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考对教学的影响

2024-07-14

体育中考对教学的影响(精选12篇)

体育中考对教学的影响 篇1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过“少年强则国强”的口号, 从中看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 是国家的后备力量, 体育锻炼是青少年身心健康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体育考试是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更为全面的客观评价的一种手段[1]。不同体育考试项目的特征对教学情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教学情况包括两方面, 即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在体育考试项目内容随着时间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其特征的改变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方面, 对其探讨分析的必要性可谓是不言而喻。

1 中考体育历史变革

中考体育的考试制度变革大概可分为3个时期, 即尝试发展期、改革发展期、全面发展期。在尝试发展期, 初中升学考试加试体育考试最早是由上海市崇明中学于1979年开始尝试[2]。随后全国各地区开始以试点的形式逐渐开始实施, 中考体育旨在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并没有明确规定把体育考试纳入中考考试的范围, 也没有出现明确的计分手段, 只是把体育考试作为课堂测试或者期末测评的一部分, 没有和学生的升学利益直接挂钩。学生体育课的出勤情况作为体育考试评分一部分的提出大大增加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在改革发展时期, 1990年国务院批准并且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3]。从此, 体育正式纳入中考的范围, 但是只是部分城市以试点的方式进行, 初步制定了考试的方法、考试内容以及计分标准, 经过十多年的推广, 得到了社会的认可。1998年, 国家要求全面实施体育考试, 并要求体育考试占中考分数的5%, 体育课出勤占体育考试分数的40%~60%。在全面发展期, 由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中, 部分健康指标都有所下降, 并且有部分学生出现了很多“老年病”,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加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007中发7号) 文件出台, 其中明确提出要“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 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3]。并且有部分城市把健康测试指标融入评分, 体育项目成绩的一时高低不再是唯一标准, 从而促使学生加强锻炼, 改变身体指标, 从此中考体育考试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2 中考体育考试典型项目特征分析

2.1 素质项目特征分析

素质项目主要是指以身体素质优劣来决定成绩的项目, 主要以速度、耐力、力量等为主, 从考试的项目看, 耐力、力量这两个素质的考察是最普遍的。测试耐力的项目主要是男生1 000 m, 女生800 m, 为速度耐力项目, 主要考察机体的是有氧代谢能力, 与平时参加速度耐力训练的多少有关, 锻炼耐力项目不是短时见效的, 需要有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力量类型的项目主要考察学生的上肢力量最多, 例如实心球和引体向上。决定力量大小的因素在于肌肉体积的大小, 其与肌纤维的粗细和数目呈正比关系, 解剖学专家罗西发现, 肌纤维的体积与数目与专门性长时间力量训练有很大的关系[4], 所以要提高力量身体素质必须要进行合理的长时间的专门性力量训练,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此外, 立定跳远主要考察下肢肌肉的快速力量, 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跟腱储能能力, 肌腱将大部分的冲击力转换为弹性势能的储积, 并在肌肉收缩成分进行克制性收缩时形成附加的回弹拉力, 达到补偿肌肉收缩成分缩短所产生肌力的不足[5]。肌腱储能能力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高速力量练习, 所以爆发力的好坏是优良的先天因素和正确的后期训练共同作用合成的。

2.2 技能项目特征分析

以技能主导类项目评分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学生的技术与体能的融合性。像篮球、排球、足球等球类项目, 都是在专项技术成熟后, 加大负荷强度, 达到一定运动效果的项目。相对于素质项目, 技能项目要更难些, 并且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练习和专业老师的指导训练, 才能达到技术与技能的融合。例如篮球的运球、投篮, 先是原地运球和投篮, 在熟练掌握技巧后, 转变为行进间的运球和投篮, 最后要求以最快速度运球然后投篮, 考察了速度、协调、心理等各方面的能力与技术的融合。并且此类项目需要有标准的场地器材, 否则盲目地训练会使学生对考试的场地器材产生不适应性。

3 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分析

3.1 对老师教学的影响分析

在目前的体质制度下, 教师教学目的性比较强, 这是使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捷径之一。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方面。首先, 教学内容更多的是针对考试项目的特征进行有目的地教学。任何考试项目考前训练尤其重要, 毕业年级的体育课会向考前训练课转变, 教学内容呈现出“训练为主, 教学为辅”的特征, 老师的教学内容集中在训练的组织上, 即老师把握好训练时间、训练顺序等。低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也会因为考试项目的特征而受到一定影响, 教学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并且向考试内容靠拢, 还会教给学生一些专门性训练的方法, 直接或间接地加强学生考试需要的身体素质, 为有些考试项目提早做准备。

其次, 教学目标上, 教学目标是指对体育教学微观层面的行为规定, 它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其表述要求具体, 明确和清晰[6], 毕业年级的教学目标会由以前的“质化”变为“量化”, 即不再单纯地要求学生掌握技术, 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训练达到具体量化指标, 例如1000 m从4 min提高到3 min50 s, 并且这种量化目标是随着时间和不同学生的情况而变化的。低年级的教学目标, 也会受到中考项目特征的影响, 会在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强调测试达标的必要性。

第三, 教学手段上, 毕业年级会由备课、授课、复习的复杂教学手段转变为简单枯燥的训练手段, 由先讲解示范, 再分解—完整—分解的系统教学方法, 转变为集体练习、重复练习的单一组织方法。低年级会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 提高一些学生某些项目上的不足, 在继续系统地教学上增加“以考代练”的教学手段, 以促进教学效果的体现。

3.2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影响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锻炼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等。由于很多考试项目都是经过长期训练才有成效的, 所以在体育锻炼的时间上, 呈现出上升趋势,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体育课课时的增加, 每星期平均增加40~80 min, 不论是对学生负荷强度、负荷量还是对项目的专门性练习的增加都提供了可贵的机会。毕业年级在此基础上, 增加了像自习时间、课间操时间反复强化练习的机会, 使一些考试项目维持在稳定水平。

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是学生主观意识上的改变, 变化最大的是毕业年级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随着升学压力以及人才竞争的增大, 中考体育考试就像化学中的催化剂一样督促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虽然学生的积极性是在被动的基础上建立的, 但是达到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对于低年级, 由于考试项目主要以身体素质为主, 身体素质锻炼的枯燥乏味以及承受负荷强度的疲惫使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下降。

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可谓是最有价值的一点。很早就提倡“终身体育”的口号, 而兴趣是实现这一口号的前提。不论是枯燥的身体素质项目, 还是复杂的技能项目, 在长时间学习或者训练中都会体会到运动带给自己的乐趣。对于毕业年级来说, 长期的专业训练不仅使自己掌握了一种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还对丰富课余时间、增加自信心等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多样化的项目学习内容会激发不同学生对不同项目的兴趣爱好, 为培养体育兴趣爱好奠定基础。

4 结语

(1) 中考体育考试经历了3个时期的历史变革, 即尝试发展期、改革发展期、全面发展期, 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评分标准等都发生变化。

(2) 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主要分为素质类项目和技能类项目, 素质类项目主要分为速度、力量等, 其特征总的概括为耐力项目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积累, 力量项目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 爆发性项目需要良好的先天因素加上后天的专业训练。技能类项目的特征是需要长时间的技术学习, 熟练掌握技术后使体能充分融入其中, 才能达到良好的动态效果。

(3) 中考体育项目的特征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对老师教学的影响主要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的变化, 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主要是身体素质锻炼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体育锻炼兴趣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陈永年, 王渺一.常州市2000年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改革的调查研究[J].体育教学, 2000 (5) :16-17.

[2]李晓东.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改革对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1.

[3]刘海元.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休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 2008 (9) :8-14.

[4]胡声宇.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5]骆建.下肢肌肉的肌腱功能对跑跳项目的缓冲与蹬伸作用[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2013.

[6]姚蕾.体育教学论学程[M].北京体育人学出版社, 2005.

