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刃有余

2025-01-25

游刃有余(通用12篇)

游刃有余 篇1

电学历来是初三物理的重中之重, 中考出现的电学知识占据着很大的分量, 这就说明学好了电学知识, 初三物理就可以考高分了。而在实际教学中, 老师怕教, 学生怕学。有的时候, 在课后给学生补差的时候, 看着他们无力的眼神, 而我们也感到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解决, 让学生听懂, 学得轻松。每年教初三时, 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不过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我不断地反思, 总算有了一点有效的措施。

一, 简单、准确的源头分析是电学题有效学习的基础

初三电学重难点多, 有图表、概念、计算, 对于一些复杂的电路图, 学生束手无策。我把电学所有的知识进行了分类和统计, 总结了以下几点:

1.欧姆定律是电学的根, 是连接各知识点之间的桥梁, 每年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我们在学习的时候, 必须要通过实验得出, 这样学生才能牢记于心。

2.串联与并联是初中电路连接的两种方式, 是最基础的电学题考查内容, 也是绝大多数电学题分析、思考中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3.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滑动变阻器是电学实验的仪表。每种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必须熟烂于心。每年都有电学仪表的读数、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等考试题目。

4.电学几个探究实验, 串并联电流电压之间的规律, 探究欧姆定律,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 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这几个实验都是历年来中考的热点题型, 掌握好实验探究过程的步骤和问题, 对同学们迎接中考大有益处。而中考的题型我也做了点研究:

1.基础知识识记题

如使用测电笔时我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三线插座“左零右火中接地”等, 这些基础性的题目, 要求学生熟记。

2.基本概念辨析题

有些物理知识不是单纯的数学, 不能用数学的思维来考虑, 如由欧姆定律公式判断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3.应用物理知识题

利用当前的前沿科学来设计题目, 从中来考察某个知识点。如某位科学家发现了某种新物质, 熔化时慢慢变软, 温度在一直升高, 请判断这种新物质是不是晶体。

4.电路图辨析题

这几年中考出现实物图, 让学生先来判断实物图的连接方式。如果学生不能正确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那就不能解决这类题目。

二、清晰、简便的解题策略是电学题有效学习的关键

实物电路图由于导线错综复杂, 不如电路图来得方便明了。所以我们要把实物图转为电路图, 把复杂的电路图进行简化。

1.细读题目, 正确审题。

“审题要慢, 解题要快。”电学题中隐含条件的通常说法有“正常发光”、“不超过”、“串联”、“并联”、“电压恒定不变”、“最大”、“最小”等等, 而这些关键词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

2.去繁就简, 优化电路。

把复杂电路图简化之后, 我们会发现, 这其实就是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如何解答, 也就显得容易了。

3.有的放矢, 选择公式。

电学部分公式较多, 学生运用起来比较费事, 有些题目用对公式, 就能缩短时间。例如:小明在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试验时, 当闭合开关S后, 发现标有“6v, 3w”的灯L1和标有“12V, 3W”的灯L2亮度并不相同。已知电源电压为6V, 不考虑灯丝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求:

(1) 通过灯泡Ll的电流为多大?

(2) 灯泡Ll每分钟消耗多少电能?

(3) 灯泡L2的实际功率是多大, 电路中灯L1和L2哪个更亮?

在第三问中, 我们可以先求L2的电阻为48Ω, 再利用电功率公式求解出L2的实际功率为0.75W。当然, 计算电功率的公式较多, 如果选择其它的公式就会走弯路。

4.善于总结, 归纳要领。

在学习电学知识的同时, 要不断总结错误的原因, 理清所走的弯路, 归纳解题的规律, 注意解题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及时查漏补缺, 自然会变难为易。

三、热门、实用的习题拓展是电学题有效学习的趋势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及与国际教育的接轨, 中考物理题型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由原来的纯理论试题向现在以实际应用题为主的转变, 向科技前沿方向拓展、向基础生活拓展、在实验操作细节中拓展。如在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判断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错误实验数据的判定、分析数据验证猜想等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易做、能懂的实验操作是电学题有效学习的方法

中学物理学习中, 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实验太复杂, 不易做, 学生不易懂, 做了也白做。老师要带着明确的目的, 把复杂的实验进行简化, 让学生人人都能动手做, 加上深入、细致、有效地探究, 学生才能理解。所以我们教师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这一点, 也要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下次学生在遇到这一类题目时, 就能游刃有余。基于这点, 老师在课前就得自己先动手把实验做一遍, 看看其中哪些环节较为复杂, 学生不易做的, 哪些操作学生不容易懂的, 再进行优化。

总之, 要想学好物理电学题, 请记住简单、准确的源头分析是电学题有效学习的基础;清晰、简便的解题策略是电学题有效学习的关键;热门、实用的习题拓展是电学题有效学习的趋势;易做、能懂的实验操作是电学题有效学习的方法。能够做到以上几点, 学起电学题来就能游刃有余。

游刃有余 篇2

说话:说话要用脑子,做事慎言,话多无益,嘴只是一个扬声器而已,平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调频旋钮和音控开关,否则,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以为人家给你笑脸就是欣赏,没完没了地把心窝子的话都讲出来,结果让人家彻底摸清家底,还偷着笑你。

遇事:遇事不要急于下结论,即使有了答案也要等等,也许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答案,要学会换位思考,特别是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千万要学会等一等。很多时候,不但麻烦化解了,说不准好运也来了。

忍让:对小人一定要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实在不行,把属于自己的空间也奉送,让他们如莺歌燕舞般陶醉吧。俗话说大人要有大量,不要把俗事放在心里,小人小肚鸡肠,惹着小人就等于惹了麻烦,天底下顶数小人惹不起。直到现在,我也没想出更好的办法战胜小人,不知道敬而远之是否可行。

爱恨:这世道没有无缘无故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不要参与评论任何人,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谁也没有理论依据来界定好人与坏蛋,其实就是利益关系的问题。

花钱:只有花掉的那部分钱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财富,你就是万贯家财,生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两眼一闭,剩下得钱就不知道由谁花了。还有

