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服务业

2024-10-25

北京市服务业(共12篇)

北京市服务业 篇1

1 市场绩效概述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逐步形成的。哈佛的产业组织理论是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把产业分解成特定的市场,按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即所谓的产业组织的“三分法”对其进行分析,构造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与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并通过对市场与市场关系的各个方面进行实际测量,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提出产业组织政策,从而规范了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费用、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它反映市场运行的效率。其考核指标主要有:

1.1 资源配置(规模结构)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是反映市场效果好坏最重要的概念。由于市场结构和行为变化必然引起生产者利润变化,因此可以用产业和企业的利润率水平作为测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一般来说,生产者集中度越高,利润率越高;消费者集中度越高,利润率越低。同时,利润率还受产品差别和进入壁垒的影响。

1.2 技术进步

市场绩效在技术进步方面主要体现在:发明和革新及生产率水平提高的产业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市场结构及其他因素;企业集团、企业系列化及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问题;技术传播过程与产业组织的关系:技术转移的价格、交易条件、交易利润率与产业组织的关系等。

市场绩效反映了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市场绩效反映了市场运行的实际效果,对市场绩效优劣的评判应当以社会福利的提高程度和效率作为标准。但是,这个评判标准则难以测量和把握。因此,产业组织理论对市场绩效的衡量和评价主要不是企业层次上的,而是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层次上的。本文主要从产业规模结构效率和产业技术进步状况等绩效指标方面来评价北京市健身服务企业扩张行为的绩效。

2 北京市健身服务业市场绩效分析

2.1 北京市健身服务产业规模结构效率

规模经济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即产品规模经济、工厂规模经济、企业规模经济和行业规模经济。在产业组织理论中,规模经济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产业组织学研究主要是两个层次的规模经济:企业规模经济和行业规模经济。在本小节主要考察北京市健身服务产业中的企业经济规模和行业经济规模两个方面。

2.1.1 北京市健身服务企业规模经济状况

企业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自身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所实现的产品单位成本的降低所实现的规模效应。北京市健身服务企业规模属于两级分化,一级是那些分店数目较多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牌连锁健身企业,另一级是那些中小型单店企业。截至2007年11月北京市拥有的390家健身俱乐部中,连锁型企业单店数195家占50%,具有较强品牌效应的连锁企业单店数80家,占总数的20.5%,将近80%的企业单店年销售额不足300万。从这些健身服务企业的销售收入、开店规模足以显示出北京市健身服务业中的大部分企业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小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服务产品单一、服务线较短。

服务产业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人才,从纵向一体化的角度来看,北京健身服务企业处于一个发展期,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的程度是较低的。首先,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教练培训体系,大部分是由第三方培训机构培养,但教练培训市场也较混乱,没有一套完整统一的标准,因此导致有时同一家俱乐部的教练基于同一会员的身体状况检测得出截然不同的服务方案。其次,企业没有培养专门的俱乐部规划设计人才,而设计师与投资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对空间的有效利用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都缺乏理性科学的认识,从而导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面积产出量减少。最后,由于人力资源体系的不完善,业内人才的流动也过于频繁和无序,使产业发展始终在中低层次上徘徊。

横向一体化是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该类增长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向与原产品有关的功能或技术方向扩展;与上述两个方向有关的向国际市场扩展或向新的客户类别扩展。从横向一体化角度来看北京市健身服务企业的发展,首先绝大多数俱乐部的收入还是来自会员卡销售所得,资金来源太单一,仅有少数企业的私人教练课程、体制检测和营养品销售等会员二次消费收入能达到20%~30%,在会员的消费潜力挖掘上与国外发达地区还存在不小差距,宝迪沃健身在健身服务产品原有的健身功能上拓展了保健服务功能,也有个别有条件的健身俱乐部增加了国民体制检测服务功能;新客户类别扩展上很多企业都意识到,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进一步深化落实、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劳动及医疗、养老保障等社会福利制度的逐步确立,团体客户将成为今后行业发展的重要渠道来源,因此大客户的争夺战争在各大品牌连锁企业中也愈演愈烈。

这些外向化的战略使北京市部分大企业得到了相对较快的发展。北京市绝大部分健身企业包括拥有较高品牌知名度的大企业,它们的横向一体化发展态势并不尽如人意,仍旧处于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产品单一、功能陈旧、渠道狭窄”是北京市健身服务产业的真实写照。这些无一不反映出企业在横向一体化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

2.1.2 北京市健身服务行业规模经济状况

产业规模经济是指当某个行业总产量扩张时,如果能使行业内的企业提高专业化程度,降低单位成本,表明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该行业就是一个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数据显示,2005到2007年北京市健身服务产业市场总量是处于一个不断上涨的趋势,但是这是否就可以认为北京市的健身服务产业就是一个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呢?这里有一个前提,即如果能使行业内的企业提高专业化程度,那么就可以证明北京市的健身服务行业是规模报酬递增行业。在此我们要考察北京市健身服务行业中是否具有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或者现有专业化的趋势已经提高了。要从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来衡量北京行业规模经济的发展现状,就必须考察北京市健身服务产业集群地中企业的发展现状。

北京健身市场的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市中区和北部城区包括东城、西城、海淀、朝阳健身俱乐部比较集中,有的地方甚至已经过度饱和,而南城的崇文区、宣武区、丰台区健身俱乐部拥有量明显不足;中心城区数量相对饱和,而周边区县地区数量匮乏。到2007年北京市健身服务行业呈扩张的态势,不少企业把进入新的城区或区县作为发展目标列入企业规划,而中小型投资者也在不断增加,并逐步占领部分远郊区县。同时,目前北京市健身服务业中的企业间合作还处于一个非常低的发展阶段,对于我们理想中的横向或者纵向的专业化分工合作还存在较大的距离,由此带来的产业规模效率也是比较低的。

2.2 北京市健身服务业技术进步程度

技术进步是评价产业市场绩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产业技术进步是指产业内的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北京市健身服务行业中研发能力比较匮乏,这也是当前健身服务业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健身产业是随着国外品牌引进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历史沿革上始终保持着拿来主义传统,一味的模仿借鉴降低了企业的研发动力;同我国现阶段的健身服务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是大部分企业还处在粗犷型发展阶段,规模不大、利润率不高、缺乏研发资金。

健身产业属于服务业,具备科学管理知识和服务理念又深刻了解产业现状的人才是产业技术进步的基础。面对这种情况,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成果就应该成为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人才引进的主要渠道,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由于与商业社会的脱节,相关高校培养的专门人才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同时科研成果由于脱离实际或没有形成良好畅通的协作机制与渠道,也很难转化为可产生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从而延缓了整个体育健身服务产业的技术进步。

3 结语

围绕鼓励市场竞争和利用规模经济两个方面,抓紧相关法规政策的建设实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要大力推动健身服务业的技术进步,提高服务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商业社会与科研高校的良性互动。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运动休闲企业大众满意度调查.北京体育休闲产业协会,运动休闲研究专业委员会,2008,1.

[2]亚洲运动与体适能专业学院(AASFP).2007年中国健身俱乐部调查报告,2008.

北京市服务业 篇2

为全面有效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北京市服务业现代化和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首都特点、时代特征的体制机制,构建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扩大开放基本框架,为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贡献。

(二)主要原则。

强化顶层设计。立足北京市服务业发展特点,注重与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政策和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科学规划开放路径,在局部性、阶段性实践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北京市服务业开放。

注重制度创新。以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为目的,建立健全服务业扩大开放的体制机制。制定服务业扩大开放清单,深化金融保障、高端人才引进等制度改革,构建科学规范、高效透明的服务业促进体系。

聚焦重点领域。发挥北京市服务业的比较优势,率先推动科学技术服务、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文化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商务和旅游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等六大重点领域扩大开放,同时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带动服务业整体转型升级。

着力营造环境。加快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创建品牌、高效运营,促进高端企业总部聚集,提高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质量。围绕人才要素自由流动需要,加快国际人才发展环境建设,提高工作和居住便利度,促进高端人才聚集。

(三)发展目标。经过三年试点,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改革监管模式、优化市场环境,努力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新格局,积累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使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成为国家全方位主动开放的重要实践。

二、构建服务业扩大开放格局

(四)科学技术服务领域。强化首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聚焦中关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节能环保等产业。支持中关村建设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探索科技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制度创新,简化中关村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手续,促进企业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对境外科技、教育、经济类非政府组织在中关村设立代表机构,以及境外组织或个人发起设立科技、经济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试点登记,形成国内外社会组织协同创新、相互促进的良好环境,提升中关村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发挥中关村标准计量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吸引国际国内标准、计量、检测、认证服务机构入驻。支持科技服务“走出去”,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境外服务,引导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在境外申请专利,鼓励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推动科技服务加快融入全球化进程。降低技术服务领域外资准入门槛,取消外资工程设计(不包括工程勘察)企业首次申请资质时对投资者的工程设计业绩要求,取消外商投资飞机维修项目中方控股的限制。

(五)互联网和信息服务领域。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服务业国内外资本合作。鼓励外资进入软件及信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等新兴产业,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吸引跨国公司在京设立研发中心、离岸服务中心、经营总部,通过人才引进、技术引进、合作开发等方式开展合资合作。延伸信息服务产业链,支持外资从事信息技术支持管理、财务结算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推动服务外包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打造全球领先接包地。开展电子发票与电子会计档案综合试点,完善跨境电子商务运行模式和管理政策,拓展国际市场渠道。

(六)文化教育服务领域。推进文化、教育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拓宽文化创意产业资本运营渠道,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鼓励国内外著名文化创意、制作、经纪、营销机构与北京市文化企业合资合作。发展文化市场多元化服务模式,选择文化娱乐业聚集的特定区域,允许外商投资者独资设立演出经纪机构,在北京市市域范围内提供服务。创新文化服务海外推广新模式,支持以传统手工技艺、武术、戏曲、民族音乐和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会展相结合的商业开发模式,鼓励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企业以项目合作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试点国外巡演的商业化运作,提升文化服务核心竞争力。扩大教育开放合作,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参照执行),支持外商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方式投资设立教育培训机构及项目,积极引进世界知名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实现教育资源良性互动。

(七)金融服务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优化金融机构股权结构,在符合相关法规的条件下,便利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使外资金融机构和民营资本在平等的市场环境下提供金融服务和参与市场竞争。积极发展保险业务,支持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探索商业保险参与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品种,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在京金融机构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支持在京商业银行发行创新型资本工具补充资本。推动金融市场向国际延伸,在商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有实力的金融机构通过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并购等多种渠道开展境外业务,适时引导证券等金融机构到境外开展国际业务。