体育中考对教学的影响 篇2

作者:李志平

1摘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简称体育中考)工作实施以来,学校的体育工作得到了加强,学校体育条件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学生体质也有明显提高。然而中考体育也对初中阶段学生的体育学习产生的影响较大。如体育学习目的不清,体育学习内容单一,终身体育的意识不强等等。为此,笔者对本人所在学校的2008届初中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反映中考体育究竟对他们有何影响,能够较为客观、公正的研究问题。

关键字:中考体育 初中生 学习因素 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简称体育中考)工作从首先出现至今已有好多年了,它的出现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盛行、应试教育现象严重、学生体质下降明显的情况下,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其目的在于通过考试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人们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实施以来学校的体育工作得到了加强,学校体育条件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学生体质也有明显提高。然而中考体育也对初中阶段学生的体育学习产生的影响较大。如体育学习目的不清,体育学习内容单一,终身体育的意识不强等等。为此,笔者对本人所在学校的2008届初中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反映中考体育究竟对他们有何影响,能够较为客观、公正的研究问题。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笔者对2008届8个班级的初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发放的366份调查问卷中,回收有效问卷366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从了解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受体育教育的满意程度入手,得到的结果是:认为自己在初中阶段受到良好体育教育的学生占79.3%,认为没有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的学生占20.7%。对初中阶段体育学习感到满意的学生占34.1%,感到一般的占55.7%感到不满意的占10.2%。为什么在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受到良好体育教育的情况下,却只有半数不到学生对自己的体育学习感到满意呢?对不满意的因素有哪些的调查中发现,40%以上的学生表示枯燥,单调的训练式教学课是他们感到不满意的首要原因,而训练式教学课的内容70%以上来自于中考体育的项目。

(一)中考体育影响初中体育学习的重要因素

1.学生对初中阶段体育学习目的和中考体育的作用认识不清

调查结果显示:在“初中体育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的问答中,回答以中考体育取得满分为学习目的学生占40.4%左右,占首位。目的源于喜欢体育活动的男女生各占35.7%和16.7%,以促自身健康为目的而接受体育学习的学生占33%,还有4.1%左右的学生是因为有体育课而不得学习体育。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初中三年的体育学习中,学生学习体育的目的各不相同,以喜欢体育为目的学生上有相当比例,且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以中考取得好成绩为目的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能明确中考体育意义的学生只占少数。

2.考试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体育教学的内容 1工作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通讯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联系电话:*** 有46.5%的学生在调查中反映体育课常被上成中考体育训练课,反映体育课没有受中考体育影响的学生占33.6%。64.7%的学生在调查中说从初三开始他们的体育课就只练中考体育的项目。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对此调查数据感到内心的伤痛,但作为初三体育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光要考虑日常教学进度,最关键的还有学校提出的中考体育成绩的目标和学生中考体育的分值,这也迫使初三体育教师在考虑教学计划时首先考虑中考的项目的训练。由此可见,中考体育考什么对初中体育课教什么的影响十分巨大。

3.中考体育对学生体质的影响较为明显 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通过初三体育课的训练,36.3%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质得到了增强,47.6%的学生认为体质暂时有所增加,15.6%的学生感到自己的体质状况没有明显变化,认为中考体育的训练使自己的体质有所下降的学生占2.5%。显而易见,通过中考体育,学生体质普遍得到增长。

4.中考体育的结束也将意味着学校初三体育课的结束 中考体育结束后,体育课已完全被改上了其它主学科,本人通过对周边几个兄弟学校进行了解,其它绝大部分学校情况跟我学校基本相同,这也就意味着从中考体育结束到初三学期终结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大部分学校的初三年级体育课已被取消,初三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也将得不到保证。

5.中考体育能否对贯彻“终身体育”的思想起促进作用值得探究

在回答“你知道‘终身体育吗’?你理解‘终身体育的含义吗’?”的问题中,选择知道并理解的学生占27.4%,选择知道但不理解的学生占39.7%,选择不知道也不理解的学生32.9%。从学校体育应当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基础的目标来看,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离教育目标有显著的差距,偏离了学校体育教学应朝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相对于女生而言,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数远远没有男生多。

(二)中考体育影响初中生体育学习因素的分析

1.之所以有近一半的学生把中考体育取得好成绩作为初中阶段的体育学习目的是因为作为一种考试制度,特别是体育考试成绩纳入各类招生学校录取总分之后,中考体育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本人的高度重视,它已日益成为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这本身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过分重视和强调中考体育的作用,甚至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期其它主学科成绩一样进行排名,而对为什么要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宣传和教育做的不够,至使作为一种促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学生体质和健康手段的中考体育,变成了应试手段,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学习观,忽视了体育锻炼真正的意义所在。但让我们体育教师欣慰的是,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把健身作为体育学习的目的,由此可见已有不少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懂得健康对自己将来的工作、生活和幸福所具有的意义。

2.各学校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考前无论学习多么紧张,初三年级的体育教学都能得到保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象其它学科一样加班加点进行训练,所以大多数学生的体质在强化训练下得到增强,但由于许多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远远不足于对文化课的重视,只把体育教学的视野放在中考体育前的训练上,所以考试结束后便停止了一切正常的体育活动,一门心思把时间都用于文化课的学习上。中考体育结束也就意味着初中时期体育学习的结束,这一点几乎成为各校认可的一项制度,因此学生体质的增强也只能称为是目前得到了增强,中考体育也只是促进了现阶段学生体质的增强。如果教师在“教”的方面再缺少科学的方法,不考虑学生的身体条件,强制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致使少数学生体质下降或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的情况也可能会存在。

3.本人对此现象也有同样的感触,今年初三体育中考在项目变化的情况下(跳绳由原来的79次每30秒提高到92次每30秒;排球由17个提高到20个)我所教四个班满分率均达到100%,但在获的如此成绩的情况下,本人在高兴的同时对初中阶段体育教学存在一些疑虑,我认为初中阶段体育教学应试现象还普遍存在,学校的体育中考目标摆在那儿,迫使教师想方设法抓应试教学,这也是教学的环境影响所至。所以本人认为要摆脱这一现象的存在,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体育中考项目时可以采用题库的方法,设立多个考试题库。每年在公布考试项目之前可采用抽签的方式确立本初三体育中考的考试项目,这样迫使学校加强平时对体育教学的重视;迫使体育教师认真考虑初一到初三体育教学的完整性、系统性。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应试教学现象存在普遍性,从而促使学校体育教学朝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朝着真正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目标发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才会实现。

四、调查思考

上述对中考体育影响初中生体育学习因素的分析,并不是否定中考体育在整个体育改革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而是本着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对不利因素的分析,唤起人们对中考体育的再认识。从长远利益来看,中考体育只有与体育课程的整体改革相结合,与常规教学和平时的锻炼相结合,才能防止陷入应试的误区,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另外,在我国,教育还不能把体育摆在应有的位置上时,国家通过初中体育考试的措施来促使学校与社会重视和关心学生的体质,虽说这种措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我们的学生毕竟为了考试去锻炼了,学生的体质因此也得到了增强。既然柳斌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应停止考与不考的争论,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考试制度与方法上,加大管理和监督的力度”,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尝试着将中考体育向高中阶段延伸呢?随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过分依赖运动成绩测试进行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应试教育”将被面向全体、全面关心和重视学生的发展和需要的素质教育所替代。只要通过在校期间的体育学习,身体各项机能得到了促进和发展,能够运用掌握的运动知识和技能为自己的终身体育服务了,学校阶段的体育教学的功能才能真正体现出来。由学生自我选择考核的内容更大,更能体现体育评价真正的公平性。

五、主要参考文献:

浅谈中考体育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篇3

关键词 新课标 中考体育课 课堂教学 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标理念在初中课堂的深入,以往的应试教育正逐步被素质教育所取代,中考体育考试制度的实施以逐步将体育教育推上了素质教育的轨道。中考体育制度对学校端正其教学态度、教育思想以及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中考体育制度的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增强,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回顾目前中国初中课堂教学,中考体育仍然没有受到足够多的重视,许多学校,尤其是一些小城镇的初级中学,仍然把体育课当成所谓的“副科”,不少学校为了文化课成绩和升学率甚至开始限制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总的来说,着眼于整个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考体育对课堂的影响有一定积极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大有裨益,但是这种影响力还比较弱小,还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更加受到关注。接下来本文将围绕中考体育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来阐述目前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以及提出提高体育高效课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举措。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过于片面追求满分率