那些省吃俭用的贪官,好好的高官不做,结果因贪返贫,一分我没花着,还搭上坐牢和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底线:做事情一定要事先设立道德底线,小偷也清楚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偷的。所以,事情万万不可做绝,给别人留出退路,就等于自己前进了。仇怨:对于那些经常找你麻烦甚至欺负你的人,能忍则忍,没必要要与莽夫过不去,但一定要给他攒着。新仇旧怨积累起来,正义和真理就属于你了,以后,瞅准机会一定要彻底教训他一次。

爱人:对待爱你的人一定要尊重,爱你是原因的,不要问为什么。接受的同时,要用加倍的关爱回报,但是,千万不要欺骗别人的感情,有是最珍贵的财富,这是你用钱买不来的。不要让事业上不顺影响家人,更不要让家庭的纠纷影响事业。男人要善于扛事,要把眼泪咽下去。记住:轻视人家付出情感就等于蔑视自己,玩物丧志,玩人丧德,爱人是种美德。评价:背后夸奖你的人,知道了要珍藏在心理,这里面很少有水分。当面夸奖那叫奉承,说难听些,叫献媚,你可以一笑而过,就不什么也没发生,也许他不久就有求于你,对于那种当众夸奖你的人,也许你转过身去,他就用指着戳你。要掌握一条原则:逢人多贬自己,少夸别人,选先评优的时候除外。

疯狂: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是不负法律责任的,可以没有理由地咬你一口,所以,对待疯狗式人物要敬而远之,保持不来往,不交流,不理睬,他还能把你怎么着?

旁观: 做一个人生的观光客,说到底只要与人为善、以德服人,离是非远点、靠家人近点,便有了心安,有了惬意。乐观的心态,来自宽容、善解人意、与世无争。坏心情是失眠时折磨出来的,其实,现实并没有你想的那样糟糕,生命有高峰,也有低谷,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邓小平三起三落,笑到最后的还是他老人家。

缘分:所谓的缘分无非善两种,珍惜善的,也不要排除恶心的。相信擦肩而过的也是缘吧,全世界近六十亿人口碰上谁也不容易。所以,遇到恶缘,也要试着宽容,给对方一次机会,也给自己留有余地。

伸缩人生游刃有余 篇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这段时间我的新房正在装修。双休日我去看房子的装修进度,师傅正在贴厨房的墙砖,刚贴上几块,我发现有点不对劲。每两块墙砖之间他都留下了一点儿缝隙,看起来不是很美观。我问师傅:“墙砖之间为什么要留一条明显的缝隙呢?”师傅笑着说:“这你就不懂了,这条缝隙叫作‘伸缩缝’。如果瓷砖之间不留一点缝隙,一到夏天,气温升高,瓷砖会发生膨胀而破裂!所以,我们在给人家贴墙砖时,都要留这么一条缝隙。”

师傅的话让我醍醐灌顶,在贴墙砖时需要留一条“伸缩缝”,我们在生活、工作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生活现象类的作文题。考生要写好这道题,首先要认真研读材料,对这种生活现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思考,然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所思所感所悟确定文章的立意。这则材料主要讲述贴瓷砖要留一条“伸缩缝”,但考生的写作指向应该是我们在生活、工作中的“伸缩缝”。所以,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结合生活和工作实际展开思考,要理解并实现两个转化:一是从生活现象到立意内涵的转化,二是写作时从实到虚的转化。实际上,“伸缩缝”就是空白、留白。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都需要一定的“伸缩缝”,这些“伸缩缝”将会使我们的人生得到很好的调节,从而完善人生,提高幸福指数。因此,我们可以对这道作文题的材料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解读,比如可以谈人生中的“伸缩缝”,可以谈生活中的留白,可以谈生命旅程中的“进”与“退”,也可以谈“生无所息,生有所息”“做事要留有余地”“能屈能伸”“张弛有度”等。考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角度进行写作,要做到重点突出,内容集中。写作时,考生要密切联系材料,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做到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扣住材料,联系实际,言之成理,深入挖掘,文章就有可能出彩。

立意方向

1.人生要留一条“伸缩缝”

师傅在贴厨房的墙砖时,在墙砖之间留一条明显的缝隙,这“伸缩缝”就是空白、留白。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都需要一些“伸缩缝”,这些“伸缩缝”将会使我们的人生得到很好的调节,从而完善人生。由此,文章可以立意为“人生需要‘伸缩缝’”“生活中的留白”“生无所息,生有所息”“张弛有度”等。

夺分素材

海明威的“伸缩人生”

着手创作一部新小说之前,海明威总会坐在炉火边一边凝视火光,一边花很长的时间剥橘子皮。一天,一位记者注意到他的这个习惯,问道:“您不觉得这样很浪费时间吗?您如此有名,难道不应该做些更重要的事情吗?”“我在为写作准备灵魂,就像渔夫出海前准备渔具一样。”海明威说,“我如果不这样做,只想着捕鱼,就什么都得不到。”

【点拨】海明威善于给自己的人生留一条“伸缩缝”,所以他在写作上既自在充盈,又成绩斐然。凝视火光、剥橘子皮,海明威用它们来为写作准备灵魂,这并非没有用处,也不是在浪费时间,这是海明威在积淀,在思索,也是为了让思想在写作中更好地绽放。

名言·链接

皂沫打得好,脸就等于刮好了一半。——托·夫勒/英国历史学家

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李渔/清代戏曲理论家

2.美观与实用

在墙磚之间留下明显的缝隙后,厨房的墙面看起来好像有瑕疵,并不美观,但瓷砖却不会因膨胀而爆裂,所以贴墙砖讲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当美观与实用相冲突时,我们要以实用为主,以美观为次,不能一味地追求美观而损害了实用价值。由此,文章可以立意为“美观与实用”“瑕疵与完美”“内容与形式”“要从实际出发”等。

夺分素材

拉里恩用瑕疵塑造完美

美国有个叫拉里恩的玩具商人,他创办了一家玩具娃娃公司,设计了一个名为Bratz的可爱娃娃。但Bratz总是无法超越那个完美的经典——诞生于1959年的芭比。当拉里恩为此苦恼时,他那只有7岁的孩子不小心把几滴墨水溅到Bratz脸上,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对这个脸上有瑕疵的娃娃,孩子反而更喜欢了。“你不觉得她跟我很像吗?看她那一脸的雀斑,很可爱!”他的孩子指着娃娃脸上的污渍说。拉里恩得到启发,于是大胆地设计了有五位成员的娃娃组合,这些娃娃们脸上都有一些雀斑,这就是如今我们见到的Bratz。美国《时代》杂志这样评价他说:“拉里恩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用瑕疵超越了完美的经典!”