(八)商务和旅游服务领域。推进商务服务领域对社会资本开放。放开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鼓励外资投向节能环保、创业投资、知识产权服务等商务服务业,支持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国内商务服务企业改造和重组。允许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港澳服务提供者先行先试),逐步扩大开放范围,促进国外资信公司在京落地并开展法人化经营。允许符合条件的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港澳专业人士担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促进会计、咨询服务等商务服务领域发展,为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开拓国际业务、塑造品牌提供政策支持。推动本土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对外投资、融资管理、工程建设等领域的高端咨询服务。提高人力资源市场对外开放水平,在中关村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外方合资者可拥有不超过70%的股权,最低注册资本金由30万美元降低至12.5万美元。深化旅游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扩大旅游业开放机制。鼓励外商投资旅游业,参与商业性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投资旅游商品和设施。在扩大中外合资旅行社开展出境旅游业务试点中,支持在京设立并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提高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等品牌会展国际化程度,引进国际知名的品牌会展在京落户,实现国内外会展业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

(九)健康医疗服务领域。加快形成医疗服务多元化发展格局。支持社会资本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进入医疗服务业。按照逐步开放、风险可控的原则,在符合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进行外资投资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逐步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调整审批权限,便利投资者申报。允许外资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健康服务专业化发展,放开养老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引导外资投向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护理服务以及母婴照料服务、心理健康服务等医疗卫生领域。新增卫生资源须按照有关规划和标准进行审批。推动建设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省(市),推动特色化医疗服务开拓国际市场,建立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发挥中医药服务贸易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完善海外市场推广渠道,树立中医药服务的国际品牌。

(十)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确立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简化企业境外投资核准程序,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模式。支持中关村企业利用国际创新要素发展,鼓励其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开展海外技术收购等技术投资。鼓励投资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支持“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促进各类所有制服务业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通过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合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开展研发、生产、物流、销售等方面国际化经营,创建海外分销中心、展示中心等国际化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网络,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优化配套支撑体系

(十一)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发挥政府、行业、市场的力量和作用,建立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制度,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信用信息的公开、共享和应用。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对守信主体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支持激励政策,对失信主体加大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的约束和惩戒,营造诚信经商的社会信用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执法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构建知识产权经营体系和交易平台,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十二)改革市场监管模式。制定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要求相适应的服务业六大重点领域扩大开放清单,建立平等规范、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进一步增强准入管理的便利性、规范性和透明度。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立分类风险管理机制,注重风险监测和预警,完善举报投诉管理制度,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十三)创新高端人才聚集机制。加大对服务业六大重点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子女申请多次往返签证或居留许可,由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入境管理部门按规定快速办理。对服务业六大重点领域引进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办理进度。鼓励外籍高端人才在京创业,优化外籍人员在中关村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审批流程,积极推动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创业环境建设。

(十四)加大金融保障力度。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简化境外投资外汇登记程序,在中关村境外并购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企业范围,支持在京企业抓住境外并购的有利时机,迅速获取国际市场资源,掌握高精尖技术,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鼓励服务业企业广泛参与国际并购重组活动,帮助企业拓展适合国际市场规则的融资渠道和方式。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在京服务业重点领域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逐步允许在京注册的服务业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按规定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满足经营需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力度。

北京市服务业 篇3

(一)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是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

目前,中国进入到了一个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开始显现。这就要求政府必须探索不断满足公众公共需求的可行路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可以使政府将其目光重新汇集到为公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上来。政府通过管理和操作的标准化对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公共服务行为进行规范,从而避免其按照主观意志履行政府职能,改变其通过命令和权力强力推行行政的模式,真正建设一个服务型的政府。

(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是实现行政透明化管理和运作的必要途径

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要透明化。这种转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政府要将必要的信息向社会和公众公开,让公众了解其自身利益与政府工作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第二,政府部门之间要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减少部门之间的工作推诿和权力摩擦。这就要求政府梳理自身的工作流程,确定合理的政府行为规范和公共服务标准,并将这些规范和标准以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和公众公开。

(三)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是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必要条件

当前公共服务体系的提供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体系过于强调公共服务提供的效率,而对公共服务供给公平的关注不足,造成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公共服务不均衡状况严重;第二,公共服务体系标准缺失,政府公共服务不规范,公共服务职能和责任混乱,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考核也不够科学。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政府的责任,建立适应公共需求增长的政府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和服务标准;二是注重公平价值的实现,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三是设立合理的政府公共服务考核标准。这些都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来完成。

(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是打造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先决条件

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指引下,北京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并按照中央的要求,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北京的公共服务虽然正朝着世界城市的目标迈进,但与世界城市的标准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如果不解决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问题,打造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无从谈起。可以说,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是打造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先决条件。

二、北京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设计原则

(一)北京市区县基本公共服务指标选择原则

一是科学性。指标选择要科学合理,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区县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全貌和水平。二是可操作性。指标可以从统计部门定期发布的统计数据中获取。三是可比性。指标应具有国际通识性,以便于进行国际国内不同城市之间的比较和借鉴。四是系统性。指标选取突出重点,比例适当,指标群逐级分解,逻辑分明。五是简洁性。指标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保证系统性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指标数量反映最重要的特征。六是侧重产出类和效果类指标。尽管投入类指标是基础,但产出类和效果类指标更能反映政府的公共服务绩效。

(二)北京市区县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标准确定的原则

第一,国际比较原则:人均GDP处在1至1.5万美元发展水平是我们制定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二,国内比较原则: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是我们制定标准的重要参照系。第三,可及性原则:要根据五年发展规划,制定出既具有一至两年的前瞻性,又具有一定的可实现性的标准体系。

三、北京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及标准

2012年,北京社会科学院经过多年调研探索,提出了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及标准。这套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将政府部门应该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体分解成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安全、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六大类,再将这六类细分成70多个考评指标,再根据国际、国内或专题研究得出每项指标需要达到的量化数值。比如,指标包括本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应达到9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应达12%、人均交通运输投资额应达到5000元等(见附表)。

四、北京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意义

第一,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实践中实施标准化建设必定会吸引理论界对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关注,从而能够为公共服务标准化的理论研究提供动力。北京市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中的问题总结和经验积累也会引导理论界对于公共服务标准化问题的研究,进而为中国的标准化理论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推动和丰富了中国标准化理论研究的发展。

第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能够规范工作流程。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对重复性的服务和工作建立标准,实现规范化的操作,可以将政府的公共服务过程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框架之内。政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无论政府人员如何变动,其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都会有一个规范的标准,这样就极大地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效率。

第三,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能够提升管理水平。政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按照减少工作交叉、明确服务职责的原则在公共服务的整个流程之中设立标准,重新梳理不同机构和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要提供的具体的公共服务,实现了服务部门和公共服务的优化配置,有效减少相互扯皮和工作脱节的现象,提升管理水平。

第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促进绩效评估效果。通过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可以对各部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得部门工作达到标准化、精细化,从而可以为各部门工作制定出一个可测量和可评估的依据。这样既提高了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工作标杆,也激发各部门的工作动力。

第五,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能够维护社会稳定。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关注和服务标准的不断提高,可以使公众感受到切身利益的变化,从而提高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感,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第六,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有助于弘扬公平正义的伦理价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标准,可以使公民在基本的公共服务,如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享受到同等水平的服务,体现社会公平,逐步消除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不公平感,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第七,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扩大,国际竞争和区域综合实力竞争不断加剧,竞争领域从传统市场竞争、技术竞争扩展到人才、文化、公共服务等软实力竞争,基本公共服务成为增强竞争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对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公营部门[M].周敦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2][美]珍妮特·登哈特,罗伯特·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胡税根、徐元帅.中国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价值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 (5).

(责任编辑:骆小平)

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篇4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消费性现代服务业,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现代社会服务业

1 引 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性经济”转型的总趋势。1994年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8. 9% , 首度超过第二产业相应的比重, 北京市产业结构从此也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2000年以后, 现代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是第二产业比重的两倍多。北京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7236. 1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3669. 9亿元, 近六年的增速分别是24% 、15. 7% 、9. 6% 、15. 5% 和16. 6% 、10. 57% 。近几年北京市现代服务业总量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 增速趋于稳定, 北京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占北京市GDP比重保持在75% 左右, 2007年为73. 5%, 2008年为75. 4%, 2009年为75. 5% , 2010年为75. 1% , 2011年为76. 1% , 2012年76. 4% 。①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逐年增加, 但增速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且出现了下滑趋势。本文根据行业供给服务的商品特性将现代服务业分为: 供给面向消费者的最终服务的消费性现代服务业; 供给面向生产者的中间服务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 供给由政府主导的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服务的现代社会服务业。从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 虽然消费性现代服务业、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社会服务业都有较快的增长, 但消费性服务业的增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消费性现代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在北京GDP中的比重在降低; 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增长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现代社会服务业存在着竞争力薄弱、对行政性资金依赖过大等问题。因此, 本文分析了北京现代服务业内部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社会服务业等三大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并据此给出具体的发展建议。

2 消费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1 消费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消费性现代服务业的出现, 是为了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 主要面向消费者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批发零售业、旅游业、教育、房地产服务业、居民服务业。

2. 1. 1 总量和规模持续扩大

从总量上来看, 消费性现代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大, 且呈现加速度增长态势。2007年, 消费性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08亿元, 到2012年消费性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682.7亿元, 占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34.2%。虽然行业总量在逐年扩大, 但在现代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却出现下降的趋势, 从2007年的38.5%下降到了2012年的34.2%。2007年, 消费性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08亿元, 占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38.5%。2012年增加到了4682.7亿元, 占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34. 2% 。2007年,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995. 8亿元, 2011年上升至3036. 3亿元, 除了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小幅减少外, 其余各年均有稳定增长。2013年1季度, 北京市实现旅游总收入797.5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0. 1% 。17条院线135家影院, 共放映电影119. 9万场, 观众3752.6万人次, 票房收入16.12亿元, 出版报纸254种, 出版期刊3044种, 出版图书18.2万种, 体育场馆6163个。

2. 1. 2 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多, 除了满足基本生活之外的可支配收入也越来越多, 人们的消费对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物质生活之外的文化、体育和娱乐服务有着越来越多的追求; 旅游、汽车、数字化产品等成为居民消费热点。[1]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2011》显示,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消费性支出汽车消费达到1011元, 2012年为1077元, 比上年增长6.5%。教育娱乐文化服务由2011年的3307元增加到2012年的3696元, 比上年增长了11.8%。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城市家庭结构变换、人口的老龄化和生活的现代化以及家庭在子女教育、个人健康、居室环境、休闲形式、社交往来等生活方式的变化, 居民对包括家务、照顾老人等方面的居民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多, 安全性、便利性和质量等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性服务的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及家庭服务业的社会化、产业化、科学化、现代化是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主流, 已成为行业共识。”[2]

2. 2 消费性现代服务业中存在的问题

2. 2. 1 总量明显不足

虽然北京市消费性现代服务业的总量与规模都在逐年增加, 但在现代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却出现下降的趋势, 从2007年的38.5%下降到了2012年的34.2%。消费性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 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由2011年的83. 4% 下降到了2012年的73. 0% 。

2. 2. 2 结构不合理

突出表现在供给不足。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 消费结构的变化, 居民的主要消费对象已经发生很大转变, 传统消费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如对包括家务劳动家庭护理维修服务、物业管理、社区导购、生活百事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的需求, 不仅数量越来越多, 而且要求多样化服务标准越来越高, 但是供给却没有出现相应的增长。