在中学的阶段,正是学生进行强身健体,学习与运动相结合的最好时机,所以中考体育的设置一方面对于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体能锻炼,这也能够部分体育素质不好的学生趁此机会进行一些强制性的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但是另一方面,当体育变成一项重要的考试制度时,体育课堂不仅使大家开始重视,而且为了提高综合成绩,追求满分率,老师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有的甚至通过补课形式来固定化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并且体育课堂内部也都是针对考试内容而训练,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同学们的压力,有点变相扭曲了体育课堂原本的宗旨,而变成了学生提高成绩的一个工具,这种形式不仅不能对学生的体能发展起到一个好的作用,反而会使同学们对体育产生一个片面的理解和认识。所以体育课堂中这种教学形式是不可取的。

(二)体育课堂变成一个训练模式

由于过于追求学生的成绩并且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学校的体育课堂都是针对考试内容而进行定期训练,而定期训练使得固定的几个项目贯穿了整个学期的体育课堂,每次的体育课堂都是不断地对长跑、短跑必考项目和仰卧起坐、篮球、立定跳远等选考项目进行一定的训练,使得体育课已俨然成了一个训练的时间,而不是教学生们如何丰富体育生活,这也是改变了体育课堂原本宗旨的一个表现。这种模式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相反,学生往往由于过度地将精力投入到几个固定的运动中,其它的项目没得到训练,结果成绩往往也不一定能够得其所愿。所以,将体育课堂变成一个训练场地和模式,也是不可取的。

(三)忽视了对学生长期终身的体育教育

初中的体育教学应该是能够针对学生特定时期的特点并且灌输给他们终身体育锻炼思想、方法的课堂,让他们知道体育的重要性,并且能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丰富自己生活。但是自从体育成绩变成中考成绩的一个分值之一,大部分学校便直接抽象地把体育课堂变成了针对中考内容训练的一个课堂,灌输给学生的大部分理念都是为了考试而锻炼,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以及体育成绩,反而会给学生增加一定的压力,顶着压力跑,一些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甚至会对此产生恐惧的心理,提高体育成绩就更难了。所以这种集体式的对于几个项目长期的训练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也更不适合对于初中生的體育课堂教学。另外,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是通过临时的训练临时抱佛脚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的,且不适当的过度训练可能会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不适,在影响学生进行锻炼的同时也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复习,这更是一个不值当的行为。所以老师在体育课堂上更重要的是需要交给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办法而不是硬性要求学生在考试的几个项目上周而复始地训练。营造一个欢快的运动的氛围,潜移默化地教给他们运动的要点和正确方式,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让跑步、锻炼等成为他们的一个习惯,这样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便会将成绩提起来。所以忽视对学生长期终身的体育教育的教学方式也是当下大部分体育课堂的一个误区。

二、提高体育高效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举措

(一)继续推行中考体育改革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来说,养成一个健康的体魄应该更加重要才对,但是目前中考体育所占的分数比重仍然不足以引起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足够重视,学校往往更加看重升学率,老师往往更加看重文化课程的学习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通过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文化课程上来提高自己的成绩,这样原有的中考体育就并不能真正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继续推行中考体育改革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从课堂走到操场上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通过增加中考体育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来引导学校、教师推行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的让中考体育教学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校要转变传统的治学理念

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组织者和资源提供者,学校要更加果断的转变传统的治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更加深入的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理念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以升学率为借口而牺牲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条件。在中考体育真正走进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学校要做好导向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亲近生活,这样才能发挥中考体育改革对体育课堂的积极影响,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学校转变传统的治学理念。

(三)体育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作为初中体育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体育老师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现在许多学校的体育老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乏味可成,往往一堂体育课仅仅局限于跑跑步、活动活动身体,然后就是自由活动,这样的课堂缺乏做够丰富的活动,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体育课堂教学的失败。体育老师转变教学理念既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更是新时期培养全面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所以要想中考体育真正走进体育课堂,体育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就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

(四)学生和家长要改变对体育课堂学习的态度

素质教育一直在谈,但是真正有家长和学生足够重视的却特别少,当前中考是我国仅次于高考的第二大考试,中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进入一所好的高中学习,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都会或多或少的给学生灌输一些应试教育的思想,把“分数”看的很重。在新课标理念下,家长跟学生也需要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真正的从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来考虑问题。针对此问题,学校可以适当配合,定期开一些家长会、亲子体育活动等,对家长的思想观念进行转变。

三、小结

中考体育对初中体育课堂的影响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及家庭的配合,才能将这种影响最终转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不在一朝一夕,但是,如果没有果断的决心去改革,那么中考体育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终究微乎其微。只有从观念上转变了,真正从学生整个未来的的全局发展为出发点来推进教学,那么才能称之为有效的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庄亚蓉.体育中考对初三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3年第25期.

体育中考对教学的影响 篇4

一、中考体育加试政策的提出及目的

1979年, 上海崇明中学试行升学加试体育的做法, 开创了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先河, 次年原国家教委体育司将这一方案面向全国推广。1998年11月, 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正式确定体育考试作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而中考体育加试这一政策全面实施的标志是“中发7号”文件的出台。

为什么要把体育科目定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呢?顾名思义, 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体卫处处长季克异说:“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重、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少, 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对即将升学的学生停止上体育课的现象, 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的体质较差。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学生体质应该有明显的提高, 没有提高只能说明学校体育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学生同时接受德智体美劳的教育, 为什么会有轻重之分呢?这是因为有考试在牵着他们的鼻子走。为了能够让体育得到学生、家长、老师以及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 这个牵牛鼻子的办法——体育考试应运而生了。”

中考体育加试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在义务教育的背景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培养全面型高质量人才, 督促中学体育教学正常有序的开展, 完善学校体育工作事宜。它是测量和评估学生体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是让学生不忘在繁重的学习后, 坚持身体锻炼, 增强自我身体素质的催促剂。

二、体育教学的概念和功能

体育教学是在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 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活动。概念中清晰的阐述了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 体育教学的内容不仅有体育锻炼、身体练习, 还包括人与人的情感以及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自教育部颁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新《课标》) 以来, 标志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开始。新《课标》指导思想: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促使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中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中学的体育教学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研, 新课程改革中对体育教学的功能也进行了重现调整和界定, 在注重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还要培养其心理、道德, 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三、中考体育加试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影响

1、中考体育加试对体育课程教学的积极影响

(1) 端正办学思想, 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指引行动。好的思想方针政策能够带领学生朝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实践证明, 从中考体育加试政策实施以来, 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体育教师改变以往的放羊式教学, 转变对体育课的无所谓的态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精心设计体育课, 教授学生体育运动技巧。同时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学生家长等在思想上对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也有了足够的重视, 学校领导亲自督促检查学生体育课的情况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 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学校体育工作。

(2) 提高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中考体育加试政策的实施, 意味着将体育成绩列入毕业和升学的筹码, 为了毕业和升学, 学生们也开始重视体育锻炼, 转变了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 促使学生自发的走出教室, 走向操场,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改变以往上体育课就请假、逃课的局面为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 盼望体育课的到来。这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重视体育课, 喜欢体育运动的现象, 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体育成为中考的科目之一, 学校、家长开始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而学校体育工作的成功与否与体育教师有着莫大的关联。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提高升学率的重任落在体育教师的身上。体育教师一改往日的态度, 开始研究体育即爱学方法, 积极探索体育教学的知识, 为上好体育课做准备。

2、中学体育加试对体育课程教学的负面影响

(1) 应试现象严重

中考体育加试政策是针对学生体质逐年下降提出的, 本意是为了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进而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而现在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 达到考试的标准, 只是针对体育考试的参考项目机械式进行教学和训练, 强调成绩达标, 忽视学生其他体育运动的教学, 使学生的体育锻炼走向“应试化”。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体质的健康, 容易导致学生在思想上的误区, 对体育锻炼产生厌烦, 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

(2) 内容枯燥, 学生兴趣淡化

定考促使定教, 逼使定学, 学生的兴趣, 爱好, 技能只停留在体育中考项目上。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受到打击, 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定考导向的作用, 约束学生的体育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改革提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这种定考的现象致使广大学生机械式的学习中考体育考试内容, 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 长期的中考体育项目的训练致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了厌烦, 主动积极性不高, 进而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

(3) “突击式”备考不利于学生身体正常发育

中考体育加试是造成“突击式”备考的直接原因,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体育自然逃脱不了被应试的命运。将体育科目纳入升学考试制度对学生、对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通过考试这一手段使学生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升学率, 只是为了成绩而进行突击训练, 这样即达不到政策出台的本意, 对学生的体质健康也是有害的, 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尤其是平时缺乏运动的学生。

四、结论

通过分析中考体育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 中考加试对体育教学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我们不应只片面的看到其中一方面。中考加试使得体育课可以正常开展,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主动性, 也提高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但是, 它同样带来了负面影响, 应试现象严重, 体育教学内容的简练, 学生兴趣的淡化以及“突击式”备考等, 这些也同样值得我们深思。从长远来看, 中学体育教学应把提高学生兴趣作为目标, 使得学生真正主动地走入体育的殿堂,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 才真正达到中考体育加试的目的。

摘要:中考体育加试政策的实施对体育课程教学有正面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体育教学以及学生自身的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中考体育加试以及体育教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综述中考体育加试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旨在为中考体育加试以及中学体育教学的实施和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使体育加试以及学校体育教学更好的完成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

关键词:体育加试,体育教学,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凤梅, 朱海涛.对体育加试的反思[J].浙江体育科学, 2001 (5) .

