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建设规划

2024-10-25

近期建设规划(共12篇)

近期建设规划 篇1

0 引言

近期建设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 是实施总体规划的时序安排和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 也是城市总体规划从宏观蓝图走向实施管理的必经之路。2002年,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各级城市人民政府将制定和实施近期建设规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这表明, 国家已将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刚度”的一种手段, 以利于提高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决策与协调中的地位。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也是纳雍县在新起点谋求转型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科学指导“十二五”期间城市建设和管理, 特编制了纳雍县县城近期建设规划, 从而引导和综合调控纳雍县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

1 纳雍县开展近期建设规划的实践

纳雍县, 地处贵州省西北, 毕节市东南, 因县南有一纳雍河, 即以纳雍为县名 (亦取“纳民雍熙”之意) 。2012年末, 县城区总人口为10万人。纳雍县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12~2030年,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编制的。本次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采用与当地管理部门合作的方式, 与纳雍县“十二五”充分协调, 与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 及时沟通, 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 增强了规划的可实施性。

1.1 规划思路

规划采用“问题引导式”和“目标导引式”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即通过对上轮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的回顾总结, 找出城市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结合纳雍县“十二五”规划, 立足于满足近期城市发展需求, 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

纳雍县委、县政府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新区城市功能”为目标, 采取“东拓西连、北改南进”的城市空间拓展战略, 通过城市重点建设项目, 如南部行政中心、东部纳雍产业园、教育园区等项目的建设来引导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规模的确定以总体规划为依据, 结合《纳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针对近期重要建设项目的功能、规模要求, 估算近期土地的需求量。同时通过分析近五年来纳雍县城建设用地的供应结构、供应空间分布, 确定今后的土地供应规模, 达到相应校核的目的。

1.2 上轮近期建设规划的情况总结

上版《纳雍县县城近期建设规划 (2003~2010) 》对纳雍县城的建设与发展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保证了城市建设的有序,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效。但近几年, 纳雍县面临新的发展形势, 纳雍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用地规模迅速扩大, 城市框架的迅速扩展, 王家寨片区已大大超出上版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特别是纳雍产业园 (纳雍同心产业园) 和新的行政服务中心选址王家寨镇。其次雍熙镇外环路南部组团尚存一定量的建设用地。

1.3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 单中心蔓延式空间拓展, 影响城市空间质量的提升

长期以来, 纳雍县城是一种典型的单中心发展模式, 纳雍旧城区集中了县城绝大多数的县级机关、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 功能过度聚集, 单中心的发展状况异常明显。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和大量建设项目的开发, 单中心结构带来的生活、交通、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将加剧城市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并影响产业和宜居水平的提高。

1.3.2 城市建设缺乏具有核心推动力的载体

目前, 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都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就, 但是在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快速的产业演变背景下, 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项目, 虽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的综合水平, 但缺乏具有核心推动力的“品牌”。要在未来区域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还需要针对城市的功能定位, 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城市功能性空间载体, 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1.3.3 城市框架拉大造成基础设施压力沉重

城市快速拓展, 对交通和基础设施的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益增长的机动车辆已经造成纳雍县特别是旧城区的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 对道路形成了交通的压力, 干道路网的平均车速大幅下降, 高峰时段内道路拥堵问题异常突出, 道路建设疲于应付。

1.3.4 城市积累性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由于长期煤炭开采造成的矸石堆积、粉尘污染和地表塌陷, 以及高能耗、高速度的经济增长, 使得纳雍县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数很大, 生态环境透支较为严重。纳雍县需要近期致力于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 提升整个城市的宜居宜业水平。

1.4 明确重点建设区域

规划根据近期建设重点和空间发展方向划定近期重点建设地区, 并对近期重点建设地区实行分类管治, 分为重点启动地区、重点发展地区、重点改造地区, 见图1。图2为县城近期建设土了利用规划图。

1.4.1 重点启动地区———城东片区

重点启动区是未来纳雍文化、产业重点布置地区, 是提升纳雍文化、产业水平的桥头堡, 对带动纳雍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城东片区, 位于纳雍县县城东侧, 是纳雍总体规划确定的产业、教育、文化、居住于一体的发展区, 主要涉及纳雍同心产业园、纳雍县教育园区、纳雍县文化产业园、王家寨新城区等。该片区将形成以产业、教育为主导, 辅于新城行政中心、居住、商业、娱乐等多元功能的综合性地区。

该区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启动地区, 以产业、教育项目建设为突破口,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有计划的推动该片区的开发。

1.4.2 重点发展地区———城南片区

重点发展区是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对提升城市功能和促进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 以新开发建设项目为主的地区, 需要政府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建设和管理, 吸引和引导社会资金的集聚, 发挥其对城市整体发展的带动和提升作用。

城南片区, 位于纳雍县旧城区南部, 是纳雍未来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展览、居住、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综合的、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心区, 主要涉及行政中心、文昌公园、四星级酒店、体育中心等, 是“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地区。

1.4.3 重点改造地区———旧城片区

重点改造区是区位重要, 建成度相对较高或已有一定基础, 同时需通过整理和改善以提升功能的地区。主要包括旧城更新改造地区。

旧城片区, 是以生活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主的旧城区。目前, 环境质量不佳, 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 未来的发展是改善环境质量, 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依托现状公共设施, 进行扩建和完善配套设施, 发展高档次的商业设施, 同时加强社会福利设施的建设, 如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救助中心等。

旧城片区土地使用基本全覆盖, 增加用地空间不大, 应通过用地功能调整以及向外疏解来减低人口密度。旧城片区改造要加大投入, 立足于“三个改善”, 即:改善交通, 改善环境, 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设施水平, 公共服务要向系统化、专业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1.5 突出规划重点

规划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需求, 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针对纳雍县城市建设现状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厦蓉高速、杭瑞高速及织纳铁路等区域性交通设施对城市发展的牵引作用, 依据明确近期城市发展方向、重点建设区域等, 突出对城市近期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生态环境等建设项目的具体安排。

近年来, 纳雍县城市建设主要围绕旧城改造展开, 造成旧城内人口、建筑密度过高, 严重影响到城市布局的调整优化。应按照“拉动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的建设思路, 规划完善城东的交通、市政处理设施, 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硬环境。同时, 增加城南的公益性文化、体育、医疗设施, 丰富城市内涵, 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 完善城市功能。

1.6 注重规划实施

传统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由于编制内容过粗, 过于注重规划布局, 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 不能满足城市建设项目审批的要求, 因此不能有效地得到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决策的随意性。

本次规划根据《纳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针对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功能、规模要求, 建立了近期建设项目库, 包括重要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等。通过对近期建设项目实行“五定” (定性质、定位置、定规模、定投资、定期限) , 以达到对近期建设项目的引导和控制, 进一步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

2 几点思考

通过编制纳雍县县城近期建设规划的实践, 为加强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可操作性, 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是今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工作考虑的重点:

2.1 规范规划编制方法

近期建设规划作为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 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 是指导近期城市建设的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作为政府部门常规性的工作, 在规划编制方法、编制内容上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编制方法上, 传统的近期建设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只是在总体规划基础上, 对近期建设目标、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原则性、简化的安排。为解决城市现状的急迫问题, 近期建设规划应更关注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强调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共同构成统筹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双平台”, 同时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的不确定性, 采用滚动式编制方法来指导城市的近期建设, 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保证城市和谐稳定的发展, 使规划更具有指导意义。

2.2 增进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任何规划项目的编制, 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需要同相应上位规划相衔接、相互协调、共同完善。其中, 与近期建设规划密切相关的规划有: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应的各类专项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需要服从于总体规划项目在时间、空间上的总体安排、布局, 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在发展目标及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上进行相关衔接, 同时进一步深化相应的社会政策, 尝试三规融合, 共同发挥对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的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

2.3 加强城市建设重大问题研究

在城市化水平加速和国家政策调整的背景下, 城市的建设发展也面临着各种重大问题, 如国家重大的交通、能源布局, 国家产业政策变化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基本农田的缩减, 基础设施的配置和重大调整等。

因此, 每一轮的近期建设规划都必须对城市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 从更为宏观的层面加以分析, 对之前所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和策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完善, 从而引导近期建设规划由“静态规划”走向“动态规划”之路。

2.4 注重规划编制的开放性

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因旧城改造、拆迁安置而引发的负面新闻不断, 阳光规划的呼声也随之高涨。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不再是规划编制单位同政府部门一对一的对话, 应采用主动开放式的工作方式, 各个阶段加强与政府计划部门、各职能部门及大型企业的充分沟通和交流, 全面了解其发展意图、投资计划、项目安排及对相关用地的需求, 同时, 积极倡导市民参与规划, 并通过新闻媒体、公示等多种途径及时向社会公布, 以求重点问题上达成共识和平衡, 让社会各界了解规划、关心规划、参与规划, 使其成为可操作性强的“阳光规划”。

2.5 提升民生的幸福指数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应坚持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 以改善民生为核心, 以共建为动力, 以共享为目标, 全方位加强社会建设。特别是与城市弱势群体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问题、住房问题及旧城改造问题, 近期建设规划应深入调查研究, 着力突出政府控制经营的重要城市基础设施与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安排, 体现以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共设施为主导的开放思想, 推进各类城市设施的建设, 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从而提高城市人居质量和幸福指数。

3 结语

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和城市快速发展的形势下, 近期建设规划作为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 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紧密结合, 真正建立起动态管理和滚动的调校机制, 引导城市建设合理有序的进行, 同时, 也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与反馈工作, 在此基础上组织撰写城市建设的年度计划实施总结, 这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保军.直面现实的变革之途—探讨理论与实践意义[J].城市规划, 2003, (3)

[2]邹兵.由“战略规划”到“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总体规划变革趋势的判断[J].城市规划, 2003, (5)

[3]王蒙徽, 胡显文, 孙翔.对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和方法的探讨[J].城市规划, 2002, (12)

[4]王富海, 陈宏军, 邹兵, 施源.近期建设规划:从“配菜”变成“正餐”——《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检讨与对策》编制工作体会[J].规划研究, 2002, (12)

近期建设规划 篇2

杨楼中学 2014年2月

杨楼中学校园建设整体规划近期计划

为加快营造优雅、舒适的校园环境步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促进和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确保我校在全县乡镇中学的领先地位,特制定杨楼中学校园建设近期整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准则,以质量管理为主线,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师生安全卫生、校园文化、常规管理、教学质量、人际关系等方面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总体要求,着力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安全卫生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和谐建设,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共同推进校园建设全面的开展。

二、建设目标

建设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平安、健康、文明的校园,具体标准为:

1.规章制度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安全卫生设施达标,法制、安全和卫生意识增强。

2.降低校园安全卫生事故,杜绝重大安全卫生事故。

3.校园秩序井然、环境优美,建设“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校园文明程度提高。

4.师生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基本形成。

三、建设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校园建设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杨楼中学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石红星 副组长:田振龙 魏 峰 成 员:校行政人员与各班班主任

四、建设措施

1、德育工作。

校长亲自抓学校德育工作,有计划、按要求切实有效开展工作,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强化法制、安全、行为规范、诚信、励志、文明礼仪、孝亲尊师、心理健康、青春期卫生等教育。

2、卫生工作。

按要求上好健康教育课,开展好卫生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检测工作,对学生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学校环境治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完善心理咨询室,随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3、团队工作。

学校团队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组织名册和干部名册,发挥少先队干部和共青团员的先进性作用,积极开展团队系列活动。

4、教学常规。

坚持教研组长周查制和教导处月查制与不定期抽查制,开展教导处巡视工作,学校检查要落到实处,检查记录要详细,并将检查情况与教师工作考核挂钩。

5、行政管理常规。

学校班子要团结、奋进,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完成市县教育局布置的工作任务,要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勇于改革,积极创新;要有事业心、责任心,作风要民主;要以主要精力抓教育教学工作,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20节,积极领导教研活动,积极总结经验。

6、师训教研。

做好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培训方案和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活动计划,全员参与,具体落实到位;有计划地开展新教师培训,帮助新教师成长。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教科研活动,活动过程要扎实,材料收集要规范,学校有自己的研究课题。继续开展联片教研、骨干教师公开课、送教下乡活动、全员赛教,邀请县教研室领导来校指导教学。

7、教育信息化建设。

完成校园网的全面建设,各班级多媒体建设,学校微机室更新换代建设。加大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力度,坚持开展信息课和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培训,由微机室承担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任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类教育信息化活动,使现代信息技术及远程教育资源在各学科中应得到广泛应用。