2. 2. 3 高素质人力资本缺乏

消费性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自发性, 许多行业进入门槛低, 消费性现代服务业中提供服务的大部分服务人员在上岗前并没有接受正规的职业培训与教育, 整体水平不高, 行业管理体系不完善, 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造成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乏。北京现在不缺一般技能的人员或普通劳动力, 但高素质、高技能、有创新力的人才却供给不足。[3]

2. 2. 4 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与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相比, 消费性现代服务业发展起步晚, 其产业主体多为中小型企业, 尚处于成长发展期, 对资金的需求缺口比较大, 但是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收益而不愿进入相关的产业, 从而造成企业融资困难。

3 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1 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生产性现代服务业是指包含了金融业, 商务服务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内的行业。它是为其他行业提供“中间投入”的行业, 其面临的消费群体是企业。

3. 1. 1 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行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3294.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6315.6亿元, 其增加值已占到服务业总量的90%。其中金融业的行业增加值达到2536.9亿元, 占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40% 以上;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增加值为1493.4亿元, 占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25%以上, 2008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行业增加值为999.1亿元, 2012年达到1621.8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从2008年的498.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816.3亿元, 增长了62%。商务服务业在2012年实现产业增加值1162. 1亿元。

截至2012年年底, 北京共有金融业法人单位1805家, 位居全国各大城市的第一位。在1805家金融业法人单位中, 银行机构115家; 保险机构543家; 证券机构306家, 其他金融机构841家。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组织体系已经形成, 金融服务的领域更加广泛、结构更加完善。2012年, 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合计72037家。

3. 1. 2 结构逐渐趋于完善

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构成来看, 北京市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呈现以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服务业为主的格局。在2007年行业增加值中, 金融业的行业增加值为1302.8亿元, 占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39.5%, 2012年的行业增加值达到2536. 9亿元, 但其占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为40%, 和2007年相比基本保持不变;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增加值2007年为807.5亿元, 2012年增长到1493.4亿元, 但其占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基本维持在25%左右。

3. 2 北京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中存在的问题

与消费性现代服务业一样, 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也存在高素质人力资本供给缺乏, 金融支持手段有限的问题, 除此之外生产性现代服务业还存在以下问题:

3. 2. 1 总量明显不足

虽然总量与规模逐年扩大,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还是处于低水平, 大多数发达国家迈入“后工业化时代”, 很多制造业从欧美以及日韩等国转移到中国, 而研发设计、市场销售等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却保留在了发达国家, 实质上承担了向世界提供加工制造的重任, 这样生产性服务业上升的空间被挤占了, 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在低水平徘徊。[4]生产性现代服务业行业增加值占北京GDP的比重虽然一直在上升, 但其比重与增速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2007年北京市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94.4亿元, 占北京市GDP的33.4%, 2012年增长到6315.6亿元, 占北京市GDP的35.3%。

3. 2. 2 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突出表现是企业组织规模小, 未形成有品牌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大型的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如北京拥有7000家各类咨询机构, 但绝大部分专业咨询公司不超过100人, 一般只有几十人, 即使是最大的新华信公司也只有几百人。相比之下, 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全球39个国家拥有79个分支机构, 员工数量超过5000人; 英国的贝克律师事务所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之一, 共有律师1600多人, 在世界各地建有53个分所。

3. 2. 3 创新能力不足

生产性服务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强, 尤其是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技术水平低, 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多数企业只是提供服务链上的低端产品, 科技服务单位的技术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领先的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部分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竞争能力较弱。如北京现代信息服务业企业大部分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56%的企业在2000年左右成立, 民营企业占78%, 从企业人力资源状况来看, 大部分企业的雇员在200人左右, 雇员年轻化, 高学历化, 40岁以下的占69% 左右, 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人员总数的70% 以上, 雇员流动较频繁, 但雇员的规模呈上升趋势; 从企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角度来看, 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力度较低, 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中心。[5]

4 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1 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现代社会服务业供给由政府主导的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服务, 包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两个行业, 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特点。顺应经济全球化加速和研发国际化转移的大趋势, 北京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 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落地, 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国际研发产业。2012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031.1亿元, 比上年增长10. 1% ; 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5. 79% 。

4. 1. 1 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

2007年, 北京市现代社会服务业行业增加值为618亿元, 占北京市GDP比重为6.2%, 2012年行业生产总值增加到了1369.7亿元, 占北京市GDP的比重也上升到了7.6%。北京市水利投资额为717166万元, 占当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5.1%, 按行业分投资额, 2011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额为4158232万元, 其中新增固定资产为2439950万元。

4. 1. 2 结构逐渐趋于完善

在现代社会服务业中,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的行业增加值都在逐年增加, 但它们各自在现代社会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基本保持不变, 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8%左右,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为92%左右。

4. 2 现代社会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服务业与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都存在创新能力低, 除此之外, 其还存在下述的问题:

4. 2. 1 竞争力薄弱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处于行业垄断经营或事业单位状态, 国有投资主导地位, 使得产业中类似经营主体市场壁垒过高。现代社会服务业主要是受政府主导作用, 因此资本结构单一, 扩张实力有限, 而且市场化经营管理方式薄弱, 导致有效竞争不足。

4. 2. 2 对行政性资金的依赖过大

由于现代社会服务业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 因此现代社会服务企业的资金来源多依赖于行政性资金, 包括财政拨款、财政补贴和财政奖励等。行政性资金对现代社会服务业的支持过大, 容易造成企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容易产生创新能力低下, 竞争力薄弱, 市场定价权丧失等。[6]

5 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具体建议

5. 1 北京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的建议

5. 1. 1 拓宽消费性现代服务业市场

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 消费结构的变化, 居民对消费市场本身和消费市场容量提出挑战, 广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但是供给却没有出现相应的增长。因此, 探索消费性服务业发展新模式、闯出新路子, 拓宽消费领域, 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适应居民消费变化趋势, 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巩固扩大传统消费, 培育热点消费, 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5. 1. 2 增加高素质人力资本供给

消费性现代服务业进入门槛低, 消费性现代服务业中提供服务的大部分服务人员在上岗前并没有接受正规的职业培训与教育, 整体水平不高, 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造成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因此, 要在消费性服务业企业中引入和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培育、引进、留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促进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

5. 2 北京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

5. 2. 1 培养高级技术人员

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培养和吸引国际性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一是生产性服务业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技术, 不断提升自主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 通过扩大开放, 培育有利于吸收并购投资的制度环境, 为企业参与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改组和改造创造条件, 同时开辟国际融资渠道, 积极引导外资向生产性服务领域投资; 积极拓展国际服务贸易产业,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二是积极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加快培养专业性和复合性的高级管理人才, 建立起适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5. 2. 2 放宽市场准入机制

消除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建立宽松的市场准入机制。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 促进生产性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逐步放宽行政管制, 为生产性服务业建立宽松的发展环境。

5. 2. 3 提升创新能力

进行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 加快建立自主技术创新体系, 塑造生产性服务业核心竞争力。实力较强的生产性服务企业, 应鼓励设立研发中心和增加科研投入, 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中小型生产性服务企业应加快其电子化自动化进程,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

5. 3 北京发展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建议

5. 3. 1 降低市场准入机制

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治理结构, 通过责任分工, 业绩激励, 利益导向和完善决策机制, 既可以克服市场失灵, 又可以克服政府失灵, 把政府治理, 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 相得益彰。

5. 3. 2 拓展融资渠道

现代社会服务企业的资金来源不能单纯依靠行政性资金, 行政性资金对现代社会服务业的支持过大, 容易造成企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因此应该积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准入制度, 鼓励社会闲散资金、慈善捐款、外资等投入现代社会服务业中来。

参考文献

[1]郭馨梅.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7) .

[2]刘月辉.陈梅:家庭服务业应搭乘电商快车[N].中国妇女报, 2013-10-23.

[3]朱晓青.北京现代服务业的界定与发展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4 (4) .

[4]曹媛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论文, 2012.

[5]黄健青.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10 (1) .

北京市婚礼服务合同 篇5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〇〇七年七月

北京市婚礼服务合同

委托人(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托人(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在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就婚礼服务有关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服务内容:甲方委托乙方为_____________(新郎)和____________(新娘)的婚礼仪式提供相关服务。本合同中“□”后内容为可选内容,双方可根据实际需求以划“√”方式选定适用,可多选。

二、婚礼仪式开始时间: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_______时_______分。

三、婚礼仪式举行地点:____________ 市 ____________区(县)____________ 路(街)________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婚礼服务项目

□ 策划服务 □ 主持服务 □

□ 摄像服务 □ 摄影服务 □

□ 化妆服务 □ 鲜花服务 □

□ 乐队服务 □ 场地服务 □

□ 推荐婚车服务 □ 代租婚车服务 □

各个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要求和费用标准由双方以附件形式确定。

五、服务费用及支付

1、各项服务费用合计为____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

2、本合同签订后当日,甲方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按服务费用总额的20% 即_________元向乙方支付定金;

□ 按服务费用总额的___ % 即 _________元向乙方支付预付款。定金和预付款可充抵服务费用。

3、策划方案经签字确认后,甲方应向乙方支付费用总额的____%即 _________ 元。

4、本合同签订后双方约定新增加或取消服务项目的,相应费用应计入服务费用总额或从服务费用总额中扣除。

5、余款________元,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付清。

6、乙方收到钱款,应即时向甲方开具收款凭证。

六、双方主要权利义务

甲方应积极配合乙方完成合同约定的各项服务。

乙方提供的各项服务以及服务中所使用的各种产品,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或行业相关规范确定的要求。

乙方应保守因签订和履行本合同而获悉的甲方隐私。

□ 策划服务

(1)策划方案为乙方智力成果,仅供甲方在本合同约定范围内使用。甲方不得擅自将策划方案用于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用途或提交给第三方使用。

(2)乙方应于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向甲方提交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经验收合格,甲方应予以签字确认。

□ 主持服务

(1)乙方应根据甲方需求提供主持人供甲方选择。

(2)婚礼仪式举行当日,甲方指定的主持人由于生病等不可抗拒的原因无法亲自主持的,乙方应及时提供同级别以上的主持人代为提供服务。

□ 推荐婚车服务

(1)乙方应根据甲方需求,为其推荐符合汽车运营管理规定的汽车租赁企业提供婚车租赁服务。

(2)甲方应自行与乙方推荐的汽车租赁企业洽谈签约。

□ 代租婚车服务

(1)乙方应保证婚车符合《汽车租赁经营服务规范》(db11/t475-XX)的要求。

(2)乙方应保证每辆婚车配备合格驾驶员1名。

(3)代租服务费是乙方提供婚车代租服务所应收取的报酬;婚车租赁费是甲方所应支付的婚车租用费用,其中包含车辆使用费、燃油费、驾驶员服务费,停车费、过桥费等其他费用由甲方另行支付。

(4)甲方不得要求婚车驾驶员违反交通法规。

□ 化妆服务

(1)乙方应根据甲方需求提供试妆服务,以确定化妆师的具体人选和测试被化妆人员有无过敏反应。因化妆产生过敏反应的,应允许调换化妆品,如皮肤仍无法适应的,甲方可取消本项服务;对乙方提供的化妆师均不满意的,甲方也可取消本项服务。