[2]刘海元.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 2008 (9) .

[3]贾海红.中考为何加试体育[J].中国体育报, 2001 (4) .

[4]潘绍伟, 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6) .

[5]黄德春, 魏登云.新课标指导下的安徽省体育加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06 (9) .

[6]谢卓锋.对我国体育中考实施情况的审视与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报, 2008 (5) .

[7]史东林, 李玉庆.谈升学加试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J].河北体育学院报, 2000 (6) .

[8]杨波, 庄丽坤.辽宁省部分城市初中升学体育加试对体育课影响的调查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 2004 (12) .

[9]姬榆生.浅议加强中学体育课程教学[J].新课程研究, 2008 (9) .

影响体育中考成绩的因素 篇5

影响体育中考成绩的因素分析

科:体

位:临沂第二十一中学 姓

名:高美华 邮

编:276017 电

话:***

影响体育中考成绩的因素分析

摘 要:体育中考是我国为加强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了解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培养其运动兴趣,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所采取的一项保障手段,它是我国一种独特的考试方式,并得到上级领导,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根据本人近几年的总结的教学经验来看,影响学生中考体育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大家共同存在的客观因素,但最终决定体育中考成绩的还是来自学生自身存在的主观因素。

关键词:体育中考;影响因素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体育中考显得非常重要,但最终还要看学生的中考成绩,这是他们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标准。中考体育自出台一直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具备健康素质的人才;并通过体育中考引起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关注与重视,提高学校体育的地位。

那么,在体育中考时,学生怎样才能考出好成绩呢?体育中考,所有的学生都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参加各个项目的测试,但是个别项目学生有的喜欢,有的就不喜欢,比如男女生的耐力跑、男生的引体向上,就这种情况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受影响。但是,体育中考时场地、时间的安排,考试项目,临场裁判及天气情况等这些客观因素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整体发挥,可最终决定中考成绩的因素还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的主观因素。一 学生的思想认识

学生能从思想上高度的重视体育中考,意识到了中考的重要性,便是决定中考成绩的主要前提。只有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教育部颁布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及《体育合格标准》等法规实施的目的要求,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练习中,并爱上体育活动,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宣传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中,咱们有些学生老是觉得自己体育不好,可以不用练,到时候文化课多使使劲,多挣几分就可以了啊,这种思想意识是愚蠢的。应该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清醒地认识到这不单只是分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突出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到位。但个别的家长还是会认为体育中考并不重要,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不值得,进而产生对体育学科不重视的思想。针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老师应以细心、耐心、科学的态度向学生及家长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体育中考的目的意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增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在中考时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基础。二 加强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培养

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质是体育中考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大家都知道,如果是一名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比赛经验,即使平时训练的运动成绩好,但到比赛时,其情绪也会变得很紧张,致使比赛成绩不理想。更何况是中学生参加比赛的经验少,平时活动少,锻炼的机会又少,心里素质就更不用说了。现在我们还会看到一种现象就是优秀的学生不爱参加体育运动,整天就知道学习,结果到中考体育时,跑不动,跳不动等等,追其原因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心理素质差。因此,在平时的课上老师就要注意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多让学生参加模拟测试,增加学生的临场考试经验,慢慢的消除考试过程中过分紧张的情绪。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理论知识教育,增加他们的知识水平,拓宽他们的体育知识面,以便灵活的应付临场的变化。因此,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品质是影响中考成绩的重要因素。三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考体育是中学毕业生们升学考试不可少的科目,分值已由原来的30分升至60分,作为老师、家长都希望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学生们在对所考项目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动作不到位、缺乏毅力、弹跳力量不强等等,最终都会使考试成绩不理想。

体育中考没实施之前,大家都觉得体育课就是学生放松玩得课,不用练习技巧什么的,反正也不用考试,因此也就没人重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自中考体育实施以来,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及家长都非常的重视,因为体育在中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开始注重对中考项目的专项训练,但是这种单调的训练课还要让学生有兴趣,需要我们老师针对某一个项目来设计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内容,让学生在乐中练,乐中学。四 考前准备活动和考后放松活动至关重要

准备活动是参加任何体育活动都不可缺少的环节。准备活动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发挥成绩的好坏。准备活动是让身体各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达到兴奋状态,以便发挥出最佳的水平。因此,平时上课时要充分强调准备活动与放松动作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自觉进行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的习惯,并针对中考项目的不同,进行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相结合,伴随各种放松练习,这样可以更好地调整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保证考试中体能的合理分配,做好充分的备考工作。比如,平时上课学生们可以先慢跑热身再作徒手操,然后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引导教会学生做专项准备活动。像掷实心球可加大上肢和腰的运动幅度,立定跳远则可以安排一些下肢压腿练习和一定强度的跳跃练习。这样学生在临场上就可以有节奏的进行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这是体育中考考出好成绩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五 学生自身的问题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的刻苦训练就是为了那几秒钟的考试。而临场发挥也是体育中考的关键因素。到了考试当天,学生能否把平时所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这种比赛形式的考试,最终能否取得好成绩,这都是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体育教师,考前要充分到位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保持头脑清醒,明确中考目的,端正考试态度,树立自信心,每一个项目都要发挥出自己的实力,考出好成绩。

综上所述,学生在体育中考中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大家共同存在的客观因素,因人而异,有的学生会受到来自临场的气氛影响,出现紧张、兴奋等因素影响成绩的发挥,但最终决定体育中考成绩的还是来自学生自身存在的主观因素。这时就需要我们体育老师从现在做起,帮助学生克服平时模拟测试中出现的问题,为中考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做好铺垫,让学生的明天更加美好!

主要参考资料:

体育中考对教学的影响 篇6

“成功体育”,从广义来说,就是体育要为成功地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服务。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当是身体强健、心灵美好、具有竞争意识和协同态度,能适应现代社会劳动和生活需要的新一代。从狭义来说,就是体育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过去那种以技术教育为中心的体育教学体系,重视有形的价值,忽视了学生心理感受这一无形的潜在意义。其结果,往往是当我们教会学生某些有形的技术、技能时,他们却在强烈地表示:我们不愿意上这样的体育课。他们在上体育课时无精打采,而在自由活动时却兴高采烈。有人试验了“反50米跑”的教学,即把学生们第一次50米跑到达终点的位置记下,然后把那个位置作为他们的起点,向反方向跑。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得第一了,于是人人争先。问题所在:竞技体育讲究客观时空上的平等,而体育教育却不能不重视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平等。竞技的结果清晰地分出竞赛者的优劣顺序,而面向全体学生造就一代新人的教育,又怎能将学生划成三六九等呢!尽管这种划分多是无意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人试图引进“快乐体育”的思想,并付诸于实践。这一尝试,应当说在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打破了体育课堂教学中那种沉闷的局面。然而“快乐体育”毕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无法体现“成功体育”的深刻内涵,也容易引起诸多的误解,因而难以被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所接受。“成功”的体验,不仅仅是“快乐”。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既充满着友谊和欢乐,更充满艰辛和苦涩,甚至挫折与失败。只有不畏艰难险阻,登上“成功”的顶峰,才能真正领略和体验体育的全部乐趣。体育是人类在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乐趣中创造出来的,所以体育的真正乐趣也就蕴藏在成功和胜利之中。因而用“成功体育”来取代“快乐体育”,可以说是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

