发现帽状腱膜和硬脑膜间出现水肿, 虽易分离且局部出现较多的渗血。在第6周后的19例患者进行手术, 在术中发现患者有较为明显的瘢痕形成且不易分离, 局部出现渗血的状况较少。在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的3个月内实施早期修补患者手术过程均进展顺利, 28例患者没有发生继发性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的状况。所有患者在修补术后的第l0~15天拆线, 伤口愈合情况良好。并且经过修补术后的常规CT复查, 均未发现患者钛网变形及移位。因此, 对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进行早期修补临床效果较好, 值得推广运用。
摘要:目的 观察及研究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早期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治疗的患者28例。在所有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 仔细观察早期修补的临床效果并做好记录。结果 28例患者手术比较顺利, 其中有6例患者在术后皮下出现少量积液, 经过l2周的保守治疗后, 积液全部被吸收;有2例患者在术后皮下出现中等量积液, 在经过l3次抽吸后症状有所缓解且术后无癫痫症状发作。所有患者的头部引流管在术后的23d之内全部拔除, 在拔除后并未发现继发性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等症状。28例患者在术后l015d之内拆线。所有患者术后经常规CT检查并未发现钛网变形或者移位, 且伤口愈合状态好。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后的13个月之内在颅内压正常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行修补颅骨缺损手术比较安全且患者的恢复状况较好, 同时也有利于患者脑功能的康复。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颅骨缺损,颅骨修补,脑功能
参考文献
[1]庄气林, 柳完华, 施鹏, 等.颅骨缺损的部位和大小与神经症状的关系[J].中国医师杂志, 2002, 4 (11) :1222.
[2]方耀索, 陈仓, 杨鹏伟, 等.颅骨缺损早期修补37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学杂志, 2002, 22 (2) :80-81.
早期颅骨修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8例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外伤医学:原理与实践》中关于脑外伤的相关诊断标准;重要器官无严重疾病;均无严重的精神疾病, 能与人正常沟通;均自愿配合。其中男55例, 女53例;年龄45~74岁, 平均年龄 (63.5±4.7) 岁;病程0.5~2个月, 平均病程 (1.2±0.1) 个月;包括46例颅内血肿, 32例硬膜外血肿, 18例颅骨骨折和12例脑挫裂伤。按入院编号从108例患者中随机选取54例设为观察组, 将另外54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行去骨瓣血肿清除术, 在全麻下行马蹄形切口, 将骨瓣充分暴露[1]。随后将血肿外膜切开0.5cm左右的小口, 缓慢释放积血;将内膜剪除, 避免边界超过外膜剪除框。剪除后观察患者脑组织的搏动状况, 随后将引流管固定留置, 完成关颅操作。观察组患者在3个月后行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 全麻下在患者脑室三角区选取穿刺点, 穿刺后置管, 深度7~9cm, 将腹腔端置入, 留置20~30cm[2]。在患者枕部放置分流泵对脑脊液进行引流。当患者颅内压下降, 且脑组织与骨窗缘相平时, 则可行颅骨修补术[3]。根据患者颅骨缺损状况, 将钛网进行裁剪, 手工塑型后将边缘打磨光滑, 使用钛钉固定[4]。治疗结束后使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行脑室腹腔分流3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系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优秀:13~15分, 良好:9~12分, 差:<9分[5]。治疗总有效率=优秀率+良好率。对两组患者均使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对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包括心理、生理、社会和环境四项, 评分越高, 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8.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 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 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当P<0.05时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 差异具有显著性,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 差异存在显著性, 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1、2。
注:*与对照组相比, χ2=4.960, P<0.05。
3 讨论
头部突然加速运动、突然减速运动、快速撞击不能移动的硬物、猛击头部等均是导致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患者临床表现为脑震荡综合征、昏迷、谵妄、遗忘综合征、硬膜下血肿等。根据患者的脑组织损害范围, 可将脑外伤分为局灶性脑外伤和弥散性脑外伤, 局灶性脑外伤中脑组织损害在特定区域, 常引起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紊乱, 导致视觉、听觉、感觉等均出现异常, 弥散性脑外伤属广泛性损害, 对患者影响更大, 常导致患者记忆减退、意识模糊, 甚至出现昏迷症状。脑外伤除易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外, 还会引起脑外伤综合征、出血、水肿、脑疝等多种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本文中对两组患者均采取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修补进行治疗, 采取早期颅骨修补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 与分流术后3个月采取颅骨修补的对照组 (83.3%) 相比明显较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 差异存在显著性, 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脑室腹腔分流是将脑脊液从脑室分流到腹腔进行吸收, 术中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颅骨修补术是使用相关材料对颅骨缺损患者进行修补, 以达到对脑组织进行保护、促进供血平衡、改善脑脊液循环等目的[6]。使用早期颅骨修补术时, 能增强手术的协调效益, 减少多次手术对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影响。在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时, 待脑组织与骨窗相平时才会进行手术, 保证了患者颅内压和生理功能恢复, 同时避免了脑组织移位现象的发生, 减少了患者颅骨外露时间, 因此能明显减少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 早期颅骨修补术还能减少患者的麻醉次数, 减少术后后遗症的发生率, 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对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 值得运用。
参考文献
[1]刘从国.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 (12) :2787-2788.
