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采暖系统优化

2024-10-25

高层建筑采暖系统优化(通用12篇)

高层建筑采暖系统优化 篇1

0前言

在我国颁布的最新的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 10层以及超过10层或者高度大于28 m的刚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1]。在高层建筑中, 给水系统都需要使用加压系统, 加上整个建筑中各种排水、给水、消防、暖通等耗能越来越大, 节能意识的广泛传播, 迫使人们使用各种方法获得最经济的优化设计, 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节能能耗。高层建筑因其特殊条件, 具有更加明显的特点。

1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现状

1.1 水量浪费

1) 给水系统中各种管道在长期的运行中由于各种零部件出现老化、生锈或者破损会导致水量的浪费, 给水管道在接缝处、阀门连接处漏水现象也经常出现。特别是如果埋在地下的管道出现破裂, 由于不容易发现, 十分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

2) 给水附件的选择不合理, 也会导致出流量大于需水量, 造成浪费。另外, 一幢高层建筑的消防加压系统都是单独设置, 加大投资成本, 后期的运转费用过高, 大量的消防贮水以及定期换水需要耗费大量的水电资源。在设计方面给水分区、给水方式的不合理以及选择水泵机组的不合理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2]。

1.2 超压出流

所谓超压出流是给水配件前的压力大于最低工作压力, 积水配件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超过了额定流量。超出的流量与额定流量的差值即为超压出流量。高层建筑的给水系统必须在借助加压系统的作用下将水输送上去, 特别是将水输送到建筑物中最不利点的用水设备处。给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为了能够满足最不利点水头的要求, 必然会存在超压出流的现象, 虽然超压出流的现象不会破坏给水系统的正常工作, 但是当水压过大时, 水管在启闭的过程中十分容易产生水击以及管道振动, 加快配件的磨损, 影响其使用年限, 同时可能引起管道连接处的松动漏水, 水量浪费严重。

2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优化设计

2.1 分区

对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进行分区是因为普通的室外管网的供水压力无法满足高层建筑的用水点的额定水压要求, 必须借助其他的增压设备保证供水。进行分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避免出现负压抽吸导致回流污染的情况, 同时还能够避免管网出现噪音、振动甚至破坏的情况。但是分区需要选择合理的压力值, 进行合理划分[3], 通过公式计算分析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给水系统的优化设计[4]。

由于剩余水头是由供水高度以及管道的水头损失决定, 因此, 可以知道水泵供水高度下降时, 管道水头的损失也随之下降, 剩余水头同样下降。对高层建筑进行分区给水能够减小系统剩余水压, 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5]。高层建筑有三种不同的分区给水方式:并联分区给水、串联分区给水和减压分区给水。实际研究证明, 废水分区方式的选择对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优化设计有着重要影响, 串联与并联方式同样具有良好的优化效果, 减压方式的优化结果不明显。

2.2 给水方式

1) 给水方式有串联给水、并联给水、减压给水、无负压给水和室外高、低压给水管网直接供水五种形式。针对给水方式的优化设计, 需要考虑到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同时又需要考虑到经济投入。由于不同给水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针对特定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6]。

以某高层建筑为例, 进行给水方式的优化设计。首先建立一个系统层次结构模型, 将需要涉及的因素与目标一一列举出来。在全面考虑到各种意见的基础上, 关于给水方式的选择需要结合建筑占用面积、设备经济投入情况、供水安全可靠性、系统后期运行与能耗、后期管理。将给水方式的选择作为结构模型的第一层, 考虑因素作为第二层, 可供选择的给水方式作为第三层, 需要计算第二层元素对第一层元素的判断权重。通过权重分析可以发现占地面积对给水方式的选择有着最大的参考意义。另外得出采用变频泵并联给水方式的运行能耗要明显低于其他给水方式, 采用高位水箱并联给水方式的供水可靠性高于其他给水方式[7]。

2) 给水系统中采用的水泵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投资。水泵是主要的能耗, 能耗的合理性与水泵流量、扬程的设定有着直接关系, 另外还与是否处于高效运行状态、组合是否合理有关, 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考虑进行优化设计。以往的水泵有恒速水泵、变频调速水泵两种, 随着变频技术的广泛引用, 变频调速水泵大大提高了水泵的运行效率, 但是由于建筑内用水量处于变化状态, 导致变频水泵的水量与水压也发生变化, 容易导致电能的浪费, 因此, 需要在结合水泵工况点的基础上保证其运行高效。

3) 气压给水设备的作用是调节和压送水量, 提高增压与水量调节的作用。气压给水设备主要适用于需要升压但是不适用于高位水箱的建筑的给水系统。

2.3 水力计算

1) 优化设计流量中最大用水小时平均秒流量需要根据国家规定的生活用水定额、用水单位数、小时变化系数和用水时数, 公式为Qh=m·q Kh/3600·T, 其中Qh为最大小时平均秒流量, (L/s) ;m为用水单位数;q为生活用水定额, L/ (人·d) ;Kh为小时变化系数;T为用水时数。

2) 秒流量的计算公式:U0=q0·m·Kh/0.2·Ng·T·3 600;其中U0为生活给水管道的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平均出流概率, (%) ;q0为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m为每户用水人数;Ng为每户设置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数;0.2为一个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额定流量。

3) 管网水力需要根据建筑平面图和确定的给水方式进行计算。根据轴测图选择最不利配水点, 确定计算管路。应选择最佳的秒流量公式, 计算每个管段的设计秒流量[8]。生活给水管道水流速度见表1。

可以计算出沿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 从而得到管路总水头损失。

2.4 工程实例

某地区一幢28层的高层建筑, 层高2.8 m, 首先分析该高层建筑的用水特点, 包括日用水量、小时用水量, 通过分析发现该建筑用水量与用水时间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相关规范中关于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的规定具体见表2。

进行最高日用水量的确定, 通过实际分析发现最高日用水定额可以在规定值中选择, 小时变化系数应该选择规定范围中的下限值, 2.1即可。

针对给水方案, 考虑到建筑物的实际情况, 分别采用减压阀减压供水方式和变频调速并联供水方式分析其建设投资与运行费用。该高层建筑的市政管网水压为0.29 MPa, 该建筑的1~6层直接采用市政管网供水。根据相关规定, 高层建筑的给水系统竖向分区的最低卫生器具配水量的静水压不能大于0.45 MPa, 因此, 将该建筑物给水系统分为3个区, 1~6层为低区, 7~17层为中区, 18~28层为高区。低区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中区与高区采用二次加压供水。在能耗与设备费用方面只需要考虑中区与高区。给水方案给出两种, 第一种为恒速泵→高位水箱→ (高区、减压阀) →中区, 第二种方案为变频泵→高区、变频泵→中区。针对两种方案的设备选型与水泵日耗电量结果, 见表3。

通过表3可以发现, 两种给水方案中方案Ⅱ的日耗电量大于方案Ⅰ。方案Ⅰ中的高、中区用水量均是由水泵供水给水箱, 再由水箱供给管网。而方案Ⅱ中高、中区都是采用变频泵供水, 水泵工作消力池低, 导致耗电量大。

从经济因素方面进行考虑, 对比当地的各种设备价格, 发现方案Ⅱ的设备费用要高于方案Ⅰ。这是因为方案Ⅰ中的水泵是直接通过水箱供水, 设计流量设定为最大时流量, 方案Ⅱ采用变频泵供水, 设计流量为管网设计秒流量, 此次研究中设计秒流量大于最大时流量, 因此, 方案Ⅱ的水泵投资费用会高于方案Ⅰ。

综合性比较, 考虑设备投资和系统运行费用, 在同等条件下, 不考虑管网、泵房方面的建设投入, 只考虑管网的年运行费用和设备费用, 方案Ⅱ大于方案Ⅰ, 因此, 选择方案Ⅰ是最经济最优的方案。

3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优化设计建议

3.1 隔离使用无负压给水

无负压给水方式中的设备是在原有的变频调速给水设备的基础上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发展起来的, 无负压给水方式中利用了负压处理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真空抑制技术和稳流补偿器技术、全自动智能化控制技术、全密闭平衡技术, 能够保证与自来水管网直接串接供水, 但是管网不产生负压, 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自动、连续稳定的供水, 另外在非运行状态下同样能够保证良好供水, 其设备示意图见图1。