【点拨】有雀斑的Bratz打破了芭比独领风骚的局面,用瑕疵铸就了别样的美丽。有时候,留一点瑕疵看起来好像不美观,但是却具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允许瑕疵存在,学会品味瑕疵,我们才能感受到不完美的完美,从而发现更多的美丽。

名言·链接

一个完美的产品不是一个好产品。——巴菲特/全球著名投资商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不韦/战国时期思想家

3.做事要留有余地

师傅贴墙砖时都要留这么一条缝隙,其实也是为墙砖留有膨胀的余地。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有余地,应该给自己和别人留点空间,既方便别人,又方便自己。由此,文章可以立意为“做事要留有余地”“给心灵一个空间”“快与慢”“灵活宽松”等。

夺分素材

丹麦人钓鱼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了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些再钓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点拨】丹麦人和孟子有一种共同的智慧,那就是留有余地。留有余地,是生活中的平淡和从容,更是灵魂上的丰盈和豁达。

名言·链接

我不喜欢把我的背包填满,为的是能在路上收集最有用的东西。——贝尔·格雷尔斯/荒野求生专家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李密庵/清代学者

只有有的放矢方可游刃有余 篇4

1 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不竭的源泉

古诗去 :粗布大缯裹生涯,腹有读书气自华。高尔基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读书的好处。我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是必须的。多读书,读好书,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更能提高我们的气质和个人魅力。试想,当我们语文教师带着华丽的气质、满腹的文章来到教室时,那份谈吐、那份儒雅、那份自信,对学生的杀伤指数是非常大的,不由得他们不对我们佩服、崇敬。当名著中的桥段和古诗词我们信手拈来时,当名人警句滔滔不绝地从我们口中流淌出来之时,学生们能不对我们言听计从吗?所以说,在相当程度上,我们教师的阅读量及知识储备决定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少决定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的身体力行、我们的潜移默化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们要持之以恒地、不间断地坚持下去,进行大量的阅读,并要记忆。这对于一个有家庭、年龄大的语文教师是很难的。家庭琐事会极大地分散我们的精力,年龄会削弱我们的记忆。记得在《中华好诗词》热播时,有感于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感于选手们的博学与努力,我决定每天记一首自己不会的诗词。一开始还好,一天能背一首,但后来背的越来越多,忘的也越来越多,再加上要备课、上课、看作业,回家要做饭、辅导孩子作业,还要照顾父母等等,最终没能坚持下来。我们教师在上班时,除了完成要做的工作外,剩余的时间要尽量地多看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书,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地多读书才能极大地丰富我们,使我们成为学生取之不竭的源泉,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

2 就地取材,用好课本

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上完课后,会找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资料让学生来做,相互比较,看谁做的课外资料多,看认证讲的课外资料细,其实这完全成了一种浪费,浪费了学生家长的钱财,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严重地说是本末倒置。其实我们的课本就是最好的素材。学生课本是经过多层地审查的,做到了集思广益,应该比一个人选的文章要好吧。再者,课本中选取的大都是经过历史证明了的经典文章,其思想教育内容极为丰富,精神面貌积极向上,语言使用精当,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比如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五壮士的言行举止,在写到他们打敌人时用的几个动词多么精当,在写到他们把敌人、也是把自己引上绝路时的那种决绝,都会让人情不自禁,让人热血沸腾,对烈士的赞扬、对敌人的仇恨溢于言表。文章的情感价值取向也非常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烈士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我们教师只要引导学生仔细地体会、认真地分析就足够了,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大大提高的。相反,我们许多教师放弃了这大好时机,只是机械地把教参上的分析告诉学生,把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写在课本上就万事大吉了。这样的做法不是本末倒置吗?这样的讲解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反而成为学生的负担,当然也培养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讲的枯燥,学生学的枯燥,都不堪其累。

3 营造阅读氛围,提升阅读指数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教师个人因素外,我们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保持这种兴趣。兴趣好比一株小苗,需要我们不时地去浇灌,去呵护,让它茁壮成长。我们还需要把兴趣转化为一种需求,当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行为习惯而不仅仅停留于兴趣时,这对于他们的一生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可以在学校里开辟一间图书室。当然学校里本来就有图书室,可我们知道,大多数的图书室只是流于形式,或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根本不对学生开放。我们每周可以设一天读书日,该天对所有学生开放,让他们在书籍海洋中自由地游弋,感受知识的韵味 ;我们可以在教室设立图书角,让学生在课间就能阅读,在上完一堂课后,阅读既是一种调剂,也是一种享受,这是学生求之不得的 ;我们还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让学生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置一定数量的书籍(当然不是辅导资料一类的),让学生在家里也有阅读的可能,再就是家长有时间也要尽量地阅读,家长的潜移默化力量是无穷的,家长爱读书,孩子大多也会养成读书的习惯 ;我们还可以定期举行阅读比赛,让学生们以比赛的方式参与进来,这样学生都会很积极。我记得搞过一次阅读分组比赛,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都踊跃地回答问题,就连平时不学习的学生也非常愿意参加进来,效果非常明显。我们教师在办公室也要放几本书籍,一是为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再就是让学生看到,老师也是时时在读书,这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撼动,他们知道,老师之所以如此渊博,就是在于此,学生们争相效仿的。

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方法千千万万,在此不一一赘述。但有一点是我们都清楚的,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与方法,那就是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一生读书的好习惯,而不仅仅着眼于眼下的成绩。