[2]万紫强, 刘永波.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 (8) :57.
[3]程飞.40例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31 (29) :60.
[4]向跃学, 周建阳, 邱必钧, 等.58例脑外伤治疗中早期应用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35) :55-56.
[5]兰轶.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2015, 27 (6) :60-61.
早期颅骨修补 篇8
关键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颅骨修补,神经功能恢复
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并且显著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但是去骨瓣减压形成的大的颅骨缺损在患者的早期恢复阶段会引起脑脊液流体力学和皮层血液灌注的紊乱, 从而导致并发症和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1]。本院探讨早期颅骨修补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8例去骨瓣减压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 其中男21例, 女7例;年龄16~67岁, 平均39.6岁。去骨瓣减压术前GCS 3~5分8例, GCS 6~8分20例。单侧额颞或额颞顶去骨瓣减压21例,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7例。所有患者均应用人工硬脑膜进行了硬脑膜成形术。颅骨缺损的大小直径至少为8 cm, 7例患者颅骨修补前有意识障碍, 21例患者有“环锯症状”, 包括头痛、头晕、烦躁、忧郁以及精神症状[2]。而且, 在颅骨修补前, 22例患者有硬膜下积液, 8例患者有颅骨缺损下的侧脑室扩张和移位, 14例患者有皮瓣塌陷, 其中4例患者合并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1.2 研究方法
首选确定手术入选标准: (1) 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骨缺损者; (2) 颅骨缺损直径>8.0 cm; (3) 近期无颅内感染, 切口愈合好无局部软组织感染者; (4) 患者有意识障碍, 有“环锯症状”者; (5) 脑脊液的细胞数正常、蛋白定量稍高或正常; (6) 所有患者均在去骨瓣减压术后7~9周行颅骨修补术; (7) 所有患者均用三维钛网修补材料。术后1个月进行预后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意识状态的变化和症状的缓解, 术后6个月用GOS评分进行预后评估, 以评估颅脑损伤和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
2 结果
术后1个月的早期预后评估显示, 颅骨修补前有意识障碍的7例患者中, 2例意识恢复, 并且神经系统状况得到了改善;21例有“环锯症状”的患者中, 16例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6个月, GOS评分5分6例, 4分17例 (轻度残疾) , 4分3例 (重度残疾) , 3分2例 (植物生存状态) 。本组患者无一例死亡。颅骨修补前有硬膜下积液的22例患者, 术后影像学检查发现, 5例积液消失, 9例积液均有所减少, 8例有颅骨缺损下的侧脑室扩张和移位及脑穿通畸形;术前有侧脑室扩张的8例患者, 术后随访未发现扩张继续加剧。所有患者的皮瓣塌陷经手术均得到纠正, 术后无一例发生感染。
3 讨论
重型颅脑创伤引起的恶性高颅压是目前导致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有效地降低颅内压, 减少对脑干生命中枢的压迫, 但手术本身可能造成的创伤以及术后的各种并发症都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颅骨修补术的目的主要是恢复颅腔生理的完整性, 修补后对患者的心理安全及一些神经性反应症状有所改善, 并预防再次颅脑物理性损伤和减轻继发性的脑损伤 (脑软化、脑萎缩、癫痫等) , 尽早恢复患者正常容貌[3], 常规的颅骨修补时期为骨瓣减压手术后3~6个月, 有局部感染者, 需创伤愈合1年后进行, 现予以超早期颅骨修补不但能尽早使该类患者解除心理恐惧及精神症状, 而且能尽早改善患者预后。有人认为因距第一次手术时间较短, 脑组织与肌瓣之间未形成坚韧的纤维瘢, 术中可能会加重损伤脑组织, 引起颅内出血、脑挫裂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4], 同时术中渗血较多增加手术难度, 但若在去骨瓣减压术中常规使用生物膜行硬脑膜扩大成型修补, 在颅骨修补术中沿帽状腱膜下游离头皮组织, 如果不慎损伤硬脑膜应修补其缺损部位, 以免发生脑脊液漏, 在术中操作轻柔细致、止血彻底, 三维钛网塑型良好, 术后引流通畅, 上述问题均可避免,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超早期颅骨修补是切实可行的[5]。在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早期阶段, 巨大的颅骨缺损将导致脑脊液循环的严重失调以及皮层灌注和代谢的损害。巨大颅骨缺损处伸展的皮瓣不可能被骨边缘负荷, 将会在早期下沉。结果, 失去支持的头皮向着脑组织下沉, 把大气压直接传送到脑组织, 闭塞了蛛网膜下隙, 压迫推挤骨缺损下的大脑皮层, 这些改变是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及皮层灌注紊乱的促成因素之一[6]。手术减压后的相关并发症比如脑积水和硬膜下积液也将会导致神经功能的损害, 这些不利因素存在的时间越长, 神经功能不可逆损害发生的机会就越大。所以笔者认为, 大骨瓣减压的患者, 颅内压和其他颅骨修补的禁忌证一旦解除, 应早期行颅骨修补。