1-稳流补偿器;2-真空抑制器;3-负压表;4-过滤器;5-倒流防止器;6-压力传感器;7-排污阀;8-小流量保压管;9-旁通管;10-水泵;11-止回阀;12-阀门;13-压力控制器;14-压力传感器;15-控制柜

3.2 利用太阳能资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是实现优化设计的重要方面。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太阳能热水器。我国的地理位置使我国许多地区有较长的日照时间, 十分适合太阳能热水器。因此, 在高层建筑小区合理使用太阳能,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耗电量[9]。

4 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给水优化设计

高层建筑消防系统是我国强制性规定的消防措施, 供水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投资经济性、运行可靠性等。目前高层建筑中比较常见的供水方式有不分区高位水箱供水、分区减压水箱供水、双出口水泵供水、减压阀供水、分区串联供水等。结合实际情况考虑, 不分区高位水箱供水的使用的建筑高度大约在50 m左右, 投资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而采用分区供水中的减压阀分区供水方式, 则更加符合现代化高层建筑设计要求[10]。

关于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分区, 由于一般采用临时高压系统, 考虑到消火栓泵的扬程, 合理的分区不仅不会增加前期的经济投入, 甚至还能够起到节能作用, 符合优化设计的要求。在水力计算部分首先需要确定消防用水量, 这需要结合建筑的高度、燃烧面积、空间大小等。在水力计算中需要计算出理想状况下水枪射流长度、水枪喷射流量、水龙带水头损失、消火栓栓口所需水压, 确定消防给水管网的管径。计算消防给水管网的水头损失、消防水泵扬程、高位水箱设计高度。需要注意的是发生火灾的10min内由屋顶消防水箱供水, 当高区最不利点消防设备的水压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 应该同时采用气压给水设备或者稳压泵等加压设备有效提高水压[11]。

由于高层建筑中低层与高层的消火栓的水压不同, 实际的出水量较大, 为使上部的消火栓栓口水压满足消防灭火要求, 下部的消火栓往往压力过剩, 消防支管减压的目的在于消除消火栓的剩余水压。可以适当在消火栓栓口处加设不锈钢的减压孔板或者是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减压, 保证消火栓的实际出水量尽量接近设计出水量。

5 结语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不管在技术上还是设计上都超过了一般的建筑给水系统, 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导致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耗能越大, 为了能够符合我国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 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甚至对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

摘要:与普通建筑不同, 高层建筑的给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更加符合现代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因此, 本文以优化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为中心, 结合实例具体分析其优化设计过程, 再从消防系统方面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旨在从全面角度加强对高层建筑的给水系统优化。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邓双黔.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节能及优化设计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 11 (2) :37-38.

[2]赵玲萍, 张凤娥.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层建筑给水方式选择中的应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 20 (1) :116-119.

[3]冯黑南, 田野.浅谈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注意事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 18 (4) :132-133.

[4]管岫峰, 刘建军, 李伟.季节性冻土区给水管道周围温度场与埋深的数值模拟及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19 (3) :150-151.

[5]袁亮, 宋永娜.降板卫生间管根渗漏原因及解决和预防措施[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5, 19 (4) :256.

[6]潘军刚.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在浴室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19 (11) :58-59.

[7]李秀忠, 钟造胜.基于远程无线监控的太阳能和热泵集中供热水系统设计[J].节能, 2015, 11 (4) :62-66.

[8]崔国景.高层建筑给排水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8 (11) :164.

[9]曾宏.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8 (11) :202.

[10]田伟能.论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空调节能的有效措施[J].城市建筑, 2014, 13 (1) :141.

[11]万海山, 卢高玮.基于高层建筑冷热给水系统安装调试问题的若干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23 (5) :123-124.

高层建筑采暖系统优化 篇2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决定高层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常见的几种结构可类型为分为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①框架结构主要是由梁柱、楼板等部分组成,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完成对平面框架的布置。框架结构造价低,但在水平荷载影响下变形较大,抗震效果不佳;②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中,剪力墙主要布置在电梯间,通过核心筒承担水平荷载,抵抗地震力,整体稳定性高。但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容易受到平面布局限制,出现质心和钢心不重合的现象,结构扭转过大,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③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好强竖向和水平向的承载能力,对高层建筑的整体刚到和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重点在于剪力墙的布置及自重的控制;④筒体结构,在电梯间及建筑外围布置剪力墙,形成筒体,该结构具有更高的刚度。

1.2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影响因素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除了受建筑需求影响外,其主要因素可归纳为:①环境条件。主要包括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基本风压等;②建筑方案特征。主要包括方案建筑的高度、高宽比、长宽比以及建筑体型,其中建筑体型包括平面体型和立体体型。平面体型是由平面规则性、平面对称性、平面质量和刚度偏心等组成,立体体型是由结构高宽比、立面收进体型、塔楼和层间刚度等组成;③建筑使用功能要求。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大体上可分为住宅、办公楼、旅馆和综合楼等。某种功能的建筑可能只有某几种结构型式和它相匹配。比如高层住宅,由于其使用空间较小,分隔墙体较多,且各层的平面布置基本相同,因此这种功能的建筑就比较适合采用剪力墙或框架剪力墙结构;④结构抗灾水平及现场施工、后期使用、运营维护等。

1.3结构选型实施案例

简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 篇3

关键词:特点;设计方法;应用;策略

引言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工作,如果在此过程中因为一点小小的疏忽或者失误都会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给工作人员和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所以这就要求有关的设计人员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懂得在工作中灵活创新,要时刻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加快对新型建材如高强、环保、轻质的研究与应用。

1、优化的结构设计方法

1.1建筑模型的优化结构设计方法

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先设计建筑模型,那么建筑模型的优化是十分必要的。建筑工程的结构优化设计主要包括:基础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围护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屋盖系统方案的优化设计和结构细部设计的优化设计。除此之外,还需要做选型、布置、受力分析、造价分析等内容的优化设计。所有这些设计,都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来进行,根据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围绕房屋建筑的综合经济效益的目标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首先要满足设计意图后,尽量使平面布置规则,缩小刚度和质量中心的差异,这样可以避免水平荷载与建筑物中太大的扭转作用力。在竖直方向上应避开使用转换层,减少应力集中现象。

1.2建筑模型的优化结构设计的计算方案

完成计算方案的设定后只需编制相应适用的运算程序即可得到我们的最终优化结果。然而,结构设计的优化涉及到多个变量、多个约束条件,这是属于一个非线性的优化问题,在设定计算方案时,需要将有约束条件转变为无约束条件来进行计算。建筑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有Powell算法、拉氏乘子法和符合型等方法。利用这些方法来计算建筑模型的优化结构设计方案。

2、优化的结构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设计好了优化的结构设计方案后,就可以将该理论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结构设计的优化,是目前一个比较普遍的课题,要达到利用结构优化的方法在不改变适用性能的前提下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将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这是我们建筑工程设计人员所追求的目标。结构设计优化设计应用于项目的整体设计、前期设计,旧房改造,抗震设计等设计的各分部环节,发挥着巨大的效益。在按照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及模型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下面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2.1参与结构设计优化的前期工作

因为前期方案的确定直接影响建筑的总投资,而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前期方案阶段结构设计并不进行参与,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时大多并不考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它的可行性,但是建筑设计的结果却直接对结构设计造成影响,某些方案可能会增加结构设计的难度,并使得建筑的总投资提高。如果在方案的初期,结构优化设计就能参与进来,那么我们就能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别,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合理的设计方案,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

2.2将概念设计和细部结构设计进行优化

概念设计应用于没有具体数值量化的情况,例如地震设防烈度,因为它的不确定性,计算式难免与现实有较大的差异,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采用概念设计的方法,把数值作为辅助和参考的依据。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灵活的运用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

2.3地基基础的结构设计优化

化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方案,如果为桩基础,那么要根据现场地质条件选择桩基类型,尽量节省造价。桩端持力层对灌注桩桩长的选择影响很大,应多进行比较以确定最合适的方案。