8、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与教职工签订目标责任书,对教师继续实行综合量化考核;加强教师校本培训、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培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干部教师作风教育整顿学习,提高教师德思想品修养;进行师德师风、考核。鼓励和支持教师参选市县级优质课、教学能手、骨干教师,评选出校、县市级优秀教师、“四德”先进个人等。

9、学习常规。

学校按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认真执行作息时间、学生学习常规,开足开全课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新”,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

10、安全工作。

成立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演练,由校长亲自监管、政教处具体负责,分工要明确,责任要清楚,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开展工作、执行制度各方面的资料要详细记载,坚持及时排除力所能及安全隐患。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交通、消防、食品卫生、防震、防水、防电、防踩踏等安全教育;签订安全责任书。注重对教师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并将安全考核纳入到教师综合考核中去。及时调查排解师生家长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力争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11、人事管理。

加强对教职工师德考核和考核,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教职工工作;抓好行风建设、师德建设、“四德”工程建设;抓好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模;抓好新分配教师管理;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培训。

12、财务后勤。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代收费标准,认真填写报表,后勤保障要及时。严格财经纪律,认真审核收支票据,按时报帐。准确完成事业报表、经费报表、基建报表、校舍报表的统计上报工作。

13、精神文明建设。

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认真落实“十个严禁”、“十个不准”,抓好“四德”建设;积极创建“文明单位”,“先进卫生单位”;积极组织“教师基本技能比赛展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礼仪标兵”等评选活动。

14、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教育进课堂,做到“课时、教材、师资、教案、检查、考核”六落实,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实行领导“一岗双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组织学习《廉政准则》,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廉洁自律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认真执行项目工程建设、设备采购等社会关注度热点问题的管理规定和纪律要求,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抓好学校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暨教育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

15、教育实践活动。

接照中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根据镇党委政府、教育局总体部署,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落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序抓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的各项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剖析自己,给思想“充电”。

16、校园文化建设

近期重大事故检索 篇3

8月1日从云南省有关部门获悉,云南省宣威市一煤矿日前发生严重透水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

据介绍,发生透水事故的煤矿位于宣威市龙场镇,距宣威城区35公里,是个个体老煤矿。7月28日上午9点15分,该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发生透水,当时井下有24名矿工,在距地面101.8米处的一矿道工作面上的5名矿工遇难,其余矿工被安全转移。

山西临汾一煤矿发生瓦斯燃烧事故窒息死亡6人

据来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消息,7月29日22时50分, 山西临汾地区乡宁县枣岭乡长嘴湾煤矿(乡镇有证)掘进面发生一起瓦斯燃烧事故,窒息死亡6人。

四川宜宾一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死亡7人

据来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消息,7月29日15时20分, 四川宜宾市珙县洛亥二号井(乡镇有证)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7人。

山东木石煤矿透水事故11天后仍有23人下落不明

7月26日山东枣庄木石煤矿发生透水事故,37名矿工被困井下,截至11日,两人获救,12人被证实遇难。

7月26日22时15分,山东省枣庄木石煤矿发生透水事故,37名矿工被困井下。截至目前,搜救工作没能取得新的进展。被困井下的37人中,两人获救,12人被证实遇难,仍有23人下落不明。

湖南双峰发生一煤矿安全事故 4人死亡10余人受伤

从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双峰县获悉,8月6日下午3时40分,湖南省双峰县境内的涟邵矿业集团洪山殿实业公司蛇形山矿井,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当场4人死亡,2人重伤,10多人轻伤。

重庆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7人获救12人被困井下

8月7日傍晚,重庆沙坪坝区燕湾煤矿的工人正在向矿井里紧急运送施救物资。8月7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重庆市沙坪坝青木关镇一小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9名矿工被困井下,目前有7人获救,有12人尚被困,救援队伍仍在抢险施救中。

山西杏儿沟矿难事故死亡人数已达37人

截止到12日零点,山西大同市杏儿沟煤矿矿难事故死亡人数已达37人。

8月11日6时40分,大同市杏儿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当天当班入井人员220人,事故前出井177人,事故发生时井下有43人。事故发生后,抢救出井14人,经医院抢救1人生还,其余13人在医院死亡。随后抢险队在矿井内发现15具遗体。

目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山西省有关部门正在全力寻找还在井下的14人。

山西省阳泉煤矿瓦斯爆炸28名矿工全部遇难

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矿瓦斯事故最后两名遇难矿工遗体15日上午被找到。至此,“8·14”事故中的28名矿工被证实全部罹难。

14日中午12时40分,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公司三矿裕公井扩二区南六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当时井下共有28人作业。其他工作面的400多工人在事故发生后都安全撤离。据悉,遇难的28人中一部分是排瓦斯人员,一部分为辅助人员。

上海浦江发生特大油污染事故

8月5日凌晨,一艘停泊于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吴泾热电厂码头卸货(煤炭)的中海集团“长阳”轮船尾燃油舱,突然受到不明船舶撞击,造成油舱破损,大量燃油外泄,附近水域大面积严重污染。浦江漏油事件引发人们关注生态及饮水问题。

哈尔滨油漆厂厂区突发大火

8月15日20时20分,在哈尔滨油漆厂厂区内,正在装卸信那水过程中的罐车发生爆燃。大火持续三个小时才被扑灭,现场7名工作人员受伤,其中5人伤势严重。发生爆燃的是一辆来自大庆的“大罐车”,当时该车正在装卸信那水,爆燃引起旁边的库房起火,并导致现场7名工作人员烧伤。

经消防部门奋力扑救,大火于23时30分被扑灭。起火的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哈尔滨市地下商城发生塌陷死亡人数已达6人

8月16日晚上7点左右,哈尔滨南岗区一个正在修建中的地下商城发生塌陷事故。这次突然塌陷的范围近百平方米,深度在17米左右。截至记者发稿时,已经有7人获救6人死亡。被困人员主要是正在施工的工人和路面行走的行人,救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江西弋阳栏杆断裂30人坠楼2人死亡

8月15日晚,江西省弋阳县发生一起坠楼事故,已有2人死亡,另有28人受伤。

15日20时左右,江西钱荣摩托车有限公司在弋阳县中山路进行摩托车促销表演,当演出进行到高潮时,不少观众爬上附近楼房的二楼观看,人越聚越多,造成福华商城二楼两栋楼之间的过道铁栏杆突然断裂,至少30人坠楼。15日当晚和16日午后,两名伤势严重者不治身亡。

交通基础设施近期建设规划研究 篇4

交通设施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 交通设施可引导城市空间的拓展, 重大交通设施的适时建设可为区域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及配套服务, 为新区发展增添动力, 除此之外, 交通设施可服务城市交通运行, 合理安排交通设施的建设时序可系统性改善交通运行状况, 利于实现缓堵保畅的目标。

1 规划目标

客观分析城市发展及交通运行现状、预判发展趋势, 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条件、影响因素, 合理提出建设项目, 并安排建设时序, 为城市交通设施的科学、及时、有序建设提供保障。规划实现的主要建设目标包括:1) 适时启动规划未建的重大项目, 未雨绸缪, 着眼长远, 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奠定基础。2) 及时启动亟需建设的规划项目, 分析现状, 预判趋势, 适应城市交通的近期发展需求。3) 合理改造完善既有设施, 把握变化, 适应发展, 解决城市交通发展的当前问题。

2 建设项目安排的主要思路

1) 综合性分析建设需求。主要从城市发展及交通运行的角度, 综合性分析主城区交通设施项目的建设需求。主要包括:从城市发展的角度, 为实现对新发展区域的基础支撑, 以及对成熟区域的服务提升, 分析提出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需求;从交通运行的角度, 分析现状交通运行主要问题, 预判交通发展趋势, 提出交通设施的建设需求。2) 针对性提出建设项目。通过客观分析基本现状, 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及科学预判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在上述综合性分析建设需求的框架下, 针对具体区域、具体需求, 针对性提出各类交通设施建设项目, 使得各建设项目能及时发挥关键作用, 解决具体问题, 体现建设价值。3) 系统性统筹建设时序。对各交通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整理统筹, 形成建设项目库, 综合考虑项目建设规模等级、建设周期、需求紧急程度等各影响因素, 系统性安排建设项目的建设时序, 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有序建设, 使得各建设项目能及时适时启动、及时完工, 建成后能及时发挥功能、体现价值。

3 重庆主城区跨江桥梁近期建设规划

主城区规划跨两江道路桥梁37座, 其中, 跨嘉陵江桥梁19座, 跨长江桥梁18座;截止2012年12月, 已建成桥梁22座, 其中, 跨嘉陵江桥梁12座, 跨长江桥梁10座。在建桥梁6座, 其中, 跨嘉陵江桥梁3座, 跨长江桥梁3座。规划未建桥梁9座, 其中, 跨嘉陵江桥梁4座, 跨长江大桥5座。

3.1 跨嘉陵江桥梁

3.1.1 现状桥梁及运行

现有桥梁12座, 包括:东阳大桥、碚东大桥、朝阳大桥、水土大桥、嘉悦大桥、马鞍石大桥、高家花园大桥、石门大桥、嘉华大桥、渝澳大桥、嘉陵江大桥、黄花园大桥。上述桥梁中, 流量较大的桥梁集中在内环及以内区域, 包括高家花园大桥、石门大桥、嘉华大桥、渝澳大桥、嘉陵江大桥、黄花园大桥, 其中, 嘉华大桥、渝澳大桥、黄花园大桥较拥堵。

桥梁交通流量表明:1) 中心区桥梁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 日均通行量约2万pcu/车道, 高峰小时通行量约1 600 pcu/车道。2) 跨嘉陵江的过江交通需求未完全释放, 进一步加强沿江两岸的交通联系受到了桥梁现有通行能力的制约。

桥梁运行数据表明:1) 地理位置是决定桥梁交通压力的第一要素。最拥堵的桥梁一般处在最核心的区域, 以及处在重要的核心通道上, 包括嘉华大桥、黄花园大桥、渝澳大桥等。2) 桥梁交通压力及通行状况呈现放射式分布特点。核心区域的桥梁, 交通压力大, 拥堵较严重, 向外围拓展, 桥梁交通压力逐渐减小, 运行状况相对较好。

3.1.2 建设需求

规划待建桥梁4座, 包括:施家梁大桥、宝山大桥、礼嘉大桥、大竹林大桥。跨嘉陵江规划未建桥梁的建设需求:

1) 需新增过江通道, 以更全面满足沿江区域的过江交通需求, 缓解主城区现有桥梁交通压力, 使过江交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由核心区向外围区域均衡。

2) 对于沿江的新发展区域, 需通过跨江桥梁的建设来提高区域交通的便捷性, 从基础设施建设上保障该区域的快速发展。包括礼嘉片区、悦来新城及中央公园片区、水土片区等。

3) 对接对外联系大通道, 与规划未建及在建的对外大通道建设相协调, 完善内外交通的有效衔接及转换。主要包括在建的成渝高速复线 (成渝第三通道) 。

3.1.3 建设计划

1) 礼嘉大桥:快速路二横线西段重点工程之一, 与成渝第三通道相连, 成渝第三通道计划于2014年建成, 为尽快形成主城区北部片区向西的便捷通道, 应尽快启动建设。建议开工时间:2014年。2) 宝山大桥:快速路五联络线的组成部分, 通道连接蔡家、悦来及空港区域, 近期较需求相对较小, 考虑加强组团间直接交通联系, 以及服务悦来会展中心、中央公园的需要, 应适时启动建设。建议开工时间:2015年~2016年。3) 施家梁大桥:快速路联络线的组成部分, 近期交通需求较小。建议开工时间:2017年~2018年。4) 大竹林大桥:双碑大桥及礼嘉大桥建成后, 可基本满足区域间交通联系的需要, 近期交通需求较小。建议开工时间:2017年~2018年。

3.2 跨长江桥梁

现状建成跨长江桥梁11座, 在建桥梁2座, 规划待建桥梁5座。

3.2.1 现状桥梁及运行

现有桥梁11座, 包括:鱼嘴大桥、大佛寺大桥、朝天门大桥、长江大桥及复线桥、菜园坝大桥、鹅公岩大桥、李家沱大桥、马桑溪大桥、鱼洞大桥、观音岩大桥、鼎山长江大桥。上述桥梁中, 流量较大的桥梁包括:大佛寺大桥、长江大桥及复线桥、菜园坝大桥、鹅公岩大桥、李家沱大桥、马桑溪大桥, 其中, 菜园坝大桥、鹅公岩大桥较拥堵。桥梁交通流量表明:

1) 鹅公岩大桥、长江大桥及复线桥、菜园坝大桥等四座桥梁交通流量大, 集中在中部片区与南坪之间, 即快速路五纵线与四横线之间, 表明该区域过江需求旺盛。

2) 除上述区域外, 其他区域桥梁流量较低, 即规划桥梁的建设更多为解决满足区域间交通联系的便捷性问题。

3.2.2 建设需求

规划待建桥梁5座, 包括:果园大桥、郭家沱大桥、黄桷沱大桥、白居寺大桥、小南海大桥。跨长江规划未建桥梁的建设需求:

1) 便捷沿江新发展区域间的交通联系, 包括茶园与龙盛片区、弹子石与五里坪片区、龙州湾与钓鱼嘴片区。

2) 衔接规划对外大通道, 主要包括规划未建的渝习高速。

3.2.3 建设计划

与跨嘉陵江桥梁类似, 拥堵桥梁主要分布于内环以内, 规划未建桥梁的建设时序安排主要考虑及时增强区域间的直接交通联系, 服务区域及城市发展。

1) 郭家沱大桥:快速路六纵线的组成部分, 连接茶园及龙盛片区, 东部槽谷的重要南北向快速通道, 预测2020年高峰小时交通需求为4 000 pcu/h~5 000 pcu/h, 并考虑到郭家沱大桥与南山隧道相连, 南山隧道计划将于2013年建成通车, 为发挥南山隧道的功能, 需尽快启动建设。建议开工时间:2014年。

2) 白居寺大桥:快速路五横线的组成部分, 连接大渡口与巴南区, 与即将开工建设的龙江大道相连, 形成大渡口与巴南区之间除内环以外的第二条重要的直接联系通道。建议开工时间:2014年。

3) 黄桷沱大桥、果园大桥、小南海大桥:考虑区域发展进度及周边其他通道的建设, 黄桷沱大桥、果园大桥、小南海大桥近中期交通需求较小。建议开工时间:2017年~2018年。

摘要: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研究, 指出在设施建设规划中可遵循分析建设需求、提出建设项目、统筹建设时序的思路, 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奠定基础, 适应城市交通的近期发展需求及解决交通发展的当前问题, 并以重庆市主城区跨江桥梁的建设为案例, 进行了近期建设规划。

专业发展近期规划 篇5

2009.8—2013.7

自我分析:

1、具有较为丰富基层学校管理经验,且适应性较强;

2、具有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能理解并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势。

3、具有一定的人格力量,能团结各方力量发挥学校的潜能 4、具有一定的专业学术水平,能实施一般水平的课并具有一定的指导能力。

不足之处:

1、学科教学专业素养略显不足,指导力打折扣

2、教育理论的学习低,没有很好实现理论学习与管理实践的有效对接。

3、对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战略以及支持系统的有效统整能力亟待提高

三年总体发展目标:

通过历时三年的系统学习培训和持续的学校管理实践,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拓展办学的视野,不断丰富和优化学校管理的策略,增

强作为校长的思考力、领导力和创造力,在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下,成长为一名有影响、有人脉的专业型、实践型校长。专业发展目标主要有:

1.科研能力有较大提高。能够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能够独立主持、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研究成果对教学实践有较大的指导价值,同时带领本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每学年至少有一篇独立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2.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要有较大提高。能够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在日常的教学中创建和落实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风格。

3.培养中青年教师有较大成效。本校内的青年教师,予以重点关心和指导,通过几年的努力,帮助他们专业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

4.尽量争取三年内把学校打造成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成长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独立承担一项研究项目。每周读一篇与新课程有关的教育教学论文。每月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阅读心得体会。

(2)开展一项课题研究成长措施,独立承担一项研究项目。

(3)在实践中反思总结。每学期听50节研究课,每月写一篇课堂教学反思。每年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4)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加强教研活动。在努力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每周听二节随堂教学课。参加一次集体备课,每月举行一次教学研讨会并对青年教师进行一次集中指导。

分阶段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2009.03.——2011、09.通过第一阶段的系统学习和思考,从实际出发,认真修订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全面总结和反思自己多年学校管理的得失,修改和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学校新一轮发展规划,力争在规划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效。

第二阶段:2011.10.——2012.10.运用学习成果实现学校管理的改进,实现“规范办学、创建特色、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在课堂教学、教研教改中积极参与,并提出有较高指导性的见解,争取在市一级刊物发表文

第三阶段:2012.11.——2013左右

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全体教职工的集体努力,致力于打造一所黑龙江省标准化学校;持续学习和改进,提高自身驾驭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完成实验报告。

杜景祥

近期改革动态 篇6

一、金融财税体制改革

我国第一家专业性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正式成立。经保监会批准,我国第一家专业性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9月17日正式成立。农业保险对平抑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村防灾防损能力、提高农村灾后恢复能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悉,保监会将继续大力支持和鼓励农业保险发展。下一步,在全面启动各种农业保险试点模式,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农业保险产品创新的力度,积极开发适合农村和农民需要的保险产品的同时,保监会将会同有关部委制定对农业保险的支持政策,研究对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散机制,努力为农业保险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银行业监管统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为依法加强银行业统计管理,规范银行业统计行为,满足银行业监管工作需要,银监会制定此《办法》。《办法》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银监会决定实行监管收费。银监会9月19日公告,从2004年起对被纳入监管范围的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收取银行业机构监管费和业务监管费。据悉,机构监管费按照被监管机构实收资本的0.08%计收,外资银行分行按银监会核定的营运资金的相同比例计收。业务监管费按照被监管机构的资产规模分档递减,分段计收。

保监会四大项目推动精算制度建设。保监会9月28日指出,我国精算制度建设今年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新生命表编制工作有效推进,预计明年年底可以成型;精算工作委员会正着手研究放松费率管制的问题;《年度精算报告》已修改完成;内含价值报告制度正式启动。

我国在中美经联委联合声明中承诺实行更有弹性的汇率体制。第十六届中美经济联委会9月30日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并发表联合声明,中方与会代表重申,将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领域的自由化和开放,并承诺进一步推进改革,积极稳妥地向以市场为基础的、更有弹性的汇率体制推进,并介绍了中国为创造条件而采取的措施。美方也表示将继续支持中国政府尽快实现此目标。

治理监管城市信用社三重点。银监会日前表示,对城市信用社要按照有利于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有利于城市信用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通过治理整顿、规范改造和适度扶持,尽快消除城市信用社的风险隐患,将城市信用社逐步发展成为产权关系清晰、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规范的股份制金融企业。对城市信用社的治理和监管要抓住三点:一是加大城市信用社的分类处置工作力度;二是按照股份制原则对整顿后的城市信用社进行规范改造;三是继续推动和探索城市信用社的发展。

国税总局要求据实核减农业税计税土地面积。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农业税征收管理机关要按照“据实核减,公正、公开,减地减税、无地无税”的原则,认真做好农业税计税土地的核减管理工作。通知规定,凡改变农用地性质不能再用于农业生产的计税土地都应当按照实际情况予以核减,并相应核减农业税依率计征税额,绝不能将这部分农业税平摊到其他纳税农户头上。

二、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改革

明确对国企产权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国资委近日明确对国企产权改革的若干意见,表示对当前情况下进行MBO明确持反对态度,认为大型国企不宜进行MBO;认为应坚定不移地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造,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应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不失时机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使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在推进中不断规范,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国资委批准国航改制。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9月30日在京正式成立。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人,召开了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国航深化改革、优化资本和业务结构的重大举措。

三、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启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9月29日召开会议,正式启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根据会议部署,当前必须抓紧开展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有:组织开展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清理,解决标准之间交叉、重复和矛盾的问题;以食品安全标准为重点,发布《全国食品标准2004—2005年发展计划》,启动一批重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今明两年须完成约600项食品标准的制修订任务。

三部委联手整治酒类市场。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9月29日联合召开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电视电话会议,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要求,部署全国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各地一是尽快消除体制障碍。要坚持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快全面清理酒类管理的各项规定和政策,废除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消除酒类市场的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做到依法行政。二是全面开展清仓查库。清查重点是酒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渠道、包装质量等情况。三是集中开展一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违法行为的联合行动。重点检查城乡结合部的集贸市场和餐馆等酒类经营场所,重点打击制售甲醇、工业合成乙醇勾兑酒类商品和仿冒知名品牌的违法行为,防止假酒毒酒流入市场。

国家药监局划分企业信用等级加强监管。国家药监局日前出台《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根据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把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研制单位,分为守信、警示、失信、严重失信四个等级。对被认定为守信等级的,给予政策支持;对被认定为警示、失信或者严重失信等级的,采取防范、提示、加强日常和专项监管等措施予以惩戒。

四、地方改革

太原市加大查处传销的力度。《太原市查处传销和变相传销办法》9月25日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13次会议上通过。《办法》共20条,给传销和变相传销做了明确界定,并规定了处罚办法。《办法》明确了政府和执法主体的职责和配合机制,为从源头上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五、其他领域改革

国家调整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国务院西部办日前表示,我国对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作出调整,今后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将改补现金,国家向退耕还林户提供粮食补助标准不变,粮改钱是根据国家粮食库存现状提出的,也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具体措施。

国家林业局规范大户退耕还林政策。针对近年来一些地方陆续出现的计划任务分配不合理、大户侵害农民利益、管护责任不落实、大户利益得不到保证等问题,国家林业局近日下发《关于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大户承包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大户退耕还林做了相关规定。明确进一步增加大户承包实施退耕还林的透明度,防止弄虚作假。

科技部近日发布《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作为指导性文件,《决定》在总体上、方向上对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引入信用管理机制进行指导,说明科技信用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地位作用、管理对象、管理依据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并对科技信用信息的界定、评价、记录、整理及使用等进行了初步规范。

进一步放宽外商在华采购出口政策。商务部9月23日表示,将进一步放宽外商在华采购出口的政策,进一步满足跨国公司不断增长的采购需求。将允许外商在部分地区兴办独资的出口采购中心,从事采购中国境内产品出口的业务及相关配套服务。此举意味着外商可以独立法人资格开展出口业务,并可享受中国内地企业同等的出口退税待遇及相关政策。

近期建设规划 篇7

为贯彻落实2008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 水利部、财政部于2008年8月启动了《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并于近期完成了规划成果。2009年6月29日, 水利部在京召开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审查会。

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主持会议并讲话。他指出, 经过60年的建设, 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以堤防、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等为主的防洪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基本能防御主要江河常遇洪水, 超标准洪水有预案。然而, 我国江河防洪体系中, 中小河流和蓄滞洪区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特别是中小河流防洪标准普遍偏低, 防洪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治理滞后, 常遇洪水下就可能发生较大洪涝灾害, 对我国城乡尤其重要城镇和农业主产区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一些地方特别是中西部财政困难的地区, 由于受财力限制, 中小河流治理投入不足, 特别是近年来取消“两工”后, 群众投工投劳对中小河道的治理大幅度减少, 而政府主导的河道疏浚投入机制和管理体制未及时建立和健全, 许多中小河道淤积严重、河道萎缩, 行洪能力逐步降低, 中小河流的水灾损失和人员伤亡所占比重逐年增加。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把加快中小河流治理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作为推进民生水利的重点内容。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表示, 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党组的部署, 编制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他强调我国中小河流面广量大、比较分散, 治理项目管理难度较大, 要认真研究和探索中小河流治理新的机制和模式, 精心组织实施, 保证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效益。同时也为其他面上项目的管理提供好的经验。

会议听取了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关于规划初步成果的汇报, 通过了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专家审查意见。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并讲话, 特邀专家以及部有关司局等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秀山县交通近期发展规划研究 篇8

1 交通发展状况

1.1 交通发展现状

秀山县内已有公路、水运和铁路运输方式,尚无航空运输及高速公路运输等较为快捷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和铁路在全县运输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公路:秀山地处重庆市与渝鄂湘黔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结合部的交通枢纽位置,有正在建设的渝湘高速公路及国道319线、国道326线途经秀山,另外有省道304线、县道平贵路、龙石路、秀溶路等干线公路,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一线两轴五射”铁路公路主骨架。秀山县2008年年底共有道路732条,共2 121 km,按公路技术等级划分见表1。

水运:秀山现有291 km航道中,可通航河流少、里程短,通航里程仅为52.60 km,且均为等外级航道。现有可利用岸线20余千米,已利用的岸线仅0.5 km,利用率仅2.5%。

铁路:秀山境内目前仅有渝怀铁路,起于妙泉乡小浩,止于兰桥镇大路,全长64.5 km。

1.2 交通量现状

秀山县历年来的客运量及其增长率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近年来秀山县的客运量增长率波动较大,2006年的增长率为3.05%,而2007年的增长率却高达59.01%,1999年~2008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7.9%。

秀山县历年来的货运量及其增长率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近年来秀山县的货运量增长率波动较大,2000年的增长率为1.42%,而2004年的增长率却高达106%,1999年~2008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3.64%。