摘要:素质教育讲究的是能力的培养,而阅读在语文中是最能体现学生能力的,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便成为重中之重,便成为教育的方向。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素质不断深入推行,阅读在小学教学中的比重也是越来越大。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但在当今社会,要让小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是不太容易的事。因为当今社会的诱惑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样,而小学生又缺乏自制力,所以这就成为小学语文老师的难题。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游刃有余成语有关典故 篇5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语出《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二、游刃有余成语典故

从前,梁惠王有一个厨师,他的名字叫庖丁,以宰牛的技术很高明而闻名。有一天,梁惠王去看他解牛,技术十分娴熟,进刀之迅速,出刀之利落,都让梁惠王看了以后极为赞叹。梁惠王问他为何如此神奇,他说:“我的技术高超,不只是因为熟练,而是由于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摸清了牛的骨骼结构,所以,我这把刀虽然用了十九年,解剖的牛已有几千头,可是刀口还是像新磨过的一样锋利。因为牛的骨节之间是有间隙的,而刀刃是磨得很薄的,用很薄的刀刃来分解有间隙的骨节,当然是宽绰而有余地的了。”见《庄子.养生主》这里借用这个成语比喻有了好的工匠,就算要修建很大的宫殿,很高的楼台也很轻易而毫不费事。现比喻干某事极其熟练。

三、游刃有余成语造句

1.你是高级技工,干这活是游刃有余。

2.我们这位老教授一走上讲台,便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3.这件事别人都说难办,但他做起来却游刃有余。

4.他总以为自己已看破红尘,因而常常玩世不恭,游刃有余。

5.如果你已经对自己身体的感觉非常熟悉,并且游刃有余,那试着把注意力放到你的呼吸上来。

6.她的英文能力很好,做这点翻译工作必是游刃有余,毫不费力。

7.没有任何一种策略比得上搜索营销,让你如此游刃有余。

8.要把握好这样一种平衡很难,而杰出员工却能做到游刃有余。

9.这件工作对他而言,绝对是游刃有余,难怪长官放心交给他全权处理。

10.李明干这件事是游刃有余。

11.行家出手果然不同,这件大家都摸不着头绪的事,他却游刃有余地办妥了。

12.他在这权力的两极之间左右逢源又左右为难,既是游刃有余又是如履薄冰,巨大的利益诱惑使之乐此不疲,但暗藏的杀机又不得不让他盼望早日解脱。

13.这时,贝蒂已经认识我在全国的大多数朋友,能够游刃有余地应付频繁打来的电话,而且在办公室是个极好的帮手。

14.他有多年的律师实务经验,应付这种案子,真是游刃有余。

15.她当了那么多年的家庭主妇,煮顿饭给大家吃当然游刃有余了。

16.只有博学多闻,上课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17.怎样才能从一个偶然的设计混子成为游刃有余的设计机器呢?

18.权利名场——他用现代智慧游刃有余!情歌诗篇——美人几度垂青!………

19.商场上游刃有余,战场上遇神杀神战无不胜,情场上智商捉急!!迫于无奈只有我们男主步步诱拐。

合理配置才游刃有余 篇6

对于拥有100~300万资产的贾先生而言,想要在退休后保持目前较为舒适的生活水平,确实需要好好规划一下。为此,他找到了恒久财富“排忧解难”。

贾先生今年45岁,是公司的高级技术主管,月收入35,000元,年底奖金约为7~10万元,妻子在某公司当行政主管,也有15,000元的月收入,有一个13岁的女儿,贾先生希望能够在女儿大学阶段送其出国留学。贾先生父母为退休人员,贾太太父母在农村,无收入。

2007年,贾先生以320万元购买自住房一套,贷款150万元,期限20年,每月需要还贷9,000元。目前该房产市场价格600万。另有一辆30万元的私家车,每月开销在3,000元左右。日常开销每月大约为6,500元,女儿的教育经费每月为2,000元。

根据贾先生提供的资料,家庭目前共有现金15万元,股票资产24.5万元,并购买了100万元的银行理财产品。

谨慎分析是第一步

通过恒久财富理财师的分析,从家庭财务比率来看,贾先生紧急预备金倍数偏高,说明资金利用效率不高,投资配置管理尚有余地。同时,贾先生净储蓄率过高,其家庭在满足当年支出以外,还可将40%~50%左右的净收入用于投资。

整体来看,这个家庭财务情况稳健有余,但却回报不足。“家庭财富的增长过分依赖工资收入,投资性资产占有比例有待提高。”恒久财富理财师认为,贾先生应当运用好家庭收支的结余、适当提高投资性资产以及回报率,才是顺利实现养老目标的关键。

不仅是投资回报率的不足,通过全方位的透视,可以看出贾先生目前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

保障缺失。恒久财富理财师认为,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贾先生没有保险保障,这将威胁到整个家庭的财务安全,一旦发生意外,该家庭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经济问题,因此在养老规划中应首先满足贾先生以及贾太太的保障需求。

医疗资金。贾先生父母为城镇退休职工,有足够的医疗保险保障,因此不需额外准备医疗资金。贾太太父母为农民,且由于年龄较大,无法购买商业保险,贾先生夫妇需要另外为父母准备医疗资金。

教育经费。由于子女教育在费用上没有弹性,因此该家庭的首要养老目标应该是为女儿准备教育费用。所以,保障财务目标的优先性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财务规划是先锋

贾先生距离退休还有15年左右,为了能在退休时保障较高的生活品质,当下的规划也显得尤为重要,专家提出,“退休前家庭财务规划是养老规划的先锋。”

首先是紧急预备金的设立。“紧急预备金是为了满足家庭对资产的流动性需求,一般应准备3~6个月的家庭固定开支。”理财师分析称,考虑到贾先生每月家庭结余较多,活期存款中留出可以应付3个月支出的额度即可,即70,000元,余下80,000元活期可进行投资。