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对策

3.1优化平面布局设计

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常常会因为没有做到三心合一而出现扭转情况,使建筑物出现质量分布不均匀现象。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最好采用较为规则的图形设计,如正方形、矩形、圆形、正多边形等,这些图形建筑质量容易分配均匀,最好不运用L形设计、T形设计、十字形设计,在遇有特殊地质情况和结构要求时,要依据严格的规定进行设计,杜绝建筑物出现较大的突出部分,以保证建筑物的对称性为最终设计目的。

3.2优化抗风结构设计

解决高层建筑由于风力影响而出现的受损情况,主要做到下面几点:一打好基础,要使高层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风性能,首先要打好高层建筑的基础。在设计基础时可以应用级配较高的砂石,在受力层增加抗拔锚杆。二做好高层建筑的耗能结构设计。在设计高层建筑时,设计相应非承重构件时可以应用耗能构件,如楼板、剪力墙等,可以减少风力对建筑的作用。三在设计中注意减少水平荷载和风力叠加造成的破坏作用。高层建筑由于高度关系,在遇有强风时常会产生结构内力,如果水平方面产生结构内力,再加上风力的影响,则会产生更大的破坏力。[3]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水平力的影响,在具体施工中应用高性能混凝土,防止出现结构内力。四增大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风力。依据高层建筑的各项数据,进行建筑的承载力计算和抗风力计算,以此为前提制订放大系数,才能保证高层建筑具有较高的抗风作用。

3.3优化抗震结构设计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抗震设计长期以来存在很多难点,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做好抗震工作的几点要求:一是确定抗侧力构件的位置,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如果能够较好的保证水平方向的对称性,则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在设计时利用改变抗侧力构件的位置,可以在建设中形成应力分布系统,与竖直方面的侧力构件结合在一起,形成更为完整的应力分布系统,可以保证建筑具有更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效应对地震。二是做好地基的抗震效果。在产生地震时,高层建筑的地基容易受到损坏,为了保证地基的安全性,可以增加桩基埋深,使桩基与上部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增加基础的抗震能力。三设计高质量的剪力墙。具有较高性能的剪力墙,在发生地震现象时,可以吸引建筑产生的内力,使墙体和楼板的刚度增加,防止建筑物产生位移,具有较好的防震效果。四尽量简化、一体化高层结构构件,利用简单化设置扶壁、筒口、筒脚等,使建筑物保持对称。还有,可以一体化设计柱子、楼板等,可以增加整体结构的连续性和刚度,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水平。

4、结束语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是一个时间长而且复杂的施工过程,其本身就是一个包含很多因素的系统工程。所以为了搞好这项工程,就必须要了解,掌握其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保证内外的配合与协调,才可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完成工程任务。

参考文献:

[1]肖峻.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J].中化建设,2008(12)

某高层建筑集中排烟系统优化设计 篇4

高层建筑中排烟系统的设计尤为重要, 机械排烟系统排烟主动、可控、效率高, 是目前比较行之有效的火灾排烟解决方案。笔者通过某高层建筑的设计实例, 探讨高层建筑排烟系统设计中的问题和优化方案。

1 建筑概况及设计问题

1.1 建筑概况

该工程为某医院住院楼。占地面积2 650 m2, 建筑面积45 120 m2。地下1层, 地上18层, 建筑总高69.5m, 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6度, 建筑耐久年限100年 (一级) , 整栋建筑为框剪结构。

地下1层层高5.3m, 主要为设备用房等。地上1层层高4.3m, 主要为挂号收费室、礼品店、商务间等;13层层高4.3m, 主要为病人恢复、活动区;18层为手术室, 层高4.3m;其余楼层为标准层, 层高均为4.3m, 房间布置也均为高级病房等标准层平面图, 如图1所示。其余各层平面轮廓相似, 仅内部房间划分不相同。

整栋建筑东西长约142m, 南北宽约38m。楼内东西两侧各设有一部楼梯间和消防电梯并且连通地上18层和地下室 (东西对称布置) ;中部设有三部电梯和一部消防电梯, 合用电梯厅, 连通地下室至18层;中部还设有一防烟楼梯间, 同样连通地下室至18层。

建筑物内7号轴线和12号轴线处设有防火墙和防火门, 将建筑按照楼层划分垂直防火分区, 并用7、12号轴线处防火墙和防火门将建筑水平方向划分开。

每个楼层内各部位结构相似, 面积差别不大, 以12层数据为例, I区873m2, II区673m2, III区862m2。

各个防火分区命名:一层I区F1-S1 (取Floor 1-Section 1的头字母) , 二层III区F2-S3, 以此类推。19层, 每层3个, 共计57个防火分区。三个防火分区内各有一贯通地下室至屋顶的排烟竖井。

1.2 排烟系统的设计

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 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1) 无直接自然通风, 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 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2) 面积超过10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

(3) 无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中庭。

(4) 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 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00m的房间, 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0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 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该建筑在S1、S2、S3防火分区中。S1内走道, S2大厅, S3走道三处需要机械排烟, 其他区域经校核可以满足自然排烟要求, 其中13层东、西活动休息场所满足自然排烟要求, 无内走道。

1.3 防烟分区的划分问题

依据现行规范并结合建筑结构因素, 工程设计中采用垂直划分防烟分区的方法。防烟分区的命名方式与所在防火分区相同。各层S1、S2、S3分区内走道、大厅自成一个防烟分区。

由于采用集中排烟系统, 风机负担所有防烟分区, 故风机总风量要用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120m3/h。各防烟分区排烟量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 18层防烟分区排烟量大于50 000m3/h, 这样就导致整个系统运行时极其不平衡, 对其他防烟分区而言大风量系统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还会由于设备尺寸不必要的增大导致增加更大的经济成本。

1.4 系统结构问题

该建筑设有竖向风井, 并且各层在大致位置有相似的防烟分区。故采用集中式机械排烟方式。S1~S3区各设置一台排烟风机共三套系统, 风机设在屋顶。

采用竖向集中排烟方式就会导致系统的压力不平衡。为此, 排烟系统可以把18层单独做局部排烟, 也可以对18层做进一步处理。

2 优化方案与设计计算

2.1 优化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 最终决定将F18-S1和F18-S3分区进一步划分为Y1、Y2、Y3, S3与S1呈对称分布, 划分方法相同, 划分后的情况如图2所示。这样划分的原因, 一是划分后风机风量负担变小, 系统平衡性更好;二是相比局部排烟, 不需要在18层设置风机, 管路尺寸更小, 这样的方案对建筑使用影响最小;三是该种方案简单易行且相较最经济。

2.2 排烟量的计算

测量各分区面积A, 各区排烟量应为S=A×120m3/h。经测算, 各分区排烟量为:S1=27 542m3/h, S2=27 542m3/h, S3=25 935m3/h。

从上述数据可以明显看出, 各个防烟分区排烟量已经趋于统一, 没有相差数倍的情况。这样就不会出现系统压力不均的情况。

2.3 系统阻力计算

空气在风管内流动时的压力损失有两种形式: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

系统阻力应选择最不利环路。也就是每个系统均选风机至地下室风口环路。阻力包括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排烟系统的实际工况为, 只开启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阀, 其他分区排烟阀呈关闭状态, 这是由火灾联动控制系统控制的。

经计算, 优化后3个排烟系统的阻力为:172、210、188Pa。从数据上看, 这样的阻力与风机风量更适合, 更容易发挥风机的效率。优化前后数据对比如表2所示。

3 结论

(1) 优化方案前后对比。方案优化前, 以S1防火分区为例, 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为420 m2, 排烟量达50 434m3/h, 排烟风口和风管面积分别为1.4、0.7m2。

使用该方案优化后。风管、风口尺寸均减小到合理尺寸, 风机风量和全压也降低到了较经济的范围。

(2) 排烟系统设计方法。排烟系统的设计中, 防烟分区的正确划分是一个首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不能对规范生搬硬套, 要结合流体力学相关知识和建筑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案例中细分的方法可用在很多上下层相似仅局部出现差别层的建筑中, 如酒店、医院等。通过把面积较大的防烟分区细分来平衡系统的方法收效很好, 且简便易行。

参考文献

[1]GB 50045-200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高艳.消防机械排烟系统优化设计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3, 32 (2) :143-145.