二、成功体育的目标理论

成功体育的目标,即通过成功体育的实践要达到的目的和任务,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目的任务是完全一致的。上述目标是成功体育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成功体育不仅要有自己的明确目标指向,而且还要有自己的目标理论。当前我们在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中的困惑,可能并不在于提出的学校体育或体育教学目标有什么重大问题,而在于把这些目标与内容、方法相联系时,缺乏一个把目标具体化的思维方法。于是就出现了如下一些现象:一方面我们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理直气壮地提出了增强体质与掌握“三基”的目标,另一方面在安排具体教学内容时,却又争论应该把哪一条放在第一位;一方面在理论上谁都不否认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却总是以教师为中心;一方面我们都知道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在组织教法上我们却难以改变“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一方面我们都强调要把体育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我们在体育课上提出的教学任务却又抽象得让人无法操作和评价。

1.要从“现在”和“将来”两个空间考虑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应当适时地为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与增强学生的体质服务。否则,学校体育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了。”这是主张把增强体质列为体育教学首要任务的学者的基本观点。“体育离开运动技术的传授,具有运动文化传递的功能,掌握‘三基’可使学生终身受益,而且通过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也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这是主张把传授“三基”放在第一位的学者的观点。其实,这两者的分歧,完全可以在“现在”和“将来”这两方面统一起来。因为体育教学的效果最终都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在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现在”,适时地去发展他们的身体,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本是责无旁贷的。为了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也能健康、幸福地劳动和生活,使他们掌握一些“终身体育”所需要的“三基”当然也是绝对必要的。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学生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以及各项运动素材的锻炼效果,我们就有可能站在“终身体育”的新的高度上,把增强体质和传授“三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现在”和“将来”两个空间来解决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问题,是成功体育考虑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思路。

2.要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把握当前目标

当前,学生厌学是困扰体育教学的一大问题。我们提出成功体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具有成功感,能从体育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而这种成功乐趣的获得,又是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实现自己的目标为基础的。在传统教学中,我们的目标往往是以教为主的,上课时教师宣布“本课任务”后,学生才知道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因此,“教”的目标一时很难转化为“学”的目标,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任凭教师调来调去。这种教学谈何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呢?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却很少考虑这一过程,忽视了个体在目标上的差异和应该允许的自由度。这一问题在于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过多地考虑了“教”的目标,而忽略了“学”的目标。因此,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首先将它分化为“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两个部分,要重视学生“学”的目标,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使学生逐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达到“教”的目标,使“教”和“学”完美地统一起来,这是成功体育考虑教学目标的第二条思路。

3.要从“主观”和”客观”评价目标两个方面考虑目标

体育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三基”,完成一些客观的、显在的任务(显性教材),也要完成培养人格,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体会运动乐趣的任务(潜性教材)。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重视使学生“掌握什么东西”,也重视内容、方法和效果。但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到什么东西’、“领悟到什么东西”,如何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平等地、切实地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格,却似乎考虑不多,研究很少。因而,虽然我们能够教会一些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一些素质,但却很难让每一个学生真心实意地喜爱体育和理解体育。成功体育主张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不仅重视显在的、客观的目标的实现,而且也重视潜在的、主观的心理方面的教学效果。许多体育教育家都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良好的情感体验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充分的运动,在生理上获得快感;二是学到了新的知识,明白了新的道理;三是在技术上有所提高;四是在运动中与同伴相处和睦、愉快。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客观”和“主观”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如果我们不是有意识地去挖掘运动中内在的情感因素,那么当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会了学生一些知识、技术、技能时,学生并不一定能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甚至会反复地经受失败,饱尝痛苦。因此,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考虑体育教学目标的第三条思路。成功体育是以最终实现《条例》和《大纲》规定的目的任务为己任的,因此不再提出什么新的目标。但成功体育对目标的设立、实施方法又有自己的新的设想,或者说有自己追求目标的方法理论。有了这样的方法理论,我们就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更好地实现我们建立的体育教学目标,成功地完成培养一代新人的使命。

三、成功体育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成功体育”在教学思想上,改变以竞技体育为中心、以技术教学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思想,树立以增强学生体质服务、培养体育意识、提高体育基本活动能力为中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成功体育”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以技术教学为主体的单一教学内容,提倡现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正规教材与乡土教材相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体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集学、养、练为一体的多元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根据现有设施、自然条件、学生的认识心理和现有体育基础、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进行精选,注重采用乡土特色、民族特色的项目,加强对竞技项目的选择和改造使之成为教材的工作。“成功体育”在教学模式上,努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设计、实施、指导的集体统一的教学模式,提倡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我设计、实践、评价性结合的教师共同活动的,使学生技能学到实在的东西,又能体验乐趣和提高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成功体育”在教学方法上,改变注入式、强制式、传习式的教学方法为注重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生动活泼的多样化教学。

由此可见,“成功体育”呼唤着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革。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专家学者,为“成功体育”的问世,为推动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邹继豪,季克异等.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体育中考对教学的影响 篇7

一、对中考体育测试的正反作用的探索与研究

1. 中考体育加试自实施以来, 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应该说起到了许多积极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 在中学时代, 体育课可以说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了, 可是近年来实行的体育中考, 却让体育成了许多孩子的心头之痛。近年来, 国家出台政策对体育中考进行改革, 将体育考试纳入中考成绩, 我市从2007年开始把体育中考的成绩纳入到中考的总分当中, 满分分别为30分、35分40分。这本应该是件好事, 体育中考的改革不仅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 也提高了学校体育课程的地位以及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2. 在考试分数这根“指挥棒”下, 作为中学素质教育“硕果仅存”的体育中考却出现了一系列“怪现象”:

为了应付体育中考, 进入初三后, 学校加大了对毕业班学生的体育训练量, 除了每星期三节体育课要全部练习考试项目外, 早上到校和下午放学还会有额外的“小灶”, 同学们称这种训练为“魔鬼式”训练。除了加大运动量、参加培训班“恶补”体育, 使用所谓的“兴奋剂”也成了一些学生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得高分的手段之一。笔者在一些论坛上发现, 不少学生曾发帖询问过中考体育考试兴奋剂的问题, 但所提及的并非是购买真正的兴奋剂, 而是在考生中流传的一些偏方, 无非是在考试前喝一些可乐、红牛饮料和葡萄糖水等。这些所谓的偏方其实起到的仅是心理作用, 对提高成绩的作用并不大。你不喝可乐就考不好吗?喝了又怎么样呢?我们不赞成这个, 没什么效果, 就是一个心理暗示作用, 关键还在于平时的锻炼。

二、中学生对体育锻炼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医学界公认, 14~16岁, 是孩子身体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这个阶段如果得不到适度的运动, 身体总体素质将会受到终生影响。一些老师和教育专家建议, 在现有中考制度下, 与其违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 考前“抱佛脚”搞突击训练, 还不如认真地把日常的体育课开展好, 让学生“动起来”, 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和健康意识。体育锻炼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不是今天拼命练一下, 明天就能考好, 这个是相辅相成的过程。不断地积累、不断地进步, 才能考好体育。当然, 有些个别的项目急抓可能要好一点, 要从锻炼身体这个角度来说, 我们认为还是要长期的锻炼, 好像有这么一句话, “每天锻炼一小时, 幸福一辈子”, 坚持长期的锻炼, 对身体肯定有好处, 学习有精神。体育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差异, 多采用一些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运动、交流、挑战的快乐, 不能为了考试就专门上那几项。如果孩子好好上体育课, 自然他就能考好。身体素质是全面发展的, 坚持锻炼身体素质自然就上来了。体育课千万不能上成应试教育, 应该全面发展。要想改变素质教育应试的现状, 首先要改变的是社会和家长的价值观。以考分为衡量标准的价值观一天不改变, 这种如中考体育般“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就会一直持续。

三、改变中学体育教学观念和体育锻炼意识

从长远来说, 靠加分这种导向本身还是在强化应试教育, 而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的体现。所以如果要真正使体育能够进入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或者说孩子成长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那么还是要建立一种长效的素质教育的一个整体的国民教育体系, 这是一个长久的目标。体育教学不仅要“健身”, 更要“健心”。体育课的终极目的是增强体质、提升能力、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我锻炼和调节的意识, 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到这一点, 而不是自私地认为这只是获得高分或追求名利的工具。这种应急行为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孩子认为很多事情, 比如考试、良好习惯的养成、做人的品性都可以突击, 这样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更大了。