家庭保险规划的建立。在家庭养老中,保险能够抵御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突然中断而对家庭财务带来的不良影响。“贾先生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但是没有投保基本保险,一旦贾先生出现风险,家庭财务就可能陷入危机,因此必须考虑增加寿险和意外险的保额。”理财师认为,考虑到他整个家庭财务状况,建议他购买定期寿险和意外险。

子女大学教育金规划。按照当前美国大学费用每年约3~3.8万美元,教材、生活、交通、医保等费用约1.5~2万美元,取中值折合人民币约32万,留学费用增长率按美国30年CPI均值2.94%计算,5年后大学一年级需要380,763元的费用,四年的大学需要1,591,546元的费用。

赡养双亲规划。由于贾先生父母均为城镇退休职工,每月有固定养老金收入,生活上不需要贾先生资助,贾太太父母在农村,无收入来源,所以贾太太需要每年拿出3.6万元赡养父母,预计周期为10年。

养老规划判断和调整的过程

如果想要保持舒适的生活水平,必要的资金保障非常重要。对此,恒久财富理财师按费用百分比替代法测算贾先生退休时每年需要的费用。

假设费用百分比为75%,贾先生退休后不再有房贷月供、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的费用支出,因此目前年支出费用为195,000元,而退休后前10年年支出费用(现值)需要146,250元,退休后前10年身体状况下滑,需要增加20%的医疗费用,因此后10年年支出费用(现值)为175,500元。那么,贾先生退休后20年需要养老金5,852,570元。

可以看出,贾先生在未来10年将产生2,596,638元的大额费用支出,其中主要支出是5年后孩子的留学费用。这就意味着,虽然贾先生家庭的可支配结余加现有可投资资产可以应付未来10年的费用,但远不够满足退休生活的需要,未来资金需求和供给的缺口达365万。

在此情况下,根据贾先生有着中等程度的风险承受能力,愿意承担可预见的投资风险去获取更多的收益,所以恒久财富理财师建议他进行中长期投资。“适合中等程度的风险收益投资品种,以一定的可预见风险换取稳健的超额收益。”

此外,由于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在时间上没有弹性,且不能承受较大投资风险,建议将现有可投资资产进行稳健操作,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和信托产品。而股票资产由于波动性较大,理财师建议贾先生以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替代。

游刃有余 篇7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极美的课文。翻开课本, 细细读来, 如一股清新的微风扑面而来。我想教学这篇课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带孩子进入审美的天地!让我们的孩子感知美、感受美、为美感动, 并进入审美佳境, 从而体会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我是这么做的:

一、从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入手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文中从哪些方面着手描写了北大荒, 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二、多媒体播放北大荒秋天全景图, 教师配情感解说词, 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自由、放声读一读课文, 用喜欢的符号划一划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再多读几遍, 并且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令自己喜欢?再让有相同喜好的同学自由组合讨论:如何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自己喜欢的北大荒的一个方面。老师扮演游客, 学生以不同形式带老师游览北大荒。教师以“品味词句, 想象意境, 训练朗读”为重点来进入理解课文阶段, 引导学生充分地读, 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从而体会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净、小河清、原野闹之美。课堂中我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从天空、小河、原野来体会北大荒秋天的美丽。2.通过北大荒秋天物产的丰富来感受北大荒的富饶。3.在文中我还让学生想象:根据你们平时看到的天空, 你们觉得一碧如洗的天空应该是怎样的?成片的大豆, 挺拔的高粱, 如果它们能说话, 此时它们会对北大荒的农民伯伯说些什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在课堂的结尾, 我设计了两个课外延伸:1.根据课文内容描绘自己喜欢的北大荒的秋天。2.去秋天的田野亲身感受秋天景物的特点, 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这就是教学《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的大致思路。在课后反思时, 我又重新审视了这堂课, 感触颇深!

1. 在课堂中重视学生的朗读。

借“朗读”为手段, 处处把学生推向学习第一线,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达到读好书之目的。在学习课文前, 多媒体播放北大荒秋天全景图, 激励学生读全文;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跟同学自由组合, 以导游身份创造性读书。让学生一开始就能通过自主实践, 初尝读好书的滋味, 激发往下读的欲望。

2. 朗读与表演相结合重情。

课文2-4自然段通过对天空、小河、原野的描绘, 勾勒出一幅色彩绚丽、丰收在望的秋景图, 结构相似。平辅直叙逐句指导读、会淡化课堂气氛, 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因此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与有相同喜好的同学自由组合, 讨论如何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自己喜欢的北大荒的一个方面。老师扮演游客, 学生以不同形式带老师游览北大荒。学生的朗读与表演相结合。这样不但深刻体会出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而且课堂气氛活跃, 富有情趣。在这个环节同学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 自读自悟重习惯。

新《大纲》指出: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避免繁琐的分析。在教学课文第5小节时, 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 边读边想象画面, 然后指导学生练读, 充分地读, 此时老师不去阻止学生读, 因为体情悟是一个内化过程。再指读、齐读, 学生读不好时, 教师范读。如“茫茫”一词, 我只是说:你读的还不错, 但是没有把草甸子的无边无际的那种感觉读出来。再如:学生读“……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这句时, 课堂上我只稍加点拨: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北大荒真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啊!同学们边读边想象, 一定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4. 读、做、背结合重积累。

新《大纲》指出:教师要发挥创造性, 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课文第4节主要写了秋天丰收的原野。加之教这一节时学生已完全处于“自奋其力、自致自知”的状态, 学生很想读, 很愿读好。因此, 我采用找中心句, 找重点词, 联系生活实际, 看多媒体动画, 想象, 并将指读、范读、评价读, 再加上做动作读课文的方法贯穿其中, 逐步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确实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 体会到课文的思想感情, 感受到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 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饮食有道游刃有“鱼” 篇8

鱼肉对人体健康的好处

1.鱼肉味道鲜美, 营养价值高。鱼肉含有人体必需的二十多种氨基酸, 而猪肉的蛋白质含量仅4%左右, 氨基酸也有十余种。鱼肉还富含维生素A、B1、B2、D和E, 矿物质如钙、磷、钾等含量也很丰富。鱼肉的消化速度很快, 在人的胃中只需2~3小时, 而牛肉等畜禽肉却长达5小时以上;此外, 人体对鱼肉的吸收率也比其它肉类的吸收率要高。