[3]郭增辉, 何其泽, 黎昌海.挡烟垂壁与排烟口设置对烟气层高度的影响[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3, 32 (8) :841-843.

[4]Hall J R.High-rise building fires[J].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Journal, 2009, 4 (2) :168-145.

[5]徐志胜, 姜学鹏.防排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6]张吉光, 史自强, 崔红社.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通风与防排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论文 篇5

在进行结构设计的优化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一些低层建筑物,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空间的局限性,目前高层建筑不断地发展,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建筑结构设计就要增加新的控制因素,较高的承载需要结构上的绝对稳定,这就给建筑结构的设计增加了一定的困难,越高层建筑承载力需要越大,在安全稳固方面就越困难,这些问题都会对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造成很大的压力。另外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技术要求来说,要想优化技术水平,就要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跟使用功能,这就需要在考虑众多细节问题的同时也要把握经济的适用性,优化技术是要从建筑整体跟组成构件出发,对于建筑中的各个结构部分都要做到优化解决,用有限的资金做出最优的方案,实现经济与质量的有效结合。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优化探究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剪力墙的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在大高层建筑结构中,其身影更是随处可见,已成为整个建筑领域关注的重点环节。近年来的建筑发展趋势下,为了满足人们对住宅要求的提高,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新的建筑结构模式已成为建筑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内容,也是建筑领域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剪力墙作为高层建筑结构中的主要环节,做好其合理、科学布置与设计极为关键,是最大条件下发挥材料性能的首要环节。

1.剪力墙结构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也受到业内人士是的重视。这种结构由于在施工中布置灵活、施工工艺简单、整体性效果好、抗荷载能力高以及能有效避免房屋露筋露梁的优势而得到了工程领域工作人员的认可,同时也给建筑结构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1.1剪力墙概念

所谓的剪力墙主要指的是建筑结构中能够承载各种水平荷载的一种建筑结构,这种建筑结构又被人们广泛的称之为抗风墙、抗震墙。在目前我们生活中所常见的剪力墙结构主要是用于抗风、抗震性能的一种墙体结构,这种墙体结构在发生地震的时候能够有效的吸收地震能量,防止墙体结构的剪力破坏。

1.2剪力墙结构的条件

剪力墙结构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于地震、风力等发生的等级和发生率提前进行勘察,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剪力墙结构体系,使得墙体结构能够承受一定的荷载和地震,不至于出现地震就造成倾斜和建筑影响。在剪力墙结构设计工作中,当墙体结构较少的时候,如果墙体结构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较小,结构底部的地震荷载是上部结构的1/3左右,这样能够有效地确保工作的合理、健全和完善,从而实现工作体系的综合、系统要求。

2.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

在目前的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通常都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地质情况、自然情况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从而实现设计工作的合理、科学、有效进行。在目前的剪力墙结构设计工作中,所谓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尺寸控制

在目前的剪力墙结构设计工作中,剪力墙的墙高、宽等尺寸都往往较大,而厚度却不是很小,几何特征是以板结构为主,但是在其受力形态的设计中却是趋向于主体结构的设计要求。但是其与其他的柱体结构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肢长、厚度之间的比值,其比值往往都是小于3的时候应当按照柱体结构的要求来进行设计,而当比值在3~5之间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墙体结构判定为是异形柱,从而按照异形柱的设计流程和要求来进行受压构件的设计。

2.2平面构件设计

在剪力墙结构设计工作中,墙体本身就是一个平面构建,它承受几何特征的能力极低,极容易受到外部荷载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的变化。由于剪力墙结构是一个集水平构建荷载和竖向荷载为一体的受力环节,因此在设计工作中,需要从水平和竖向两个环节入手去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得整个结构体系都出现一定的变化和工作体系。在这种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对于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出了令其能够满足基础水平和荷载作用的同时,还必须要能够满足非弹性变形反复循环的延性要求,这一要求的存在对于机构设计的循环型极为关键。

2.3方向设计原则

我们在设计墙的时候,计算时要考虑到墙在纵里和横向延展里的结构下来进行分析计算的。我们在针对剪力墙承载能力的计算中,计算带翼墙的宽度按照门窗与洞口之间的翼缘宽度以及剪力墙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来取值,通常都是墙肢总高度的十分之一。

3.剪力墙的特点分类

在我国,剪力墙结构由于其具有抗侧刚度大,侧移小和抗震性好等一系列的特点,目前被广泛地运用到建筑结构设计中,特别是高层建筑。剪力墙的受力、变形特征虽然与框剪结构极其类似,但是它的刚度分配与内力分配比框剪结构更为合理。在国内现有的剪力墙中,如果从剪力墙是否开洞与其开洞尺寸的大小来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整体小开口剪力墙、实体墙、壁式框架、双肢或多肢剪力墙四种类型。其中整体小开口剪力墙的开口面积>15%,但仍然属于开洞较小的墙;实体墙则是开洞面积<15%,或者完全没有开洞的墙;壁式框架的开洞尺寸较大,它的连梁线刚度与墙肢线刚度接近;双肢或多肢剪力墙的开洞尺寸同样比较大,有的双肢剪力墙的洞口还可能成列形状布置。

4.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4.1剪力墙合理定位

剪力墙最好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进行双向布置;对于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应特别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1)对一般的矩形、L形、T形等平面则沿着两条轴线的方向进行布置。(2)对于部分 j角形平面、Y形平面则可以沿其三个轴线方向布置。(3)对正多边形,圆形及弧形平面可沿径向及环向布置。

总之,剪力墙的平面布置应本着尽可能均匀、 对称的原则,尽量使墙面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完全重合,从而减少扭矩。而内外剪力墙应尽量拉通、对直。剪力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

4.2剪力墙中大墙肢处理

剪力墙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结构本身存在着延伸性要求,因此,结构施工与设计中也需要具备相应的延展特性,这对于提高剪力墙结构整体性和工作力度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剪力墙在设计中极容易形成高状结构的剪力墙,且极容易呈现出弯曲破坏形式和剪力墙结构体系模式,这样一来,极容易出现脆性破坏现象。因此,在设计工作中,对于墙体长度较长的剪力墙设计在满足其承载力要求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分层间隔设计,将其分割成为小而均匀的独立情断,这对于提高墙体结构的承载力十分有效。除此以外,在墙段长度较小时其受弯产生的裂缝宽度较小,可以充分发挥墙体配筋的支撑作用。而对于剪力墙结构中,存在较少的长度大于8m 的大墙肢,在理论计算中楼层的剪力大部分由这些大墙肢来承受。在发生地震特别是超烈度等强烈震动时,最容易受到破坏的便是这些大墙肢。小墙肢因没有足够的配筋,使整个墙面结构会受到全面破坏结构。为避免这种不利现象的发生,对于超过 8m 的墙肢长度,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处理方法:①开施工洞:歼施工洞即在施工时墙上留洞,完工时砌填填充墙,把长墙肢分成短墙肢。②开计算洞:是指在进行结构计算时设有洞,开始施工时仍为混凝土墙。但通过这样的计算方式,可以加强其它小墙肢的配筋能力。

5.结束语

在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中,为了满足人们对所居住房屋的超高要求,我们在保证其建筑物结构安全的重要前提下,还需要在建筑物的设计层面不断地思考与追求,借鉴国外更高的建筑设计理念与技术,引进新高规和新抗震规范的材料设备,紧密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水平,尽可能地发挥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1]董燕,胡执标.浅谈高层建筑结构关键设计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2]王和平.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分析探讨[J].四川建材,2008(05).

[3]周志敏.有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2).