本研究显示, 患者无一例感染, 大多数患者的早期和长期预后有所改善, 所以笔者认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 对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是安全的, 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的改善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王喜国, 宋保新, 金大战, 等.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 2005, 21 (6) :463.
[2]Dujovny M, Aviles A, Agner C, et al.Cranioplasty:cosinetic orther-apeutic[J].Surg Neurol, 1997, 47:238-241.
[3]李谷, 温良.早期颅骨修补对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8, 24 (10) :750-752.
[4]王光绿.早期修补颅骨缺损35例[J].西部医学, 2009, 2 (11) :1879.
[5]Sehiafidek H, Sweet WM.Operative neurosurgicai techni-clue:eranioplasty:indications, technique and prognosis[M].4th ed.Singapore:Elsevier8cieiice, 2000:123-124.
早期颅骨修补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58例脑外伤患者, 在排除其他脑部疾患、其他躯体及精神疾患的基础上, 告知患者家属研究内容, 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研究。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 每组29例。早期应用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组 (简称观察组) 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治疗, 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组 (简称对照组) 。观察组29例患者中, 男19例, 女10例;年龄13~71岁, 平均 (37.8±2.9) 岁;外伤原因:交通意外18例, 重物击伤8例, 高处坠落3例;昏迷评分:采用格拉斯格昏迷评分 (GCS) 进行评价, 其中低于5分10例, 6~8分16例, 9~12分3例;血肿情况:根据颅脑CT结果, 硬膜下血肿12例, 硬膜外血肿10例, 混合型血肿7例。对照组29例患者中, 男17例, 女12例;年龄15~78岁, 平均 (39.1±2.2) 岁;外伤原因:交通意外16例, 重物击伤8例, 高处坠落5例;昏迷评分:低于5分8例, 6~8分17例, 9~12分4例;血肿情况:硬膜下血肿10例, 硬膜外血肿10例, 混合型血肿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昏迷评分、血肿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措施
(1) 观察组:全麻下先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根据血肿情况或者脑挫裂的位置在颞顶部或额颞顶部做马蹄形切口, 将颅内血肿及坏死脑组织清除后, 进行彻底止血, 将硬脑膜采用放射状切开, 取帽状腱膜片将硬脑膜腔做减压缝合[2]。术后留置硬膜外引流管, 术后进行常规治疗, 如护脑、抗感染等, 行该手术3个月后, 在全麻下, 一次性行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修补术, 脑室穿刺点选择侧脑室三角区, 置管深度7~9 cm, 将管的腹腔端放入腹腔内, 将其留置20~30 cm, 而后将分流泵置于患者枕部, 待部分脑脊液引流出后, 观察颅内压下降后, 可行钛网颅骨修补术[3]。 (2) 对照组:手术方法同“观察组”, 仅并非一次性行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修补术, 而是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待患者术后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依据GOS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与判定, 依次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4]。总有效率= (良好例数+中残例数) /总例数×100%。
1.4 随访情况
患者出院后, 对其进行随访观察1年, 每6个月1次, 主要通过电话以及门诊随访进行, 采用健康测量量表 (SF-36) 进行生理机能 (PF) 、生理职能 (RP) 、情感职能 (RE) 的评定。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2.4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83%,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失访现象,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12个月的生活质量指标PF、RP、RE得分均明显升高,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颅脑外伤创伤的规范化治疗以及标准化外伤大骨瓣减压的实施和推广, 对于重型以及特重型的颅脑损伤患者而言, 其临床的救治率现今提高较为明显, 但是由于外伤本身所导致的脑膨出、颅骨缺损等并发症, 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明显, 而脑水肿与颅内感染是导致脑膨出的首要原因[4]。