所以我觉得作为社会来讲要更多地宣传体育锻炼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社会各界的人都应该对少年儿童的成长给予更多的关注,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健身健体的习惯。不仅要孩子学会考试, 还要让孩子学会健身健体, 还要学会做人做事。

摘要:中考体育测试对初中体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使学校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但有的学校为应付中考而开展体育教学, 使中学体育教学失去应有的意义。

体育中考对教学的影响 篇8

以阜新市部分中学 (实验中学、育英中学、阜新市第一、三、五、七、十一、十六中学) 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 共计300名;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进行分析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方面

2.1.1 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由图1可以看出, 分别有13%和34.6%的学生非常喜欢和喜欢上体育课,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接受体育锻炼的。25.6%的学生不厌恶体育课, 这说明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一般, 原因可能有多方面造成的 (个人兴趣和教师授课的内容) 。另外有8.5%的学生非常厌恶体育课, 这可能是因为个人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的不同所导致, 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身不自信、自卑等心理因素造成。对于这部分学生应给与心理上的引导, 使之快速融入到体育锻炼中。

2.1.2 学生对中考体育加试的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表现为个体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他可以推动人们去进行一切活动的心理因素。同时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由图2可以看出, 学生喜欢和非常喜欢的仅有40%, 而不喜欢和非常不喜欢体育加试的占到38.6%。由此可见阜新市的中学体育加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同时各学校、教师和负责的相关部门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里面有诸多原因。其中有学生个人的原因、学校、教师的原因, 政府和社会等的各方面因素。因此需要逐一的共同解决。

2.1.3 学生不喜欢体育加试的原因分析

通过表1, 在调查中发现有150人不喜欢体育加试。在学生不喜欢体育加试的原因中, “身体素质不好, 怕影响总成绩”的占92%位居首位。由于中考体育加试成绩加入升学考试的总成绩, 而总成绩的高低都影响着学生进入高中的等级, 最后对学生今后考大学造成影响。位居第二的是“增加学习负担”占88.7%, 而部分学生是由于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不好, 所以体育成绩就会影响到他的总成绩。目前我国提倡的虽然是素质教育, 但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 造成了素质教育发展不顺利, 很多学校图有虚名的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 却还走着应试教育这条路。现在中考有体育加试了, 无疑是又增加了一门课程。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中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去进行加试项目的练习, 增加了学生的负担。靠这种强加的方式去督促学生“练”, 非但养不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反而会产生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逆反心理, 最后导致不喜欢上体育课或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后果。排在第三位的是“考试不公平”占82%, 这种现象谁也无法解决和根除的社会现象。这就要求有关负责部门要加大力度整治、严肃考风考纪。第四位是“体育加试的项目太单调”, 中考体育加试应除了跑、跳、投三大项外, 增加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 例如:篮球、排球、跳绳等。排在最后的是“天生不喜欢体育运动”占到65%,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 他就会全身心去投入、积极参加, 所以说体育兴趣是参与体育锻炼动力之一。对于这些教师在课堂上应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增加其体育的热情。

2.1.4 学生喜欢体育加试的原因分析

调查中发现, 有180人喜欢体育加试, 由表2可以看出, “能够弥补一点文化课成绩的不足”居第一位, 这部分学生体育素质好, 喜欢上体育, 但文化课成绩稍差, 所以体育加试就能弥补其在文化课上的不足。第二位是“喜欢体育运动多学一些动作技术”占75%, 学生是有体育运动天赋的, 所以想通过体育课堂上教师的教授多学一些技术。为以后继续深造打基础。有70%的学生以“获得运动的美与享受”为目的而受欢迎体育加试。排在第三位的是“促使自己健身”占70%, 由于各种原因, 例如:自身的惰性、健康因素等, 使得人不爱参加运动, 但若加一个强制措施就能够促使人们参加体育锻炼, 而田径运动就是最经济最实惠的大众锻炼手段, 健身效果也非常明显。

2.2 教师方面

2.2.1 教师的教法、组织手段等各方面素质

根据座谈了解到, 学生对于体育课没兴趣在于教师的教法不合适, 没有创新过于死板, 教学内容枯燥单一, 影响了学生的兴趣, 动摇了学生的体育动机。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加试的需要, 一方面从学生的自身角度考虑, 调整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来说, 教师也不能因体育加试科目重视技术方面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

2.2.2 教师的综合素质

经过座谈了解到, 阜新市绝大部分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比较好的。根据对学校领导的访谈了解到, 学校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都比较满意。对他们所承担的所有教学任务及其他活动比较放心, 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不仅受教材教法的影响, 也受教师的仪表、言行等影响。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仪表言行给学生好的榜样, 在教学中善于表扬学生, 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刺激学生, 从而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2.3 学校方面

一方面学校领导的态度。通过调查, 学校主管体育的领导对于体育课堂的视察率太低, 重视程度不够。领导应该多关心学校的体育教学, 这也是能使体育教师得到欣慰感, 感到领导重视他们和他们所承担的课程, 并没有忽视他们。另一方面, 学校的场地器材。通过访谈, 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的器材场地数量还是不够, 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也是制约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因素。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积极地改善运动场地及设施, 对现有的条件, 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 为体育加试保驾护航, 为学生的发展铺路修桥。

3 促进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

学校应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应该看到是除学校重视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外学生及家长也越来越重视体育。但要引起注意的是, 不能只抓中考体育科目的教学, 应该按教学大纲不折不扣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关于考试项目的确定, 省教委应成立专家组根据《大纲》确定考试的项目, 建立项目库, 最终抽签决定, 每年在考前1~2个月内公布。这样可避免考什么练什么的状况, 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真正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2 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 体育教学是对学生实施体育的最基本途径。如在教学中存在着重技术教学, 轻增强学生体质运动技术教学为主, 身体锻炼为辅追求运动技术的形式, 忽视学生体能的培养等问题。目前的体育教学很难适应《纲要》对学校体育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既能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 又能在学习和训练中增强体质, 提高健康水平, 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

3.3 做好中考体育加试前的准备工作

学生应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前提。但是有些考生心理素质较差, 思想上背着沉重的包袱, 不能正常发挥水平。因此克服考试中的紧张心理是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参加中考体育加试的考生只有在平时的锻炼中, 熟悉所考内容, 同时定期进行自我测试找出弱点和不足, 有针对性地练习, 这样效果才会好。

3.4 严肃考试纪律

相关部门针对考风不正, 考场不严等现象, 应加强惩治力度, 严肃考纪, 整顿考风, 健全机构以封闭式考试只允许考生和有关测试人员入内。为考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考试环境。

3.5 加强师资建设和资金的投入

对于体育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进行定期考核评比, 杜绝以考试为目的教学出现。另外教师在教学上要下功夫, 勇于创新, 避免一成不变的教学。学校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更新、增加体育器材实施, 为中考体育加试服务。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阜新市中学生对体育课比较喜爱, 但是对于体育加试的喜欢程度却不高。

(2) 学生对于体育课和体育加试的喜欢与不喜欢的原因都是多方面的, 因人而异。

(3) 中考体育加试造成体育教师的教学有着明显的功利性, 侧重于体育加试的考试项目, 对于体育加试不考的项目少教甚至不教。

(4) 学校对于体育课也存在着明显的偏向, 淡化了非体育加试的体育内容的教学。

4.2 建议

(1) 应该提高认识, 不能只抓中考体育科目的教学应该按教学大纲, 不折不扣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

(2) 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既能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 又能在学习和训练中增强体质, 提高健康水平, 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

(3) 相关部门要加强惩治力度, 严肃考纪, 整顿考风, 为考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考试环境。

(4) 对于体育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进行定期考核评比, 杜绝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出现。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阜新市初中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统计分析出了, 在中考体育加试的影响下, 阜新市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发展的建议。从而促进阜新市中学体育加试和更好的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而服务。

关键词:学校体育影响,体育加试,中考

参考文献

[1]薛宏.中学体育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 :32-34.

[2]杨贵仁.正确认识体育考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 2007 (6) :65-67.