建筑消防给水稳压系统的优化 篇7

在实际消防工作中, 影响建筑消防给水稳压系统稳定运行的因素是非常多的, 有消防给水系统自身的因素, 也有一些环境因素, 无论是哪种因素, 都要进行最大化的控制, 满足消防工作的发展需要。该文就建筑消防给水稳压系统运作过程中的问题展开分析, 实现其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 确保现实工作的正常开展, 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更需要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

1 关于消防给水稳压方式的分析

为了更好的进行消防系统给水稳压系统的分析, 要针对其稳压方式展开分析, 该环节分为两种应用模式分别是气压水罐配合稳压模式及其直接稳压模式等。无论是哪种应用模式都离不开稳压泵的有效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日常工作难题的解决。我们把稳压泵直接稳压模式进行具体划分, 分为高位水箱配合稳压模式及其地下消防水池直接稳压模式, 从而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系统工作时, 稳压泵从高位水箱取水升压后输入系统, 进行灭火。稳压泵停止运行或者检修时, 由高位水箱向系统供水稳压, 所以对于火灾危险性不大及系统规模不大的消火栓给水系统可以采用此种方式。稳压泵配合地下水池直接稳压方式, 稳压泵配合主泵, 从水池取水输向系统保持系统压力式, 称“常高压”或“稳高压”、“准高压”系统, 是不设高位消防水箱的系统。

所谓的稳高压消防给水模式就是通过对稳压泵的有效应用, 实现其运行状态的有效保持, 促进管网压力的有效控制。一旦应对火灾情况, 就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运作, 当然这种运作模式存在一系列的弊端, 比如较低的运行时间, 但是这种模式可以支撑到消防泵的启动。对于一些能源的节约是非常不利的。并且该运作模式中, 由于稳压泵的长期工作状况, 对于其使用寿命有严格的要求, 这种模式的应用范围是比较狭隘的。一般来说, 由于高位水箱配合气压给水装置的优势性能, 对一定场景的有效应用。高位水箱配合气压给水装置稳压方式, 其气压罐均按“小罐”的容量要求设置, 气压水罐的有效容积对于消火栓系统来说为300L, 对于自动喷水系统来说为150L, 若两种系统合用则为450L。这一类气压给水装置在稳压泵故障时, 仍能在30s内维持系统压力。而且可在系统工作压力降至主消防泵设定压力时及时发生启动主消防泵的信号, 因此稳压泵故障对系统供水安全影响是不大的, 即使在极端的情况下, 高位水箱仍能担负向系统供水的任务, 只是系统最不利位置的水压受到影响而已。

上述工程环节的开展, 离不开其内部各个工作程序得到有效配合, 比如稳压泵的有效应用, 这样可以保证气压水罐的压力的有效控制, 只有确保气压水罐压力的有效控制, 才能满足下序环节的运行需要。稳压泵如果停止, 气压水罐就会进行管网压力的维持, 控制, 实现了水压水量的有效控制。如果系统压力不能达到规范的高度。稳压泵就会进行重启, 实现系统压力的积极补充, 如果系统压力满足该程序的需要, 稳压泵会停止工作, 这是一种形式的循环工作。实现了系统压力的有效控制, 在此应用过程中, 如果系统压力出现不断下降的情况, 就可以判断其为火灾的应用模式, 这时候稳压泵会产生一系列的反映。稳压泵持续向消防管网供水, 同时启动消防泵房的消防主泵, 向系统供水, 实现对火灾的扑救。这种方式稳压泵不需要一直工作, 电费支出也比较小。此种方式为现行设计中最常用的稳压方式。也是规范推荐的消防稳压方式。气压给水装置取代高位水箱稳压方式, 其气压罐是按“大罐”的容量要求设置,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气压给水设备应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气压给水设备应储存最不利处4只喷头持续10min供水的水量, 在自喷系统中有条件地限定其应用场合。这类稳压方式的稳压泵应按主、备用泵设置, 目的是防止在适应状态下主稳压泵故障时, 及时将备用泵投入使用。

2 消防给水稳压系统的优化

为了满足日常消防工作的开展, 展开消防给水稳压系统的积极优化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工作场合中, 受到相关因素的控制, 高位水箱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应用, 通常来讲仅仅确保稳压泵及其气压罐的有效配合是不够的, 需要展开相关消防系统的应用, 比如自动喷水系统及其消火栓系统的应用。在此模式中, 如果发生火灾, 就会实现灭火设备的开启应用, 并且随着气压罐压力的变化, 消防水泵会自动进行工作。由于消防水池的备用水源, 消防给水工作就可以正常运作。虽然《喷规》规定不设高位水箱的建筑, 可设气压罐作供水设备;《建规》也规定设置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建筑物应设消防水箱 (包括气压水罐、水塔、分区给水系统的分区水箱) 。但规范均对其容量作出了要求:应满足10min消防用水量。这种“小罐”显然满足不了要求。因此不许用“小罐”代替高位消防水箱。

在某些建设中, 虽然其稳压系统比较完备, 从外表看来, 其具备完整性, 比如稳压泵的应用、气压罐等的应用。但是在现实工作中, 应对现实状况时, 系统会出现升压过程中的相对延迟性, 这是不利于下序环节的稳定运行。上述环节的开展, 与稳压泵的自身运行特点是分不开的。当其工作时, 其高压水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回流, 当然如果稳压泵停止工作后, 其气压罐的高压水也会回流到消防水箱内。在自动喷水系统中, 经过稳压泵加压的水流应经过报警阀, 不允许直接与报警阀后管道相连。有的工程直接相连后, 一旦发生火灾, 喷头爆破喷水, 管网压力下降, 稳压泵启动工作, 消防水箱内的水就不断的向管网供水, 由于水流没有经过报警阀, 压力开关和水力警铃不能发出报警, 也就无法自动喷水泵。就会发生消防水箱的水用完后, 系统无水可用, 直接影响火灾的扑救。

在建设消防设计环节中, 通过对企业给水装置的优化, 实现高位水箱的有效增压, 确保建筑消防体系的健全, 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但是该运作模式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的, 比如高位水箱所需水压的提供问题。这就需要针对实际情况, 展开相关高位水箱气压水罐的有效增设, 保证其供水系统的供水装置的完善, 确保其系统供水的独立性的实现。在此应用过程中, 也可以进行气压给水装置的应用, 促进高位水箱的有效增压, 促进其高位水箱供水装置的完善。

采用气压给水装置配合高位水箱增压其目的是解决建筑消防中, 在高位水箱难以满足消防给水系统最不利点所需水压的问题, 此时在高位水箱出水管上增设调节容积为150L或300L, 甚至450L的气压水罐, 配合高位水箱增压。这就是所谓的气压给水装置高位增压的系统。该系统要求气压给水装置能启动消防给水系统的供水装置, 可以是单独向系统供水, 也可以把气压给水装置作为高位水箱的增压设施, 联合组成高位水箱供水装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并不禁止这种供水方式, 有的设计者认为该规范条文中没有提出这种增压形式, 就误以为用气压罐配合高位水箱增压是规范所不允许的, 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3 结束语

建筑消防给水稳压系统的优化, 对于建设消防工作的稳定发展意义非常, 这需要做好建筑物的消防设计的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2006.[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2006.

[2]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2005.[2]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2005.

[3]GB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2005.[3]GB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2005.

建筑室内排水系统的优化研究 篇8

建筑室内排水系统主要是将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使用过的、受到污染的水以及降落到屋面的雨水和雪水收集并及时排到室外。排到室外的污水进入市政污水管道, 汇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处理达标后排放。因此建筑室内排水系统可分为:生活排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水系统和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高品位、高质量的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目前高层建筑大量涌现, 大多数建筑在室内排水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我国的住宅建筑大多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室内排水法, 排水系统包括污水收集器、排水管道、通气管和清通设备几个部分, 其中排水管道又包括排水管、排水横管、立管和排出管等[1]。

2、传统的室内排水系统的缺点及其他室内排水系统

几十年前, 传统的室内排水系统在我国应用就已经十分广泛了, 即使如此仍然有一些难题没有得到解决, 例如噪音、废水溢出、滴水和渗漏等问题, 并且随着人民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 又凸现出一些新的问题, 像卫生器具摆放受限制等问题。下面介绍传统的室内排水系统的一些弊端。

2.1 布置方式

楼板开设孔洞过多会破坏楼板的整体性, 增加了防水施工的难度, 易发生渗漏。当温度变化时, 不同材质的排水管与楼板的膨胀系数不同, 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 排水管与楼板交接处的防水层开裂就会导致渗漏, 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2.2 存水弯