1.3 交通量预测

1)交通发生与交通吸引总量预测。为了对居民出行、道路客流流量流向等基础资料进行科学分析,需要把研究区域分成若干个交通小区。秀山县近期交通发展规划时,按照内部交通小区划分小,外围地区交通区划分较大的划分原则,将秀山县划分为18个交通小区。以2008年1月秀山县交通局对全县公路进行的OD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四阶段推算法”对秀山县境内的交通量进行预测,2015年及2020年交通小区发生与吸引总量预测结果如图1,图2所示。

2)交通方式分担量预测。2015年和2020年各交通方式客货运量分担比例如表4所示;结合规划年客、货运量预测值便可得到各种交通方式客货运量情况,如表5所示。

3)交通分布预测。将各交通小区的道路客流预测数据输入双约束重力模型,通过TransCAD交通规划软件计算得到2015年各交通小区之间的道路客流OD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2020年各交通小区之间的道路客流OD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

4)将未来规划年预测得到的OD矩阵表和发生吸引量等数据分配到现有路网当中,预测得到的2015年和2020年的OD矩阵以及发生吸引量等数据输入TransCAD交通规划软件当中,可得到如下交通量分配结果,如图5,图6所示。

由预测结果可知,到2020年国道319、国道326、省道304的流量均将达到20 000 pcu/d以上,现有的路网结构和技术标准不能满足交通发展的需要。

2 公路重点规划建设项目

2.1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2015年)

目前,秀山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一线两轴五射”铁路公路主骨架,基本实现了秀山县与周边城市的快速通达。为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及国省干道对秀山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应加快内连主城区道路、外接高速公路的相关项目建设,以加快客货流出入城区和上下高速公路的交通效率。因此,近期规划建成“一环四射两横两纵六联络”公路骨架,其中重点建设项目有:1)加快经过秀山境内的渝湘高速公路和秀铜高速公路建设,是秀山地区和境外连接的最直接的通道,可以有效的促进秀山县经济的发展;2)加快秀山境内公路主干线的建设,形成“一环四射两纵两横六联络”的公路主骨架;3)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强化城镇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期秀山县公路主骨架网络,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贯穿全县的“一环四射两纵两横六联络”骨架公路,具体为:

一环:城市外环线,凉亭—武营—官庄—凉亭,31.3 km。

一射:国道319线北段,官庄—新庄—建国—妙泉—龙潭镇(酉阳县),全长24.4 km;二射:武营—官桥—邓阳—梅江—大路乡(贵州省),全长36.5 km;三射:国道326线西段,凉亭—三合—清溪—隘口—红岩坝,全长34 km;四射:官庄—干川—楠木—川河—杉木湾(湖南省),全长34.95 km。

一横:楠木乡(酉阳县)—王家坳—妙泉—海洋—石堤—清水坪(湖南省),全长79.1 km;两横:贵州省(三阳溪)—云隘—钟灵—邓阳—国道319线(邓阳—洪安段)—湖南省(茶洞镇),全长31.4 km。

一纵:江丰乡(酉阳县)—溪口—溶溪—隘口—岑龙—石梁乡(贵州),全长63.6 km;两纵:长兴堡(湖南省)—平马—干川—石堤—大溪—后溪,全长57.8 km。

一联络:坝芒—凉桥—大塘—中溪,全长15.8 km;二联络:邑中—旺龙—沙帽—复兴—长岗—枫香塘,全长44 km;三联络:流秀桥—贵图—大田坝—回星,全长9.9 km;四联络:水源—河口—帅家—大田,全长20.57 km;五联络:龙池—洞坪—中山—宋农—里仁,全长21.4 km;六联络:美其—三阳—新场—杉木湾,全长21.22 km。

骨架网络技术标准近期四射线路新建或改建成一级公路,两横两纵以二级公路为主,联络线以三级公路为主,远期最终形成一级公路连接的快速干线网络。

2.2 中远期重点建设项目(2020年)

根据《重庆市秀山县交通运输规划(2009年~2020年)》,2020年秀山县人口将达到72.3万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中远期规划目标主要是完善公路网络结构层次,提高主骨架公路技术等级和公路网络的通达性,真正实现村村通等级公路的目标。表6为秀山县中远期公路重点建设项目。

3 交通运输发展

1)加快农村客运站建设:本着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合理规划和修建农村客运站,到2012年,实现全县32个乡镇建成五级以上(含五级)客运站10个、简易站22个;建成行政村候车亭70个,招呼站180个。2)加快威吉铁路的开工建设:规划建成威吉铁路秀山段,可以把秀山、印江、松桃连成一体,给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好处。3)完成铁路枢纽秀山县火车站的改造升级:结合秀山县实际情况,同时根据相关发展规划,在秀山县境内规划建设一个铁路枢纽——秀山火车站,近期主要完成秀山火车站的改造升级。4)加快修复整治可用的航道码头:充分利用秀山县的内河航道资源,修复整治可用的航道码头,结合秀山县的铁路、公路交通体系,充分发挥铁、公、水联运的效率。5)加快规划新建秀山县民用飞机场:由于目前秀山废弃的军用飞机场坐落在城区,拟规划新建一个飞机场,坐落于梅江镇两路村,同时配套修建县城至机场高速公路。

4 结语

本文在分析秀山县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秀山县交通近期发展的模式,并以此提出了交通运输近期及中远期重点的建设项目,对指导秀山县交通建设管理工作,更好地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韩直.重庆市秀山县交通运输规划研究报告[R].重庆: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2009.

[2]王炜.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詹运洲.城市客运交通政策及交通结构优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卢新天.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方向的思考[J].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2002(3):21-23.

近期建设规划 篇9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下称“规划”) 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落实手段、政府进行城市建设的抓手, 尤其是在“一张蓝图”的背景下, 在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无需赘述。以江宁区为例, 围绕“供需分析—以供定需”展开, 在研究过程中, 通过对建设用地物质空间属性的解读和剖析, 认识当前建设用地利用的状况, 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趋势, 分析建设用地潜力, 预测建设用地利用规模, 提出实现空间目标的空间策略。

2 建设用地需求规模预测

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规划方法。在借鉴国内外建设用地规模需求预测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江宁区现阶段城市用地结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政策导向等因素, 充分考虑镇街、园区、平台的发展需求, 通过调研、访谈、资料收集等形式汇总项目诉求, 将城市用地项目分为经营性用地和公益性用地2类, 其中经营用地项目主要包括工业、商业服务业、居住等用地类型和项目;公益性用地主要包括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房、综合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绿地等用地类型和项目。经营性用地主要依据目标、产值, 并结合用地效益测算规划期内的用地需求, 公益性用地主要以各类用地利用结构现状为基础[1], 以带动城市转型发展、更好地满足市民生活为目标, 预测规划期内的用地需求。

2.1 经营性用地需求

2.1.1 工业用地需求

1) 固定资产投资法

固定资产投资法是依据过去一段时间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趋势、工业资产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关系, 预测目标年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工业资产投资所占的比重, 对比同类工业用地亩均投资强度, 确定工业用地的规模。

由江宁区2010—2014年固定资产分析可知, 过去五年江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连续上升, 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下降。其中, 固定资产由公共财政投资和市场投资2部分组成, 市场投资由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其他产业投资2部分组成, 2010—2014年工业投资总额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占比维持在60%左右。

根据《南京市江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 “十三五”期间江宁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稳定在900亿元, 预测工业投资占60%左右, 按照过去经验维持不变, 则2016—2020年全区累计工业投资总额稳定在540亿元。

按照《江宁区制造业项目准入综合评价管理办法》, 江宁区投资强度不低于8.25×105万元/km2;借鉴《深圳市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标准》 (2012年版) 的相关经验, 综合确定将来江宁区工业用地投资强度1.2×106~1.6×106万元/km2。因此, 固定资产投资法预测江宁未来5年工业用地需求为16.87~22.50km2。

2) 园区平台诉求

园区平台上报产业用地项目累计16.44km2。

综合判断至2020年累计工业用地供给规模为16~20km2, 规划取中间值, 以18km2的规模保障工业产业的建设。同时, 根据各园区平台上报的项目类型及规模, 产业用地 (含工业、科研、物流) 中的科研、物流用地占总规模的10%左右, 因此规划预测产业用地的需求规模为20km2。

2.1.2 商业服务业用地需求

根据国土局提供的2011—2014年划拨和转让用地台账, 商业用地供给为1km2, 商住混合用地供给2.19km2 (按25%~40%的兼容比例, 折合商业用地约为0.55~0.88km2) , 年均供给0.39~0.47km2, 由此推算2015—2020商业用地需求为2.34~2.82km2。

未来几年江宁的商业用地需求会有所增加, 综合判断, 2015—2020年江宁的建设用地需求为2.5km2。

2.1.3 居住用地需求

规划综合相关规划的研究预测“十三五”期间江宁区年均人口增长2万, 至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为130万。

1) 趋势外推法

根据国土局提供的2011—2014年江宁区土地划拨和转让台账分析可知, 江宁居住用地年均供应1.68km2, 其中商品住宅0.55km2左右, 按此趋势预测2015—2020年江宁需新增居住用地3.3km2。

2) 房地产销量法

2011—2014年江宁区商品住宅年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过去4年江宁年均销售商品住宅145万m2, 假定商品住宅建设容积率为1.8, 则每年需新增居住用地0.8km2, 因此, 2015—2020年需新增居住用地4.8km2。

预测2015—2020年期间江宁居住用地需求为2.5km2。

2.2 公益性用地需求

对于保障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道路交通设施, 结合过去五年的用地供给水平和实际的建设需求, 规模预测如表1所示。

km2

按照上述方法预测, 江宁区2015—2020年建设用地需求总量为35km2。其中工业用地需求为18km2, 物流研发用地需求为2km2, 居住用地需求为2.5km2, 商业服务业用地需求为2.5km2, 复建房用地需求为2.1km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求为1.5km2, 公用设施用地需求为1.4km2, 综合交通设施用地为5.0km2。

3 建设用地供给策略

3.1 规模分配引导

通过用地潜力与需求分析得知, 江宁区2015—2020年新增潜力建设用地规模为29.7km2, 而2015—2020年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总量约为35km2, 用地需求大于新增潜力建设用地供给, 因而需要通过挖掘5.3km2存量潜力用地来满足城市建设用地需求。

3.2 用地类型指引

采用“差异供给, 挖掘存量”引导策略[2], (1) 新增潜力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工业用地和公益性设施用地, 其中经营性用地设置项目进驻门槛, 引入竞争机制, 按效益择优供给; (2) 其他经营性建设项目主要依靠存量改造来满足建设需求。

4 结语

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状分析, 分析江宁区用地潜力, 预测未来5年各类土地利用的规模, 同时确保未来5年规划空间的落位, 实现“以供定需”的目标, 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

摘要:通过对建设用地物质空间属性的解读和剖析, 认识当前建设用地利用的状况, 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趋势, 分析建设用地潜力, 预测建设用地利用规模, 提出实现空间目标的空间策略。

关键词:以供定需,规模预测,研究

参考文献

[1]孙施文.强化近期规划促进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J].城市规划, 2003 (3) :60-62.