2.鱼肉具有益智、健脑等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50%以上的物质是由不饱和脂肪酸构成, 而鱼肉脂肪绝大多数是不饱和脂肪酸, 可为人的大脑的新陈代谢提供充足的营养。尤其是鱼肉含有一种独特的不饱和脂肪酸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 , 对人的大脑细胞特别是神经传导有重要作用, 所以幼年多吃鱼有助于智力发育。

3.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性。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鱼肉富含蛋白质和欧米加三位多链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 这种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 预防心肌梗塞和中风, 还可以降低体内甘油三脂的水平。

4.增强视力。澳洲国立大学一位教授发表于眼科学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 多吃鱼可以预防随年龄增长所发生的视网膜黄斑部退化。

5.减肥。每天吃少量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 可以提高减肥成功的机会, 因为鱼类蛋白质、脂肪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不易在体内沉积, 所以多吃鱼会减少发胖的机会。

6.降低血压。有研究证明, 对既超重又患高血压的病人减肥, 与不吃鱼的人相比, 每天吃鱼的人的血压和心率下降得更接近正常水平。

7.防癌症。近年来科学家发现, 大量摄取不饱和脂肪酸似乎可以减少某些常见癌症发生的危险性。对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预防效果比较明显, 对前列腺癌似乎也有预防效果。

8.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鱼油可以控制或者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 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还可以减少病人服用抗炎药物的剂量。

9.缓减精神病症状。不饱和脂肪酸类似某些治疗精神病的药物, 能够抑制部份脑细胞的活性, 从而有助于稳定情绪。另一项研究则发现抑郁症与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少有关, 从而推测不饱和脂肪酸中含有影响脑细胞交流的重要物质。

10.延缓衰老。鱼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其中维生素A、B2和E含量特别高。而维生素A可以使皮肤光滑, 防止皮肤粗糙和干燥;维生素B2可以平展皮肤皱纹, 消除斑点;维生素E则有保青春素之称, 能防止皮肤衰老和产生皱纹。吃鱼可以帮助你留住青春, 留住美丽。由此可见鱼肉是其它禽肉类不能媲美的。

11.防止软骨病和夜盲症。鱼油中含有大量维生素, 是儿童成长期不可缺少的物质, 可防止软骨病和夜盲症等。

糖友如何吃鱼

英国一项大型研究显示, 一周至少吃两次鱼或许可以减少糖尿病人得肾病的几率。糖友可以吃些海鱼, 如三文鱼、金枪鱼、鳕鱼等等。在烹饪的时候最好选择清蒸, 尽量不要选择糖醋、油炸等方式。

三文鱼。三文鱼中含丰富的米伽3脂肪酸。该脂肪酸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减腰围、缓解炎症和改善胰岛素抵抗。三文鱼还是非奶类维生素D的最佳来源。

金枪鱼。枪鱼中含有丰富的欧米伽3脂肪酸和相当多的维生素D。

鳕鱼。鳕鱼的肝脏含油量高, 除了富含普通鱼油所有的D H A、DPA外, 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A、D、E和其他多种维生素。鳕鱼肝油中这些营养成分的比例, 正是人体每日所需要量的最佳比例。因此, 北欧人将它称为餐桌上的“营养师”。

哪些人不适合吃鱼

很多糖友都很喜欢吃鱼肉,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鱼, 有四种人不宜吃鱼。

1.痛风患者。

因为鱼类含有嘌呤类物质, 而痛风则是由于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发生紊乱而引起的。

2.出血性疾病患者。

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鱼, 因为鱼肉中所含的一种物质, 可抑制血小板凝集, 从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

3.肝硬化。

肝硬化时机体难以产生凝血因子, 加之血小板偏低, 容易引起出血, 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鱼、青鱼、金枪鱼等, 会使病情急剧恶化。

4.结核病患者。

此类病人服用异烟肼时, 如果再食用某些鱼类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轻者恶心、头痛等, 重者会出现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胀、血压升高, 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等。

有的糖友知道了吃鱼肉比较好, 就每顿吃鱼肉。其实这样就陷入饮食误区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平衡膳食, 也就是在总热量控制的前提下, 尽可能做到谷类、肉类、蛋、奶、蔬菜及水果种类齐全, 以便获取均衡营养。糖友尽量控制主食的摄入, 采取少吃多餐的饮食方式。比如一个人一天吃主食7两时, 那就最好分成4餐或者5餐食用。加餐也可以用水果、鸡蛋、豆制品等对血糖影响较小的副食来代替主食。

年年有余赏鱼联 篇9

清代咸丰年间, 状元彭俊偕友人到京城附近的水月寺游玩, 寺内老僧口出上联:“水月寺, 鱼游兔走。”请教彭俊, 彭及友人思索良久不得下联。几年后, 彭俊途经山海关时, 灵感顿发, 续了下联:“山海关, 虎啸龙吟。”上联隐含“水里鱼游, 月中兔走”之妙, 下联则有“虎啸青山, 龙吟碧海”之趣, 可谓妙对。

清代江南才子宋湘中了进士, 走马上任时, 当地有人吟一上联取笑他, 联云:“东鸟西飞, 满地凤凰难下足。”宋湘当即“回敬”道:“南龙北跃, 一江鱼鳖尽低头。”原想取笑宋湘的那人, 听后自讨没趣, 悻悻而去。

清朝康熙年间, 贵阳一巡抚登上甲秀楼赏景, 但见岸上风物倒映在碧潭中, 不禁吟道:“树影横江, 鱼游枝头鸦宿浪。”但一时想不出下联。此时, 贵阳才子周起渭不慌不忙地续道:“山色倒海, 龙吟岩畔虎眠滩。”那巡抚大人听后, 赞不绝口。

相传, 有人面对美妙的田园风光, 脱口吟道:“心闲临水知鱼乐;晓起入林寻鸟声。”上联趣在静中, 下联妙在动中, 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 别有意境。

游刃有余 篇10

一、小学数学“有余数除法”教学的相关思考

(一 ) 是否要对除法意义追问和温习

一般情况下, 在开展“有余数除法”教学前, 教师首先对除法计算进行复习, 然后会组织学生提问题, 这时就会出现以下两种常见的场景:

第一种:首先教师没有追问“为什么”, 直接问学生计算的结果, 讨论算法之间的单位问题.