目前临床多选择手术干预, 对于已有明确成因的脑积水患者若可及时祛除病因, 应是最佳治疗措施[5]。一般而言, 对于伴有重型颅脑损伤的外伤患者多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待脑膜脑膨出消失后, 即术后3~6个月再行颅骨修补术[6]。然而, 现今临床发现此类患者均存在较为严重的意识或神经功能障碍, 这可能与分流术后大多病例出现局部脑组织的坍陷, 进而导致脑移位, 从而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有关[7,8,9]。按照此方法进行治疗, 可能会错过患者的最佳恢复期, 因此, 早期同时进行脑室腹腔分流与颅骨修补术应是脑外伤的有效治疗措施。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鉴于此, 笔者所在科室自2012年以来将脑室腹腔分流与颅骨修补术运用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之中,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中良好者7例 (24.14%) , 中残者14例 (48.28%) , 重残者7例 (24.14%) , 植物死亡者1例 (3.45%) , 无死亡患者, 总有效率72.41%, 对照组患者中良好者5例 (17.24%) , 中残者8例 (27.59%) , 重残者10例 (34.48%) , 植物死亡者5例 (17.24%) , 死亡者1例 (3.45%) , 总有效率44.83%,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 较之传统二次手术, 一次性手术更好地避免了对于患者的二次伤害, 术中通过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将膨出的脑组织回落至骨窗平面, 即可尽量地恢复已有的解剖结构, 从而降低脑血管的牵拉、扭曲以及压迫, 促进恢复神经功能, 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分流术后脑组织的移位, 减少因颅骨暴露而导致并发症的可能性[10,11,12,13]。同时, 由于随着现今人们对于健康更多的关注于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故而笔者所在科室引入了信度与效度一致性较好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 该量表是基于1988年Stewartse研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 (medical outcomes study–short from, MOSSF) , 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发展, 并在1991年由浙江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翻译而来的中文版的SF-36, 采用该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14,15,16]。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均无失访现象,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12个月的生活质量指标PF、RP、RE得分均明显升高,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早期应用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可有效提高脑外伤患者的预后疗效及生活质量, 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外伤治疗中早期应用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58例脑外伤患者, 分为早期应用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组 (简称观察组) , 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治疗, 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组 (简称对照组) , 每组29例,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其进行随访观察1年, 每6个月1次, 采用SF-36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定。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2.4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83%,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失访现象,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12个月的生活质量指标PF、RP、RE得分均明显升高,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早期应用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可有效提高脑外伤患者的预后疗效及生活质量, 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