存水弯可以防止下水管道内的有害气体和异味进入室内。使用一段时间后, 器具排水口与存水弯的这段排水管道就会受到污染, 通过器具排水口不断向室内散发异味。反复拆装存水弯上的清扫孔也易发生渗漏。

2.3 地漏

在国内的室内排水系统中, 地漏的应用极为广泛。国内90%以上采用的是水封式的地漏, 若水封就会蒸发掉, 臭气就会散发到建筑物内;并且由于地漏低于地面, 一些灰尘和垃圾很容易进入地漏造成堵塞而失去排水和阻隔下水道的功能;地漏中的积存的污水还会滋生一些害虫, 会滋扰人类生活和传播虫媒疾病;地漏中积水的腐败发臭, 向建筑物内散发异味。

2.4 噪音

排水立管和横支管会产生噪音, 在居民学习、创作、思考、睡眠期间造成严重的影响, 破坏了生活宁静和温馨氛围, 并且上层用户用水产生的噪音还会影响下层用户。

2.5 增加装修费用

排水横支管和排水立管均采用明管敷设, 不仅占用了室内有效空间, 而且很不美观, 严重影响室内合理布局和装修美化, 增加了装修费用。

2.6 其他室内排水系统

其他室内排水系统还有同层排水技术和单立管排水系统。同层排水技术具有卫生器具安装方便、布置灵活、噪声小、避免卫生死角、维修不干扰下层住户等诸多优点。单立管排水系统具有节省管材、减少占用面积、减轻荷载、维护方便、缩短工期、造价低等诸多优点[2]。

3、建筑室内排水方式的优化选择

由于建筑排水方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并且这些因素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对它们的评价往往带有模糊性。本文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得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法。

3.1 评价指标的确定

在选择建筑排水系统的类型时, 设计人员一般从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这三个指标来考虑。

3.2 评判集的确定

评判结果分为四等:v1=优, v2=良, v3=中, v4=差, 用C= (2, 1, 0, -1) 来量化。

3.3 各级指标权重分配的确定

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分配时, 我们采用专家打分法。笔者调查了几家大型设计院20位给排水专业领域专家对各级指标权重的打分情况。各指标的权重分配按来计算确定, 得到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这三个指标的权重分配为 (0.487, 0.310, 0.203) 。

3.4 构造单因素评判矩阵

待选排水方式的各指标按v1=优, v2=良, v3=中, v4=差来进行评判。

3.5 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B=A·R={b1, b2, b3, b4}

为比较各方案的优劣, 评判级别用C= (2, 1, 0, -1) 来量化。

综合评价值:W=B·CT

对待选排水方式重复以上步骤, 得到综合评价值, 最大者即为最佳排水方式。

本文以一栋二类高层综合楼为例讨论如何选择最佳排水方式。其中:-1层为车库、1-4层为设备、商业、办公、会议等写字楼用房, 5-16层为住宅区。生活污水与雨水采用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室内污水排入位于生化池内, 并经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最高日室内污水量为85m3/d。通过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我们可以确定螺旋管单立管排水系统是最适合本建筑的排水方式。

参考文献

[1]张俊岭.一种新的建筑室内排水系统设计方案[J].建筑技术开发.1999, 26 (6) :17-18.

高层室分系统网络优化初探 篇9

关键词:高层,室分系统,网络优化

高层建筑室分系统的网络优化始终是网优工作的难点之一, 用户在高层建筑中使用手机通信时, 由于室内信号覆盖不足, 室外信号又相对杂乱, 易出现切换频繁、话质差、掉话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需进行针对行的优化, 其总体原则是:保证手机通信全过程占用室分小区信号, 避免频繁切换, 在确保室内分布系统硬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 主要针对室分系统就频率干扰、信号覆盖、室分容量、切换控制和重选控制方面进行专项优化。

1 基于切换的优化

若室分系统周边基站信号杂乱, 室内外信号强度相差不大, 在室内楼层较高区域, 切换难于控制, 对此建议对室分系统采用小区分裂方式进行覆盖, 一般可从高层建筑群楼处分裂为上层小区和下层小区, 其中上层小区只与下层小区做双向切换, 而不与外部周边宏站小区添加切出类切换关系, 外部周边小区是否需与上层小区添加单向切换将视情况而定, 一般建议周边室外小区添加室内分布上层小区的单向邻区, 以避免某些情况下, 手机脱网重选至室外站起呼后, 无法重新切换至室内小区。

对于下层小区应根据实测结果与外部宏站小区添加双向切换, 以确保室内发起的通话能够顺畅切换至室外宏站小区, 但室内小区的切出类的切换换关系数量应加以控制, 应尽量减少切换关系, 原则上最好只添加室内分布系统所在建筑出入口处所必需的切换关系, 若出口处存在多个室外小区信号, 建议选取其中1至2个最易发生切换的小区进行添加即可。

对于难于进行小区分裂的室内分布站点在添加切出类的切换关系时, 同样尽量只添加必要的切换关系, 同时应尽量减少切出类切换发生。其中对于MOTO设备可采用PBGT 3号算法, 设置上下切换门限进行控制, 对于华为设备可采用分层分级的切换算法, 将室内小区设置为较高层级以避免室内信号轻易切向室外;以降低切换发生的概率。

此外为规避质差切换的发生, 应确保室内系统频率资源要“干净”, 避免发生紧急切换, 以致上述切换控制失效。同时应保证室内分布的容量, 避免发生负荷切换。其它诸如电平切换, TA切换等功能可考虑关闭。

若进行室内分布上下层小区分裂, 在切换算法方面, 上层小区与下层小区应设置为同层同级, 开启质量切换, PBGT切换即可。

若未进行室内分布上下层小区分裂, 在切换算法方面, 建议通过设置较高层级或切换迟滞等方式, 加快室外宏站小区向室内小区的切换, 以实现优先使用室内信号的目的。

2 基于频率干扰, 信号覆盖, 室内容量的优化

无论是否进行室分系统上下层小区的分裂, 对于室分小区均应确保室内信号覆盖的强度, 一般应确保信号强度大于-80DBM, 以免手机上行或下行过弱, 出现话音质量差的问题, 以致在实际优化过程中, 最终只能放弃“手机通信全过程占用室分小区信号”的构想。但同时也应控制好室内信号的覆盖控制, 避免室分信号泄露。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 应尽量少用干放, 直放机等有源器件, 以免抬高低噪, 对正常通信造成影响。建议尽可能选择BBU+RRU等方式进行室分系统的信号覆盖。

对于室内小区使用的频率应尽量“干净”, 以免受到外部频率干扰引发质差, 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专属频段及扫频等的方式完成室分系统所用频率的选择, 同时可以结合周边网络情况, 考虑使用900M和1800M设备交替插花等方式作为室分系统的信源, 以尽可能保证室分小区频率的C/I。

此外在诸如密集市区频率资源紧张的情况下, 应结合室分小区的容量需求, 综合考察SDCCH、TCH、PDCH信道配置的合理性, 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超配置”室内分布的存在, 以利于室内分布小区频率的选取。

此外在特定情况下, 如周边室内分布站点较多, 频率紧张, 难于选取最优频率时, 可考虑采用半速率的方式, 适当降低室内小区的配置, 以便于室分载波频点的选取。

3 基于空闲模式的优化

在进行上述优化时, 特别是进行室分系统小区分裂时, 应通过最小接入电平、CRO等参数, 结合室外宏站小区的参数设置, 确保室内小区的C2值优于室外宏站小区, 以免手机在空闲模式下占用室外信号。为此需对CRO、最小接入电平、CRH做好设置, 为保险起见, 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室外到室内的单向BA1邻区, 以保证万一占用室外信号时, 仍能重选至室内小区。

对于进行上下层分层的室内小区站点, 为提升C2, 若上层小区设置了较大的CRO或较小的最小接入电平时, 应注意下层小区C2的设置应与上层小区匹配, 以免出现在空闲模式下, 手机占用上层小区信号进入下层小区覆盖区域时, 不能及时重选至下层小区。对此建议室内上层小区、室内下层小区、室外小区的C2设置应采用逐级适度下降的原则, 以解决在空闲模式尽量占用室内小区信号, 同时从室内上层小区到室内下层小区及室内下层小区到室外小区又可平滑重选的问题。