(2)化妆师人选及使用的化妆品一经确定,双方均不得随意更换。

□ 摄像服务 □ 摄影服务

(1)甲方变更拍摄时间应提前1日通知乙方。

(2)甲方应于拍摄前提供活动流程并注明必拍场景。

(3)乙方应为婚礼仪式配备符合约定的摄像、摄影师和设备。

(4)除署名权外,乙方对于摄影、摄像作品著作权中的其他权利,只有在取得甲方书面同意后方可行使。

(5)乙方留有原始图像文件或复制件的,应妥善保管,并不得提供给第三方。

七、双方主要违约责任

1、因自身原因,一方于婚礼仪式14日之前(不含14日)要求取消具体服务项目的,应以该项目服务费的 %作为违约金;于婚礼仪式7日之前(不含7日)要求取消具体服务项目的,应以该项目服务费的_____%作为违约金;于婚礼仪式7日之内要求取消具体服务项目的,应以该项目服务费的 %作为违约金。

2、除本合同另有约定外,由于甲方原因导致合同不能按照约定履行的,由甲方自行承担相应责任,并应支付乙方实际支出的费用;由于乙方原因导致提供的服务不符合约定要求的,乙方应退还该项服务费,并按该项服务费的_____%支付违约金。

3、由于一方原因给另一方或第三方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 代租婚车服务违约责任

(1)婚车无法按约定提供服务的,乙方除应及时通知甲方并提供约定的备用车辆外,还应退还差额婚车租赁费。

(2)实际婚车低于约定级别的,乙方应支付相应租赁费用的_____%作为违约金。

(3)实际婚车数量少于约定的,乙方应退还代租服务费和相应的租赁费用,并支付相应租赁费用的_____%作为违约金。

(4)婚车未在约定时间内到达起始地点超过______分钟以上的,乙方应支付相应租赁费用的_____%作为违约金。由于乙方原因导致婚车未在约定时间内到达婚礼仪式举行地点超过______分钟以上的,乙方应支付相应租赁费用的____%作为违约金。

(5)由于甲方原因导致婚车毁损或违反交通法规的,车辆维修费、罚款及其他相关费用由甲方承担。

□ 摄像服务违约责任 □ 摄影服务违约责任

(1)摄影、摄像师无法按约定时间提供摄影、摄像服务的,经甲方同意,乙方应及时安排职业等级或技术水平相当的其他摄影、摄像师;乙方未做出替换安排或甲方不同意替换安排的,乙方应按该项服务费用的 倍支付违约金。

(2)由于乙方原因导致照片、影像全部或部分灭失的,乙方应退还相应服务费用,并按相应服务费用的_____倍支付违约金。

(3)乙方交付的拍摄成品中缺少约定必拍场景的,应按每个场景________元的标准支付违约金。

(4)乙方交付的拍摄成品质量不符合约定要求的,应按__________的标准支付违约金。

八、合同的解除

1、甲、乙双方可协商一致解除本合同。

2、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另一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并要求其赔偿损失:

(1)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全部义务或主要义务的;

(2)甲方迟延支付全部或部分服务费用,经乙方催告后 日内仍未支付的;

(3)乙方未经甲方同意,擅自改变服务内容、降低服务标准或增加服务费用,经甲方催告后仍未改正的;

3、在婚礼仪式举行前,一方因上述以外的原因提出单方解除合同的,另一方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并有权要求解约方在 日内按服务费用总额的 %支付违约金。已支付定金的,也可选择适用定金规则:甲方违反约定解除合同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乙方违反约定解除合同的,应双倍返还定金。

九、不可抗力

任何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应及时通知另一方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有关证明。

十、合同争议的解决办法

本合同项下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或申请调解解决,协商、调解解决不成的,可选择以下第_____种方式解决:

(一)向_____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向__________________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十一、其他约定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服务业 篇6

2013年初,北京市人才中心发布了《北京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规范包括了六个标准,目的是统一北京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业务内容,规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标准,全面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水平,促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事业的科学、有序发展。为此,北京市人才中心再次展开了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再提升的工作。当他们了解到服务设计可以帮助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清华在做这方面研究,主动找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管理研究所(简称:研究所)的王国胜老师,委托其开展了《北京市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服务创新项目》。

项目组没有像以往的设计项目那样,仅仅是具体的某项策划或设计,而是首先站在战略层面与管理层达成共识,即:以构建自适应的可持续的服务生态体系为目标,以增加用户价值和体验为诉求,力求提升整体服务水平。通过建立规范的、互动的服务管理机制,把服务和创新文化融入到全市的服务体系之中,使公共服务生态体系具有自适应能力和可持续性。在这个目标下,对服务管理系统进行流程再造,重塑服务价值。

在这种共识下,项目组采用服务设计方法确定了项目原则,首先针对组织、管理及服务的整体性战略定位做系统性研究和系统性规划,而后才是平台建构,再后才是更具体的设计项目落实,简而言之就是从顶层设计入手搭建服务生态,而后着手有形的设计。项目的重点是组织和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实施。

按照服务战略设计思路,项目的整体工作分为三期:1,战略定位;2,设计规划;3,组织实施。概括起来,三期工作的重点分别是:

第一期,对现有服务进行分析,发现创新机会

1)关键用户研究。针对“目标用户”进行人类志学的设计研究,目标是发现“用户”对档案管理的潜在诉求和现有服务存在的问题。

2)组织内部分析。在北京市人才中心配合下,对整体运营现状以及主要服务流程进行深入研究。

3)服务模式研究。对服务平台以及相应的运作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4)服务设计定位。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提出“北京市人才档案管理服务平台”的设计定位,对服务平台做出较为全面、系统的概念预想和设计原则。

5)创新与设计建议。根据上述研究,提出创新与设计指导意见(包括阶段任务、阶段目标、执行计划、评估标准等等)作为下一阶段项目执行的依据。

第二期,创新机会点的评估与开发

1)业务流程服务优化。

2)线上交互界面设计(内部工作界面与对外用户界面)。

3)服务空间整体规划与设计。

4)服务形象设计。

5)具体服务触点设计。

第三期,服务实施与管理

1)设计贯彻。贯彻执行设计方案,将整个服务流程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2)服务执行评估。针对工作人员服务流程运作状况进行评估。

3)满意度评估。针对服务流程中用户使用状况进行评估。

4)实施改进。通过使用状况和评估结果对服务创新设计进行改进。

5)跨平台服务拓展。将网络服务平台的功能进行拓展设计,如应用到手机端、平板电脑等。

在项目计划和实施中,项目组从两个角度着手,一是就理论和一般性方法的架构,二是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实际调研和问题分析。

在项目推进中,对于如何理解服务创新和项目定位、采用何种方法开展调研、如何重塑服务体系,项目组都做了从理论到实施的系统思考和重点把握。

1、在公共服务整体定位上,着力建立自适应机制和组织服务能力的系统

本项目的创新始终围绕着“服务生态”这一概念而展开。服务生态是指服务系统具备自适应的机制和能力。好的服务系统的运作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服务生态。项目组要始终从整体角度看待服务创新,每一环节的设计点都要符合整体服务生态系统的搭建,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可持续的公共的服务生态体系,因此,制定了以下设计原则和要素。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服务创新的基本原则,这里的“人”不单指用户,还包括工作人员,要同时提高服务双方的流程效率和体验。

2)规范管理体系是基础。服务创新的基础是体系的完整与规范,在全北京市范围建立有法可依的服务流程。

3)普适性和指导性。北京市人才中心对全市17个区县人才中心具有指导和监督责任,因此北京市人才中心的服务流程要具有试点、示范作用。要求服务创新要具有普适性和指导性。

4)数字化和信息化。基于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大环境,在服务生态系统的搭建过程中追求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实现全市范围内,线下与线上服务规范的逐步统一。

5)对称性和同理心。提高用户与工作人员的服务对称性,包括:信息对称和心理对称。整个服务生态的运作过程强调工作人员与用户的同理心,以更好提高用户服务体验。

6)可持续性。流程框架的搭建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兼容,可以随着时代发展更新。

2、在创新途径上,着重服务文化的创建

虽然实现服务生态的创新工具与方法对之后设计点的寻找和具体设计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服务生态的搭建更需要依靠服务文化的建设。在进行服务创新的过程中,项目组的重点在于建设公共服务文化。体现在服务有形化和服务规范化两个方面。

服务有形化。服务文化不是抽象的,体现在组织的理念、形象和行为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行服务文化的传播。

nlc202309030719

服务规范化。用户导向,由外而内,而不是由内而外的服务标准的规范与统一建设是服务文化建设的基础,这需要跟用户始终如一地进行参与式创新。

3、在创新形式上,实施线下线上的逐步统一

线上线下业务流程的整体建设及服务形象实行多通道统一,在塑造统一的北京市人才中心形象的同时,优化和规范业务流程,从而提高业务效率,提高用户体验。为保证创新的持续性,市档案中心考虑建设“政策实验室”,对用户需求及员工的工作诉求进行动态、持续的研究,形成“迭代”共创的能力,形成开放的、可持续的服务创新机制。

4、在数据利用上,构建“大服务”辐射带

基于档案大数据与“O2O”服务平台构想,创新项目组进行了数字化办公及网络平台概念构建。北京市人才中心将围绕社会及个人信用体系、社保、医保信息管理体系等形成“大服务”辐射带,进行大数据的进一步服务开发与利用。

5、在设计方法上,注重实地调研和流程再造

全面的服务设计是针对整个流程与系统的创新设计与实施,包括服务设计和服务管理两个阶段,分为从服务特征定义到实施改进的八个步骤。这是一个“迭代”的创新过程,在本项目的服务创新过程遵循了这一设计流程。

1)服务空间实地调研

项目组针对市档案中心的服务环境空间现状进行了实地观察和研究。同时,通过对用户办理过程的跟踪观察,对用户流程触点的分析,深入探究目前环境空间中存在的问题。

2)用户观察

“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出发点,运用“影子调研法”(SHADOWING)对办理业务的用户进行跟踪观察,通过录像、照相方式记录。主要观察用户在服务过程中的所有服务触点及痛点。同时对前台工作人员与用户的交互进行观察记录。在对用户整体服务过程进行观察后,对用户再次进行深入访谈,了解用户的感受、准备阶段的困难及办理过程中的困难。

3)参与式设计

参与式设计即用户和员工参与到设计过程之中。项目组就组织目标、组织发展方向以及业务流程等诸多问题进行内部深入访谈,通过集体工作坊的形式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共同发掘现在服务过程中的不足及痛点所在。

4)对比研究

项目组以对北京市人才中心进行的调研和观察为基础,对北京市海淀区职介中心和东城区人才中心进行了访谈和实地观察,对目前服务工作较为突出的区县人才中心进行了了解和研究。以此对比更好地进行档案中心的服务发展与设计。并且找到各个人才中心之间的业务差异性和彼此之间的矛盾点。