第二种:教师追问了“为什么”, 但学生无法表达含义. 其实很多学生不完全理解. 对于运算意义相关问题的解决,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 教师追问使学生理解;同时还有它的延伸延伸. 也需要对除法的含义进行回顾. 有些学生为什么不能回忆起除法的含义呢? 一是, 之前的几节课重心偏于计算, 对除法的含义忽略. 二是, 学生对两种除法的含义都是在整除问题上学习的, 直接接触有余数除法必然有些不适应. 所以通过整除的复习及提问来激活有余数除法这个课题.

(二 ) 教师对 “有余数除法 ”结构感知的关注度

在学习中, 教师在对新课“有余数除法”巩固之外, 应提出一些有余数问题, 让学生解决这节课的练习题. 其实可以想一下, 为什么产生学生学不会的现象呢? 主要是因为教师太激进, 过于强调实际应用, 而没有对有余数问题的结构感知进行关注.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多关注结构感知.

(三 ) 教师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和讨论

在练习过程中, 拓展其实很重要要. 其实教师在这一节有余数除法的课上, 应课下多列些有余数除法的例子, 让同学围绕商、被除数、余数三者展开讨论, 进而巩固学生的理解.

二、小学数学“有余数除法”教学的具体实施

学生在学习并操作“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中, 必然会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经验, 只是缺乏正确清晰的概念认识. 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是至关重要的. 当新概念出来的同时, 再去解释概念的发生和过程. 还要注重对比解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

老师 (12个相同的模型) :一共12个模型, 现在用其中的3个拼成一个杯子. 那么让我们想一想12个模型一共可以拼成几个像这样的杯子?

学生:4个杯子.

老师:真聪明, 那么你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3个模型拼成一个杯子, 那么12除以3就是4个了.老师:很好, 用咱们学过的除法运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这里有14个模型, 那么我们想一想, 每3个可以拼成一个杯子, 可以拼多少个这样的杯子呢? 如果我们再换一个造型, 每4个拼成一朵花, 14个模型又能拼出几朵这样的花呢?

老师:有人知道了吗? 在自己的纸上分别有14个模型, 规划一下, 想好后, 想一下用一道除法算式来表示出你做的过程.

老师:根据自己的图, 看着自己的算式, 说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这里有14个模型, 我把它每4个分为一组, 最后多出了2个.

老师:那其他的同学呢?

学生:也是每4个一组, 多出了2个.

在学生初步理解3个模型不能再拼成一个杯子之后, 教师又组织了“用4个模型拼花”情况的讨论, 然后教师详细地给学生讲解并用投影仪画一下:14÷4 = 3.2 (个) .

老师:可以说一下你是怎么想出拼花的结果的?

学生:我就是每4个组在一起, 这样有3组, 还剩下2个模型.

学生:因为12接近14, 所以用12除以4, 那么就有3组了, 14比12还多2个.

所以说, 用对比的学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三、小学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若干构想

(一 ) 复习“有余数除法”.

( 二 ) 举上面的例子 ,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 可以分多少个杯子? 要求学生自己列式, 并且讨论为什么要运用除法运算.

( 三 ) 对上面的例子不断地换数 , 再让学生提问题 . 如果学生问:可以分几个? 此时教师不予点播, 等算出结果后再进行讨论. 如果学生提出:“可以分成几个? 还有多少个? ”教师便引导:怎么一下子有连续两问呢? 随后教师点出:连续的两问就可以用“可以分成几个, 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句式呈现.

(四 ) 列出式子 , 讨论为什么用除法运算.

(五 ) 计算结果 , 讨论商 、被除数 、余数的单位关系.

(六 ) 相对比较 , 两者相关的关系 , 哪里相同 , 哪里不相同.

(七 ) 习题练习 , 让学生自己反思并和同学研究讨论.

这节课是在除法知识作为基础的情况下来进行学习的, 又有了新的定义, 学生虽然在平时有一些认识, 但理论上还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思考过程. 因此, 为了让学生牢牢掌握这种运算,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下学生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 来沟通数学这两种重要的运算关系,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四、结语

与小人相处郭子仪游刃有余 篇11

中唐时的名将郭子仪就遇上过这档子事。鱼朝恩嫉妒郭子仪的军功,便不断使用各种馋言离间伎俩。鱼朝恩何许人?得幸宦官,“专权使气,公卿不敢仰视,宰臣或决政事,不预谋者,则睚眦曰:‘天下之事,岂不由我乎?’”一个标准的得志便猖狂的小人。为啥与郭子仪过不去?无正当理由,或是嫉妒心使然。

郭子仪卓越的军事才能展现于安史之乱,多打胜仗,力挽狂澜,令鱼朝恩不爽,向肃宗皇帝进馋言,将相州失利归咎于郭子仪。皇帝果然免去郭子仪东都留守之职,令其回京。

与小人相处,防不胜防,其间分寸,殊难把握。君子当政,尚用小人;小人当权,排挤君子,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郭子仪知道幸臣程元振、鱼朝恩总在皇帝面前百般诋毁自己,最要命的就是手握兵权图谋不轨之词。如何应对?郭子仪的方法就是不给他们口实,尽量减少皇上的猜疑,比如在前线正打仗呢,一接到免职或调任旨意,即日上路,不问为什么,也不辩解,更无怨言。

此法表面很呆蒙,其实不然,与小人争辩,辩不出道理,不如沉默示弱。皇帝也没糊涂透顶,一到战事吃紧,还得起用郭子仪。

鱼朝恩是坏到家了的,扳不倒郭子仪,竟然使出下作手段,指使人挖郭子仪父亲的坟墓。朝廷当然抓不到盗墓贼。正巧郭子仪自泾阳回都,朝野惊惧,担心激出兵变,皇帝特别慰问了他。结果出人预料,郭子仪只是号泣自责:“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部下也曾掘人坟墓,这是报应,不予追究。