近期建设规划 篇10

2013年三月份以来, 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接连发生, 吉林八宝煤矿“3.29”和“4.1”连续发生重特大瓦斯爆炸;“5.20”山东保利民爆器材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特别是2013年6月3日6时10分, 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米沙子镇的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大火灾, 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 国内外为之震惊。值得关注的是, 就在6-9月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刚刚结束, 还处在“回头看”周期中, 而且是在中石化组织的输油管道重大事故应急演练和管道安全的专项督查之后, 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岛输油管道严重泄漏引起巨大爆炸, 造成62人死亡, 100多人受伤。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引起公众与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络热议, 在国内外造成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 “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民之不安, 国可安乎?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风险, 已逼近公共安全底线, 值得警醒和深思。

近期连续发生几起重大事故初步调查分析表明:无论事故类型如何也不论发生在何时何地, 但在风险管理、执法监督、事故预防和应急准备等方面, 都普遍存在相类似的一系列缺陷与失误,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点, 再次凸显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 暴露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中涌现出的系统脆弱性, 其本质是结构性缺陷[1], 见表1。

客观分析, 在每一个事故背后, 几乎都存在非常复杂的原因, 从表面看, 个人或者个别部门责任因素似乎起到了很大作用, 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当出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之后, 几乎无一例外的被称其为“责任事故”。从宏观上认识, 一种现象反复且普遍出现, 就可以看成可能具有规律性特征, 这种规律反映出是在系统和基本面上出了问题。多年来, 我国安全生产实际情况证明, 仅仅依靠追究个人责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制度化建设上存在的深层次和基础性问题。实际上, 由于个人或单一因素造成重大事故的几率很低, 驱动力也十分有限, 而源于组织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和文化性因素的系统缺陷才是导致事故不断诱发、甚至同类事故反复出现的主要原因。

另外, 每当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之时, 我们都会采取下发文件、召开会议或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一系列行政干预措施, 力图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客观的讲, 这些办法对强化安全生产可以产生一定作用, 治标尚可, 但其长远的效果与持续性动力可能很有限, 难以治本。我国安全生产在执法监督、企业自律和职工素质等方面都有基础薄弱性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 任何形式简单的政策干预不但成本较高, 其实收效也不够显著, 也很难真正形成所谓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发出思想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号召, 在决定中特别提出: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要求, 为今后安全生产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当前, 为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 发展和创新安全生产制度化建设, 其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加强我国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本文围绕我国安全生产基础性制度化设计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供同仁讨论与批评。

1 执法监督“暗查”制度化, 势在必行

2013年六月上旬, 在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背景下, 国家安监总局对部分省市的企业进行突击式“暗查”, 这实质上是一项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机制的重要创新。国家安监总局派出由机关专业人员和聘请的安全生产专家等人员组成的第一批3个暗查组, 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插基层、直奔现场的形式, 突击对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仅在短短连续4天的暗查中, 在现场发现大量问题和隐患, 对于这次暗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 现场责令停产整顿整改或实施关闭, 并将进行挂牌督办, 抓住典型案例公开曝光, 强化宣传和警示教育, 反应强烈, 效果显著。根据安监总局领导介绍, 还将陆续派出暗查组对全国各地开展安全检查, 推动全国扎实开展彻底的安全大检查[2]。这种创新性的执法监察手段很快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好评, 但同时也在议论, 这种新的监察模式能坚持多久?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与推广?这实质上是关系到执法监督“暗查”的制度化安排问题。

安全生产 (职业安全卫生) 监察体制建立已有170多年历史, 在上世纪70年代初, 现代执法监察体制与机制已基本完善和成熟。对企业进行现场执法监督检查一直是安全生产监察机制的主体工作之一。

为确保执法监察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可信, 各国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对如何开展企业现场执法检查, 都有明确和具体的规定。特别是对执法监察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工作关系要求十分严格, 这些规定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首先, 任何一项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活动都不得以任何方式事先通知企业 (雇主) 。如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 相关法律都有“不得事先通知企业”的要求, 以防止企业 (雇主) 采取临时性措施改变现场状况, 甚至故意“造假”, 以掩盖违法行为。如美国职业安全卫生法中规定:对任何提前泄露和告知执法监察信息的人 (包括中介服务的技术人员) , 要处以1000美元的罚款或6个月以上的有期徒刑, 或两项并罚[3];如果监察员本人违犯了这条规定, 应立即免职或开除。

其次, 在美、英、日等大多数国家的相关法规还都明确规定:在现场执法监察期间, 监察员和技监人员都不得接受企业提供的服务 (包括宴请、娱乐、交通、住宿和与执法监察无关的消费) 。有的国家甚至明确规定执法监察人员不得由企业提供用餐, 如确需在企业用餐, 要事先向主任监察员 (处长) 报告, 且不能超出标准, 餐后要向企业支付实际费用。执法监察人员不得接受企业及其相关方任何形式 (包括实物、货币、礼品和有价证劵等) 的馈赠, 如在不知情的状态中已事实上收到, 必须向监察机关报告和上交。如有人违犯了相关规定, 依法同样要处以罚款、刑罚和免职。

第三, 即使在现场执法监察期之外, 执法人员也不得以任何理由参与和接受企业及相关方提供的消费性活动。监察员及其主要亲属也不得从事与所检查企业有直接商业关系的活动。

第四, 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在执法检查活动中, 必须遵守异地执法和廻避制度, 不允许安排监察员较长期在所居住地区内执行监察任务。如发现被监察企业的雇主或高管中有亲属或朋友关系, 监察员要主动提出廻避, 如故意不报告、不廻避, 就被视为违法。同时, 也要求执法监察人员要承担为企业保守商业机密的责任。

这些法律要求是整个执法监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暗查”制度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执法体系, 任何违犯这些法规的人员都会受到严厉处罚, 确保执法监察工作的严肃性。

借鉴国外的经验, 并密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应以这次“暗查”的实施为启点, 进一步推进执法监督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应围绕暗查的组织实施, 扩展为一系列制度化设计, 使暗查这一套工作方法有了制度的保证, 并应推广到省、市、县各级安监部门, 成为一个执法监督基本机制, 可以在现有安全生产体制基础的情况下, 进一步提高执法监督工作质量和效率, 使之成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 暗查制度也不应仅限于安全生产的执法监督, 就是在国家其他的执法监察工作, 如环境保护、食品卫生, 特种设备和一些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领域, 也都应按照“暗查”的原则, 建立相应公正、有效执法监察制度和自律体系, 系统性提高国家政府部门监察执法水平, 以得到公众的支持和信任。

2 事故分级与分级标准中经济损失指标导向性作用不容忽视

任何一项法律或是制度可能都具有两面性:约束 (规范) 性和导向性的双重作用。显然, 前者是法制的基本功能, 但法律条文的导向性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一个最初的制度设计可能对其导向性研判不足, 有些问题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涌现, 才可能被认识发现。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分级与分级标准中的经济损失指标在这方面具有一定典型意义。

我国现行生产安全事故分级与分级标准体现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93号) (以下简称493号令) 之中, 见表2。

注:引自国发493号, 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 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4]。

在这个事故分级办法中, 最关键部分是用死亡人数、重伤或急性职业中毒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数量这三个量化指标作为生产安全事故级别的划分依据, 我国火灾、交通和环保等多个事故灾难分级的原则与方法也大体相似。这些事故分级方法在实践中应用多年, 在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 开始逐渐发现这种事故分级方法在导向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值得关注。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经济损失数量是否可以与人员伤亡一样同列为分级指标, 由于两者价值观取向存在本质性区别, 而实际上, 这两项指标也根本无法等量换算。例如, 在国发493号令中: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 100人以上重伤 (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下同) , 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事故。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计算和比较, 1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无法与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严重性质相比!即使是一次死亡10人、3人, 甚至仅死亡1人的伤亡事故, 1亿元的经济损失也无法与之相比!因为人命关天, 我们的发展不能以人的生命为代价。这种事故分级方法现在不但在逻辑上很难讲通, 而且在实践中还可能产生错误的导向性作用。在许多重大或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 都出现过对保护生命与防止经济损失之间的犹豫或误导。例如, 在2013年“3.29”和“4.1”吉林八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中, 共造成53人死亡, 主要原因是前后两次冒险下井应急抢险, 而其主要动力之一是为保护十几亿投资建成的矿井。这样的案例, 曾多次反复出现, 这难道不发人深醒吗?

实质上, 这种事故分级方法反映了我国安全生产指导方针历史演变过程:从解放初期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较长期历史阶段, 我国安全生产的普遍口号是“生产要安全, 安全为生产”, 这一指导思想强调安全与生产同等重要, 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也同等重要, 有人甚至理解为“生产第一, 安全第二”。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 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是“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这里的“安全”包括了厂房、设备、产品、原料等国家财产的安全和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等许多内容, 这里的“第一”也并非特指人的安全与健康第一。

进入新世纪后,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党和国家开始提倡“安全发展, 以人为本”的思想。习总书记曾多次指出, 人命关天, 发展不能以人的生命为代价, 这是必须不能逾越的红线, 一再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一新的安全生产方针充分反映了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

现有的生产安全事故分级方法实际上反映了我国早期的安全生产方针。在“安全为生产, 生产要安全”的口号下, 很可能产生生命和财产并重的认识, 也可能出现安全生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导向。

在新的历史时期, 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已成为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识。在这种形势下, 在安全生产的法规中, 仍然存在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并重的相关内容, 显然不合时宜。因此, 建议应尽早修改与事故分级方法有关的法规, 去掉或妥善处理好直接经济损失这一指标, 避免对法律法规可能产生的歧见, 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3 从制度上保证事故调查客观、独立和公正

长期以来,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重特大事故频发, 给事故调查处理带来了很大压力, 而且一直是公众关注焦点。事故调查最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事故现场勘查、人证与物证搜集等专业性程序, 运用逻辑分析、法律符合性评估、实验检测和过程模拟等技术手段, 找出导致事故发生本质原因, 为今后预防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和为行政管理部门对事故的责任认定提供直接支持。因此, 事故调查必须要体现客观、公正、准确和及时的原则, 应该属于相对独立的专家和技术行为。

目前, 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主要由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组织和事故相关部门直接参加, 由于这些机构与部门可能既有执法监察权, 又有行政管理权, 使得事故调查的组织机构可能身兼“运动员”和“裁判员”两职。同时, 事故调查工作会因为难免涉及部门间权利和利益, 从而使过程和结果都受到影响, 难以保证事故调查处理的客观、公正、准确和及时, 甚至会由此而引起公众的质疑。特别是我国事故调查工作由于过多强调对单位和个人责任追究的导向, 对事故技术原因分析有一定影响。同时, 司法部门的先期介入, 实质也可能造成调查分析程序上的混乱, “先入为主”可能会影响对于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客观判断。这些年, 像“7.23”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和吉林“6.3”宝源丰特大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过程, 几乎都可以看到上述这些问题的影子, 实际上, 类似的案例还很多。

实现技术调查分析与司法行政处理分开, 可以充分发挥检测检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和专家的作用, 独立行使事故技术调查分析职责, 可以公正的为安全监管执法部门提供事故处理批复的依据。这既能把安监执法部门人员从繁重的事故调查工作中解脱出来, 从而可以把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预防性安全监察工作上, 又可以防止因本身监督管理职责不清而造成的自我保护、推诿责任和不正当行政干预等现象的发生, 同时还能减少事故调查人员和缩短调查时间, 节省行政成本, 有利于减轻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负担[5]。只有独立、公平和公正的事故调查才能具有公信力。

建议, 应组建国家、省、市三级以及特殊专业的事故调查专业技术队伍。各级事故调查专业技术队伍依据职责权限负责组织不同等级与不同类型事故的技术调查工作;通过规范的取证、采样、检测检验、模拟分析等技术方法, 确认事故直接、间接原因, 并依法出具事故调查技术分析报告;各级行政监察部门参照或依据事故调查结论提出事故责任处理意见, 可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下, 由有关部门集体讨论, 加强第三方的约束和多部门的相互监督, 最后由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对事故进行批复[6]。在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香港、台湾基本上是采用这种思路和方法组织事故调查工作。

4 建立现代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系统与指标体系

客观、准确事故统计指标, 一方面可以真实全面反映安全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可以指出事故预防工作重点和方向, 是安全生产宏观决策的主要依据, 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 信息收集和统计分析应成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重要基础性工作。

安全生产统计报告分析系统首先是必须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能比较客观、准确反映我国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其次, 在充分考虑到我国特点的基础上, 要注意与国际上规范的统计指标接轨。从上述两个要求上进行对照分析, 我国现行安全生产统计指标的确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 我国现在主要的安全生产统计指标之一———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就缺乏合理性。工业国家及我国工伤死亡人数与经济发展指标关系的研究表明:在工业化早期, 事故死亡人数与GDP之间一般呈正相关关系;到工业现代化阶段或后工业化时代之后, 两者之间或呈负相关、或联系不确定。我国在2003年以前, 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与GDP变化幅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联系, 但从2004-2010年的趋势分析看, 事故死亡人数与GDP之间已不完全呈现正相关现象。在这种背景下,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已很难反映安全生产的总体现状和分布趋势, 而且这类指标在统计学基础原理上也存在问题, 所以, 当前国际上几乎没有什么国家采取这类统计指标, 在已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 也很难进行自我评估和国际间比较。今后继续应用该指标是否还有必要?