同时项目组也进行了相关行业的对比研究,如银行的营业模式对比等。进行二手资料的查询。吸取各个服务大厅的设计经验。

5)相关性研究

项目组对档案管理和服务的相关机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了解,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访谈观察。对相关机构的了解有利于对整体业务流程的梳理和流程优化。能更好地从宏观的角度,整体看待人才中心的服务并建立“协同服务”的体系。

目前,《北京市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服务创新项目》一期战略规划已经圆满完成,二期已经启动,正在推进之中。按照服务设计理念和方法建构的新的公共服务生态体系的蓝图,已经为中心的发展提出了更有利于提升用户价值体验的路径。同时,服务设计的价值在新的设计范式中与用户价值和服务价值找到了新的契合,这种契合拓展了设计服务的范围、水平和价值。

(本文摘编于《设计通讯》2015年第三期《服务设计》专题)

北京市服务业 篇7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出现的历史较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出现了最早的设计和咨询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市的科技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石忆邵和刘玉钢分析认为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的上海市,其科技服务业远低于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2],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在全国的地位如何,发挥着怎样的,北京市各区县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预测即是本文拟解决的几个问题。

2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地位研究

本文选取的测度科技服务业的指标主要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产值”、“技术市场交易额”、等,除去比较各省份科技服务业的绝对值,还包括了“科技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百分比”、“科技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百分比”、“人均科技服务业产值”、“从业人员人均科技服务业产出”等相对指标,数据全部来源于近几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份的统计年鉴、科技年鉴。

2.1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多项指标长期位居全国首位

尽管近些年来,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服务业都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多项指标长期位居全国首位,其他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服务业与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差距悬殊。

本节数据根据我国及各地区2011年的统计年鉴获取,选取了上海市、天津市、广东省等16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中科技服务业与北京市进行对比,而四川、贵州、新疆等14个省份只有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与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传统服务业的统计,而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统统列入到其他服务业,这从侧面也可以反映所在省份的科技服务业还不发达,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小,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在对比时没有将这些省份考虑在内。

2010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产值达到941.10亿元,很快就将突破千亿大关,超过位居第二位广东省(483.790亿元)和第三位上海市(391.280亿元)的总和,2010年广东省科技服务业与2006年北京市438.60亿元的产值相近,上海市科技服务业与2005年北京市347.40亿元接近。2010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45.74万人,占全国科技服务业总从业人员数的15.65%,也超过排名第二的上海市(23.25万人)和第三位的广东省(18.06万人)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总和,上海市2010年度的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相当于北京市2001年的23.72万人数(见表1),且当时不包括地质勘查从业人员数,这是因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于1994年、2002年、2011年三次对分类标准进行了修订,直至GB/T4754-2002才将地质勘查业并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010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占GDP比重为6.67%,占第三产业比重为8.88%,与此同时,上海市、天津市、广东省等16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中科技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1%的只有上海(2.279%)、天津(1.217%)、青海(1.209%)、广东(1.051%)和重庆(1.022%)五个省份、直辖市,其总和为6.78%,科技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为比重超过2%的只有上海(3.979%)、青海(3.468%)、重庆(2.812%)、天津(2.649%)、广东(2.336%)、安徽(2.263%)、江苏(2.132%)七个省份、直辖市,尽管青海省在这两个指标中排名靠前,但是2010年度该省科技服务业总值仅有16.33亿元(见表1),不足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零头。

2010年度北京市人均科技服务业产值0.48万元,同居全国之首,超越排名2-9位上海、天津、广东等八省份0.477万元的累加和。相比于其他指标,在从业人员人均科技服务业产出这个指标上,而北京市(20.575)列第四位, 略高于全国19.417万元的平均值,排名前三位的省份是江苏(33.626)、广东(26.789)和山东(23.935)(见表1),这说明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增长潜力巨大,应当从政策、机制、人员激励等方面采取合理措施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人均科技服务业产出。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及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2011年统计年鉴 注:全国科技服务业产值在《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没有提及,由此,本文用Si表示i年度我国科技服务业产值,根据2006—2009年4年数据,按照S2010=S2009×[1+S2007-S2006S2006×S2008-S2007S2007×S2009-S2008S20083]公式获得。

2.2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始终保持较高的对外辐射力

技术市场是从事技术中介服务和技术商品经营活动的场所,它以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宗旨,具体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生产或经销科研中试产品和科技新产品;组织和开展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等,技术覆盖面涉及所有技术领域[3]。根据涉及的国家,技术交易可分为国内技术交易和国外技术交易,其中国内技术交易又按照流向和省份界限划分为省内技术交易和省外技术交易。本文就用北京市技术市场交易合同成交额、所占全国的比重和输出到外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等指标进行测定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对外辐射能力。

数据显示,2000年—2010年,北京技术市场成交额从140.29亿元增至1579.5亿元,突破1500亿大关,年均算术平均增长35.35%,年均几何平均增长32.17%,截止到2010年北京市技术交易额占到全国的40%左右,在全国保持了的绝对领先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技术交易中心,从趋势上看,北京市技术市场占全国百分比由2000年的21.56%上升到2010年40.43%,整体趋势向上,见图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分析北京市技术交易的流向,流向本市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01年的103.6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40.10亿元,增长了3.28倍,年平均增长17.39%;输出到其他省份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01年的87.3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654.8亿元,增长了7.5倍,年平均增长25.88%;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02年的30.5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84.6亿元,增长了19.14倍,年平均增长63.34%(见表2)。从绝对数量上讲,三者的都有大幅增加,而从增速上讲,技术出口的速度最快,这也导致了北京市技术交易格局的不断变化。

资料来源:2001—2010年10年《北京技术市场统计年报》

由图2可知,10年间,北京市技术交易的流向格局(本市:省外:出口)每年都在变化,从最初的“五五开”到2004年的“四五一”,2005年变成“四四二”,2006年近似回归到“四五一”,再到2008年的“三五二”,2009年的“四三三”以及2010年的“二四四”,我们可以看出流向本市的技术交易额比例不断下降,流向外省的技术交易相对平稳,始终保持在40%以上,而技术出口的比例则不断攀升,这说明北京市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和世界性的大都市,其技术交易的目光早已不再局限于满足本地需求,而是积极发挥首都科技服务业高端、高效、高辐射的创新引领作用,为外省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劲的支撑,并不断向国外渗透扩展,我们预测未来北京市技术交易的流向中本市技术交易将可能进一步下降,而对于其他省份,技术交易输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全国辐射力和四成左右的比重,而技术出口的比例也将进一步提升,很可能形成“一四五”或者“二三五”的稳固格局的格局。

资料来源:2001—2010年10年《北京技术市场统计年报》

3 北京市各区县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

目前,北京市行政区域共有16个区县,按其功能划分为四个区,分别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东城区和西城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包括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区、顺义区、房山区、大兴区和昌平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怀柔区、平谷区、门头沟区、密云县和延庆县。各个区县的定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其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也大相径庭,对其采取扶持措施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本节依然选取科技服务业产值、所占第三产业比重、技术合同成交项和技术合同成交额等指标来评估北京市各区县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3.1 北京市各区县科技服务业情况研究

2010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产值941.1亿元,比2009年增长7.9%,其中海淀区一枝独秀,产值达到365.02亿,占到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38.79%,接近四成的比重,以海淀园为核心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正在成为北京科技服务业的特色聚集区;紧随其后的是朝阳区(164.47)、东城区(118.48)、丰台区(97.99)和西城区(87.20);第三梯队包括大兴区(34.48)、昌平区(22.15)、顺义区(15.61)、石景山区(12.86)和房山区(8.50)五个区;其他区县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比较薄弱,2010年度科技服务业产值不足5亿的区县有通州区(4.0516 )、门头沟区(1.6459)和怀柔区(2.8218),产值不足1亿的区县有平谷区(0.7765)、密云县(0.9779 )和延庆县(0.9496),见图3。

资料来源:北京统计局网站,经作者整理获得,其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服务业列入到大兴区中计算

从增幅角度看,海淀区等科技服务业排名前五的区县实力相对雄厚,增幅相对稳定,其他区县因其基础比较薄弱,偶然性因素较多,波动幅度较大, 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例如顺义区,2009年增幅高达107.19%,而2010年出现了-28.82%的负增长。

就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地域来看,2008-2010年已经形成了较稳定的“七二一”格局,城市功能拓展区占据近七成的主导地位,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各占两成和一成,生态涵养区科技服务业占全市比重不足百分之一,几乎可以忽略,见图4。

资料来源:北京统计局网站,经作者整理、计算获得

3.2 北京市各区县技术交易市场情况研究

技术市场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科技资源配置、促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4]。从技术市场的总量上看,2010年,北京市各区县技术合同成交项排名中海淀区、朝阳区和西城区仍稳居前三位,海淀区占全市的67.78%,朝阳区占10.16%、西城区占7.66%,其他13区县合计共占14.4%;技术合同成交额排名中,海淀区、丰台区和朝阳区则稳居前三位,海淀区占全市的57.43%,丰台区占18.14%、朝阳区占7.86%,其余区县共占16.57%。城六区的技术合同成交项和技术合同成交额均占据了全市九成以上的比重,郊区县技术市场发展总量很小(见表3)。

从技术市场的增幅上看,技术合同成交项增幅最快的三位是怀柔区(375.00%)、延庆县(114.29%)和门头沟区(45.45%),降幅最大的前三位是通州区(-44.02%)、密云县(-42.11%)和房山区(-21.89%);技术合同成交额增幅最快的三位是通州区(2879.88%)、怀柔区(699.25%)和东城区(157.18%),降幅最大的前三位是密云县(-84.74%)、平谷区(-33.99%)和顺义区(-33.46%)。可以看出郊区县的技术市场发展相当不稳定,这和前面科技服务业发展也不稳定的结论是一致的(见表3)。

从技术合同的质量上来看,除去密云县、平谷区、顺义区和延庆县四个区县外,其他12个区县的技术合同成交项平均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10年通州区的技术合同成交项平均额最大,每项达1673.07万元,较2009年增幅高达5223.28%,丰台区的技术合同成交项平均额由2009年的775.77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1381.42万元,该区的大额合同比较多,技术合同质量较高,远优于其他区县,而技术合同项和额度最高的海淀区,其技术合同成交项平均额仅为263.21万元,低于全市310.65万元的平均水平(见表3)。

4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趋势研究

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调查总队联合下发的《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采用“M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来测度北京市的科技服务业[5],湖南省、山东省、天津市、吉林省等省份也采用此标准进行测量,根据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1)本节即采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产值”及相关指标进行研究。

从图1可以看出近10年来,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产值由2001年的178.7亿元稳步增长到941.1亿元,接近千亿大关,年平均增长率19.61%,高于同期的15.67%GDP年增长率和17.07%的第三产业年增长率,经过软件拟合,我们还发现科技服务业产值的绝对增长近似服从二次分布,且始终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见图5),这种趋势也会在一段时间内,在经济发展的惯性下继续保持下去。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2011》