对于进行上下层分层的室内小区站点, 上层小区必然与下层小区添加重选关系, 在室分上层小区由于无线环境复杂, 接收到信号较为杂乱, 在一些情况下, 又可能会接收到与下层小区同BCCH的室外宏站小区的信号, 由于在空闲模式下, 重选过程只对BA1表中的BCCH频点进行扫描, 即使上层小区未添加该室外宏站小区作为BA1邻区, 若该室外小区的C2大于高层小区的C2, 手机也将从上层小区重选至室外宏站小区, 对于该类问题也应加以重视。

结束语

超高层住宅燃气供气系统优化设计 篇10

关键词:超高层类住宅,燃气立管,热伸缩量,沉降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超高层类住宅项目开始批量的出现,如何为超高层住宅安全可靠供气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仔细研讨《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中相关规定及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后发现,超高层建筑燃气供气系统的设计中应解决以下问题。

1 消除立管因高程差而引起的燃气附加压力

超高层建筑高程较高,燃气立管较长,由于天然气的密度 (约0.75kg/m3) 与空气密度 (1.29kg/m3) 不同,在立管中就会产生较大的附加压力。通过简单计算可知,立管每增加1m,附加压头约增加5Pa。附加压力过大,会造成某些用户燃具前压力波动增大,超出燃具稳定工作范围,影响用户燃具的正常燃烧,造成燃气不完全燃烧,甚至发生离焰、脱火、回火和熄火等现象,增大了供气不安全性。消除附加压头的具体措施有:

1.1 通过缩小立管口径来增大立管的阻力损失,从而使附加压头的影响降低。采用此种方法仅可降低附加压头的影响,并且,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效果越不明显。经设计部讨论,建议100m以下的高层住宅可以考虑,但是,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不推荐采用。

1.2 在燃气立管上设置低-低压调压器。根据水力计算,当燃气立管在某处的压力达到1.5Pn时,在此处设置一个低-低压调压器,调压器出口压力设定为燃气具的额定压力。当燃气立管继续升高,管道内压力再达到1.5Pn时,再次设置一个低-低压调压器,如此类推。此法的缺点:当低-低压调压器出现故障时,其后的很多用户燃气压力将受影响,而且,此法采用的调压器进出口压差很小,市场上很难找到这类产品。据说,大连燃气集团采用此种方法。

1.3 每户安装节流阀,根据各楼层不同的燃气压力,分别调整阀门的开度,节流调压,克服附加压力的影响,从而满足每户燃具所需正常工作压力。但由于阀门开度不好控制,故这种做法很少采用。

1.4 提高调压箱出口压力至7KPa,在用户表前设置用户低-低压调压器,使燃具前压力稳定在额定工作压力范围内。由于此种方法已经在国内外许多城市(悉尼、东京、香港、深圳、广州、上海、苏州等)长期使用,且安全、可靠、消除附加压头的效果显著。因此,对于100m以上的建筑,推荐采用此种方法。

1.5 采用中压管道直接进入建筑物,在户内燃气表前加中-低压调压器,这样用户之间的影响较小,用气高峰时压力波动也不明显,而且调压器后的低压管段较短,燃具基本上是处在额定压力下工作,运行工况较佳,比较好地消除附加压力的影响。但是户内有一部分中压管道,安全性比低压管道有所降低,并且工程造价也较高。深圳燃气集团采用0.2MPa进户,广州燃气集团采用20KPa进户。

2 消除立管的热伸缩量

热伸缩量是由管道热胀冷缩引起的,它与管道安装时刻和使用时刻的极端温差有关,另外,热伸缩量还与管道长度有关。由于无锡地区气候温差变化不大,并且均采用室内立管,参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中相关规定,并结合公司长期运行结果,经与各部门沟通确定补偿量计算温差取30℃,那么钢管长度为40m(每隔13层设一只固定支架)的热伸缩量为14.4mm,可以通过设置一只波纹补偿器将其位移吸收,达到消除立管热伸缩量的目的。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自然补偿方式,例如:方形补偿器、L型补偿器,经计算,钢管长度84m可以通过在中间部位设一个方形补偿器进行补偿。

3 消除立管自重的影响

管道自重虽然不会直接造成管道的破坏,但必须做好立管的固定和支撑,否则可能导致立管变形过大。经过结构专业计算,立管每隔30层设楼板固定支撑,然后每层采用角钢支架固定即可有效的消除管道自重的影响。

4 消除超高层建筑物沉降的影响

超高层建筑物自重大,建筑物沉降相对较大。沉降对燃气管道的破坏,集中在引入管段,沉降使地下水平管发生端点下降,会破坏管道。防沉降破坏,技术上要求将有沉降错位的管段进行有效补偿。具体措施是在出地立管的打横管上安装金属挠性补偿器。

5 管道的紧急自动切断及报警系统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规定:一类高层民用建筑(≥19层)宜设置燃气紧急自动切断阀,虽然目前还没有强制要求在高层建筑用户室内安装燃气泄漏报警系统,但是对于超高层住宅项目,国内其他城市均考虑设置燃气泄漏报警系统。

报警系统有两种设置方式:

5.1 燃气总管设置紧急自动切断阀,管道井及每户厨房内设置报警探头,报警系统与总管紧急自动切断阀联动。广州、深圳、苏州等地采用此种方式。

5.2 燃气总管设置总的紧急自动切断阀,立管沿线布置燃气泄漏报警探头,燃气报警系统与总管切断阀联动,主管道报警系统接入消防控制中心;每个用户支管设置简易自动切断阀及家用报警探头,户内报警系统不接入消控中心。

6 低-低压调压器选择及室内管道超压保护

若采用7KPa进户,为了避免用户设备超压发生事故,低-低压调压器需要具备超压切断功能,并且厨房需设置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及紧急切断阀。

7 其他技术要求

7.1 厨房的设置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要求,暗厨房不供气。

7.2 设备尽量采用进口设备,管道支架采用进口支架。

7.3 设计完成后应召开方案评审会,邀请消防、政府及相关专家进行把关。

参考文献

[1]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S].

高层建筑采暖系统优化 篇11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管理;建筑工程;工程质量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在新经济形势之下迎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面临着更为巨大的挑战。质量是一切工程建设的根本,只有保证了工程质量,才能够让建筑企业在行业内立足以及得到持续发展;而若想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要优化其施工管理。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可谓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控制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全过程,深深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目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以下笔者就来针对这些问题及其优化对策进行浅要分析。

一、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现状问题

1、管理意识不足

管理意识不足可谓是我国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然而目前仍旧有很多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其主要表现在施工管理人员对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缺乏重视,因此导致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在工程项目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无法得以充分发挥。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大多数建筑行业工作人员还停留在过去的重技术而轻管理的意识当中,也即是比较片面地认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只有施工技术水平,而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对其的作用微乎其微,故而使得大多数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都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而并没有采用更加灵活和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管理,最终导致了工程质量难以保障。

2、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个健全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没有一个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工程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建筑施工管理制度应当是建筑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专门制定的,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实际需要来为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分配工作人员及岗位,并要控制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和环节,从而保障工程的顺利施工。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却并没有一套健全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来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这导致很多建筑施工管理工作都无章可循、无据可依,管理效果自然也难以达到预期要求;再者,还有许多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而一再减少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数量,甚至有很多建筑企业根本不安排专门的施工管理人员,而只让企业内一些其他工作人員兼职施工管理工作,因此导致管理人手不足及管理效率低下。

3、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在我国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另一大主要问题就是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为了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程项目的施工,很多建筑企业选择采用事后控制的施工管理模式来管理工程施工,这就导致了很多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甚至可能会引发许多施工安全事故,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如果建筑企业再不改变这种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只会令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小。

二、优化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1、提高管理意识

若想优化建筑施工管理,首先就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建筑企业应当通过各类宣传教育以及各类奖惩措施来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使管理人员更加意识到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加重视自己的工作;而作为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则应当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及工作能力,从而为做好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只有通过建筑企业内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够全面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健全管理制度