其次, 如果在安全生产统计调查系统中, 仅报告与统计分析死亡事故为主的信息, 显然不够全面, 应增加非致死性伤害事故统计数据, 形成新的工矿商贸伤亡事故总量指标。在国际间, 一般均采用包括各种职业伤害在内 (死亡人数+重、轻伤人数+职业病患病人数) 作为职业伤害程度的事故总量指标, 也是安全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标识。如果仅重点统计死亡人数或在统计分析中单单列出致死性事故和死亡人数变化趋势, 显然不够全面, 不仅由于代表性不够, 导致抽样误差, 而且由于统计调查方法不够科学, 也有可能产生统计分析结果的系统性误差。因此, 几乎所有国家的分析显示, 非致死性伤害, 包括重轻伤和职业病 (尘肺、中毒、高温热害等) 等占职业伤害总量的95%左右;而在我国中绝大多数企业, 经常出现的事故类型也主要是各类重、轻伤和职业危害。统计年度内发生死亡事故的企业可能不到企业总数的5%。如此大量的伤害事故信息没有反映在统计和分析报告中, 其代表性将很有限。另一方面, 预防各类轻重伤害与职业病危害是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和主体, 按照传统的海因里希法则, 只有非致死性的职业伤害得到有效预防, 致死性伤亡的数量才能得到根本控制。因此, 应明确提出把非致死性伤害统计指标列入我国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之中, 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

第三, 重特大事故起数指标的统计分析应考虑其变异性和设有冗余度。

重特大事故具有离散随机小概率的统计学特点, 尤其在工业高速发展时期, 这种统计学分布不确定性非常突出。一个跨度小于五年的统计周期内, 重特大事故反复波动的幅度很大, 变异性很高, 很难呈现统计学的常态分布, 依据短周期统计数据预测今后一段时期 (小于5年) 重特大事故起数的绝对数的确很难, 如再将其列入统计学指标系统风险更大。建国六十多年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特别重特大事故的反复波动的特性非常突出, 近三十年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的变异度高达53.3%!而且在一个较短时间区间内重特大事故与其他统计学指标的关系也难见其规律性, 实际上, 仅依据前、后年度同一时期的“同比”分析, 就得出重大事故上升或下降的判断, 误差很大, 即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也没有多大实用价值[7]。

另外, 应注意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统计指标的精确度与可比性。

据统计报告, 中国2012年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为1.64, 而从资料查阅中得知:在近年, 美国的职业人群十万人死亡率为4.0左右;日本为3.8;欧盟中安全生产形势最好的德国为2左右;加拿大多年来差不多都在7以上;2011年是韩国在历史上安全生产形势最好的一年, 其十万人死亡率仍然高达13.9。如仅从统计数字看, 当前中国安全生产状况都明显好于这些发达国家和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体相近的国家, 似乎看来, 安全生产形势非但不严峻, 而且形势还一片大好!显然, 产生这样统计变量巨大落差, 并非反映了实际情况, 而是由于统计方法上的差异。这提醒我们, 为使十万人死亡率这一重要统计指标客观反映实际情况, 并便于进行国际间比较, 应对我国工矿商贸十万人死亡率的统计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改进。在严格执行我国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同时, 应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1) [8]中的行业分类, 对每起事故所属单位的行业进行认真填写。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采用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行业从业人数计算并发布全国及不同行业的十万人死亡率数据, 从而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多年来, 国际劳工组织 (ILO) 所采用的事故统计指标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事故伤亡人数, 这类指标主要是代表事故总量, 包括死亡人数、损失工作日三天以上的事故数和受伤害人数, 以及百万工时事故率;第二类是职业事故死亡率, 一般用十万人死亡率或百万工时死亡率表示;第三类是因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量。在其每年出版的国际劳工统计年鉴中, 采用这三类指标对世界各国的职业伤亡事故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对比分析。大多数国家事故统计指标也主要是在这三类指标的基础上扩展或演变而成。

事故统计指标的科学性与准确度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 这种水平与能力可以逐渐完善提高, 但不应与更高标准和国际化程度渐行渐远。今后若干年, 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也是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时期, 建立和完善我国安全生产统计报告系统与工伤事故指标体系基础性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为此, 建议对安全生产统计指标和信息报告系统作进一步评估和修改完善, 具体意见有:

一是调整或删去以经济指标为分母的“亿元GDP工矿商贸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指标;

二是增加包括职业危害在内的非致死性伤害事故统计数据, 形成新的工矿商贸伤亡事故总量指标;

三是进一步提高十万人死亡率统计指标的精确性与可比性。

查阅近十几年来的《国际劳动统计年鉴》[9], 发现其中有关中国职业伤害的统计内容出现了较大问题:在1993-1998年期间, 中国一栏中的数据尚比较完整, 基本可达到ILO统计标准的要求;在1999-2002年期间, 在中国一栏中, 只可查到不分行业的职业伤亡人数;在2003-2007年期间, 中国栏目内已没有任何具体数据信息, 其间位置只是用“……”表示;而2008年至今, 在《国际劳动统计年鉴》中“第8部分, 职业伤害”条目处的中国栏已被取消, 再也查不到关于中国安全生产情况的信息了, 连“……”也没了。当前, 除工业发达国家之外, 即便是我国的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泰国、菲律宾等许多发展中国家, 在这一部分中的统计数据都比较完整和连续。

我国已于2007年通过国际劳动组织登记, 加入了《国际职业安全和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 (155号) 》, 其内容中就有关于职业伤害统计报告的要求和承诺。因此, 出现这种状况, 与中国当前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 也与中国安全生产日益稳定好转的形势不相适宜。

5 加强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和全社会监督

在国际上, 大多数国家的安全生产 (职业安全卫生) 类法规中都明确规定了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如英国、美国的职业安全卫生法[10,11]中, 要求所有企业 (雇主) 都要建立确保劳动者参与的三方协调组织与制度;日本的劳动安全卫生法[12]具体规定在企业要成立由职工代表、安全卫生专家和雇主代表共同组成的“劳动安全卫生委员会”, 执法监督部门还要定期检查企业职业安全委员会的工作情况。我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也都有类似的法律规定。国际劳工组织 (ILO) 的《国际职业安全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 (155号) 》等一系列国际法规文件对此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这项制度是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基础建设, 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而且也是企业必须重视劳动者基本权益的要求。

我国在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等法规中, 也有尊重和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规定, 也要求工会要积极参加企业安全生产的活动, 但从组织形式和参与程序上规定得都不够明确、具体, 企业执行得也不够坚决, 这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缺失。为改变这一现状, 建议, 在现有国家公共安全监督检查体制与机制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强化企业职工和全社会公众对国家、地区和企业的安全监督监查。一方面, 要设计并建立企业职工监督检查和批评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机制, 例如, 在企业里普遍建立由工人代表、安全卫生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代表所组成的“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 从制度上保证企业职工参与安全生产有关的重大决策;监督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及时反映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的要求和投诉;鼓励和支持企业职工和公众直接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安全影响评价与可行性论证。同时, 要从制度上保护工人代表不会由于“得罪”企业而受到打击报复, 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这种机制既强化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内部约束力,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从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初步调查分析中, 几乎都可以发现, 企业对职工基本权益的忽视, 甚至压制, 这也是造成企业隐患突出、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 要增加安全生产相关信息的透明度, 要求在企业内部和面向社会公开企业安全生产状况, 包括危险源分布、事故隐患治理、安全管理现状、安全生产检查问题、职业危害预防和事故调查处理结果等几乎所有安全生产相关信息, 主动接受企业职工和社会公众的批评监督。例如, 在日本企业的网站上和厚生劳动省的官方网站上都可以查到所有登记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在来自企业内外的压力下, 使企业自然而然会增强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自我约束力。

6 强化监察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截至2012年底, 我国县以上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人员有77500多人, 乡镇专职安监人员12800多人, 合计20多万, 按此计算, 我国平均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安全生产监察人员数量已达到近4人, 超过日本的0.9名和美国的1.1名, 是这些工业发达国家每万名从业人员执法监察人员数量近四倍。但在实际工作中, 大家仍然感到由于人力资源缺乏而导致的监察力度不够。实际上, 政府的执法监察能力不仅取决于执法监察人员数量, 更为重要的决定性要素是监察员的素质, 即监管人员的品质和能力。

当前, 我国监察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监察人员专业素质急需提高。在2008年开展的“百日大督查”过程中所形成的几十份总结报告中, 有近70%以上报告指出:安全监察人员素质达不到行政执法的要求, 是当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有调研报告指出, 在南方某市安监系统的110名执法监察人员中, 只有4名具有相应专业背景;在同省另一以矿业为主城市, 全市的236名执法监察人员中, 只有3人是学过矿山专业;甚至在某县安监局的13名安监人员中, 竟没有1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另外, 在某省一个以化工为主要工业结构的城市中, 其安监机构的工作人员竟没有一个人具有化工技术的背景。另据一份调查报告反映, 在某大城市从事基层执法监察工作的人员中, 只有47.3%具有从事过相关工作的经历。最近听一位省安监局长反映:在省安监局所有工作人员中, 有70%左右是从部队转业的干部, 而其中至少50%左右从没有从事过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专业工作。这位局长感叹道:形势严峻, 压力很大, 但关键时刻, 又感无人可用。安监队伍的专业素质状况的确令人担忧。

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工业化国家在安全生产监察管理体系发展的过程中, 逐渐建立完善了职业化的监察员制度和组织, 在相关法规中对监察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做出了专项要求, 必须通过严格的选拔、考核和试用, 才能取得相应执业资格。其主要做法是:

第一, 从制度上规范监察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 包括:

(1) 规范安全生产监察人员选拔录用条件

安全生产监察人员选拔录用条件应当包括:品德素质优良;身体健康, 能够适应艰苦的现场工作;获得理工科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关领域企业3-5年实际工作经历;通过由国家安监部门统一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 (包括笔试和面试) 、选拔、试用和考核。

(2) 建立系统的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培养机制

职业化的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应当具有适应多个专业领域现场独立监察执法的业务能力。国家安全生产监察部门为此建立系统的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培养制度, 制定严格的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培养计划与方案, 具体的规定包括:

(1) 培训制度

安全生产监察人员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当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培训大纲接受上岗前培训和定期再培训, 保持业务知识不断更新。上岗前安全生产业务的连续培训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三个月。

(2) 见习制度

新录用的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应当有为期1年的见习期。安全生产监察机构指定有经验的资深监察人员, 对见习监察员采取带班的形式予以指导, 见习期满, 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现场执法。

(3) 责任区轮换制度

安全生产监察人员主要负责辖区内企业现场的监察执法工作, 所有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均应参与现场监察执法工作。为保证此项工作的公正性, 监察机构应当每2-3年对各监察人员所负责的辖区进行适当调换, 避免由于寻租效应, 而滋生腐败、渎职等行为。

(4) 考核、奖励与辞退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监察人员考核制度, 定期对监察人员监察执法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应当依据监察人员的执法监察记录, 对业务素质高和执法能力强的人员, 可给予职务与职称上晋升的机会, 或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在中央和省级监管机构中工作的监察员必须具有基层执法监察经验, 优秀基层监察员可优先选拔进入上一级监察机构。业务素质达不到监察执法业务要求的人员应按程序转岗或辞退, 有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坚决予以解聘。

考虑到我国现有安全生产监察员队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与需求, 建议可以分阶段实施监察队伍职业化建设:

首先, 严格遵守监察人员准入制度。国家统一规范学历、专业背景、实践经历等进入条件, 提高监察人员选拔录用的门槛, 确保有一定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人员进入监察队伍。国家统一规范新录用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包括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方面要求等内容, 逐步提高他们现场监察执法能力。

对于现场执法监察人员如缺乏专业背景和没有现场监察执法经验, 尤其是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和乡镇专兼职安全生产监督人员, 应当在明确其监察执法人员的身份和资格后, 通过3-5年的分批次的业务培训, 使其专业能力基本达到现场监察执法要求。经过培训仍然达不到现场执法要求的人员, 应鼓励其转岗或退出。

第二, 在美、日、欧等工业化国家的安全监察机构中, 人员的构成按其功能设置, 主要可划分成三部分:一是行政管理人员, 包括高层管理、文秘及后勤服务, 这些部门和人员主要是公务员和行政官员;二是专业监察员, 依据监察工作的实际需求, 划分成矿山、建筑和化工等专业监察部门, 主要承担各自领域中企业现场监察工作;三是技术支撑队伍, 主要承担检测检验、统计分析和安全技术等科技服务工作。这三部分人员构成了安全生产监察体系基础框架, 在职责上有明确的分工。考虑到我国监管机构人员构成的实际情况, 现有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中从事高层管理、立法、规划、科技管理、人事、宣传、培训、中介机构管理和其他综合事务的人员, 不必承担企业现场监察执法工作, 可以不作为监察执法人员。对于既有专业基础又具有现场监察执法经验的人员, 应鼓励其继续从事企业执法监督工作。

第三, 通过立法应逐步设立并实施监察员执业资格制度。监察员是从事企业生产现场事故隐患识别、违法行为查处的专业人员。我国应设立并实施监察员执业资格制度, 将现有人员和新选拔录用人员均纳入执业资格管理。通过采取统一规范监察人员任职资格条件、职责、职权和工作程序, 规范监察员调动、转岗、奖惩和辞退等方面的管理办法, 保证监察员应有的待遇和必要的工作与生活保障条件, 从而稳定监察员队伍[6]。