与此同时,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年增长率则近似服从4次回归的曲线(y = 0.001x4 - 0.026x3 + 0.232x2 - 0.785x + 1.028,R2 = 0.927),出现了3次拐点,进入2000年之后,北京市的科技服务业有了跨越式的发展,2001年比之上年激增45.28%,随后,增长率开始大幅下降,到2004年出现第一个拐点,此时的增长率降到了最低点的12.31%;之后的增长率开始回升,连续三年超过25%,在2007年达到峰值29.09%,这是第二次拐点;接下来的三年里增长率开始大幅下滑,跌落至2010年的15.20%(见图6),这说明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其增长率还不平稳。在时间上,2001年、2003年和2008年分别对应“中国入世”、“北京非典”、“全球性金融危机”,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些事件对于科技服务业的冲击巨大,科技服务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固的外部环境。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淡去,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首都创新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经济的蓬勃发展、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对灾害关注程度增加对科技服务业发展产生了巨大需求,较高的教育水平、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正在建立的技术交易市场和共享平台为科技服务业企业提供了人力、知识转移等的支持,科技全球化、第三方服务和外包服务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7],另一方面,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落实将带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加快进行,从而激发研发、设计服务业深层次发展潜力,推动科技服务向新的台阶迈进。北京市科技服务业面临的外部环境趋于良好,由此本文预测,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增长率将于近三年内出现第三次拐点,即重新回归增长加速的发展阶段。

5 结论

近年来,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迅速,在地区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尽管受数据限制,没能分析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内部子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本文研究,仍可得出以下结论:

(1)就全国而言,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多项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而从业人员人均科技服务业产出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北京市应当从政策、机制、人员激励等方面采取措施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从业人员人均科技服务业产出;同时,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对其他省份仍将保持较高的辐射力,随着技术交易输出外省稳定在四成左右的比重,技术出口比例的进一步提升,很可能形成“一四五”或者“二三五”的稳固格局。

(2)就北京市地域来看,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已经形成了较稳定的“七二一”格局,城市功能拓展区占据近七成的主导地位,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各占两成和一成,生态涵养区科技服务业占全市比重不足百分之一,几乎可以忽略,其中海淀区一枝独秀,颇像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在全国的地位,其他城内五区科技服务业处于北京市的二三梯队,而郊区县的科技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低下,波动幅度大,值得一提的是丰台区的技术合同成交项平均额度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其技术合同高质量的特征值得其他区县效仿。

(3)纵观北京市科技服务业近10年的发展,尽管从总量上看,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比较稳定,仍将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但是从增速这个角度来看,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年增长率则近似服从4次回归的曲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还比较大,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淡去,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首都创新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本文预测,“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将重新回归增长加速的发展阶段。

摘要:遴选出科技服务业产值、技术合同成交额等若干指标,分析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在全国中的领先地位、对其他省份较强的辐射力、增长率近似服从4次回归的曲线,研究北京市各区县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归纳出较稳定的“七二一”地域格局,海淀区一枝独秀,丰台区技术合同质量高,郊区县科技服务业基础薄弱,水平低,波动大等重要结论,并预测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将重新回归增长加速的发展阶段,技术交易市场未来很可能走向“一四五”或者“二三五”的稳固格局。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建标,汪敏达,任广乾.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基于产业协同和制度谐振的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7):51-56

[2]石忆邵,刘玉钢.上海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6):39-45

[3]百度百科.技术市场[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4054.htm

[4]闫傲霜.技术市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J].中国科技奖励,2011(09):18-19

北京市服务业 篇8

关键词:人力资源服务业,指标体系,北京市

人力资源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国家确定的鼓励类发展行业和重点加快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有利于建设完善现代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促进人力资源开发配置和科学管理,进一步增强我国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 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增强劳动、 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和利用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从根本上提高各类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因此,及时掌握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探索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规律和态势, 是进一步加快实施我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多元化、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人力资源服务业城乡布局进一步合理,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市场化服务机构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产业集聚特点凸显,全国各地形成了一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域和人力资源服务知名品牌,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服务业还存在行业规模偏小,地区分布不均匀,市场体系不完善,服务供给不足,服务产品同质化倾向较重,国际竞争力较弱,扶持政策不够等问题,难以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断增长的需求。

解决上述问题除了深化人力资源市场改革和创新人才配置的体制机制外,对人力资源服务业整体效能发展程度的实时评估尤为重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衡量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整体效能, 除了通过宏观数据和抽样数据外,最重要的方式还是应该构建人力资源服务业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目前我国无论是在学术理论领域还是在政策实践领域,都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本文结合现有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统计指标,尝试构建了人力资源服务业效能的评价体系,旨在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发展过程提供一个量化评估框架,系统掌握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阶段性特征,进而厘清发展思路,为进一步完善促进发展政策,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供政策参考和建议。

1人力资源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1) 代表性原则。根据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选择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具体指标,每一个指标都要具备代表性,突出重点,避免全面化。

( 2) 相关性原则。选取的指标要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效能评估有直接关系,相关程度越高,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就会越高。

( 3) 实用性原则。指标的统计和量化要具有可操作性,数据的获取要建立在目前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统计工作基础上,从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地创建和筛选各级指标, 确保指标的公平与有效。

( 4) 差别性原则。对指标采用分层次构建,根据各级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进行权重赋值,权重的取值通过德尔菲法组成的专家小组确定。

( 5) 量化原则。定性指标容易导致评价主观性强, 在指标设立时,对各级指标采用量化的方式,用数据来衡量评判的目标,用分值来计算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效能发挥程度。

2人力资源服务业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权重

本文结合目前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文献分析和现有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统计指标,设计了5个一级指标来构成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评价体系,分别是行业总量、服务机构、 从业人员、服务对象和服务效果。一级指标分别从人力资源服务整个产业的规模和经济贡献度、服务机构的资质和业务水平、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服务对象的数量和业务需求、服务效果的满意度评价五个维度全方位测量和评估人力资源服务业效能的发挥程度。

2.1行业总量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其行业总量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出整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发展程度。行业总量从5个二级指标中测量,分别是人力资源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人力资源服务业对服务业的贡献 率、机构的总数量、从业人员的总数量和年度营业总收入。人力资源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主要是测量人力资源服务业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程度; 人力资源对服务业的贡献率主要是测量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对整个第三产业的贡献程度; 机构的数量主要是测量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总体规模; 从业人员的数量主要是测量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从业规模; 年度营业总收入是测量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年产值。

2.2服务机构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为公共服务机构和经营性服务机构,公共服务机构承担着公共就业和人才开发配置等服务,经营性服务机构是市场化经营,提供比较灵活的人力资源配置服务,因此通过服务机构的规模与现状可以看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服务机构从4个二级指标中测量,分别是年度总产值增长率、年度利润额增长率、提供岗位数量和经营性机构所占比重。年度总产值增长率是测量服务机构总产值的年度发展态势; 年度利润额增长率是测量服务机构的净收益的年度发展态势; 提供岗位数量测量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经营性机构所占比例测量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

2.3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为整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人力资本与智力支持,因此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潜在水平反映着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现状和发展潜力。从业人员从4个二级指标中测量,分别是专职人员的比例、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比例、从业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从业人员海外背景所占比例。专职人员的比例测量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从业规模; 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比例测量从业者的资质水平; 从业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测量从业者的高等学历比重; 从业人员海外背景所占比例测量从业者的国际化水平。

2.4服务对象

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分为企业及事业单位和个人,通过服务对象这一维度可以反映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市场占有率和服务水平。服务对象从5个二级指标中测量,分别是服务企业的数量、受理求职登记人数、接受公共人力资源服务占全部人力资源服务的比重、接受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占全部人力资源服务的比重。服务企业的数量测量服务对象中企业及事业单位的规模; 受理求职登记人数测量服务对象中个人业务的规模; 接受公共人力资源服务的比重测量公共服务在整个人力资源服务中的份额; 接受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的比重测量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在整个产业服务中的份额。

2.5服务效果

人力资源服务的最终成果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评价是检验人力资源服务效果的最显著指标。服务效果从3个二级指标中测量,分别是服务企业的满意度评价、服务个人的满意度评价和成功推荐就业人数。服务企业和服务个人的满意度评价是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测量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服务效果; 成功推荐就业人数是从服务成果的角度测量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效能发挥。

2.6权重的赋值

各级指标权重的赋值均采用德尔菲专家小组评价法, 由来自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市场处、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研所、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的5位专家分别独立赋值,经过几轮的意见反馈和数据统计得出最终的指标权重。在一级指标权重中,行业总量和服务效果的指标权重值均为0. 25,服务对象的指标权重值为0. 2,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指标权重值均 为0. 15。由此,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

3人力资源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设计与评价方法

评价的基本依据是人力资源服务业22个具体指标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差距,差距越小得分越高。目标值是建立在研究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基础上的预期值, 主要参照研究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指标、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划指标制定。实际值则是所评价年度各地区实际取得的指标数值。但用数学模型进行评分时,需要设立标准值,然后用标准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本规划确定标准值为目标值的100% 。具体的评价框架见表2。

在本框架中,目标值代表着本项指标预计或规划中应达到的数值,实际值代表着本项指标当前的统计数值,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差距代表着实际值完成了目标值的百分比,评价分代表着本项指标在权重基础上的得分值,最终总分值的计算需要经过四个步骤:

第一步: 计算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差距: a1= ( A目标A实际) /A目标× 100% ;

第二步: 计算二级指标的评分: A1= 25 × ( 1 - a1) ;

第三步: 计算一级指标的评分: A = A1+ A2+ A3+ A4+ A5;

第四步: 总得分 = A × 0. 25 + B × 0. 15 + C × 0. 15 + D × 0. 20 + E × 0. 25。

通过以上公式的计算可以得出人力资源服务业效能发挥的评价分数 ( 百分制) ,根据人力资源服务业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思路,结合发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轨迹,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进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 按百分制计算) : 1起步阶段,综合评分在51 ~ 60; 2初级发展阶段,综合评分在61 ~70分; 3效能提升阶段,综合评分在71 ~80分; 4整体协调发展阶段,综合评分在81 ~ 90分; 5全面发展阶段,综合评分在90分之上。

4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效能发展程度评价实践

根据上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值的计算方法,本文以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2013年度的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为例,实证测量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效能发挥和发展阶段。实证研究中,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各项指标的目标值来自规划文件和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市场处的年度工作计划。各项指标的数据和评分见表3。

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各项指标的实际值来自三部分,一部分来自北京市2013年度统计数字; 第二部分来自2013年度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审数据; 第三部分来自2014年针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对象的抽样调查。

北京市服务业 篇9

一、北京现金服务运行中存在的老难题及其分析

(一) 小面额人民币回流不畅

小面额人民币主要零散的分布在居民、商户等个人客户手中。把小面额人民币、硬币兑换成整币或存入银行, 减少资金和空间占压, 是客观存在的需求。小面额人民币、硬币回流不畅, 其实反映出个人客户的这些现金需求转化成实际业务的比率较低。也正由于小面额人民币回流不畅, 产生了残损币回收难、小面额人民币整洁度差等一系列问题。