郭子仪这份肚量实在了不起,不逊于忍让廉颇的蔺相如。不追究父坟事件,郭子仪不是窝囊,而是胸怀大义,不愿在小人身上浪费精力,抵达了君子厚德载物的境界。更不能简单理解为明哲保身,因为他不心灰意冷,而是随时准备着。

具有宽恕之心,世界就是广阔的。鱼朝恩热心于整人,印证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逻辑,被代宗皇帝和宰相元载设计缢死了账。再看肚里可撑船的郭子仪,退一步海阔天空,即使功高至身担天下安危二十年,仍然与小人和而不同。

“有余数除法”教学课例及评析 篇12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发展抽象思维”, 并且在内容标准的第一、第二学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数感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 但《数学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内容提了出来。可见, 教师理解数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与发展数感, 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而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对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建立与发展数感的有效载体, 因而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发展数感就显得十分重要。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的第二课“分橘子 (有余数除法) ”, 教科书3~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过程, 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 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会用横、竖式表达有余数的除法, 并体会表达的合理性。

2.结合分橘子等现实问题的解决与实际操作, 建立余数的概念, 形成有余数除法的数学模型, 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 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有余数除法的价值与作用,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片段

片段1巩固除法模型

师:有12个橘子, 每个小朋友分4个, 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怎样解决?请你在练习本上列式并用竖式计算出来, 并根据计算结果表达你的结论。

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练习。

师: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用除法算, 列式为:12÷4=3 (个) , 我的结论是可以分给3个小朋友。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算?

生:因为每个小朋友分4个, 共有12个橘子, 也就是求12里有几个4, 所以用除法算。

【评析】开课时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复习已建立的除法模型, 强化了对除法的认识, 而且有余数除法正是在学生掌握除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同时复习环节也为下一步产生的新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中对数感主要表现的描述, 包括“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学生只有在理解了加减乘除法含义、掌握了这四种运算的模型基础上, 才能正确地选择除法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复习环节的设计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具体体现。

片段2有余数除法模型的建立

师:分东西的时候, 有时会刚好分完, 就像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但有时候, 也会遇到有剩余的情况 (出示“分橘子”主题图, 见图1) , 同学们请看主题图, 这是一个什么问题?

生:共有14个橘子, 每盘放4个, 可以放几盘?

师:你们分分看, 能产生什么结果?看谁能说得清楚明了。

生:都在积极思考, 动脑解决。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结论?

集体反馈:

从图中可以看出, 能放3盘, 还剩2个。

用算式来解决:

……

师:看来, 同学们真正动了脑筋, 想出这么多好办法!生1用图示来表达, 一目了然, 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果是39个橘子, 或橘子数更多, 这样画起图来可就麻烦了。如果橘子数多, 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议一议。

生:用算式来解决!

师:生2、生3用加减法算式来解决主题图中的问题简洁明了, 但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如果是39个橘子, 或橘子数更多, 要写好多连加、连减法算式, 太麻烦了!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表达, 能简洁明了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议一议。

生:在小组内热烈讨论。

师:哪个同学愿意代表小组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生:我们想如果是12个橘子, 每盘放4个, 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达:12÷4=3 (盘) 。改成14个橘子, 相同的都是放了3盘, 不同的是还剩2个, 我们想也可以用除法算, 就是剩的2个再在除法算式中表示出来就可以了。

师:你们太聪明了!想得很有道理, 14里面有3个4, 还剩2个, 剩的这2个, 可以标在3盘的后面, 也就是这样用除法表示:

14÷4=3 (盘) ……2 (个)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上写这个算式, 并说一说各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师:算式中的2叫做余数, 这个除法算式就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怎样写呢?竖式中的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学习。

【评析】教师让学生明确主题图提出的是一个什么问题, 并探索去解决, 使学生亲身经历解决的过程。通过这些体验, 学生认识到现实中有这样的问题:要将一些物品每几个分成一份, 各份相同, 有分不尽的情况, 可以用有余数除法来解决;同时, 借助分橘子的具体实例, 使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的实际意义, 加深了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教学片段中, 教师设计的让学生探索解决14个橘子, 每盘放4个, 能放几盘的问题,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促使学生用画图法、算式法等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片断3对余数的进一步认识

师:9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搭搭看, 然后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你的结果。

生:9÷4=2 (个) ……1 (根) 。

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9、4、2、1分别表示什么。

生:分别在小组内说。一人说, 其余同学倾听, 并及时纠正错误的地方。

师:写出竖式并寻找竖式中9、4、2、1在图形中的具体意义。

师:增加1根, 用10根小棒来搭正方形, 一共能搭几个?先想一想, 再搭一搭, 看看和脑子里想的一样不一样。

生:操作、思考。

师:用9根小棒时能搭几个正方形?还余几根?10根呢?这两个结果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用9根能搭2个正方形, 余1根;用10根也能搭2个正方形, 余2根;10根比9根多1根, 都能搭出2个正方形, 只是多余1根。

师:如果继续每次增加1根, 用11根、12根、13根……小棒呢?余下的小棒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在小组内议一议。然后全班交流各组的想法。

生:我们组是用画图来说明的,

用9根小棒搭余1根;10根搭余2根;11根搭余3根;12根搭时, 11根搭余的3根再加1根, 又能搭成1个正方形, 所以余0根。13根又开始余1根, 往后应该是余2根、3根、0根, 1根、2根、3根、0根, ……

师:这个小组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 而且用图来表达, 值得我们学习!想想看, 余数跟除数比, 它们的大小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

【评析】教师设计了学生动手搭——再一次感知, 脑中搭——进一步理解, 议一议——归纳升华三个活动内容, 由具体到抽象, 环环紧扣, 归纳出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加深了学生对余数的理解。“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感主要表现内容的部分描述, 可见, 教师这三个活动内容的实施, 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上一篇:需求统计下一篇:选择探究