体育中考对教学的影响 篇9

一、关于体育教学环境

1、概念

关于教学环境的概念,一般是站在狭义和广义两个不同的角度上去理解。与教学相关联的学校外部环境以及学校里面的教学环境统属于广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对老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的所有教学环境条件的总和就是所谓的狭义教学环境。

2、概念的界定和分类

在整个的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老师和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和制约,并且对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心理和生理都产生影响的因素总和就是所谓的体育教学环境。它既可以从广义上理解,也可以从狭义上理解。涵盖家庭条件、家庭背景和社会制度等因素的是广义的体育教学环境;仅仅涉及学校内部因素的环境条件的是狭义的体育教学环境。它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教育主管部门的心理以及学校的资金投入都会对其产生严重的影响。

体育教学环境的划分是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和任务目标为依据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不同其教学环境也不同,同样,教学目标不一样教学环境也有差异。若是依据教学内容,则分为心理、物理、生理三大类。对体育教学影响比较大的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人文环境另一个是物质环境,尤其是物质环境,没有它体育教学就没法进行。班级、社会信息和教学设施是物化环境的三个主要部分。人文环境的构成比较复杂,学校的工作重点、老师的意识形态都属于人文环境的范畴。

二、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

1、物质环境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1)教学设施的影响

要开展体育教学必须有教学器材以及教学场地,这些物质条件直接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严重影响,不同教学设备设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良好的体育场地及环境,有利于老师和学生保持愉快的教学和学习的情绪,有助于老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学生学习感知能力的提高。

(2)教学设备状况

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必须有相关的教学设备设施,同时注意设备实施的外部特征对学生及老师带来的刺激及影响。要正常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无论是教学用品设备还是教学媒体设备都必须完好齐全。如果教学设备设施不健全,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根本无法进行,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及老师对于体育的学习及教学的兴趣。

(3)班级授课规模

同时上课人数的多少对教学成果也有很大影响。这对于学生情感及学习动机的培养具有激发作用,器材、场地等相关配套条件也要比较充足。同时上课的人数过多,就会增加老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的难度,大家学习的效果会受到影响,老师根本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逐个进行指导。

2、人文环境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1)班风和校风

班风、校风对于学生的规范、导向和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集中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学习氛围和精神面貌。培养和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对于活跃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气氛,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对于体育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容易形成互动,气氛会更加和谐,教学效果也会比较理想。

(2)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和谐、融洽,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教学实践可以证明,教学环境和谐,教学的成效也会大大提高。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影响学生求知的情绪,另一个就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体育教学中,适合场景的鼓动性音乐对于激发学生的激情具有重要作用。

(3)体育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在体育教学中,注意保持好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大家心理健康的发展。老师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能在教学过程中无形的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学生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就逐渐形成了个人的健康心理,从而便于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通过培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实现在和谐、欢乐中教学及学习,对于构建学生的健康心理环境、提高学习成效具有积极作用。

(4)管理制度

根据教学规律及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所制定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是一个广谱的准则和行为规范,高职院校在遵守这一制度的同时,要联系本校实际,通过探讨和研究发布符合本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教学管理制度。从而使体育教学管理活动有章可依,确保有序开展。

三、对体育教学环境进行优化

1、从思想上对体育教学工作加以重视

各级领导从思想上对体育教学工作重视了,在行动上才会有所体现,从而便于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在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教育主管部门应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不折不扣的开展好体育教学工作。学校及老师更应该从自己出发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为重点,积极开展落实各项工作。

2、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场地建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良好的开展,必须从体育观、场地、设施等方面投入资金,搞好建设,这是正常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前提。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扩招,体育馆等场地设施已渐渐的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所以在扩招学生规模的同时也要搞好体育教学设施场地的建设,从物质环境上保障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从安全方面对老师和学生开展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项相对激烈的肢体教学活动,由于是运动型、对抗性的活动,因此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要注重提高老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对于一些安全隐患较大的体育项目要取消,避免学生因恐惧心理对体育运动丧失兴趣。再就是加强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宣传和培养,防止出现人身伤害,确保体育教学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进行。

4、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素质

老师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因此对体育教学效果影响较大。随着扩招后学生数量的增加,一大批年轻的体育老师也奔赴工作岗位。他们年轻有活力,容易和学生沟通,但是毕竟缺乏教学经验,所以为了保证体育教学效果不受影响,应该加强对年轻的体育老师进行培训和引导,促使他们更快的适应岗位的要求。

摘要:体育教学是高职院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受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为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是体育教学环境最基本的功能,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本文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环境为研究视角,探讨其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影响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14-318.

[2]李璧亮.优化学校教育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J].中国教育学刊, 2002,(06).

体育中考对教学的影响 篇10

1.1研究对象

高中体育教学。

1.2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 . 1对学生个体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有100%的同学知道高考加试体育,从这一方面看来,校方还是很关心高考政策的,接到高考加试体育的通知后,学校全面开展体育活动,加大对体育的重视力度,体育课一时成为了“突击课”;从另一方面来讲,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的压力。(见表1)

有85.4%的同学赞成高考加试体育,从这一方面看来,体育在同学们的心中还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学生们很热爱体育的,对体育很向往,在现在高考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体育锻炼会给高中的学生减少一定的压力,学生们希望有通过高考加试体育展现自己的体育能力,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精神状态,让学习不再变得枯燥无味。(见表1)

有83.9%的同学在课余时间主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通过访谈法得知,学生在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去操场跑步,目的是缓解学习上带来的压力,体育锻炼可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给大脑更多的能量补给,让学习压力减小,使学生能更轻松地学习。(见表1)

2.2对教师教学的调查分析

本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此项内容,访问了40位高三班主任、20位任课老师以及200位在校高三学生。

2.2.1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调查显示,调查的40位班主任中有87.5%班主任很重视班级体育教学,13位班主任甚至拿出自己的课让学生上体育课,有95%的任课老师很赞成学生能在体育课上好好放松学习带来的压力,并希望能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并且他们很赞同高考中有体育的形式出现,希望体育能在高考中有所改革。高考加试体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普通高考加试体育会有效地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规律。体育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体质的增强和体育意识能力的培养。(见表2)

2.2.2教师重视高考加试体育的组织形式

在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上,调查了20位体育教师,9位体育教师表示,他们不愿意给学生们上课,每次上课都是给他们做完准备活动后让他们自由活动,这就是常说的“放羊”形式,之所以不想上课的原因是学校根本不重视体育课,学校收到高考加试体育的通知后,教师的教学观、学生的学习观都有积极而正面的转变。进行访谈调查可知,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序了,课堂教学的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中变得更加重视,以前学生对体育课总是抱有“体育课无所谓”的消极态度,现在学生对上体育课产生了紧迫感,明确了学习和锻炼的目标,在课堂内外都培养了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通过转变观念和行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了,体育教学也将发展更快、更好。

2 . 3对学校体育改革政策方针的调查

2.3.1学校严抓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

从体育课的安排来看,无棣一中在体育课上在加试体育后每周加一节体育课,而二中则没有变化,但是从上课的组织形式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加试体育前,上课很松散,采用“放羊形式”,学生在上课没有学习到运动的技能和知识,没有得到身体素质的提高,没有在学习上减少压力,失去了体育课的意义。

从体育课的运动量上看,加试体育后,体育课上的运动量明显增加了,上课也是由老师提前备课安排组织各种体育游戏、体育活动,并传授体育科学知识,体育课也变得有意义了,从而使同学们在身体上得到质的改变,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体育科学知识得到一定的普及。

从课外活动上看,4所学校课外活动每周变为两节,从而更好地丰富了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接到高考加试体育的通知前,大多数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整理内务,自从每周增加了一节的课外活动后。学生们的体育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学生会利用课外活动去操场上运动。

早操的形式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跑步,只是在运动量上稍微有些变化,一中的早操增加了一圈,二中的早操由小圈变为大圈。课间操也没有很大变化,与早操的形式一样。

2.3.2响应体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

自2000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高考加试体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领导以及师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在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健身、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结论

3 . 1高考加试体育是高考制度的改革及发展趋势

我国已经提出素质教育和实施课程改革很长时间了,但高考制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在对学生体质要求方面一直处在空白状态,这直接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延续发展,还有社会对人才的终极要求目标。因此,改革当前的高考制度至关重要,能够使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和发展实现,能够使学生适应未来发展和社会需要,首当其冲的是身体素质测试,它是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高考制度改革的重点。