以上转化未发生的原因, 一是对于个人客户来说, 转化的成本较高。小面额人民币价值低, 为了很小的金额, 花费大量时间成本去趟银行排大队是不划算的。二是对于银行来说, 也没有动力去主动去推动这个转化, 因为办理小面额人民币兑换业务不会带来利润 (现有法律规定此业务不能收费) , 却要付出较大成本, 是亏本买卖。有的银行迫于监管部门的压力, 主动去收集残损币, 这种做法长期看是缺乏内生动力, 不可持续的。仅依靠银行, 是解决不了小面额人民币回流不畅的问题的。

每个持有小面额人民币的个人客户的具体需求是多样性的, 而且数额不大。但是把这些个人客户的需求汇集起来, 会是一个很客观的数额, 这是一种十分典型的“长尾现象”。而挖掘并满足“长尾”中的需求, 正是互联网的看家本领。

(二) 小客户兑换小面额人民币难

近年来, 营业管理部在加强小面额人民币供应上做了大量工作, 如加大小面额人民币投放量、建立小面额人民币主办银行和主办网点制度, 实施小面额人民币“千户定投”计划等。从问卷调查和现金服务银企座谈会等渠道反映上来的情况看, 大型连锁超市、医院等强势单位 (这些单位或其所属集团是银行的优质客户) 的小面额人民币需求满足度通过定向供应, 有了很大提升, 已经基本不存在短缺问题, 但个体户、小超市、便利店、餐饮店等相对弱势单位普遍反映小面额人民币需求有时候仍不能得到及时、充分的满足。典型的情况是, 小企业到银行要求兑换小面额人民币时, 银行答复说目前没有或者没有那么多, 于是这些小企业只能再多跑几家银行把所需的数量凑出来。可见, 如果银行能够提前获知需求, 准备好相应的现钞, 客户再按照约定时间取款, 这个问题就能得到改善。现在, 也有一些服务意识较强的银行允许客户进行现场预约, 但这种预约机制很不规范, 如, 预约后多久能提取到现钞没有保证, 存在客户爽约的情况。

(三) 现金横向流动机制欠缺

把以上两个问题结合起来看, 就会发现另一个问题, 一方面是一些人手中有积存的小面额人民币, 另一方面是一些小微企业得不到足够的小面额人民币。如果现金能在两者间横向流动, 两者的问题都能解决。建立现金横向流通机制是各级现金服务监管者多年的愿望。但一个关键在于, 由谁去撮合这个横向流动。从当前现金制度的设计看, 银行处于交易发起中心的地位, 被寄予了保障现金高效流通循环的期望。但从实际来看, 由于没有利润, 注重利润的银行从根本上缺乏这样的积极性, 靠行政力量压服并非长久之计。要实现现金横向流动, 需在银行之外另寻他人, 改变目前过度以银行为中心的现金运行架构。

(四) 银行不履行现金服务义务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从营业管理部2015年开展的现金服务义务履行情况第三方调查数据看, 有5%的银行网点存在不履行“兑换残损币”等现金服务义务的情况。这说明, 总有一些银行人员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打发掉几个群众给自己省去麻烦, 又不会承担责任, 是很“聪明”的做法。

确实, 对于个别网点的违规行为, 大部分利益被侵害的群众没有向监管部门反映, 使得监管部门不能及时获知, 使违规行为得不到处理, 这是助长侥幸心理的一大因素。未向监管部门反映的群众的情形主要有:不了解有关法律, 不知道自身权益已经被侵害;想反映但不知道渠道;知道反映的渠道, 但觉得麻烦, 忍一忍算了。总之, 目前以监督电话为主的监督方式对群众来说不够方便, 不足以调动群众反映违规行为或者说“点评”银行现金服务的积极性。如果群众反映违规行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一个人的点评成为了其他人选择的依据, 那么个别网点不履行现金服务义务的现象就会减少。

助长侥幸心理的另一个因素是, 监管部门传统的“下现场”检查方式虽然对查出问题的处理很严厉, 但受到监管人力的限制, 每年能够走到的网点数量有限, 即使走到了, 也很难当场发现拒绝兑换残损币这样的违规行为。还有一些银行在检查时掩盖问题, 增加检查人员发现问题的难度。总之, 监管部门检查的“高悬之剑”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但还不足以彻底扭转“守规者吃亏, 违规者得意”的怪圈。

(五) 群众对现金服务知识了解不够

表现一是假币收缴量依然较大, 每年银行柜台收缴假币近2000万元, 假币给群众带来的损失可观。说明仍有很多群众抵御假币侵害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二是群众对人民币持有人的合法权利了解不够, 如不知道法律所赋予的免费办理残损币、零币兑换的权利, 造成不能够及时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近期多篇关于群众持有较多残币、零币奔波多家银行最后碰到“好心”银行的新闻报道就是一个例证。

究其原因, 是现金服务知识宣传还没有到位。目前的宣传形式还是以在银行网点发放宣传资料、开展集中性实地宣传等传统宣传形式为主。这种宣传形式的成本高、覆盖面小、精确性差、缺少互动, 已经不符合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传播特点。

总之, 现金服务各环节间的信息传递不畅, 导致了现金服务资源配置的盲目和低效, 造成了循环受阻、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有规不依等一系列问题, 降低了群众在现金服务中的体验。

二、“互联网+”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可行之道

现金服务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最主要目标是有效配置现金这一金融资源以支持经济发展, 同时给现金服务对象———人民币持有人 (个人和单位) 以好的体验。以上的“老难题”表明, 现金资源的配置还不够有效, 服务对象的体验还存在“痛点”。而互联网的优势就在于通过匹配信息来快速对接供需, 挖掘并满足“长尾”中总额巨大的潜在需求, 通过快捷、透明、有参与感的服务获取方式来提升客户的体验。

近年以来, 营业管理部已经在互联网与现金服务融合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 使一些靠传统手段长期解决不好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如建立基于北京金融城域网的现金调拨订单系统, 有效提高了现金调拨工作的计划性。再如同样基于北京金融城域网的纪念币兑换预约平台, 较好的改善了网点维持现场秩序难度大、群众排队时间长、一人多次兑换等问题, 使普通纪念币兑换更加透明、安全, 得到了总行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受到了银行和群众的欢迎。再如建立“北京人民币管理”微信公众号, 传播现金服务知识, 及时就群众关切在移动互联网上发声, 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对银行网点现金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远程检查。其他人民银行分支机构, 也有运用互联网加强现金服务的成功实践。这些实践表明, 互联网完全可以与现金服务进行有效融合并发挥出积极作用。

但总体上看, 相比于衣食住行等其他领域, 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现金服务的互联网水平仍很低。进一步开拓思路, 更加积极的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运用到现金服务中, 大力推动“互联网+”现金服务, 对解决现金服务中“老大难”问题, 提高现金服务水平将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三、政策建议

(一) 建立现金服务信息互联网平台

该平台应具有以下功能:一是“58同城”式的小面额货币供需信息发布功能。用户可以平台上发布有闲置小面额人民币需要“兑出”或者需要“兑入”小面额人民币的信息, 两者间可自行联系后约定如何兑换, 从而实现了小面额人民币的横向流动。当然, 在这种供求信息达到一定数量后, 会有专门的个人或企业 (例如现在已经少量出现的“职业换币人”) 注意到其中的商机, 在两者间提供中介服务, 形成一种新的互联网金融业态, 对此, 作为现金服务监管者应持包容、支持的态度, 中国的Coinstar公司也许就会从他们当中产生。

二是“大众点评”式的银行服务评价功能。客户在网点办理现金业务后, 在平台对银行的服务进行评价, 从而加大对银行的监督力度, 打消一些银行业务人员存在的侥幸心理。对于多次被差评的网点, 经核实确实存在违规行为的, 监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理并通知客户。对于被多次被好评的网点和业务人员, 以适当方式予以表彰奖励。

三是“滴滴打车”式的小面额人民币预约兑换功能。当客户有兑换需求时, 将需求信息输入平台, 平台根据网点距离远近、网点业务承接能力等, 为客户推荐可兑换的网点, 客户选择后, 平台将客户需求信息发送给相应银行网点, 以便进行准备。如果客户或者网点失信, 则两者可以进行互相评价。对于失信严重的客户, 减少直至取消其可兑换数量。对于失信严重的网点, 由监管部门按照有关法规进行处理。

四是“微信公众号”式的现金服务知识宣传功能。发布法律法规、假币案情等信息。通过受理用户咨询和投诉的方式实现互动。

(二) 运用大数据加强现金服务和监管

由于现金支付不留痕迹的特点, 现金服务管理工作中一大难题是缺少有关现金持有人行为习惯和现金流通过程的基础数据, 影响了工作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现金服务信息互联网平台可以成为收集数据的有效渠道。当平台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 就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 分析人们使用现金的习惯、各券别现金供需情况等信息, 指导现金服务工作。

(三) 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现金服务监管

传统的现金服务监管方式是“下现场”进行执法检查。这种方式的缺点一是路途耗费时间多, 造成每年能够查到的银行网点比例少。二是银行会提前有所准备, 不容易发现问题。近期, 营业管理部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检查, 收到了较好效果。基本做法是, 从各银行报备的名单中随机抽取, 要求该网点在规定时间内, 将对外公示宣传情况、业务凭证配备情况等通过照片或者视频方式发送到“北京人民币管理”微信公众号, 变“到处跑着看”为“一处坐着看”, 极大的提高了检查效率。这一做法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向庆.基于系统动态分析的现金影响要素及趋势预测研究——以江苏省现金运行分析为例[J].上海金融, 2012 (01) :102-106.

[2]农业银行南通分行课题组, 潘镭.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创新推广普惠金融——对南通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调研思考[J].现代金融, 2014 (09) :13-15.