7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分级和政府分级监管

目前, 我国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严峻, 但从地区与行业分布来看, 差异颇大。从近几年的统计结果看,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以及建筑企业发生的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到了工矿商贸重特大事故总起数的80%以上, 表明重特大事故主要集中在高风险行业和隐患比较突出的企业之中。统计数据还显示:工矿商贸的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中有80%是发生在就业人口不到20%的高危行业中, 差异也非常显著。

国外的许多统计调查数据也显示, 20%的高风险企业导致80%以上的事故, 而在另外80%的风险较低企业中, 至少有50%的企业的风险更低,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概率更小,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有人将这种统计学特点简称为“二八分割”。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是普遍性矛盾, 而在部分行业企业中伤亡事故高发表现出的是矛盾的特殊性;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时, 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普遍性矛盾才可能迎刃而解。因此, 安全监管的重点应该放在20%左右导致事故多发的高风险企业, 这也是现代风险管理的主要指导思想。

为准确评估不同企业的风险水平, 需要全面掌握企业安全生产基本信息, 对所属行业、就业人数、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等信息开展调查分析, 进行危害识别, 依据已设定的企业风险评估指标和方法, 全面开展企业风险评估。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企业实施风险分级, 确定监察重点。最后综合考虑企业风险分级结果、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以及现有的监察资源, 按照“风险优先”的原则, 制定分级监察计划。对已划分出不同风险水平的企业应实施分级监管, 其基本原则是:跟踪监察高风险企业, 并使其绝对处于政府的监控范围内, 对于少数最高风险企业要采用通用标准, 严格要求;对于中间区域较高风险的企业要采用高标准, 其管理可依托中介组织进行技术服务, 政府只进行抽样的监督管理;对数量较多的较低风险企业, 采取高标准, 但其管理基本靠企业自我约束、自主管理。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安全生产监察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与方法, 其基本技术路线是: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 在对企业进行生产安全事故与职业危害风险评估基础上, 对其风险强度由高到低排序, 按照“风险优先”的原则, 集中监察资源, 对风险度高和守法纪录不良的企业, 优先组织执法检查, 尤其重点监督检查重大事故隐患突出亦整改不力和职业危害严重的工作场所。实施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监管, 可以使低风险企业从宽松的管理中获益, 并且能够使监察执法部门将有限的监管资源分配到最需要严加监管的高风险行业和企业, 提高监管效率。

实行企业风险评估和政府分级监管, 首先应在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内建立分级负责的工作制度。在风险评估和分级监管的工作程序中, 明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安监机构的职责。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制定全国工作方案, 提出企业风险评估和分级的指标及方法, 建立覆盖全国的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和统计分析软件, 并指导省、市、县级开展工作。但一般情况下, 国家安监机构并不直接到企业现场工作。

省级安全监管机构主要负责制定本省企业风险评估工作计划、组织职能培训、部署实施、监控质量、收集汇总本省数据、提出分析总结报告。省级安监部门现场工作量较少, 只对一些重点的高风险企业进行暗查式的执法监督检查。

市、县一级的任务是直接面对企业, 工作的重点是深入现场, 执法监督组织开展评估、督促进度、保证质量、收集调查评估信息、汇总整理数据、做出分析总结报告并上报。

国家省、市、县不同级别的安全生产监察机构分工不同, 各负其责, 互相支撑, 形成系统。建立这样一个工作系统, 可以在所有企业中逐步推行风险管理的方法;也可使各级安监机构, 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企业职业安全卫生信息, 实施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的监管措施;同时, 还可促进整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使安监部门在技术能力上有一个质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规模总量日益扩大、经济高速发展, 企业对安全生产监察需求不断增加;在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背景下, 已凸现出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安全生产监察基础薄弱、监察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13]。“没有差别, 就没有监管”, “风险分级监察”是现代的安全生产监管理念, 有利于解决我国目前不断增长的安全生产监察需求与安全生产监察力量相对较弱之间的矛盾, 实现对重点高危行业或企业实施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监察。

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大系统, 它涉及到体制、机制和法制的顶层设计, 又关系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基层和基础性工作, 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未来的战略性任务。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已进入历史拐点, 在新的形势下, 应逐步实现从传统的事故推动式管理模型向现代的目标拉动式指导思想转变, 只有坚持不懈的推进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才能适应当前与未来不断发展的要求。“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当下, 只有切实把安全生产基础认真做好, 才能从本质上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和根本性好转。

摘要:针对近期我国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事故多发的特点和原因, 认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系统脆弱性,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基础薄弱, 本质上是结构性缺陷。提出当前最紧迫的战略性任务是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制度化设计与安排。建议:逐渐实现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暗查”制度化;事故分级与分级标准中经济损失指标的导向性作用不容忽视;应从制度上保证事故调查客观、独立和公正;建立现代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系统与指标体系;从制度上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强化监察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安全监督应实行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分级与分级管理。

近期改革动态 篇11

一、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资本市场营业税优惠政策出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出通知,出台资本市场营业税优惠政策,并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优惠政策包括:准许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代收的证券交易监管费从其营业税计税营业额中扣除;准许上海、郑州、大连期货交易所代收的期货市场监管费从其营业税计税营业额中扣除;证券公司为证券交易所代收的证券交易监管费、代理他人买卖证券代收的证券交易所经手费、为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代收的股东账户开户费等费用准许从其营业税计税营业额中扣除;准许期货经纪公司为期货交易所代收的手续费从其营业税计税营业额中扣除。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营业税优惠政策明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出通知,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营业税优惠政策做出明确规定,并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通知明确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活动免征营业税,是指其雇工7人(含7人)以下的个体经营行为;服务型企业是指从事现行营业税“服务业”税目规定的经营活动的企业。原有的企业合并、分立、改制、改组、扩建、搬迁、转产以及吸收新成员、改变隶属关系、改变企业名称和企业法人代表,不能视为新办企业,不能享受下岗再就业新办企业相应的税收优惠。

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国务院副总理黄菊1月4日强调,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要继续抓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两家试点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加大考核和持续监管力度。其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也要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要继续扎扎实实地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在国家的支持下,改革产权制度,转变经营机制,真正达到转换机制的目的。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银监会实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银监会日前颁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办法》自2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由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采取评分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其中,综合评分90分以上为一级,即被评价机构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各个环节均能有效执行内部控制措施,能对所有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控制,无风险控制盲点,控制措施适宜,经营效果显著。

证监会修改保荐人制度。中国证监会2005年1月4日对保荐人制度做出适时修改,放宽保荐代表人的注册和资格维持条件,并规定一个保荐代表人同时只能推荐一个项目。

信托公司自营业务与信托业务实施分离。银监会1月6日发布通知,要求信托公司将自营业务与信托业务互相分离,确保自营业务和信托业务部门及员工在各自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责,保证各项业务的相对独立。

证监会股票发行询价制开始实行。中国证监会1月14日宣布恢复新股发行,同时股票发行询价制度随之实行。

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建立。保监会制定的《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基金由保险公司缴纳形成,按照“集中管理、统筹使用”的原则,在保险公司被撤销、宣告破产等情形下,用于向保单持有人或者受让公司等提供救济。《管理办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险保障基金的部门规章,标志着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正式建立。

二、国有企业改革

国资委对16家央企进行独立审计试点。国资委日前选聘会计师事务所对中化工集团、二重集团等16家中央企业,进行2004年中央企业的财务决算报告的审计试点。由国资委出具审计费用是该试点的一个突破,试点表明国资委正在做实对其所管中央企业的财务监管。

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国资委负责人1月14日强调,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目的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重点在规范,关键在考核。推进这一改革,不能离开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不能离开国有企业的现实状况,不能盲目与其他所有制企业攀比,不能脱离职工群众,要体现企业家的社会价值,又要提倡奉献精神,还要考虑职工的承受能力。国企负责人的薪酬要纳入厂务公开,接受监督。这一改革总的原则是差距要适度,不要大于地方国资委组建时实际形成的差距水平。

三、垄断行业改革

民航总局放宽航运经营准入。《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规定》1月15日起开始施行,这标志着民营资本和外资今后申办公共航空运输企业不受限制。设立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要求具备的条件:不少于3架购买或租赁且符合要求的民用飞机;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具备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管理能力,法人代表为中国籍。《规定》同时明确关联企业不得开办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外商投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由中方控股等。

铁路建设市场将开放。建设部和铁道部日前发出通知,将扩大开放铁路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三大领域市场,社会上具备较高资质的建筑企业将有望参与铁路建设,这标志着长期相对垄断的铁路建设市场将向全社会开放。

四、科教文卫体制改革

国家对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新体系已初步建立。财政部、教育部近日表示,自2004年开始的以改革财政贴息方式、延长还贷年限、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经办银行、建立贷款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已初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新体系。

《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出台。卫生部近日制定并发布该《规定》。《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要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明确卫生监督的任务和职责、健全卫生监督工作的运行机制和完善卫生监督工作的保障措施。

卫生部将改革以药养医机制。卫生部1月10日表示,今年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改革“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医药价格,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五、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2005年中国再降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降至9.9%。经国务院批准,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将由10.4%降低至9.9%,涉及降税的共900多个税目。运用关税手段,调节出口节奏和结构。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外衣、裙子等六类纺织品从量征收出口关税;为保证农业春耕用肥需要,作为临时措施,对尿素从量征收三个月的出口关税;对电解铝、铜、镍等部分高耗能产品和资源性产品恢复征收适当的出口关税。

六、地方改革

浙江省进行我国首例水权交易。浙江省东阳市横锦水库引水工程1月7日向义乌市通水,这项水权交易是由水资源缺乏的义乌市和水资源丰富的东阳市在2001年前达成。由义乌市政府出资2亿元,一次性向东阳市购买5000万立方米永久性用水权,这是我国的第一例水权交易。

北京市规范监事会工作。《北京市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办法》1月12日颁布,此次颁布的新办法规定:企业负责人不得担任监事会中的企业职工代表。监事会主席、专职监事实行回避原则,不得在其曾经管辖的行业、曾经工作过的企业或者其近亲属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企业的监事会中任职。办法还规定,代表市政府进驻国有企业的监事会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经营行为有可能危及国有资产安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者侵害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等紧急情况,应当及时向市国资委提出专项报告。

北京市对商业零售企业进货交易行为规范。北京市商务局和工商局1月7日下发《北京市商业零售企业进货交易行为规范(试行)》,《规范》将于2月1日起开始施行。

七、其他领域改革

中央建立健全反腐体系。中共中央日前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强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电石、铁合金、焦化行业市场准入政策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电石行业准入条件》、《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焦化行业准入条件》。要求各有关部门在对电石、铁合金、焦化生产建设项目进行投资管理、土地供应、环境评估、信贷融资、电力供给等工作中要以行业准入条件为依据。

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建立。为解决化肥常年生产、季节使用的矛盾,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制定并公布了《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建立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

《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实施。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制定了《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并从1月1日起开始实施。

进一步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工作。农业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充分认识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草原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力度,认真组织实施草原保护建设项目,继续做好草原防灾及监测工作,积极推进草原监理体系建设。

近期建设规划 篇12

1 场馆建设成果

1.1 健全完善老馆公共基础设施, 场馆环境明显改善

(1) 对文物及老旧建筑进行了维修、改造。在上级有力支持下, 我馆斥资180余万元对惠宇楼、卢作孚旧居、生教楼以及沿街围墙、门房、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投入100万元实施并完成了地质楼抢险加固修复工程;委托编制完成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并启动了旧址基础设施建设。

(2) 展陈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改造并利用原脊椎动物陈列大楼部分场地, 开设地矿标本临时展示区, 并增设了大型地矿标本室外展示区1处, 共展出地矿标本395件 (套) 。同时, 进一步完善引导说明系统, 对园区内陈列的大型地学标本, 如巨型木化石、岫玉、彩玉等设置中、英文解说文字, 共新增科普及导览标识120件。

(3) 消防安全系统进一步完善。更换了部分电路, 实施了安全技术防范工程, 建成视频监控镜头52个, 红外对射38对 (5个周界) , 红外双鉴65个, 玻璃破碎42个, 防抢按钮24个, 广播11个, 拾音器30个, 门磁开关32个, 巡逻系统20个点, 并设立了报警监控室、中心控制室, 增添了自卫器具、通讯工具, 使展厅、库房及文物建筑等安全防范能力有较大提高。