3 . 2高考加试体育是体育教学延续性的需要

学生们受教育的过程中,高中阶段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此阶段中学生还是离不开全面的教育和发展,体育是身体素质和健康成长的保证。在普通高考中加试体育可以使相关部门和师生转变传统的观念和认识,使高中阶段只注重于学习的单一畸形教育现象有所改变,在这个阶段学生也可以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使学生具有更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摆脱束缚得到延续, 使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和发展也得到延续。

3.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

体育中考对教学的影响 篇11

关键词: 体育游戏 初中体育教学 重要影响 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体育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践证明,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利用体育游戏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是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青睐。体育游戏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但是在体育游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导致体育游戏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一、体育游戏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大部分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自由的渴望比较强烈,游戏自身带有一定的娱乐和自由的性质,利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大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

初中学生的科目较多,知识内容较复杂,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体育游戏使学生得到及时放松,大大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此外,学生也能在游戏当中体验到快乐的感觉,产生积极的情绪,这种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这个轻松自由的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对体育项目有一定的掌握,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由于体育游戏通常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为了所在团体的荣誉而奋斗,增强自身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例如百米接力比赛、“推人车”的游戏[1]。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部分游戏需要学生随机应变,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传统游戏已经不能满足初中生的好奇心,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游戏的玩法进行创新,锻炼其创新能力。

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体育游戏的针对性不强

体育游戏的开展是为高效的体育教学而开展的,游戏的选择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课堂上选取的体育游戏可能缺乏针对性,仅仅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学习短跑之前做蛙跳比赛的游戏对短跑教学作用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不到位,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没有具体的计划[2]。

(二)对游戏中体育技能的培养力度不够

没有将体育技能融入体育游戏中是我国初中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实际体育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对游戏娱乐性的追求过高,没有将体育技能融入游戏中,忽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

(三)评价机制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初中体育老师在游戏过程结束之后没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详细的总结和评价。由于缺少完善的评价体系,体育游戏的水平和作用停留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水平上,没有起到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作用。

三、提高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引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课前准备工作的完善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要加强对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体育老师在课前要熟读教学大纲,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案。其次,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增强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凑性。

(二)加强游戏的质量

首先,提高游戏的针对性,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游戏种类,开展有目的的游戏。例如,进行短跑教学时,选择百米接力比赛开展游戏。其次,将体育技能有效的融入游戏中,在游戏开始前,老师要介绍游戏涉及的体育技能,并示范,在游戏过程中老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醒学生利用体育技能开展游戏。例如,锻炼学生的弹跳能力时,开展蛙跳比赛,老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弹跳的高度和远度,注意手臂摇摆的规范性[3]。

(三)完善评价机制

完善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技能的重视程度。老师在游戏结束之后,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出学生不规范的动作,并带领学生重点练习,避免在下一次的体育课堂上出现类似的错误;老师还要给学生的表现打分,表扬先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推动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教学目标。

四、结语

体育游戏的开展对初中体育教育有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课前做好课堂规划,选择合适的游戏种类,在游戏中将体育技能与游戏进行有效结合,有利于体育课堂效率的提高,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艳.谈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未来英才,2014(1):64-65.

[2]刘浪.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7):173-174.

体育中考对教学的影响 篇12

1.1 高职院体育教学物化环境

高职院校物化体育环境主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的体育设施、器材、场地等。就目前来看, 高职院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是比较完善的, 国家也十分注重为高职院校配备先进标准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尽管体育场地和设施已经比较完善和先进, 但是受到种种因素制约, 高职院校的体育场地还是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学校的规模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地扩大, 但是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速度往往相对缓慢, 这必然也会对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产生影响。例如, 目前许多的高职院校还是缺乏足够数量的游泳馆、网球场、室内体操场地等, 这些课程的开展仍然面临困难。并且一旦受到天气影响的话, 学校的体育教学便会受到影响, 这也间接导致了高职体育教学课时减少, 基本的体育教学任务也可能无法完成, 体育教学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除了体育教学场地和设施之外, 还有很多高职院校都处在郊区, 地理环境偏僻, 经济条件也不尽如人意, 因此很难和外界有较多的信息交流机会。例如, 偏远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参加全国组织的大学生体育系列竞赛时, 往往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只注重在比赛中获得名次, 不注重学生和其他名校体育信息的交流, 信息闭塞。还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干脆不参加全国或地区性质的比赛, 这也间接打压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1.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人文环境

首先,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人文环境还存在着较多的弊端。诸如:公共环境卫生差, 学生素质较低;学生没有以学校为荣的意识, 校风较差;学校部分领导也不注重学校的校风发展;一些体育教师也敷衍完成教学任务, 不以身作则。这些都和高职院校的校风息息相关, 如果学校校风不规范、疏于管理, 这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不利于学校教学目标达成。

除了校风之外,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也是一个问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进修机会比较少, 这可能导致他们不会及时更新体育知识、教学方法常年不变,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不同于体育专业院校的老师, 他们的专业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高职院校可能缺少一些比较专业的体育老师, 例如专业的体操老师、舞蹈老师等。如果学生对这些体育专业感兴趣, 他们就没办法深入学习, 这便可能使他们产生一些厌学的心理情绪。

此外,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素质由于近几年的扩招明显下降。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学习兴趣低落、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学风松散。由此他们便不会对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产生重视的心理, 常常出现上课缺席、迟到、早退的现象。

高职院校的人文体育教学环境自然也离不开学校体育教学制度的管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制度管理常常不够完善, 许多高职院校只是根据国家评估要求被迫开设体育课程, 但对于实际实施制定的管理制度, 大多只是流于形式。例如, 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制度或者学生考试考核等, 尽管有制度规定, 大多数却都只是文字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并不会得到重视, 执行力度很低。并且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成绩及格与否并不会影响他们的毕业成绩, 尽管体育成绩不合格他们也可以顺利毕业, 这样他们自然也不会过于重视体育课程, 这也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

2.1 改善硬件设施条件

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体育设施或场地的建设, 经费比较紧缺。针对这一点, 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更加重视体育教学, 努力地克服困难, 加大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 争取完善高职院校的基础体育场馆设施和教学器材。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也有所重视, 这样才更加能够调动他们投入体育教学之中的积极性, 对他们和其他学科的教授教师应当一视同仁, 不可区别对待, 并且可以制定一些有效的方法来使得高职院校的体育师资更加稳。

2.2 注重与外界的信息交流

高职体育院校对体育教学自然不比体育专业院校重视, 但高职院校同样也不能忽视多给予体育教学与外界信息交流的机会。高职院校应该给予体育老师和学生更多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 让他们可以学习到其他学校的体育教学信息, 更多地和其他学校互换信息。同时还要多鼓励学生参加国家或者省市组织的体育比赛, 这样会鼓励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也可以展现和宣传自己学校的体育教学优势。

2.3 帮助学生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思想

目前我国大力宣扬“全民健身”, 鼓励大家“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帮助学生转变体育观念, 培养他们终身参与体育锻炼, 培养体育习惯的观念。优质的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指导思想, 来改变体育教学课程的内容, 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可能和未来职业相适应的体育项目, 使得他们学有所用。这样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即便是在走入社会之后也会选择常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健康生活方式。

2.4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勇于创新, 对于新兴的课程模式和教学内容都会表现出更多的兴趣。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枯燥乏味, 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发展, 很难激发他们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必须改变。在进行高职体育教学时, 要充分地考虑现在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性格特定, 研发新兴的教学模式和内容, 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体育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年龄特点, 参考他们对于体育学习的实际需求, 减少传统体育教学的一些枯燥乏味的重复性课程, 增加一些有趣的体育类选修课程, 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并且还可以多组织一些体育集体活动、体育竞赛, 在进行体育教学后还可以展示相关的活动内容, 根据学生的意见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修改, 使得学生更加喜爱参与体育课程。

3 结语

基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 想要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就必须解决一些陈旧的问题和对教学体系进行改善。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必须转变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 有目的性地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调动他们参与到体育教学中的积极性。同时,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必须得到提高, 必须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要注重培养高职体育教师, 稳定师资, 注重体育课程的内容涉及, 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张文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环境构建及应用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 :147-148.

[2]王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1 (6) :153-154.

上一篇:应用教学目标下一篇:科技档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