北京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探索 篇10

近年来, 北京的服务外包企业规模迅速壮大, 已经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服务外包产业集群, 中国服务外包前十强企业有六家企业总部落户北京。全球五百强企业中有二百零七家在京设立分支机构, 以发展中心为主要业务的跨国分支机构达三百一十七家。而北京的服务外包行业的扩大也带动了人才市场需求的扩大。

服务外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合格的人力资源是支撑行业规模增长的必备要素。纵观外包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 从最开始的接单, 到协调组织资源管理实施, 再到最后的技术实现, 人才对每—个环节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外包企业如果损失一名技术人才, 可能会给企业造成局部损失;损失一名协调组织资源的管理人才, 可能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甚至使项目无法按期完成, 影响企业信誉;而能够为企业争取到外包订单、推动企业发展的高端人才的流失, 则可能使整个企业完全瘫痪。由此可见, 人才是外包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北京服务外包人才的优势

(一) 人才资源供给规模大

全国共有112所“211”学校, 分布在31个省市, 从各省市拥有的211高校数量看, 北京有24所居首位。39所“985”高校, 仅分布在18个省市, 北京独居8所, 还是居首位。同时北京还具有数量庞大的研究机构, 坐拥丰富的人才资源供给, 而且北京市还成立了国家级暨北京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 (试) 验区。

(二) 政策支持

2009年1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文件批复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大连、深圳、广州、武汉、哈尔滨、成都、南京、西安、济南、杭州、合肥、南昌、长沙、大庆、苏州、无锡等20个城市确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并在这20个试点城市实行优惠政策措施, 包括税收试点、特殊工时工作制、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通关监管模式、融资、保险、证券等方面的金融支持政策, 以及建立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人才库和服务外包人才网络招聘长效机制等人才政策。

2010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0]69号文件发布, 政策降低了服务外包优惠政策门槛, 加大了政策覆盖的范围, 简化了申报核准程序, 为加快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其政策要点有: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放宽认定条件, 将服务业务收入占本企业总收入70%的比例降低到50%;取消企业需获得国际资质认证的要求, 简化申报核准程序。将营业税免税政策扩大到示范城市所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对于全部面向国外市场的服务外包企业经营呼叫中心业务, 在示范城市实施不设外资股权比例限制。加快财政资金支持的力度, 由原来每年1次拨付改为2次拨付, 加快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境内特别是创业板上市。同时减轻服务外包企业负担, 对符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规定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纳入“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范围。加大海外高层次服务外包人才引进力度, 并制定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 完善服务外包统计制度。

三、北京服务外包人才的劣势

(一) 人才适用性差, 人才二次培养的任务艰巨

从人才适用性方面看, 北京人力资源基数较大, 但是对口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人才数量却不多, 人才二次培养的任务相当艰巨, 产业发展的压力也在不断上升。北京虽然在人才规模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但真正适用于外包方面的人才并不多,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业人员缺乏熟练的英语能力, 国际化人才缺乏。大多的从业人员在语言能力、文化沟通以及国际规则等方面都不能与国际接轨;二是缺乏与职位对口的技能人才, 北京服务外包行业缺乏“有效”的“合格人才”供给。比如承接IT和流程服务外包从业人员需要基础科学技术知识、软件编程调试能力、有关对象行业一般知识等综合训练, 但是在我国的教育背景下, 人才供给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差较大。

(二) 人才结构不合理, 素质参差不齐

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最主要的人才劣势是人才结构严重失衡, 缺乏复合型通晓困际服务外包业务的高端人才。服务外包人才的规模和水平是决定服务外包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 北京服务外包人才主要来源于二、三本院校及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 这些院校和机构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都属于技能型人才, 虽然也有来自重点大学但是数量偏少。另一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新兴产业方面还处于空白。由于服务外包业属于新兴产业, 目前北京的大学此类课程的设置还是太少。

(三) 外包人才的流动性大, 人员稳定性差。

从企业方面看, 北京的外包企业在产业人才标准和待遇体系上做得还不够好, 在企业文化氛围、薪酬福利待遇等多个方面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 未形成行业标准;从员自身看, 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低, 或者是认为自己不能适应目前的工作, 从而导致离职率高、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稳定性差。

四、北京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式建议

(一) 校企联合培养

外包企业联合北京高校开设对口专业, 通过高校培养专业知识人才, 企业提供实习机会, 联系各方优势形成一条可靠地发展循环链条。同时高校通过企业渠道获得最新、实用的知识, 不断调整对口专业的课程设置;企业也能从高校渠道的得到适合其业务的人才资源, 达成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 联合发挥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推动作用

明确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与作用。首先要积极发挥政府的支持与导向作用, 继续鼓励和支持外包业的发展, 重视外包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优惠政策, 引进外包人才, 减少人才外流。

(三) 建立服务外包人才交流平台

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人才交流平台, 建立港澳台与北京以及内地的人才交流平台。通过这些交流平台, 一是先进的人才培训、人事管理、科研学术等能够进行推广和发展;二是可以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 弥补人才结构失衡带来的问题。同时, 可以在国际上展开国际服务外包人才交流, 引进发达国家有关人才的规定和国际惯例作为我国人事人才管理的重要依据, 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人才培训、项目对接, 建立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合作平台, 优化我国人才培养措施, 引进国际先进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

参考文献

[1]武春平.我国承接服务外包面临的新挑战与战略转型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 2011 (6)

[2]黄立军.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1)

[3]杨正校.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4]周激流, 赵钢.紧扣需求:全力提升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8)

[5]赵鹏.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11 (5)

[6]王艳红.高等院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外资, 2010 (24)

北京市服务业 篇11

“北京的区位优势使北京拥有发展科技服务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基础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北京科技服务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北京重要的支柱产业,并且涌现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服务企业。”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刘建兵副研究员告诉记者。

京交会期间,中关村企业京东商城与联通华盛、腾龙时代、HTC、诺基亚公司签订年度采购(合作)协议,合同金额达20多亿元。

然而,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仍处于追赶的位置。通过对不同行业的调研分析,北京科技服务企业的技术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领先的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部分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竞争能力较弱。

以计算机服务业为例,国外领先的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提供商如IBM、SAP等已经积累了数十年的专业经验与知识,形成了一整套智力库,拥有大量高端的人才,而北京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企业大多是从代理国外产品起家,发展时间较短,还有部分是为国外跨国公司做某个环节的低技术工作,提供完整、系统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较弱。

另外,各种制约产业发展的制度性因素仍然存在,北京的中小企业很难成长为在全国、甚至国际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尚未形成全国领先的产业集群。例如,在信息服务业领域,2009年中国B2B研究中心评选出的中国电子商务十大创新创业城市中,杭州以其拥有阿里巴巴以及近千家电子商务网站组成的产业集群名列首位,并获得“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称号,上海列第二,北京只列第三。

对于这种现状,刘建兵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政策予以支持。如对于设计服务业,政府应出台政策促进行业资源聚集,并提供共享接口。建议设立专项资金,引导产业对接活动,扶持企业开展工业设计活动,为工业设计发展培育市场。

另外,还需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更多产业促进基金,促进设计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建议政府设立专门场所,用作行业的交流平台,并根据行业间协作的具体需求提供促进合作达成的配套服务产品。

而在科技型企业集合信托融资领域,刘建兵建议,政府应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利用信托公司集中社会资金的能力,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新的途径。

在数字出版业,建议尽快细化和完善数据版权等方面的立法,规范产业行为;在钢铁工程技术服务业,建议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制定完善行业标准;在医药研发服务业,建议加强产业组织创新,并提高临床试验审批效率。

此外,针对北京科技服务业的整体发展,刘建兵则提出出台针对具体产业或产业群的政策或细化现有政策、解决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消除垄断的不利影响、加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支持紧密型产业链间合作的联盟等对策和建议。

波音787模拟客舱

5月29日,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ANA)在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京交会”)上展示该公司订购的全球首架波音787“梦想客机”的模拟客舱,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舒适的座椅。该座椅有着丰富的调节功能。

感受激光4D影院

5月29日,京交会上,激光4D影院体验区,吸引许多观众排队感受新科技。激光4D影院由北京光影灿烂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其应用军用模拟仿真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发展成为更加清洁环保的4D电动特效座椅,该座椅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实现俯仰、滚转、偏航的运动,使观众可以真正走进影片情节。

电视2D转3D

在天津展区,福丰达影视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展示了电影电视2D转3D制作技术、背投投影膜和运动捕捉技术、裸眼双拼、“立体动感球幕影院”等影视科技,吸引了众多体验者和咨询者。人们争相戴上专用眼镜欣赏3D电影。

台湾瘦脸美容

京交会上,台湾展区一所来自台北的医学美容中心展台前人气爆棚,展台负责人台北长虹诊所医学美容中心院长杨志贤反复向聚拢的观众演示针管注射凝胶的微整形手术过程。

可以烤的蒸锅蒸笼

在香港展区,展出的新材料蒸锅蒸笼曾获德国、日本等多项大奖。该蒸笼、底座分别使用耐火材料,因为材质本身的特性,使蒸煮的食物不会过于湿软。而且锅身可直接在明火、烤箱里使用。

切片数字应用

在京交会的医疗展区,由优纳科技公司研制的“优纳数字病理全面解决方案”可以让身处异地的医生和专家迅速地看到病人的病灶的数字切片,方便他们对病人的病理进行诊断。

北京服务业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篇12

1.研究背景

2004年, 北京市的统计年鉴, 首次将外商直接投资按照行业进行分类, 分别统计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吸收的FDI总量, 可见服务业和服务业FDI的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与我国总体引资的特点不同, 北京吸引外资的最主要领域是第三产业。2002年和2003年投向第三产业的外资占当年利用外资的比重分别为61.3%和70.6%。2004年吸收合同外资金额38.7亿美元, 占全市的61.8%。发展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对于推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研究综述

服务业有其特殊性, 一方面服务不同于普通商品, 具有不可分割性, 无法将服务产品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生产阶段在不同国家来完成;另外一方面, 服务业多为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 跨国公司内部并没有很强烈的内部交易动机。所以, 不是简单用国际贸易理论或者制造业理论所能够解释的。目前缺少能够运用与服务业FDI的合理完整的理论。多见的是对服务业FDI进行的实证分析。

(1) 国外学者的研究

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研究认为, 在服务业FDI与母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 与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当地服务业利用FDI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是东道国的政策规章。索旺 (Sauvant, 1993) 通过研究不同国家11个服务部门中最大的210家公司在10年间 (1976—1986) 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测定出影响服务业FDI的9项因素, 企业规模与增长, 服务的可贸易性, 产业集中度, 全球寡头反应, 服务业竞争优势, 政府法规, 文化差距, 市场规模。

(2) 国内学者的研究

孙文博 (2003) 实证研究表明, 服务业利用FDI的规模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基础设施情况、国民经济增长潜力呈正相关, 而受服务行业准入政策的限制和市场规模、人力资本存量表现为负相关的扭曲关系。殷凤 (2006) 采用1985年—2005年的数据, 表明服务业FDI与我国服务业开放程度, 市场规模成正比, 与服务业劳动成本成反比, 与交通密度、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每百万人口大学生数缺少明显的关联性。王建华 (2007)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 市场开放程度、服务业聚集效应和服务业FDI成正相关, 市场规模, 市场增张潜力, 劳动力成本也与FDI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 但是并不显著。

3.创新之处

(1) 本文从北京这一个城市而不是全国的角度, 从服务业而不是全行业的角度, 更加细化客观地加以分析, 使结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靠性。

(2) 本文的实证分析,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建立起影响北京市服务业FDI的因素模型, 从而在理论上弥补了服务业FDI相关理论的不足。

二、实证研究

1.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各年的《北京市统计年鉴》

2.线性回归模型的变量和变量定义

需求方面包括:x1市场规模市场增长潜力 (GDP, 亿元) , x2服务业占GDP的比重 (GDP增长率, %) , x3服务业发展水平 (服务业占GDP的比重, %) , x 4服务业聚集程度 (服务业FDI与固定资本形成的比率, %) ;供给方面包括:x8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 仓储邮电通讯业工业总产值, 亿元) , x5人力资本存量 (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人数, 人) , x6服务业劳动成本 (职工年度平均工资, 元) ;市场因素:x7服务业开放程度 (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与GDP之比, %)

3.计量结果及评价

R平方为1, 改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服务业FDI的变化

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 改模型在统计上是显著的

三、结论

上一篇:高层建筑采暖系统优化下一篇:初中政治课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