(4) 配套服务设施设备进一步健全。我馆加大了对馆区讲解服务、绿化环境、卫生保洁等设施设备的投入。添置自助语音导览器50套、行李包寄存柜2套、环卫设施20套、观众休息座椅40张、空调21台、除湿机10台, 并新增饮水机、轮椅、婴儿车等配套设备, 进一步完善配套, 提升服务。

1.2 围绕新馆建设为中心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科普基础设施按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要求以及4A级景区标准建设。

(1) 科普场馆规模进一步扩大。新馆土建施工单位于2009年底进场。通过不懈努力, 目前土建工程接近尾声, 进入设备安装和室内外装修阶段。新馆占地面积18,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 000平方米。经过多次进行展区设计、功能分区调整等工作, 使展厅面积增至16, 252平方米, 展陈规模达到全国一流标准。

(2) 陈列展览内容更加丰富完善。经反复修改、完善陈列大纲, 研讨、深化展教理念及展陈设计, 并通过分段式招标征集展陈方案, 目前已初步确立了新馆《地球奥秘》、《生命激流》、《恐龙世界》、《生物万象》、《生态家园》、《山水都市》6大板块组成的基本陈列, 使展陈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完善。

(3) 展教空间、手段更加多样化。一是配合建设期业主建好临时展厅、报告厅、影像厅、科普活动室等展览教育场所, 加强多媒体及互动展项的研发, 实现展陈方式现代化、科学化、多样化。二是配合编制完成了前广场绿化方案, 启动了广场建设, 全力打造“馆园合一, 融入自然”项目特色, 使科普空间将从室内延伸到室外。

2 人员队伍建设

2.1 加强科普人才培养力度, 队伍综合素质有效提升

(1) 引进人才。自命名以来, 我馆根据建设需求先后引进博士3名, 硕士6名, 学士12名, 使专业科普人员数量达到49人, 占全部在职职工人数的74% (其中, 中级职称及以上或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以上的45人, 占全部在职职工人数的68%) , 进一步加强本馆科普、公众教育力量。

(2) 拓展志愿者科普队伍。一是结合我馆科普活动的开展, 在高校及社会中吸纳高素质的义务讲解员、科普志愿者, 保持了大学生志愿者年均60人以上。二是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 并充分发挥“重庆自然博物馆之友”的组织力量, 举办讲解大赛、知识竞赛等活动, 提升志愿者队伍科普水平。三是积极与中小学校共建教育基地, 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后备科普力量。

(3) 加强员工培训。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加强员工科普能力培训。先后选派出2人出国考察培训, 7人进行专业培训及交流学习, 26人次参加科普理论研讨会及全国性学术会、学会理事等重要学术交流活动;送出6人挂职锻炼、1人支教;委培研究生1名;5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馆内授课并指导工作, 活跃了思维, 开阔了视野。

2.2 扩充科普协作单位, 有效促进专业交流和学习

(1) 加强馆校合作。我馆充分各大、中、小院校资源, 扩大义务讲解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伍, 并将学生志愿讲解、志愿服务活动纳入社会实践、专业学习的范畴, 使学生成为普及国土资源知识、宣传国土资源国情的有生力量。目前我馆已与朝阳小学、西师附中、西南大学、涪陵师范学校、内江师范学院等20余所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建立长期的“馆校合作”关系。

(2) 与同行业博物馆其他科普单位建立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已先后与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中国地质博物馆、Nova Scotia自然爱好者联盟、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等机构建立馆际友好合作关系, 在人员培训、信息交换、专家指导、展品交流等多方面进行探讨, 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为促进馆际交流合作, 提升我馆科普人员的专业水准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3 科普工作及成果

3.1 开展重大科普活动, 扩大社会影响

(1) “世界地球日”活动多措并举, 反响良好。一是策划并实施了“地层百页书——恐龙及古生物化石展”, 进行骨架模型展示及恐龙装架、制作等科普知识咨询。二是按照国土资源办公室要求, 策划了《走进科学殿堂, 保障科学发展专题展览》地球日专题展板。三是在人流密集的商场或广场设立联合宣传点, 开展“恐龙模型DIY制作”互动项目。四是与《重庆时报》联手开展“全市小学生兴趣班走进科技场馆”活动, 并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进行活动的前期宣传、后期专题报道及在论坛发贴。活动期间制作展板21块, 悬挂横幅3条, 发放宣传单150份, 发放宣传礼品1300份, 接受咨询群众5000余人, 全部受众约4万人。有效宣传地学知识, 普及地球保护观念, 引导公众支持和参与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2) “科技活动周”多方合作, 成绩显著。一是开展了“龙腾渝州”——重庆自然博物馆龙年恐龙科普活动。二是在朝阳中学、珊瑚中学举办了“走进民众、科普惠民”科普系列讲座。三是联合西南大学“作孚学社”开展了“文化北碚, 灵韵山水”讲解大赛。四是与重庆一中合作建立校外科技辅导团, 带领学生参加27届全市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我馆专业人员指导高中组学生撰写的4篇课题论文均获大赛一等奖, 并获得“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参赛资格, 其中两篇论文还取得了参加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活动的申报资格。

(3) “国际博物馆日”形式新颖, 内容丰富。一是在人民广场举办《建设市民喜爱的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型图片展, 并开展调查问卷活动。二是举办“与专家同行, 与远古生物对话”专题讲座活动。三是配合“重庆文化遗产月”在巴国城开展“博物馆日主题宣传活动”。四是开展“古生物化石进校园, 伸出双手献爱心”科普活动, 为北碚区特殊学校捐建“自然科普园”1个, 捐出古生物化石模型及动物标本57件。全部活动受众约3万人, 有效促进了公众对科普教育事业的参与、了解, 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和热爱。

3.2 开展日常科普活动, 打造科普精品

(1) 进一步加强免费开放。为充分发挥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职能, 我馆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升服务等手段, 扩大免费开放。先后招聘讲解员9人, 培养义务讲解员200余名, 累计讲解1500场以上, 保证年均免费开放300天以上, 馆区接待观众12万人以上 (其中, 2009年120, 124人, 2010年128, 653人, 2011年190, 016人) , 年均接待人数较命名前一年增长了46.2%。

(2) 开展社会化国土资源科普活动。一是联合社区实施了“社区科普惠民”计划, 以科普长廊、科技巡讲、科普展板等形式普及矿产资源、土地保护、节能减排、防震减灾等科学知识。二是配合“科普下乡”活动, 送展览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到基层等。策划推出了《低碳家庭》、《泥石流灾害防治》《恐龙的身世》《奇异的石头》等以地球科学为主题的小型展览, 并采用直接送展和向各区县配发展览光盘的方式联合送展。仅2010年一年就高质量完成152场送展下乡任务, 接待观众123, 420人。

(3) 开展国土资源青少年教育及实践活动。一是与各大、中、小院校建立联合机制, 举办国土资源知识竞赛、资源环境保护征文比赛、讲解大赛等活动共8次, 并设立奖项, 激发学生对国土资源知识学习的兴趣。二是针对青少年创建了“惠宇大讲堂”, 年均举办低碳环保、宝玉石鉴定等相关科普知识专题讲座5次以上, 有效促进学生对国土资源科普知识的探索、学习。三是配合学校开展校外教育工作, 通过搭建自然课堂, 开展学生科研课题辅导、户外观察与实践等活动, 使博物馆成为其固定的科普实践基地, 并把地学科普知识纳入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4) 利用馆藏古生物化石优势, 打造科普展览精品。我馆以高质量的科普展览为核心, 实施“走出去”战略, 送展览出馆门、市外、境外, 拓展科普展览渠道。命名以来, 共举办各类主题鲜明, 内涵丰富, 形式多样的古生物化石及地矿标本展览28次, 接待观众约500万人次。其中, 2009年举办的《地球王者——中国侏罗纪恐龙化石展》集中、完整地展示了侏罗纪时代恐龙群体的生物特征、价值、面貌, 内涵丰富、颇受好评, 并在“2008-2009年度重庆市博物馆优秀展览项目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奖;2010年与重庆科技馆联合打造的《聆听恐龙的呼唤——大型恐龙化石展》, 集中展示各类古生物化石精品125件, 其中完整的恐龙骨架28具, 展示面积达5000平方米 (室内3200平方米, 室外1800平方米) , 将我国恐龙展览的规模和档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10年在杭州西溪湿地举办的《自然结晶湿地精华——地矿标本展》再次丰富了科普展览内容, 掀开了国内矿物晶体流动展览新的一页。

(5) 建立合作机制, 开发科普互动项目。一是加强馆校合作, 以校园科普展览、讲座、竞赛为载体, 推进科普工作。二是积极争取市局与市委宣传部、市科委、市教委、市科协、市社科联等单位的联合, 争取专项经费, 开发、推广并实施科普项目。目前, 我馆联合区地震局申请共建的“国家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已获批前期启动经费。三是与北碚区旅游局、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联合联手打造了“北碚文化之旅”、“北碚抗战文化旅游”等旅游线路, 进一步实现了科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3.3 加强科普研究及科普作品创作, 丰富科普成果

(1) 科普研究成果显著。一是完成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庆綦江侏罗纪木化石群及其埋藏环境研究》项目。二是成功申报了财政部专项《国土资源知识公众化传播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土壤类展教系统研制与展教系统试点建设》及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的项目《多变量统计学方法在珊瑚识别中的应用》2项重大科研项目。三是主持或参与各类调查、研究项目共计24项, 编制研究方案2个。四是发表研究论文83篇 (核心期刊20篇, 国外期刊11篇) 。

(2) 加强科普作品创作。一是为纪念建馆八十周年并配合《地球王者——侏罗纪恐龙化石大展》的举办, 编创了《地球王者》科普图册, 充分展示我馆收藏的古生物化石精品, 并推介、普及科研成果及科普知识。二是筹备出版《重庆自然博物馆地矿标本精品图册》和《重庆自然博物馆古生物标本精品图册》, 目前已完成2350件古生物化石标本的拍照、图片加工及信息完善。三是积极筹备《恐龙化石背后的故事》为主题影视作品, 宣传普及地学及国土资源科普知识。四是开发了恐龙蛋及恐龙头骨模型等纪念品, 并深受大众喜爱。

4 近期发展规划

坚持以《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工作计划2009-2010年》、《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十二五”科普工作规划2011-2015年》为指导, 加强基础设施、队伍建设、学术研究等工作, 有效提升科普能力、研发能力, 实现对老馆环境及配套设施的改造升级, 并围绕新馆建设, 丰富了展陈设备及形式, 提高人才总量、整体素质, 丰富科普活动, 提升科普创作能力, 较好的实现了科研项目的转化, 努力使硬件、软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1) 推进新馆建设, 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一是推进主馆建设, 早日开馆, 实现场馆规模进入全国前列。二是围绕科普基地建设要求, 充实新馆国土资源科普知识的展示内容, 并认真实施布展工程, 推出高质量的科普陈列。三是加强信息化、自动化建设, 全面提档升级收藏、展示、科研、安防技术装备, 达到现代化标准。四是加强新馆园区建设, 完善展示体验项目、配套服务项目, 实现展区空间的进一步延伸。

(2) 实施“人才强馆”战略, 建设创新型科普基地。通过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 招聘充实技术能手, 优化完善科普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 建立一支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国土资源科普队伍。确保岗位培训合格率达到100%, 注册志愿者达志愿者总数的50%, 在职职工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达85%以上。

(3) 创新科普活动内容及形式, 增强传播及公众服务能力。一是以“全国土地日”、“世界地球日”、“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科普社会活动为基础, 举办科普图片展、科普讲座、知识竞赛、科普征文、摄影、绘画等活动, 丰富国土资源科普内容。二是充分利用“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优势, 与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建立联合机制, 共享科普资源, 提升服务能力。三是加强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报道宣传, 扩大影响。

(4) 打造地球科学领域科研平台, 提升我馆的科研、科普能力。一是加强学术研究和经验交流, 提升科研水平。二是依托新馆设立重点实验室, 搭建古生物化石研究修复、地矿标本研究基地等研发平台, 提升研发能力。三是强化国土资源的内容和特色, 多挂牌, 有效整合科普资源, 为开发、实施科研项目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四是加强科研项目的转换, 做好旅游开发、产品开发, 创建品牌, 着力提高综合社会经济效益。

摘要:重庆自然博物馆自2009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以来, 一直把充分发挥科普基地职能、促进地学科学普及、推动我国国土资源科普事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以建设国土资源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工作目标, 并严格按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和《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命名暂行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 制订建设规划、加大投入、改善科普设施、提升科普能力, 在基础设施、人员队伍、科普研究及活动等各方面工作中均取得较好成效。

上一篇:医用输液报警装置下一篇:学生道德素质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