针对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建筑企业必须要尽快完善此项制度,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立健全建筑施工管理制度可以说是建筑企业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建筑企业应当针对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步骤都建立起一套相对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从而使整个建筑施工管理过程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再者,党和政府也应当积极派遣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建筑施工管理人才和团队来深入到建筑企业之中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建筑企业建立健全更加完善和科学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从而促进国家建筑行业的持续和稳定发展。另外,建筑企业在建立健全建筑施工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当在企业内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员竞争机制,对各个施工管理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制,从而促进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内部一流建筑施工管理队伍的形成;同时,通过合理的竞争制度,还能够改变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

3、改进管理模式

一个科学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应当要能够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步骤与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具体来说,其主要控制内容如下:①要能够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安全等情况进行严格控制和把关,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来购置材料和设备,不能够为了贪图利益和节省成本而偷工减料,并且还应当要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等进行购置,所购置的一切材料和设备都必须要经过专业人员的检验过关;②要能够对工程施工场地的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等进行有效控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天气、气候等因素来使用施工现场的施工照明及水电等,尽量做到科学管理和文明施工,以保障施工安全;③要能够对施工进度进行有效控制,既不能够为了赶工而一味降低施工质量标准、也不能够一味拖延施工进度而影响施工工期,要尽量让工程项目能够在规定工期内保质保量地完成;④要能够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要在能够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成本,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若想做到以上这些,就需要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就对其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和环节进行一一考察和细化,并详细做好每月的施工计划编制工作、施工任务安排工作、施工任务讲解工作以及日常的施工跟踪、记录与统计等工作,从而全面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管理意识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落后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若想优化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还需要建筑企业提高管理意识、健全管理制度以及改进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周月浪. 优化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探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201.

[2]潘桂明. 探析优化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423.

[3]李建强. 如何优化建筑施工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J]. 科技资讯,2014,06:144.

[4]郭乐彬. 优化建筑施工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0:167.

高层建筑采暖系统优化 篇12

目前, 我国的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还存在高耗能的问题, 在空调的调节系统设计上还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 冷机和风机以及水泵脱离了高效点运行的轨道, 还不能实现能源利用的高效。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开关切换不及时, 也会造成空调效能的浪费。建筑物的结构保温上, 玻璃幕墙结构的采用上由于朝向和进深的设计存在很多不合理, 这会造成空调系统的内外区冷热不均。在空调系统的外区一般受外界气象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在温度较高的季节就需要供冷, 而在低温时则需要供热。此外, 建筑暖通系统中的水量失衡情况也时有发生, 冷冻水量的不足会致使冷冻水的温度偏高, 这样就造成冷机的制冷处于低效状态, 这种低效状态就不能有效供应那些水量不足的用户关于温湿度方面的需求, 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2 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

2.1 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

2.1.1 蓄能系统设计。

空调的蓄能系统设计分为蓄冷和蓄热两方面的内容。在空调的蓄冷方面, 主要是利用冰凝固介质或者用水冷却介质, 将显热或者潜热状态的冷能储存于介质当中, 此时如果介质一旦发生融化或者温度提高, 储存的冷能就能够被充分的利用。蓄冷的介质流存于空调系统的冷水主机、换热器等, 在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冷水主机的容量进行主机的上下游串联和并联。在空调系统的蓄热方面, 系统的热源可以选择电锅炉, 通过对用电低谷时电力的充分利用, 对水进行加热然后将其储存在水箱里, 这样就可以在遇有用电高峰的时候, 实现自动切断电锅炉而利用储存在水箱里的热水进行供热。

2.1.2 热能的回收技术。

热能的回收技术一般两种, 包括排风余热和冷凝热。排风余热是利用新风系统来实现对室内有害气体的稀释, 这样能够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新风进入室内的时候, 需要将旧风排出室内, 这样能够减轻新风的负荷。这一过程中, 随着室内旧风的排出会无形的带走室内的热量, 而暖通空调的排风系统就能够充分利用旧风排送出的能量, 通过换热器和交换器实现新风的预冷或者预热, 这样在减轻新风负荷的同时就可以达到排送风热量流失的减少。采用制冷机组的冷凝器模式时, 如果热水的加热需求不能够予以满足, 可通过在系统中增设水源热泵的形式来实现辅助加热, 采取这种暖通空调系统能够达到避免有害气体排放的目的, 还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空气污染, 最终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2.1.3 冷热负荷的降低技术。

冷热负荷降低技术的充分运用能够有效的减少成本, 特别是减少以冷热负荷为依据的一些制冷机和锅炉以及空调箱成本投入。另外, 在冷热负荷减少之后, 空调系统的耗电量也会相应降低,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节约运行费用的目的。在冷热负荷降低技术的运用上, 通过对建筑物的墙体及门窗的保温和隔热性能改善, 也能减少室内的冷热量流失。可以采用建筑的门窗和墙体的面积比例进行合理的规划, 合理的设计遮阳窗户等措施。

2.2 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设计

2.2.1 自然冷源的设计。

空调系统的自然冷源设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一方面可以利用冷却塔来进行供冷, 可以在原来的空调水系统的基础上, 增加一些相关的管路和设备, 这样就可以在温度达到规定值时将冷水机组进行关闭, 让循环冷却水在经过冷却塔之后为空调系统持续的供应冷能源, 达到给室内提供足够的冷负荷目的。现阶段, 板式的换热器能够有效的保证冷冻水系统的清洁环境, 在此基础上还能实现冷冻水的正常运行, 最终达到供冷费用的减少, 还能达到明显的节能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在新风的供冷设计上下功夫, 可以采用直接的新风引入方式, 这样能够保证温度和湿度较低的新风, 在引入时能够直接带走室内的热湿负荷, 这种设计能够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集中制冷系统的设计投入。

2.2.2 水源热泵技术的利用。

水源热泵技术的利用也能够有效的节能目的。这一技术可以利用地下水或河流湖泊的水源以及再生水源实现暖通空调系统的供热和制冷, 水源热泵技术在快速实现低温和高温的转移上效果明显, 能够将夏天的室内温度余热储存在水体中, 这些保存在水体中的热量在冬季到来时释放出来就能实现室内的供暖。同理也可以实现冬天储蓄冷源供夏季使用的目的。

2.2.3 地源热泵技术。

地源热泵技术能够实现对地下浅层土壤热资源的有效利用, 其原理就是通过电能等高位能源的输入来实现低温向高温能源的转移。这种技术能够实现空调系统的供热和制冷的高效节能。地源热泵技术的运用有很多优点, 在冬季可以把高于环境温度的地下热能提取出, 进行室内的供暖, 在夏季, 还能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室内热能的有效释放, 把这些热能存入低于环境温度的地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利用可再生的资源方面, 可以不通过冷却塔和室外冷风来进行供热和制冷, 对一些建筑物的外观也不会造成影响, 在环保和节能方面能够有效的降低运行费用。

2.2.4 太阳能供应技术。

在建筑的暖通空调的节能系统设计中, 可以充分的对太阳能供应技术进行有效利用。目前这一方面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方面是被动模式, 这一模式的结构比较简单, 可以达到不依靠任何辅助能源实现太阳能的持续能量供应。由于布置和结构较为合理, 所以基本能够不占用建筑物太多面积。而主动模式一般都在大型的建筑物中运用, 在普通的民用建筑上是很少适用。但是, 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的暖通空调, 在太阳能的采暖和降温系统上都是由风机、散热器、储热设备以及集热设备来组成的。

2.3 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设计

在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中, 节能技术的实现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科学合理的节能设计能够有效降低暖通空调系统的耗能。在对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中, 现阶段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这样才能使其做好系统的节能管理工作。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节能观念来不断提高运行管理人员对建筑能源消耗的重视, 在空调系统的节能调研以及能源审计工作开展中, 设备的管理人员要认真统计能源的损耗, 还要进行有效的分析, 这样才能实现空调节能运行管理的有效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建筑暖通空调的节能新技术和新工艺也会随之得到发展, 这对解决建筑暖通空调的系统节能问题非常有利, 新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使得实现节能效果,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节能设计、能源利用设计和运行管理设计等手段, 来实现节能方案的不断优化, 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等.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问题的研究[J].民营科技, 2008, 7:31.[1]张红霞等.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问题的研究[J].民营科技, 2008, 7:31.

上一篇: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下一篇:北京市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